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固定羽箭羽毛球馆?

弩箭的制作方法
弩箭的制作方法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1选材与季节作弩弓(当地称之为"扁担")的选材非常重要.按制弩人说法,通常有两种木材可用.最好的是十里香(学名月橘,芸香科;别名七里香,十里香),用它作成的弩一般能用三四十年.其次是黄阳木.黄阳树生在山的阳坡,故取"阳"字这两种木材并不多见,到深山中才能找得到.十里香就更少了.要在冬季(中国农历九月或十月)取材,选取长直段作为"扁担"坯料,放在家里阴干数月.达到半干时,把两根坯料对放,用绳子将其两端紧扎在一起,向两者之间中间缝隙打入木契,使两个者弯曲.弯曲程度凭经验把握.然后,保持这个状态,使之继续阴干.大约一,二年后,"扁担"坯料完全阴干,而后才能进行细加工.坯料放置时间太久也不行.作弩身的木料是当地产的"马力光"或金钢木.金刚木俗名米锥木.冬季取才后,要等到其完全阴干时才能使用.弩绳是用麻绳来做,选用当地产的青麻.黄麻的性能不及青麻,容易断,不耐久.2.2工具与场所作弩的工具主要有柴刀,木挫,刨,凿子,锯,麻绳,斧头及其它一些辅木等.因作弩的材料不能在阳光下晒,故须在室内操作.本村作弩仅供自已狩猎使用,需求量不大.近十几年来,山中猎物日渐稀少,国家也禁止狩猎,村民有时用弩射老鼠.生产不成规模,故不需要特别的制弩场所.2.3弩的结构弩的结构如图2所示.图2 弩的结构(仪德刚,张柏春绘)22.4制作工艺制弩的工艺过程主要由以下工序组成:选材→作扁担→作扁担头→加工弩身外形→开扁担孔→开扳机孔→作扳机→开箭槽→安装扁担→编弩绳→精挖扳机的绳槽→调试→精修和调整扁担,且确定箭槽的起点.安装扁担时,可能要精修扁担孔,以达到合理的过盈配合.2.4.1作扁担所谓"扁担",就是弩的弓.采伐十里香木或黄阳木,去皮,得坯料,置于室内阴干.大约要几个月后,坯料已半干,将其折弯.可用两种方法制出不同形状的扁担.师傅们凭自已的经验来判断什么程度为半干.一种方法是用绳子系牢一组扁担木的两端,在中间打入契形木块,使其发生弯曲变形.有时能同时制出两根扁担.有时则用一根辅助木杆,配合制作一根扁担.另一种方法是用绳子将一对扁担木(或一根扁担木和一根辅助木杆)的两端和中间牢系在一起,在每相邻两个系绳处的缝隙里打入契形木块,使其发生弯曲变形,得到另一种形状的扁担.图3中的大弩是兰师傅的父亲所作,中弩各小弩是兰师傅本人作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使扁担木靠树皮一面向外,即背着射弩者.否则,开弩时,容易折断扁担.图3 大弩,中弩和小弩(张柏春摄)再经过约七,八天的阴干,取下契形木块.此时,扁担木已弯曲定型.用柴刀修整扁担木的内侧,使其由中间向两端渐渐变细,变薄.要尽可能使其两边对称.为此,在修整过程中不时地用膝盖支住扁担中间,双手扳其两端,感觉一下两手用力是否相同.切不可用柴刀刮削扁担外侧(背对射弩者),亦不可砍削扁担木内侧.必要时,可用玻璃片轻轻刮研,使其平滑.2.4.2作扁担头将扁担的两端处各削出较细的一小段,用于放松弩绳(图4).在小细段上,斜着削出绳槽.若制大弩的长扁担,可削出一对斜槽,以便绳.否则,费力太大(图5).扁担的加工过程一般需要15天.弩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扁担,值得多花工夫.图4 中弩扁担头(张柏春摄) 图5 大弩扁担头(张柏春摄)2.4.3加工弩身外形3选用阴干后的马力光木板,裁其厚度约2.5厘米左右,长度须大于扁担长的二分之一.先用柴刀等工具将这块木头的一个窄面加工成平直的表面,为在此面上开箭槽作准备.然后,用笔在木板的侧面画"花样",即弩身的轮廓线.弩身的形状和尺寸须便于射弩者的双手握住弩身,靠近人体的手持部位称为弩托.其余部位可按自己喜欢的样子画,但安置扁担的地方要有足够的宽度,以便开孔.如覃师傅说他要做出一个鸟形弩身.依照所画的轮廓线,用柴刀砍出所选的形状.2.4.4开扁担孔先用一根铁丝套住扁担的中间部位,使其刚好能与扁担的外形一致.将这个铁丝环放在弩身的穿扁担的位置上,依环画出孔的轮廓.孔的上缘距弩身上放箭的一面要有一定的距离,师傅们说这个距离要留得恰到好处.如果距离太大,会使弩绳压弩身过紧,发射时绳与弩身的磨擦增大,既削弱了射箭的力量,又易磨损弩绳.若距离太小,则射箭时弩绳易跃起而击不正箭尾.师傅们根据依扁担的长短,凭经验决定此距离大小.覃师傅所定的距离与扳机上的绳槽的深度相等,我们所见实物的这个距离均在1-0.5厘米之间.按所画孔的轮廓,用凿子慢慢作出扁担孔.最后,用木挫打磨孔内壁,使其规整.扁担的中间穿定在这个孔内,形成过盈配合.2.4.5作板机孔首先,在弩身的后段的上表面,确定绳槽和板机孔的位置.取扁担总长的四分之一为扁担孔到扳机的绳槽的距离.师傅说,只有这个距离才能使扁担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且不至于断裂.以绳槽位置为基准,确定扳机孔的位置范围.两位师傅都说,这是老人们传授下来的,实际制作中他们一直都遵守这样的规则.其次,用凿子在弩身上制作扳机孔.在绳槽位置的下方开狭窄的通孔,孔的剖面呈图6所示的结构,内装扳机.图中角度和尺寸是实测的大致数值.通孔的下部须有足够的空间,以便灵活地扳动扳机.在弩身上表面再作出弧面的绳槽.绳槽是关键部位.槽深要以恰到好容下且持住绳子为准,不可挖得过深或过浅.槽过浅,板机挂不住绳;槽过深,使用者在扣动扳机时须用较大的力,容易振动弩身,影响射箭的准确性.图6 扳机抛面图(仪德刚,张柏春绘)2.4.6作板机选用质地较硬的自然生成的"丫"形树枝,使其阴干三四个月待用.按扳机孔的形状及大小来削制扳机.为了防止扳机削的太小,要不断地把它插入扳机孔里试,直至"丫"形扳机刚好与扳机孔的上部斜面吻合.这是,将扳机放在孔中,比照弩身上的绳槽,用柴刀挖出扳机上的绳槽,使两种槽面平齐.扳机上的槽也不要挖的太深,否则不易发射.但若挖的太浅,则不易挂绳.可先挖的稍浅一些,拉绳试之.如放绳不稳可再挖深些.4在手扳动扳机的部位,削出一弧度,以便于放手指.最后,在扳机下端钉入一小铁钉或小木钉,防止扳机从弩身上脱落.2.4.7开箭槽关于箭槽的制作,两位师傅各有自己的方法.兰师傅用凿子的尖端在弩身面的正中间用力划出箭槽.而覃师傅用一根铁钉钉穿一块木片,然后用铁钉尖端在弩身面上反复划动,划出浅槽.他们都强调,不能把箭槽挖得太深,深度要稍小于箭杆的半径,否则会增加箭杆运动时箭羽与弩身的摩擦力,从而影响出箭的速度.箭槽也不宜太浅.当我们问及其摩擦力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认为与箭杆的轻重,箭羽接触弩身面的多少有关.他们都是小学文化,没有学过相关的力学知识.