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是什么意思孔是什么

星级专家为您解答难题!
800-820-5114
您尚未登录,请先
遇到问题怎么办?赶快来提问!研发平台专家为您解答!
问题已解决
问题提出时间: 16:17:21
水稻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幼虫有什么区别
行业分类:其他专业技术
回答时间: 18:36:59
水稻二化螟
形态特征 成蛾 雌体长14—16.5mm,翅展23—26mm,触角丝状,前翅灰黄色,近长方形,沿外缘具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腹部灰白色纺锤形。雄蛾体长13—15mm,翅展21-23mm,前翅中央具黑斑1个,下面生小黑点3个,腹部瘦圆筒形。卵长1.2mm,扁椭圆形,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长13—16mm,宽3mm,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幼虫6龄左右。末龄幼虫体长20-30mm,头部除上领棕色外,余红棕色,全体淡褐色,具红棕色条纹。蛹长10—13mm,米黄色至浅黄褐色或褐色。区3—4代,20—24℃地区4—5代,高于24℃地区5-6代。以4龄以上幼虫在稻桩、稻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秆内、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气温高于11℃时开始化蛹,15—16℃时成虫羽化。低于4龄期幼虫多在翌年土温高于7℃时钻进上面稻桩及小麦、大麦、蚕豆、油菜等冬季作物的茎秆中;均温10—15℃进入转移盛期,转移到冬季作物茎秆中以后继续取食内壁,发育到老熟时,在寄主内壁上咬l羽化孔,仅留表皮,羽化后破膜钻出。有趋光性,喜欢把卵产在幼苗叶片上,圆秆拔节后产在叶宽、秆粗且生长嫩绿的叶鞘上;初孵幼虫先钻入叶鞘处群集为害,造成枯鞘,2—3龄后钻入茎秆,3龄后转株为害。该虫生活力强,食性杂,耐干旱、潮湿和低温条件。主要天敌有卵寄生蜂等。
台湾稻螟
台湾稻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7~12毫米,翅展18~28毫米。前翅黄褐色,雄蛾前翅中央有几个深褐色隆起的斑点,排列成“>”形,斑点上常有银色鳞粉,近外缘有7个小黑点;雌蛾前翅斑点较小或不明显。后翅白色。卵扁椭圆形,卵块有1~3行卵粒,排列成鱼鳞状。初产乳白色,渐变灰黄色,孵化前出现黑点。幼虫一般5龄,老熟时体长16~25毫米,头黑褐色,体淡黄白色,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最外侧的纵线从气门上方通过,腹足趾钩双序全环,外方的趾钩略短,但与内方的同密,可与二化螟幼虫区别。被蛹体长9~15毫米,褐色,额中央凹下,两侧呈角状突出。第5~7节背面近前缘处各有一横列齿状小突起。
越冬幼虫翌年1月下旬化蛹,2月中旬已有个别成虫羽化,3月中大量羽化。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3~4月;第1代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代6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3代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4代高峰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其中以6月上中旬的第2代幼虫数量较多,为害较重,该代的成虫发生数量也最多。第4代幼虫在晚稻本田又发生较多。在广州,台湾稻螟以第4代幼虫的一部分及第5代幼虫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怕高温干燥,喜阴凉潮湿环境。喜欢在粗秆、宽叶、浓绿的稻株上产卵。在秧苗及分蘖期,卵多产于叶片表面,在孕穗期多产于叶片背面,在灌浆至黄熟,卵多产于无效分蘖的叶片上。每雌蛾可产卵4~6块,总卵数达100~200粒。初孵幼虫先集中为害叶鞘组织,再蛀入心叶和茎秆,造成枯鞘、枯心、白穗和虫伤株。幼虫喜湿润环境,被害株在被害处虽极潮湿甚至腐烂,但幼虫却喜藏身其中。幼虫有群聚性,初孵幼虫在一稻株上常有数头至数十头,以后才分散。一条幼虫一生可为害3~4株水稻。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6:35:44
