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在哪里深度的DS 都在哪里学出来的 我看着挑的特别的酷

耳机网 |& |&
◇耳放资料:|||||◇认证商家:
上海唐鼎电子 | |
|& ◇行业会员: | |
您尚未  &
Pages: ( 1/59 total )
本页主题: 3k元级随身悍将:头领HM603 slim深度报告(兼评c4、801~多图~)(全部完成!)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7753
威望: 1713
金钱: 7799
在线时间:8598(小时)
3k元级随身悍将:头领HM603 slim深度报告(兼评c4、801~多图~)(全部完成!)
描述:HM 603 slim
图片: =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ef9cdeff72cb197.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 三年前出国工作时,出掉台式系统后,欲购一台hifi点的随身无损播放器,选来选去只有ipc,带出去凑合听了一年 & & & & & & 终于回家了,惊喜地发现各种品牌的hifi随身播放器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于是,先后经手d50、c4、801……重新开烧,乐趣无穷哇~ & & & & & & 前阵子在“slim”这个词诱惑下(slim,令人浮想联翩的词哦),又入了头领603薄版。细细品味下来,觉得这是一个好东西。所以动了认真写一写它的念头,同时也谈谈自己对c4和801的一些感受,对近期的发烧做个小总结 & & & & & & 本文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603的外观和功能; 2、603与七彩虹c4的听感对比——男人适合人声,c4适合古典?! 3、603与头领801的听感对比——大小旗舰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4、越级挑战台式耳房——头领语:603耳放部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当一部分台式耳机放大器!? 5、结束语 & & & 特别声明:本文并非评测,因而不是打擂比武!我想做的仅仅是忠实地写出自己的真实听感,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共同进步哦,嘿嘿。 & & & & & 期待大家的支持!大家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 & & & & [ 此贴被youye在 01:55重新编辑 ]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7753
威望: 1713
金钱: 7799
在线时间:8598(小时)
603 slim=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0abfd48.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一、603的外观与功能 & & &  1、外观: & & & & &slim&是苗条的意思,用惯了几块板转之后,拿到603 slim的第一感觉是:挺小巧的! & & & 603 slim的三围大概在 高10cm、宽6cm、厚2cm左右,这个大小尺寸,随身再无问题。 大小尺寸=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a35ab08d0344f94.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和之前使用的七彩虹c4和头领801这两块所谓板砖相比,603 slim轻巧很多。& & & & & & 虽然很多烧友对c4和801过大的体积颇有微词,但对我个人而言,无伤大雅——出门时候给他们套上布套,塞进随身的背包里就ok了。 & & & 但是确实有不少人首先关注的是体积。我的一位同事在看到603 slim之后,眼前一亮,借去把玩了几个小时,告诉我他决定也买一个。他之前听过我的c4和801,对他们的音质赞赏有加,但始终无意入手。这次对603产生兴趣,主要是因为603有着不错的音质,同时还拥有小巧的体型,用他的话讲——这才像个随身听嘛! & & & & 上图两张,看看603 slim和c4、801的环肥燕瘦 603 & C4 801=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bfc687be79df5be.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603 & C4 801=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adca.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2、功能:   603 slim功能齐备、实用。 & & & 尤其是外置dac功能,可以让603在插上一根usb线后摇身一变为声音不错的外置声卡,通过foobar聆听电脑里的所有库存,不再受随身听自身容量和操作的限制——这种“化繁为简”的功能,非常符合随身一族“简易至上”的理念。听说头领的老板米饭总,自己就曾经是随身听玩家,怪不得~! & & & 603 slim的操作按钮集中在机器正面的下半部分区域,左边的方环形操作盘包括“上下左右”+“确定”(中间的圆按钮),右边的三颗圆形按钮分别负责“电源”、“Hold”和“切换/关闭 usb dac”。 & & & 作为更新出厂的随身听,603 slim的操作确实比之前的c4和801有进步——深夜独眠,一片漆黑,闭着眼睛,一根大拇指就可以搞定所有操控哟   不过那个金灿灿的方环形操作盘,模具契合度不够好噢,有点上下松动,轻轻晃动机器时能听到轻微的啪啪声,使用起来倒还皮实。 603的操控面板=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2c4ce411f75d662.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机器顶部集成了线路输出和耳机输出,音量控制转盘上增加了数字刻度——相对于801音量控制转盘的“光秃秃”,这个要安全得多,能直观的看到当前的音量打到了几。 顶部区域=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7f0b.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机器侧面是充电口和两个usb接口——一个负责传输数据,一个负责外置dac功能。 侧面区域=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49dcd94e2248622.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机器左侧顶端的金色按钮可以调节增益——Hign Gain或者Low Gain。这个功能很实用。推低阻和耳塞,我倾向于使用低增益,声音相对细腻柔和;推高阻大耳机我更倾向于使用高增益,声音更加饱满有力,动态更大。 增益选择=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3e6e5c51df9061a.