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的特点在社会交往中的特点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pdf6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硕士学位论文
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
姓名:李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学
指导教师:吕云飞
社会生产方式的国际化、区域化,使合作与交往成为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条件。重
视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成
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一项幼儿园现状调查研究指出:在我国,师幼互动中教师指向幼儿的
行为以纪律约束偏多,幼儿自由活动的余地小;师幼互动内容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轻视
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方面的培养。提高一线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视,研究一套切实可行
的发展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培养幼儿同
伴交往能力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专门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方式很少。而有研究表明交往策
略的培养已经成为改善幼儿同伴关系、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角色游戏这个
受广大幼儿喜爱的活动,能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增加同伴交往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幼儿交往
能力的效果。那么角色游戏是否能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策略水平成为本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从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入手,运用半结构化的自编角色游戏,选取河南信阳某
私立一类幼儿园的两个大班的幼儿,采用自然实验法为主、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为辅,集
体测量与个案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教师在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参与和指导
摘要:福禄贝尔曾热情洋溢地赞美儿童的游戏是他们心灵美好的花朵,是童年时代生活中最快乐的一种现象。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本文就教师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参与和指导进行了阐述,对教师在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参与和指导再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措施和意见。
关键词:& &教师&&
角色游戏&&
指导&&&&&&&&&
&&&&&&&&&&&&&&&&&&&
&游戏是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中频繁出现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与能力。游戏中,幼儿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在游戏中幼儿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自己控制情感。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和特点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如热闹的“超市”、“菜场”,温馨的“娃娃家”,忙碌的“小吃店”、“照相馆”,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游戏中他们任由自己表现,满足着、快乐成长着。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最为幼儿喜欢。&&&&&&&&&&&&&&&&
(二)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关于幼儿的角色游戏,国外一些学前教育家曾进行过研究。如艾里康宁提出角色游戏包括四种结构:一是角色;二是游戏行动,幼儿的游戏行动具有概括性,他们通过行动来扮演角色和实现角色之间的关系;三是对物体的运用,幼儿往往用游戏材料代表真实物体;四是游戏者之间的真实关系,即幼儿还需要以角色外的相互交流,如提出建议和评议来调整相互关系,促进游戏的进程。萨米勒斯克也曾提出角色游戏的六个因素:模仿的角色、物品替代、动作与情景的假想、游戏持续时间、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和通过语言相互交流。
综合以往国内外的研究,我们对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作如下分析。在幼儿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活动,而角色游戏因其固有的特性而对幼儿的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其他游戏和其他活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角色的扮演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某一假想的角色。幼儿是以游戏材料、动作和语言扮演角色的,在此过程中,他们是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
2、对物品的假想
&前面一直都有提到幼儿对物品的假想。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如用积塑粒当饭、用冰棍棒当匙,用枕头当娃娃等。幼儿能从过去所感知的事物中分析出个别特性,并结合成一体,形成表象。幼儿是从实物动作过渡到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即开始是需依赖实物,如冰棍棒的提示,引起联想,在头脑中出现“匙”的表象,于是产生以冰棍棒当“匙”给娃娃喂饭的游戏行为。
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
