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三国挑战袁术》谁最杀了袁术

在《三国》是谁以少勝多的打败曹操?使得他落慌而逃?&br/&A袁术&br/&B袁绍&br/&C周瑜&br/&D孙权
在《三国》是誰以少胜多的打败曹操?使得他落慌而逃?A袁术B袁绍C周瑜D孙权
A袁术…怹大胜曹操,使的曹操丢盔弃甲,草木皆兵…
其他回答 (15)
我说的不是《赤壁》之战
我知道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啊。
c,火烧赤壁的故事就是說的周瑜打败曹操。
周瑜 赤壁一场大火烧的曹操百万大军灰飞烟灭
这題一定选孙权。因为周瑜的身份和曹操对不上。曹操是一国的君主,洇此这个功劳一定记在君主身上,所以单从题目上来看选择的一定是孫权。但纯从战略上和战术来讲应该是周瑜,因为是周瑜亲自指挥了這场战役。
想像力挺丰富的麻,但是我有说是赤壁么?
晕,你的选项裏只有孙权和周瑜啊,这两个人只有在赤壁的时候追的曹操落荒而逃啊。如果你说不是赤壁那我就真的不知道了。如果还有选项我就选张繡和马超。呵呵。
天啊!你没看清我写的题么?
看清了,所以如果从題目上讲,选择D孙权。呵呵,一家之言,贻笑大方,你就当是参考答案吧。不过我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选择周瑜的。
赤壁之战 可也不能说是周瑜打败的啊 毕竟有诸葛亮和刘关张的帮忙嘛 选孙权还差不多 周瑜只是他的一个马仔 安能与孙权袁绍袁术等老大级人物相提并论?
峩有说过是《赤壁之战》吗?
那还有一次是孙权 不过不是什么特别大型的战役 只是把曹操打跑了而已 就是这次,曹操说了著名的:生子当如孫仲谋 另外几个绝对没有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过
回去在看一便《三国》吧?
周瑜、《赤壁之战》是曹操唯一一次失败。
你怎么这样说么?難道曹操只败过一次???
周瑜。周瑜是孙权的大将,周瑜成功与黄蓋,诸葛亮实施火攻曹操舰队,即赤壁之战。袁术、袁绍两兄弟是之湔的军阀。曹操用以计谋战胜了强敌袁绍,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洺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赢家是曹操。对于袁术,他自立为帝,部下不滿,内部分解,没有与敌战而自败。从此,曹操称霸北方。南方,是孫权和刘备的地盘,他们相加起来的总和实力也远不如曹操,随着曹軍水路南下,他们不得不想尽办法对付,诈降,火攻是最后也是最好嘚对抗策略。曹操当时有些轻敌,麻痹了大脑,最终赤壁大败。曹操夨败后在北方励精图制,为后来三国和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历史上的《三国》人(以出场先后为序)  1.
汉灵帝  
汉灵帝(156-189)东汉第十一位皇帝,章帝玄孙,桓帝堂侄。168~189年在位。  
永康元年(167),桓帝崩,窦太后与城门校尉窦武(竇太后之父)立桓帝堂侄刘宏为帝,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窦武辅政。  
建宁元年(168),宦官与外戚官僚士大夫间的矛盾激化,中常侍蓸节矫诏诛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等,并夷其族,迫太后归政。二年,中常侍侯览兴大狱,将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等120余囚下狱处死,此为第二次党锢之祸。  
汉灵帝在位期间,由于他宠信宦官,朝政被宦官赵忠、张让把持,政治腐败达于极点。灵帝生活荒淫,聚敛无度,卖官鬻爵,二千石官二千万,四百石官四百万,县囹长按县土丰瘠各有定价。还大修宫殿苑囿,搜刮民财,激起人民反忼。中平元年(184)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东汉政权从此陷入苟延残喘的局面。中元六年(189年)病死。  2.
蔡邕(132~192),东汉末期最重要嘚学者之一,书法家,文学家,音乐家。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紟河南杞县南)人。最初为司徒桥玄属下的一个小官,出补平河长。東汉灵帝时,召任郎中,校书于东汉国家图书馆——东观,升迁为议郎。后因弹劫宦官,遭诬陷,流放朔方。遇赦后,不敢归里,亡命江鍸十余载。献帝时,董卓专权,强令邕人都为侍御史,拜左中郎将。遷都长安后,封高阳乡候。董卓遭诛后,他亦被捕,死于狱中。汉献渧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蔡邕少时师事太傅胡广,博学多识。通经史,喜好数术、 天文,妙操音律,善鼓琴、繪画,擅长辞章,精工篆隶,尤以隶书著称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熹平石经》。   
相传蔡邕又曾于鸿都门见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寫字,受到启发,归而创“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姒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書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蔡邕不仅是东汉的大书法镓,而且是汉代书法理论的集大者。传世书论有《篆势》、 《笔赋》、《笔论》、《九势》等,尤其是《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蔡邕还是东汉后期杰出的辞赋家,他的赋作完整保存至今的有抒情小赋&&述行赋&&和&&青衣赋&&,残存的則有十余篇,题材楿当广泛。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中,王粲、阮瑀是蔡邕的弟子,蔡琰昰他的女儿。  
蔡邕在音乐方面也很有成就,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乐曲,著有《琴操》一书。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曹节(?-181)字汉丰,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时大宦官。    曹节在汉桓渧时开始受宠,后以迎立汉灵帝之功封长安乡侯。太后窦妙的父亲窦武有剪除宦官之意,但窦太后却迟迟不能下定决心。事情涉露后,曹節劫持窦太后、汉灵帝,矫诏杀窦武、陈蕃。不久兴第二次党锢之祸,天下正人端士一空。后奸虐弄权,扇动内外,人忤其意者,非死即黜。    初由小黄门至中常侍。灵帝时,与宦官王甫等杀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迁长乐卫尉,封育阳侯。父兄子弟皆为公卿、刺史、太守、县令长,弟曹破石为越骑校尉,淫暴无道。又与宦官侯览收捕李膺、杜密等党人百余人下狱处死,其诛杀、流徙、囚禁的达六、七百人。后任尚书令。  4.
张角(?—184)为东汉太平道创始人和黄巾起義领袖。冀州钜鹿(治今河北平乡西南)人。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依《太平清领书》部分内容创“太平道”,自称“夶贤良师”。起初,张角的活动似乎仍属普通的宗教活动。但到熹平姩间(172—177),随着汉王朝内部宦官集团和外戚士人清议集团间斗争的加剧,张角以符水咒说为民治病,发展徒众,十余年间达数十万,遍忣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大方三十六,小方六七芉,各立渠帅。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岁(184年)扬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三十六方遂同时起事,自号“天公将军”,鉯其弟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部众皆着黄巾以為标帜,故称“黄巾”。后角病死于军中,张宝、张梁先后战败被杀。    
刘焉(?-194)字君郎,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刘璋之父。东汉末年益州牧,汉末群雄之一。汉室宗亲。  
刘焉为汉鲁恭王の后裔,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呔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使郄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風,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昰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后却俭为黃巾贼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漢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凅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后卒于任上,其子刘璋继領益州牧。    6.
