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就等于从头再来 刘欢吗?

超越轮回——关于佛法、基督教和易经的对话 &&&&2010年冬夜, 在华德书院,金博士和陈阳老师之间有一次精彩的对话,现摘录出來,与大家分享。&&&&金立佐,英国牛津大学博士.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的创建人之一。曾任英国洛希尔商人银行、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高管。CEA(UK)(英国中国经济学会)首任会长.2009年最具影响力独立董事奖获得者。&&&&陈阳,自幼习《易》,继承家学,酷爱传统文化,浸淫《易经》二十多年,始有所得。及长,师从四川成都文殊院释宽霖大和尚,先后受教于多位高僧大德,潜心修行多年。&&&&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当年佛祖说过这么一句话:“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阿陀那识”指的就是第八阿赖耶识,“甚深细”指第八识的道理特别深、特别细;“一切种子如瀑流”,佛讲八识中的一切种子如同瀑布一样流淌下来,形成生命界的根本苦况:轮回;“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个第八识并不是普通意义上所谓“灵魂”啦,并不是有个不灭的、单一的轮回转生的主体“灵魂”……&&&&佛不开演,他当然不开演,结果佛在世的时候果然没有开演。佛在世的时候,涉及到这个部分的讲法,一直比较含混。唯识的道理,直到龙树菩萨横空出世,他自己在被龙王菩萨度化以后,然后他建立自己的中观唯识系统的时候才建立起来。&&&&建立起来以后,就日渐衰微,等传到印度那烂陀寺戒贤祖师手里的时候,已经汲汲可危、后继无人了。戒贤祖师很痛苦,就想涅磐圆寂,但有菩萨在虚空中现身,告诉戒贤要再等等,再过多少年,会从东土大唐来一个叫玄奘的中华僧人,你传给他才算功德圆满,然后你才能离世。&&&&当时戒贤祖师年龄已经很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大概有类风湿之类的毛病,所以他只好听菩萨吩咐,一直活到一百五十多岁,一直等到玄奘法师来。玄奘法师穿过西域来到了那烂陀寺,戒贤祖师见到他以后就哭,说你怎么才来呀?然后玄奘法师就花功夫把唯识学通了。学好之后他就回大唐中国了。&&&&他回来传唯识学,碰到两个大问题。首先,中国人尤其是汉族,特别善长搞圆融,搞圆融体悟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搞逻辑分析差不多都脑筋短路。所以我们中国人悟这个悟那个很灵光,一旦遇到细密、繁锁的逻辑分析立即就大脑短路。其次,玄奘法师的梵文造诣是超时代的,他甚至比印度人都高明,所以他在辩经的时候,全印度没有人能超过他。但是我们可爱的玄奘法师,怎么说呢,他有点像我们这个年代的一些海归,英文很好,中文不灵;玄奘法师他自己的母语——汉语的造诣,实在是不敢恭维。&&&&所以玄奘法师在佛经翻译方面,就不如鸠摩罗什法师通达,实在是因为他汉语的造诣比不上不如鸠摩罗什法师。鸠摩罗什法师偏偏是个“老外”,但他的汉语倒比玄奘本人还好。就这么古怪。因为一方面中国人的习惯思维,实在是不善长唯识逻辑;另一方面玄奘法师的翻译实在艰涩难懂,因为这两个因素,唯识学在中国甚至比在印度衰落得更快。玄奘法师建立法相宗之后,到了二代,到他的大弟子窥基法师手里,已经迅速地衰落下去了。&&&&窥基法师是玄奘法师的罗汉弟子转世再来。传说玄奘法师取经途中,半路上唤醒过一个远古时代就入定了的罗汉,双方约定,罗汉转世到中国,等玄奘法师回国后即出家做他的弟子。这位罗汉投胎到了大唐著名武将尉迟敬德家,后来就追随玄奘法师出家了,这就是窥基法师的来历。唯识学这一脉,在玄奘法师手里专门立了一派,叫法相宗,所以有时候也称唯识法相宗。这一脉传到了窥基法师就没落了。但是唯识法相的经典论著,因为玄奘法师的特别看重,所以对这个部分的翻译是当时优先进行的。&&&&唯识法相这个系统,主要的经论包括这几部:《华严经》《愣严经》《愣伽经》,还有一部特别重要的佛经,就是《解深密经》;论包括《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唯识有多难呢?我们举个例子。佛说我们人类一昼夜念头有13亿转,现在地球上有67亿人,作一个假设,这67亿人全部成佛以后有多少位佛?大家肯定说有67亿佛。这个就是我们这些“凡、愚”学理不通,想当然的理解罢了。从唯识的道理,那真正是念念成佛。假设67亿人平均寿命50年,那么大家尽寿命有多少个念头?大致是×67×50×365=0000个。每个念头成佛,所以地球上这些人真正成佛,我们即使假设,那也是0000数量级的化身佛。这个,对我们人类的普通智慧来说,理解起来实在是太困难了。《六祖坛经》说“自性众生誓愿度”,我们内在的自性众生有多少?佛家讲无量,一定要讲出个量来,至少这一生,以活50年计,也得0000这么多的众生。每个众生成佛,你算算看?……我们被自己的“一生”这个观念迷惑住了,其实我们念念生死,所以一生一死是一生,念头刹那生灭那也是一生……都是一生,每个一生化身成佛,这就是唯识的道理,绝对不简单。禅宗说“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众生有多少需要度,禅宗说“无量”;但唯识就认为这个有问题,你不要动不动“无量”,凡事要定量、定性分析,所以唯识特别接近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现在,我们能够理解唯识吗?