我火箭、改到了悬挂5,进气压力传感器10.其他的都是7,请问这样好不?

&&社区主版&&军事&&拍客&&贴图&&国际&&时政&&秘密&&生活&&休闲&&女人&&娱乐&&视频&&财经&&情感&&文学&&站务&&城市&&爱心&&校园&&汽车&&旅游&&科技&&游戏&&体育&&文化
阅读:1544 参与:0 回复:1到
世界飞机手册(四)军用运输机军用运输机 用于运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飞机。具有较大的载重量和续航能力,能实施空运、空降和空投,保障地面部队从空中实施快速机动。机上有完善的通信、领航设备,能在昼夜和各种复杂的气象条件下飞行。军用运输机分为:①战略运输机。用于在全球范围载运部队和各种重型装备;②战术运输机。用于战役战术范围内执行空运、空降和空投任务。军用运输机由机身、动力装置、起落装置、操作系统、通信设备和领航设备组成。机身舱门宽阔,有前开、后开和侧开,便于快速装卸大型装备和物资。动力装备多为2-4台涡轮风扇或涡轮螺旋桨大功率发动机。起落架多采用多轮式并装有升降机构,以调节机舱底板离地高度,便于野战条件下的装卸作业。
C-130“大力神”中型战术运输机 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的C-130“大力神”(Hercules)中型涡桨战术运输机是美国最成功、最长寿和生产最多的现役运输机,在美国战术空运力量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同时也是美战略空运中重要的辅助力量。Hercules是希腊神话中大力神的名字。 中国运8运—8是中国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四发涡轮螺桨中程多用途运输机,具有空投、空降、空运、救生及海上作业等多种用途 。装有4台WJ6型涡螺奖发动机 ,J17-G13自动顺桨自动变距螺旋桨。单台最大功率3120千瓦。正、副驾驶员、领航员、通信员、空中机械师和尾炮射击员共6名机组人员;驾驶舱后的气密段座舱可乘坐1名随机人员、飞机货舱为非气密舱,有加温和低空通风设备,可运送96名全副武装士兵或82名伞兵,或60副担架重任员和23名轻伤员加3名医护人员。短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多普勒导航系统,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自动领航仪等,可保证飞机昼夜安全飞行。翼展38.0米,机长34.02米,机高11.16米,展弦比11.85,机翼面各121.86平方米,货舱(长×宽×高)13.5米×3.5米×2.6米。空机重量3548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6100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58000千克,最大载油量22909千克,最大有效载量200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662千米/小时,巡航速度550千米/小时,起飞离地速度238千米/小时,着陆速度240千米/小时,起飞滑跑距离1270米,着陆滑跑距离1050米,海平面爬升率10米/秒,升限10400米,最大续航时间10小时30分,航程5620千米。 &
俄罗斯安—70军用运输机 安-70最独特而先进之处是它的4台Д-27发动机和CV-27对转桨扇。桨扇是界乎于螺旋桨和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之间的一种新颖的高亚音速空气动力推进方式,其特点是通过喷气发动机驱动大翼面的多片桨叶,获得比传统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更好的推进性能,尤其在提高效率、节省燃油方面效果显著,是各国目前大力研究的一种新技术。 & 安-70能够在铺设层不厚的180米长的水泥跑道上起降,还可以在未经铺设的600~900米的跑道上起降。世界飞机手册(五)电子干扰机带电子干扰设备对敌方的雷达和通信设施进行干扰的军用飞机被称为电子干扰机或电子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使敌方的防空体系失效,掩护己方的攻击飞机完成攻击任务。 EF-111A专用电子战飞机EF-111A是美国空军委托格鲁门公司在通用动力公司F-111A机体基础上研制的专用电子战飞机。于1975年3月气动力原型机开始试飞。同年 5 月带全套干扰系统的第二架原型机试飞,1981年11月 EF-111A 开始交付空军使用。美国空军共采购 EF-111A 飞机 42架,所有飞机已交付完毕。 & &该机共有两名乘员,一名驾驶员,一名电子对抗操作员。装2台TF30-P-3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8400公斤,总推力16800公斤。机长23.16米,翼展19.2米,机高6.10米。最大起飞重量40350公斤。最大速度M2.02/2140公里/小时,作战飞行速度(远距离干扰)595公里/小时,突防护航940公里/小时,近距支援干扰856公里/小时,突防护航作战升限16670米,作战半径1495公里,转场航程3706公里。 & &EF-111A能执行以下三类任务:远距离干扰,在敌方地面炮火射程以外建立电子屏障, 掩护自己的攻击力量;突防护航干扰,伴随攻击机沿航路边干扰敌方防空系统的电子设备; 近距支援干扰,在近距离干扰敌炮瞄雷达与导弹制导雷达,掩护近距支援攻击机。
& &EF-111A的机体、发动机与F-111A基本相同,但加强垂尾,在垂尾翼尖上有电子对抗短舱。修改了武器舱,加装了机身腹下舱。电源系统改用两 90 千伏安的发电机,改进了空调系统。
& &EF-111A的主要机械设备包括: 战术干扰系统、 特高频指令仪、自卫系统、终端威胁警告系统、敌我识别器、攻击雷达、地形跟踪雷达 、雷达高度表 、惯性导航系统、特高频定向器、仪表着陆系统、高频通信电台等。 &
EA-3BEA-3B是在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A-3B基础上改装发展而成的电子战飞机。改装过程中,不仅将原先的武器舱改成4个电子系统操作员舱和电磁情报设备舱,而且换装了新的发动机。不过,机体没有什么变化,从外形上看,EA-3B比A-3B仅仅在垂尾顶部多了个条状天线罩。 & &该机乘员7人。翼展22.10米,机长23.27米,机高6.9米。空重18702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5412千克。最大平飞速度1033千米/小时,巡航速度739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2588米,转场航程2224千米,作战半径980千米。主要电子装备有ASB-1B雷达、AN/ALQ-40电子对抗接收机、AN/APA-69雷达频谱分析仪、AN/ARA-25无线电频谱仪等。 EA-6AEA-6A是美国格鲁门公司在A-6攻击机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电子战飞机。该机仍保留了部分攻击能力,但主要设备用于压制敌人的电子活动和获取战区内的战术电子情报来支援攻击机和地面部队的活动。机上装了30多种电子对抗用的天线,在垂尾顶端加了一个雷达罩,翼下挂架可携带电子对抗设备舱。 & &该机乘员2人。翼展16.15米,机长16.69米,机高4.95米。空重13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67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906千米/小时,巡航速度724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2192米,转场航程3000千米,作战半径1200千米。 &
ES-3AES-3A电子战飞机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1988年开始在S-3A舰载反潜飞机的基础上改装的电子战飞机,主要用于进行无线电技术侦察。该机可对敌方战场进行超远距离电子监视,对各种电子信号自动进行搜索、测向、截收、识别和分析,并实施电子干扰。该机1991年5月开始装备于美国航空母舰上。 & &该机乘员4人。翼展20.93米,机长16.26米,机高6.93米。空重1208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38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83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68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0670米,航程5500千米,作战半径1850千米。 &
EC-121EC-121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C-121运输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完成空中预警和控制电子情报、电子战等任务。 & &该机乘员24人。翼展37.49米,机长35.4米,机高7.54米。空重3627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69854千克。最大平飞速度51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6279米,转场航程7405千米,续航时间大于10小时。 & &该机装备AN/APS-103雷达、AN/APS-95雷达、AN/APA-159指示辅助系统、AN/AYQ-1A数字处理辅助系统、AN/ART-40空对地数据传输辅助系统、AN/ARR-67数据接收辅助系统。可在高度米飞行时控制飞行目标,探测高度0-24385米,探测距离296千米。美国EC-130H“罗盘鸣叫”电子战飞机 &EC-130H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C-130运输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战飞机。该机可对敌方空军无线电通信和指挥系统以及导航设施进行干扰,是美空军专门用于C3对抗的电子干扰飞机。该机的翼下吊舱和尾部有几部刀形天线和下垂天线,可在飞行时接收敌方通信信号。飞机尾部还有可伸展到数百米的下垂天线。 & &该机乘员12人。翼展40.41米,机长29.79米,机高11.66米。空重441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00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618千米/小时,巡航速度556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1000米,航程3460千米,作战半径1000千米。 &世界飞机手册(六)直升机直升机是不同于飞机的另一类航空器。他依靠动力驱动的旋翼作为主要升力来源而能垂直起飞和降落,并能在空中悬停;又能通过自动倾斜器控制旋翼产生不同方向的水平分力,使直升机能向前后左右任意方向飞行。直升机不像固定翼飞机那样需要占地面积很大的飞机跑道,可以在狭小的场地上、舰船甲板上、平坦的屋顶上都可以起飞降落,这是直升机的主要特点,也是直升机继飞机之后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航空器的主要原因。