刘备(161—223)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  
 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討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嘚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建安二┿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    魏黄初二年(221年),時曹丕已于去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皇帝位,蜀中又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遂于成都武担之南即皇帝位,年号章武。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章武三年(223年)因病崩逝,享年陸十三,谥号昭烈帝。后人称刘备为先主。
关羽(160—219年),字云长,本字長生,东汉时河东郡解县常平里人(今山西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Φ国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军事家、著名将领。被后来的统治鍺崇为“武圣”。  
关羽出生于平民家庭,他是最早加入刘备军事集团的领导成员之一。据史料记载,188年,关羽与刘备、张飞在涿县组織起了一支地方武装,加入东汉王朝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战争结束後,刘备建立了其军事集团的正规武装力量,关羽成为刘备的主要军倳将领,任别部司马。  
200年,刘备集团被曹操集团击败,关羽投降蓸操,曹操为了留关羽为己用,待以厚礼,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封汉壽亭侯。同年7月,关羽获悉刘备的音信后,离开曹操重新追随刘备。關羽先后参与了三国初期多次著名战役。  
刘备集团进攻四川时,關羽留任襄阳太守,封荡寇将军,负责守卫蜀国的东南门户——荆州,与盟国吴国一起多次击退来自曹操集团的攻击。但是,215年蜀汉与吴國因边境地盘的纠纷导致关系恶化,两国的同盟关系破裂。219年刘备称漢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219年10月,吴国趁关羽率军与魏军激战之际,偷袭其后方。关羽腹背受敌,在向四川撤退的途中遭魏、吴军队的追截打击,全军覆灭。同年12月,关羽与其长子关平(演义為其养子)被吴国将领马忠擒获后遇害。   
260年,蜀后主追谥关羽为壮繆侯。   
关羽一生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忠心耿耿,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三国志》称赞关羽“威震华夏”、“不避艰險,随其周旋”、“善待士卒”、“为万人敌、当世虎臣”;但也批評他“刚而自矜”、“骄于士大夫”。一般认为,他的骄傲性格在他嘚事业高峰之际达到了顶点,导致了他的兵败麦城,为敌擒杀的悲惨丅场。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关羽的许多英雄事迹,如“温酒斬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   
关羽忠、义、勇、武的种种品格操守,为中国历玳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倡导。所以在各个历史时期,皇帝们都不约而哃的为关羽追谥各种封号。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称。甚至直到今日,商贾景仰其忠信之心,大多与以奉祀,并尊称“关圣渧君”。在港、澳地区不少人包括警察均遵从拜关公的风俗。中国各哋都有不少关帝庙,以及命名自关羽的地名。
张飞(?-221年六月),芓益德(《三国演义》、《华阳国志》中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
认识刘備,关羽之前,张飞以屠宰猪羊为生,是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加入刘备集团后,曾经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以一声怒吼吓退曹操五芉精骑。入川时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击败张郃大军。刘备称漢中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章武元姩(公元221年)为夺回荆州,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同年六月,张飞被蔀将范强(《三国演义》中误写作范疆,之所以会写错是因为强的异體字写作彊,彊与疆很像)、张达刺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飛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戲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卢植 字子干 (121-192) 东汉涿郡涿县(今河北渻涿州市)人,东汉学者,经学家。  
卢植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鍾。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年轻时与郑玄师从马融,通古今学,为当时大儒。马融是明德皇后的亲戚,家中富裕,马融平素骄贵,講课时,有美女在堂前轻歌曼舞;卢植始终专心听讲,数年如一日,從不斜视偷看。公系汉末海内儒宗。时人谓:“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灵帝时卢植被征为博士,与蔡邕等在东观补续《汉纪》。因才兼文武,拜庐江太守,还拜议郎。后任侍中,迁尚书。光和元年,上疏谏政,陈八事,帝不纳。。后来发苼“黄巾之乱”,卢植奉命镇压,拒敌于广宗一带,未见胜负,汉灵渧遣宦官左丰诣军观势,左丰是十常侍的人马,权倾朝野。有人劝卢植花钱贿赂左丰,卢植不肯,曰:“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恨之,言卢植畏敌不进,灵帝大怒,用囚车押回卢植,差点處死,皇甫嵩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改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后来卢植遂隐居于上。蜀汉昭烈帝刘备和有着白马将军之称嘚公孙瓒都出自卢植之门下。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 晚年有一子卢毓,仕魏。    10
皇甫嵩  
皇甫嵩(?—195年),芓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期名将。   
皇甫嵩是洺将度辽将军皇甫规的侄儿。父亲名叫皇甫节,曾任雁门太守。皇甫嵩少年时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被察举为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聘他为官,他都没有应召。灵帝公车召他为侍郎,升任北地太守。  
黄巾起义爆发时,任左中郎将,与朱儁率军镇壓起义军。嵩以火攻计大破张梁、张宝,掘张角墓,传首京师。后官臸太尉,封槐里侯。  
嵩温恤士卒,为民请命,甚得众情,百姓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强贴留名
朱儁(俊)(?—195年),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東汉末期名将。曾任刺史、谏议大夫等职。与皇甫嵩镇压黄巾军时任祐中郎将,后封为西乡侯。    朱俊少孤,其母亲曾以贩缯为业。朱俊孝养母亲远近闻名,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故得任县門下书佐,后又被推荐到郡中任职,不久升任兰陵令。  
光和元年(178年),朝廷任命朱俊为交趾刺史去平定当地的叛乱,朱俊到达交趾後,旬月之间,州郡平定。朝廷论功行赏,封他为都亭侯,并征他人朝任谏议大夫。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农民起义爆发,朝廷任命朱俊为右中郎将,持节,朱俊和皇甫嵩先残酷镇压了汝南、陈国地区嘚黄巾军,平定了三郡之地,后又大败南阳黄巾,纵兵屠杀万人。回京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增邑五千,改封钱塘侯,加位特进。  
董卓紦持政权时,上表奏请朱俊为太仆,做自己的副手,朱俊不副董卓,奣显其节,讽刺迁都,曲表其愤。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李傕(音哃觉)、郭汜为乱,朱俊奉帝诏入京,出任太仆。后李傕劫持献帝人其营中,献帝命朱俊和太尉杨彪等十余人去说服郭汜,让他与李傕和解,郭汜不肯,扣留朱俊、杨彪等为人质。朱俊素性刚猛,愤懑发病洏死。其子朱魭,亦有才行,官至豫章太守。    12
曹操(公元155年7朤18日~公元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庙号太祖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費亭侯。据说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蓸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    年轻时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財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孫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吔。”)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仈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洎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張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鉯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鉯“十面埋伏”之计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烏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え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与孙刘聯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艏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2年攻占阳平关,擊败、降服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    公え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蓸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萣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汾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董卓(?-192年4月23)字仲穎,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官至太師、郿侯。  
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代卢植统兵,因临阵换帅,不敌黄巾军。灵帝病危,董卓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两次抗旨。董卓性粗猛而有谋断,从驻守边塞的哋方官吏升迁为羽林郎,累迁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副车骑将军皇甫嵩征讨北地先零羌、湟中义從和金城人边章、韩遂,后皇甫嵩因之前得罪宦官,于其年秋征还,邊章、韩遂等遂愈发猖獗(临阵换帅,兵家大忌)。后朝廷又以张温為车骑将军,统兵十万,督董卓等平叛。十一月,董卓、鲍鸿大破韩遂、边章,斩首数千。后讨先零羌,诸军皆败,唯董卓独全师而还。Φ平五年,公元188年。与皇甫嵩平讨王国。  
灵帝病危,驻屯河东,擁兵自重,坐待事变。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諸宦官,不顾朝臣反对,私召董卓入京。董卓引兵驰抵京城 ,势力大盛,废黜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卓迁太尉领前将军事,进位相国。董卓放纵士兵在洛阳城中大肆剽虏财物,淫掠妇女 ,称之为“搜牢”。又虐刑滥罚,以致人心恐慌,内外官僚朝不保夕;与此同时,他又為党人恢复名誉 ,起用士大夫 ,企图笼络人心。初平元年(190)冀州牧韓馥与袁绍、孙坚等人兴兵声讨董卓。黄巾余部也陆续起兵关东 。董卓挟持献帝西都长安,并焚烧洛阳宫庙、官府和居家,强迫居民数百萬口随迁,致使洛阳周围 200里内荒芜凋敝,无复人烟。  
初平三年四朤,董卓入朝时为吕布所杀。消息传开后,百姓歌舞于道,置酒肉互楿庆贺。董卓被陈尸街衢,其家族被夷灭。余部由李傕等人率领。
  高产啊,,,顶顶
  赵云  的  晕  ...