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603这样的随身播放器,其功能其实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对“随身听”的界定——你既可以配个耳塞拿它出门听音乐用;也可以在家插上电脑做外置dac边使用电脑边享受音乐,还可以利用其线路输出功能,接上一台小二房以获得更佳的音质,我就是这么玩的,嘿嘿 & & & 有时候懒得开电脑、开台式,抱本书,打开603 slim,便看书边听听音乐,还边喝茶! 603、kindle和hd600=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ab926f.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给603接个小二房推推歌德,也很惬意的。603和emp、歌德=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efe2e.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此贴被youye在 18:36重新编辑 ]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7753
威望: 1713
金钱: 7799
在线时间:8598(小时)
603和c4=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54f1bceec120170.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二、603与七彩虹c4的听感对比——男人适合人声,c4适合古典?! (一)603与七彩虹c4听感对比 & & & 选择的首试听曲目,以器乐为主。并非本人只听器乐,我听的东西很杂。选择器乐类为主试听,一是因为不插电的器乐类录音确实更适合作为听感对比的素材(后面会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二是本人对器乐类曲目相对自信,好歹也是打小泡在乐器堆里的。 & & & 试听耳机选择。主要是考虑到用耳塞试听的话,揭示力不及耳机,且埋没了这几款播放器了(期待塞子高手补全哦)。手上的耳机还有歌德,就不考虑加入了战斗了——歌德声个性过强,且和推歌德都不是特别理想。 & & & 试听时和均充分热机,使用,使用,音量打倒约三分之二,打倒5左右时两者声压基本一致。 ----------------------- 分割线 ----------------------- 曲目一、出品:《帝国铜管五重奏》第轨:《》 曲目一=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ab9b51d0e3dde69.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该录音异常透明、细腻,对铜管的音色、质感的重播是典范级的水准。铜管的重放对器材是个考验——既要金碧辉煌,又要醇厚温润;既要有金属质感,又不能冷硬薄尖! & & & 首先听的是c4。 & & & c4下的铜管明亮却不刺耳、不生硬,泛音极为丰富,极富金属光泽,给人以金碧辉煌的感觉。 & & & 相对于丰富的泛音,基音厚度有些缺乏,声音不够饱满,没有很好的展现出铜管特有厚实和质感。小号结像过于纤细、扁平,总感觉声音薄片似的,像飞刀片片飘来,而非立体的小团状。 & & & 低频不是很理想——伴奏的贝司、鼓、钢琴等蜻蜓点水般,缺乏力度,隐约,不够清楚,有些软,总是不由自主地要开大音量,但是开大音量直到小号吵人也是徒劳。 & & & 换上603,开曲清晰有力的鼓点,就立刻烘托出热烈的气氛,贝司、钢琴等伴奏乐器交待得更清楚更有力度。 & & & 小号明显没有c4那么明亮和富有光泽,有些暗淡,切换过来的一瞬间,感觉仿佛从明亮的音乐厅走进了光线有些许暗淡的剧院。 & & & 铜管的泛音没有c4那么丰富,但声音比c4更凝聚,能更好地表现出铜管乐的厚实感,结像更饱满立体。 & & & 整体呈现出比更沉稳、活生、有张力的听感,但声场没有那么宽阔。 ----------------------- 分割线 ----------------------- 曲目、雨果公司:《剑器》第轨:中阮独奏《石林夜曲》 曲目二=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c4a1e9e19afd3f7.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 & 典范级的民乐solo录音,细节、泛音、空气感! & & & 相比之前的铜管五重奏,c4明显更适合这种近场录音。声音分离度优秀、层次分明,全频段干净、透明,细腻。 & & & 细节还原非常棒!左手在琴弦上滑动、揉动……、右手拨片与琴弦的刮擦,与琴声浑然一体,却又清晰可闻。 & & & 泛音异常丰富,空气感强烈!拨片划过琴弦,琴弦震动,琴音随之扩散到空气中,慢慢散去,空气的细微震动似乎都能捕捉到,下一个音符响起,之前的余韵还弥漫在空中……一瞬间,时光仿佛突然迟缓下来,是那种高速摄影机慢镜头重播水滴落入水中激起层层涟漪逐渐散开的感觉,令人陶醉!我一口气听了5遍。 & & & 美中不足的是声音还是缺乏一些必要的厚度,欠缺一点中阮特有的圆润与厚韧——c4演绎下的这把中阮,声音显得稍干一些、薄一些,特别像是在演奏一把新制成的阮。 & & & 603下的中阮,在分离度、细节还原、细腻度、透明度等方面和c4在伯仲之间。 & & & 全频段比c4厚韧、扎实,更能体现出中阮作为中音乐器的韵味。603拨弦的力度感非常好,听了603再回过去听c4,总感觉c4的弹拨有些缺乏劲道。603拨片刮擦琴弦的声音明显比c4更坚实和有实体感,c4下拨片刮擦弦的摩擦质感不够强烈。 & & & 603的泛音没有c4那么丰富、自然,余韵在将完未完时,收得稍微有些过快,有点嘎然而止的意思,不像c4那么自然的摊开、扩散、 直至消失在空气中,没有c4那么的流畅和传神。 ----------------------- 分割线 ----------------------- 曲目3:Clarity Recordings出品:《The Emissary》 第一轨:The Spirit Catcher 曲目三=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0cf73aa5522f24e.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这是一轨爵士乐录音。最左边是低音贝司和吉他,吉他位置稍微靠后些,右侧是萨克斯。 & & & 在力度、实体感、声音厚韧度上,C4不如603,具体体现在贝司缺乏那种“牛皮筋”似的弹跳韧劲,吉他的拨弦缺乏力度,萨克斯声音没有603那么底气十足。 & & & 整体上,c4从头至尾都缺乏一种力度上的轻重对比,动态不及603那么强悍,三件乐器的结像和实体感都稍显模糊,不如603那么的扎实和凸现。最直观的感受是c4演绎下,三件乐器似乎是一字拉开并排站立,左右宽而前后缺乏一些纵深感;603声场宽度不及c4,但能清楚地感受到三件乐器在纵向上亦有前后排列。 & & & 而c4在中高频段的泛音和余韵处理上确实比603更好,更尽。电吉他比603更有光泽,萨克斯空气感比603更加强烈。 & & & 萨克斯手在结束句时候控制气息由强到弱,直至最后萨克斯声音消失,只剩下一丝丝气流仍然隐约可显……这种曲断意连的感觉表达很到位,相对逊色,平庸很多。 ----------------------- 分割线 ----------------------- 曲目4:雨果公司:2002新视野艺术节《俄琴妙韵神州情》音乐会实况录音:《月光曲》 曲目四=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adfca6.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这是雨果公司2002的录音:俄罗斯民间歌曲《月光曲》,俄罗斯三角琴合奏团演奏。雨果公司这样描述该曲——俄罗斯三角琴合奏团的精湛演奏:音量对比、轻重、技巧、默契、乐感、紧凑,很自然地你会屏息以听!   这一轨录音对器材的动态和低频要求较高。不得不说,c4在这两方面比较缺乏,而603则优秀得多。即使不和603pk,c4对这首曲目的演绎依然是不够理想的。 & & &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 & & 其一、这首曲目的精彩之处在于三角琴乐团对于乐曲轻重对比的控制力和默契程度表现出超一流的水准!听这首曲目,那种强烈、默契的轻重对比真会叫人忍不住屏息以听。 & & & C4的演绎,平铺直叙,起伏不大。弱音部分,各个声部虽然清晰可闻,但缺乏实体感,有些虚;爆棚部分,虽然不乱不躁,层次分明,但是缺乏力度,缺乏那种由内自外的爆发力。整首曲目听完,丝毫体会不出那种“叫人自然地屏息以听”的轻重对比! & & & 反观603,弱音部分,各器乐形体勾画更饱满,实体感更好;强音部分,全频段瞬时爆发出一种强悍的能量和肌肉感!那种暗潮涌动的张力,以及一波一波接踵而至的轻重对比造成的冲击,不停的冲击着鼓膜!但却绝然不是那种声嘶力竭的声音,反而呈现出一种举重若轻和游刃有余。两个字——过瘾!作为一个小小的随身听,直推600能有这样的动态和控制力,实属不易。 & & & 其二、c4的声场也有较大问题。录音中,乐团7名成员呈圆弧形站位(见照片)。在c4演绎下,最左边的多姆拉和最右边的三角琴的位置到了和左右耳平行的位置,而正面的乐器则有些贴面,声场没有呈现均匀的圆弧,而是一个梯形。虽然包围感很强烈,声音左右宽阔,但纵深有所欠缺,不是合理的声场。 & & & 这个应该跟c4低频能量缺乏有直接关系。有过音乐厅现场经验的烧友都知道,声音低中高频经过一段距离传播后,高频衰减会更快。在现场聆听到的音乐,其三频能量分布会呈现出一种“金字塔”状的分配。因而能够较好重播音乐厅曲目的器材,能量分布大多呈现“金字塔”比例,比如hd600。也有些耳机能量分配上下相对均匀而播放古典别有味道的,比如mpro,但玩家大都会说这是“指挥位置”听到的交响而非“后排”位置听到的交响,也是同样的道理。C4在能量分布上过于偏重上盘,这使得c4更适合重播一些近场录音,重播远场的、全景的录音,比如交响,c4就显得左右过宽、纵深不够理想。 & & & 603演绎下,声场左右打开的角度没有c4那么开,最左边的多姆拉和最右边的三角琴没有和左右耳处于一线,而是稍有一定角度,离开听者一些距离;正面纵深有序,各个声部呈现圆弧状。虽然声场的左右延伸不如c4那么开阔,但纵向有更好的表现,是更符合录音实际的声场。 ----------------------- 分割线 ----------------------- 曲目5:DG出品:穆特——卡门幻想曲,第7轨:卡门幻想曲选段 曲目五=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6a1e648cf645cca.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 & 大名鼎鼎、烧油必备之穆特:卡门幻想组曲,第二段,嘿嘿。典型的炫技派演奏,短短2分多钟的录音,极尽炫技之能事,多种指法、弓法,强烈的力度对比,大跨度的把位轮换……炫、眩、绚哦~& & & & 仔细ab了c4和603在这首曲目下表现,我进一步肯定了之前曲目4下得出的判断——c4在低频能量、动态上和603有较大的差距!声音厚韧度上的不足尚可以说是各家风格差异使然,低频和动态的不理想,对于这种大场面曲目的重播,确实是致命的缺憾。 & & & 先听的c4,伴奏乐团的组成几乎不太分辨得出,模糊、隐约,只能听到是以弦乐群为主……换了603,伴奏非常清晰且有张力,弦乐群 管乐群 以及打击乐都很自然的在那里,不需费力分辨,弦乐群的低频蓬松、成团状、很有q度,突然爆发的齐奏气势逼人、暗劲十足……再回来听c4,伴奏弦乐群的规模感和重量感一下少了许多! & & & 穆特的小提琴,在c4下,缺乏强烈的实体感,结像不够紧密,琴声有些薄。尤其缺乏的是力度,从头至尾,穆特弓法和力度变化带来的那种强烈的听感差异被c4淡化了,几乎都是弓在琴弦上一滑而过的那种听感,飘逸有余、质感缺乏。603下的穆特,非常有乐趣,稍带点弹跳的滑弓,琴声细若游丝、轻快飘逸;刻意的加大力度的运弓,琴声张力十足、琴弦和弓的强烈摩擦带来的稍有些粗糙不平的金属质感清晰可见;柔板,舒缓轻柔;拨弦,q度十足。 & & & 听完一遍的穆特,再回过去听一遍的穆特,只感觉,下的穆特真是白拉了!炫耀技巧根本没有炫耀起来!穆特琴声时而如骤雨暴风,摧枯拉朽,时而委婉曲迂,飘若游丝的强烈对比在下打了个大大的折扣。下,则是大大的精彩!充满生气,动能对比强烈。 ----------------------- 分割线 ----------------------- 曲目6:上华唱片:张学友,活出生命Live演唱会 ,男女合唱《我真的受伤了》 曲目六=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ad475d6596450bc.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曲目7: ABC出品:Ultimate Demo Disk,第11轨,《天鹅》大提琴 曲目七=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1ae0e.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 最后的听感对比,为什么选择两首曲目,稍后说明! & & & 《我真的受伤了》 & & & c4的女声齿音稍微多一点,女声和学友的结像都比603稍微大一点,更贴面些,呼吸、换气声更清晰。两人的音乐表情相对云淡风轻一些。 & & & 603女声更圆润一些,而学友声音的鼻腔共鸣更重一些,结像收得更紧致些,离听者的距离比c4稍微拉开一点。两人声音的轻重起伏比c4强烈,显得更富有感情些。 & & & 那种更好?我觉得都好,都是好听的声音。 & & & 《天鹅》大提琴: & & & c4琴声响起的瞬间,我总会以为这是在演奏小提琴……这种感觉,在c4上出现过多次了,记得有次听c4,就手摁了下播放,愣了下,觉得今天这小提琴……不错啊,醇厚而有质感,再听才意识到听的是一张大提琴专辑……没办法!c4确实是声音缺乏厚度,低频段尤其缺乏能量感。 & & & 603呢,如果不让我知道专辑名称,我会觉得拉的是中提琴,603全频段的厚润度,低频的能量还是要比c4好很多,虽然听着不至于像小提琴,但同样无法重播好大提琴。 & & & 大提琴、低音贝斯、钢琴等这类乐器的重播,对器材的低频质和量要求非常苛刻,不是随身听可以完成好的任务。 & & & 那么为什么把这两轨曲目摆到一起比较听感呢? & & & 我想说的是,对器材进行评比,用不插电的器乐类录音更合适,因为有据可考,可以大致得出谁更“真”的结论;如果用人声、电声乐器录音去考校器材,比如用蔡琴,得出结论无非是A器材是更细腻的蔡琴,B器材是更沧桑的蔡琴这样的结论,最后只能回归到“口味”差异上去。 & & & 以上c4和603的听感对比,由于是ab,我力求尽可能地将两者的区别用文字“重播”出来。