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说过必须主内现代满汉通婚录么?

陈鼓应:基督教《圣经》杀人吃人等荒唐内容_茜塔的学佛博客_天涯博客
专门记录本人的学佛法心得体会.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78226位
(1)(3)(2)(2)(16)
  香港版序        一个人的宗教信仰与小时候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谈到我自己对宗教的态度,首先使我想到的是祖先崇拜。它在中国有很长远的历史,最早可以推溯至殷周时代。在我看来,在各种宗教信仰中,祖先崇拜是最富有人性和历史意识的。我是在闽西的一个小村庄长大的。每逢佳节村人们总是聚集在陈家祠堂,在家祠里焚香礼拜,在下堂两旁敲锣打鼓、吹笙箫哨吶,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时而嬉戏追打,时而静听大人讲述我们历代祖先来到这个村落耕耘开拓的故事。过新年时,家里总要左右悬挂两幅祖先的画像。清明时节,大约有二十多天,小孩都跟随大人去山丘扫墓,祭拜祖先。这种对祖先的怀缅之情,很自然地刻在幼小的心灵里。        十四岁那年,有一次我随大人在城里游走,他们把我带进一所教堂。有一个人在讲坛上说个不停(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牧师在布道),忽然我看见在场所有的人都下跪,领我来的大人也随众跪拜,在这一剎那,有个念头闪过我的脑际:除了祖宗、父母,我决不向任何人下跪。整个教堂内,只有我一人站立不动,大人们纷纷向我投来惊奇的目光,我仍兀自站着。这个少年时的经验至今难忘。        小时候还喜欢登山巡庙。中国的庙大多依山傍水,在庙前俯视山川原野,顿觉心旷神怡。庙里的释伽牟尼──长长的耳垂、祥和的脸,灵静的神态,总给我带来一种亲和感。我虽然是个无神论者,但到现在我还很喜欢佛头像和喜爱搜集佛头艺术品(这与宗教信仰并无关系)。        ※     ※     ※     ※     ※        几年前游历欧洲,目睹各处教堂建筑的雄伟,深感宗教动力之巨大。一方面我很佩服大理石建筑结构的气势,阻森然耸立的教堂给我一种冷漠、不贴切之感。见到耶稣的形象也总觉不如见释伽牟尼像那样释然。我常想,如给玛莉亚穿上旗袍,该是什么模样。我真的不能理解中国的信徒怎么会去摸拜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异族偶像。当然,我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事实上,耶和华就是一个种族的神,而且是一个极端排他的种族之神。        我所接受的教育是以人文思想为主体的。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深受先秦诸子的影响。中国思想史从殷周以来,天神的威权就不断下坠。道家「自性」的观念,强调各物的自生、自成、自长、自化,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法家的排斥宗教迷信,墨家虽讲鬼神,仅是借鬼神来吓唬王公大人。        自从小时候读《史记》司马迁《伯夷、叔齐列传》中的一段话:「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贵累世不绝。」一直到我读《乔布记》中寡妇、孤儿?任人欺凌,我便产生一个疑问:如果有上帝,如果上帝是全能的,这个世界怎会有这许多不平?在我的有生之年里,五十年代台湾发生「悲情城市」的惨剧,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悲情城市」事件屡屡发生,如果上帝真如教徒所说的是全知全能的,怎会任凭这类事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这一个道德上的疑问,一直得不到宗教界人士的令人信服的解答。在理智土,我常问神学界的朋友关于上帝证明的问题,他们总是回答你先要信,信了才有。可是我的逻辑思考刚好相反。如果一个东西它的存在性都有问题,还怎么去信它,而且把它当做比自己还重要的去信?        ※     ※     ※     ※     ※        基督教文化在向世界各国传播过程中,对当地的科技进步、教育发展、慈善兴办等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许多忠实的信仰者以极大的爱心去救济困苦的人,这种精神尤令人感佩。        