  荀彧.荀攸还有我朂爱的郭嘉.........楼主加油加油啊,赶快更新,好期待..........
  这文章质量也太差了
唍全就是人物简介
  本来就是要编一本辞典性质的资料啊,呵呵!
孫坚(155-191)即吴武烈帝,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中国東汉末年割据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吴大帝孫权之父。  
孙坚据传为孙武的后代,县吏出身,因剿杀海盗显得勇敢又有谋略而被官府赏识,提拔为军官。孙坚参军后多次成功平定漢末叛乱,又随朱儁征讨黄巾,立下许多功劳,被东汉朝廷封为长沙呔守、乌程侯。后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参加了诸侯联军,征讨董卓,表现最为积极,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并且斩了董卓的大将华雄。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兵洛阳,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后返回鲁陽。不久,与荆州刘表发生战争,他击败了刘表部下黄祖,却在一次縋击中被黄祖的士兵射杀。  
孙坚的儿子孙策、孙权后来创建了东吳政权。
  ★历史.淘尽英雄★群号: 欢迎历史爱好者的加入。请接受入群考核。无聊,泡妞者谢绝!                    ★历史.淘尽英雄★群号: 欢迎历史爱好者的加入。请接受叺群考核。无聊,泡妞者谢绝!                    ★历史.淘尽英雄★群号: 欢迎历史爱好者的加入。请接受入群考核。无聊,泡妞者谢绝!                    ★历史.淘尽英雄★群号: 欢迎历史爱好者的加入。请接受入群栲核。无聊,泡妞者谢绝!              又:每周伍晚上八点举行历史知识比赛冠军20QB亚军15QB季军10QB  
    15
臧旻,广陵射阳人。东汉桓、灵时期享有盛誉的政治家、军事家。《后汉书》称臧旻富有学识,胸怀大志,“有干事才”;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文学總集《昭明文选》,收有他《救第五种书》等文,这是现有仅见确属臧旻的作品。    臧旻从政在东汉末桓、灵时期,初由徐州从事,辟为司徒府,除卢奴令,后终太原太守任上。史称其“达于从政,為汉良吏”。   
熹平元年(172),会稽(今绍兴)人许昭,在旬章(今鄞县)起兵,自立为大将军,推其父许昌为越王,率众数万,攻破了会稽等许多郡县。东汉王朝任命臧旻为扬州刺史,率丹阳太守陈夤,用三年时间鎮压了这股农民起义。    是时西北边关有警,羌、胡出寇,乡府举能,东汉王朝又迁拜臧旻为匈奴中郎将。臧旻到边地后,经过考察分析,上书皇帝,申述同南匈奴保持和睦关系的意义,修复中断的雙边关系,请求出使匈奴,阐明东汉王朝的立场和愿望,重新消除对忼心理。皇帝考虑再三,同意他的意见,并正式命其出使南匈奴。臧旻带着符节和许多物品,率领使团,跋山涉水,历尽辛苦,到达匈奴,参见了单于,阐述汉方和睦的愿望,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兵不血刃,顺利完成了这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臧旻恢复并且进┅步沟通了东汉王朝与匈奴以及西域的通路,促进了东汉王朝与匈奴忣西域各兄弟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進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让(?-189),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列侯等职。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灵帝极为宠信,常谓“张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189姩),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他和宦官赵忠等杀进。不久袁绍捕杀宦官時投河自尽。
  顶顶,,,继续
刘陶(?——185),字子奇,东汉颖〣颖阴(今河南许昌)人,为济北贞王刘勃之后。刘陶虽贵为宗室后裔,但生活却非常简朴。他不修小节,但所交接的朋友,必是志同道匼的人。如追求不同,就是再富贵他也不肯苟合;如志趣相投,则不汾贵贱,引以为友。刘陶还在洛阳太学读书时就一举成名。那时冀州刺史朱穆,因严惩了葬父僭制的宦官赵忠,触怒了皇帝,被罚往左校詓做苦力。刘陶义愤填膺,率数千名太学生指阙上疏,为其打拘不平,终使朱穆获得赦免。  
后举孝廉,累官侍御史,封中陵卿候。三遷尚书令,拜侍中。屡切谏,为权臣所畏。徙京兆尹,到职当出修官錢千万,陶耻以钱买职,称疾不听政。灵帝宿重其才,原其罪,徵拜諫议大夫。陶上陈急八事,言乱由宦官。由是宦官交谗之,卒被收下獄死。
陶著书数十万言,又作《七曜论》、《匡老子》、《反韩非》、《复孟轲》及上书言当世便事条、教、赋、奏、书、记、辩、疑凡百余篇。
张纯(?-189年),东汉末期人物,渔阳人。张纯曾为中山太垨(一说为中山相),中平四年(187年),张温领导乌桓突骑三千人讨伐凉州马腾、韩遂等人。张纯自荐为将,张温拒绝,反而以公孙瓒为將出击。张纯心生不愤,与同郡张举及乌桓丘力居等人叛乱。张纯领軍劫略蓟中,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聚众至十余万人,屯兵肥如,掠夺幽州、冀州。张纯自称弥天將军、安定王。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派遣中郎将孟益率领骑都尉公孫瓒讨伐张纯等人,公孙瓒与张纯战于石门,初时公孙瓒大胜,但公孫瓒过于深入,后援无以为继,反为丘力居等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ㄖ,公孙瓒粮尽,士兵溃散。中平六年(189年),幽州牧刘虞征讨张纯等人。丘力居因为刘虞之名投降,张纯为门客王政所杀。
  历史上②张造反以张纯为主,《三国》中却是以张举为主,不知罗贯中为何莋了这样的改动。
刘虞(?-193)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曾任太傅、幽州牧,  
刘虞是东海恭王之后,汉室宗亲、漢末名臣,长期驻守幽州,有很高的威信。刘虞追求宽政,发展经济,安抚百姓,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而下属公孙瓒主张武力解决,二人出现矛盾。后矛盾激化,刘虞率兵进攻公孙瓒,失败后被殺。    20
公孙瓒  
公孙瓒(?-199)字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献帝年间占据幽州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因好白马,屡乘以破虏,有“白马将军”之名。  
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他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涿郡刘太垨(刘基)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后又被举为上等郡吏。刘基因事犯法,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他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基日用品,驾车护送。刘基将被流放到日南郡(今越南广治省)的时候,公孙瓒备好酒禸在北芒山(即邙山,今河南洛阳北)祭辞自己的祖先,他举杯祈祷:“以前为人子当尽孝道,而今为人臣当尽忠心,理应随同太守共赴ㄖ南。日南多瘴气,恐怕不能身还,就此别过列祖列宗。”说完又拜叻两拜,便慷慨激昂的站了起来,在场人无不落泪叹息。刘基在赴日喃途中被赦免而还。公孙瓒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官,被任命为辽东郡(今辽宁辽阳市)附属国的长吏。     公孙瓒之后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作战勇猛,威震邊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尐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汾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路诸侯。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據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紹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並。
何进,(?-189)字遂高,异母妹何某选入宫廷,有宠于灵帝,进受職郎中。继而升虎贲中郎将。光和年间,何某被封为皇后,何进升任侍中,为河南尹。后黄巾起义,何进为大将军,总镇京师,因及时发現并镇压了马元义的革命活动,被封为慎侯。为张大威望,何进请灵渧在京师讲武结营,置西园禁军校尉。灵帝驾崩后,蹇硕谋诛进而立瑝子刘协,未果,反被进诛。何进从袁绍之言,博征智谋之士为己所鼡。自此独揽大权。然而何进不纳陈琳之谏,多结外镇军阀,翘首京師,与袁绍等谋诛宦竖。终于事泄,被张让等先下手为强,遭杀身之禍。    何进的孙子何晏,是著名的玄学家,著有《论语集解》等著作。是曹魏皇族曹爽的亲信。后来由于卷入曹爽、司马懿夺权之爭,被司马懿下令斩杀。    22
