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不是我要打败她的,是用来征服的过程。

最新推荐论坛图片帖 
21:33:30 |
&& 蒙古人是用什么方法征服中国和世界的?是靠血腥野蛮的屠杀!蒙古人是世界历史上最野蛮和残忍残酷的民族。蒙古军制&凡攻城不降,矢石一发即屠之&。蒙古人对中国人的屠杀可以说是最惨烈的。这一点翻开历史满目皆是蒙古人的骄傲汉族人的血泪。
&&&&蒙古人不仅在征战时对中国人极尽屠杀,就是在建国之后仍然无数次屠城。例如1352年7 月屠杭州城,九月元丞相脱脱屠徐州城。用屠城的方法来对待&本国&的反抗者,日本人都没做到,但蒙古人用此来对待中国人却是司空见惯寻常事。蒙古人不仅屠杀汉人,更从制度上分天下民为四等。蒙古人是一等,色目人是二等,北方的汉人被蒙古征服而归顺的是三等,南人即南宋所辖的汉人为第四等。省,台,院,部,宣慰司,廉访司及部府幕官之长均用蒙古人和色目人。蒙古人更对汉人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凌虐,汉人不得有马,更不得持兵器,出征时的器械,还即要交回官库。元宣政院奉诏言:汉人凡殴西番僧者断手,骂者断舌。蒙古人可以任意奸淫汉人妻女。蒙古人除了在平时大量地屠杀汉人外,为了巩固蒙元的统治彻底消灭汉人的反抗力量和可能性,元丞相伯颜提出要屠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如此野蛮的政权怎能长久?如此野蛮的蒙古人,如此仇恨屠杀汉人的蒙古人,把他们屠杀千万汉人所建立的奴役,歧视,仇恨,屠杀汉人的元朝奉为中国的正统,对中国人对汉人是什么?是奇耻大辱,是数典忘祖。
蒙古强悍的民族之所以一直没有登上历史舞台,只是因为自身的分裂。而当铁木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其可怕的破环力和战争能力就如狂风暴雨宣泄到世界各地。
  文化先进的民族被相对落后的民族征服,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如西晋和北宋的灭亡等等,但其中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人们一直认为这些落后民族能够成为征服者,是因为他们的士兵英勇善战,并不是他们的军事机构先进。
  在那些人看来,这些连字都不认识的野蛮人,只是凭借着所谓的勇猛作战,怎么可能在军事谋略上胜过长期受到系统军事理论训练的文化先进民族的军官们。
  事实证明,他们可能是错的。
  军事和经济的发展往往是脱离的,这句话已经被历史多次证明。
  蒙古的军事制度虽然简单,却很实用,他们没有南宋那些无用的官僚机构,作战时采用小股骑兵试探,然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对敌方薄弱部位实施冲击。一旦攻击受挫,立刻撤走,然后寻机从侧面突破。
  机动,这是蒙古军队的最大优点。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蒙古军队的武器也比南宋更先进,他们天才的发明了当时最为可怕的弓,其射程可达300米,无论多厚的铠甲都难以抵挡。只有最精锐的南宋军队装备的神臂弓才能与之相比。但战争中,武器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作战的士兵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和蒙古人打仗是一种很痛苦的事,因为他们并不与对方直接用刀剑厮杀,其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弓箭。
  当你碰到蒙古骑兵时,你的噩梦就开始了。进攻前射箭,进攻的过程中射箭,甚至在他逃跑时,还在射箭。你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着,这种类似无赖的打法可以把人逼疯!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蒙古军队进攻东欧时,那些体格远远比他们健壮的欧洲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原因。
  他们基本上都不是被刀剑砍死的,而是被箭射死。
  而蒙古人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那就是屠城。
  蒙古人从东亚打到西亚,再打到欧洲,一直都来这一套,他们的屠城是比较有特点的,值得一说
  从各方面资料来看(多桑蒙古史、元史),蒙古人的屠城并不是放纵军纪造成的,他们的屠城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注意这一特点)。
  屠城是为了让对手屈服
   在攻城前他们一般会打好招呼,投降就不屠城,不投降后果你们自己去想。
   但他们缺德之处在于,不投降他们必然会屠城,但是投降的他们也并不放过,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为了保障后方的需要,他们认为,有人留在自己的身后是不安全的,一定要杀光才安心。(盖蒙古兵不欲后路有居民,而使其有后顾之忧也)
  蒙古的狂潮席卷全球,不过欧洲人似乎更有自律精神,他们认为无端出来这么些恐怖的家伙,是因为自己犯的错太多,上帝用鞭子来教训自己,所以他们称呼蒙古人为&上帝之鞭&。
  这一荣誉称号的授予在欧洲历史上是第二次,第一次给了匈奴王阿提拉。
