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英雄2怎么进去了?2812年7月28日

聚氨酯筛网系列
聚氨酯筛网
帝王传奇 倩女幽魂版身体精力都吃不消,新开无内功英雄合击是史上辞职人数最多的一天.
&&&&&&&&&&&&&&&&&&&&&&&&&&&&&&&&&&&&&&&&&&&&&&&&&&&&&&&&&&&&&&&&&&&&&&&&&&&&&&&&&&&&&&&&&&&&&&&&&&&&&&&&&&&&&&&&&&&&&&&&&&&&&&&&&&&&&&&&&&&&&&&&&&&&&&&&&&&&&&&&&&&&&&&&&&&&&&&&&&&&&&&&&&&&&&&&&&&&&&&&&&&&&&&&&&&&&&&&&&&&&&&&&&&&&&&&&&& 聚氨酯筛网
  聚氨酯筛网属于矿山设备,用于矿山。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中文名: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
  前言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 ,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 (NHCOO
)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聚氨酯大分子中除了氨基甲酸酯外 ,还可含有醚、酯、脲、缩二脲
,脲基甲酸酯等基团。聚氨酯的结构
英文名:polyurethane
  用途: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可有不同性质的产品,一般为聚酯型和聚醚型两类。可用于制造塑料、橡胶、纤维、硬质和软质泡沫塑料、胶粘剂和涂料等。
  制备来源:由二元或多元异氰酸酯与二元或多元羟基化合物作用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编辑本段聚氨酯筛网的优点
  1、使用寿命长,承载能力大。由于聚氨酯弹性筛网使用钢丝绳为骨架材料,再加上聚氨酯本身具有非常高的弹性模量,高强度吸收冲击力、高耐磨,因而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其承载能力是橡胶筛网的
倍 以上。其使用寿命与普通金属筛网相比提高8-10倍,是不锈钢筛面的3倍,是天然橡胶的3.9倍,是目前世界上耐磨性能最佳的筛面材料。聚氨酯筛网的生产 材料属高分子有机弹性体、具有极好的抗磨损性、耐屈挠性、承载能力大。聚氨酯筛网的生产原料经过了特殊处理,确保在长期交变载荷作用下永不脱层。
  2、筛分效率高。筛面其内自洁性能,不堵孔、筛分效率高。因聚氨酯的渗水性强,筛孔锥角大
(140&),故能够有效地防止潮湿细粒物粒的粘附,因此适合于潮湿细粒物料的筛分分级。我厂聚氨酯筛网采用进口原料,其弹性体及自身良好的驰张性能,在动态情况下有效避免堵孔现象。
   3、适用范围广,专业适用性更强,适用任何型号的振动筛机并可量机制作。聚氨酯筛网专业应用于水电站、建材及其它金属选矿业。0.1mm&170mm范 围内各种物料的筛分,无论干筛、湿筛都毫不影响筛分效率。对0.5m&3mm范围内的脱水、脱介筛、更加充分地显示了聚氨酯筛面的优越性。产品耐水、耐腐 蚀、耐老化,更换维护方便。聚氨酯密度小(
1.32kg/ m 3 ),重量轻于金属筛面,能降低生产单耗,因此能适应筛机大型化发展要求。
  4、筛分精度高。聚氨酯筛网的生产工艺采用模具浇注成型工艺,孔径准确,筛分质量高,筛下物料的粒度能够很好地符合用户的要求。安装简捷,更换检修方便,该产品适合任何型式的筛分机,重量轻,为现场安装或是更换检修,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5、工作噪音低,符合国家规格的环境噪声标准。根据实际测定,同样的筛机使用聚氨酯筛网比金属筛网可降低噪音5&20分贝,并大大减少粉尘飞扬,从而使生产现场有一个宁静清洁的工作环境。
   6、显著的经济效益。虽然聚氨酯橡胶筛面的价格较金属筛网高,但如果综合考虑筛分效率、维修费用、使用寿命等因素,就会发现聚氨酯筛面的整体效益要大大 优于普通金属筛面。据调查,每使用一吨聚氨酯橡胶筛板即可节约钢材45吨。节约维修费用4万余元。因此聚氨酯筛面替代钢制筛面将是今后绝大多数企业的必然 选择。
1000级龙卫心法私服首位登场的日本队在比赛中同样发挥出色,战魂轻变是中超各队中入选球员最多的一家.