& &西方军事家情报界早在八十年代前期就知道当时的苏联在研制-种性能卓越的共轴反桨式攻击直升机,由于苏联的严格保密,一直不为外界所知。3年前,美国国防部获得一张该机在空中飞行的线条轮廓模糊不清的照片,细节不详,西方军界把它称为“噱头”。 & &1992年在英国举行的范堡罗航空展览会上,这架多年来使外界捉摸不透的新型攻击直升机公然亮相。俄国把这架直升机称之为“狼人”,编号卡-50。卡-50令西方军界刮目相看,毕竟有它独到之处。它是美、苏军备竞赛的产物,并夺得了直升机的三项世界第一:第一种单座攻击直升机;第一种共轴式攻击直升机;第一种采用弹射救生系统投入现役使用的直升机。
& &军备竞赛的产物 & &早在70年代初,美国决定利用他们在越南战争中获得的经验,研制一种新的战斗直升机,并公布了AH-64先进攻击直升机的若干技术要求。相比之下,当时的苏制米-24武装直升机的档次要低得多,苏联认为有必要研制该机的后继机。 & &AH-64的原型机1975年9月首飞,1977年1月开始为期56个月第二阶段研制。1977年12月,卡莫夫设计局向苏联当局提出研制一种新战斗直升机,并以AH-64为假定作战对象,提出了首批技术要求。1980年5月完成了模型样机的评审,定下了设计方案及各项设计指标。日,卡-50原型机进行首飞。10年后,卡-50首次公开展出。 & &虽然卡-50的设计思想是要在战场上与美国AH-64攻击直升机比个高低,但是,由于全球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卡-50则首先要在市场上与AH-64决一雌雄。在市场上的首次大战就发生在卡-50的首次展出地-英国。英国陆军需要117-130架攻击直升机,卡莫夫没计局用采用英、法联合研制的RTM-332涡轴发动机,以比竞争对手便宜30%的价格优势的卡-50与AH-64展开竞争,但在政治、后勤保障等多种原因下败北。 & &卡-50也是前苏联国内卡莫夫设计局和米里设计局的米-28竞争的结果。据目前所知,这种同时研制两种同量级、同水平的军用直升机,并展开竞争,而且又都批准投产,在前苏联也是首次。
& &单座攻击直升机 & &单座歼击机已经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了。而在直升机领域中,单座即仅有一名驾驶员的攻击直升机确是前所未闻。而只有一名驾驶员的卡-50的问世掀开了直升机历史新的一页。驾驶员不仅要驾驶操纵直升机飞行,还要搜索、跟踪目标,并发射反坦克导弹实施攻击。在80年代,美国陆军曾提出过在轻型直升机计划(LHX)中采用单座方案,做过一些试验和试飞,最终还展放奔了。 & &LHX计划的产物-RAH-66侦察攻击直升机仍然采用的纵列式双座布局。卡莫夫设计局从书-50上马一开始,就采用单座攻击直升机方案,主要目的是要较大幅度地减轻机体重量。该局总设计师米哈耶夫认为:如果一个驾驶员能同时胜任驾驶和攻击任务的话,卡-5O就会在与米-28的竞争中获胜。 & &苏军米-24在阿富汗战场的作战经验表明,在20-50米低空接近目标时,只能由驾驶员操纵与导航,在这样的高度上飞行,射击员/副驾驶员不可能帮助驾驶员操纵直升机。借助机载自动地图显示器,在平地上空35-70米高度飞行时,驾驶员可发现4公里外的目标。在起伏丘陵地上空飞行时,高度升高到100-245米高空,同样可以发现4公里以外的目标。在这些高度上,驾驶员既完成操纵直升机又完成瞄准目标是毫无困难的。 & &卡莫夫设计局认为,新攻击直升机卡-50应采用不同于米-24所使用的作战战术,主张对有护航直升机护航的、配合防空火炮和导弹的敌坦克群坚决进攻。为此,它应与侦察直升机一起作战,或与地面控制员/目标识别员-起作战。 & &俄罗斯陆军航空兵司令巴甫洛夫中将对卡-50的自动化程度和单驾驶员方案很赞赏,认为该机的火控/飞行燥纵系统能显示所有必需的飞行状态数据和机上各系统工作的数据,还能显示从侦察直升机通过无线电数据链传来的数据。该系统能使一名驾驶员操纵飞行了并发射各种机载武器。
& &共轴反桨 & &卡莫夫设计局采用共轴式旋翼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共轴式旋翼布局成为该局与米里设计局的米-28竞争的主要筹码。因为卡-50和米-28都得采用两台TV3-117VK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1640千瓦(2200轴马力),都得采用前苏联国内生产的机载电子设备。不同的是卡莫夫设计局采用的是共轴式旋翼布局,而米里设计局采用的是单旋翼/尾桨布局。共轴式布局的主要优缺点如下:气动特性对称,机动性好。在使用相同发动机的情况下,两副共轴式旋翼的升力比单旋翼/尾桨布局的旋翼升力大12%。共轴式旋翼气动力对称性显然优于单旋翼式,不存在各轴之间互相交连的影响,机动飞行时易于操纵。改变航向时,共轴式直升机很容易保持直升机的飞行高度,这在超低空飞行和飞越障碍物时尤其可贵,对飞行安全有重要意义。 & &模块式的结构,及方便的维护无尾桨结构。苏军在阿富汗的作战经验表明,作战中损失的苏军直升机有30%与尾奖有关。主要是:尾奖的弹伤或异物损伤;承载的尾梁损伤;长距离的尾奖传动轴系损伤等。共轴式直升机因取消了尾桨,所以不仅和与尾桨有关的损伤无缘,而且也可节省尾桨所耗用的额外功率。 & &外廓尺寸紧凑。卡-50和米-28都是可载16枚反坦克导弹的攻击直升机,卡-50在旋翼转动时的全长才16米,而米-28的旋翼直径就有17.5米,其机身长度也有16.85米,均比卡-50的全长要长。外廓尺寸小,雷达识别特征和目视识别特征就小,便于隐蔽;外廓尺寸小,受弹面就小,战斗损伤概率也小。 & &弹射救生座椅。卡-50攻击直升机开创了直升机使用驾驶员弹射救生系统的先河。在此之前,直升机的主要救生措施是耐坠措施,通过起落架、机身、座椅的耐坠吸振能力保全机组人员。虽有不少保全了生命的成功例子,但大多数都伤残了。这些措施,驾驶员毕竟仍处于挨摔的被动状态。弹射救生措施则是主动式救生措施,长期以来,直升机一直没有采用,其主要障碍就是它的飞转的旋翼。 & &前苏联花费了整整7年研究成功了K-37零零火箭弹射救生系统。该系统装在卡-50直升机上,可在零高度和零速度情况下进行弹射救生。弹射救生程序开始之初,驾驶员起动旋翼桨叶叶根处的爆炸螺栓,使两副旋翼上的6片桨叶脱离桨毂飞走,随即座舱盖脱开飞离座舱,然后位于座椅后背的弹射火箭点火,驾驶员连同座椅一起与座舱脱开并弹离座舱。卡-50的驾驶员弹射救生时,该机须远离友机150米以上,否则散落的旋翼叶片可能伤及友机。 & &不难看出,卡-50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极为重要,它的成败对单座攻击直升机、共轴式双旋翼攻击直升机和直升机采用弹射救生技术的前景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俄罗斯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 & &卡-52是俄罗斯卡莫夫公司研制的共轴反转昼夜全天侯战斗直升机。在1995年8月的莫斯科航空博览会上,卡莫夫公司拿出了这种直升机的原尺寸模型。日,在乌赫托马直升机制造厂,首次公开展出了以“短吻鳄”这种可怕的两栖动物命名的卡-52的原型机。它参加了当年的莫斯科航展,并在同年举办的印度国际航空博览会上首次对外展出。
& &研制背景 &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俄罗斯陆军航空兵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战斗直升机以取代老式的米-24主力攻击直机。为此,从80年代初俄军方实施新型战斗直升机计划伊始,米里设计局就报出了双座的米-28,来与中莫夫设计局研制的卡-50武装直升机展开竞争。为争取军方订货,米里设计局便极力向军方介绍米-28的优良性能和使用可靠性. & &卡莫夫公司则以卡-50的独有特点努力说服军方。虽然卡-50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但部分军方人士则对卡-50的作战效能持坏疑态度: & &首先,当今战斗直升机使用的一个特点是,它必须能在大约5米的高度飞行和实施战斗行动,其原因是敌方防空装备的战斗技术性能要求直升机做到这一点。 & &军方一直认为,即使有两名机组成员,一名负责驾驶,另一名负责火控系统,实际上要有效地完成这样的任务也有较大难度,更何况卡-50还是单驾驶布局,这无疑会加重驾驶员的心理负担和工作负担,飞行安全性也会大大降低。其次,单座布局不象双座布局那样已经过长时间实战考验。尽管这样,米-28最终也未能令军方感到十分满意,理由是它缺乏在夜战和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作战的需要。为此,两个设计局分别加快了对卡-50和米-28的改进改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卡莫夫设计局推出了卡-52,米里设计局报出了米-28H。
& &卡-52简况
