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大江垂钓篇?

您现在的位置: >
来源:www. 作者:
时间: 18:46
家乡的河400字
  我的家乡在江西广昌,那里有条美丽的河,它像一条蜿蜒的长龙穿过县城,它的名字叫B江。  早上的B江是迷人的。太阳还没出来,河面上一层水雾,远远望去像穿着一件白色的薄纱。不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水雾慢慢散去,阳光照在水面上,泛着点点金光。岸边,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好像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早起的人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还有的在岸边垂钓。  中午的B江是活泼的。蓝天、白云倒映在河里,整条河变成了蓝色。走近河边,只见成群结对的小鱼正在寻觅着食物,偶尔几片飘落的树叶掉在水面,惊扰了它们,瞬间逃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树叶随风飘荡。不远处,几只野鸭正在水面嬉闹,时而钻进水里,时而扑腾而起,溅起点点水花。  晚上的B江是美丽的。夜幕降临,整个河面变成了黑色,就像打翻了墨瓶。突然,岸边、桥上的霓虹灯亮起来了,灯光映在河面上,被拉成了长长的光影,随着灯光的变化不停地变换着色彩,把漆黑的B江装扮得十分漂亮。岸边的人越来越多,热闹极了!有的在弹琴,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散步&&大家一直玩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只剩下B江静静地流淌着。  这就是家乡的河流,我爱这多姿多彩的河!家乡的小河400字
  生在河边,长在河边,我最钟爱的便是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小河河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村人,祖祖辈辈们在这片热土上默默地劳作,生生不息。  故乡的小河没有秦淮河的绝世风流,没有西湖的明艳亮丽,也及不上池江之水美绝天下的梦境,但她却清秀如一首纯净的田园诗。  阳春三月小河从子规低沉的啼叫声中悠悠醒转。春风吹绿了两岸杨柳的湿发,油菜花瓣飘在碧绿的河面上,远处几点渔火,点缀着桃树的莹莹粉泪和梨树的素装,连同板桥的几丛瘦竹,一起凝成一块晶亮的琥珀。  天色蒙蒙亮,村民们便热闹开了漱口洗脸的、淘米的、挑水的,都在忙碌着了,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洗衣机的洗衣服声、嬉笑谈论声和小朋友们的嘻笑声,奏起了一首黎明交响乐。  褪去了春的娇羞,小河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用他好动的双手摇醒水乡的酣梦。  夏日的黄昏,一群活泼的孩子在小河里玩耍,互相泼水打闹,稍微勤快一点的便可捞上一盆田螺,河蚌,回家交给妈妈,一会儿工夫就能吃上一盆色鲜味美的韭菜炒田螺,或者美美地捧着一碗蚌肉汤痛快地喝个饱。  天色渐晚,夕阳伴着放鸭人晚归的&咿&&嘎嘎凫水&声躲到炊烟最低迷的一角。凫水的顽童们在母亲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声恋恋不舍地上了岸,留下一串串欢快的笑声给小河。  我爱我家乡的小河。单元作文:家乡的小河400字
  我的家乡有一条十分美丽的小河。  河水很清,清得能看见水里黑褐色的石头。河水又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草和绿树染过似的,绿得那么迷人、那么可爱。河水的两旁有许多盛开的野花和绿油油的青草,还有几排挺拨的大杨树,旁边还住着几户人家。  小河又浅又好玩,河里有许许多多的鱼儿、小虾和螃蟹。夏天,我们常常到河里去捉鱼。暑假,姥爷用纱布做了一个网子,说:&咱们下午去捞鱼。&&噢耶!&我欢乐地叫着。下午,姥爷真的带我去网鱼了。有时候,鱼很难捕捉。我和姥爷刚弯腰撒网,小鱼就机灵地游走了,好像在戏弄我们似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一下子逮到了三只小鱼。可惜,三只小鱼都是鱼苗。之后,我又把它们放回了大自然。  我忽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条我刚才放生的小鱼,和我的同伴们讲着我那起死回生的经历&&慢慢地,慢慢地,我的思绪随着奔流不息的小河飘得越来越远&&  这就是我家乡的小河,给我带来无限快乐的小河。  家乡的沱江河400字
  我的家乡在内江,城中心有条&沱江河&。它不仅宽,而且长,直接流入长江。把内江城分为两半,&东兴区&和&市中区&。远远望去,就像天上的银河,近看就像一条透明的巨龙。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在这里就行龙舟大赛,可热闹了!去年,中&美&澳划水比赛就在这里举行,他们的表演赢得了世人的肯定和赞叹。  早晨,沱江河是喧闹的,江面上的船游来游去,一层层鱼鳞般的波纹游荡开来,天鹅在江面上自由自在地跳舞,犹如一个个美丽的小姑娘。  晚上,沱江河静静的,月亮和星星照耀着它,江面上一闪一闪的,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两旁的彩树倒映在江面上,就像一幅幅彩帘。沱江河的水真清啊!清得像一面镜子,沱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一点声音;沱江的水真深啊!深得倒映着的高楼大厦和霓虹灯,就像两座相对立的城市;河堤两岸,一年四季都是春天。远方的游客尽情地欣赏着两岸的美景,发出&啧啧&的赞叹:&内江真美呀  沱江河不仅风景诱人,物产丰富,它还担当了重大责任,既帮助农民灌溉农田,使内江农民年年大丰收,又解决了全城人民的饮水问题&&  我爱内江,更爱&沱江河&!家乡的滨河公园400字
