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幼儿知识课课能让小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三齐儿童网站(3kid.net)儿童动画,儿童歌曲,少儿游戏,少儿故事,儿童故事,有声图书馆mp3,儿童教育,学英语
Flash动画热门栏目:
适合6-9岁有英语基础的孩子学习拼写规则和变化组合。色彩亮丽好玩的动画,结合富有节律感的歌曲,让小朋友眼耳脑并用,形成长久记忆。
贝琳达很喜欢跳芭蕾,而选拔评委嫌她的脚太大而拒绝看她的表演。她只好放弃跳舞,找了一份餐厅的工作...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动地描写了白鹅戏水的情景。相传是作者七岁的时候写的。
儿童古诗词
少儿学拼音/学汉字
小学语文/数学课件
生活认知/生命科学
启蒙教育方法
宝宝学方言
双语故事(中/英文)
历史名人故事
古典名著故事
中文儿童歌曲
英语儿童歌曲
韩语儿童歌曲
儿童影视歌曲
粤语儿童歌曲
小学生学习游戏
国产经典动画
国外经典动漫
友情链接: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儿童音乐教学中游戏运用研究.pdf4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
料均是真实的。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
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日 期:训?卜矽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绎凶‘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南京师范
大学。学校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
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采用影印、复印等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可以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和
纸质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论文,保密期限为 年。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吣帆帆吣岫帆㈣Ⅷ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存在的方式。在儿童的生活和成长中,游戏占
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在游戏中用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他们充分发
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来满足他们好玩的天性。好玩、好动其实就是他们
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同时,音乐本身也具有游戏性,而且与游戏具有许多
相同的特点,如娱乐性、活动性、体验性等等。因此,选择游戏作为音乐教学的
辅助手段,是儿童音乐教学的最好选择之一。从儿童喜爱的形式入手,让学生更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中,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更
好的帮助教师训练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
本文阐述了游戏运用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美女-美女图片
幼儿园 “去小学化” 特长班 早教 幼儿 奥数 兴趣班 补课 焦虑
幼儿园 “去小学化” 特长班 早教 幼儿 奥数 兴趣班 补课 焦虑
幼儿园“去小学化”面临尴尬
  不久前,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各地纷纷出台贯彻措施。省教育厅及时转发了教育部的通知,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一些意见。然而“去小学化”的道路注定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提示】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攀比、跟风、虚荣、急于看到成效、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让许多家长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抢跑”,一些教育机构也百般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如何化解幼儿园“去小学化”路上的尴尬,破解评价体制中的难题,亟须各方发力。或许,教育部的一纸通知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和节点。
3月18日,在太航小区操场上,文女士正带着女儿散步。说起女儿,文女士除了满心欢喜之外,还有几分担忧。女儿佳佳9月份就该上小学了,可是对数字不敏感。文女士担心佳佳上了小学后算术跟不上,正盘算着再报个早教班提高一下。大多数家长和文女士一样,心甘情愿花钱源于一种内心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教培训机构和一些 “幼小衔接班”就成为许多家长让孩子“抢跑”的必然选择。
A“起跑”从什么时间开始
  学走路都要交钱,全脑开发还是折腾人
早期教育是一种防御性投资受教育成为一种惯性需求
对于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教育,其实是在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从“胎教”到“早教”,一个3周岁的孩子,已然接受了4年的教育。“托儿所教养幼儿园化”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成为必然。
1980年出生的李青,在孩子刚满11个月时报了位于亲贤北街某亲子班,48节课8000多块钱,每周上一次课。说到上课的效果,她摇摇头,孩子现在走路的欲望很强烈,上课就是满场乱窜,自己跟着扶着,老师讲什么也顾不上关注,感觉很折腾人。但她表示会坚持下去,因为邻居家的小小虽然才两岁半,也已经是早教班的“老学员”了。
高价,几乎是所有早教的共同特征,每课时百元以上是很平常的事儿,只有挂靠在幼儿园内的早教班相对便宜些,每课时也在40元左右。在大多数早教宣传资料上,“全脑开发、多元智能理论、蒙特梭利教学法”等来头不小的词汇让家长们眼花缭乱怦然心动,再加上业务员的口头禅,“如果你的孩子从出生第三天开始教育,那就已经晚了两天了”,许多家长爽快地买了单。
在太航小区院内的某早教中心,带儿子来上强化班的理财咨询师刘先生坦言,“对孩子的早教更像是一种防御性投资,目的并不一定是为了更高的收益,而是为了防止孩子在竞争的过程中过早被淘汰出局。”
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内地已有早期教育机构12450家,在早教市场最活跃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早教中心达到5112家。据太原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不完全统计,目前太原市有28所早教机构。小店区教育局幼教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光小店区登记在册的早教机构就有14家。这些早教机构虽然价格不菲,但并不愁生源,让孩子去接受教育俨然成为一种惯性需求。
B“抢跑”流行的背后
  民办幼儿园:面临尴尬选择
家长:害怕老师“嫌差爱优”全家上阵助跑
老师:“抢跑”未必能持续领跑
如果说早教机构靠花里胡哨的概念吸引了家长的目光,那么在一些私立幼儿园,“小学化”就是一个重要的卖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办幼儿园园长跟记者说了这样的实话:“去小学化”政策出来后,自己的幼儿园面临尴尬的选择。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都比不上公办幼儿园,只能想方设法满足家长的需求。有的家长在领孩子入园时就提出,孩子要认识多少个字、会讲简单英语等具体要求。“3岁宝宝90天学会1500个汉字”“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让你的宝宝离名小学更近一点”……每年招生季节,不少民办幼儿园都以这样的宣传来吸引生源,这也是最能迎合家长们“起跑焦虑”的广告词。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一年级,学会常用汉字400个左右。”