基督教文化向中国传播已有很长的历史。我想从思想史的层面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与探讨:        第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传教士曾将科技知识引介进来,利玛窦就是一个范例。但历史进程并没向我们所愿的方向发展。不幸的是,炮舰政策跟着基督教文化而来。这一历史伤痕在普通人的心里是很难抹去的。        第二,自春秋时代始,人文思潮的涌现,成为先秦诸子的共同特色。尤其是作为中国文化支柱的儒道两家,它的人文精神对中国知识分子其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知识分子就很难接受基督教形态的神本主义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美学史、艺术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是道家。佛学之能进入中国,道家有接引之功。道佛两家在哲学思想上有许多汇通之处,如华严宗的「圆融无碍」的境界,禅宗的「直指人心」的教义,都跟道家的哲学思维极其相通。而基督教在形上学的理论思维与道佛相比,就显得十分的贫乏。中国近现代思想家,从章太炎到熊十力均推崇道佛,而对基督教的理论可以说是不屑一顾。基督教理论不仅不能与中国思想人物在知识层面上发生交接,而且也不能落实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层面上。        第三,在中国伦理学和政治学史上,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儒家。中国伦理特别重视对祖先的崇敬和人际关系的和睦相处。而耶稣说,我来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媳妇反抗婆婆。还说兄弟要陷害兄弟而置之于死地。这与中国的伦理常纲恰是格格不入的。        第四,今天基督教之成为西方文明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西方文明给世界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极端的自我中心与扩张主义,以及人与人之间高度的疏离感、冷漠感,也使一些西方国家成了「多病的巨人」。而这种西方文明仍在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各国输送,实在值得我们反省。        近来重读卡尔.波普尔(Kail R Popper)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他书中曾说:「发扬柏拉图的天才所做的贡献,并不是我的任务。我宁可尽全力来清除柏拉图哲学中有害的内容。我要分析和批判的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极权主义倾向。」──这也是我当年写本书的主旨所在。        一九七零年一月,我在台湾《大学杂志》发表《我对<圣经>的观点》,接着陆续发表《耶稣新画像》等文章。由于台湾社会大方向的茫然,导致个体的普遍失落,以致整个社会生活弥漫着迷信的气氛,因此我的文章在教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种不同观点争论激烈,其后由环球出版社辑成《<圣经>的批判与辩护》一书。此书的写作是在特定的时代与背景之下,表明的是我个人对《圣经》的看法。《耶稣新画像》这次在香港发行,我仍坚持自己一向的观点:愿在信仰自由、信与不信的自由的前提下,与各界进行讨论。        《十字路口的十字架》是《耶稣新画像》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描写「人之子」面临死亡的怖惧感。据《新约》记载,耶稣面临死亡时伤恸而祷告,以致于紧张到冒出「血汗」、这是人之常情,这与教徒「哈利路亚」歌颂耶稣欣然就死的构绘截然不同。而教徒们的虚构幻想在《新约》中是没有根据的。这篇文章由于某钟原因当时没有收入《耶稣新画像》书中,翻寻旧稿找出这篇文章,现在附入,以飨读者。          