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十五格朗合米线多少江苏三

15格朗吓跑玩家 DNF剑魂Eiji语音直播竞技大赛
DNF竞技大赛介绍
每个周日的下午5点至6点,在10号频道中,可以在全新的NPC维尔·克鲁和格林·林德处报名参加竞技大赛。
竞技大赛是一项由100人参与的自由PK大赛,在竞技大赛的赛场,末日之都·坎特温中,玩家可以挑战场内的任何一位玩家。经过1个小时的比赛后,竞技大赛将会决出冠亚季军,并将三位勇士的角色制成铜像,在城镇中展示1个星期。
网友评论:这武器,几剑下去别人就挂了,能不跑嘛…简直打遍无敌手了。
热点推荐:
作者:爱拍-Eiji)
DNF经验心得
DNF玩家交流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DNF2014年热点
DNF要闻推荐
DNF游戏截图
DNF热点推荐
DNF同人作品
DNF重大更新
DNF视频欣赏
DNF模型补丁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江南系列--15.朱家角小住
朱家角小住&&
上海青浦区政府在朱家角给了花月和嫣然各一套住宅,我根本不信,像她们两个人这样写写书绘绘画,牵头搞搞论坛什么的,就随便可以坑蒙拐骗,那政府也太没水平了。可是到网上一瞧,啊!还真是的。按照朱家角迎世博文化行动计划,这里将有一百位中外各国的艺术家住进来,用政府提供的房子做工作室,而且租金一免就是整十年。哦!原来不是给,是给你住。只不过花月和嫣然作为有建树有影响有国际知名度,最主要是有银子的,未来几年有可能成为国宝级别的女艺术家,是可以住到天荒地老的,只要生命不息,阎王爷生死薄掉了这两页。
为了对得起青浦区的抬爱,朱家角人民有些不情愿的厚爱,花月和嫣然一年四季的时候,都要抽出时间在这个水乡古镇小住几天,孵孵茶馆、逛逛老街、绘绘小画、晒晒月亮。晒晒月亮。就是花月和嫣然勾引我到朱家角小住的最浪漫最唯美的理由。于是我便答应了,说不一定什么时候去。花月和嫣然还告诉我,只要报出接头暗号,就可以随时拿到“花香袭人”小筑和“嫣然一笑”精舍的钥匙。原来她们的房子是挨着的,不仅临水的后小院是连成一片的,而且二楼画室的外走廊也有一个小门私通的。
花月和嫣然其实在江南水乡有好多处住宅,原先是喜欢水乡风情,可以在美丽的小镇住住闲闲,找些灵感,舒缓心情,老了还可以颐养天年。所以趁着古镇还未开发之际,囤积购买,便宜的两个人在被窝里偷着乐。这些年有些名望了,各地都抢着给两个人送房子赠工作室,目的不就是司马昭之心吗?主要是两个人太爱江南水乡,也都自诩江南才女,水乡佳人,所以为水乡古镇的发展出谋划策,摇旗呐喊也是心甘情愿的。两个人也是谁也不得罪,专门都往美里夸,搜肠刮肚,引典据经,翻遍地方志,找遍民间传说,只要挨着边的,都往上贴金。不务正业了好几年,终于是两厢满意,谁也不赊欠谁的了。古镇出了名,上了档次,她们俩也就心安理得的住的踏实,睡的安逸。到底是有多少私宅,两个人给我出了一个谜。花月说比嫣然多一倍少两个,嫣然说上榜的江南古镇是两个人的总和,我是倒蹬不清的,反正都够大地主的份。要不是看着每年她们使劲给老少边穷,失学儿童,灾区人民捐款,我早就杀富济贫,率领没房户打击投机倒把行为了。
于是在去朱家角之前,我便在网上看看朱家角。其实,我最关心的就是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如何传承和延续,老街古巷、深宅大院与人文景观是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口号倒是很好:传承历史,创新发展。想法也不错:走差异化、优质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路线,改善旅游产业结构,并对现有文化业态进行一次全面的整合。
“保护历史风貌,传承民俗文化。”是我送给花月和嫣然的一句话,让她们铭记在心,石刻不忘到处宣传的。听说她们做的很好,也好像深入人心。其实,主要是负责人的政府官员能够天天最好背诵一遍,不要再走无节制的商业化和无论证研究的草率化。某某、某某,这样的反面典型的教训要好好吸取。
花月和嫣然是写过朱家角,自然两个人是从不同角度来的,花月是以文化学者的眼光关注和发掘的,嫣然是从美学文学方面来描绘古镇多般妙处和旖旎的。都是用心下了功夫的,两篇文章都对朱家角的旅游文化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成为游客行者们必读的旅游指南。
我是在去朱家角的火车上,临时抱佛脚读得,算是亲近朱家角之前的全面预习吧。火车是从厦门北上要经停上海的,福建地区阴雨连绵,一进入浙江便时下时停,偶尔可以看见太阳了。驶过钱塘江,进入江南地带,便春光明媚,山清水秀。心情也跟着生机盎然起来了,这时看着两个人的文章,便觉得文笔精美的妙到毫端,自有大笔如椽的风范。想着花月大学期间的所有文字上面的东东们,除了情书都是我代笔,还被花月奉为经典旷世之作,到处显摆宣扬,有点感觉脸烧烧的。
朱家角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早在六千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和,四千多年的崧泽文化,三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就有老祖先们在此繁衍生息。历史文献上记载,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此处有村,名朱家村。宋元时期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渐成江南重镇。曾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江南。朱家角镇位于上海西郊的淀山湖之滨,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是保存完整的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现存的文化名胜古迹包括:明清时期的街市和民居建筑,漕港河、放生桥、一线街(北大街)、课植园、城隍庙、圆津禅院等,处处散发着水乡泽国古朴浓郁的文化韵味。
想象着朱家角的美妙和风致,火车便停靠在了上海。只有一个随身的小包,除了花月和嫣然的书就是几件简单的衣服。上海体育场坐旅游4号线直达朱家角,不到一小时车程,还没有欣赏够沿途的风光,就听车上人说前面就是朱家角了,那个远远地就能够看见的飞檐斗拱,就是圆津禅院。
一下车,还未站住脚,就被一个穿着职业套装,模样清秀,气质娴雅的女孩拦住。便问我是不是花月和嫣然的老大,我笑了,这准是花月告诉人家的,要不人家哪会知道我们平时习惯的叫法。因为在车上时,身在台北的花月打来电话,早就打探了我的行踪,肯定是通知了物业部门。花月在台湾,嫣然在韩国,我就是逮着这个空,可算是清静一下,能够自己做主想干啥就干啥。还口不应心地惋惜,说是自己品味朱家角,肯定是不咸不淡的了。喝茶没有朋友,喝酒没有对手,晒晒月亮只能会婵娟了。还故意打出感情牌,好几个月没见了,是不是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她们可都是老江湖,听着我这话,就觉出了我是有点幸灾乐祸,得意忘形的味道。还真是这样,我在电话的这头就是笑眯眯的惬意。 
沿着赭红色麻栎条石铺就的小路前行,眼前就是著名的漕港河,宽阔青碧,水波不兴。在江南水乡有这么畅快的穿镇大河,我还是头一次见到。乌镇东珊和西栅之间的河水算是宽的,还不到它的一半。
