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车 芝 狼 2苗木种子 绿芝美 好人好人你是好人。。。。

求街机电精1和2无木马下载地址,或者好心人直接发送我邮箱,。不甚感激!_百度知道
求街机电精1和2无木马下载地址,或者好心人直接发送我邮箱,。不甚感激!
提问者采纳
50 (星期二)收件人,2 个 (电神魔傀2,,(无)密送人,发送成功,,bestdaring@126,rar 等,楼主你好。已经发送了电精1和2给你了。请查收。下载解压后记得看一下里面的说明文件。 --------------------我~是~爱~出~风~头~的~分~割~线---------------------时 间,com,日 19,) 查看全部附件备 注,编辑删除保 存取 消精简信息发送状态,抄送人,(无)附 件,
大哥 我这没收到啊。。。要不你发我QQ邮箱
先谢谢了。。。
时 间:日 11:06 (星期三)收件人:;抄送人:(无)密送人:(无)附 件:2 个 (SFC合集.rar 等...) 查看全部附件备 注:编辑删除保 存取 消精简信息发送状态:发送成功
提问者评价
谢谢啊 这次收到了。。。。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电精1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活跃天数:0天
升级还需:0天
今日成长:
享受1.4倍等级加速中
拯救世界的好人
别名:Yes-Meni naprawiaja swiat,The Yes Men Save the World,没问题侠客修理世界
片长:94分钟
同步到微博
还可输入300个字24小时打赏榜
24小时礼物榜
30天免登录
用其他账号快捷登录:
没有小说阅读网通行证?
使用QQ账号快速登录:
还没有小说阅读网账户号?
赶紧注册一个吧!
您好,登录后您才可以送礼物、月票和打赏,请先登录
自动登录  
赠送成功!
作者(烟雨亦能掀起风暴)收到了您送的 玩具小熊,很是害羞,她对您扭捏的一笑说“哎呀,你怎么知道人家喜欢这个”谢谢啦~
恭喜:您和作者(紫月君)亲密值达到了110,成为了姐妹
您已连续阅读此书超过6章
与寂寞女孩邂逅的日子
恭喜你,获得了超值组合的独家体验权。
精品书包(包含20本精品小说)和这本小说全都归你。
只需15元!
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举报电话:010- 客服电话:010-
京ICP证100530号 京ICP备号 公安机关备我市2位“最美衢州
身边好人”入选9月份“中国好人榜”
&&& 10:53&&&来源:衢州文明在线&&
(记者陈明明 通讯员胡耀芳)近日,中央文明办隆重发布了&中国好人榜&9月份入选名单。经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推荐,我市2位&最美衢州?身边好人&入选。他们是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两个婆婆一个娘的龙游农民张素梅和帮助23位病患重燃生命希望的柯城人民医院医生陈玮。据悉,本月浙江省共有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我市占了2位。
自2008年5月开始,中央文明办在全国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依托中国文明网和中国移动网上推荐展示平台,发动各界群众和广大网民在熟悉人群中推举好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好事。活动成为一个展示草根英雄、凡人善举的重要网上平台,成为一场广泛而生动的群众性道德宣传教育,弘扬了真善美,传播了正能量,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崇尚、学习、争当&中国好人&的巨大热情。
陈玮 好医生爱公益 帮助23位病患重燃生命希望 &助人为乐 &浙江 & 2014年9月
陈玮,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学科主任,质量管理科科长,临床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是第六届衢州市政协委员。从医二十余年,她始终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工作和业余时积极传播国际人道法及红十字运动基础知识,传播红十字精神,宣扬大爱,宣传造血干细胞及人体器官、组织捐献,推动无偿献血和青少年道德教育,预防艾滋病等,带领科室捐助衣物款等支援备灾救灾、在院内外开展应急救援、多次组织在社区推广心肺复苏等卫生救护知识培训等、医师节期间带领医护人员到福利院、康复医院等免费医疗服务;自2004年始已促成多例角膜捐献并移植成功,2012年完成衢州市首例器官捐献,为努力建设红十字事业而作出公民应有的贡献。先后获得浙江省红十字会先进奉献个人、&最美浙江人&红十字感动人物&提名奖、省第一届医坛新秀、衢州市十大优秀青年、市名医、市优秀医生、市科技先进个人、柯城区十佳医务工作者、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等。
