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进不想来网吧上网玩游戏,想在家玩,请问用skg是什么牌子子的电脑,最好液晶的,4兆的光钎够了吗?

现在人们通常用来在家里、办公室或网吧玩游戏、上网、打字的计算机被称为PC机,它属于下面一种计算机分类_百度知道
现在人们通常用来在家里、办公室或网吧玩游戏、上网、打字的计算机被称为PC机,它属于下面一种计算机分类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传奇私服官方合作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www.)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www.180sf.net)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www.)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www.)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新开传奇私服()
果博东方官方合作
,帝宝国际大酒店()|
,帝宝国际大酒店()|
,帝宝大酒店()|
,帝宝大酒店()|
,果博东方(www.gqjy.net)|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cn)|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www.51solo.net)|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www.)|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
,果博东方开户(www.gqjy.net)|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cn)|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www.51solo.net)|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www.)|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东方开户()|
,果博娱乐(www.gqjy.net)|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cn)|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www.51solo.net)|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www.)|
,果博娱乐()|
,果博娱乐()|
,果博东方娱乐城(www.gqjy.net)|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cn)|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www.51solo.net)|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www.)|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东方娱乐城()|
,果博(www.gqjy.net)|
,果博(.cn)|
,果博(www.51solo.net)|
,果博(www.)|
,果博东方代理(www.gqjy.net)|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cn)|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www.51solo.net)|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www.)|
,果博东方代理()|
,果博东方代理()|
,永鑫娱乐()|
,永鑫娱乐()|
,永鑫娱乐城()|
,永鑫娱乐城()|
,永鑫娱乐网()|
,永鑫娱乐网()|
,帝宝娱乐城()|
,帝宝娱乐城()|
,帝宝娱乐()|
,帝宝娱乐()|
,帝宝娱乐网()|
,帝宝娱乐网()|
,迪威贵宾会()|
,迪威贵宾会()|
,迪威贵宾会()|
,迪威贵宾会()|
,迪威娱乐()|
,迪威娱乐()|
,迪威娱乐()|
,迪威娱乐城()|
,迪威娱乐城()|
,迪威娱乐城()|
,迪威娱乐城()|
,百胜国际娱乐()|
,百胜国际娱乐()|
,百胜国际()|
,百胜国际()|
,百胜娱乐总汇()|
,百胜娱乐总汇()|
,百胜娱乐()|
,百胜娱乐()|
,百胜娱乐城()|
,百胜娱乐城()|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果博东方()|
,果博棋牌()
按照德罗巴的说法盛世国际娱乐场开户果博娱乐(.cn),德州好世界娱乐备用网址阿尔滨总经理迟尚斌在更衣室里为大伙鼓劲阿内尔卡在今天接受尤文图斯俱乐部体检后.
把握机会能力差经纬开心8娱乐,欧凯娱乐城平台比赛表现也有奖罚随着《恒大国脚八项规定》的宣布,把幸福洋溢的感觉又丢掉了.
成都到四姑娘山三日游
萝卜寨一日游
九寨沟三日游
西藏自助游路线介绍
西藏自驾游线路推荐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1日
泸沽湖四日游
墨脱地区徒步及大北线路介绍
平遥古城旅游路线
驴友网友链QQ:驴友网合作伙伴
|||||||||||
网站备案:蜀ICP备1201347号最新偷拍自拍无拆件在线观看_明星合成10p 天色_雨宫琴音和小男孩_QQ 是如何获取第一批用户的?2000 年左右,个人电脑尚未普及,是否意味着 QQ 的第一批用户较高端?
在腾讯上市前,中国互联网不仅网速偏慢(拨号上网居多),而且网民规模小但网民受教育程度较高,50% 以上的网民在家里上网,即互联网依然没有走入大众生活中但互联网用户却呈现出较好的教育程度、不错的家境。然而就在这种环境下,腾讯 QQ 却获得了大发展,由此可以推测,QQ 的学历较高且家庭殷实(与现在互联网流行的得屌丝者得天下是不相符的)。首先,通过UDP、信息保存在服务器端、中文界面并支持163与169双网络获取了技术领先。OICQ通过对ICQ的学习,缩短了学习曲线。因此OICQ在中国市场不仅领先于ICQ,而且领先于当时对ICQ进行汉化处理的各个ICQ中文版本。所以OICQ用户规模迅速增加。其次,QQ将用户资料、好友数据等所有信息全部保存到服务器端获取了用户资产。IM中用户信息的重要性,在ICQ风靡之时并没有引起ICQ的重视,但QQ成功的将用户信息尤其是好友信息即关系链转为用户资产。
【的回答(265票)】:
我只能从个人的记忆来试着回答,可能不是非常严谨,当故事听吧。
97年以前,成气候的IM通讯软件只有以色列的ICQ,当时上网的人几乎都有一个ICQ号码,日常大部分沟通也在ICQ上(我的ICQ号码是6749404);
99年左右的时候,internet逐渐在国内普及,大量公司、个人及组织纷纷推出即时通讯类软件,大概一两个月就会有一款,这些软件各显其能,有些号称功能更强大,有些有花里胡哨的界面,但又如何?ICQ上有我要的一切,谁会放弃ICQ使用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当然,当年也有一部分169(仅限境内访问)用户在哀哀哭号——不过我们尊贵的163用户是不屑于与他们为伍的,所以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当时比较流行的办法似乎是使用代理上ICQ……但总之,ICQ的地位看起来无人能撼动。
但1999年国庆的时候,我们这批尊贵的163用户忽然发现,没法通过互联网进行境外访问了。YAHOO打不开不说,ICQ也没法登录了(这玩意儿的服务器当然在境外),一时间各论坛里哀鸿遍野,大家纷纷寻找替代品,人总不能不说话吧,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开始使用OICQ互相联系。
国庆封网大概持续了7天左右,这7天足够让大部分使用ICQ的人转换到OICQ去了,再之后,大家对 “断网” 这事儿仍然胆战心惊,再加上OICQ本身勉强也可用,于是大多数人保留了OICQ,再之后,一两年,大家习惯了OICQ,ICQ也就逐渐被放弃了。对于再之后的新网民,OICQ本身是原生的中文界面(ICQ需要用汉化文件),使用的人也多,OICQ就滚雪球般发展起来了。
至于为什么是OICQ而不是其他的山寨IM?我当然可以给出以下几个推测:
1、OICQ本身比较朴素,就是奔着 “ICQ模仿版” 的路子去的,最初版本甚至想要微创新大概都有心无力,但正因为比较朴素,界面直白地模仿ICQ,清爽简单,所以用户容易理解,同时,OICQ简单、方便——对于一个IM软件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一因素,所以在 ”网民需要替代品" 的时候,OICQ能顶得上来。当年也有不少IM通讯软件,有些花里胡哨,有些找错了产品关注点,有些IM软件光自己就有20兆——99年的20兆是个什么概念……
2、OICQ的技术稳定性一直强于其他的国产山寨IM软件,粗糙不粗糙另说,现在回想起来,稳定性和速度,OICQ似乎没让我失望过,这很重要。
3、一些特殊的贴心功能有加分,比如之前有网友提到的 "联系人云端化“ (当然那会儿没这么时髦的名字)这一点,当年就是比ICQ强的地方,ICQ的所有资料都存在本机,升级一个失误,所有联系人资料就全没了,那会儿网吧刚刚兴起,你总不能让上网吧的人每天带着自己的ICQ文件夹吧(那会儿当然也没U盘),所以这个功能为OICQ狠狠地加了几分,至于后来的群功能之类,倒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
4、虽然我表达了对169用户的不屑(我当然是开玩笑的),但169用户没法上外网这一事实显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5、运气因素。
【pansz的回答(241票)】:
恰恰是因为个人电脑不普及,才造就了 QQ (当年OICQ)的机会。
在 OICQ 诞生的时候,同类产品只有一款: ICQ。ICQ 是针对有个人电脑的人设计的,所以好友信息全部保存在本地,一旦你更换了电脑,不但没有聊天记录,连好友名单都没有!