& &卡-52的最显著特点是采用了并列双座布局的驾驶舱,而传统的武装直升机都为串列双座布局。该机采用并列双座布局并非标新立异,它是根据现代武装直升机的驾驶需要和所担负的战斗任务而设计开发的。首先,卡-52是为全天候、全天时、超低空攻击地面目标而设计的。当初,美国在制造F-111、苏联在研制苏-24全天候攻击机(同样为了低空作战)的时候,飞行员和领航员/武器操作员就是并列坐在一个驾驶舱内,这种布局曾被看作是最佳方案,而且已被用到苏-34)新一代歼击/轰炸机上。其次,早在1972年,美国在实施AH-1“休伊眼镜蛇”串列双座布局夜战型武装直升机计划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机组成员最好采用并列布局。所以,卡-52直升机的双座布局并非倒退,而是根据使用需要的一种合理设计,是武装直升机座舱布局的一项创造。并列双座的优点是两人可共用某些仪表、设备,从而简化了仪器操作工作,使驾驶员能集中精力跟踪目标,最大限度地缩短作出决定的时间。 & &卡-52采用了卡-50直升机的动力装置、旋翼、垂尾、起落架、武器及一系列机载系统。米里设计局总设计师米赫耶夫说,它有85%的零部件与已经批量生产的卡-50直升机通用。 & &卡-52与卡-50的最明显区别是座舱设置了第二乘员位置,这大大扩大了直升机的功能。第二乘员可保障实施侦察或电子对抗,授索和识别远距离目标,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和任何时间指示目标,并区分目标,协调与地面部队及攻击机的行动,以及执行其它任务。同时,该机保持了卡-50直升机的机动性、武器装备及防护性能。 & &尽管卡-52与卡-50的两台发动机一样,但因设置了第二乘员位置,并安装了补充设备,所以其飞行性能多少要比卡-50差一点,升限和爬升率有所降低,员大使用过载减少了0.5Bo卡-52直升机机身前部安装了汤姆逊公司的热视仪,之所以选择法国生产的热视仪,是因为国产热视仪的生产工作拖延的结果。不过,卡莫夫设计局也想向潜在的用户展示:卡-52既能使用俄罗斯生产的仪器、设备,也能配备外国生产的仪器、设备。驾驶舱上部的球状物里,安装有俄罗斯国产的“黄杨”三维光电子定位系统,该系统包括热视仪、电视仪和激光仪。机身右下方的球形陀螺定位仪上,装有带激光测距仪和目标指示器的大功率瞄准头,它能发现并高度准确地跟踪5公里内的小型目标。在旋翼桨毅的上方装有“驽”式雷达。另外,它还装备了电子对抗设备。卡-52驾驶舱内装有4个液晶显示器。首架样机上装的是法国生产的显示器(其中包括一个多功能显示器),投产后,它将安装国产的彩色多功能显示器。此外,还在风挡玻璃上为驾驶员安装了一个显示器。领航员带有头盔瞄准显示器。 & &座舱的两名乘员各拥有自己的操纵装置,但两套操纵系统可以联动。在必要的情况下,两个乘员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单独驾驶直升机或控制武器系统。 & &卡-52装两台圣彼得堡B-R-克里莫夫科学生产联合体生产的TB3-117BMA型涡轴发动机,其单台功率为2200马力。卡-50和卡-52直升机上安装的BP-80型减速器,还能保证发动机功率的进一步提升。 & &卡-52的武器系统与卡-50相似以,装有一门口径为30毫米的2A42型可移动自动机炮,可带炮弹280发。该机炮能水平移动并有限地上下移动。整个机炮系统与BMP-2步兵战车和BMII-3型步兵战斗车、BMII-2和BMII-3型陆战队战斗车的机炮及“铠甲”火箭炮规格统一,可方便地选择补充穿甲弹和爆破弹。卡-52装有一门不可移动的KII-23JI型机炮,口径为23毫米,可带弹250发,在机翼内上的YIIK-23-250型吊舱内。 & &其短翼下的4个武器挂架,能挂载12枚“旋风-M”带激光制导和串联战斗部的超音速反坦克导弹,也可安装4个B-8B20A火箭发射巢,每个火箭巢可带20枚80毫米直径的C-8非制导航空火箭;或安装B-13J5火箭巢,每个火箭巢可装5枚120毫米直径的C-13非制导火箭。这些火箭可带各种战斗部,如爆破弹、照明弹等。 & &为消灭远距离目标(15公里),它可挂X-25MJI半主动激光制导空对地导弹。也可挂2至4枚P-73型中距离空时空导弹或8至16枚“针-B”。近距离空对空导弹来打击空中目标。
& &功能和用途 & &1.主要任务是对战场实施空中侦察,使突击直升机群能更隐蔽地采取突袭行动,可大大降低突袭风险。2.攻击和消灭敌方坦克、装甲车辆及地面机械化部队。也可同敌人的低速空中目标作战。3.卡-52被称作“智能”型直升机,它具有最新的自动目标指示仪和独特的高度程序,能为战斗直升机群进行目标分配,以充分发挥卡50战斗直升祝的作用和协调其机群的战斗行动。4.用于飞行员训练。由于两名乘员坐位并排且有自己的操纵装置,所以用于飞行训练和战斗训练十分方便。5.可执行海航任务。虽然卡-52是专门为陆军航空兵研制的直升机,但在必要时,它也可在舰艇甲板安全着舰。 & &卡-52的飞行试验原定于1996年l1月开始,但由于要参加当年12月9日的印度航展而被迫推迟。因卡-52有85%的结构与卡-50一样,所以测试的重点将是机载电子设备。虽然它还需要测定飞行性能和进行失速状态试飞,但总的试验量,比起卡-50和美国的RAH-66“科曼奇”直升机来要少得多。预计卡-52将比“科曼奇”直升机先投入现役使用。 & &对卡-52的改进改型主要有以下考虑:研究卡-52隐形直升机方案,以降低其对地面雷达的反射截面积;研制较便宜的纯粹的卡-52教练机,以适应用户要求;在卡-52上安装最大功率为2500马力的新型发动机,以进一步提高飞行性能;提高卡-52的武器挂载能力,其中包括挂载作为战斗直升 未来武器的高超音速反坦克导弹。
意大利A-129“猫鼬”武装直升机一、灵巧、攻击力强,具全天候作战能力 & & & & &意大利奥古斯塔公司(AGUSTA)研制的A129型攻击直升机,被称为”猫鼬”(意大利文Mangusta),”猫鼬”(Mongoose)俗名猫鼬,是一种小型肉食动物,灵活轻巧、强悍凶狠。因为A129轻巧而攻击力强的特性,像极了一只刁钻的”猫鼬”。(一)发展背景及型号演进
& & & &A129攻击直升机的起源,可从A109轻型运输直升机开始谈起,奥古斯塔公司在吸取丰富的直升机制造经验后,于1960年代末期,决定发展自主本土化的设计,其成果是1971年首度试飞成功的A109直升机,这种八人座的轻型直升机性能不俗,销售成绩颇佳。  意大利陆军于1972年提出对攻击直升机的需求与性能规格,本来奥古斯塔考虑以A109型为基础,进行武装化改良,但却发现重量的增加,造成性能不佳,于是奥古斯塔和意大利陆军重新展开新型攻击直升机的开发案。1978年A129的计划正式展开,1983年9月进行首度试飞。意大利陆军共订购60架反装甲型的A129。(二)动力系统 &  意大利陆军将A129定位为防御性质的攻击战斗平台,因此A129的操作环境,适合在意大利境内半岛多山的地形,和地中海型气候,以轻巧灵活的高机动力取胜,而且不能过度复杂,复杂的重型攻击直升机,像是AH-64非意大利陆军的首选,造价问题也是考虑因素。  A129的动力,来自劳斯莱斯的两具Gem1004涡轮轴发动机,单具最高持续输出为825轴马力(A129C则提高为850轴马力),紧急时可提高至881轴马力,但只能运作30分钟,短时输出(2分半钟)还可再提高到944轴马力,而最大瞬时输出则可达1018轴马力,不过仅能维持20秒。  另一项让A129领先群雄的,就是双重线传飞控系统,类似于F-16的原理,所有操纵的动作,都以电子讯号传送至飞控系统,再转换成指令驱动液压系统操控直升机,平时虽由后座的驾驶员负责飞行,但在前座的射手,同样拥有一套完全相同、并且可随时接手的飞行操控设备,而为防止飞行员过度操纵,使直升机逾越性能极限,操控系统还另有手动回馈设计,让飞行员可「感受」到来自操控机构的阻力。(三)战场存活性与防护性能   以A129的吨位而言,比当代的AH-1S眼镜蛇直升机要轻,但在追求轻量化的同时,A129并未在防护性能或战场存活率上让步。奥古斯塔认为要提高存活率,最好的方法,就是设法降低被敌人发现的机率(就是现代所称的匿踪),A129原本就已较小的机身,也确实不易被目视发现,轻量化而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也使得防空雷达在较近的距离,才能侦测到A129,另外A129的全机身,均涂布有可抑制红外线讯号的涂料,发动机的废气也经过处理才排出,机上配备有热焰弹发射器和雷射预警器,可反制单兵携带型防空飞弹;同时座舱罩使用低反光率的强化玻璃,除可保护乘员外,还可降低太阳反光避免被敌人肉眼察觉。  在防护力方面,A129特重旋翼结构安全,旋翼的翼梁是以Nomex混合石墨碳纤维制成,前、后缘则分别使用蜂巢结构,再覆以复合材料,足以承受12.7mm机枪的射击,据称在测试时甚至能抵挡23mm机炮。另外最易受损的旋翼控制机构如十字盘,或倾角控制联结机构等,都被隐藏在旋翼主轴之内,以减少被流弹波及或卷入电缆受损。  机身结构方面,奥古斯塔引用与AH-64同等级的美军MIL-STD-1290坠毁标准,足以承受垂直每秒12.8公尺和水平每秒13.1公尺的速度坠地。而从机鼻开始到A隔舱的机身,为贯通机翼的整体结构,如浴缸般将两名乘员包覆在内,即使机体坠地翻滚,也不致伤及飞行员。二、反装甲挂载拖式飞弹火力惊人 & & & & &赋予A129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功臣,系其机鼻的前视红外线系统(FLIR),这项名为HIRNS(Helicopter IR Night System,直升机红外线夜间系统)的装备,是由英国航天北美分公司所生产,可以将影像投射至汉宁威(Honeywell)整合式头盔的单眼镜片上,类似战机的抬头显示器,其它飞行相关信息,亦可迭影显示在镜片上,让飞行员不必分心低头注意仪表。而HeliTOW瞄准仪则负责射击拖式飞弹时所需的标定工作,同时兼具雷射测距功能。 & & & &针对反装甲任务而设计的A129,其主要武装是拖式飞弹,因为意大利陆军地面部队的反装甲火力,亦是以拖式飞弹为主。在A129机身两侧机翼,共有4个挂架,其承载力分别为外侧200公斤/内侧300公斤,或是外侧300公斤/内侧100公斤的组合。外挂架可进行上仰20度或下俯10度的调整,以扩大挂架上飞弹的发射包络线,而4个挂架均已做好与机身瞄准线的归零,武器上架后不须再进行校靶射击。 & & & &执行反装甲任务时,A129可在外侧挂架搭载总数8枚拖式(TOW)、拖2(TOWII)或拖2A(TOWIIA)型反装甲飞弹,内侧尚可挂载2具7管式70mm火箭发射器(左右各一),或是7.62mm、12.7mm机枪荚舱。若是执行一般的对地攻击任务,则可以在内挂架搭载19管式的火箭发射器,而在外侧使用7管式火箭发射器,也可以使用机枪荚舱。三、航电整合式数字多重传输系统
& & & &全机最主要的航电设备,是整合式数字多重传输系统(IMS),IMS的运作复杂,是由两部Sistemi\Harris合作生产的计算机,链接统合管理所有关于导航、自动驾驶、飞行管理、武器控制和燃油、液压、电机等系统的监控与警示,必要时只要单部计算机,亦可独立运作,所有的航电次系统和感应系统所获取的数据,均透过MIL-STD1553B总线,输入IMS的计算机进一步处理,然后以图形或文字模式,输出至两位飞行员座舱内各自的多功能显示器,飞行员则可藉由键盘进行存取,例如IMS可储存多达100个转向点的航行计划,管理100组预置好的HF、VHF、UHF通讯频道。 美国陆军OH-58“”侦察直升机 & &美国陆军的OH-58D“基奥瓦”(KIOWA)侦察直升机是由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研制的。虽然OH-58系列的最早型号OH-58A早在60年代已经开始服役,但经过多次改进,美军计划让D型服役到2020年。