但他们后来使用了"摩擦力"这个术语,并知道一些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当笔者问及是否采取一些增加箭杆与弩身面润滑的效果时,他们都认为没有必要.箭槽的长度也是有限制的.箭槽前端直接延伸到弩身前端,而箭槽后端不能完全到达扳机部位,要留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射箭的准确性和发射效果.兰师傅说,可先预留三个手指宽度的距离,这样才能使绳更有力地打在箭尾上.覃师傅说,如果箭尾靠扳机太近,在发射时,绳可能会跳压在箭杆上而发不出箭.若此段距离过大,则会减弱发射的力量.具体要留多长距离,师傅们凭经验来定,在试射时还可以进一步调整.在师傅制作的几件弩上,这段距离的长度范围在5-13厘米之间.扁担长,这段距离也长.2.4.8安装扁担把扁担穿入弩身的扁担孔中.待到接近中间位置时,可用柴刀背轻轻敲打弩身,使其刚好位于扁担中部.如果做工精细,扁担与孔会完全吻合,十分牢固.2.4.9编弩绳作弩绳(即弦)的材料是当地产的青麻.将青麻套在扁担头上的绳槽里,双手编麻绳.绳的横截面基本上呈圆形,粗细凭经验掌握.作大弩,绳要粗些.待编一段绳后,可把麻绳从扁担头上取下,套在脚上继续编绳.这对于制作者的操作来说更便捷.当麻绳编到接近一半长度时,按同样的方法重新从扁担的另一端再编麻绳.这样当两根绳的长度相当时,把它们都再套在扁担头上,其中一个套在绳槽里,另一个放在松绳位置上.然后把两根绳编结为一根.这样做出的弩绳稍紧一些,中间部位稍粗,更耐用.由于弩绳与弩身常处于摩擦状态,故弩绳用久了会被磨断.他们曾经尝试用一些材料包住易磨损的部位,但却会影响发射.实际使用中,射三百多次后弩绳可能就会断,断后可按原法重新编一条.2.5调试当弩绳做好后,检查一下整体情况.然后进行调试.先上弩绳.由于弩的力量较大,单凭双手一般不能拉上绳,要用脚蹬住扁担的中部,双手用力拉绳到扳机上的绳槽里(图7).图7 覃海林上弩绳(张柏春摄)根据兰师傅的经验,上好绳后,如果看到绳的中间部位偏移了,则说明扁担两端的力5量不一致.绳向哪边移动,哪边的力量就大.解下绳子,用柴刀进一步调整扁担的形状,可用刀在扁担相应的地方再削薄一些.可以反复试验上绳后的效果.还要用箭试射.覃师傅说,如射出的箭向某一水平方向偏,说明扁担还是不对称.偏向哪一边,就说明其对边扁担的力量过大,再用柴刀修整一下扁担.可通过多次试射来调整扁担,直至达到满意的程度.两位师傅说,产生力量的部分主要在扁担上.对于扁担的反复操作是十分讲究的.但对于扁担能产生多大的力量,两位师傅都没有实际测量过.只凭上绳时自己感觉所需的力量来估计(与日常生活中所能提重物的轻重相比).覃师傅说,1米长的扁担大约有80斤的力;1.4米约有120斤的力;1.6米约有160斤的力.上绳时,拉绳越靠近扳机时所需力量增加得越快.比如,拉半绳时,可能不足30斤;再拉1/4绳时,可能只有50斤;拉满绳时,力量大约有80斤.进一步用箭试射,来确定箭槽的深度及长度是否达到了理想状况.箭槽深度稍小于箭杆的半径,箭射出时比较流畅.师傅们根据试射的情况,来进一步确定箭槽末端距扳机的距离.2.6成品及保存作好的弩根据其扁担的长短可分大,中,小三种.兰师傅家里保存了两把祖辈传下来的大弩.最大的弩可以用来打老虎.他本人作的多为中弩和小弩.为了长期使用和保存,可为扁担和弩身上漆.用"十里香木"作的扁担由于品质优良而不需上漆.保存时要放松弩绳.用脚踏住扁担,使其弯曲,把弩绳的一端从扁担头上的绳槽里取下,使绳处于松弛的位置且套在扁担上.弩可以挂在高处,也可用布袋装起来,要蔽光保存.3 巴马县体育局覃教练对瑶族弩的改进返回巴马县后,我们又调查了巴马县体育局覃明新(壮族,1960-)作弩的情况.他曾多次组织县里的射弩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并取得过冠军.他是在从事体育工作以后,为准备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射弩项目而自己学作弩的.他的制作方法与文钱村两师傅的非常接近(图8),但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做了改进,主要有以下两点.图8 覃明新做的弩(张柏春摄)3.1改进扳机覃教练对原始的瑶族弩的扳机做了改进(图9).他把单一的扳机改装成了一个连杆机构,这样更有利于瞄准和机发.图9 连动板机弩(张柏春摄)6凭他的经验,比赛时用的弩与村民们打猎所用的不同.短小的弩身利于方便快捷拉动弩绳,适时地跟踪瞄准猎物.但在比赛时瞄准的是固定的箭靶,短小的弩身使瞄准的眼睛靠近箭尾,不利于瞄准.于是,他制作了这个联动扳机,使用起来效果很好.根据笔者的体验,使用改进的弩瞄准时,持弩身前段的手臂在伸直时更易平稳,而弩身短小时却不能伸展手臂持弩.当然,对于中弩和大弩而言,弩身较长而无需改进.3.2增加瞄准器覃教练所做的另一个改进是在扳机上增加了一个瞄准器(图10).他说,是从步枪的瞄准器上得到的启发.他上过中学,但没学过力学.但他认为箭飞出后一方面有"力量"促使箭向前飞,另一方面箭在飞行中还要受到地球的吸引,会做一个抛物线运动.他简单地为我们画出了弩箭飞行的轨迹(图11).他仅凭经验确定瞄准器的高度和其它尺寸,没有计算过.图10覃明新作的瞄准器图(张柏春摄) 图11 覃明新所画的弩箭飞行轨迹(张柏春摄)少数民族的射弩比赛只有15米和20米两种距离的固定箭靶.在平时训练射准时,要瞄准器,箭头,靶心三点一线.当感觉不准时,就通过移动箭的位置来调整箭尾与扳机间的距离,或调整箭杆的长度,而瞄准器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采用固定的瞄准器,也是为了防止那些射术不精的运动员随便调节高度.如果他们改变高度,但又不知恢复原位话,就不容易瞄得准.目前覃教练在巴马县第二中学训练着他的射弩队.覃教练还向我们演示了如何射飞鸟等高处猎物的方法.由于箭槽较浅,当抬高弩身瞄准时,箭会滑落下来.可以用一叶小草压住箭杆,再用持弩身的手将小草叶两端压在弩身上.当箭射出时,箭尾会很容易把小草叶划断,却不影响射出箭的效果.我们在文钱村也见到了一把带瞄准器的弩(图12).这是兰师傅参加几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以后自己改装的.他说:"比赛时看到别人的弩上有,自己也试做了.瞄准时可以根据目标远近的不同而调节它的高度.目标远一点的,抬高一些.调节多高也只能凭经验来把握啦."后来兰师傅也用带瞄准器的弩参加了少数民族运动会,包括用原始弩共得过20多快奖牌.有趣的是,兰师傅也为我们描述了箭飞出后会受到地球的吸引,按一定轨迹飞行.他画出了弩箭飞行的轨迹(图13).他说,只有当箭头按竖直方向坠地时,才表明箭射到最远;否则,如抬高一下弩身,还能射得更远.至于以多大角度发射才最远,他没有仔细观察和考虑过.