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精武堂堂中怎样成仙什么的

如何修道成仙
如何修道成仙
修道的各种方法的详解,和每层境界的修炼方法。望有能者指点,望且轻者勿扰。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兄弟,你要修真!?
觉得菜根谭不错。你应该研修过。就不提了,述个人观点哈,勿怪,毕竟我不修道:修道修道修到哪里不是道。为人为人为到哪里不是人。真我者,心境澈也,上善若水,水利万物
所言真语,在此谢过。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明白,谢谢。
呼吸吐纳心自在…气沉丹田菊花开…
谢谢你意见。
给你一颗白日飞升丹
宇宙是神秘的,发展高级智商的人类不是宇宙的最高目的,人类通过修练成仙才是宇宙的最高目的,人和仙是二个不同的阶段,仙是纯正无私的,人是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完全相反,至于修道成仙或见到神仙则要一定的仙缘。
修真者须先了解宇宙苍生。心须至清至纯,心无欲有意行,修道需有恒毅,意恒悟同乃缘。
净空师浅谈修行的方法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谈修行的方法,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首先要搞清楚。“行”是行为,行为包括的范围就太大太大了。佛跟我们说法,将无量无边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这个大家都熟知的:身、语、意,再多的行为,也不出这三类。“身”是身体的造作,“语”是言语,“意”是思想、见解、念头。“修”是修正。如果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有了错误,将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佛陀的教导着重在修行,只有修正自己错误行为,我们才能得真实的利益。
学佛的同修都能够肯定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有六道轮回,这个事情不是假的。六道轮回也不是释迦牟尼佛首先说出来的,最早讲六道轮回是婆罗门教,就是现在在新加坡大家熟知的兴都教,古时候称婆罗门教,在中国称印度教,他们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比佛教早得太多了。他们自己说有一万多年,但是今天世界上肯定他们大概是八千五百年,是很古老的一个宗教。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介绍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修禅定,这个禅定我们讲的是“世间禅定”,四禅八定。
我们知道六道是六种不同的空间,虽然畜生道有一部分我们见到,有一部分我们见不到。畜生的种类很多,见得到的是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不同空间我们就见不到了。可是禅定能够突破,我们在讲席当中说了不少。空间怎么来的?六道是六种不同的空间,四圣法界又是四种不同的空间,一真法界也是一个不同空间。从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限量的。佛跟我们讲十法界、讲一真法界,是讲大的,没有讲细的,细的则是太多了。怎么来的?是从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于是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所以不同维次空间当然是无尽的。
如何突破?今天科学家都在想方法,还是没有办法突破这个空间维次,如果能突破四度空间,那你就能见到过去、未来了。而古老的修行人,他修禅定。禅定是什么?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放下得愈多,突破的层次就愈多,于是六道他见到了。天道很复杂,佛经里面讲天有二十八层:欲界有六层,色界有十八层,无色界有四层。所以只要把原因找到,将原因消除,这个事情就不难解决了。所以六道的状况,古老的婆罗门修行人很清楚、很明了,他们说得不错,今天西方科学家也确实证实有轮回的存在。
我们在前两三个月,还收到美国同修寄来的一个剪下来的报纸,这是美国最近发生的。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说她前生是美国的原居民红番投胎的。一岁多,她能够说一百多年前红番的土话。现在懂得这个土话的人,在全美国他们说也不过只有几十个人,很少人能懂了。她说的是那个话,确实被人证实。她说的是一次跟白人战争,她是战争里面死去的,说那一次战争的状况,这是确确实实证明她真的是转世轮回。像这种例子,现在在世界上、在中国都很多。不要说过去,专门收集现前的。
但是,轮回之所以然的道理,婆罗门教就没有法子说出来了。他是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世尊这才出现在世间。他来干什么的?他出现在世间,就是为大家解决疑难的。我们这个世间人能解决的,佛不会多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你们想解决而解决不了,而且这个问题是一个正确的问题,佛菩萨大慈大悲,我们有这个念头想解决问题,这个念头就是“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决定有应,感应道交,这是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佛出世之后,不仅是六道轮回所以然的道理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而且告诉我们轮回之外还有法界,有四圣法界,有一真法界,这是古老婆罗门教里面全都没有提到的。
