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关注!您说的双wipi是什么怎么使用,另外个人能刷底包吗!!谢谢!

所在位置:
6月8日:解读《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访谈时间】6月8日10:00
【访谈嘉宾】市经济信息化委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处处长 潘锋
【访谈简介】
市经济信息化委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处处长潘锋走进首都之窗直播间,为大家解读《“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首都之窗网友,大家下午好,2011年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和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的出台背景到底是什么,在这个规划中提到的比如说IPV6,TDLTE,物联专网对老百姓的生活意味着什么,这些专有名词指的是什么,和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关联度。规划的出台包括设施和落实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改变,今天首都之窗邀请到了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处的潘锋处长为大家解读规划,现在潘处长就坐在我的面前,跟我们网友打个招呼吧。
  潘锋:大家下午好。
  一、“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出台背景
  主持人:感谢您来直播间,首先能不能请您回顾一下“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潘锋:好的。很高兴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就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信息化以及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的情况做一些简要的讲解。北京市从2010年就启动了这项规划,背景情况一个是基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和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发展的建议,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来开展工作的。从2010年3月,我们历经了资料准备,上到学习,相关的调研,包括和老百姓,网民发放的400多份调查问卷等等,到2011年的3月17日正式完稿,通过专家论证形成最后稿件,一直到2011年10月份正式对全市发布执行。这个过程的经历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基本上是16个月,实际上在制定过程中,中间也是多次反复,可能各位可能也比较了解。这一年多的时间,从国际国内上技术的动向、路线发生一些变化,一个是物联网的产生,这是在2010年温家宝总理去宁波提出感知中国以后,物联网对中国的影响,第二个是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对规划也有一些影响,第三个是市委市政府在2010年也提出一个建设世界大都市,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这个目标比较宏伟,这中间规划也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同时我们也面临在制定规划中也面临智慧和智能的问题,最终的“十二五”规划是建立在大的规划的基础下来考虑实施层面的规划,所以必须要避免不可操作性。
  主持人:尽量让规划更实一些。
  潘锋:对,让老百姓更能感触到,这个规划,有一些网友关心的话,可以看到一些很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实际上有一些指标我们感觉到要真正的完成确实有压力,但是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有这些压力的情况下,我们相信相关的运营商,很多的宽带提供商才能提供好的服务,让网民享受到互联网的精彩。
  主持人:我们的技术真的是日新月异,每半年或是每几个月有新的技术推出,包括很多事物有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作为一项规划来说,是类似于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不可能改来改去,出台之后,技术再日新月异,也不可能随时调整规划,这里可能会有一个矛盾,既然规划已经发布了,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大家的想法和要求都会不一样。
  潘锋:对,这个就是去伪存真,也是一个抓住主干线的问题。在规划的过程中,由于新技术,新的业态的产生,我们肯定会做一些调整,真正的从2011年的3月17日专家委通过完以后,规划就是规定了,就得按它的相关要求来做,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我们也考虑到未来五年新技术的产生会对这个城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所以在这个规划里面,我们也做了一些相对前瞻性的,刚才也说了,有一些指标包括现在我看它也是比较前瞻。
  主持人:比如说什么?