&幼儿是用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通过使用语言动作来假想各种游戏情景,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从而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体验的。如假装活动室的一角是医院,假装医生给病人看病等。幼儿角色过程中可以充分想象,以概括的动作而并非某一具体人的具体动作开展游戏,并使游戏得以不断变化和发展。幼儿以角色自居,以真诚的体验和表演做出符合角色要求的行为,以角色身份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游戏中表现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并依据特定程序活动,如“妈妈”要操持家务、关怀照顾和教育辅导子女等;对大班来讲,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角色的兴趣比对物的兴趣浓厚,他的创造欲望也比较强烈,表达与表达方式多样化;对合作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二、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表现
大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5岁至6岁,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角色游戏趋于成熟;表现与表达方式样化。&&&&&&&&&&&&&&&&&&&&&&&&&&&&&&&&&&
&&&&&&&&&&&&&&&&&&&&&&&&&&&&&&&&&&&&&&&&&&&&&&&&&&&&&&&&&&&&&&&&&&&&&&&(一)幼儿角色游戏动作和对材料使用能力的发展&
1、简单重复性动作,例如:反复喂娃娃等
2、系列动作,凭兴趣使用操作材料,通常是实物材料
3、能按角色需要使用代替物
4、能创造性地使用和制作所需材料,或是能以言语动作进行替代
(二)角色扮演水平的逐步提高&
1、出现一个主要角色和几个有关的社会角色的关系,游戏主题的多样化
2、角色意识明确,能按角色要求行动,能遵守游戏规则但尚不稳定
3、明确角色意识并能协调角色之间的关系,角色间行为配合互补,以达共同游戏的需要和实现游戏的目的。
(三)游戏内容的不断扩展与丰富
1、主题的性质由简单而随意到比较复杂有一定规定的内容
2、游戏的情节涉及具体的游戏过程。幼儿的游戏情节由零散、片段的情节到出现系列情节,并逐步发展丰富。例如:幼儿玩餐厅游戏,从简单做点心到能招待顾客,大班幼儿甚至出现了在餐厅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情节等。
(四)游戏语言能力的逐步增强
1、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独自操作物品。例如:喂娃娃,往往默默无语或是自言自语,有时几个幼儿一起玩,但各说各的话,幼儿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未出现真正的交流
2、幼儿伙伴间能有简单对话,往往围绕所模仿的材料开展,幼儿相互间出现用言语逗趣、游戏行为相互追随模仿的现象。
3、逐渐发展为能依游戏情节的发展与角色身份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例如:妈妈在照顾娃娃,爸爸做饭,妈妈说:“做好了没有,孩子都饿了。”爸爸做好汤端上来说:“汤来了,快喂孩子吃吧。”孩子说:“爸爸喂不吃,妈妈喂才吃。”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包括角色语言和角色外的交流沟通。
三、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一)有益于发展社会认知能力&&
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将社会知识系统化,同时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以物代物,可增强联想、表征能力,从而激发创造的潜力。
(二)能促进良好社会适应性和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幼儿通过承担角色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理解社会角色行为,同时实践并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功能。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协调伙伴关系,他们需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增强自制力并认识理解他人的需要。
(三)发展语言能力
幼儿在与伙伴进行角色游戏时,言语交往的机会增多,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学习表达与倾听,学习运用语言进行相互交流沟通。
&&&&&&&&&&&&&&&&&&&&&&&&&&&&&&&&&&&&&&&&&&&&&&&&&&&&&&&&&&&&&&&&&&&&&&&&&&&&&&&&&&&&&&&&&&&&&&&&&&&&&&&&&&&&&&&&&&
四、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参与和指导
(一)教师在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参与&&
角色游戏是幼儿在做游戏过程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的反映幼儿生活,但在角色游戏中常常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地进行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1、当游戏内容凭乏时,需要老师画龙观点睛地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地活动。
&例如:在玩商店游戏时,“营业员们”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地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拿也拿不下。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能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
2、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争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
3、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
&&如在小菜场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幼儿对游戏兴趣低落,没有人想去小菜市场上班了。我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蔬菜,丰富“菜篮子”工程,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的开展下去了。