图12兰仕祥的带瞄准器的弩(张柏春摄) 图13兰仕祥所画的箭飞行轨迹(张柏春摄)根据两位师傅的描述,我们发现,虽然他们制作扳机上瞄准器的方法和形式不同,但都7是模仿现代步枪或他人,并非独立创造.4 弩箭的制作弩箭的制作要与所使用的弩相匹配,不能随便换用.4.1制作箭杆文钱村的两位师傅与巴马县体育局覃师傅作箭的方法相同.根据所做箭杆的长度,选用当地产的楠竹,杠竹的竹节间距大的部分.确定箭杆的长度,要根据弩身及试射效果.兰,覃两位师傅的经验表明,制作前须分清竹子生长方向.距离地面越高的部分,竹子会越轻.制作时要使用相对较轻的部分为箭头方向,相对较重的部分作箭尾.只有这样,箭射出后才会比较稳,否则箭可能会翻筋斗.而体育局的覃明新教练则认为较重的一端,即靠近竹子根部的一端做箭头会更好一些.并且他曾经还用天平称过箭杆的重量,试图找到多重的箭能在同等条件下射得更准,但也没有总结出什么规律.用柴刀把竹料劈成长条状,再削圆.削一削,用双手反复地适当试折箭杆,一方面能感觉箭杆的软硬,另一方面也起到校直的作用,直至把箭杆削圆,削直为准.用柴刀将所选的箭头一端削成尖状.箭头无需特别装配其它物件.听老人们说,有人把箭头放在毒液里浸泡,制成毒箭.但现在似乎已无人知道毒液的配方.4.2制作箭羽先用柴刀剥出一条宽约1厘米的薄长竹片,斜折成三角形,编结在一起,去掉多余部分即成箭羽(图14).在箭杆尾端面上,沿着直径方向(即与原来竹筒的径向垂直的方向),按箭杆的方向用刀切割出一深约3厘米的开口(图15).把箭羽按插入开口,再用细线按照图16的方法捆定(图17).箭杆两侧的绕线情况不同.绕线多的一侧远离竹皮的部分,称为正面,放箭时不贴在弩身上.两位师傅强调,这样做,使比较光滑的竹皮面靠在弩身上,减少了细线与弩身的接触,能减少摩擦.另一方面,箭杆的竹皮面较里层更重,箭飞行时会更稳.在安箭时,以细线为标识,便捷地装箭.他们从老人们的传授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了这些非常适用的制作规则.图14 箭羽结构示意图(仪德刚绘) 图15 切割箭尾的开口(仪德刚绘)图16 弩箭结构示意图(仪德刚绘) 图17 弩箭(张柏春摄)对此覃教练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若靠竹皮一侧在下边,当弩绳打击到箭尾时,弩绳会紧压住弩身,会打击在箭杆的靠弩身一侧,易把箭杆打弯.被打弯的箭杆会很快回复原8形,竹皮一侧恢复得较内侧快,故对射箭有利.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济南市弓客射箭俱乐部-BOWKE CLUB
国际箭联教练手册
发布者:admin &&信息来源:弓客俱乐部&&发布日期:
国际箭联教练手册
(中级水平)
轮轴到轮轴的长度(轴距)
复合弓的全长是从轮轴到轮轴测量的 (轮轴是指安装了弓片凸轮的轴)。
现代复合弓轮轴到轮轴的长度范围是从26英寸到48英寸。较短轴距的弓通常被认为难以精确射准,不如较长轴距的弓更适合射准射箭。45英寸以上的长轴距弓,容错度较好,但与较短轴距的弓比较,速度偏慢。多数用机械撒放器发射的复合弓射准射手,使用弓的长度在38和43英寸之间。
弓把的造型
一般弓把有三种造型:向前弯曲(前凸)的、平直的和向后弯曲的。向前弯曲的弓把的弧线处于弓片结合部的前面, 弓把比弓片结合部的连线远离弓弦。顾名思义,直弓把是弓把与弓片结合部在一条直线上,与弓弦平行。
反向弯曲的弓把最为常见。这种设计由于弦距(弓档)较低,箭的初速较高,并有很好的平衡感。但是,这种弓把对手的扭动更加敏感。与其它两种造型的弓把相比,容错度较低。
前凸弓把的设计是高端射准弓常用的,但可能难以找到比较便宜的型号。这种造型的弓把比一般弓的弦距更高,箭速也较低,因此不太流行。这种弓的形状对手的扭动不敏感。这种弓把设计的形状和较高的弦距,使它成为三种弓把中容错度最高的造型。
当然,平直弓把是相对于其它两种造型来说的。这是一种常用的弓把,不仅因为它的形状,也因它的性能和该形状的益处。市场上,很少有弓能和完美的平直弓把相媲美。
如前所述,弓把的造型影响弓的弦距。弦距是指在不拉弓的状态下,握把口到弦的最短距离。较小的弦距比较大的弦距更能发挥弓的冲击力,以更长时间、更大的能量、更高的速度推动箭。增加速度也许是一个优点,但它增加了箭停留在弦上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承受射手所犯的错误,更多时间内所犯的错误对箭支是有影响的。总的来说,用于射准的弓,弦距至少要有7英寸。多数射准弓的弦距在7.5到9英寸之间。
拉力曲线是在一个图表上的曲线,代表一把弓所储存的能量,“Y”轴表示拉力,“X” 轴表示拉距或弓的冲击力。冲击力是弓弦推动箭的距离。冲击力等于:
•&&&&&&& 拉距减去
•&&&&&&& 弓的弦距和更多的东西(因为箭离开弦是在弦经过弦距之后)
图表1的曲线代表反曲弓被张拉时能量的储存状况。随着弓被拉开,弓的拉力继续增加。曲线下的阴影面积代表满弓状态时储存的能量。
图表2的曲线代表复合弓圆轮被旋转时能量的储存状况。随着弓被拉到峰值拉力,弓的拉力增加。当达到满弓状态时,开弓的力量变轻。曲线下的阴影面积代表满弓状态时储存的能量。与反曲弓相比较,更多区域处于阴影下,说明了复合弓增强了能量的储存。
图表3的曲线代表高速凸轮复合弓被拉开时能量的储存状况。随着弓被拉开,弓的拉力快速增加,在峰值拉力逗留较长的距离,当接近满弓状态时,开弓的力量变轻。曲线下的阴影面积代表满弓状态时储存的能量。与前两种举例相比较,这种凸轮的设计有更多区域处于阴影下,说明了高速凸轮复合弓增强了能量的储存。
增加弓的拉力峰值或加长拉距/弓的冲击力,在曲线下增加了阴影的面积。这个增加的阴影代表了能量的增加,或这些变化的结果增加了箭的初速。
市场上有许多凸轮系统,每种凸轮系统都提供了一系列不同的功能和优点。“凸轮弓”的轴不是位于轮的中心,而是以偏心来实现机械的优势。传统的凸轮系统已经被分成凸轮或圆轮。凸轮的形状呈椭圆形,它可以产生出大量储存的能量和箭的高初速。顾名思义,圆轮是圆形的,它储存的能量较少,拉力曲线较柔和,箭的初速也较低。凸轮系统有几个种类,这些系统包括单侧凸轮,混合凸轮(非对称凸轮)以及对称凸轮。如果按照本章第9节概述的进行适当的调试,这些凸轮系统都能射出很好的成绩。
选择弓时要记住,各种弦和缆的材料都有一定的延展率,有些大,有些小。一旦装在这些凸轮系统的弦和缆伸长了,那么,弓与当初的设置和调整就不再一样了(见本章第三和第九节)。拉距、拉力、凸轮的角度、弦距、轴距、减力和箭扣都会随着这种弦缆的变化而变化。要使弓的发射与它首次被调试的一样,需要对弦和缆的长度做小的调整。在多数的弓上,把弦和缆多拧几下就能使它们的长度复原。请查看弓使用手册,对凸轮系统的“同步”或“凸轮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调整。