退休职工田师傅说起孙子的教育,很伤脑筋。若干年前儿子的教育他从来没有这么上心过,现在每天孙子从幼儿园回来都要带回来一些“作业”,做个手工啦,学习一些识字卡片啦等等。因为幼儿园的一些宝宝会背多首唐诗,有的能识很多字,害怕老师 “嫌差爱优”,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田师傅和老伴每天绞尽脑汁帮孙子奋起直追。
“别的孩子学会了,我的孩子会不会产生自卑心理,老师会不会觉得我的孩子笨?”“老师会不会就以为大家都会了跳过去不讲了?”是很多一年级小学生家长的担心,五一路小学的李老师也坦诚地告诉记者,在小学阶段,参加过早教培训和幼儿园系统教育的孩子确实要适应得快一些。但是她个人建议,幼儿最应该培养的是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知识方面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小孩子提前介入。在自己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孩子因为在幼儿园学过某些知识,上了小学后反而不好好听讲了。“抢跑”未必能持续领跑,一开始跑得快未必就能赢在最后。
C救赎该从哪里做起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教育者不应仅是幼教从业者还应该是为人父母者
成功人生和幸福模式的多样化亟待形成共识
“幼儿园小学化症结不在幼儿园,而在小学。”记者的北京同学小玉在电话里如是说,她同时考了记者一道题,“1到9九个数,‘1、3、7、 8’,‘5、9’,‘2、4、6’是按照什么分类的?”这个让我发懵、承认不会的题目,出自“北京市2010年幼升小测试题权威归类标准版”。其答案是 “在读音上,1、3、7、8都是一声,5、9都是三声,2、4、6都是四声”。据说该题难倒了诸多教授学者。
诚如山西大学附中的张欣艾老师所说,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人们对稀缺资源的追逐是永恒的。如果短期内无法改变资源稀缺的状况,选拔就必须存在,有选拔必然有竞争。虽然“去小学化”的政策初衷是为减轻孩子的负担,但在实际中,或许难逃“看上去很美”的结局。
太原师范学院幼师专业的学生金楠告诉记者,“幼儿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感官发展、语言发展、肢体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引导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这一点来看,师资队伍是很关键的。早教机构的审批也是参照民办幼儿园的标准来的,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标准。有的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所聘用的老师大部分是 “自学成才”,不具备任何资质,上课都是从录像上现学现卖。
同时,金楠还强调“再好的老师也无法替代父母的言传身教”。有些家长一味依赖老师的教育,不怕给孩子花钱却很少用心体会孩子的心理需求。针对这种现象,小店区教育局将3月作为“家园共育”育儿理念宣传月,就是要让100%的家长都知道科学的幼教理念。
针对“去小学化”路上的种种坎坷,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高专诚分析说,“现在的家长这么心急、这么焦虑,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的评价层面。不同的孩子被迫接受同一个成才标尺和同一个成功模式的衡量,孩子们的快乐和健康在现有的评价体制中找不到位置。同时,成功人生和幸福的模式有很多种的观念还远未成为社会共识。”
【记者随记】有这么一首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但愿所有正处于忙碌中、气馁中、着急中的父母还有辛勤的教育工作者们能多“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多体会蜗牛爬过的路上的花香、鸟叫、虫鸣,还有满天亮丽的星斗!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教育焦虑症”成家长通病(图) 07:45:00 来源: 天津日报
特长班里各种“陪读”现象已不鲜见。
  翻开各类书刊报纸杂志,五花八门的教育广告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而随着今年高考临近,各类“补习班”、“提分班”的招生广告更是此起彼伏。现实中 “提分”被提前了,6个月的孩子被抱进学费一年上万元的早教课堂;托人、找关系、花重金为孩子上名校、名幼儿园;一周七天上六七个特长班;放学后、周六、周日的补习班门门不敢落;只差2分考100的孩子被罚站2个小时等现象屡屡发生……
  虎妈、狼爸话题不断,家长们焦虑:我的孩子一定不能输,一定要比我强。老师们焦虑:评优、晋职、绩效奖金都与学生分数挂钩,要高分就得施压。社会焦虑: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股莫可名状的教育焦虑油然而生“教育焦虑症”,你有吗?
  3个月的孩子上早教
  “早教机构应该比我们更专业”
  [案例]
  惠惠这两天特别忙,一连3天跑了5家早教机构,最近还打算去河西少年宫看看。周五下午还要去一家全球性早教机构去上体验课。其实惠惠的孩子刚刚8个月。“原本我没想过让孩子这么小就去早教的,可上个月在餐厅偶遇一高中同学,她的宝宝才3个月,就已经去早教中心上课了。她还给我讲了许多幼教理论,看着她那么侃侃而谈,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当妈的失职了。再一打听,周围的同学都送孩子去了早教中心。”为了找一家合适的早教机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两口子一齐上阵,问朋友、问亲戚、问同事……如今,“亲子互动、全脑开发、潜能开发”这些专业名词,惠惠也如数家珍了。
  [家长独白]
  这么小就送孩子去早教,还真不是打算让孩子去学什么,只是想去学习如何跟孩子一起玩。成长是无法返工的单行线,我不想让孩子错过成长发育的敏感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早教机构专注早教,应该比我们这些初为人母的“新手妈妈”更加专业,所以就打算让孩子上早教。
  [专家观点]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慧生表示,按照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说,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是受基因控制的。他做的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学习本身并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过早的强化训练只能一时提高孩子的技能,孩子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新手妈妈”们完全不用着急,顺其自然,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一周7门特长课
  “人家都上,咱也不能落后啊”
  [案例]
  周六上午8点50分,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的安安吃过早饭便背着画板和妈妈一起去上国画课。每逢周六、周日,安安妈妈都要带着孩子穿梭于各个特长班之间,这是今天的第一节课。这个学期,除了周末的拉丁舞、国画、围棋、小主持人4个特长班,妈妈还在平日的放学后,给他增加了奥数、英语和轮滑,也就是说安安一周总共要上7个特长班。
  安安妈妈告诉记者,安安他们班报两个以上特长班的孩子多得是,接送孩子上特长班已成了家长们下班后、双休日里一项主要任务,有的家庭甚至为了孩子上特长班“全家总动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拿着点心、背着画板,领着、抱着、哄着,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塞进一个个特长班,希望孩子能在特长班里“特别”成长。孩子在里面“特长”着,家长扒着门缝儿望着、门口等着……
  [家长独白]
