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兵片花的团长原型是谁

6740人阅读
写在前面:
1944年夏,中日会战,蒋介石要方先觉“死守衡阳”,日军两次攻城失利,乃调重兵围攻。到8月6日拂晓,日军突破阵地,拥入城内,双方展开激烈巷战。方先觉等向蒋介石发出电报说:“敌人今晨已由北门冲进来,城内已无可用之弹及可增之兵,危急万分。生等只有一死为国,来生再见。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饶少伟、孙鸣玉同叩鱼(6日代号)。”蒋介石给方先觉等的答复是:“祝上帝保佑你们!”“鱼电”后第二天,即8月7日晚上,方先觉等决定投敌。( 《非常道》 武运第四 余世存著& )
--------------------------
无论余世存先生所写是否全属实,衡阳一战后,无关乎方军长本人喜不喜欢,方军长人生已经改写, 当然说到争议人物代表,管中窥豹,或许谈谈李陵更好。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载自百度百科)
李陵出身军人世家,其祖父为汉将李广,虽然李广难封,但李广能力还是有的,其中,特别出众当属其超前管理意识及人才培养能力。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说:不识曰:“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如果李广也能象泰勒那样有远见,总结一本带兵管理之书,那怕是要成为管理学他爹呢爹了,可惜李广不幸早生了几多年,人性化管理模式连西方发达国家都还在探讨摸索,二千多年前怕还是洗洗睡的好,所以难免被程不识之流嘲笑。
虽然推广不了,但我看到李将军成功培养出一群因功封侯者,更重要的是将其超前管理意识及人才培养理念传给了自家子女,三代下来,理论更加结合实际,简直成了人才培养的奇迹。
《汉书·李广苏建传》: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至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向)贰师军。”……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
以五千打数万,以步兵打骑兵,在单于扛不住增兵之前甚至无视军中卒妻妇之存在,其部属战斗力之强令人不寒而栗。我只听过温泉关三百勇士,即便如此那些达尔文进化论下的产物都不敢带女人。天朝之翼石达开也只是带自己女人跑路,结果生个孩子的功夫就挂在了大渡河。除了三湾改编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培养下的长征队伍中出现了革命女同志,如此战斗力之强军队确实罕见,这样的士兵才配得上真正的人才培养的奇迹。
站在西方管理学角度来看,李陵简直是现代管理大师级人物。以他为代表的李氏一门体现了太多现代管理优秀理念。
他不仅注重实用技能培养、广泛开展建功立业的思想道德操守及忠君爱国的忠诚教育、让士兵养成坚强意志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执行力。
更重要的是融入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理念、以塑造人才为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现代管理新理念新目标。
甚至可能还具有民主平等潜意识培养等。
于是我惊讶于李氏一门二千多年前的超牛逼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理念,惊讶于李陵理论结合实际后恐怖的实践能力。
当然李氏一家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闪烁着先进光芒,但其超前的理念尚有诸多不足,管理思想兼容并包性不够,封建糟粕也还没有清除,最致命的是与时代及国情匹配性太差,最终成了欧文式的空想社会主义,顺便连累了司马迁的下半身。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这才是士兵培养史上贴近时代更高程次的量变,作用当然也就加更明显。&
痛苦的是,在什么世代只能说什么的话,做相应的事,过对应的生活,因为这才是凡人的生存哲学。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改变人类发展轨迹如普罗米修斯神的人生都必须催悲,妄图挑战命运之凡人当然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深,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至于大结局,《汉书·李广苏建传》: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2000多年后,日本电产(Nidec)的社长永守重信写传记《人才培养的奇迹》,这算不算是李陵精神的实践者呢?遗憾的是,这样的书,这样的故事,却是来自东瀛那个岛国..
&-----------
ChneChen修改于&
并于补记:高三时看都梁的《亮剑》,没太多印象了,觉得勉强一读,只是夸张处甚至让我以为是在看武侠小说。电视剧就有血有肉许多,而其中,最让我形象深刻的却是赵刚给俘虏兵谈话的那一幕[注一],也许,这便是国民党输掉战争丢掉政权的原因。
[注一]:电视连续剧《亮剑》第二十集。
李云龙的二师与楚云飞的八十九师在赵庄血战之后,双方伤亡惨重,李云龙到野司找政治部副主任赵刚借俘虏兵以补充兵员,此时的赵刚正在给两千俘虏兵进行“两忆三查”的教育-----
赵刚:我今天来不是训话的,我是来和大家认识一下,顺便聊聊天。我叫赵刚,论年龄呢,恐怕比诸位大一些,就算是个兄长吧。诸位都是我的兄弟,都不要拘束,有什么话就说,有什么问题就问。
呃,这位兄弟,你是哪个部队的?