很难。何识佛祖在世的2500年以前,所以面对当时的人,佛也只能说得隐隐约约。&&&&关于千百万亿化身佛的事,佛经里有个菩萨就很能表现这一点。这位菩萨就是执行力第一的“大行普贤菩萨”。佛经里,有一次文殊菩萨问众多的菩萨,什么样的法门,是你们认为最好的?最适合生命界的众生去学习、去实践?这就相当于我们学数学,总会有个最好的学习方法。普贤菩萨报告说,他的方法叫“心根圆通法门”。什么叫“心根圆通法门”呢?普贤菩萨说,他在三千大千世界中,以心根谛听,如果有众生发起了修行成佛的正念,乃至有众生发了善念,我就恒时派无量无数的化身到这个众生那里,帮助对方,直到对方超越轮回,成就佛果。这个法门说浅显点,就是他心通配合无量无数的化身做功德,所以普贤菩萨对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的心念都听得到、听得懂。&&&&这个当然不是一般人做得来的,然后文殊菩萨只好评价说,你说的这个方法,不是低级别的菩萨能办到的。后来观世音菩萨就报告他的耳根圆通法门,这个无论初级中级高级都能进行,被文殊菩萨评为第一。由这段可以知道,高等级的菩萨都可以达到无量无数的化身成就,何况成佛?&&&&佛经还记载,普贤菩萨有一次神识离开他的主体,很好奇去探究他身体里面的奥秘,结果陷进他的毛孔里12年,差点迷路回不来了。期间,普贤菩萨在他自己的毛孔里看到无量无数的佛国,看到无量无数的佛国有无量无数的佛,正在给无量无数的菩萨说法。然后普贤菩萨的主体意识迷到里面差点出不来。&&&&大家把这些都当神话看,但在佛法修行的实践中,这都是要“信”的。只有信,才会去仔细思维和研究,然后才能实际达到那个程度,这才能成佛。所以研究唯识学很麻烦,得配合《华严经》,《华严经》的道理是完全颠覆我们对宇宙的既有认识的。而唯识学,你真正修禅宗、修密宗,都是要真正掌握的,而且遵循其道理实际修证的。&&&&当然,我们现在在佛理上基本狗屁不通,还谈什么禅宗、密宗。&&&&真正大乘,你看《华严经》,一个初地得果的菩萨,化身就能够游行他方世界,旅游到一百个佛国土,亲见一百佛,供养一百佛。就是说他能把一百个念头转化成化身,凭这个旅游与参学一百个外星球。所以看《华严经》,几地菩萨能到多少世界,见多少佛,到了十地菩萨,叫法云地,那可真是亲到无量佛世界,亲见无量佛了。&&&&这些你要是结合道家看,就非常有意思。道家先出阴神,然后修炼出阳神,还要渡雷劫,一不小心一个雷劈下来,魂飞魄散,这就完了,叫“退道”。一雷劈散了,不知道灵识散了转世成蚂蚁还是什么,从头再来,要过无量劫再获得人生,再慢慢来。如果渡过去了,就往纯阳转换。每一次渡雷劫的时候,既是一个死的过程,也是一个生的过程,就会把至阴转化为至阳。道书里也会说地仙多少个化身,鬼仙多少个化身,说是渡过了九重雷劫的神仙,叫金仙,金仙有四亿三千万念头,念念化身。这些看着都跟小说里差不多了。&&&&这是佛家道家的修行人。那么我们凡夫有没有做功?按照唯识的道理,我们这些凡夫也在做功,我们每一个妄念出来,整个宇宙都在震动——只是我们智慧不够,无法观察清楚而已。然后我们一念为佛,一念为魔,一念在天堂,一念在地狱——这个其实已经是轮回了,我们的念头,我们的这些“化身”,或善或恶都在给整个大千世界的轮转添加燃料。所以,我们功夫和境界要正确,要有理论指导清楚的,所以要了解唯识学。&&&&唯识学甚至是小乘修行也绕不开的。小乘沿着当年婆罗门教等外道修证做功夫的路线实证,最后进入罗汉圣人的灭尽定,达到小乘圣人的实际证量。这个修证做功夫的路线主要是四禅八定系统,是通行于外道与佛教的共法。佛教小乘,是苦集灭道“四谛”配合功夫,完全走修证的路线。所以,真正小乘远比后来停留在嘴皮子上的所谓“大乘”更容易证果成圣,佛在世的时候,那些弟子有七天证果的,有四十九天证果的,就是注重功夫、注重实证。那么这个系统也离不开唯识的道理。四禅八定,四禅就是色界天四禅的境界,加上无色界天的四种定,一共八种,所以叫“四禅八定”。依色界天建立的禅定,分别叫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初禅,生命的心识系统可以说恒常浸润在禅定的喜悦中,禅定的喜悦就是生命所需的食物,在这样的禅悦中,修行人任何时候都在享用内外身心、各种感官的极其稳定的喜乐感觉。这种感觉在唯识学中,比如《百法明门论》等等,都有专门的篇幅讨论。&&&&色界二禅,才真正谈得到“整体观”,此时修行人在定境中消解了人类身心内部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系统的分立,可以达到是全体神经整体来感受,分立感、差别感大为微弱,这个禅定境界也叫做默然定。默然,也就是任何的语言系统在这里并不需要了。这时候有所谓“了了分明”的觉知,这个觉知能看也能听,能解也能觉,但与依靠外在感官的觉知不同。&&&&很多修行人就以为这是“悟道”了,感动得眼泪花花的;尤其是一些西方的修行者偶然达到这个定以后,在整体的感受中,就以为这是“道”了——这个当然错得离谱,但也比我们这些人不修功夫强。怎么区别这个境界,不自误误人,其深刻的道理还得回到唯识学的系统里来。&&&&色界三禅,有大乐发生在脑内,那才叫“法喜充满”,这也算我们人类最高品质的快乐享受了,跟这种大乐相比,性高潮简直等于你去奸尸了。这个定境中所有躁动的欢喜起落都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绵密不绝的快乐。这种纯粹、极致的快乐,在人类的人生历程中,再也找不到出第二个了。佛说:在世间所有的快乐之中,找不到比色界三禅更快乐的了!