4、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根据游戏过程不断的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积极性。
如在点心店的游戏中,由于幼儿平时对社会接触不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很难深入开展。于是我们就把点心店关了,和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就这样“肯德基”点心店就应运而生了,幼儿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乐意参加。
(二)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
1、让观察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教育习惯。教育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分工情况、交往情况、反映情况,了解计划的执行效果。例如你要观察“小超市”的幼儿是怎样分工的?他们用什么态度招徕顾客等等。所有这些教师都应看在眼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能从客观实际出发,采取恰当的方式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
2、学会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与技能
观察既是一种注意状态,又是一种方法的运用。要使观察取得效果,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一般分为随机观察和有目的的观察。在有目的的观察时,教师要做到“静心、耐心、细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扰幼儿自然的游戏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游戏中有意义的细节;耐心是指不要怕多花时间,要学会等待幼儿。不管是有目的的观察还是随机的观察,教师都要勤于记录幼儿的游戏情况。
3、根据观察过程中捕捉到的信息,教师积极给予回应。
对孩子的积极应答和支持,针对不同情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一是语言上的支持,如“你很努力,再试试看!”;二是肢体的亲密接触,如摸摸头,拍拍幼儿的肩膀,表示肯定和鼓励;三是点头、微笑等体态动作,也会使幼儿倍感教师的支持与赞许;四是和幼儿一起分享,用自己的爱意、共同的分享或接受并感谢幼儿的成果这些方式,隐性地表示对幼儿的肯定。
幼儿在游戏中是按自己的经验反映生活的,因此给予幼儿宽松的环境才能使他们迸出火花,才能使他们的游戏丰富多彩,充满着童趣。因此教师的作用必须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适时指导。
(三)教师在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指导
1、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始
(1)为开展角色游戏做好准备工作,保证游戏的时间,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2)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是发展具有色游戏的基础。
(3)场所、设备、玩具和游戏材料在发展角色游戏中起重要作用。
2、幼儿角色游戏的进行
(1)教师间接指导一般采用:语言提问、提示、评论;适时地出现玩具和游戏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影响或参加游戏。
(2)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老师是支持者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老师是应从支持者和参谋的角度来促进幼儿游戏,而不是直接指挥和支配幼儿的游戏。角色游戏中需要老师的指导,问题是怎样指导。老师的指导艺术,在于保持而不破坏游戏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以间接的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应随时关心孩子的游戏,保证游戏是安全的,有教育意义的。必要时加以影响。当游戏停顿时,老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同时,老师帮助不宜过早,要使孩子付出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
(4)要对幼儿游戏过程进行观察。这不仅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与评价的前提,也是我们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窗口。
(5)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
3、幼儿角色游戏的结束
(1)游戏结束时,教师应组织孩子评价游戏,这也是老师间接指导方法之一。
(2)幼儿对游戏的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增长,也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认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的心理需要。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其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游戏课题组著,《幼儿园游戏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2、朱邓丽娟等著,《幼儿游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3、阎水金主编,《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4、佚名,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5、佚名,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中国儿童教育网,first.net
6、佚名,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广西学前教育网,&
在角色游戏中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引自集美区实验幼儿园网
..1999.12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互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王进个人网站进入茗茶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互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作者:王进&&录入人:王进&&发布时间: 10:41:33&&
