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临安在哪里襄江在哪里

广告载入中......
只看作者回帖
只看我的回帖
[回删锁滤] &172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306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161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248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119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239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327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375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474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148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33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57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广告载入中......湖北古隆中演义酒业有限公司
最近访客:8785次&公司简介
湖北襄樊三九酿酒厂前身襄樊市酿酒厂创建于1956年,距今已有五十年多年的历史,1997年由三九企业集团兼并,属湖北三九长江实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厂址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占地面积平方米,企业年生产优质白酒能力20000余吨,并建有中原地区最大的8000吨容量酒库。拥有现代化的检测中心和研究机构,生产技术、检测手段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形成了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 近几年来,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28%。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在湖北省白酒行业中位居第四,在襄樊市白酒行业中位居第一,占据着襄樊白酒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不仅稳固占据了襄樊本地市场,而且远销广东、山东、湖南、河南等省。   该厂产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湖北省白酒协会评为湖北省八大名酒之一,在一年一度的全省同行业质量评比中,产品质量始终处于领先位置,连年获得优质产品称号。2000年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与2003年顺利通过ISO转版认证。被湖北省统计局授予“湖北省工业企业五百强”,连续六年被襄樊市政府命名为“最佳文明单位”,是三九集团的“优秀企业”,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2007年被中国经济普查企业库认定为全国同行业排序五十强。目前,我厂拥有五大系列三十多个品种的产品,主导产品有演义系列、襄江系列、演义古隆中系列、诸葛酿演义系列酒。   我厂产品在国内先后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第四名、首届香港国际名酒博览会特别金奖、湖北省首届白酒质量大赛“金钟奖”、楚天高档精品酒称号、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2006年古隆中白酒获广东国际酒饮博览会金奖、2006年关公酿白酒获广东国际酒饮博览会金奖、2007年33度诸葛酿演义白酒荣获广东酒类市场畅销品牌;2005年“演义”、“襄江”商标双双荣获襄樊市知名商标称号,2007年“演义”、“诸葛酿演义”商标被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该厂已于日改制成为湖北古隆中演义酒业有限公司。
工商注册信息
企业类型:
企业性质:
经营模式:
以上都不是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
法人代表/责任人:
注 册 地:
经营地点:
公司所在地:
湖北-襄阳市
主营行业:
产品/品牌信息
产品品牌:
主营产品或服务:
白酒 ,高档白酒,保健白酒,,,
是否提供OEM代加工:
主要市场:
主要客户:
规模/技术实力
员工人数:
厂房面积:
月 产 量:
年营业额:
年进口额:
年出口额:
研发人数:
相关认证:
质量控制:
其他附加信息
联系电话:
产品检索:人人网-抱歉,没有找到该网页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或者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象棋经典古局鉴赏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看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象棋经典古局鉴赏
商品名称:象棋经典古局鉴赏
商品编号:
上架时间: 06:53:00
商品毛重:1.0kg
商品产地:
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
书名:象棋经典古局鉴赏
原价:14元
作者:崔鸿传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
版次:第2版
装帧:平装
商品标识:[bianma]
《象棋经典古局鉴赏》:蜀蓉棋艺书系。
上编 古代排局名谱巡礼《适情雅趣》——古谱巨无霸《梦入神机》——废纸堆中抢回的残本《韬略元机》——清代最早的象棋谱《心武残编》——最先出的纯排局专集《百局象棋谱》——版本繁多销量最多的名谱下编 古局佳作鉴赏(共136局)1.二龙出海势2.十谒朱门3.独步出营 4.五龙摆尾5.损已安人6.动中有静7.炮响催兵8.完璧归赵9.登高履险10.雪夜擒戎11.周旋中矩(一)12.周旋中矩(二)13.周旋中矩(三)14.四七并列15.势崩雷电16.质玺易兵17.怀中抱月18.霸桥飞絮19.法场换子20.三矢殪虏21.剖腹藏珠22.童子献书23.二士争功24.辕门射戟25.金井辘轳26.二犯中原27.车驰马啸28.小蚯蚓29.大金鸡30.珠光照乘31.三打金钟32.忙里偷闲33.螳臂迎车34.冲锋陷阵35.将军挂印36.暗藏春色37.海天浴日38.英雄本色39.阴阳交泰40.秦琼卖马41.大钓鱼42.小五鼠43.鞠躬尽瘁44.江雁秋飞45.铜雀分香46.单鞭救主47.独当一面48.勇冠三军49.顺送襄江50.开窗邀月51.星移斗转52.锦上添花53.三战虎牢54.三下河东55.七星剑56.似是而非57.庆之袭魏58.叩马苦谏59.汉家三杰60.月里穿梭61.九十春光62.十三太保63.蝇垂骥尾64.十五观月65.过昭关66.二车先行67.单炮六出68.兵贵神速69.行军用兵70.六国争雄71.百川归海72.识将还军73.横云断岭74.子围聘郑75.五兵擒王76.猿猴摘果77.双龙归天78.渊有沉珠79.长生不老80.曹瞒献剑81.八虎征西82.单马盘将83.下车伏谒84.檀溪跃马85.车马交驰86.新飞星87.西城堆兵88.五鼠闹东京89.二龙戏珠90.廉蔺争功91.小十面阵92.双峰插云93.双夺咸阳94.单骑救主95.十二花神96.掷杖化龙97.小寒江98.三战吕布99.间壁猜枚100.远交近攻101.霸王卸甲102.小梅花103.长平坑卒104.小五虎105.霁月风光106.大闹天宫107.十八学士108.十八罗汉109.田单掠阵110.炮卫中营111.退归林下112.一箭双雕113.黄龙斗宝114.五寨会盟115.鸿门宴116.弱水蓬莱117.四郎探母118.将军奏绩119.二收袁达120.双蝶翻飞121.诸葛借风122.长坂救主123.红娘脱衣124.泥马渡康王125.白衣渡江126.二顾茅庐127.老将守关128.跨江击表129.行兵减灶130.质子求和131.五丁凿路132.五桂联芳133.礼尚往来134.渭水钓鱼135.解甲归田136.低马六出
本产品质保期为:
服务承诺: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温馨提示:因厂家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更换随机附件等没有任何提前通知,且每位咨询者购买情况、提问时间等不同,为此以下回复仅对提问者3天内有效,其他网友仅供参考!若由此给您带来不便请多多谅解,谢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最终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音乐排行榜