  孩子累,我也知道。可是,人家都上,咱也不能落后啊。一学期7门课上下来,光学费就五六千,我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虽然拿出这笔钱也挺吃力,但我们这辈子也就这样,希望孩子比我们强,比我们有出息啊。
  [专家观点]
  李慧生表示,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期望越高,家长在时间、精力、钱财上的投入越多,孩子的表现一旦不能达到家长的预期,家长就会有更多的失望、挫败感,这种负面情绪很容易表达出来,传递给孩子,使孩子的童年过早地被自责、自卑、失败感等负面情绪笼罩。幼儿阶段应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孩子的身心会获得平衡发展,过早、过多的专项学习和训练课程,剥夺了孩子自主游戏的时间,得不偿失。
  只差两分“念叨”两小时
  “现在不辛苦,以后后悔就晚了”
  [案例]
  马晓伟最怕的就是发成绩单的日子,偏偏他所在的学校几乎每个月都有考试,随堂测验、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不管考得好不好,都会挨顿批。”今年9岁、刚上三年级的他一脸忧虑地告诉记者,滴溜溜的大眼睛里突然有了一种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疲惫,“有一次我外语考了98分,本来以为爸爸妈妈能表扬我一下,结果就因为丢了两分,被妈妈整整‘念叨’了两个小时。”
  因为担心看动画片影响学习,晓伟的家里没有安装数字电视,没有电脑,每天除了完成作业,还要做妈妈额外布置的卷子。
  压力来自爸爸妈妈不计成本的付出和心气颇高的期待值。晓伟自己的家在河北区,因为他的妈妈听同事说小学时期打基础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要,就想方设法把晓伟转到了河西区一家重点小学,一家三口在河西区的学校周围租了一套20平方米的小屋,平时上学时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只有周末才回自己家里住。因为租房,家里凭空多了3000多元的月开销,由于是上完一年级转学的晓伟并不适应,为了让他追上进度,又给他报了好几门的辅导班,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家长独白]
  孩子学得累,做妈妈的哪能不心疼,可身边同事好几个都给孩子转了学,不是给孩子找家教,就是让孩子上提高班,听他们念叨多了,我也开始着急了,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你不加码,一时“放了羊”,还不被甩得越来越远?现在不付出辛苦,以后后悔就晚了。
  [专家观点]
  李慧生表示,其实在每个学习阶段,掌握教学内容的80%左右,就能顺利地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拿到98分已经相当好了。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了,拿到了这样的分数还要遭受长时间的责罚,孩子当时的体验一定是负面的。在学习中,尤其是考试时,孩子的负面体验过多,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只要一学习负面体验就会产生,例如焦虑、担忧、自责、愧疚、恐惧。严重的,有的孩子还会得学校恐惧症,对于学校、对于考试产生逃避反应。
  高考前战战兢兢的母亲
  “父母没本事,就靠孩子争气了”
  [案例]
  “这哪是考孩子,这分明是在考家长啊!”梁女士的儿子今年6月就要参加高考了,梁女士最近却经常因紧张而失眠,白天上班也没精神。“每天早早就起来给儿子做早点,变着法儿地做好吃的,荤的怕腻着,素的怕没营养,就盼着儿子能多吃一口。电视也不看了,一切娱乐活动也停止了,说话都得看着儿子的脸色,什么让他‘努力学习’啊,‘别紧张’啊这些话,根本就不敢说,就怕影响儿子考试的心情。”
  “其实,我妈这样做,我心理压力更大。不就是个考试吗?我觉得我妈比我还紧张,我现在觉得在家里比在学校的压力大。就怕考不好让我妈失望。” 梁女士的儿子何凯面对战战兢兢的妈妈,本不紧张现在也开始紧张了。何凯在学校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经过两次模拟考试成绩还不错,但老师的评价是还不稳定,这让梁女士更是寝食难安。
  [家长独白]
  我都想好了,儿子今年要是考不上,我们明年继续考,一年不行考两年,直到考上大学为止。我和他爸爸都是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他要是考不上大学,这辈子还谈什么出息?父母没本事,就靠孩子自己争气、长脸了。
  [专家观点]
  李慧生表示,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重要节点,家长的焦虑都会超过孩子,急切地希望孩子成功又担心孩子失误,这很正常。最怕的就是家长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所以即使再焦虑,家长都不要过度表现出来。家长要学习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尽量在孩子面前心平气和,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当然家长也不要过度掩饰,传递“高考无所谓”之类相反的信号,大考前,适度的紧张还是应该有的。
  专家观点
  父母该和孩子
  一同成长
  英国注册心理咨询师、学大教育非智力因素课程项目总监、心理咨询总督导李未末说,在心理咨询间里,常常看见充满恐惧的小学生和急得焦头烂额的爸爸妈妈,还有背后抱着殷切希望的奶奶爷爷,这让我们既心疼又心酸。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起来有很多。
  首先,社会竞争与压力使得基础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快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数学水平和扎实的英文基础,都是孩子未来上好初中、好高中甚至好大学的重要筹码。家长们自然不会错过小学这个“黄金期”。其次,孩子是家庭瞩目的焦点。目前的小学生家长多为70后,有的甚至是80后,一家6个大人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有的家庭成员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作为“中心”的孩子,事实上压力很大;再次,家长间的攀比心理。很多家长跟我说:“不能不在意啊!在单位里,就我们家孩子成绩差,人家孩子都是99分、100分,我都不好意思上班了!”在工作场合,有孩子的家长几乎不比别的,就比孩子,谁的孩子成绩好,谁的孩子获奖了,都会是炫耀的资本;再有,孩子在校面临的压力与伤害。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我是觉得一次没考好没关系,可是学校老师可不乐意,天天找我谈话,请我去学校,我也挺没面子的,那我只能要求孩子。”有的孩子告诉我:在学校里,成绩不好的话老师会批评,有时候还会被罚抄写或者罚站。很多小伙伴会因为我这次成绩不好,就不喜欢跟我玩儿了。对于低龄组的孩子,学校里面因为成绩而引发的一些对孩子个性上的打击和伤害,也给家长带来很大压力,也是家长急于想办法的原因;还有,家庭教育方法单一。多数家长都是没有育儿经验的,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考核直接上岗”,但家庭教育实际是门艺术,大部分家长只从自己父辈承袭了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但是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孩子,有的家长很忙,也没有时间关注孩子,感觉自己很耐心,实则“简单粗暴”。
  针对以上的原因,我们提供给家长的解决方法一般有四点:
  一是调整教育重心。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应着重培养孩子全面均衡的发育、自信心、学习兴趣、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自制力、注意力以及与父母的交流模式建立。特别是大脑发育,小学是大脑蓬勃发育的阶段,除了语数外,音乐、体育、美术、常识、语言表达等,也都是刺激智力水平提高的必要途径。此外,自信心的建立也是格外需要强调的:家长不经意出口的“你怎么这么笨”,常常是摧毁孩子自信的致命一击,这种自卑感往往会伴随孩子一生。
  二是纠正自我的不良动机。请家长常常反思一下几个问题:自己是否有为了面子、为了虚荣心而迫使孩子达到某些标准?自己是否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自己是否希望控制孩子的全部以满足自己的控制感,进而获得安全感?