老王友情链接
fccdjvw.biz
bsdwmfe.biz
jrtcfqc.biz
/TTyulecheng/
/huanleguyulecheng/
/58yulecheng/
/baijialekaihu/
/lianzhongyulecheng/
/letiantangyule/
/taiyangcheng/
/benchixianshangyulecheng/
/yulecheng/
/xiongdiyulecheng/
/huangguanwang/
/aomenduchang/
/taiyangchengyulecheng/
/daduhuiyulecheng/
/nvshenyulecheng/
/gaodianyulecheng/
/duwangyulecheng/
jxputme.us/weiduoliyayulecheng/
/haiyangzhishenyulecheng/
mtnrfbg.net/baijiaboyulecheng/
rwevnes.biz/yongligao/记住日的牛田洋(41年祭)(转载)_欢迎来我的博客坐坐_天涯博客
生活、情感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16635位
(477)(50)(180)(2)(6)(84)(1)
(1)(7)(7)(7)(6)(12)(11)(13)(3)(12)(4)(6)(4)(5)(6)(15)(12)(7)(3)(7)(7)(7)(9)(5)(5)(10)(3)(7)(17)(9)(1)(10)(9)(7)(7)(6)(3)(11)(7)(8)(20)(12)(6)(6)(8)(7)(15)(13)(15)(11)(16)(21)(29)
迟到27年的追认   23:27
[未分类 ]      
  1996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向江泽民总书记请示,能否追认1969年牛田洋“7.28”事件中蒙难的83位大学生为烈士,慰藉英灵。   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受江泽民总书记之托,前往汕头调查核实。   日,广州军区汕头企业局成立调查小组,奔赴全国各地取证;同时,本刊也派出记者对当年牛田洋震惊中外的“7.28”历史悬案进行寻访……   
  牛田洋,是毛泽东“五.七”指示的发祥地,国务院农垦部部长王震和国防部长罗瑞卿都曾躬身视察。日,83名大学生和470名解放军在抗击不可抵御的强台风大海潮中长眠于此。
  夕照归农,风墙影动。汕头西部牛田洋,巨大的拦海长堤,宛如一条灰龙蜒终在江边。通向长堤的土路上,一辆黑色轿车挟着征尘颠颠簸簸地驶来。时逢日。   车在长堤下停住,一位身着浅灰色西装的中年男子,急急钻出车门,径直登上堤坝。他紧颦眉头,默不作声,久久地凝望着水天一色的江面。他便是现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27年前,他与伙伴们曾用青春年华垒就这里的拦海长堤。而牛田洋生产基地,也成为毛泽东“五.七”指示的发祥地。这的确是一片充满神奇和悲壮的大地。   历史追溯到1959年底。几名休假探亲的中南海警卫,奉命调查和汇报农村的情况,他们给毛泽东带回来了农民吃的糠菜窝头。窝头交到了毛泽东手中,他大吃一惊。两年前,毛泽东吃着警卫从农村带回来的窝头时,曾含泪说要“想个办法”改变穷困的现状。两年后,当全国上下都实行了毛泽东所想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办法后,警卫给他带回来的,仍旧是捂馊了的糠菜窝头。毛泽东又一次泪水沾襟。    日,是一个新中国历史上雪上加霜的日子:苏联政府不同中国政府协商,突然单方面决定在一月内撤回全部在华专家1390人,撕毁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34个,废除科学技术合作项目251个,新中国建设事业遭受极大的困难和损失。   毛泽东大梦初醒,经过近两年的论争,1962年2月,刘少奇主持召开了西楼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了财政经济力量方面存在的严重困难;1962年5月中央常委会议重新设立了以陈云为组长的中央财经小组,一场国民经济大规模的调整开始了。调整的一大内容就是:进一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加强和支援农业战线,加强农村基层的领导力量。   日,在林彪的勾勒下,广州军区开始在汕头港口筑堤拦海,围垦牛田洋海滩。支援农业战线的“牛田洋生产基地”,就此诞生了。   牛田洋是创造英雄诗篇的地方。1963年1月,陆军41军122师的1万多人,在四个月的时间里,手抬肩挑,硬是在海滩上修筑了1.5万米长的东围大堤,围垦面积达8.67平方公里,动用土方按照1立方米计算,足可以从北京垒至汉口(1303公里)。向大海要来的田地咸性大,要种上水稻,按当地农民的经验,头年开闸养鱼,第二三年种植咸草,吸尽地里的咸气后,方能种植。然而部队却摸索出引淡冲咸、浅插避咸的办法,短短两月后便遍插秧苗;当年平均亩产竟高达500多公斤。在汕头,当时有诗云:“烂泥筑长堤,咸地育壮秧;军队创奇迹,海滩变粮仓。”   1964年春,国务院农垦部部长王震来到牛田洋。他感慨万千:这里,不就是359旅开辟南泥湾的业绩再现吗?   1966年I月,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部长罗瑞卿也来到牛田洋视察,对牛田洋农业生产支援国家经济建性作出高度评价:牛田洋减轻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是部队生产的榜样。   