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的一些事

《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念了古代哪一历史事件_百度知道
《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念了古代哪一历史事件
提问者采纳
没 看 名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其他类似问题
赤壁怀古的相关知识
其他10条回答
赤壁之战啊应该是吧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应是三国中的“火烧赤壁”吧,更是怀念青年周瑜。
赤壁之战,其中不是有句话,就是“遥想公瑾当年”的吗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具体如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怀念了赤壁之战,更怀念周瑜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公瑾雄姿英发_百度知道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公瑾雄姿英发
提问者采纳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象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采纳哦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几个问题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几个问题
&&&热&&&&&
【字体: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苏版高语.潘良炽,刘孔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几个问题.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气魄宏大,意味隽永,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然而长期以来,对如何正确解读这首词,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歧见纷出。笔者拟就其中几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苏轼不识“周郎赤壁”  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来看,苏轼分明不识周郎赤壁,仅是人云亦云而已。但宋人朱 《萍洲可谈》则云:“坡非不知自有赤壁,故言‘人道是’者,以明俗记尔。”现代一些注者袭用这一说法,或言:“作者知其非真,但为抒怀所以加‘人道是’三字,拿它当真的看”;[1 ]或言:“苏东坡游黄州赤壁,虽然他明明知道这里不是孙曹交兵的地方,但他只要说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就行了,依然可以大发感慨。”[2 ] 这些说法与历史事实相悖,是不正确。  北宋时,相传为孙曹交兵的赤壁古战场,有汉川、汉阳、黄州、武昌、蒲圻等不同的说法。每一种传说,在陈寿《三国志》以及裴松之所作的注中,都可以找到一些根据,难以断定孰是孰非。例如黄州赤壁斜对岸的鄂城樊口,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曾在这里驻军操练,等候周瑜援军的到达。《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江表传》云:“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诸葛亮诣吴未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而黄州又确有赤鼻(音同赤壁) ,故有孙曹交兵发生在黄州赤壁之说。因此,苏轼在《东坡志林》赤壁洞穴条下云:“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很显然,苏轼并非明确断言黄州赤壁不是孙曹交兵地方,而仅仅是对成说持怀疑态度而已。  后经学人考证,黄州赤壁确实不是孙曹交兵的地方,因而用“东坡赤壁”以别之。但是, “三国周郎赤壁”究竟在哪里的问题,言者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过去出版的不少书籍和历史地图册中,仍然将赤壁之战的发生地,错误地说成是在湖北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直到考古工作者在湖北蒲圻县西北赤壁境内的长江边,发现了大量三国时期兵器和矢簇,才使这一历史悬案基本上得到解决。  诚然,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渊博学识当时即已誉满全国。但是,一个人的知识毕竟是有其限度的,即如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不可能无所不知。长于此必然短于彼,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历史学方面,苏轼就不太擅长。他戏作贾梁道诗云:“稽绍似康为有子,郗超叛鉴是无孙。而今更恨贾梁道, 不杀公闾杀子元。”司马懿字仲达,司马师字子元。这首诗中将司马懿杀王凌事,就误为了司马师。当然,苏轼是一位实事求是的大学者,他也曾自认其短。宋人王钅至《默记》中记载:“东坡自海外归,至南康军语刘羲仲壮舆曰:‘轼元丰中过金陵,见介甫(王安石) 论《三国志》曰:‘裴松之之该洽,实出陈寿上,不能别成书但注《三国志》,此所以陈寿下也。盖好事多在注中。安石旧有意重修,今老矣,非子瞻,他人下手不得矣。’