可能稍有夸张,请各位留意。 & & & 其实如果不ab,大部分的器材都是好器材。就我自己而言,在家听台式系统,偶尔跑步时候拿手机+koss pp听听mp3,都一样的惬意!重要的是音乐,不是器材。 (二)男人适合人声,c4适合古典?!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跟贴,你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记得去年初玩c4起,便在坛子里看到很多人说801是人声机,c4是古典机。我听器乐类比例多些,且c4相对便宜,所以当时入的是c4。再后来,止不住烧动的心,又陆续入了801、603。     “男人适合人声,c4适合古典”的说法,现在在论坛都还很流行。我来简单说说我的个人看法,抛砖引玉,希望能和大家多交流,一起开心一起进步 :)   先来整理一下c4与603的共性和各自相对的特点。   C4和603(包括801),都是在当前随身听里顶级素质的代表。他们都有着完成度较高,平衡、透明、细腻的声音和充沛的推力——能够较好地驱动很多大耳机;最可贵的是,c4和603的声音都是不生硬、不干冷、不毛躁的声音,没有很多随身听上干冷硬躁的数码味,长时间聆听,耳朵不累。   C4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它高频泛音之丰富和余韵重现之传神。C4丰富的泛音,使得c4对高频的重播有一种灿烂而华丽的色彩;c4对余韵的传神再现,再引用下我在听感里的描述“瞬间,时光仿佛突然迟缓下来,是那种高速摄影机慢镜头重播水滴落入水中激起层层涟漪逐渐散开的感觉,令人陶醉!”。   这样的特点,是优点还是缺点?   回答之前,还得再说下c4的另外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c4最大的缺点。   前面的听感里,可以反复的看到,我不止一次地用类似“缺乏厚韧度”、“缺乏实体感”、“拨弦缺乏力道”、“形体不够饱满和凸现”、“飘逸有余”、“云淡风轻”这样的词句来描述c4。这归根到底,说的是c4缺乏power——不仅仅是低频,全频段都是缺乏一些暗劲和张力的。声音厚度不够,没问题,这是风格问题,力度不足,就是缺陷了。(厚度和力度不一定挂钩哦,声音不厚但是力道十足的器材有,声音厚糊软的器材同样有)   结合起来,回过去说之前的问题——C4漂亮的泛音和余韵处理,是优点,还是缺点?   如果你拿c4听的是一些近场的,偏重于中高频段的录音,比如小提琴solo,人声、甚至一些小协,那么c4漂亮的泛音和余韵处理的优点得到很好的发挥——包围感好、纤毫毕现、空气感强烈、华丽的声音!而力道不足的缺点没有那么扎眼——稍有些缺乏感情和韧劲,但无伤大雅。(听大提琴还是不成)   但如果你要拿c4去听类似大编制这种远场的、全景的录音,那么,问题来了。泛音丰富和基音力度不足的对比,会造成一种发虚、对焦不准,缺乏实体感的感觉——在前面的帝国铜管五重奏中的小号就有类似感觉;低频段的能量不足,会让作为伴奏的鼓、贝司、弦乐群等隐约、不清晰,难以凸现出来,无法烘托出必要的气氛;动态也受影响,缺乏“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轻重对比、动能对比,正如我在前面曲目四、曲目五里描述的一样。   换过来说603,603的高频延伸、泛音和余韵是不如c4的,603的高频缺乏c4那种华丽、灿烂的色彩,略显暗淡——我前面听感里写道“603小号明显没有c4那么明亮和富有光泽,有些暗淡,切换过来的一瞬间,感觉仿佛从明亮的音乐厅走进了光线有些许暗淡的剧院。”603的余韵处理也不如c4自然和传神,总有点嘎然而止的意思。   而能量充沛、能量分配呈现一种健康的“金字塔”则是603的特点和优点。   听一些近场录音,603不如c4那么空气感强烈、色彩华丽、余韵水波涟涟,声场也不如c4宽阔,但是力度更好,声音更有实体感和底气,声场纵向层次也更好。603和c4,各有各的优缺点。   听远场录音……,不再累述,请参考前面曲目四、曲目五。c4不合格,603不错。      最后,回到最初的问题来——男人适合人声,c4适合古典?   我想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原因的,c4播放一些器乐独奏或者小协,包围感好、纤毫毕现、空气感强烈、华丽的声音……确实会有适合古典的感觉;而用603(包括801)播放人声,厚润、有张力、动态好地声音,确实听起来比c4更加有起伏、有对比、有感情!   但是这种说法又是有问题的,如果用c4去听大编织呢?c4不再适合古典;而603对大场面重播超出c4一头的能力,显然不能说它是人声机。   再者,古典类曲目内涵异常丰富,人声也是古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声类录音,也可以有流行人声、爵士人声、古典人声……   作为我个人来讲,我还是倾向于从录音类型来区分c4和603的适合音乐:近场录音,c4和603各有好处;远场录音,c4不合格,603不错。[ 此贴被youye在 00:08重新编辑 ]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7753
威望: 1713
金钱: 7799
在线时间:8598(小时)
603 & 801=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a6993.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三、603与头领801的听感对比——大小旗舰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一)603与801(大炮卡)直推听感对比 & & & 试听曲目依然采取之前的7首,603在1、4、5曲目中使用High gain,其余使用Low gain。 ----------------------- 分割线 ----------------------- 曲目一、出品:《帝国铜管五重奏》第轨:《》 & & & AB风格一致的器材,真是一件折磨人的活计亚~! & & 觉得自己木耳了,很难捕捉两者间细微的差别。两者的声音风格高度一致,声场大小差不多,能量分配、三频……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但是,两者确实是有区别的,整体上讲,801比603更好听和有乐感。 & & & 两部机器反复听了几遍,我放弃整首听完再切换的做法,只听10多秒就切换! & & & 即使这样,也得反复AB几遍,每遍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声部上。 & & & AB下来,初步的感觉是: & & & 801的铜管的结像要更凸现,基音更紧实一些;伴奏的钢琴更凝聚,鼓点和贝司的弹拨更有弹性些…… & & & 对!弹性。接着听下去,801不只是低频有着更好的q度,铜管声音的跃动感也明显好于603。在20多秒处,两把小号有一段小小的solo,通过带点吐音的气流控制,营造出一种在音色上很有弹跳感的起伏变化;而大号、圆号和拉管则通过吐音来打拍子……这一小段,801更能捕捉到那种细微的起伏,弹跳比603更利索和有张力。显然,801的瞬态远好于603哦。 & & & & 我考,区别这种东西就是,没找出之前,隐隐的,很难捕捉,找出来了再听,特别明显。就像我儿子,玩过一遍的来找碴图片,再玩,报错的速度比我翻页的速度还快! & & & 又反复听了几遍,603与801在这首曲目里的的区别,心里比较有数了。 & & & 相比较603而言,801的结像更凸现和凝聚、高频泛音更丰富,尤其是瞬态优秀很多——体现在听感就是全频段都比603多了一种鲜活感,是一种更加张弛有度、富有弹性的声音。 而在603下,铜管就显得稍微有点死和呆板了。 ----------------------- 分割线 ----------------------- 曲目、雨果公司:《剑器》第轨:中阮独奏《石林夜曲》 & & & & 中阮作为典型的中音乐器,其声音特点是绵密圆润,且带有一种强韧的张力。 & & & <span style="color:#1强悍的中频在这首曲目里展现无遗。603已是厚中有韧的声音,而801的声音密度更高,更饱满、暗劲更足、韧性和弹跳度更好。603的声音是那种“牛皮筋”的声音,801就是浸过油的“老牛皮筋”的声音。 & & & 记得之前603对比c4时我说过,和603相比,c4下的中阮,声音显得稍干一些、薄一些,特别像是在演奏一把新制成的阮……。 & & & 现在想把这句话照搬过来说说603——和801相比,603下的中阮,声音显得硬一些、紧一些,特别像是一把新制成的阮…… & & & 泛音和余韵的刻画,801比603更自然和舒展。虽然还是没有c4那种“高速摄影机慢镜头重播水滴落入水中激起层层涟漪逐渐散开”般的精彩,但已然是一流水准。 & & & 值得一提的是,对微弱信号的还原,603和801不在一个等级上。试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 & & 一、这首曲目作为试音曲目是有隐藏boss的,哈哈。该曲目在录音过程中,无意中将几处外界的噪音一并录制进去了,非常细微,603隐约能听到,相同条件下,801更清晰;(这些噪音其实一共三处,两处是远处有人说话声,还有一处,是后台有人同时在练习乐器,隐约的几声,什么乐器?!得有好的耳力,且要夜深人静才能分辨出来,欢迎大家自己去下这个曲目,来找碴~!) & & & 二、演奏结束前,有几下细若游丝的高把位的拨弦,相对而言,603就有些隐约、结像模糊,而801依然很清晰和凸现。 ----------------------- 分割线 ----------------------- 曲目3:Clarity Recordings出品:《The Emissary》 第一轨:The Spirit Catcher   AB这首曲目的时间是晚上11点,我感觉这个时间段是我耳朵状态最好、整个人也最放松的的时候——用同样的设备,在这个时间段听音乐,我总是更能融入到音乐中去,更能感受到器材对音乐处理的种种细微差异。   因此,此时,记录下这个曲目的听感对比,是很享受的过程。   在用603和801把这首曲子各自完整地听了一遍之后,我觉得可以负责任地说,603和801的风格是非常高度一致的,在直推600的条件下,两者的声音近似度也非常的高。   也就是说,当你带着“我们来找碴”的心理来听603和801时,你很有可能会觉得603和801的声音几乎就是一样的。   原因有二,一个是两者风格非常一致,且在直推条件下,801素质更好的芯片难以得到完全发挥;再一个就是,有时候你太全神贯注地去辨别细节、记忆细节、比对细节的时候,很有可能你反而会丢掉从整体上去把握二者区别的能力。   Ab器材,个人觉得其实是有些窍门的。我一般都是先从整体上去大致感受器材间不同的乐感,在比较有数以后,再去仔细ab局部来进一步印证之前的大致印象;如果完全反过来,就很有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也正是因为是用这种放松地,不过于专注局部,而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器材差异的方法AB, 就是只各自听了这么一遍,我还是能抓到603和801间细微的、但其实也是很明显的差异。   这是一首由贝司、电吉他和萨卡斯共同演绎的精彩的爵士小品,603和801的演绎都很精彩。区别在哪里?   首先,在进入乐曲后半部分,有一段贝司打节拍,电吉他和萨克斯的轮番solo,只有801,让我感受到了电吉他和萨克斯其实是在贝司的伴奏下进行“对话”,华彩且相映成趣的“对话”。   为什么603没有给我这个感觉,我注意到603的分离度其实和801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不算大,但很关键——603下三件乐器的声音“边线”稍微有点重叠在一起了,没有拉开那一点点的距离,而801下三件乐器分离度更好,乐器声音的“边线”之间恰恰有了那一点的缝隙。所以,在801下,我能感受到电吉他和萨克斯其实是在贝司的伴奏下,进行着“对话”,而在603下,他们似乎只是在轮奏而已。   另外,下的电吉他给我了一种比更好的鲜活感,我将注意力集中到吉他声音上时发现,的电吉他,泛音更好、瞬态更好、结像更紧密和凸现,因此,“活生感”当然是更好! ----------------------- 分割线 ----------------------- 曲目4:雨果公司:2002新视野艺术节《俄琴妙韵神州情》音乐会实况录音:《月光曲》 曲目5:DG出品:穆特——卡门幻想曲,第7轨:卡门幻想曲选段 & & & 曲目四和曲目五都是对力度和动态要求很高的录音。 & & & 603不亏是小钢炮哦,对这两首曲目的演绎,在气势、声场大小、动态、力度上丝毫不输于801,不是不输给801,是丝毫不输给801! & & & 603对比801,主要还是在下面这些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 & & 对弱信号的还原能力上,801明显更胜一筹。曲目四《月光曲》里,对铝板琴和低音三角琴的还原上,603没有801那么清楚和凝聚;穆特《卡门幻想曲》中,对伴奏的弦乐群、管乐群、打击乐的重播上,801都明显的更清晰和凸现,而603则是当你留神它们的时候,它们就在哪里,注意力回到穆特身上时,就容易把伴奏群忽略了。再回过来用801听,穆特和伴奏,都清晰、凸现,层次分明; & & & 全频段的声音厚韧度上,801也比603更好。无论是solo还是齐奏、高频还是低频段,801的声音都是一种更加饱满和立体的声音; & & & 瞬态上,比得多。的声音明显比更有弹性和跃动感,是更加鲜活的声音。突然爆发的齐奏,或者是突然声音嘎然而止时,都比显得更加利索和干净。穆特提琴的重播,对于那种炫耀性的技巧展示在音色上造成的细微起伏和变化,传达得更细致入微。相对而言,在整体上就给人一种稍显木纳,不够鲜活的听感。 ----------------------- 分割线 ----------------------- 曲目6:上华唱片:张学友,活出生命Live演唱会 ,男女合唱《我真的受伤了》 & & & 感叹下,人声实在不是作为判断器材的好素材!如果就人声这一项,让我简单ab几遍,我不是很有把握能够准确区分两台机器谁是谁。 & & & 这一轨录音,当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女声和学友身上时,听了几遍,依然难以把握603和801间细微的差别;但依靠伴奏的钢琴,便能相对容易的分辨603和801。 & & & 在人声方面,603和801的风格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都是那种微暖、醇厚、富有感情的声音。细微的区别在于801对弱信号的还原更细致入微,歌手的换气、歌声中细若游丝的弱音相对更清晰些。音色上,女声更水润细腻,学友更紧实厚韧些。但这些区别都很细微,听很多遍,且加上了听一小段就ab切换,才大致捕捉下来。 & & & 相反地,如果以曲目中的钢琴伴奏来作为依据,辨认和相对轻松很多——几乎可以在起首钢琴伴奏声一响起,就能区分两者。的钢琴声音明显结像更密实饱满,更有那种珠圆玉润的颗粒感,更加凸现和立体,的钢琴则在密度、结像上都逊色于。 ----------------------- 分割线 ----------------------- 曲目7: ABC出品:Ultimate Demo Disk,第11轨,《天鹅》大提琴       801下的大提琴,相比603,向着真实的大提琴,又更进了一步——低频的下潜、泛音和重量感都有了更佳的表现。但是对不起,依然给人以演奏的是中提琴的听感。用c4来听这首曲目的话,则造成在演奏小提琴的错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801的大提琴明显比603给人以更舒展的感觉,在对揉弦带来的那种音色上轻微的起伏的重播上,801更自然流畅,而603则相对有些生硬。伴奏的古典吉他,801演绎下也更加清晰、生动和富有弹性。 ----------------------- 分割线 ----------------------- emp=700) window.open('http://www.erji.net/attachment/Mon_21_c1a124b4a7015dd.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二)603与801 Lo听感对比 & & & 试听曲目依然采取之前的7首。 & & & 603和801使用Lo输出到外置二房系统。 & & & 所使用耳机依然是hd600,耳房是earmax pro。emp+hd600的组合,是公认的佳配之一。 & & & emp使用电子管为:西门子早期无钢印有暗码cca+号称“12at7之王”的gec a2900 三云母方环50年代,该管子组合声底中性均衡、音响素质好,能较好地反映前端。 & & & 采用的信号线是原装音乐丝带frey,唯一遗憾的是市面上找不到hifi点的rca转3.5头子,只能用个普通货将信号线和603、801连接了,不过尽管如此,效果仍是好于使用我自己先前的一对2 rca转3.5 Qables silverlab线基的diy线,毕竟frey售价在1000多美刀,饿死的骆驼比马大。 ----------------------- 分割线 ----------------------- 曲目一、出品:《帝国铜管五重奏》第轨:《》 & & & & <span style="color:#3和801通过lo接到emp系统后,和直推相比,声音的整体表现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801和603在直推下的差距,也被明显拉大了——直推下,603和801的区别有,但是很细微,是那种能感受到但不容易捕捉下来用文字具体表述的细微区别;lo下,603和801的区别是一耳朵的区别。 & & & 才开始ab第一首曲目,第一首曲目才各自听了一遍,我就可以肯定,lo下,801完胜603。 辞海: 词语:完胜 [拼音]:wán shèng [释义]: 球类、棋类比赛中指一直占据较大优势而战胜对手:主队3比0~客队。 & & & & & & 或者讲“秒”也可以!(注意,我个人是很反对秒这种词的,因为器材的风格差异导致不能用简单地“秒”去评判两件不同风格的器材,但是603和801风格高度一致,lo下603有的801都有,603缺的801照有,因此可以说一次“秒”! ) & & & 声场上,两者大小规模差不多。但是801的声场更加立体和充实,并在竖向高度上有一定的规模感和空间感,而603则在竖向高度上片面化很多! & & & 音乐起首的鼓点,801更有层次感、细节更多,更清晰更有力度、下潜更好;603则相对模糊平淡。 & & & 管乐还原上,801的铜管金属质感更好,声音更厚实,泛音丰富,金属光泽好,603则在密度、厚度、泛音上均落于下风。 & & & 瞬态上,801展现出一种更有弹跳感,对细微起伏的还原更细致、生动和鲜活的声音,603相对呆板和生硬。 在全频段上的密度和解析都远远好于,从到,直观的感受就是同样大小的画面,象素多了很多倍,整体于是更加自然、丰富和生动。 ----------------------- 分割线 ----------------------- 曲目、雨果公司:《剑器》第轨:中阮独奏《石林夜曲》 & & & 801扫弦更绵密厚韧,能更清晰地捕捉到琴声里混杂着的拨片与琴弦的金石摩擦声;而603的扫弦相对单薄和平面,琴声中混杂的拨片与琴弦的摩擦声既没有801那么清晰,也不如801那样的和琴声浑然一体。 & & & 左手揉弦带来的音色细微变化,801能够更自然的呈现——603要注意到了才能听到,不像801那样清晰又自然。 & & & 801下中阮的声音,呈现出一种更厚韧和水润的音色,603相对干和紧一点。整首乐曲,801的中阮始终展现出一种内在的、游刃有余的张力,而603虽然不缺乏力度,却有些直来直往、缺乏后劲的意思。 & & & 整体而言,603尚在追求准确还原,801已经有些兼顾到意境和味道了——中阮这类中音弹拨乐器特有的厚韧圆润以及那种苍劲悠远的意境,801还原得相当到位。 ----------------------- 分割线 ----------------------- 曲目3:Clarity Recordings出品:《The Emissary》 第一轨:The Spirit Catcher   对这一首贝司、电吉它、萨克斯的爵士小品而言,在各项具体素质上,601依然是全面落后于801的,因而不想重复描述。   我只想用一个词来表述603和801在这一首曲目下的差距——那就是“精致”。   801比603精致。   在结像上,801不仅更饱满、立体和凸现,且有一种似乎有无形的线条将乐器声音勾勒出形体的精致的实体感,603的结像就显得边界模糊和粗糙;   801对三件不同乐器的音色、质感和细微变化的表述也是精致的,是那种追求完美追求细节的演奏,603则相对粗枝大叶;   虽然两者的声场规模差不多,但801呈现出一种更精致的定位——横向上,低音贝司位于最左,电吉它紧挨着他,而萨克斯在最右;纵向上,低音贝司最靠近观众,右侧的萨克斯稍稍靠后一点,而紧挨着贝司的电吉它则处在最靠后的位置上,三者大致呈一个斜三角形分布。603也能听出三件乐器的纵深排列,但没有这么精确的“定位感”。   801这种精致的声音,相对于与603,更能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感。 ----------------------- 分割线 ----------------------- 曲目4:雨果公司:2002新视野艺术节《俄琴妙韵神州情》音乐会实况录音:《月光曲》   动态是603的长项,先拿603听这首月光曲,乐曲的轻重对比,紧凑、默契的演奏……听得过瘾非常!本以为在这一曲上,801赢不了多少。   但是……   切换到801,就是更稳重、更有张力、更“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却有更精致细腻的声音。   801在保持了很好的整体感的前提下,每件乐器的结像更加饱满和凸现,分离度也更好;作为伴奏的低音三角琴,更加清晰和有力,下潜和弹性更好;巴扬(类似手风琴)的一段高低低高的滑奏,更加的飘逸和洒脱,有“跃然于纸上”的感觉;全频段的弹性和张力更好,有一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感觉;低频的规模和质量都更好,带来一种更加稳重、扎实的听感! ----------------------- 分割线 ----------------------- 曲目5:DG出品:穆特——卡门幻想曲,第7轨:卡门幻想曲选段   其实前面描述了那么多,关于603和801的差距我觉得已经很充分了。   在这里,我想用一两句话,简单说下在听了801后切换回603的感觉。   