  三是调节焦虑情绪。家长的焦虑情绪往往会带给孩子很不安的感觉,也影响孩子情绪板块的发展。因此,家长首先要让自己放轻松。陪伴孩子成长本身是件非常愉悦的事情,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也学会接纳他或她长成超乎你预料的样式。
  四是学习如何做父母。多参与一些亲子课程及家长教育沙龙活动,多读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多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如果你觉得有需要,也非常建议你参加一些心灵成长类的课程或是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幼儿考奥数让我们看见了应试教育最后的疯狂 10:12: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小鸭子排排站,其中有只小鸭子从左边数是第11只,从右边数它是第5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鸭?”不少大人猛一看到这个题目还会答错,何况正准备报名进小学的小朋友。22日是南京小学报名首日,不少家长早上7点不到就带着雨具在校门口等候。在面试环节,记者发现仍有部分学校出起了奥数题。(5月23日南京晨报)
在人们的印象中,小学在招收一年级新生时,一般只是问几个简单的问题,了解一下孩子是否掌握了幼儿阶段的知识点,而重点大都放在孩子性格特点和语言、动手、礼仪等行为能力的考察上,以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便于今后因人施教。
但想不到的是,现在的幼升小(幼儿园升小学)居然也正儿八经地考试,考试范围涵盖了语数外三门学科,而且考题一个比一个难,有的甚至让学生考起了代表数学最高水平的奥数题目,这真令人纳闷了:幼儿来小学仅仅是报个名,又不是考大学,更不是参加奥数选拔赛,学校出这么难的题目干吗?
我们知道,幼儿阶段的孩子由于其认知水平还停留在形象感知上,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更遑论像奥数这种绕了若干弯子的抽象概念了。据报道,当看到上述奥数题目时,那个曾经学过个位数加减法的小朋友算了好久才算出是“16只”(正确答案为15只)小鸭子,面试老师当即告诉孩子做错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沮丧地离开考场后,还在那儿“深思”,搞不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很显然,这种考试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一是老师当着孩子的面就毫不留情地给孩子当头一棒,极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留下一道失败和自卑的阴影;二是容易误导孩子钻牛角尖;三是过早地把孩子推进了应试教育的深渊,过早地让孩子饱受应试教育的折磨,不仅扼杀了孩子活泼开朗的天性,对孩子的身心也是一种巨大而无情的摧残。
事实上,从初中升高中到小学升初中,奥数现象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恶魔,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准考奥数、办奥数班,很多有识之士也一再呼吁严惩奥数行为,别让中国义务教育走上歧途,但奥数现象依旧阴魂不散,且愈演愈烈,现在竟然发展到幼儿园了。
看来,应试教育真的是无孔不入,连幼儿园这最后一块净土也不放过。我想,如果这种情况最终在全国蔓延的话,那中国的教育岂不是彻头彻尾地疯了?那我们的孩子也完完全全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了,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我不敢回答这个问题。我只希望有人能把我从这种悲哀中拯救出来,期待有人把我们的孩子从应试教育的魔爪下拯救出来!
拔苗助长要不得: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才能高飞 14:29:28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今年3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出“十不准”禁令,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为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出台的这一规定,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
尊重成长规律 孩子飞得更高
幼儿园到底有没有必要 “小学化”?“小学化”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幼儿教育教研员刘振民给记者讲了一个著名的“双胞胎”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实验对(代号为C),在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9周,C只练了2周。
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9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9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振民说,这个著名的实验,已经能很好地证明问题了,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适应环境、建立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应是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中学习、操作中学习,而不是端坐静听式的学习。而“小学化”的主要危害是: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牺牲孩子的快乐发展,造成厌学、挫败感。
其实,早在本世纪80年代,就有教育学专家做过类似的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专家们调查了两所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其中有一项调查的内容是:按学生的不同来源分类统计他们的成绩,作出比较。统计结果显示,这三个年级各类学生的发展变化是极相似的。以三年级学生为例:来自一般幼儿园的学生,各学期上、中、下三等学生的比率变化不是太大,情况比较正常。未进过幼儿园的小学生,前两年属下等成绩者比率逐渐减少,属上等成绩者比率逐渐增加,进入第三学年后,趋于稳定,这也是正常的。只有来自“小学化”严重的幼儿园的学生,情况特异:属下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增加;属上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减少。
教师们反映,在幼儿园粗学过小学教材的学生,上小学时对重复学习感到厌烦,还有的学生一知半解却自以为“聪明”,因而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学习也就出现了滑坡。
省教育厅发出“十不准”禁令  剑指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好雨应顺应时节 教育要循序渐进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教师刘文秀,曾是郑州市首届名师,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她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刘文秀说,杜甫写过这样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我们教育孩子,也应犹如知时节的好雨,针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使孩子更加健康成长。
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让幼儿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坐在那里学习、写字,很容易疲劳,造成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期姿势不正确容易引起骨骼变形。而且幼儿园孩子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如果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书写,损害身体健康是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字形不正确,更重要的是,一旦定型,以后很难再去纠正。因此,家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幼儿在自主的空间里健康、快乐地发展。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广大幼儿家长和各个不同层级的幼教工作者只关注近期的可视结果,而忽视了对幼儿可能带来的长期的、潜在的危害。”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岳亚平分析,幼儿园“小学化”是目前幼儿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刘文秀老师所述能带来的危害,短视的“小学化”行为还会带来以下的弊端:摧毁了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易使孩子只知道死记硬背而未能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学习品质;浅显的多领域知识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被繁杂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方式所代替,易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烦躁、厌学、逃避等不良情绪。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不可以教和学一些“知识”,但方式方法一定要正确。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启蒙性教育。因此,幼儿园阶段应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基础性、综合性、非重复性的适宜教育。只要符合这些原则和要求,对幼儿开展多方面的学习活动都是可以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幼教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拥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并保持自己的专业坚守,才能不因外部急功近利的各种需求而改变教育教学的最初目标。