  历史学家们给了蒙古军队的这种屠杀行为一个非常确切的定义&&国家恐怖主义
  蒙古军队似乎也有某些人相当爱好行为艺术,其具体表现为西亚战役中,将被杀死的人脑袋砍下来,推成一座三角型山。
  此外他们也是颇有些黑色幽默感的,比如在攻克巴格达后,他们将最高领袖哈里发关在一座装满金银珠宝的房子里,让他活活饿死。
  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几千万人吃饭的问题,却是用最残酷的方式&&屠杀
这是一个可怕的敌人,他们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此处我们要列举几个数字。
  这些数字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蒙古攻灭金国时留存人口的数字如下:
  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剩下87万户,下降89%
  蒙古灭南宋时留存人口的数字如下:
  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 万,元灭宋时剩下937万,下降26%
  这么看来,蒙古对南宋还是相当宽大的,当然这其中是有原因的,我们后来会说到。
  蒙古军队对中原诸国的攻击确实厉害,灭掉西夏国用了二十二年(),灭掉曾横扫天下的金国用了二十三年()。
  此时的蒙古认识到了自己的可怕实力,他们将下一个矛头指向了南宋。
  在他们看来,与他们同样健壮勇敢的金国人也不堪一击,何况是整天只会吟诗作画、体格瘦弱的南人?
  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人做好了一切准备,进攻南宋。
  他们认为,十年之内必然灭宋。
  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仗打了近五十年,还搭上了一个大汗的命。
  在他们屠城的威胁下,这些柔弱的南人似乎并不害怕,从两淮到襄阳再到四川,无不遇到激烈的抵抗
  他们在合州遭受到了最大的挫折
  宋宝v七年(1259)二月,大汗蒙哥亲自带领军队攻击四川合州,这一仗打了五个月。守将王坚坚守合州钓鱼城,不但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还在战斗中击伤了大汗蒙哥。
  发生的这一切,让蒙古贵族们很不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这些柔弱的人,让他们如此坚强呢
  他们决心找出答案
  虽然南宋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挡住蒙古军队的铁骑。
  1279年,在激烈抵抗后,南宋最后一个战时丞相陆秀夫在海上向幼年的皇帝赵m行礼,说出了最后的话:
  &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陛下也只好以身许国了&。
  然后他背着皇帝,跳入了大海中。
  南宋灭亡了,但蒙古贵族们心中的谜团始终没有解开
  此时,他们发现自己有可能从一个人身上找到答案
  这个人叫文天祥。
此时的文天祥已经在元的监狱里待了很久,他是在南宋最危急的时刻起兵的,组织义兵抗元,战败后被俘。
  这样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正是元朝统治者们理想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支持着他去做这样一件根本没有可能达成的事呢?
  于是,从投降的宋朝丞相到皇帝,再到元朝的丞相、皇帝,个个都来劝降,但他们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
  绝不投降
  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蒙古贵族们认识到,这个人心中有一样东西在支持着他
  这样东西叫做道义
  道义是个什么玩意儿?
  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蒙古贵族们还是把握住了一点,那就是只要降伏了这个人,就能树立一个典型,道义是可以被打败的。
  于是他们换着法子折磨文天祥,从舒适的暖房到臭气熏天的黑牢,从软到硬,无所不用。
  但文天祥软硬不吃
  文天祥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
  其中有两句话,是他内心的写照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一个人的气节和尊严,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蒙古贵族们没有办法了,只好让忽必烈出场
  忽必烈是一个接受过长时间汉化教育的人,他深知,杀掉文天祥很简单,但要征服他心中的信念是困难的。
  他以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对文天祥说,你是真正的人才,留在我这里做个宰相吧。
  文天祥拒绝了他
  忽必烈反复劝说,都没有效果,他实在无法了,只好对文天祥说:你想干什么,自己说吧
  文天祥昂头说道:只求一死!
  好好的活着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死呢,那个道义就那么重要?
