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宠物我的化蛇兽149强4幻1,物攻成长230,这铮兽147强四,妖石比我伤害少1000影视,为什么我的BB物攻低?

1问道为什么有的宠物物攻成长为负10难道它使被攻击者血量不减反增还是宠物等级越高物攻越低_百度知道
1问道为什么有的宠物物攻成长为负10难道它使被攻击者血量不减反增还是宠物等级越高物攻越低
2有的宠物血量成长超过一百那它血量又怎么算啊?只回答一个不采纳
成长的确是资质不过一楼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游戏吗 我说的是网游问道请详细点说明是不是宠物原本物攻打一千血加了四讥弗罐煌忒号闺铜酣扩点力属性点后物攻会少于一千血了呢
提问者采纳
一、当然不是你说的那样,比如,负物攻只代表力属性点对宠物物攻影响的指数,一个级全力和尚和一个级全力龙,和尚的物攻能达三万,但龙只有几千,同时升到一百级,同时多加四十点力,和尚物伤增加几千点,但龙只增加几百点。 二、血成长也相当于一个血资质指数,跟一百没什讥弗罐煌忒号闺铜酣扩么联系。也就是说,对于成长,零不是最小值,一百也不是最大值。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3条回答
提问,成长指资质吗1.这样也许会倒扣物攻资质,宠物捉回来的时候,讥弗罐煌忒号闺铜酣扩天赋是不可以改变的,每升一级,就会按各种天赋,提高相应的资质,31天赋是最高的,数字越小,天赋越差2.每升一级,就会按精力天赋,提高资质
血为血物攻为物攻
物攻本身比如是80
加力量他可以加攻击 属性点加什么它就比本身多什么
加敏 速度快
某项成长当然是越高越好了,跟等级无关的
比如说物攻成长150吧 你把那4个属性点都加力量宠物的物攻就会增加 不会减少的 其他都同一个道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于一爽:面对文字我挺严肃的—“我不会为市场写小说,没必要”导语  作家曹寇这样评价于一爽:“她是我见过的最为真诚同时又让我难以捉摸的女作家。”“难以捉摸”或许是于一爽留给人的深刻印象之一。这个印象既体现在她日常的那些闪烁着智慧与歧义的微博中,同时也体现在她的小说里。这位从“写博客”开始写作道路、“没有任何乡村体验”的都市作家,文字却呈现出某种传统的温厚质地。她的写作似乎轻易地就滤去了时代的浮华,直抵城市人的内心褶皱。  在她的小说中,人物充满了看似“无意义”的举动,没有目的,也没有结果,有时甚至令人费解。而这些无实际意义的举动使整体氛围显得敏感而凝滞,正如作者本人所说“我写的人物行动性很弱……我被他们吸引”。同时,焦虑始终弥漫着,这种焦虑有时由人物话语直接体现出来,而更多的时候则是隐含的,没有剧烈的戏剧冲突,就像是骑行在寂静的午后郊区,前方是漫长的、似乎永无尽头的柏油马路。  无疑,于一爽正爆发出更大的能量,她的小说几乎从一出手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只要写作过的人都知道这有多不易。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文字将在之后的不断摸索、体验与磨砺中达到极致。“我对小说里的人物都不那么喜爱,所以他们容易死去”  新浪读书:还是先从书说起吧。这个书名说实话跟你小说的起名风格不太搭,你的小说名字往往都是很简单的某个事物或描述。起现在这个名字,是想为这些小说做一个主题概括吗?或者仅仅是因为好听?  于一爽:小说里的题目其实我后来整体改了一遍。我是有点图省事吧,我觉得每一篇起一个更好的名字并不是办不到,但是我还是喜欢直接一点。因为我文章风格修饰性的东西也不多,挺直接的。  最早的书名叫《因为他们是夫妻》。虽然这书还在宣传期,但我已经有点厌恶了,大部分写的都是感情的事。这个书名出版社觉得没有卖点,当时我看到了这句话还挺喜欢的,最开始我以为是我老公说的,后来他说是来源于一本美国的讲当代性的书,不过更早来源是马克思的话。它从精神状况上是可以概括这本书里的内容的。  后来书出来,似乎开始流行长书名了,都很抒情。我就觉得长书名怎么变成一个时髦的东西了?这本书倒没怎么抒情,就是一种事物消逝的现状。  