购买了该商品的用户还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根据浏览猜你喜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壹、前言     十三世纪的欧亚大陆,无疑是蒙古人的天下,他们不仅叱 于欧亚草原,更在随后的灭宋战争中,掀起腥风血雨。然而三次西征皆所向披靡的蒙古人,却在南下灭宋时,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才将向来被视为积弱不振的宋朝完全消灭,甚至只为攻打襄樊一地,便花了六年的时间,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事宋蒙关系研究多年的学者李天鸣先生认为:蒙古人擅长草原骑兵冲锋陷阵的作战方式,对于山多水多的南宋,开始时自然束手无策,等到蒙古人学会了「水陆协同三面夹击水战战法」,宋蒙情势便改观了(注?)。     然而尽管蒙古自蒙哥汗大举南侵时(1256年),便改进了作战方式,却仍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将南宋灭亡。究其关键,则「襄樊攻防战」是学者们公认,最具决定性影响的历史大事。当时宋方守城将领吕文焕苦撑六年,而襄阳沦陷后仅六年,南宋也兵败如山倒,随之灭亡。     在南宋初年与金的和战关系中,襄樊一带便扮演相当吃重的角色。到了南宋末年在襄樊攻防战中,宋蒙双方更是接战不下十数次,但皆发生在外围地区,蒙古很少直接攻城,襄樊的易守难攻应是主因。而根据过去的作战经验,蒙古也知道宋军擅于守城,因此便对襄樊采围而不攻的战法,「企图使襄樊在粮尽援绝的状况下自动崩溃」(注?)。此外,城内民心士气旺盛,抗蒙之心坚决,也是襄樊能长期坚守的重要因素。     过去学者们讨论襄樊之战,多着墨于双方作战的经过情形,旁及贾似道的用人不当,导致襄樊失守,对于当时守城军民的表现,则介绍不多。这或许是因为守将吕文焕最后以城降,成为贰臣,使世人对其评价不高,但其守城表现良好,仍应给予正面的肯定才是。     在蒙古旋风横扫欧亚大陆时,襄樊如此的弹丸之地,竟能坚守六年,实在教人不能不佩服。本文将从南宋在襄樊构筑防御工事的情形,及攻防战时,城内重要军事将领的表现,解析襄樊能苦守六年的本钱,并重视攻防战时,被世人忽略的宋方守将心态。       贰、襄樊的防御工事     宋金和战时期   襄樊自古以来便是华中地区的交通枢钮,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以来许多具影响力的重要战役,常发生于此(注?)。宋室南渡之初,大臣李纲几次对高宗提及襄阳的重要性,可惜高宗并未采纳,反而避祸东南(注?)。至于濒临汉水畔的荆襄之地,防务工作该如何进行,他也认为应配合地理形势,布下水陆重兵,以作为西北方的屏障(注?)。可惜这些主张,却因与众论不合,且高宗又倾向主和,最后并未确实执行。     宋室南渡之初,襄樊一带一度被伪齐刘豫派人攻陷,名将岳飞在任荆南制置使时,于绍兴五年(113年)击败号称领兵十万的伪齐襄阳守将李成,收复其它(注?)。此举可见岳飞的用兵如神,也可看出襄阳当时的防务工作,尚未完备。而岳飞曾是宗泽部下,受其影响,也同样重视襄阳的军事地位(注?)。     收复襄樊之地后,岳飞曾上奏,主张在当地实施屯田计画,并给当地人民适当补助,以便长期经营,作为进可攻退可守之根据地,(注?)。高宗批准其屯田计画,并命其经略荆襄一带,此地便被他当作北伐的大本营,派部下张宪镇守。     至南宋与金订下绍兴和议,约定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后,襄樊地区便成为防守金人入侵的最前哨。此后的一百年三十多年,襄阳一直是京西路的省政府所在地(注?)。宋蒙开战后,孟珙和李曾伯在经营襄樊之地时,所采用的方法,也多以岳飞的主张为本。     南宋中期,宋金和战期间,襄樊曾数度落入敌军或叛将手中,如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吴璘之孙吴曦叛变降金,求为蜀王,与金相约夹攻襄阳,金将仆散揆南下,连陷荆襄两淮各郡县,后双方虽达成和议,恢复旧有国界(注?),但襄阳兵连祸结的命运并未结束。     宋蒙开战后     南宋末,联蒙古灭导致金蒙古南下侵宋。理宗端平三年(??年)襄阳发生兵变,当时的襄阳都统制是孟珙。他认为襄阳绝对不可弃之不顾,尤其是在好不容易收复之后,更应加强守护,以免一再失守,又得花更多兵力、财力将其收回,事倍功半。因此在奉命收复京、襄一带时,便曾上奏曰:   「取襄不难而守为难,非将士不勇也,非车马器械不精也,实在乎事力之不给尔。襄、樊为朝廷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经理,如护元气,非甲兵十万,不足分守。与其抽兵于敌来之后,孰若保全此胜?上兵伐谋,上兵伐谋,此不争之争也。」(注?)     理宗嘉熙三年(1236年),孟珙以京湖制置使之职,连败蒙古军,恢复湖北各州郡,并建议朝廷加派十万大军,协助襄阳的防务工作。但十万大军实在不是小数目,且兵源及大军饷皆是问题,朝廷并未同意此事,因此孟珙也只能在秋防时,派兵前往轮调驻扎(注?),至多派遣官员探勘利河口(郢州西北?里处)、严山(利河口附近)两地,作为经营地点(注?),并命焦进负责守襄阳一带(注?)。这时蒙古正分兵第二次西征,南下攻宋一事便稍松弛,因此襄阳防务虽无法加强,对国防倒尚无大碍。不过此后襄樊一带,却有长达十年的时间,被宋蒙双方忽视,几乎成为荒无人烟之地。