轼对以:‘轼于讨论非所工。’盖介甫以此事付言乇轼,轼今以付壮舆也。’仆闻此于壮舆,尽直记其旧言。”王安石向苏轼提出重修《三国志》的建议,苏轼则以“讨论非所工”为由婉拒。因此,苏轼不识“周郎赤壁”究竟在何处,并不影响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后人完全没有必要为其冠上“虽然他明明知道这里不是孙曹交兵的地方”美誉。  二、“故垒”考辨  从“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来看,显然“故垒”是“赤壁”的方位基准。但这个方位基准“故垒”在何处呢? 历来注释家都未言明,仅解释为:“旧时营垒”。大概有鉴于此,近年出现了三种具体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当年周瑜建功立业的地方, 如今只剩下废旧的营垒”。[3 ]第二种说法是:系指黄州城。[4 ]第三种说法是:系指“黄州附近的邾城即女王城遗址”,“只有发生过激烈战争的邾城故址,才同后面的‘周郎赤壁’配得上”。[5 ]这三种说法看似有理,其实都是难以令人首肯。  笔者已撰文考明,三国赤壁之战发生在今湖北蒲圻市的赤壁镇。[6 ]黄州赤壁分明不是周瑜破曹军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因周瑜当年驻军而“剩下废旧的营垒”。况且“故垒”是方位基准,当为实有其地,苏轼决不可能将方位基准建立在子虚乌有的基础上。所以,第一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黄州虽然历史悠久,但黄州城却建于北宋以后。《湖北通志》卷二五云:“(南宋高宗) 建炎中知黄州赵令山成 奉诏修城..明洪武元年指挥黄荣移筑今处。”再从方位上来看,赤壁在黄州西北隅,与“西边”不甚相合。因此,第二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关于邾城遗址, 《水经注》云:“楚王灭邾,徙居于此”; 《晋书?陶侃传》云:“武昌(今鄂城市) 北有邾城”; 《广舆记》云:“(邾城) 城在今治西北十里,俗称女王城。”这座城池遗址至今还在,仍称女王城。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 正月曾游览过女王城遗址,有《东坡前集》卷十二《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寻春,忽记去年是日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诗为证。但是,赤壁在女王城遗址西南,亦与“西边”不甚相合。而且女王城久废名不显,距离赤壁又有十余里之遥,无论如何苏轼也不会这样生拉硬扯地把它作为方位基准。至于女王城与周郎赤壁是否匹配的问题,这并非是作律诗要求对仗工整,完全不能够作为根据。因此,第三种说法亦是不能成立。  要考明“故垒”在何处,首先应该解决这首词是在哪个具体地点创作的问题。这首词名为“赤壁怀古”,大概不少研究者都以为它是苏轼游览赤壁时写的。其实这种看法是没有根据的,也容易导致研究者误入歧途。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 八月,找不出任何佐证来证明苏轼曾在当月游览过赤壁。在作此词之前半个月即七月十六日,苏轼同杨世昌泛舟畅游赤壁,写下了有名的《赤壁赋》。仅隔半个月苏轼又去游览赤壁,这似乎不大可能。问题的关键还不在此,因为游览是一回事,创作诗文又是另一回事。从创作经验来说,若无特殊情况(如要求即景赋诗作文) ,一般都是尽兴游览回来后才把感受体会写成诗文。苏轼有很多诗文都是游览返归后写成的,包括《赤壁赋》在内。苏轼刚到黄州时寄居城东南江边的定惠院,后于元丰四年二月求得黄州城东的50 亩荒地,筑室名“东坡”以居,躬耕陇亩,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五年正月,苏轼又于东坡下得废园,建雪堂,自书匾额曰“东坡雪堂”。显而易见,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是苏轼在东坡构思创作写成的。在创作构思之时,苏轼把东坡当做方位基准,这也是情理中的事。东坡的“西边”正好是赤壁,因此很有可能词中“故垒”即指东坡。  查苏轼《东坡八首诗序》云:“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6 ] 其第一首诗云:“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焉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据诗序及诗可知,东坡原来是“故营地”,苏轼把它称为“废垒”。因此,毫无疑义, “故垒”确实是指东坡。  三、“羽扇纶巾”指谁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或者周瑜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争论较大。有论者认为:“‘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专用,这里当然也就不一定要讲成是诸葛亮。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一气呵成,只写了一个人,就是周瑜,写他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于帷幄之中,很容易地就挫败了敌人。”[7]此说值得商榷。  汉魏无“纶巾”之名,史称“葛巾”。晋人张华《博物志》卷九云:“汉中兴,士人皆冠葛巾。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巾合。于是遂废,唯二学书生犹著也。”这种情况延续至晋,宋人李日方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三三六“国子祭酒”条引《齐职仪》云:“晋令,博士祭酒掌国子学,而国子生师事祭酒执经,葛巾单衣,终身致敬。”