牛田洋围海造田的英雄诗篇惊动了诗人毛泽东。日,当毛泽东看了总后勤部关于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中作为典型范例的牛田洋后,备受感动,立即大笔一挥:“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一经典性的“五七”指示诞生了,它勾勒出毛泽东在“文革”中“大破”后继之以“大立”的理想社会宏图。   在中国1966年的史册上有这样的记载,5月7日,毛泽东在读完那份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长信。他在信中写道:“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即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很可能也成为一个这样的大学校,除了打仗外,还可做各
种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八年中,各个杭日根据地,我们不是这样做了吗?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教四清运动;四清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可学工、学农、学军,也可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贵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下达了《关于分配一部分大专院校毕业生到解故军农场去锻炼的通知》:“ 1966年、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包括研究生)一般都必须先当普通农民、当普通工人。为了使毕业生很好地得到锻炼,决定安排一部分毕业生到解放军农场去。”   “解放军农场,是遵照毛泽东主席‘五.七’指示而建立起来的‘大学校’。大专院校毕业生,在那里可以和解放军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学农、学工、学军、学民,批判资产阶级,并接受解放军优良传统的教育。因此,将大专院校毕业生安排到解放军农场去锻炼,是贯彻毛主席教育革命的大思想.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措施(下略)……,”   1968年8月,李肇星、陈健(现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前外交部发言人)、马振岗(现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等2183名大学生,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陆陆续续从全国各地来到了牛田洋。   李肇星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时牛田洋到处插着“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备战备荒为人民”等巨福标语,他们在猎猎的红旗下国海造田、插秧割稻,工余时间便唱唱“语录歌”跳跳“忠子舞”,在劳动竞赛里大批“刘修活命哲学”。牛田洋和举国上下一样,浸泡在“文革”的红色浪潮之中。   然而,日,牛田洋遭受了世所罕见的强台风和大海潮,1万多名解放军和2183名大学生,经历了以肉体当沙包来堵大堤决口、抵御不可抗拒自然灾害的史实。结果470名解放军官兵和83名大学生,连同他们的朴素理想,永远长眠在这块英雄的土地。在广州军区军事档案馆“7•28”死难大学生登记表上,笔者看到“分布统计栏”如是写道:“广东40人,四川10人,河北7人,上海5人,江苏4人,河南3人,山东2人,山西2人,湖南、湖北、辽宁、天津、浙江、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印尼各1人,”   逝者如斯。然而他们却把一个沉重的疑窦留给了历史,留给了那场灭顶厄难中幸存的大学生们——“如何评价那段历史?他们是否该享受烈士待遇?”在长达27个年头里,这个疑窦便一直伴随着李肇星。   1996年,李肇星终于有了亲自解开“7 .28”疑窦的时机。多年来如雪片飞来的信件和牛田洋大学生们的上访惊动了总书记江泽民。带着总书记的重托,当年的牛田洋战士李肇星故地重访,那个在牛田洋泥土里掩埋了27年的“7. 28,”极度恐怖的日子,那场万名解放军和2183名大学生与不可抗拒自然灾难搏斗的时代悲剧,又展现在世人面前……    撤退,不就等同于“怕死”吗?抗台指挥部最终作出决定:人在大堤在,誓死捍卫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   1969年7月,牛田洋热浪逼人。493团字二连李肇星和陈健所在连队,大学生们迎着涌金旭日走上东围田头时,便仿佛被抛进蒸笼里,脸上有股阳光压榨的重量。这是复收夏种的“双抢”季节,大学生们汗衫上还粘着晒谷场上的稻芒,又提起插秧架抢插晚稻去了。   7月27日下午3时,连队的学生们刚对“刘修活命哲学”进行了意气昂扬的大批判,又高唱语录歌投人到插秧的“革命竞赛”之中。