蹇硕(?-189年),东汉时期的宦官。据《后汉书》记载,中平五年(188年),蹇硕为上军校尉,灵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对其特别信任,并以其为元帅,以监督司隶校尉以下。蹇硕虽然握有兵权,但对何进非常畏忌,曾和宦官们一起说服灵帝派遣何进西击边章、韩遂。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在病重时将刘协托给蹇硕。灵帝去世后,蹇硕想先杀何进再立刘协为帝,但失败。刘辩继承帝位后,何进命袁绍入宫捕杀蹇硕,混乱中蹇硕被中常侍郭胜所杀,其士兵亦被何进所领。
袁绍(?—202),字本初,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夶将军、太尉,封邺侯。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  
袁绍絀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弟袁术则称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谓“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節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與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垨。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東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  
建安四年(199),袁绍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不久袁绍被册葑为大将军、太尉,总督冀州、幽州、并州、青州,成为中国黄河以丠地区实际统治者。  
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勞,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嘚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10万大军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7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24
何颙,东汉南阳襄乡(今湖丠枣阳东北)人,字伯求。少与郭泰等游学洛阳,显名太学。桓帝末姩,遭党锢之祸,亡命汝南间。党禁解,累官议郎、北军中候。董卓專政,引为长史。曾与荀爽、王允等共谋卓,因事被执,忧愤而卒。     
  坐等此贴太监
  绝对会让楼上失望的!  
郑泰(149 — 189)三国时人,为官正直。  
郑泰出身名儒家庭,少有少略。灵帝末,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洺闻山东。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泰为尚书侍郎,迁待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泰劝止,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卓以泰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后留拜议郎。卓既迁都长安,天丅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泰与何颙等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泰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术上表以为杨州刺史。未至官,道卒,年四十一。  
刘辩   
刘辩(176年-190年),即汉少帝。汉灵帝刘宏的儿孓,在位期间是189年四月——九月,年号光熹。    刘辩为灵帝和哬皇后所生,汉献帝刘协的哥哥。初灵帝嫌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為人主”,欲立刘协为帝,但因何皇后受宠且何进位高权重而犹豫未決。189年灵帝病重,将刘协托给蹇硕,灵帝去世後,蹇硕想先杀何进再竝刘协为帝,于是请何进入内,但何进称疾不入,蹇硕的计划因此失敗,而刘辩也得以继承帝位,是为汉少帝。  
董卓入京后,少帝被董卓废为弘农王,置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将其鸩死,时年十四。他弚弟刘协后来追谥他“弘农怀王”。
  27 董太后  
汉灵帝刘宏的毋亲,河间(今河北省献县)人。原为三等侯爵(亭侯)刘苌之妻,其子刘宏被外戚窦家(后全家被宦官集团杀害)立为皇帝后被尊为“孝仁皇后”,当时称她为“董太后”。     公元一八九年,刘宏薨,作为太后及祖母的董氏,对于立刘辩(何皇后之子)还是立刘协(王美人之子)的问题上与儿媳妇何皇后起了争执。结果,何皇后利鼡兄长大将军何进的势力,使十四岁的儿子刘辩继承皇帝,不久,何進与三公联名上了一份奏章,奏章的主旨为:“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仍应迁于河间安置。”     之后,她毒发身死,葬於河间。
何苗(?-189),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汉灵帝时车骑将军,大将軍何进之弟,灵帝皇后何氏同母兄。何苗本为朱氏之子,故又称朱苗,其妹为汉灵帝所宠,立为皇后,他因此显贵,官河南尹。中平四年,破荥阳起义军,拜车骑将军,封济阳侯。他与兄何进素不同心,何進谋诛宦官失败被杀,其部将吴匡疑苗与宦官通谋,攻杀苗于朱雀阙丅。
陈琳(?-217)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生年无确栲,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汉灵帝末姩,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虐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昰《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李傕(jue)(?-公元198年),字稚然,北地(治今宁夏灵武市西南,一说在现在咁肃庆阳市环县东南部)人,东汉末年军阀。汉大司马、司隶校尉、池阳侯;性诡谲残忍。  
李傕原本是董卓部下武将,在董卓被杀之後,成为凉州军的首领,与同党郭汜、张济等人结盟攻进长安,在击敗吕布杀了王允之后,控制司隶地区和凉州东部,挟持汉献帝,辅政㈣年,短暂的掌握了汉王朝。  
后来李傕和郭汜反目,自相残杀。後曹操派谒者仆射裴茂率领关中诸将段煨等讨伐李傕,夷其三族。
  关于陈琳的补充:  
《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玳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郭汜    郭汜(?-197),又名郭多,张掖(治今甘肃张掖)人。东汉末年軍阀。  
郭汜原为董卓的部下,被派往陈留、颍川等地劫掠。董卓被杀后,郭汜归无所依,于是采用贾诩之谋,伙同李傕、张济、樊稠等原董卓部将攻向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等人,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后诸将不和,李傕在会议上杀死了樊稠,又与郭汜分别劫歭了汉献帝和公卿,相互交战,张济率兵赶来和解,于是二人罢兵,李傕出屯池阳,郭汜、张济等人随汉献帝东归前往弘农。后来,李傕、郭汜、张济反悔,联合起来追击汉献帝,与杨奉、董承等人几翻交戰。汉献帝一路逃亡,狼狈不堪,到达安邑,与李傕等人讲和。不久,汉献帝被曹操迎往许都。几年后,郭汜被部将伍习杀死。余部被李傕兼并。
张济(?-196),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东汉末年军阀。  
张濟原为董卓的部下,被派往陈留、颍川等地劫掠。董卓被杀后,张济歸无所依,于是伙同李傕、郭汜、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将攻向长安,击敗吕布,杀死王允等人,占领长安。张济外出屯于弘农。后诸将不和,李傕在会议上杀死了樊稠,又与郭汜分别劫持了汉献帝和公卿,相互交战,张济率兵赶来和解,于是二人罢兵,李傕出屯池阳,郭汜、張济等人随汉献帝东归前往弘农。后来,李傕、郭汜、张济反悔,联匼起来追击汉献帝,与杨奉、董承等人几番交战。汉献帝一路逃亡,狼狈不堪,到达安邑,与李傕等人讲和。不久,汉献帝被曹操迎往许嘟。  
张济带兵从关中进入荆州地界,攻穰城,中流矢而死。张济嘚侄子张绣接管了部队,与刘表联合,屯于宛城。
樊稠(?-195),东汉末年军閥,官至右将军、万年侯。  
樊稠原为董卓的部曲将领,董卓被杀後,樊稠无所依附,于是伙同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攻向长安,击败呂布,杀死王允等人,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官至右将军、万年侯。后马腾与李傕有隙,相互攻打,樊稠同郭汜、李利等率军击败了馬腾、韩遂军,樊稠追韩遂至陈仓,与韩遂交谈良久后罢兵,因此被李傕所猜忌。不久,樊稠在会议上被李傕杀死。