原版序        这本书评论的范围只限于《圣经》中重要的部分,并没有涉及到基督教教义的发展以及教会的组织。        我写这些文字的目的之一,借用Erich Fromm在《心理分析与宗教》中的话:在于使《圣经》的信仰由极权宗教走向人文宗教的路子。所谓「极权宗教」(Authoritarian Religion)是承认外在有一种不可见的力量主宰着世界,人类在这种力量的控制中,必须对它顺从,敬畏与崇拜。在这种宗教信仰中,顺从是最高的德性,不信是最大的罪过;神被视为全知全能,人却是卑微而无意义的。相反的,「人文宗教」(Humanistic Religion)则以人和他的力量为中心。人必须发展理性能力去了解自己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宇宙中的地位。在这种宗教信仰中,人的目的是要发挥他最高的力量,而不是强调人的无能与无助。人的美德就是实现人的理想,而不是盲目的顺从。《旧约》一开始就表现了极权宗教的精神,上帝被描写为一个专横的统治着,他可以随意创造人,也可以任意毁灭人,他要人绝对服从,他只关心自己的优越地位,惟恐人和他平等。《圣经》这本书,为了彰显神的大能,而特意描写他的大力,人在大力面前被压缩得渺小微不足道,而大力所至,则形成专断与排他的空气,这空气可说弥漫着整部《旧约》。在人类史上,处处可以看见这种思想空气阻碍着知识的进步,窒息着心灵的发展。      作为一个东方人的我,由于长时期浸润在人文精神的文化环境中,使我坚信人的困境,必须由人类自身去解决。人是可以透过自己的力量去奋发、去创建,而无须空构一个幻影去求祷、去摸拜。任何一个超自然的信仰都意谓着自信与自力的丧失,这种信仰也势必损伤人类的尊严与责任心。基督教为了制造信仰之饵,发明「罪」的教义,「人人有罪」的说法,否定了人类的尊严。这种教义,为普遍的中国知识分子所鄙弃。      我之批评《圣经》,除了上面所说的两个理由──即耶和华中心信仰所表现的专断、排他性,以及打击人类自信、尊严,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居于伦理与道德的动机。举个显著的例子,上帝为了试探人对他的绝对信仰,便叫亚伯拉罕把他心爱的独生子艾萨克杀了祭神,亚伯拉罕因听从上帝的旨意而受嘉许。耶稣呼吁着:「我来是叫儿子反抗父亲,女儿反抗母亲,媳妇反抗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又喊着:「兄弟要陷害兄弟,而置之死地;父亲要陷害儿子,而置之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并说:「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天上的父。」从《旧约》到《新约》,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蓄意破除人伦的关系;为了加强对于一个空幻影子──神──的信仰,不惜残酷地摧毁伦常之爱。居于伦理的动机,我必须加以批评。基督教常说「神爱世人」,其实《圣经》上所谓的「爱」,只不过是神的恩宠而已。神的爱,不是无条件的,其先决条件为世人爱神,神才爱世人;即是世人成为他的忠实奴仆,百依百顺的羔羊,才能蒙获赏赐。可知神的爱是很苛的(乃是「薄」爱,并非博爱,若是博爱,那你不必去信奉他,他也应该会施爱与你),整部《旧约》,找不到一个不听从上帝还能得到他垂爱的例子。反之,不信神或不顺神意的人,必遭击杀;《旧约》记载,被耶和华击杀的人,多达百万之众。这种狂暴的作风,是我强烈反对的理由之一。        基督教传播到东方,《圣经》成为印刷量最高的一本书,我们对于其中思想的影响,不能不加以讨论。目前,由于传教士水平普遍的低劣,已经给许多信徒灌输了好些奇奇怪怪的观念,我略举几个亲闻的例子:比如有一个学生因功课不好向我诉苦,他说在考试前他妈妈不让他好好看书,叫他上教堂。她妈妈认为:知识会使人骄傲,而骄傲便是罪。另一个学生告诉我,她在家简直无法安心读书,母亲经常找人来家里团聚,齐声叫喊;那一群人口中念念有词,忽而低吟,忽而高呼。我又听一位朋友说,他的父亲不高兴他作任何娱乐,因为神不喜欢,父亲的束缚,使他痛苦。还有一回我遇到这样的事,有个教徒到我一个同事家里,向他太太传教,一进门就看到客厅里挂着一幅佛像,那个狂信者就要他太太立刻取下来,说这是魔鬼。结果弄得宾主不欢而散。这些偏侠信仰的事例,都可以从《圣经》中找到根据。然而教界中也有不少开明而富爱心的人士从事助人的活动,《圣经》中也有阐述仁慈友爱的一面(虽然这不是耶和华的基本精神),若能发扬这一面,使基督教成为一个人文的宗教,正是我所期望的。