这时,田头的广播喇叭突然噪响起来:紧急警报,太平洋第3号强台风7月28日午后将在粤东登陆……   学生们掂不准“强台风”三字包含的重量,但从彼此惊愕的目光里感到了一丝恐慌。抬起头,海上的那片天空,一大块一大块的白云洁净得像群羔羊,悄无声息地向牛田洋移来,一派祥宁景象。这祥宁,正是台风的预兆。   牛田洋生产基地陆军55军219师师部里,寂静异常。国务院总理周思来和广州军区领导的电话刚刚挂断。从总理和军区首长急切和慎重的语气里,白副师长听出了台风的来头。   牛田洋防洪防台指挥小组正沉浸在凝重的会议氛围里。各级领导和组员们目光落在钟摆一般在牛田洋巨幅地图前踱来踱去的白副师长身上,这次工作研讨却不一再畅所欲言,他们仿佛只等着白副师长开口。“退”还是“守”,实际上是这次紧急会议所要解决的两个字。“这次抗台比抗日战争还难哪!”向来果断的自副师长浓眉紧锁,迟迟下不了决定。   这是一次骑虎难下的会议。他们虽说是1968年12月新调防的部队,对抗洪抗台经验不足.但他们深知台风的暴决和牛田洋的隐患。早在5月13日,他们便在全师下达了《1969年生产基地防洪防台风准备工作的指标》:   “成立各级防洪防台风指挥小组。师指挥小组 ,组长由白副师长担任,副组长由司令部林参谋、师后勤部副部长、师生产办公室梁副主任担任,组员:作训科陆科长、生产科程科长、师生产办公室梁副科长、施工组织全体成员。要求各团负责抓生产的一名团首长以及司令部、后勤、生产办公室等有关人员组成防洪防台风指挥小组。”   各团都划分了大堤防护地段,加固大堤的任务在6月15日之前便已告竣,6月16日至20日,师指挥小组又亲临现场彻底验检了一次。   应该说,师里的防台风工作确实已做得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了,但此次台风显然非同一般,实难吃准能否万无一失。白副师长知晓去年国庆,牛田洋也遭遇一场10级台风,当时驻军41军122师是抗洪抗台老手,他们在台风前一天便作好了全线撤退的准备,只因风力不强而作罢,122师绝非苟全性命,牛田洋确非固若金汤,大堤如初,根基未稳;地势低平,无所依托;一旦堤决,整个牛田洋便陷于汪洋,几万军民在劫难逃。“我们是否也走为上策呢?”这个念头火苗一般撩动着白副师长。   那火苗一般撩人的地方是拦海长堤,此时,它确实像深谙国际政治的大学生们谐称的“马奇诺防线”,稍有闪失,牛田洋也名存实亡了。牛田洋的存亡意昧着什么,白副师长心里清清楚楚:这是不久前闭幕的党的“九大”确立的合法接班人林彪副主席的政治筹码,而且又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发祥地,按当时的政治逻辑,捍卫牛田洋,便是捍卫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领导和权威。日,毛主席在九届一中全会上讲话:“社会主义革命还要继续。这个革命,还有些事没有做完,现在还要继续做,比如讲斗、批、改。过若干年,也许又要进行革命。”讲话中,毛主席还号召全党都要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撤退,不就等同于“怕死”吗?   白副师长迟迟不肯在“守”字上一锤定音,毕竞他手里捏着219师和军炮团1万多官兵以及2000多大学生的血肉之躯!墙头的钟摆嘀嘀嗒嗒,响得出奇,3时25分了。窗帘开始抖动起来,窗外稻草卷起又扑落地面,发出咔咔钝响。时间刻不容缓,白副师长一摸额头,竟然满手是汗。   白副师长当时怎样以掌拍案,紧咬牙关吐出个“守”字,已无史实可考。据说最后还是集体力量发生了作用,在闪烁其辞的讨论之后,简单而凝重的指示诞生了:   捍卫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誓死守护大堤,人在大堤在!   “7 . 28”当晚,事件震惊了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总理立即拨通电话,让广州军区善慰死难解放军和大学生英灵,做好善后工作,还指示在7月29日给幸免于难的2100名大学生每人下发两套军装。重建牛田洋后,周恩来又亲自要求牛田洋部队保证大学生每日有半天的学习文化时间,不要荒废学业。   大学生高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守营房、保大堤,用青春和理想与势不可挡的风魔短兵相接了。小山包上一块普通的纪念碑,铭记着有名的和“无名”的,“7.28”魂灵……   7月28日,是牛田洋无法忘却的日子。每年这一天,紧挨牛田洋生产基地的莲塘小山包上,总有一群人聚集这里,在一块纪念碑前久久驻足,神色黯然。   这是一块极为普通的纪念碑。“七•二八烈士永垂不朽”,九个不大的金字隶书镂刻在纪念碑中间一条黑色直幅上,出自谁之手笔已史无可考。碑记上写:   1969年,7月28日,汕头地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大海潮的袭击,驻这里担负战备生产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段文波、王秋萍、王丙申、陈汉民等同志,为枪救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光荣栖牲,特立碑纪念。   