2008年雨花台区区域活动论文评比 &&&&&&&&&&&&&&&&&&&&&&&&&&&&&&&编号96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互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同伴互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观察角色游戏情境中幼儿同伴互动情况,进一步深入研究游戏情境中幼儿同伴互动策略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家庭等因素对幼儿都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 角色游戏 互动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综合许多学者的观点,儿童游戏应包含以下几个特征:游戏是愉快的、欢乐的;游戏是自发的、自主的;游戏是游戏者主动参与的。幼儿角色游戏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的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来,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人认为,角色游戏是想象的世界,是浓缩了的小社会,幼儿是一会儿进去,一会儿出来,乐此不彼。再也没有比角色游戏更能使幼儿享受快乐的了,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像成人一样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想象活动,可以在游戏中动脑筋,出主意,淋漓尽致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快乐的、忧郁的;遵守游戏规则如收放玩具要有条理,要爱护玩具等习惯及操作的技能技巧,这些都会转化为以后对待公物,学习和劳动的态度,这些都是幼儿未来的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品质。此外,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模仿各种角色,可以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帮助幼儿认识美丑善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择
对于研究对象的选取,采取的是“目的性抽样”,由于幼儿园一个班中幼儿的年龄差距最大可达n个月,接近一岁,因此更适合按照年龄段来选取研究对象。在2008年的9、10月的日常观察中我们所记录的部分幼儿同伴角色游戏行为主体的年龄在五岁到六岁之间。因此将自己的研究对象确定为5~6岁之间的中班幼儿。
2、研究资料的搜集:观察法,访谈法
数据的收集工作从2008年的9月份开始到2008年的10月结束,分别在每个班各进行了为期5~8天的正式观察,在每个班的观察天数也是不同的。访谈一般是在老师的空闲时间,就当天观察到的案例对老师进行开放式访谈。
3、研究资料的分析
案例收集上来之后,先对案例进行了筛选,把记录不全和不符合角色游戏定义的案例剔除。通读案例,提取分析要素,建构分析框架。为了提取出基本的分析要素,确立适当的分析框架,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通读、推敲案例,并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这部分工作大约用了1个月的时间,即在2008年10月中结束。
4、研究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根据自己在幼儿园中观察时萌发出的兴趣点,将自己的研究问题确定为: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互动行为研究。
2008年9月-10月搜集资料、分析,2008年11月修改、订稿。
三、研究结果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医院,商店,小吃店,小舞台,建筑角等等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通过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也可以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还可以宣泄一些消极的情感;并能满足孩子控制环境的欲望;还可以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促进认知的发展。
(一) 家庭、社会在角色游戏中的影响
1、家庭生活的呈现
观察时间:日
观察对象:张乐、圣贤&&&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区域:娃娃家
娃娃家中,张乐:“给你吃饭。”圣贤:“好的,谢谢了,怎么没锅子了?”过了会,圣贤:“好了,今天的饭好了。给我点蔬菜,我要蔬菜。”张乐:“给你。”圣贤:“好了,够了。够宝宝吃了。”张乐(抱着宝宝):“哦!不哭不哭。”圣贤:“你也拿点蔬菜给宝宝吃。” 张乐:“哎呀!我们要烦死拉!是不是啊?”圣贤“:是的。” 张乐:“我们还烧不烧饭拉?”圣贤:“当然要烧拉,不烧怎么吃啊?” 张乐:“哦,饭好拉。”圣贤:“这是我今天早晨买的饭。”张乐:“哦!不哭不哭,宝宝要吃饭了。” 圣贤:“我宝宝要扇扇子拉!看这边有个标记。” 张乐:“快点烧饭吧,我宝宝要饿死拉。”圣贤:好了,好了,咦,我这边怎么没吃掉?”张乐:“我怎么知道,哦~不哭不哭(抱着自己的宝宝),有你这么当妈妈的吗?我宝宝又哭了。”圣贤:“营养菜来拉!”张乐:“刚才不烧,现在才来。”
分析:圣贤:“好的,谢谢了,怎么没锅子了?”“好了,今天的饭好了。给我点蔬菜,我要蔬菜。”这些应该都是在家的时候,看见父母或亲戚所做的事,然后就模仿着学来了,宝宝哭了,幼儿会安慰,这些可能都是幼儿从成人那学来,或是亲身经历的。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能选择自己喜欢扮演的角色,并能充分利用角色进行投入的表演。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社会生活的呈现
观察时间:2008年9月17号&&&&&&&&&&&&&
观察对象:徐莹、朱雨欣、王杰
观察地点:中四班&&&&&&&&& 观察区域:照相馆
角色游戏开始了,徐莹戴上了摄影师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机招呼着跟前来回走过的小伙伴“快来拍照呀!我们的挂历照可好看了。”在她的鼓动下果然有客人走了进来。
“我想拍这样的照片,”朱雨欣指着桌上的台历照说。徐莹马上热情相迎,并把小猪道具递给了朱雨欣。
“好的,来笑一下,我给你拍。”喀嚓一声快门按了下来。此时一旁的王杰说:“我也拍一张,但我要和挂历上的一模一样穿上皇帝衣服拍。徐莹一时为难起来,说:这个衣服没有,我给你戴个面具吧,也很好看的。”王杰说“还有其他衣服吗?”徐莹说:“有的,在这边,你自己挑吧。”王杰拍了照片,满意的走了。还介绍了很多客人过来,徐莹也不断的介绍一些新颖的照片,生意一直很好。
