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真的是历史吗?

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很厉害,很聪明吗?(别弄三国演义里的了,要真实的!)_百度知道
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很厉害,很聪明吗?(别弄三国演义里的了,要真实的!)
我看诸葛亮无人能比!,
提问者采纳
他治理百姓的才干,《三国志》是研究历史的学者比较重视的一部书,打仗就差些了。,但在运用奇谋妙计上却有所不足,优于当统帅的谋略,不是他所擅长的。说白了就是治理很不错,随机应变的本领,奇谋为短,蜀书&#8226,治军严整,优于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说诸葛亮善于管理军队,诸葛亮传》中客观地评价诸葛亮“于治戎为长,里面的论点也比较符合历史。《三国志&#8226,理民之干,“应变将略,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0条回答
但他决不是一个军事家。空城计,他可能是一个政治家,借东风,草船借箭,都是子虚乌有。,
大家都是凡人,说不上很厉害,但有个人的魅力。处理问题是一个计算问题。他并不能计算出所有事件可能的发生概率,他也打过败仗。没有完美的人,只有超强的计算能力。但是其他方面他是有很多过人之处。首先是心理学的把握,可以让他最大的把握下属心理,因此蜀的政治是比较和谐的。然后是过人的魅力,无论从容貌还是修养,都很优秀,所以有吸引人的地方。
确实无人能比,虽然打仗、用人他真的不行...很菜``但是他真是的很让人尊敬的人...人品无双,就一国丞相来说,他很优秀...
厉害,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方面很一般,我看百家讲坛说的。
据我所知,他确实有才,对主子也忠心耿耿,但是他却嫉贤妒能,能与他比肩的都要被他排挤掉,这样的人品我认为可不怎么样,真实的人跟小说中的相去甚远。顺便提一下,关羽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夺了他刚弄到手的美人。(关羽在攻克某城前提出破城后将城内某妇赏给他,曹操允诺,可却心生“好奇”,事后他要求看一下,但一看却让他改变初衷。)对不起,我说不了更详细了。
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擅于打仗,他只是个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但如果就聪明而言,他的确很聪明
真的很厉害,很聪明!与周总理有惊人相似之处!
非常聪明,厉害,帮助刘备打天下
很厉害,但他是人,不是神(借东风)政治,军事都挺有才
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刘备>张飞)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乌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5.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虚构的          10.连环计∶载有貂蝉之人 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三演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 此五关相距甚远 也无联系 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4.孙坚之死∶孙坚死于砚山...由于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死及流矢射死          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于孙策之手)即使孙策骁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无名过客而已          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18.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赵云只是三义写成实则战功平平五虎将?苦果苦吧--凸)          21.怒吼长板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 是小说的夸张手法..(人死点解马又唔死牙)          23.舌战群儒∶无此事 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          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          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25.此诗(索二乔)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庞统连环∶记载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 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这是补充.. ^^)综合(20)(21)就变成草船借箭哩 一▽一          30.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 操劳过度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 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 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大家明架la~虽然我好爱马超)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而三演本末倒置, “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 马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 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 麋竺传》)          (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 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 廖立传》)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49.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          《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51.关羽亡命:《三国志 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52.五虎将: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          53.《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55.八阵图石伏陆逊∶置疑          56.七擒孟获∶虚构 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 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 实伍次 j是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58.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纯熟虚构          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60.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61.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          当时在魏军 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 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64.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67.空城计 ∶虚构 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 (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68.