& &OH-58D的原型是定贝尔直升机公司的406型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原本是民用机种。后被美陆军选中用于改进成侦察直升机,并命名为OH-58D。OH-58D可以单独执行战术侦察任务,也可协同专用武装直升机作战,或为地面炮兵提供侦察、校炮的工作。 & &OH-58D在1982年11月通过了美陆军的设计评估,5架原型机中的首架在1983年10月首飞。第2架和第5架原型机用作飞行性能测试;第3架配备了完整的任务装备,测试了电子系统;第4架原型机用于电子系统电磁协调性测试。整个试飞在84年6月完成,同年7月交付美国陆军,次年2月正式服役。 & &美陆军原打算将已有的592架OH-58A/B改装成OH-58D,但后来因预算限制,到92年6月只改装253架。 & &OH-58系列基本上照搬了贝尔406直升机的机身。D型沿用了A型号的机身,加强了机体结构,以延长其服役寿命。电子设备、动力装置和旋翼系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更加重要的改进包括:桅顶瞄准具 & &由麦道公司和诺斯罗普公司电子机械部合作研制。桅顶瞄准具系统包括1具电视摄影机,1具热像仪,1具激光测 距/目标照射器;其中电视摄影机视野可达2度×8度;热像仪由120个成像单元所组成,视野3度×10度;激光测距/目标照射器可制导“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及“铜斑蛇”制导炮弹。桅顶瞄准具由机上中央计算机控制,该计算机还控制1具电视目标追踪器,可根据目标和背景影像对比变化,自动使瞄准线跟踪目标,减轻飞行员的负担。 & &桅顶瞄准具各系统安装在1个由复合材料制成的73千克的球体内,整个球体则置于主旋翼桅顶之上。1根直径233mm的电缆穿过主旋翼驱动轴与机身内的中央计算机相连接。桅顶瞄准具有稳定装置。由于安装在整架直升机的最高点,因此能提供非常好的视界。同时OH-58D也可以躲在隐蔽物后方,伸出桅顶瞄准具观测,这样大大降低了被对方发现的几率,提高了生存力。旋翼系统 & &OH-58D改用4叶复合材料主旋翼,机动性有所增强,振动减小,可操控性提高。尾桨也得到了改进,这使得OH-58D在35节阵风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纵向操纵性能。动力装置 & &换装艾力森公司的250-C30R涡轮轴发动机,功率650匹马力,主变速箱持续输出功率455匹马力。在紧急状态下,主变速箱可以在没有润滑油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电子系统 & &为了加装更多的电子系统,OH-58的后排座位在D型上被取消了。这一空间安装了90组存储装置。OH-58D的电子系统在80年代中期是世界军用直升机中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该系统主要包括两个主控制器/处理器单元,1553B数据总线,与其它主要次系统相连接,如姿态方向参考系统,ASN-137多普勒速率测量系统,桅顶瞄准具,自动目标信息数据链系统ATH。ATH能将目标信息以数字方式传递给地面炮兵或攻击直升机。与主控制器/处理器单元相接的次系统,除APR-39雷达预警系统和各种频率的通讯系统外,就是座舱内的控制与显示系统,以两具单色多功能显示器为主,显示水平垂直飞行状况,通讯控制,以及桅顶瞄准具的影像等资料。这套系统有效减轻飞行员负荷,增加执行任务的效率。 & &OH-58D主要的任务包括野战炮兵观测,同时为“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提供目标照射。OH-58D可以利用自身的观瞄装置进行目标坐标计算和测距,再经由ATH传输目标信息,使地面炮兵能实时精确的发起攻击;OH-58D也可为其他飞机提供类似支援,如和武装直升机组成“猎-歼小组”,互补不足,完成地面支援任务。必要的时候,OH-58D也可用自身携带的武器发起攻击,如左图中OH-58D携带四枚“海尔法”反坦克导弹。OH-58D可使用的其他武器包括7管70mm“九头蛇”火箭发射器、各种航炮或者机枪吊舱等。 & &自1987年起,OH-58D参与了美军多次作战行动,受到部队的一致好评。在两伊战争中,海军的OH-58D PRIME CHANE型曾与海军SH-60B直升机配合作战,由SH-60B的搜索雷达发现伊朗的高速炮艇,然后OH-58D发起攻击,摧毁目标。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共派出了130架OH-58D前往波斯湾,多次摧毁了伊拉克沿海目标,如钻油平台、快艇、海防工事等。 & &贝尔直升机公司正计划深入改进OH-58D,首要目标是提高隐身性能。机体将改用特殊材料,机首、旋翼及风挡等容易反射雷达波的部份将用特殊涂料覆盖。排气口加装红外线抑制装置。美国特种部队已经开始测试这种改进型的OH-58D。 &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夜视能力虽然非常优秀,但在恶劣气象和浓烟尘土下就会大打折扣,为此贝尔直升机公司将为OH-58D加装麦道公司的前视红外线系统。该系统将安装在OH-58D的机鼻下方,配合新型头盔显示器使用。 & &贝尔直升机公司还为OH-58D设计了一种237升的保形油箱,安装在座舱后方的机身两侧。这使得OH-58D的最大航程达到891千米。如果只加装装1个,也能使OH-58D续航时间达到4小时。OH-58D还有可能加装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地图等。ATH系统也将有所改进,改进后OH-58D将可以直接向坦克或步兵战车传送目标信息。 & &OH-58D出名和耀眼的程度远远不及AH-64等武装直升机,但它在美陆航战斗机作战系统中占据着侦察、前导和指挥协调的作用,确实是美军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猛将。
& &2002年7月,美陆军于7月开始为期5个月的“空中勇士”系统计划试验演习。OH-58将与AH-64、CH-47同时进行试验。该系统是一个为直升机飞行员设计的综合模式化个人生命支援装备。此次试验演习目的是将该系统各个部分加以整合,包括已经装备部队的头盔和面具。“空中勇士”系统计划是三个完整士兵系统计划之一,其他两项计划分别是“陆地勇士”系统计划和“骑兵勇士”系统计划,这三项计划将具备协同作战的能力。由于是模式化系统,能够适应单兵任务和未来各部队之间的整体行动。
& &系统还携带有附加的逃生装备,例如每个士兵携带有一个个人救生艇和漂浮圈。其他装备包括遇险弹射装置和指南针。装备了HGU-56/P头盔,并且提供一个夜视型双槽式激光保护护目镜,和一个日用型三槽式护目镜。陆军未来的航空兵将身着目前特种作战部队使用的全身式化学保护内衣。
& &与目前的服装相比,这套衣服将会为未来航空兵提供2倍到3倍的保护。这套内衣将会连接小气候冷却系统,该系统将2003财年底或2004财年初与全系统上整合。冷却系统包括在飞行器上安装的、可移动的容器,水可通过其与士兵内衣上连接的管子进行循环。“空中勇士”系统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包括隐蔽与环境保护、噪音保护以及防火与防热保护。陆军估计在2002财年和2003财年分别投资400万美元和320万美元用于研究和开发,而从2004财年到2007财年估计大约每年需要240万美元。另外,根据该计划,2003财年该系统所有采办费用将为1520万美元,从2004财年到2007财年,每年的采办费用大约为3500万美元。
& &2005年2月,DRS技术公司已收到一份总额1.53亿美元的新合同,以支援美国陆军OH-58D直升机上的红外瞄准系统。DRS将提供维修站修理、零备件和使用保障等服务,并为该机的“旋翼主轴安装的瞄准系统(MMS)”制造新的热成像系统。该“热成像系统改进计划(TISU)”将增强OH-58D的目标探测和测距性能,用于替换现役的热成像系统。MMS综合的瞄准系统技术将提供改进的目标截获性能、更大的防区外距离和侦察能力。MMS将使OH-58D仅需在攻击时的几秒钟暴露自己,而其它时间都保持隐蔽,提高了该机的生存力。OH-58座舱显示与平视瞄准具。 &
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虎”式武装直升机是由法国航宇公司和德国MBD公司联合组成的欧洲直升机公司研制的。从1975年11月德国和法国的国防部长交换共同研制反坦克直升机的信件算起,到1989年11月正式授予研制合同,并把研制的武装直升机取名为“虎”时止,前后花了14年的时间进行谈判和论证。在此后的研制过程中,由于经费 不足,致使计划一拖再拖,按目前的计划最早也要到2001年才开始交付。  在这漫长的30多年研制过程中,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对“虎”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原计划要研制的基本型别也有所改变。 “虎”武装直升机计划的推迟,使“虎”在世界武装直升机市场上失去了几次赢得订货的机会。没有出口订货,不多的研制与生产经费又得不到增加。   计划拖延 “虎”计划是1984年正式开始的,那时法国和德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内容是研制取代“小羚羊”和BO1O5P(PAH-l)直升机的轻型攻击直升机。备忘录对将要研制的新的武装直升机所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能够满足德国陆军的要求,为此,德国陆军就中止了购买美国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计划。当时,德国陆军已有150名军官就AH-64直升机的使用、维护等,接受过美国陆军的培训。   从修改上述备忘录,到两国的制造商,即法国的航宇公司和德国的MBB公司正式达成研制协议,就跑了一次马拉松,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该协议把要研制的轻型武装直升机正式命名为“虎”(OGER)。根据计划将首先研制两个主要型别:火力支援型和反坦克型,共3个型号,即法国的火力支援型HAP、反坦克型EHAC和德国的反坦克型PAH-2。   按原来的研制计划,反坦克型直升机HAC和PAH-2将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向法国和德国交付。日双方商定,首批生产的“虎”直升机先向法国交付,共10架,交付时间为1999年。但同年11月,由于法国提出要推迟付款,因此交付时间随之推迟到年5月,法国又改变了主意,致使交付时间进一步推迟,火力支援型将在2001年交付,反坦克型则在2001年交付。 无独有偶。1996年10月,德国由于财政原因,也提出将“虎”的生产日期推迟1年。不过,他们打算通过加快生产进度来补偿这推迟的1年时间,以保证在2001年能投入部队使用。按计划,到2006年将交付50架,此后再放馒生产交付速度。   型号 “虎”武装直升机的反坦克型,即法国陆军用的HAC和德国陆军用的PAH-2,主要用于攻击敌人坦克和阻止敌人坦克的大规模攻击;火力支援型HAP,只供法国陆军使用,主要作为空中轻骑兵执行快速反应任务。 反坦克型直升机HAC和PAH-2拟装备“崔格特”导弹,但在该导弹研制计划完成以前,先装备“霍特-2”导弹。这两种反坦克“虎”都有旋冀主轴瞄准具,这也是反坦克型“虎”的明显标志。 