只有在夏季水涨时,才偶有零星的宋蒙间贸易(注?),甚至不知何时,竟又落入蒙古手中。但也由于孟珙的一度重视,为日后李曾伯派兵经营襄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年),就任京湖安抚制置使不久的李曾伯,认为郢、襄一带的地位很重要,便在修复郢州城后,又向朝廷请求一万五千名兵力增援,乃钱粮的支持,以便收复襄阳。朝廷虽然只从他处调派八千人支持,并拨出一千万贯予其使用(注?),对于当时状况而言,已是不无小补。于是李曾伯便在是年四月,派荆鄂副都统高达,率二万一千名荆湖军先行出发,收复襄阳。     有关当时兵力的分配及部署情形,李天鸣先生的《宋元战史》已有详尽的介绍。而收复襄樊后,与襄樊防务工作的进行,较有关系者如下页表一(注?)。     至于襄樊筑城所需的竹木建材,以作为造排杈木和楼橹之用,则在事前便命陈宗海、叶之才等人,率军前往汉水上游砍巨木数万根、竹二十余万根,编成牌筏后顺流而下,供进入襄樊的高达军队使用。城内建造营房一万间,以备屯驻之用,筑城工作并限期两个月完成。完成后的襄阳城,周围长九里,樊城则约四里半,防御工事增强不少,高达也被任命为刺史、权知襄阳府(注?)。     筑城容易守城难,隔年(1252年)春,李曾伯便向朝廷提出六点经营襄樊的建议,大意是说(注?):   ?除原有二万一千军队外,再固定移驻一万人,可携带家眷,实行营田,不必移防,除可自给自足外,也可节省兵费支出。     ?奖励屯田,劝募人民前往开垦,给予免税减租,朝廷并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此事。屯田之初仍需补给,应奖励官民、召募富商,运输米粮到襄樊城内。应在当初孟珙派人勘察的利河口、严山一带,修筑城堡成控扼之地,平时作为运输转运站,战时也可驻扎军队,使襄樊无后顾之忧。由于襄樊连年战祸,百姓心存顾虑流离失所,生活过得并不好,应免税五年。因襄樊收复,守御面积扩大,军队轮调时,应增兵五千协防。     由于李曾伯出身文官,不像岳飞、孟珙身为武将,朝廷对他们的猜防之心较重,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李氏提出了条理分明的建议,并解说为何必需如此部署的理由,因此这些建议,较有可能实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参、咸淳年间的襄樊攻防战     有关六年襄樊攻防战的起迄时间,学者大多认为,应是发生在度宗咸淳四年到九年(1268年~1273年)之间,这是指实际的武装攻击军事行动而言。事实上,蒙古开始有计画的进逼襄樊,应是在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因为这一年,蒙古采降将刘整的建议,在樊城外白河口附近设置榷场(注?)。在这之前,蒙古虽然也有人提出襄樊地位重要论,如李桢、郭侃等人(注?),但未为蒙古朝廷采纳。直至刘整再度对忽必烈强调攻取襄樊的必要性,且四川方面的战事底定,才使蒙古方面改变游击战略,下定决心攻取襄樊。     襄阳守将方面     此时在襄阳城中的守将,以吕文焕为主。他是原京湖制置使吕文德之弟,颇有代兵作战的经验。从有限的史料中,大致可列出其降元前的重要事迹,如下页表二(注?)。     襄阳失陷,许多学者多从战略观点及战争的过程来讨论,或者评断贾似道、吕文德、夏贵、李庭芝等阃帅之作为,对于守城的吕文焕则着墨不多,黄宽重先生也只简单评其:「刻苦艰忍精神实值后人领兵者所景仰。」而降元后的所作所为,「在春秋大义民族意识下,他终难逃出传统史家『褒贬之笔』,成了千古罪人。」(注27)     或许是因为史料不足,无从下笔,或许是因为「贰臣」无讨论的价值,但是若以六年攻防战的守城工作而言,其表现是可圈可点,值得一提的。     以指挥作战的能力而言,从表二中可看出文焕战败的次数颇多,但也曾击败蒙古大将阿朮于安阳滩(注?)。蒙古军的能征惯战众所周知,文焕仍能伺机击败之,指挥能力可算不差。更河况「胜败乃兵家常事」,难得的是屡败屡战的精神,不气馁不放弃的意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决。     襄樊之围开始时,当地兵力约有二、三万人(注?),文德也很有信心的认为:「襄樊城池坚深,兵储支十年。令吕六坚守,果整妄作,春水至,吾往取之,比至,恐遁去耳。」(注?)     这种看法却不为文焕所苟同。他不是坐等援军,更不愿坐以待毙,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派兵主动出击不下六次。虽没能退敌,至少达到骚扰的目的,也表达了不示弱的决心。战败是因军队的作战能力薄弱,又遭遇的是蒙古骁勇善战的将士,而不是其指挥能力有问题。     以观察能力而言,当文焕尚未知襄阳府前,便能看出蒙古人蚕食襄樊四周,以贸易及保护人民为由,在白河口设榷场,居心叵测。曾再三向文德提出警告,希望撤销榷场,免得给敌人可趁之机,可惜消息被文德亲信封锁。不过,后来文德知道了,也不以为意,因为榷场的设置是他同意的。知襄阳府后,眼见蒙古人变榷场为碉堡,且有围城之举,他更忧心的再向文德告急,但所获得的响应竟是文德的一番训斥:「汝勿妄言邀功赏,设有之,亦假城耳。」