四圣法界是相似的法界,六道纯粹是虚妄不实,我们一定要晓得。生天,天不究竟。许多人把天当作究竟,佛告诉我们天不究竟,天的福报比人间大,寿命比人间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非想非非想天的寿命八万大劫,这个寿命之长我们无法想象。但是八万大劫到了怎么办?还是要搞轮回。那是到最高的地方了,最高的地方寿命完了,那就往下堕落,没有法子向上再提升。所以这些事实真相,我们总要清楚。佛跟我们说的话,没有一句话是妄语,没有一个字是欺骗众生。《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说得这么清楚。
我们做学生的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对老师要诚敬。印光大师说得很好,诚敬就是入道之门。这个不但在佛法,世间圣人,儒家、道家教人,也都是从诚敬入门。再看看西方的宗教,没有一个是例外的。不诚,你什么都学不到;你能够学到的,世智辩聪。儒家讲的“记问之学”,你听得很多,你能够记得一些,于是道听途说,解决不了问题,不是从你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你所讲的是别人的。释迦牟尼佛、孔老夫子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不是叙说别人的,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而且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众生虽然无量无边,真心本性是一个,决定没有两样。所以“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所以我们从哪里入门?从诚敬。《观无量寿佛经,》佛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没有诚敬就不孝、就不敬,所以孝敬是从诚敬里头生起来的。因此十善业道,就成了基本的科目。
修行不能成就,不单是现前,现前不能成就的人多了,太多太多了;古时候修行人,也是成就的人少,失败的人多。原因在什么地方?内有烦恼,外有诱惑,这真的叫“内忧外患”。内里面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是内;外面有名闻利养,有五欲六尘诱惑。你怎么得了!佛在经上常常提醒我们,“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地狱五条根”。你贪着一条你就会堕地狱,五个都贪,还得了!又贪名、又贪利、又贪地位、又贪权力、又贪女色、又贪财宝,非堕地狱不可!
儒、佛典籍里面所讲的“大丈夫”,佛典籍里面所讲的“大英雄”,什么叫大英雄?什么叫大丈夫?能够克服这些欲念的,这个人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这个人叫大丈夫。世出世间圣贤都做出榜样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做的样子,他是王子出身,别人求富贵未必求得到,他富贵现成的。舍弃王位、舍弃富裕的生活,这是名闻利养他放下了,五欲六尘放下了。一生过的生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个生活是最健康的生活,这个生活是回归大自然的生活。回归大自然是正常的、是健康的。他是全面的回归,今天讲的是全方位的回归。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这才是佛经上所讲的真正的离苦得乐。佛说的“离苦”不是苦乐之苦,佛说的“得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是相对的。苦乐忧喜舍他全都放下了,他得的是真乐,我们现在的人体会不到。
所以,修行要想在这一生道业圆满成就,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有把握,一定要严守五戒十善,决定不能够犯,决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我们常常听说,这个最普遍,大家听说的政治家、政客。政治家跟政客从哪里分?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很简单的就能够辨别出来。政治家是无私无我,决不贪图地位名分,念念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这是政治家。政客怎么样?政客念念为自己;怎样保全自己的地位,保全自己的权力,这个是政客。由此可知,为众生的,这是政治家;为自己的,这是政客。在佛法里面分,政治家是菩萨化身、佛菩萨,政客是凡夫,凡圣的差别。自古以来,在中国、外国,历史上确实不少有政治家的。在中国最著名的,周公。古圣先王,尧、舜、禹、汤,孔老夫子常常赞叹的,这些人没有私心、没有自己,从政做到帝王,舍己为人,对于自己的权位毫不留恋,看到有贤人、有比自己做得更好的人,他就让位,这是政治家。