新浪读书:好几篇小说中女主人公都死了。为什么这样设定?死亡的意象在你的小说中意味着什么?  于一爽:我那么喜欢死亡吗?其实没有。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无能的体现。你写小说的时间、经验都不够的情况下,你要赋予小说情节。我觉得小说作为故事,它有技巧性的训练,我觉得个人不具备这个的时候,我需要使命运有一个转折,死亡可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我个人并不是很欣赏,因为这很low。  另外,每个作家处理死亡的出发点可能不太一样。我觉得是不是由于我对小说里的人物都不是那么喜爱,所以他们总容易轻易死去?我自己其实也不太清楚死亡是什么,无论从文学性上还是更深的层面上。死亡对我来说可能就是创作枯竭以后顺手用来的东西,没什么特别深的解读。  新浪读书:是否有真实经历对你的触动?  于一爽:我有一个朋友是算命大师(假的),他给我算过一些流年。他说我12岁有一个经验对我一生都影响挺深的。12岁时我确实有亲人离世。到现在我30岁,我挺害怕这件事儿的。比如我看到街上120我都会捂耳朵。我后来还想把这个写成一个小说叫【招魂】。但这个经历是否能具体到文章中的创作?我觉得也没那么大的联系。整体上我挺害怕的。他说,我这种人应该多去急诊室看一看,进行一种脱敏反应就无所谓了。  所以说如果有什么影响,就是怕死。尤其怕周围的人出现状况。小说写起来挺紧张的其实。但我并没有比一般人更不幸,经历过什么大的生离死别,所以我这么故作真诚搞不好是假的哈哈。  新浪读书:你的语言是那种克制的、舒缓的,甚至有时稍显单调,没有任何卖弄的成分。这是否与你喜欢美国作家有关?  于一爽:我不知道是喜欢一种风格在先然后确立了自我风格还是反之。前几天做了一个访谈,他们总觉得我应该很喜欢去酒吧去三里屯……误解是来自于哪儿呢?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其实很少去酒吧,而且我心脏承受不了那种音乐、鼓点的节奏。所以我觉得我不是热情的人,我自然就会喜欢那种灰色的风格,在写作初期也自然会去模仿。但我以后是要超越的,这本书已经写完了那种状态,以后会更丰富点吧。现在更多的还是写自己嘛,给书中的人物赋予了我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我本质上认同很枯燥的生活”  新浪读书:你喜欢美国吗?美国给了你怎样的影响?  于一爽:小时候我很少跟人说我喜欢美国。因为美国可能代表了某种粗俗啊、没有历史感。比如法国多好啊流动的盛宴这种,但是现在我挺喜欢跟别人说我喜欢美国的。纽约那种大都会是一种,但我其实更喜欢的是德克萨斯。美中。我本来要去的这个月,机票很便宜的。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德州巴黎》,讲的是人们生活在很现代的环境中,他们已经意识不到这种现代性,因而他们变得很枯燥、乏味。他们一生就坐在沙发里吃土豆,变成胖子,甚至很温柔……我见过美国中部城市那种开着哈雷的人,你觉得他们很凶猛,但其实一点也不。另一方面它很辽阔,是我喜欢的状态。可能我本质上认同枯燥吧。  投射在小说上,我读的很多美国作家描写的都是中部城市,不是一线城市。女人在家很无趣,会有水管工开着皮卡给她修水管,两个人会发生点故事……他们也喜欢罐装啤酒。但最后他们对灌装啤酒的爱超过了一切。因为别的事情太麻烦了。  我不知道究竟那种小城市哪里在吸引着我,但它们确实挺吸引我的。我也读过一些其他文学,不是那么的被打动,我甚至觉得自己不被俄罗斯文学打动是不是一种错误,但是安娜卡列尼娜我很喜欢,可是是因为性别喜欢,不是其他。每个女人一生都应该读一次,最坏的结果就是卧轨嘛哈哈。  新浪读书:北京作家给人的印象是“混不吝”,同时又有些油腔滑调。而你没有这样。你怎样看待所谓的“京味小说”?  于一爽:如果给我更多时间去修改,可能我会去掉更多口语化的东西。这些小说是陆续一两年写的,在写作初期变化挺大的,现在我去看两年前写的东西,有些地方还是显得太游戏了。  开始时我还想让王朔给我写一个推荐。我把书给他了,后来他拒绝了,他女儿跟我说,这不代表我爸爸喜欢或者不喜欢你,而是他现在根本就不看这些东西了。