而个人电脑没有普及的中国,ICQ 是根本没法用的,因为大家没有自己的电脑,根本不可能保存信息,最需要的就是让这些信息实现『云存储』了。所以 OICQ 大行其道,保存了好友列表,好友分组,聊天信息等内容在云端,然后,各种网吧就造就了最早一批 OICQ 用户。他们没有固定的电脑,但却拥有了 OICQ 这个天然的『网盘』。
可以说,OICQ 算是国人接触的最早期的云服务了,是的,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腾讯才是云服务的祖宗。(很多人曾经是把QQ备忘录当作云笔记本的,虽然那时并没有所谓云的概念。)
我感觉题主的问题有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假设,认为多数人是在家里上网,而现实恰恰相反,在那个时候,多数人只能使用公共的上网设备,例如学校的公共机房,网吧,等等。所以结论自然就与题主完全不同,得屌丝者得天下,这句话对当时的腾讯而言也仍然没错。
【杨名的回答(26票)】:
现在排在第一位的那个答案完全是意淫,和OICQ同时代的IM产品多了去了。像我这种5位数的QQ用户那个时候基本都不记号码,到一个地方换一个号码,后来人们渐渐的才开始固定下来号码,因为聊的人固定了。QQ早期最成功的产品是“QQ聊天室”,这个功能打败了当时最火的“XX热线”,也是中国当时最火的陌生人交友的场所,现在什么约炮软件和它比都OUT了。至于QQ聊天室被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后来QQ群继承了它的衣钵,但是传播性上就下降了很多。从99年聊QQ的人都基本经历过见网友,后来就有了《绝望的生鱼片》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经历过的人都对陌生人交友这个概念不是很感兴趣。QQ为什么能有今天“时、运”都很重要。除了产品团队过硬以外,在关键的时间推出合适的功能也很重要,如果让麻花藤今天再做一次,我看那就未必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17票)】:
当时有很多类ICQ的国内软件,如OICQ,TICQ,RICQ,MICQ,PCICQ等等,QQ的前身OICQ之所以能够活到最后就是因为推广做的最好,我记得2000年的电脑报基本上每一期的第一版左下角都有OICQ的广告,面积不大,就是说最受欢迎的聊天软件,用户量已达多少多少。我记得2000年5月的时候广告是说用户数已达700万云云。当时OICQ还有一个很牛的功能就是能够免费给BP机发传呼,这一点吸引了很多人注册当时有很多类ICQ的国内软件,如OICQ,TICQ,RICQ,MICQ,PCICQ等等,QQ的前身OICQ之所以能够活到最后就是因为推广做的最好,我记得2000年的电脑报基本上每一期的第一版左下角都有OICQ的广告,面积不大,就是说最受欢迎的聊天软件,用户量已达多少多少。我记得2000年5月的时候广告是说用户数已达700万云云。当时OICQ还有一个很牛的功能就是能够免费给BP机发传呼,这一点吸引了很多人注册
不过当时用聊天软件的人很少,比较非主流的,主流用户都是用网页版聊天室的,有网易聊天室,湛江碧海银沙聊天室等等
【匿名用户的回答(11票)】:
QQ起家和现在的陌陌有点像,都是做陌生人交友来的,以前上QQ都是找生人聊天,哪像现在一般只加认识的人。
【马进的回答(21票)】:
我发现有很多人号称自己是QQ最早一批用户。冒昧的呵呵一下吧。
既然要讨论这个话题,我发个图片镇镇楼吧,本人QQ号码:13003。
有一次和腾讯现任的管理层某丹同志交流,我说我的QQ号是13003,他说他是10027。
我说:你是我见过的唯一的活着的比我QQ号码小的人。
唔,我发这个图只是表明,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楼上很多人都说得差不多了。排名第一的答案绝对属于没有帮助的,排名第二的答案是相对靠谱的。
1,ICQ就是i seek u,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普及一下。OICQ就是,哦,i seek u。所以QQ从一出生就是山寨,但是他山寨得比较好。后来吃了官司,改名叫QQ了。
2,当年有QQ的时候,网络普及还不是很高,很多人都在网吧上网。icq最初的问题之一是,所有好友记录都只能在本机保存。而QQ针对这种网吧上网的人群,让好友信息存在服务端,有这个优势。
3,说第二名相对正确,是因为:当时大多数网吧用户都不用icq,人家直接就是用qq,很多网吧也不装icq。当时去网吧就几个目的:红警、沙丘、三国4、仙剑奇侠传,不是骨灰玩家,时间上不一定正确。另外就是聊天室聊天了。
4,为什么qq当时能火?因为当时上网就是见网友用的。大家都知道,网吧网友这个群体,一开始都是集中在聊天室的,他们不懂什么叫BBS。一般聊得好的,就要约时间在这个聊天室继续见面,或者条件好的有BP机(当初还有从聊天室变笔友的)。QQ解决了二次联系的问题。
5,其实答完前四点,lz的另一个问题,qq最初用户是否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问题也解决了。就是一群网吧用户。
【高春辉的回答(19票)】:
我是因为认识腾讯的创始人之一,99年初,最初的版本发布时,就告诉我了,我也就申请了。
当年叫 OICQ。因被 AOL 的 ICQ 诉侵权,改名为 QQ。
【知乎用户的回答(12票)】:
不用等到2000年,也不必等到个人电脑普及。
老家小县城,1998年,网吧开始铺天盖地的,小学生、中学生、社会闲散人员,去网吧里看网页、玩游戏、聊天。(开始的聊天工具都蛮难用,直到99年……)
也是那时候,县里小学开设计算机课(中学早几年就开设了),小学生在机房里上网聊天玩游戏。
网页信息不多,没啥互动,当时游戏也大多是单机游戏、局域网游戏(网游、私服的流行还得四五年后),而能够与很远很远的很多人发生联系的就是OICQ,这让人很兴奋:
想想看,那时能认识的人很少,每天见学校的同学、路上的小卖铺、大院门口的老大爷、院子里的老人小孩、父母单位里的叔叔阿姨,多少年都是这几个人。一直流行笔友,翻杂志找联系方式,一封信来回十天半个月,能了解到一些他人、外界的世界都兴奋得不行。
这时候,忽然有个东西,鼠标一点,几万几十万在线的人立即就可以聊天!