着眼长远发展 不可急功近利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育管理博士、国际学前教育学会委员徐玲说,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但是现在在许多幼儿园教育内容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小学教育内容。更为严重的是教学形式“小学化”,“排排坐、分果果”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整体发展,更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这个阶段,是幼儿园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关键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他们在“玩耍”这种隐形教育方式中认识世界,保持着良好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学化”认知的发展,可能是牺牲其他多方面能力发展为代价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就是如此培养出来的。
徐玲说,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皮亚杰先生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儿童从2~7岁,处于前运演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次革命,他们的活动不再以身体为中心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所以他们需要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需要更多的动手操作和体验。
“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很明显是违背这种认知发展规律的。必然影响孩子将来学习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喜欢做的、有益于长远发展的事情,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超前。
拔苗助长的孩子伤不起
大河网讯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从而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拔苗助长的故事也就会重演。
今年3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出“十不准”禁令,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为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出台的这一规定,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
起跑线“抢跑”PK静心等花开
为什么会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在记者调查的近20名家长中,不少人认为,压力都是一级一级传导的,由社会传给父母,父母传给孩子,中学生传给小学生,小学生传给幼儿园孩子。尤其是高考(微博)“指挥棒”的存在,让许多家长不敢有丝毫松懈,如果让孩子输在幼儿园这条起跑线上,那就有可能步步皆输。
家住郑州的闫先生,女儿今年4岁,当别人问起女儿在哪所幼儿园时,他总是很骄傲地回答:在一家双语教学的幼儿园,而且幼儿园还举办了很多兴趣班,比如奥数、英语等。就在今年上半年,闫先生还给女儿报了英语兴趣班。
那么,对有关部门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闫先生
表示,“我也知道小孩子在幼儿园应该以玩为主,但是提前让孩子学点英语,培养她对英语的兴趣,到上小学时容易跟上课程。”说到此,闫先生还列举了哥哥的例子。哥哥是一名教师,对儿子打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宽松型”的,从来没报过兴趣班,但现在孩子上初中了,学习成绩跟不上去。这件事对闫先生触动很大,他更不敢放松对女儿的“教育”了。
对此,王先生持反对意见,表示不赞同幼儿园“小学化”。王先生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在她5岁多时,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有些就被家长转到学前班去了,这些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再有一年就要上小学,在幼儿园里也“学不到什么了”,所以要让孩子提前进入学前班,进行正规小学生活的预演。
而王先生却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静心等花开的过程,需要给他们无限的耐心和成长空间。孩子在四五岁到七八岁这个年龄段,身体和心智发育都非常迅速。五岁多,让孩子数数或背乘法口诀,孩子会感觉很难,但当孩子到六七岁时,就能很容易理解并背诵、使用了。而学前班就是“小学化”的延伸,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才不至于事倍功半。
在王先生的坚持下,孩子没有上学前班,又在幼儿园度过了快乐的一年。王先生说,现在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丝毫看不出比那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差。
幼儿园"防小学化"停兴趣班 家长焦虑报班补课
16:23:37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
各区县督察整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和小学违规举行入学考试现象,今后,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过,很多家长对此高兴不起来,尤其是大班面临幼升小孩子的家长。
北京晚报讯 禁令之下 幼小衔接班更火了
家长:“防小学化”禁令只是让小学课程从幼儿园搬到了社会上
3月初,豆豆妈妈到孩子生活了两年半的幼儿园办了退园手续,把孩子转到了一家民办的幼小衔接班,“因为幼儿园明确说不开设和小学有关的课了。”豆豆妈妈的这一决定和教育部日前公布的《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有关。
近日,本市又重申教育部的这条禁令,要求各区县督察整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和小学违规举行入学考试现象。今后,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衔接班),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不过,很多家长对此高兴不起来,尤其是大班面临幼升小孩子的家长。有些家长和豆豆妈一样,把孩子转到了幼小衔接班,更多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在培训机构学习,禁令不但没有阻止小学化倾向,反而给各种幼升小培训机构添了一把火。
禁令起作用
公立园纷纷  取消兴趣班
“去年开设的思维训练兴趣班这学期停办了,据说是教委有规定不让办了。”林女士的孩子在朝阳区一所公立幼儿园,刚上了半年的思维训练课,这种课实际上就是奥数的前身,是为上小学做准备的。孩子利用下午时间上课,原则是家长自愿,但要另外交钱,班里报名的孩子不少,这学期却被告知已经取消。目前这家幼儿园和小学有关的兴趣班都停办了,“现在只剩下‘攀登英语’”。记者又询问了多家公立幼儿园的家长,情况基本差不多,可见禁令已经开始发挥效力。
这次教育部的“防小学化”禁令相当严厉,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严禁教授小学内容,严禁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向幼儿园推销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幼儿园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教育部表示,要定期对“小学化”现象进行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存在“小学化”现象的幼儿园、举办招生选拔考试的小学一律不得参与评优、评先。
这个规定出台的背景是,近年很多幼儿园在大纲规定内容之外,私自增加了拼音、识字、算术等课程,甚至有的直接学小学课本,孩子每天回家还要做作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就表示,要坚决抵制社会上以幼教为名进行的不科学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进行技能强化训练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确保孩子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家长很焦虑
园里不学了  只好园外补
“眼看就要上小学了,孩子连拼音都不会,人家邻居的孩子已经能认识好几百字了!”一直以孩子在公立幼儿园而自豪的可可妈犯了急。女儿上的是东城区一所重点幼儿园,以前应家长们的强烈要求,大班的最后半年会设拼音课,可今年拼音课取消了。“小学的家长说一年级教拼音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因为绝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过了,所以老师只是给大家复习巩固一下就过去了,我家孩子一点没学,肯定跟不上。”她决定立刻给孩子在外面报班,先把拼音问题解决掉。
为什么一项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有益的决定,一些家长最直接的反应却是不乐意? “取消这些课程,事情变得更麻烦了。”一名大班孩子家长告诉记者,以前孩子在幼儿园学,不占用课外和周末的时间,最多晚点接,额外交钱也不过几百元,“可是现在,要到外面去报班,周末也占了,家长还要接送,学费没有几千元下不来。”问及为什么非要报班去学,家长一副“地球人都知道”的语气:“谁敢不学啊,不学孩子怎么考得上小学?即使托关系上了小学,跟不上怎么办?”