到百度里搜一下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22:01:47
水稻螟虫的幼虫能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花和稻茎内壁,形成多种为害状,其中最明显的和最重要的是枯心和白穗。“枯心”是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圆秆拔节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稻心而造成;“白穗”是在水稻抽穗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穗轴而造成。
为害水稻的螟虫有四种: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大螟,广东发生最多、最严重的是三化螟。虽然它们都造成枯心和白穗,但各种害虫的为害症状还是有区别的。
三化螟:俗称“白翼仔”。幼虫取食时有两个与其他稻螟不同的特点:一是仅取食叶鞘幼嫩而白色的组织,或穗苞内的花粉和柱头,或茎杆内壁,基本上不吃有叶绿素的部分,二是蚁螟蛀入后在大量取食之前,必先在叶鞘和茎节间适当部位作环状切断,把大部分维管束咬断,切口颇整齐,被称为“断环”,幼虫在断环上部取食。断环形成后,由于水分和养分不能流通,稻株几天内就表现出青枯或白穗等被害状。
二化螟的幼虫侵蛀水稻的能力要比三化螟强,从秧苗期到水稻乳熟期均可侵蛀为害。在本田期,蚁螟孵化后首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蛀食叶鞘内部组织,1个叶鞘内有虫几头到百余头,被害叶鞘成水渍状枯黄,幼虫2龄以后才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
台湾稻螟的初孵幼虫亦喜欢群集为害叶鞘组织,其后才钻到心叶或拔节后的茎秆内,在茎秆取食内壁组织。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稻螟幼虫,特别是高龄幼虫的食量大,被害处组织损伤很厉害,被害株穿孔很多,且穿孔处往往排出大量黄白色虫粪和被害组织的混合物,有强烈的臭味。
大螟属夜蛾科,其初孵幼虫在叶鞘内群居取食。其最大的特点是幼虫蛀食不过节,一节食尽即爬出转株。大螟在田间为害的特点是靠近田埂5—6行水稻,虫口密度最大,为害严重,稻田中央虫口密度小。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它们?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主要有4种。属螟蛾科的有3种:三化螟、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属夜蛾科的有大螟。
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关于成虫:三化螟雌成虫前翅近中央有1个极明显的黑斑,雄虫前翅这一黑斑不很明显,但从顶角有一条褐色斜纹走向后缘,外缘有一列7—9个小黑点。二化螟雌雄成虫前翅外缘都有一列7个小黑点,且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台湾稻螟前翅中央有一隆起而具有金属光泽的深褐色斑点4个。大螟前翅翅面有光泽,翅中部从翅基至外缘有明显的暗褐色纵线,此中线上下各有2个小黑点。关于幼虫:三化螟幼虫虫体黄白色,腹足退化。二化螟幼虫体背自中胸至第9腹节有暗褐色纵线5条,最外侧的两条通过气门,称为气门线,头淡褐色。台湾稻螟幼虫体背亦有5条紫红色纵线,但其外侧的两条纵线不通过气门,而在气门之上,称气门上线,且头为黑褐色,故有人称黑头螟。大螟的幼虫虫体粗壮,腹部淡黄色,背面带紫红色,故又称为紫螟。关于卵:三化螟卵呈长椭圆形块状,上面复盖褐色鳞毛;二化螟卵块呈长带状,卵粒呈鱼鳞状排列,台湾稻螟卵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卵粒扁平;大螟卵块呈带状,卵粒扁圆球形。关于蛹:三化螟蛹形瘦长,头顶钝圆;二化螟蛹额中央钝圆突出;台湾稻螟蛹额中央向下凹,大螟蛹体明显较前三种大,头顶不呈钝圆。
螟虫测报上常用的盛孵期、盛孵高峰期指的是什么意思?