“葛巾”与“羽扇”相连,则是诸葛亮。同书卷七○二“巾类”条引《蜀书》云:“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胡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舆,葛巾毛扇,指挥三军,皆随其进止。”又“扇类”条引晋人裴启《裴子语林》云:“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陈寿《三国志》中的魏、蜀、吴三书,在宋代以前是各自单独传世的,见《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前引《蜀书》记载,不见于今本《三国志》,说明它是现已亡佚裴松之注文。这条注文与《裴子语林》记载大致相同,可见它们应该是同出一源。  葛巾又称纶巾,大概始于东晋谢安家族。《晋书?谢万传》云:“简文帝作相,闻其名,召为抚军从事中郎。(谢) 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既见,与帝共谈移日。”谢万为谢安弟。《说文》段注云:“纠青丝成绶,是为纶。”前引晋令规定,太学生才戴葛巾。谢万、谢安这类儒将要戴葛巾,当然得改变用料为青丝,别称纶巾,否则就有违制之嫌。谢氏兄弟如此装扮,自然是景仰诸葛亮之大名。  诚然不错, “羽扇纶巾”作为一种着装习俗,确实兴起于东汉,最初“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但经诸葛亮穿戴之后,就逐渐演变成诸葛亮所专有了,成为后世儒将、名士隐逸仿效的对象。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云:“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老叟出望驾,有著白巾者。释者曰:‘为诸葛武侯服也。’此不知古人不忌白也。”可见诸葛武侯服一直流传下来,对后人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博学多才的苏轼,决不会在世人已把“羽扇纶巾”作为诸葛亮的代称之际,又独出心裁地用其去指代“雄姿英发”周瑜。  日本学人中原健二先生不明究里,在其《苏轼与“羽扇纶巾”》[8 ]一文中云:“可知‘纶巾’还是被意识为六朝贵族的服饰。因此, 《念奴娇》的‘羽扇纶巾’用在周瑜和诸葛亮身上哪个更合适,也就不言自明了。周瑜是出身名家的赤壁英雄,又精通音乐,被吴人称作‘周郎’,把‘羽扇纶巾’用作他的行为是正相匹配的。”[9]根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周异为洛阳令;诸葛亮亦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诸葛王圭为太山郡丞,从父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他们二人家世相埒,怎么会有贵贱之分呢? 中原健二先生在《“羽扇纶巾”之人―――周瑜与诸葛亮》一文中又以为,到了明代,诸葛亮又从周瑜那里夺取了“羽扇纶巾”的装束,故写入小说《三国演义》。[9 ]这种说法与三国故事形成流传情况,可谓大相径庭,南辕北辙。本文来自-我2爱5语2文-(我爱语文&公益语.文.第一站),如果不是,请前往浏览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魏、蜀、吴三国纷争,演绎出了人世间多少传说故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云:“(周) 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这虽然是曹操为赤壁之败找托词,并使离间计,但也从中可见,赤壁之战故事传说不胫而走,当时就流传甚广。据史家研究, 《三国志》裴注多过正文数倍,注引魏、晋人著作多达二百十种,其中不少传闻异词和小说家言。嗣后笔记传奇中,三国故事逐渐丰富。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吟咏过三国故事,譬如李商隐《骄儿诗》中有句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诸葛亮,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胡曾等著名诗人都有歌颂诸葛亮的篇什。尤其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此诗中勾画出了手执羽扇,指挥若定的诸葛武侯的鲜明形象。杜牧《赤壁》诗中有句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已经勾勒出诸葛亮借东风,曹操筑铜雀台欲取二乔等故事情节。可见三国故事在唐代有了更详细系统发展,这为宋代说书艺人“说三分”奠定了基础。  宋代专称“说三分”的出现,说明了三国故事在说书艺人中的重要地位。苏轼《东坡志林》卷一云:“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可见经“说三分”的传播,三中故事日益深入人心,举国上下妇孺皆知。过去人们认为,蜀汉正统为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大特点,事实上这在宋代“说三分”中就早已体现了。在“说三分”之同时,还有人“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之象”。[10 ] 无论是“说三分”,或者是“作影人”(即皮影戏) ,都会涉及故事人物详细明确的穿戴特征。这种穿戴特征的形成,必然是过去漫长时间的日积月累之结果。一旦形成这种穿戴特征,就会铭记在人们心中,世代相传,不易变更。元本《三国志平话》,实际上就是宋元“说三分”艺人的文字记录本。明初罗贯中根据此本, “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11 ]加工修改成《三国演义》。这类累积型小说,不可能象中原健二先生认为的那样,到此时诸葛亮又从周瑜那里夺取了“羽扇纶巾”装束。  