同样一个道理,在各行各业里面,在学术里面,世间人称他为“家”,那就是大公无私;在佛门里面讲,菩萨示现、菩萨应化,他是为社会、为众生服务的,不是为自己的。如果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的利益,这是凡夫,这是迷,没有觉悟。觉悟的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为社会的安全、人民的福祉、世界和平。如果对这些事情没有利益,他也不会做,他不会说,想都不想。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怎样修行,怎样在这一生当中圆满证得无上菩提,我们这一生过得就有意义、有价值了,就没有空来一趟了。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亦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天;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娇;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命我自作,福我自求。
三世因果文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文。
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
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
黄金装佛装自己,遮盖如来盖自身。
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路人。
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穷人。
有吃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
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
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庵起凉亭。
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门。
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
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门多结缘。
夫妻长寿为何因,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孤独人。
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都是打鸟人。
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
养子不成为何因,前世皆因溺婴身。
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填穴覆巢人。
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放生灵。
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生命。
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偷奸谋人妻。
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
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
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舍油点佛灯。
今生瞎眼为何因,前世指路不分明。
今生缺口为何因,前世吹灭佛前灯。
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耻笑拜佛人。
今生拙手为何因,前世造孽害旁人。
今生跛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
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债不还人。
今生猪狗为何因,前世皆因骗害人。
今生多病为何因,前世杀生害命人。
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
今生囚牢为何因,前世作恶害别人。
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糟塌五谷人。
毒药死者为何因,前世药物毒众生。
伶仃孤苦为何因,前世恶心侵算人。
眷属欢笑为何因,前世扶助孤独人。
今生疯癫为何因,前世酒肉逼僧人。
今生吊死为何因,前世劫索在山林。
鳏寡孤独为何因,前世狠心嫉妒人。
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
蛇咬虎伤为何因,前世冤家对头人。
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
不信吃斋多修积,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善今享福,今生作恶后沉沦。
有人毁谤因果文,后世堕落失人身。
