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猎人2g完美存档p3改名。。请大神帮个忙吧,留下邮箱我发存档。。。谢谢 名字改为:撒旦之魂

热门搜索:
战殇配置里面怎么去济世药堂
阿城市济世堂医药有限公司&的简介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模式: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黑龙江省阿城市注册资金:人民币500万员工人数:301 - 500 人成立时间:1952年营业额:人民币 100 万元/年 - 200 万元/年经营地址:延川北大街406号主要市场:大陆;管理体系:其他:GSP研发人数:11 - 20 人厂房面积:20000质量控制:内部 黑龙...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模式: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黑龙江省阿城市注册资金:人民币500万员工人数:301 - 500 人成立时间:1952年营业额:人民币 100 万元/年 - 200 万元/年经营地址:延川北大街406号主要市场:大陆;管理体系:其他:GSP研发人数:11 - 20 人厂房面积:20000质量控制:内部 黑龙江省阿城市济世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我市最大的国有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在阿城市市内繁华地段有24家药店,在阿城市的周边有136家连锁药店,覆盖率达到100%,阿城济世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中药师、西药师、药士等专业 收起
附近地标:
营业时间:
其他信息:
浏览阿城市济世堂医药有限公司的用户购买了
喜欢&阿城市济世堂医药有限公司&的人也喜欢
黑龙江 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林街副15号
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大街118号
阿城市济世堂医药有限公司& 的点评
暂时没有此类点评。
点评和打分都将是其他网友的参考依据,并影响该商户评分。
马上成为 &阿城市济世堂医药有限公司&第一点评人,获得更多积分。
阿城市济世堂医药有限公司&共1050人浏览
按字母排序:
查找附近其他商户
阿城市济世堂医药有限公司& 附近其他商户
爱帮快速收录服务
1个工作日收录|更快展示|更多商机
免费咨询热线洛阳济世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联系人:刘经理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洛阳市老城区东大街200号厂 址:洛阳市老城区东大街200号营销中心: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15号
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1268次
二零一零年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邀请,“济世堂李占标膏药”在世博会展出。济世堂大药房怎么样_百度知道
济世堂大药房怎么样
提问者采纳
济世堂大药房是一家连锁的药房,那的药很齐全,药价也不是很高,每次买药,营业员总是耐心的讲解药的用途,用量,一天几次服用,都很耐心的说明,环境因为是在市场,所以有些吵,艹蜒办垦纸旧谤驯倍沫服务很周到,很贴心,在门口有一个电子秤,可以称一称体重,很方便。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堂
原文地址:作者:
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原名同仁堂药室,由北京乐氏第四代传人乐显扬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1702年,由乐显扬的三子乐凤鸣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并在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代代相传。自雍正元年(1723年)起,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杭州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是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末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风格、耗白银三十万两建设创立。杭州胡庆余堂和北京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故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说。
  胡庆余堂的堂号取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胡庆余堂门楼上现今还保留着创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术”四个大字,它表达了胡庆余堂创办药业是为了济世、广济于人。
  胡庆余堂制药遵守祖训:“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所生产药品质量上乘,所以在竞争上提倡货真价实,“真不二价”。胡庆余堂崇尚戒欺经营,著名的“戒欺”匾额系胡雪岩清光绪四年四月亲笔所写店训,它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胡庆余堂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陈李济
  陈李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中药老字号,创建于1600年,迄今已逾四百年之久。陈李济是由广东南海商人陈体全、李升佐共同创立,名号“陈李济”。
  相传410年前,广东省南海县人李升佐,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经营一间中草药店。一日,李升佐在码头发现一包银两,于是便日复一日在原地苦候失主,终于原封不动将银两归还失主陈体全。陈体全感念李升佐的高风亮节,将失而复得的银两半数投资李的中草药店,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并将草药店取字号“陈李济”,寓意“陈李同心,和衷济世”。到了清代,同治皇帝因服其“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称其神效,而以“杏和堂”封之。因诚信而生的“陈李济”,在日后的经营中,也将诚信当作“看家本钱”。
  陈李济保存至今逾百年的木质楹联上刻载着“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十四个字,充满哲理与抱负,历代陈李济人秉承“同心济世”的精神,诚信为本、悉心炮制古方正药,创新研发现代新药,推动南药老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汉口叶开泰
  叶开泰中药店,在汉口有30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30年代,汉口叶开泰,就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齐名,合称中国四大中药房。
  叶开泰的创立,要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当时,江苏溧水人叶文机迫于兵荒战乱,来汉行医,适逢兵州一带瘟疫流行,叶文机前往应诊,深得简亲王赏识。在简亲王赞助下,叶文机在汉正街鲍家巷口开起了叶开泰药室,悬壶应诊,以医荐药,深得民心。
  叶开泰制药,始终恪守“虔诚修合、遵古炮制”的传统。在它的店堂里,高悬两块金匾,一边写着“修合虽无人见”,一边写着“存心自有天知”,强调要凭良心从业。从叶开泰开出来的药,包包货真价实。300多年来,叶开泰的信誉,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挑战。因此,喜欢说俏皮话的汉口人,有句口头禅是:“叶开泰的药---吃死人都是好的。”
广州潘高寿
  “积功累德潘高寿,妙药灵丹济世人”。
  潘高寿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潘高寿是由广东开平人氏潘百世、潘应世兄弟在广州高第街开设的药铺,店号“长春洞”。长春洞是前店后场式的药铺,前店卖药,后场制丸,进行作坊式生产。广州起义后,长春洞毁于战火。潘氏改在西关十三行路豆栏上街设店,并于1929年正式树立“潘高寿药行”招牌。“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州潘高寿改名为“广州中药七厂”,直至1981年才恢复原厂名。
