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各种期待你的回答 nuan_sxi@vip.qq.com

轩子,没有介绍。
中国近现代文学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不再总是突然想起她,而是偶尔会怀念起在一起的时光。但也只是嘴角微微上扬,因为我…
以德治国是个伪命题《论语》为政篇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155 个回答
1217 人关注
被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好开心( ?????)っ&br&&br&&br&最深刻的体验是去年的相亲,男方趁大人们聊天时偷偷问我:&br&&br&&br&“你真的成年了???”&br&&br&&br&&br&===================&br&&br&&br&&img src=&/4bcbc92ef02dcd8d3f9b98d_b.jpg& data-rawheight=&854&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bcbc92ef02dcd8d3f9b98d_r.jpg&&&br&&br&&br&过完年就24岁了……新年愿望是不要被逼婚,我还小着呢?( ̄▽ ̄?)&br&&br&&br&===============================&br&&br&&br&&br&最后一次修改答案啦,第一次获得这么多赞,承蒙大家的厚爱^-^&br&&br&&br&分享下近照,刚洗完头发赶紧多拍几张(☆?☆)&br&&img src=&/b544556edbf_b.jpg& data-rawheight=&835&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544556edbf_r.jpg&&&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img src=&/b714a36d507eee_b.jp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714a36d507eee_r.jpg&&
被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好开心( ?????)っ最深刻的体验是去年的相亲,男方趁大人们聊天时偷偷问我:“你真的成年了???”===================过完年就24岁了……新年愿望是不要被逼婚,我还小着呢?( ̄▽ ̄?)===…
中大附近的話,我想到對面的馬鞍山公園及裡面的公共圖書館。非假日的話都很清靜,累了可在草地上躺躺,悶了可在海濱的緩步徑跑跑(夏天可到公園內的游泳池游游),那裡也有長椅可供閱讀,看着中大方向的海景日落。餓了過天穚就是馬鞍山中心及新港城,有各式餐廳商店。這種生活環境配套我在上海和深圳都沒遇到。&br&&br&以前住在那兒,在海濱經常看到這樣的景色:&br&&br&&br&&img data-rawheight=&207& data-rawwidth=&604& src=&/fc23db64cbcdbcd3e020e8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4& data-original=&/fc23db64cbcdbcd3e020e86_r.jpg&&&br&&br&&img data-rawheight=&403& data-rawwidth=&604& src=&/14e877bc6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4& data-original=&/14e877bc63_r.jpg&&
中大附近的話,我想到對面的馬鞍山公園及裡面的公共圖書館。非假日的話都很清靜,累了可在草地上躺躺,悶了可在海濱的緩步徑跑跑(夏天可到公園內的游泳池游游),那裡也有長椅可供閱讀,看着中大方向的海景日落。餓了過天穚就是馬鞍山中心及新港城,有各式…
谢邀。&br&我写关于庞麦郎(庞明涛)的报道刚刚发在《人物》杂志2015年1月号了,采访是去年11月底做的…………可以关注人物微信(renwumag1980) &br&&br&是的。的确有公司炒作,是北京华数,一家不算一线的唱片公司,采访时,对方暂不愿透露具体数额,但表述是“这么跟你说吧,超过七位数挺多了的反正是。”&br&=================&br&&img src=&/7bffaf8f03a043ffb01c82feb86f18c6_b.jpg& data-rawwidth=&897&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7& data-original=&/7bffaf8f03a043ffb01c82feb86f18c6_r.jpg&&&br&见我的采访原文:&br&华数看中了庞明涛的草根气质,最终与他签下一张6页纸的合同,决定赌一把:投入「超过百万」资金包装《我的滑板鞋》。6名企宣,24小时3班倒,买「摩擦」、「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关键词搜索,把歌曲热度顶上去;请大V段子手写段子造势;编曲、花3天时间录歌,在数百个小样中拼凑剪辑出最终版本。一切都为的是「制造出他是自己火的感觉,特别神秘,但又没包装的这种(效果)」。&br&&br&报道全文:&br&&br&&br&惊惶庞麦郎&br&把自己藏起来&br&&br&「你们谁最好看?可以把她介绍给我吗?」以《我的滑板鞋》一歌走红网络的约瑟翰·庞麦郎先生在QQ上问。接到采访邀请后,他把《人物》所有记者的微博关注了一个遍。&br&&br&「最好看的已经结婚了。」记者说。&br&&br&「那你怎么样?」他补了个笑脸。&br&&br&「……还可以吧。」&br&&br&「那你来上海我们再说。」他同意了。当天凌晨3点,他给记者打电话,说睡不着要聊天,不陪就取消采访。聊到5点,他想挂了,因为「我要看电视了,《西游记》要放了」。&br&&br&第二天,见到《人物》记者后,庞麦郎收起了此前的戒备,没再要求查验记者证和身份证,也没再提接受采访要收费。他的头发板结油腻,弓着身子站在上海普陀区的街道十字路口,羞涩得似乎想把自己藏起来,抠着手说,「去我酒店吧先。」&br&&br&一推门,一大股食物腐烂、被单潮湿的味道。他挺不好意思,招呼服务员来打扫。&br&&br&房费每天158元,位于转角,不足10平方米,没窗,大白天也得开灯。床脚的被单上,沾着已经硬掉的、透明的皮屑、指甲、碎头发和花生皮。唯一的板凳上堆着他的褐色牛仔布大包。房间的床头,他郑重放了一张歌单,选了5年来写的10首歌,打算出专辑用。&br&&br&在上海待了半年,庞麦郎的活动范围是一个以小旅馆为中心,半径200米的圆。他没电脑,不会用手机连WiFi,醒了出门去网吧聊QQ,谈找上门的商演生意,没生意时就打连连看。吃饭叫外卖,回到房间,打开电视只有法语频道能看。他不懂法语,仍坚持收看凌晨5点播出的法语动画版《西游记》,这是他夜里唯一的娱乐。&br&&br&他拎来一袋生花生叫记者吃,然后径直去了洗手间,隔着半透明的玻璃门,一边蹲坐在马桶上一边说,「我要上封面,必须在最前面,拍照也必须把我拍得帅,你不要跟我耍花招。」他要求穿着身上这件价值100多元,买于夜市的花衬衫为封面拍照。&br&&br&女服务员正在把旧床单扯下来,一抖,毛发、皮屑泼泼洒洒散在空气里。他起身,冲水,马桶剧烈抖动。&br&&br&庞麦郎藏身在这家小旅馆里,躲人。此时距他凭借「神曲」《我的滑板鞋》爆红网络已有小半年。这首歌写的是一位少年苦寻后买到心爱的滑板鞋的快乐,歌词离奇,曲调混搭,唱腔带着浓厚的陕南口音。&br&&br&他的经纪公司、父母、老朋友,都在找他。「我火了成了肥肉了,哪个都想来割一刀」,庞麦郎说。他频繁换手机号,谁也不见。在上海,跟他接触最多的是旅馆前台—他不会开热水,每次都叫前台帮忙。&br&&br&用力找前途&br&&br&庞麦郎本名庞明涛,35岁,陕西汉中人。成名后,他接受视频采访。「主持人一问,他就说他是台湾人,是90年的,我们都傻了你知道吗?」庞明涛签约的华数唱片的经纪人李希告诉《人物》,艺人改小年龄很常见,但庞明涛没和任何人商量,就改小11岁,有陕西口音却说自己是台湾人,让公司骑虎难下,不得不帮他打圆场。&br&&br&老家熟人频繁在贴吧发帖,证明他是汉中人。面对媒体质疑,庞明涛撑不住了,改口说自己祖籍台湾,大陆长大。&br&&br&此刻,猫在旅馆里的庞麦郎依然对自己的过去讳莫如深,以「这个我现在暂时还不能告诉你」回答所有问题。直到《人物》记者说起汉中是平原,务农相对轻松,他才猛拍大腿,回忆道,「根本没有!很累!」他身体瘦弱,夏天酷热,还得下田割水稻,再把稻穗一担担挑到晒场。「简直要我命。」他拍拍自己的肩,「你看我担不担得起嘛?我不是搞种地的。」&br&&br&剥着花生,他渐渐松弛,说自己其实在陕西汉中宁强县南沙河长大,此地夹在大巴山和秦岭之间,是古蜀道的入口,「特别穷」。&br&&br&庞明涛从小在姑姑家长大,自认「读书很用力很乖的」,但因家境和成绩不好,很早就退学了,也不讨人喜欢。聊到家人,他紧皱着眉,把头埋在膝盖上,「不说他们,没好的人。」他成名后,儿时玩伴庞志斌在贴吧发帖,骂他「想红想疯了」。「他小时候就是个拐棒子(脾气古怪),」庞志斌回复《人物》记者私信,「他唱的啥玩意?土得一逼。你们还采访他?!!」再不愿多谈。&br&&br&庞明涛说,自己那时「最好最好的朋友」是姑姑家的奶牛。喂牛时他蹲在一旁看奶牛吃草,一看一下午,「吃得特别快,边吃边屙,屙起来一大坨一大坨的。」聊到奶牛,庞明涛不再绷着,露出少有的天真兴奋的神色,他猛拍了下手,「牛奶真的太好喝了,我该给奶牛也写首歌的,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呢!」&br&&br&他干不了农活,被人瞧不上。2008年,他决定进城「找前途」。先到宁强县,他干不了电工、贴地砖这样的技术活,搬砖又觉得吃力。很快又去了汉中,他在一家 KTV落脚,工作是切果盘,每天从下午4点做到凌晨4点。「切最多是西瓜,切成一条一条的,有客人线什么的坏了,叫我们进去修一下。」&br&&br&在歌词中,他将汉中称为「魅力之都」,有他从未见识过的好事:2000元的月薪,「别人不一定有」;下午开业前,经理组织所有人在门口列队拍手、跳舞、喊口号,他觉得「挺有意思」;没生意时,他会与同事悄悄溜进包间,调低声音唱几首歌,他最喜欢刘德华的《天意》:「谁在乎/我的心里有多苦/谁在意/我的明天去何处……」&br&&br&有一次,庞明涛偶然点到一首迈克尔·杰克逊的歌,被震撼了,「我就觉得太潮了,非常国际化!」听同事说杰克逊「一首歌可以卖大几十万」后,他觉得「这个事情我肯定能做成」,暗暗立志要做「中国最国际化的歌手」。&br&&br&晚上回到宿舍,工友们蹲床上抽烟打牌,庞明涛不理他们,盘腿面墙而坐,把一个小学生小字本放在膝盖上,写歌,一首接着一首。《我的滑板鞋》就写于这个时期,歌词中「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灵感来自杰克逊的太空步。他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野心,怕丢了工作,也怕同事们「只会笑我」。&br&&br&《人物》记者通过QQ空间找到他那时的工友郑军,郑军客气而谨慎,「他歌我也欣赏不来,你们别害他……他有现在挺不容易的。」他记得庞明涛曾在宿舍表演过一次「太空步」,写歌「写了厚厚一本子」。&br&&br&庞明涛写了《打吊针》(后改编为《摩的大飙客》):与工友在工地上比赛骑摩托,受了伤去打吊针;《西班牙的牛》:幻想自己是西班牙斗牛士,斗牛时抱着必胜的决心……歌词情节多与打工经历有关。&br&&br&2013年2月,庞明涛已经攒够了十几首歌,觉得「汉中发展小」,没朋友,他决定离开,随身带的牛仔包里,只有一张脏得看不出花色的床单,和写满歌词的小字本。&br&&br&坐了18个小时的硬座到北京,一下火车,庞明涛立马去网吧,搜「录音棚、专辑」,找录音公司地址,一家家抄在小纸片上,挨个去看,最后选定一家,交了6000块钱,是他自2008年来攒下的所有积蓄。