  潘锋: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带宽,计划到2015年,现在是带宽是2兆,我们现在提的是100兆,50倍。从这个指标的本身,我心里是直打鼓,从单个家庭或者单个网线本身来讲,这个技术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真正的带宽的享用决定了很多因素,一个有小区本身的出口,小区出去以后,还有整个区域,还有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出去以后还有国际互联网等等,很多网民前段时间也在说,我们享受的是假带宽,也说到这个问题,这个东西确实是一个综合方面的问题。我相信在这个规划中,像这些问题我们确实当时做了一些比较大胆的也算是预测吧,也是有一些根据吧,又回到100兆的问题,也是做了一些预测性的分析,一个是参照国外先进的像欧盟,美国,包括韩国,日本这些互联网发达国家,第二个是参照一些设备制造商的设备的容载能力的提升,大家想一想电脑十几年前享受的是286、386、486,现在提起“86”大家都觉得落伍了。带宽也是如此,它的前进的方向是跃进式的概念,而不是曲线往上的,这个相关指标里面都进行了考虑。我们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这个相关的规划制定下来和指标制定下来以后,应该是只有余量而没有不足,不会说到“十二五”以后,我们的规划可能就变成了符号,也可能要防止我们提得过高浮夸,把这个也会变成…这本身也是一个平衡,也是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人口、城市的技术的发展的一个综合的宏观的考虑下得出来相关的指标。
  主持人:可能会有网友说到,我们真是实现了百兆带宽的覆盖程度,可能北京这个城市就应该说能够超过欧洲很多城市甚至超过美国的城市了。
  潘锋:是这样的。按照规划来讲的话,达到100兆,这也是我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我也在想,在解读规划中可以回避这个问题,或者拿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来跟大家说,因为我也是做技术的,我也是一个网民,我也是天天享受着互联网带给我的快乐,同时也在感受着互联网有时候的一些问题带给我的痛苦,所以我想这个都很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这个规划规划完以后,欧盟他们提的到2015年他的整个带宽也是按照100兆来定的,但他们目前认为覆盖率是到75%,而我们在这里提的覆盖率比较高了,我们提的覆盖率是达到80%,美国是到2020年达到90%。为什么北京会提出80%?北京目前是到60%多点,就是互联网的普及,覆盖率我先说一下。这是基于几个考虑,第一个是中国的这种东方文化,一个比较爱学习,当然我不是说西方不爱学习,但是学习方法不一样。再一个东方对新的事物认知或者是对时髦的东西比较爱跟,这个我的感触是比较深的,我们也调查过,像欧洲的电脑包括美国,手机的更换率是三年一更换,中国统计的,这个不是很权威,我们的手机是六个月一更换,电脑的更换可能是一年到一年半,这也是反映大家爱学习的表现,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第二个是移动互联网给大家带来的,过去享受互联网的地方是相对固定的地方或者是游牧状态,WIFI也是这样,现在我们的手机都可以上网,3G现在也能达到100KB,基本上能满足我们阅读一些文字、图片的需要,到每小时400公里都可以。这个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对个人来讲会大大增加。第三个是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实际上国家一直对信息化比较重视,北京市专门从2008年提出来基础提升计划,要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这几年三大运营商在北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移动现在在北京可能有上万个站,联通和电信加起来差不多也有上万个基站,光纤的覆盖都上百万公里了,这些都为80%提供了物理基础。再加上北京按要建设文化之都,我们的五都,像高端人群聚集,国际活动,先进文化,核心宜居,这五个都,中央领导提的这五个都里面都是涉及到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文化的环境。文化是人的思想的凝集,通过网络是最好的传输,这个应该是…因为只有人产生这种需求,产生这种驱动力,再加上技术的保障,相信这个指标,如果按目前的发展来看,我觉得是可以达到或者最少不会太远。
  二、百兆带宽入户对市民上网影响
  主持人:听您的介绍,我感觉您是具有人文关怀的技术型的这么一位官员。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关于百兆带宽的问题,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以前最早是用猫上网,可能是256这样的网速,没有想到过现在我们会拥有1兆,2兆,10兆的带宽,网友问到现在提到的百兆带宽入户,对目前的上网习惯有多大的意义,跟我们有多大关系?
  潘锋:我觉得还是有关系的。首先为什么我这样说,打一个比较简单的比方,我们现在回想一下,我们10年前,2002年的时候互联网的带宽是多少,我记得大多数是64K,还是拨号上网。
  主持人:那个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觉得56K还能忍,因为那时候没有太多的视频和图片,就是浏览文字。
  潘锋:您说的对,第一个是那时候没有视频,而且那时候同样也没有很好的技术,那时候的相关图片的传输过程带宽也是很宽的,现在的话,因为随着技术的更新,尤其这种压缩技术的更新,RM的一个压缩的小的影片,人眼可以接受的小的影片,实际上也相当于一张高清的图片,一张高清图片也得有7、8兆,大家看的一个小电影7、8兆也能看下来,这种技术两面都是同步的。
  主持人:这里会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百兆带宽上面还能干什么?