魏延反叛∶其实魏延才是受害者          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70.黄忠战关羽∶纯虚构..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又怎会有「义释」。          71.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 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一些资料表明,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72.七星灯续命∶无需解释了。。。。。          73.周仓∶历史上没周仓之人…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74.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75.彝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多人,而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之所以能够取胜,不仅仅靠的是优良的战术。          76.青龙.蛇矛∶关羽不是用刀的…历史上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方天画戟这样有个性的兵器对于塑造人物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77.赤兔马∶: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关羽跨下无赤兔,为表达勇武形象= =|| 更虚构赤兔马为了关羽的死..绝食亡 (要是要绝食..吕布死时、就该绝食哩= =a而且吕布死时和关羽死时相差很多年马不绝食也老死了)          78.刘皇叔刘备∶实为无稽之谈..虚构刘备被献帝称「刘皇叔」..来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和曹操是「国贼」的假象= = 要是刘傋是刘皇叔..那刘表、刘璋哩?          79.孙尚香∶历史上并未提到名 只知姓孙          80.张翼德∶真名 张益德          81.粗人张飞∶其实张飞一手好书法 精通美工画 文武全才 高硕书生形象吧(所以火凰燎原修改他为桃园画家也不为过)          82.关兴∶一介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          83.关兴复仇∶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载。          至于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杀害,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 )          84.张苞∶早夭          85.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 野史中。。。。乃虚构人物          86.关平,关羽的亲生儿子,在里名字只出现两次的人~~ps: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到了演义里,成了义子,还那么厉害?          87.刘备用牛血破张宝妖法:封建迷信          88.陈宫捉曹操:陈宫本来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捉放曹的事发生于中平六年(189年)…陈宫开始跟随曹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陈宫捉放曹是虚构滴          89.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          90.文丑中曹操之计被杀          91.无左慈戏曹操          92.无赵颜延寿          93.托孤∶刘备临终是扥孤与孔明和李严二人          94.张合∶张合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合….(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 (张合) 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合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          95.史实无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96.水淹七军:此事件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 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97.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98.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99.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 饮醇醪,不觉自醉”, 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有许多人把曹操杀吕伯奢全家的行为,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言论作为曹操极端利己行为的典型论据。但是这个论据是否属实呢?          对于此事,有三种记载,但各不相同。让我们来看看这三段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太祖以卓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世语》: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孙盛《杂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根据《魏书》的说法,曹操杀人是出于自卫,系正义之举。而在《杂记》中,曹操杀人之后即感到凄怆,可见他是有悔恨之意的,至少,他并没有在错杀别人后还感到理直气壮,他并非安于干负人之事。另外,孙盛所援引的历史人物的言论可信度并不高。《三国志》里的“清平之歼贼,乱世之英雄”到了孙盛笔下就变成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历史人物的原话本来就是很重要的,而“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在其他书里偏偏都不见记载,因此很可能是有人,甚至是孙盛本人杜撰的。          再来说说曹操杀人这一行为是否符合逻辑。曹操不接受董卓授予的官职,出奔回乡,实际上是背叛了董卓,而董卓也确实下令追捕曹操。对于处在这种境地的曹操来说,逃亡的路上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怀疑别人要对自己下手,应该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如果杀人的话,第一,吕家和曹家是故交,理应是地主,当时的地主一般都有私人武装,曹操以寡击众,胜算不大;第二,即使打赢吕家的部曲武装,也已经耽搁了时间、暴露了行踪,并且白白让自己背负罪名,授董卓以杀人的口实。以曹操之智,这两点不可能看不出来。          因此,曹操杀吕伯奢家的理由并不充分,不能成立。杀人之事既然不存在,那么“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言论是否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功自破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历史就是狗屎,统治者的狗屎7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演义中共有一千两百余人,大多是历史人物,但其中不乏有情节需要而虚构的人物,所以并不是全部真实。当然那些名人都是存在的。
人物全部是真,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神话了,孔明就是个列子
其他回答 (9)
都有,不过书上神化了部分人
确实存在、&三国志&是史书、然而&三国演义&是&三国志&的神话小说。&三国演义&的人物剧情与&三国志&相同。
大多数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演义有神话吹捧 贬低的成分