可能进入另外的阶段了我不知道,求人的事情一般就问一次吧。而我更喜欢他早期的小说。那时的王朔超级纯情,反伪善,假流氓……就是一纯情作家!也不是说多好就是觉得很温柔。  就是这种地域感觉。比如说冯小刚,他也不是一流导演,但就是有一种天然的城市上的亲近感。可是又很奇怪,冯小刚最好的电影都不是和北京有关的,她最好的我觉得是手机,在十年前吧大概就探讨了这种关系,另外我对南京也有很大情感上的亲近。包括推荐找了韩东后来,我是很喜欢他的。  新浪读书:你说不喜欢太口语化的东西,但有很多读者其实反而更喜欢口语化的。比如曹寇写了一篇评论,他就说你的北京口语很吸引他。  于一爽:我觉得应该有一种可以作用于书面的口语。像生活中那些带儿化音的口语,我觉得还是太不严肃了。前几天我把微博签名改为“超越定语”,我就是随便一说,但我不喜欢一篇小说里有太多修饰什么的。  有一个人跟我说,时间不够你就不要再搞比喻了。是这样吧。因为我每天还要上班嘛,我是做新闻嘛,前两天还和同事说年终策划,我就说千万不要搞那种春秋笔法,很讨厌的。我觉得既然你没能力上去抽几个耳光,你就干脆做一些美好的东西,很多人很可怜包括我自己,没见过什么美好的。有时候,或者是直接的。电影《德州巴黎》剧照“我想多写一些故事是为了不让自己觉得乏味”  新浪读书:写小说时,你是心里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还是像村上春树那样,跟从感觉走?  于一爽:我现在写了两年,时间还挺短的。还是一种很自发的状态。我还是挺敏感的,比如哪一个场景、哪一句话触动我了,我就会写下去,写几千字、一万字都没问题。我写东西很快的。这可能也是造成这本书有点乏味的原因,因为都是一种自发的状态,写作是要从自发到自觉,如果没东西触动我,我也没那么多感情生活,我是否还要写下去?有一天跟韩东聊天,他说构思很重要,你想写一个东西先停下来,想。谁还创造过一个词叫“脑纸”,就是在脑子里写。还有一个词就是创意。这个词被广告用坏了。我的下一本书应该会比这本有可看性。当然我不觉得可看性很重要,但我觉得不一样很重要。  新浪读书:你要写一些更有故事性的东西吗?  于一爽:现在我不太能把握这种界限。很多人的故事我承认我写不出来,但是我似乎又不想写出来,是不是因为我不想写所以写不出来呢?这样好像自己还挺牛逼一样。因为那种故事可能来自于他们看到的电视剧什么的,他们以为是真实的,可我觉得都是不真实的故事。我现在写的几篇小说,我会尽量去写故事,就是想告诉自己,我能写故事,但不一定去写。先矫枉过正一下。甚至我愿意通过写失败去进行一种尝试。  我觉得好故事还是挺重要的。有一种仪式感。也对不起花钱买书的人。  新浪读书:你如何看待故事?有人说小说应该回归故事,而也有的说法是说,故事与小说本来就是两回事。比如本雅明,他的区分标准是:故事需要给人以教诲,而小说则写的是一些内心幽曲。  于一爽:我觉得很多二元的东西都不会有结果。这个可能也不是二元的我就是这么瞎说啊。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都有无数论据去证明各自的论点。如果我暂时要写一些有故事性的东西,可能是为了克服我的枯燥吧。  我现在的写作太得心应手了。我已经开始感觉到枯燥了。而且我觉得我会很快找到方法,这样好吗?可能不好。不知道。“我写的人物都行动性很弱,我被他们吸引”  新浪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于一爽:我不像很多人十几岁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那种,其实我读书挺少的。这个时代有点反智,似乎读书少也不用很自卑。但我觉得这不是件痛快的事。我就是正常的长大、念书、一边念书一边谈恋爱,没觉得自己会去写作。  首先是因为博客。陈彤辞职之后我们一起吃饭,喝多了还挺情绪化的我,他从门户到博客又到微博,可以让很多人正视自己的表达和虚荣心,我就是之一。09年左右我开了博客,那时是大四,兴安说你给《北京青年报》写专栏吧,专栏就是评评书啊什么的,也不很专业就是瞎评。写了一段时间,到11年、12年,(我都忘了哈哈)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他是看了很多小说的。