&br&&br&他不会租房、不信任中介,没地儿住,夜里只能去网吧,一把接一把玩连连看,把自己累得精疲力尽,用床单裹住头,才能斜躺在椅子上睡着。7月,连去网吧上通宵的钱都没了,他就在公园背风处的长椅上凑合一晚。&br&&br&庞明涛一个人抵挡着整个世界。他怪家人「不懂我的理想」,绝少与他们往来。电话那头,庞明涛的父亲对《人物》记者谈起儿子,语带无奈,「我真的管不了他,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真的,都不懂。」他的母亲就在一旁,疲惫沉默。旧友在QQ上问庞明涛最近在哪儿,他回复「不关你事」。他把身体不好归咎于政府,2012年,他在QQ空间写道,「中国政府荼毒人心,手段残忍毒辣,毫无人性,从2008年至今本人一直在药物中痛苦挣扎」。&br&&br&一次他掉了20块钱,去朝阳区一家派出所报警,闹到半夜,坚决不走,要求民警必须把钱找回来。民警只好给他手机联系人挨个打电话,找人把他劝回去。这次经历对他打击很大:他过去经验里,老家唯一能信任的只有「要跟我耍」的奶牛,城里唯一信任的只有警察。现在,连警察也在敷衍他。「太坏了,都是坏人,所有人都在骗我,想利用我名气搞钱。」他回忆道。&br&&br&「谁要是算计我,他还没有出手,就被我看透,我就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庞明涛捏拳,做出恶狠狠的样子,用戏剧性的口吻说。&br&&br&捧红了,跑了&br&&br&录音公司没做出他想要的「飙高音、高大上」的效果,参加选秀全部落选,家人催他回去,庞明涛又气又悲。&br&&br&直到2013年9月,庞明涛熬来了机会。北京华数唱片公司举办一场选秀活动,他到场参加。华数运营总监嘉霖回忆,庞明涛「穿得挺破的,身上还挺大味儿」,上来就要公司给他「打造一首国际化的歌曲」。&br&&br&李希说,华数看中了庞明涛的草根气质,最终与他签下一张6页纸的合同,决定赌一把:投入「超过百万」资金包装《我的滑板鞋》。6名企宣,24小时3班倒,买「摩擦」、「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关键词搜索,把歌曲热度顶上去;请大V段子手写段子造势;编曲、花3天时间录歌,在数百个小样中拼凑剪辑出最终版本。一切都为的是「制造出他是自己火的感觉,特别神秘,但又没包装的这种(效果)」。&br&&br&唱歌音准极差,出道年龄太大,支撑庞明涛的信心从何而来?李希分析,庞明涛完全不懂艺人的运作模式,不知道自己的劣势。另一方面,「我们见太多了,有的草根就有那么偏执,就需要个念想做支撑」。&br&&br&「(录歌)最痛苦的是什么你知道吗?他每一遍,每一遍都唱得不一样,完全没有调子。」李希说。庞明涛接受采访,张口就问记者要钱,擅自改年龄和籍贯,也让她头疼。&br&&br&春节,庞明涛踌躇满志回老家,花200块拍了组艺术照,要求影楼把他眼睛PS得大一点,做专辑配图,还给自己起了艺名,「约瑟翰·庞麦郎」。「出道就不能用本名嘛,而且以后我到国际上,就不用改名了,现在的名字可以直接改成英文名,也像日本名。」他对《人物》记者解释说。&br&&br&运作半年后,2014年6月,《我的滑板鞋》如愿火了。尽管很多人抱着调侃奇葩的态度在谈论这首「洗脑神曲」,但庞明涛由衷地相信,受欢迎是因为自己唱得好,打动了人心。「国内现在没有我唱的这种风格的,很珍贵的,而且我很帅。」&br&&br&刚成名时,庞明涛很激动,每天在QQ空间分享自己在优酷、虾米上的歌,把影楼拍的PS照片给公司,要求马上做专辑。7月份,他的想法开始起变化,骤然成名让他陷入更大的恐惧之中:公司接了大量通告,他担心自己形象不好被嘲笑,不想去,又必须去。个人和公司二八开的分成比例更让他气愤,「简直是把我当奴隶!」&br&&br&偶然发现华数注册名称为「传媒文化公司」而非唱片公司,庞明涛彻底怒了,「我又被骗了!简直个骗子!明明是文化公司怎么可能给我出专辑?」&br&&br&他如惊弓之鸟,再也受不了「被骗」的感觉。他立刻关机,扔掉电话卡,跳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发誓再不踏入北京一步。换号前,他还特意安抚公司,「我就是压力太大了,散散心就回来,这几天你们不要找我。」&br&&br&李希也崩溃了。华数原本已经为庞明涛签下200场夜场演出,每场5万元,他一走,所有演出通告全黄了,华数还得赔钱。「你说好不容易把他打造出来了,居然跑了。他以前老说你要是骗我,我就告你我就告你,以为他挺懂法的,谁想到他完全没法律意识。」李希说。根据合同,庞明涛再不回京履约,将面临巨额索赔。&br&&br&&br&庞麦郎在虾米音乐为他拍摄的MV中出镜,他要求其中一定要有外国人&br&&br&很孤独很寂寞&br&&br&庞明涛蜗居在上海的旅馆房间里,想象不到的名利滚滚而来,他觉得自己「能搞定一切」。他有5万粉丝的认证微博被华数管着,自己的小号微博关注数不到100,上面写着手机号,以此接商演:为某连锁旅馆开业站台,一天2万;在Chinajoy唱歌,两天4万;尽管看不太懂合同,一首歌也已经以25万的价格卖给了成都一家游戏公司。&br&&br&他没法判断哪些机会对自己更好,就立下规矩:只接商演,即使有恶搞性质也没关系;绝不上电视,看的人多容易「破坏形象」;宁住旅馆不租房,因为「不晓得再待几天又要走了,又要去哪儿发展」。&br&&br&北京卫视邀请他录节目,他以「我要在国际上推广汉语歌曲文化,不能上你们这种地方台」为由拒绝;东方卫视请他参加「跨年演唱会」,他的条件是「除非给我单独开演唱会,做直播」;央视一套《开讲啦》邀请他做嘉宾,他听说主讲人邓紫棋是1991年的,提出「她91年的都可以做主讲人,我90的凭什么只能做嘉宾?」也拒了。&br&&br&庞明涛很在乎「国际化」。拍MV,要求必须有外国人出镜,制作人李达只好找维族女生充数。为演出歌词中「我的妈妈问我/今天怎么不开心」的场景,李达想找个阿姨扮演他的母亲,他听了大怒,以弃演相挟,「那个女的不是我真正的妈啊」。他担心,以后到国际上带母亲一起走红毯被狗仔偷拍,粉丝发现MV里不是他亲生妈妈,会觉得他是骗子。&br&&br&他对台湾身份有类似的执念。听说百度百科的出生地被改回汉中,他大为光火,用脚狠狠蹍碎了地上的花生壳,「他们就是嫉妒,在搞我!」优酷曾热捧他的歌,2014年春,双方本想合作拍视频,但他一听说是策划去台湾「寻找故乡」,就把编导拉黑了。&br&&br&他能坦然地说出有违事实的话—即使这能被人轻易戳破。他指着《人物》记者笔记本电脑上台湾地图的最上端,为自己作证,「这是基隆,我就在这长大。」「那是台北。」「哦……那我是在台南长大的。」他快速虚指了一下,然后用力按了屏幕几下,想关掉页面,但失败了—他误认为这是可触摸屏。然后突然火了,摔了电脑,机身边缘被磕出一个小坑。「这就是你采访大明星的态度?你是查户口的吗?」&br&&br&担心偷拍被拍丑了,庞明涛出门总戴着一个皱巴巴的、用了很久的蓝色一次性口罩。出于同样的担心,他要求采访也在旅馆房间内进行,采访中他的情绪骤起骤降。「你不拿我当朋友吗?我都拿你当朋友。」「我很孤独很寂寞的,只能每天都蹲在旅馆创作。」&br&&br&他自称没谈过恋爱,喜欢长头发、温顺的女生。他拒绝了许多好机会,但主动配合了相亲网站网易花田的软广告,希望能借此找到女友。他想不通,「为什么一个给我打电话的女粉丝都没有?」&br&&br&在最新创作的《肮脏的恶魔》里,他写道,「我想牵着你的手,走在便民街的路上,边走边吃泡馍。」网络上疯传一张他与「老干妈」陶华碧的「情侣照」,他生气地澄清,「她那么老,怎么可能跟我是情侣?」&br&&br&采访次日,与《人物》记者走在街上,一个胖男生突然冲出来,「妈呀,你就是庞麦郎吗?哎呀,我是你的超级大粉丝!」庞明涛点点头,很受用,合影完,他卷着舌头说「thank
you」回应对方的「 I love you 」,转头问记者,「我发(音)对了吗?」&br&&br&他邀请记者去一家名叫「巴黎春天」的KTV唱歌,他从没来过这里。在汉中的KTV切水果时,他曾渴望能有一天在KTV唱自己的歌。一出电梯口,整层楼正好在放《我的滑板鞋》,他先是得意,继而生气,觉得版权受到侵犯。他考虑了一下,要不要报上名字以求打折,想到「明星要维护形象,要低调」,放弃了。&br&&br&在包间里,他点了两次《我的滑板鞋》,两次唱得音调完全不同,也都跟MV里的音准合不上,他靠在沙发上,渐渐松弛,长期浮现在他脸上的惊惶和用力过猛的神色,渐渐消失了。无人喝彩,他为自己按响了屏幕上的「欢呼」键。
谢邀。我写关于庞麦郎(庞明涛)的报道刚刚发在《人物》杂志2015年1月号了,采访是去年11月底做的…………可以关注人物微信(renwumag1980) 是的。的确有公司炒作,是北京华数,一家不算一线的唱片公司,采访时,对方暂不愿透露具体数额,但表述是“这么跟…
多图预警!&br&&br&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明清时的社会生产力比先秦更高,战争规模反而变小?&br&&br&实际上,先秦时代令人热血沸腾的大规模会战,只是普通规模的战役,参战的几十万“军队”大部分是民夫,实际兵力只有几万,与古代各时期的战役规模相比没有太大差距。长平之战也不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战役,只是杀战俘最多的战役。&br&&br&本文将通过图文和数据,尽可能还原先秦时代的本来面貌,用定量分析和社会分析的手段,来分辨官方历史数据的虚实,在后勤生产、后勤物流、人口结构、粮食生产和统计口径五个方面,给出一个&b&可信服的合理性解释&/b&。&br&&br&&b&内容大纲&/b&&br&一、先秦的后勤生产有那些内容?&br&二、古代的后勤物流如何实现?&br&三、先秦的人口结构是怎样的?&br&四、先秦的粮食生产力如何?&br&五、为什么先秦时代要扩大军队的统计口径?&br&结论&br&后记&br&&br&&br&&b&一、先秦的后勤生产有那些内容?&/b&&br&很多人把古代的军事后勤简化为民夫运输粮草、辎重,其实这只是军事物流,是狭义的后勤。&br&&br&完整的后勤系统包括军事物资的采购、生产、调配和运输等。而且因为很多&b&军事物资是民间百姓用不到的&/b&,也不能在战场就地取材。到了战争爆发时,就必须额外动员百姓大批量生产。&br&&br&下图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兵马俑的部分复原图&br&&img src=&/7f4a0e6edd87d732860ec_b.jpg& data-rawwidth=&1637& data-rawheight=&9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7& data-original=&/7f4a0e6edd87d732860ec_r.jpg&&&br&从图中可以看到战争所需要的军事物资不是只有粮食和草料,还需要:&br&武器:例如弓、箭、弩机、短剑、戈、矛、盾……&br&&img src=&/eca1b623a392d37efcf1507_b.jpg& data-rawwidth=&1614&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14& data-original=&/eca1b623a392d37efcf1507_r.jpg&&&br&军服:例如皮甲、铠甲、袍、鞋、帽、各种保暖衣物……&br&&img src=&/6f3458dadec466d831f0_b.jpg& data-rawwidth=&2025&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25& data-original=&/6f3458dadec466d831f0_r.jpg&&&br&另外还有兵马俑里看不见,但战场上必须的:&br&军事物资:营帐、马具、麻绳、麻袋、漆器、舟、车、战车、攻城机械……&br&各种工具:斧头、铲子、木锯、凿子、量尺……&br&工程修建:桥、路、大量军营设施和防御设施……&br&等等……&br&&br&&br&&b&军事物资的生产过程&/b&&br&这里以武器中损耗最大的弓箭为例,为了简化,不说弓,只说箭。