  潘锋:第一个是我说的不一样。第二个是真正的百兆,用传统的方法来讲,可以有四个人在一个家里面,中国的家庭一家四口是比较多的,标准家庭是三口,但是加上老人平均下来是四口,这些人都可以看高清电影,同时可以宕一些东西,满足他的单向娱乐需求。第二个因为未来其实是世界城市的概念,可以满足他的一些视频会议。我说得视频会议不是大家传统的QQ聊天的那种视频,那种一个清晰度,感知度还有互动性相对比较弱,大家看今年春节晚会上魔术师演魔术,镜子上一个人手伸出来握手,那是一个魔术。实际上现在的高清视频会议已经可以做到和它一样的效果,当然伸出来的手不是真的手,当然那个魔术的手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如果说这种需求,未来如果我们达到百兆的话,我们可以和美国的亲人通过一些现代的比较好的仿真技术,可以达到和他触摸,当然这是一种虚假式的触摸,但确实是有触摸的感觉,甚至于接吻都可以做到。这种带宽需要很大的带宽,这个我们在一些外企,甚至国企也有了,像华为、中兴已经都有了,就是高清仿真的这种,包括高清的虚拟还原,我们在阿凡达中看到的,都有了,只不过量产成本比较高。把一个人虚拟仿真到现场,未来也可能访谈的时候,我可以在办公室就完成。这种镜像对观众来讲跟真人是一样的,只不过没有温度,这种新的业务动态的产生会有巨大带宽的需求。
  第三个就是关于物联网,现在因为有一些高档的家庭,一些高端的办公场所,实际上已经有一些物联网,像智能的大厦,包括美国像比尔盖茨他们家,你走到哪儿,所有的都是跟你配合的,这就是物联网技术。现在国内比较成熟的像通过在家里边通过互联网控制家里的微波炉、冰箱等等,让家里人提前回去之后水也烧开了,就可以吃饭了,这些国内都已经有了。这些物联网的新的技术,未来随着发展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在做平安城市的建设,现在很多家庭都用了铁门铁窗来做,城市也不美。未来我们也会到国外看过,好多的家庭也没有铁门铁窗的,社会治安怎么保障的,实际上很多是通过智能的,家庭有相关的严格的防盗措施,可能每一个传感器的量并不大,但是整体的量加起来以后是非常大的,这个对带宽都是有影响的。理论上我在外面,我并不愿意实时掌控我们家的情况,但一旦有什么情况发生,我要掌控的话,必须都能掌控,这时候带宽需求是比较大的。所以我相信在未来甚至100兆有可能都不够,为什么?一个是100兆,过去为什么说2兆,64K,10兆,现在是2兆,10兆,100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成本,过去的2兆的猫可能100块,现在的话,我们100兆的一个小的交换机的话,成本也就是几百块钱,这个降低之后,对老百姓来讲,你享受的高带宽并没有产生高的成本,因为最终的网络对人的影响,更多的并不是技术,而是思想,我是这样理解,实际上你的带宽的感受度的问题,这种感受度现在大家在家里看一些高清电影,现在看着卡了,未来100兆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真正达到100兆的话,就意味着我们这个城市整体是一个局域网,因为现在大家在办公室,所谓的都是100兆,城市的局域网是什么概念,大家可以想象,那是非常便捷的。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介绍的时候反复说到真正达到100兆,这里不由得让我心里有一个小小的想法,是不是还有非真正的100兆,包括跟现在大家对于宽带提速是一样的怀疑?