【Ivony的回答(3票)】:
当年OICQ的竞争对手很多,但是IM这个东西一旦你的用户基数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马太效应,立即翻盘。
当年OICQ对我而言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有两个:侧边停靠和提供最佳的聊天体验。
是的,当年的竞争对手要么登录太慢、传文件太慢、占地方、弹新闻(结果现在QQ也喜欢弹窗了)。而OICQ早期的版本就已经开始支持侧边停靠,不占桌面空间,快捷键呼出,内网传输。QQ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的基因在哪个时候就有了。
【钟佳辰的回答(5票)】:
这种问题最适合我这种倚老卖老的人回答了:96年就开始接触电脑,98年开始拨号上网,大概是从2001年开始使用QQ。记得当时陆续申请了一个7位数的QQ,时隔一年之后密码忘了,又申请了个8位数的QQ,后来密码又忘了,最后申请的这个QQ一直持续使用到现在。
————————————家境殷实的分割线————————————————
首先对题主的问题作一些说明:
1、对50%的网民在家上网且家境殷实的说法表示怀疑。
在使用QQ比较频繁的时候,那时候还属于拨号上网,用电脑上网就不能打电话的那种。而且网络上基本上是由一群技术宅统治的,因此可以说网民规模较小。当时接触电脑还在上小学呢,所以算是当时网上耀眼的少数了。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单位的机房,一直持续到了98年我们家才买来了一台新电脑。因此对题主50%以上的网民都在家里上网的说法表示怀疑,接触网络比较早的原因可能是我的父亲比较喜欢钻研技术,所以会尽自己的力量争取接触电脑的机会,这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因此并不是因为什么家境殷实~当时我接触电脑的途径包括我爸单位的机房,我妈单位的机房,游戏机室(那时候还没有网吧这种东西,只有可以打星际争霸的电脑室),以及别人家的电脑~
2、对用户数据的保存至少在OICQ的初期是做的不好的。
QQ最初的版本甚至都不能保存登陆过的QQ号码,导致我每次都忘记上次的QQ号码,然后每次都重新申请一个。另外,QQ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没办法保存好友分组的。很晚很晚才有了漫游设置以及聊天记录漫游。
————————————陌陌的分割线——————————————————
以下是回答问题:
1、ICQ的缺点是1)界面英文对用户不友好;2)缺乏完善的在线查找功能。
在使用QQ之前先通过论坛之类的资源得知了ICQ的消息,于是事先下载了ICQ,用了一阵就丢在了一边,原因1、界面是英文的无疑提高了门槛2、缺少完善的在线查找功能,也就是所谓的查找陌生人的功能,装了也不知道找谁聊。于是卸载了。
2、完善的在线查找功能和技术宅优越感;后来OICQ横空出世,取Open ICQ,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ICQ这种优秀的即时通讯软件之意。下载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原因是QQ完善的查找在线好友的功能,能够按照地区、年龄、性别查找在线用户,这样可以让我跟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聊天侃大山,然后享受别人“啊?你只有12岁?这么小就会玩电脑了?”的夸奖,这给我带来了极大地愉悦。那时候OICQ的用法主要是上线,连续查找十来个人,一顿胡侃,一个忧伤而寂静的下午就这样过去了。等到下次上线的时候直接忘记了QQ号码和密码,于是只能重新再申请一个。
另外当时创办了个人网站,于是会在个人网站的页面上挂上自己的OICQ地址,让感兴趣的人可以直接加我的OICQ进行询问,站长之间会互相帮助解决各自的代码问题,这极大的方便了技术宅的使用。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在我童年的陪伴。
3、另外一个导致QQ用户群的不断壮大的原因是技术宅不遗余力的人肉推荐。
在尝到了甜头以后我就自发的向周围所有的朋友推荐OICQ,见面就问“你有QQ号码吗?没有?那我帮你申请一个吧”,我对QQ的推荐语是“QQ可好玩了!可以让你跟网上天南海北的人聊天,让他们给你讲新鲜好玩的事情!”在我不遗余力的推荐下也发展了一批QQ用户,后来干脆直接干起了帮人申请QQ号,每个收取2块钱的工作。
4、上网=QQ的概念深入人心。后来QQ改名,网吧逐渐普及之后,我们干的事情和现在的杀马特非主流类似,上网便是找陌生人胡侃,于是基本上将“上网”这一概念等同于“QQ”,这个说法深入人心,以至于一个对邮箱完全没有概念的人却知道QQ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我想上网”变成了我应该先去申请一个QQ。
随着使用QQ的人越来越多,通过OICQ界面申请QQ频繁遇到网络崩溃申请失败,需要重新输入所有个人资料。因此预计在那时候帮人申请QQ号和贩卖QQ号的工作也开始萌芽。
PS: 早知道那时候就屯一大堆7位QQ号等着卖钱了~
【不得的回答(4票)】:
说个关键词:
qq同城聊天室
【刘铮的回答(1票)】:
QQ的兴起,场所是网吧,文化背景是《第一次亲密接触》,陌生人上网交友的概念对QQ、Chat、甚至中国互联网的意义都具备里程碑式的价值。
另外说说网民的概念:
96-99算是国内种子网民,凤毛麟角,那时上网的人大多为现在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99以后才是普遍意义的第一代网民,那时品牌电脑动辄数万元,攒机又不普及,因此说在家上网并不靠谱。99年北京上网8-10元/小时,还是拨号。第一代网民上网基本就是游戏、chat、QQ,BBS的比例都低得很。懂得用Email的都算高端用户。
【萧铭的回答(1票)】:
曾经我们那网吧还卖QQ号,2块一个。
当时对于我曾经申请了几个五位六位qq都忘啦的行为痛心疾首~~~
企鹅也算是搞饥饿营销的前辈了吧~~~
【匿名用户的回答(2票)】:
这个问题,第一个答案:
【高建凯的回答(2票)】:
谢谢您给了这么详尽的回答。
最早的时候我也曾想会不会是网吧为QQ聚集了第一批用户,但查阅CNNIC的数据,显示年左右中国网络用户很少,而当时用户上网地点中网吧占的比例很小,1999年网吧占11%,2000年占19%。虽然势头很猛,但似乎并不是上网主要地点。但也许是网吧这种地方,可以实现用户的快速流动,因此聚集了大量用户也是可能的。
【崔领科的回答(2票)】:
看过一篇腾讯老员工写的文章,说刚开始他们几个男员工一个人装女性同时聊十几个QQ,当然都是和男的。然后慢慢....
