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马拉松为什么会猝死运动频发猝死现象?

广州马拉松21岁大学生猝死
日是首届广州马拉松开启的日子。21岁的大三学生陈杰报名参加了10公里跑,冲过终点后倒下,最终未能抢救回来,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室颤动、猝死。
1456人看过
悲剧:10公里跑选手抢救无效死亡
中新社广州11月19日电 (记者 唐贵江)首届广州马拉松赛18日在广州举行,赛事过程中发生不幸的一幕,一名21岁的男选手在冲过10公里马拉松赛终点后倒地晕厥,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当地媒体报道,19日上午该选手因抢救无效死亡。
首届广州国际马拉松赛有2万多名选手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5公里和10公里跑的选手大部分是爱好跑步运动的普通市民。
18日上午9时15分左右,一名参加10公里马拉松比赛的男选手在冲过终点后突然昏阙倒地,当场医护人员立即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并将其送往附近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
赛事组委会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18日共有两名选手在比赛中昏厥,另外一名昏厥的选手来自5公里竞赛的赛场,组委会方面正组织广州地区最高水平的心脏科和ICU及急救的专家进行抢救,其中一名患者病情危重。据《羊城晚报》报道,19日上午6时,广州马拉松赛10公里选手陈杰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据广州马拉松组委会统计,首届马拉松赛共有1517人次出现了头晕、不适、抽筋等现象,组委会现场共安排了20台救护车、250多名医护人员、380名医疗志愿者、17个医疗点提供医疗保障。
据悉,大型马拉松赛事出现意外不是个案,2012年2月举行的第16届香港国际马拉松赛上,1名选手在冲过终点后晕倒,最终送院不治死亡;2012年10月,台湾屏东国际马拉松赛上1名选手在比赛中出现休克不治死亡。
专家称,马拉松比赛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参与这一运动的普通民众要根据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赛事组织者方面,也可以考虑要求参赛选手提供健康证明。
详情:5公里时发布微博,冲过重点倒下
&跑完五公里!&这是21岁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陈杰最后一条微博。因为要坚持跑完马拉松10公里,将不能出席之后找工的面试,也错过了23号和大学同学一起拍毕业照,师弟师妹准备写给他的毕业贺卡,他也只能在天国看到。
11月18日,广州举行首届马拉松,陈杰跑过了5公里后开始感到身体不适,最终在冲过终点后倒下,经送院抢救后于凌晨不治去世。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室颤动、猝死。
&他很淳朴,默默付出,大家都很喜欢他,本来还在想着给他一个Surprise,没想到上周五已经是最后一面。&陈杰的师弟小畅说。生与死之间的变化之快,让人毫无准备。
冲过终点,人便倒下
32903,是陈杰在首届广马的参赛号码。与陈杰一起参赛的香同学记得,前天上午7点41分,他们六位同学一起从10公里马拉松起跑点出发,一路上陈杰和同学有说有笑,一边跑、一边拍照。
8点27分,陈杰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比赛场景,并上传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条微博:&跑完5公里!&
&前5公里我们六个人都是一起跑的,之后就慢慢拉开了距离。&香同学说,当他们过了中点几百米之后,就逐渐分成了两拨,&其中有三个同学感到体力不支,他们就停下来开始走&。这时,陈杰和两名同学仍然跑在前面。跑过了猎德大桥,陈杰渐渐放慢了步伐,在这里他和其他同学分开,&我是在这里看到他最后一眼。&香同学回忆。