  “潘高寿”是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之一,“潘高寿中医药文化”、“潘高寿凉茶保密处方和专业术语”分别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使广州潘高寿成为中国医药界唯一拥有“双国遗”的单位。
  长沙九芝堂
  九芝堂始建于公元1650年,迄今已有360年的历史。相传古时有一位名叫劳澄的老者来到古城长沙,在坡子街开了一家小药铺,并许下承诺,立下心愿:要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普救天下生灵。劳氏后代继承祖业,苦心经营,并梦见庭中桂树生出九颗灵芝得到启示,给药铺起名为劳九芝堂。这便是九芝堂的前身。劳氏族人为了这一美好的心愿,一代代精心劳作,终于使家业有了发展。
  劳九芝堂经过200多年的风雨沧桑,虽然从产品质量到店务经营以及资金都具备一定的实力,可是由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束缚,长期举步不前,致使业务逐渐衰落,到民国7年(1918年)已濒临倒闭的边缘。后由族众推举劳昆僧出任经理,他自垫银元,充实流动资金,竭力整顿店务,才使药铺重现生机,出现了一个中兴局面。1938年店铺毁于长沙大火,解放后先后改名为新中国制药厂和长沙中药一厂,1992年6月,恢复“长沙九芝堂制药厂”原名。
  九芝堂秉承“九州共济、芝兰同芳”的理念,遵循“药者当付全力,医者当问良心”这句传承了三百多年的祖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九芝人,以品质为先、以仁德为本,带着“九分情,一分利”的宗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药品。
贵州同济堂
  贵州同济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当时的云贵总督唐炯和知县于德楷二人合资开办,药店位于贵阳大十字附近的正新街。由于唐、于二人都不懂医术,于德楷专程从汉口请来了精通医药又有经营才干的黄紫卿任该店的掌柜。同济堂就在这样的条件和背景下成立了。
  同济堂遵循“购药须出地道,制作必须精细,配售必依法度”的宗旨,从药材采购、仓库保管、饮片加工炮制、门市配方、丸散膏制作及教授学徒等都按规定进行,对药材的加工“遵古炮制”,保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逐渐形成了“同舟共济、济世为民”的同济堂文化精神。
  贵州同济堂诞生于贵阳药业较落后的时期,满足了当时百姓生活所需。随着同济堂蒸蒸日上的发展,外省行商贩纷纷来到贵州贩卖药材,使得贸易额增加,贵州道地药材也得到流通的机会。
  百年多来,同济堂的“同舟共济、济世为民”的文化精神,激励“同济堂”始终坚持着传统的中药特色,弘扬着中华医药文化。根正而茂发,如今的“同济堂”经过百余年历史的洗礼和熏陶,愈加散发出其古老而又青春的魅力。
  北京长春堂
  清乾隆年间,北京有位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孙振兰,人们称其为孙老道。孙老道以贩卖自制消暑闻药“避瘟散”、“无极丹”为主,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积攒了些钱财,于乾隆五十五年(1795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里的长巷头条北口开设了铺房---“长春堂”,形成了前店后厂,固定经营的方式,结束了游方郎中的生活。
  说到“长春堂”,老北京人马上会想起消暑闻药“避瘟散”。避瘟散具有香、凉、祛瘟消暑的效用,取用少许抹入鼻腔,清凉感直通心脑。20世纪30年代的老北京还曾流传过这样的顺口溜:“暑热天,您别慌,快买暑药长春堂,抹进鼻孔通心腑,消暑祛火保安康。”时至今日,盛夏时节,到长春堂购买避瘟散的顾客仍旧络绎不绝。
  日伪时期,长春堂先后经历了避瘟散被限制输出、掌柜被绑架以及付诸一炬的大火,这使得长春堂曾一度一蹶不振。随着改革开放,长春堂枯木逢春。如今的长春堂重树店训“与人为善,正道而行”,发掘中医中药遗产的宝库,发扬光大中医中药文化,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海内外八方宾客。
天津达仁堂
  达仁堂与同仁堂同出一脉,是有着三百年历史的“乐家老铺”的正宗后裔。民国元年(1912年)乐氏十二世乐达仁先生在北京大栅栏55号开设药铺,取名为“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在经历了北京、上海、青岛、汉口的经营失败后,乐达仁于民国三年(1914年)辗转到天津估衣街创办了天津达仁堂。随后乐达仁在天津大经路上设厂,同时“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也就被天津达仁堂取代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达仁堂曾先后更名为天津工农兵药厂和天津第二中药厂,日,达仁堂恢复了老牌匾。
  达仁堂继承了三百余年的“家传蜜制”制药经验和传统,以“达则兼善世多寿,仁者爱人春可回”的理念进行经营,始终恪守“只求药物真实,不惜重资,炮制之术必求其精”的宗旨,选料必求地道优质,炮制上更是精益求精,各种原料认真挑选,以净货投料,药粉研磨精细,细箩筛选,严格遵循先辈流传的传统工艺,一丝不苟。达仁堂集南北炮制技术于一家,生产的丸散膏丹“望之不甚宝贵,服之实效如神”。
  北京乐仁堂
  乐仁堂原名乐寿堂药店,始建于1923年。由同仁堂第十代传人乐印川的曾孙乐佑申于1923年在西单北大街285号,开设了乐寿堂药店。乐寿堂药店借颐和园中乐寿堂之名以示其吉庆与气势,它是同仁堂乐家老药店在京的又一家分店。
  乐寿堂的大门两边分南北高悬木刻白漆黑字,北边写:本店采购生熟地道药材,南边写:精制丸散膏丹汤剂饮片。在经营方式上,乐佑申取同仁、达仁两家之长。乐仁堂遵守先祖遗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以“真材实料,加工精良,配方独特,童叟无欺”的经营之道,保持了乐家老铺的信誉。
  由于乐仁堂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其货真价实的经营信誉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生意红火,在京城乐家老药店中,占居第三位。与此同时,乐佑申还在天津开设了三家分店,意欲与达仁堂比高低。后来又在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河南开封开设了四家分店。另外乐仁堂还建了三个药厂。这样,乐仁堂维持了长达30年之久的鼎盛时期。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执行发展经济扶持工商的政策,乐仁堂又得到了新发展。
北京鹤年堂
  鹤年堂成立于1405年(明永乐三年),是由元末明初著名回回诗人、医学养生大家丁鹤年所创。鹤年堂原址坐落在现宣武区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骡马市大街西口,与丞相胡同相对,与回民聚居的牛街相邻。鹤年堂是真正的“老北京”,它比故宫和天坛的历史要早十五年,更要比地坛早一百二十五年。
  丁鹤年的曾祖父是以“善药食(药膳)、长乐饮(保健药汤)”而闻名于元大都的饮膳太医老阿丁。丁鹤年幼承家风,深得回汉医药之精髓,养生之真谛,创建养生鹤年堂,在中医药养生领域建树颇丰,鹤年堂养生法传承600年而不衰,成为养生老字号,中华第一家。“鹤年堂”之名,内含《淮南子-说林》中“鹤寿百岁,以极其游”之意,也有“松鹤延年”之意,表明了他开办医药铺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健康长寿。
  鹤年堂以养生立店,更充分地发挥了中医药的作用,效果显著,受到各朝代皇亲国戚、名人圣士及庶民百姓的推崇。鹤年堂现存的匾额都是来历不凡:相传悬挂于正堂的“鹤年堂”匾额,是权倾明朝的首辅(宰相)后来成为奸臣的严嵩亲笔手书;在此匾两侧悬挂的“调元气”、“养太和”这两句鹤年堂养生理念精髓的牌匾,是出自抗倭英雄戚继光亲笔手书,而后戚继光在抗倭得胜还朝时,又专为鹤年堂写下了“撷披赤箭青芝品”、“制式灵枢玉版篇”称赞鹤年堂药材品质之精良、药方之经典。明朝名臣杨椒山也极为欣赏鹤年堂吸纳百家的胸怀和显著的养生效果,专门题写了楹联“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经过历代传承人的发展,鹤年堂养生理论和方法逐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食养、药膳、动调、中医诊疗于一体的中医药养生体系。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出自御医之家的丁、曹、王、刘四大家族在创建和继承鹤年堂的同时,对中华传统医药进行了孜孜不倦的追求,并以医术精湛、药力独到、养生有方名噪海内外,更成为历代医家妙手施乾坤的殿堂。因此,在民间素有“丸散膏丹同仁堂,汤剂饮片鹤年堂”的美誉。
