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这个根据句子意思写词语中的潜入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五年级语文下册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 鲁教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江苏省泰州中学政治教师1574533.8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15页¥1.0017页免费8页免费11页¥2.0011页¥2.00 5页免费16页免费5页免费11页1下载券18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页免费39页免费3页免费45页1下载券2页免费
五年级语文下册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 鲁教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小学五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你可能喜欢发布时间: 来源: ()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1、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 (1) 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 (2)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 (3) 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一只手套》答案
1.一位母亲为失去了一只手的儿子买到了一只羊皮手套。(或“女店主将一只羊皮手套卖给了一对母子”)(意对即可。)
2.原来这位少年压根儿就没有右手。(意对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意对即可。选择一处回答,例:文章开头写女店主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为自己漂亮白皙的手陶醉,主要是为下文女店主发现那儿子只有一只手受到震惊并主动卖出一只手套形成鲜明对比。文章结尾写女店主卖出一只手套后端详自己健康而修长的双手,表现了女店主富有同情心,点明了文章中心。(意对即可。)
4.不设统一答案。(可结合文章结尾就女店主虽然赔了钱却获得极大满足,体现做人价值发表看法,也可从其他方面谈,一定要有理有据。视观点及理由、语言表述按4、3、2、1四个等级给分,只要做答,即给1分。)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地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
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O!……英文字母的O!”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秋》答案
1、秋天美好景物 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2、(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悄悄地、不知不觉来到的情状。
& (2)形象地写出雁儿南飞时的思乡之情。
3、不能。从内容上看,“霜花”落下就不动了,故形成的过程用“走进”表示;“秋向深处走去”是指秋意一天天浓起来,用“走去”可准确地写出发展变化的情态。
4、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天的余韵;(秋略);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地保护它。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在世界上自立,是因为它是由许多自身个体的东西组合、凝聚成的一个牢固的整体。如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经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民族的语言,这些都已成了民族生命的一部分。语言文字在这个组合中,对外是抵御文化入侵,有效进行自我保护的屏障,对内是血液,是粘合剂,是粘结民族文化大厦各个板块之间的“水泥”。语言文字作为工具,在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已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成为民族的财富、民族的标志,因而具备了能动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地保护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决不能自毁长城,懈怠它,作践它,而要纯洁它,发展它。 必须指出的是,十几年来伴随改革开放,我们的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的语言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现象;滥用洋名,中西混杂;篡改词语,随意编造;繁简混用,有法不依;文字粗糙,错字病句在各种传媒中频频出现。 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否则,听之任之,必将造成全社会语言质量下降,影响文化的积累和提高。 多少年后,我们的子孙将无好书可读,无好文可诵。 这就像用低标号的水泥盖楼,将销蚀民族文化大厦的牢固性,消解民族的凝聚力,影响本民族的独立个性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竞争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纯洁、发展我们的语言文字呢?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在“五四”那场伟大的新变革中,语言文字也曾出现过一定的混乱,但在那场运动中,一批思想解放的勇士,语言文字的大师,如鲁迅、叶圣陶、陈望道,关注社会的进步,也关注语言的发展,致力于语言文字的改革,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既保留了优秀的传统,又吸收了许多新的东西,建立了新的规范,有了一次大发展。在当前这场伟大的改革开放的高潮中,我们要学习“五四”的先辈,认真总结“五四”时期语言文字改革的经验,发扬民族语言的好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严格遵守语言规律,吸收外来词语,创造新词语,使民族的语言文字更规范,更准确,更生动,更美丽!