  我的家乡在弓长岭。这里的山虽然不像香山,五台山那么高,那么险峻,但是我们这的山非常绿,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我们这的水虽然不像珍珠泉那么没,有五彩缤纷的泡泡,但是我们的水,又清又凉,有许多小鱼和小虾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们这的人非常热情好客。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风景,如:冷热地,水库,滑雪场,滨河公园等等。我最喜欢的就是滨河公园了。  一走进大门就能看见一个花坛。花坛中有各式各样的花朵,它们一个个争齐斗艳,沁人心脾。直走就是健身器材。无论小孩,青年还是老人都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你刚一上健身器材就会被一片笑声吸引过去,那么你就回来到&儿童乐园&这里充满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声。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游戏设施,如;旋转木马,泡泡乐园,儿童天地等等。真是应有尽有,其乐无穷啊!&儿童乐园&旁边是一条小路。晚上人们吃完饭就会来散步,在夕阳下谈论一天的趣事。小路的右侧是十二生肖,不知是哪为画家雕刻的这么栩栩如生。  滨河公园真美啊!欢迎你们也来到我的家乡来作客。我现在在弓长岭区中心小学读书。我很爱我的学校,但我更我的家乡。等你们来了,我就来做你们的小导游让你们尽情领略我的家乡的美丽风光。  弓长岭区中心小学五年六班五家乡的河滩400字
  &让我们荡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唱着这首《让我们荡双浆》的歌时,使我又想起了小时的我,经常去家乡的小河滩上玩的情景。  在家乡的小河滩上,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卵石,有的像鹅蛋一样硕大,有的像小鸟蛋一样小巧玲珑,有的像打磨过一般娇小光滑,有的像砾岩一般可爱粗糙。我常用这些卵石搭出美丽的城堡,十分有趣。但这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个小湖。  平日里,湖水绿得像一块翡翠,静得如一面镜子。当一下雨,湖水就拥有了美玉一般的质感。细雨在湖面上画出波纹,给湖水罩上了一层轻纱,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夕阳下的河滩更美。点点余晖洒在卵石上,像铺了一地的金子。霞光把湖水映成了金色、红色、橙色、紫檀色、普蓝色,非常漂亮。每当这时,我都会忍不住把脚伸进金色的水里,凉丝丝的、很舒服。  晚上,小河边上不是漆黑一片,也不是灯火通明。树的枝上缠绕着的节能灯发出了银色的、幽幽的光,要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美&,两个字形容是&真美&,三个字字开容是&太美了&!  这就是我对河滩的想往,这也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美好、最纯真的童年。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小学四  美丽的家乡600字
  我去过许许多多的地方:香港、大连、青岛、上海等,但我最喜欢我的家乡&&丰城市的一座小村庄。那儿一年四季景色诱人,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从土里悄悄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四处张望。草地上的野花五颜六色:红的、绿的、白的、蓝的,形状千奇百怪。山上的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映山红也绽开了红红的笑脸。一团团,一簇簇,就像火红的焰火,格外引人注目。田里的农民伯伯辛苦地插秧,看着绿色的秧苗随风起舞,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夏天,草木茂盛。小草长得格外精神,微风拂过,依然笔挺地立在草地上。树木长得更加葱郁了,原来又嫩又短的小树枝,现在变得又坚硬又粗壮;原来又小又嫩的叶子,现在变得又大又翠绿了。树上的知了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当然,夏天也少不了游泳。每到下午,孩子们一丝不挂地跳进小河里,有的尽情地打水仗,有的在大人的帮助下学游泳,还有的套着游泳圈在&狗刨&呢!  秋天,小草枯黄了,不像春天那么娇嫩,也不像夏天那么顽强,它现在就像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生命的终结。秋天也是稻田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又开始忙碌起来&&收割,打谷,筛选。看着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大米,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果树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柚子树的柚子又大又圆,香甜可口;梨树上的梨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树上的桔子、柿子你挤我碰,把树爸爸都压弯了腰。  冬天,银装素裹。雪花在空中飞舞,落在树上,像给大树穿上了一件雪白的棉袄;落在稻田,像给稻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孩子们堆的雪人可美了!两个雪球一大一小,大的当身子,小的当头,两根树枝当手,一根长长的红萝卜当鼻子,两颗圆溜溜的纽扣当大大的眼睛,一个铁桶当帽子。它的样子既像《木偶奇遇记》里的匹诺曹,又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铁桶&僵尸&。孩子们还有的在雪地里滚雪球,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家乡的天蓝了,水清了350字