佛用人类在盛夏时走入清凉的莲花池,来譬喻三禅的快乐。三禅的快乐就像一个被晒得火热的人,步入莲花池后的清凉一般,通体舒适,没有不清凉快乐的地方。&&&&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般搞唯识学的人不做功夫,所以搞不清楚;其实大脑根本不是意根,大脑是身根,当大乐在它那里发生,那当然远胜过在生殖器这个地方发生的性高潮。&&&&我们知道,生命在痛苦中的身心中不容易保持平衡,甚至根本上失去平衡。因此,大部分犯错的人,多半是在痛苦逼迫的仓皇中所铸下,因为跻身在痛苦中的人们,很难静下心来思考抉择自己该怎么做。而身居禅定快乐的人,他们在没有丝毫身心粗猛痛苦逼迫的有利条件下,智慧深细而广大,如果他们以无所求、无所得的态度来面对这种享受,他们所拥有的条件是很容易就解脱的。所以,佛说,三禅的定境是菩萨的禅定境界,对于成佛事业助益极大。&&&&四禅叫“舍念清净”,就是舍掉三禅的喜乐之后得到的定境。这个实在不简单,一般人、神总求离苦得乐,因为苦让人受逼迫而不舒服,而乐让人得以在其中享受。离苦得乐是一般世间天神、人、畜……等生命存活的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需求;如果失去了这个理由,一般生灵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四禅就是得舍掉三禅的喜乐才能达到。所以,拥有四禅的定境生在四禅天的天人,是一群软硬不吃、苦乐俱舍,行于清净中道的大神。在佛教中,四禅天色究竟天的神灵,被佛称为“摩稀首罗”,意思是色究竟天国的神明。&&&&这些,在修行人做功夫转化身体时,要与唯识学关于心理状态的论述,要配合来修的。&&&&这是色界四禅。无色界有四种定。在这四种定里,物质肉身的束缚在心理上大大薄弱,在这四种定里,基本上只有心识和时空的感受,也就是说,这四种定境里只有纯粹的精神、真空和时间的觉受了。&&&&首先,是空无边处天定,在这个定境里,只有一片真空的觉受了,所以,依这个定的境界就叫它空无边处定。&&&&空无边处定向上一层,就是识无边处定。定境中只有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相续不断的存在,只是时间这单一一维的存在,此时修行人的心识还是相续不断,但其他觉受确实是解脱了。&&&&再往上一层,连时间这一维也不存在了,“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心识还在。为什么呢?因为感觉到什么都没有了是还有感觉的——修行人还有“感觉到什么都没有”的感觉,这就是无所有处定了。&&&&再往上一层,到连感觉“什么都没有”的感觉也没有了,就进入了非想非非想处定。此时就只有微细的“这个”单一念头,也就进入了唯一的单一作用力,就定在那里。这就是无色界的最高的定,也是我们娑婆宇宙三界的最后处。佛为了说明对人类来说这么难以想象的境界,只能勉强地用“非想非非想”这样一个并不简单直接的词来形容。&&&&这些,都得有唯识学的基本理论素养,才能保证修行的顺利。依修行来说,从欲界的粗定,到色界的四禅,再到无色界的四空定,四禅八定就是依次从物质相、能量相、空间相、时间相、心识相破起,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的非想非非想处定,只剩下心识本身的单一存在。&&&&如果连这一单一存在也破了呢?&&&&那么你成佛了。&&&&可非想非非想处天真的是往上一步,就能成佛了?&&&&答案是:理论上再往上一步就能成佛,实际上这基本上办不到。非想非非想处定,一定八万大劫,约亿年,这么长时间,基本上等于毫无指望了。所以佛告诫修行人,菩萨要在三禅和四禅的定境中定慧增长,不可轻易进入这个定。那么南老传的实修法门,就是呼吸配合白骨观,白骨观修成以后白骨流光,身见基本解脱了,基本上没什么身体的感觉了,再配合呼吸,就可以进入三禅,再舍念清净,就能达到四禅。可以说是当代最对机的成佛体系了,这个也需要唯识学的理论,才能了解这个法门的创设有多伟大。&&&&在真正的基督精神里,耶稣基督也并不承认“信我者得救,不信者不得救”,更不是原教旨主义那个极端逻辑:“信我者生,不信者死。”耶稣并不承认这个。所谓“信主者上天堂,异教徒下地狱”,这也是庸俗化了的基督教。其实你好好看一看英文原著的《圣经》,圣人耶稣说得清清楚楚,与大乘佛法的道理相印证,你会觉得,哦,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耶稣,耶稣是一个佛,或者说他是一个菩萨,可能会更接近他的实际品格。耶稣来到世上,首先就是个异端,是个叛逆,他是来颠覆希伯莱的犹太教《旧约》传统的。他在基督教体系中,可以说是个颠覆性的人物,或者叫革命性人物也可以。&&&&他的思想和说法,在当时的犹太教传统中,实在是太异端了,结果犹太教教士借罗马政府的力量,借国家机器的力量把他钉在了十字架上。但后来,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犹太教把他的思想给收编了,直接就表现在《旧约》把耶稣的《新约》给收编了。这个当然不是把耶稣给招安了,他们把他给处死了;是把《新约》招安了,其实《旧约》和《新约》完全是两样思想,耶稣带来了革命性的不同,这一招安,《旧约》《新约》放在一起叫《圣经》。这个手段太高明了,远比他们处死耶稣圣人厉害,将敌人先处死,再把他的思想说成是自己人的思想,然后主要搞的还是《旧约》那一套,这个厉害啊。&&&&在《圣经》里,《旧约》很薄,《新约》很厚。本来,耶稣作为“人子”来到世上就是传福音的,这个福音是什么呢?