  哈尔滨世一堂
  世一堂创建于1827年(清朝道光七年),迄今已有180余年历史。世一堂的祖地在吉林市,它是由前清举人张尊与两位钱庄老板合资创办的,于当年北山药王庙会之际,立匾开业。世一堂门两侧竖一幅对联,上联为“地道药材货真价实”,下联为“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在资金雄厚、经营得法的基础上,世一堂的规模日益扩大,时至解放前,已在全国发展了14家分号;鼎盛时期,在日本的大阪和我国香港都设有办事处。
  世一堂老号创建时称“天一堂”,后改为“世一堂”。世一堂的金字匾额落落大方,但却没书写人的落款,这里还藏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有一天,一位须发银白的老道,来到天一堂门前留住脚步,仰头对天一堂匾额端详了一阵子后,走进店堂,要找老板。店伙计迎接了老道,并说老板现不在店里,有事可为传达。老道说:“‘天一堂’天上没有,地上还是可以有的,还是叫‘世一堂’为好。”说着叫店伙计拿三张大纸来。店伙计随即拿过三大张包装纸,递给老道。只见老道从身上的背搭子里抽出一支大笔和砚台,研好墨,提笔左勾右划写出“世一堂”三个大字,写罢转身飘然而去,连个落款也没留。药堂老板回店听说了这件事,再看看三个大字,刚劲丰满,意韵非凡。他边看边说:“是啊,天上没有,地上才有,说得有道理。”没多久,天一堂的门楣上换上了金字黑地的匾额---“世一堂”。
  世一堂早在民国年间就与北京同仁堂齐名,在民间素有“里有同仁,外有世一”之美称。世一堂建立之初,主要是以加工人参、鹿茸为主。1915年,在巴拿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世一堂的药品获得大奖。1931的“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被占领了,民族经济遭到灭顶之灾。世一堂虽凭借其雄厚的实力未立即倒闭,但仍未免遭到坐吃山空的厄运。解放后,党的一化三改政策挽救了民族经济,世一堂的发展状况得到了改善。1965年世一堂被撤销,1980年重新恢复世一堂老字号并迁往新址。(
天津宏仁堂
  天津宏仁堂始与达仁堂一样,同出于“乐家老铺”。宏仁堂创始人乐笃周先生是北京同仁堂第13代传人。宏仁堂始建于1923年(民国十二年),总号设在北京,迄今有87年的历史。到了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宏仁堂分号两个药店在天津地处黄金地段的小白楼与和平路裕德里口同时隆重开业。乐笃周梦寐以求在津开药店的梦想终于成真。接着他又在黄金地段的和平路梨栈西和东北角六吉里口开设了两个宏仁堂药店。至此,天津宏仁堂分号已有4个药店,1个栈房,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产、经营、核算体系。
  “天津宏仁堂之灵秀出乐家老铺而荟萃众美,集津门药业之胜境而独出雄奇,毓造妙药之神工,蔚为大观。”这是当年乐笃周为天津宏仁堂图谋大业而精心绘制的远景蓝图。可是历史毕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在那个时代要成功创造一个字号的困难不亚于现今打造一个品牌付出的心血。乐笃周为了让创建的宏仁堂生灵秀、出雄奇、产妙药,创新了一整套宏仁堂独特的管理办法,时下称作“营销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仁诚”二字,它是宏仁堂取信于病家的精华所在。由此,宏仁堂逐步形成了“生意之兴隆,造化于仁诚”的经营之术,以及以“方名、料优、艺精、药灵”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上海雷允上
  雷允上药店始建于苏州,发迹于上海,迄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创始于苏州;1860年(清咸丰十年)设“申号”于上海新北门外,1934年设“北号”于河南北路天后宫桥(今河南路桥)北堍,1937年又设北号支店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由于药店规模较大,资产雄厚,影响面广,早年就被国药同业公认为上海中药店“四大户”之一。雷允上药店创始人为雷大升,雷氏上祖原籍江西省丰城,后移苏州定居。雷大升生于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年轻时读书学医,善琴工诗,后弃儒从医经商,游历山东等地,采集中药材回到故里苏州,从此行医济世,同时研究中药丸散膏丹的制作。1860年太平天国进军北上,苏州城内一片战乱,雷氏族人将店内库存贵重药品分发给各房子孙,相继离乡谋生,从苏州到了上海。其后在沪招募平、童两户外姓股东入伙,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在上海法租界兴圣街(今新北门永胜路)京江弄口开设药店称“雷诵芬堂”。
  上海雷允上传承着“至诚至信,关爱生命”的精神,实践“绿色安全、名医名药、服务健康”的承诺,以天下人的健康为己任,竭尽所能地专注于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现代健康事业。
深圳有个和顺堂
她号称是国内第一家“专注精品中药饮片”的国医药馆,她的诊金是同行的好几倍,患者仍络绎不绝;她的
“名医、名药、名店”连锁经营模式几被效仿;其客单价上千元的业绩让业内艳羡不已?D?D深圳和顺堂国医药馆,其经营精品中药饮片的“秘密武器”何在?
  7月23日,在深圳和顺堂连锁国医药馆总监易根林的引领下,记者慕名来到和顺堂波托菲诺店考察。
  和顺堂精品中药店和连锁门诊成立于2005年3月。2007年,国家允许中医坐堂医试点以后,中药店与连锁门诊率先“破冰”进行整合。目前和顺堂国医药馆在深圳有14间,东莞有1间,广州的1间正在筹备中;另外,他们和深圳各大医院合作开设了50余个精品药房。
  目前国内不少中药特色药店都在尝试“名医、名药、名店”的模式,但易根林却表示,和顺堂的模式是“独一无二”的。记者不禁好奇:其模式为何可称之为“独一无二”?这种模式在国内药店纷纷热衷以经营精品中药饮片作为转型的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盈利模式:名医+名药
  和顺堂波托菲诺店位于深圳华侨城波托菲诺会所二楼,属于深圳高档社区。这家新店成立于今年3月,店内环境十分舒适,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对传统药店的印象,同时能刺激其养生保健欲望。
  进店显眼处是整墙的中医师介绍。记者看到,每位中医师都有各自的诊室。据介绍,和顺堂的挂号费分50元、100元两种。即使这样,每天也能接诊200多位患者。现在和顺堂有80多名中医师,很多都是主任、副主任级别,每间店的常驻中医师有5人左右,而客座中医师会在各店轮班。
  当天坐诊的延医师告诉记者,有不少医师主动应聘到和顺堂,并提出前两个月不要工资。谈话中,延医师表示出对和顺堂理念的认同,他认为和顺堂不仅是在经营一种模式,更是在传播中医药文化。这种认同感能让医师更专注于工作。
  在用药方面,目前和顺堂使用的中药饮片是日本某企业的产品,为国内独家代理。因此收费较高。采访当天,记者看到一张就诊单折前总额为1168元,(会员卡免费办理,享受9.8折优惠,每月8号8.8折优惠),据了解,这样的客单价在和顺堂很普遍。
  附加服务+社区活动
  7月24日14时,记者来到和顺堂罗湖中心店时,这里正与深圳弘法寺举办慈善活动。当天还和光大银行合作举办了健康养生讲座。
  据介绍,“和顺堂”自
2009年6月起还发起和组织了“和顺??”名人名家中医药文化讲坛系列活动。同时,他们不定期地向一些低保户推出义诊活动,比如和顺堂所有店在每月18日举行义诊日活动,特定对象可以免费看病,购药享受8.8折。
  据易根林介绍,和顺堂的目标客户群是城市高收入人群,因为这部分人群养生保健意识较强,同时也有较高的消费水平,所以他们只在高档社区周边选址。
  此外,每间和顺堂还设有理疗室,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和顺堂除提供代客煎药服务外,还提供药品的快递上门服务,目的是为了免去顾客等待煎药的时间。
叶同仁药城:修合“药文化”
门楣上高悬的“真不二价”金色横额,两侧分别为“同天德生寿,仁义源流长”、“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竖联,这些颇具历史韵味的装饰,经常让路过者流连。这就是始创于1670年(清康熙9年)的老字号药店?D?D浙江温州叶同仁药城。
  走进叶同仁药城,很多消费者都会惊叹于经营者打造药文化氛围的用心:步入药城,抬头可见北京同仁堂专柜。该专柜约50平方米,经营着170多种参茸补品和250多种中成药,贵细药材在灯光的衬托下更显高贵。大堂右侧则为专营中草药的“神农草堂”,铺面上黑白花纹大理石镶嵌的紫檀色柜台,使得“神农草堂”显得古雅凝重。继续往里走,古朴典雅的“药史长廊”相继呈现于眼前。廊内右侧墙上绘有扁鹊、华佗、李时珍等古代医药名家的画像,并展览着100余种精选的中药标本;左侧为叶同仁332年的发展史图。这些细节,使得叶同仁药城的药文化气息愈见浓郁。
  南北同仁携手并进
  很多温州的消费者,或许都知道在叶同仁药城能买到北京同仁堂的产品,但是许多消费者却不知道,叶同仁和北京同仁堂之间还有一段故事。