做业务,她是科里的&领头雁&
古人说&无恒德者,不可以为医&,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面对充满疑惑的世界,陈玮医生没有忘记自己的神圣使命。荣誉伴随的更多的是责任,作为一名医生,在老百姓的眼里,她是亲切和可靠的人。&医生,不仅仅要做到救死扶伤,更要有善心、爱心和社会责任心。&陈玮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她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重症监护室医疗日志里,记录了一串串她和她的团队一次又一次,从死神手中抢救生命的过程&&
姜性小伙子23岁,车祸,来的时候瞳孔不等大,反射消失,呼吸、心跳、血压不稳,急诊手术后入科,30天后睁开眼睛,植物人状态。为求康复,后辗转省级几家大医院,一直发热昏迷,被判死刑灰心转回柯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陈玮和她的团队没有放弃,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科学严谨地制定了整套治疗计划。通过全科人员几个月的辛勤付出,生命的种子又一次给出了希望,从慢慢地恢复知觉到咿呀发音,从四肢僵硬到蹒跚学步,生命之花终于又重新绽放。
袁某,建筑工地的民工,因车祸头部受伤严重,入院时生命迹象十分微弱,只有微弱反应,心跳、血压等生命症状十分不稳定,随时可能死亡,抢救的难度相当大,抢救的费用也没有着落。陈玮和她的同事们全力进行抢救,最终把袁某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几个小时后,袁义家的心跳、血压逐渐稳定,但后续的治疗还需要大笔费用。陈玮了解到袁某的经济状况后,主动提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袁家女儿今后的学习费用,就由她来结对资助。&她说:&资助袁家女儿上学的事,是她私人答应的。自已和家里人一起省一点,也许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何乐而不为呢?何况她还是一个医生,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
默默的付出换来了病人家属的一致好评,收到的表扬信和锦旗不计其数。在医院的各类评比中,陈玮带领的重症医学科总能名列前茅。她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团结大伙前进。在她的倡议和影响下,疑难会诊&争论&更多,但结论也更科学了;医治流程管理更加严谨,协同配合更加流畅。至今,陈玮获得省、市、院多项荣誉称号,获市地厅级以上科研4项,发表省级以上医学论文10余篇;带教学生百余人。
爱公益,她是美丽的&先行者&
陈玮对患者的爱不仅仅限于她所治疗的患者,她还不遗余力地做着公益事业。自2004年始已促成多例角膜捐献并移植成功,ICU接触的大多是车祸、意外伤等重症患者,陈玮亲眼目睹了一起起车祸后年轻生命的消逝,她的心常常为这些遭受意外的患者扼腕叹息。
2012年初,陈玮又一次到省里大医院进修,在肾病科、肝病科多科轮训后,她看见了许许多多因为疾病而苦苦等待器官捐献的患者,巨大的器官来源缺口让陈玮暗暗地下了一个决心&&&要为更多的生命,更多的家庭做点事!&
回到医院后,陈玮建立了以ICU科室为主的器官捐献宣教工作小组,按照《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器官捐献的标准流程及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专门下发《柯城区人民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制度》、《柯城区人民医院DCD流程》、《柯城区人民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人员职责》等文件,制定流程、专业评估,规范操作等,她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使亟需器官的患者能第一时间受捐。
日,52岁衢州农民邵朝龙,因为一场意外导致脑死亡。经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抢救,邵朝龙依旧昏迷不醒。经省级专家会诊认为,救治生还的可能性已经不可能有了。但是他的其他器官非常好。陈玮突然意识到,可以让邵朝龙以另外一种方式活下去!