当然,我更希望教徒们能多做有益于人的事,少说令人乏味的话,因为基督教的那套教义,脑筋清醒的人听来,实在不敢领教。      如果说《圣经》好比一个园圃,那么其中有不少的花朵,也有数不清的毒草。而拔除毒草,正是我本书所做的工作。        这本书是六年前着手写的,其后在台北《出版月刊》和《大学杂志》发表出来,我要特别感谢这两个杂志的主编金耀基兄和何步正兄。在本书发表的过程中,读到许多批评我的文章,它们在字数上已经超过了本书,我始终没有写过一篇回答的文字,因为我深深地感到没有在一个焦点上进行讨论,各说各的,实在很难互相交通。        一九七零年于台湾大学哲学系    甲、星座中的独裁者        在教堂门口,经常可以看到「神爱世人」的标语。其实人是极尽其威吓凶残之能事的。他视百姓如草芥,而所作所为则凭借私意与暴力。        我们可以从《圣经》里,将耶和华杀人的记录作一个统计,而后再把《圣经》上对于耶和华个性的描写,实录下来。这样,可使大家更认清基督教上帝的性格,及其另一个久为传教士们所掩饰的面目。        (一)大开杀戒        耶和华所颁布的十诫之一,为「不可杀人」。但他自己却大开杀戒。        耶和华的足迹所至,莫不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暴戾之气。据《旧约》的记载,遭耶和华所击杀的人,有数字可稽者,总共达905,154人之多。而无数字可查者,更是无可数计。        下面我们把被杀的人数和原因,录在后面(略加分类并作按语):        一、耶和华是战神,为早期犹太人的族神之一。据《圣经》的说法,以色列和异族交战时,常得耶和华之助而大举击杀敌人。    (1)耶和华将艾城(Ai)人民交给乔舒亚,杀死连男带女一万二千。(《乔舒亚记8章24节)    (2)耶和华将迦南人(Canaanities)和比利洗人(Perizzities)交以色列人手中击杀了一万人。(《士师记》1章4节)    (3)耶和华将摩押人(Moabities)和比利洗人交以色列人手中击杀了一万人。(同上32章19节)    (4)耶和华使以色列人拿刀杀死便雅悯人(Benjamin)二万五千一百名。(同上20章35节)    (5)以色列人和犹太人打战,耶和华将以色列精兵五十万交犹太人杀戮。但不久耶和华又掉过头来攻击犹太人的王耶罗波安「耶罗不能再强盛,耶和华攻击他,他就死了。」(这是耶和华反复无常的事例之一)。    (6)耶和华使者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晨起来看都是死尸」。    以上是战神耶和华在战争中击杀的人数,共计七十四万二千一百人。        二、以色列百姓,因作神像,耶和华遂令他们自相残杀:各人把刀跨在腰间,见到自己的弟兄,同伴,邻舍就砍杀。被杀的有三千余人。(《出埃及记》32章27至28节)        三、拿答(Nadah)和亚比户(Abi’ hu)向耶和华献香,耶和华反而把他们活活烧死。(《利未记》10章1至3节)        四、一个「以色列妇人的儿子」,因为「咒诅圣名」,耶和华晓谕摩西把他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同上24章10至15节)        五、有一个人在安息日捡柴,耶和华就下令:全会众将他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民数记》15章32至35节)        六、耶和华惯于使用瘟疫杀人:    (1)以色列人民对摩西不满,耶和华就降瘟疫,击死一万四千七百人。(同上16章49节)    (2)以色列人与摩押女子往来,并信奉了她们的神,耶和华就向以色列人降瘟疫:「那时遭瘟疫死的,有二万四千人。」(同上25章9节)    (3)戴维数点百姓,耶和华不喜悦,便降瘟疫给以色列人,「民间死了七万人。」(《塞缪尔》下24章15节)    遭耶和华所降瘟疫而死的,共十万八千七百人。        七、暴徒参孙得耶和华之助,大肆残杀    参孙娶非利士人为妻,他出了一个谜语给非利士人猜,后来谜语被猜中,「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就下到亚实基伦击杀了三十个人,夺了他们的衣赏给猜出谜语的人。」其后参孙又和非利士人结怨,「参孙就大大击杀他们,连腿带腰都砍断了。」(《士师记》15章8节)非利士人欲图报复,耶和华的灵又大大地感动了参孙,「他见一块未干的驴腮骨,就伸手拾起来用以击杀一千人。」(同上1525节)        八、可拉(Korah)和摩西意见不和。耶和华就「使地开口把他们和一切属他们的都活活的吞下去。」(《民数记》16章31节)「以色列众人听他们呼号,就都逃跑,说:『恐怕地也把我们吞下去。』又有火从耶和华那里出来,烧灭了那献香的二百五十个人。」(同上16章34至335节)        九、伯示麦人为了好奇心而围观耶和华的「约柜」,耶和华竟然击杀了「七十人加五万人。」(《塞缪尔》上6章19节)        十、一辆牛车载着上帝的约柜,「因为牛失前蹄」,车子失去平衡,赶车的乌撒(Uzzah)连忙伸手扶住约柜。耶和华不但不感激,反而「向乌撒发怒,因这错误击杀他,他就死在上帝的柜旁。」(《塞缪尔》下6章7节)  分类: |