  原来,北京同仁堂和温州叶同仁的前身?D?D温州叶同仁堂都是始创于康熙年间的百年老字号,但是北京同仁堂早于叶同仁一年,即于1989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据史料记载,温州叶同仁堂药栈于清康熙9年创立,曾入选“中华百年老药铺”行列。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温州国药联合制药厂,从此不再使用“叶同仁堂”名称。1965年更名为温州制药厂。2002年,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叶同仁”商标。但由于考虑到“堂”是对店的别称,故企业在名称“叶同仁”后仍延用了“堂”字。
  早在2002年,北京同仁堂南洋药业公司就在温州人民东路“叶同仁堂”药城开设了参茸补品专柜,收益相当不错。但在2003年12月,北京同仁堂却从叶同仁堂撤出专柜,随后在2004年8月以商标侵权为由将温州“叶同仁堂”告上法庭,索赔5000万元。后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温州“叶同仁堂”的招牌去掉“堂”字,并于2005年4月初完成系列变更手续。当年6月27日,“叶同仁堂”药城的招牌换成“叶同仁”。至此,在温州存在了300多年的“叶同仁堂”变成了“叶同仁”。
  一场官司过后,双方冰释前嫌,北京同仁堂又将专柜开进了叶同仁药城。温州叶同仁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时丰表示,双方再度携手合作,一切皆因共赢。对于叶同仁药城来说,北京同仁堂的进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经营档次;而对于北京同仁堂来说,叶同仁药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其贵细药材的销售情况一直非常乐观。所以,双方的合作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中药文化擦亮招牌
  在温州,平价并不是药店生存的利器。善于经商的温州人,早在几年前就把价格战运用在药店的经营和竞争上。为此,连锁药店想要在温州立足和发展,仅凭价格优势远远不够。叶同仁深谙这个道理,因此,其在重新开业之初就打算用“药文化”来擦亮“叶同仁”这块招牌。
  在温州,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东阿外楼的菜,叶同仁的药。”据悉,东阿外楼是当地一个知名酒家,其菜色远近闻名。而叶同仁的中药饮片能与之相提并论,可见其中药饮片质量的上乘。吴时丰告诉记者,曾有中医师对他说,中药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医的名声。他表示,目前国内市场的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正因为如此,即使有医术高明的中医,开出一张对症的好药方,但是如果中药质量低劣,必然会使治疗结果大打折扣。因此,叶同仁药城立志经营质量好的中药饮片。吴时丰坦言,此举也是为了“还中医中药一个尊严”。为此,叶同仁药城携手北京同仁堂、胡庆余堂等,在叶同仁药城开辟了10个专柜,并于2008年8月从深圳和顺堂引进深圳津村药业生产的汉方中药精品饮片。他表示,深圳津村药业采用的是日本一套比较先进的中药饮片质量鉴定标准,比如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的测定。由于这些精品饮片定位比较高端,也成为了叶同仁药城经营的亮点之一。吴时丰认为,正因为叶同仁药城注重中药饮片和贵细药材的质量,因此,每逢过年过节,都有不少消费者前来购买产品,自用或者馈赠亲友。据悉,叶同仁药城平均每天约有个客单,营业额平均达14万元。
  熟悉叶同仁药城的消费者都知道,叶同仁药城除了“药质量”和“药文化”出名外,其中医诊所也是声名远播。2001年,叶同仁重新开业时,就致力于挖掘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初创的叶同仁属于前店后医的经营模式。为了恢复历史原态,管理者准备筹建一个中医馆。但由于当时政策不允许中医坐堂,叶同仁只好“曲线救国”?D?D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办诊所,并聘请了名医坐诊。名医效应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据悉,该诊所每天一般会接待400~500名患者。
  特色服务传播健康
  消费者或许很难把“药店”和“书店”联想在一起,但是,叶同仁药城却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叶同仁药城,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区域?D?D杏林书屋。该区域摆放着许多保健养生类的书籍,有消费者正入神地阅读着。
  据了解,叶同仁药城还与当地的一家媒体合作,在药城内设立了“健康学校”教学点,聘请知名专家为消费者讲解医药保健知识。吴时丰告诉记者,此举一来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医药以及养生保健知识,二来可以提高药城的知名度,可谓双赢之举。吴时丰介绍,每年,叶同仁药城都会开展一些关注民生的公益活动。比如在重阳节开展的关爱老年人活动,为了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到药城看病的老年人只需凭老年证就可以在这里享受方便门诊,只需要花两块钱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叶同仁药城经常为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交警送上清凉饮料;而时下正当甲型流感来袭之时,叶同仁药城正着手准备派发凉茶和开展相关知识讲座的活动。
御生堂:乾隆御赐传统品牌推向世界新锐意
据港媒报道,随着一盒“金花清感”的诞生,令外间对御生堂这个名字有更多认识。至今已有400年历史的中医药传统品牌御生堂,创办于明代万历36年,当年的山西榆次白氏药铺是唯一由皇家御赐的商号。白家第7代传人白凌云担任宫廷御医长达25年,于乾隆20年告老还乡之时获乾隆赐予“御生堂”牌匾,意为“御为普济,生乃永盛”,因此白氏药铺遂改名为御生堂。
  现时执掌御生堂的白建疆,为白氏家族第13代传人,毕业于河南中药大学。他介绍说,御生堂在最辉煌的时候曾一度拥有逾百家商号。御生堂有“驭御众生的地方”之意,除了卖药还设有医馆,有别于现时市面上主要以卖药为主的药店。
  国外推广中医文化
  此外,御生堂亦于1999年创立了首家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博物馆“北京御生堂(行情,资讯,评论)中医药博物馆”,展示出过去百年所使用及收藏的中医药文物,旨在宣传御生堂的百年历史和中医药理念,同时进行医药调研开发。白建疆表示,国家现在都把很多对外宣传中医药文化的任务交给御生堂,每年都会到国外宣传。他举例,08年的时候,就应英国查理斯王子之邀,在英国皇家医药学会的展览馆进行一个中医药文化周的展览。
  白建疆说,到海外交流是要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的中医药文化,现时整个发展状况都很好,由于当前在外国行医的中医技术都不高,所以就选择跟政府合作,以进行文化推广。
  卖一包药捐一分钱
  说起这个被白建疆寄以厚望的“金花清感”,原来有段古。话说去年流感爆发初期,鉴于03年的“非典”经历,政府非常重视,即成立应急小组研发“金花清感”,御生堂当时亦是参与者之一,提供了一些医药处方。
  由于是次出动了全国力量,所以“金花清感”实际上从研制到正式推出,仅花了短短7个月的时间,而且耗资只1,000多万元,较一般的新药研究费用为低。
  白建疆表示,该药的整个研发都是由政府作主导,有关方面当时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寻找一种新流感药,二是希望藉此新药使中药“走向全世界”。他又指,御生堂后来通过竞标,取得了“金花清感”的专利,并以1亿元人民币,成立了一个中医药发展基金。御生堂更承诺,日后每卖一包药就会捐出一分钱,即每卖一盒就会捐6分钱到该基金。
上海熔仁堂的纯中药攻略
  11月的第一天,在上海斜土路1985号二楼一个约50平方米的会议室里,国医大师裘沛然、中科院院士陈凯先、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会长许锦柏、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施杞、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党委书记王龙兴、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沈远东等业内一批重量级人物悉数到场。他们参加了一场名为“发展中医、振兴中药事业”的专家论坛后,为一家名为熔仁堂的老字号药店开业揭幕。
  这是一家怎样的药店,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重量级嘉宾到场?