  铜陵是我的家乡,是一座工业城市。几年前,人们生活环境不是很好:不但有响个不停的汽车喇叭声,还有轰隆的火车声:不但有冶炼厂排放刺鼻的硫磺烟,还有乱倒垃圾的现象。  现在变了,政府重视了城市环境,关闭了一座落后的冶炼厂,原来灰蒙蒙的天变蓝了,看到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市内一条火车道也拆了,很多市内工厂也搬迁了,公路边建了宽敞的林荫大道,垃圾实行了袋装化,有垃圾车清洗车,清洁工人也增多了。  一天,我在开发区的一条小河边玩,前几年那条小河里水是黑乎乎的,还发出臭味,现在变清了,河里有鱼儿在游动,河面上有水鸟在玩耍,爷爷告诉我,这是经过净化的水。  我想环保工作,不仅政府要去做而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责任,要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不乱砍乱伐,少用私家车,多坐公交车,保护动物。  我相信,我们和政府同步努力,铜陵明天一定更美好!我的家乡800字
  我们班同学的家乡遍布五湖四海,地地道道的贵阳人也没几个。你们想知道我来自哪里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给大家听吧。  从贵阳北行126公里,就到了我的家乡&&遵义。一进入收费站,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遵义是着名的&红色圣地&,坐落在祖国的西南方。这里群山矗立,树木成行。城市里居住着幸福快乐的遵义人,他们心灵手巧,能做出许多美味的遵义小吃。每天,他们一大早起来,做米皮的做米皮,做蛋糕的做蛋糕,压粉的压粉&&还没天亮的时候,路边的小店早已亮灯,灯下,勤劳的人们忙得不亦乐乎。灯影下的街道,寂静无声。要到日出的时候,才能听见一些吆喝声:&北方馒头喽&&北方馒头喽&&&纯正的遵义方言,句句沁人心脾。  天亮了,沉睡的花儿展开她绚丽的花瓣,朝霞伴着阳光轻轻唤醒人们,晨曦的第一缕光辉射在遵义会议会址楼上,古色古香的会址光荣绽放。遵义真正的一天开始了。红军山顶上高大的英雄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大字闪闪发光,特别是碑顶那颗最闪亮、最引人注目的五角星,闪烁着革命的艰苦卓绝,照耀着我们的未来,还有那高耸入云的娄山关,也在晨曦中显现出它的雄姿&&  一到正午,桌上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有香辣爽口的刘二妈米皮,有热气腾腾的羊肉粉,有酥软可口的鸡蛋糕,还有白嫩柔滑的豆花面&&真令人垂涎三尺。  每当盛夏来临,湘江河上的独竹漂爱好者们会举行一场比赛。独竹漂是遵义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水上运动,你只需要两根长竹竿,随时可以在水上玩。先把一根竹竿放在河面上,再双脚独立在竹竿上,重心不稳的话就会掉到河里。站好后拿起另一根竹竿像划船一般转动,你就会动起来了。每当到了比赛之时,所有的独竹漂爱好者们都聚在一起,归先划到终点的获胜。比赛开始了,大家群情激昂,热血沸腾。选手们神经紧绷,你追我赶,毫不示弱。长达1公里的赛道上水花四溅,水珠腾起来,溅得他们一头一脸。经过5天的轮番角逐,冠军产生了。人们簇拥着他,给他戴上大红花,给他的竹竿两端系上随风飘扬的彩带,对他表示衷心的祝贺。这时,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这就是我的家乡&&遵义,一个充满欢乐的城市。来吧,到我的家乡来,我们会张开双臂欢迎你们的到来!家乡的变化600字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灵巧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立于世界之林,我相信凭借着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我的家乡将会变得更加繁荣,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家乡的小河150字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在嬉戏玩v耍。夜晚,阵阵蛙声在我耳朵旁响起。萤火虫一闪一闪像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上次我回老家看到的景象全变了。水变得浑浊了,看不到欢蹦乱跳的青蛙了,一闪一闪的萤火虫也不见了,什么都不见了。小草变黄了,成片的树林也在我眼前消失了。  站在小河边,我很痛心。想起小时候,我和朋友们常在小河里玩耍,爷爷还用过这条小河浇过地呢,奶奶还用过这条小河洗过衣服&&想到这里,我伤心的留下了眼泪。  我们应该保护每一条小河。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www.,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家乡的河作文您的位置:&>>&&>>&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朗诵:焦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注释  1.大江:长江。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6.雪:比喻浪花。  7.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8.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周瑜之妻。  9.英发:英俊勃发。尊:通“樽”&,酒杯。&  10.