害虫预测预报,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分布预测和为害程度的预测。目前在县级病虫测报站经常进行的是发生期和发生量两方面的预测。发生期的预测是根据害虫田间发育进度的检查,参考当时气温预报,以及有关虫态的历期,推算以后虫期的发生。这种方法用于短期的发生预测,准确性高,已成为我国群众性测报的常用方法。调查发育进度最常用的指标是虫态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现以成虫虫态为例:羽化始盛期即成虫羽化率达到16%的日期;羽化高峰期(盛蛾高峰期)即成虫羽化率达到50%的日期;羽化盛末期即成虫累加羽化率达到84%的日期。指标以幼虫虫态为例:孵化始盛期即有16%的卵孵化幼虫的日期;孵化高峰期(盛孵高峰期)即有50%的卵孵化幼虫的日期;盛孵末期即累加有84%的卵孵化幼虫的日期。
2 水稻病虫害防治
那么它们在防治水稻螟虫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众所周知,药剂治螟,是当前治螟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效果高而迅速。水稻螟虫是以幼虫钻蛀侵入到稻株内为害,假若幼虫已蛀入,施用化学农药的实际效果则大大降低。如何力求提高施药效果,减少施药次数呢?这就要求我们能准确预报,把药剂治螟的主要对象放在还未蛀入水稻中的蚁螟上。这就必需掌握好螟卵的盛孵期和盛孵高峰期。。
气候因素对水稻三化螟发生有何影响?
气候对三化螟世代数和发生期有影响。三化螟进入休眠并非由摄氏16度以下的温度所引起的。在我省在三化螟进入滞育后的越冬前半期,日平均温度常在摄氏16度以上,但这些温度不能促使三化螟化蛹,只有经过冬季的低温小段之后,到了春季当气温回升到摄氏16度以上的温度才有可能促进三化螟幼虫化蛹。因此我们称春季至秋季的繁育期内摄氏16度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积温。对三化螟世代数的影响也只能表现在春季到秋季的繁育期中,春季温度回升到摄氏16度以上的日期的迟早,与当地三化螟的世代数明显相关,来得越早,繁育期的有效积温相对越高,世代数就相应越多。春季三化螟的发生期则相应来得早。
气候对三化螟发生数量的影响。气候因素对越冬有效虫源基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我省冬寒致死三化螟的可能性不大。春季越冬螟虫临近化蛹至羽化时期,我们常称为生理转换期。在这个时期,幼虫体内代谢作用旺盛,脂肪大量消耗,呼吸耗氧量大增,这与气温的突然升降均有很大的关系,极易引起幼虫和蛹的死亡。
春季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对螟虫的数量的影响也极显著。降雨量多、降雨日多,造成稻田土壤含水量大和禾头腐烂,越冬幼虫和蛹会大量死亡,虫口基数减少,当年发生量少,相反,如果冬季温暖干燥,当年发生量将会增加。
在年中各世代发生过程中,台风雨和洪水对螟虫的发生数量的影响较大。夏秋间台风暴雨后,稻田受浸,稻株内的幼虫和蛹会大量死亡。在螟蛾或蚁螟盛发期内,受暴风雨袭击可抑制螟虫数量。气候对卵的孵化和蚁螟的侵入率亦有影响,温暖多湿,有利于蚁螟孵化和侵入稻株,持续摄氏42度高温或17摄氏度以下低温超过3小时卵不能孵化;相对湿度在60%以下亦不能孵化。气温超过摄氏40度,蚁螟侵入率低,侵入后气温和水温高,枯心苗内的幼虫易死亡。
食料因素对水稻三化螟发生有何影响?
水稻作为三化螟的唯一食料和栖息场所,加上幼虫钻蛀危害这一突出的生物学特性,使水稻的品种栽培条件及生育期的状况成为影响三化螟发生数量、为害程度,甚至发生世代的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其中最明显的有4个方面:(1)水稻吸引螟蛾产卵的能力。螟蛾产卵对不同生育期的稻株有极明显的选择性。本田多于秧田,分蘖期和孕穗期明显多于圆秆拔节期。若处在同一生育期,则水稻品种和长势又与吸引螟蛾产卵有关。吸收氮肥多,生长茂盛叶片宽大浓绿的品种相对产卵量多。(2)蚁螟侵入的时间和侵入率。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要比其他生育期更适于蚁螟的侵入。在这时期蚁螟只需20—3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即可侵入,如遇破口露穗期,瞬间即可钻入。相反,在圆秆期由于数层叶鞘包裹,蚁螟不易入侵;灌浆以后稻秆硬化,蚁螟极难侵入。因此水稻分蘖期和破口露穗期是蚁螟侵入的危险期,应列作我们的重点防治对象田。(3)幼虫在稻株内的发育进度及存活率。在秧田中,幼虫的发育速度慢,存活率低,而且化蛹的很少。移植返青期,稻苗生长停滞或缓慢,幼虫死亡率很高。在本田中,水稻生长速度快,长势好,幼虫在株内生存率高,生长发育速度也快,种群个体发育进度也较为一致。(4)幼虫营养状况决定螟蛾繁殖力。幼虫的营养状况,首先决定于食料(水稻)的营养情况,如果稻株生长发育不良,将大大影响幼虫的发育,羽化后螟蛾的繁殖力也降低。
3 水稻病虫害防治
综上所述,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三化螟有利的生育期是分蘖期和孕穗期,不利的生育期是秧田期,移植至回青期和乳熟期。蚁螟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孵化,对水稻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对螟虫本身的繁殖状况截然不同。因此螟害程度的基础在于螟虫发生时期同水稻生育期的配合关系。当蚁螟盛孵高峰期与水稻易受害的危险生育期相吻合时,螟害严重,反之,若能运用栽培技术将水稻易受害的危险生育期与螟虫盛发期错开,则能减轻或避免螟害。
怎样进行三化螟防治的“两查两定”?
