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串风筝怎么做风筝

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告诉你太原风筝的精彩故事(图)
王进保等风筝协会会员在汾河公园放飞风筝 本报记者 葛薇 摄
提起风筝和风筝技艺,很多人会立即想到“风筝之乡”山东潍坊,但是太原市的一年四季,人们也总能在汾河边、公园里、广场上看到风筝爱好者和他们的风筝,造型各异的风筝在城市天空中自由地往来穿梭,给城市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情趣。太原市还有着在全国首屈一指的风筝队伍,以及这些风筝高手们的 “放飞人生”。上个月在广东阳江举行的全国风筝邀请赛上,太原风筝代表队一举拿回了3枚金牌,而这样的成绩,无论是对手还是裁判都不感到意外,因为太原风筝队的实力强大是公认的。太原风筝的高手们以自己高超的制作技艺和放飞技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风筝 “百花园”内,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如今取得了骄人成绩的太原市风筝协会,有会员200多人,分成17支队伍散布在太原市活动,除了高龄难以行动的会员外,经常参与风筝制作与放飞的有120多人。史晓程:风筝生活10月在广东阳江举行的全国风筝邀请赛上,史晓程拿回一块金牌。11月5日,记者见到史晓程时,他正在轻巧的竹条、塑料布中间忙活着制作风筝。史晓程从小喜欢风筝,后来他就和风筝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有空,他总喜欢做上一两只漂亮的风筝。他制作风筝最大的特点是绘画精美,无论是蜻蜓还是蜈蚣,他都画得栩栩如生;而轻巧的骨架设计和细致的制作水平,又让他的风筝放飞性能格外好。传统风筝技艺中的“扎、糊、绘、放”四环节,他的功力都非常扎实。史晓程喜欢设计制作有个性的风筝。软翅串类是风筝中难度最大的,软翅飞起来本身就不稳定,单只还好,连成一串很容易跑偏,甚至掉下来,但他却练成了制作软翅风筝的手艺。因此,他的风筝逐渐成了邻居孩子的抢手货,不少孩子常常吵闹着向他索要。“都是近邻,要就给了,让孩子们玩个高兴。”史晓程说。1996年,就在他忙着研究风筝的时候,因单位效益不好他不得不下岗自谋生路,“惟一可选择的就是卖风筝”。白天,他在家里忙着扎制各种漂亮的风筝,有时候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晚上等妻子回来后,两人就蹬上自行车四处摆摊卖风筝。在广场卖风筝时,他的风筝总得到路人的夸奖。单是漂亮的外观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高空飞舞的样子更让人啧啧赞美。不少市民甚至多方打听,到他的家中购买。2000年从单位办理了退休手续后,他全身心参加和风筝有关的各种活动,每天的生活被风筝填得满满当当。“现在,我的目标是明年举行的全国农运会,那更是高水平的‘强强对话’。”郭柱峰:只做不卖1989年就与风筝结缘的郭柱峰,不仅酷爱放风筝,更喜欢制作风筝,他精心打造的“龙串风筝”,合计150个小风筝,他告诉记者,为制作这个风筝,他用了1044根篾子,绑扎点2818个,总重量3公斤,放飞后空中拉力40公斤,绳子为6毫米粗的尼龙绳。他告诉记者,他没有经营风筝。他只搞新式样风筝创作,很少原样复制风筝,每做一个风筝,要么是新样式,要么在细节上有所改进。每做一个新风筝,他就感到自豪。从1999年以来,他只做了30多种风筝。一般一个风筝至少要用一两个月。曾经做的一个龙风筝,舌、下巴、眉、眼、眼皮、耳朵、腮、须、鼻毛等9处能动,仅为制作其传动部件,就用了1个多月。传动用的齿轮没有现成的,要自己加工,因稍微不合适就不能转动,所以需精心制作,很费时间。郭柱峰不仅做的风筝少,而且很少放。但每放一次,都要引起轰动。2003年,他参加全国风筝邀请赛,带去的龙风筝不仅脖子能左右转动,而且还能发出声音。当他的风筝升空后,不要说观众,连所有裁判的眼睛都看直了。今年他参加深圳全国风筝邀请赛时,比赛那天刮起了大风,按他的感觉,风力在7级左右。一般比赛风力要求在2到6级之间,风小、风大都要暂停。可当时日程安排已定,如果推延就会给承办单位带来困难,所以承办方让选手顶着大风比赛,结果他所在组的 6名选手,只有包括他在内的两名顺利完成比赛。按规定,比赛开始后,要在3分钟内从跑道进入留空计时区。当时他在距留空区100米处开始放飞,结果人还没有动,风筝就腾空而起,并拉得他向后退。他急忙反过身,把放飞线扛在肩上,吃力地向留空区一步步挪动。当终于到了留空区,他累得浑身是汗,但还是高质量地完成了比赛。赛后,有国外朋友愿以2000美元收藏他的风筝,但他没舍得卖。