目之所及,远远近近的挂着灯笼的水中系船的柱桩,让我想起了威尼斯,只不过威尼斯的要更加密集和壮观,这里显然是簇新的,也相对矮了些。一个是江南水乡,一个是南欧水城,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在这其中找到了互通点,算是所谓的国际化路线。花月在文章提到过,这也算是一种中西文化的交流,显然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没有说真话。像花月这样极力鼓吹和宣扬民族文化的旗手,怎么会看走眼了。其实,这种刻意的模仿,实在有些浅薄了。主要是和我们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水乡风光不和谐。
一秒钟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多数建筑,只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外形,都是最近这些年修缮和翻新的。可能许多顶着的是仿旧的黛瓦,粉墙掩饰里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也许再过一百年,才能说起它们的历史,那个时代它们算是有价值的。其实,这也是江南水乡现在面临着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为什么有时候花月生气了总是埋怨我当初不让她从政,就是因为像她这样懂得历史发展的,懂得人文保护的专家和学者,没有生杀大权,不能够施展真理。需要她们粉饰时,她们是专家学者;不需要她们时,她们就是利益面前的绊脚石。古人取试,首要的是道德文章。虽有东坡老先生、香山老先生这样的注重历史传承和人文发展的绝大部分,也有王安石老先生这样一时冲动拆毁宗庙与破除传统的一小撮。现在为政,民众的口碑已经不是主要的,任何政绩都是和经济发展挂钩的,急功近利,忽冷忽热,贻害颇深。
我的一秒钟感觉,是花月和嫣然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往往也被她们证实是准确和客观,极有深意和尺度的。并不属于清谈误国一类,也不属于唯心和主观。
戚家桥之后,便算是朱家角风景区,要收取门票的。虽然只有十元钱,却是被称为受之不公,目光短浅,后患无穷的,我也是这样认为。就像是进北京、杭州也要被收门票一样,说不出道理来。你要说是为了保护文化古迹,或是收取的是古建维护费用,那么只能说是因小失大。淡化商业味道,提升人文品位,把商业于无形之中,循序渐进,先练内功,不时尚不跟风,认清自我,才是阳关大道。
为什么在网上一些比较专业的驴友和行者,甚至骨灰级的旅行家对朱家角嗤之以鼻,不感冒,没有品位,这门票一项就是短板,毁了荣誉。朱家角的开发商拿普鲁旺斯自比,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自己给自己降了档次。将朱家角打造成上海人甚至中国人的文化家园,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却是不可能的,简直天方夜谭。看看朱家角的历史发展,很明白地就告诉了我们,朱家角因其地理位置、地域环境和建筑构成,自古就是烟火万家,商贾云集。明清两代更是因为米业突起,带动百业,成为江南著名的贸易航运重镇。那历史上涌现了十六名进士、四十多名举人说事,又是小家子气了。在江南比较知名的一些古镇中,比朱家角历史悠长,文化灿烂,名人众多,就说进士举人的数量比朱家角多的,最少也有十几个。
我是准备好了十元钱的,却没人来收,接待女孩手中的牌牌表明了我是贵宾。在许多游客都排队买票的面前,我竟然大摇大摆地走进去,不用回头就知道有一批异样的目光盯着,我的脸是感觉燥热。也许明天不知哪个论坛和网站,我就成了网民们议论的对象和现象。赶紧保护好脸,戴上墨镜,假装观风景,瞅瞅前后左右有没有偷拍的,或者举着照相机、手机的可疑人等。&&&&&&&&
可能是碍于花月和嫣然的大名,或是人家内部条例的规定。女孩和我说话时毕恭毕敬,唯唯诺诺
眼神也躲躲闪闪,不敢正视。我笑道:别以为我是什么文化名人和大艺术家,我是专门来给人家暖房子的,顺便逮逮老鼠蟑螂什么的。我也不需要保密,也不敢有什么绯闻的。女孩子闻听笑的很甜美,这才扭头好好的看着我:看您就像是大家,不然连花大师这样大名人,都恭敬地称您是老大啊!可见您是比花大师还厉害的人物。我觉得您很面熟,肯定是在电视上见过您,是不是您上过百家讲坛。我扑哧笑了:上百家讲坛我也是后排的观众,看来我还是不能太谦虚了。女孩子笑道:对了,太谦虚了,就说明您太厉害了。只剩下谦虚的份了,说明您老厉害了。我笑道:花大师跟你说明白了吗?女孩子回答:说明白了。说您想住多少日子就住多少日子,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砸玻璃拆墙,就算是把房子点了,也不让我们瞎参合。我大笑道:花大师肯定是这么说的,不然就不是她的风格了。女孩子笑道:这是原话,我可不敢瞎编。还嘱咐我们给您到居委会登记,不然别把您当小偷逮了。对了,还说有事找居委会,没事就闲逛,吃喝玩乐记花大师的帐。千万看紧门户,不要上当受骗,左邻右舍的那些一衣带水的韩国人日本人一定要提防,不要往家里让,也不要请客喝酒,保不齐就会丢个字画古董什么的。我道:这也是花大师说的。女孩子点点头:是啊!不过是笑着说的。因为这些一衣带水的大师们,就喜欢中国的好玩意,有机会就要。那一次花大师在家里举行小范围的招待会,一转眼就少了好几副画,还好是花大师准备不要的。我笑道:谁让咱们是泱泱大国,文化灿烂的呢?女孩子甜甜的笑着:一听花大师这么说话,就知道花大师准是特别崇拜您。以前也有来住花大师房子的,花大师才没有说这么多话。这回嘱咐我半小时,让我密切注意您的一举一动,还随时会打电话来让我汇报。可见您的重要性,那是不一般了。我道:没说让你看着我,别偷吃好东西。女孩子一拍脑袋:还真说了,说让您少喝酒当心血压高,少吃卤猪蹄当心血脂降,少吃蒸糖藕当心糖尿病,少吃肉粽子当心不消化。炒青豆、炒栗子、炒银杏果可以多吃。上海本帮菜多多品尝,鲫格朗鱼是本地最有名气的鱼,老石门黄酒很不错,随便找家临河的酒馆都可以吃喝。我实在是服了花月:还有吗?女孩子道:有的是,不过是嘱咐我的。对了,我们这里没有老鼠和蟑螂,环境干净的很,就是因为水多蚊子多。晚上出门前,记住在门口点上蚊子香就行。再有什么,等我想起来再告诉您。&&&&&&&&&
这些给大师们住的房子,都是酒店式管理,平时专门有人负责照看和管理的。给花月和嫣然负责房子的管理员也好,叫保姆也好,就是那个接我的女孩子,名字还是她临走时问的,叫依依。总体来说这房子还算行吧,外面看着整洁漂亮,里面装饰的也是古色古香,很有些禅意。对于一年住不了多少天的大师们来说,已经很舒适惬意了。
我们把两个人的小楼,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看了一遍,就连犄角旮旯都不放过,只要是有怀疑倾向的,一律搬凳子挪家具搞个清楚。还躲在窗户后面,透过窗纱,看看前面的近的住宅,后面隔着河道的远的,有没有可疑迹象。主要是完成嫣然交给我的任务,看看有没有窃听偷窥设备。因为郗怡前些日子在日本旅游,就被疑似设备吓得一宿都没敢睡觉,弄得现在只要是外出住宿,必须检查一遍,就像特工人员一样。
依依说,在我来之前两小时,两套房子都是由她亲自收拾和打扫的,有什么要求二十四小时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不想叠被洗衣服收拾屋子,想吃饭不想出门,想吃南翔小笼包又嫌远,想喝茶咖啡不想动手,想打麻将找不找人,想观光找导游,想坐船叫船娘。只要是我想得出来的,都可以电话吩咐她,保证服务到位。要是享受这样的服务,我想也应该在一百岁以后了。