  只做中药
  为了寻找答案,记者来到斜土路,发现离熔仁堂不远处是一个公交站台,旁边即是家乐福超市。心里思忖:如果能有效“借”来家乐福的人流,这家药店的客流量就不成问题了。而且其附近有好几个楼盘,熔仁堂恰巧就在阳光名苑楼盘的门口。据了解,阳光名苑是一个高档小区,居民的购买力不可小觑。
  熔仁堂以中药饮片配方为主打业务,店内布局也悉数服从于中药饮片配方这一主业。熔仁堂店堂经营面积不大,约为250平方米。走进熔仁堂,记者发现其装修简洁明快,不事奢华,但其内涵并不匮乏。一进门,首先看到的是久违了的百眼橱和大理石镶嵌的传统中药柜台。百眼橱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悬挂着“雷公炮制”、“神农遗风”、“国药精品”3块堂匾。在记者眼里,百眼橱和这些堂匾上的文字,简直就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标志。现在被摆在店堂正中央,不难看出熔仁堂走的是传统的中药路线。
  这一点,在熔仁堂经营的品种上也得到了体现。在进门处柜台后面的房间里,记者发现还“藏”着4排百眼橱,这里面装的全是中药饮片。店堂的西厢是参茸专柜和中成药柜台,在通往内堂的走道边,店员们还别出心裁地布置了中药材标本陈列柜,4头梅花鹿标本静静地“站”在落地玻璃窗前的“草坪”上,3层的玻璃柜台里陈列着几十种常见中药材,不少买药的顾客在等待抓药时,都会来这里仔细观看陈列柜中的药材,了解中药材的外观、性味和功能。门店靠东边进去是两间中医诊室,名老中医在这里坐诊把脉。在候诊区域,同样布置了一个中药材陈列柜,旁边还有大大的玳瑁和海龟标本,吸引了不少顾客在仔细端详。在候诊区域一侧,还供奉着一尊药师佛,“这表示我们努力做好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的信念。”熔仁堂的总经理顾克珍如是说。
  熔仁堂算得上是一家纯中药药店。在整个店堂,记者没有看到西药的影子。内堂除了中药饮片和参茸仓库之外,就是中药煎煮加工室,里面配置有煎煮锅、浓缩锅、泛丸机、切片机、打粉机等。在这里,中药饮片将实现它的“蜕变”,成为汤剂或者药丸。据介绍,250平方米的店堂面积中,中药饮片配方柜台和仓库就有200平方米左右,占据经营面积的80%。
  定位“精品”
  “我们只做中药,药店定位是做精品中药店。”顾克珍告诉记者,中医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家对中医中药工作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上海不少名老中医对市场上中药饮片的质量颇为不满,在沪看名医、赴港配中药的现象经常发生。为此,裘沛然等名老中医多次呼吁,上海需要开设一家精制饮片配方、能满足特殊顾客需求的精品中药店。熔仁堂从一开始,就决定要做这样一家精品中药店,让名老中医和精制中药饮片结合,诊治疑难杂症,满足顾客的特殊消费需求。
  据顾克珍介绍,正因为有这个目标,熔仁堂从各个细节上着手努力。中药历来讲究道地药材,因此,熔仁堂聘请了副主任药师担纲质量管理,采购道地药材,并严格按医嘱执行临方炮制,例如蜜炙醋炒、随用随打、朱拌姜汁等。目前,绝大多数中药店称药时是总称手分,手分时每剂药是很难做到严格等量的。而名老中医用药如用兵,针对病人的配方中每味药的用量往往都是通过悉心推敲而定的,所以,每剂药的等量秤分显得非常重要。为此,熔仁堂要求店员坚持每帖药味味分秤,并严格执行文火武火煎煮要求和先煎后下、包煎吞服、煎透逼干等规范操作,让药效真正发挥出来。“对来料加工、手工泛丸、研粉装胶囊等,熔仁堂承诺精心制作;对诸如人中黄、天竺黄等稀缺品种,我们会力争做到人无我有,千方百计满足中医处方的用药需要;其他如接方送药、免费进行药材真伪鉴别以及规范严谨的药学服务等,毫无疑问会成为熔仁堂人坚守的服务内容。同时,我们不会擅自调整精制饮片的销售价格,并会从细节入手,实践自己的承诺。”
  知易行难
  熔仁堂这样的承诺显然让诸多中医药界人士感到欣慰。或许,这就是熔仁堂能够请到这么多嘉宾到场揭幕的原因之一。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定位于中药特色的零售经营可谓知易行难,熔仁堂前路并非坦途。
  就上海市场而言,百年老字号名店阵容庞大,而且表现也相当抢眼,例如童涵春堂、蔡同德堂等。今年5月,“外来户”北京同仁堂的旗舰店也在泛南京路商圈开业;位于城隍庙的童涵春堂正在装修;南京路步行街上的蔡同德堂8月份“新妆”亮相,经营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后两家店已经成了各自地段的旅游景点之一。显然,论地段、面积、名气,熔仁堂这个“小辈”尚难敌前者。
  此外,“镇店名医”一直以来都是中药店经营中的金字招牌。如同仁堂开业时从北京请来了京城四大名医的嫡传弟子,并做足了宣传工作,在开业初期,慕名前往同仁堂就诊的患者不在少数。对于熔仁堂来说,如何在普通老百姓心里烙上印记,如何让消费者了解普通饮片与精制饮片的区别,并借此擦亮精品中药店的招牌,如何在“列强”的夹击中成长,熔仁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同时,熔仁堂还要面对很多考验。由于制度的原因,在上海,有260多家医保定点药店,但中药饮片配方纳入医保定点的只有20多家,熔仁堂目前还没有医保资格。另外,由于中药饮片的价格限制,精制饮片与普通饮片的价格差异不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药店采购道地药材加工精制饮片的积极性。熔仁堂药材中很大比例是精制饮片,成本会高于其他中药店,熔仁堂必须“容忍”一段时间的微利甚至负利。
  在开业仪式上,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党委书记王龙兴说,希望熔仁堂的投资人学习红顶商人胡雪岩,把小店开成名店,把名店、名医、名药结合起来,让民众在上海买得到质量上乘的中药饮片。对于顾克珍和她的团队来说,要做到这些,显然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六百年鹤年堂开辟产业化新天地
京城养生老字号
  鹤年堂与一般医馆药铺的区别在于,她不仅悬壶济世“治已病”,更是“治未病”思想虔诚而执著的追崇者。
  提起京城历史最为悠久的养生老字号鹤年堂,老北京几乎是无人不晓。据《北京市志稿》记载:“本市药业之开设最久、声誉最著者,若西鹤年堂,起于明……。”鹤年堂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前后,比故宫早15年,比地坛更要早125年,跨过七个世纪、历经600余年岁月沧桑,是京城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华老字号。
  2005年,老字号协会授予鹤年堂“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的称号。
  2008年,“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鹤年堂最初由元末明初最著名的回回诗人、养生大家丁鹤年创立,字号中既嵌入他本人的名字,也包含了《淮南子?说林》中“鹤寿百岁,以极其游”之意。由此开始,鹤年堂先后由丁鹤年家族、曹蒲飒家族、王圣一家族、刘一峰家族等四大世医家族共十七代传承数百年。
  鹤年堂与一般的医馆药铺的区别在于,她不仅悬壶济世“治已病”,更是“治未病”思想虔诚而执著的追崇者,形成了以“调元气,养太和”为文化内涵的“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其别具特色的食养术、经络养生术、形养术、神养术、药护术等养生技术方法传承至今,丰富而灿烂。
  鹤年堂,解放初走向公私合营,因种种原因,此后数十年曾一度沉寂……而在时代变迁,经济发展之后,养生再度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她也在年届600岁之际,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
  在人们的眼中,如今的鹤年堂已经成为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的载体,凝聚着六百年养生文化精华、养生技艺精髓,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其羽更丰,其音更清……
  ■ 传承纯正养生文化
  近些年来,鹤年堂耐得住寂寞,不为浮燥的商业利益所驱动,而是在挖掘和传承传统养生文化上下真功夫。