“两查两定”是三化螟的短期测报,使药剂治螟更加合理和规范。广东各地防止枯心与防止白穗的“两查两定”的具体内容综合如下:
1.防枯心苗的“两查两定”:
(1)按苗情,查卵量,定防治对象田。据当地测报站预报,在成虫盛发高峰后2—3天,按不同类型田水稻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查卵块密度。重点查长势旺盛、叶色嫩绿的田块,以确定防治对象田。各种类型田查2—3块,每块查一分地,当调查结果推算每亩有卵块30块以上时,定为全面施药田;不足30块的,定为“抓枯心团”防治田。(2)查卵块发育进度,定施药日期。与上述查卵量的同时,从确定为全面施药防治的各类对象田中连根拔起带卵块的稻株50棵,集中移栽到便于观察的地方,每天下午检查卵块发育情况,统计50块卵中,已孵和卵粒全变黑的卵块(即将孵化)合计的比率,当累计占30%时,即表明田间同样情况的卵块,已有16%,即通常为“始盛孵”的指标。若决定要施两次药的,即可决定在翌日施第一次;若决定只施一次药的,则还应继续观察。当50块卵已全部变黑或已孵化,则表明全代卵块盛孵高峰已到来,决定施药两次的应在翌日施第二次药;决定施一次药的,也应于翌日施药。至于抓枯心团,可于盛孵高峰后2—3天,当有青枯心苗少量出现时,应以青枯心苗所在处为中心1平方米的范围内施药。由于卵块孵化进度不一,隔几天要复查、补施药。
2.防白穗的“两查两定”:
(1)根据预报的盛孵期,查苗情,定施药日期。在当地测报站预报的盛孵期,经常检查当地各类型田的苗情,每类型田查2—3块,每块按对角线查5个点,每点5丛水稻(各点应距田基1.7米以上),每次分别记载大肚、破口和出穗的稻株数,计算各占调查总株数的比率。凡盛孵始期以前,出穗已超过80%的和盛孵末期大肚仍不足10%的类型田,不作为重点施药对象田。前者可不施药,后者可归入防止枯心苗处理。凡在盛孵期内,大肚已超过10%,抽穗不到80%的田块,均列为施药防止白穗的对象田。
(2)查水稻破口露穗情况,定施药日期。在上述防治对象田,每天或隔天检查一次,在盛孵期内,实行早破口的田块早施药,迟破口的田块迟施药,逐块落实施药日期。
如何应用农业技术防治水稻螟虫?