  潘锋: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从技术本身来讲,本身有两种说法相差8倍,技术本身的说法是有出入的,传统的话可能都是以大的为理论。第二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我刚才介绍也说了,在家里或者是小区内是达到100兆了,但是从小区出去的时候,可能提供的比如说1个G,肯定光纤,已经算好小区这么多人,来平分下来,不可能是把小区所有人都加起来1个G,所有人加起来一定要大于1个G,运营商必须要考虑成本,他只能保证在大部分情况下能达到。大家在家里上网都有感觉,你在新闻联播完之后,上网肯定都比较慢,大家都在上网,大家都行动起来以后,从小区到家里到物业的机房的带宽是有保障的,从物业到区局是要打问号,从区局到全市的数据中心又要打一个问号,那如果你要访问国外的网站,又得打一个问号,所以完全用一个百兆,大家有时候上着网会发现这些问题,确实是。但是从技术上,我们所说的是从技术上保证你到家里面技术上具备100兆的能力。
  主持人:这也是规划中强调的。
  潘锋:对,具备一百兆的能力,但最终你的感受度是100兆还是10兆,比如说我宕一个高清电影用了三分钟,那这个的话实际上我举这个例子,我们有一个亲戚是在美国上学,在美国一个比较大的学校上学,他说到国内,他说在大学的时候,宕一个高清电影用三分钟,但是后来我问了一下,第一这个电影是在他们学校本校,我说假设这个电影在新加坡能这么快吗?他说那肯定达不到。因为IP地址是动态平衡的,所以这个就是说感受度现在我们是2兆,有的网友说我的感受度还不如64K呢,实际上你的时间段跟大家冲了,大家都在上。第二就是大家都在一个区域,有一些在打游戏。这个运营商一直在做优化和匹配,技术上也在做。
  主持人:您的话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有一些网友在感受到宽带提速之后感觉速度会慢,实际上我们提的是技术的能力的速度,并不是你的感知速度。
  潘锋:实际上10年前北京的互联网是20多,现在到达了是60多,换句话说,原来我们的小区假设100人的话,可能只有20人在上,虽然是64K,但是从小区出去的带宽因为只有20人在上,那现在小区还是100人,现在是60人在上,这是什么概念,虽然带宽是增加了,但是出去的带宽肯定也会增加,但增加是有限的。
  主持人:实际上关于百兆带宽包括无线城市的WIFI应该是规划里面最受大家关注的两个亮点,刚才提到了百兆带宽,我想最后再替网友们问一个问题,既然你的规划目的是为了城市而服务,为了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去服务,刚才我们又解释了,现在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接入的技术能力,而不是人的感知能力,但是我们知道生活在城市的每一个人感知到的就是自我感知,并不是说你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你的技术是什么样子的,这里面会有一个矛盾和不匹配,作为我们政府主管部门,我们最终实现的目标是让技术的接入能力要和人的感知能力尽量的相匹配?
  潘锋:是这样的,这是未来的目标。现在来看,因为带宽专门要成立一个机构来测量真正的带宽,您说到技术本身的问题,第二个确实是尤其是小的SP,卖带宽的,像大家一般到了周末可能是上午,或者有时候是上午或者下午,一般晚上没人到你家去,一般都是上午或者是下午,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公司上门,我发现我们小区是上午,这确实是。从政府来讲,尽量让真正的带宽和实际的带宽匹配,第二个是大家也得体谅,这里面有很多的技术问题,如果一个小区你有100户人都在上网,整个小区往外的带宽是多少,但如果不放这么多,对运营商是一种浪费,这时候他要考虑成本,大体上从技术层面,我原来也是搞技术的,感觉是这样一个概念。、
  三、本市对无线城市的WIFI覆盖情况的规划
  主持人:作为访谈的主持人,一头连接着我们的嘉宾,政府的相关的官员,另外一头是连着我们的网民,实际上像您提到的,一方面我们政府要实现让实际的带宽和民众的感受相匹配,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北京市在信息基础建设的过程中,还是有一段路要走,我们也是会予以充分的理解,但是这里面并不是说我们告诉大家一个实际上大家并不太匹配的这样一个数据或者是规划,如果经常是这样的话,大家可能会觉得你这个规划是在忽悠我们,当然这个确实得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就像我们在建一条路,慢慢的上面才会有车跑。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关于无线城市WIFI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用了新的手机之后,我们会随时随地的微博,甚至有一些商务认识,要随时随地开视频会议等等,我们也曾经在新闻媒体和各类政府发布会上说过,北京要建无线城市的概念,包括覆盖率,免费的使用都有一些说法,不知道规划中我们对无线城市的WIFI覆盖情况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划,目前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潘锋:从规划的角度对无线的WIFI,我们最早提出无线城市,规划中也提到关于无线城市,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无线城市是大家所用的3G包括传统的2G,因为也有GPRS,这些都算是无线城市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更多狭义的无线城市,最早叫移动城市就是您说的WIFI。WIFI这个问题实际上它目前从规划角度来讲,到2012年,到整个“十二五”规划,我们对这个没有一个比如说把全北京,全部WIFI都要覆盖或者是提出样的口号,从规划中没有提出这些口号。我们是要到“十二五”末要打造一个全国最好,世界最领先的无线城市,建成覆盖面广,网速最稳定的WIFI城市。关于WIFI的问题,可以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涉及到技术,最早中国有一个WIPI,我们说WIFI的覆盖应该是WIPI的覆盖,按国家在2006年当然这个规划后来推迟了,我们国家在室外是不太允许WIFI的,是允许WIPI的,现在国内卖的相关的WIFI手机实际上都是首先通过WIPI的检测,这两个现在已经双模了,兼容了。现在兼容以后,在北京现在做WIFI的分了几大类,第一类是我们的三大运营商,可能网友也知道,有一些网友会纳闷,运营商已经建了2G网或者3G网,为什么还要建WIFI。
  主持人:我也有这样一个疑问,后来我给自己一个答案,3G和2G花钱不少,但是WIFI现在是免费的使用阶段,还是要比2G快,这是我的一个理解,这得问您为什么是这样?