(注?)文德的大放厥辞,更突显出文焕观察敌方举动,的确是下过功夫。     对于应敌之策,文焕也并非一成不变,以茶盐馈史天泽以示暇整,尽管不见得有效果,却颇有心理战的味道。刘整在城下向其挑衅,他并不上当,反而暗箭伤人(注?),虽有失光明磊落,但兵不厌诈,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也无可厚非。若他当时便出城与刘整作了断,拿全城百姓作为其英雄主议的赌注,那才是逞一时的匹夫之勇。     但是文焕的作为中有一点很不可取,由于吕氏军团与高达不合,于是当消息传来,朝廷欲派高达来援时,文焕竟谎报军情,阻止其前来(注?)。虽然事实证明消息有误,但大敌当前,仍囿于门户之见而不团结,宁愿孤军奋斗,也不愿接受有宿怨但也有能力的高达援助,未免太过固执。若当时他能以襄樊安危为优先考虑,主动向朝廷要求对襄樊防务非常熟悉的高达相助,或许襄樊命运就会不同了。不过文焕毕竟是凡人,如此不计前嫌的雅量,恐怕也不容易做到。     文焕也知道朝廷打算派兵解围,因为攻防战期间,襄樊与外界仍有办法沟通,如:唐全、张兴祖、吴信、周旺等人,皆曾因进出襄樊传递讯息有功而受封赏:     诏:唐全、张兴祖等赍蜡书入襄阳,往复甚艰,各补转三官,赐钱二千缗。……枢密院言吴信、周旺赍蜡书入襄城,往复效劳,诏各补官三转。(注?)     但宋军的表现是行动有余力不足,军事敏感度太低。本页表三为咸淳年间,宋朝的十次出兵援襄表(注?)。一次次的军援失败,雷声大雨点小,想必对吕文焕守城的信心打击很大。     由此表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蒙古大军于咸淳三、四年间便开始集结,往襄樊进发,而宋方却迟至咸淳五年初,才有第一波的军事援助行动,反应未免太慢,文焕在襄阳已孤军奋斗两年。     宋朝的军事援助行动,进行到咸淳七年便停止,八年完全没有出兵援襄。除了援军本身的派系之争,延误军机外,似乎也显示出宋朝不打算再作「无谓的牺牲」,文焕望穿秋水所得到的,不过是张顺、张贵拼死送来的杯水车薪而已(见P.10表四)。     十次军事援助,宋方动员超过二、三十万人次,损失军队超过四万人,战舰不下四百艘,却仍达不到援助的效果,连一次战胜的纪录都没有,难怪文焕会「南望恸哭」。     这些军事援助,没有一次冲破蒙军设下的重重关卡。溯流而上者多半被挡在鹿门山外,顺   流而下者则受阻于万山一带,可想而知欲从襄樊突围而出,也是困难重重。     双方接战的地点,集中在汉水沿岸,表示宋方对解襄樊之围,以水师为主,且战事发生的地点重复性高,显示宋方并未从失败的作战经验中,记取教训设法改进。     不过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放弃,就算到了咸淳八年,城内只剩7000兵力,他还是将居民集合起来练习战斗(注?)。缺乏物资,便命百姓「撤屋为薪,缉关会为衣」(注?)甚至因发生饥荒只得「析骸而爨,易子而食」(注?)都不考虑投降,只能「每一巡城,南望恸哭而后下」(注?)。「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文焕的恸哭,应该是为全城百姓的悲惨命运而伤心泪下吧!     在蒙古围城策略之下,襄樊失守是必然的,但身为襄阳守将,文焕必需考虑全城百姓的性命,这是非常大的负担。樊城被攻破,下场是全城百姓被屠杀(注?),看在一河之隔的文焕眼中,他能如何?如果他是个只为自己打算的人,他大可放全城百姓不管,像范文虎一样在灌子滩一役中阵前逃脱,甚至在文德一死,蒙古招降时就变节。就因为他不是个自私的人,所以在纳筦钥投降的最后关头,仍是考虑再三,甚至怆然泪下。蒙古答应他既往不究,并许其高官厚爵,(注?)是有很高的吸引力,但保全襄阳也应该是他不得不投降的主要诱因吧!     尽管围城之前襄樊便有物资储备,并进行屯田自给自足,但战事紧急,文焕只好先依传统战术,下令坚壁清野(注?),因此使襄樊地区的生产力大减,坐吃山空的情况下,当然亟需外来的物资支持,以便长期抗战。但从表四(注?)中可以看出,外来的补给不但不易送达,反而半途被蒙古截去,让对方大发战争财,不禁让人产生蒙古之所以不提早发动总攻击,是否是因为想坐等宋军自动送上物资的疑问。     事实上物资运补只是消极的办法,对解襄樊之围没有实质帮助,而好不容易到达的补给部队,又都不愿留在城内,更增加文焕孤立无援的感受,就算为战死的张顺、张贵立庙,也无法提振饱受打击的民心士气。     表面上看来,宋廷对襄樊是非常重视,既派军援又加强