在农业防治方法的运用上,必须因地制宜,做好如下几个措施:(1)减少越冬虫源。晚造灌浆期,在幼虫尚未下降进入越冬位置前,自基部剪除白穗株;把冬作田安排在螟害较轻的田块;春季要掌握越冬幼虫生理转换期,即化蛹初期,进行犁耙浸沤田;冬作田每天或隔天深灌一次跑马水,这样亦可灭螟60%以上。(2)栽培治螟。水稻栽培的合理布局,将耕作制度和品种简化,尽量减少混栽程度,目的是减少螟虫辗转增殖为害的桥梁田。特别是调整品种及播植期,尽可能使水稻易受螟害的危险生育期与螟虫盛孵期错开,从而避免或减轻螟害。例如,利用早或中熟种,提早插秧期,使螟虫盛孵期时水稻已乳熟弯头,螟害很轻;适当推迟移栽期,使螟卵大部分产于秧田,集中力量在秧田铲除螟卵,这样可有效控制螟害。这一方法,特别适宜在广东晚造生产。夏收后及时抓好犁耙沤田,在广东地区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措施,不但可以减少螟蛾安全羽化,压缩下代螟蛾数量,缩短下代蛾盛发期,收效显著,而且对晚造插秧后秧苗的返青和生长都很有好处。有些地方设置螟蛾诱杀田,专门安排一定面积的田块,早插早施肥,诱集大量螟蛾产卵,抓准盛孵期,集中歼灭,这对大面积减少虫源、控制螟害很有帮助。但歼灭螟害措施必须及时、有力和彻底,否则有转化为虫源田的危险。(3)人工、物理防治包括灯光诱杀、摘除卵块、拔除枯心苗和白穗株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4 水稻病虫害防治
如何应用生物防治方法治理水稻螟虫?
在自然界里,水稻螟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它们对抑制螟虫发生为害有一定的作用。近十几年来,我国对水稻螟虫天敌的种类作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天敌中捕食性的有青蛙、步行虫、隐翅虫、蜘蛛等;属于寄生性的有各种寄生蜂、病原微生物和线虫,其中最重要的是卵寄生蜂和病原微生物,有些地方线虫的寄生率也相当高。因此防治水稻螟虫必须注意保护天敌,强调合理用药,尽量减少药剂对天敌的杀伤,以发挥天敌控制螟害应有的作用。近年来,对水稻螟虫防治新措施和新技术的科研有很大的进展。例如,螟卵啮小蜂的应用、不育技术(包括辐射不育和化学不育)、性诱剂、稻田深层施药和杀卵剂的使用等,对保护和利用天敌起到较大的作用。
与采卵块相结合,在田间设置寄生蜂保护器的方法值得大力提倡。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当代后期卵块的寄生率,而且保护了下一阶段的蜂源。在广东,保护第1代卵块内的寄生蜂,对提高第2代螟卵的寄生率具有较高的实际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蚁螟孵出后,卵块残体仍应长期保留于保护器内,因为黑卵蜂类羽化的时间延续比较长。
寄生蜂保护器是用木板或塑料板制成的四方盒子,盒子除上下板无孔外,四周的板均打小孔。将带卵块的叶片采回放到寄生蜂保护器内,挂在无稻株的田间,当非寄生卵孵出蚁螟时,因找不到稻株为食而死亡,当寄生卵羽化出寄生蜂时,可从保护器四周的孔口飞出,增加田间的蜂量。
近年来,应用细菌性农药,例如杀螟秆菌防治三化螟,各地亦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综合防治水稻三化螟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三化螟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调以减少虫源数量作为一项战略措施,包括减少越冬虫源和严重危害世代的虫源。在我省,应狠抓1、3代枯心来减轻2、4代白穗的压力。减少虫源是对螟害实施有效控制,不使酿成大范围严重螟灾的有力保证。综合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施用农药,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辅以使用有效的人工和物理防治措施。
在螟害大发生年份,着重还是要进行化学农药的防治工作。上面已提到,药剂治螟主要对象是蚁螟,且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在盛孵期施药,并且制订了“两查两定”的实际内容和方法。下面主要是谈谈治螟药剂的种类和性能。
杀虫双,是禁用杀虫脒后对水稻螟虫特别是三化螟的一种有效药剂。在水溶液中,双、单钠盐在硫代硫酸钠的作用和空气的氧化下都转变为沙蚕毒,从而起杀虫作用。它具有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作用,是水稻螟虫的特效药。但残效期比杀虫脒稍短,为5—7天,若需施两次药的稻田,应在5—7天后再施第二次药。每亩用量为4—6两加水100—120斤喷施。
甲胺磷亦是一种有效的药剂,它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且有效期长,传导速度快的优点。每亩用量为1.5—2两,加水100—120斤喷施。
此外还可用乙酰甲胺磷,亚胺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施药时稻田内必需有浅水层,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怎样识别稻纵卷叶螟?其大发生的因素是什么?