减力比是指,当复合弓的凸轮系统到位时,拉力减小,用百分比表示。例如:拉力60磅、减力75%的弓,凸轮到位后的满弓持力为15磅。制造商提供的凸轮,减力百分比在60%到80%的范围之间。对于有着良好射箭姿势和背加力的射手,可以采取用较低的减力比来增加持续用力。
有几个在不可调整减力的弓上稍稍降低减力的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用缩短弦来缩短拉距,以减少凸轮滚动的行程。可以用更换或调整拉距模块的方法将拉距调整到原始的长度。另一种降低减力的方法,是增加动力缆的直径(股数)。
弓弦与缆弦
选择合适的股数,使其直径与凸轮槽的直径相吻合。弓弦应填满凸轮槽,而不要楔入轮槽。
选择中心护弦线(底线)的直径,使其适合箭尾。箭尾应该扣紧在弓弦上,不能向任何一边移动,当箭在弓弦上下滑动时,会造成轻微的拖带。
3.初装(调试前)
投射距离是当弓装上弦后弓片的底部(弓片与弓把的结合部)与弓弦之间的关系。要测量投射距离,使用一把T尺,垂直地卡在弓弦上,测量弓片插进弓把的位置到弓弦的距离。测得的上弓片的距离可与测得的下弓片的距离相比较,从而设定弓的投射距离。
关于怎样调整复合弓的投射距离,和调整的效果,有许多建议。如多数射手努力使“上弓片的底部与弓弦”的距离与“下弓片的底部与弓弦”的距离相同。一些人相信,无论投射距离的初始组装怎样,只要弓已经被调试过了,在复合弓上怎样设置投射距离,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要调整复合弓的投射距离,可调整上面或下面的拉力调整螺栓(弓片螺栓),转动一下就可以了。螺栓拧得紧将减少弓端螺栓的尺寸,松开螺栓则增加这个尺寸。调整复合弓的投射距离将影响下列各项:拉力、弓片与弓弦(握把)之间的角度、箭扣、箭台和上弦高之间的关系。调整复合弓的投射距离将不会影响凸轮的同步及弓片力量。
通常有两种调试投射距离的方法。一是边测量投射距离,边调整拉力螺栓直到两端均衡,二是拧紧拉力螺栓,然后再慢慢放松,直到理想的位置。第二种方法的精确度取决于螺栓和弓把的加工精度。射手不妨参考器材使用手册中建议的调试方法。
许多新出现的凸轮系统的上下凸轮的形状是不同的。因此,当弓片被调整到相同点时投射距离也许不是均衡的。当弓弦和缆弦的长度被调整时,这些不同形状的凸轮,也可能引起投射距离尺寸的不均衡改变。如果射手想要测量呈不同形状的凸轮的投射距离,可在轮轴之间系一根线,再参考这根线和弓片之间量得的尺寸。
检查或调整平行弓片的投射距离:测量上弓片的结合点与下弓片凸轮轴之间的尺寸也许是必要的,然后将这个尺寸和下弓片结合点与上弓片凸轮轴之间的尺寸相比较。如果需要进行调整,可按前面讲的方法调整弓片螺栓。
要想获得正确的程序和期望的结果,建议与制造商(或经销商)取得联系。
国际箭联规则对竞技射准弓拉力的限制是不得超过60磅。设置足够轻的拉力,比较容易让射手学会正确的姿势和练习好的习惯。为射手调试拉力时,要让射手用背部的肌肉拉弓。射手的力量增强了,拉力可随之增加。不管拉力是多少,射手应能够在一天内射一个国际箭联轮(144箭),而不感到过度疲劳。射手应该有足够的力量,使发射最后一支箭时,能够保持同样正确的动作,如同发射第一支箭一样。
由于较平直的发射轨道,以及受风的影响较小,较重的拉力比较容易射70米和90米。轨道是指箭的飞行弧线。
图示:用反曲弓发射时的较高轨道
图示:用复合弓发射时的较平直轨道
弧线较低,比较容易瞄准较远的目标,瞄准器不必调整到箭的飞行轨迹上而造成触羽。
较平直轨道的另一个优点是,减少误判射程的错误。这对野外射准和其它没有标志射程的射箭特别有益。
适当的拉距可以使后背肌正确用力,从而使弓的力量更容易得到控制。适当的拉距也使弦与胸部和持弓臂保持适当的距离。设置拉距要能使撒放手找到一个稳定的靠位,例如:靠着下颌骨(普遍),耳后的凹陷处…在“姿势”章节见“靠弦”。撒放手的稳定有助于弓的稳定以及正确地摆放拉弦臂。满弓时,拉弦的肘应该处于直接向后的位置,或稍微处于射箭面的外面。如果拉距太长,肘会旋转到头后。拉弦肘应该位于箭的延长线之上。
当为一名新射手测量拉距时,应注意其头的位置、靠弦点、持弓肩、拉弦臂和姿势。射手可能会倾斜头或躯干去将就弓,这样测得的拉距会偏长。也可能耸肩、弓背去将就弓,这样测得的拉距会偏短。弓要适合射手而不是射手去适应弓,这点很重要。一把重量特别轻的反曲弓,一把拉力轻的没有减力的复合弓,或附在一把弓上的橡皮条,用来代表轻拉力的弓弦,以确定定射手适当的拉距。拉距箭是带预设标记的箭,可指示拉弓的长度。
记住,不管最初使用什么方法决定射手的拉距,随着射手的进步,调整也是需要的。可调整拉距的弓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必要的。
购买或挑选弓时,搞清楚制造商怎样测量拉距是很重要的。射箭贸易协会ATA,以前的射箭制造商组织AMO规定:在满弓状态下,弓的拉距比弦到握把口的距离长一又四分之三英寸。大多数制造商都据此设置弓的拉距。
测量的拉距=箭扣到弓的远侧
测量的拉距
拉距到支点(握把口)
射箭制造商组织AMO规定的标准是拉距+一又四分之三英寸 (44.5毫米)
箭台应该非常牢固、可靠。它也应该是可调的并易于调试。 “八字”或“蜥蜴舌”式的箭台易于调试并且发射的容错性好。.008” or .010”厚度的钢片用于轻箭的效果比较好。使用这类较薄的尺寸,箭比较容易“通过”钢片,而不需要全程接触。拉弓时如果射手的动作用力不佳,箭有可能会从这类箭台上滚落。这种情况下可使用较厚的箭台钢片。如果箭反复从箭台上滚落,射手会疲乏和气馁。
起落式箭台越来越受到欢迎。这种箭台被设计成,箭在撒放后离开箭台,所以,箭羽不会接触箭台。
安装箭台时应注意一点,箭杆出箭台的长度大约是1英寸(25毫米)。
当箭台开始下落时箭应该已经移动了大约3英寸(75毫米)。如果移动距离大于3英寸(75毫米),由于箭的速度,箭台可能会触碰箭羽。调整后确认箭羽与箭台间有足够的空隙是必要的,可在箭羽周围撒些(护足)粉检查调整的效果。在箭羽周围喷洒护足粉时,小心不要弄乱有喷粉的区域。向一个牢固的箭靶射箭,检查有喷粉的箭羽的印迹,以判断箭是否触碰箭台。
把箭台安装在弓上,箭杆的中心应在箭台安装螺栓孔的中心或稍稍偏下。国际箭联要求,箭台与箭的接触点不能超过握把口最远6厘米。为了最大的容错度,箭台应该固定在握把口最远点0至3厘米之间。
中心发射是箭与弦的运动轨迹相一致。要调试中心发射,在弓上搭一支箭,在上凸轮下面的弦上(弦在缠绕凸轮的槽里)大约1英寸的位置画一个点。 然后,俯视弦的中心和箭。当弓处于中心发射时,弦应该正好与箭杆重合。
弓片校直尺可用于本节中,但因为有许多类型的弓和调校,建议使用下列调试程序:用一把尺子,测量弓片的宽度,找到中心,然后测量这个中心点到弦的中心的距离。在弓把的顶端横在弓片上粘贴一块透明胶带。从这个点加上同样的距离作为弦的偏移量,做一个记号,然后在这点的两边用一根粗的铅笔画一个弦的大概宽度的记号。