页码:1/4 <<二十三.圣经中的基督
二十三.圣经中的基督
路加福音二十四章二十五至二十七节说:"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k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当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时候,k责备门徒说:"无知的人哪!"谁是无知的人?一个没有信心的人,在神眼中就是无知的人。
你需要有信心,什么时候你的信心出了问题,神的话就在你身上失去功效;求主怜悯我们,加给我们信心。每次读到不明白的经文,不要因怀疑而跌倒,要知道圣经上所记载的任何一件事,任何一段经历或话语,都有属灵的意思。我们惟有凭信心接受神的话,凡圣经所说都是对的,都有绝对的权威;当你凭信心接受神的话,神的光照和启示就临到你,你便不会软弱跌倒。在本章二十七节里,耶稣接下去说:"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换句话说,整本圣经都是为见证基督而写的。所以我们能从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这五卷书中,看见荣耀的基督。创世记说出人的堕落;出埃及记说出神的救赎;利未记说出事奉和圣别的生活;民数记说出路程与神的旨意,也就是圣灵的带领;申命记说出荣耀的盼望与神的托付,这可以说是基督徒一生的路程,也就是一个属灵的经历,而这一切的中心都在于基督。
在创世记里,我们看见很多有关耶稣基督的预表,就如亚当犯罪之后,神就杀了一只牲畜(可能是羔羊),用钠ふ诟侨说男呷瑁庠け硪赵谑旨苌纤鞯难刮颐悄芤猿埔濉6堑笔О堋⒎缸镆院螅窬驮ぱ运担号说暮笠峤匆斯派(魔鬼)的头。在创世记三章的那段预言,所说的女人后裔就是预表基督,因为全世界的人都是男人的后裔;自从亚当犯罪之后,所有人都犯罪堕落了,惟有耶稣是从童贞女马利亚身上出来的。有一天,k要对付神的仇敌──古蛇,也就是引诱夏娃犯罪的那蛇(象征撒但),在十字架上主耶稣已经打破了古蛇的头。此外,挪亚的方舟也预表基督。当全地受洪水审判的时候,方舟就预表神藉基督成就的救恩,因所有在方舟里的都蒙拯救,而挪亚一家八口也在方舟里蒙了拯救。在此指出所有住在基督里面的人,就都是在救恩里,神愿意我们像挪亚全家那样,一家一家的"进方舟"蒙恩得救。
出埃及记预表基督的地方相当多,基督在出埃及记里显明为逾越节的羔羊,以色列人能出埃及,是因为神行了许多神迹把他们拯救出来,而最大的神迹就是神吩咐以色列人吃逾越节的羔羊。那天晚上,各家都要吃羔羊,把血涂在门楣和门框上,好使灭命的天使经过那地方时,看见有羔羊的血就越过去,所以称为逾越节,也就是说神的审判不临到他们。那天晚上,所有未吃逾越羔羊的长子都被杀了,而所有神的子民全都蒙了救赎。出埃及记中,逾越节的羔羊预表基督,又有神人摩西预表基督,因他在神的家中全然尽忠,治理神的家。
在利未记里:荣耀的基督成为我们的赎罪祭。利未记里许多祭都是预表基督,例如燔祭代表基督为我们舍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给神(弗五2);素祭代表基督成了我们生命的供应和满足;平安祭代表基督成就了和平,且成为我们的平安;赎罪祭代表基督成为我们的救赎;赎愆祭代表基督是我们天天的救赎。又如利未记中的大祭司亚伦,预表基督是我们的大祭司,在父宝座右边天天为我们代祷。
在民数记里:基督是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k是起初也是末后,由始至终带领神的子民走这条道路。虽然神的子民在历程中有许多失败,但到了迦南美地时,他们的人数仍然有六十万,并没有减少,显明k是信心创始成终的主,而那班面对迦南美地的新一代以色列百姓,没有一个是灰心的。原本那些小信、灰心、堕落的前辈,都已倒毙在旷野,但到了面对迦南地时,我们看见那班神的子民都充满了信心。神呼召k的百姓走上这条十架道路,叫他们认识自己,也认识荣耀的基督是得胜的主,是信心创始成终的主。
