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女娲宫的女娲像是什么时候建的

昔日女娲补天处 今朝名胜旅游地
文化资源是土壤,文化项目是种子。为弘扬女娲创业立世、博爱仁慈的人文精神,弘扬129师“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两不两勇”精神,提升涉县女娲文化和红色文化两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推进涉县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4月28日,娲皇故里、红色热土——涉县召开旅游招商恳谈会,全面推介围绕女娲文化、红色文化为土壤培植的21个重点旅游招商项目,总投资达20.76亿元。
经过一天的恳谈招商, 1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 11.41亿元。
本次旅游招商恳谈会由河北省旅游局、邯郸市旅游局、中共涉县县委、涉县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和省市旅游局领导、投资客商、旅行社负责人、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新闻记者等应邀参加,并先后考察了涉县娲皇宫景区和赤水湾、129师司令部旧址。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属太行深山区,是一个有着丰富资源的旅游大县,是河北省八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既是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又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129师战斗生活过的红色圣地,有“中国女娲文化之乡”、“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之称。境内的娲皇宫和129师司令部旧址均系国家4A级景区。
女娲文化、红色文化是涉县最核心的文化体系。涉县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女娲文化节和九次公祭女娲大典,发起成立了全国女娲文化联谊会。“女娲祭典”还被列为全国五大祭祖大典之一。129师司令部旧址被列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娲皇宫景区被评为“河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文物景观”,两大景区双双入选“河北最美30景区”。发起成立晋冀豫“金三角”旅游经济合作大会,加强与河南、山西等周边知名景区联合。充分利用涉县独特的山区资源、餐饮习惯和纯朴的人文环境,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使涉县成为石家庄、邯郸、长治等城市的“后花园”。去年冬季建成佛趾山滑雪场,使涉县形成了“春踏青、夏纳凉、秋采摘、冬滑雪”的四季有特色大旅游格局。去年来涉游客达到17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68亿元。
今年,涉县以建设冀西南重要旅游门户城市、冀晋豫三省交界旅游金三角重要通道城市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旅游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途径来培育,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坚持大理念、大规划、大投入、大服务、大市场理念,精心打造以女娲精神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和以129师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品牌,同时,积极创新体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旅游项目,在太行山区、清漳河畔谋划和实施一批与特色旅游、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有机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着力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水平,把涉县景区打造成5A级景区。
此次涉县旅游招商恳谈会重点推介娲皇宫景区休闲养生会馆项目、娲皇宫景区补天谷生态旅游区项目、清泉寺综合开发项目、冰雪娱乐世界项目、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抗战休闲体验基地项目、太行五指山景区购物餐饮文化一条街项目、太行五指山景区五指山会馆项目、青塔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庄子岭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红色新闻旧址保护开发项目等21个文化旅游项目。
位于涉县清漳河畔、中皇山峭壁上的娲皇宫始建于北齐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是我国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祀奉女娲的古建筑群,有“活楼吊庙”之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娲皇宫开发上,主要采用“祭祖地+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区”的模式,项目全部建成后,娲皇宫景区将成为集始祖朝拜、文化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景区。此次重点推介的项目中,涉及娲皇宫旅游项目的有娲皇宫景区休闲养生会馆和补天谷生态旅游区。
娲皇宫景区休闲养生会馆项目位于娲皇宫景区西侧虎山脚下,占地180亩,总投资2亿元以上,建设期限2年,主要建设会议酒店、院落式酒店、娲皇养生馆、球幕影院等设施。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5000万元,利润25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8年。拟采取政府提供土地优惠政策,投资方独立投资的方式建设。
娲皇宫景区补天谷生态旅游区项目,占地面积2万平米,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期限2年,主要建设高达85米的大型女娲坐像、补天台、林泉茶舍等项目。预计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年收入4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7-8年。拟采取独资或合资方式建设。
位于涉县赤岸村的129师司令部旧址在项目开发中,涉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抗战休闲体验基地项目,占地面积120余亩,总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期限6个月。主要建设抗战时期风格建筑,包括拓展训练区、军训区、作战区、休闲体验区、国防教育区、停车场、服务中心、观赏区等。项目建成后,依托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景区的客源优势,预计年收入可达8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年。拟采取合资方式建设,按投资比例合作经营。
除开发女娲文化和红色文化之外,涉县还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太行山水绿城”,通过对太行五指山、青塔湖、庄子岭等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从生态旅游中要效益,让生态旅游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绿色GDP。
】【】【】河北涉县娲皇宫旅游区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河北涉县娲皇宫旅游区
河北涉县娲皇宫旅游区位于河北省涉县城西北十多公里处的凤凰山上因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的女娲炼石补天于此而得名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地理位置河北涉县建筑房屋135间
河北涉县娲皇宫旅游区[1]位于河北省涉县城西北十多公里处的凤凰山上因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的女娲炼石补天于此而得名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550-559年)为文宣皇帝(高洋)所建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娲皇宫俗称奶奶顶据说是中原唯一祭祀女娲的宫殿
娲皇宫当地俗称奶奶顶是位于冀南涉县凤凰山(古中皇山)的一处古迹它依山就势巧借天然前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