  “鹤年堂的中医药养生文化”中蕴涵着纯正的中华传统养生理念和规范方法,这已在养生研究者中得到普遍认同。业内专家认为,在疾病预防方面、尤其是应对亚健康的挑战中,倡导树立科学养生理念,推广系统规范养生方式方法,是世界性的健康潮流。今天,绿色自然的疾病防治方式方法受到人们的推崇,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地被认知和接受,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中国人讲求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诸于可考文字的,其萌芽大概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有关个人卫生(如沐、浴)和集体卫生如“寇帚”之类的记载。周代还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阶层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的饮食调理工作,《吕氏春秋》是这样论述的:“知生者也,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可以看出,养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中的“治未病”所指的主要就是人们常说的养生保健。如今,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及作息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调理保养身体成了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迫切问题。但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诸如养生书籍悄然盘踞着畅销书榜,街头林立的美容院、足疗店也打出各种“养生保健牌”,更有一些不良商家打着养生旗号夸大宣传……在如此错杂纷纭的氛围中,人们“东一头,西一脚”,却难以辨别真伪优劣。这样的情形无疑会产生误导,甚至影响到人们对传统养生文化的信任。
  作为传统养生文化的代表,鹤年堂在正本清源、引领健康方面的作用,被社会寄于厚望。而鹤年堂也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表率。近些年来,鹤年堂坚守传统,耐得住寂寞,不为浮燥的商业利益所驱动,而是在挖掘和传承传统养生文化上下真功夫。
  鹤年堂组建了老中青三代传承人队伍,采取分类传承、贴身传承等方法,对每一种传统产品制作技艺原滋原味地传承其传统技法,对每一剂传统配方精心研究其机理及原料标准,对每一类传统调理方法、手法技艺深入探求其蕴含的内在医理,对每一条传统养生理念进行深刻辨析并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在传承工作中循序渐进,成熟一个固定一个,并确定传承人具体负责,逐项落实,不挂“空档”。这些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了鹤年堂在创立六百年之后仍占据着传统养生文化和技艺的高地。
壶丹济世万象回春
——我看方回春堂
2010年秋,我与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先生专访浙江杭州方回春堂,观后感触甚深,口述所见所闻,由学生银洁整理成文。其中,谈到什么是中医、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中医应如何发展、中医的文化与传播等内容,希望能对中医人有所启发。
  这便是方回春堂了。高大宏伟的青砖石窟门山墙,青灰色石板,黑色遒劲大字,细致雕花,古色古香的门牌坊沉默中诉说着岁月的厚重和传奇。而阳光慵懒,斜斜射在“回春堂”三字上,粲然生辉。这透亮阳光,更穿透历史烟尘,让362年中,筚路蓝缕一路而来的足迹,次第清晰。
  1649年,钱塘名医方清怡先生创办国药号方回春堂,为人间留下“逢凶化吉,妙手回春”的美好祈愿;民国初期,方回春堂成为享誉杭城药业的“六大家”之一;解放前夕,历经民国动荡,方回春堂业务停顿,濒临倒闭,1956年公私合营国有化大潮中作为批发商行并入杭州医药站,暂时退出历史舞台;直至2001年,随着历史街区的改造与保护正式启动,方回春堂在一片修复声中重新开业,满目疮痍的旧址被重新修缮,装饰一新,以崭新的面貌,再次扬帆启航,开始了新征程;十年耕耘,新一代方回春堂掌门人将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注入古老药铺,使这家百年老字号重新走上了发展振兴之路。
  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回春堂,宽敞高雅,楼阁高耸,雕饰精致,不论是“壶丹济世”的金字大匾,还是门牌坊背面“万象回春”的高悬明志,无一不向世人诠释着方回春堂的济世宗旨和经营之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方回春堂以高门槛、大诚心、好待遇,筑巢引凤,吸引、齐聚了百余位国家级、省、市级名老中医加盟坐堂,更有中医界泰斗、国医大师何任老先生、近代杭城“四大名医”嫡传后人李学铭、史奎钧、魏睦森、潘毓仁、浙江省卫生厅原厅长张承烈、王绪鳌、省中医管理局原局长吴康健等名家常年坐诊,阵容强大,堪称经典,精湛医技与高尚医德赢得了市民百姓的众口交赞。
  “许可赚钱,不可卖假”,传承三百多年的祖训至今铿然有声,“做药就是做良心”成为方回春堂安身立命的做药宗旨。方回春堂的药材,择料考究、道地纯正、采制务真、配制务精、选工尽善、品种务全。在这里,荟萃了上千种来自五湖四海的道地药材,东北长白山的百年参王来了;北美洲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西洋参来了;海南原始森林中的野生灵芝来了;海拔3500米以上的那曲、玉树的冬虫夏草来了;泰国、越南的顶级燕窝来了……方回春堂成了顾客淘宝寻药的健康天堂。
  继承创新,才有优势。膏方制作,是方回春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继承传统膏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严格规范,滋补膏、阿胶膏、龟鹿二仙膏、紫皮石觚浸膏、红花瑞丽浸膏、冬虫夏草浸膏……一人一方,辨证施治,浸、煎、榨、化、滤、熬、收,不急不缓,添料加炭,一味味充溢着浓浓药香的膏方,方回春堂传统中医膏方制作工艺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医乃仁术,必具仁心。怀抱“济世回春”理念的方回春堂,广施善举,回馈社会。春秋义诊,每年名医出诊场次四五千人次;四季养生茶,免费茶水每日平均两千杯;编辑健康指南,每月馈赠顾客四五千册;更有社会义捐,资助贫困学子、受灾同胞;出资建亭,为市民百姓挡风遮雨……最温暖的人性关怀,彰显岐黄仁术最深刻的内核。
  做医,做药,更要做文化。有文化,才有市场,才有传承。膏方节、参燕节、腊八粥节、端午节、“走近西洋参”展、“走近燕窝”珍品展……年年岁岁,方回春堂精心组织打造的一系列传统节日与活动,使中医药与百姓走得更近,使百姓与中医药挨得更紧,弘扬岐黄精髓,光大民俗文化。
  360年一瞬间,方回春堂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悠久的历史渊源,赋予了回春堂深邃的文化内涵,也赢得了“名医好药,方回春堂”的社会美誉,“中华老字号”、“杭州特色药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杭州市十大金牌老字号”……串串光环更歌吟着今日的骄人业绩。
  悠久的历史荣誉,属于过去的先辈;当今的繁荣兴旺,更要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期待方回春堂更灿烂的辉煌,让我们再来一起品尝中医复兴的美酒。
原文地址:作者:
中医药是传统文化沃土上孕育出的一朵奇葩,她保障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同样汲取传统文化精粹铸就成百年不倒的中医药“老字号”品牌,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文明符号烙印在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心中。重温同仁堂、九芝堂、胡庆余堂等等这些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对于探讨当今如何深入推进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厚德载物大医精诚
  中医药自古提倡仁医仁术。王叔和在《脉经》中说道:“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所以严格要求医药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务必做到:“其操术不可不工,其处心不可不慈”(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自序》)。老字号作为医药界的一面旗帜,自然是恪守职业道德的典范。清宫御药房的供应商?D?D同仁堂始终信奉“药,济人、济世”,严格遵守药材炮制规范,实践“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皇商”的身份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种以身家性命担保药品质量的压力。在药店经营上,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同仁堂一律以诚相待,始终坚持童叟无欺、一视同仁。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其经营者遵照创业之初的“戒欺”和“是乃仁术”的经营原则,在店规中明确“顾客乃养命之源”,教育员工把顾客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兢兢业业为顾客服务;在生产方面要求“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生产环境力求洁净。胡庆余堂正是凭借其产品质地优良、疗效可靠,才得以行销全国各地、享誉海内外。“医乃仁术”是中医药人世代遵守的行业道德,对于今天的中医医院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应该突出“大医精诚”的文化内涵,提升在医疗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珍视品牌积淀文化