从801切换到603,首先是觉得少了好多东西——很有些那种从高码率音乐切换到低码率音乐的感觉。801下那种辉煌的厅堂感霎时清单了很多;伴奏的管弦乐团的规模感也小了很多,似乎乐手的数目都在减少了;穆特的提琴高音部分缺乏了一种水灵灵的感觉,中音部分缺少了那种粘稠的木味;穆特提琴的细微变化也不如801重播的那么生动细致,603下的穆特比801明显乏味许多,少了份801下那种时而神气飞扬时而沉稳凝练的感觉。 ----------------------- 分割线 ----------------------- 曲目6:上华唱片:张学友,活出生命Live演唱会 ,男女合唱《我真的受伤了》 曲目7: ABC出品:Ultimate Demo Disk,第11轨,《天鹅》大提琴        最后两首曲目,容许我偷个懒,只做结论,不做具体描述。   其实前面5首曲目对603和801 lo素质的差距已经描述得很清楚了。 & & & 在这里,可以提前下个结论(其实已开始就下过)——603的lo完败于801的lo;603的lo和801的lo不在一个层面上;603的lo素质还局限于努力还原一些相对具体的要素,而801的Lo则能听到一些抽象的诸如“意境”、“味道”这个层面的东西了。 & & & 在学友的这首歌里,很显然的,虽然603和801风格高度一致,但是801听到的是更加精致细腻的人声,是一种更加感性、更加能体会到歌者心境的人声。 & & 在《天鹅》大提琴这一轨里,在emp的驱动下,603和801对低频的重播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尤其下潜、量感和泛音都更好,这会儿听到的,才是真正的一听就是大提琴的重播阿。 & & 而801的大提琴依旧是更加精美细腻,带有一种舒展、沉静、凝练的意境,能更好的反应这首曲目本身的内涵。 [ 此贴被youye在 23:23重新编辑 ]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7753
威望: 1713
金钱: 7799
在线时间:8598(小时)
四、越级挑战台式耳房——头领语:603耳房部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当一部分小型台式耳机放大器?! & & & 这一段的对比,耳机仍采用hd600。对比二房使用earmax pro,信号线是音乐丝带弗雷,电子管为:西门子早期有暗码无钢印cca+ gec a2900 50年代方环三云母。所用曲目仍是上面几首曲目。 & & & 对于603的二房部分,这确实是一次越级的对比——因为603的对手emp,本身就是公认的搭配hd600的绝配之一;在售价方面, emp全新是1k刀,咸菜弗雷也是1k刀,就是给emp配的3只升级管,加一起也快购买两个603了。 & & & 在单首曲目ab了几首后,我发现完全没有必要,于是一面玩论坛,一面用603直推600和603 lo+emp+600把这些曲目各自听了一整遍。在这里,我不想再具体阐述两者间听感的区别,只想做一简单的总结,因为这样的ab是没什么难度的,任何一对耳朵来听,估计都听轻易听出两者的区别。 & & & 结论一、<span style="color:#ff+emp+600 全面胜过 603+600。 & & & 问题是但是两者差距有多大呢? & & & 这种问题是不太好回答的,有点类似小马过河的问题。我想从侧面来回答。 & & & 首先,603直推和加了emp后的差距,远远没有801直推和801加了emp后的差距明显。603加了emp后,觉得确实各个方面都有明显进步,觉得更加细腻、精致和立体了;而801加了emp后,是一种“更新换代”的听感,一种随身级别到台式级别的听感。 & & & 其次,尽管改善不是那种更新换代式的进步,但我仍然觉得给603加emp是有意义的。出门听直推,在家听加了emp的贝!我说的有意义在于——加了emp后,全频段都呈现出一种“更柔软却又更富有张力”、“更透明却又更有厚润度”的声音,直推下的603,相比较而言,声音还是多少有些硬、冲、糊、薄的。 & & & 结论二、<span style="color:#ff直推在推力上是不输603+emp组合的,而动态还略占上风。 & & & 7首曲目听下来,603直推下,各轨录音的力度、低频能量均不输给emp组合,而在1、4、5首曲目下,可以明显感到603直推的动态范围还略好于emp组合。 & & & 前面结论一,其实主要说的是控制力方面的问题,这里的结论二,则主要涉及推力方面。可以说603的推力确实是很强悍的,确实能把600这样的高阻耳机也推得“活蹦乱跳”。 & & & 但是对付歌德耳机,603反而不是那么优秀了,推力足够,但控制力不行,rs2i在603下,有些刺激和燥了——当然,请大家要注意到,我是一个歌德党的。对于推歌德耳机的要求比较高,嘿嘿,而且我说603推歌德不好,是以emp这个歌德绝配为参考的。以emp为参考的话,就是ra1,也是极其一般的。 & & & 在这里,再来一起看下官方对于603的描述——“603耳机放大部分应用了旗舰产品HM-801的POWER耳放卡的线路,推力提高到了35欧下输出电压2.7伏,输出功率接近200毫瓦,而且由于本线路自身的特点,在高阻下的输出并没有明显降低,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当一部分小型台式耳机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可以轻易推动各大品牌的大耳机”。 & & & 我认为这个描述是客观的,也是让我最感满意的一点,所以我在给这篇评测取名的时候,脑海里首先印入的就是“悍将”这两个字! [ 此贴被youye在 01:15重新编辑 ]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7753
威望: 1713
金钱: 7799
在线时间:8598(小时)
五、小小的结论 & & & 这篇关于603的报告,写到这里终于可以完工了。写的有些慢,但确是倾注了心血花费了大量时间的。& & & 现在要对603作的总结,是在我前面认真品味了603的基础上,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603的特点的一个集中。& & & 每个人的观点都多少带有些主观的好恶,以及水平和阅历上的局限。我能做到的,就是尽量的透明和认真的去听——前面听感对比环节,我注明了包括具体曲目在内的所有相关信息;并认真地去具体对比不同器材、不同条件下对这些曲目重播的听感,最后努力用文字将这些听感上细微的差异展现给大家。很欢迎大家也去听听这些曲目,我们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 & 结论:& & & 1、603的体积非常适合随身,和c4、801这些比,是更随身的随身听;& & & 2、603的功能非常全面和实用,我觉得603很体贴。& & & 603可以拿出去随身,也可以接电脑作外置dac,还可以用lo输出接到二房上来获得更好的音质。同时,直推条件还设有 high 和& low 两档增益可调节。& & & 可能有人要说,一个随身听,弄那么多功能干嘛?!& & & 我想用我跟别的帖时的一段话来解释——& &
“ 603是市场细分下的产物。2k多,推600很不错了。& & & & & 推600的耳房我也弄过好多了,所以反过来觉得603真不错。& & & &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需要——介于大型台式系统 和 出门的随身听之间,有一种 次便携机器,兼顾了音质和一定的移动性。& & & & & 音质相对平衡,完成度高;但同时可以轻易的在各个桌面间移动。& & & & & 比如我,家里有北极星组建的大系统了,出门听603,但在这之间,比如办公室阿,或者有时候睡前呀,或者有时候单独拿把本书捧杯茶到阳台上看看书听听歌呀,那么有这么个小系统——603+600 或者& 801+emp+rs2i这样的,就大有用处了!& & & & & 我的生活,音乐无处不在哦。”& & &