俘虏兵:报告长官,我是第五军的。
赵刚:你呢?
俘虏兵:报告长官,我是十八军的。
赵刚:都是好部队啊!
俘虏兵:长官,真的这么认为吗?
赵刚:没错!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就说十八军吧,淞沪会战时,和日军王牌部队十一师团在罗店交手,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六十七师师长李树森将军负重伤,201旅旅长蔡炳炎将军阵亡,部队伤亡过半;可是十八军呢,没有一个部队擅自放弃阵地后退,没有一个士兵临阵脱逃。第五军也是好样的,当年血战昆仑关,和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交战13天,击毙日军21旅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就冲这个,我赵刚佩服!
俘虏兵:长官,你还记得这些!(众多的俘虏兵已经涕泪四下)
赵刚:不光我记得,我相信,所有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会永远记住,你们在抵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上所建立的功勋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我刚才说了,第五军和第十八军都是优秀的部队,事情走到今天这一步,责任不在军人,而在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要求成立联合政府,通过广泛的民主选举,选出执政党,共同治理国家。可是,蒋介石政府呢?要搞独裁,压制别的党派;在政治上搞法西斯式的统治,把中国变成警察国家,连社会名流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闻一多先生和李公朴先生被暗杀,这就是一个例子;在经济上呢,蒋介石政府要维护四大家族的利益,民不聊生,通货膨胀。
这样一个独裁、腐败、黑暗的政府难道不应该推翻它吗!
古人说,‘纣无道,起而伐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弟兄们,现在是到了决定一个民族前途的时候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赵刚的选择是要民主,要自由,推翻独裁统治,打倒法西斯政府,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兄弟们,你们中间啊,有一部分人的家乡在我们的解放区,你们知道吗,解放区的老百姓正在搞土地改革,所有的穷人都分到了土地,你们的亲人来信了吗?咹?
俘虏兵:长官,我来自山东的,我们家乡也在分田,我家分了八亩田,还有一头牛呢!
赵刚:那我祝贺你呀兄弟!你们家从此有盼头了,有了自家的土地,给一座金山也不换啦,啊?可是兄弟,咱们有了土地,人家蒋介石不干,总是要想方设法抢回去,咱么怎么办呢,啊?
众多俘虏兵:那我们就跟他拼命!
赵刚:说得好!我们要拿起枪保卫胜利果实,跟他拼命!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360711次
积分:4035
积分:4035
排名:第2516名
原创:35篇
转载:231篇
评论:43条
个人用,纯资料文档库..
顺便加了点自己的文字..
借CSDN一角
记录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推荐:Firefox 3.5以上版本浏览!
 本BLOG绝大多数资料为转载,
 转载资料本人多保存转载地址,
 版权作者如认为转载牵涉版权,
 请与本人联系.本人会立刻删除.
(1)(1)(1)(1)(1)(1)(2)(1)(2)(3)(1)(2)(2)(3)(2)(2)(1)(2)(1)(4)(1)(2)(1)(1)(2)(3)(3)(1)(1)(1)(1)(1)(4)(4)(3)(1)(2)(1)(1)(2)(1)(2)(1)(2)(1)(3)(3)(8)(1)(3)(10)(6)(2)(9)(1)(3)(12)(9)(11)(4)(1)(2)(46)(16)(7)(17)(11)(4)别再叫我俘虏兵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别再叫我俘虏兵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别再叫我俘虏兵》讲述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然而倭虏虽去,战争却并未停息,一场兄弟之间的内战紧接着又打响了,而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时讲起。于成山,滇缅战场上的抗日英雄,国军队伍里的老兵油子。他有着鲜明的个性,讲义气但是爱耍小聪明,勇敢却又带着几分痞子气。在抗日的战场上,于成山屡立战功、深得旅长廖高轩的赏识。然而内战刚一打响,他便在一场阻击战中成了八路军三十六团的俘虏。命运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于成山的人生也开始迸发出新的光彩。
书 名: 别再叫我俘虏兵
作 者:凌列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开本: 16开
定价: 27.90 元被俘之初,他先是几次三番想逃回国军队伍,接着又和俘虏他的八路军排长丁柱产生了瑜亮情节。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服你,从比拳脚到比文化,整天斗来斗去,或者折磨。
1945年秋,就在于成山被俘之后不到两个月,三十六团北上出关。原本还对逃跑抱有幻想的他彻底傻眼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于成山在冰天雪地的大东北亲眼目睹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从共产党人对俘虏士兵的格外照顾,到土地改革掀起的滚滚热潮。于成山逐渐意识到共产党的队伍才是人民的军队,而一个士兵的使命就应该是为人民而战。
随着觉悟的一点一点提高,于成山渐渐从一个国民党老兵油子成长为合格的革命战士。曾经的对手丁柱成了他的生死兄弟,而东北姑娘张英则以其特有的爽朗、泼辣让于成山体会到了别样的柔情。
从,东北大地风云激荡。国共两党在这里厉兵秣马。于成山的老长官廖高轩也带着三分无奈和七分骄气陷入了内战的漩涡。
所有人的命运都在大历史的激荡中起伏挣扎。于成山该如何完成从俘虏到英雄的转变?他又该如何将枪口对准曾经的长官?