稻纵卷叶螟以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将叶片纵褶,藏身其中,啮食叶肉。水稻受害后空瘪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可减产2—3成,重的达5成以上,大发生时稻田一片枯白,甚至颗粒无收。此外,稻纵卷叶螟还能为害粟、甘蔗、玉米、高粱、小麦、芦苇等作物,并取食游草、双穗雀稗等杂草。
成虫体长8—9毫米,翅展18毫米,全体黄褐色,前后翅外缘均有黑褐色宽边,前翅有三条黑褐色条纹,中间一条较短,后翅有二条黑褐色条纹。老熟幼虫棕红色,长12—15毫米,藏身叶片中。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与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品种布局,禾苗长势以及天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气候因素:稻纵卷叶螟在摄氏22—28度,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其卵巢发育,交尾产卵,产卵量大,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高。(2)与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及水稻长势、品种的关系:早稻早播早插,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第1代的繁殖,增大第2代的发生量,为害早稻明显加重。水稻不同生育期和嫩绿情况及荫蔽程度,都影响该虫的繁殖与为害,水稻生育前、中期偏施氮肥,或过迟施肥,叶片过长过嫩都易诱蛾产卵,有利幼虫结苞为害;品种叶片宽阔,产卵密度会大,受害重。(3)天敌因素: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很多,特别是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量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5 水稻病虫害防治
如何防治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以求达到经济、有效的防治效果。
在广东省稻区,冬春和夏秋季节,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杂草,并将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就可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在药剂防治方面,我们应做好预测预报,掌握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那么应如何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呢?一般要做好如下两项工作。一是查蛾量预测发生期,兼判断发生量趋势。当成虫有少量出现时,根据当地可能受害的田块类型进行调查。调查方法是用一根长约1.5米的竹竿,拔动5行禾苗,每行200丛,拔动禾苗时仔细数清飞动的总蛾数,并推算出亩蛾量和平均类型田蛾量。最多时为发蛾高峰期,蛾量下降时为发蛾盛末期。据此,加上产卵前期和卵的平均历期可推算出下一代的盛孵始期、盛孵高峰期。二是查卵量和孵化进度,核实发生量,预测幼虫发生期。方法是每类型田选1—2块,每块田用五点取样,每点2丛水稻,共查10丛,逐叶检查卵粒数、孵化卵数、未孵卵数、被寄生卵数,然后计算被寄生率和卵的孵化率。当孵化率达16—20%时已达卵盛孵始期,达45—50%时则达高峰期,是施药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施药效果最好。主要原因是盛孵期大量幼虫于心叶基部取食,在这一部位受药量最大,且容易接触虫体。其次,初孵幼虫的抗药力最低。同时,由于寄生蜂羽化常比稻纵卷叶螟孵化迟3—7天,这样就有利于保护寄生性天敌。假若错过了这次机会,则可在1寸苞前施药。所用的药剂及使用方法有:(1)每亩用18%杀虫双水剂4—6两加水100—120斤喷雾。(2)每亩用40%乙酰甲胺磷2两加水100—120斤喷雾。在生物防治方面可考虑放赤眼蜂或施用细菌性农药,亦可达到一定效果。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22:36:38
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 Dudgeon)在台湾、广东、广西以及福建中部以南地区都有发生。以幼虫钻蛀为害水稻,造成枯心、枯鞘、死孕穗及白穗等,为害习性很象二化螟。