东德、西德合并后,由于财政原因和防务政策的变化,德国的反坦克直升机计划也随之改变。  1993年,德国作出了研制UHU型直升机,以代替PAH-2的决定。 UHU型机后来又重新编号为UHT,它除具有PAH-2直升机的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援直升机的任务。 受直升机研制计划变化的影响,加上研制经费的短缺,1996年初,欧洲直升机公司新提出了两种基本型别:有顶篷瞄准具的 HCP和有旋翼主轴瞄准具的U-TIGER。HCP是HAP的基本型,U-TIGER则是HAC和tX77的通用型。 法国陆军装备HAP,主要用于执行护航和火力支援任务。其武器装备主要是:机头下装一门30毫米口径自动航炮,可带150至450发炮弹;外挂4枚“西北风”空对空导弹;外挂2个火箭发射巢,每个火箭发射巢装22枚68毫米直径无控穿甲火箭。也可用2个各装13枚火箭的发射巢来代替“西北风”导弹,这样直升机所带火箭总数可达到田枚。该祝顶篷安装有电视摄像和前视红外装置,以及激光测距仪、直景光学传感器。  根据调整后的计划,该机将于2003年交付。 德国陆军用的反坦克与支援直升机UHT,其短翼下可挂载“霍特-2”或“崔格特”导弹、&毒刺&自卫导弹、无控火箭、机枪吊舱和其它自卫系统。在该机旋翼主轴瞄准具内,装有电视、前视红外、激光测距等装置,专供射击员使用。机头处装的前视红外装置,则供正驾驶贝使用。按新计划,该机将于2O01年交付。 法国陆军装备的HAC反坦克直升机,其武器装备、旋翼主轴瞄准具和驾驶员前视红外系统,均与德国UHT型相同。计划于2012年交付。   机会丢失 90年代初,荷兰陆军新成立的空中机动旅急需装备武装直升机,为此,荷兰政府拨专款购买。虽然闻风参与竞争的直升机不少,但经第一轮较量,就将美国的AH-lW“超眼镜蛇”、意大利的A129“猫鼬”和南非的CSH-2“石茶隼”直升机淘汰了,原因是这些直升机不能满足荷兰国防部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结果,只剩下了美国麦道公司的AH-64O“阿帕奇”和欧洲直升机公司的“虎”继续竞争。   欧洲直升机公司认为:“虎”直升机颇具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1.外形尺寸小,又广泛采用了复合材料,这有利于提高其隐身性。 2.其重量比AH-d4D轻三分之一,所以更显机动灵活,爬升率通常为6.4米/秒,最快可增加到11.5米/秒。AH-64D的机动性若要与“虎”相比,其作战重量必须减少10%。 3.AH-64O采用的探测系统是主动式的,这就为对方提供了线索,容易被探测、攻击。“虎”的全光电探测系统完全是被动式的,只接收外来信息,所以它不容易被探测。 4.AH-64O的航炮主要用于空对地攻击,故不能上仰。 &虎&的航炮则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整个范围内均能射击,所以在作战中能充分发挥其对地和对空的攻击能力。 5.在经济性方面,“虎”不仅价格比AH-64D低,而且使用费用也比该机少。   但是,荷兰方面认为:AH-64D“阿帕奇”不但能满足战术技术要求,而且经巴拿马、海湾战争等几次重大战争的实际考验证明,其性能好,作用大;而“虎”直升机当时还处在只有4架原型机试飞的阶段,性能究竟怎样心中没底。加之荷兰军方渴望尽可能早地装备武装直升机,可按当时计划,“虎”直升机最早也要到1999年才能生产出来,而AH-64D在1997年就可交付。所以,荷兰方面最终还是选择了AH-64D,并于1995年4月宣布购买32架,总金额约为9.1亿美元。欧洲直升机公司总经理比盖承认:“由于我们的延误,我们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 不仅如此,美国麦道公司的AH-64D在荷兰竞争得手,还对后来英国相中它产生了很大影响。  1995年7月,英国宣布购买67架AH-64D,总金额为40亿美元。英国没有选择“虎”直升机的原因,也有“虎”没有经过实战考验的考虑。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它交付日期太晚。 “虎”错失这两笔大买卖,损失很大,不仅研制、生产经费得不到增加,而且也对今后出口造成了不良影响。 “虎”武装直升机有5架原型机:1号原型机编号为F-ZWww,用于空气动力飞行试验,只装有基本的航空电子设备,于日首飞。后来,又装上旋翼主轴、顶篷瞄准具、航炮与武器容器等空气动力实体模型进行试飞。在完成了502小时的飞行试验计划以后,1999年初被用于地面疲劳试验。2号原型机编号为F-ZWWY,具有HAP机的空气动力外形,装有全部核心航空电子设备。试飞目的是为了对HAP作进一步修改。该机于日首飞,1996年11月完成了对HAP装备系统的修改,到日,共飞行了353小时。   3号原型机编号为?9823,装全部核心航空电子设备,日首飞,到日,共飞行了320小时。1997年2月,被改装用于UIrr装备系统的试飞和其它试飞。 4号原型机编号为F-ZWWU,装HAP型机的航空电子设备。它是第一架真正装有武器系统的“虎”,于日首次飞行。1995年4月,该机完成了航炮地面射击试验,前后共进行了15次。从日开始对武器系统进行全面试验,到11月末,就已对航炮空中射击、“西北风”空对空导弹的发射进行了验证。 截至日,该机已飞行了214小时,并发射了8枚“西北风”导弹、50枚火箭和3000发航炮炮弹。  90年代以来,“虎”式攻击直升机的研制工作进展十分顺利,5架原型机按部就班地进行了试飞。可是,冷战结束后西欧国家大量削减军费,德法两国拨给“虎”式攻击直升机计划的采购预算迟迟不能到位,批量生产合同的签署一拖再拖。由于拿不到启动生产的订单,“虎”式攻击直升机的对外出口自然也错过了时机。而美国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由于没有竞争对手,赢得了大量的订单,包括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在内的8个国家共向波音公司采购了250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虎”式攻击直升机虽已披挂上阵,却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别人风光。  此时,“虎”灵活应对,使出浑身解数接受“阿帕奇”的挑战。经过较量,“虎”多项技术指标赶上了“阿帕奇”,有些技术指标还把“阿帕奇”甩在了后面。但美国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它又推出了更优秀的“科曼奇”与“虎”对抗,使“虎”又遇上新的竞争对手,一时难以应对。然而,在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上能与美国一争高低的法、德两国,他们抓住直升机灵活性这一点大做文章,其挑战目标既明确又能引起世界航空界的重视,以便增加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美国人当然明白这一点,但已经早期投入,况且木已成舟,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让他人占领一块本来属于自己的市场。然而,更令人不安的是,日,美国陆军却突然意外地宣布,取消总预算高达390亿美元的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研发项目。“科曼奇”下马,使“虎”看到了新的曙光,这意味着,“虎”式武装直升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性能优异  “虎”式攻击直升机的造型,类似其它的反装甲直升机,是纵列双座的狭长低短造型,以减少正面面积,利于隐身,减少被发现的机会,也利于运输。机身中段两侧,加装了一对短翼,可提供4个挂架,可挂载武器。机身下方为耐冲击自封式油箱,油箱容量为1360升。其机体结构追求安全性,即使自封式油箱在遭到射击后,仍能飞行30分钟;机身可抵御7.62毫米与12.7毫米机枪的射击。在设计上,首先突出了高速、敏捷和精确的操作品质,技术水平比“阿帕奇”更胜一筹。由于采用了全天候、昼夜使用的自动航空电子系统,机组人员工作负荷大为减轻,加上采用了最新远程、无源瞄准系统和武器系统,大大提高了“虎”的作战效率;其次是“虎”装了全复合材料轴承的4桨叶无铰旋翼系统,桨叶扭力直接传到桨毂上,不仅大大增强了机动性能,而且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最后是为了减少红外和雷达信号对“虎”式直升机的捕捉,将其动力系统产生的高温废气与冷空气混合,降温后的废气再经导管向上排放,由主旋翼所产生的气流扫散。而且机身采用了全复合材料,空机重量只有3吨多。这样,使敌方的区外信号得到极大抑制,提高了隐身能力,减少了对方红外寻的导弹锁定的机会,也是直升机夜间活动时不易被对方夜视装备发现。因此,其红外和雷达隐身效果比“阿帕奇”更好的多。“虎”的使用灵活性也强于“阿帕奇”,具有明显的多用途性。  高智能化  “虎”的智能化含量高,它由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导航系统、无线电通信、敌我识别与电子显示所需要的计算机4个基本系统组成。在自动操纵控制上的系统设备可以说应有尽有,它有一个大操纵控制系统,即4轴式复式自动控制驾驶仪系统,具有稳定多余度的办法来保证飞行中的稳定和安全;两台有符号发生器功能的中央计算机,两个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由于采用了全天候、昼夜兼用的自动航电系统,“虎”式攻击直升机机组成员的工作负担大为减轻,这些系统,可以保证飞行员操作控制得心应手,其飞行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显示系统非常方便地看见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这一点上,“虎”式攻击直升机超过了世界上现有的任何一种战斗直升机。  武艺高强  “虎”式攻击直升机具有火力强、适于低空超低空攻击、能在机动和悬停状态中射击、单机出动快、使用灵活、战场停留时间短等特点。在反坦克武器上更是全身披挂,可挂载8枚霍特2或新型的PARS-LR反坦克导弹、4枚毒刺或西北风红外寻的“空-空”导弹,机头有1具30毫米机炮,翼下还可挂载两具22发火箭吊舱。不仅射程远,而且有精确制导性能,射击精度高,破甲威力大。  能征善战  在“一树之高”的空地战场上,“虎”式攻击直升机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从空中以猛烈火力,对敌坦克发起猝不及防的攻击,并能以优势的反坦克火器在敌防空火力射程之外对其实施攻击,同时,它能贴地隐蔽飞行和实施近距离攻击,使地面坦克“挠头”。