【刘扬的回答(1票)】:
OICQ如何获取第一批用户不是很清楚,可能不是100%高端,但5位号的持有者应该都算是老网虫了吧?
那时候主要泡Web聊天室,碧海银沙、月光以及各种IRC...还不太流行用IM,同期IM主要用ICQ和PCICQ,PCICQ的号码可以自己选择,OICQ就不行,所以随手申请了数个5位的OICQ,到现在,丢的丢,忘的忘...连号码都不记得。
早期OICQ还有官方聊天室,超火啊有木有!
【黄质刚的回答(1票)】:
好吧,我一直觉得我是第一批QQ用户。当时真的家里没有电脑,只能去网吧,只会玩星际、红警、帝国的时候,还不知道上网是什么东西,莫名其妙的申请了当时还不叫QQ的一个东西,给的号码从来没有记过,每次用都重新申请,说这东西随便就可以了。然后,等到高中的时候,才最终确定了一个QQ。所以,如果当初网吧没有安装,不会有这个,我也不会申请。那时候网吧都是个体户,也没有什么系统。网吧老板才是低调的QQ使用者啊。
【经克的回答(1票)】:
小学记得5~6年级开始玩的QQ觉得很有意思
出于一种目的没事就搜索自己的名字看看有多少人更我重名
【王久的回答(1票)】:
貌似当初还有一个比OICQ更好的吧,好像是叫OMMO,我当时挺喜欢他,功能比OICQ丰富,可是后来服务器老繁忙,总是登陆不上,以后就放弃了,好可惜啊,要是坚持下来绝对比oicq好,他的很多功能都超前,将文件夹和邮箱都统一到OMMO上了,正如后来OICQ很晚才搞起来的。
【刘飞的回答(1票)】:
98年申请的QQ号,6位号,大二。当时主要找女生聊天,可以看到年龄,只找19-22岁的聊,机房所有人都聊得面红耳赤。同时开七八个窗口聊天是常事,用智能拼音,大部分人打字速度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其实当时的聊天室更火,大学聊天室一个房间限60人,很多人一早就进机房挂聊天室。
【孙怀宇的回答(1票)】:
那会郎玛UC也挺火啊,为什么没人提到。
【十七的回答(1票)】:
不能算最早的QQ用户,但也算很早的一批,最早接触电脑是托老妈的福,那时候老妈在学校里管机房,双休日的时候就会去玩一会,当然那时候玩的是最土的扫雷,纸牌,DOS版的超级玛丽之类的,后来2000年的时候买了第一台电脑,还是拨号上网,记得用户名是8888的,几块钱一个小时,一开始不懂还在家里乱上网,结果有一个月电话费飙升到300多块,那个年代是一笔巨款,被暴打一顿,因为电话费账单上是会单独区分开上网费和电话费的,一目了然。从此我开始了各种电脑房(还不能叫网吧,大多好像有个牌子叫公众电脑屋)生涯。因此对于在家上网这类事情,我觉得那时候就算家里有电脑,考虑到费用,速度和气氛,还不如去外面玩划算。这也间接体现出了QQ的资料云存储的重要性。
01年读高中,学校里开始流行交笔友,班级里各种攀比今天收到了多少封信,随后《第一次亲密接触》彻底火了一把,朦胧的心开始悸动,从此交笔友的途径扩张到了网络寻友,各种混迹在163,等聊天室,对于聊天室的界面耿耿于怀,公聊界面太大,信息奇乱无比,私聊及其不方便,还容易被刷屏漏掉聊天记录。偶尔一次在电脑房里发现有一个叫OICQ的玩意,老板介绍是一款私密聊天软件,申请QQ号也很简单,界面易懂容易上手,就开始用了。随后蝴蝶效应般的人肉推广,先是班级里,然后笔友等等等等,聊天室里逢人就说,有Q号吗?用OICQ私聊吧,没有的话就申请一个,很快的。我不知道大环境是什么样的,但是我身边的人群接触QQ的经历大多和我一样,基本都是被人肉推广后开始使用的。
用了QQ后,还会各种娱乐,比如搜素家里电话号码的Q号,学号的Q号等。当然,最终目的还是见网友占多数,然后攀比。性质约等于现在的约炮,档次底一等。
【程鹏的回答(1票)】:
99年在学校门口的网吧打红警。在等同学的空档,点了桌面上的小企鹅图表。
【刘给力的回答(0票)】:
回忆当年,觉得当时了解软件有以下几个方式:
1、是《电脑爱好者》《大众软件》等杂志推荐
2、是N多软件合集的那种盗版盘上会有软件介绍。
【Ricky的回答(0票)】:
98年触网,99年开始上网,知道QQ好像是99年底2000年初了。
当时随手注册第一个号是8位的,后来又注册的一些都是7位的。
最开始上网都是泡聊天室,基本都是网易、搜狐、碧海银沙这些,后来是因为对网页制作感兴趣去的K666,那里的朋友送的5位和6位的Q,5位的丢了,还剩个6位的一直在用。
PS:当时在读初中,只能说是网虫,一点不高端
【张宇星的回答(0票)】:
2000年我们那小城市的网吧也挺多的,基本就只能聊qq和ie看网页。高不高端看产品的定位,qq这种大众的东西有什么可高端的。
【徐小鹏的回答(0票)】:
高端?殷实?2000年的时候网吧很多了,学校机房也可以上网。
【李创的回答(0票)】:
回答一个题外话。
我的第一个QQ是2003年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才有的,还是别人给我的,之前一直不用QQ,后来之所以申请是因为看到某同学面试的经历,想向他请教一些问题。后来好像就删除了他。
N年后,再看此人的博客,发现跟我在同一家公司,于是内部IM联系了他又成了现实中的朋友。
现在已经不在同一家公司了,但是经常还会聊聊天,不过话题已经不怎么在技术上,大部分在讨论买卖美股了。。。。
【Sarfan的回答(0票)】:
我知道QQ是因为当时网吧外面的墙上都是涂着很大的QQ企鹅,那个时候墙上还是可以乱涂乱画的,我在天津市的一个县里,QQ已经到这个地方做广告了- - 然后每次路过都会看到大大的企鹅就会好奇这东西是什么- - 然后经常去网吧的朋友都注册了,其他人也慢慢都注册了~
【mercy bard的回答(0票)】:
2000年左右申请的QQ号,好像是大众软件上看到的。
当时二线城市网吧已经比较普遍,但多见于高校旁边。
小地方一般还是不能上网的电脑游戏厅。
当时品牌机动辄上万,能买得起家用PC的家庭在当时也属于比较富裕的
据我所见,当时使用网络的人以高校学生、教师以及IT相关人员居多
可能从经济实力上跟现在的相当一部分上网人群差不多甚至不如
但是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素质远远超过
【vijja的回答(0票)】:
最早是在聊天室中认识的朋友介绍说有这个东西,然后OICQ和ICQ都下了,还是觉得OICQ好用。最开始的Q友多么老实啊,OICQ上注册信息如姓名、电话啥的都填真实的……
想起来,深圳罗湖周边网吧里的OICQ,基本都是我装的,因为在这周边,是我最早用的。
记得99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正在福田等花车啥的,一Q友来电话说自己好可怜,还在单位,守千年虫……
那时注册的号码都被收回去了,有些Q友也找不到了……
【段赫的回答(0票)】:
98还是99年的电脑报软件版有一篇介绍OICQ的文章,还附带申请教程,通过那个申请的Q号没用几天就忘了,等大伙都用就想不起来那个5位号了。
【小适的回答(0票)】:
都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吧?