1972年春立   墓碑底下,埋葬着470位解放军官兵和83位大学生。尽管碑文没有一一铭记那些不能幸免于难的大学生,但在每年7月28日这样一个被界定为纪念日的时间里,凭吊者便来到这里,寻找着83张风吹不散的面孔。   “红云载日,绿荷报署。八邑轻车飞聚。生雄死杰吊当年,意尽在,莲塘碑墓。”汕头市委宣传部部长、词人黄赞发曾在这里黯然泪下,赋得一阙《鹊桥仙》。   日,当记者坐着牛田洋生产基地驻军政治处主任何建强的吉普车来到纪念碑前时,碑脚下还摆着两个红花蓝叶的大花圈,花圈前面,五个酒坛子一字排开。微风中,飘散着淡淡的酒香。   “这是第27个‘7月28日’留下的。”何建强指着酒坛强调道。27年前的7月28日,早晨8点左右,台风终于登陆了。狂风挟裹着暴雨,凶神恶煞似地扑向牛田洋。大堤、营房、电线杆、稻田,都被雨幕遮覆了。   在拦海大堤东西两侧,韩江和榕江的洪水奔泻而下,与暴涨的大海潮迎头撞击,扬起十多米高的黑色巨浪借着强劲的风势,巨浪猛向大堤砸去,发出轰轰巨响。大堤剧烈战栗着、挣扎着。   历史仿佛注定要把这一天写成牛田洋最黑暗的一页。据当地气象台的老同志回忆,那天风力比预料的强多了,用国内预报的最高级别12级(风速32.7米/秒)根本无法比拟,最大风速竟达到53.2米/秒,持续时间长,连机械侧风仪都给吹跑了,人一出门,便被掀出10米开外。   东牛田洋。493团学二连营房里人声鼎沸,战前总动员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连长刘伟新双臂开张,面对密匝匝蹲坐的130多个大学生,像在指挥乐队一般,情绪亢奋:“千准备万准备,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是第一准备;千种武器万种武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最好的武器。同志们,这次抗台斗争就是一场捍卫毛主席革命战线的战斗,是我们斗私批修的好课堂,是检阅我们一年来接受再教育成绩的演兵场!”   刘连长话音刚落,大学生们便面色胀红,手挥红宝书高喊口号,接着又铺开纸笔,决心书雪片般地飞到了刘连长手里。   为应付莫测的险情,连党支部决定组织精悍的突击队,并任命二排长盛龙生为队长。   “我是共产党员,我第一个报名!”“我是首都来的红卫兵,坚决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我要上刀山下火海,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各排的大学生都喊着口号纷纷涌到盛龙生面前。当时只选出20名队员,选上队员的掉眼泪了,没选上的也掉眼泪了。   “当时我也掉了泪,情景太感人了,现在说起来恐怕你们不相信。”今日已是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党委书记的盛龙生旧话重提,仍感慨万千。突击队分两行,面向北方,高举红   宝书向毛主席像庄严宣誓之后,保护营房的搏斗开始了。   风雨磅礴,白雾重重。相隔仅十米的竹篷,都被密集浓厚的雨幕遮掩得依稀难辨。这些蛆壳般散落在牛田洋的营房,在剧烈的颤栗中摇摇欲坠。大学生们哗哗趟过近膝的积水,抱住一根根支撑起顶篷和墙壁的竹竿,两脚叉开,顶胸收腹。粗壮的竹竿,像烈马被禁锢住了。一夜下来,原先用麻绳加固的地方经雨水浸泡已经松动,有些竹竿已在磨擦挤压中破裂了,有个大学生不小心踩断一根竹竿,摔将下来,脊部一大片血印。   突然,营房顶的稻草一束束被风掀将起来。转瞬间飞散得无影无踪。在外边加固的盛龙生叫一声“见鬼”,便箭步冲去,一米八九高的房檐,情急之下,竟被他徒手攀跃上去。旁边的姚源泉也跟着攀将上来。没等两人猫腰站起,一阵狂风暴雨砸来,差点把两人掀下篷顶。在“人”字形篷顶,盛龙生和姚源泉终于用身体紧紧压住稻草。陈茂展、张特蕴等十来人搬来床板,也七手八脚攀上蓬顶,用床板堵住“天窗”、一阵狂风扑来,只见三四今人人仰马翻,床板倏地飞起,像几片很轻很轻的羽毛飘得无影无踪。又几块床板传递上来,他们便紧紧压在身下,用身体铺了一层,血肉屏障。   这真是奇迹,强劲风势之下一座毛竹稻草搭起的营房,硬是支撑在那里,任风怎样摇撼,任雨怎样碾轧,始终巍立不动。   在广东省版权局会客厅里,刘板盛处长给笔者看一本“7•28”后他和师政治部人员共同编著的书《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赞歌》,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集合的哨音响了。655团学一连正在转移物资的同学放下了活计,加固房盖的同学从屋顶上跳下来。同学们在指导员的带领下,奔向大堤。...同学们多想一个箭步跃上海堤啊!可是,风的阻力使人无法站立行走。一出营房,许多同学都被刮倒在稻田、水沟里。有的摔伤了腿,有的扭伤了腰。    眼看快接近大堤的险区了,防浪堤上的一座水闸挡住了通路。透过雨幕,可以看到解放军同志正在与海潮进行着激烈的搏斗。同学们心急如火,恨不得插翅飞过水闸,立即投入战斗。有的同学试图从水闸上爬过去,可是,被狂风刮了下来。“风力已增至12级以上,海潮越涨越高。在台风大潮的猛烈冲击下,大堤有几处已经开始漏水,洞口越冲越大,随时可能决堤。同学们迎险而上,立即抢堵。大家高声朗读毛主席语录,齐心协力,抬起上百斤重的沙包、石头,一包包、一块块,塞到洞口……,   在西围,中山大学的池惠娥和女生连的180多名女大学生呆在摇摇欲坠的营房里,显得惊慌失措。副连长、事务长和上士还在爬上爬下,手忙脚乱地绑扎着。池惠娥忽听得咔咔断裂声,营房明显倾斜,顶篷和墙壁布满了豁洞。眼看着要被“活埋”了,副连长终于开了口:快撤!快撤!   女大学生夺门而出,在暴风雨中四下乱跑,到舞台,到舞台集合!副连长扯破嗓门,跑前跑后地喊。   舞台上,指导员命令女大学生们蹲在一起,然后扯来一匹巨大的深绿色篷布,把她们严严实实地裹起来,像盖一批军用物资。   池惠娥在黑漆漆中不敢说话,她使劲吸气,篷布蒙得她喘不过气来:.篷布在头顶啪啪翻动着、被一股强劲的力撕扯着、吸附着。