在申命记里:基督是我们荣耀的盼望,是我们的迦南美地。k是包罗万有的主。k要带领k的子民进入迦南美地,天天经历k的得胜,享受k的丰富。
约书亚记到以斯帖记这十二卷书就是圣经中的历史部分,充满了对基督的预言。例如,约书亚记里耶和华军队的元帅是预表基督:第六章记载约书亚看见一个异象,有一个人站在耶利哥的对面,他问那人说:"你来帮助我们还是来敌挡我们呢?"那人回答说:"我不是来帮助你们也不是来敌挡你们,我来乃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我们的主是耶和华军队的元帅,k要率领神的子民走得胜的道路。在约书亚记第二十四章里,我们都看见基督是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带领神的子民百战百胜,战胜迦南地三十一个王。为什么神的子民势如破竹,胜了又胜?因为基督是耶和华军队的元帅。
神的子民要与主一同争战、一同承受美地──荣耀的国度,也就是迦南美地所预表的。今天我们都是基督的精兵,都应该一同承受迦南美地。基督是我们的元首,k率领神的子民胜了又胜,而所有进入迦南美地的子民都是得胜者,都是基督的精兵,没有一个退后,个个都是冲上去的。感谢主!我们一面看见神子民在旷野的失败,但另一面又看见神拣选一班得胜者,与基督一同承受迦南美地。我们今天也应当是得胜者,来跟从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叫我们更多经历靠主得胜,更多享受k;有分于k的苦难,有分于k的争战,就有分于k的国度。
士师记的中心,乃是基督成了神子民的拯救者。以色列人有七次兴旺、七次失败,而每一次兴旺都是因为以色列人归向神,神就兴吉士师来帮助他们。士师是预表基督,k是神子民的拯救者。当神的子民拜偶像时,神就把他们交给邻国,使他们成为奴仆;有一天他们受尽了偶像的苦便悔改,神便兴吉士师来拯救他们,所以士师记中的基督乃是神子民的拯救者。
只有四章的路得记,说出波阿斯是基督的预表。波阿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成为路得的帮助,甚至最后做了她的丈夫,在此预表基督徒与基督的关系。路得预表外邦人:我们原本都是没有盼望的外邦人,有一天因为认识了"荣耀的波阿斯"──基督,我们就蒙了拯救。耶稣基督在这里是预表我们最亲的亲人,k不但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更是我们亲爱的良人,我们可以在爱中多多亲近k、享受k。
在撒母耳记上我们看见基督是先知,是荣耀的大祭司,k借着撒母耳在神的子民中秉公行义,带来神的启示,且为着神子民昼夜代祷。所以撒母耳预表基督,他是神所拣选的先知、祭司和士师。基督在这里显出先知的职事,他一直说话,是神的代言者;又是祭司,常为神的子民代祷;也是士师,率领神的百姓得胜。在撒母耳记下,我们看见基督是合神心意的仆人,是大卫所预表的受膏者,完全谦卑降服在神大能的手下,且忠心遵行父的旨意。
这里可看见:基督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k是神所应许的王。
历代志上、下则让我们看见:基督是创始成终的主,k是起初也是末后。历代志从亚当开始说起,好像是一本历史书,但它说出了基督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
以斯拉记让我们看见:基督是神子民的带领者,k带领神的子民走恢复的道路,k是圣殿的建造者,圣殿预表教会,也就是说k是教会的元首。在以斯拉记里,我们看见许多以色列百姓从巴比伦回到犹大地,他们建造圣殿,神就在那里帮助他们。基督在那里扮演一个角色:k是圣殿的建造者、教会的元首。
在尼希米亚记里,基督是神子民的保护者。当以色列百姓回到耶路撒冷以后,他们建造城墙。城墙是保护圣殿的:没有城墙,圣殿就失去保护;什么时候神的子民没有保护,教会也就失去保护。基督是我们救恩的城墙,k是我们唯一的保护,我们应当多多儆醒祷告来与k一同配合。
在以斯帖记里,基督是我们的中保:当神的子民面对灭种危机的时候,神拯救了他们。所以以斯帖在此预表中保。今天基督成了神、人之间的中保,叫我们在k里面得以亲近父神,且永不灭亡。