就是广泛告诉大家,过去在《旧约》里,大家对上帝的崇拜和了解是错误的,上帝不是“不信我的让他死”这么神经病,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耶稣圣人他还只能利用,或者是应用当时人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比喻来讲他要传的福音。所以他只能这么说:我来做事情,并不是因为派我来的“那个人”(那个大家以为的发神经的人);派我的那个,其实是大家的“父”。他这个父亲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指所有人的父亲,所有人的本源来处。在当时,他只能这么讲,要不然他周围的人听了也听不懂。其实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他本人本身就是木匠家庭出身,也不像释迦牟尼佛有那个出身条件,可以学遍所有的老师,可以有系统接受知识训练的经历,所以他举的例子都非常非常的朴素和草根。但是他传递的信息,他传播的福音,明眼人,尤其是真懂佛道的人,来看他,哦,原来他是这个样子,在说这些事情。&&&&在《新约》里,耶稣传播的福音里,他特别强调圣灵。圣灵在哪儿呢?他说,圣灵在我这儿,圣灵也在你那儿,可是你也在我这儿,我也在你那儿。他的讲法,是个庄严的互融互通的法界相,这个就要参合《华严经》来看了。他说,你别以为有一个圣灵是你的,有一个圣灵是我的;不是这样的,圣灵普遍在的。他反问,你怎么可以说,有一个上帝,哦,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惩罚你。他否认这个上帝,说那是大家错误的理解。错误的源头,自然是这么传播的犹太教教士们。你想,他能不被那些人恨之入骨吗?&&&&那个有条件的,看你的态度的,然后充满了人性的恶劣的,那是《旧约》里头愤怒的上帝,报复的上帝——《旧约》里头的原话,上帝表示说,我是一个爱报复的、嫉妒的上帝。这样子的上帝,还是一种神灵的层次,就是佛家讲六道轮回里头的天人,而且看上去更接近天人里的阿修罗,嗔恨心真是不小。但是耶稣说,不是这样的,你们大家不要听犹太教教士胡说,上帝是普遍的、周遍地爱世人的。他的这个无条件的“神爱”理论,完全颠覆了过去的那种思想,过去的“神爱”可真是功利。&&&&《新约》里记载,耶稣对门徒说,你们要真信我,你们就要像我一样去爱世人。怎样像他一样爱世人呢?他特意展示给大家看。有一天非常意外的,大家都回来以后,他把洗脚水给大家都打好,然后给每一个门徒洗脚,洗完脚后帮大家擦好。大家说,奇怪呀,没见他干过这事呀,大家当时不明白,于是耶稣说了要像他一样爱世人。但大家都听不懂,耶稣又说我以后不会跟你们在一起了,我这么做,是要你们也像我对你们这样对待别人。随后他就被罗马政府抓走了。所以他当时传递的信息,那些福音,每一个方面你仔细看,全是对《旧约》的颠覆,是这样子的,他说了很多一段一段的话,你用心看,你就会非常震憾。这就是为什么《旧约》系统的犹太教教士们必须把他干掉的真正原因,因为他是个异端,靠宗教传统吃饭的人受不了。为什么后来《旧约》把《新约》招安了呢?这就是手段高明啊,最妙的方法不是反对自己的敌人,当然刚开始两者水火不容,他们把耶稣给处死了;后来发现拥护《新约》的基督徒越来越多,然后他们就动脑筋搞“兼并收购”——反正大家谈的总归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不管是什么样的上帝,总是都在谈上帝。于是本来《新约》是把《旧约》推翻的,后来《旧约》反过来把他容纳在里面,然后把有关的东西不声不响地埋没了。&&&&现在我们中国所谓传福音,大多又是《旧约》那一套,福音就是“不要信魔鬼,不要信邪灵,要信上帝,不然就会……”就教化来说,耶稣和释迦牟尼佛是一样的,因为释迦佛教化,是通过他的身教和言教;耶稣也是如此,言教是传福音,身教,打洗脚水给你洗脚,这都是。释迦佛展示神通,耶稣也展示奇迹。不过,耶稣说,因为没人信我,所以我必须用这个方式,意思是唤起众人注意,或者像现在人的说法,来吸引眼球。但是,他马上就会强调,不是你信的那个(不是信我本人),是信我里头的一个(那个大家具备的),然后有时候他叫上帝,有时候叫圣灵,有时候叫至大的……他经常叫不同的词,他不会用同一个词。这跟佛家道家讲“道”、“佛性”、“自性”什么的,有何区别?&&&&然后他也说,你们假如有确定无疑的信心,你们做的将会比我做得还要大。他行使神迹的时候,如果对方犹豫不决的时候,他通常是不做的;一点不信的,那就更不可能。他通常是说,我没有救了你,是你的信心救了你,但是你的这个信心是通个我这个中介表达出来的。他的说法,与佛法相通的,全是相通的。我们那些朋友听了都害怕,说是你入佛道了,一个基督徒怎么可以进入佛教了呢?他们美国人,不知道这边文化的情况,结果有一次一个朋友约我去他家,他老怕我入魔道,他们以为佛道就是魔道。他们的说法就是现在到处乱讲的那些人说的什么“邪灵”之类的。后来沟通了几次以后,他们放心了。&&&&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佛法为什么能够在西方传播开,不是说密宗怎么了,是他们通过佛法忽然发现耶稣太寂寞了,要通过东方来真正理解他。&&&&现在反而是东方搞着《旧约》的逻辑。当然,宗教中总难免集中一些偏执狂,有些人会进入到一个偏激的信仰中,所以对宗教精神的正信,都需要一个过程。人群里面,永远都是三六九等,有像金博士这样的基督徒,也有满嘴胡说八道的基督徒。老实说,比这样的基督徒更恶心的佛教徒也绝不少。在人世间,这些必然如此,否则不成娑婆世界。这些都是允许的,只要不要集结在一起乱来就可以了。