我自己动手泡了一壶自带的茉莉花茶,坐在后院的藤椅上,把腿架在河埠头前的木栏杆上,晒着透过树荫洒下来细碎的阳光,手里拿着朱家角的风光旅游图,悠闲地看着满河的风景。河水清亮,涟漪荡漾,把对面同样也是古色古香的新建筑,照映的扑朔迷离,水里的景致还要比眼前的景致更秀美生动。左面河水慢慢延伸,在远处拐了一拐弯,五十米处是一座高高的石拱桥,看样子以前是走漕运大船的。桥是夹在粉墙黛瓦间,看不到一丝街巷的意思,好像直接伸进了房间里。右面五十米处是两条河交汇处,联结的是双桥,脚下这条河上的也是一座高高的石拱桥,只不过更加古朴苍老一些。桥身上探出的两根石梁上各长着一棵小树,郁郁葱葱。那座小桥只能看见半个桥头,桥头处紧靠着一家门户。这条河的两岸就是所谓大师们的工作室了,虽然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模样,却因为过于粉饰和精致,显得没有水乡古镇的那种静谧深邃的幽美和历史沧桑感的古韵平和。还算是不错,大约再过些年,时光荏苒了的时候,就会有了岁月感的那种动人心魄之美了。
不远处人家的河埠头有人在打水,看着还真不像是大师的样子,卷着裤腿赤着脚,叼着烟卷光着背。那个盛水的器皿倒是很有水乡特色,是一个黑色粗瓷的水瓮。忽然我脚下的水里有动静,我连忙去瞅,一只大鱼正在啄食岸边石缝里的水草。见有光影闪动,哗啦一声摆了尾巴,便钻入水底。可能是我的动静引起了对面一只硕大鸟笼子的彩色鹦鹉夫妻的不满意,叽里呱啦地叫着,竟然还蹦出一句:吃了吗?我笑了,看来鹦鹉的主人差不多是我的老乡。这句话,可是我们家乡好几百年特有的问候语,不是熟人见面都不会这样亲热问候的。
我来这里,主要一个任务就是给嫣然的书写序。嫣然非说我给花月的书序写的精彩,增色十倍,好多人买花月的书其实就是为了看我的洋洋洒洒万言序,诬蔑花月靠我的序卖书,欺世盗名。这不,她也要做一回。其实,我看了嫣然的书,便构思好了,只是没有下笔写罢了。本想跟她讨价还价,让她给我画几幅画,留着嫣然成了国宝级大画家以后,弄到拍卖行一拍,比炒股票炒黄金炒房子炒期货挣钱,算是没本的买卖。可是嫣然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一番情深意切,大义凛然地话,就让我感动的眼泪哗哗的,早把想好的妙计忘掉了,而且还答应,只要嫣然写一本书,我就写一次序,不怕坏了我的名声。
事后听嫣然说,本来是准备了十条的,没想到说到第三条我就缴枪不杀了,说到第四条我就梨花带雨了。看看嫣然说的话,谁受得了,连坐在旁边准备看笑话的花月都捶胸顿足的痛斥我无情无义,还讲条件,真是天理不容。嫣然的四条是这样说的:先说替我喝酒,一年平均在二十斤左右,严重伤害了肝脏的健康,而且还患上了酒精依赖症。以至于闻见酒香,就流哈喇子,每天不喝两口,吃不香睡不着大便不通畅。再说,千里迢迢坐飞机虽然不是专程,也不太顺路,到澳洲那么荒凉的地方看我。还带了一袋豆腐干,一袋五香豆,半块没舍得吃的月饼。虽然少点,毕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还有,我把她价值那么大的汽车私自借给朋友开,还出了交通事故。为了给我面子,竟然二话没说,直接拉香港修车厂,花了那么大把的银子修好以后还给我开,还当着我那位朋友的面说车撞坏了不要紧,可别丢了后视镜上的那把桃木剑,那可是在桃花源买的。最后,为了陪我上青藏高原,下塔里木盆地,探索三江源,直接给自己放假二个月。那么大的集团,那么多的人,那么重要的生意------
嫣然的书,内容要我看,就是女性小资呗。从衣食住行玩,到吃喝拉撒睡,外加美容瘦身修身养性,就是一本教唆女性不务正业的大全。主要面对的市场,基本上都是七零后八零初,这些功小成名小就,自我感觉良好,动不动就说没意思太累了哪玩去,吃喝不忧了,花钱不愁了,房子好几处了,皱纹爬上额头了,身体臃肿肥胖了,睡觉开始打呼噜了,青春的尾巴要抓不住了,基本上患上中年妇女骚动症了。如果我要是属于以上群体的,对于嫣然的书肯定是感兴趣的,因为嫣然也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白了,嫣然写书就是写自己。嫣然还嘴硬,掩耳盗铃道:不是写自己,是写花月和郗怡、童唱、童歌她们的。花月反驳说:我们好着呢?平白无故地为什么写我们。这是一本嫣然全面解剖和展示自己的书,也是拼搏奋斗了二十年以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感悟。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几句写的真好:为什么平淡的日子,年轻时候不想好好过,总是希望弄出些波澜壮阔出来。而到了中年以后,却非常怀念过去那些平淡的日子,温馨的日子,没有压力的日子。可是岁月的皱纹这时已经悄悄爬上了额头,就算心态再年轻,时光是过去了,故事已经结束了,再也追不回了。
跟嫣然的小院隔着两米宽的一条水巷的邻家小院,可谓奇草异植蓊郁,山石盆景苍翠,枝头挂着鸟笼子,墙上吊着蝈蝈网子,池子里养着小金鱼,墙头上还爬着一只花猫咪。一片鸟语花香,真是院子不大,春色盎然,极是诗情画意。显然这家的大师是经常往来这里的,也是特爱花草鱼虫的。再看看嫣然和花月的小院,真是干净的一尘不染,除了那棵百年原生的大树,连棵杂草都没有。
我总觉得花丛间有双眼睛在盯着我,我便去看,果然一个小老头不时瞟上我一眼。说是小老头,看上去也不会到六十多岁,身材不高,头发花白,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我便起身走到木栏前,隔着几乎一脚就能买过去的水巷,我打着招呼。小老头不紧不慢地也走过来,笑眯眯道:嫣然是你什么人啊!我不假思索:哥们儿。他点着头瞅着我笑,依旧文绉绉的带着些吴侬软语口音的普通话:这哥们儿可是分好多种的。我道:抵足而眠,患难与共的那种。他道:抵足而眠,那可算得上桃园三结义,我考考你,看你这哥们儿是不是够得上抵足而眠。你知道嫣然的妈妈有四个号称四僧的学生,其中有个叫达摩的。这个问题还真难不倒我,那年在泰山竹林寺,说起但年寺中方丈善画竹而得名竹林寺,嫣然便他起了她妈妈的四个高足,号称四僧的。我有些吃惊,再次好好打量了他一回儿,平和中透着一股儒雅,怎么也看不出达摩的影子,而现在这个达摩的已经是美术学院的校长了大画家了。我道:莫非您就是达摩。他笑着点点头。我道:您听听看我说的对不对。当年嫣老太太有个学生,放暑假的时候,在黄山写生,除了吃喝拉撒睡,便是翻山越岭,整整画了二个月,回到学校的时候,胡子拉碴,瘦了十多斤,嫣然说怎么像面壁的达摩,于是就有了这个外号。当时这四个学生都是家庭条件一般,嫣老太太还经常包了肉粽子,让嫣然给他们送去。正是。小老头拍手大叫:小老弟,不愧是抵足而眠的哥们儿。我笑道:那我跟着嫣然称呼您一声达摩师兄。他道:好得很。如果让我来猜猜你是谁,可以吗?我道:好啊!他摸着头发笑吟吟道:嫣然在《走入西藏》的这本书里,写了曾经同生死共患难,睡过一个帐篷的哥们儿,相约还要驾驶帆船环球的。在我们面前数次也谈到过这个朋友,说是集李白范仲淹苏轼辛弃疾于一身,旷世奇才,学贯古今,忠爱国家,侠肝义胆,还奉为一世之知己,一生之偶像。你就是那个走遍中国,走遍世界的九儿。我们俩哈哈大笑起来,一同伸出手,隔着水巷,使劲握在了一起。达摩师兄道:过来喝杯茶。好的,我应着,便一步跳跃了过去,委实惊了达摩师兄,俄而拍手称赞:不愧大侠风范。可见嫣然的话不虚。