概括来说,从约书亚记到以斯帖记十二卷书里,说出在旧约时代神的子民如何经历神,他们的得胜和失败都非常真实地记载下来,让我们能明白神的心意。另外,整个历史部分让我们看见神子民的兴衰,完全在乎他们是否敬畏神:若神的子民专心敬畏倚靠神,神就与他们同在,成为他们的祝福,他们的见证就有力、得胜;若神的子民偏向邪恶拜偶像,神的审判就临到他们,他们就成为奴仆,被人俘掳去,这要成为我们的鉴戒。圣经说:"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警戒我们写的",叫我们从其中得着许多益处。旧约中神的子民许多失败的经历,无非是要成为我们的鉴戒。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那些诚实的人。
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外面有形的偶像,但我们有里面的偶像。这个时代,神的子民要面对一个极大的危机,就是里面有偶像。历史上以色列人有许多失败,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经常拜偶像离弃神。他们娶了外邦的女子,与世界联婚,便跟了外邦的女子去拜偶像,随从列国的风俗,不遵行k的旨意。今天我们也是如此:许多时候我们蒙主呼召,但世界的引诱实在非常大,我们很容易随从今世的风俗,犯了"娶外邦女子"的罪。这不但是"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的问题,更是指我们与世界联婚贪爱钱财而远离了主。在这末世时代,潮流越来越邪恶,有不少神的子民被俘了。让我们从神子民的历史吸取教训吧!发生在神子民身上的兴衰,同样也发生在我们身上。当日以色列百姓屡次远离神,神管教他们;他们悔改,神又怜悯他们,爱他们。今天我们的光景也是如此:我们屡次接受主的命令,应许要对主忠心,但是我们又屡次"拜偶像"远离神,追求世界的名利:神多次管教时,我们又多次悔改,这实在是我们的光景。神不愿我们与世界联婚,我们应从世界中绝对分别出来。
主耶稣在约翰福音十七章里有一篇祷告,当k将要被钉十字架、完成救恩之前,k有沉重负担的祷告:"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15节)这就是主的意思。今天我们活在世上,世界的潮流非常汹涌,有些神的子民被冲去。所以我们需要在神面前省察自己,可能心中仍然有偶像。今天对我们来说,偶像不是外面有形的物质,乃是任何人、事和物,在我们里面取代了神的地位,这就是偶像。圣经又说:"以别的代替耶和华,他的愁苦必然加增。"(诗十六4)你以金钱代替神,你就失去平安,愁苦就必加增。你终日劳苦多得钱财,但心仍然痛苦,因为金钱并不能满足你,贪财者之心要夺去贪财者的命。你以外面的事物来充满内心,以致成为偶像,你就有祸了。
当以色列人拜偶像的时候,他们就成为奴仆,落入凄惨可怜的光景中。今天在你的生活里可能曾遇到神多次的管教,但你是否有所醒悟?神要你忠心地爱k、事奉k;不要忘记,神所爱的k就责备管教。今天我们的难处可能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拜偶像的时代,我们经常要面对拜偶像的引诱,有许多人拜外面形质上的偶像,但也有许多人拜无形的偶像。例如有许多人是歌迷、球迷,以许多的歌星、明星为他的偶像。有些人的偶像是邪情私欲的东西,有些人的偶像是金钱,也可能是骄傲......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代替神的东西。我们需要把这些偶像完全除掉,也不要与世界通婚;我们要过绝对与世界分别的生活。
智慧书包括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和雅歌。基督在约伯记里是苦难中的安慰,也就是惟一赐安慰,带领我们胜过试探的主。诗篇中的基督乃是包罗万有的主,是我们的牧者,患难中随时的帮助,k是一切的一切。基督在箴言中是惟一的智慧:
"你得着智慧就得着一切"。基督在传道书中乃是我们的满足,因为日光之下都是虚空,惟有得着基督才不虚空。基督在雅歌书中是我们歌中的歌,是所有基督徒可爱的良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整个诗歌部分的智慧书里,说出了信徒的灵程。约伯记有四十二章,说到神的子民在苦难的光景中受试炼。当中虽只有约伯落在试探苦难里,但整卷约伯记都让我们看见两个字──苦难。苦难对我们其实有许多益处,圣经说:"我受苦是与我有益的,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当然这苦难不是因犯罪,乃是因遵行神旨意而有的。经上又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是的,神的子民在世上面对许许多多苦难,有些可能是从撒但来的攻击,有些是由世界的风波所引起的,但感谢神,"在世界有苦难,在主的里面有平安"。