下图是兵马俑出土的秦箭。&br&&img src=&/2bb604ab86787baa6bea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bb604ab86787baa6bea0_r.jpg&&箭簇需要青铜,剑身是木材、箭尾是羽毛。&br&&br&&img src=&/91718be3ecc084cbecfb3d1a607f08a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1718be3ecc084cbecfb3d1a607f08a7_r.jpg&&图片来自《博物》杂志&br&&br&&p&箭的生产过程:&br&&/p&&ol&&li&青铜需要铜和锡,这两种矿藏不伴生,相隔百里甚至千里,需要分别运输、采购。&br&&/li&&li&山西中条山出产铜,可以在矿坑边上进行精选和冶炼,制成铜锭运输。&/li&&li&锡则需要大量从千里之外采购,通过与楚国贸易从江南进口锡锭。&/li&&li&青铜的冶炼需要木炭,而生产木炭则需要另外一套生产体系。&br&&/li&&li&青铜融化按比例加入锡,混合均匀浇入事先批量造好铸造模具里。&/li&&li&秦国的武器是高度标准化的,规格要求非常严格。&/li&&li&批量铸造的箭头并不能马上用,需要继续磨制精加工。&/li&&li&箭身不是普通树枝可以替代,而是曲直、材质、大小、轻重都要严格符合规格。&/li&&li&注意箭身最后的凹槽和羽毛的插槽,这都需要木材深加工。&br&&/li&&li&箭尾的羽毛也是需要挑选和标准化剪裁,不能有瑕疵。&/li&&/ol&&p&&br&很多青铜器还要刻上工匠的名字,如果不符合标准会制罪。&br&《吕氏春秋o孟冬》&br&&/p&&blockquote&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blockquote&&br&这些后勤人员的主体大部分是老百姓,被迫停止农业生产,专注于满足战争的需要。&br&除了上面说的后勤生产,他们的后勤工作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br&&ul&&li&粮食、草料的收集、加工和运输&/li&&li&武器的制造和装配&br&&/li&&li&木材的砍伐、加工和运输、木炭的烧制、矿石的开采和冶炼&/li&&li&布匹的纺织和染色、衣物的剪裁和缝制&/li&&li&车辆的制造和修理、军用牲畜的饲养&/li&&li&舟桥的修建、道路的维护、营地的修建&/li&&li&伤病的医护&/li&&li&……&br&&/li&&/ul&&br&&br&&b&先秦时代的后勤生产和运输是否有规模经济效应?&/b&&br&现代工业存在生产规模越大、产品成本越低的规模经济效应,这主要是得益于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前期投资的设备成本被分摊到更多产品中,所以生产的越多新产品分摊的成本越少。理想情况下会出现下面的情况:&br&&img src=&/c28b19bbd04fb2b843e584b409c85731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大公司的规模比小公司大,所以平均成本更低。&br&&br&为了提高武器的生产效率,秦国已经有了标准化和流水线作业,武器生产效率远高于单人作业,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生产效率已经发挥到了先秦时代的极限。在没有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先秦时代,要想&b&增加产量只能靠增加人手的方式&/b&。&br&&br&在生产率一定的情况下,要想满足战时猛增的生产需求,只能靠征调百姓、增加人手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而人的成本主要是消耗的粮食,这是刚性的,不会因为人数增加,每人消耗的粮食就会减少。所以&b&武器生产成本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而递减,而是出现等比例的增长。&/b&&br&&br&后勤运输成本也同样如此。现代运输因为有大型运输交通工具,随着运输里程的增加,每公里分摊的交通工具成本会下降。但是先秦时代的陆地交通是没有大型运输工具的,战时猛增的运输需求,也只能靠增加民夫的数量来增加,不会出现规模效应。&br&&br&尽管先秦时代已经有了车辆,但因为路况极差,车辆损耗严重,导致寿命很短。&br&《孙子兵法o军争篇》&br&&blockquote&国之贫于师者远输,……破车罢马,……丘牛大车,十去其六。&br&&/blockquote&出师远征,即使&b&运输车辆能走到战场也基本报废,更不会出现规模效应&/b&。&br&&br&在古代,&b&真正能出现规模效应的是水上运输&/b&,关于水运会在后面后勤运输部分中介绍。&br&&br&&br&&b&小结&/b&&br&综上来看,士兵日常的吃、穿、住、行、用,都需要靠大量的后勤人员来满足。&br&随着战时需求的急剧增加,后勤生产和运输人员的数量会成比例的急剧增加。&br&&br&&br&&br&&b&二、古代的后勤物流如何实现?&/b&&br&&br&&b&出师和&/b&&b&常备军的&/b&&b&后勤模式&/b&&b&完全不同&/b&&br&有人说,战国时各国实行军民一体的政策,可以战时为军、平时为民,这样不就解决军队粮草的供应问题了吗?&br&&br&其实这种模式只适合防守的军队。只有那些基本不移动,或近距离、小范围移动的部队才适用。&br&例如戍边军队、地方常备军、守城守关的军队,这些可以军民一体,靠自耕来解决基本口粮问题,大大降低了后勤运输的成本。不过武器等军用物资他们是没法自力更生的,还是需要靠后勤运输来解决。例如明朝后期向全国征收辽饷,那时的辽东军队就拥有大量屯田,大部分粮食可以靠自耕解决,但还是需要举国支持。&br&&br&一个国家拥有50万军队,不代表这个国家能&b&远距离投放&/b&50万军队。因为远距离作战都需要大规模后勤运输系统的支持,后勤运输至少要包括&br&&ul&&li&兵力的投放&br&&/li&&li&物资的运输&/li&&/ul&&br&我们可以把后勤比作自来水网。&br&&ul&&li&在家里,水龙头和现成的自来水网连接,打开水龙头就能获得水。这是国内常备军的后勤支撑模式,有现成的补给网络,补给成本较低。&br&&/li&&li&在野外,水龙头插在土里是不会获得水的,因为没有现成的水网。要长期饮水,必须铺设新的供水管网,这个成本是巨大的。这也是投放到远方的军队面临的问题,需要建设一条庞大的后勤补给线。&/li&&/ul&&br&&br&&b&兵力的投放:士兵是否可以自带干粮外出打仗?&/b&&br&我们以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作为参考,宋代的运输条件应该比先秦好一些,就作为最优策略吧。&br&&br&注意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只计算了兵力投放的粮食消耗,没有计算物资运输部分。&br&&br&沈括曾任管理全国财政的三司使,也曾为了抵御西夏,任延安知府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他的数据也很可信。&br&&br&他指出,出兵打仗最关键的是粮草,这是出兵数量和距离都受到粮食消耗的制约。下面的文字比较烧脑,看后面的图片吧。&br&&blockquote&凡师行,因粮于敌,最为急务。运粮不但多费。而势难行远。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復回,只可进九日。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则一夫所负已尽,给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若计復回,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减一夫,给四日粮。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减一夫,给九日粮。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计復回,止可进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blockquote&&br&沈括根据单程和往返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得出了兵力投放和所需民夫之间的数量关系。&br&&br&&img src=&/5f5c163d97df479084ebfa48ba07a323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5f5c163d97df479084ebfa48ba07a323_r.jpg&&&br&可以看到,随着民夫的增加,出现了新增天数却在减少的现象。也就是行进的距离越远,每个里程单位的运输成本会增加,而不是减少。&br&&br&&blockquote&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復加矣。&/blockquote&&br&&p&如果要&b&远距离投放10万军队,辎重占去三分之一,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只有7万人,就要用30万民夫运粮。再要扩大规模就很困难了。&/b&&/p&&br&&br&&b&如果让士兵自己带粮食打仗会怎么样?&/b&&br&宋代单位:1石 = 10斗 = 100升&br&按照上面所说,每人每天吃2升粮食,出兵一年365天,就是7.3石粮食&br&沈括说,一头驴可以背负1石粮食,骆驼可以背负3石。&br&无论如何,人也背负不了7.3石粮食!&br&&br&即使士兵背负0.5石粮食,加上武器等装备行军,走不了几天就会筋疲力尽!更何况这些粮食还不够他吃1个月。&br&&br&&br&&b&物资的运输:粮草对长平战局的决定性影响&/b&&br&长平之战后期,秦王听说赵军被围在山谷里、粮草被断,为了支援秦军长期围困赵军,必须增加粮草供应。战场形势多变,以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手段,来不及在全国大范围的征兵。既然远水解不了近渴,秦王干脆亲自跑到离长平战场最近的河内郡,给该郡的百姓封爵一级,征调该郡15岁以上男子全部去运送粮草。因为就近解决比全国征调更及时、损耗更小。&br&&br&为了应急,秦王居然连全郡封爵的办法都用上了,全郡封爵意味着整个郡所有人,不但将来不需要缴粮纳税,而且终生享受国家俸禄。&br&&br&这也说明到了战争后期,秦国的后勤已经透支到了极限。尽管秦国的状态非常狼狈,但赵国却更惨,可以说是人间炼狱了。&br&&br&人如果不吃饭,只喝水,只能生存40~50天,高度压力下挺不过30天。&br&没了后勤,被围困的赵军很快陷入绝境,到第46天,饿急了眼的赵军出现自相残杀、吃人肉的恐怖景象。&br&&br&后来赵军的投降、以及被坑杀,其实都和后勤补给有直接的联系,&b&后勤粮草才是决定长平之战各方决策的关键&/b&。&br&&br&战场上的军队就像一只风筝,没有后勤生命线的支持,战争局势马上急转直下。&br&&br&&br&&b&后勤运输中成本最低的方式是水运&/b&&br&早在春秋早期,秦国在渭河和黄河上就有大量船队。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援助晋国几千吨粮食,从陕西凤翔,通过渭河、黄河、汾河到达山西翼城。庞大船队的船帆从秦都雍到晋都绛首尾相连,连绵不绝。这是中国历史最早的关于大规模航运的记载,史称泛舟之役。