  潘锋:最早是这样的,现在实际上3G,实际上还不是一个真的IP,但是WIFI说到这儿的话,说到一个技术路线的问题,最早是跟通信有关的,最早的通信是电路交换,就是点对点,线路对线路,在摩尔定律出来以后,出现了TCIP协议之后,出来一个IP包,这是完全两个线路,到4G就融合了,到现在3G还是基于电路交换的IP包,WIFI是IP交换的IP包,这两个完全不同,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基于电路交换容量实际上是有限的,是很难扩的,而IP交换扩容非常容易,所以相对成本就比较低,运营商他也算,在这个热点地区大家都用3G来上网,他的网就扛不住受不了,会影响语音通信。WIFI的优势是IP交换,扩容容易,这样的话,运营商在热点地区更希望你通过WIFI来上互联网,减轻对主网的交换压力。
  主持人:WIFI实际上要比3G快?
  潘锋:对,WIFI比3G要快,但是WIFI的可靠性要比3G的可靠性低,安全性也要低,因为3G是完全实名了,WIFI是准实名或者是不实名的。这个是一类,实际上已经有网了,还要建一个WIFI网,北京来讲,大家看有很多的CMCC,这是移动的,还有电信的也做了很多,你拿起手机号注册,还有联通的,包括这个楼里面联通也是有的,运营商也在做,这是第一类。这一类的话,现在运营商通过这些政策在很多的热点地区,像王府井、西单都是免费给大家用了,但是带宽不是很好,包括首都机场,网民觉得我上网还要把手机号输进去,这个倒不是为了什么,而是互联网上涉及到安全问题,所以必须是实名制的,这个在国外也是如此。实际上国外任何一个地方用互联网都是要把房间号和实名输进去的,它也是免费的,这是运营商比较大的一类,他们来做大的应用,这是一类。第二类是ISP也在做一些应用,像中电,华通,在原来的二环上都已经做了,包括望京也做了,这也是WIFI目前也是准免费,你得申请一下,给你免费。第三类实际上就是个体行为,比如说像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都提供了,包括个人有很多的网民,我的家是包月的,我包出去,大家共享一下,加个密码,刚开始我们家也是,速度慢是一方面,责任是另一方面,如果别人家用你们家的IP上传一些不该上传的,实际上你要承担这个责任的。所以好多网民觉得我的不实名,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因为作为的网卡,包括WIFI都有一个mac地址,所有的地址只要是能上,这是国际电联有规定的,都能找到这个地址,就能找到是谁生产的,只要找到是谁生产的,找到卖给谁了。所有人只要你上网,你的mac地址就是实名的,都是可以查清楚的。
  主持人:这里着重说第一类,三大运营商提供的,我也会用,有时候会发现,开车快了好像不太能找到WIFI。
  潘锋:我刚才说了WIFI是游牧速度,速度一般不要超过10公里,超过这个速度,WIFI就不保障了,这个就得靠3G了,3G是400公里。
  主持人:这里还有第二个问题,目前我们知道各大运营商在推广阶段,所以是免费的,当然也是有成本的,这里会有一个担忧,他们的免费会到什么时候就不再提供,是不是等他们一旦成熟了,会对大家收取高额的费用,包括布点的问题,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
  潘锋: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关于WIFI的布点是不可能成熟的,WIFI布点首先不存在一个成熟的问题,第二个是WIFI的服务都是非标准的服务,运营商提供的是标准服务,你可以投诉和追究的,WIFI是没法投诉的,你可以看一看,你要加入WIFI,上面有一个承诺书,质量是不保证的。基于这几点原因,我个人觉得运营商可能未来会跟手机密切捆绑,费用问题,我倒觉得还是单独WIFI的收费从国际上来看没有成功模式。这一点最早台湾在年的时候提出一个无线台北,就是大量布WIFI,最后基本上是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收费模式。