&羽扇纶(guān)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1.强虏:船上的桅杆和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强大的敌人,又作“樯橹”“狂虏”。  12.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13.华(huā)发:花白的头发。  14.尊:通“樽”&,酒杯。  15.酹(lèi):(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词牌释义  〔题考〕&元微之【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每岁楼下T宴,万众喧溢,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二十五郎吹小管,遂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诏。”又【开天遗事】:“念奴有色善歌,宫妓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曰:‘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词曲之名,有所P矣。本调异名最伙,以调都百字,故又名z百字令{、z百字谣{。以东坡【咏赤壁】有“大江东去”及“还酹江月”句,故又名z大江东去{、z酹江月{、z赤璧词{。更有z大江西上曲{、z壶中天{、z无俗念{、z淮甸春{、z湘月{、z大江乘{等名,不暇遍考。&另有念奴故事数种,无法考证。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历史)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疑难指津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丑化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而《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为了抬高诸葛亮,故意贬低周瑜,把周瑜丑化成一个狭隘嫉妒的小人,是严重违背历史的。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赏析一  如果把破除传统作为"伟大"的一项基本素质的话,苏轼之于伟大是当之无愧的。与《花间》词中"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的幽约词境相比,苏轼词的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无疑是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的那些"似诗"的小词、"句读不葺之诗",尽管在当世备受争议,但如此高远的气象、如此开阔的境界、如此旷达的风格,毕竟是此前罕以见到的。即此我们也可估量到苏轼这一类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首《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苏轼这里所描述的风起水涌景象和对曹操、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在这首《念奴娇》词和《赤壁赋》中都有鲜明生动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对于黄州之赤壁是否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故地是颇存疑虑的。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资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烘托和映衬  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用“大江东去”四字来雄视千古,自古以来,无人超越。它极简洁、质朴却有气象宏大,声势极豪壮,并且富含哲理,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这是其他诗人所无法比拟的。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赏析二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  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  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赏析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顿时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v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v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v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简析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象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此词表达方式肆意大方,体现了以苏轼为首豪放派的表达维度。
&&&&请您评论
最新故事关键词
联系我们:&&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三国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