虚构人物最出名的就是周仓 还有某些部将
人都有。事情很多是假的,想知道什么追问我
人物是有的,不过被作者神话了,其中就包含诸葛亮。
有的存在有的不存在,最典型的就是赵云,甚至有人考证赵云其实是女儿身
大部分存在,少部分虚构。而且演义与正史也有些差异。
虚构人物:关索。周仓。
差异:
1、关平是关羽的亲儿子,关兴的兄长。
2、火烧博望坡和新野的主意是刘备自己出的,不是诸葛亮的计谋。
3、草船借箭的是孙坚、孙策父子,不是诸葛亮。
4、攻取益州的是刘备,没有诸葛亮什么事儿。
5、八阵图困陆逊,虚构的。是陆逊当心魏会趁机攻打吴,就自己退兵了。
6、空城计也是没有的。
7、赵云当阳长版坡并没有7进7出,杀的魏军闻风散胆的记录,只是阿斗丢了,赵云去把他找了回来而已。
8、至于什么关羽鬼魂和诸葛亮显圣更是无稽之谈。
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三国历史真的如三国演义所说吗_百度知道
三国历史真的如三国演义所说吗
提问者采纳
一切以三国志为准
那是实际历史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一个是历史,一个是小说,差别太大要看三国历史去啃史书吧,那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接近真实的东西
一般的说法是七分真三分虚。脉络几乎跟真实历史完全一样。而那些绘声绘色地战争描写,钩心斗角作者发挥的空间就很大了。以及曹刘的性格定位跟历史也多有不符,诸葛亮的多智夸张的成分也太多
&audio src=&3359837& len=&12765& size=&8608&/&
我给一些资料你看: 三国演义是根据历史著作<三国志>改编的,是小说,与历史有很大的不同
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的区别考证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吕布是为孙坚所败;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军的徐晃所为;
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义释曹操——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为了牵制孙权好让自己进军荆州和益州没有全力追击,所以让曹操跑掉了;
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顺便说一下,魏延已经加入刘方,并非杀了韩玄后才加入的;
单刀赴会——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
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关公与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
关公月下斩貂蝉——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未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而且也有很多和《三国演义》记载不相符的野史,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篇: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则略逊一筹,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
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这点曹操和周瑜都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还有顺便说一下,孙权本来就有出兵的想法,诸葛亮没有激他的话他也会和曹操打上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陈寿本人对此事有置疑),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六出祁山——只有二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还有一次是被打;
空城计——空城计——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自然不是真的,空城计原形来自赵云在汉中时摆空城智退曹兵。
《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火烧籐甲兵——真有此事,不过火攻不是孔明本人想到的;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包括汉水之战和火烧葫芦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陈寿除了写过《三国志》,也写过以诸葛亮为题材的书籍)
借张后头息士兵怒——是虚构的;
梦中杀人保护自己——也是虚构的;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
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觉得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他死在西元208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年);
杨修之死——他死的时候是45岁,而不是34岁;
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关于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语辞告别刘备进曹营,并没有假信一事;
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孙尚香考证了一些资料,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蒋干中计——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原因说是马超深感曹操军队将会侵占到自己家族的地盘,从而先起兵攻击曹操,反正先起兵的是马超就是了;
关于彝陵之战刘备出兵——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四万,有的说是十万,也有认为是六万和八万的,但就不是演义中的70万就对了;
陆逊的策略——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不出,而是陆逊先派支兵队去探查虚实,被蜀军击败后才决定坚守不出;
甘宁之死——他是病死的,不是被沙摩可杀死;
黄忠之死——他也是病死的,不是死於战争;
马谡失街亭——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破街亭的人是张郃;
张郃之死——确实是被孔明的部队射死,但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他的死当然也不是司马懿失算害他中伏兵而死的;
苦肉计——黄盖是有诈降,被打一理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
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是刘备的命令,后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只是用疑兵之计骗过曹纯后就撤退了;
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敌人没那麽多,是五千,且那是刘备叫他「断后」而非自愿,杀的武将也不是五十名,只有九名,但仍然很勇敢;
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祖茂也没有死;
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职位「貂蝉」而分裂了,不在王允的意料之内,而吕布和董卓的矛盾早已形成,「貂蝉」只是催化剂;
赤壁之战——演义中为曹操有80万军诈称100万,历史上为拥有30万军诈称80万;
合肥之战——孙权围攻城池多日不克从而退军去施行其他战略,演义中被张辽800兵全歼10大军大有夸张之意,吴国的小孩当然不至于听到张辽的大名后就吓得不敢哭,魏国的士兵听到百骑劫魏营的甘宁后也不至于吓得半死,而实际上,合肥之战是一场长达11年的南北对抗,早在赤壁之战前一刻就暴发了,演义中所讲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断,而已描写得不太实;
太史慈之战——206年就死了,当然不是在合肥之战中被张辽部队乱箭射死的;
魏延踢翻延寿灯——当然没有这回事;
关于徐庶——他本名叫单福,化名作徐庶,演义中相反了过来望采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