有人受持因果文,诸神菩萨作证明。
有人书写因果文,世代儿孙家道兴。
有人顶带因果文,凶灾横祸不临身。
有人讲说因果文,生生世世得聪明。
有人高唱因果文,来生为人受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文,富贵荣华报来生。
有人顶礼因果文,事事件件皆称心。
有人深信因果文,同生西方极乐人。
三世因果说不尽,苍天不亏善心人。
大众发心广劝化,印送此文吉星临。
一人传十十传百,明因识果做善人。
一目而下,虽以懂其字意,却上未悟其意境
请悟其意境————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看众生都苦,于是发愿要普度众生。
佛教最高境界通常涅盘经由禅定的体悟而抵达,其过程为先倒退至胎儿期记忆,胎儿期记忆倒退完毕则人的一切记忆全部清除,此时闭目所见的虚空(我们命名为“虚空记忆”)就是涅盘。涅盘的合理内核,在于用和胎儿期记忆相关联的虚空记忆彻底洗刷恐惧的心理底床,重新奠定人的心理基石。轮回观是对倒退式胎儿期记忆中的变形现象的误解人的精神起点始于胎儿期记忆,而且在个人历史和人类文化中均能看到胎儿期记忆所留下的强烈痕迹和影响。
涅盘是佛教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能通过人的修行实践一步步达到。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自我追求过程中,可以体会“涅盘”的生理–心理意义。
“公无前623年五月间的月圆日,当今尼泊尔和印度交界处的古迦毗罗卫国的兰毗尼,一位高贵的太子诞生了,他必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导师。”
“他被取名为悉达多,……在他童年时代,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之事。……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国王组织部署了王耕节,这是全国人民的节日。……毗钵罗树下宁静、祥和的气氛,与庆典的欢快娱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一切都能使人安静下来,善于思考的太子,年幼智高,跏趺而坐,致心一处,意念呼吸,当下就证得一心不乱的三摩地,获得第一禅悦。”
“他深深同情痛苦中的人类。……他决定抛弃世俗生活,追求真理和永恒的安乐。……这年,悉达多太子29岁。”
其后他向苦行僧阿罗罗迦罗摩仙人修习梵行和更高层次的禅定即空界禅,又通过内在智慧了证法教,并安住所证之法,最后获得思维集中的最高境界即非想非非想界,这是世界禅的最高境界。“他也意识到,人们只有潜入内心,才能发现最高真理,因此,他不再向外寻求帮助了。”
“在《摩诃萨遮经》中,佛陀这样讲述了他开始的修行。”他“咬紧牙关,把舌头贴紧上颚,以善念控制、战胜、消灭恶念。”接着又依次修习止息禅定,修习非呼吸之法,再一次修习非呼吸禅定法门,再一次体受非呼吸的禅悦,完全断食辟谷。然而,他“从自己的修习实践中,终于彻底地认识到自我折磨的苦修于道无缘。”他回忆小时候“曾坐在一棵清凉的毕钵罗树下,聚精会神地自然深入止息禅思之中,此禅思使他进入第一禅地。因此,他想,是呀,这才是觉悟之道。”
“通过禅定,他制心一处。内心如同一面光亮的镜子,万法皆如实映现出来。因此,他内心安隐、洁净、无贪无染、柔和、警醒、坚定不可动摇,……他忆念了前生前世的生存方式及详细情形。这正是他在夜里第一时所认识的知见。……他以圣人的天眼神力,观见众生的轮回。这正是他在夜里中时了证的第二知见,消除了对未来的无知,以清净之心,直指灭尽烦恼的悟解。……他的意识从色欲、生欲、无知等烦恼中得以解脱。解脱之后,他明了:已获解脱。并且意识到:轮回已断,圣身已证,所作皆办,更无后生。这就是他在当夜第三时所悟的第三种知见。无明除,智慧生,黑暗消,光明至。”
“觉悟之后,斋戒七七四十九天,静默安坐于菩提树下或其附近,深入禅思。……第七个七天,佛陀安详乐住于榕树下,享受解脱三昧之喜。轮回无数生死中,追寻不见造屋者(原注:即贪)。生生死死苦不堪,终见原来营造者。汝将不复造此屋(原注:色身),折断椽木(原注:烦恼)碎脊梁(原注:无明),心梁无为达苦灭(原注:涅盘)。黎明觉悟之时,佛陀口诵此快乐偈,形象地描述了出世之德的辉煌以及内心世界的精神体验。……推倒房屋,心则无立身之地,从而进入无为之境,这就是涅盘。”
从上述释氏最后进入涅盘境界的追求过程中可以知道,释氏首先认识到物质享受毫无意义,为了摆脱世俗烦恼,追随苦行僧式的修习禅定。从实践中释氏明白了自我折磨的苦修只能搞垮身体,精神开发则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于是释氏从自己童年时代经自然的禅定而获得愉悦体验中得到启发,摒弃沉溺声色和自我折磨修习的两个极端,发明了“中道”的新思想。释氏的禅定,其动机是摆脱世俗烦恼,具体实施时是自然而然而非自我折磨的。
所谓禅定,即微闭双眼或闭起眼睛,断绝信息主要来源的眼睛的通途。闭起双眼,不再思索,其结果过去的记忆会一一浮现。而倒退式记忆的浮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必然逼近胎儿期记忆。胎儿期记忆一旦显示完毕,标志着人生的一切记忆也就随之全部再现完毕,这时视觉所见是一片虚空。禅定到这个时刻,双眼仍然闭着不睁开,驻守在这个特定的状态之中。由于这时的视觉感受是前所未有的,引起的心理感受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把这时双目所见虚空而引起的心理感受称之为“虚空记忆”。虚空记忆和胎儿期记忆是不同的,但在抵达虚空记忆时一般需要经过胎儿期记忆的门槛,所以两者在时序上有关联。佛教则把虚空记忆称之为“涅盘”。