&br&&img src=&/4e22905eda167b9030156bdf4f254e04_b.jpg& data-rawwidth=&503&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4e22905eda167b9030156bdf4f254e04_r.jpg&&图片来自《王者天下》漫画&br&&br&《史记o秦本纪》记载&br&&blockquote&晋旱,来请粟。……卒与之粟。&b&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b&。&/blockquote&&br&但秦国在黄河的航运到三门峡就必须中断,因为三门峡让黄河水流突然90度转向,并有鬼门、神门、人门三岛阻隔,是极其危险的航道,无法航行大船。下图是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前的三门峡。&br&&br&&img src=&/cb448e87fd7b6ed30d267_b.jpg& data-rawwidth=&4805& data-rawheight=&24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5& data-original=&/cb448e87fd7b6ed30d267_r.jpg&&&img src=&/bb29b185e_b.jpg& data-rawwidth=&2574& data-rawheight=&27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74& data-original=&/bb29b185e_r.jpg&&后来人们在三门峡的东侧开凿了元新河(娘娘河),才可以通漕运。图片来自《三门峡漕运遗迹:黄河水库考古隊报告之一》&br&&br&不过在长江上就没有这个限制了,虽然三峡也很危险,但比三门峡好多了。&br&&br&公元前280年,秦国发动对楚国的黔中之战,司马错从甘肃临洮进入四川,再征调巴、蜀两地10万军队,乘坐万艘大船,装载了三个月的粮食,顺长江而下,进攻楚国。&br&&br&《战国策o楚策一》记载&br&&blockquote&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余里。舫船载卒,&b&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b&,下水而浮,&b&一日行三百余里&/b&;里数虽多,&b&不费马汗之劳&/b&,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竟陵已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已。秦举甲出之武关,南面而攻,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blockquote&&br&1935 年在河南省汲县的山彪镇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青铜鉴。&br&&img src=&/eb979d101b533d1117299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b979d101b533d1117299_r.jpg&&&br&文物上錾刻水陆攻战图的纹饰,其中就有一种双层战船。船的下层是水手划船,船的上层则载着士兵,两艘战船在进行激烈的交战。&br&&br&&img src=&/22eb1b9b7c_b.jpg& data-rawwidth=&371& data-rawheight=&1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1&&&br&&br&下图是根据纹饰复原的战船模型&br&&img src=&/ff1aa51e76c5f93a89091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1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ff1aa51e76c5f93a89091_r.jpg&&&br&这说明在战国时,制造双层船已经不是问题,船的动力不仅可以靠水流和风帆,也可以靠水手划桨来驱动,这样的话实现逆流而上也不再是问题。&br&&br&根据前面后勤生产成本的分析,我们知道如果运输成本要降低,必须依靠大型交通运输工具,而且运输工具不能损耗太大很快报废。而水上的船舶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水运能随着运输里程的增加,出现运输成本降低的规模经济效应。&br&&br&水运大幅度降低了运粮的损耗,其承载能力不仅远超人力和畜力,而且顺流直下速度极快,日行三百余里,10天可行三千里,所以水运才是古代世界最佳的运输方式,现在应该能明白京杭大运河和水师在古代的战略价值了吧?&br&&br&&br&&b&小结&/b&&br&通过对后勤生产和运输过程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后勤对战争的决定性作用。&br&如果不幸陷入长期僵持,后勤带给整个国家的负担是极其繁重的。&br&一旦被敌人切断粮草,军队很快就会陷入极度混乱的状态。&br&&br&接下来再对先秦的人口结构和生产力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先秦时代真实的军队数量应该是多少?&br&&br&&br&&br&&b&三、先秦的人口结构是怎样的?&/b&&br&&br&&b&年龄金字塔&/b&&br&人口金字塔可以反应出人口中最根本的年龄和性别结构。&br&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部分代表青壮年;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横条的长度表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br&&img src=&/7ccde6b4045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7ccde6b4045_r.jpg&&&br&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又称作扩张型、静止型和收缩型)。&br&&br&这个人口规律是所有时代都通用的规律,古代和近代的区别是古代死亡率更高,因为医疗水平太差,儿童夭折率也很高,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足50岁,所以在图形上会更加的扁平。&br&&br&先秦诸国都采取积极的人口扩张政策,特别是人少地多的秦国,更是鼓励各国移民到本国开疆拓土,所以先秦诸国的人口都属于扩张型的人口结构。14岁以下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会在&b&30%以上&/b&,考虑到古代儿童夭折率,这个比例也已经低估。&br&&br&一国人口50%是女性,15%是男童,加起来不能参战的比例在65%;包括15、16岁的少年在内的成年男性在总人口的比例只有不到35%,再考虑到战国时代连战征战,成年男性的比例会降到30%左右。&br&再把老、病、残等不能出力的人去掉,成年男性的人数将在20%~30%之间。&br&这样得到的人口结构如下图所示。&br&&br&&img src=&/e2f8746ddb16922d81ebafc46aea2157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2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我们假设秦国有500人口,则&b&成年男性的数量在100万~150万之间&/b&。&br&有人可能会说,100万~150万挺多的吗!&br&别着急还没有分析完。&br&&br&&br&&b&参与政府行政的人员数量&/b&&br&秦国的行政区划等级为郡、县、乡、亭、里、什伍。&br&&img src=&/222df2748fce3fa41d92b8d0c749bf75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222df2748fce3fa41d92b8d0c749bf75_r.jpg&&考虑到秦国的地多人少,上面这些数据比例都是非常理想化的,所以下面的数据我们尽量都按照折半处理。&br&&br&战国后期,秦始皇即位时就有14个郡,每郡下辖15到30个县不等。&br&尽量往少算,就算10个郡,每郡20个县,每县5个乡,每乡5个亭,每亭5个里,每里5个什伍&br&&br&各级行政单位数量为:&br&10个郡&br&10×20=200个县&br&200×5=1000个乡&br&0个亭&br&00个里&br&2000个什伍&br&&br&&p&《汉书o百官公卿表》记载,汉平帝时的人口普查数据如下:&br&&/p&&blockquote&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 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blockquote&这是全国的数量,与上面计算的秦国乡、亭数量相比,分别是6.6:1和5.9:1的关系,也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br&&br&如果每家5人,根据理想的每个什伍管10户(50)人计算,则秦国总人口是625万人。&br&如果折半处理,每个什伍管5户25人,总秦国人口则是312万人。&br&这两个数据都接近秦国人口数量级范围,是比较合理的。&br&&br&下面估算每个级别行政单位人员的数量。&br&&br&各级行政,每郡需100人,每县需20人,每乡需5人,每亭需3人,每里需2人,每什伍1人。&br&10个郡:10×100人=1000人&br&200个县:200×20人=4000人&br&1000个乡:1000×5人=5000人&br&5000个亭:5000×3人=15000人&br&25000个里:25000×2人=50000人&br&125000个什伍:人=125000人&br&行政人员合计为&b&20万人&/b&。&br&&br&综上,地方行政人员累加起来共20万人,占成年男子数量的&b&13%~20%,&/b&再加上中央官员和不服役的贵族,再加上我们低估的数据,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的人的比例应该在&b&15%~25%&/b&之间,这些人都是不会被送上前线打仗的。&br&&br&&br&&b&成年男子的分工和比例&/b&&br&在前面的后勤物流中,根据宋代的《梦溪笔谈》,古代通过陆路给1个士兵运送粮食,需要3个民夫来运输,所以战争期间民夫的数量是庞大的。&br&&br&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把成年男子分为以下4种&br&&ol&&li&军队&br&&/li&&li&政府行政人员&br&&/li&&li&农业生产和军需生产&/li&&li&运输民夫和工程民夫&/li&&/ol&官吏是国家机器的后端,需要大量的人来进行农业生产和军需生产。&br&军队是国家机器的前端,需要大量的人来进行军需物流和工程修建。&br&&br&于是有了下面这张图,这张图显示军队在成年男性的比例大约是25%,即使这样,按照士兵和民夫的1:3比例,如果士兵是25%,那民夫就可以占到剩余的75%,已经把官吏、军需生产和农业生产人员的配额全用光了,要知道政府行政人员的15%~25%是无法忽略的。&br&&br&&br&所以这里我们暂时把军队和民夫按照1:1的关系呈现。