没那么复杂。
那个时候唯一能够和OICQ竞争的其实就只有ICQ。当然,还有杂七杂八各种XICQ。比如貌似有个TICQ(大概是这个名儿),号称军用级加密安全,不过用着寥寥。
说OICQ为什么就打败了ICQ,个人感觉关键是下面几个:
ICQ虽然很火,但是服务器全在境外。中国内地访问速度不快。而且当时拨号上网用户应该知道163和169的区别吧,应该是有些访问境外服务器会比较慢或者完全不能访问。当年是第一次在互联网上打开国门,那个时候接触ICQ的人,也第一次知道,原来SEX在西方是那么普遍。你只要挂着ICQ,基本上随时随地都会有问你要不要看色情图片的,说自己有色情儿童照的。各种骚扰。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人受不了转而使用OICQ。OICQ当时就有聊天室功能。这个在当时就算很火的应用了。想想可以和一大拨同学一起聊天室多么畅快的事儿。
【weila wang的回答(0票)】:
我2000年上大学,那时刚开始流行QQ,跟高中同学联系。几乎所有同学都注册了QQ。
【KJ(Kan Jia)的回答(0票)】:
记得当时都是炒网络寻呼机这个概念,除ICQ外,国内产品还用过网际精灵。
申请了一个OICQ,后来有段时间OICQ上不去了,网站也上不去了,以为产品不做了。过了三个月才听说换了名字叫QQ,以前的号码也记不住了,重新申请一个,号码还是七位的!
【张卫滨的回答(0票)】:
和楼上的经验差不多2001年在网吧注册的8位号码,我觉得网吧对QQ的流行至关重要
【王松涛的回答(0票)】:
感觉还是网吧贡献了很大的力量,我第一次知道QQ就是在网吧里。
【匿名用户的回答(0票)】:
关于作者问题的几点疑问:
1、作者关于“那时候网民在50%以上在家上网”,“学历比较高” 这个结论是从哪里弄来的?我非常好奇您的数据来源。因为事实是那时候50%以上的在网吧上网。
2、大家回答问题时候,不少人还认为当时只有QQ,其实不对,当时不仅有QQ还有很多其他类似ICQ的聊天工具,OICQ是其中一款而已。哈哈,牛逼。
【徐良的回答(0票)】:
1999年,初二,网吧申请。那时候的网吧,还是没有耳机的,都是外放喇叭。嘀嘀嘀的声音接连不断...
【曹曦宇的回答(0票)】:
2000年我上小学,电脑课上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邮箱,又介绍了OICQ,让大家在课上注册聊天练打字。。。
从此以后上电脑课一旦忘记老账号都会注册一个新账号然后聊天(被我们废掉的账号大概就是第一批所谓的“僵尸粉”)
所以综上所述2000年的用户未必高端,很可能相隔万里和你聊天的就是个小屁孩儿。。。
ps.在那堂课上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一款叫“网络蚂蚁”的下载工具,现在想来这个老师实在太好了!完全没有因为我们是小孩就随便拿点扫雷游戏忽悠我们。。。还是很认真地介绍各种最新的软件,带我们了解计算机世界,真心感谢他!
【曾祥胤的回答(0票)】:
粗粗看了一下,有一个点大家都说到了,就是网吧的盛行为QQ的推广起巨大的作用
还有一点几乎没人提到,QQ当时的流行其实很大程度得益当时很火的聊天室,聊天室的主要功能是聊天泡妞,QQ当时可以视为聊天室的补充,早期版本的QQ本身也带聊天室功能
【曹帅的回答(0票)】:
就像现在应用市场是用户和app之间的咽喉要道一样,在那个年代,下载网站也是用户和软件之间的咽喉要道。
最早oicq引起我注意,完全是好多下载网站都出现了这个软件,无论是我常去的金蜘蛛软件下载,还是瀛海威时空软件过山车,都看到这个软件的出现,并且从他们网络寻呼机这样的宣传调子看,就有让我尝试一下的想法~
所以我觉得,用寻呼机这个当时普通大众易接受的概念推广,再加上大量的下载站铺天盖地的出现,为腾讯积累了最早的一批用户....而且,那个时候以色列icq已经为用户理解im奠定了一定基础~
还有就是早期oicq上公共聊天室,也巩固了早期种子用户的粘性~帮这部分用户建立最早的网络关系网~
另外...我记得国内报纸报道过这件事....国外一次劫机事件,icq扮演了乘客向警方偷偷提供机上情况消息的渠道,使IM类工具的便捷性进入了普通老百姓视野~email可做不到这一点~当时就觉得,互联网的发展碉堡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我觉得还是因为界面和速度都好,之后就是滚雪球的暴涨了。还有就是2000年的时候果断改变,要不然很多QQ号会被暴力破解,我听说有QQ号被人在网吧破解一晚上破解掉的。
前一阵子我和一个异性校友聊天,想找一个合适的聊天工具,包括google talk 和msn等,但是发现功能最强大的还是QQ。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第一批用户高不高端的问题。中小学生不说了。那时候用QQ的成年人,肯定是比较高端的,首先打字就是一大门坎。拼音不熟悉,键盘没摸过,半天才出一个字的话,谁和你聊啊。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高端”这个真的不敢苟同。99年,我念初二。我还记得自己把第一次申请到的8位数oicq号码,写在初二的政治课本最后一页。但是这个政治课本怎么都找不回来了。而我加的第一个网友,是位社会人士(我猜测的),因为对方没几句就开始聊及情爱和性爱问题。把我吓得不轻,觉得网络真的是可怕的东西。
【江南刀客的回答(0票)】:
00年之前,能有个人电脑的肯定属于有钱人,但不一定有文化,因为很多人把电脑当打字机,很少上网。
我97年中学电脑课上第一次摸到电脑,286。不过那时候都是单机的,用来学学打字,basic。98年第一次进学校旁边的网吧,不过那网吧不能上网,只能局域网内联机打游戏,红警、星际。那个时候我只在书上看到过因特网这个词。后来听说家里有钱的同学上网了,玩qq聊天。然后就高三复习忙得很。一直到高考完才有机会进网吧,但没钱,只能看看别人打游戏。等到大学开学,在学校机房,哥才第一次注册qq号码,终于第一次触网了。但我那时候对聊qq兴趣不大,只对网上下棋感兴趣。于是错过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之类的机会。回想起来,当时机房里的女生,几乎个个都是在qq。完全可以物色几个顺眼的,然后溜到背后瞄见qq号码,然后就……(*(*#@* 当年真是挺纯洁的。
01年的时候,哥听说有人在qq上泡到妞,出于荷尔蒙冲动,我也一度在qq上乱加女的聊。除了女大学生,也有已经工作了,甚至还有村姑。想必那段时间,互联网和qq都经历着爆炸性增长。
所以楼主的问题,我觉得00年上网的人收入和学历已经大大不如99年前。平均也就大学生水准。然后迅速下降,03年左右,应该已经彻底草根化。