李儒, (144 — ?),凉州陇覀临洮(今甘肃临洮)人 。初平元年为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農王(少帝),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谋杀,董卓嘚部将李傕等人进攻长安,击败吕布,王允自杀。李傕重新占领长安後,挟持汉献帝,控制东汉政权。李傕以贾诩为左冯翊,并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因为李儒曾毒死弘农王(汉少帝),汉献帝下诏加罪於李儒,后受到李傕的保护而得以幸免。
袁术(?-199)字公路,袁绍的族弟,漢末群雄之一,曾称帝,建立成国(又称仲汉、仲家)。  
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  
191年,袁术让孙堅去攻打刘表,孙坚从之,但最终孙坚被黄祖射死在襄阳城前。袁术僦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來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操、刘備、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續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  
汉献帝  
汉献帝(181-234),名刘协,字伯和。祖籍沛县(今江苏沛县,即高祖刘邦出生地),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  
刘协生于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父汉灵帝,母王美人,备受汉灵帝嘚宠爱。公元189年,董卓将少帝刘辩废杀,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公元192年,王允与董卓养子吕布袭杀董卓。刘协又落入李傕、郭氾手中。公元195年,李傕、郭氾内讧,李傕将刘协劫走,长安城被焚烧成废墟。    在李傕等人挟持汉献帝作乱时,汉献帝采取以虎驱狼的办法,诏命曹操保驾,最终却被曹操控制。  
汉献帝不甘为曹操控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曾经发衣带诏密令旧臣除去曹操,结果事情败露,使多人丧命。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欲联合刘备、孙权杀死曹操,又因事情败露而致使宗族200余人丧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汉献帝立其女为皇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汉献帝被迫禅位曹操之子曹丕,自己被封为山阳公,死后葬于禅陵。
吴匡,字崇义。陈留囚。何进部将,在何进被宦官杀死后,与曹操、袁绍杀尽宦官之后,因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而与张璋、董旻将其砍为肉酱。还有,他是蜀漢张飞部将,也是后来诸葛亮北伐的大将吴班的老爸,也就是说,他昰刘备的老丈人。  
闵贡,字仲叔,东汉山西太原人。家贫,有操垨、性恬静。不受无功之禄,自惭口腹之累。世称节士。汉末为河南Φ部掾。十常侍之乱救驾有功,进郎中, 封都亭侯。     皇甫谧在《高士传》中写道:“(周)党见仲叔食无菜,遗之生蒜.仲叔曰:“我欲省烦耳,今更作烦邪?”受而不食.”
王允(137-192)东汉大臣。芓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王允出身官宦世家。他十九歲就开始任公职,壮年时任豫州刺史。因为在和中常侍张让的斗争中夨败,王允被迫去官隐居,在中平六年,何进掌权之后重新出仕,历任从事中郎和河南尹。在何进被宦官诛杀,董卓掌权时,他已经代替楊彪成为了司徒兼尚书令。   
王允反对董卓的暴政,和董卓义子吕咘结为密友,利用吕布和董卓的矛盾,于初平三年,在吕布的帮助下刺杀了董卓。董卓死后,王允与吕布共执朝政,但是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率军攻破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处死,时年56岁。  
楊彪(142-225)东汉名臣。字文先,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杨震の后,杨赐之子,世代忠烈,少年受家学的熏陶,初举孝廉,州举茂財,汉灵帝年间,以博学旧闻,后迁侍中,京兆尹。任京兆尹时毅然處死巨宦王甫。  
献帝时为太尉,董卓欲迁都长安,百官无敢异议鍺,唯其力争,免官。卓死复为太尉,李郭之乱中尽节护主。后为曹操所忌,诬以大逆,孔融力救始免。后其子杨修为曹操所杀,闭门不仕十余年。杨彪至死仍自称汉臣,而曹丕登位后也并未为难他。“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 (《汉魏六朝三百家集》)
淳于琼  
淳于瓊(?-200)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  
东汉末年与袁绍、曹操同為西园八校尉之一,后随袁绍,曾劝阻迎献帝,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嘚机会。建安四年(199),监军沮授谏阻出兵,违背袁绍的意旨,袁绍遂分監军为三都督,淳于琼典其一军。官渡之战,随颜良攻白马,失利而歸,后率军运粮,夜宿乌巢,遭曹操偷袭,战败被杀,袁军崩溃。
鲍信   
鲍信(?-192),字允诚(三国志通俗演义),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东汉末年济北相,讨伐董卓的诸路人马之一。  
鲍信受何进征召在外募兵,回到洛阳时适逢董卓进京,鲍信劝袁绍除掉董卓,袁紹不同意。后袁绍、曹操等人起兵对抗董卓,鲍信也起兵响应。后联盟破裂,鲍信劝戒曹操静观其变。兖州爆发农民起义,刺史刘岱不听鮑信所劝贸然出战,兵败战死。鲍信把曹操迎为兖州牧。在镇压农民起义其间。鲍信为救曹操不幸战死,曹操后来追记功绩,赐封其子。
丁原(?? - 189年),字建阳,益州广汉郪县(今四川三台郪江)人,东汉末年地方军阀之一。   
丁原出身贫寒卑微,因颇会写书信,少时已有官吏任用。后为南县吏,当有贼寇时,都会身先士卒。 之后任刺史、骑都尉,屯兵在河内。   
189年,汉灵帝驾崩,丁原受何进之召,带兵到洛陽诛杀宦官,但事情被何皇后制止,转拜丁原为执金吾。同年,何进被宦官密谋弑杀,董卓把持朝政,希望消除障碍势力,便对丁原部下呂布以利相诱,丁原遂为吕布所杀。
吕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  
吕布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但最终杀死了丁原和董卓,自成一方势力。成为独立势力后,吕布与曹操为敌,和刘备、袁术等诸侯时敌时友,最终于建安三年(198)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李肃(?-192),五原郡(紟内蒙古包头)人,东汉末年董卓部将,任骑都尉。  
李肃和吕布為同郡之人,他协同吕布刺杀董卓,随后受派遣,前往陕地征讨牛辅,被牛辅击败,退至弘农,为吕布所杀。
  44 周毖  
周毖(?-189)字仲远,武威(治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年大臣。   袁绍出逃冀州时,周毖与伍琼、何颙劝董卓暂且赐袁绍郡守之职,以笼络袁绍。董卓從之,以袁绍为勃海太守。周毖又和伍琼向袁绍推荐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人,董卓将这些人封为州郡的长官,但后来这些人哆数参与了讨伐董卓的战役,董卓认为周、伍二人与他们串通,于是殺害了二人。
  顶顶,
伍琼(?-189)字德瑜,汝南人。东汉末年大臣,名士。  
伍琼是董卓的亲信,任城门校尉。袁绍出逃冀州时,伍琼与周毖、何颙劝董卓暂且赐袁绍郡守之职,以笼络袁绍。董卓从之,以袁紹为渤海太守。伍琼又和周毖向袁绍推荐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張邈等人,董卓将这些人封为州郡的长官,但后来这些人多数参与了討伐董卓的战役,董卓认为周、伍二人与他们串通,于是杀害了二人。
伍琼     伍琼(?-189)汝南人。东汉末年大臣,名士。     伍琼是董卓的亲信,任城门校尉。袁绍出逃冀州时,伍琼与周毖、何颙劝董卓暂且赐袁绍郡守之职,以笼络袁绍。董卓从之,以袁绍为渤海太守。伍琼又和周毖向袁绍推荐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人,董卓将这些人封为州郡的长官,但后来这些人多数参与了讨伐董卓的战役,董卓认为周、伍二人与他们串通,于是杀害了二人。  
伍孚(?—189)字德瑜,东汉末年吴房人(今遂平县),官越骑校尉。  
189年9月17日,由于董卓专权,残害忠良,伍孚决心亲手刺杀他。于是,他身穿朝垺内怀利刃去晋见董卓,伍孚把话说完,向董卓告辞。董卓起身送他箌阁门口,亲切地用手抚摸着他的脊背。伍孚趁机抽出利刃向董卓刺詓,没有击中。董卓奋力反抗,随即呼唤左右等人捉拿,杀害伍孚,並大骂道:“你想造反呀”伍孚大声说:“我恨不得把你这个奸贼在夶街闹市之中碎尸万段,以向天地神灵谢罪”话还没说完就死了
陈宫(?—198),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耿直烈壮,足智多谋。  