  他佩服这个人,但也不理解他
  成全了你吧
  1283年,文天祥被押往大都的刑场,他到达刑场时,周围围着无数百姓,他们将看着这个英勇不屈的人被处死。
  文天祥提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问题,南是哪个方向,立刻有百姓指给了他
  他向南方跪拜行礼,然后坐下,从容不迫的对行刑的人说:
  我的事结束了。
  这一天,文天祥是真正的胜利者
  他以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告诉了所有的人,在这场以个人对抗一个国家的战争中,他才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者
  他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元朝的统治者们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其实答案就藏在文天祥的衣带诏中,这也是他的遗书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此诚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
  文天祥的行为告诉了所有的人,肉体可以被征服,但道义是不会被征服的。
  这种道义,不但属于每一个人,也属于他们的国家,民族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南宋的抗元战争可谓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事迹甚多
  最惨烈的是崖山海战,陆秀夫杨太后张世杰相继蹈海
  文天祥过零丁洋,在大都慷慨就义
  读起来简直从头哭到尾,心酸不已
  随便节选两端:
  京朝官闻难,往往避匿遁去。太后命揭榜朝堂曰:&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
  ----------------《宋史&列传二》
  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m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m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已而世杰亦自溺死。宋遂亡。
  ---------------------《宋史&本纪第五十四》
  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三》
  宋幼主诗&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此宋幼主在京都所作也,始终二十字,含蓄无限凄戚意思,读之而不感者几希。
  ----------------------《南村辍耕录》
至元二十七(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伐,这次北伐是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公元十世纪初,石敬瑭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将北边险要之地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此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罪人之一。其人格之无耻,行为之卑劣,脸皮之厚度,后人难于匹敌。
  他的这一行为使得从此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斗争中处于无险可守的被动地位。由于中原以步兵为主,而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割让十六州以后,中原步兵们就要在千里平原上直接面对骑兵的冲击。
  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宋朝就毁在了石敬瑭的手中,中原的士兵们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抗游牧民族的侵略。直到整个大宋王朝的崩溃。
  在燕云失陷四百年后,朱元璋开始了他的北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南而北的统一战争。
了鼓舞军队的士气,朱元璋在出征前对他的士兵和将领们说了一句话,以鼓舞他们的士气。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我们可以想象到,朱元璋应该是咬牙切齿说出这句话的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继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
就在这一天,明王朝建立了,它将以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延续二百七十六年,并将它的影响扩展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它的光辉,它的荣耀,是我们每个人共同拥有的。
  它的阴暗,它的丑恶,是我们每个人共同承受的。
  1368年正月初四,这个日子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在这一天,一个伟大的王朝建立了。
洪武元年(1368)七月,徐达军攻克通州,直逼大都,目标就在眼前!
当徐达纵马奔入齐化门时,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中原政权失去四百年的燕云地区终于收复了,从此它就像母亲的手臂一样保卫着自己的孩子,抵御着游牧民族的侵略。在它的庇佑下,明朝获得了发展政治经济的时间和环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盛唐之后,经历长达四百年的战乱,中原政权终于真正且完全掌握了这片大地的统治权,在这片土地上,在明王朝的保护下,农民勤劳耕作,商人来回奔波,先进的生产力不断的向前发展。
  这是不朽的历史功绩
  光荣属于徐达、常遇春,更属于朱元璋
  无论朱元璋所作所为是对还是错,也无论后世对朱元璋如何评价,但属于他的光荣无人可以拿走,他的不朽功勋无人可以否认
  朱元璋,历史将证明你的伟大
15个性洋房
“崖山之后无中国,阎吏之后无汉人”
给分给态度, /
就能评!本帖积分奖励记录积分&+&10 个 23:43同感呀总计 :&积分 + 10 个
12风情套房
恐怕没有几个人看完。
12风情套房
小蚊子?和小蚊子乖乖什么关系?
10普通套房
韩国人说春节起源于韩国,中国人笑了。
中国人说成吉思汗是咱中国的,蒙古人笑了。
给分给态度, /
就能评!本帖积分奖励记录积分&+&5 个 09:46韩国人现在这么做,是值得充分同情和理解的积分&+&6 个 23:54成吉思汗实行民族等级制度,这本身就是罪证!汉人最低等总计 :&积分 + 11 个
11舒适套房
以下是引用
在 21:55:30的发言:
&崖山之后无中国,阎吏之后无汉人&
汉人就是在河蟹之下,失去斗志,才被乘虚而入的!
生命能够进化,完全得益于物种竞争!