我跟着看了很多,最早可能是“断裂”的一些人,我觉得我也能写。自大吧。  开始写的都太写实了,比如我人生第一个小说是写在一个男人家给另外一个男人打电话,就是想写一个虚荣心,后来还有人说像萨冈哪一篇哈哈,我觉得萨冈是很二流的,不过我连二流的都不如,再后来,就会有拼贴与嫁接,现在就会有虚构。  新浪读书:最初好像写的更多的是书评,为何后来放弃了?  于一爽:评论和小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脑子用的。左右边把?我很自私,还是想创造一手的东西。  新浪读书:有哪些作家曾影响过你?  于一爽:“短经典”里有一系列作家都影响过我。或者也谈不上影响,我就是觉得挺好看的,在情理上我能接受,接受起来也不费劲。如果一本书读不下去我可能就不读了,暂时是这样,我不会在这个地方刻苦的。我不喜欢晦涩,说不清楚的都是自己没想明白。  契科夫是我很喜欢的,我的体力、心力都能读下去。韩东说他最好的东西肯定不是什么《装在套子里的人》,那是很差的。我喜欢契科夫是一种小情节,所有人物的那种状态和我在某个阶段的状态一样,就是你向往远方,想要走出去,但最后只停留于谈论走出去这件事,人物的行动性都很弱,挺吸引我的。当然这可能这是暂时比较浅表的理解。  新浪读书:为什么会觉得《装在套子里的人》很差?  于一爽:是不是它被收入了课本哈哈?如果我回答你我可能要重新读一遍再。但是读了很可能还是这种回答。我印象中它的结构是不是一种完美结构?还有博尔赫斯的很多小说,我不是很喜欢。还有卡尔维诺那种彰显智识的东西我也不是很喜欢,可能是我缺乏那种逻辑吧。但是迪伦马特我又挺喜欢的,不是说他的每篇都喜欢,但有几篇就是靠逻辑去探讨伦理的边界,这样不是挺好的吗。这两天又重新看【好人难寻】,一直觉得好看,现在也觉得好看,讲的都是老人们怀揣旧的世界判断,但是已经毫无用武之地,希望重操旧业的时候被完全的打败了,而且我竟然觉得他们是应该被打败的。粗暴的世界照样可以产生新的哲人王。奥康纳总是写的很聒噪啊这种感觉我就好喜欢。《好人难寻》,作者:弗兰纳里-奥康纳“如果生活完全变成写作素材,我觉得是对生活不尊重”  新浪读书:有些读者总会想,小说中有多少是作家自己的影子或原型?真实的经历多吗?  于一爽:挺多的。当你不好意思让这种东西再现出来时,你会把自己变成一个男人的视角。后来我看过一些男人变化成女人视角写小说,一看还是男人的,不会犹豫不会瞻前顾后不会怎样怎样,女人怎么会这么潇洒呢。我就潇洒不起来。  新浪读书:你会担心这些经历写完后接下来要写什么的问题吗?  于一爽:一两年前会有担心。尤其当时写一些饭局随笔,那只能由参加饭局来写。具体的时间啊地点啊与会人员啊我都记录的很详细的哈哈。后来体力、心力达不到。现在我想写的东西还挺多的,大部分跟我的生活没什么关系了。比如我现在写的一个中篇就是两条线,一个男人总是担心毁于爱情(因为背叛产生了谋杀),但是最后他其实是毁于权力,权力只是一个巨大的远景,但是一下子就给他毁了。当然这个权利不是贪腐小说那种权力。大概这样。这个就是我生活中没有的东西。当然,我生活里发生过一些东西,我写完就放在电脑里,我知道永远也不会拿出来给别人看,否则我会觉得我对这种生活不尊重。好像生活成了写作的素材。前戏。  以前我接触的大多是文化人,那种普遍得到很多又对自己不满意的人,但他们也只是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  新浪读书:你会关注同时代的写作者吗?  于一爽:有一些写得好的很好的。但是也没什么名气。这样刚好。其实有了网络之后发表途径就很多了,但可能我还是虚荣心比较强吧,我会觉得《收获》发了我的稿子我就特别满足。而且我会关注那些纯文学的作家,虽然“纯文学”这三个字比较乏味不清。但有些人我会偷偷看的。我也只需要被一小部分人看到,被太多人看到也不太现实,大家都忙,他们凭什么要看我。我又长得不好看,腿也不长对吧。另外可能很多人就是理解不了你,我不是要有优越感但人和人的差别好大的。有人不读书也能活得很好,有些人不体会那种情感反而活的更好。那他为什么要体会你。  新浪读书:你是否觉得,女作家相比男作家要更真诚?  于一爽:出版社在出书时本来前面要加很多修饰,后来让他们全去掉了,就加上“作家、媒体人”,因为媒体人是给我工资的职业嘛。