分析:徐莹在生活中有去照相馆拍照的经验,并了解了一些摄影的程序,因此她在游戏中想到了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来招揽客人,可看出社会生活对幼儿同伴间相互交往互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这表明,家庭和社会对幼儿的交往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生活中幼儿耳濡目染其行为,便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并在角色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表露出来。
(二)幼儿自身性格特点在角色游戏中的影响
1、外向、活泼幼儿之间互动频率多
观察时间:2008年9月25日
观察对象:李雨欣、吴雨婷、张浩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区域:娃娃家
娃娃家里,李雨欣正在往塑料小碗里煞有介事地盛着什么。这时吴雨婷走到她身边,并停下了脚步。她见了,就邀请吴雨婷一起“用餐”。吴雨婷坐下来,装着闻了一下味道,然后“尝”了一点,接着问李雨欣:“这么好吃,是什么呀?”她回答说:“是汤。”“什么汤呀?我也想回去做给宝宝吃。”还没等李雨欣讲完,吴雨婷就跑开了,说:“我要去菜场买菜烧汤给宝宝吃了。”只见她又跑去菜场,挑了好一会儿,最后在张浩面前停了下来,说:“我要买鱼烧汤。”张浩说:“好的,那你还要别的菜吗?”吴雨婷摆摆手说:“够了,够了,不要了。”说完便一路跑回家了,进门就对爸爸说:“爸爸,爸爸,我买了条鱼,快给宝宝做汤喝。”
分析:吴雨婷在班上是性格比较外向活泼的孩子,她乐意参加各类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她一会以小客人的身份参与游戏,一会又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其中,不断的变换身份主动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互动,自始至终表现出对游戏的热情。
2、内向、安静的幼儿之间互动频率少
观察时间:2008年10月13日& 观察对象:冉冉、乐乐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区域:阳光小吃
冉冉和乐乐在点心店做点心,点心弄的满地都是,面条撒了一地,馒头、饺子、馄饨到处都是,两个人都表现地很平静,各自做各自的。&
可过了一会儿,乐乐叫了起来:“这个不是放在这里的,是放那里的。”还不停的挥着小手,很着急的样子。可冉冉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把面条往蒸笼里倒。
我看见了就走过去,不说谁对谁错,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只见冉冉把馄饨、饺子等所有的点心都一股脑儿的倒入了蒸笼,不紧不慢的关上盖子,然后就傻傻的看着一旁焦急的乐乐,好一幅动静交替的搞笑的画面哦!
分析:经过我的观察和了解,冉冉是个喜欢独自一个人玩的,生活经验没有乐乐丰富的孩子,他知道馒头是蒸笼里蒸熟了才可以才吃的,但不知道面条、饺子、馄饨等点心这些食物就不能这样做。于是我就乘中午吃馄饨的那天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馄饨、饺子、馒头、面条的做法,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及早解决了他们的争论。
另外,我还发现玩具和游戏材料是角色游戏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引起游戏的愿望。丰富的玩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内容,也影响着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就越高。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所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幼儿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当然,在这其中,还需要老师、家庭的指导,良好的指导和教育对幼儿的交往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指导对幼儿角色游戏中互动的影响
1、教师参与游戏
观察时间:日 观察对象:小宝、贝贝&&&&&&&
观察地点:中一班&&&&&&&&& 观察区域:理发店&
“吴老师,我们的理发店已经好几天没有顾客来了。”小宝无耐地看着吴老师。吴老师朝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发现理发店变得冷冷清清的,只有老板娘贝贝在擦她的吹风机,还时不时地朝娃娃家观望,一幅无所事事的样子。只见吴老师到饮食店去吃饭,并邀请在那里做点心师的丽丽和她一起去理发,丽丽欣然答应了,并带去了自己做的点心,年糕。老板娘看到有客人来很是高兴,只见吴老师先撤了出来,留丽丽在那洗头。但是吴老师刚出来不久,丽丽也跑了出来,看到老板娘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吴老师忙过去询问:“为什么她走了?”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好象她的生意很忙的,这是她给我吃的年糕。”小宝忙说:“放到门口去,谁来剪头发,就给他吃。”然后吴老师建议她们可以到外面,自己用年糕招揽顾客。听了吴老师的建议,他们马上跑了出去。
分析:个别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缺乏自主自动性,不知道该如何开展游戏,但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与提示,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使角色游戏更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兴趣。同时丰富的玩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游戏的内容,也影响着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
2、教师未参与游戏
观察时间:日 观察对象:张威、小亮
观察地点:中二班&&&&&&&&& 观察区域:医院
“小医院”里有个“手术室”,今天的主刀手是张威,张威每天笑咪咪地,人缘特别好,今天到手术室排队的人也特别多。
小亮排在第一个,手里拿着一张挂号单,递给了张威,张威看也没看,往篓子里一放,说:“上来。”小亮就一下子爬上了手术台(手术台是班上的课桌)。张威医生三下五除二就给小亮做完了手术:“好了”。一听这话,小亮跳下了手术台,蹦蹦跳跳地去玩别的游戏了。
后面的幼儿也大都拿着挂号就做了手术,表情没有一个痛苦的,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做手术……
分析:在游戏中,游戏规则是规定幼儿要到“医生”那儿看过病,拿到手术卡才到手术室去,而大多数幼儿并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对自己的角色把握的也不是很好。如果,教师能在此进行适当的参与指导,并丰富其日常生活经验,或许幼儿之间的互动会更有效,并能促进他们认知的发展。
这表明,教师在游戏中的参与指导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策略促进幼儿之间的游戏互动,促进幼儿之间的积极交往。
四、结论与讨论