片刻,池惠娥眼前一亮,篷布被风掀开了,几个战士死死拽住篷布,但连滚带爬怎么也拉扯不过来。指导员又命令女大学生们转移到舞台南面脚下。   现为汕头大学附中教师的池惠娥回想起来,两眼仍有惊恐。她告诉笔者,那时连里有两名四川外语学院的女生,当即吓昏过去,直到被连长和事务长背到小坑,打了强心针,才缓过劲来。   白副师长最为担忧的事终于发生了。9点多钟,219师抗台指挥部里电话铃骤响。   “报告首长,我团4处决堤,最大决口9米,现正奋力抢救,请指示!” 西围南江大堤告急!还有中围、东围…….频频告急!   一份报告写道:由于对当时的受灾估计不足……不适当提出“人在堤在”的口号,没有使灾害减少到最少限度,国家财产损失严重,牺牲人员达553名。   恶浪淘天,水火无情。657团学二连刘先耀所在的排奉命赶到首当其冲的西大堤时,一些地段已被恶浪撕开,堤内黑水暴涨。   大学生一个个爬在大堤上。海面上浮满了竹子和木头,那是竹排和渔船的碎片,被丧心病狂的风浪卷起。一块木头疾射而来,被击中的彭子立,顿时昏倒在堤下的黑水里。当同学把他捞起时,只见他牙关紧锁,额头仍血涌如注。   榕江猛泻的洪峰与大海潮相撞激起的黑浪,借着凛烈的风势。排炮般撞向大堤。一艘巨大的渔船,竟被抛上了大堤,摔得粉身碎骨。   忽然,刘先耀看到,离他不足一米的前方,大堤竟呈现出一个巨大豁口!“妈的!妈的!……”刘先耀急了,猛地站起来,抱起身边的一块百来斤重的岩石,狠命向缺口砸去。岩石没来得及绽开一朵水花,便被喷射而出的海水冲走了。两侧的堤土大块大块剥落着。刘先耀拖来200多斤重的沙包,填将进去,沙包在水中迟疑片刻,又给冲走了。缺口迅速扩大,对面的陈业周脚下一松,连同怀中的岩石滚下海去,被一个回头浪卷出很远。   刘先耀恼怒了,抱起一块岩石,竟纵身跳下缺口,但没来得及站稳,便被激流冲走,跌落堤下,腿肚拉出三四寸长的口子。“你他妈的……”刘先耀又翻身上堤,抱起更大的岩石扑了下去。王作石、周锉荣也迅速抱起岩石跳进缺口 ,人像楔子般挤在一起。还有郑允高、邓支台、张朝升等七八个大学生,也相继跳下大堤,背顶缺口,筑起了一道人墙。其他的人则紧卧在大堤上,用血肉之躯,保护着每一寸堤土。   据219师党委日给55军党委的《抗灾抢险情况总结报告》中记载:“许多同志在大堤决口的紧急关头,以‘黄继光能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我们也能用身体堵住缺口’的英雄气概,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在打捞烈士遗体时,他们还是手挽着手,充分表现了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这毕竟是不可抵御的自然力,人的反抗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不久,缺口被一排排狂浪淘得更大了,人墙像一面酥软的纸漂浮起来,洪流从他们身下飞卷而过。缺口根本无法阻挡了,大学生们只好准备转移。刘先耀却坚持不走,执意挺在及胸的黑色狂潮中。“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含糊不清的潮汕普通话凄凄厉厉地嘶响着,潮水不断上涌,一个巨浪掀过,刘先耀的位置上突然出现了一道空白,仿佛时间在此塌陷了一块,刘先耀消失了。   然而撤下的大学生也没有幸免十难,没有走出十米,一段大堤倾溃而下,轰炸开来的泥石流把这个手挽手的群体冲散了。657团学二连一排34人,仅有2人生还。   655团学一连奉命到三号水闸仓库运草袋。临近三号水闸的码头,有一段三四米宽的堤面没有防浪石墙,这是极为危险的风口。八班长肖华山是连里的党支委员,又是年长的“大哥”,以一种责任和信念,他冲人了难以睁眼的风口。风,却无情地把他抛进黑漆漆的海浪中,他永远留在了牛田洋。   不久,655团学三连也接到命令,奔赴三号水闸抢险。“不好!”不知是谁凄惨地尖叫一声。陈芳永抬起头,只见一片潮水猛虎下山般朝他们扑来,前方大堤决口了!潮水来得太快了,没待陈芳永反应过来,他们便像木屑一般被卷走。陈芳永、陈新昌、洪滌、李团伦……,学三连灾后整编时,花名册上9个大学生的名字,永远成了不归的符号。据汕头经济特区软包装机械联合研究制作所陈芳园工程师说,那天哥哥陈芳永还高烧未退。   493团学二连副业班班长吴长丰,正用身体压着床板在篷顶上努力绑扎着,便听得“轰”地一阵闷响,牛田洋大地剧烈晃动起来。“东大堤垮了!”有人歇斯底里地喊。吴长丰回过头来,他目瞪口呆了,这是何等悲壮和恐怖的一幕!   日前,在汕头大学,学校图书馆馆长吴长丰向笔者描述27年前的情形时,两眼仍布满恐惧:“那一刻我才理解了什么叫‘排山倒海’!大潮筑起的水墙,比房子还还高!刚才还只听到轰轰水声,转眼间,整个东牛田洋就不知去向了,只露出一丛丛小坟包似的营房顶。”   牛田洋生产基地创业史对当天如此记载:“牛田洋17000米海堤全线漫水,被冲开缺口62处(大缺口21处,小缺口41处),长达2600米,围内20000多亩土地和生产设备全部被海水淹没,一片汪洋,水深达3.5米。”   水急浪高。吴长丰看到大学生们接二连三地爬上了残存的竹篷顶。在前前后后几排“孤岛”上,全连130多个人居然一个不落地蹲坐着,在当时算是一个奇迹。   “扑嗵“吴长丰看到有人跳下水去,想冲向前面的营房,是黄副连长!没等他游到,便闻得咔嚓一声脆响,那座歪歪斜斜的营房刹那间踪影全无。险遭“活埋”的黄连长游回篷顶,喘息未定,口中喃喃:“我新买的收音机!”   实际上,每一座营房都危在旦夕。而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却有块永不沉没的“陆地”——中围纵堤,它从拦海大堤一直伸向内陆地势较高的公路,把中围东围大地一划为二,这是此时唯一一根结实的救生索。