9月1日,陈玮主任尝试着与邵朝龙的妻子、女儿分别交流:&如果邵师傅就这样走了,火一烧就剩下灰,可是如果捐献出有用器官可以救更多的人,你们这样的捐献,可以让邵师傅生命得到延续,另外一家人甚至几家人不需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一次、二次、三次沟通......陈玮不厌其烦地与家属耐心沟通:&许多身患尿毒症、肝衰竭或者心脏疾病晚期的病人,都亟须器官移植救命,但器官非常紧缺,很多病人都在等不到器官的情况下绝望地走了,你们救救他们吧!&
陈玮朴实的话语终于感动了家属,9月2日,邵朝龙的亲人捐献了他身上全部的器官,这是衢州市本地首例人体器官捐献。陈玮就这样成了衢州器官捐献工作的&先行者。&
近两年来,陈玮带领的团队已经促成了5例器官捐献,使23位患者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
然而,陈玮坦言压力很大。一方面,太多器官衰竭患者命悬一线,等待器官移植救命。另一方面,当陈玮走向即将离世者的家属,说服他们捐献亲人的器官,遭人误解、被责骂都是家常便饭。但陈玮依旧选择并坚持器官捐献协调工作,她说:&这跟我在ICU抢救病人一样,也是救命,我个人受点委屈算不了什么。&
在柯城区人民医院ICU门口,就有醒目的器官捐献宣传栏,每个进进出出探视患者的家属都要经过那里,有些家属会驻足留意一会儿。
陈玮说,中国人的一些传统观念,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器官捐献的推广。&有些家属了解器官捐献工作后愿意捐献,但怕周围的朋友邻居知道不好。所以我们有一些病例,家属在捐献之后还要再三叮嘱我们,不要说、不要宣传。真的很难、很难,不过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为了更多的生命。&
在杭州救人不留名,被网友赞誉&衢州美女医生&
7月29日,一组衢州女医生杭州东站救人的图片在网络上悄悄走红。图中一位长发飘飘的女士双膝跪地,正在对一名昏倒的乘客进行心肺复苏术,直到120赶来。然而当车站的工作人员询问该女士的姓名与单位时,她却不肯说,只告诉他们自己是一名衢州的急诊医生。
通过多方寻找,7月30日上午,记者终于确认了这位女医生叫陈玮,是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当记者找到陈玮时,对于自己&被发现&,她感到很意外。原来回衢州后她没有跟身边任何的朋友与同事提及该事。&我做的不过是一位医护人员应该做的事情,不管有没有穿白大褂。&
原来,当天陈玮刚在杭州参加完ICU质控会议,准备回衢州,于是来到杭州东站取票。10:25左右,她突然发现售票窗口前有个年轻小伙子倒在地上。她喊了一声&我是医生&,立即上前查看:没有脉搏、瞳孔散大、意识丧失、几乎没有呼吸,情况非常严重!&我马上给他做心肺复苏,并且求助边上的人打120。&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陈玮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回忆说,&当时,我初判这个小伙是突发心脑血管意外,这种心脏骤停的情况,前10分钟很关键。&
一下、两下、三下,陈玮重复着心肺复苏,尽管售票大厅开着空调,但汗水还是顺着她的脸庞大串大串地流下来,此时,陈玮已经错过了回家的火车。11点左右,杭州117医院的救护车赶到了现场。&做心肺复苏是个很消耗体力的活儿,很庆幸,东站的工作人员李亮随后也加入了进来,我们俩轮流做,保证抢救不间断。&陈玮反复说,&作为一名医生,这些都是我该做的。虽然我错过了火车,但在东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搭上了下一班回衢州的车,没有影响什么。&
接诊医生说,幸亏前期抢救及时,否则小伙子的情况会更危急。
陈玮比较低调,采访中并没有多讲。但记者从她同事那里了解到,她不仅是第六届衢州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市名医,还获得过省医坛新秀、&最美浙江人&&红十字感动人物&提名奖等荣誉。从2004年开始已促成多例角膜捐献并移植成功,2012年完成衢州市本地首例实施器官捐献。
2013年7月,市广电总台员工郑时培在家突发心脏病,昏倒前打电话向只有一面之缘的陈玮求助。陈玮凭着记忆线索挨家挨户敲门终于找到了郑时培的家,并及时挽救其生命。
今年5月,陈玮通过互联网发起了为不幸遭遇车祸的少年王凯捐款活动,筹得近10万元善款。她还与沟溪乡后力村的留守儿童小东结对,成了他的爱心妈妈。