然后可用这两条线视觉上对准弓弦。如果使用撒放器,那么可以用箭向里移动的方法调整箭台,或把箭对准弓弦放在弓把上,弦沿着箭捋直。如果这把弓是用手指发射的,箭尖需要略微偏向弦的左侧(著名射手似非而是的隽语)。这样做是对撒放手指造成的弓弦侧滑的补偿,以此校正箭的初始飞行。
图示为右手弓的安装。
如果使用校直尺,必须小心地把尺子靠近弓把的上面和下面,并正确依附在弓片上。
绝对完美的调整是不必要的,因为在调试过程中,箭台很有可能再被调整。
箭扣/箭扣环(D绳)
在弓弦上设置的箭扣高度,应该使箭处于水平状态。那就是箭与弦垂直。这个设置不是很重要,因为在调试阶段,它的位置还会被移动。
绳子系的箭扣结,可以使撒放变得很完美。使用箭扣环是非常普遍的。有三种系箭扣环的有效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箭尾上下留相等的间隔系上结和下结。
用此箭扣环,撒放的发力是从箭尾稍微向上的一点。这使箭对箭台的压力非常小。由于向下压力非常小,箭比较容易从箭台滚落。
第二种箭扣环的方法与第一种相同,环内再加一个铜扣位于箭下。
这使撒放的压力在箭尾后直接向下,从而在箭台上加了一些向下的压力,这样在有风的条件下很可能更好。
最后一种箭扣环的方法,箭的上面有个铜扣,环的两个结均系在箭的下面。
这种箭扣环导致弓弦和箭台上的压力相同,因为应用一根绳子撒放。这种环可缩短长度,不需要在撒放器和弓弦之间为箭尾留有余地。
瞄准器应该是一个很容易并精确调整的可靠的闭锁系统。瞄准器上的水平仪在超过18米的射程时是非常必要的。在较远的射程,弓的倾斜会极大地影响箭着点的位置。瞄准器上的水平仪与弓应处于水平位置,调整高度时不必考虑风偏。
复合弓上的瞄准器包括一个镜筒、一个单透镜和一个水平仪。
透镜的放大倍率、镜筒的直径是基于个人的喜好。最常见的透镜是4倍和6倍的。透镜的倍数越高,你看到靶上的细节越多。较高倍数的透镜不仅放大了目标,也放大了射手的晃动。看见太多的晃动可能是有害的。选择镜筒的颜色、直径和窥孔的尺寸,以使显示镜容易在窥孔居中瞄准。黑色的镜筒、窥孔和准星容易居中且容易集中注意力。黑色是柔和的颜色,容易使眼睛专注。选择窥孔的直径,应有助于保持透镜进入窥孔范围,使你看见一个亮的细环套在镜筒的外面。当使用窥孔和水平仪时,不论注意力是集中在准星还是水平仪,射手都应使窥孔与透镜呈同心圆。注意力一旦转移到准星或目标,应保持水平仪仍然处于应有的状态。窥孔和水平仪不应分散射手瞄准的注意力。
在复合弓上安装一个瞄准器:在弓把上用螺栓固定瞄准器,按发射的距离设置瞄准器延长杆。瞄准器延长杆太靠近弓把,射手瞄准时看到的瞄准器会不全,并感觉晃动大。将瞄准器延长的位置定的比较长,可以较精确地瞄准,但也放大了晃动。进行以上操作时应把弓放置在使弓弦处于绝对垂直的位置。
下一步是将标尺固定在延长杆上。
松开固定标尺与延长杆的螺丝,调整标尺,使它处于水平状态,再把杆上的螺丝拧紧。延长杆和标尺一定要固定好,松开瞄准器座上的显示镜,调整它直到显示镜上的水平仪与延长杆上的标尺相匹配。
再拧紧瞄准器座上的显示镜。
想要进行野外射箭的射手,可能喜欢把弓用一个水平线沿着弦前后摆动,看看显示镜的第三个轴是否需要调整。当弓上下指向时,如果气泡在显示镜里左右移动,松开第三个轴的调谐螺栓,转动显示镜,当上下指向时,水平仪的气泡不再变化。查阅使用者手册有关瞄准器的章节,找到第三个轴正确的螺栓或调谐器。
为反曲弓设计的瞄准器可能无法承受复合弓的震动。
窥孔是复合弓上的后瞄准具。窥孔有的有澄清器,有的没有。使用还是不使用澄清器是个人的偏好。
安装窥孔:
把弓安置在一个合适的夹具中,放松弓弦。把窥孔放进弦股之间,大约在箭扣上方4英寸的位置,从夹具移出弓。调整瞄准器上显示镜的位置,此位置对于室外射箭50米或70米射程和室内18米射程是正确的位置。然后,射手拉弓,同时另一个人在弦上上下滑动窥孔直到射手眼前合适的位置。
安全提示:
当调整窥孔时,手不要放在弦的前面,射手也许会在无意中撒放弓弦从而造成受伤。注意扣扳机的手指一定要远离撒放器的扳机。
射手不妨闭着眼睛拉弓、靠弦,因此窥孔的初始位置不影响它的最终设定。要把窥孔系在弓弦上,万一弓断裂或空放,它不会飞出去。如果窥孔偏转,则需要转动弓弦,使窥孔转到合适的位置,以通过它舒适的瞄准。
稳定器与配重
一把配重合适的弓,围绕箭靶中心晃动得慢。常常是在环靶上呈水平8字形晃动。如果弓偏重,瞄准稳定但会慢慢地上下晃动,瞄准时它可能晃到环靶的下面。这种情况下,在弓的下部装个配重。较低的重心比较容易保持弓的稳定。
稳定器也兼有减震的特性,如碳棒、橡胶缓冲器等等。有些减震器吸附在弓片上。它们可以使弓的震动在发射时得到缓冲。减震器也有助于防止损坏瞄准器、箭台和射手的关节。
室内射箭,建议使用高质量直径粗的箭。根据国际箭联规则,外径不超过9.3毫米。室内射箭使用的箭羽,其范围为2到5英寸的羽毛。选择室内射箭的箭羽,个人的偏好有着很大的影响。
小直径的铝碳箭或碳素箭更适合室外射箭。比较细和较轻的箭,使它容易达到70米和90米,在风中表现得比较好。重箭头被认为对射击远射程有益。依据箭的尺寸和重量,90到125格令(grain)的箭头比较普遍。1.5到2英寸的箭羽在室外射箭最普遍。“旋转翼”型的箭羽很可能会碰到复合弓的箭台,一般不要使用。如果射手想尝试这类箭羽,可以使用起落式箭台。
为了使箭达到高度的一致性,所有的箭都应在同一个夹具上粘贴箭羽。并给每支箭编号,这样可以评估每支箭的性能,也较容易识别出问题箭。
要确定合适的箭长,用一支标有刻度的箭或使用一支能做标记的原长的箭。把箭搭在弓上拉到满弓。做的时候用撒放器很重要,因为如果弓是由手指勾弦的,会产生不同的尺寸。一旦射手拉满弓,另一个人可以标记箭杆,或读出箭台接触点前面1英寸点的长度。切割箭的长度会影响到箭的硬度。如果硬度需要改变,长度也得有所变化。
当选择室内或室外的箭时,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适当的箭杆和挠度。要选择合适的挠度,需要记录拉力、凸轮的类型和适当的箭长。根据这些信息参考箭制造商的选箭表可以找到合适的箭杆规格。
撒放器种类及说明
市场上有无数种的撒放器。出于实用目的,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背加力式撒放器、手握扳机式撒放器和腕带式撒放器。
腕带拇指扳机
腕带食指扳机
中指和腕拉指扳机
起动增加握力扳机
背加力撒放器
背加力式撒放器是不需要扳机发射的手握撒放器。
当射手用手指拉撒放器时,撒放器头部发生变化导致撒放器发射。
带扳机的手握式撒放器,有一个按钮或扳机,人为操作导致撒放器发射。
腕带式撒放器,顾名思义是捆在手腕上的。
这使得手腕和手臂拉弓而手放松。腕带式撒放器也有一个扳机,扣动扳机发射箭。
许多射手相信,手握式撒放器对于使用背部肌肉和拉弦肩后面的肌肉执行无意识撒放更适合,这三种撒放器的任何一种都可以产生这样的“无意识撒放”。然而,在计算机辅助训练之前,射手会发现这一成就或多或少的更容易撒放。这就是为什么必须做个人测试各种撒放器的研究。
更多关于撒放的技术见“姿势”章节里的“发射”。