  老字号都是几代人用心血凝聚出来的品牌,它们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洗礼,在时局变化中屹立不倒,这是经营者对品牌的珍视与认同的结果。胡雪岩在创立胡庆余堂之初便挂出“戒欺”的牌匾,并有题跋:“凡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对品牌的珍视与保护可见一斑。九芝堂的劳氏后人对于药材采购、生产一丝不苟,肉桂选用越南产的上桂,厚朴、天麻非四川货不进,决不以乙地货充甲地货。经千里迢迢舟车辗转,历尽艰辛地把药材采购回来后,再按质分等,以质论价,决不以次充好。抗战期间九芝堂曾采购一批黄芪,由于战事吃紧、旱路不通,不得以水路运往长沙。断断续续走了半个月到长沙时,满满一船的黄芪都因受潮而长了霉。这使得原本资金紧张的九芝堂雪上加霜,但是劳氏后人仍然坚持在湘江边公开烧掉全部发霉的黄芪。这把火,烧出的是一个民族的医药品牌。中医医院的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创造和发挥品牌效应,丰富医院品牌的文化内涵。
  制度建设百年长青
  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何让老字号青春常驻是各代经营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创建一个良好的制度是老字号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胡庆余堂全面继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并严格遵守、实践。比如派遣专人去山东濮县采购驴皮,去淮河流域采购淮山药、生地、黄芪、金银花,去川贵采购当归、党参,去江西采购贝母、银耳,去汉阳采购龟板等等,胡庆余堂从源头上就遵照祖制着手抓好药品的质量。同仁堂则是按照皇室标准制定了严格的药材炮制规范,遵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古法要求炮制紫雪用金锅银铲,但当时同仁堂没有金锅,乐家传人一声令下内眷们纷纷捐出自己的首饰铸造金锅。正是这种对制度规范的严格执行,创造了同仁堂在朝廷内外的良好口碑,为基业长青奠定了基础。
  抓住机遇勇于创新
  老字号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抱陈守旧和呆板,各家在创业及发展过程中都是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宣传和推广自己,不断在产品工艺和营销策略上发展创新。胡庆余堂制作全鹿丸时,要叫伙计穿着号衣抬着活鹿,扛着写有“本堂谨择X月X日黄道良辰虔诚修合大补全鹿丸,胡庆余堂雪记主人启”的广告牌敲锣打鼓游街一圈,然后回来当众宰杀,以示货真无诈。不但推广了药店招牌,其产品品质也得到大家的检验和认可。每届乡试和会试,应试学子背井离乡云集天子脚下,这些年轻人大都生活困顿,同仁堂则派遣人员在各省会馆和学子住所赠送助消化、防感冒、适应水土的药物,寒冬腊月租借棉被,这些关怀举措是乐氏家族信奉“药,济人、济世”古训的体现,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品牌的营销和推广。同仁堂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的集团公司,从民间验方、宫廷秘方到高科技含量的中药产品,从丸散膏丹到片剂、口服液、胶囊剂等多种剂型,330多年的历史无不渗透着同仁堂文化的创新发展观。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对于今天中医院的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培养人才继往开来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老字号的经营者在发展历程中自然重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上世纪30年代,有人找到九芝堂的管理者筹建湖南省第一个中医学府?D?D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劳经理深知人才培养对于中医药产业的重要作用,爽快地答应筹资要求,捐出了一笔可观的经费,并同意了推举管事邓鉴臣为该校的校董事,参与学校募集资金、建立校舍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胡庆余堂创始人胡雪岩非常重视对员工的教诲,从道德规范到技能操作都是悉心培养。今天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各种机制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的老字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如今不仅誉满全国,而且名扬海外,这其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应积极利用从传统文化汲取的营养,给医院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必定会促进全国中医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原文地址:作者:
近日,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召开中医馆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设置工作会议,会上决定卫生部门于6月11日开始受理这两类中医机构的审批申请。这是深圳市继2007年批准14家中医坐堂医诊所进行试点和2009年将试点单位扩大到60家之后,在政策上首次全面放行中医坐堂医诊所,并将中医馆纳入其中。
  据了解,中医馆是深圳首创的医疗机构,它的准入门槛比中医坐堂医诊所要高。中医馆的诊室设置不得少于3个中医临床科室,必须设置中药房、煎药室和中医“治未病”室,各诊室相对独立,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其中中药房不少于30平方米,煎药室不少于10平方米;所配备的人员,除主要负责人需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必须具有主治中医师以上技术职称外,还需要配备4名以上中医师、2名护士、1名中药人员。
  政策利好
  “该政策的出台,整体上利好于药店行业。”深圳市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连锁国医药馆总监易根林指出。和顺堂医药是深圳市中医坐堂医诊所的首家试点企业,坐拥深圳40家试点中医坐堂医诊所中的12家,由于对中药材整个产业链的有效掌控,以及具有市场上独一无二的精品中药,和顺堂的中医坐堂医诊所发展迅速,“但由于政策的不完全放开,公司一直处于较艰难的探索阶段。现在有了政策的全面放行,企业的发展将更为顺畅。”目前,和顺堂已有3家具备条件的门店正准备申请开设中医馆。
  “在政策的利导下,会有更多的连锁药店涉足其中,扩大经营范围,寻觅更广阔生存空间。”易根林透露,深圳早已有连锁在选址、装修等软硬件条件上做准备,只等政策开闸。
  上海熔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克珍指出,“政策放开后,会带来药店业务量的增加。”
  门槛旨在规范
  在一片叫好声中,一些业内人士也不免质疑政策的可行性。深圳广安利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永煌指出,“人才储备的不足将无法支撑中医药诊所的快速发展;许多药店中药材的低储备以及低品质也无法满足名老中医的用药习惯;另外,高准入门槛,对于诸多中小规模药店而言,该政策也如同虚设。”
  对此,顾克珍认为,“相关部门设定准入门槛是为了规范该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曾经,由于管理不力,坐堂医一度变身为“药品推销员”,成为诸多消费者心中无法抹去的阴影。“相关部门设定门槛就是要防止此类情况再度出现,这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药店负责。因此有条件的药店则开,没条件的则不要盲目跟风硬开。而有条件的药店要想完全受惠于该项政策,首先必须保证中药品种齐全、质量过关,满足用药需要和药效,另外则要完全按照国家规定行医,防止中医诊所再度出现信任危机。”
原文地址:作者:
所有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们现行制度下药企之间竞争不比质量,只比谁更低价!安徽唯低价是取模式不废除,中国医药行业指日可废!