  表面上看来,宋廷对襄樊是非常重视,既派军援又加强物质运输,甚至为奖励前线将士的辛劳,数次发下犒师的费用。表五(注?)是当时宋廷犒赏襄樊前线的情形,但是考虑当时的状况,在军援、运补皆困难重重时,这些交给各阃帅发放的军饷犒赏,是否真的全部送到了前线将士的手中呢?     再说,就算这些犒师的费用,真的全数送入襄樊城内,买不到粮食与日用物资,又有什么用呢?     尽管如此,朝廷的犒师总也是一种鼓励士气的方法,不过眼见朝廷发下犒师军饷,却总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尤其是这些费用如果落入像范文虎等人的手中时,更会令人忿忿不平。     在贾似道主政的宋廷中,赏罚不公是很明显的(注?),像吕文德的女婿范文虎这样的将领,数次阵前逃脱不顾部下安危,却仍从朝廷领了不少钱,看在最前线的将士眼中,其感受可想而知。     如何安抚民心士气,让大家不要对朝廷失去信心,需要有相当的领导力与说服力,而这正是当时文焕必需勉力处理的事,否则不必等蒙古发动总攻击,襄樊城内的军民恐怕早就弃城而逃了。     依据表四与表五做一比较,可看出犒师次数多过运补次数,且两者时间无法配合,至少可以证明,朝廷犒师的经费并未立刻送往前线。十次犒师的经费总合,为数相当可观,前九次或多或少有机会透过运补送入襄樊城内,但第十次犒师则并未运抵襄樊。     根据史料记载,最后一次由张顺、张贵负责的运补工作,是发生在咸淳八年五月,而数量达千万的经费却是在当年六月才发下,而直到当年九月,张贵离开襄樊之前,并无任何记载提到有其它的运补队伍抵达。如果这些百万石的米,真有送入襄樊,当年年底便不会发生因饥荒而出现的诸多惨状了。     除了吕文焕之外,六年攻防战中的襄阳将士,于史册中可见者,还有以下数人:     唐永坚:荆鄂都统制。咸淳四年曾与吕文焕一同上书文德,有关元军于白河口、鹿门山筑城之事。咸淳五年六月被刘整属下的水军千户邢德立、张志等俘掳而投降。到了咸淳九年樊城被攻破后,首先奉命与济南万户张宏,拿劝降书至襄阳,招降吕文焕(注?)。由此可见,唐永坚不但曾与吕文焕共事,且交情匪浅,元军想对文焕动之以情、说之以理。     胖山王某:总管。守襄阳城外之东堡,为一名勇将,于咸淳八年被元将李庭设伏俘掳(注?),之后下场如何,无从得知。     田世英、曹彪、武荣:田、曹二人职位不详,只知是文焕帐前部将,武荣为总管。咸淳九年二月,吕文焕决定投降后,隔日田、曹二人挟持武荣,出城向元军投降(注?)。其实吕文焕已经决定投降,田、曹二人举动,实在是多此一举。     黑杨:都统。为吕文焕心腹,咸淳九年奉文焕之命,至元军军营商谈投降之事,河南行省郎中张庭珍怀疑其借故侦察元军,被元帅阿朮留置军中(注?)。由此可知元军虽已得到文焕首肯,但襄阳城未开之前,仍须防范突然的变化,也可见得元军对他仍不很信任,或许这也是日后文焕主动要求领兵攻宋,以去除元人疑虑的原因之一吧!     范天顺:武功大夫:右领卫将军,曾任荆湖都统。为范文虎之侄子,咸淳八年与张顺、张贵自「均、防泛舟之役」运补物资进入襄阳后,便留在城内协防,「守战尤力」。如果襄阳城内军民真的对范文虎有所不满,那么天顺的所作所为,便会是城内军民注意的焦点。因此当襄阳投降时:天顺仰天叹曰:「生为宋臣,死当为宋鬼。」即所守处缢死。(注?)守襄阳的诸多将领中,范天顺是史书所记载唯一一位死节者。他本可以逃回宋朝,却宁愿与城共存亡,这种表现的确是文虎远远比不上的。相对于吕文焕的投降,表面上看来,他显得有气节得多,但是再仔细探讨,他不像吕文焕背负着全城百姓的性命,他没有道义上需负的责任,因此他可以选择「死为宋鬼」、「流芳百世」,而吕文焕则不像他那么「幸运」了。     王仙:马军司统制。曾在襄樊缘战陷阵,后于咸淳九年五月来归,「特与官五转,充殿前司正额统制,赐钱一万。」(注?)。     童明:守阙进义副卫。襄阳城投降时,脱身逃回宋朝,之后又「立功开&I2&   州,诏特与官两转。     吴信:勇信中军钤辖。襄阳城陷时,随吕文焕北上,咸淳十年一月妻子冒险来归。诏吴信赴阙,制司仍存恤其家」(注?)。之后是否有其它封赏,不得而知。此处提到与妻子冒险来归,相当特别,因为介绍其它将士的雪迹时,很少提到眷属的去向。这位吴信与当初曾送信至襄阳城内,有劳效受封赏的吴信,不知是否为同一人?     除了这些军士之外,还有一位名叫吴旺的来归人,也曾经在襄阳城内,亲眼见到文焕父子,先纳筦钥,旋献襄城,且陈策攻郢州,请自为乡先锋」(注?)。     樊城守将方面     樊城与襄阳隔汉水相望,两城唇齿相依,互相守卫效果加倍。早在咸淳五年时,蒙古大将史权便曾指出:元军若先攻樊城,襄阳便会不支而自动投降(注?)。至了咸淳八年,阿里海牙与刘整也提出相同的看法(注?)。     先攻樊城是因其范围小、军队少,较易攻下。但攻樊城时,襄阳必透过两城间相联的浮桥出兵相救,使元军蒙受重大损失。于是在正式对樊城发动总攻击前,元将张宏范便对阿朮建议:「襄在江南,樊在江北,我陆攻樊,则襄出舟师来救,终不可取,若截江道,断援兵,水陆夹攻,则樊破而襄亦下矣。」(注?)     元军如何攻下樊城,在《宋元战史》一书中,有详尽的介绍(注?),这是一场惨&I2&烈的攻城战,双方损失皆非常惨重,元军数字勇猛的将领皆身披数创,而樊城被攻下后,则遭到屠城的下场。元军之所以屠城,一方面是为报复樊城的顽强抵抗,另一方面也是想藉此杀鸡儆猴,希望能削弱襄阳士气,吓得襄阳守军不战而降。事实上,元军的确不希望在围困襄樊六年,动员大量人力物力之后,得到的是两座空城(注?),因此屠樊城、全襄阳,便成为元军的战斗目标。     就因为战况惨烈,因此见诸史料的樊城守将,大多战死,只有两位是因兵败被俘:   张汉英:职务不详。曾为孟珙部将,驻守随州。咸淳八年守卫樊城,曾召募善泅者,企图突围至荆郢求救兵,不幸被元兵发现,功败垂成,樊城被攻破时,张汉英也战死     韩某:拨发。