这一点耶稣的精神是好的,他的精神也要发扬光大。他被那么虐待,还说:主啊,请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释迦佛过去世他也没有怨恨,所以在《金刚经》里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都没有一丝怨恨——境界是一样的,都是大圣人。人类最怕的无非是一个死,这个真不在乎了,不在乎到连怨恨都没有,那差不多不会被死控制了。所以,他们就表达给我们看。连这个都能够超越的话,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因为人类实在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于是他们就做给我们看。这些圣人,无一例外都是有大情的。&&&&我当心理医生的过程,我发现有天下的事情真是“不生不灭”,人内心的能量,绝对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有的人混得很窝囊,怕得一塌糊涂,完全就干不了任何一点正事,就等着全世界来拯救他,来施舍给他。他那能量可没少,于是造出病来生着,呆在那里打妄想,想像自己其实是一个圣人,是什么什么转世——那个能量挺大的,能够把清高和愤恨发挥到很高的地步,而且大言不惭。由这个路子去信教,当然就走极端,就反社会,就很有嗔恨心和攻击性,真正宗教精神那里是那个样子。&&&&相对来说,基督教跟西方的科技文明和主流社会,经过几百年的磨合,磨合得还算比较好了。这一方面,是佛和道不及的,所以中国本土的宗教需要革新,现在抱着老古书摆清高的搞法,可能不得人心。耍清高玩攻击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对别人不尊重,做任何事情都失信,社会公然行贿、枉法……所以,中国人自己搞得自己有些不值得人尊重。因为我们自己要尊重自己。比如说,每个国家搞政治的,都要搞搞阴谋什么的,这大家觉得还正常一些,因为政治本来就是这样的吗。商人也本来就是牟利的,但是现在我们社会的学者,培养下一代的教师,也差不多了。这还有什么尊重和尊严?过去,像陈寅恪、马寅初他们,不管他们学术对不对,那种对生命的尊重,那种庄严或者神圣精神,才是我们文化命脉延续下来的可靠保证。一种文化的传承,不能全从世俗的角度着手。耶稣的伟大,是脱俗的;佛也是。佛当年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异端啊,所以很受过迫害,连他的堂兄都背叛他、害他。完全从世俗着眼,比如有助于搞学问出名啊,打坐可以健康长寿啊,这些追求无非是在六道轮回里面达到比较好的一道继续轮回,还是在功利圈里面转,怎么出得来?又怎么谈得上为民族整体谋个终极归宿?这一点,我们真没法跟西方人比,我们真是太实际了,拿世俗当标杆了,这个就差远了。&&&&欧美尽管毛病大,但科学研究和创新还在那里。尽管他们的科学越来越偏技术了,越来越跟商业结缘了;尽管如此,为科学而科学的人,人数还是蛮多的。中国不是没有,但是显不出来。但欧美在精神和文化上,真是很困扰,很痛苦。我们甚至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还盯着脚面看呢。&&&&人类需要宗教里的真精神,需要圣人的宝贝。但从中国到西方,需要梳理,因为根本就是两个语系。所以文化精神从中国到西方,简直根本没法翻译,无法转换。你对中国文化以及它背后的内涵,稍微有点感悟的话,中国文化讲“中”,意思是有分别就是错误,因为不是“中”了。光是这个思想,就把西方一大堆东西都超越了。这还是老祖宗,那些圣人刚开始有点味的东西,还不是那个“道”。怎么翻?没法翻,英语里没有对应的词,连这个想法都不大有,我只能这么讲。&&&&从“中”这个字讲,中国文化看自己,看别人,看世界就站在那个角度上,那个没有地域性差别对待的角度上,光是这一点就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因为“中”根本找不到具体的立足点,可以说“中”的全球视野是不立在任何一个观点、地域上的,所以才能包涵地球上任何一个点,这才是真正全球观点,也同时超越了“全球化”,这个即是《华严经》的道理,也是“中观”的观点,其实根本就有观没点,这个怎么告诉西方人?很难。&&&&虽然说儒释道是一家,背后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但从来没有人跟西方的众人展示过,日本人做得不够,密宗毕竟是宗教中的一派。能够真正展示、能够反映那个韵味的东西,现在还没有一个对应的西方思想和语文体系,这件事情还需要很长时间。&&&&日本人虽然做得不够,但他们比我们早一些反省到国民教育、宗教文化的问题。他们后来就兴起了“创价协会”。创价协会是一个入世的团体,当然现在快成了一个商业结合政治的组织,有些违背最初成立的初衷了。这个协会把基督教的形式、方法和佛教精神融合在一起,他的中心不是寺庙也不是教堂,叫总部和分部,但跟教堂的选址是一样的,选在市区。只有在市区才能跟人群接触,才能着手解决普通人的问题。&&&&创价协会的创始人被日本人看成是圣人。他当年觉得日本的教育和文化出大毛病了,当时战前、二战期间,日本的国民教育是狂热的军国主义教育。日本的小学生都接受这一套。比如说,日本的小学会给小孩子发一个苹果,然后老师问:好不好吃?大家说好吃,于是老师引导说,这是出产在中国的东西,我们日本地狭人多,随时都有灭亡的危险,只有从支那人那里抢这些东西,大家才有活路和前途。