和陈杰一起跑过终点的陌生人丘女士称,当时他们已经过了终点,计时器上显示1小时40分。丘女士过了终点约十米远,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就在我右手边3米左右的地方,一个身材结实的小伙子朝前扑到在地。&
她第一个呼叫,&有人倒地啦!&这时已经有人将陈杰翻过身来,她看到倒地后的陈杰身体僵硬,嘴巴微微张开,上嘴唇右边有血迹,上颚牙齿被血涂红。&几分钟之后,医护人员就赶到了现场。&
10点30分许,跑在最后面的同学都过了终点,却等不来陈杰。陈杰室友小徐拨打了陈杰的手机,接电话的却是省中医院医生,告诉他们陈杰出事了。&我当时不敢相信,还以为是有人捡了陈杰的手机来开玩笑。&陈杰的同学说,再三确认信息之后,他们急忙赶往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
陈杰父母要求赔偿100万
&我每个礼拜六都要和儿子通电话,就上个礼拜没打,没想到这辈子竟再也没机会和儿子说上话了。&陈杰的父亲一提起儿子就泣不成声。前天下午接到院方通知后,陈杰的父母立即从深圳赶往广州,昨日,陈杰的堂哥、舅妈等十几名亲属都陆陆续续赶到医院,&听说陈杰出事之后,我们整夜都没合眼&。陈杰的堂哥说。
昨日上午,广州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和陈杰父亲陈启志一家协商善后赔偿事宜。他说,广马组委会提出赔30万元,但陈启志一家提出,要求赔偿100万元。
儿子陈杰参加马拉松赛,陈启志并不知情,妻子也只是偶然间听陈杰提广州马拉松的事情,但他并没有跟母亲讲他要参赛,&要是知道他要跑马拉松,我肯定会提醒他注意身体。&麦女士说。
截至今日零时,广州市体育局并未对最新进展进行通报,并表示相关情况将由其他部门发布,至截稿时止,南都记者尚未收到有关部门的通报。
师弟师妹准备给他办追悼会
&当我接到电话说他晕倒时,我以为没什么事情,他平时经常有运动、身体很好,没想到从此天人永别。&陈杰师弟小畅形容,听到消息的一刻,&我想哭。&他说,各个年级的师兄妹都在商量近期开个碰头会,给这位师兄办一场追悼会。
小畅称,这位上一级会展专业的班长师兄平时淳朴、热心:&不会表达,但总是默默地对别人好的人,别人看他傻乎乎的,其实他真的很好。不计较,跟他相处很舒服。&他于上周五在公交车见了陈杰最后一面,大家还在谈第二天登山的事。
陈杰最近在忙于找工作,上周才参加了一场工作面试,而在跑广马之前一天,陈杰跟大学同学去了火炉山登山。陈杰的室友小徐告诉记者,三年来陈杰一直担任班长,是班里的顶梁柱,大小活动都是他负责操办,平时喜欢运动,经常打篮球。
&登顶一刻所有努力不过是为了看远处风景。&那天登山,陈杰也发了微博。从微博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善于感受生活细节、随和开朗且被朋友喜爱的男子,有对工作的迷惘,也有对青春的留念。
昨日陈杰逝世之后,许多朋友、同学纷纷在自己的微博上悼念这位好友,至今天凌晨零时,数百名陌生人在他微博上留言悼念:一路走好。
昨天晚上11:09,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一会展专业的106位学生自发在宿舍阳台点起蜡烛,悼念这位关系甚好的师兄。
专家:马拉松赛平均5万人就有1个死亡
21岁的陈杰,倒在了10公里马拉松的终点线后。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室颤动、猝死。缘何一个身体正常、热爱锻炼的小伙子会在运动后猝死?南都记者为此采访了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授廖八根。
&&& 南都:马拉松运动员出现猝死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在运动领域是否常见?
&&& 廖八根:很常见,业余运动员专业运动员都很常见。一方面可能是平常锻炼少,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马拉松赛对人体的体能要求非常高,突然进行极限负荷运动,系统功能的枯竭,可能导致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能量供应系统出现损害,从而导致出现问题。此外,也有可能是运动员存在潜在的问题,但自己不知道,通过马拉松赛诱导出来。
&&& 南都:如何防止这一现象?