我觉得还是去性别化吧,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我可能只是不太像女的吧,我很喜欢大男子主义。我喜欢强有力的东西,或者极其软弱的东西。我也需要男人爱,但写作上我不会撒娇啊。  新浪读书:你觉得女作家是否更能贴近内心感受?男作家更多的可能将写作当成一份事业去经营。  于一爽:不知道啊。如果一个男人老写婚姻和爱情可能会被人看不起吧。汪国真?但一个女人老写这些可能也会遭受同样下场。我甚至觉得会一生运气不佳。所以下本书我肯定不会再写这些了。其实我挺喜欢科幻的,我特别喜欢去天文博物馆——可能说出来又有点顾影自怜了,我觉得人看看天空啊(不是说一起开房看星星那种)而是宇宙,未知事物,就会觉得自己很微不足道的。诗人们喜欢说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流星,我觉得肯定变不成的。别骗自己了。人死了那就是死了,我写的人物也是死了就是死了,没有信仰可以安慰他们。因为我还不能说服我自己。  我不是一个性别意识特别强的人。我活了三十年,几乎没和女人聊过什么我们哪里做指甲、化妆什么的。我男性朋友多一点。后来我还发微博,说当好朋友的前提很简单,就是:没!性!欲!男性的视野我总是觉得比女性宽阔。当然可能因为我喜欢直男所以这样讲。我很怕那种:几个女人凑在一起聊天,聊怎么把握住男人,我觉得这种女人都要大难临头了。于一爽随笔集《云像没有犄角和尾巴瘸了腿的长颈鹿》“我根本分不清占有欲和爱情”  新浪读书:你说这本书本来想叫《因为他们是夫妻》,里面主人公的许多问题也基本上都能归咎于婚姻问题。那么你如何看待婚姻?在现代人眼中,它似乎成为了一种模糊甚至可怕的事物。  于一爽:去年的这个时候可能还没办法回答你。我挺死板的吧,我没觉得一个女的写作就可以不结婚。我老怕万一没人娶我怎么办。我也好像都没有过情伤,一个人要离开我,我肯定也不会怎么样,因为自尊心这种东西对我来说超级重要,我不会说痛苦。什么会让我痛苦呢?是我没得到,像男的一样,欲望没有满足,我会为这个难受,而不是因为失去。我可能占有欲比较强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占有。  恋爱结束时你可以马上转换另一个身份,再去寻找一份爱情。婚姻就不能这么转换了。我想象啊,离婚是不是应该挺麻烦的。那么你就得一直往下走。我觉得挺好的,是以前完全没有的体验,会互相暴露出很粗俗的地方,但粗俗不也是人的一部分吗?至少是我的一部分。  你跟人建立起一种不断吵架、不断习惯、不断缝合的状态,这其实挺深刻的。虽然深刻的往往不一定是好的。但它已经脱离审美层面了。以前谈恋爱我甚至不愿意在别人家过夜,不愿让他看到我起床没有洗脸的样子,甚至还要上洗手间,这怎么可能?可是婚姻就没这么多修饰。有机会你也可以结一个试试。但我还是不会这么劝别人的哈哈。  新浪读书:你如何看待“宏大”的事物?这个时代是否还有书写宏大的可能?  于一爽:我写的东西都比较小,这可以打动人或者不可以不打动人。但如果你看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可能打动你的就不是“小”了。所以很多人对我说,你有机会一定要写部长篇,不是因为长篇更好出版,它对你可能是一个经验。你看大山大河的感觉,和看苏州园林的感觉应该不一样吧。不过好奇怪,我是这么讨厌苏州园林的。我很讨厌那种小心思的东西什么曲径通幽啊非常讨厌。  以前我觉得越大就显得越不真实,我无法聚焦。但我现在觉得,当你到了一定年龄或读了一些书,你对很多东西有体会之后,你还挺想接触大的。比如说历史题材我会写吗?也不是不可以。比如张爱玲写战争,所有战争都是在王佳芝的麻将桌上体现无遗了。  新浪读书:在写作上,你是否有野心?  于一爽:不知道算不算野心,总之我会很严肃的面对写作。如果有一天有人对我说,你去按要求写一部小说吧,我觉得我不会,没必要。我又不缺钱。不过这么说好像写作的自由是建立在一个经济基础上了一样。“我当烂人的话 付出的代价只能比任何人都大”