达摩师兄回屋弄茶的功夫嫣然打来电话说她的师兄现在也在朱家角,就在隔壁,让我去认识一下。我说我就在隔壁,那个小老头正在沏茶去了。嫣然嘱咐我,千万不要跟师兄主动谈书画的问题,这样他就觉得图谋不轨。你不是杂家吗?号称天下第一杂吗?就跟师兄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扯,拿出糊弄我和花月五迷三道的那些学问,对付师兄没问题,让他知道什么叫旷世奇才,什么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学问,他非得引你为忘年之交。师兄除了绘画上,当个大学校长,别的方面还不如我呢?想想我是江南十二大才女最后一名,都恨不得给你红袖添香,保证他比我还服了你,等到他服你了,就会主动跟你聊绘画这方面的,你就把你那套文人画的知识,就是我抄袭你的那篇《古代文人书画趣谈》,跟他一掰,他保准就服你。当初我不就是被你忽悠的找不着北的了嘛?还有他要是主动送你画时,你也深沉点,显得不屑一顾的样子,这样子他的大画家的面子很受伤,非要拿出代表作送你,你就看着随便收了。要是他跟你以书画会友的,你就把你写的最熟练的那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写给他就行。师兄在书法上造诣一般,他可看不出来你这两把刷子,还是拜的花月学来的。还有就是师兄喝酒挺厉害的,千万别让他赢了你。还有师兄怕老婆除了不逊色于你,没人再比得上了。嫂子最喜欢人说她像我妈,还有夸她厨艺好,善做各式各样的粽子和小笼包。所以讨了嫂子欢心,什么都不是问题了。嫣然跟我没完没了浪费国际长途电话费,中国移动正以每分钟十块钱的速度吞噬嫣然的银子的时候,师兄端着茶具出来了,后面跟着一位体态丰腴,面带慈善,气质雍容的夫人,不用说这就是师兄的夫人,我可是谨记嫣然的话,甜甜地叫着嫂子,猛夸嫂子特别像嫣老太太,简直就跟闺女似地。就只是这一招,别的招数还没用上,老嫂子就乐得牡丹花一般。刚才在屋里师兄准是说起了我,平时嫣然也没少在嫂子面前吹嘘我,不然嫂子也不会这么对我,就像真见了亲弟弟一样,那个喜爱,那个看不够。
喝茶说话,想不往书画上聊还是挺费劲的,一个小时我就是楞没有说到上面,自己都佩服自己。先说嫣然写书,再说旅游,然后上面茶道美食花鸟之事,多亏我虽然什么都不精通,但什么都能侃,还让别人以为头头是道。竟然我们两个谈的又是投机又是愉快,连一直坐着笑眯眯听我们说话的老嫂子都不住地露出赞许的表情。忽然,师兄一拍大腿:走,街上喝酒去。等等,还得请示一下夫人。老嫂子笑了:批准,只要微醺,可不许醉啊!师兄一抱拳:得令啊!夫人。
师兄去换衣服,我才得空和老嫂子说了会话。看着师兄的打扮我忍不住乐了,他是一身纺绸的老式衣裤,雪白的袜子,千层底的布鞋,手里捏着一把折叠纸扇,活脱脱文人雅士的扮相。我这边大花背心大花裤衩子沙滩鞋,脚丫子缝里还沾着泥。老嫂子也瞅着我们这个不协调笑了:一个老秀才,一个小嬉皮。师兄也笑道:我是五十多岁的年纪,六十多岁的扮相,你是三十多岁的年纪,二十多岁的打扮。不管我这传统的,还是你这洋派的,关键是相谈甚欢,酣畅淋漓。老嫂子笑道:真是难得,好几年没见老达摩这么畅快的兴致了。以后啊,你这个小慧能可要多多跟老达摩切磋切磋,找不着对手老达摩也是寂寞。
走在街上,师兄的风采简直绝配了这水乡的古镇,老学士老镇子,相得益彰。我们两个搭配一起,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然那么多的游客都瞅着我们干嘛?肯定是看我们也算是看风景一般的赏心悦目。师兄道:你第一次来,我就全当做回向导吧?要了解朱家角,先去看看北大街。这可是明清时代保留下来的商业街,如今最是热闹。长街三里,店铺千家,恰似一幅古镇繁华市井图。在江南这些古镇,这条街也算得上金街。师兄的话先把我的兴致提得好高,其实我在花月和嫣然的文章里读过这条号称一线天的老街,她们两个人写的也是锦绣繁华。
走在北大街上,我倒是觉得没有写的那么好了。因为街道弯弯曲曲,最宽处不过四、五米,窄处只有两米左右,滴水檐角几乎能触碰到一起。两边却是清代建成的砖木结构小楼,石板街面。可是越往深处走,就越觉得有滋有味了。因为这条老街是临河而建,街随水势,所以曲里拐弯,许多弯子的名字也是有趣,轿子弯、弥陀弯、三阳弯,经常给人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老街两边,一铺一店面,古色古香,各具特色。尤其是二楼的花格窗很是好看,几乎家家没有图案一样的。门前飘拂着彩色的百脚旗,空气中弥漫着不同小吃的香味,街上游客很多人头攒动来形容是不过分的。面铺茶楼酒馆随处可见,煮粽子的大锅就架在门口上,竹叶的粽子在热气和水泡咕嘟中,翻滚着诱人的身姿。色香俱美的扎肉,被五花大绑地游街示众,看着就让人有食欲。每间茶楼里都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模有样的品咂着清香四溢的茶汤。工艺轩、竹编坊、绣品店、文房阁、墨画廊等,这些地方老外比中国人多,看着老外对中国工艺美术品赞不绝口,爱不释手的样子,我就想起了前些年中国人在国外喜欢电子产品的样子。
看看这家涵大隆酱园。师兄问:考考你知道不知道这家前店后作坊的百年老店的故事。我看了花月和嫣然的文章,这些地方是我最感兴趣的,当然记得,我道:您看我说得对不对。涵大隆出名的就是日晒酱油、玫瑰腐乳,日晒酱油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只不过八百多平方米的作坊和晒场,如今已改建成了亭台楼阁。我指着老房柱上茁壮而出的一枝绿芽道:嫣然说这枝绿芽春发秋枯,生在这里算是一处奇景。师兄不住地点头称是:那咱们再去看看朱家角另外几处老景致,童天和国药店和大清邮局。
童天和国药店在大新街上,高墙围筑,花岗石库门,是幢三层老式楼房,有点与周围环境不太搭调。童天和国药店开设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以资本雄厚、药材道地、加工考究著称。穿过天井就是店堂,店堂里的摆设古色古香,店堂后面是作场、楼上还有晒场。现在店堂里面还陈设着老式账台和放置药材的黄榉百眼橱以及清代的锡罐、瓷瓶。店堂后是制药工场,现在被布置成药文化陈列馆。店堂里还有一间独辟的小房间,这里是名医坐堂为病家切脉开方之处。朱家角的国医国药著称于江南,有八百年历史,清末御医陈莲舫就是朱家角人,后来的著名中医赖嵩兰、唐承斋、陈莲舫的后人陈范吾等都出自朱家角。我们家族长房一支世代中医,因此自小我便对中医很有兴趣。尤其是看着老先生们坐在堂上,眼光从架在鼻梁子的老花镜上方看出来,捻着颌下一绺的小胡须,神灵活现的样子样子很是敬慕。
走出童天和国药店,过一座平安古石桥,就是西湖街。西湖街也是朱家角著名的一条老街,清朝后期到民国时期,西湖街上因有许多家饭店客栈浴馆书场戏院,所以特别热闹。尤其是夜市,别的街店铺上板关门的时候,这里反而特别的繁华。因为来镇上的客商,都喜欢在这条街上过夜。如今这里格外的安静,古居民宅鳞次栉比,幽弄深巷婉转曲折,藤萝花树郁郁葱葱,小河流水缓慢平静。如果不是因为大清邮局坐落在这里,经常会有些游客过来打扰,你会觉得时光在此凝注。我们的脚步也自然地放慢了,经常会停下来看看围坐在一起下棋的老爷子们,悠闲地不紧不慢地举棋不定。但是几位喝茶说话的老奶奶们,不时开心地笑出声音来。看着师兄迈着四方步,摇晃着扇子,左顾右盼,极是有范儿,我暗暗赞许。觉得我到了这个年纪,应该是这个样子才好。可是想想,穿着布鞋怎么也没有凉鞋凉爽通风,而且纺绸的老衣服都贵着呢?还不怎么舒服。那年,穿了一天的华服,我就再也消受不起了,压了箱子底了,因为不舒服。所以说像师兄这样的范儿,我还是装不了。可见大师们的过人的地方,不只在那一点点手艺上,更多的还在平常的修养和历练上。
大清邮局是一幢老式的红砖灰瓦小楼,门牌号是西湖街35号。破旧的砖墙,无不印刻着岁月的痕迹。门楣上镌刻着“朱家角邮局”几个苍劲大字,楼门右侧的石碑上刻着“大清邮局旧址”,左侧是一个雕有龙形花纹和“大清邮政”字样的紫铜邮筒,这家伙可是古镇重点保护对象。清光绪1896年,成立了中国邮局,1903年在朱家角就设立了邮政分局,朱家角邮局是当时上海十三家主要邮站之一。可见当时朱家角在整个上海地区,也是非常重要的属地。也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上海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的大清邮局旧址。营业厅里旧式的邮橱和邮柜,都是当年邮政局的陈设。师兄指着一边给我看,一边道:中国的邮驿制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历代都覆盖了整个国家的州城府县,但当时传递的都是皇家、官府、军队的政令军令和重要信息,从来不为民间通讯服务。民间往来信息主要是是通过私下里传送,不仅缓慢而且也不安全。所以这大清邮局的建立,才算是真正开辟了平民百姓的邮政业务,所以非常有意义的一件大事啊!