&br&&br&&img src=&/75a079fc9ff6aec6befb0d_b.jpg& data-rawwidth=&307& data-rawheight=&2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7&&&br&按照前面所说,成年男性在100~150万,这时的军队数量就在&b&25万~46万之间,占总人口比例为5%~9%&/b&,这已经是非常高估了,因为这里的民夫的数量和军队相同。&br&&br&有人说,军队25万好像有点少,46万还是可以接受的!&br&继续往下看,还没有分析完呢!&br&&br&&br&&b&最后看军队的兵力部署&/b&&br&我们还是以秦国为例,下图是战国当时的形势。&br&&img src=&/71e272f862bf591c062e5fc1acfe75a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9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1e272f862bf591c062e5fc1acfe75aa_r.jpg&&注意秦国边界上的长城和接壤的楚国,这些地方都需要驻守军队,如果撤回,很可能会后院起火,被别人围秦救赵。&br&&br&所以军队的兵力至少分为4部分:&br&&ul&&li&出师到东方前线作战的军队。&br&&/li&&li&保卫都城咸阳周边的常备部队,防止大臣、贵族趁机谋反。&/li&&li&保卫地方城镇、关隘的常备军队,例如在蜀郡需要提防古蜀国旧势力趁机复国叛乱。&/li&&li&戍边的常备部队,例如提防东南方的楚国、北方的匈奴和西方的羌人趁机收复失地。&/li&&/ul&有人说,地方官吏不是有很多下属,不可以提防叛乱吗?&br&这些官吏的力量都很分散,平时镇压一盘散沙的老百姓还可以,真遇上有组织的武装叛军是毫无战斗力的。&br&&br&军队的兵力按照下图分配为四块,看右边放大的三角。&br&&br&&img src=&/1c55a36e03eb9a32875bab_b.jpg& data-rawwidth=&563&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3& data-original=&/1c55a36e03eb9a32875bab_r.jpg&&虽然常备军也需要后勤民夫来运输补充物资,但相比移动的军队要少很多。这就可以把常备军的民夫全用到出师的士兵上。之前我们的士兵:民夫是1:1关系,把常备军的民夫用到出师上,士兵:民夫就接近1:3的合理比例了。但这样做的同时,没有民夫支持,常备军也没有多少可以开赴战场了。&br&&br&《孙子兵法o作战篇》指出,善于用兵作战的人,兵员不征集两次,军粮不运送三次。&br&&blockquote&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blockquote&&br&正是因为第一次征兵已经带走了大部分主力和民夫,所以如果再次征兵、征粮会比第一次更难,军队战斗力更差。&br&&br&所以,能够出师到前线打仗的军队只有军队总数的1/4,大约在5万~12万人,占总人口的1%~2.4%,如果体现到整体人口结构上,就是金字塔的黄色塔尖。&br&&img src=&/154bcbb1bc94fd2b37c6d094eb9019f7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2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综上所述,最多可以出师到东方前线的军队人数&b&占总人口的1%~2.4%,&/b&加上占&b&5%~9%&/b&的运输和工程民夫,全体出动人数6%~11.4%。&br&&br&现代的学者对秦国人口的估算在300万~500万之间。&br&如果人口是500万,则能出师5万~12万,出动人数30万~57万。&br&如果人口是300万,则能出师3万~7万,出动人数18万~34万。&br&&br&所以长平之战的40万人不全是军队,而是士兵和民夫的总和,&b&实际军队在3万~12万之间&/b&。&br&&br&&br&&b&小结&/b&&br&&b&人口结构&/b&&br&&b&以上是以秦国的人口结构为主线,结合社会分工和行政体制进行的数据分析,作为证据之一。&/b&&br&&br&下面再以先秦的粮食生产为主线,结合士兵后勤比例和粮食消耗进行的数据分析,作为证据之二。&br&&br&&br&&br&&b&四、先秦的粮食生产力如何?&/b&&br&&br&&b&先秦的土地制度如何?&/b&&br&先秦时代主要有井田制和授田制两种土地制度。&br&&br&但不论哪种制度,本质上都是政府对个人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一种确认和保护。“亩”的繁体字是“畝”,注意“久”字旁,其实就是指百姓可以长期拥有的私田。&br&&br&但是政府提供土地权保护服务的前提是必须获得回报,回报内容就是从土地粮食产出中抽取的一定比例的税赋。井田制和授田制的不同就在于获得回报的方式上。&br&&br&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分配方式,也是一种征税手段。政府分配私田给百姓使用,附加条件是必须也帮政府的公田种些粮食,作为给政府的税赋回报。&br&&br&《春秋o谷梁传》中记载&br&&blockquote&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br&&/blockquote&公田就是政府的田,8块私田围绕着1块公田,内部边界形成一个井字,所以叫井田。&br&&img src=&/e6d84f05dabb56b966986_b.jpg& data-rawwidth=&287& data-rawheight=&3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7&&&br&《汉书o食货志》中记载,&br&&blockquote&六尺为步,步百为亩,&b&亩百为夫&/b&,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br&……&br&今&b&一夫挟五口&/b&,治田百亩。&/blockquote&步在古代即是长度,也是面积单位,1亩的面积是100步,&b&100&/b&&b&亩被称为1夫,“夫”是土地单位。&/b&因为一般会给一个家庭分配给100亩土地,家庭的户主就是一个成人男子。&br&&br&同样的,《孟子o万章下》也记载&br&&blockquote&耕者之所获,&b&一夫百亩&/b&,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blockquote&&br&但是井田制也有其问题,就是人们种植公田的积极性不高,交税的动力不大。虽然井田制给百姓的负担不重,但是政府收到的税收太少。政府解决民间纠纷需要官吏、抵御盗匪和外敌侵略需要军队,没有足够的粮食这些都做不好。到了战国时代,更是有实力才能生存,所以各国就基本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br&&br&商鞅学习其他诸侯国的改革经验,抛弃了井田制,采用授田制。&br&政府同样分配给百姓土地并保护土地权,但收税的不再通过公田收粮,而是给你下达每年的耕作任务,不管这块地你种还是不种,每年都必须按照土地面积向政府缴纳税收。另外,农民除了交粮,还要交&b&刍稿税&/b&,刍为牧草,稿为禾杆,是喂养牲畜的草饲料。如果到时候完不成任务,就会按照秦律制罪。&br&《秦律o田律》&br&&blockquote&入顷刍稿,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不论垦殖与否),顷入刍三石,稿二石。&/blockquote&&br&&b&井田制就是政府把百姓当成合伙人&/b&,政府把土地当作股份分给百姓,期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奈何大家都忙私活,对公事不上心。&br&&b&授田制改为政府把百姓看成合同工&/b&,上级给你制作工作目标,到时间必须交工,否则严惩不贷。&br&&br&虽然授田制并没有提高生产力,但是通过设定沉重的任务量,逼着农民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在整体上提高了粮食总产量。&br&&br&&br&&b&为什么秦国把小亩变大亩?&/b&&br&商鞅在“废井田,开阡陌”后,增大了亩的面积,把原来面积100步的小亩,改变成面积240步的大亩,这是为了什么?&br&&img src=&/6ab0a753fec1_b.jpg& data-rawwidth=&229& data-rawheight=&2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9&&&br&&br&再对比一下秦国和鲁国的粮食产量&br&《吕氏春秋o上农》记载了战国后期的秦国亩产&br&&blockquote&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之道也。&/blockquote&&br&《孟子·万章下》也记载了同时代的鲁国亩产&br&&blockquote&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blockquote&吕不韦时代的秦国已经普及了大亩,同时期孟子的鲁国使用的是小亩,面积相差2.4倍,但是供养的人数却基本相同。&br&&br&&br&&b&为什么秦国每亩的面积更大,产量却不增加?&/b&&br&这要说到土地、作物和降水量的关系。&br&&br&很多人认为战国时代引入了铁器农具和耕牛,使土地亩产提高。&br&&br&其实真正能提高土地亩产的是灌溉,而不是农业工具。因为工具再好也只是增加了开垦这一个环节的效率。如果作物在未来几个月的生长期里,没有稳定的水源来灌溉,把有限的水分摊到更大面积的土地里,产量反而可能会下降。&br&&br&更重要的是,如果有了足够的水源,不仅可以提高亩产量,还可以耕种产量更高的粮食作物,进一步提高亩产。先秦土地分为上田、中田、下田,其实就是根据灌溉条件好坏来区分的。上田的亩产可以达到下田的2倍。&br&&br&&b&秦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b&&br&根据《秦律o仓律》记载,秦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为:&br&禾(粟、小米)、麦(小麦)、黍(大黄米)、稻(水稻)、荅(小豆)和菽(大豆)&br&&img src=&/60daef833bd0ba8cc5af970d004812fd_b.jpg& data-rawwidth=&830& data-rawheight=&7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0& data-original=&/60daef833bd0ba8cc5af970d004812fd_r.jpg&&《秦律o仓律》&br&&blockquote&“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一斗,黍、荅亩大半斗,菽亩半斗”。&/blockquote&麻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不是粮食作物。&br&&br&&br&作物和灌溉条件&br&&ul&&li&秦国作物以粟、麦为主,因为粟不需要太多的灌溉,适合秦岭以北的旱地。&br&&/li&&li&如果有一定的灌溉条件,粟、麦的产量会大幅提高,但秦国直到战国快结束时才修完郑国渠,战国大部分时间里灌溉条件不好。&br&&/li&&li&水稻产量最高,但只适合秦岭以南的降水充沛的地区,例如巴蜀、汉中。在商鞅变法时这些地方还不是秦国的领土。