“不敢不学”反映了大部分家长的纠结心态,看到“别人都在学”更是加重了这种焦虑,跟风现象在家长中非常明显。所以,“防小学化”的禁令一下,不少家长就直接到园外报班,无形中给社会上那些民办的学前培训机构又添了一把火。
上周日,在车公庄附近一家知名的早教机构门前,记者发现等待接孩子的家长比以前多了不少,一问才知道,是新一期招生的孩子开始上课了,比以前增加了好几个班。五六岁的孩子从8点到12点要坐整整4个钟头,课程是数学思维潜能训练,全语言训练、学习能力提升、重点小学考前冲刺等。12点放学的时候,一大群孩子如同被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扑向爸爸妈妈,然而课还没有结束,老师在寒风中又给家长们讲了将近20分钟,分析孩子上次考试的情况。培训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过年后新班开学爆满,现在已经没有名额。“好多家长是临时抱佛脚,为了考小学来的,其实提前半年开始学效果更好。”
培训班火了
幼小衔接班  迎来新商机
除了校外学前培训机构,“防小学化”禁令也给“幼小衔接班”带来了新的商机,已经把孩子从幼儿园转到“幼小衔接班”的豆豆妈妈告诉记者:“与其周末在培训班学这些东西,那还不如多花点钱直接进学前班,这里所有的要求,包括上课方式都和小学一样,将来孩子上小学肯定能很快适应,不过现在要挤进一个名额真不容易。”
所谓“幼小衔接班”其实就是早在2006年被教委叫停的学前班,只不过换了个名字照样红火,它的特点就是完全小学化教学,等于让孩子提前一年进小学,这和“防小学化”禁令根本背道而驰,可是对一些家长来说,却是正中下怀。
一家知名的“幼小衔接班”已经在全市开了十多家分校,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学校的一名老师对记者承诺,通过一年的学习,语文方面,孩子可以认识大约2000 个汉字,并熟练组词,掌握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够顺利阅读;英语方面,会说词汇350个左右,拼写单词150个左右,学习日常生活基础句型30个,日常指令 18组;数学方面,熟练掌握50以内加减法,会背乘法口诀表……最后,这名老师承认,他们这套自主研发的教材包含了小学一、二年级的主要内容。这名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没有知识准备的孩子,很容易跟不上课,学习的自信心也容易受到挫伤。所以,一定要提前学。”
记者看了几家学前班的课程安排表,比之小学的紧张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张课程表显示,孩子一天的学习从早上7点半“经典朗读”开始,到晚上5点结束,如果报了作文、英语、心算等兴趣班,孩子一直要上到晚上8点,这对于一个不满6岁的孩子,显然是不堪重负的。
这位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一般都是头年9月招生,当年3月收一些插班生,但名额有限,“今年报名插班的特别多,现在已经都满了。”
是否一阵风
规定的可行性仍然令人生疑
纵使有教育部的禁令,禁住了公立幼儿园,却禁不住民办幼儿园,禁不住各种培训学校,更禁不住家长逼着孩子“抢跑”的决心。
“国家为什么要禁止小学化,就是因为小学化违背了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拔苗助长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名重点幼儿园的资深教师对记者表达了她的忧虑:“从身体上说,我们的孩子年龄小,身体没有发育完全,尤其是手指的小肌肉群没有发育好,在很小的时候就让他握铅笔,他手部的骨骼、肌肉以及力量都没达到标准,握起来既吃力又姿势不正确,造成视力退化,由于很辛苦,幼儿感到很累会造成以后的厌学。”
更糟糕的是,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她表示,按照教育大纲的规定,幼儿园对孩子的训练是科学有序的,如果孩子心理年龄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单纯进行一年级课程的训练,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以后各种问题就来了,反倒给他的学习造成巨大障碍,而且习惯形成就难改,影响他在小学甚至以后的终身学习。
明知对孩子是伤害,为什么这么多家长却“执迷不悟”?不少家长的回答饱含着无奈:“你不抢跑,就意味着落后。”“抢跑”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奔向优质的教育资源,一场残酷的教育资源争夺战因不断升级的“抢跑”而愈演愈烈。专家指出,应试教育的竞争压力已经传递到幼儿教育阶段,这是当前教育环境的反映,与整个应试教育的氛围密切相关。
有家长表示,“防小学化”最先面对的一个障碍就是越来越变态的幼升小测试,对此,教育部的禁令也同时作了 “配套”规定:“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规范小学招生程序,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
然而这个规定的可行性依然令人生疑,只要学校的教育资源依然不公平、不均衡,就总有一部分人能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这个现象不改变,发多少文件也没用,幼儿园多自觉、家长多开明也没用。
人大代表吁学前教育立法 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16:44: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三月十二日电(记者柴燕菲)儿童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法制体系中还是空白,一些地方盲目采用企业改制做法对公办园实行改制,有些地方甚至“卖”园风盛行,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来自浙江的夏士林、周晓光等三十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感觉很忧心,建议制定学前教育法。
  中国每年有两千万儿童出生,中国六岁前的儿童有一点二亿人,学前健康发展影响到全国数以亿计的家庭。夏士林认为,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应该说发展很快,但目前,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职责不明确,目标不清晰、管理部规范、发展随意性大,应该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夏士林代表说,现在公办的幼儿园已经很少,取而代之是个体办、集体办、企业办、外资办等。学前教育让人揪心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把办幼儿园当作产业来做,以营利为目的;克扣教师工资待遇,降低幼儿的伙食标准;班级超额招生,减少教职员工的配置数量等。
  “一部分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严重。”据周晓光代表调查发现,“幼儿园还要布置作业,孩子们在灯下写字,算算术;幼小的肩膀天天背书包,书包里除了水杯、玩具之类,还有书和练习本,孩子们的童年失去得太早了。”
  周晓光代表认为,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初期,最重要的是通过游戏、交往让孩子们认识自身,认识社会和他人,“这要比多认几个字、多做几道题重要得多。”
  因此夏士林、周晓光等代表建议,政府应当承担起儿童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明确其应承担的任务,明确管理体制,规定需要规范的方面,强调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和公益性。
深层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引发三年级效应 13:37:09 来源: 东北新闻网(沈阳)
12月1日,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提出了各地应结合实际鼓励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多种形式的扶持和资助,坚决防止“小学化”、“成人化”倾向等涉及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国家对学前教育如此重视,其背后折射出当前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哪些问题?昨日,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长春市教育学会民办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主任盖笑松教授。
现象一:入园难实质是入“优质园”难
可爱的猪宝宝,威猛的变形金刚,满脸笑容的机器猫,乍一看盖笑松教授办公室内的书柜,还以为误入了一家玩具商店。“我是研究幼儿学前教育的,这些孩子喜爱的玩具都是研究的对象。”面对记者惊讶的表情,盖教授笑着说道。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选择把孩子送进优质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首选。为此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家长扎堆“名园”现象让入园难问题十分突出。那么,实际情况是否真的是长春现有的幼儿园数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了吗?