这位呼召我们的主借着苦难叫我们成长,磨炼我们,就如约伯说:"k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伯二十三10)苦难像一个磨炼我们的火炉,将我们身上不出于神的东西完全炼净,叫我们成为精金,在神面前更有价值,就如约伯记四十三章五节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许多基督徒在跟随主的道路上,总是想得到一些属灵的知识,却不想走这条十字架的道路;他们面对难处时,不是埋怨神就是逃避。我们应当为着神所预备的处境、生活,发出感谢,临到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神所许可的,苦难使你与主更亲近,能像约伯一样,在此之前我只不过在知识上认识你,就像风闻有你,但是在经历中我亲眼看见你,亲自经历你,因为在苦难中我紧紧抓住爱我的主。
苦难把我们催逼到神的面前。诗篇一百五十篇说出了与神的交通;千千万万的基督徒们在苦难中,就有许多祷告,整卷诗篇几乎都是祷告,当中有一个很奇妙的共同点,就是每篇几乎都看见诗人祷告说:"神啊,我们在苦难中被人追迫,流泪痛苦,你离弃我们吗?"但到了后半部分总是赞美,因为苦难产生经历、顺服和与神密切的交通。严格说来,若没有难处,你的祷告也不会这样迫切,我相信,许多基督徒在环境顺利时,他们的祷告都不恒久恳切,但在他们有难处时,那发自心灵深处的呼求,是那样恳切和真实,这样苦难就成了化装的祝福,叫我们更亲近神。这也是许多基督徒很喜欢读诗篇的原因,因为每当在困难中读它的时候,就得着供应。诗篇确是历世历代神的子民在苦难中的经历,他们在跟随主的道路上遇到各种难处;所发出的祷告、赞美,是何等摸着坐宝座者的心意,他们的经历就成了我们的供应。有人称诗篇是圣经中的面包,这实在说得不错,因为神子民的生活,实在需要天天与神有密切的交通。苦难无非叫我们成长,叫我们更亲近神;苦难无非迫我们到神面前来亲近他,对k有更深的经历。
当你对神有更深经历之后,就体会到箴言书所说的智慧,也就是基督:你就会以基督作你的满足。箴言书里有一个特点:得了智慧就得到了一切,得到生命。当你与主经过密切交通之后,你就会有一个感受,就是以基督为你的满足。每一次密切的交通所产生的果效,就是以基督为你的满足,为你的一切。
在世上我们有苦难,但却因此把我们带到神面前,与k有更密切的交通,以基督为我们的满足,你就会看世界如同粪土,这就是传道书所论的经历。在传道书中,你能看见在日光之下,凡事都是虚空。日光之下所有的事都像捕风捉影,惟有认识主、得着主才不至虚空。感谢赞美主!你借着箴言书认识基督是一切的时候,你就会看万事如同粪土,看万事都是虚空。亲爱的弟兄姊妹,今天我们需要在经历里、在与神交通中认识主作我们的至宝,正如保罗在腓立比书三章八节说:"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所以他就能把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今天你的心如何呢?
爱主的人,若已经看万事为粪土,就会更有信心经历到雅歌书中的"歌中之歌"。雅歌书有八章,描述了基督徒与他们的良人──基督耶稣那密切的交通,正像童女与良人的交通、新妇与新郎的交通;基督是我们可爱的良人。愿主如此得着我们,叫我们以主为满足,看万事如同粪土,如此就自然在爱中与主完全合一,基督要成为我们歌中之歌。你面对各种难处时,就不会埋怨主,只会赞美k,因为k是我的良人,是千万人中的第一人。当你初读雅歌书时,或许会有误解,以为里面讲许多爱情故事。其实雅歌书说出基督徒在爱中与基督的关系;若你常在爱中享受这位良人,就能胜过一切苦难。正如保罗说:"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八35、37)
约伯记有苦难,诗篇是交通,苦难往往产生交通。箴言指出基督是我们的智慧和满足。传道书说出了虚空,当你与基督交通以后,就会以基督为你的满足。世界一切都是虚空,当你抛弃万事之后,你就达到灵程的高峰,那就是与基督完全的合一。基督是可爱的良人,你等候k的再来,就完全融入k的爱里,把k彰显出来。
十六卷大小先知书,都说出了基督是荣耀的弥赛亚:k第一次降生来完成神的救恩,第二次再来时要审判世界、建立国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满汉通婚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