陈玮用真情诠释了医者的责任,在治病救人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一心为患,担起生命的重托。
去采访张素梅的路,走得还真不容易。
此前,我对这个最美龙游人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一百来字的事迹简介上:张素梅,女,1965年出生,社阳乡金龙村村委、计生助理员。12年她的第一任丈夫意外去世,再婚后她不仅要照顾现任高龄的婆婆,还仍然承担照顾前夫母亲的担子。目前一个婆婆患高血压,经常晕倒,另一个婆婆脑血管堵塞需要护理。张素梅不仅精心照料两位老人,同时还任劳任怨,不辞辛劳做好村务工作。
我有几分好奇,一个普通的村妇会有什么丰功伟绩,能感动40万龙游人,成为&最美龙游人&2013年度人物&十大年度人物之一?打听到县城到社阳乡不过20公里的路程,心想不远嘛,带着这份疑问我决定周末去探访清楚。可是烈日炎炎,好不容易等到太阳西下,才敢驱车出门。
沿途但见山青水秀,绿色满目,景色怡人。不料这份兴奋劲很快就烟消云散,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曲曲折折挺进,路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对面冷不丁会拐出一辆载着长长毛竹的车子来,横冲直撞占据了狭小的道路,几乎要撞上来了,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只好老老实实地停在路边让道。山路难开还好说,问题是不时会有两道岔口,分不清该往左还是右走,万一开错了,窄窄的道路,按照我的驾驶水平,还真说不准怎么倒车了。只好一路开一路问,最要命的是,沿途的乡亲虽然热心,但多数不知道金龙村在哪里,让人觉得走进了一个迷宫一样的地方,好几次都气馁想调头回去,又觉得时间紧迫。好不容易碰见一位貌似有些见识退休干部模样的老人,见我用普通话问路,就指点我们,沿着溪流开就没有错。我只好硬着头皮逆溪流而上,越往里开,道路越艰难,也不知道问了多少路,内心慢慢焦灼起来,后悔有点冒失来此。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终于在一个分岔路上,碰见了来迎接的张素梅。这时候,我才知道,所谓的金龙村,是因龙游和金华交界处而命名的边界小村。也就是说,我七弯八拐地开到了金华境边,而金龙村离龙游县城,不是20公里,而是40公里,加上都是山路,不熟悉路线,这两个小时的路程可真是一点都不打折扣。
也许路程过于紧张,我已经没有多少心情去欣赏沿途的淙淙小溪和依山傍水的村庄,丝毫闻不到清新的空气。驱车的过程中,只是感觉越来越远离现代喧嚣的气息,慢慢进入到一个地段狭长、封闭的斗斗中去了。看着这坐落在龙游东南边界四面环山的小山村,不由自主地在想,城市中的人们在现代文明的方便快捷中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在想象中慢慢变得有些空虚无聊,必定偶尔想去平静的乡村里呼吸新鲜空气,过滤内心的浮躁,沉淀自己的灵魂。那么换个角度来思考,常年幽居在平静的边远乡村的人们,是不是也会无限向往外面繁华的城市生活呢?人,总是在现实生活中,渴望过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理想生活。
眼前的张素梅,刚刚50岁,古铜色的脸、粗糙的手,朴素的着装、半头银丝显示和年龄并不相符的沧桑。走在人群,绝对是淹没其中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妇。可是现在她出名了,成为社阳这个&全国环境优美乡&另一道靓丽的风景,不断有记者上门采访。那么,这个&最美龙游人&张素梅,她的现实是什么样的生活呢?她内心又渴望着什么样的生活?带着这份猜想,我试图从张素梅那里找到答案,因为她50年如一日,生活在这个偏远单调的小山村里,生命几乎只有唯一的一个站点,那就是金龙村。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这首曾经风靡一时的歌曲,唱出了上个世纪的人们对最美村姑的由衷赞美。金龙村的&小芳&姑娘素梅,年青时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长又长,惹得同村的小伙子都好生羡慕。因为家境贫困,家里还有哥哥弟弟要读书,作为女孩,她不得不早早放弃了读书梦想,帮着父母料理家务,像所有朴实无华的村姑一样,终日生活在这片贫瘠而又踏实的土地上,日子过得一成不变。但她的少女情怀里,知道自己要走出大山,只有等梦中的白马王子来拯救了。她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白马王子能够带她走出金龙村,到外面见见花花世界。带着这份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美丽的素梅姑娘羞涩拒绝了同村不少年青小伙子的求爱,她一心想要嫁出去。