因为WIFI本身就是公开的东西,就是平等的东西,就没有加密,你非得加一个密码,很容易破解,它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它是非标准化服务,所以不提供这些东西。从这两点来考虑的话,我倒是觉得最后应该是运营商单独通过它来收费应该是不太可能的,还是通过手机,通过号的捆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您说的第二个享受多长时间的问题,我相信2012年大家肯定还是可以享受的。我也相信作为运营商来讲,它是一个国企,有社会责任在里面,现在国资委已经说要把国企分成几类,其中一类就是涵盖公益性的,现在三大运营商我看他们对这个非常重视,三大运营商在北京的支持,我也特别感谢他们,对北京也特别支持。联通是北京的主体运营商,移动一直很支持,包括市民主页也在和首都之窗合作,电信也是投资很大,因为首都是中国的首都,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我相信这个服务一个是大家能享受得上,但这个还是市场行为,还得他们最终来决定。从我们来讲,从政府来讲,我们也一直跟他们在沟通,希望他们能这个服务做得更好,我觉得他们从目前来看也是愿意的。
  主持人:这里牵扯到网友另外的问题,对企业来说,企业是需要盈利为目的的,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干,盈利不了的事情又比较难解决的事情就应该由政府解决,这是政府的公共服务的特性,我们不能一方面说在规划中提倡要大力发展无线城市的这样一个概念,同时又让运营商背负相应的成本建设,可能网友会说,希望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更好更合理的模式,因为毕竟不管什么模式下面,最终需要受益的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个体和市民。
  潘锋:您说得很对,如果没有好的模式,任何东西都是昙花一现,都持久不了,都是短期行为。这个从两方面理解,一个是从运营商来讲,运营商本身的利润还是比较大的,从全球来讲,移动排第一了,利润是比较大的,他作为一个国企,让利于民,本身他也愿意,这是第一个。尤其是现在越来越透明以后,他应该是让利于老百姓的。第二个问题从政府来讲,从北京来讲,一个是从我们城市的管理来讲,我们有很多比较好的资源,这些资源也可以通过给运营商,把它加工成更好的东西给老百姓提供服务,比如大家看现在道路上堵车的情况,未来我们一直在想,把相关的服务提供给老百姓,互联网上已经有一些了,但是这个实际到个人隐私要进行处理。这些提供完以后,对运营商来讲,相当于把城市的资源提供给他了,他拿这些资源换成流量,这对他来讲也是一个良性循环。包括市民主页,老百姓在手机上可以办事了,老百姓是免费的,但是流量还是占的用户的流量,实际上运营商是有收入的,那这时候你得把这个流量变成WIFI的流量返还给老百姓,这个我们也在做一些探讨,也在跟运营商密切的合作,让大家把这种真正的免费享受到,而不能变成一个假的免费或者是空的免费,但是免费东西质量确实是很难保证,像现在的热点地区出口带宽还是比较窄的,目前用的人少,真正像您这比较前卫的,在热点地区用WIFI的还是要少一些,像火车站带智能手机的挺少。
  四、规划落实的阶段进展及指标评价
  主持人:随着城市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体对新的事物,包括科技改变生活的方式的认知会越来越多。我们聊了这么多,您能不能帮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在规划中,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的实施阶段是哪个阶段,或者换一个问法,它的完成度有多大?