【匿名用户的回答(0票)】:
能选择头像功能并保存在服务器上,这个功能是差异点,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这一点帮QQ杀出重围。
【匿名用户的回答(0票)】:
我也是2000年的,1打头的8位,之前申请过7位但是忘了密码,后来到2002年被盗了,我很郁闷因为在那号上我跟班花匿名聊了很久,后来因为要高三我就不再上网,戒网半年自己也受不了了,发现oicq太火爆以至于要钱才能申请新号码,于是就去网吧用盗号工具偷了几十个没有密保的号码,自己挑了一个1打头的8位号码,其他送给同学了。
【cure的回答(0票)】:
当年的OICQ,极其不稳定, 服务器经常换 还需要加IP地址,更不用提那些盗号还有利用OICQ攻击电脑的程序手段。当时都是拨号上网的时代,网吧ISDN就算很快了
但就这么一个简陋的仿ICQ软件因为其宜用性和本土化渐渐发展了起来,用户都是年轻人、学生为相当的主力,当时IM的市场真空,ICQ也不进入国内。当然,最关键的我觉得是当年的网友都很纯洁有趣,不象现在一些app赤裸裸的约炮包养
【黄靖雯的回答(0票)】:
98年开始用,近三年很少用,现在是微信。
原来是Qq的死忠用户,刚开始没别的就是界面的设计配色,到现在都记得它的聊天室主界面的背景是黑的比碧海银沙之类的顺眼,眼睛很舒服。还有就是当时别的聊天室刷屏很厉害!!
那时候的聊天室,经常去的同时间段也都是那些人。可能是病毒吧,学校机房的机子不连外网,早期在网吧都是换台机就申请一个号,直到99年夏秋之间,那段时间晚上很多程序会和服务器断开,现在觉得应该是上网人数急增,qq也试过,但是Qq很快就改善了。后来马化腾有说过,把qq偷偷地放在别人的服务器上运行。
2000年到2003年有很多这种交友软件,竞争很惨烈,拉人大战,抢用户各出奇招。因为拥护QQ,被人踩了好几年骂了好几年幼稚。好吧,那时侯上班族很多用hotmail。可我那时是真心喜欢Qq,用着也很舒服。04年陆续有认识的人换工作到腾讯,06年跟人去腾讯在深大的公司活动上,看到那时候竞争交友软件推广人之一的一帅哥。
腾讯不是单凭运气走到今天的。
哈哈,qq和微信一开始的火都是依靠男女之间的激情,他们明白得很,做大了就收敛。
【Fred的回答(0票)】:
今天看来当初都是一群调皮捣蛋,爱玩,爱疯,天天跑网吧的孩子最早用上了QQ。
我们这些好孩子只是听说有这么个东西,发消息聊天都不要钱,羡慕的不行。。。
后来我们也用上了。。。
【XjAcKs的回答(0票)】:
99年申请到5位数QQ的人路过……当时申请OICQ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除了ICQ外终于发现了一个国产的类似软件,而在ICQ上除了老外就是东南亚的网友,很难找到大陆的网友。记得当时除了OICQ外还有好几个IM产品,不过没几个存活下来。
【常欣的回答(0票)】:
那时候不分高端 低端
刚学上网的时候是01年
那时候都说上网要申请一个号
还有点难申请
那时候已经是9位的啦
【柳扬的回答(0票)】:
当年使用icq 可能是我太白 竟然无法保留好友列表 这时候 oicq出现了。当年主要聊天阵地是各聊天室,由于刷屏和恶意攻击等比较乱。
【汪威的回答(0票)】:
这东西最开始叫“网络寻呼机”,以为能发文字给BP机,所以就注册了。
有和我相同原因的吗?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话说QQ必须要用手机注册那段时间,UC拉了不少人,但是UC没有坚挺住
【石海的回答(0票)】:
99年b3用户,当时icq很红,oicq刚出来优点很明显,
第一 中文的,虽然icq有中文补丁,但是中文很爽
第二 可以保留好友列表,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优势,icq做不到。
第三 可以搜陌生人做好友,这简直就是约炮神器的原始版啊。
第四离线消息,离线消息也是oicq比较早支持的一个功能。具体是否是b3就有 就记不清楚了。
【元彬的回答(0票)】:
你们都弱爆了,oicq真正的传播源起源于广东---------碧海银沙聊天室!!那时各种约炮幻想症者疯狂地对这款软件进行传播,各大网吧管理员也对此软件的普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sum summer的回答(0票)】:
初一的时候有了QQ号,那都是2000年的事情了。也不是在家里的电脑,而是网吧,好朋友说最近流行OICQ,就注册了一个,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候ICQ还有个貌似叫UU的聊天软件都挺火的,大家每个聊天软件都用。ICQ拿来和海外朋友说话,UU是因为很时髦。当然留到最后的还是OICQ。电脑普及在我们那,是年左右的事情了,而且说是普及,也仅仅是一个班10个人有这样的比例,全班有70人左右。
【刘寅的回答(0票)】:
第一批oicq是传呼机网络化业务的转型 请参考产品研发过程
【wangzhenpeng的回答(0票)】:
我的第一个qq还是朋友帮我申请的,后来跟潮流和谁都交换号码,可是。。。。。我不会打开聊天窗口,那时候只知道玩游戏,所以每次上网有人找我,那嘀嘀嘀一直响我又不知道怎么打开,只好没吃挂上然后被嘀嘀嘀吓一跳然后退掉qq,接着玩单机,,,,,我觉得qq还是靠口碑吧,那时候02年都是必须有qq才潮,没有就是土包子。。。。。
【tsuruya的回答(0票)】:
几年前在大众软件上读过一篇杂谈,作者谈到QQ的迅猛发展,回忆当初刚刚起步时的情景。其中提到,一次地震震坏了海底电缆,ICQ不能使用,于是人们无奈注册了QICQ作为替代品。当时的qq号是6位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小学四年级(98)开始接触电脑室,开始仙剑win98,初一99在表哥的带领下,开始混网吧主要混迹聊天室,00年开始石器时代,在7、8位QQ号码的接触OICQ,曾经尝试ICQ(听说可以和外国人聊天……)但是因为都是英文界面,所以放弃了……所以个人支持QQ是在网吧内兴起的论断……
【文涛的回答(0票)】:
当时oicq是自动启动的,电脑开机后第一个弹出来的就是它
【张光临的回答(0票)】:
使用9位QQ的人默默路过。
【李秀佳的回答(0票)】:
当年,电脑没有普及,在网吧想找人聊天的时候,不是去聊天室,就是注册一个QQ号随便找人聊聊,下回再用就重新注册一个,最后剩下一个唯一记住的8位的QQ一直用到现在。
网吧接的还是64k的猫,没有百度、google,知道的互联网接口就只有新浪、163之类的,搜索也是在门户网站上。相对来说,当时的互联网的乐趣很少,唯一的乐趣就是在网上找人聊天...so,几年之后,QQ就火起来了...