严寒刺骨的辽西大地,战火熊熊,而在烈火中燃烧的则是英雄的情怀、男人的情义,以及一个民族破茧重生的激昂!
《别再叫我俘虏兵》缘起:
作者祖父少年时参加辽宁北票当地革命组织,后加入四野,因锦州战役负伤 转至后方工作;
其伯祖父为国军廖耀湘兵团警卫连副,后随上峰起义,加入四野,曾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
其高祖父生前为北票河东地区警署署长,一生耿直,颇有美名。
外曾祖父兄弟二人曾为抗联成员,在北满一带长期从事抗日斗争,号“七省占山”,经历复杂。
《别再叫我俘虏兵》有部分内容为几位老人当年的一些经历。凌列(1979-),凌列,辽宁北票人,现居北京,做过报社记者、编辑。曾出版有历史随 笔集《奈何江山唱晚》、《谁说美人如玉》等。另有诗歌、小说等作品 若干,散见于各报刊杂志。第一幕 冀东被俘
第一章 这一仗,窝囊! 3
第二章 光腚被俘 14
第三章 我是八路了? 25
第四章 曹根醒了 37
第五章 觉悟 44
第二幕 北上出关
第一章 不想去也得去 59
第二章 跟着王耙子,有枪又有炮 68
第三章 打马洪 76
第四章 收杜正 91
第三幕 喋血辽西
第一章 曹根的心事 103
第二章 北顺丢了 110
第三章 扎蓝 122
第四章 人间自有真情 137
第五章 剿匪 143
第六章 叛徒 153
第四幕 逆刃为锋
第一章 北顺!北顺! 165
第二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176
第三章 宿命 185
第四章 铁血 195
第五章 新兵 202
第五幕 杀向平津
第一章 肖二河 215
第二章 歇马川 223
第三章 大战将至 232
第四章 那一炮,永失我爱 240
第五章 战天津 247
……名称:别再叫我俘虏兵
题材 :近代革命
制作时间:2011.5
出品公司:四川星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945年,国共军队争夺山东平原县。国军45旅排长于成山及士兵秃嘎、曹根、李大彪被八路军36团俘虏,45旅旅长廖高轩派特攻队营救于成山未果。日本投降了,曹根、秃嘎愿真正成为八路军,李大彪被特工队误杀,但于仍想回到国民党部队。36团向东北进发中,于成山、秃嘎溜走,救出妇救会主任张英。廖高轩率45师攻下义州,于成山救出重伤的团长王北风。王北风命于参加土改,让其明白参加八路军的道理。36团升格为师,王北风命于到国军15师驻扎的义州捣乱协助部队拿下阜城,阜城也被解放军攻下,于以自己亲身经历教育新的“俘虏兵”。王北风向廖高轩招降,廖高轩手下楚暮云起兵造反。王北风奉命攻打北顺,于入城欲营救廖高轩,楚暮云战死、廖高轩忠义难两全于是自杀。以于成山为代表的一批俘虏兵在解放东北的战斗中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赵刚和楚云飞、李云龙的原型是谁?
赵刚和楚云飞、李云龙的原型是谁?
08-10-26 & 发布
李云龙的原型应当是王近山 王近山号称王疯子,绝对是个好战分子,并且有相当高的指挥艺术,也是刘伯承手下的得力干将. 从纪律上而言,129师的几个团长可能性都不大.从影片情节可以看出,李云龙是129师的.而当时129师的几个团编制是: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 ;771团团长徐深吉、政委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772团团长叶成焕、政委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从这几个人的情况看,也只有王近山更符合影片中的形象。 从战斗的情节看,这些个战斗基本上都是王近山将军指挥的。因此,基本上可以确定,李云龙的原型是以王近山为基本的素材的。由于王近山是问题将军,因此,《亮剑》的作者采用了小说的形式,来反映一代名将的风采,可谓用心良苦。但八路军就那么几个团,也就那么几个指挥员,拍出电视剧一看,就能让人对号入座。参考资料:baidu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俘虏兵片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