复合弓射箭的基本姿势与国际箭联初级教练手册的反曲弓内容基本相同。以下列出的是例外情况。
低位推弓:压力在手掌下部,用腕骨撑弓。使用腕骨撑弓比使用肌肉更一致,因为骨骼不会发生变化。弓的压力应该落在手掌下部的肌肉之间,在生命线的拇指一侧。弓把上的压力应该在拇指和食指握把中心稍微偏下的部位,一直到握把的上部。对于右手射手,这个压力应该集中在弓把的左边。持弓手的腕关节应该与垂直的握把呈45度角,这个角度使小指和弓把之间有一个空间。持弓手指在握把前应该完全放松,但不张开。持弓臂可以略微下坠弯曲或伸直,但不闭锁。肩应该尽可能地下沉。
按上述正确的持弓手姿势射箭时,弓也许会在撒放时从手里滑落。使用一根护弓绳防止弓滑落。护弓绳可永久地安在弓上,也可附在持弓手指或手腕上,使用时只是简单地缠绕弓把就行了。绳子不是控制住手里的弓,而是在弓下落时接住弓。如果绳子捆得太紧,可能会给弓多余的扭力。弓滑落进绳子的距离大约和拇指一样长。
这个技术的要素以前称为“靠位点”;这个位置是,射手瞄准和发射时,拉弓手一致地放在下颌或脸上。根据撒放器的类型,通常拉弦手的拇指或指关节靠在下颌作为靠位点。弦靠在鼻尖作为额外的参照点。戴眼镜的射手为了适合瞄准,也许不能使弦靠在鼻尖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看到透镜,可保持头正直,稍稍转动。靠位点很重要,然而,它对于带窥孔的复合弓不如不带窥孔的反曲弓那么重要。窥孔提供了一致的瞄准,它可以使眼睛通过它正确地瞄准。这样就不那么依赖靠位点。通过练习,靠弦可以做得非常一致。
8.发射 (撒放)
有各种发射技术。下面就四个原则的组合,我们将发表一些注解:
•&&&&&&& 两个原则是指发射的“意图”:“支配撒放”和 “无意识撒放”
•&&&&&&& 两个原则是指身体产生发射的部位:“指扳机” (用一个手指扣扳机) 和 “ 继续增加拉力” (背加力、身体伸展/展开…)。
了解以下的方法在教授正确使用撒放器时非常有用。
这个技术名称的自释为:这是由以下两点组成的:
•&&&&&&& 一个触发的动作 -- 一个手指(突然)触发扳机(*)。
•&&&&&&& 支配 (当瞄准达到足够好的程度)。
这个技术的效率会受到限制:当风力很大时。
另外,射手的注意力是集中在移动他的手指,做出一个完美的撒放动作,而不是关注瞄准。迅速的手指动作常常干扰射手整体的稳定性。这是为什么这个技术也被称为“完好的瞄准与不完好的发射”。
这一技术演变成两个经典的错误:
•&&&&&&& “猛扣”扳机,这一技术性的错误被称为“手指打击”的撒放,
•&&&&&&& 箭靶恐慌。
(*) 这种技术也可用于没有扳机的撒放器:射手突然改变撒放手的角度;如前所述,这通常是不建议使用的技术。
平稳或渐进的扣扳机
这是一个扣扳机动作的组合 (手指触发扳机) ,逐渐地扣动扳机,使弓弦在不经意间得到释放(**)。
此方法是当弓瞄向箭靶,射手保持背部肌肉加力,扳机不断被扣压(通常是慢慢地)。当扣压扳机,弓弦被释放时,发射的结果应该是意外的。如果能使用这种方法,是非常好的!
此方法有两个常见的问题。
a)&&& 射手不是持续扣压扳机,而是按上述用一种击打的方法控制撒放,由于:
•&&&&&&& 有不耐烦的情况:射手稳定瞄准了一会儿,连续扣压扳机还未使扳机释放,
•&&&&&&& 害怕意外撒放:射手害怕瞄准靶心以外时扳机释放。
b) 射手根据他瞄准的质量调节扣压的速度:
•&&&&&&& 当窥孔、显示镜和靶心都居中时相当快地扣压,
•&&&&&&& 当不稳定、偏离靶心或晃动大时缓慢扣压 (或停止扣压) 。
当我们应用这种“控制”时,心理活动被分成瞄准和扣压活动,就很接近前面所描述的“支配撒放”技术。但是,当准星真的偏离靶心时,按同样的速度持续扣压扳机是不会有效的。所以,射手要想不“陷入”到上述的“支配撒放”技术里,就必须练习一些“控制”技能,以克服准星的不正常晃动。
(**) 这个技术使用没有扳机的撒放器也是可以的,下面有两个选项,:
•&&&&& 射手渐进地改变撒放手的角度;通常不建议使用这种选项。
•&&&&& 通过射手背部及拉弦肩后部肌肉改变撒放角度。这项技术介绍如下。
请注意上述扣扳机方法(支配或平稳/渐进):
绝大多数的复合弓射手(大概超过90%)正在学习用“熟练控制”扳机来发射。熟练控制扳机的方法比较容易学会,能立即产生效果,然而,也许是短期的。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撒放器,最常见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我们认为是:
- 发射结束前,背和肩的肌肉放松。
- 箭靶恐慌
持续增加拉力产生无意识撒放
根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是个很好的撒放技术。有事实证明,在过去的15--20年来,这项技术在优秀的复合弓射手中已经相当受欢迎。
这个发射的方法经常称之为“背加力”。使用这个方法,射手瞄准箭靶,无论准星指在哪里,增加背部及拉弦肩后部的力量。当然,如果认为准星指的地方不对,射手总是可以选择不射和重新开始。这个方法的结果是在最佳状态时无意识撒放。这个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优点是,保持射手的注意力离开扳机和扣扳机的手,使动作做得更完美(见下面有关的内容)。
关于无意识撒放(最新技术的两个介绍):
•&&&&&& 为了让射手能够更充分地体会无意识撒放,教练可在射手安全瞄准箭靶时扣压撒放器的扳机。
•&&&&&& 弓发射时准星可能没有正好居中。与支配撒放的方法相反,这个方法可总结为“不完美的瞄准但完美的发射”,这样做,可以保证箭射中准星晃动的区域里,这是因为发射时姿势处于最佳状态,下意识的注意力可以做出必要的修正。
•&&&&&&& 随着练习,晃动的范围会越来越小,箭支的散布也会越来越小。
•&&&&&& 如果遇到强风,仅仅使用“无意识撒放”冒的险很可能更大。
教射手用撒放器的第一件事,是教他们怎样安全地拉弓而不过早地撒放。要做到这一点,射手应该用拇指或其他手指顶住撒放器的扳机。对于背加力撒放,射手也许想要保持住撒放器的角度,拉弦时,手指可以顶在撒放器的后面不让它释放。
图示:安全地拉“背加力”撒放器。
当学习怎样使用撒放器进行复合弓射箭时,射手应该先在近射程对着空白的靶垛进行撒放练习。近程撒放是练习理想姿势和改善动作的理想途径。
一旦弓上搭了箭,撒放器挂在弦上,举起弓放在膝上或胯上。用撒放器拉起托住弓,持弓手可以正确地握住弓把。然后,举起弓到箭靶的高度,用箭对准靶拉弦,箭要尽可能的与地面平行。在举弓和开弓之间要暂停,以便平稳开弓并防止箭从箭台上滚落。
有些射手为了拉得容易,往往把肘和手降低,同时向后开弓(他们本能地使用额外的肌肉帮助克服拉力峰值的力量);虽然持弓臂保持在同样的位置,但箭头却高于箭尾;如果这样开弓时出现故障,就有可能造成箭从箭靶上方飞过,引起意外;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避免这样开弓。