对此,盖笑松表示反对。他认为,结合大范围的调研发现,现在长春幼儿园招生能力和市场需求呈总量上满足、高质幼儿园缺少的状态,大量中低端的幼儿园被家长抛出了择园范围,目光都盯在了为数不多、招生数量有限的优质幼儿园上,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入园难问题。国家此番提出了鼓励各地公办幼儿园扩建和建分园,扶持民办幼儿园提高办园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将有效地解决优质幼儿园数量不足,招生规模不够的弊端,从根本上缓解“入园难”问题。
现象二:“小学化”引发“三年级效应”
今年11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两家幼儿园进行调研后发表讲话,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入园难”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为总理关注的重点。
对此,盖笑松表示,国家提出鼓励各地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鼓励优质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开办的幼儿园面向社区、面向社会,承担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这些举措会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解决“入园难”。然而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带来的危害要远重于“入园难”,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多方合力才能消除。
盖笑松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在入园期间要学习拼音、数学、识字等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的内容,从幼儿园的中班、大班、学前班算起,正式入学前孩子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学习全部的拼音,而这些拼音的学习量对于一个一点基础没有的孩子来说,仅需要一个半月至三个月的小学正常教学就可以掌握。与此同时,这些孩子在幼儿园最需要的游戏交流、思维探索发现、生活习惯、道德培养等重要内容被识字、学拼音、学数学所抢夺,失去了应有的童真、快乐、兴趣培养。
此外,“小学化”的更大危害在于孩子真正入学后,这些孩子面临着重复教学,课堂上极易走神、不注意听讲,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升入小学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同一二年级时的优秀表现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小学化”的危害被称为“三年级效应”,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源自于幼儿园间恶性竞争,小学课程进入幼儿园成为众多幼儿园的招生手段,导致“小学化”在公办园和民办园中日益泛滥。根治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要通过提高办园者素质,转变家长错误培养观念来解决。
盖笑松认为,宏观上要靠国家政策支持来改善大环境,各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出台措施引导幼儿园向科学性、规范化发展,不被市场不正当竞争指挥。微观上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和社会各界宣传“小学化”危害,让家长对幼儿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现象三:“公私同价”引来民办园担忧
公办幼儿园少,很多孩子挤不进去,民办幼儿园又贵,一些孩子上不起。越来越多的群众急切地盼望,能让孩子上平价又优质的幼儿园。为此,国家在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同质同价”的观点,得到了孩子家长的赞同。然而对处于发展中的一些民办幼儿园来说,这个观点却带来了一些忧虑。
除了研究幼儿学前教育和心理学,盖笑松教授还是长春市教育学会民办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这个组织在今年刚刚成立,目前有78家民办幼儿教育机构是其成员。在为国家支持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发展高兴之余,“公私同价”让这些民办幼儿园办园者忧虑重重。  盖笑松说,公办幼儿园在场地、师资上享受国家支持,而民办幼儿园在这两方面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一旦实行“公私同价” 政策,民办幼儿园在竞争方面将处于劣势,这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具体的措施和政策。
在调研中,盖笑松发现,江苏省无锡市在指导民办幼儿园发展时,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标准,达标的民办幼儿园将获得政府大额度的资金奖励,以此激励民办园健康发展,我省也应探索并出台一些政策。
“小学化”或可永久伤害幼儿 14:45:26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的“小学化”,对幼儿的伤害都是多方面的,甚至是永久性和无法弥补的。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有损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还在发育之中,非常脆弱,易受伤害。如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容易疲劳,甚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坐的时间过长或坐姿不正确都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的心理成熟水平还不具备像小学生那样系统学习的能力,超越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无视幼儿阶段学习的综合性和游戏性,人为割裂幼儿的学习内容或采取强化训练的不适当方式,都有损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易使幼儿缺失最重要的早期经验。研究表明:三四岁是幼儿发展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年龄,要多给幼儿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更需要伙伴,逐渐积累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四五岁是儿童发展友谊和伙伴关系的关键年龄。此时,父母应该关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和活动,有没有好朋友。被同伴接纳,能够结交到要好的朋友,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美国一项长达40 年的追踪研究证实:儿童早期积累的社会性经验更具有长效性,早期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后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小学化”不利于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相关经验也表明,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习了小学低年级的内容,进入小学阶段的重复学习会让一些孩子感觉到:小学的学习没有挑战性,很容易就能应付,不用特别用心。这种认识和“经验”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动机和习惯的养成。当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学习难度加大时,这部分孩子会出现畏难和厌烦情绪,学习成绩出现滑坡,不仅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也影响自信心和自尊心。
[tr][td]一位德国幼教专家眼中的中国幼儿园[/td][/tr]
[tr][td]日12:45:30 人民网 
[/td][/tr]
[tr][td]  去年夏天,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赵远虹陪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学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访了北京数所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在两天时间里,艾博士亲眼目睹了 2000名中国儿童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赵远虹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考察结果令德国专家的失望甚至超出了她的想像。“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今天的一些幼教理论还在重复着西方昨天的错误。”赵远虹举例说,“比如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西方对这一方法从产生怀疑到加以否定,已经花了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
  “值得深思的是,在北京一个标榜与国际接轨接得最紧密的现代寄宿幼儿园里,艾博士见到的却是最厉害的灌输教育。”赵远虹说。
  “这家幼儿园的招生广告中频繁出现的字样是世界著名大学剑桥、牛津和博士帽;这家幼儿园的园长是从外国学习回来的‘海归’;家长送孩子上这样的幼儿园感觉是送到了外国……但是在教室里看到的情景,令艾博士大为惊讶。”赵远虹说,“这家幼儿园里,竟然没有一个专门为孩子们玩‘过娃娃家’而布置的角落;书架上也没有任何孩子做手工用的材料。最令人震动的是:凡孩子目光所及之处贴的只是中国汉字,连绵不断,从教室一直延续到寝室。房间里摆得满满的小床四周见不到孩子家人的照片,美丽的图片和孩子从家中带来的私人玩具……”“据说这家幼儿园4、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认识一千多字”,赵远虹反问道,“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即使不想学又有什么办法呢?”