柜台上有明信片出售,我便买了一套朱家角风景的明信片,让有一双秋波荡漾的值班女孩在邮资图上加盖了“上海青浦大清朱家角邮局旧址”风景日戳。本是打算给花月和嫣然这帮子哥们儿寄的,想想却不知该寄往哪里,于是拿在手里还真有些踟蹰了。
营业厅后面沿河的河埠头就是当年的邮政码头,木制的邮船依旧如同过去往来的样子泊靠着。我们在岸上,还可以看见船舱中的邮件箱。师兄道:清代江南地区水路交通要比陆路交通更便捷,所以邮政传递大多使用这样的邮船。我们面前的这条市河出去就是四通八达的漕港河,东连黄浦江到上海,西接大运河和太湖到苏州无锡宜兴,南近杭嘉湖水网平原到嘉兴湖州杭州。我一边听着师兄的话,一边凝视着古朴的邮船,想像着从前邮船每日里停靠驶出的繁忙景象,千家万户的消息从这里传递到四面八方。
惠民桥是一座风雨廊桥,在上海地区很少见的。此处一眼望去,可见一座高大砖木结构的三层楼阁,师兄说这那是圆津禅院。禅院历史古老,这座楼俨然是新的。走过它便看到了城隍庙,也就闻到了香火的味道。有城隍庙说明朱家角古老和重要,水鬼升城隍,保佑一方百姓。一头便是开发古镇而新修的大新街,这里洁净如洗,尘埃不落,两边明亮的店铺,都是贩卖当地特产及各种旅游产品。除了老外们这一对那一伙的围着,中国人倒是很少,毕竟这样的地方,中国的游客是司空见惯了。
在北大街的尽头的放生桥,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大最长最高的五孔石桥,算是朱家角古镇的最标志性的古建筑。来的时候,我只是远远地看到,很有气势。单看那宽阔的漕港河,高高的中拱,就可想象当年来往航行的船舶何其巨大。放生桥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明隆庆五年之前,西通淀山湖和太湖,东接黄浦江的漕港河,有三十里之长,全程没有一座桥。当时北岸的贸易重镇的朱家角,南岸鱼米之乡的井亭港,两岸交通极是不便,人员往来只能靠舟楫摆渡。明隆庆五年,朱家角慈门寺僧人性潮,积十五年化缘募集资金而建成放生桥。相传,性潮是遗腹子,母亲往返于漕港河两岸卖菜为生。一日,身怀六甲的母亲,渡河遇风浪,翻船落水,挣扎游到岸边,生下婴儿后便去世了。婴儿由慈门寺住持和尚收养,因他随潮而来,故赐法名性潮。自幼出家的性潮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立志要在河上建桥,方便两岸百姓,告慰母亲在天之灵。故才有了性潮十五年历尽千辛万苦化缘,二年而建成桥。桥全长七十二米,宽五米,最高七米五。位于漕港河与市河的交汇之处,此处为当时漕港河最为狭窄处,所以水势极为湍急。桥身全有花岗岩石建筑,桥拱自然递增,形成缓和顺势的纵坡,自然和谐地衔接两岸,显得雄伟壮观,气派恢弘,如长虹卧波,美不胜收。充分显示了古代造桥工匠的高超技术和聪明才智,不愧为上海之最。桥顶的龙门石镌刻有八仙法器,周围有盘龙八条,环绕明珠。桥顶四角有四只蹲狮,憨态可掬。主桥拱两边的石柱上,刻有桥楹联:潮声喧走马,平分珠浦浪千重;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
桥建成后,为显佛门慈悲为怀,规定桥下一里之内为慈门寺僧人和香客放生之地,农历初一、十五为放生日,并在河道中立桩为界,禁止渔民在此撒网捕鱼,所以才有了放生桥的来历。&&&&&&&&&&&&&&&&&&&&&
被嫣然称为最神奇的一件事,就是在放生桥的石头缝里,竟然长出了几棵有些年岁的石榴树。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令古桥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古桥上的石榴树,在我购买的“朱家角放生桥”明信片上,格外碧翠,极是柔美。看着一树的小石榴,妙如珠玑地挂在枝头,着实地喜煞人。&
我们站在桥上,放眼四望,但见一河如龙蜿蜒在粉墙黛瓦之间,明净青碧的水上船来舟去,枕河人家小街古弄里游人如织,临水的花阁簇新的雕栏对峙峥嵘,古镇的万千繁华一收眼底。
我们在放生桥上,有人跟我们推销放生的红鲤鱼苗,说不好是当地人,还是外埠人。我看着师兄笑了,那意思是怎么叫卖到你这个“本地人”头上来了。师兄笑着摇摇头:瑕疵,瑕疵。他那意思我是懂的,这就是太过于商业化的表现。其实,桥下的河里布满了渔网,放生的鱼,也就只是撒个欢的功夫,就又会回到了盆里。一边虔诚地在心中许下愿望放生的人,一边劝着人放生又毫不留情地来来回回抓捕谋财害鱼的人。现在好多的旅游景点就是这种现象,这就是花月强调的:给朱家角十年的时间。
放生桥看完风景便去泰安桥,近在咫尺,就在漕港河和珠溪市河交汇处。在前几年的一次对泰安桥的修缮过程中,竟然酿成坍塌事故,四百多年的古桥立刻成为一对废石。泰安桥高耸而陡,也是为了当初下面通行大船而加大了拱高。泰安桥西堍建在圆津禅院门前,东堍连接着北大街。圆津禅院建于元至正年间,明万历年间重修,此时市河两岸已形成商业闹市,于是在重修禅院时,由商家大户和圆津禅院共同捐款建造了这座造型极是优美的泰安桥。
清朝有诗人写朱家角: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这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居民消暑纳凉图,其中提到的古寺就是圆津禅院,桥便是泰安桥。泰安桥上清风拂鬓,春光入怀。南望可见市河两岸紧密相连的枕河人家,北眺便是波光粼粼漕港河上的放生桥,风景极佳。在泰安桥上观景是嫣然极力推荐的,确实如此,尤其是此时春花烂漫,碧树青青,风轻云淡,春光妩媚,极是惬意舒畅。
百年老店茂林馆,现在叫茂荪馆,其中意思我是明白的。这就是师兄最常喜欢来的,我自然是客随主便了。我知道茂林馆最有名的就是鳝奥面,在朱家角排在首位的。在甪直吃过香浓美味的鳝奥面,真是不错的美食小吃。红烧鳝丝、清蒸鲫格朗、葱油白虾、什锦水菜,就是朱家角特产的老石门黄酒。跟着花月和嫣然吃饭,汤是少不了两道的,可见嫣然的养生之道没有传授于师兄。师兄俨然和老板是熟识的,见面极为热情。师兄提前预定了饭局,所以人家专门为我留下了临水石栏边最好的位置。河水就在脚下静静地流淌,头上是一串串红灯笼,阳光正好透过树荫柔和地照在身上。下午一点多,也是食客们渐渐退场的时候,所以要比想象的清净了许多。隔壁传来优美婉转的江南小调,去看,原来是挽着发髻,穿着青花衣衫的水乡漂亮小妹拨着琴在为客人献唱。