达到满弓状态时,瞄准器应瞄向靶心。由于开弓时必要的动作和用力,瞄准器在开弓过程中不一定停留在靶心,但它应该始终对准箭靶。
达到满弓时,应该正确靠位并开始瞄准过程。通过窥孔瞄准,窥孔将显示镜居中。检查水平仪。
这时,注意力应在瞄准器和箭靶任选其一,不要两个都注意。选择其一并保持一致,因为眼睛不可能同时聚焦于两个距离。关注一点,也更容易接受弓的晃动范围。不要试图保持弓不动,让它自然的晃动或扭转。潜意识将会自动保持瞄准的晃动在靶的中央。“试图”保持静止将会比试图放松引起更大的晃动。除了潜意识的运动外,试图强迫瞄准器对准箭靶,将会引起不必要的肌肉运动。如果射手的注意力在目标,请尝试在透镜上使用很小的瞄点或瞄圈,它可以很容易地被意识感觉忽视。如果射手的注意力在瞄准器,请尝试在透镜上使用大一点的瞄点,这可以使意识感觉忽视目标。要解释这个做法,可把这比做看电视时,一个虫子在屋里飞,如果一个人注意电视节目,就不会注意到虫子的运动,只有虫子落在电视屏幕上才会被注意到。这与注意力在靶上是一样的,使我们接受或不注意瞄准器的运动。就注意力在瞄准器而非目标来说,如果这个人注意虫子,他就不能专心看电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原理都是一样的。
当采用纯背加力撒放(阻铁型触发式的)时,在这个点开始拉。如果使用有扳机的撒放器,当窥孔居中和检查水平仪的同时拇指或扣扳机的手指轻触扳机。大约需要用一半的压力扣压扳机。一旦拇指或扣扳机的手指正确地放在撒放器上,就开始用背部及拉弦肩后面的肌肉加力,如同拉弓过响片。当使用背部适当的肌肉拉弓时,拉弦臂的上臂肌肉应放松。撒放手的力量丝毫不要改变,不增加用力也不放松。
进入中级水平,射手应当会充分地利用他们的背和双臂保持满弓姿势,及用手指扣压扳机。许多射手在瞄准时“轻微发抖”,这说明满弓时背部用力减小了。
一旦背部肌肉开始拉弓,绝对不要去想撒放手什么的。不需要停止开弓去检查窥孔、水平仪和拇指的位置,这一点必须理解。在整个发射过程中,加力是缓慢地、连续地。再说一遍,这个加力的过程与拉弓过响片的方法是一样的。
加力时身体的变化会导致撒放器自动撒放。因此没有必要思考何时或如何撒放。一旦开始加力,射手必须保持住动作和继续用力;瞄准和加力时不要去想箭什么时候射出去。
虽然相信无意识撒放的背加力方法是重要的,一些射手也许想知道是什么导致撒放。因为复合弓是固定拉距发射,持续用背加力以增加手对撒放器的压力。增加的压力导致手背伸展。随着手背的伸展,拇指或扣扳机的手指向后移动,移动的速度比撒放器运动得快。扳机运动是靠接触它的拇指或扣扳机的手指的带动。扳机运动足够量时弦就被释放了。高质量的撒放动作,是改变手和撒放器之间的关系,它不是可见或感觉到的。请记住,手和撒放器间的关系不要有意识地改变。
当射手学习怎样正确发射一支箭时,应该平静地向他们讲解每箭的发射过程。这样做,教练实际是在为射手演示心理程序的作用。一旦学习了正确的方法,就应训练其进行下意识发射,为了让射手按教练的方法控制发射,可以教他们使用心理的方法掌握这个技术。
用背加力方法在“无意识”状态下发射,不需要有意识地去想动作暂留。比如说,就像是在拔河(各拉绳子的两头)。如果绳子断了,人们没有时间作出其他任何方式的反应,而向后摔倒。弓在撒放瞬间(绳子断裂的刹那),正直向目标运动。与此同时,撒放手沿着同一条直线离开。出现这种情况之前,射手没有时间作出其他任何方式的反应,当箭离开弓时,一切仍处于最佳的状态。其结果便是最佳的动作暂留。不需要夸张的暂留动作,因为箭是在射手无意识撒放后,而弓重新得到控制之前射出的。同样,没有必要去想动作暂留,如果背加力撒放动作做得正确,导致无意识撒放,完美的动作暂留是很自然的。就像是拉绳子的人们最后的反应是摔倒,我们也反应再次握住弓使其重获控制。因为出其不意,这个下意识的反应是发生在箭离弦之后。真正的确保无意识撒放是已经发射了,而射手仍在瞄准;此时,弓推动箭离弦,而射手的视觉和心理活动仍然保持不变。
发射的三个结果
本节是对射手拉弓时一定会发生的问题的简短重述。这个信息非常重要,以致有必要把它从发射的其它方面提出来说明。这是用机械撒放器射箭的“关键”。
弓一旦拉开,结果可能发生三种情况。第一,射手拉弓、靠弦、瞄准和开始击发。连续不断地扣压扳机、均匀运动、不要加速也不要减速、直到完成撒放、出乎射手意料、箭直飞目标。第二,射手拉弓、靠弦、瞄准并开始击发。连续不断地扣压扳机、均匀运动、不要加速也不要减速、直到完成一个不好的撒放,发射得极不好,箭离弦后未射中目标。这种情况下,射手放下弓,重新开始发射程序。这仍然是一个完美的发射,因为射手仍然有机会正确发射一支箭。第三种情况是,射手拉弓、靠弦、瞄准并开始击发。连续不断地拉扳机、均匀运动、不要加速也不要减速。这个连续不断地扣压扳机的速度似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第三种描述中,射手在他或她的余生中始终满弓站立。当然第三种情况永不会发生,那么,为什么包括它呢?简单地说,为了成功的发射,射手必须每次向后拉弓时都要按第三种情况做。射手一定不要期待弓会离开你,这可以使无意识撒放得以有效发生。期待会变成预料。射手射每支箭,都必须有无限的耐心。
射手应在用力拉弓时呼气。一旦拉满弓,射手应该在瞄准和发射前再换口气。这时,因为自然的呼吸暂停,肺部是空的。没有呼吸似乎度过这段时间是困难的,但试想,说话时我们并不深深吸一口气,谈话的时期比要求发射一支箭的时间长得多。另一种方法是,拉满弓后吸半口或满满一口气,屏住呼吸直到发射完毕。
如在本章第三节列出的,弓和零部件的组装是调谐程序的第一步。为了学习正确的射箭动作,这一步骤是必须的。射手一但学会怎样用正确的动作射箭,调谐过程才可以重新开始。
调谐复合弓的下一步是纸靶调谐。把一张纸展开绷在一个木框里,把它立在距你2码(2米)的地方。做好射箭动作,用羽毛箭射穿纸靶,并射进靶垛里。纸靶上的箭孔可以用来分析并决定如何调整,这对改善箭的飞行是必要的。如果箭在纸上的撕裂是垂直的或是斜向的,做些调整或修正,直到撕裂是完好的或仅仅是水平的。一次只作一个方向的改变或调整,这样,改变的效果可以被正确的衡量。最后,箭穿过纸靶呈一个完好的孔,即箭羽射穿纸靶的三个撕裂长度是相等的(箭头居中)。这类调谐的详细文章有许多。多年来关于这个主题的资料文献,“伊斯顿射箭”出版了很多。见“伊斯顿调谐指南”,你可以从下载。
纸靶调谐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当然不应该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理想的调谐
这个撕裂说明箭的飞行很好。箭头和箭羽射进相同的孔里。
没有理由花太多时间进行纸靶调谐,因为这只是细微调谐过程的开始,射环靶时还要进行细微调谐的过程。