中药材造假成风,“海归”暗访举报
冬虫夏草现在被与其外形相似的亚香棒虫草等杂草代替,为了增重,甚至添加金属粉、铁丝。采购商不得不采购了X光机和金属检测仪,以便随时鉴别真伪。
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掺假、再加工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保守估计,药材市场上至少有两成是假货。
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日益火爆,但掺假、再加工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 (CFP/图)
古飞决定要找到药方失效的答案。
为了缓解焦虑、心悸和长时间失眠,在过去的3年里,他一直靠一剂朋友推荐的中医方子改善睡眠:五味子15克泡一次,柏子仁12至20克一次,一天三次。在传统中医的记载中,这两味药均有安神宁心、治疗失眠的功能。
“这是大家吃过的方子,很有效。”67岁的古飞说,2009年从美国回国后,他一度靠此入眠。此前,他曾在美国待过十七年。
变化在2011年后。为了省钱,他选择从西南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直接购买药材,但服用浸泡的药物后,却发现再次失眠。
“口味不对。”在购买多种样品比对后,古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说,五味子的浸出物本应呈酸味、红色,但从中药材市场买来的药材却淡而无味,浸泡前干瘪黝黑,大小只有正常五味子的二分之一。
柏子仁则更夸张。浅黄色的柏子仁入水后,徐徐漂浮在水杯中央,数分钟后,真相落于杯底:漂浮的柏子仁稀稀疏疏,而沉降后晒干的砂子,足足装满了一个小瓶子。
“我买的五味子就是药渣。”在经过数个月与药材贩子们的多次攀谈后,古飞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真相——“这样的五味子是萃取后的废物。”一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授很肯定地告诉古飞。
所谓萃取,是药厂制药过程中,用酒精萃取、熬制有效成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药材萃取后就成了药渣,按照规定应当销毁。但经过药贩子包装,这些药渣被重新摆上了药摊。
“过去造假都在原材料的等级分类上,如把二等货的中药材作为一等货来卖,但现在在中药的种植、饮片的加工各环节,废物利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几乎无处不在。”从事中药工作五十多年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原司长骆诗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据甘肃岷县一位中药行业人士介绍,在渭源、陇西等地,大量种植独活早已成为奇谈。“独活切片后冒充当归。”独活是一种中药,其以切片形式存在时并不容易和当归区分。
而在全国最大的虫草交易市场荷花池,古飞的所见更令人咋舌:冬虫夏草现在被与其外形相似的亚香棒虫草等杂草代替,为了增重,甚至添加金属粉、铁丝。采购商不得不采购了X光机和金属检测仪,以便随时鉴别真伪。
“这样的造假在荷花池市场十分普遍。”古飞声称,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甚至让助手带着摄像机和录音笔,记录下了调查全过程。
在与摊主一次次的攀谈中,他几乎成了中药造假的“半个专家”:天麻的红苕花根茎晒干后,用天麻煮水浸泡,晒干后,几乎具备了天麻形色味所有的特征;大棚里栽培的人参往往在购买者到来前的几天,被匆匆移植到森林,摇身一变成为野生人参……
“越贵重的药,越容易被假冒。”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李宜平副教授说,哈什蚂有效成分应取自雪蛤的输卵管,但现在,市场上充斥的却是其它蛙类的产物,“淀粉做的都有”。而掺假的哈什蚂油更多,“在里面掺10%-20%伪劣品,一般人很难判断”。
为了保证药效,骆诗文现在不得不亲自跑到药材市场亲手选药材、亲手炮制饮片。“很多人说中医不灵,但其实是中药不行。”他感慨说,中药材质量从未像今天这么差。
“海归”古飞用影音设备记录下西南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造假后,向各职能部门反映情况,但未收到回音。
(南方周末记者 吕明合/图)
“药材市场是造假专业户”
“药材专业市场是造假专业户,这几乎已成公开的秘密。”《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主编赵润怀说。
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掺假、再加工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由于独活、欧当归的掺入,原料是25元的岷县当归经过千里跋涉,在安徽亳州切片损耗后,价格竟变成比原产地还低的17元。
“保守估计,药材市场上至少有两成是假货。”要求匿名的权威人士说。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其中中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中药饮片是中成药的原料。
亳州一家要求匿名的药企经理回忆说,2003年,接到举报的国务院督察组把刚刚从大药材市场上卷来的一大包假药甩到了亳州市领导的面前,严厉质问。但经过多次整治后,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药材造假的新闻仍频现报端。
“药材市场主要控制在摊主和采购中介手中。”在扮演成中药铺老板多次探访荷花池市场后,古飞正逐渐接近行业潜规则。“中药材的摊位,一般只摆样品,供采购商看样,更多的交易其实在场外。”
在荷花池市场外,围着外地采购商攀谈生意的采购中介随处可见。日,这些中介围住南方周末记者说,只要客户需要,他们能提供各种“价位、档次”的产品,“要加粉的、不加粉的……什么都有”。
在用影音设备记录下市场造假过程后,古飞声称自己于日曾找到了市场方和职能部门反映情况,甚至找到了成都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但摄影机留下的画面记录下了部分接待人员的行为:不理不睬、顾左右而言他,直至最后偷偷溜走……
“溯源工作目前更多只解决市场内的问题,难以查到生产源头。”荷花池市场管理方成都国际商贸城发言人杨帆答复南方周末记者时承认,由于摊位分散,造假的情况很难彻底根治。
为了保证质量,一些有实力的医药企业早已抛弃交易市场直接去产地购买。“我们的采购员都是直接从当地农户收货。”汇仁集团饮片公司经理肖建国承认,“只有小品种的药材,才会选择到市场购买补充。”
GAP恐半途夭折
“资源紧缺、价格过快上涨,品种混乱、假冒伪劣增加,中成药投料缺乏监督,已成威胁中药行业生存的问题。”诸国本说。在中药行业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后,这一矛盾尤为突出。
产业化造成的周期性供不应求,一度影响到了药材的品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王峥涛回忆说,他读博士时,药材收购站还实行统购统销,药材大小、颜色、年份不符合的一律不收。而现在,如此做的企业几乎凤毛麟角。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砍来当柴烧。”骆诗文说,药材采收本有严格年份、时节,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跟烂木头并无二样。但现在中药材市场价格起伏很大,遇到价好的年份,农民和采购商都会急着提前采收。
“中药的工业化生产,对原料的质量稳定性要求很高,对有效成分含量、有害成分含量也有明确要求。”李宜平说,为了保证中成药的质量,它需要有稳定而优质的中药材供应源,此前业内一度将希望转向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推广。GAP旨在推动国内中药材种植集约化、规模化和规范化,以及解决中药材行业的标准化问题。
“现在的GAP推广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中药材GAP专家组首席专家周荣汉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已认证的企业及基地已出现“回潮”。
目前,GAP已正式启动11年,全国总共只认证了51个品种,59家企业,以及66处中药材生产基地。而中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品种约有360种——这意味着按目前速度,完成这项工作至少还需60年。
“药企有一大堆苦水可吐:中药材价格高了,成药价却不能高。”诸国本说。医院、药店等中药材的零售终端在采购时只认价格,已认证的药企和种植基地在中药材质量品质上的投入很难获得回报。“过去管医院,我曾提议说三甲医院能不能用一级饮片,他们拒绝的理由就是‘药价不跟我们配合’。”
“好的原材料,体现不出价格来,企业很难有积极性。”汇仁集团饮片公司经理肖建国说。
中药亡,中医死
骆诗文抱怨说,现在中医药好似没爹娘的孩子,几乎无人过问。“再这样下去,传统的中医药将彻底死亡!”
在诸国本看来,目前中药材涉及农工商产供销各环节,但各个管理部门“都想从这块金字招牌捞点好处,却没人投入”。
以中药饮片炮制为例,骆诗文告诉记者,此前,中药饮片炮制老专家王孝涛曾想穷极毕生所学留下著作,“当时出版社要20万元”,但因没有部门同意批经费,最后只能留下遗憾。
周荣汉同样感到茫然。“我现在都不知道我们到底归谁管。”周荣汉说,之前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主抓中药行业,国家药监局曾负责统筹协调。但随着药监局领导出事,药监局权力被收回,中药行业更遭冷落。“有时候调研看到行业存在的问题,回到北京都不知道该向谁反映。”
在中药行业的专家看来,加强中药的管理,恢复药品的基本分等应当首先考虑,其次中药材储备制度也亟待建立。
“过去中国药材公司搞储备,就可以调控中药材的资源调配。”肖建国说。他建议采取国家和企业共同建设的模式:国家为中药材储备投入一定的资金,同时让地方上的大药企按区域承担储备任务。
改变信号已出现。日,在广西玉林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中医药博览会上,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透露,目前,国家已开始规划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区两级的药材储备制度和药材生产预警机制。
南方周末 记者 吕明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1202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怪物猎人2g完美存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