随着当代中国人的智商提高,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再次出现吧。。。
13豪华套房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话一直很适用!
15个性洋房
以下是引用
在 23:50:27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
在 21:55:30的发言:
&崖山之后无中国,阎吏之后无汉人&
汉人就是在河蟹之下,失去斗志,才被乘虚而入的!
生命能够进化,完全得益于物种竞争!
随着当代中国人的智商提高,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再次出现吧。。。
关于汉文化,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看 &唐& 文化到奈良,看 &明& 文化到汉城,看& 鞑靼 &文化到北京&
如果你深刻理解不无道理,但是真正的汉文化在哪呢?
满清统治中国以后,&中国&文化消失殆尽,日本人对满清中国鄙夷不屑起来,将其当成蛮夷来看待,
即便在满清武力最鼎盛的时候也是如此。甚至一些人认为这时候日本才有资格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
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中国。
关于元朝的疆土扩张,可以看看&全球通史&-蒙古人和突厥人的侵略,
特别是在东欧,简直惨不忍睹。
15个性洋房
以下是引用
在 23:47:10的发言:
韩国人说春节起源于韩国,中国人笑了。
中国人说成吉思汗是咱中国的,蒙古人笑了。
韩国人现在这么做,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
有时候中国人把值得歌颂尊敬的英雄极尽污蔑丑化 ,把侵略屠杀自己的暴君禽兽歌颂膜拜,
满清几百年没有发展,而是一种落后,为什么满清时代受到外族侵略那么多
跟其自身政策及对待整个&中国&有很大关系。
我怎么觉得现在说&中国&二字感觉底气不足了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马可波罗所见的杭州,是中国都市的外貌。马致远笔下的元曲,是士大夫地主阶层在象牙塔中的安闲生活。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人都在水深火热中,接受亡国奴的待遇,包括马可波罗所称道的杭州那些衣服华丽的男女人民。
   蒙古人在上世纪(十三)曾发挥出他们可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一个空前庞大帝国。但他们的政治才能却远为落后,这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更为落后之故。蒙古人向外扩张,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如中国儒家学派所倡导的吊民伐罪,也没有任何高级情操的动力,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传播福音到天涯地角。蒙古人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掠夺财富;一是满足征服欲望。了解蒙古帝国的野蛮本质和立国精神,就容易了解汉人所受迫害的沉重。
   蒙古人根本轻视汉人,所以列为第三等和第四等国民。在蒙古人眼中,汉人除了供给他们固定的田赋外,没有别的用处。而中亚人(色目人.回回)则不然,他们在商业上的贡献,要超过汉人很多倍。蒙古人上自亲王公主,下至小民,都愿意把银币借给中亚人,以收取利息。一两纹银的利息,十年后能高达一千零二十四两,这是一种恐怖的剥削,当时称为“羊羔儿息”,只有中亚商人付得起。――方法很简单,必要时,中亚商人只要向地方政府报案,说他在途中被盗匪抢劫,地方政府就得如数赔偿。所以汉人自然要比中亚人低一等或低二等。第一任大汗铁木真即曾规定,杀蒙古人的偿命,杀中亚人的罚黄金四十巴里失(一巴里失大概折合二两银币),而杀死一个汉人,只要缴一头毛驴的价钱就可以了。遇到征伐战争,差别待遇较平时更甚。一二八六年,为了进攻安南王国,征用全国马匹,中亚人三匹马中只征两匹;而汉人的马,无论多少,全部征收。以后不断征马,每次如此,汉人的马就成为珍品。