影响箭飞行的因素很多。以下是根据箭孔在纸靶上的撕裂方向修正箭飞行的几点建议:
•&&&&&&& 箭尾高
•&&&&&&& 检查上下凸轮是否同步。
•&&&&&&& 测试箭扣的高低。
•&&&&&&& 调低弓的拉力或箭台上的发射钢片的硬度。
•&&&&&&& 增加起落箭台下落的速度。
•&&&&&&& 检查箭羽与箭台钢片的间隙 (在箭羽上喷洒护足粉,然后发射)。
•&&&&&&& 如果箭偏长,截短箭杆直到它的长度在满弓时位于箭台前1英寸左右。
•&&&&&&& 对于单凸轮或非对称凸轮的弓,可以使箭变硬 (截短箭杆、减轻的箭头、增大箭杆外径、减小弓的拉力)。
•&&&&&&& 箭尾低
•&&&&&&& 检查上下凸轮是否同步。
•&&&&&&& 调试箭扣的高低。
•&&&&&&& 调高弓的拉力或箭台上的发射钢片的硬度。
•&&&&&&& 降低起落箭台下落的速度。
•&&&&&&& 对于单凸轮或非对称凸轮的弓,可以使箭变软 (加重箭头、使用长一点的箭杆、减小箭杆外径、增加弓的拉力)。
•&&&&&&& 箭尾偏左(右手射手)
•&&&&&&& 箭台向右移。
•&&&&&&& 确认射手握弓没有扭力。
•&&&&&&& 使箭变软 (加重的箭头、使用长一点的箭杆、减小箭杆外径、增加弓的拉力)。
•&&&&&&& 检查箭羽与箭台钢片的间隙 (在箭羽上喷洒护足粉,然后发射)。
•&&&&&&& 检查弓弦靠弦时接触脸部是否偏斜(瞄准纸靶、拉弦离脸部稍远发射)
•&&&&&&& 检查轮子与弓片是否有倚靠或扭转。
•&&&&&&& 如果上述调试后箭的飞行仍然不好,试试向左移动箭台或使箭变硬。
•&&&&&&& 箭尾偏右(右手射手)
•&&&&&&& 箭台向左移。
•&&&&&&& 确认射手握弓没有扭力。
•&&&&&&& 使箭变硬 (减轻箭头、截短箭杆、增大箭杆外径、减少弓的拉力)。
•&&&&&&& 检查箭羽与箭台钢片的间隙 (在箭羽上喷洒护足粉,然后发射)。
•&&&&&&& 检查弓弦靠弦时接触脸部是否偏斜(瞄准纸靶,拉弦离脸部稍远发射)
•&&&&&&& 检查轮子与弓片是否有倚靠或扭转。
•&&&&&&& 如果上述调试后箭的飞行仍然不好,试试向右移动箭台或使箭变软。
这个高级的步骤将在第三级教练课程里详细讲解。
其它调谐/组装技巧
下面列出的是几个常见的也许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延长/缩短弦或缆的效果。可以通过拧紧、拧松现有的弦、缆或更换新的获得。
•&&&&&&& 缩短 (拧紧)
•&&&&&&& 缩短拉距
•&&&&&&& 减少拉力
•&&&&&&& 减少减力 (稍微)
•&&&&&&& 提高弦距(稍微)
•&&&&&&& 增加弦和缆组合在弓上的张力
•&&&&&&& 延长 (拧松)
•&&&&&&& 延长拉距
•&&&&&&& 增加拉力
•&&&&&&& 提高减力 (稍微)
•&&&&&&& 降低弦距(稍微)
•&&&&&&& 减小弦和缆组合在弓上的张力
缆(称为动力缆或能量缆)
•&&&&&&& 缩短 (拧紧)
•&&&&&&& 延长拉距
•&&&&&&& 增加拉力
•&&&&&&& 提高减力 (稍微)
•&&&&&&& 加大弦距(稍微)
•&&&&&&& 调整同步。在有2个凸轮的弓上,缩短缆会使凸轮转动得慢。也就是说凸轮将不会被向后拉远。
•&&&&&&& 延长 (拧松)
•&&&&&&& 缩短拉距
•&&&&&&& 减少拉力
•&&&&&&& 减少减力 (稍微)
•&&&&&&& 降低弦距(稍微)
•&&&&&&& 调整同步。在有2个凸轮的弓上,延长缆会使凸轮滚动得更多。也就是说凸轮将会被向后拉更远。
纠正窥孔不正确扭转的方法。
•&&&&&&& 用开弓器使弦放松,从窥孔的一边向另一边拨弦股。调整前、后,窥孔两边弦的股数应该是相等的。
•&&&&&&& 用开弓器使弦放松,从凸轮卸下弦的一端,根据需要,拧弦一或两圈。从上凸轮端拧弦比从下凸轮端拧弦对窥孔的角度影响更大。
•&&&&&&& 如果在弦上使用箭扣环,应给箭扣环和底线系环的位置上蜡。这样可以防止箭扣环在弦上旋转。在弦上转动的箭扣环可能会在开弓时影响窥孔的角度。
•&&&&&&& 如果窥孔偏转正好180度,用开弓器使弦放松,卸掉窥孔,转到相反方向,在不改变弦股的状况下,再把窥孔装回到弦上。
•&&&&&&& 安装的窥孔上面如果附加了一根橡皮管,这是为了在拉弓时旋正窥孔。如果加了橡皮管,必须定期检查它。因为经常在强烈的太阳光下射箭,橡皮管会老化得非常快。
在远距离射箭时,如果瞄准器的显示镜外罩是在箭羽的飞行轨道上(镜筒打箭羽)。*
•&&&&&&& 缩短瞄准器延长杆的长度。
•&&&&&&& 安装较小直径的显示镜外罩。
•&&&&&&& 改变勾撒放器的点,即铜扣在箭上或箭下的位置。这将导致窥孔往上调整。
•&&&&&&& 在射手的能力范围内,增加弓的拉力/速度。
•&&&&&&& 在制造商建议的箭重限度内减轻箭的重量。
•&&&&&&& 用降低靠弦点的办法提高窥孔高度,这是一个受到批评的改变!
(*) 使用这些方法的任何一种以后,在最远的射程调整瞄准器,在显示镜外罩下抹点唇膏或护足粉,然后射箭。发射后检查箭羽和显示镜外罩有无接触的痕迹。
以下是复合弓维护和保养的几点建议。
每一或两年,或发射了15,000到20,000支箭后就需要更换弓弦和缆弦。如果弓弦或缆弦有明显损坏的迹象,要立即更换。弓弦和缆弦应该全套更换。建议弓上装了弦后(缆弦和弦完全伸展)在凸轮紧靠弓片支撑的位置做标记。如果任何一个标记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就必须对弓进行检查。
射箭前一定要检查弓和附件的磨损情况。
必须经常确认所有的螺栓、螺丝是否紧固。
不要把复合弓暴露在太热的地方。尤其是弓弦、缆弦和弓片极有可能会被损坏。在热天把弓放在车辆里常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在雨天射箭,应该把弓放在自然干燥的环境(通风和遮阳的场所)下。不要直接烘干或在阳光下晒干。在弓弦和缆弦的水分被蒸发完前,不要上蜡。应检查弓弦、缆弦及运动部件(例如:箭台、轮轴),并给它们上蜡、上油。
大概每发射支箭,或至少每月一次,要润滑凸轮轴;润滑剂应该基本上是硅酮、特氟隆或高质量润滑脂。“为避免灰尘粘到弓的零件上,应选用干型的硅酮或特氟隆润滑剂”。
弓弦和缆弦应该定期上蜡,以防止它们磨损、起毛和断股。
如果需要使用开弓器,最好请一位合格的技师使用在两个位置支撑弓把的开弓器,。
对于长期不使用的弓,建议把拉力降到最小的程度。
& | & &|& & | & &| &
版权所有 济南弓客商贸有限公司公司地址:
济南市高新区会展中心会展西路297号
电话: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羽箭张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