吴长丰久久眺望着纵堤。他只是眺望,上级没有命令,连队撤不得。   浮出水面的篷顶越来越少。11点多,吴长丰抓着顶篷难以支持之际,听到纵堤上有人在嚷:“走呀,快走呀!”原来,是营教导员刘蔚如带着通讯班、炮连和五连从驻地撤下来了。声声叫喊,吴长丰听得真切,他和同学们扑喇喇地跳人浪涛,拼命地向纵堤游去。130多名大学生在连长刘伟新带领下,插在营部炮连之后、五连之前,贴着4米多高的纵堤堤身一路跟进。纵堤两侧恍若阴阳两界,东牛田洋万顷黑浪,中牛田洋仍是白雾迷茫,原来中围海堤此时尚未崩溃,漫堤而过的积水只有数尺来高,而纵堤却把汪洋阻隔在东牛田洋一侧,成了一面挡风隔浪的防护墙。   这一支上千人的队伍,跌跌撞撞地奔逃着。吴长丰回忆,当时部队领导发给他们一些绳子,大家牵着绳子走,防止被风暴刮散。但是绳子太软,使不出劲,最后不知怎地全扔了,大家三五一伙地相互搀扶着跑。   饥饿、寒冷和惊惧交迫在一起,使许多人在渺无尽头的路上支撑不住了。吴长丰前面一位随队的年逾六句的民工家属跌倒在地,他和副指导员抢过去抬起手脚便走,“不要抬我,我不活了!”那老人拼着最后一滴余力挣扎着,死活不肯走。吴长丰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抬紧了只管低头走。   大堤,越走越低,越走越开阔。“看,公路!”一个兴奋的声音喊响。不远处,牛田洋生产基地顶头的那条公路隐隐可辨,队伍仿佛看到了希望。然而,正在队伍来了劲准备向生存冲刺之时,巨响在身后骤起,“千把人没来得及弄清怎么回事:,便被铺天盖地而来的惊涛撩起:。唯一幸存的中围大堤垮了!   黑水暴涨,一排厚实的浪头扑来,公路消匿了。这一庞大的逃亡队伍,顾不上希望还是绝望,踩踏着黑水浪向前狂奔。   大约一刻钟后,两个村庄突然跳进视线,它们高高地浮出水而,那是大片村和玉井村,在百年水灾中从未沉没过。然而,在离村庄不到百米的地方,却是一道天堑—避风港挡住去路,唯一可作通道的横堤早己消失了!,晚来一步了!连一长刘伟新扼腕长叹。冲过去已不可能,眼前汪洋一片。   有桥啊!那边,有声音水溅油锅般炸起。刘伟新循声而去.果然,那边.有座桥。确切地说,是座独木桥。   有救了,队伍开始了抢渡,这仅仅30厘米来宽,6米来长的独木桥,在千军万马密密匝匝的脚底,发出阵阵痉挛。   1000多名解放军和大学生.竟奇迹般地渡过了天堑。副营长最后通过时,独木桥终于庵没于海潮中了。此时,整个牛田洋,东、中、西三围黑沉沉连成一片,又国复到了围海造田前的茫茫汪洋。   当记者循着493团学二连撤退路线寻找当年的遗迹,那时突儿的纵堤现已草木丛生,公路却苍老依旧.、那座刘伟新至死也无法忘却的“救命桥”,早已不见踪迹,据说那天便被踩伤了,不久后折断,被农民扛回家当柴烧了。,   在玉井村,70多岁的周秉德老汉一提起那群落荒而来的大学生,便结巴地硬出泪来:“(他们)只穿着破烂的扔-头背心,俩身泥污,像讨饭的,地上带泥的烂冬瓜,他们检起来就啃:,那天我们都裹棉袄了,特别冷,村上没有那么多,衣服给他们穿,他们蹲在屋里,脸色青紫的,很吓人。”   493团学二连幸运地逃出厄难之际,还有成千上万的解放军和大学生在黑浪淘天的大海潮中挣扎。   657团学三连炊事班侯江水,和指导员正追赶四处乱飞的鸭子时被海潮卷走。他侥幸爬上了猪圈,发现上面还挂着三个人,竟都是炊事班的同学。侯江水捞了根绳子,把拔出的仅有的4根竹子绑紧,给了两个“早鸭子”,自己又凭水性空手漂流了。侯江水时而被抛上高空,时而被卷人浪谷,他发觉自己精疲力尽,再会水性也不管用了。“这样就死了吗?”不,他不甘心。他终于抓到一块床板,努力翻将上去,而浪头扑来,床板掀翻了,他又一头栽进水里。侯江水终于捞了几条绳子,把身体与床板捆在一起,随巨浪翻滚,漫无方向地漂流着。他饥疲交加,三次昏死过去。   侯江水醒来时已在一个山包边,有救了,他拼命往上爬,拖着宽大笨重的床板。这竟是一片红薯地,侯江水没命地刨开土,抓起红薯便往嘴里填,直嚼得满嘴泥沙。侯江水回忆,当时很难自救,一位广州体育学院的国家游泳健将`,开始漂流便抱着一块床板,却不能幸免于难。侯称自己命大。   胡方策,四川大学学生,和三四个人在海堤上抓住破船漂流,饥寒交迫,风雨加身,几次昏厥,但他两手却紧抠船舷,直挺了七个多小时。前方山坡隐隐可辨了,他却再也坚持不住,“我松手了”他一声高呼,像是对生命与同学的道别,浪头掀过,胡方策的位置空缺了,只留下几天后未婚妻黄维清死去活来的悲泣。   晏家富,憨厚敦实的副排长衣服被风暴撕得粉碎,裤子被海潮扯走了,他光着身子爬上了猪圈。他正想着怎样逃生,爬上来两个解放军女家属,他傻了眼,难堪慌乱地往底下挪去。这一难堪要了他的命,他被潮水卷走了。   在梅州市,糖烟酒公司副经理罗育文,当年的493团学二连指导员告诉记者,第二天他组织连队回驻地打捞死尸和物资,见白茫茫的牛田洋到处漂流着人和家畜的尸体,营房和物资已冲刷殆尽,只剩下儿截竹子默立着。在很长的一段日子,整个牛田洋都笼罩在悲天?地的嚎哭之中。   逝者如斯。日,广州军区汕头企业局在关于追认83位死难大学生烈士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由于对当时的受灾估计不足,忽视了强台风、暴风雨、大海潮长时间袭击的客观现象;另外,也受‘左’的思想影响,缺乏科学性.在特大自然灾害到来人力难以抗击的情况下,不适当的提出人在大堤在的口号,没有使灾害减少到最少限度,反而使国家财产损失严重,牺牲人员达553名。”   83名死难大学生当时已授予烈士称号。只是,有些烈士家属还不知道   “7.28”事件发生后,即引起了中央军委及广州军区的关注。