据计算,普通武装直升机在30米以下的超低空,以25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越120度视界范围的空间只需3-4秒钟,在这暂短的时间里,对于地面坦克来说,要连续完成发现、判断、瞄准、跟踪、发射,难度极大。同样,一枚反坦克导弹,由反坦克武装直升机来发射,其作战效能可提高4-5倍。  可以看出,不断优化设计的“虎”式攻击直升机,集HAC反坦克型与HAP空战、护卫和火力支援的功能于一体,既能执行战斗支援和护卫任务,又能实施反坦克作战和与敌方直升机空战等任务。它配有多功能的座舱仪,其观察瞄准系统具备较高的运动范围,而且飞行员与射手都分别拥有独立的观察装置。它装于机头的前视红外仪,以热成像提供飞行员夜间飞行视力,影像是投影在飞行员所戴的头盔显示器上。供射手使用的壳顶瞄准仪系统,包括一具热成像摄影机、一具电视摄影机、一具追踪霍特导弹的光电定位器。而最新型无源瞄准系统和远程火力系统的应用,又使“虎”式攻击直升机的作战效率大大提高。 南非“石茶隼”武装直升机   “石茶隼”武装直升机由南非的阿特拉斯飞机公司研制,研制工作始于1984年,原型机1990年2月首次飞行。1995年投入使用。  由于南非在90年代前长期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以及与邻国不断发生各种摩擦,再加上南部非洲动荡的局势,南非军队要长期面对直接的作战任务。这些任务往往规模小但强度大,例如要求在广阔的非洲原野上做长距离机动,前往缺乏后勤支援和供应条件、自然环境恶劣的作战区域,与游击队性质的敌军交战。因此南非军队对装备的要求很高,最重要的要求是独立作战能力必须非常好,性能要可靠,对后勤维护依赖程度低。经不断努力,南非的地面装备均达到了上述要求,比如知名的G系列牵引或自行火炮、“号角”坦克和装甲车辆等。南非陆军进一步致力于研制一种可靠而凶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武装直升机为地面提供支援,这就是CSH-2武装直升机。但考虑到上面提到的种种恶劣条件,研制这一直升机任务艰巨。首先南部非洲常年高温,沙尘满天,飞行条件很恶劣。在南非尤地形地物特征的丛林上空飞行,难于导航,直升机飞行员工作量大,容易疲劳。敌对力量的装备虽然与南非军队相去甚远,但高射机枪、机炮、空地导弹的数目也不少,尤其是游击战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危险四处潜伏。但恰恰是这样恶劣的条件,炼出了“石茶隼”这种优秀的武装直升机。主要任务   CSH-2武装直升机原定购主要任务足在有各种苏制地对空导弹的高威胁环境中进行近距空中支援和反坦克、反火炮作战,以及为直升机护航。其代号CSH-2(Combat Sup-port Hetlicopter)就是战斗支援直升机的意思。后来由于要对付越来越多的苏制米-25“母鹿”武装直升机,于是增加了反直升机与防空任务。为此,对CSH一2的技术性能提出了以下要求:在强火力作战环境个存性好,出勤率高,能昼夜作战;飞行员工作量少,导航精确;续航时间长,有大的转场距离;为部署到远离维护中心的地方作战,维护性与可靠性要好;应具有在沙尘环境中作战的能力。此外,还要求能与南非陆军现有的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相适应,并能在南非现有工业的基础上制造。使用寿命30年。   在南非尤地形地物特征的丛林上空飞行,难于导航,飞行员工作量大,容易疲劳,所以减少飞行员的工作量和疲劳是对直升机的主要要求。导航精确和驾驶舱高度自动化,以及机体的低振动性也是出于这种考虑。而且低振动性对提高直升机的可靠性也很有利。 对武器系统的要求是保证每一发炮弹命中目标,航炮攻击应有高精度和高速度。需要时,射击员能在一定距离上用一发炮弹击中人那样大小的目标,而不是像美国和原苏联的武装直升机那样,采用“弹幕”杀伤的方法。直升机所带导弹和炮弹应与南非陆军所用的通用,以便能在战场上方便地得到补充,而不需要专门进行补给。 外形布局   CSH-2的研制采用了尽量利用现有技术的方针,如利用了“美洲豹”直升机的旋翼和发动机等动力部件,们借鉴了美国休斯公司AH-64武装直升机的设计技术,所以花钱少、风险小、收效快。CSH一2直升机的外形布局与AH一64很相似,采用了单旋翼带愿桨的布局形式。该机纵列阶梯式驾驶舱使机身中而细长;后三点跪式起落架使直升机能在斜坡上着陆;两台涡轴发动机安装在机身肩部,可提高抗弹性。此外,它也采用短翼来技带火箭、导弹等武器。前视红外、激光测距等探测设备位于机头、机头上安装有外露的机炮。 驾驶舱 “石茶隼”的驾驶舱舒适,自动化程度高。机组由一名驾驶员和一名射击员组成,驾驶员在前,射击员在后,这有利于驾驶员在空战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好随机应变。射击员舱也有全套操纵装置,如果驾驶员受伤不能驾驶时,射击员也能操纵直升机。   通常,射击员在前座对瞄淮射击比较有利,但由于“石茶隼”改进了观测、瞄准装置,能把探测目标的光信号传输到后座瞄准显示器,所以射击员在后座也不会影响瞄准射击。而且两名飞行员也都能在各自的显器上观察目标图像。驾驶舱视界良好,朝下、朝后的视界都好。   机体的振动非常小,这归功于设计出色的隔振系统,它能把旋翼和主减速器产生的振动与机身隔离开。在地面,通过调整该系统的摆动质量,使其对特种振动频率发少反共振,这样旋翼的振动便会减小90%,所以在直升机机身上能察觉到的振动极小。驾驶过“石茶隼”的每一位飞行员都证实了这一点。有的飞行员认为,“茶隼”的振动与固定翼飞机的振动差不多。这也是减轻飞行员疲劳的主要措施。   座舱内设有一台小型数据存储器,它是一台小型计算机。它可存储飞行计划和最新的作战数据,如对方地面部队、探测雷达、地对空导弹和高射炮的位置等,并能把目标数据显示在数据图上。此外,也可存入自己飞入和撤离的航线、供隐蔽的地形数据、无线电频率等。精确导航系统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把小型数据存储器插接到驾驶舱的数据传输装置上,使飞行计划传输给导航系统后,导航系统能自动为有100个定位点的5条不间的飞行航线导航。   前后驾驶舱各有3个单色多功能显示器,它们与夜视镜是全兼容的。每个显示器都能显示所要求的图像,如导航与任务地图、武器瞄准图像、威胁报警情况等。也能显示执行任务所用的无线电频率,并能用显承器屏幕周闹的硬件与软件功能键输入或处理数据。 武器系统   CSH-2装有机炮,可带火箭、导弹等一般反坦克直升机所带的特种制式武器,火力很强。与AH一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不同的是,“石茶隼”炮塔安装在机头下前方,而不是在机身正下方。这个位置有利于空战时射击、因为机炮上射范围不受机头遮挡,比AH一64大得多。炮塔内装一门20毫米GA-l机炮。但直升机结构能吸收30毫米口径机炮的后座力,所以也可装30毫米机炮。炮塔随主瞄准具以及头盔瞄瞧具的运动而运动。飞行员与射山员都能使用机炮,但飞行员有优先使用权。弹药箱足隔热的,以免意外时炮弹被高温引爆。  后掠式短翼向内装有武器瞄准机。两个内侧挂架可挂18枚68毫米火箭发射巢,相对直升机能作俯仰运动,便于瞄准攻击目标。   外侧挂架能接容量为330升的可抛投油箱或ZT-3“蛇鹈”反坦克导弹。两个翼尖挂各能挂载一枚V3B&短刀&红外寻的空对空导弹,该导弹具有在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具不对准目标的情况下,发射攻击目标的能力。所挂ZT-3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与南非陆军的“蜜獾”反装甲车所用的导弹相同,航炮炮弹也是如此,容易维护和补给。   目标探测、截获和跟踪系统(TDATS)由陀螺稳定系统和转塔组成,转塔上装有前视红外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导弹激光指令发射机和导弹测向计。武器瞄准有3种方式:使用TDATS转塔、使用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具或使用飞行员乎视显示器十字瞄准线。 生存能力   “茶隼”的生存性采用了阶梯式原理:首先是不被探测;如被探测,求不被击中;如被击中,求不坠毁;如坠毁不可避免,则求坠后生存。与探测有关的4个方面是:目视、雷达、红外和音响。降低目视信号的方法有:采用伪装涂料、小的机体正面横截面积和使用反射阳光最少的平板玻璃窗。但主要的方法还是利用地形、隐蔽物和在夜间作贴地飞行。“石茶隼”能依靠有关系统作长时间贴地飞行,飞行员不必高度集中精力。飞行员在前座也有利于在超低空飞行时进行驾驶。   直升机的观测瞄准系统具有远距离探测能力,其探测距离白天为8.5公里,夜晚为4.5公里,因此可减少被对方目视探测的概率。该系统还使“石茶隼”能-览出隐蔽物外记录战场情况,然后回到隐蔽物后悬停选定目标,并标出其位置,最后作跃升进行快速攻击。   “石茶隼”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较小、隐身性较好。因为它采用了小的机体正面横截面、后掠式短翼、敷有金属膜的平板驾驶舱玻璃、进气道遮挡了压气机的内藏式发动机等措施。此外,它还具有主动电子对抗手段和良好的贴地飞行性能,这也减少了被雷达探测的可能性,对付红外探测的方法除贴地飞行外,还有:在需要的部位涂敷伪装涂料层,发动机排气与吸入的冷空气以1:1混合降低排出温度,遮挡、屏蔽发动机排气等,这些措施使直升机的红外特征信号减少了96%。   “石茶隼”利用地形、地物隐蔽作低空快速飞行来破坏对方实施的音响探测。它的内藏式进气道、红外抑制排气等措施也大大降低了噪音。“石茶隼”的噪音大约只是“云雀”III直升机噪音的一半。在丛林地带,“云雀”III飞行的响声在飞来之前5分钟就能听到,而“石茶隼”则在飞来之前10至15秒钟才能听到声音。   “石茶隼”直升机的所有关键部件都是双余度的,不可能采用双余度的部件也有其它部件遮挡,例如,主减速器就被两台发动机所遮挡。驾驶舱两个座椅都有陶瓷装甲板,其它需要装甲的部位则有丙烯酸材料装甲。两台发动机装在直升机肩部,分隔距离较大,可防止一发炮弹击中两台发动机。主减速器和发动机设有火警传感器和灭火系统。所有油箱被12.7毫米穿甲弹穿透后能自密封。所有操纵拉杆被12.7毫米枪弹击中后仍能工作,并能经受1100摄氏度高温烧烤15分钟。“石茶隼”在被打掉尾桨后能继续飞行,大的垂直尾面在滑跑着陆时能提供足够的操纵。前风挡玻璃能承受1.8千克重大鸟以278公里时速的撞击。机体外的电缆切割器,可防止直升机低空飞行时撞击电缆。“石茶隼”能以6米/秒的下降速度作粗猛着陆。在10米/秒的下降速度垂直撞击地面时,起落架、座椅和可压皱结构能逐级吸收撞击能量,使飞行员仍能生存。同时,坠毁传感器和易断连接器会立即切断电气系统,并立即隔离燃油系统,从而防止发生火灾。如果机身被撞击成扭曲形状,舱门打不开,飞行员可按按钮炸开舱门逃生。  “石茶隼”能以6米/秒的下降速度作粗猛着陆。在10米/秒的下降速度垂直撞击地面时,起落架、座椅和可压皱结构能逐级吸收撞击能量,使飞行员仍能生存。同时,坠毁传感器和易断连接器会立即切断电气系统,并立即隔离燃油系统,从而防止发生火灾。如果机身被撞击成扭曲形状,舱门打不开,飞行员可按按钮炸开舱门逃生。   总的来看,CSH-2“石茶隼”确实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多数指标与AH-64、米-28、法德联合研制的“虎”式战斗机等先进武装直升机相当。尤其在光电探测火控系统方面,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的国家少之又少。加上其先进的反坦克导弹系统,战斗力很可能凌驾于“虎”式。CSH-2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其动力部分并非度身定做,而是源自“美洲虎”直升机,这可能对其性能有一定限制;尚未装备时髦的毫米波雷达及武器系统;实战能力尚待检验;南非历史上长期为国际社会孤立,武器较少向外界出口,对CSH-2打入国际市场有一定影响。但不管怎么样,目前南非正极力向外推销CSH-2直升机。 &