王进保:以风筝为乐太原市风筝协会常务副主席王进保是风筝大师,是大家公认的“龙筝王”。11月6日下午,记者见到王进保时,他正坐在小凳子上糊风筝。这是一个奥运福娃风筝,这个由108个小福娃风筝组成的大风筝,长度超过100米。王进保介绍,他放过最长的风筝有1000多米长,需要五六个人帮助,才能使风筝飞上天,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王进保的风筝以长串的龙形风筝为主。今年71岁的王进保每天早上7点到9点、下午两点半一直到太阳落山,不是在家里制作风筝,就是在汾河边放风筝,别人说他像上班,而按照他的话说却是“我不以风筝为生,而是以风筝为乐。”“玩风筝不仅能健身,大家在一起也非常快乐,我认为风筝是一种生产快乐的工具。”高手真不少国内风筝界,有五大流派:北京沙燕、天津软翅风筝、山东长串风筝、南通六角板鹞、广东灵芝风筝。“与五大风筝流派相比,太原风筝的文化底蕴、技术含量并不差。”王进保这样说。太原风筝协会从1992年成立以来,先后参加了潍坊、北京、南京、上海、香港等十几次国际风筝会,荣获了团体冠军五次、亚军五次;而在国内外各种风筝赛事中,总共获得金奖190多个,曾出访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太原风筝以板式风筝、软翅风筝见长。在太原风筝界,先后出现过的代表人物中,有人称“四大风筝王”的四位大师,他们分别是“飞机王”王起增、“龙筝王”王进保、“软翅王”李惠文、“盘鹰王”杨元恒。而近年来还有十几个会员也获得了各种“风筝王”的雅号。王进保告诉记者说:“我今年71岁,另外几个大师级别的人,年龄也都不小了,我们着急的是要尽快在年轻人中多发现一些好苗子,把太原风筝这面旗帜继续树下去。”本报记者 吴学强
( 责任编辑:穆刘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山西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第43版: 体育
PDF文件下载
生活报多媒体版
生活体育风筝秀市民喊过瘾
&&&&&&&&&&&&&&&&&&&&&&&&&&&&&&&&&&&
  龙串风筝
  □本报记者&贾博&见习记者&王泽源摄  “看,一艘大帆船飞到天上去了!”这并不是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冰城风筝高手们正在展示他们的招牌风筝。17日10时,在哈市道里区人民广场上的上空中,历史悠久的沙燕、八卦、龙串,欧美流行的软体风筝,还有中西结合的立体风筝,一个个在蓝天白云中尽情飞翔着,围观市民们情不自禁地啧啧称奇,本报《生活体育》给市民们带来了一场冰城风筝的视觉盛宴。  本次风筝秀中,十余位冰城风筝达人带来了他们各自的宝贝,共30余个风筝,令现场300余观众大饱眼福。  “快看,天上那只大黑鱼多带劲儿,后面的尾巴太美了。”  “这个才叫新鲜呢,一支大船在天上飞!”  “哎呦,还有飞碟造型的呢,这就是国外的软体风筝吧。”  ……  当天的市民广场上空,五花八门、形象各异的风筝让人们几乎看花了眼。  “今天天气晴好,风力却不小,这样的金秋时节正是冰城风筝大展身手的时候。”古梨园风筝会的负责人戴文军介绍说。  与此同时,没有放飞、在地上摆放着的那些特色风筝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60多米长的龙串、象征吉祥如意的沙燕,甚至还有一架立体的飞机……。  只是观赏,肯定无法满足特意前来参加活动的“风友”们,因此,活动现场直接变成了风筝大讲堂,大家纷纷向风筝高手们提问,并求指点。  “好不容易与这些高手面对面,而且还有他们带来的‘奇珍异宝’就放在眼前,哪有不问问的道理。”平时只是简单放放风筝的金先生兴奋地对记者说。  风筝高手们也无一摆谱,有问必答,且耐心地示范、讲解。  “其实我们也是借《生活报》组织这次活动的机会,非常难得地聚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冰城资深风筝人谢春生告诉记者,他们这些风筝人平日里几乎都是“单飞”,彼此间最多不过是打打电话,而这次的风筝秀让他们得以同场“较量”,“互相瞧瞧看看、挑点刺儿,这也是一种交流,能增加经验,共同进步,对冰城风筝、北派风筝的发展也是一种推动。”&&&&围观风筝秀  沙燕风筝  “要说中国的传统风筝,是怎么也绕不开北京沙燕的。”姜思明向大家介绍道。姜思明是哈尔滨做风筝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但他今年也已经40多岁了。