谁知梦想美好,现实无情。在她19岁那年,母亲突然患上了小脑后遗症,经脉堵塞,不会走路,行走或坐立不稳,全天候需要人照顾。看着行动不便的母亲、辛苦的父亲,她偷偷哭了一晚上,从此把远嫁的梦想深深埋藏在心里。为了就近照顾母亲,她决定在同村择婿,这样可以离母亲近一点。就这样,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她选择了同村的泥瓦匠小叶。她看上了他的勤劳肯干,头脑灵活;他看上她的美丽善良,任劳任怨。21岁,比邻而居的他们幸福地结婚了。娘家婆家都在同村,母亲得到了女儿最贴心的照顾,顽强地活了下来。张素梅一边和丈夫辛苦经营自己的家,一边要照顾两边的老人,很辛苦。但令她最开心的是,由于自己的悉心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越活越精神。23岁时她生下了儿子,家庭更加和美了。她觉得自己嫁在本村的选择是对的。
如果上天眷顾,张素梅也就像普通的村妇一样,生在这个小山村,嫁在这个小山村,最后顺顺利利老在这个小山村,平平安安过完这一生。婚后日子虽然并不富裕,但家庭和睦,有了张素梅这个贤妻,心无旁骛的丈夫组建了一个建筑工程队,帮人造房子,生意越来越好。张素梅在家开代销点,照顾老人和孩子。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很快就成了村里首屈一指的富裕户,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1996年,30来岁的张素梅夫妻率先在村里造起了两层漂亮的小洋楼。造新房时,为了省钱,她总是亲自上阵,和石灰,搅泥浆,一双手都被石灰水腐蚀烂了。新楼房造好后,张素梅和老公商量一下,准备外出打工,多挣点钱回来装修,丈夫同意了。1997年,她去了在湖南株洲办厂的小叔子那里打工。可是人在外地,心留在家里,她担心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牵挂多了,城市的繁华并没有让她感觉到快乐,她心不在焉地干了几个月,村里书记打来电话,说她被村民推选为村妇女主任。她迫不及待地打道回府,从此再也没有出过远门。回家当上村妇女主任的张素梅更忙了。村里的事务,家里的琐事,她都要兼顾,但她内心坚信,日子会越来越红火的。
但是厄运又一次降临她的头上。200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向能干的丈夫在出门办事的时候,摔死在山路上。噩耗传来,张素梅犹如晴天霹雳,天都塌了下来。埋葬了丈夫后,一夜之间,她的头发白了一半。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年仅12岁的儿子,造新房子还欠下一万多元的债务,依然病怏怏的母亲,日趋年迈的公婆,才35岁的她柔弱的肩膀如何一下子扛得起这么重的担子?娘家人对张素梅做姑娘时就想走出大山的想法很清楚,知道她只是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才不得不放弃这个梦想。张素梅的病母就是龙游城里人,嫁到山区后,深知山区的生活太清苦太无奈,极力主张女儿改嫁到龙游城里去。如今丈夫既然死了,父母觉得不能再拖累女儿了,就张罗请人介绍外地的对象,有远在深圳的,也有龙游城里的。面对上门说亲的人,看着新造的房子和年幼的儿子,看看病重的母亲和年迈的公婆,张素梅的心怎么也狠不下来。她也知道,只要一迈出去,她的人生肯定是另外一翻天地,可是她舍不得自己和丈夫辛辛苦苦营造的家,舍不得儿子受委屈,她知道,她留着,这个家就不会散,她若走了,这个家也就散了。她擦了擦眼泪,拒绝了媒人的好意,一如既往照顾起这个面临破碎的家,