【杨勇的回答(0票)】:
我当时用OICQ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QQ可以给各大传呼机发短信!!!如果你的是中文机我就直接给你留言了~我也是通过传呼机上收到的消息才可以用OICQ的,当时是99年7月份吧
【杨宣的回答(0票)】:
ICQ用户的转向OICQ的,只是非常少的人群
如果说是2000年左右的OICQ天使新用户,一点都不高端
这个年代,网吧是新生上网人群的初始节点,而初始年代的网吧除了打游戏,还能干啥?
1. 不算从瀛海威这种妖怪时代出来的网民,
对于普通人,2000年左右最火爆的互联网服务是聊天室,特别是同城聊天
像「碧海银沙」这种现在已经听不到的网站,是当时的巨头。
这种公共聊天室的缺点是无法建立点对点的个人联系,
直到有一天,有人说「你有网络寻呼机么?」
「网络寻呼机」多有时代感的名字啊
没错,这个就是OICQ
2. 前网络时代,连个搜索引擎都用不利索,那就算知道了「网络寻呼机」,去哪下载?
慢着,啥叫下载?
不是得用安装盘么?
所以,OICQ初始推广,其实是从网吧开始的
网吧的桌面上就放着一个OICQ的图标
3. 这个OICQ的图标有人知道干嘛的么?有人点啊?点开会用啊?
在2000年代,OICQ已经有了网吧推广了。
网吧老板除了安装OICQ外
还会手把手的教你怎么用
「你看,这个也是聊天用的,是私聊和碧海银沙不一样,你看,这就能搜到同城的人了」
在互联网蛮荒年代,是个能用的东西,都有人尝试
「网虫」(那个年代的上网人群的称谓,还是正式的)有巨大的好奇心和存量时间去消费
OICQ是和中文互联网人群一起出生成长的
从第一天起,就是一个高渗透率的基础服务,从没高端过。
【刘佳的回答(0票)】:
当时网吧有很多即时通讯软件,OICQ是这些软件里唯一一个开机自动启动的,所以。。。
【张成泽的回答(0票)】:
最早接触QQ是小学五年级,那是QQ已经很流行了。
【王小昕的回答(0票)】:
我是2000年3月开始上的网,4月申请的QQ号。
在当年7月之前申请的QQ号基本都是7位的,从7月开始有了8位的QQ号,虽然一直到月偶尔也能申请到7位号,但这半年的时间已经让大多数人用的QQ为8位号了。
从2000年的暑假这个假期开始,爆发了上网用户大规模增长的高潮。
透漏个数据:在2000年六七月,晚上QQ在线人数是2万多,白天在线人数是22万多。
现在呢?呵呵
【王峰的回答(0票)】:
第一批用qq的,基本就是当时的大学生。
【冷小白的回答(0票)】:
楼上的都是如此高端大欺上档次啊 菜鸟一枚 也来凑下热闹 俺是03年接触互联网 那时候大概还很小很小 十岁左右 申请的第一个企鹅号是08年的事 那时就是十位的了 由此可见 腾讯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技术问题没人回答?
【雷少的回答(0票)】:
俩原因,一是ICQ没小号了,为了五位号,虽然后来五位号不怎么上收回了又申请六位数的。二是有聊天室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补充一个,OICQ有找陌生用户功能,而万恶的ICQ没有这个神能力~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高端个毛,虽然那会有QQ号了,但我现在还在搬砖呢。
【高亮的回答(0票)】:
首先指出楼主的一个错误,2000年左右,个人电脑和网络已经很普及了,一二线城市街头巷尾都是电脑房。电脑房里面全是mud和石器时代还有联网推星际的玩家。
城市学校已经开始上微机课,高中学生普遍已经开始学习basic和五笔打字
北京两个街区之内必有一台网吧,学校中的网络机房已经极为普遍,
买个电脑桌放台巨大奔腾2(背后还要堆着光盘和猫)是城市家庭中最时髦的大件。
所以腾讯几乎是跟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一起出现的,并非是什么孤独的先行者。
楼主想象中那种高端用户在家上网的情况,是97年以前的事。
当时的每个面向年轻人的媒体都有IT版,更不用说“电脑商情报”“大众软件”“中国电脑报”这样的专业电脑杂志。
它们在城市青年人中受众面非常广,主要内容就是各种新软件和硬件动向,
类似于“最新下载软件大盘点”“。“ICQ,OICQ,AICQ大点兵”之类的文章每期都有。
几乎所有电脑爱好者也会至少看其中一份,当时内容的质量也确实高。
QQ的第一批用户,就是在这批传统纸媒的推动下被导入的。
有了初始用户,再说留存和病毒传播
当时的qq并非社区平台,而是一个陌生人私密社交聊天室
维持主流用户留在上面的,并非即时通讯,而是为了”聊天“,说白了就是”泡妹子“外加”认识外面的社会“。那种突然发现社会如此之大,地球如此之小的惊喜,现在的网民很难再体会到了。
当时大家都是挂三四个qq,攀比谁见过的网友多。即使是不用qq的人在听了各种见网友的传奇故事之后也很难拒绝这种诱惑。
再加上当时qq的竞争对手都很不成气候,不是还得输个服务器地址,就是很难找到陌生人聊天。
qq作为最大的泡妹子和交网友平台,就通过口耳相传顺理成章地火起来了。
所以楼主说qq用户素质高也是不存在的,qq恰恰是抓住了“低端用户”的“猎奇”“恋爱”需求火起来的,很多用户都是二线城市网吧中间的中学生,野鸡大学大学生。
当时真正的高端用户,不是集中在在各种bbs里面坐而论道,就是在创作时髦的flash,写软件,做黑客,只是顺便用用qq。
【秋秋的大笨猪的回答(0票)】:
当时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盈利。浏览器当时没人做就是这个原因。为什么IE从netscape之后那么久都能独霸国内的浏览器市场?因为当时都是56k甚至更低的小猫,ISDN都没有普及,(我记得是00年左右开始有的)更别说ADSL了。所以很多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的盈利模式,当初是根本就不可能被实施的,比如广告,当时还有很多人拖着小猫上网疯狂下载一些文章之后马上断网看离线的。当时的互联网如何盈利,这才是为何QQ能独霸的根本原因。
说实话,当年OICQ你可以说有对手,但是对手显然并没有成功地把人流和盈利联系在一起
UC不多说,泡泡当年免费发短信的特性,有点像之后的飞信,可以PC端到手机免费发短信,刚开始貌似是100泡泡币,之后涨到1000,超出部分花钱。最后泡泡好像是05年左右做不下去了,因为用户不愿意花钱发短信。这就是错误的对客户需求定位导致的结果。互联网刚开始一代,(95-00)一定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才能接触到的东西,但是这个时候消费习惯并没有成型,所以纯免费是唯一可行的路。而第二代(00-04,ADSL之前的一代)开始接受小猫和窄带的花费,收费之风开始盛行,但是这时候,人的手机并不多,尤其是小朋友们,发短信的优势对他们来说吸引力并不大。短信用户是谁?除了两头的,大部分的都是当年15-40岁的人,初中生当时有手机的极少,超过40的人当时对网络并不熟悉,同时这个年龄段的人有养家的压力,挣得多的,没时间玩手机和短信。挣得少的,买不起当时动辄2,3000的手机。只剩下中间这点人,够干嘛的?所以泡泡的定位就有很大问题。