&&& 廖八根:出事前一般会有身体不适的信号出现,比如胸闷等,但有时候这种症状又是正常的,所以非常难识别。通过一些准备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平常不锻炼的人要参加全程马拉松赛,至少要提前半年准备,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慢慢增加运动量。同时要了解相关知识,事前做好体检,出现问题知道正确处理。但即便做好了所有工作,也很难完全杜绝,因此在专业运动赛事领域也经常出现猝死的情况。我们以前做过监测,马拉松赛平均5万人里面就有1个死亡。
&&& 南都:出现问题如何处理?抢救回来的几率多大?
&&& 廖八根:这次广州马拉松赛中能够抢救回来一个已经非常幸运。在目前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条件下,是非常难抢救回来的。只有极个别的抢救回来的案例。出现这一情况之后,救护车一定要在场,而且条件要好,抢救过程中一刻也不能停。以前也有中途耽搁时间的,因为现场即便有医护人员施救,但是只能进行简单的按压,不能像医院那样有完备的医疗条件。
&&& 南都:有没有必要像横渡珠江一样全员体检,并进行体能测试?
&&& 廖八根:如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这种事故发生率会降低,但这有一个成本的问题和组织难度的问题。如果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马拉松赛一定举办不了。组织方可以加大对相关知识的宣讲,运动员加强平常锻炼,熟悉自身身体情况是关键。组委会有了这次经验之后,我相信以后会更有经验,在场地、路线、时间等选择上,比赛组织上都会有所改进,这些都是影响运动员健康的因素。
&&& 附:各地马拉松猝死事件
&&& 日,第16届香港国际马拉松赛发生意外,一名26岁的男选手在赛后晕倒,送医院后被证实死亡。
&&& 2011年12月,一名大四学生备战2012年的厦门马拉松比赛时突然猝死。
&&& 2011年11月,费城马拉松赛,一名21岁亚裔男子在冲过终点时昏倒;另一名40岁的白人男子在距离终点线0.4公里处突然倒地。两人立即被送往医院抢救,没过多久医生宣布两人因心脏病突发死亡。
&&& 2011年10月,多伦多湖滨马拉松赛,一名27岁男子在距离终点线只有300米处猝死。
&&& 2010年11月,美国圣地亚哥&银滩马拉松公开赛&,32岁的华裔参赛者在跑到离终点不到1公里处突然昏迷倒地,送医院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业余爱好者要参加马拉松这类比赛,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系统准备过程,要先从几千米的训练开始,逐步增加强度。一周如果有几次大强度训练,半年下来,实际上总的训练次数也是很有限的。系统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心肺功能的承受能力。
专业运动员:要签生死状 | 业余爱好者量力而行
11月19日,重庆晨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马拉松世界杯团体赛冠军朱晓琳,作为专业运动员,她通过本报发出呼吁,希望业余马拉松爱好者能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参赛。
朱晓琳在听闻广州马拉松悲剧时感到惋惜:&没想到又出现悲剧,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第二次了,经常出现在业余马拉松的比赛中。&对于马拉松这样的项目,什么样的人适合参赛呢?对此,朱晓琳给出解读:&首先身体健康,心肺功能良好,不抽烟不酗酒。其次有过运动训练基础,应该从短距离5公里、10公里开始加大训练量。不是专业的参赛选手,一定要有几个月的训练后再参赛。另外,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我们每次比赛都要签协议,表示自己自愿参加马拉松比赛,如果比赛期间发生意外,后果自己承担。&
事件全纪录:心跳一度停止,全力抢救
中新网广州11月18日电 (记者 唐贵江)广州马拉松赛2名选手赛后昏厥,赛事组委会医疗保障部部长、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唐小平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组织广州地区最高水平的心脏科和ICU及急救的专家进行抢救,其中1名患者已恢复自主心跳呼吸,意识恢复清醒,另1名患者则病情依然危重。
唐小平称,2位选手出现现场晕厥后,赛事组委会医疗卫生部马上组织人员迅速到场,采取现场急救措施并将伤员送到就近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进行抢救,医院均安排了广州地区最高水平的心脏科和ICU及急救的专家进行抢救。
唐小平介绍,目前,病人已得到及时救治,其中一名患者从心跳呼吸骤停昏迷,到恢复自主心跳呼吸,并意识恢复清醒;另一名患者从心跳呼吸骤停并迷到恢复了自主心跳,但病情依然危重,目前仍在抢救。