&/li&&/ul&&img src=&/b99bd3c9e98adc58a03ebbeab671b790_b.jpg& data-rawwidth=&856&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6& data-original=&/b99bd3c9e98adc58a03ebbeab671b790_r.jpg&&降水越充沛,可以种植水稻等亩产更高的作物,单位亩产才能大幅提高。&br&&br&但是秦国地处内陆,降雨量不如中原和江南充沛,也没有很好的灌溉条件,大部分是旱地。如果这种土地长期耕种,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的养分也逐年降低,最终导致亩产减少,变成产量极低的贫田。&br&&br&这种土地退化的问题,必须通过轮耕的方式来解决。&br&&br&《汉书o食货志》中记载,授田时,上田面积100亩,中田面积200亩,下田面积300亩。上田不用轮耕,中田要种1年休1年,下田要种1年休2年。&br&&blockquote&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blockquote&下田给的多,是因为如果只给一家人100亩地,第二年就没有可以轮耕的空间了。秦国的大亩面积是小亩的2.4倍,&b&说明秦国的土地质量普遍处于中下的水平&/b&。&br&&br&虽然秦国大亩的面积变大了,但以先秦时代的生产力,一家人在20多天的春耕期里,能耕种的面积是固定的,一个男性最多种30小亩,一家最多种100小亩地。再加上必须要轮耕,让其他土地得到休养,耕种面积也还不能超过100小亩,所以秦国的亩产和鲁国的亩产是接近的。&br&&br&&br&&b&粮食消耗数量&/b&&br&战国初期的魏国宰相李悝指出:&br&一个典型的五口标准家庭,能耕种100亩,1年收成150石,交税1/10共15石,&b&每人每月消耗1.5石&/b&,一年90石,年终剩余45石。拿出30石交换成钱,用于衣物、祭祀等的必要开支,基本所剩无几,如果不幸遇到病丧更是入不敷出。&br&&br&5口人耕种100亩,年产150石,上交政府十一税15石,&b&每人一年吃18石粮食,&/b&能剩余45石。&br&&br&&br&&b&先秦时代士兵和后勤的比例关系是怎样的?&br&&/b&《孙子兵法o用间篇》指出:&br&&blockquote&“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blockquote&&br&这是先秦孙武所列的数据,注意最后是七十万家,而不是七十万人。&br&&br&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曾帮助吴国击败强大的楚国和越国,军事经验丰富,不会纸上谈兵、信口开河,所以这个比例是可信的。&br&&br&《孙子兵法》指出,一旦出兵打仗,7个家庭要停止农业生产,来回奔波,为1个士兵运送军需物资和粮草。&br&&br&&br&&b&先秦时代的一家有多少人?&/b&&br&先秦时代标准家庭的1家是5口人,标准家庭是个平均概念,不是说一家只有1个儿子。有的家庭全是男孩,有的家庭全是女孩,有的家庭还没有生孩子,有的家庭已经生了4、5个孩子。整体平均下来每家有子、女2人。夫、妻、子、女,加上儿童、老人,大约5人。&br&&br&根据孙武所提的1兵:7家的比例,士兵和后勤人员的比例应该在1:21到1:35之间。&br&在井田制时代,受到生产力较低的限制,士兵和后勤人员的比例应该是1:35。&br&在授田制时代,假设生产力已经提高,不需要这么多人,我们按照1:20的比例的计算。&br&&br&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10万军队要动员200万以上的后勤人员,这些人要停止一切农事,进行后勤生产和运输的保障工作。&br&&br&要注意的是,这200多万停止生产粮食、专注做&b&后勤的非战斗人员,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b&。&br&&br&&br&&b&士兵和后勤人员的粮食供应&/b&&br&按照李悝所说每人1年消耗18石粮食,约等于和平时期5口之家一年上交的15石的十一税。&br&和平时期,士兵和粮食供给人口的比例关系是&b&1兵:1户(5人):100亩&/b&耕地&br&&br&假设战争时代的征收40%战争特别税,税赋是和平时代的4倍,每家征收60石,可以养活4个士兵。&br&战争时期,士兵和粮食供给人口的比例关系是&b&4兵:1户(5人):100亩&/b&耕地&br&&br&按照上面修正后的孙武兵民比例:&br&出师1年,1个士兵+20人后勤,共21人,所需粮食为:&br&平时:20户人家(100人)上交的十一税300石,需要2000多亩耕地供应。&br&战时:5户人家(25人)上交的战时税收300石,需要500多亩耕地供应。&br&&br&以此类推&br&10万士兵外出打仗1年,就需要200多万后勤人员,所消耗的粮食是:&br&平时:200多万户共&b&1000多万人生产&/b&,需要耕地&b&2亿多亩&/b&!&br&战时:50万多户共250多万人生产,需要耕地5000万亩。&br&&br&40万士兵外出打仗1年,就需要800多万后勤人员,所消耗的粮食是:&br&平时:800多万户共&b&4000多万人&/b&&b&生产&/b&,需要耕地&b&8亿多亩(达到了清代的耕地总数)!&/b&&br&战时:200万多户共1000多万人生产,需要耕地1亿亩。&br&&br&根据现代估计,战国时代总人口2000万~4000万,即使按照最多的人口计算,40万军队出师一年,所消耗的粮食是和平时期&b&战国诸国所有人口1年生产的粮食!&/b&&br&&img src=&/df578dd4ba_b.jpg& data-rawwidth=&965&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5& data-original=&/df578dd4ba_r.jpg&&中国人口规模变动趋势,数据来源:葛剑雄,《中国人口史》&br&&br&所以,出师到战争前线的40万军队都是士兵,这个假设已经被证伪,是不可能的。&br&&br&&b&如果这40万不都是士兵,而是加上后勤百姓的总和,结果会如何呢?&/b&&br&用40万除以20,就会得出2万兵力的规模,按照这个数量级计算就很合理了。&br&&br&2万士兵,需要40多万后勤人员,所消耗的粮食是和平时期40多万户&b&共200多万人生产&/b&&b&,&/b&需要耕地4000多万亩!&br&&br&根据现代对秦国人口300万到500万的估计,200万人数量已经是很接近秦国人口总数了。&br&&br&即使按照战时40%的税率征粮,从粮食上也&b&最多只能供应8万士兵&/b&。&br&&br&根据以上计算,在军队数量是40万、还是2万之间,更合理的数量是后者,也就是40万人不全是士兵,而是士兵和后勤人员的总和,实际参战军队在2万~8万的数量级上。&br&&br&&br&&b&小结&/b&&br&以上是&b&以先秦的粮食生产为主线,结合士兵后勤比例和粮食消耗进行的数据分析,这就是证据之二。&/b&&br&&br&通过人口结构、粮食生产的分析,从两条完全独立的数据和分析方向,计算出数量级相同的结果。&br&按照人口结构估算是&b&3万~12万之间&/b&,按照粮食生产估算是&b&2万~8万之间&/b&,这是可以&b&相互印证&/b&的证据。&br&&br&&br&&br&&b&五、&/b&&b&为什么&/b&&b&先秦时代要扩大军队的统计口径?&/b&&br&&br&&b&夸大兵力是&/b&&b&兵不厌诈、&/b&&b&虚张声势的心理战。&/b&&br&《孙子兵法》的《谋攻篇》指出:&br&&blockquote&“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blockquote&&br&心理战虽然不是上策伐谋中的最高境界,但也是伐谋的一种。&br&&br&夸大出兵人数和敌人的死亡人数可以极大的震慑敌方,国内舆论的压力促使敌人屈服谈判,用最小的风险和代价来获得自己最大收益。&br&&br&在《三国志o魏书o国渊传》就记载,曾经存在把战绩扩大十倍的现象,一方面是为了邀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震慑。汉末将领国渊没有虚报,曹操非常高兴。&blockquote&国渊字子尼,太祖(曹操)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br&……破贼文书,&b&旧以一为十&/b&。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冠,&b&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b&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blockquote&&br&&b&为什么&/b&&b&伐兵是下策?攻城是下下策?&/b&&br&从上面的估算可想而知,一旦出兵就是耗资巨大,攻城更是旷日持久的烧钱、烧粮、烧物资的无底洞。&b&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出兵绝对是下策和下下策&/b&。&br&&br&再厉害的名将和军队也要向粮草低头。&br&长平之战持续了3年,到了后期,赵王的压力是极大的,临阵换帅、急于出战也是赵国支撑不下去的表现。&br&&br&其实秦国也处于崩溃的边缘,否则白起也不会坑杀投降的赵兵,他以为这样能减轻秦国的国内后勤压力,说服秦王下决心马上攻赵,一句灭掉赵国。&br&&br&没想到秦王实在拿不出更多粮草,也支撑不了更长的补给线,只能被迫放弃,眼睁睁的错失了灭赵的良机。&br&&br&&br&&b&为什么到明清就不太夸张出兵人数了?&/b&&br&夸张兵力是中国历史早期的军事策略,那时候资讯和经验匮乏。但到了明清时代,距离先秦时代已经过去了2000年,这期间夸大兵力的招数也被用了成千上万次了,明清时代的军官知道不要轻易相信敌方宣传,有办法去分辨真假。&br&&br&就像现在的李克强指数,通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可以反应出真实的经济增长量。尽管官方经济数据大量造假,但因为数据渠道众多,政府不能全部垄断,总能找到很难造假的数据。&br&&br&同样在明清时代,获得数据的渠道也比先秦时代更快、更多,只要注意收集官方和民间文献,例如邸报,就可以通过历年的耕地、税收、人口和驻兵数据,来估算出对方最大的动员能力。&br&&br&明清时代的兵力虽然还可以夸张,例如加入了大量的辅兵数量,但已经不像先秦那样,把兵力当个筐什么人都往里装了。&br&&br&写明清史书的人也可以通过大量官方和民间的文献来核实和修正数据,所以极度夸张兵力的现象就大量减少了。&br&&br&&br&&br&&br&&b&结论&/b&&br&&br&通过分析人口结构和粮食生产两条独立线索,以下的结论可以得到相互印证。&br&&ol&&li&先秦时代所说的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实际上只是&b&数万&/b&军队规模的战役。&br&&/li&&li&这几十万人的主体是大量从事后勤运输和保障的&b&民夫&/b&。&br&&/li&&li&先秦时代的军队和古代世界任何国家的军队一样,在&b&规模数量级&/b&上没有特殊之处。&/li&&li&长平之战的确是屠杀俘虏最多的战役,也是倾国之战,但&b&不是&/b&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战役。&/li&&li&先秦夸大出兵数量是为了对敌人实施&b&心理战&/b&,但到了明清就不再奏效了。&/li&&/ol&数据是混合物,统计口径在历代都不是统一的,我们分辨清楚就可以了。&br&&br&&br&&br&&b&后记&/b&&br&&br&&b&能分辨历史虚实才能开民智&/b&&br&&br&假设2000年后,我们的子孙出土了新闻联播资料,他们根据这些官方资料,能还原当今社会的原貌吗?