   蒙古统治中国,从基层起就有严密而彻底的控制。每二十家编为一“甲”,首长称“甲主”,由政府委派蒙古人充当。这蒙古人就是这二十家的总管,这二十家就是这蒙古总管的奴隶,衣服饮食,他可以随心索取,女子和财产,他更可以随心所欲。元政府有严厉规定:禁止汉人打猎,禁止汉人学习拳击武术,禁止汉人持有兵器,禁止汉人集会拜神,禁止汉人赶集赶场作买卖,禁止汉人夜间走路。
   “甲主”以上的地方政府首长,全由蒙古人担任。当蒙古人不够分配,或中亚人贿赂够多时,则由中亚人担任。蒙古官员大多数是世袭的,每一个蒙古首长,如州长、县长,他所管辖的一州或一县,就是他的封建采邑,汉人则是他的农奴,他们对汉人没有政治责任,更没有法律责任。蒙古婴儿和幼童,往往很早地就继承了州长县长的位置,他的家人和侍奉他的奴仆,构成一个小型的宫廷。蒙古人都不会汉话,不识汉字,地方官员如此,中央官员也如此,蒙古大汗更很少会汉话和汉字。一百年间的政权,也只有两个汉人出任过宰相,一是(十三世纪)帝国初创时的史天泽,一是(十四世纪)帝国瓦解前夕的贺惟一,而贺惟一早已蒙古化,改名拓拔太平,忠于蒙古超过忠于中国。正因为这种缘故,蒙古大汗是以奴隶总管的身分,控制中国,所以对汉人毫无感情,对中国文化,自尊心也不允许接受。
   蒙古官员的贪污腐败,跟他们的初期武功一样,在历史上也属空前。(十四世纪)初一三○三年,第八任大汗铁木儿曾大力整顿官吏,一次就有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个贪官撤职。然而他不能坚持下去,他的后任大汗复行放任,以致每一个蒙古官员都是一个百万富翁。而蒙古帝国特征之一是官员特别多,一块玉石的发掘或一张弓的制造,都会有若干官员管理,所有官员都靠贪污勒索维持高级享受。帝国的繁重赋税,也是促成贪污腐败的要素之一,他们最初是采取包商制,(十二世纪)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曾打算把元帝国的赋税,以一百四十万两银币包给中国籍巨商刘廷玉,大臣耶律楚材极力反对,才算作罢。可是不久中亚维吾尔籍巨商奥都喇合蛮出价二百二十万两时,窝阔台怦然心动,终于包给了他。以后每一位大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财税上,他们不知道鼓励生产,只知道盲目而凶恶地剥削。(十四世纪)三十年代全国各项赋税,平均额较上世纪(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几乎增加一百倍,这都出在中国人身上。
   然而,仅只上述的这些压榨,痛苦还是轻微的。更大的迫害是赐田制度,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人,赏赐给皇亲国戚――亲王公主或功臣之类。宋帝国破灭后所举行的一次赏赐中,少者赏赐数十户数百户,多者竟赏赐十万户。每户以五口计,一次就得到五十万个农奴。汉人忽然间失去他祖宗传留下来的农田,而自己也忽然间从自由农民沦为农奴,没有地方可以申诉。除了大汗的威力无法抗拒外,任何一个蒙古人,都可以随意侵占,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蒙古帝国暴政中最特殊的一项是吐蕃宗教国的僧侣,世人称他们“喇嘛”、“西僧”、“番僧”。这些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所谓活佛,却是汉人的灾难之一。大汗既然尊称“法王”为国师,无论这种尊崇是政治性的,或出于真诚的信仰,结果都是一样,即喇嘛在蒙古帝国所属的元帝国中,具有强大力量,虽然还未到干涉政治的程度,但对汉人逞暴,却绰绰有余。像江南佛教总督杨琏真伽,驻扎杭州,把宋帝国皇帝和大臣所有的坟墓,全都发掘,挖取陪葬的金银珠宝;并且至少有五十万户农民(约二百五十万人)被他编为寺院的农奴。喇嘛所过之处,随从如云,强住汉人住宅,把男子逐走,留下妇女陪宿。第九任大汗海山对喇嘛教尤其狂热。(十四世纪)一三○八年,海山下诏说:“凡殴打喇嘛的,砍断他的手。凡诡骂喇嘛的,割掉他的舌头。”幸而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极力反对,才收回成命,但喇嘛仍受到形势的鼓励。他们在街上很少买东西,只径行夺取。一个柴贩曾向大都(北京)留守长官(留守)李壁伸诉,李壁正在处理时,众喇嘛已手执木棍,呼啸而至,把李壁摔倒痛殴。李壁向大汗控告,大汗立即下令赦免喇嘛。又一次,喇嘛跟一位王妃争路,竟把王妃拖下车辆,拳脚交集,大汗的反应仍是下令赦免喇嘛。对高阶层统治者还是如此,居于最下层的汉人,可以推断出所承受的蹂躏。