<span style="color:#ff3最出众之处在于它的动态和低频能量,这得益于它强悍的供电设计。像600这样的大耳机一样可以推得“活蹦乱跳”!& & & 4、c4适合古典男人适合人声的观点是有问题的!我认为:solo、小编制这一类近场录音,c4和603各有千秋;大编制这类远场录音,c4不合格,603不错!& & & 5、603在直推下和801的差距不算大,动态和低频不输,主要在瞬态、泛音、密度等方面略差;603在lo下和801相比全面被“秒”!& & & 6、603的二房部分,在推力上非常优秀!不输于一些台式二房,比如emp。& & & [ 此贴被youye在 01:51重新编辑 ]
级别: 骑士
发帖: 2516
金钱: 2422
耳机:er4,pk1,
在线时间:3029(小时)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7753
威望: 1713
金钱: 7799
在线时间:8598(小时)
UE11 EXK IE80 TPG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982
金钱: 7115
耳机:HD800 ED8 ESW9
音源:DX100 C4 801
耳放:RS1i D5000 U2
在线时间:1436(小时)
额& 一头雾水那我也占个楼- - 。1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7753
威望: 1713
金钱: 7799
在线时间:8598(小时)
完了,被插队了,占最后一楼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7753
威望: 1713
金钱: 7799
在线时间:8598(小时)
汗阿!楼上两位兄弟破坏队形
级别: 骑士
发帖: 2110
金钱: 2324
耳机:~~~国产的而已~~~
音源:~~~二手的而已~~~
耳放:~~~~仿的而已~~~~
在线时间:3133(小时)
Re:3k元级随身悍将——头领HM60图~更新in ..
UE11 EXK IE80 TPG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982
金钱: 7115
耳机:HD800 ED8 ESW9
音源:DX100 C4 801
耳放:RS1i D5000 U2
在线时间:1436(小时)
Re:3k元级随身悍将——头领HM603 sli
- - 要不要这么多楼啊。。。
欣赏音乐,享受生活
级别: 骑士
发帖: 1009
金钱: 1192
耳放:回归直推党
在线时间:394(小时)
Re:3k元级随身悍将——头领HM603 slim深度报告
占楼,看来是个大测评!
人·兽·鬼
醉眼看世界
级别: 骑士
发帖: 1271
金钱: 1289
在线时间:800(小时)
Re:3k元级随身悍将
留名等文。
allensunny
随身就这样了,搞台式吧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29694
威望: 6138
金钱: 29366
耳机:T1/HD800
音源:Bladelius Embla
耳放:RudiStor RP030
在线时间:1883(小时)
——头领HM603 slim深度报告(兼评七彩虹c4、头领801~多图~更新in ..
我去& 到底要干嘛...............
级别: 侠客
耳机:耳机耳塞
在线时间:322(小时)
占楼留名,等看文。。。。
级别: 侠客
耳机:随便听听
音源:随意就好
耳放:观望学习
在线时间:864(小时)
3k元级随身悍将——头领HM603 slim深度报告(兼评七彩虹c4、头领801~多图~更新in ..
抢第一页,前排留座 &
mcgrady162
级别: 侠客
耳机:598 ie3
音源:zx zt
在线时间:136(小时)
前排广告位招租
级别: 侠客
耳机:TF10,IE7,DT990pro
音源:MZ-R90,N3,601
耳放:BLAZE-A1,DIY
在线时间:133(小时)
这什么坑啊?
我靠,这么大的一个坑。
Pages: ( 1/59 total )
>> 行业资讯
&|- 行业信息
>> 耳机论坛
&|- 新手入门
&|- 耳机论坛
&|- 高端耳机系统讨论区
&|- 耳塞/随身听综合区
&|- 随身音频/视频播放器
&|- 耳机论坛精华区
>> 国际著名耳机品牌专区
&|- DENON天龙
&|- AKG爱科技
&|- SENNHEISER
&|- audio-technica 铁三角
&|- 创新科技 CREATIVE
&|- V-MODA
&|-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 先锋pioneer
&|- Fidelio
>> 行业品牌专区
&|- 头领科技(HIFIMAN)
&|- Zephone泽丰科技
&|- 钰龙韵电子 YULONG Audio
&|- 小不点 Little Dot
&|- 达音科 DUNU
&|- 七彩虹colorfly
&|- 享声音响
&|- SNM 瀛賽拉
&|- 节奏音频
&|- 丹娜弗瑞普斯
&|- 斯巴克音响
&|- MAGIC SNAKE 撒哈拉魔蛇
&|- 馨睿科电子 Shinrico
&|- 欧博Opera
&|- 新锐音响专区
&|- AURALiC 声韵音响
>> 商业品牌专区
&|- Jaben中国
&|- 欣韵耳机专营店 SINYUN
&|- 【香港亦轩耳机/ 数码音响专门店】【香港亦轩全国推广耳机文化计划】
&|- 天津联动印象耳机俱乐部Linkimage
&|- 圆声带/Soundluck
&|- 雪马Man Show(男人秀)
&|- 香港恒源数码及LEAR品牌专区
&|- 上海知音堂
&|- 无锡百胜百BSB
&|- 重庆飞翔HIFI馆
&|- 北京三鼎创新
&|- 讯禾 écouteurs &我们喜欢耳机&
&|- 壹视听
&|- 北极声(HIFI 数字影音馆)
&|- 电脑音频
&|- 台式CD/音箱区
>> DIY精品区
&|- DIY及技术讨论区
&|- 家电维修
>> 音乐论坛
&|- 音乐综合区
&|- 古典音乐
&|- ACG音乐
&|- 二手交易与购买咨询区
&|- 杂货铺
&|- 音乐唱片交易区
&|- 二手交易中介区
&|- 商业信息区
&|- 耳放/DIY卖场
&|- 团购区
&|- 个人DIY卖场【未认证】
>> 谈天说地
&|- 休闲版[自动转到shui.erji.hk]
&|- 摄影/旅游
&|- 各地交流
>> 建议与投诉区
&|- 建议与投诉区
Powered by
网友所发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耳机大家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www.erji.net
深圳市恒之瑞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耳机大家坛成立于2002年&
《耳机大家坛》图形LOGO及文字均为注册商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家庄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