  “作为权威的幼教专家,艾博士非常反感把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强加到幼儿园孩子身上的做法。艾博士强调说,人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证明了: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有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孩子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所学的内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不可能来自被动式的说教,对孩子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赵远虹说,实际上,单纯地提前学习时间并不能加快儿童成长的速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的时间表,不应该人为地提前或推后。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违背教育的自然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有时一个错误的教育理论将会导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营养不良”。
  “仿佛是为了弥补多年来造成的教育欠账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家庭的功能和作用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像是打赌一般,父母的晚年和儿女自身是否幸福的宝都统统押在了孩子身上。”赵远虹发现这句时下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成千上万中国父母喘不过气来。对于这种重望的份量,德国专家起初并不十分理解。”
  在北京一处婴儿早期教育基地,当艾博士听说一个9-16个月的婴幼儿上课时间竟长达45分钟时,惊得险些从座椅上跌下来。
  赵远虹回忆说,艾博士在其总结报告中尤其提到了该早期教育基地课程结束时的爬行比赛?孩子们被抱到起跑线上,然后在对面母亲或亲人的大声招呼声中向终点爬进。“当第一,争先进”似乎从起跑线开始已经渗入这些婴儿的头脑中。”
  也许中国的父母会问,难道当第一争先进有什么错吗?
  赵远虹手里有一本艾博士的新书《七岁儿童的认知世界》,其中详细列出了德国一位7岁儿童长达70条之多的必修课和教育清单。这份教育清单是艾申波茜博士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比较得出的结论。从提出到定稿历经3年,并对150人进行了单独访谈。
  教育清单内容涉及实际生活,社会经验,情感体验和美感感受。艾申波茜博士指出这是一个人生下来的前7年间应该具备的经历体验及掌握的知识。
  情感体验方面:>>一个学龄前儿童在个人情感和自信心建立方面应该:体验过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缺少你”等称赞的话语;
  >>体验过压抑的心情。能够分得清饥饿与愤怒,劳累与悲伤之间的差别。懂得心理学上基本因素的相互联系,诸如尿床是由情绪波动而导致发生等等;
  >>能够原谅大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体验过出门在外时对家和父母的怀念,感受过舒适与将就的差别,在家与在外的不同。在路上奔波时产生的思乡、漂泊、借宿以及无家可归的概念;
  >>想赢,但也输得起。对自身身体的认识方面:>>体验过水对人体有浮力;
  >>会荡秋千,知道使用不同的身体力量会对秋千的高度有不同的作用;
  >>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
  >>堆过雪人,沙堡,在小溪中搭过水坝,在野地里生过火,并能够熄灭之;
  >>身体生病时的基本急救常识?发烧应热敷还是冷敷,呼吸有痛感应休息还是运动,知道鸡皮疙瘩,战胜疾病后有自豪感,知道身体生病在所难免的道理;
  >>有爬过一棵树的经历;
  >>研究过拉链,会用钥匙开锁,会使用工具;
  >>有收集东西的愿望;
  >>能区分食物和膳食,动作与姿势,气味和气息,能够区分看、凝视和一瞥之间的区别;
  >>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知道“只有你和我两个人知道”的意义;
  >>听过童话故事,从寓言和故事中懂得什么是受难,什么是安逸;
  在家庭方面:
  >>熟知家中的亲戚朋友,理解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或姨妈;
  >>能为大人分担忧愁;>>看过爸爸刮胡子;……
  七十多条无法一一列举。可是这一清单是否能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供另外一条思路?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有比认字和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呢?
  连续参观这些幼儿园后,德国专家感到意外惊喜的是一所部队大院里的幼儿园。艾博士对这个幼儿园的最初好感来自一些所见的细节。
  “刚进门我们就被拉住照集体像。刚好几个四岁的小姑娘蹦蹦跳跳路过,便被老师招呼过来一同参加。照完后孩子们并没有被立即命令回班去,而是随意地跟着客人往前走。”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走廊里迎面走来三个孩字,手拉着手。园长很自然地将孩子叫到跟前,像介绍战友似地把他们的大名一一报给我们。”
  橱窗里照样挂着孩子们的画。但这里没有其他幼儿园常见的统一题目、统一手法的成人模仿品。相反,孩子们画里的内容极富想像力。其中不乏幼稚拙劣手笔的,但仍然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最让艾博士认同的是孩子们做手工用的材料的多样化。“教师办公室同时也是一间手工作品陈列室。制作者竟然都是孩子。虽然有的内容使我们感到一些陌生,比如坦克,红旗或者导弹,但是制作材料真可谓丰富多彩,有木料,棉布,易拉罐……教师津津有味地向我们介绍那些巧妙而有趣的制作技术,言谈中充满了风趣和自豪。”“楼梯口的拐弯处被开发成一个小小的美发廊。是孩子们把洗菜用的筛子制成了烫发帽。此外,梳辫子用的蝴蝶结,吹风机,刮胡子刀,烫发卷,玲琅满目的东西都来自孩子的小手。不难想象,当孩子们在这个成人社会的模拟场所里实践着与他人协调合作的工作时将会产生多么大的乐趣。”赵远虹补充说,尽管类似的活动角落也许在其他幼儿园里也可以找到,但这个幼儿园给德国专家的感觉非常不一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与孩子共同进行的专题研究。而研究的题目来自孩子自己的生活。比如有一个专题研究是关于“鞋”的。为什么要研究“鞋”,有两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一是每当假期结束,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时脚上往往穿着都是新鞋,开学第一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鞋子转来转去。第二件事来自负责擦地的阿姨。她总抱怨说,刚刚擦过的地总有孩子跑上去踏上鞋印,乐此不疲。原来是鞋底上的不同花纹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好奇心。于是关于鞋的专题活动就此展开:大家开始讨论左脚与右脚的不同,然后老师领着孩子们上街采访修鞋人,进鞋店采访售货员阿姨,询问鞋的种类和用途,等等。“凡是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肯定能够成功。” 这是该幼儿园老师们的信条。艾博士评价说,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了知音,因为他们的教育始终都是以孩子为本。
  针对目前中国幼儿教育的误区,赵远虹特别指出,幼儿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应该回归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这个层面,而不是随意拔高。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教育纯洁性的问题。赵远虹说,现在很多中国小孩的教育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对家长而言,孩子教育如同是花钱购买的商品,还要等着升值,这对孩子来说压力太大了。
  赵远虹提醒中国的家长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从国外回来的专家,这与国际接轨无关。“艾博士走访完这些幼儿园后感叹道: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累的,他们的生态环境是最不宽松的。艾博士呼吁教育工作者尽快给中国的儿童松绑。”
[/td][/tr]
& & & & & & & &&
虚位期待投放...
虚位期待投放...
虚位期待投放...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
发贴有奖,980*90-联系QQ
浏览体验:|
所载文字、图片之信息,如无特别指出皆引用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当之处敬请联系QQ-反馈! 发贴申请 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知识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