张素梅断了远嫁的念头,亲友见她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很辛苦,就帮她到周围张罗婚事。同村小她4岁的未婚青年管金祥早就对这个善良朴实的大姐心有好感,他连忙托人说媒。张素梅有点迷茫,自己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管金祥表示愿意上门帮忙照顾家里。看到都是同村人,就算改嫁了,走动起来也方便,张素梅权衡再三,答应了。就这样,他们走在一起。可是12岁的儿子不答应,拼命反对母亲再婚,甚至用离家出走来威胁她。为了照顾儿子的感受,再婚后,她不想再生孩子,就算怀孕了也偷偷打掉。可是时间久了婆婆不同意呀,自己的儿子是初婚,没有后代,怎么样也要生个孩子,不论男女都行。见婆婆找了村主任上门说情,左右为难的张素梅犹豫了,她力图说服儿子,在她和老公管金祥的共同努力下,儿子接受了继父,也接受了事实。后来她为老公生了一个女儿,今年刚好也12岁了。正在闲聊的时候,她女儿进来听见了,就和妈妈撒娇说,不准不要我,不准不生我呀,张素梅会心地笑了。
新家庭成立后,张素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正处青春期逆反的儿子,年幼的女儿,还有同住一村三个年迈体弱的娘要照顾,一头是前后两位婆婆,一头是行动不便的母亲,全都是她心里的牵挂。家里有地要种,村里还有村务要干,她的时间总是排的满满当当。每天早上,她先去探望同村的婆婆,为她送上一些生活用品,看看老人的身体状况。再处理村里的事情。忙到中午的时候,给在外做工的丈夫烧好饭后,又赶去看望前夫的父母。虽然拥有了新家庭,但十多年来,她始终不离不弃照顾着前夫70岁的母亲张福兰和78岁的父亲叶连森。前夫的父母年弱多病,其他的子女远在外地,照顾老人的重担自然而然落在留守在村的张素梅身上。时间久了,老人早就把这个出嫁的儿媳当做亲闺女来看。不仅如此,前夫父母家里的重活和农活,老公管金祥也总是义不容辞地帮忙干活,从无怨言。在婆媳关系普遍难相处的今天,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却同时和两任婆婆都相处得很融洽,不能不让人信服。问她破解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奥秘,她笑了笑说,就是一碗水端端平,多陪陪老人。对两任婆婆,她不分彼此,逢年过节,礼数都是一样的,避免造成老人之间的猜忌。为此,她和丈夫约定,给婆婆们购买东西时候,都是同等的分量和礼数,从不厚此薄彼。这让比邻而居的老人们内心很舒坦,大家都相安无事,一团和气。在她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曾经不理解他们的儿子,也慢慢消除了罅隙,和继父一家相处得很融洽。因为要照顾婆婆,张素梅对同村的病母反而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了,除了偶尔回去帮母亲洗洗澡,照顾病母的重担基本都落在年迈的父亲身上。父亲对一病三十多年的妻子始终如一悉心照顾,这份勇于担当也是直接影响张素梅的善良力量。父亲对张素梅的辛苦也很心疼,为了让她能全心全意照顾好婆家,一般都不让她操心母亲和娘家的事情了。
张素梅的一辈子似乎都和这个金龙村绑在一起了,这是她的出生地,也是她成长的地方,更是她一生的归宿。金龙村虽然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毕竟是个穷山村。所以,这里的年轻人都向往走出去,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去闯荡。年轻人都出去了,村里留守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张素梅自己的兄弟和两个丈夫家的兄弟姐妹,都带着梦想在外地发展,出了过年回家,一年都难得回来一趟。所以,这个大家庭的三家老人的照顾重任,义无反顾的落在张素梅身上。空巢的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单,需要陪伴,她就像陀螺一样,在三家老人身边转来转去,给他们带去了慰藉。她的生活字典里,忙得似乎没有自己。
&其实,平时的照顾不算什么,最怕几个妈妈同时生病。&张素梅说起照顾老人的事情,眼圈有点红了,&一生病就真的忙不过来呀。&而这种她最担心的事情时而发生,都是年老体弱风烛残年的老人,说病就病倒了。常常一个婆婆还没有出院,另一个婆婆又住院了,她只得在医院里跑上跑下照顾,等老人们病好了,她也快累趴下了。但是看到老人家都能康复无恙,她觉得这点辛苦也值得。有时候实在撑不下去了,偶尔有空想起自己的宿命,半夜惊醒的张素梅就偷偷抹泪,这时候,丈夫管金祥就会安慰她说,别怕,一切都会过去的,她才又沉沉睡去。