鲫格朗名字古怪的这种鱼,是朱家角当家的名鱼,别看又窄又长,貌不出众,肉质倒是鲜美滑嫩,刺也不多。我们就从箸下的鲫格朗说起,谈到整个江南地区的美食。结果一个湖州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本想给我长长见识,却被一个北方佬夺去了锋芒。师兄对我又是一惊,没想到我对这茶酒文化有研究,对美食文化也博学。师兄当然不知道,我没什么厉害的,可是我周围的朋友厉害,慢慢熏陶出来的。十二大江南才女做朋友,当今四大江南学者常喝酒,这知识能不长进吗?十二大江南才女,论武的,那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长拳短打,闪转腾挪绕,都是行家;论文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成名成家,无一不精。四大江南学者自然都是圈子里公认的有建树的,随便在江南地区犄角旮旯翻出些尘封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能说出个道道来。从一万年前开拓垦殖的老祖先,到个地方的风俗民情,历史文化,就像小学生背课文一样,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说起才女中美食家当属郗怡,世居绍兴鉴湖,五代名厨,如果不是受到厨艺界重男轻女,传男不传女的歧视,早就有立志做中国第一代女大厨的志向。别看专业的不行,但是业余的还是驰名的,在江南地区的文化艺术圈子里,能吃到郗怡亲手炮制菜肴的人不多。只有像花月和嫣然这样和郗怡同睡过一个被窝,同洗过一个脚盆,你打哈欠我就困,你打喷嚏我就感冒的姐妹,才会让郗怡乐的过厨娘的瘾。所以郗怡的吃怡美人私房菜,胜过人民大会堂吃国宴。跟着花月和嫣然常去郗怡的家蹭吃蹭喝,吃过郗怡的怡美人私房菜几十道拿手妙菜,才知还不到怡美人私房菜谱单上三分之一。所以吃遍怡美人私房菜,是我和花月嫣然有生以来的比较远大和现实的理想吧?郗怡说着急什么,离九十九岁还有五十多年了,有的是你们吃的时候。
郗怡家的那厨房简直就是宫廷御厨房的豁亮气派,摆两张台球桌子打打,都不会影响做饭的。墙上空闲处到处挂着名人字画,花月和嫣然的年龄与名头算是最小的,都是头衔一大堆,名气冲霄汉的主。有人给郗怡大概算算,光一墙的字画就够买五回郗怡这所千平米水上别墅的,还得加上河埠头停着那条豪华小游船。炊事用具五花八门的我都认不全,光各式各样的刀具就有一百把之多。那个大烤箱,烤牛有点吹,烤猪没问题。那个也看不出来是几开门的大冰箱,比床铺还大,几个人睡进去没问题。厨房外走廊,挂着一排排一溜溜的火腿熏肉腊肠咸鸭糟鹅,下面小菜坛子醋坛子酱油坛子就有两大摞。更厉害的是三十年的丹阳封缸酒,二十年的绍兴老酒,十年的桂花米酒,一直到客家老黄酒,满满地堆满了整个地下室。不知什么时候,我的那几个字被刻成了金字招牌,闪闪发光地镶嵌在厨房的大门上。那是在郗怡家吃饭,我一时吃喝的兴奋,首先说出来怡美人私房菜这六个字,一下子引起了全场轰动,郗怡非要逼着我写出来挂上。
做饭是个细心和耐心活,听说为了一次聚会,郗怡要提前准备好几天,有的菜要前一天就开始做了,忙活了一天的菜,被我们狼吞虎咽的一会儿吃完了,真是觉得不落忍。可是郗怡却说:你们享受美食的过程,我是享受做美食的过程,只要你们喜欢吃,我就喜欢做,挺好的。再说,看着你们给我打下手,刷盘子洗碗,我也有成就感啊!花月嫣然刷盘子,童唱童歌洗碗,紫萌雅儿檫桌子扫地,剑客刀风择菜,当然九儿什么也不干,光在那里动嘴指挥,你们什么时候看见这么多的才子佳人一起劳动,捧着我煎炒烹炸的壮观场面。&&&&&&&&&&&&&&&&&&&&&&&&&&&&
酒才喝罢,又去江南第一茶楼喝茶。还好有老嫂子的嘱咐,我们就只到了微醺而止。茶楼也是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一面临河,一面朝街。师兄是吃绿茶的,我还是吃花茶的。由于是下午时分,茶楼里人不多,几十张桌子,空闲了一半。江南地区都是这样的习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只不过朱家角把喝茶叫做吃茶,可见还是老的传统。
师兄说朱家角的茶楼一般都在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开始营业了,天光大亮时,就已经是座无虚席了。本地的人还有附近村庄的做生意的,都会先到茶楼里喝了茶,才算是开始一天的生活。其间,有以棋会友的,有麻将大战的,有小赌怡情的,有玩赏小玩意的。还有各色小商贩们穿梭其间,叫卖吃食和报纸,烟雾缭绕,很是热闹。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茶楼都是茶客们互通信息,传播市井趣闻,详说百样是非,论定政局民生的最佳场所,所以人称茶楼为百口衙门。
茶罢了,我和师兄坐在小船上逛着朱家角大大小小水巷的时候,嫣然又打来电话,先是跟我说,又是跟师兄讲,看师兄不住应诺,笑眯眯瞅着我的样子,我就猜出了大概的内容。然后又跟我说,可容我说话的时候,为了不打消嫣然的兴致,我就长话短说,注意日本鬼子的圈套。这下子又坏了勾起了嫣然话欲,说是到了日本前两天都没敢洗澡,睡觉都不脱衣服。可是一天下来身上都臭了,于是便想起关了灯洗不就不怕了吗?而且她住的这个宾馆还是有温泉的,同行的女同志们晚上都去泡泡,回来说舒服。所以也顾不得了,也去泡了,还真不错,主要是环境好,花香鸟语的,不像咱们的大澡堂子人那么多,到处都是大腿。现在岁数大了,观点有点改变了,感觉接触的日本人,尤其是女性学者还都热情有礼的。在嫣然说第五遍手机快没电的时候,终于嫣然的声音消失了,轻松的我美美地伸个懒腰。师兄笑眯眯道:我这个小师妹,从小话就不多,她自己常说是大言惜声,怎么跟你这么多话呀!我惊讶道:不会吧?嫣然就是话痨,我们俩个在一起,一千句话里,也就有我一句,话都让她说了。还多亏嫣然能说会道,一天一宿不知疲倦地又是唱歌讲笑话,又是背诵唐诗宋词,又是拿出她的著作来一篇篇地念。不然那次我们在雅鲁藏布江被困的时候,一睡过去就醒不过来了。
我对船缆石很注意,因为还有写过这方面的专题文章。朱家角的船缆石都有一个贯通的小孔,做为系缆之用。而且我感觉朱家角的船缆石雕刻的更加精美些细致些,可能跟这里数百年来富裕发达的程度有关。
我们在课植园不远处的西井街河埠头下了船,只觉西井街很是幽静,老阿婆们坐在小马扎上扎着堆喝着茶聊天,显得那么恬淡悠然。路过一家阿婆茶楼,外面冷冷清清,里面却高朋满座,隐约有评弹声传出,婉转的有些悠扬。
远远地看见气势非凡的课植园大门。我便问师兄课植园的来历,师兄道:好在我是知道些的,不然就被问倒了。课植园内有一副对联:课经书学千悟万,植稻麦耕九余三。取其联头二字为课植园。我道:这个名字取得好,课读之余不忘耕植。师兄笑道:正是此意。课植园乃是马维骐建造,传马维骐祖籍在陕西扶风县,是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家的祖训是:读书明理,不以仕途为官。所以马家世代经商,马维骐年轻时随父从事汞铜盐丝等贩运,而且把生意做到国外。马维骐将近六十岁时在朱家角购地建造了课植园,花了白银三十万两,用了十五年,直到1927年才算建好。课植园体现了江南园林之美,既豪华气派又别致精巧。马维骐不仅是富甲一方巨商,还是一位硕果抱桑的善贤。出资修建了西井街上的马家桥,修缮了西井街上的河埠头、石板路、涌泉桥、中龙桥等。在植园里的马氏祠堂开办了约光中学,就是现在的朱家角中学前身。
说着话,我们已经迈进了课植园的大门。当年马维骐建园先造住宅,后建花园。马维骐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课植园在设计结构和选用的装饰材料上,多为中西合璧形式。住宅采用中国传统布局,传统的建筑手法,沿中轴线建有门厅、正厅、花厅、迎贵厅。但是雕梁画柱没有传统的那么繁复,比较简洁。飞檐斗拱也别出心裁地更加大胆地破坏了优美的线条。我一直对于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中的落地长窗很喜欢,觉得特别般配那个时代的风物。走进迎贵厅,仿佛走进了一座欧洲贵族的厅堂。里面无论是装潢,还是陈设,全部欧洲百年前贵族气派风格,雍容华贵。其中许多家具都是在欧洲订做的,连铺地的花砖都是从德国进口的。