  新浪读书:你觉得写作苦吗?它是一种自虐的游戏吗?  于一爽:现在我的写作和工作还没有冲突。我也还没有足够自信说完全依靠写作。如果以后有冲突的话,我一定会放弃工作。我责任感很重,我不可能耽误两件事。写作是比较枯燥的吧,虽然没有任何一种乐趣能比得上创造的乐趣,但写作其实是没有掌声和鲜花的。  现在我还是一个很浮夸的人,有一天我希望自己能更有耐心,然后乐趣也仅仅来自写作本身,不是因为有人表扬你啦,这种东西很松动,建立在一个很虚幻不实的基础上。  新浪读书:可能很多读者从你的微薄或别人的描述中,会觉得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但你的小说其实是很严肃的,甚至有的近乎于“沉闷”。你觉得本质上你是一个严肃的人吗?  于一爽:我本质上是一个特别容易紧张的人。我为什么会在饭桌上喋喋不休?因为我会觉得饭桌上没有人说话,冷场是我的责任。我就是容易把别人想的特别珍贵然后自己特别牛逼的那种人。可能是自卑吧,也比较懦弱。我当不了烂人的,烂人两个字是中性词,我不觉得不好,但我当不了,我当的话,付出的代价只能比任何人都要大。当烂人有很多种体现,比如喝酒,但我其实很少喝酒,我觉得不喝酒我可能会更有力量,但是为什么要更有力量呢,我没想好。这件事现在还是十分困惑我。我很感谢你没有问喝酒的事,因为他确实不是我生活的重点。  有些人可能是鼓励我,他们说你这种特质真的是写小说人的特质,它在生活里可能会给你造成障碍。有人可能说你好喜欢出现在饭局上啊,可悲的是,我擅长这件事却一点都不喜欢。我几乎不会跟别人讲,我其实很害怕吃饭,吃饭前我会去卫生间躲一会儿,觉得我的呼吸都没有办法呼吸了。但是只要坐在饭桌上我就又不会让别人失望了,可能是讨好型的那种人格吧。  有时我很讨厌别人关心我,我觉得别人关心我我就要回报他,我觉得人和人的关系本质上建立在那种很虚弱的基础上,我就要加倍爱护。就是回到你说的那个问题,我对很多事情都是颇为严肃的。就是我还是有自己的判断在里面吧。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什么都不想,很粗暴的。  新浪读书:为什么总喜欢写中年人?  于一爽:一个人最后变成什么样,可能和你遇到什么人有关,尽管这是很偶然的。我谈过一些恋爱,只有一个是1980年左右出生的,剩下的几乎都是70后,也有60后。见到这些人多数是在饭局上,一般饭局上是中年人买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经济基础。  那么我还年轻的时候,他们的那种人生经验很吸引我。而适龄男青年充满生命力,我会觉得智力因素不高。年龄大一点荷尔蒙下降,带来的沉着、稳定,会觉得很舒服。  但我现在也不这么认为了。我现在挺喜欢科学青年的,跟文学青年不太一样。另外我总是把男人当小孩。我喜欢天真的人,到了中年还能保持天真那么多迷人呢,肯定不是那种四十多岁的公务员之类的哈哈。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专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作者:微信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331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361362363364365366367368369370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80381382383384385386387388389390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30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461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47147247347447547647747847948048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904914924934944954964974984995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0影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