中班幼儿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观点采择能力相对提高,合作意识也逐渐增强,这一切对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心理条件。而在这一时期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保持幼儿的身心健康又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可以使幼儿在心理上保持对同伴的信任、对班级的归属以及对社会的理解和适应,同时为今后形成与同伴之间的稳定、健康的友谊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同样的,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尚小,有时还不能仅靠自己的能力来维持同伴之间的良好关系,因此家庭、教师、社会媒介在其中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策略促进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正确引导幼儿的合作游戏就是其中一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相互协商、合作、互帮互助,可以有效促进幼儿之间的积极交往。
(一)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1、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交往的最好榜样。有关专家指出:幼儿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习得交往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感受着父母对己对人的态度,并从中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模仿且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交往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更应该注意到自己言行举止的文明礼貌,表现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待人亲善、明理谦让的好风范。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被人踩着推着了,家长应谅解别人,不随意责怪。在商店买东西与营业员发生了误会,家长也应尽量心平气和,讲道理、明是非。邻里或亲戚朋友有困难时,家长则应主动关心,热心相助。孩子耳濡目染这些,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行动上不知不觉地表露出来。
2、为孩子的交往提供条件
由于现代家庭大多居住在楼房里,很少与周围邻里来往,再加上家长工作繁忙,与亲朋好友交往常以通讯形式进行。幼儿几乎没有与外人交往的机会,逐渐地孩子习惯了一个人单独玩或只与父母玩,不容易融入群体中。可让人忧虑的是,家长却还认为孩子的表现是乖、听话,不认为这种失去与人交往愿望与兴趣的表现是有害于幼儿的,它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障碍。对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与机会,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和同龄人在一起,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多和别人打交道,让幼儿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受到锻炼。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如少年宫、游乐场、公园等幼儿较多的地方,在那里鼓励孩子主动地寻找游戏的伙伴。另外,也可经常让孩子将图书、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使他能在集体中与人多接触、多交朋友。
总之,孩子的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家长的重视、培养和引导。
(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1、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与机会,训练其交往能力
孩子年龄虽小,但都渴望有自己的朋友,由于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在交往时,他们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现自信和友好,有时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喜欢和别人推推打打,反而引起小伙伴的反感,让人不愿和他交朋友,教师要针对情况,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可在各种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表演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幼儿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心里要想着朋友,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朋友。
2、教师要做孩子的朋友,随时关注和知道幼儿的交往行为
和每个孩子做朋友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要尊重理解幼儿,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让幼儿时刻感到"老师是爱我、喜欢我的",使幼儿在爱和喜欢的氛围中拥有自信,产生交往的愿望和需要。反之,如果幼儿处在冷漠的环境中,则会对人漠不关心,出现交往上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及时给幼儿以指导,引导他们主动去交往,对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教师要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的交往行为,教师要找出原由,进行随机教育,把他们引向交往的正确方向。
1、高丽著:《 4一6岁幼儿同伴嬉戏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刘炎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3、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吴锦婵著:《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幼教中国网,2008年2月16号
本文关键字:
更多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色游戏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