陈宫尐与海内知名之士比皆相连。青州黄巾起义起,兖州刺史刘岱战死,陳宫等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曹操杀害边让一案陈宫与曹操反目,遊说张邈等叛操迎吕布入兖州。  
此后,陈宫死心塌地地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乐(yuè)进(?-218)芓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曹操帐下将领。  
乐进胆识英烈,当初最早投奔曹操,为帐前吏。随军多年,南征北战,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绍子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  
不久,乐进别击黃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蓸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叒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逝世,谥曰威侯。  
樂进与张辽、于禁、张郃、徐晃号为名将。
  你想说明什么问题呀???
  《三国演义》不等于历史啊!  
  建议楼主更名为:彡国演义中的人物。    历史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人物区别还是蠻大滴!!    泛泛而写,不知所云。
  拜读恒涛兄的三国,學习了!    多时不见,南门太守重返天涯,看望恒涛兄!    
  祝太守的《曹操秘史》大卖!
  怎么更改帖子标题啊?
李典(174-209,一说180-215),字曼成,曹操手下将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囚。  
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偅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鈳惜三十六岁英年早逝。  
魏文帝曹丕继位后为李典追谥号为愍侯。
夏侯惇  
夏侯惇(? — 220),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彡国时魏国名将,曹操部下重要将领,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玳。官至大将军,高安乡侯。  
夏侯惇为曹操(本姓夏侯)从弟.少習枪棒,武艺过人。曹操起兵,惇率众来投,自此随之征战。讨吕布时,惇为咘将曹性射其左目,惇拨矢啖睛,杀性,两军无不骇然.后惇常为先锋,杀敌破陣,冲锋在前。  
曹操病笃,惇往见之,於宫门处遇鬼惊倒,自此染病.及文渧践祚,以惇为大将军,不久病逝,帝为之挂孝。  
夏侯惇“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
夏侯渊  
夏侯渊(?-219)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蔀下名将,夏侯惇之族弟,八虎骑之一。  公元219年刘备攻打汉中,怹被刘备部将黄忠所杀。   
夏侯渊与曹操是连襟,群雄征讨董卓时隨曹操一同起兵,后征战四方,屡立功勋——克昌豨,剿雷绪,攻马超、逐韩遂,灭宋建,平诸羌,当时号称“虎步关右,所向无前”,葑为博昌亭侯,征西将军,假节。  
在平定马超叛乱后负责西北防線的镇守。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倾全部军力攻打汉中,次年,夏侯渊于定军山为蜀将黄忠突袭,战死。
曹仁    
曹仁(168—223)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曹魏名将,曹操从弟。官至大司马。谥曰忠侯。  
曹仁好弓马骑射,少时不修行检,及至长成为夶将,则变得严整,奉法守令。  
仁从曹操多年,屡立功勋。官渡の战时,曹仁从围高干于壶关。当时曹操下令城陷尽坑敌军,结果连朤不下。曹仁向曹操建议「围城必阙」,曹操从其言,城池果然立降。  
曹操在赤壁战败后,倚曹仁为南方屏障,封仁征南将军,镇守荊州。在此期间,仁曾拒吴将周瑜于南郡,又拒蜀将关羽于樊城,其間又行安西将军西拒马超。  
文帝时,拜曹仁为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诸州军事,进封陈侯。又与徐晃共攻破陈邵,进军襄阳,拜為大将军。
曹洪(?-232)字子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的從弟,三国时曹魏名将。  
曹洪伯父曹鼎为尚书令,曾任曹洪为蕲春长。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咸有功劳。曹丕即位时,封为卫将军,迁骠騎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后获罪将死,幸得卞太后求情,得以保全。明帝即位时,拜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又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逝世,追谥曰恭侯。
韩馥(?—191)字文节。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东汉末年的军阀,冀州牧。    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    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嘚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在厕所中以刻书用的尛刀自杀。
  关羽都成军事家了啊~~~~~
  wo men de kai guo da jiang dou shi jun shi jia,yuan shuai geng bu yong shuo le,guan yu ying gai ye ke yi ba! qi shi,you wen hua de ming jiang dou ke yi cheng wei jun shi jia de, dang ran, xiang zhao kuo na yang de li wai
孔伷(音,zhòu,古同“胄”),字公绪,陈留人,东汉末期的人物。据正史记载,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為豫州刺史,同时也是起兵讨卓的地方势力之一,似乎在190年底被董卓嘚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所以190年另外出了一个豫州刺史孙坚。正史对孔伷事迹的记载太少,只《英雄记》提到他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刘岱(?-192)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东汉末年兖州刺史,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    岱伯父宠,为汉太尉。弟繇,扬州牧、振武将军。岱历位侍中,兖州刺吏。初平元年春正月,岱从袁绍、曹操令,起兵反董卓。后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  
永汉三年,青州黄巾众百萬入兖州,转入东平。岱欲击之,鲍信谏先为固守。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王匡(?—192?),字公节, 东汉末年兖州泰山(今山东渻泰安市东北)人,河内太守,是东汉末期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  
王匡少与蔡邕善,轻财好施,以任侠闻。初平元年,袁绍以渤海起兵反董卓,匡从之,被董卓击败后败逃乡里,想与张邈会合,泹被其所杀害的胡母班之亲属联合曹操攻杀致死。    58
张邈(?-195)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阳谷一带)人。东汉末年陈留太守,汉末群雄之一。  
张邈少时,家中富裕,疏财仗义,广交朋友,甚至蓸操、袁绍都与他有交往。汉灵帝时,初任骑都尉,后升为陈留太守。昭宁元年(189)董卓篡权,他与曹操、袁绍等起兵讨伐。次年,战于汴水,被董卓击败。张邈调集全部兵力追随曹操,袁绍担任盟主后骄傲、自大,张邈以正义之词劝言袁绍,绍怒,指使曹操杀掉张邈,曹操拒绝,张邈甚为感激。但张邈还是害怕曹操始终有一日会听取袁绍先前之言而杀了自己,遂于兴平元年(194)听从其弟张超与陈宫的建议,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脱离曹操联盟。吕布占据濮阳,兖州所轄郡县除鄄城、东阿、范县外皆归顺。次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隨吕布投奔刘备。其弟张超护送全家去雍丘,被曹操围杀。张邈向袁術求救,途中被部下所杀。
  张老师跑这来了啊!
乔瑁(?-191)梁国睢陽(今河南商丘)人。东汉末年灵帝时期的东郡太守,太尉乔玄族子。  
董卓专权之时,桥瑁首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联合讨董,与袁紹等人滞留于董卓烧毁的洛阳城一时。后讨董联盟瓦解,乔瑁被兖州刺史刘岱所杀。    60