说起母亲张素梅,已经做了爸爸的儿子叶龙飞满是怜惜说,妈妈一生艰难,却又无比坚强,一辈子为了家庭,不得不强撑自己,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扛过来了,其实妈妈自己也体弱多病,有骨质增生和颈椎病,一疼起来也要命,还要照顾这么多的老人,妈妈真心不容易。因为体恤妈妈的辛苦,去年自己生了儿子,就只好请丈母娘来带孩子。叶龙飞说,自己也做了父母,才真正理解当年自己多么不懂事,反对妈妈再婚,和妈妈吵架,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妈妈是世界上最辛苦最伟大的妈妈。
谈起儿子,张素梅一脸自豪。这是在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之一,也是挽留她一辈子呆在金龙村的原因。儿子现在已经成家立业,在金华一家4S店里工作,工作很出色,在金华市区买了新房,还给张素梅生了个大胖孙子。儿子在今年7月1日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一名正式党员了。入党,对现在普遍缺乏信仰的小年轻来说,并没有那么迫切。可是才20多岁的叶龙飞说起入党,感觉是如此的骄傲和自豪,确实不多见。叶金龙说自己会渴望入党,完全是受妈妈的影响。因为妈妈就是一位老党员,平时处处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己的为人处事都是妈妈言传身教的结果。在叶金龙的眼里,家里外婆和奶奶们,靠的都是妈妈的照顾,妈妈一手撑起了蓝天。所以自己在外面,也是事事亲力亲为,只报喜不报忧。对于母亲再婚,他开始是极力反对,继而感动接受,后来大家亲如一家。他对自己的亲奶奶和继父的母亲也一视同仁,尊为大奶奶和小奶奶。逢年过节送的红包也一定是同等的,在他心里,也早被母亲的家教同化,那就是亲如一家。
如今儿子叶金龙独立门户,小女儿也12岁了,乖巧懂事,成绩很好。在张素梅的影响下,也懂得平时帮忙碌的母亲照看奶奶们。丈夫管金祥心疼妻子太劳心,家里的地都不准种了,平时只是种点菜,也免了张素梅很多劳作之苦。丈夫在外面做泥瓦匠,200元一天的工资,悉数上缴张素梅。这个家在张素梅的操持下,房子全部翻新装修,新盖了漂亮的长廊,小洋楼看上去越发气派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张素梅现在更多的重心放在村务工作上了。
在金龙村,张素梅算资格最老的村委了,她担任了近二十年的村干部,共事过四任村支书,每一届村支书在任,村民们都放心选她,知道这样一个把自己的一生都压在金龙村的老党员最靠谱。除了是远近闻名的好女儿好儿媳,她更是一个好干部,好党员。从1997年当选为村委开始,她就一直致力于村民服务和村庄建设上。小家事情多,大家庭事情更多。全村1200人,很散,方圆2公里,走访一次下来就要两天时间,交通极端不方便,没有车子,全靠自己走路。村里安装自来水、五水共治,村两委都要亲自抓。金龙村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村干部一年工资也就只有五千元左右,村干部平时公出的车费和手机通讯费全部要自负。张素梅每次带育龄妇女去医院放环,车费全部自己垫付,碰见放环的妇女身体弱的时候,怕她晕倒了,张素梅都自己掏钱打的送她回来。在金龙村生活的50年里,村里的每寸土地,都是她用脚丈量了若干次。金龙村的村民也都认同这个土生土长的好女儿、好媳妇。他们见证了这个坚强女人少时母病、中年丧夫、再嫁辛苦的曲折一生,也欣慰她好人有好报,收获了一个圆满幸福、母慈子孝、共享天伦的幸福家庭。
采访结束时已经夜深,边远寂寥的金龙村没有华灯,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们在溪边乘凉聊天,几乎见不到年青人的身影。这些留守在村里的老弱病残,把改变生活的期望寄托在在外面的年青人身上,把孤独寂寞和翘首以盼留给自己,留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张素梅和丈夫女儿就生活在这里,心甘情愿照顾留守在家的老人,毫无怨言。这是怎样的一种平和坚守。回城的路上,我觉得返程顺畅多了。在现代这个充满诱惑和浮躁的社会,一个普通女人50年如一日固守家园,一辈子为了几位老人活得含辛茹苦,如果是纯粹的责任感,是不足以诠释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徐明)
三衢网站群: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苗木种子 绿芝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