据悉,赛事组委会领导对这一事件十分重视,召开专门的会议,指示医疗卫生部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救治病人,同时组委会领导也已经赴医院对送医选手家属对接进行慰问。唐小平称:&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尽全力对患者进行救治。&
唐小平表示,马拉松比赛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为此,赛事组委会在筹备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医疗方面的保障和应急措施,共安排了20台救护车、250多名医护人员、380名医疗志愿者、17个医疗点,与当地就近医院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同时也做了应急预案,准备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唐小平说,马拉松运动相对激烈,由于大部分选手都不是专业运动员,对这项运动认识不足,在国内外的马拉松比赛中均有选手出现过意外情况。本次马拉松赛也有1517人次出现了头晕、不适、抽筋等现象,但通过及时处置,绝大部分都已恢复正常。
后参与讨论北京马拉松猝死与健康(图)
虽然马拉松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但这次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发生的猝死事件也给组织者和参赛者敲响了警钟。(新华社)
  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两名业余选手在途中突然倒地,不治身亡。这是有着20多年历史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事中,第一次发生参赛选手猝死的意外事件。同样令人震惊的是,还有十余名业余选手也被送进医院急救,如此“密集、高发的意外”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目前,医院尚未公布两名不幸身亡者的死亡原因,但从急救现场看,两人属于猝死基本可以成立。从媒体披露的信息中可以获悉,20岁的北京交大学生刘红斌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64岁的胡守礼是北京一家长跑俱乐部的成员,按推理,此二人的身体状况应该不错,但为何突然发生了意外?
  虽然死因还没有公布,但通过这两起意外和十余人被送进医院的现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参加马拉松这样长距离和高强度的比赛,每一个参赛者赛前必须要接受体检,在不清楚自己身体健康程度能否承担这种运动量之前,切切不可勉强为之。
  医生认为下列人不宜参加马拉松赛:近期犯过心脏病的人、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或心肌炎的人、未经系统训练的人、年龄过大者、糖尿病病人等。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由卫生部等单位进行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该调查显示:我国现患高血压的有1.6亿人,比1991年增加了7000多万,但高血压人群知晓率仅为34%,这等于说,有将近2/3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目前,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已经成为“第一杀手”,但大众对这种很容易造成猝死的疾病依然重视度不够。自己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了解,目前在我国依然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胡守礼的家人透露,两个月前,胡守礼说他胸口发堵,而这恰恰是医生告之不宜跑马拉松赛的人的典型症状。
  不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想在运动中磨练意志,年轻的大学生尤其如此,但往往忽略了循序渐进和运动安全原则。据悉,仅北京交大这次就有10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高校马拉松挑战赛,而本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报名人数更达到了2.5万人,创造本项赛事参赛人数最多的纪录。虽然赛事组织者要求所有参赛选手都要在报名表上签字,提供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县级以上医院检查后完全符合参赛要求的证明,但由于比赛是采取委托报名,所以,有些学校和长跑俱乐部对此并没严格把关。