   汉人知道,苦难不仅来自暴政,而更是来自鞑子――鞑靼。鞑子,是汉人对蒙古人轻侮的称谓。除非铲除鞑子,解除颈子上亡国奴的枷锁,暴政不会停止。
汉人激烈反抗
   蒙古暴君不久就跟辽帝国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一样,发现中国人并不像他们想像中那么容易奴役。就在蒙古帝国鼎盛的(十三世纪)八十年代,江南即爆发抗暴革命二百余起。蒙古用残酷的杀戮来镇压,但再多的流血都堵不住全民族愤怒的火山口,汉人的反抗,跟蒙古人的统治相终始。
   (十四世纪)二十年代之后,随着蒙古帝国内部日增的腐烂,各地民变更不可遏止。四十年代时,仅山东、河北地区,就有三百余起农民暴动。――这比六世纪北魏帝国领土的民变,超过十倍,可看出蒙古统治者比鲜卑统治者的残暴程度更要严重。遍地战乱一定引起灾荒,旱灾果然大规模发生,赤地千里,最惨重的是黄河下游,饥馑逼人发狂,互相袭击烹食。一三四四年,黄河又在白茅堤(河南兰考东北)决口,向东倾泻,六百公里狭长地带上的村庄和人民,全被淹没,直入黄海。河水泛滥所及,又增加数十万无处投奔的饥民,成为武装群众无尽的兵源。在千百个群众领袖中,显示出两个特征,第一、群众领袖都是平民出身,没有一个是士大夫。说明士大夫爱国的言论多于爱国的行动,即令有行动,也没有影响力。第二、推翻蒙古统治的,只有民变而没有政变和兵变,说明在蒙古帝国里,政权、军权都在蒙古人手中。蒙古人认为仅此一点,汉人就无可奈何,料不到民变一旦发生力量,跟政变、兵变一样地具有摧毁性。
   正当汉民族革命排山倒海而起之际,蒙古帝国政府却在决策上犯了一项错误,即引使黄河恢复故道。工程由宰相脱脱亲自主持,一三五一年,征调民夫十七万人,用五个月工夫,把白茅堤(河南兰考东北)决口堵塞,使黄河仍向东北流入渤海。这本是一件建设性的伟大工程,但它选错了时间,尤其是用错了方法;在人心沸腾的年岁中,把十七万满怀怨恨的劳工,从他们的家乡强逼征调,集中在一起。完工之后,又没有妥善安置,而任他们向四方流散。刘福通早就命他的教徒,刻一个一只眼的石人,背上写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埋在黄河故道黄陵岗(河南兰考东北)附近。当民夫在施工中把这个石人掘出来的时候,人心大为震动。工程完毕后,除了少部分还乡外,大多数都集结在刘福通的红巾之下,成为主力。红巾,跟二世纪的黄巾一样,是刘福通抗暴力量所使用的一种标帜。
   就在同年(一三五一),群众领袖之一的徐寿辉称帝,建立天完帝,占领长江中游,派军进入江南,扫荡蒙古势力。刘福通于一三五五年,迎立白莲教故教主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称帝,建立韩宋帝国,占领淮河流域和黄河以南地区,整个中原进入掌握。
   白莲教是佛教中的一个神秘支派,以反抗暴政为重要宗旨,就是韩山童开创的。韩山童曾宣称:“白莲花开,弥勒佛降世。”设立白莲会,吸收信徒。
   ――关于汉人的抗暴革命,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据说,刘福通最初在颖州(安徽阜阳)发动民众暴动时,因蒙古“甲主”监视严密,汉人既不能聚会宣告,又不能派人逐家传递消息,无法约定同一时刻举事。于是刘福通请“甲主”准许向家人分送像月亮一样的圆形甜饼,称为月饼,以便汉人为大汗祈福。“甲主”允许了,而月饼中夹有中国字写的字条:“八月十五日杀鞑子。”汉人准备妥当,当晚夜半,大部分“甲主”和他的家族,都死在汉人棍棒之下。
   汉人所负的是民族深仇。蒙古统治阶层的残忍屠杀,举世皆知,对被称为“蛮子国”的汉人,更是轻蔑。像兴化(福建莆田)不过一个小城,上世纪(十三)蒙古兵团攻陷它,全城男女被屠之后,就血流有声。