7月28日当晚,广州军区便派人抵达牛田洋组织抢救工作;7月29 日 ,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军委便致电广州军区指示处理好善后工作。   据广东省版权局刘板盛处长回忆,7月29日他和同学们都领到了两套军装,他领到的是空军地勤服,之后,他在团里忙了一个月的死难者家属的接待工作。   8月15 日,广州军区政治部向中央军委发了一份《在牛田洋锻炼的大学生抗灾抢险的情况简报》,电文记载:“在这次抗灾抢险斗争中,有83位同学光荣牺牲,对牺牲的同学已妥为安葬,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给予烈士称号,同时,通知烈士原籍县市革委会对烈士家属给予抚恤。现在,我们正进一步搜集大学生在抗灾抢险斗争中的好人好事,宣扬他们的英勇事迹,以教育部队学生。”   死难大学生陈芳永之弟陈芳园提供的一张“革命工作人员牺牲通知书”证明,8月5日那天,219师便签发了牺牲通知书。当时他父亲陈灿吾去领取的,上有“荣牺字第062号”字样,同时领到的还有一份8月8日由连队整理的《陈芳永烈士生前事迹》。   8月15日,《219师和军炮团抗风抢险斗争中英雄事迹》上报到55军政治部。   8月18日,广州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给219师0489部队发了庆功授奖大会贺信,慰问解放军指战员和锻炼大学生。   8月22日,55军军长杨绍良、政治委员于厚德签署了《给予219师、军炮团在抗风抢险斗争中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记功嘉奖奖励》的通令,219师657团二营六连、一营一连等7个大学生所在营或连队被授予二等功;大学生陈尊金荣立二等功,死难大学生陈芳永、李团伦、肖华山、陆庭晓被追认三等功。   8月23日,中央军委办事组将《在牛田洋锻炼大学生抗灾抢险的情况简报》转发全国各总部、各军区、各军兵种和国防科委等单位,并耍求全国在农场锻炼的大学生向牛田洋大学生学习。   1969年国庆,大学生陈尊金代表牛田洋和在全国农场锻炼的大学生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工农兵国庆观礼,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现在汕头经济特区土畜产总公司工作的陈尊金,在北京度过了一生难忘的21天。   1970年初,在艰苦的重建牛田洋劳动结束之后,219师接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指示,妥善安排好锻炼大学生的分配工作。2100名经历磨难的大学生,从3月开始,陆陆续续离开牛田洋,奔赴全国各地的工作岗位。   然而当时“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环境,却使这一已受到妥善处理的死难事件变得扑朔迷离。“7•28”事件后,死难解放军和大学生的情况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只有团以上领导知晓。   “我也从未听说老同学晏家富曾被授予了烈士!”现汕头大学外语系主任侯江水如是说,自80年代从兰州调到汕头工作后,侯江水是每年都去纪念碑祭奠的一个。汕头市委副书记卢桂兰和汕头市委宣传部长黄赞发,也未曾获悉死难大学生授予烈士之事,因此他们便成了积极的上访者。   1996年9月,也是一个9618号强热带风暴影响牛田洋的日子,政治处主任何建强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正是“文革”高潮,有些死难者的直系亲属已被打成“地富反坏右”和“走资派”的、没有直属亲属的、直属亲属在国外的以及革命烈士登记表上用红笔勾过的(个中原因不可考),均按无人享受烈上称号处理。有些地方也可能没有落实好烈士抚恤和优待工作,因此,一些烈士家属对死难大学生已被授予烈士称号的情况,便一直蒙在鼓里。到1969年底219师全部调防,55军的番号则在1985年被撤销,许多资料已无法查找。   应该说,对牛田洋烈士的公开追认,是迟到了27年的。但诚如“7•28”事件的生还者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周修文科长对记者所说的:“它给我们一生留下了精神财富。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懂得了兢兢业业做事业。”确实,“公开”与否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他们中的不少人今天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默默俯首为社会作贡献已成为他们共有的形象。记者在一一采访该事件的生还者时所尤为感叹的,是他们所共同承认的“牛田洋精神”对自己27年成长历程的重要激励作用。没有人愿意回到那个早已过去的悲剧时代,但在物欲正不断重创人性的今天,对精神的呼唤仍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周汉民
原刊于《南风窗》1997年01期   博主当时在安徽城西湖军垦农场,牛田洋风灾是后来碾转口传知道的,知道当时牺牲了不少大学生,具体情况不太清楚,现把这文章放在我的博客内,以方便查阅。    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刀剑英雄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