  本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发生的死亡事件以及诸多业余选手进医院的现象,不但为主办方,也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必须要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大众慢性疾病的知晓率,在进行运动时,严格听从医生告诫,在身体不适时,不要盲目坚持。新华社记者杨明据新华社北京电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用户名:
   密码:
广州日报:
信息时报:
分类新闻排行榜
版权所有 - 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大洋网) - 经营许可证编号: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
- 1999 - 2004马拉松猝死频发提醒:量力而行比坚持更重要
马拉松猝死频发提醒:量力而行比坚持更重要
不久前,一名25岁的女选手在苏州半程马拉松赛上不幸猝死,引发公众再次对马拉松这项运动的安全问题的关注。而无锡国际马拉松赛也将于4月13日鸣枪开跑,参赛人数达到1.5万多人,其实相当部分是业余选手。对此,医学专家提醒参赛选手,不仅平时要有良好的锻炼运动习惯,而且在比赛前一定要做全面的体检,确保身体没有隐患。“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比赛中要会判断什么时候该放弃,量力而行比坚持更重要。”
据了解,马拉松猝死案例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强说,对于没经过正规训练的业余选手来说,马拉松持续时间太长,强度太大,很容易出现运动超负荷,引起心跳过速,最终导致心脏功能的衰竭。因此,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选手一定要进行赛前一定时间的适应性训练,比如每周不少于5-6次的长跑训练,每次不少于5-10公里,这能让身体适应长跑缺氧的状态。其次,赛前要有严格的赛前体检,基本项目包括心电图、心超、量血压等,诸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不适合运动的疾病患者不宜参加马拉松。另外,赛前的准备要充分,一要进行至少10-20分钟的热身运动,让心脏、呼吸调整到运动状态;二是赛前饮食不能吃得太饱、太油腻;赛中的喝水也有讲究,最好喝含有矿物质、含盐分的运动型饮料,水要少量多次喝。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认为长跑是一种挑战,因此跑步途中即使遇到不适也会硬扛,这是不科学的做法。专家说,在马拉松比赛中会出现“极点”,就是指乳酸堆积后出现的疲劳感,这是正常反应,这时候放慢速度,深呼吸,坚持下去可以渡过,但一旦出现胸闷、心悸、出虚汗甚至有呕吐症状,就不应坚持,必须立即停止,寻求急救帮助。总之,一定不要挑战自己的极限,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杨明洁)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江苏频道 电话:(025)上海汇南门诊部浅析马拉松长跑猝死事件背后的原因
马拉松长跑猝死事件背后的原因
&&& <font COLOR="#月18日,首届广州马拉松赛在广州举行,赛事过程中发生不幸的一幕,一名21岁的男选手在冲过10公里马拉松赛终点后倒地晕厥,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19日上午该选手因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选手丁喜桥也在昨日凌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ICU病房离世。
  跑步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的运动,但为什么每年都有人在马拉松比赛中出现不适问题?难道马拉松真的成了“危险游戏”吗?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马拉松猝死与体质无关
完成一次马拉松,曾被认为是健康的象征。然而,几乎每年都会有关于马拉松选手中途猝死的报道出现。在历史悠久的英国伦敦马拉松中,一项数据显示,自从1981年赛事创办以来,已经有11名选手不幸逝世。据国外权威统计,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死亡率在五万分之一,因此马拉松和赛车、柔道、滑雪、搏击等运动一样,都被视为高危运动。
  在广州马拉松出现猝死案例后,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人体质下降的体现。然而,据世界著名的非传统医学专家莫科拉博士的研究,跑马拉松死亡,并不能简单用体质问题总结。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但中暑、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