如果他们因为看新闻联播,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不知道你会做何感想?&br&&br&同样,当我们看史书时,发现早在先秦时代,仅仅一个诸侯国的军队就有几十万、甚至百万时,的确有傲视古代世界所有国家的感觉,&b&我们的祖先真的超牛逼!&/b&&br&&br&但热血沸腾过去,冷却下来仔细想想,几十万大军和更多后勤人员的吃饭怎么办?大量军事物资的生产和运输怎么办?以先秦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支撑后世都难以承担的庞大军队,真的可行性吗?&br&&br&有趣的是,我们不会为明清时代的军队数量争吵,反而会为年代更久远、生产更落后的先秦军队数量,争得面红耳赤!&br&&br&我想这和先秦资料匮乏有关,现代人不清楚先秦时代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再加上先秦官方有意无意的扩大统计口径,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难免会幻想出一幅气势磅礴、史诗般的战争画面。但这种资料匮乏同时也为后人分辨数据虚实设置了极大的障碍,难以得出立竿见影、令人信服的直观解释,出现了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激烈争论局面。&br&&br&再看明清时代,因为官方和民间都有大量的文献可以考证,能够多渠道的相互印证,没给我们留下多少想象空间,争议反而少了。&br&&br&可以理解,本文的结论不仅毁掉了先秦战争的史诗感,更是减弱了民族自豪感,这对很多军事迷来说难以马上接受。&br&&br&但换一个角度想,借助这个问题,我们了解了先秦的社会面貌,学会了多种数据分析的手段,提高了分辨数据虚实的能力,这种民智的提高可以减少被政治操弄的可能,我认为这些收获比单纯的民族自豪感更有价值。&br&&br&&br&&br&&b&关于本文的精简版和详细版&/b&&br&&br&到目前为止,你看到的只是精简版。因为原答案论证过程过于详细,影响了阅读体验。&br&所以我把原文拆成了系列文章,重新起名为《先秦战争的数十万军队是怎么来的?》,放到了我的知乎专栏&a href=&/zhangyingfeng& class=&internal&&张英锋说&/a&。&br&&br&要阅读详细版,请访问下面的专栏文章链接。&br&&br&&a href=&/zhangyingfeng/& class=&internal&&(一)后勤生产篇&/a&:先秦的后勤生产有那些内容?&br&&a href=&/zhangyingfeng/& class=&internal&&(二)后勤运输篇&/a&:古代的后勤物流如何实现?&br&&a href=&/zhangyingfeng/& class=&internal&&(三)人口结构篇&/a&:先秦的人口结构是怎样的?&br&&a href=&/zhangyingfeng/& class=&internal&&(四)农业生产篇&/a&:先秦的粮食生产力如何?&br&&a href=&/zhangyingfeng/& class=&internal&&(五)统计口径篇&/a&:为什么先秦时代要扩大军队的统计口径?&br&结论、后记、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都在&a href=&/zhangyingfeng/& class=&internal&&(五)统计口径篇&/a&里。
多图预警!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明清时的社会生产力比先秦更高,战争规模反而变小?实际上,先秦时代令人热血沸腾的大规模会战,只是普通规模的战役,参战的几十万“军队”大部分是民夫,实际兵力只有几万,与古代各时期的战役规模相比没有太大差距。长平…
其实很简单,我一说你就会恍然大悟。&br&&br&豆瓣上那些人说中国人是费拉民族,就是在说《丑陋的中国人》,说X国人是费拉民族,那么就是在说X国人是“丑陋的人”,但凡是有些文化的中国人,多半听过丑陋的中国人这种说法,你只要替换一下,就可以马上明白数卷残编在说什么,其实和日本人的“支那猪”是差不多的意思,这丑陋不是面目的丑陋,而是精神的落后,这种说法,一般用于形容敌人,正如“支那”本就代指中国,而日本人使它成为了贬义。&br&&br&&b&那么我们就回答了题主问题的第一部分,什么是费拉民族?费拉民族就是精神落后的丑陋民族,在这帮人的眼中,中国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丑陋民族,所以就有《丑陋的中国人》这种书。&/b&&br&&br&最近我在知乎上频频看到“费拉民族”这个词,以前也见过,但是没有深入了解,今天用了一下功,终于明白了这帮造反书生说的“费拉民族”是个什么玩意,他们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掉书袋,用一些大家听不懂的东西来装B唬人,其实都是老阿姨缠杂的臭裹脚布,比如跟店小二讨论茴香豆的四种写法,但实际上店小二们根本不尿,于是他们就要说什么,民智未开!百姓需要启蒙!民主之路任重而道远!埋怨民众素质低,不能理解圣贤(指他们自己)。&br&&br&使用费拉民族这种词来说某些人,是一种&b&人类共有的思维方式&/b&,我们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说法,费拉民族在我国古文里的同义词,就是和君子相对的那个“小人”,和“华夏”相对的那个“蛮夷”。&br&&br&&blockquote&君子者,有智有德有位者也,贵;小人者,无德无智无位者也,贱。&/blockquote&&br&所不同的是,我国的“小人”“贱民”可以通过学习而进步,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君子,比如周处这种蛮人,我国的传统就是学习,我国的圣贤都是教师,只提倡落后的向先进的学习,不认为谁就比谁高贵,谁就应该永远统治谁,历史上既有胡服骑射,又有孝文中兴,“华夏”和“蛮夷”都是互相学习,最终趋同,不再有分别和争端;近代史上,即便是清朝这个被视为封建落后的帝国政府向西方进行国家级别的“学习”就有两次,但是光侧重科学,不提倡民主(政治方面)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而光侧重民主(政治方面),不提倡科学的戊戌变法也失败了,经历两次失败以后,中国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像伊斯兰世界一样回归原教旨主义(数次复辟失败),疏远西方文明不向他们学习,而是再接再励,在新文化运动(又是文化)中提出科学和民主并重的学习方向,无数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使得中国重返大国之位,世界瞩目,及至21世纪的今天,坐二望一,早已不是那个八国联军随意欺辱的东亚病夫了,具体分析可见这两个答案:&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伊斯兰因素会阻碍伊斯兰国家现代化么?&/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区分宗教和封建迷信?&/a&&br&&br&而费拉民族不是神选,不得神宠,愚昧、落后、残忍,所以命中注定下贱,受先进民族欺负压迫,永无出头之日,在世界末日被创世神惩罚(包括我们中国人),做先进民族(&b&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b&)的仆从,是英国人上天堂的垫脚石,这就是费拉民族该得的待遇,最适合的命运。&br&&br&但我中华文化不同,我国的圣贤孔子自述&br&&br&&blockquote&“吾少而贱,故能多鄙事。”&/blockquote&但后来他学有所成之后,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正是一大创举,也是他的伟大之处之一,而中国的数千年历史,从来没有像欧洲那样持续区分种族和阶级,由一统的帝国最终融合出一统的民族,彼此之间不再有这种区分和争斗,正是由于这种思路,当然,由于大一统之后就会变得内战很少,更没有宗教战争,对于科技的需求也就不那么强烈,这是我对&a href=&/view/106444.htm?fr=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李约瑟难题&i class=&icon-external&&&/i&&/a&的解答,乱世促使科技进步,是历史的规律之一,蒙古西征传播四大发明,一战发明飞机,二战发明原子弹,莫不如是。&br&&br&之所以说这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思维方式,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人类用这种方式来区分自己和异己,“好”和“坏”,而具体到基督教世界,主要指欧洲,就有基督徒和异教徒的区分,伊斯兰教则称为穆斯林和卡费勒。熟悉基督教历史的人很容易发现历史中基督教是如何从被迫害转变为迫害异己的,而近代的文艺复兴虽然在很多方面打败了基督教,但是千百年的习惯性思维仍然继续,贵族和平民,《旧约》中的埃及人、罗马人这些无神眷的异教徒和犹太人有神眷的区分,《新约》中,和神订立新约的基督徒和只订立过旧约的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再到二战时候的日耳曼人和犹太人,二战后的白人和黑人、白人和有色人种,这种区分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欧洲人的思维,并且传播到了中国,这就是费拉民族之说大行其道的原因,它为欧洲人迫害、掠夺自己的兄弟和邻居提供了理论武器,因为这种区分下,人群是没有办法融合、进而和平的,&b&平民再上进,也比贵族低贱,异教徒再善良,也不会受到上帝眷顾,异端再敬仰上帝,也要上教廷的火刑架,黑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取得白人的社会地位,费拉民族怎么进步,也不可能超越“&/b&&b&愚昧、勇敢且正直的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更何况在这个理论下指导下前者没有超越后者的机会。&/b&&br&&br&而那些“费拉民族”里智力与心胸不够的的&b&一部分&/b&知识分子,在生活中遇到物质或精神的挫折,然后接触到其他文明,产生一种美好的幻想,从精神上被所谓“勇敢且正直的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所征服,深深地认为自己的父母、亲戚、邻居、乃至于同胞,都是低劣的、愚昧的、残忍的家畜和虫豸,就是柏杨和&a href=&/people/perry-song& class=&internal&&Perry Song&/a&这类人,他们认为,仅仅靠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智慧和努力,绝不可能成为先进民族,绝不可能摆脱愚昧,上不了天堂,能去的只有地狱,而他们自己作为这个民族的“先知”,是有功的,偏偏他们又掌握了一定的文化,就像小孩玩枪,往往会伤到自己人。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这个噩梦。&br&&br&这是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的原话:&br&&br&&blockquote&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当然,我们在感情上也不得不这样认为,否则就难以活下去了。但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伟大的民族,就是盎格鲁撤克逊。这个民族为世界文明建立了钢架,像他们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和司法独立、司法陪审制度等热,为人类社 会,建立了一个良好结构,这是它对文明所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是西方社会能够在政治上走 向合理公平的原因之一。无论如何,再浪费的选举,总比杀人如山、血流成河要好。对於西方一些好的东西,我们必须有接受的勇气。有人说西方的选举不是选举人才,是在选举钱, 而这种钱不是一般人所可以负担得起的,即使这样,浪费金钱,也比浪费人头要好。&/blockquote&&br&你看,柏杨的冷饭、数卷残编的忽悠和&a href=&/people/perry-song& class=&internal&&Perry Song&/a&的答案如出一辙,他们都把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的一切都看做圭臬,而因为吃不上肉,没长上不受欺负的脸,于是对自己的亲人、同胞的探索、牺牲和努力视作无稽之谈,这种人在文学作品里也很常见很熟悉,金庸名著《天龙八部》里有一位马夫人,看看她是怎么对待她爹的:&br&&br&&blockquote&“我好生失望,坐在雪地里放声大哭。我天天好好放羊,就是想穿花衣衫,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我又哭又叫,只嚷:‘爹,你去把羊儿夺回来,我要穿新衣,我要穿新衣!’”&br&&br&