  形态特征
  台湾稻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7~12毫米,翅展18~28毫米。前翅黄褐色,雄蛾前翅中央有几个深褐色隆起的斑点,排列成“>” 形,斑点上常有银色鳞粉,近外缘有7个小黑点;雌蛾前翅斑点较小或不明显。后翅白色。卵扁椭圆形,卵块有1~3行卵粒,排列成鱼鳞状。初产乳白色,渐变灰黄色,孵化前出现黑点。幼虫一般5龄,老熟时体长16~25毫米,头黑褐色,体淡黄白色,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最外侧的纵线从气门上方通过,腹足趾钩双序全环,外方的趾钩略短,但与内方的同密,可与二化螟幼虫区别。被蛹体长9~15毫米,褐色,额中央凹下,两侧呈角状突出。第5~7节背面近前缘处各有一横列齿状小突起。
共0条评论&
这个问题已提出一个月以上,回答功能关闭,如需求助可重新羽化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羽化[yǔ huà]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化源自古代阴阳学[1]古人认为阳气产生于盘古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1.[ascend to heaven and become immortal]∶阳气就是阳清之气虽有真人将其划分但仍不能完全隔离阴阳二气混杂从而化育了万物 万物中阴阳比较平均的就演化成了人至阳者化为神阳气高于人者化为山神[2]或灵兽至阴者化为虚空阴气稍重者化身为草木因此古人相信用寂断 和 四灵物法印 可以提高阳气从而成为仙神羽化
2. [Taoist die]∶ 道教徒称得道飞升
宋 苏轼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 [emeragence]∶由蛹变为成虫昆虫由若虫或蛹经过蜕皮变化为成虫的过程类从蛹变化为成虫身体组织经过复杂的变化因而成虫的形态构造与显著不同
卷三木蠹生虫羽化为蝶 宋齐东野语·姚乾父杂文然卵生羽化方孳育而未息钻椽穴柱不尽嚼而不已
4. [eclosion]∶ 由蛹壳出现成虫的动作
5思想达到一定境界以后的状态达到了物我两忘
6本土联盟创始人中国本土化催眠学术研究代表人物有羽化体系及催眠与咨询的系列网络课程创有未来之旅录音在新动力心理咨询以及本土催眠联盟担任在线咨询心师催眠师及督导师他本人理解羽化的意思是采用PS的含义PS中羽化和锐化是一组对比的工具羽化能让尖锐的刻板的图片将其棱角模糊化处理羽化的过程也近似于个人心理成长的过程在自我认知的不断吸纳的过程中去掉尖锐的极端思维完善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修复和矫正有利于身心的健康长久发展在里羽化是针对的一项编辑初学者很难理解这个词羽化原理是令内外衔接的部分虚化起到渐变的作用从而达到自然衔接的效果在设计作图的使用很广泛只要实际操作下就能理解了实际运用过程中具体的完全取决于经验所以掌握这个常用工具的关键是经常练习
越大虚化范围越宽也就是说颜色递变的柔和越小虚化范围越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把设置小一点反复羽化是羽化的一个技巧1选中你要羽化的内容按住ctrl的同时用点击图层缩览图即可选中
2用鼠标选中的选择修改羽化后出来一个对话框输入你要羽化的范围的值然后点击确定
3确定后按 ctrl+shift+i 对其进行反选你要不反选羽化效果是出不来的反选后在按delete可以多按按一次你的羽化效果就重一次你可以试试最后是按ctrl+D取消选框就OK了羽化的快捷键为CTRL+ALT+D
PS CS3CS5版本的羽化快捷键为Shift+F6
另外Photoshop支持自定义快捷键用户可以自己根据喜好自定义羽化的以求使用方便在图层面板中选择包含要编辑的蒙版的图层
在面板中单击像素蒙版或矢量蒙版按钮
拖动羽化滑块为边缘应用羽化效果
羽化模糊边缘以在蒙住和未蒙住区域之间创建较柔和的过渡在使用滑块设置的像素范围内沿边缘向外应用羽化[3]羽化可使像素的边缘变得模糊有助于所选区域与周围的像素混合当复制并将其粘贴到另一个背景中时羽化很有用
使用文件&导入导入要在画布上羽化的图像
使用任何选择要羽化的图像部分
选择选择&反向
选择选择&羽化也可以从属性面板的边缘菜单中选择选项
在羽化所选对话框中键入一个羽化半径值对于大多数实际用途来说最好使用默认值还可以在边缘菜单中为羽化半径选择一个值
按删除羽化可以为所选像素创建透明效果
选择选择&羽化
在羽化对话框中输入羽化量
如果需要在对话框中更改数字以调整羽化量
若要在不显示周围像素的情况下查看羽化的外观请选择选择&反选然后按 Delete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60439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