这个当然太可怕了,直接导致二战期间日本民族的全体疯狂,既毁了他们自己几代人,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创价协会的创始人觉得日本堕落了,一代代的孩子学的都是知识,精神上居然是这些政治化的东西,太可怕了。而且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孩子长大去侵略在文化上可以说是父母之邦的中国,他认为这样下去日本全完了,全毁了。所以,他在战前就和另一个人搞民办教育,提倡教育革命。你想想看,凡是涉及到人的心灵、性灵这些东西,一定是普世的爱,肯定有真正的宗教品格在,他提倡的精神一定是爱人的,一定是反对战争的,这跟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治意识就起冲突了。他们两个就被逮捕起来,其中一个就被折磨死了。他在监狱里算是幸存了下来。最近有一篇文章特别好——《日本是如何毁灭的》,专门讲日本的教育,然后产生了几代“愤青”,这批人成了狂热的偏执狂,结果把日本折腾毁灭,到现在的日本,也还没有在文化上确立一个方向。&&&&愤青,产生于人群中普遍狂热的情绪。现代以来,当政治教育代替了传统的做人教育以后,政治一定会培养出自己将来无法控制的愤青一代。这是政治家的短见与愚蠢,企图通过狂热的排外情绪或者民族情绪来避免民众对于现实政治的关注,无疑是以为暴力情绪永远不会降临在自己头上一样愚蠢。当国民经济,或者重大社会问题集中暴发的时候,这种情绪将不可避免地降临到政治头上,一代或者几代愤青们要求着政治的兑现,政治不能不兑现,于是发动对外战争,或者国内的政治高压,都成了政治不得不配合的事情。因为这种政治教育,会以国家机器的威力普遍的培养出几代愤青出来,那不是政治家当初设想的轻易就可以控制的。《日本是如何毁灭的》,讨论当年日本年轻一代的愤怒情绪,他们说凭什么西方人就行,东方人就不行。中国民族主义者就集中在愤青们中间,一个不小心又变成网络暴民,在现实环境中,已经给政治带来了压力。那篇文章写得很风趣,也很挖苦,是我们中国人写的。&&&&日本战败后,创价协会的创始人被放出来了。这个人有信仰,不屈服,出来就继续做,办“教育创造价值学会”,还是从教育起家。但是纯粹教育很难做出来,那怕是这位圣人。他当时很苦恼,因为说来说去,有教材的问题、老师的问题等等,这都是需要钱的。直到这位老兄遇到了日莲宗的传人。日莲宗,就是中国天台宗传到日本后的名字,其实是天台宗的一支。他跟这个人一谈就“好上了”,他俩觉得互相找到魂了,然后就合在一起,也突破了教育的界限,从此就不叫教育创造价值学会,直接就叫“创造价值协会”,简称“创价协会”。从那以后,这个协会广泛地把宗教、教育、生活、工作融汇贯通,普遍地影响人的各个方面。&&&&创价协会的创始人见过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他说,要向中国人还债,欠了中国人。因为他们弄的这套东西,基本上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他表示将来要还回去。当时是1975年,周总理说,现在你们不能来;50年以后来。所以他跟我国领导人有一个约定,他要等到2025年来还债。&&&&我为了这事专门去考察,创价协会很有意思,他们办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社团,他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搞得很大,很厉害。而且他们台前是日本的第三大在野党,叫公民党。十个日本家庭里,有一个是属于公民党的。他们把基督教组织优点和佛教精神结合得很好,教育和经营结合得也很好。我进去几次参加他们的聚会,其中有一个是茶道,也有教做菜的,都有。然后就把这些完全是生活的东西,跟创造价值结合在一起。所以日本人能够在战后,把一点细微的事情做到极致,跟创价协会的教育相当有关。这方面,比如基督教为什么在中国传得特别快?他解决现实问题啊,心里有难处了,一帮姊妹们帮你做心理辅导、耐心调解,又不收费,甚至帮忙解决剩男剩女的婚姻。因为个人的力量弱,有个上帝在,周围有一群人关心着,人自然认为有得靠,靠得住。所以,对现实的普通人来讲,如果你说最后一个关怀、终极关怀,比如上帝不在了,没有人负责最后对人生的兜底工作,很多人要垮掉的。所以你说什么都没有,没有一个超越于所有人之上的,这个佛教精神肯定干不过那个说还是有个存在,专门兜地的。所以佛教的净土宗在一这点上就比较普世。&&&&后来我想再去日本,了解他文化和精神更深层次的东西,但有很多事就暂且搁置下来,又拖了好几年。后来去韩国,感觉韩国人自我的东西非常强、非常刚强,日本人有日本人的执着,但没有韩国人这么执着的。比如说,在物质上韩国工业化,军工这一块做到了亚洲第一,他有那个玩命的精神。基督教的传播,韩国人只用了30年,就成为人均教堂、人均基督徒世界第一。这个民族很有意思,能在短时间里,把干的事情干到极致,还能干过头,人家有这个本事。我们是大陆国家,韩国是半岛,但是太小,小的特点就出来了,他那个抱团,那个志气、锐气,没有包容性就全出来了。&&&&韩国挺好玩,他们把自己的历史改了一遍,尽量减少和中国的部分,还在废除汉语。所以不要以为只有我们乱改现代史,近代以来,我们东方集体患上了自卑病。不过,我感觉将来还要改回去,现在这套搞法,毕竟是旁门左道,不是正经正法。还有一个好玩的,他们自己不愿承认,韩国话特别像闽南话,特别像我们那里的蛮话。然后我们就能搭上话,我说你这个话是不是这个意思?韩国人说你怎么知道?韩国人自尊心很过敏,文化自卑的心理比我们还厉害,把几十年前有关与中国的文献、史料都不要,重新弄了一套。相比之下,我们还算稍微好那么一点点,虽然也是五十步笑百步。