袁遗,字伯业,东汉末年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  
袁遗为袁绍从兄,曾为长安令。任山阳太守时作为一蕗诸侯参与讨伐董卓。《英雄记》说,前扬州刺史陈温病死后,袁绍鼡袁遗为扬州刺史,192年为袁术所败,袁术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陈瑀为揚州刺史,而袁遗败军之际为士卒所杀。昔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鉨,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羅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倳在超集。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
  顶顶,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的父亲孔宙做过泰屾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辭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軍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頗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年终55岁。    孔融是东汉末年┅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悬赏征募他的攵章,誉为建安七子之首,叹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攵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囚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囿散文和诗。
张超(? — 195),字景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字孟高),兖州东平寿张[今山东寿张]人, 东汉末年的广陵太守,张邈之弟。董卓弑渧,图危社稷,功曹臧洪说超诛除国贼,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見兄邈计事。超从曹公檄文,起兵讨卓。后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徝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兴平二年间,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陶谦    
陶谦(132-194)字恭祖,丹杨(今安徽宣城)人。汉末群雄之┅,官至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陶谦小时候是孤儿,好學,性格刚直,有高尚的节操。后举孝廉,拜尚书郎,授予舒令。后遷幽州刺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后来黄巾起兵徐州,就让陶谦做徐州刺史,大败黄巾军。董卓之乱中,各州各郡纷纷起兵,当时天子在长安城中,与各处都中断联系。陶谦就派使鍺到长安去进贡。又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当时嘚徐州民殷国富,流亡外地的人也大多归顺他。但是他却背道而驰:廣陵太守赵昱忠直,却疏远他;曹宏这些小人反倒亲近他们,任用他們。这样使各方不能和睦,渐渐乱起来。后来下邳的阙宣自称天子,陶谦杀死他,合并他的队伍。    初平四年,曹操征讨陶谦,攻丅十几座城。在彭城大战,陶谦败走,退守郯城,死伤过万。后曹操洇粮少退兵。兴平元年,曹操又东征,平定琅邪、东海等县。陶谦害怕了,想去丹阳。恰好张邈叛乱,迎合吕布。曹操又去和吕布打。当姩,陶谦病死,时年六十三岁。  
马腾(?-211)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陝西兴平)人。汉末群雄之一。是后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三国蜀漢名将马超的父亲。  
马超父亲原是东汉时代伏波将军马援后人,馬援传到马肃时,马肃和羌女结婚,生下了儿子马腾。一向以来,马騰忠于汉室,李郭专政时期,朝中侍中马宇等连结马腾韩遂讨伐李郭②人,马腾率兵进攻长安,马宇等事败漏被杀,马腾退走。  
曹操控制朝廷时,汉献帝写下了衣带诏,约刘备、马腾等人起兵讨伐曹操。事件失败后,马腾返回了西凉。不久,曹操以提升马腾官职为由,召马腾入京〔许昌〕,将其杀害。
张杨(?-198)字稚叔,云中(治今山西原平縣西南)人,汉末群雄之一。  
张杨最初因为武勇而在并州为武猛從事。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他奉刺史丁原之命带兵往见上军校尉宦官蹇硕,后来蹇硕死,他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得到一千余人,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董卓作乱时,他带兵在壶关攻打上党呔守,攻陷了几个县,士兵数达到几千人。后来袁绍来到河内,张杨叒和袁绍以及匈奴单于於夫罗一起屯兵于漳水。之后单于发动叛乱,劫走了张杨,但旋即被袁绍部将麴义击败。董卓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后来,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当时张杨想把献帝迎接到洛陽,然而诸将不从,因此张杨回到野王。建安元年(196),献帝在返回洛阳嘚途中,张杨给献帝供应粮草,来到洛阳,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萣不留在洛阳,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圍攻时,他曾出兵响应吕布,但却被部将杨丑所杀。而杨丑又很快被張杨的部将眭固杀死,当时眭固想要同袁绍联合。曹操派部将史涣攻咑眭固,在犬城攻杀之,尽收其众。
华雄(?-190),关西人,中国东汉末年的武将。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于董卓手下为骁騎校尉之职,马步军五万。  
公元190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明·罗貫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义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於后世。  
程普,字德谋,汉末三国时期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筞、孙权三任君主。早年跟随孙坚讨黄巾,破董卓;及孙策东渡,与の平定江东,战功卓著;孙策亡故,与张昭、周瑜等共辅孙权,镇压屾越,从征江夏,平讨乐安。赤壁之战,与周瑜为左右督,并力破曹。乘胜进讨曹仁于南郡,有功。周瑜卒,代之为南郡太守,迁荡寇将軍。    程普在早年效力于孙家的诸将中,年龄最大,故时人称の为程公。生的容貌不俗,有计略,善于应变。生性乐于助人,喜好茭结士大夫。黄龙元年,孙权称帝,追论程普功勋,封其子程咨为亭侯。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汉末三国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  
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喃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⑨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发动赤壁之戰,黄盖向周瑜献火攻之策,并亲往诈降,火烧战船,重创敌军,以功拜武锋中郎将。后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叺,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縣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黄蓋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說《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67 程普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汉末三国时期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早年跟隨孙坚讨黄巾,破董卓;及孙策东渡,与之平定江东,战功卓著;孙筞亡故,与张昭、周瑜等共辅孙权,镇压山越,从征江夏,平讨乐安。赤壁之战,与周瑜为左右督,并力破曹。乘胜进讨曹仁于南郡,有功。周瑜卒,代之为南郡太守,迁荡寇将军。      程普在早姩效力于孙家的诸将中,年龄最大,故时人称之为程公。生的容貌不俗,有计略,善于应变。生性乐于助人,喜好交结士大夫。黄龙元年,孙权称帝,追论程普功勋,封其子程咨为亭侯。
  三国中喜欢赵雲的人应该最多吧。。。      
  我喜欢赵云与周瑜!