美国“科曼奇”武装直升机RAH-66&科曼奇&武装直升机1982年,美国陆军提出LHX(实验轻型直升机计划),原计划需要5000架LHX来取代UH-1、AH-1、OH-58和OH-6直升机,1990年计划购买量减少到1292架。1988年6月,美国陆军发出LHX的招标,与波音、西科斯基公司组成的第一竞争小组和贝尔、麦道公司组成的超级小组签订了23个月的论证与验证合同。日,美国陆军宣布波音、西科斯基公司小组获胜,LHX随之进入原型机研制阶段。1990年初,美国陆军把LHX代码中表示试验性的字母X去掉成为LH,1991年4月,正式编号为RAH-66。其中R表示侦察,A表示攻击,H表示直升机,并用北美印第安人的名字命名为“科曼奇”(Comanche)。预计RAH-66于1995年8月首次飞行,2001年交付使用,它将成为美国陆军的主力机种,执行武装侦察、反坦克和空战等任务。隐身措施为适应21世纪的战场环境,RAH-66&科曼奇&被设计成世界上第一种隐身直升机。RAH-66与B-2和F-117飞机一样是隐身的,它除采用了这两种飞机的隐身技术外,还采用了专为该机研究的新技术。直升机采用的的隐身技术与固定翼飞机的稍有不同,因为雷达不易探测到被小山丘遮挡的直升机。如果直升机作贴地飞行,地面的杂乱回波也将掩蔽直升机而使雷达失灵;这是直升机隐身有利的一面。由于雷达波以圆锥形向外扩展,回波也是如此,并且回波功率密度随距离的缩短增加很快,所以雷达能在近距离探测到雷达反射截面积很小的目标。事实也是这样,许多雷达都能够探测到相距8公里他的F-117飞机,只不过由于飞机速度快,还不至于对其构成威胁。而直升机就不同了,它飞行速度慢,雷达配有足够的时间报警。这是直升机隐身不利的一面。1、对雷达探测的隐身RAH-66直升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比目前其他任何直升机的都小,仅为他们的1%。这么好的隐身性能主要是它采用了可隐身的外形,广泛使用了复合材料和雷达干扰设备才具有的。RAH-66机头光电传感器转塔为带角平面边缘形状,有消散雷达反射波的作用。机身侧面由两半乎面转角构成,这就避免了圆柱体和半球体机身那种强烈地全向散射雷达波的弊病。尾梁两侧有圈置的“托架”,可偏转反射掉雷达波,使其不能返回探测雷达。尾部的涵道后奖向左侧倾斜,尾奖上的垂直尾翼向右侧倾斜,其上安装水平安定面。这种结构不会在金属表面之间形成具有90度夹角的、能强烈反射雷达信号的角反射器。普通直升机的正面,进气道像角反射器那样,是较强的雷达反射体,而RAH-66直升机的两台发动机包藏在机身内,进气道在机身两侧上方悬埋入式的,且进气道呈棱形,不会对雷达波形成强反射。旋翼桨毂和奖叶根部都加装了整流罩,形成平缓过渡的融合体,也可减少对雷达波的反射。桨时形状经过精心选择,不易被雷达探测到。RAH-66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另一项外形设计措施是,采用内藏式导弹和收放式超落架。RAH-66最多可携带14枚导弹,其中6枚挂装在具有整体挂梁的可关闭舱门上,平时舱门关闭,发射时打开。内藏式导弹舱在直升机上是首次采用。20毫米口径的&加特林&转管炮能形成较大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所以它被设计成能在水平面内转动180度,并向后收藏在炮塔的整流罩内。悬挂武器或副油箱用的短翼可拆卸,在执行武装侦察等只需携带少量武器而要求高隐身的任务财,可拆掉短翼。后三点式起落架是可收放的,收起后有超落架舱门关闭遮挡,可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为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RAH-66还广泛采用了复合材料,其所用复合材料占整个直升机结构重量的51%。而美国军用直升机UH-60&黑鹰&所用的复合材料才占9%。RAH-66是目前世界上使用复合材料最多的实用直升机,在机体结构中使用复合材粹的有蒙皮、舱门、桁条、隔框、中央龙骨盒梁结构、炮塔整流罩、涵道尾桨护罩、垂直尾翼和水平安定面。在旋翼系统中使用复合材料的有挠性梁、桨叶、扭力管、扭力臂、旋转倾倾斜盘、套管轴和旋翼整流罩。传动系统使用复合材料的的有传动轴和主减速器箱。所用复合材料有韧化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石墨纤维、玻璃纤维和凯夫拉纤维等。RAH-66直升机还可加装雷达干扰机,它可迷惑探测雷达。其工作原理是,它能将入射雷达波变为脉冲信号,同时测出直升机在该条件下的反射数据,并发射出假回波,从而达到使探测雷达失灵目的。RAH-66的雷达反射特征信号低,使用低功率干扰机即可,这就减轻了干扰机的重量及费用。不像AH-64那样,需要较高功率的干扰机。不难看出,隐身技术是使雷达系统失效,使其探测不到飞行器的技术。实际上,隐身技术有4个方面,除了对雷达探测隐身外,还有对红外探测、音响探测和目视的隐身。2、对红外探测的隐身可以说,RAH-66又是一种最&冷&的直升机,它是把红外抑制技术综合运用到机体中的第一种直升机。红外抑制器装在尾梁中,其独特的长条形排气口设计,有足够曲长度使发动机排出的热气和冷却空气完全和有效地混合。冷却空气通过尾梁上方的第二个进气口吸入,与发动机热排气混合,然后,经尾梁两侧向下的缝隙徘出,再由旋翼下冼流吹散,使排气温度明显降低,从而保护直升机不受热寻的导弹的攻击。3、对目视隐身RAH-66采用双座纵列式座舱,机身细长,武器内藏,超落架可收起,这些不仅使直升机迎面的雷达反射面积减小,而且,如果距离不够近用肉眼也不容易发现。座舱采用平板玻璃,能有效地减少阳光的漫反射。全机表面采用暗色的无反光涂料,以减小直升机的反光强度。这些也有利于对目视隐身。RAH-66采用5片桨叶的旋翼但与减少目视探测有关。因为旋翼旋转时的视亮度与闪烁频率有关,即与旋翼桨财的通过率有关。如果稳定光源有一半时间受到遮挡,在闪烁频率为9.5赫兹时,实际显示的视亮度是稳定光源的2倍。9.5赫兹约为两片桨叶的闪烁频率。此频率越高,视亮度越低。每片桨叶的闪烁频率为36赫兹,视亮度会降低50%。旋翼为5片桨时的直升视被目视探测到的可能性比2片桨叶直升机可减少85%左右。这种现象称为布鲁克效应,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4、对音响探测隐身在用肉眼看到直升机之前,通过直升机的响声也可探测和识别直升机。为此,RAH-66采用了以下有效的减小嗓音的措施。旋翼奖尖采用后掠式,可使噪音声压减少2至3分贝,这样5片桨叶旋翼的噪音与2片桨叶旋翼的噪音就难以分辨。所采用的涵道尾桨,由于消除了旋翼与尾桨尾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减少噪音。RAH-66尾梁两侧向下的狭长缝隙式排气口,不仅能减少发动机排气的红外辐射征,而且还能消除发动机排气的噪音。RAH-66降低噪音的另一种方法是,桨叶的叶型和弯曲度从桨根到桨尖是的,这能使前行桨叶外段达到尖高速而后行桨叶不致失速,这样,直升机在低速飞行(167公里/小时)时便可降低旋翼转速,这就除低了旋翼噪音。使用特点先进无轴承的旋翼操纵性好,使飞行员有明显的操纵战斗机那样的感觉。8片桨叶涵道尾桨,能使RAH-66作急速转弯,使其能在3至4.5秒钟之内以前飞速度作90度和180度转弯。这远远优于普通直升机,在空战中容易抓住战机。尾桨桨叶在涵道内转动,不会碰到树枝等后分片用桨音缝气动音曲前致的转障碍物,在地面开车时也不易打着工作人员。高置的水平安定面可向下折叠,有利于用运输机空运整架直升机。机身是复合材料制造的,中间为盆式龙骨梁,是主要的承载结构。蒙皮不承载,一半以上的蒙皮可打开,便于维护。武器舱门打开后可用作维护卫作用平台。机头罩是铰接的,可向左打开,便于接近传感器和弹药舱’进行工作。机体结构能承受3.5G的过载,并能承受762毫米、12.7毫米和23毫米口径的枪弹或炮弹的射击。起落架是后三点式可收放吸能起落架。每个起落架上只有一个机轮。主起落架可“曲膝”下蹲,以降低直升机高度,便于用运输机空运。RAH-66能承受以11.6米/秒的下沉速度作摔机着陆,飞行员不会受伤。两台T800涡轮轴发动机装在机身曲肩部,有发动机数字控制装置。单台功率为895千瓦。油箱燃油容量为1018升。燃油系统是耐坠毁的,且有惰性气体发生系统,可防止直升机坠毁后燃油着火。RAH-66采用串列阶梯式驾驶舱,射击员在后座,驾驶员在前座,这与其他武装直升机不同。驾驶员在前座,大大扩大了视野,对地形跟随飞行十分有利。实际上,前后驾驶座都能进行一切操纵。两个驾驶舱有相同的液晶平面显示器,不仅减化了操纵开关,而且所有战术动作都被编在不到3页菜单的程序内,大多数战术动作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执行。驾驶舱采用了双过滤超压系统,具有防原子、生物、和化学武器的能力,飞行员能在不穿防护外衣的情况下参战。武器系统RAH-66的武器舱可装长2米的导弹6枚。在所有飞行状态下,舱门的打开时间少于5秒钟,且打开运动对武器不会造成有害影响。封闭的武器舱除有隐身作用外,还减小了飞行阻力。武器舱有火警探测系统,需要时在驾驶舱内就能快速投弃武器。RAH-66的短翼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携带864千克武器载荷。短翼若挂外部油箱,RAH-66则可飞行2355公里,可横越大西洋。短翼能挂带32枚70毫米“九头蛇”(Hydra)火箭,或者8枚“海尔法”导弹,或类似购导弹。RAH-66的内外挂架总共能携带14枚“海尔法”导弹或类似的导弹。旋转炮塔安装有20毫米口径的双管机炮,对付空中目标时其射速为每分钟1500发对付地面目标时为每分钟750发。旋转炮塔方位角为240度,俯仰角为60度。弹药箱装弹500发。给RAH-66加油和给它的炮塔与武器舱装弹,3人在不到13分钟的时间内就可完成。RAH-66装有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具有在昼夜恶劣气象条件下侦察作战的能力。在战斗中能首先发现目标,可先发制人,在目标开火之前首先开火。先进的导航与目标瞄准系统能在夜间提供高清晰度战场红外图像,从而使该直升机具有优良的作战能力。与“阿帕奇”直升机相比,RAH-66“科曼奇”直升机发现目标的距离可增加40%,反应时间将缩短95%。 美国SH-2“海妖”直升机  “海妖”是卡曼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全天候多用途舰载直升机,可用于执行搜索求援、观察和通用任务,现在主要是支援美国舰队在地中海、大西洋和太平洋执行反潜和反舰导弹防御任务。美海军编号为SH-2,公司绰号是“海妖”。