&&&&陈阳还年轻,比起当年的我们,已经算幸运,较早地接触了老祖宗的宝贝。以后你把《易经》、《皇极经世》整理出来,继承发扬,这就是传统文化上一个重大的工作。日本人有没有去讲究《皇极经世》这样的著作?&&&&他们研究不了。他们在《易经》方面的研究,比我们这些现代中国人都要强一些,他们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有规定,一个官员要进入内阁,也就是他们的中央政府,必须要懂《易经》,而我们有文化断裂的大问题。但《皇极经世》太难了,他们没这个智慧和传承。《皇极经世》的传承本身就寥寥可数,佛教是传过去了,但是《皇极经世》没有。别说他们,我们中国现在真懂《皇极经世》的人,也没有多少。&&&&今天有一些感悟,所以想问陈阳关于“情”的问题。&&&&“情”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唯一沟通人和佛、人和菩萨,以及人和神之间的桥梁。所以基督教说“神是爱”。在佛法来讲,诚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这个意义上,佛陀证悟的境界最后要落在这个“悲”字上,在诸佛的眼里,三千大千世界无非是“大悲”的流行。我们大部分人的误会,就在于以为佛教最后讲的,是一个完全枯寂的“空”,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就是凡夫的邪见,至少也是一种断灭见。如果“空”是什么都没有,那么人不需要信仰、功夫、实证之类的,只消在头上来一棍,昏过去就解脱了。但是我们这些人就以为这是解脱——对痛苦不再有感知,足够麻木,就是解脱。&&&&真正佛教精神才不是这样。佛说的“同体大悲”,最后要落实到一个东西上。东西方宗教立足点虽然不同,但讲法一样,一个叫“神是爱”,另一个说“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它们最后要落实,是有一个真实的东西。这个东西不是麻木,不是无情,不是失去感知能力。这样子见地不正,修行很麻烦的。一个这样的佛教徒,最后会堕进畜生道,变成猪,而且一耽误就是千生万劫,绝不是几十年的事。佛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完全一脸的道貌岸然,一脸的呆板,没什么情绪,没什么情感,这是我们的邪见。佛菩萨也不会如我们所想,我们出一点香火钱,他们就为我们提供大富贵、大健康、大名气、大权力。我们得到这些东西,是要付出相应的东西的,佛菩萨即便满足了我们,他们也得还。所以正如南老所说,这个贪欲其实是想让国王当乞丐,为我们这些区区凡夫去讨饭,这个就是个大问题,滋长着不劳而获的思想。&&&&真正佛菩萨有大情大爱,只不过他们确实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在轮回中,现在一个情绪起来,我们根本控制不了,被他牵着鼻子走。想说老子不生气,立即就能转化,这已经就是圣人了。我们凡夫生气是刹不住车的,直到这个情绪走了,你想捞回来它也不会回来。所以这既是一个烦恼,转化得过来也是一个菩提。有情众生有情众生,所以佛祖他不是众生,但他绝对有情,正通过有情,才沟通圣人与凡夫。而且离开了情,也不成世界,也不成佛果。&&&&禅宗初祖达摩的一首偈子说得就很清楚了。他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五叶,就是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临济宗、法眼宗。而“有情来下种”显然是说无情不能下种。很多人误解解脱、超越轮回是要足够麻木,不再痛苦,这个邪见当然以为可以在无情中下种。这下下去有什么用?等于在沙漠里种庄稼,种子就是焦芽败种。就是芽也焦了,种子炒熟了,根本发不了芽。&&&&儒家的学问,在《大学》里叫做:格物致知,诚意正身。格物致知是一个理性的训练过程,“格物”是说把内心的物欲先保持一个间隔,然后才能致力于智慧、致力于理性知识的求知。但接下来儒家立即说到情这个部分,讲诚意正身。人要对别人有诚意,对自己有诚意。对别人有诚意的一个人,就能跟别人感同身受,然后处世断事才能“正身”,不偏不移。这就是《大学》的纲目:“格物致知、诚意正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于个人“内圣”部分的纲领。诚意这个部分就相当于有情,因为无情还能称之为诚意吗?那只是麻木不仁。&&&&所以在修行的最初发心这个阶段,要看一个人的境界。一个凡夫,因为自己痛苦得不行,发心在这个菩提道上追求的时候,第一念刹那动的时候,动机是什么,就决定他好几十辈子的修证路线和成绩大小。所以南老在他的著作里头,提到佛教徒不要搞麻木和愚痴。太痛苦了,所以要通过某种办法变麻木,要麻醉自己,这个会堕畜生道,会变成猪。&&&&很多人认为“有情来下种”是达摩祖师在“秀”他的功绩,意思是你们中国的有些有情众生,因缘成熟了,我老人家过来下种了。他不是这个意思,他讲的是修行解脱可以通约的一个命题。所有有效的修行,都要在“有情”里面下种。在薄情寡义里面,那也叫“种”,但是是焦芽败种。“有情来下种”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然后结果就是“因地果还生”。因为有“有情”这样一个因地,这样真实不虚,最后自然有那样的结果出来。&&&&所以“有情来下种”是正信和迷信之间的一个区别,是在自己有情的这颗心里面下种,还是在有求的一颗心里面下种,还是在薄情、寡情、甚至无情的这颗心里面下种,最后都会得到一个果。