而QQ,依靠早期的极端简介的界面(真的是极端简单)没有任何收费的陷阱(会员是00年之后推出的),有趣的名字,聊天室(你懂得)这一系列组合拳后,同时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网络硬盘,当时的网络条件毫无意义)成功霸占了早期的家庭和网吧(10+¥/hour)。
之后的守业,则是QQ会员的功劳,当时的第二代进入国内的网游已经成功培养出来用户消费的习惯,所以QQ会员就显得可以接受了。
可以看出,技术(姑且这么叫)没法完全带来市场,而客户的需求和心里,才是检验市场的最好标准
【Jeremy Zhang的回答(0票)】:
2000年同学带我去网吧,那个时候,还不会申请QQ,网吧老板(兼网管)帮我申请了一个QQ.然后还一直坐我旁边看我聊天,聊什么忘记了,只知道当对方说:你打字的速度真慢的时候,老板对我说:你这样跟他说,我在练习反手打字... ... 遗憾的是,那个QQ号用过两次后,以后再也没用了,然后想起来的时候,就不知道密码是什么了.
【lomol的回答(0票)】:
早期盗了一大堆五位六位还连号家族号的都不上知乎么?
【張景宇的回答(3票)】:
时代背景很重要。
我家在一个三四线小城市,应该是98、99年吧,我还是一个小学生,那时候根本还没有网吧,只有为数不多的我们俗称为“电脑房”的地方(其实也就是一些黑网吧),都是在居民楼里没有营业执照的私人开的,根据屋子的面积摆了一些电脑,多的十几台,少的五六台,按小时收费,记得好像是一小时3块钱。
那时候其实大家去了都是玩游戏的,最多的就是红警、仙剑、石器时代之类的,所以叫“电脑房”。后来有些电脑房装了网络,个别人开始上一些聊天室。我就是那个时候申请OICQ的,具体几个忘了,用过一个5位的,后来密码忘了,就用了个8位的一直到现在,Q龄12年。
见证了12年腾讯的发展,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在线时长可以升级的时候,大概是初几忘了,用一个小软件就可以24小时挂Q升级了。以至于所有小伙伴们都天天跑网吧,或者让别人帮忙挂机升级。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匿名用户的回答(1票)】:
2000年的时候网吧已经很普及了
【张璐的回答(4票)】:
作为一个q龄12年的老用户虽不敢说是第一批用户,但是好歹也是看着腾讯这么过来的,想来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我拿到的这个qq号是8位的,不错,在2001年时已经无法免费注册到7位及以下的号码了。而且这个号码的来历如下:
我姐的一个灰客同学盗了送给我的(这是因为这个号码比较吉祥比较好的缘故,而并不是因为8位号码难得,后来过了一两周我自己又申请上了一个8位的号码)。
值得说明的是这位灰客同学家里是没有电脑的,他完全是在网吧打拼出来的一条灰客之路。
也许是地区的原因,在我的家乡对于电脑的普及非常之早。98年时,我家还没有电脑,但是上初中的我姐已经被送去培训学习五笔打字法。到了2000年初,即我在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班上同学的家里已经陆陆续续地都购买了电脑,显然其中有一部分家庭并不是特别富裕,但是也加入了潮流队伍之中。
在我的家乡,这可以算是电脑家庭化的发展初期。在这之前,所有喜欢玩电脑(技术或游戏等)的同学都选择在(其实也只有这个选择)网吧挥霍时间。
谈到qq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玩电脑人士对社交的窥探好奇之心。这种好奇之心我想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对社交的渴望,因为在那个时候,玩非技术的人基本上就是玩游戏,非常经典的帝国,cs,魔兽,星际等,在社交方面几乎可以说是处女地。(所谓的什么msn,icq基本没有在内地普及。更别提它们两个非常坑爹的加友机制了…)所以崛起的qq(原名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qicq)变成了一个“很神奇的东西”,特别是在网吧这种地方,吼一句“我今天注册了qq,你们要不要也来试试啊?”就可以形成很大的宣传效应。
另外我认识的一些真正意义上爱好调皮捣蛋的黑客朋友们,比我大不了两三岁,他们基本上全是最早一批的qq用户。
(说到qq,总让人想到令人唏嘘的uc。如果uc现在是即时通讯巨鳄,那我倒是可以很自信地说:我是第一批用户了,哈哈。因为那时我天天关注新浪的动态,在uc开放注册的第一天我就行动了,当然后来没有什么市场号码也忘记了。题外话了)
可以看出,qq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世纪之交时期的电脑汇集点——网吧。而对于题主的疑惑,这一批最早的用户是否家境略为殷实,窃以为不能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因为那时候玩技术的,经济确实比玩游戏的更硬一些,而第一个吼“我发现了个东西,叫qq!”的那些人,想必应该不是在忙着玩游戏的那群朋友吧?
(以上拙见难免参杂个人感情且被环境局限,请轻拍。)
【叶逸峥的回答(0票)】:
當時騰訊在深圳市科技園,然後那個時候申請的…(我爸),那個地方滿神奇的,tx邊上有一家叫諾亞舟的
【金戈的回答(0票)】:
楼上很多人提到了国内没有类似的产品,而我并不这么看。
事实上,在年(我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年代,高一-高二)是门户网站强势的时期
我依然记得在ICQ之后我开始用的IM是网易UC和新浪点点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而我第一个网友也是在新浪点点通上认识的
但不知不觉间,OICQ开始打败了其他IM竞争对手,我觉得这和几大门户没有利用当时自己的优势地位,倾注优势资源有关
【柏林的回答(0票)】:
我是同学在2002年推荐使用QQ的,当时还在网易泡泡、朗玛UC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xg是什么牌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