虚空记忆的特征为:活着的人通过禅定方法不断地跨越(清洗)过去的记忆,一直倒退至胎儿期记忆,这样一生的主要情感经历得以全部显现,从中明白了自己的发展轨迹,进而果断地抛弃所有记忆即所有的情感(当然主要是引起痛苦、恐惧的负面情感),进入虚空记忆。在虚空记忆的状态中,一切价值观没有了,被生存欲念搞得疲惫不堪的痛苦记忆没有了,一直以为我就是那痛苦的等式中的我(旧我)消失了,而意外地发现我目前正处在一个全新的身心体验中,一个和胎儿期以后的生命截然不同的体验中。此刻没有了可称之为有的一切。我活着,可以以虚空记忆的方式活着。这样便在活着的方式中,而不是以死亡的形式,找到了真正解脱的门径。
人就是记忆。旧我就是胎儿期记忆以及以后直至现在的一切记忆。由于人生第一记忆是死亡恐惧记忆,又由于人的记忆主要是由不适到恐惧所构成的负面情感连续体,所以人一直处在心理不适的状态之中。解脱之人可称为新我的诞生。新我,就是超越和抛弃旧我中的一切记忆。一旦发现虚空记忆,发现自我与之相融,便可以用虚空记忆取代胎儿期记忆和以后的一切记忆而成为新我的心理基石。
显然,禅定中闭目所见的倒退式记忆和梦的逆向思维是一致的。只是从现在的记忆一步步倒退,并且最终翻开胎儿期记忆的第一页,进入虚空记忆,其本身需要时日,需要毅力。尤其是人已习惯了旧我的记忆(尽管旧我的记忆常常折磨着心灵),一旦遥望虚空记忆,如无精神准备,会有心灵异常的感觉。必须有迎接虚空的心理准备。而一旦进入此状态,则有保持住此状态的必要。
佛教称“涅盘”有永恒、美好、快乐的性质。这些都是和旧我记忆完全相对立的。其实虚空记忆(涅盘)本身就是虚空,说“无”似乎更确切些,即无任何价值标签。但是虚空记忆的出现,和旧我记忆恰成鲜明对照。佛教把生命称之为烦恼的过程,那么无烦恼的涅盘称之为永恒、美好、快乐,正是人习惯的烦恼状态一下子烟消云散的心理感受的语言表达。
涅盘是永恒的,因为无时间和空间的特征。对习惯时间、空间以及其中的事件(大半是烦恼的)的旧我记忆的人来说,摆脱了时空、事件的枷锁,摆脱了限制,摆脱了生命中明确无误的有限性,从而获得了心灵一直渴望但在世俗中不可能实现的永恒。涅盘中的永恒,已不再是欲念的、外在的,它已是内在的存在。
早在佛教产生以前,印度原始宗教里已有轮回观念,后成为印度教的基石。而释氏则把涅盘和轮回观念结合起来。然而,释氏误将临终之人的意识状态(此时很可能已倒退到胎儿期记忆,其记忆又可能是变形的)看作是和来世相连的桥梁,而临终之人的意念对象又是来世的通行证。这样便存在着好的意念对象和善的来世(天堂)以及坏的意念对象和恶的来世(地狱)的对应关系。要想避免恶的来世轮回,取决于临终时恶的意念对象的不出现。要做到这一点,则又涉及到生命过程中恶念恶行的清除。这里,释氏把道德观引进了产生涅盘的当初纯生理–心理的过程之中。很明显,涅盘首先要通过长期的修行才能达到。释氏把人中五种道德行为(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视为通向涅盘的障碍,必须摒弃,于是很自然地弘扬了人的道德行为一切正面的东西如“戒、定、慧”等等,并且高举“忍受、悲悯”的大旗,使众人云集其下。这样,达到涅盘的过程就成为自我人性洗恶扬善的过程,原先禅定这一纯技术的过程便成了医治人的心灵,和谐自我、人际、人和自然的实践过程。这不仅是人的记忆史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人的善必能战胜恶的胜利。无怪乎佛教要成为宗教了,因为一些宣扬“恨”的学说在和“爱”的教诲相比之后终究逊色多了。
根据轮回观念,临终达到涅盘的人,在来世自然成为善的人,亦即免去许多烦恼恐惧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指向。既然轮回观念有了来世,往逆时方向推一步,则我的今生亦为前世所转来。这样现有的人的不平等、差异性,似乎又可以简单地解释了。然而不管现在的人有何不同,要达到涅盘,最终完成是个善的来世轮回,则必须注重现在的一切道德修养。
这里必须着重指出的是,轮回是不存在的。轮回观念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人对永恒生命的追求,另一方面主要是对倒退式记忆尤其是胎儿期记忆和记忆本身的变形现象的误解。然而,涅盘的合理内核在于:在达到涅盘、在达到非真实的善的来世的追求过程中,人本身要自我矫正,自我圆满,从而获得人的解放,人之间以爱相处,人和宇宙和谐相处,享受生命的最高乐趣,这层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佛教不象基督教或者其他宗教那样,把原始恐惧心理投射到上帝身上,再披上全能的外衣。佛教的最高境界涅盘,是自我通过禅定实践,越过胎儿期记忆进入虚空记忆的生理–心理的亲身体验,从中顿悟而彻底洗刷恐惧的心理底床。涅盘,不是外在的指令,而是内心的大彻大悟。它无需由神而人的类比,它是我中旧我到新我的自然又必然的跃进。因此人皆可以成佛。
释氏在童年时代已体悟到“跏趺而坐,致心一处,意念呼吸”的禅悦,其后在完成了涅盘过程后,人为之大变。历经涅盘之人所产生的精神效应是不可估量的。从恐惧中解脱已成为可能,长期困惑不明的问题已经超越。人以后天的手段用虚空记忆置换了胎儿期记忆而重新奠定的心理基石,人不再是以恐惧心理为起点去贯穿人生,而是以永恒、美好、快乐的心理新起点去贯穿已有的记忆和未来的人生。当从涅盘返回现实中时,已经拥有的涅盘精神将在现实中有力地扩散,因为人的记忆的序列方式改变了,生命的意义改变了,对生命的态度也改变了,因为人已经自握明镜,自有天眼。
现在的世人是很难理解修炼人的。因为现在的人都讲究现实,还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来的实惠。
你背熟佛经未?