为樊城外围据点古城堡的守将,此堡位在樊城东北方八里的白河畔。咸淳八年春,元军将领怀都率军夜袭此堡,韩拨发被杀(注?)。     蔡某:路钤。与韩拨发同为古城堡守将,堡陷被俘(注?)。     牛富:制置司游击砦兵籍,侍卫马军司统制。史书上赞其「勇而知义」,在戍守襄阳五年后,移守樊城:且数射书襄阳城遗吕文焕,相与固守为唇齿。两城凡六年不拔,富力居多。城破,富率死士百人巷战,死伤不可计,渴饮血水。转战前,遇民居烧绝街道,身被重伤,以头触柱赴火死   牛富与文焕并肩作战五年,可能是因咸淳八年后,樊城军情紧急,才调派骁勇善战的牛富前往镇守,两人且数度相约固守襄樊,无奈人单势孤心有余力不足,最后仍不免战死。   李天鸣先生认为,牛富是兵败被俘不屈而自杀,不是因不愿被俘而自杀(注?)。不论事实如何,因为他的守节不屈,宋廷赠其「静江军节度使,谥忠烈,赐庙建康」。『宋史』度宗本纪也记载:「赠金州观察使,各官其二子承信郎,赐土田、金币恤其家。」(注?)由这段史料及前页所提,
  吴旺来归人的报告看来,牛富之子并不在他身边,因此他的以身殉国,可以说为留在宋方的子嗣着想。而文焕之子与其同在城内,若不投降,则城破时不但自身难保,恐怕儿子的性命也堪忧。降与不降,皆是为子着想,文焕与牛富选择了不同的命运,儿子是否在身边,大概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王福:牛富身旁的副将。樊城破,牛富自杀,「王福叹曰:『将军死国事,吾岂宜独生』亦赴火死。」(注?)由此看来,王福与牛富情谊不浅。     徐麟:都统。樊城陷落时,被元军千户王守信所俘(注?)。下场如何,不得而知。     王祀:统制。樊城陷落时,为国牺牲(注?)。     #小标=?民兵支持方面     襄樊攻防战中,除了两城将领,拚死力守之外,民兵的支持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为民兵多由当地人民组成,对地形地物较官军熟悉,有时往往能达成官军无法达成的任务,如收复失土、突破敌军封锁线等。     宋室南渡后,向来重视民兵组织,宋蒙开战后因官军素质低落,养兵费用庞大,所以必须借助民间力量,组织民兵以补正规军的不足。除了由官方出面组织的民兵之外,也有地方土豪为保卫乡土,主动号召宗族乡党组成民兵(注?)。     这些民兵往往比官军具有更强的战斗力,以襄阳一带的民兵而言,由于民性强悍,再加上长久以来处于边疆战乱地带,靠官兵援助与维持治安,不如靠自己自求多福。     例如:早在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三月,襄阳发生北军主将王旻与金降将李伯渊联合叛变,焚城郭仓库,带着城内官民兵四万七千多、财粟三十万、军器三十四万投降蒙古,而南军主将李虎也趁火打劫,城内财物一空(注?),这对襄阳的防务工作是一大打击。   当时的京湖制置使赵范无法平乱,还是由樊城土豪刘廷美号召民兵,诛杀叛军将襄樊收复。     当时的襄阳都统制孟珙,也曾召募中原民兵,为数一万五千多人,镇守樊城、新野、唐、邓一带,以防备蒙古军,名为镇北军,并以襄、郢一带的归顺者为主,设先锋军。     襄樊攻防战时,官军的各种援助,均无法突破元军的封锁,驻守荆郢一带的京湖制置司李庭芝,便在汉水上流均州、房州一带的清泥河附近,造左右各为无底空船的三联舟约百艘,并出重赏募死士:     得襄郢山西民兵之骁悍善战者三千人,求将,得民兵部辖张顺、张贵,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号贵曰矮张,顺曰竹围张。(注?)     咸淳八年五月,诸事齐备后,二张与范天顺由汉水上游顺流而下,一路突破重围,   转战一百二十多里进入襄阳城,不但带来大量物资,也使城内军心大为振奋,只可惜张顺于入城前战死。     到了当年九月,张贵决定突围出城回郢州,先派两位善泅者至郢州请范文虎接应,   两人又回报有五千军队接应,然而又因为文虎的临阵脱逃,张贵终于力竭身亡(注?),三千民兵几乎全军覆没。     以上这些民兵的支持,虽不能说对襄樊的攻防战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至少对襄樊的长期坚守有很大的帮助:     为数不多的几次运补工作,民兵是少数能突破重围,将物资送入城内的主要力量,送入的物资又是最多的一次,对于长期被困的襄樊军民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除了物资补给的实质帮助之外,民兵有办法突破蒙军的防线,也给城内&I2&   的军民带来一线希望,相信援军即将到来,对军心士气深具鼓舞作用,更加强坚持守城之心。     民兵中不乏有特殊才能者,如善泅者之辈,或熟悉附近地形地势者,对&I2&   传递消息之贡献颇大     由此可见,襄樊攻防战中,民兵发挥了具体的力量,对襄樊的长期抵抗,实在功不可没。尽管他们多是为重赏而来,但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一般的凡夫俗子当中,还是有不少人,就算有重赏,也不肯为国出力呢!   