萧峰听到这里,一颗心沉了下去:“这女人如此天性凉薄!她爹爹摔伤了,她不关心爹爹的伤势,尽记着自己的花衣,何况雪夜追赶饿狼,那是何等危险的事?当时她虽年幼不懂事,却也不该。”&/blockquote&&br&&b&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同胞也受了苦,只顾着自己的感受,对同类的痛苦和无知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对他们失望,进而鄙视,仇恨他们,有的是智商问题,比如柏杨,有的则是人性问题,&/b&比如《三体》里的叶文洁,以及伊文斯的地球三体组织,这是&b&个人主义&/b&发展到极致,&b&极端重视个人感受,忽视集体利益的结果&/b&,最终结果居然是中国一国内部的文革导致了全地球人类灭亡,何其荒谬!圣母也是同样的心理,他们只看见树叶,看不见森林,比如拦车救狗的狗粉,只看见自己的狗叫唤,反而看不见司机在高速停车危害公共安全,他们已经超越人类,到达了做狗的境界,&b&&u&这也是为什么题主老看见说中国是典型的费拉民族xxxxx之类的话的原因,这是问题的第二部分,以点代面,以缺点代全面,是他们思维的显著特点。&/u&&/b&&br&&br&他们的认识已经异化,把自己不当人类,把亲人不看做同胞,自认高贵高尚,其实自私自利到了极点,伊文斯就是这样的人:他的自述&br&&blockquote&在我十三岁的生日时,父亲问我将来的打算,我说没什么,我只想当个救世主而已。&/blockquote&&br&这是人类心理成长的一个阶段,婴儿期的极端自恋,自认万能,并且极端注重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作为judge这个世界的标准,他对海鸥的感情,也和狗粉对狗一致,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巨婴。&br&&br&&blockquote&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体自大、夸大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不得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者(自体客体)所满足时,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blockquote&&br&伊文斯这个巨婴的暴怒,后果就是他要毁灭世界,但在他看来,这却是一种拯救,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br&&br&三体里的这段话,完美诠释了他们的心理特点,&br&&br&&blockquote&竟然有这么多的人对人类文明彻底绝望,憎恨和背叛自己的物种,甚至将消灭包括自己和子孙在内的人类作为最高理想,这是地球三体运动最令人震惊之处。&br&&br&地球三体叛军被称为精神贵族组织,其成员多来自高级知识阶层,也有相当一部分政界和经济界的精英。三体组织也曾试图在普通民众中发展成员,但这些努力都告失败。对于人类的负面,普通人并没有高级知识阶层那样全面深刻的认知;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的思想受现代科学和哲学影响较少,对自己所属物种本能的认同感仍占强势地位,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背叛,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但知识精英们则不同,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早已站在人类之外思考问题了。人类文明,终于在白己的内部孕育出了强大的异化力量。&/blockquote&&br&&br&数卷残编为什么要推崇“贵族”,因为他们其实只是自认高贵的屌丝,不能在财富和地位上高贵,就要在精神上超越,为“贵族”摇旗呐喊,对现实极度不满之后,只有意淫才能满足这些逆向民族主义者们,他们是个人和环境的原因共同作用的产物。&br&&br&数卷残编的理论就是要将人这些原子建立成一个金字塔,社会划分成不等的几层,每层是个政治共同体,塔尖和上层都要固定,下层也不能动,贵族永远都将是贵族,P民永远都将是屌丝,无论是财富,精神,还是社会地位。这倒是和孔子推崇“君子”治“小人”有点像,但是孔子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人了,却还能提出有教无类的先进思想,而毛泽东对他进行了扬弃,“孔学名高实秕糠”就是他的评价,但是儒家思想和精神对他的影响,早已深入骨髓,&b&他批判的是孔子政治上静止的观点&/b&,&b&吸收了儒学里积极的部分。&/b&依据辩证法,事物都是运动的,人这些原子即使构成了金字塔也不会永远安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终将使得金字塔倒塌,更别说这个结构本来就是不稳定的:以他们的能耐,原子堆不成金字塔,因为原子式的店小二们对茴香豆的第四种写法不会感兴趣,只有“老阿姨”们,才会倚此炫技,殊不知别人早就觉得臭不可闻了。&br&&br&&b&当然,只看见森林,忽视树叶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不好的,所以还是中庸之道比较合适,我对我们中华文化有信心。&/b&&br&&br&至于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们的战绩和成果,可以看看下图,&br&新闻链接在这里:&a href=&/wtfy/628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英国侵略过世界上9/10的国家&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某些人把杀害当拯救,灭绝当解放,倒是很有基督教的救世主特色,印第安人在那里也许过得很好呢也说不定,送你上天堂不谢。&br&&img src=&/a0a8aa613e95b84ba19bbe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a0a8aa613e95b84ba19bbe_r.jpg&&&br&看看如今的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们:&a href=&.cn/n//c85319-15.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组图:英国海军唯一现役航母返回母港等待除役&i class=&icon-external&&&/i&&/a&&br&金字塔已经渐渐崩塌,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费拉民族了&br&&a href=&.cn/world/ozjj/.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媒:英国以皇家礼遇欢迎李克强&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http://uk./cameron-heads-china-aiming-end-dalai-lama-ro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雅虎】&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http://uk./cameron-heads-china-aiming-end-dalai-lama-ro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卡梅伦前往中国期望解决会见金轮法王的争端&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自认高贵,&br&前倨后恭,&br&所谓贵族,&br&不过如此。&br&如此国运,&br&岂值效仿?!&br&&br&费拉民族们,你们还在等&b&“&/b&&b&愚昧、勇敢且正直的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来“拯救”你们&/b&么?
其实很简单,我一说你就会恍然大悟。豆瓣上那些人说中国人是费拉民族,就是在说《丑陋的中国人》,说X国人是费拉民族,那么就是在说X国人是“丑陋的人”,但凡是有些文化的中国人,多半听过丑陋的中国人这种说法,你只要替换一下,就可以马上明白数卷残编在…
大家都钻了牛角尖。&br&其实很简单,到&b&&u&中国国家图书馆&/u&&/b&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了。&br&网址:(&a href=&http://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国家图书馆o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i class=&icon-external&&&/i&&/a&)&br&登陆之后下载这些期刊论文都是免费的。&br&如下图:&br&&img src=&/8ccbc868786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6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8ccbc868786_r.jpg&&
大家都钻了牛角尖。其实很简单,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了。网址:()登陆之后下载这些期刊论文都是免费的。如下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uan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