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娲皇宫是为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而修建的据淮南子·览冥训路志独异志等典籍记载传说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便视女娲为有盖世之功的女性神圣于是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
娲皇宫古迹始建于北齐迄今已有1400多年地 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为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到明代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清代又曾大规模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这里渐而成为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崖壁现留石窟三处除娲皇阁底基石窟外其右侧另有眼光蚕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
娲皇宫设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宽广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娲皇宫楼阁共为三层一层名为清虚阁二层名为造化阁三层名为补天阁通高23佘米由九根铁索将楼体系在崖壁的八个栓马鼻上因三阁搂紧依悬崖脚下没有浑厚的根基楼上站满人后楼身就会前倾给人颠悠的感觉因而被人们誉为活楼吊庙总之娲皇楼阁是一个倚岩凿险结构凌虚地势独特巧夺天工妙不可言的好去处为此国家文物古建筑专定教授对娲皇宫楼阁建筑有这样的评价上世纪80年代我曾写了一篇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的文章把娲皇宫与长城赵州桥料敌塔等建筑称为中国古建筑之精华中华文明的形象化标志娲皇宫作为道教宫观又与民俗佛教等其它东西结合在一起这在古建筑的楼阁中完全是一个杰作作为国家4A级景区之后声名已远传海内外因此每至春暖花开四方游人络绎不绝日流量有时达到近万人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在国内也属罕见从国内现存的北齐石刻看内容多与佛法有关在当时雕佛刻像之风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来摩崖石刻藏经还很少见可以说无论在石刻建筑艺术价值和藏经内容上娲皇宫的摩崖刻经均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的多种崇拜的宗教观念所以从摩崖刻经到娲皇古建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形象的见证
摩崖刻经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它是北齐文化的一个历史缩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摩崖石刻法华经和深密解脱经字体工整挺拔秀丽为北齐时所刻在奶奶顶门内石壁上有北齐碑一通正面刻有古中皇山四个大字在山崖上有明万历年间天造地设之境的大字石刻此外还有北齐时期开凿的石窟娲皇宫古朴清幽历史悠久对研究历史书法石刻艺术及佛教渊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3]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当前位置:
河北涉县将建“中国女娲文化博物馆”
日 10:43:26
作者:新华社记者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12月6日电(记者杨守勇)记者从近日在女娲故里河北涉县举办的&中国女娲文化首届高层论坛&上获悉,涉县将围绕浓厚的女娲文化,在娲皇宫所在的中皇山下建设&中国女娲文化博物馆&。
&&&&地 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河北省涉县,是&中国女娲文化之乡&。这裡是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断鳌立极、耕稼畜牲,制作笙簧、通婚立仪的地 方。坐落在中皇山上的娲皇宫是中国建筑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奉祀始祖女娲的古建筑群,被誉为&华夏祖庙&。因其楼阁被数根铁链巧妙悬挂在峭壁悬崖上, 又有&吊庙&的美称。
&&&&范保平说,涉县将在中皇山下规划建设&中国女娲文化博物馆&,与娲皇宫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涉县将联络国内各 女娲遗迹地和专家学者,成立&中国女娲文化联谊会&,联手举办互动学术研讨活动,深入发掘和研究女娲文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涉县还将进一步提升涉县 女娲文化节和女娲公祭大典的规格,把女娲文化节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文化盛会。
&&&&&&2005年,涉县娲皇宫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6年,涉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完)
相关评论信息
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发表评论,现在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 提醒:国际日报业者若未经许可,擅自引用本网内容将面对法律行动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国际日报网站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国际日报网站无关,国际日报
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邯郸涉县娲皇宫 太行山中看摩崖 _新浪旅游_新浪网
邯郸涉县娲皇宫 太行山中看摩崖
  娲皇宫位于涉县的太行山中,是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据称,早在8000年前,女娲文化就在这里孕育而生,至少在汉文帝(前202年―前157年)时就有了娲皇宫,规模仅有“神庙三楹”。北齐文宣帝高洋(529年-559年),定都邺城,往返晋阳,在此建离宫,于是奠定了现在的娲皇宫的建筑格局。
  北齐娲皇宫建筑早就湮灭了,但保留了6部摩崖刻经群,刻经面积165平方米,分5处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经文13.7万多字。现存的建筑为明清所建,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为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山上为娲皇宫。
  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要前来朝拜女娲,由此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娲皇宫庙会,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经过山门牌坊,可以看到女娲娘娘塑像背靠大山,屹立在广场之上,广场上有人燃放爆竹。相对的另一端,是立有伏羲像的小广场。
  山下依次是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随着人流一路走过去,朝元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是民间礼佛祈福的场所。停骖宫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是山下供奉女娲的正宫。停骖宫主殿歇马殿供奉的是娲皇圣母、紫霞元君和碧霞元君。广生宫始建于元末明初,是民间求子祈福德场所。
  娲皇宫修建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在一处平台上面修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水池房及山门等建筑。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是四层楼式结构,有琉璃瓦顶,依山势而建,结构非常奇妙。二至四层的三面有走廊。背靠山崖处有8根铁索,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
  娲皇宫庙会人多,信众多。信众在每棵草木上、在每个庙宇的门楣上、在所有手能所及的地方都挂上红布条。每座神庙、每个神像前都是跪拜的人群。路途上、庙宇的院落里,都有弹唱的艺人,有的摆着收钱的小箱子,用地方的戏曲赞美娲皇娘娘。
  图文来源:新浪博客
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现有建筑房...
涉县娲皇宫旅行家
精通领域:旅行主义 文化 摄影
精通领域:户外 静物 民俗
旅游频道业务合作:010-8
客户服务热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公司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您有 条新提醒
说说你的问题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涉县女娲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