原来那座朱家角最高的建筑,非常与水乡风景格格不入的楼亭,就在课植园里。我在镇外的时候就看到了它,小脑袋四方大身子,有些不搭调,还以为是以后的建筑,很觉煞风景。师兄却说这叫观月楼,又名冠云挚月楼,还是马维骐造园时得意之作。于是我们先登上了观月楼,果然如师兄所说,注目四望,十里之外的淀山湖,向北一箭之地的大淀湖,南面一里之近的漕港河,乃至整个朱家角的大街小巷,花树石桥,往来行人,历历在目,尽收眼底。尤其是云水茫茫的淀山湖,春光里远眺,别有一番景致。
迎贵厅之北是藏书楼,又名书城。城墙三面都辟有月洞门,城中建楼。楼前外筑拱形岸桥,桥栏是翠绿琉璃筒瓦砌成,拾级而上便进入了藏书楼。藏书楼结构严谨,小巧玲珑,乃课植园其意课读的点睛之作。花厅南边有读书楼,是供本家子孙读书之处。楼侧有阴阳廊二郎,阳廊内置碑廊。碑廊上镶嵌着十五块石碑,乃马维骐不惜重金收集的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祝、文、周的手迹,再请著名金石雕凿大家錾刻而成。这还是我第一次一起观赏四位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老先生们的笔迹,唐的飘逸、祝的雄劲、文的儒雅、周的老辣,真是风骚各领,令人赞不绝口。这些碑刻可谓镇园之宝,也是极珍贵的历史文物。看着四大家的书法,师兄便和我说起了书法,说自己在书法上简直愧对古人,很是没有才气。自然也就说起了我对书法的见解,自然我是推重中国文化先贤的所有风格,不管是环肥燕瘦,只要是老先生们的作品,一概仰如泰山。当然说起最喜欢的,当然是东坡老先生文人笔墨。不想正对了师兄的心思,其实不仅是师兄这样的文化人,就是自宋以后,历代文人谁不对东坡老先生的墨宝顶礼膜拜,引为宗师北斗。
过了小桥的课檀桥,便是课植园其意植园部分,也叫稻香村。忽然我想起了木渎的木渎第一大宅院&——羡园,羡园在植物花草的布局配置方面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巧妙栽植四季花木,构成春夏秋冬四个各具特色的景致。以前植园里有:耕九余三楼、秋风稻香亭等景观,还有果树林和一大片稻田。马维骐不仅自己会亲自耕耘,还会让子孙们也要参加劳作,去实践体会耕九余三的过程。
师兄把我敲起来的时候,天刚蒙蒙亮,街灯还亮着。师兄问我:这么早去喝过早茶吗?我想想还真没这么早过,我基本上属于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的主,唯一的比较早的喝茶,还是在乌镇,被花月掀了被窝拽起来的,还一肚子的不满意。我们随便走进一间茶楼,还是那样,师兄很龙井,我和花茶。我们不是早的,也不算晚的。陆陆续续的有人来,渐渐地茶楼坐满了。在烟雾弥漫中,竟然看到了几个老外,很是兴致勃勃地聊着天,还拿出照相机拍照。朱家角的原住民们好像习以为常了,并没有显出不快的意思。
于是我问起了朱家角的发展历史来,师兄在这方面是知道很多的,便滔滔不绝地讲来。米市兴镇,百业兴旺,这就是朱家角自明清以来兴旺发达的原因。在清朝末期,朱家角曾经有米市四大台柱,合丰米行,正余米行,漕港河边的恒益米行,还有大淀湖边的全号米行,糙米舂米后,主要是销往大上海,占据了当时上海米市的半壁江山。朱家角之所以能够在江南地区出类拔萃,一个是交通便利,一个是收购价高于其他地区,而且有多少收多少,全部兑付现今,从不赊账。所以当年来朱家角粜米,就有这样的说法:斛子翻身,钞票到手。
喝完茶吃了点心,一出茶楼,便是一条十分拥挤的小巷。看见个头很大的大闸蟹,师兄走不动道了,站住跟人家讨价还价。我本想抢着付钱的,结果找了半天,竟然发现自己身上竟然没有口袋,扑哧的笑了。师兄看着我笑道:这是真正的淀山湖大闸蟹,贵一些,却是味道鲜美。也好,师兄买了,我只好提着,看着一个个被五花大绑的大闸蟹,想起了和尚吃螃蟹的故事。朱家角的扎肉,算是美食,一块块红扑扑的被粽叶和草绳束缚着。师兄买了两块,我们就站在人家店前吃了起来,香喷喷酥软软,味美香甜。只不过一块就够了,却是有些油腻。
满街飘来粽子的香气,师兄便跟我说起一段近乎传奇的趣事。当年朱家角刚做出开发旅游决定的时候,有记者在朱家角的放生桥上做节目。恰好葛家阿婆路过放生桥,记者递上话筒:阿婆啊,朱家角要开发旅游啦,您有什么看法啊!葛家阿婆朗声答道:我一个老太太,也不能做什么,就包包粽子吧!上了报纸的葛阿婆,还真的在北大街上开出了第一家叫葛恒升的粽子店。其后人把报纸上葛阿婆的故事,贴在玻璃橱窗上,招揽生意,果然效果奇佳。来此游客都会凑上去看一看,啧啧议论的同时,自然粽子是绝对要买的。于是,朱家角的相继开起了几十家粽子店,而且几乎每个粽子店都被冠以某某阿婆粽子这样的招牌,也都会有一位慈祥和善的阿婆坐镇。不出几年,朱家角的粽子便扬名江南地区。一般粽子店每日里都可以卖出近千只,在端午节这样重大的节日里,卖出五、六千只很平常。现在朱家角的粽子店虽然很多,但是招牌的大肉粽不过就瘦肉的、有肥瘦肉的、加咸蛋黄的三种。每家粽子店的味道几乎大同小异,咸淡上差别微妙而已。而且外形也是中规中矩的传统式样,四四方方,有棱有角,结结实实的枕头粽。因为馅料大致相同,不过是糯米肥瘦猪肉。也有的人家创新些新品种,但是不受人特别欢迎。因为传统的粽子味道,已经深入人心。
看着街边一家粽子店,烟气腾腾的,香味扑鼻而出。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堂屋里忙碌着,一位年龄很大的一位阿婆,头上别着花,坐在临街的窗后,精神专注地包着粽子。两片粽叶折起,先放上一块瘦肉,再灌上酱油老酒卤好的白津津糯米,当中塞上一条肥肉,然后糯米盖上用粽叶裹好,捆上三道稻草绳,一个翠绿饱满的粽子就诞生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竟然不到十秒钟。我和师兄都停住了脚步,相互看看,也不去打割招呼,径直在柜台上的盆里拿起刚出锅的粽子。比赛似地拉开草绳,就大口吃起来。由于肥肉里的油脂渗进了糯米中,所以一口咬下,糯米的柔嫩粘腻连同竹叶的清香一同化入口中,滑入胃腹。再往下,便吃着了十分韧劲的瘦肉,又是一种口感。真是三口之间,滋味变换,香美无穷。倒是我比师兄年轻将近二十岁,吃了两个还觉得意犹未尽。我们一嘴的油光,扪腹相视而笑。
一边买菜一边把又逛了一遍,早晨的朱家角才是真正的属于朱家角居民的朱家角,除了包括我在内的,还有几个老外,几乎就再也没有游客了。师兄拎着水菜,我是右手大闸蟹,左手一只鱼一直宰杀好的老母鸡。走到一个广场的时候,呵,一大群老太太们正在打太极拳,师嫂也在里面,还是比较年轻的主力队员,站在第一排显要的地方,身后几十个穿着雪白丝绸练功服的阿婆大姐们,个个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的。师嫂一眼瞧见我们,便招呼我们,那意思过来练练。师兄赶紧拉着我落荒而逃,拐了弯老远,师兄才哈哈大笑:我才不跟妇女同志们切磋武功了,水平不行。我在朱家角的日子很悠闲,早晨喝早茶逛街买菜,回来以后拾掇花草,然后看书作画。中午休息一下,下午接着看书作画,傍晚时再逛逛街,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要打两趟拳。怎么样,小老弟,我这生活可以吧?