1.第2段中加点的“它”和第3段中加点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 “它”指代__________,“之”指代___________。(2分)
2.给第3段6句话划开层次,正确的是哪一项(1分)(&
A. | | &
C. | | &
3.总结、借鉴“五四”时期语言文字改革的经验,我们应该如何纯洁、发展语言文字?(答案不得超过40字)(2分)
4.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智力测验》答案
1、细节描写:科长求教的眼光,处长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美丽的女秘书跟局长咬耳朵,班主任“瞪”了调皮学生一眼等。分析其作用:局机关干部的眼光、咬耳朵等细节可从僵化的管理体制、官僚气十足的机关作风的角度作答。班主任的那一眼“瞪”可从“瞪”走了学生的想象力的角度回答。
2、大学生表现出起哄式的热闹,小学生的热闹表现为思维的活跃
3、略。言之有理即可。
4、可从电视台达到了测验目的的角度回答。
5、可从机械、死板的教育,僵化缺乏活力的管理体制的角度回答。
& 送小龟回家
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
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的。街上,________(闪动、流动、跳动)着七色伞。
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________(要求、请求、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到了。我们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妩媚,儿子很庄严。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________(闪动、流动、跳动)的火焰映出几条汉子粗犷的脸。他们在喝酒哩。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
“小龟的家在河里吗?”儿子认真地问我。
我弯下腰对儿子说:“是的。小龟的爸爸妈妈就住在河里。”
儿子这才小心翼冀地把小龟放在河里,轻轻向前一推:“小龟回家吧。”
小龟缩着头一动也不动。我们耐心地等着。小龟终于伸出了脑袋,潇洒地摇摇头,像是向我们致谢,又像是向我们道别。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儿子很兴奋地拥入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我和妻相视一笑。我们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啊!我突然感动得要流泪。而妻,真的流泪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涟漪& 依偎& 粗犷&
& A.li n y &
w i& gu ng&
B.li n y & w i&
& C.li n y &
w i& ku ng&
D.li n y & w i&
2.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3.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儿子关心、爱护小龟的句子。
4.文章结尾写“我”“要流泪”、“妻,真的流泪”,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5.《散步》写家庭成员之间的________,流露出对生命的________,强调的是一种________的精神。《送小龟回家》充满童话色彩,父母陪同儿子送小龟回家,寄寓着不能人为地制造骨肉分离的思想,有一种________之情。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答案
1.国家和民族& 一个国家和民族语言中许多不规范的现象
3.发扬民族语言的好传统,并在基础上,严格遵守语言规律,吸收外来词语,创造新词语。
4.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地保护它。
我最好的老师
〔美〕大卫?欧文
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
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全错了。
1.“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的表面原因和实质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对于这个编造出来的故事,“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
3.“我”从怀特森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
4.当历史老师上课时,有人说“凯蒂旺普斯”这意味着什么?
5.从对待怀特森老师的态度变化上看,本文采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介绍怀特森老师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送小龟回家》答案
2.流动 央求& 跳动
3.(1)“小龟不吃饭,饿吗?”(2) “小龟的家在河里吗?”(3)“送小龟回家吧”(4)“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4.因为我和妻子见到儿子放小龟回家后的兴奋、欢呼,感受到儿子的纯真、善良,既高兴又激动。做母亲的更善于动情,所以“妻,真的流泪了”,而我则“要流泪”。
5.和谐关系;使命感;理解和体谅;思家、团聚
1、2、3、4、5、
我最好的老师阅读答案当前位置:&>&&>&&>&
上传时间: 16:00:49&&来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秋天》同步测试(一)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三《秋天》同步测试1
一、本课重点
《秋天》这首诗以&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三幅优美的图画创造了一个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凡尘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充满诗意的&秋天&。本诗直陈其事,语言简单、直白、精粹、意味深长。要注意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品味诗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二、 基础训练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
(4)乌桕( ) (5)栖息( ) (6)寥阔( )
(7)枯涸( ) (8)清冽( ) (9)芦篷( )
(10)梦寐( )
本诗作者 ,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代 、 ,代表诗集
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 的 。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
(1)放下 过稻香的镰刀( )
(2)秋天 在农家里。( )
(3)秋天 在渔船上。( )
(4)秋天 在牧羊女的眼里。( )
4.课文感知,想象延伸。
(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仿照课文以《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三、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 ,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1.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2分)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6分)
(1) 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 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4分)
&兼容四季&
&自己的个性&
四、火眼金睛
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向江面的冷雾撤下园园的网。
(2)轻轻摇着归舶的小浆。
(3)草野在悉蟀声中更辽阔了。
(4)溪水因枯竭见石更清冽了。
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改正。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相对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沉积,荒凉的特点。
                                        
                                        
五、学习预报
预习《古代诗歌五首》
熟读课文。
搜集关于课文的背景资料。
参考答案:
1.(1)丁丁(zhēng zhēng) (2)肥硕( shu& ) (3)鳊鱼( biān )
(4)乌桕( ji& ) (5)栖息( qī ) (6)寥阔( li&o )
(7)枯涸( h& ) (8)清冽( li& ) (9)芦篷( p&ng )
(10)梦寐( m&i )
何其芳,诗人、评论家,《预言》,秋天,热爱与赞美。
3.(1)饱食;用拟人的手法写丰收之景。
(2)栖息;停留,休息。
(3)游戏;虚实相生,写出了秋天的活泼和渔人收获的喜悦。
(4)梦寐;睡梦。
4.(1)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秋天美好景物 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2.(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悄悄地、不知不觉来到的情状。(2)形象地写出雁儿南飞时的思乡之情。 3.不能。从内容上看,&霜花&落下就不动了,故形成的过程用&走进&表示;&秋向深处走去&是指秋意一天天浓起来,用&走去&可准确地写出发展变化的情态。 4.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天的余韵;(秋略);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火眼金睛:
1.(1)&撤&改为&撒&,&园园&改为&圆圆&。
(2)&舶&改为&泊&,&浆&改为&桨&。
(3)&悉&改为&蟋&,&辽&改为&寥&。
(4)&竭&改为&涸&,&冽&改为&洌&。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相呼应,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阅读统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据句子意思写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