  潘锋:目前从规划来讲,我们从2011年颁布以后,转眼间已经快一年了,从现在来看,按理说我们是不是完成五分之一,你问这个问题我也是感到很汗颜的一个问题。从标准本身,你提到百兆家庭的问题,如果按五年的话,应该是20兆了,按这样的话,可能是没完成任务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们现在一个是光纤入户,从联通包括SP都推得很厉害,光纤到小区的基本上都到小区了,小区很多在改造,现在光纤到户的可能已经好几万户了,这些家庭里面百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也有一些网民的理解问题,也是运营商说的,给家里说的光包的话他很反对,因为他绝对比较费电,一个是60瓦,等等这些问题。所以从实施层面来讲的话,我们专门在经信委有一个基础提升办,它在解决这些基础提升的问题,包括您说的到户的带宽,包括WIFI的覆盖,北京市政府每年也拿出来一些钱来促进这些事情,确保“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实施。
  主持人:最后以什么样的指标来去评价这份规划落实?
  潘锋:这个指标已经有很多了,像80%,像100兆,这个指标是比较实在,非常硬的指标,我们自己给自己也是做完这个指标以后也是领导给我们,也是百姓给我们压的担子,发了400多份调查,包括到清华、北大、北邮,还有王府井这些热点地区随机访问,我自己也跟着去过,也问过很多人,这些指标还是来源于群众,用于大家。在网上也做过调查,很多网友也非常关心,众人拾柴火焰高,提出写指标之后我们感觉压力很大,但最后还是写进去了,我们觉得还是要实现,最后确保能做好。同时,因为是双进入,在基础提升这一块是双进入,一个从市里来讲有一个提升办来做这些市层面,包括运营商层面。从区县层面,除市里给他政策以外,区县政府也是非常重视,像西城非常重视,他们也在推进这些事情。所以这个你说都完成,我觉得说得有点大了,但是大部分还是很有信心的,比如说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度1万亿,尤其是北京要开京交会,我觉得肯定没有问题,因为我们跟商务委调查,应该没有问题,包括国际出口带宽1.5T,现在已经快1T了。可能比较难的是带宽接入,我们确实说的,把真正的感受和能力最好等同起来,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能力来讲,包括智能社区,高清比率,互联网普及率等等,这些指标虽然指标看着像90%,在线办,包括全程在线办理,这个我也帮着大家呼吁一下,我们很多网民我希望能办事,首先能在网上办就在网上办。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申请护照,我们也到北京出入境管理处去了一趟,我感觉到人很多,实际上很多工作完全可以在家里办,网上已经提供了,我们也有责任,宣传的还是不太够。
  主持人:可能还有另外一方面,最好是真的有一个实质性在网上办,比如说我填完表之后可能会通过电子签名回传过去,真的能免除于我再去跑这么一趟。
  潘锋:你第一次办肯定得去,因为要采集指纹和照相,照相按公安部的要求是免费的,但是必须得照,因为怕你自己的照片不标准。第二次就可以不去了,可以在网上提交了。如果网民对这个有疑问,也可以问我们,我们是电子政务处,这是我们主办的事情,我们可以督促相关委办局。我自己测试了一下,首都之窗专门有一个办事服务,这个已经提供了300多项。比如前一段时间我身边有一个人办孩子的户口,符合条件了,后来就在网上办理了,我看真是不错的,他原来没想到网上也能办。
  主持人:这里可能涉及到一个使用习惯,实际上越繁忙的业务越应该体现在网上办事上去,一方面是对交通的缓解,另外一方面也是体现出来我们发展这么多信息基础设施之后我们的一种成果的应用,否则我们建了路,上面没有车跑,没有人在用,可能难免会有浪费的感觉。
  潘锋:您说的是行政审批的问题,现在政府也在弄行政审批,我们也在做很大的事情,因为行政审批这里有很多的网民包括老百姓办事并不了解流程,他要提供很多东西,很多人办过,尤其是办过户口,都很有感触,我相信通过网上这些东西会更加透明和好,让这个城市更加智慧,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本市电子政务的发展
  主持人:尤其是对前台使用的网民来说,他需要的是一口受理,后台打破信息孤岛和各个部门的联系,需要的是这个东西让网民在前台感受到方便和快捷。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跟您的工作相关的,我在上个月看到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发布了一份题为2012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为人民开展电子政务的调查报告,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在报告发布时指出,电子政务在促进包容性和参与性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断扩大,世界所有地区对透明度和问责性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两者是齐头并进的。我想这样一个结果也是我们在使用政府网站包括对于电子政务的一些期望,一些建议上面都是共同的一个愿望,包括透明度,包括问责性。这里我想问一下潘处,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您是怎么考虑的?