师兄开始创作的时候,我便开始给嫣然的书写序,由于成竹胸有,自认大笔如椽,所以坐下来便在电脑上开始打字了。依依是十套房子的主管保姆,给嫣然拾掇屋子的时候已是春光最明媚。见我认真在工作,泡了一壶茶放在旁边,便悄悄地退出书房,也工作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飞来两只小鸟,就站在窗台上一边蹦蹦跳跳,一边亲亲热热,还不时透过窗纱瞅瞅我,友善中保持警惕。本来要歇歇的,见这种情景也不敢动了。有这么可爱的小鸟做伴,不时随风吹入的花香还沁人肺腑,难得的惬意舒畅。于是,中午的时候,便大功告成。简简单单看看,便发给了远在日本的嫣然。不出半个小时,嫣然打来电话,把握夸得一朵花似地。说什么笔超曹子建,意夺苏子瞻,字字珠玑闪耀,句句异彩纷呈。当然是满意的了,主要是嫣然认为我是精心创作,态度端正,没有随便敷衍了事。我便乘机提出条件,让她好好瞅瞅日本鬼子偷得我们的那些国宝,最好找些相片来,尤其是建窑的那个绝世曜变天目茶盏,有机会顺回来最好。还有别傻乎乎地真跟鬼子交流文化,把你绝活都藏好了,花拳绣腿就够鬼子们学一辈子的。注意,千万别馋酒,小心鬼子耍圈套。
本想活动活动筋骨干点什么的,可是上上下下,两个屋子转了半天,活都让依依给干了。便出了门,任意随着脚步走去。这个时间,人们都在吃饭中,所以一路上很是安静。偶尔地能够看见远来的情侣,勾勾搭搭,四处照相。不经意走进一条狭窄的小巷,透过敞开的门窗,看见了几个正在院子里刺绣的青年女工。便抬脚迈了门槛,院子里很幽静,一棵白玉兰树正在肆意绽放,吐露芬芳。一个清秀的女孩子刺的是双面绣,虽然还没有看到名字,但是只瞧见那座宝塔,便知是西湖的风景。女孩子抬起头,很是羞涩清婉地笑笑,便又低下头。昏暗的厅堂四壁上悬挂着的都是刺绣作品,我便走进去。从朱家角到江南各地的风光,从花鸟虫鱼到人物肖像,有的下面写着定制,显然是人指定要求制作的。
没想到在这么偏僻的小巷中看到了这么多的精美绣品,让我简直目不暇接,心旷神怡。那个刺双面绣的女孩走过来,柔声细语地给我介绍着。看到了一副摆放在条案上,用精致的木架镶嵌,和她刚才绣的一模一样的西湖风光,便指着问。她说是她绣的,这个作品要半个月才能绣出。于是,我便挑了它,她很是高兴我认可了她的作品。一共买了五件,用信用卡付了,写了依依的电话,让她们联系依依送过去。提到依依的名字,她原来是认识的,而且还都是苏州的老乡。
买了如此好的绣品很高兴,于是决定走走朱家角的桥。三孔九峰桥、平安桥、涌泉桥、中龙桥,当然还有叫不上名字的。转回老街的时候,街上好像又来了许多新游客,都在兴致勃勃地进进出出一家家老店铺。安静了一中午的朱家角,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别看我的第一印象一般,但是一天以来耳熏目染的,还是一日生情了。虽然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口味,但是已经融入进了朱家角的生活中去了。毕竟很多时候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也是一种激情的展示,表示着活力和朝气。
想着心事,也不知走了多少桥,抬头一瞥,已经到了西井街上,索性便走进了课植园,再好好欣赏一下这个江南名园。课植园里还有正在恢复的景点有施工,便在望月楼上看着大家忙忙碌碌的身影,想起了曾经在韩国碰到的一支古建队。他们那是修缮一座庙宇,许多工人攀在脚手架上绘着梁柱上的彩画。很多青年小伙子们,看着粗粗拉拉,却是极为娴熟地描绘着色彩斑斓的三国演义的故事。
私家园林里婆娑柳荫下喝杯茶,闲看云影飘荡,池鱼行空。听着旁边一个语音悦耳的女导游,极是声情并茂地给一个不大的旅游团讲解课植园的历史。那个旅游团看着不像是大陆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很是认真的在听。再听听她们说话,原来是来自宝岛台湾的,还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个个说起话来文绉绉的,台湾风味的普通话很是好听。
在课植园消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走在西井街,游客们都在陆续往镇外走,属于朱家角居民宁静安详的时刻又来了。由于喝了茶,肚子感觉有些空,所以闻着一路各色美食的香味,鼻子是不由自主就传达了各家小店的所经营的美食。就连青豆的味道,都感觉特别的香醇。
想着师嫂会做什么拿手好菜,偶然抬眼,看见了依依正站在泰安桥上左顾右盼,神情急促。还没等我走上桥,依依就看见了我,跑着下来。气喘吁吁道:您是不是没有带手机啊!我摸摸口袋,才发现忘了,主要是我不习惯老揣着那个破东西。依依道:许校长,就是您师兄正找您呢?对了,您买的那五件绣品,我已经给您放到嫣阿姨的家了。我笑道:师兄找我没有什么大事,不要着急。依依笑道:您老人家真能耐,我在镇里找了您得有两圈,犄角旮旯都专遍了,您在哪啊!我道:课植园喝茶了。依依拍着脑门:哎呦,我还在课植园找了一回,问了管理员的。人家说没见您这么帅的人。依依的幽默把我逗乐了,下回记得要找走道晃晃的罗圈腿帅老头。
见了师兄师嫂才知道,原来是韩国美术协会会长,就在隔着一条街的住着,也是朱家角镇政府免费提供的所谓工作室。今天从汉城刚过来,非要晚上在家宴请师兄师嫂,这不夫妻两个找不着我了,才让依依大海捞针的去找我。我是谨记花月说的话,少跟这些人联系,只是碍于师兄师嫂的情面,只好答应了。师嫂问我送些什么礼物,当然是酒啊!我知道韩国文化人更是嗜酒如命:弄一小坛子老石门黄酒。师嫂还有些疑惑着,依依早就答应着跑出去了。不出五分钟,抱了一坛子四斤装的回来了。见我故作愠装,怯生生道:买少了。我道:买多了,一般正好。依依这才释然地笑了:那咱倒出来一半,不就得了吗?对,我答应着,就准备动手。师嫂赶紧拦住了:说着说着,还真倒啊!
果然是鸿门宴,这位身兼韩国美术协会会长的弘益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趁着师兄韩国泡菜吃美了的时候,请师兄赐幅大作,师兄顺口就答应了。一桌子的咸菜,加上一斤五花肉,几条明太鱼,就明火执仗地抢走了师兄的画,要知道师兄就是信手图个鸦,也值好几万银子的。还是花月说得对:酒无好酒,宴无好宴。要当心东面的朋友,都是心怀叵测,居心不良的。
第二天下午师兄和师嫂走了,是因为领导要到大学视察。走的时候,跟我讲死了,我离开朱家角要去杭州坐车,在他们那里必须住上二天,我答应了。刚写了一般的文章,电脑又坏了,赶紧电话通知依依。十分钟的时间,依依就领着一个小伙子来了。高手就是厉害,不仅三下五除二拾掇好了电脑,而且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丢,弄得我真是一场虚惊。然后又是清理又是优化又是做了系统还原,把一个六、七年的老笔记本弄得速度飞快。不知道小伙子跟依依什么关系,走的时候还不收费。
电脑好了,心情也好了,真是妙笔生花,一篇三千字的小散文,二个小时就写好了,而且文不加点,自己浏览一下,都拍案就绝。于是下了楼,沏了一壶沱茶,坐到后院里,欣赏风景起来。好像是听着有人在喊,抬眼去找,在右面的桥上,竟然出现了郗怡的脸,让我恍惚起来。郗怡挥着手,招呼着我。我在桥下迎面碰上了郗怡,郗怡把手里拿着的包,往我肩上一放,笑眯眯道还不是有点傻,昨天我打电话还说在云南,现在出现在你的面前,是不是有做梦的感觉。我点着头,看着郗怡风尘仆仆的样子,一时竟然不知道说些什么了。郗怡拉着我,侧过身子来,闪出身后一位女士,头发高挽在脑上,身材修长,面颐消瘦,眼睛扑簌簌的非常妩媚。郗怡对我说在:刀雅,我的好朋友,是来朱家角演出的。然后就是把我介绍给她,用了两分钟,一大套子的吓人话。刀雅优雅地伸出手:看见你,我就放心了,也踏实了。郗怡总是吓唬我,要是一辈子不认识认识你,这算是白活了。我摇着头道:看见了我,就知道什么事苦大仇深了吧?郗怡来得好,我正好还饿着呢?郗怡笑道:有姐姐来了,想吃什么,都不用说我都知道。我把刀雅的背包也接过来,顺口道:你是不是傣族人?刀雅看着郗怡,两个人有些诡秘地挤挤眼,刀雅道:是啊!我猜的果然不错:如果让我猜猜,你应该是彝族的公主。郗怡拍着刀雅的脸,很是得意地道:怎么样?我说一报出你的名字,九儿就知道你是公主,厉害吧?刀雅揉着鼻子,一脸的惊讶:真是天下综合之最啊!杂家里数第一,这都知道。郗怡道:服了吧?知道为什么花月和嫣然拼死拼活的捧臭脚了吗?知道我老说自己是九儿的弟子,就是厉害,等着晚上闲了的时候,你好好请教吧?
原来,刀雅是傣族舞蹈的表演艺术家,是朱家角镇政府专门请来演出的,而郗怡是这台演出的总导演。本来是给安排了大宾馆的,可是嫣然给郗怡透露了我在朱家角住着花月和嫣然的两个家,就特意来跟我挤得。本想着偷袭我的,但是在桥上看见我优哉游哉的样子,就忍不住喊了起来。
还好,我们赶到菜市场的时候,还有些虾兵蟹将残存。要在平时,郗怡可是挑剔了,这种情景下只好将就着吧?郗怡主厨,我和刀雅打下手,说着话还意犹未尽的时候,饭菜得了。没想到两位女士都是善饮的主,跟我一盏一盏的干,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刀雅问出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郗怡姐姐说你前知五百年后至知百载,我问你一下傣王传了多少代?郗怡闪着明亮的大眼睛,托着香腮,一脸的崇敬之色看着我。还好,我是和最后一任傣王见过面的:八百年传承,自帕雅真始四十一代。天下刀姓只有一家,那就是御赐傣王的刀。
这一顿晚饭的主题,也就自然围绕着傣族历史文化来吃的。由我和刀雅主聊,郗怡主听,一直说到二更月光普照朱家角。我们也不收拾残局,便出了门去欣赏夜景。坐在漕港河畔,站在放生桥上,趁着月光如洗,好风如水,把醉意挥洒在灯光闪烁的朱家角。
第二天,我离开了朱家角,应师兄师嫂之约,前去杭州。好多年过去了,朱家角再也没回去,不知道现在古镇是什么样子的变化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德格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