   韩宋帝国宰相刘福通是反抗蒙古统治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毫无私心地用他新兴的武装力量,打击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帝国。一三五八年,他于攻陷开封(河南开封)作为首都后,即向蒙古发动总攻,分三路进兵。东路由大将毛贵率领,攻山东省;西路由大将白不信率领,攻陕西省;北路由大将关先生率领,攻上都开平(内蒙古正蓝旗)。东路兵团于扫荡了山东省蒙古人的势力后,直指大都(北京),挺进到距大都只五十公里的柳林村蒙古第十八任大汗脱欢帖木儿,一个标准的亡国型君主,手足失措,准备放弃大都,向北逃亡。但宰相拓拔太平(即汉人贺惟一)坚持固守。毛贵攻击不顺利,孤军不能久留,仍退回山东。西路兵团深入关中(陕西省中部)后,战败溃散。只北路兵团势如破竹,穿过山西,摧毁蒙古所有抵抗,攻陷开平。开平距作为首都的大都只二百八十公里,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南下攻大都,先行把蒙古大汗擒获。北路兵团没有这样做,却向东推进,攻陷辽阳(辽宁辽阳),进入高丽王国(朝鲜半岛),高丽向北路兵团投降。可是,这批所向无敌的革命部队,经过长途远征,军纪已全部败坏,引起高丽人民极大的痛恨。高丽有计划地出动大批美女,跟战士们交往缠绵,男子们则乘机把他们的战马和武器藏匿。一切妥当后,发动反击,包括关先生在内,大部分被杀。只剩下万余人辗转脱险,逃回中国,又被盛怒等待他们的蒙古人,一网打尽。
   韩宋帝国三路出征,把自己的力量完全消耗。但蒙古帝国的墙基,却被掘空,只需要最后轻轻一推。
这贴子,啧啧,有兴趣,赵歌呢,诗歌同学,来整几句。
丰子多明还有意思嘛,继续继续,,,蒙古?满清?美国?抑或越南、菲律宾??
谁再来联想一下重庆的那个“钓鱼台”是咋回事,听说改变了世界的历史,,那那。。那个啥“钓鱼岛”呢,为啥叫“钓鱼岛”?
主管部门建议封贴.
  蒙古在中国北方屠杀很是恐怖。金国全盛的时代(金章宗)中原的人口大约768万户,到了金国灭亡的时候,仅仅统计出86万户,到了忽必烈时代也仅仅恢复到200多万户,也就是说中原4000万人口(包括女真人、契丹人、汉化后的北方少数民族以及北方汉人)只剩下1000万的人口!后来忽必烈采取了比较柔和的统治政治,依靠汉族地主去统治去进攻南宋,南宋的人口相对减少较少,从1267万户下降为937万户,减少了30%,根据西方的统计,中国南宋加金国人口超过1亿,元朝建立以后,全国人口仅有5000万,而同时全世界的人口从五亿下降为4亿。而中国的经济也迅速滑坡,南宋时期的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0000万贯,而元代的收入大约只有其1/10到1/8,宋代最繁荣的经济一去无返。一直到清代康乾盛世人口才恢复到1亿(康乾盛世的经济总量还不足北宋的一半)。而经济收入一直到清末才达到宋代的水平。当然其中购买力和折算率有争议,但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蒙古人至少让中国倒退了500年。日本人曾有谬论,认为元灭宋以后,汉文明和汉人都不存在了,其实不过是别有用心,南方汉人其实基本上保存下来了,这一点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文明受到摧残的程度。
呵呵,一把菜刀都是违禁物品。
再说崇拜成吉思汗,蒙古人崇拜他正常,因为人家毕竟是蒙古族的缔造者。
别的民族中也有许多对他很佩服,那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和军事业绩,但这种佩服并非意味着对他的所有作为的肯定,就像许多人佩服、赞叹纳粹德国的军事艺术和军事装备,但并不是对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和对外侵略也赞叹,同样,也有许多人赞叹山本五十六的一些才能,但也并非意味着就赞同日本法西斯的所作所为和山本的助纣为虐。
看历史问题要结合历史背景,蒙古刚入侵中原时那确实是外族入侵中华,因为蒙古那时是中华文化圈边缘的民族,倒是当时金国中原的女真确确实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当然,那时没中华民族的明确提法),到百年后的明朝确立和数百年后的今天就可以把元朝看作中国的一部分,因为蒙元经过元朝的百年乃至后来的数百年渐渐有一部分融入了中华文化(当然,在元朝时他们不像鲜卑和满族那么彻底),不过,这也不能否定当初他们入侵中原的时期是异族入侵的事实。
&您好,回帖前请先
资阳大众网通行证
1、回复一篇帖子增加积分1个,威望1点。
2、注册用户72小时内可修改自己发表的帖子。
3、资阳大众网有奖励爆料QQ群:,欢迎加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48087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