罗继祖《枫窗三录》卷一“为曹操翻案”条中云:“杜牧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绝,为咏史脍炙人口之作,然持论过苛,且违史实。盖曹操微时为桥玄所知,及操显,玄已死,过玄墓辄忄妻怆,为文以太宰祭之,铜雀台虽建, 肯取其二女乎? 文人寄兴, 往往不切事理如此。”[12 ]罗先生作为史家,他的气愤是可以理解的。但罗先生忽略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古代文人的作品往往会受民间传说故事的影响。在杜牧诗中桥玄已变成了乔玄,曹操筑铜雀台欲取二乔,完全是小说者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咏史诗。前引《东坡志林》记载,说明苏轼受“说三分”的影响很大,熟知三国故事。因此之故,其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小桥非“小乔”,显然也是小说者言。赤壁之战时,周瑜三十四岁,已经不年青了,早已结婚,何来“小乔初嫁了”? 可见“说三分”和《三国演义》一样,把周瑜描写成年轻英俊,比“羽扇纶巾”诸葛亮小许多。事实上,当时诸葛亮才二十八岁,比周瑜年轻六岁。  从写作艺术的角度看,“羽扇纶巾”也应该系指诸葛亮。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割据的决策中,表现出卓绝的才能,好象鸾凤高翔,独步云霄。他的谋略与伊尹、吕尚等古代名臣不相上下,而出于萧何、曹参之上。在曹操率大军威逼东吴,东吴群臣大多主张投降之际,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为赤壁之战击退曹军提供了前提条件。周瑜亦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13 ] 不仅精于战阵韬略,而且风流倜傥,还精通音律。这样一位杰出的儒将,只有与诸葛亮在一起谈笑退敌,方能映衬其风雅闲散、举重若轻的英武气概。况且,周瑜“谈笑”必须有对象,而东吴将士对曹军均怀畏惧之心,不可能与决心拒曹的周瑜共语。如果“羽扇纶巾”系指周瑜,岂不成了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何能“谈笑”? 因此, “羽扇纶巾”只能是指诸葛亮。这样理解苏轼的词意,丝毫也不会影响对周瑜的描写,而正因为有了诸葛亮的衬托,周瑜的艺术形象才显得更丰满、更高大。这种加进场景的描写,使词句富有立体感,生气盎然,达到妙笔生花效果,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综上所述,从史籍记载、三国故事形成流传情况、诗词艺术创作等角度来看, “羽扇纶巾”都是指诸葛亮。参考文献:[1 ]靳极苍. 唐宋词百首详解[M] .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1[2 ]郭桢. 杨玉环出身[N] . 新民晚报,.[3 ]张裕庚. 大江东去和晓风残月[J ] . 语文学习,1981 ,(2) .[4 ]童勉之. 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几个问题质疑[A] . 东坡研究论丛(苏轼研究论文集第三辑) [C] .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 ]刘孔伏,潘良炽. 赤壁之战若干问题辨正[J ] . 贵州文史丛刊,1990 , (3) .[6 ]苏东坡全集(前集卷12) [M] . 北京:中国书店,1986 ,61[7 ]袁行霈. 千古绝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J ] . 文史知识,1985 , (8) .[8 ]中原健二1 苏轼与羽扇纶巾[A] . 四川眉山纪念苏轼逝世900 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 . 2001 ,8.[9 ]见兴膳教授退官纪念?中国文学论集[M] . 日本:汲古书院,2000.[10 ]高承. 事物纪原(卷9) [M] . 四库全书[M] . 上海:古籍出版社,[11 ]高儒. 百川书志[M] . 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61[12 ]罗继祖1 枫窗三录[M] .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0.[13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M] . 北京:中华书局,1982 ,71[作者简介]潘良炽(1949 ―) ,男,重庆市人,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三国史。(1.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系,四川达州. 重庆市诗词学会,重庆400016)
相关网站(热门网站登陆:,,,)
本站QQ4号群:(验证:苏教版高中语文)
本站向您推荐的一些优秀软件:&&
文章录入:szf98&&&&责任编辑:szf98&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几个问题的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游客填写  
评论内容:
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佛禅意味(网友来稿)
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佛禅意味(网友来稿)
→ 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佛禅意味(网友来稿)
&语文教案下载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