他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爱风筝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运动项目,此次他带来5个风筝,全部都是传统风筝,其中有两个八卦,三个沙燕。姜思明还详细讲解说,这三个风筝是四种沙燕中的“胖燕”,象征胖墩墩的小孩,上面的图案也都非常有讲究,“一般的沙燕上面有蝙蝠、寿字、福禄等寓意美好的图案。我这次带来的一个沙燕曾获得市总工会风筝大赛专业组第一名,名字叫‘三鱼学足’,三条鱼代表日、月、年,有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寓意。”  老板鱼风筝  哈市风筝协会动力分会会长赵国章展示的是一个5米的“老板鱼风筝”。据介绍,这种风筝是三角形风筝的一种变形,属于现代风筝的一种,与三角风筝相同的是,其后面长达十几米的飘尾,既美观又有保持平衡的作用。这条“大黑鱼”在空中上下翻飞,非常的显眼,加上十几米的大尾巴显得十分飘逸。  八卦风筝  八卦风筝虽然略显小巧,但色彩非常艳丽,“这个风筝看似简单,只是一个方形风筝加上八个角,但其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谢春生介绍说,“八卦的图案并不是画上去的,而是一块块布缝合在一起的,在风力三四级的情况下,这缝合的部位要非常紧密,否则就散花了,而且这样的风筝更加透亮。”  龙串风筝  本次风筝秀上最大最长的风筝莫过于李世儒的龙串了,由于场地受限,无法放飞,只能在地上拉开展示。刚一打开,风筝爱好者们就迅速围了过来。这个龙串有一个龙头,龙身由109片组成,其中108片上面绘制的是水浒传108将的人物脸谱,长达60余米。据李世儒介绍,龙串是中国传统风筝的代表,而他展示的这个龙串上的所有脸谱都是他亲手画上去的,“制作这个风筝整整花费了一年时间,这也是我制作所有风筝中,最得意的作品了。”  此外,风筝高手杜宏毅还带来一个龙头骨架,“平时人们看到的龙头都是‘蒙皮’后的,我带来一个骨架让大家看看,其实一个龙头最核心的部分是这个骨架。”据杜宏毅介绍,这个龙头由300根竹架组成,记者看到组成龙头的大部分竹子都是弯曲的,都需要反复烤竹形成,“其中最难的是反曲,竹子正面是光滑的,内部却是类似纤维组织,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断裂。”杜宏毅说。  立体风筝&    本次风筝秀上最有特点的风筝当属谢春生带来的帆船风筝。这个风筝是一个中西结合的产物,“风筝的骨架是咱们传统的竹子,而结合部是采取欧洲风筝接口型,类似于搭建帐篷的那种接口。它的造型是多变的,无论是大楼、鸟笼还是手机等造型,只要是你能想到的,我们都能制作出来。”老谢讲解道。他还表示,这种风筝非常适合在北方城市放飞,由于这种风筝造型比较复杂、体积也比较大,需要风力持续不断,在间歇性风中就不容易控制,极易掉下来。  沙燕风筝  八卦风筝  立体风筝  小朋友体验放风筝  老板鱼风筝
 本文章最新评
查阅更多评论168米宁夏最长“龙串”亮相。欢迎访问银川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第4版:银川要闻
银川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
首届传统风筝赛进入永宁站
168米宁夏最长“龙串”亮相
&&&&本报讯(记者黄超)4月21日风和日丽,在永宁县中华回乡文化园广场上,一只只风筝迎风飞舞,这里是“2012中国银川首届传统风筝系列赛暨万名市民风筝大放飞活动”永宁分站赛的现场。经历过灵武分站赛的“盘鹰”风筝赛、贺兰分站赛的“软体类”风筝赛后,16支代表队要在这里竞技“龙串”风筝赛。来自银川市风筝协会全区最长的“龙串”风筝冉冉升空,令现场观众叹为观止。&&&&“龙串”风筝是将多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一样栓在一根或多根线上同时放飞的风筝。这类风筝一般以“龙形”为主,故称“龙串”风筝。来自银川市风筝协会的“龙串”风筝长达168米,由108片“龙片”组成,每一片“龙片”均经过精心调整,升空时头尾摇摆。据风筝协会一位负责人介绍,“龙片”直径不小于33厘米、长度不小于80米的“龙串”风筝可以称之为“大龙”,“今天放飞的这条‘龙串’属于超大型,一般只有专业风筝爱好者才能放飞。需要三股尼龙线合到一起才能拉住。”&&&&可惜的是,当天由于风力太小,超级“龙串”仅在空中停留了几分钟。但这并没有影响到16支参赛队伍的发挥,“宝湖队”、“北塔湖队”、“西夏队”等多支代表队都有出色发挥。访问本页面,您的浏览器需要支持JavaScrip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做风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