& &美国卡曼H-2“海妖”直升机SH-2是以在舰上有限空间使用为目的,在其小型机体内尽量装入不同目的性能载直升机的代表作。它的装备以反潜、反舰搜索能力为主,包括有雷达、声纳浮标发射器及反潜鱼雷、SAR用吊车等。UH-2A/B外型拥有三点式起落轮架(两具前主轮为可收式),一个窄长的垂直尾翼、3叶尾旋翼,以及可收式救援吊车,此外在前主轮舱罩前方还装有充气装置,可在充气后使直升机能大小面降落。UH-2C的垂直尾翼的尾旋翼以下的部分被加宽,可收式救援吊车改为固定式。 & &海妖SH-2D则有两个固定外挂架,分别位于机舱左右两侧,附有的MK8Mod5吊钩能各挂载一枚mk46鱼雷或一具227公升副油箱。机上的声纳浮标发射轨架能够自机舱拆除,加装3个座位或2具担架。它的主要任务仍是反潜作战,反舰监视及目标获得。  “海妖”原有多种型别,到1993年底,仅有SH-2F、SH-2G还在服役。SH-2F,SH-2D改进型,主要执行反潜和反舰导弹防御任务,其次是搜索和救生以及观察等多种任务。日在太平洋上使用。SH-2G“超海妖”,SH-2F的改进型,从1987年开始改装。由SH-2F改装的原型机YSH-2G于1987年开始装。由SH-2F改装的原型机YSH-2G于1985年4月首次飞行。1991年开始交付。该机将服役到2010年。SH-2G“超海妖”,SH-2F的改进型,从1987年开始改装。由SH-2F改装的原型机YSH-2G于1985年4月首次飞行。1991年开始交付。该机将服役到2010年。性能数据  旋翼直径 13.41m  尾桨直径 2.46m  机长身(不包括尾桨) 12.34m  机长(旋翼转动) 16.0m  (机头和桨叶折叠) 11.68m  机高(旋翼转动) 4.62m  (桨叶折叠) 4.14m  机宽(包括磁异探测器) 3.74m  水平尾翼翼展 2.97m  主轮距(外轮) 3.30m  后主轮距 5.13m  旋翼桨盘面积面积 141.31平方米  尾桨桨盘面积面积 4.77平方米  空重 4173kg  最大起飞重量 6124kg  最大桨盘载荷 0.42kN/平方米  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 256km/h  正常巡航速度 222km/h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 12.7m/s  爬升率(海平面,一发停车) 8.83m/s  实用升限 7285m  实用升限(一发停车) 4816m  悬停高度(有地效) 6340m  (无地效) 5486m  最大航程(2个外部油箱) 885km  最大续航时间(2个外部油箱) 5h  活动半径(运兵,10%余油) 333km  转场航程(最大燃油量,10%余油) 695km  留空时间(10%余油)  反潜(离基地65km,带1枚鱼雷) 1h50min  (离基地65km,带2枚鱼雷) 1h10min  (离基地130km,带1枚鱼雷) 1h5min  反舰导弹防御(离基地130km) 2h20min  搜索和救援(离基地130km) 2h5min 美国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美国休斯直升机公司1975年研制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最大平飞时速307千米,实用升限6250米,最大上升率16.2米/秒,航程578千米。  主要武器:机头旋转炮塔内装1门30毫米链式反坦克炮、4个外挂点可挂8枚反坦克导弹和工具,19联装火箭发射器。最大起飞重量7890千克。机上还装有目标截获显示系统和夜视设备,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搜索、识别与攻击目标。它能有效摧毁中型和重型坦克,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超低空贴地飞行能力,是美国当代主战武装直升机。AH-64“阿帕奇”直升机是美国最先进的具有全天候、昼夜作战能力的武装直升机。海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前22分钟,8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从750千米外的基地起飞,发射了3枚“海尔法”导弹,导弹沿着波束飞向伊拉克西部两个地面雷达站,不到2分钟,就彻底摧毁了它,从而为空袭部队提供了安全走廊,保证了空袭成功。其后,又以一架AH-64A“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摧毁23辆坦克的纪录载入史册。  与其他直升机相比,“阿帕奇”的突出特点是:  (1)火力强,它以反坦克导弹为主要武器,另外还有机炮和火箭等;  (2)装甲防护和弹伤容限及适坠性能好;  (3)飞行速度快;  (4)作战半径大,可达200千米左右;  (5)机载电子及火控设备齐全,具有较高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和较完善的火控、通信、导航及夜视系统;  (6)具有“一机多用”能力。 中国直-9Z武装直升机直-9轻型多用途直升机是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引进法国专利、研制生产的。用于人员运输、近海支援、海上救护、空中摄影、海上巡逻、鱼群观测、护林防火等,并可作为舰载机使用。军事用途包括侦察、近距火力支援、反坦克、搜索救护、反潜、侦察校炮及通讯。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三机部以技贸结合形式,引进法国SA365“海豚”型直升机的生产专有权合同。具体由哈飞负责,引进法国SA365N1“海豚”直升机专利,开始生产直-9,1982年完成了首架机的装配。后经哈飞长期努力,发展出多个型别,包括基型直-9,最初的专利生产型,至1990年底与法国协议签订的50架已全部生产完毕,其中28架为基型直-9;另外还有20架为直-9A,直-9后继续生产型,相当于SA365N2;随后哈飞生产了两架直-9A-100,初步尝试了直-9生产的国产化。1993年9月,哈飞又与法方签约生产直-9过渡批22架,另外哈飞还生产了8架直-9民用型。主要型号:根据解放军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需要,直-9又衍生出几种军用改进型:直-9A、直-9B、直-9通讯型、直-9炮兵校射型、直-9电子干扰型、直-9C舰载型、直-9W反坦克型,直-9G。直-9G是W型的出口型,电子设备有所不同。直-9C:直-9C舰载型实际上是以直-9为基础改进的,和法国“海豚”的舰载型“黑豹”无太大关系。87年12月2日,为海军改装的直-9C舰载直升机首飞成功。12月24日在舰上顺利降落,采用中国直升机设计所研制的快速着舰系留装置。定型后的C型加装了机头雷达,可挂载2枚“鱼-7”鱼雷执行反潜任务。鱼-7仿自我国渔民在海南岛捞获的美军MK-46鱼雷,性能接近于MK-46。直-9G:直-9G武装直升机在基型上加强了装甲防护,驾驶舱顶部安装有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观瞄制导装置。机身内取消后排座位,改为武器挂架的承力结构,机身两侧挂架共可挂载4枚红箭-8反坦克导弹,或火箭弹发射器(57-1型57mm火箭弹、90-1型90mm火箭弹),或23mm机炮等武器。该机用于执行反坦克、压制地面火力、突袭地面零散目标等火力支援任务。也可以用于运输、兵力机动、直升机空战、通信和救护等任务。直-9G是我军拥有专用武装直升机前的一个过渡,能提早培养陆军航空兵武装直升机队伍,待武直-10研制成功即可大展拳脚。H410A:近期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新研制了H410A型直升机成功首飞。H410A型实际上是以直-9A型为基础的改型,换装功率更大、高温高原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的法国斯奈克玛(SNECMA)公司Arriel 2C发动机。该型号将可为西北地区提供一种高原型直升机。另外警用型号直-9也已经开始交付,警用型加装了搜索雷达、GPS、探照灯、警报器、电动绞车和相关通信设备,飞行性能较直-9其他型号有较大放宽降低。下图为警用型,涂装为城市中不需要的荒漠/沙漠色,估计是为针对西部边远地区反恐需要而专门设计的。H425:日,直-9最新改型——H425民用直升机首飞成功,标志着哈飞民用直升机技术迈向了整机研制的方向。H425最大起飞重量4250千克,航程800千米。采用先进的民机设计理念和国际标准,整合全球航空技术资源,可靠性、经济性和适航性较佳。选用了新型发动机、传动系统,加装抗坠毁系统。基本技术数据旋翼直径11.93米尾桨直径0.90米机长13.46米机长(旋翼、尾桨折叠) 11.44米机高(旋翼、尾桨折叠) 3.21米重量及载荷(A:直-9,B:直-9A)空重(A) 1975千克,(B) 2050千克最大有效载荷(A) 1863千克,(B) 203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A)3850千克,(B) 4100千克最大吊挂载荷16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306千米/小时正常巡航速度(A,总重3850千克) 250~260千米/小时最大垂直爬升率(海平面) (A) 4.2米/秒,(B) 4.1米/秒实用升限(A) 45000米,(B) 6000米悬停高度(有地效) (A) 1950米,(B) 2600米,(无地效) (A) 1020米,(B) 1600米最大航程10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5小时最大实用过载 3.5G(载重3200千克) 砸楼主
回复置顶区
对本帖发表观点:
级别:上校积分:21077财富:893|||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说明:加减财富会减少操作者同等财富值,最多输入20个汉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气压力传感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