  莫科拉博士指出,业内常用“逆效果”来形容马拉松中猝死的个案,即通常对人有益的事情,如果过量,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2010年蒙特利尔的加拿大心血管峰会上公布过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虽然经常锻炼能降低30%至50%的心血管病风险,然而如果是马拉松,心血管病发的危险会提高7倍。
  研究者发现,在马拉松途中心脏过半数部位都会因为血液流动下降和炎症介质增加而停止活动,这种暂时性的心脏受损现象,可能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哈佛大学麦克林医院的内科专家西格尔博士发现,长距离跑步造成的炎症也可能引发心血管问题,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循环》上刊登的一篇论文则证实了马拉松运动中血液流入心脏的方式会变得畸形。
  也可能心脏病猝死
  很多心脏专家都强调,即使很多经常跑步的人,也不代表就肯定能远离心脏病。美国的一项统计显示,每年该国有32.5万人遭遇心脏病发作,其中40%的直接造成猝死,而多数心脏病发事前都毫无征兆。美国心脏学家保罗·汤普森博士指出:“运动不是救世主。但风险很低,因此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
  经常运动就像“长线投资股市”,你希望你的股票价值可以提高,但你偶尔也会遭遇熊市。即使48小时内通过了压力测试,完全健康而且低胆固醇的运动员同样存在运动中猝死的风险。但这种危险不会改变健康生活的模式,汤普森博士打了个比方:“如果你希望长寿健康,你应该每天做一小时中等强度锻炼;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未来几个小时没事,你可以去睡觉。”
&&&长距离跑步损害心脏
  你是否为你能跑很长、很远的距离而自豪?你是不是觉得这是光荣的挑战?然而,最近的科学研究却有不同的结果,《应用生理学》期刊的一篇论文指出,通过研究跑过100次以上马拉松比赛的健康老运动员,他们发现半数以上的选手心脏肌肉都存在一定程度疤痕。而通过实验室的小白鼠,科学家们证实了长期有氧运动可能损害心脏。
  心脏原本健康的老鼠,经过在实验室中进行类似人类马拉松运动量的锻炼后,大部分老鼠的心脏都留下大量疤痕,就跟人类长跑选手的心脏情况类似。因此,部分科学家认为,长跑会让人类的心脏处于危险的状态中。
  据莫科拉博士介绍,科学家现在认为,最佳的健康养生方法应该是类似人类祖先狩猎活动的运动,即多种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组合,而非马拉松等单纯的长跑。这种新的运动模式简称高强度训练,被比喻为“狩猎式健身”,即像古人打猎一样,需要经历攻击猎物、与猎物搏斗、将猎物搬回家等高强度活动。
  正确的健身运动计划应该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能过量,而且,其间必须有充裕的时间让身体康复。因为运动量太少,则无法让身体受益;运动量过大,则跟马拉松一样可能伤害运动者的心脏。数据研究结果证明,短时间的高强度锻炼,即使每周只做几分钟,对健康和体能的好处也不逊色于几个小时的长跑等传统运动。
&&&高强度训练无需装备
  高强度训练只要每周做3分钟,连续4个星期内即可有明显收效。而且,这种锻炼无需去健身房,甚至不需要装备。最简单的锻炼方法,就是间隔地进行跑步和步行,这种锻炼无论在室内或室外,不管是马路或者跑步机、健身单车都可进行,这种锻炼方法也是健身界最受推崇的方式,即间歇式训练。
  莫科拉博士提供的最理想化高强度锻炼指引包括五大要点:1.&经常进行多样化锻炼,例如举重、有氧运动和拉伸等;2.&高强度的训练日子中间需间隔低运动量的日子;3.&每周进行一两次间歇式训练;4.&每周至少两次练举重;5.&锻炼后安排充足时间休息。
&&&了解自己的身体合理强度
  如果从绝对科学的角度考虑,人们不仅平时要有良好的锻炼运动习惯,而且在比赛前一定要做全面的体检,确保身体没有隐患。进行长跑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遵循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的原则,逐步提高长跑的距离和速度。而且,跑前要做好饮水、穿衣等准备工作;跑中注意动作正确,避免伤害身体;跑完后还需放松,而且不宜马上大量喝水。
  不少人认为长跑是一种“挑战”,因此跑步途中即使遇到不适也经常硬扛,这是不科学的做法。如果是身体疲劳、脚软等状况,用意志克服没有问题,但若是心脏等身体器官不适,应马上停止运动,必要时求救求医。
以上就是长跑运动易发生猝死的原因所在。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就不重视、不参加长跑运动了。我们对待长跑运动要有正确的认识,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强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猝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