  潘锋:您说的关于联合国这个每年都会发布一个关于电子政务的报告,报告中也会有一些指标。我觉得用几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是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我们肯定是要学习外面的,但是不要完全迷信外面。我前一段时间也看到,也是联合国一个组织排序,说中国的信息化排序往后了,国家还专门写了分析报告。我看了之后不这么理解。我们应该冷静看这个问题,我倒是赞同邓小平同志说的话,把自己的事做好比什么事情都关键,有句话说的是外乱乱局部,内乱乱全局,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很清楚,该干什么干什么,你老受到外面的影响,外面的该学习一定要学习,要拿来主义,但是你要受他的影响,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包括电子政务也是这个问题,很多网民也说到,电子政务核心问题,一个是透明,一个是问责,首先是把政务电子化,什么叫做电子?电子本身是没有轻和输(音)之分,就是0和1的问题,很清晰,很透明,既然很清晰很明确,问责自然就跟上了,这是一个问题。您这问题提到了,我觉得我们不一定非得看外面。第二个就是我们也得反思我们的问题。实际上电子政务一个是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到现在来讲,包括网民也在说,包括温家宝总理也说我们要政治体制改革了,领导看到这些问题了,中国也一直在推进,包括已经开始的事业单位改革等等,已经在做了,但是这个大家确实得有一个容忍,得有一个过程,因为欲速则不达,尤其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我们采取一种极端方式来做,这个并不能解决问题。任何事情都是,就像我们吃饭,你说一口能吃饱吗,显然吃不饱,得一点点吃,道理是一样的。第二个层面是从电子政务本身来讲,从政务本身来讲,从国家刚才说的,温家宝总理要说的要改,从北京市来讲,已经看到了这些,或者是已经开始实施了。最近网民也看到了,国家的这个行政审批改革,这个没有对外过多的宣传,但是政府内部做了,像北京的西城已经做了审批大厅,把审批放在一起,这本身是透明的过程。过去你到各委办局,委办局自己制定制度,自己审,自己过或者不过,说不清,没有一个很好的考核,现在大家集中到一起以后,这个委办局审批就是快,那个就是慢,那个流程简单,那个复杂,这是政务改革方面迈了很大的一步。市里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把全市的行政审批放在一块儿,要进行整合,这里电子政务本身实际上就是把政务电子化的过程。我们过去的10年提出的数字北京,我们已经铺垫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之前把路修好了,到现在我们发现这个路上没有路标,没有红绿灯,现在我们建一个红绿灯,大家不满意,觉得乱,怎么这样,因为过去车少,现在不行了,越来越复杂,城市越来越复杂,道路越来越复杂,没有红绿灯显然是不行的,必须电子化。我们从北京市来讲,第一个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做了,已经强调提出来行政审批要政府服务大厅,推进完以后第二步是要网上大厅,实际上应该是在2006年就开始做这个事情了,在首都之窗已经做了,原来是各个委办局直接对着一个个做,现在准备统一做起来,和最后真正的实体的审批大厅有效的对接,对接完之后把大部分的工作放在网上去,让老百姓不和审批者见面,因为只有不见面才是最透明和公正的,也是对于一些人的保护。因为我也是上网的人,经常很多人说到牢骚都很正常,如果这个国家你很爱他,你得真正的爱他,不是发牢骚就是爱他,不是这样的,你得真正对他好。国家也是一样的,你看到一些问题,你得理性对待它。国家是大家的孩子,我是这样理解的,肯定有很多问题,包括美国也一样,大家都有很多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你说把它删了来解决,显然不是的,肯定是怎么很好的最后慢慢的…当然这个慢从任何人来讲,我相信从上面领导,从各个方面都希望加快。同时一个好的制度能把一个坏人变成好人,一个坏的制度能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制度的设计确实比较关键。中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觉得还是立足于自己,加快改进,我们电子政务愿意添砖加瓦,愿意对政务的公开和透明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确实把它做好,最终给老百姓,给北京的市民,给各位网民提供一个特别好的一个网上的服务,最后把这个城市变得更美丽,真正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或者是真正的世界大都市。
  六、结束语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潘处为我们解读这份规划,也感谢网民们的关注,本期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潘锋: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刷雷者5回合双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