这个果和最初的那个因完全匹配。而且,这样的习气和业力往小里说,会影响几辈子的道业修行,往大里说会决定千生万劫的生命形态。比方信仰的目的就是追求麻木,沿着这个迷信和愚痴的路线走,万一成功了,就会变成猪,而且还会耽搁千生万劫。&&&&在佛的眼里,这个甚至比饿鬼道还差。在佛教的教义里,认为饿鬼虽然更苦,但还是比畜生高级一点。虽然饿鬼的生存环境比畜生恶劣得多,但至少他们有灵性,他们有自我意识,有类似人类的智能,畜生则完全是愚痴。所以在佛经里面,你会发现佛经常呵斥人的时候,说的是“愚痴众生”,他既不是说“嗔恨众生”,也没说“贪婪众生”,反复反复地说“愚痴众生”。具体在修证的路途当中,我们要一关一关地过,最后达到“果还生”的成功。修证中,我们要力求“入道”。入道虽然不是得道,但至少是真正入门了,再也不是一个门外汉了,这才真正明了修行解脱、超越轮回的路线是怎么一回事。入道,达摩祖师跟二祖慧可讲过,就是要“外息诸缘,内心不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他其实指我们内在世界要刹得住车,因为我们的大脑很难摆脱妄想,明明人已经困得不行,还强撑在那,脑子还停不下来,所以就要看电影什么的,硬要把自己搞失眠。&&&&但初祖达摩这段话,我读到的时候,就疑心这是句“双头话”,就是除开表面的意思外,还有深层的意思。双头话,你从正向看对,你从负向看也对,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换句话说,从两面的对立角度看都对。后来我看了南老评价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他也谈到负面的那个理解。禅宗在六祖慧能那里集大成,慧能把中华佛教、汉传佛教的顶尖和极致完成了。但这项功绩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神秀的,不完全是六祖一个人完成的,当然他是集大成者,是最重要的。六祖的弟子青岩行思,再来是马祖道一。禅宗在马祖道一那里放大光明,然后是百丈禅师。百丈解决了禅宗的组织、生产问题,他把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搞得最完善。从百丈开始,中国佛教有了丛林制度,禅宗执行“农禅合一”的生产制度,保证基本生活所需。这以后“一花开五叶”,但是自从“一花开五叶”以后,“结果自然成”,你也可以理解为把禅宗的老命差不多也结果了。这也是南老讲出来的另外一个意思。&&&&这句话两边看都对,也完全符合中国的根本思维。中华文化的根本思维是从万古经王的《易经》过来的,就是阴阳思维,后来唯物主义者也把他叫做辩证思想。就是凡是道理都是两边的,都是阴阳辩证的。&&&&“有情来下种”,如果个人觉得这个世界太苦,令人太不满意了,我自己先跑掉再说,这是小乘的情,出离心绝对够,就配合功夫修“苦集灭道”四圣谛,能成为小乘圣人罗汉。如果觉得这个世界确实是糟糕,但我不能自己一个人跑,我得带上大家一块儿出去,这就是发了菩提心,这就算是大乘。这个菩提心因为在境界上的差别,个人修行时执着的差别,所以有五十二位菩萨、十地菩萨等等区分。如果当初修行发心,一念间三际托空,无过去、无现在、无未来,一念间同体大悲,也就能成佛。这也是密宗“即身成佛”灌顶的真正秘密,因为一念间“同体大悲”,虚空中诸佛都会过来给你灌顶,不是现在北京乱跑的这些所谓“活佛”给你摸摸顶搞一下。&&&&“三际托空”和道家的一些说法也非常接近。我个人觉得,这些说法特别从侧面很好地说明了“三际托空”的道理:过去永恒,觉知了了分明。因为过去已经发生了,成为一个确定性事件。未来不朽,犹如真如本性。关于未来,佛也不能说绝绝对对地知道,未来的运作,涉及形而上的绝对,诚如真如本性。再然后:现在无生,念念流注转变。我们现在念念都在变化,真是一切种子如瀑流。但这些流变生灭只是现象,所有生灭的背后都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所以合起来叫做:过去永恒,未来不朽,现在无生。&&&&自魏晋以后的道经,基本上走的是佛家和道家融合的路线;尤其是道家正宗,就是仙家一派。所以诸佛三际托空,过去永恒,未来不朽,现在无生,于有情心中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然超越三界轮回牢笼。我们凡夫一般想像佛菩萨解脱以后,就会坐在喜马拉雅山上说:你看那个那个笨蛋,愚痴;你看那个众生,好贪。就好像啥都不要干,就坐在那里“现”。其实真正的佛可不是这样,因为同体大悲的缘故,这就意味着诸佛永远不会放弃他的本职工作,除非众生灭尽,诸佛的工作才会停止,寿命才会完结。但众生不会灭尽,这个宇宙众生尽,那个宇宙又诞生出一群。所以众生无尽,诸佛的寿命于是永恒,而诸佛的工作更不会停止。《易经》讲圣人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家讲“未来不朽”,这正是一种非常强烈精神,没有止境的自强不息,这也是佛法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的佛境界。&&&&本栏目其它文章:(QQ:,QQ好友可以浏览空间文章)&&&&心的空间网易链接:将于2011年启用中央电视台开始关注灵魂!【不再说是迷信】五脏五行功【推荐】元音老人《楞严要解》节选之七处征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头再来 刘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