修道何须力记于经书用意去为乃则欲此乃修道之大忌。
话虽如此,但佛经里有许多道理可以了解了解,不是一定要背
明焉,谢谢。如有书缘,时到机成,自会目睹,便能一目而悟其境。
说得好深奥。呵呵
有何不明,
没不明,只是我怕别人不明
世上本无事,何必庸人自扰,无心问道者,何从明与不明。
为什么要修道成仙?是想不死么?
为何修道,诉到恰处,孰逢好时,孰得机,孰心悟道,孰得缘,逢时悟道,乃机缘,则心入已道.
是否惧生死,乃则凡欲动,心非澈除也,生死有命期,若为此入道,则难成也,启不愁中更有力。为此修道,不如不道,吾心入道,乃是心中顿悟
168、入俗脱俗、涉世出世、尽心了心、就凡超凡。169、无我才能有我,有我反而无我。170、拥有的越多,苦恼会越多;多余的,要命的。171、修道难,难于蜀道上青天;成仙难,难在难以脱尘凡。172、要成仙,就多做奉献,尽快偿还掉累世所欠的债务,摆脱生命在人间、动植物层、地狱的万有引力。173、色的尽头就是空,不是空无,而是浑沌,融在浑沌中,就成仙了。174、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是修仙的陷阱;荣耀耻辱、宠幸落贱是修仙的障碍。只有少私寡欲、宠辱不惊,才能踏上修仙的路径。少私寡欲是修仙的起点,私不除,必陷入凡俗人生;欲不止,必欲火焚身。修仙者必须减少私心,降低欲望,在功名利禄、声色犬马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以人役物,不能让物役人。175、小人以身殉利,文人墨客以身殉名,科学专家以身殉职,大丈夫以身殉功,凡夫以身殉家,政治家以身殉国,圣人以身殉天下,仙人以身殉道。176、热爱自然河山,就能听到天籁、地籁的内涵,就能品味造化之奥妙,明白上帝的神圣和旨意,同时能激发自己的慈悲之心,平等地对待宇宙万物,不区分高低贵贱而徒生烦恼和忧愁,就能避免被生命的法则淘汰。177、欲成仙,须超凡脱俗,反常退进。俗尘只用一个字形容:躁;凡世只用一个字形容:闹;仙境只用一个词形容:清静。所谓超凡脱俗,就是远离躁和闹,归于清静。178、有什么样的生命结构,就相应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动物在地上奔波,鸟儿在空中飞翔,蜜蜂在花丛中穿行,苍蝇在垃圾堆中往返,凡俗人在家庭私有制社会中忙碌,贤人在公有制状态中畅游,仙人在无有制环境中悠闲,天仙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禅院草在从私有制到公有制到无有制再到自由世界里过渡。----------摘自《新时代人类八百理念》
都是现在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说文言文,我是偶然看到这个帖子的,大家都在用前人的语言和故事在说这个问题,偶然用自己观点的也是不知所以然,你非常着急的问别人修道的方法,我觉得你已经得到了,你的道就是无休止的提问和得到不同人的回答,而你自己永远没有自己的答案,这就是你的道。不知道兄弟说的对你有没有帮助,呵呵,有说不对的别生气啊,因为我什么都不懂,也不想明白,因为真心啥结果都木有。唉。。。。。。
老夫修道数千载。若真心求道,来齐云山天仓仙府。老夫自会指导一二!
兄弟你要修真建议你看看《修真入门》若有真缘便能窥其门道
凭心自问,更何需问别人,打开心门,即见道途
孩纸别傻了,根本没有修仙得!小说那些是假的,现在哪有修仙啊,要是真的可以修仙长生不老,那我们还上什么班?修仙去得了。
修道,意为与天抗,不尊循天道地规则,俗为摆脱生,老,不与他人一样的道路,其境界,又分为初寻,登堂,迂回,九瞿,蕻伏等十余境界,其他我便不知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精武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