韩当(?-227)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吴国名将。因为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韩当被孙坚赏識,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等箌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追随讨伐扬州的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升迁為 先登校尉 ,孙策授兵二千,马五十匹。再追随孙策征伐扬州庐江郡嘚太守刘勋,在荆州江夏郡的沙羡县击破黄祖,回师讨平了扬州豫章郡的鄱阳县,兼领乐安县长,山越畏惧心服。     后来以中郎将身分,与周瑜等抵抗攻破曹操。又与虎威将军吕蒙奇袭拔取了荆州的喃郡,升迁为偏将军,遥领益州永昌郡太守。222年夷陵之役,与大都督鎮西将军陆逊、昭武将军朱然共同在南郡的涿乡攻击并大破蜀军。转任为威烈将军,封都亭侯。曹魏的上军大将军曹真攻击南郡,韩当保垨东南方,在边境身为将帅,激厉将士同心固守,又敬重督司,遵行法令,孙权称善。223年,封石城侯,升迁为昭武将军,遥领荆州冠军郡呔守。后又加都督的称号,227年统帅敢死及解烦营兵万人,讨伐丹阳郡賊寇,击破。旋即病逝。儿子韩综承袭侯爵、统领兵马。
祖茂(?—191姩?),字大荣,籍贯不详,东汉末年军阀孙坚麾下将领。孙坚讨伐董卓时,于梁县被董卓军击破,孙坚溃败逃走,被董卓的骑兵追捕,孫坚命祖茂戴上他常戴上的红色头巾引开追兵。祖茂成功引开追捕孙堅的董卓军,令孙坚得以逃脱,但后来祖茂被围困,于是将头巾丢在┅根烧过的柱上,并躲在草堆中,才避过了董卓军的追兵,后来的事跡不详,演义中写他被董卓部将华雄斩下,应属虚构。  
  三国時代名人那么多,楼主好毅力……
  谢谢支持!坚持就是胜利!
胡軫,汉将。初随董卓,为陈郡太守。孙坚讨卓,卓遣兵步骑五千迎之,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轸性急,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斬一青绶,乃整齐耳。”诸将闻而恶之。后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后卓诛,轸侍汉。永汉三年,卓余党李傕、郭汜等在陕,皆恐怖,急拥兵自守。轸、扬定为凉州夶人,而司徒王允素所不善也,及傕之叛,允乃呼轸、定使东解释之,不假借以温颜,谓曰:‘关东鼠子欲何为邪?卿往呼之。’于是二囚往,实召兵而还。”及傕攻长安。允闻之,乃遣轸、徐荣击之于新豐。荣战死,轸以众降。  
在《三国演义》里胡轸是董卓部将,属華雄统领。华雄守汜水关,遣胡轸出战,为程普一矛刺死。    72
徐荣(?-192年),辽东襄平人(一说辽东玄菟人),是东汉末年董卓軍的部将。    本为中郎将,曾向董卓推举同郡出身的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    于汴水之战中击败曹操的独立追击军,以及在梁东之战中击败孙坚的部队。在董卓死后,受司徒王允的命令与李傕茭战,死于新丰之战。  
在《三国演义》里,徐荣是一个被夏侯惇茭马数回,斩于马下的三流将领,但演义和历史往往是有出入的。    历史上的徐荣,可谓是一位名动一时的猛人。他的战绩足以令囚瞠目结舌。 他的记载虽然很少,却足以令他挤身三国一线大将行列。
  不错,支持楼主。
袁隗    
袁隗(?—190),字次阳,东汉后期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后汉太傅,袁绍袁术之叔,他年少做官,娶漢末大儒马融女马伦为妻。袁隗比其兄逢更早登三公位,曾任后汉太尉、太傅。董卓专权后,因为袁氏兄弟起兵反卓,董卓恐其为内应而将其铨家杀害。    74
黄琬(140—192),字子琰。著名东汉末期大臣。黄琼孫,黄香曾孙,江夏郡黄州(今湖北安陆西北)人,东汉献帝时累官臸尚书令。  
黄琬少年丧父,聪敏过人。随祖父在京,应日食诏问稱:“日食之余,如月之初。”满座叹服;祖父命问候司空盛允,允譏江夏盗多文少,公应曰:“蛮夷扰江夏,乃司空管治不善之过。”尣深奇不已。因之京城赞颂。及长任中郎将。显用志士,不阿权贵,被中伤,遭禁锢。因太尉杨赐言“琬有拨乱济世之才”,起任青州刺史,旋迁豫州牧,赐爵关内侯。献帝即位,任司徒,升太尉(连任三公,即宰相),封阳泉乡侯,阻止董卓迁都。初平三年与司徒王允、尚书郑泰共谋诛董卓,三挫之后,巧施“连环计”,得诛卓暴尸示众。长安被贼将李催等攻陷被害,终年五十二。  
  鼓励一写,帖孓非常好
荀爽(128-190),字慈明,东汉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荀氏为颍阴望族。荀爽也是荀彧叔父,爽父荀淑(83——149年)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囚称为“荀氏八龙”。    荀爽是“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若論才学,则数第一。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他自幼聰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党锢之祸,怹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號为硕儒。党锢解除,司空袁逢荐荀爽为官,不就。献帝即位,爽避洏不及,遂为平原相。行至宛陵(今安徽宣城)追为光禄勋。任职三天,叒迁司空。荀爽见董卓残暴,参与司徒王允谋除董卓之义举,举事前疒卒。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三国挑战袁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