  #壹=肆、结论     襄樊攻防战是造成南宋灭亡的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尽管当时的南宋,在作战方法上不知变通,及权臣贾似道、武将范文虎等人的误国,可是襄樊这两个蕞尔小城,竟能在蒙古大军压境下,仍坚守六年,实在不简单。造就此一「奇迹」的重要人物,当以李曾伯、高达、吕文焕等三人为首要。     李曾伯以一介文臣,却对地方防务工作的策画毫不松懈,且看法、作法皆切中重点,所提建议对宋廷而言,比起之前的岳飞、孟珙所建议者较易实施,也比较实际。如果没有他规画,襄樊两城的防务工作,将不知从何做起,日后吕文焕守城将倍加困难。     高达虽然官位不高,却是襄樊防务工作的实际执行者。与李曾伯合作,在担任襄阳地方官的八年当中,建设襄樊成为易守难攻的防御重镇。可惜因得罪贾似道而罢离襄阳,否则以他对襄阳的实务经验,襄樊攻防战由他来面对,或许会有一番不同的战况。     吕文焕身为襄樊六年攻防战的最主要守将,却因最后投降元军,而遭历史遗弃,实在不公平。由前文的探讨,可得知在当时的情况下,便全心投入,注意蒙军对周遭环境的窥伺。围城之后,他将襄阳的防务发挥到极致,有限的资源做最充分的利用,设法寻求绝处逢生之道,在此同时还得安抚城内的军心。背负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时,最后选择以自己的名节来换取保全襄阳城,这一切都显示出他肯负责任的心态。即使降元后主动带兵攻宋朝,也表示他不是没有原则、三心二意,而是一位既作下决定,便勇往直前的人。     对于自己的降元,他也有理由要辩解。德佑元年(1275?年)五月,谢太皇太后下诏,希望吕文焕等降将,能为宋元双方协调息兵通好。     吕文焕在回书中写得慨切:     报国尽忠,自揣初心之无愧,居危守难,岂知末路之多艰?‥‥至若襄城之计,最为淮甸之危,‥‥迅烈如水火之冲激,飘扬若风雨之去来,坐一日以尤难,居九年而可奈。南向高筑,盖已扼吾咽喉;樊城剪屠,又已去吾羽翼。‥‥凶焰如斯,先声荐至,仰天而哭,伏地而哀,‥‥因念张巡之死,无救于前;尚效李陵之生,冀图于后。‥‥是使忠良误陷于夷狄,乌能绝意不念于乡闾?‥‥(注?)     文中点出了守城虽困难,他至少也坚持了九年。咽喉被扼、羽翼被剪,只能仰天而哭,就算让自己误陷于夷狄之中,也不能不为乡闾着想。德佑二年(1276年),文天祥至元军中议和,与吕文焕相遇,文焕也曾解释其降元是因「襄守六年不救」(注?)。由此可见,吕文焕之降元,是最后不得已的抉择,绝非一般贪生怕死或贪享荣华富贵的『贰臣』可比。     这三人在『宋史』、『元史』中皆未立传,吕文焕也只在『蒙兀儿史记』中,占了   短短三页的篇幅,这对于处在大时代风云中的他们,实在有些不公平。其实他们的作为,不能以小人物视之,就连民兵出身的张顺、张贵,及副将牛富都立了传,难道在战乱当中必须为国捐躯   ,才有资格留名青史吗?     襄樊攻防战中,除了吕文焕这位重要人物之外,还有许多位名不见经传的无名英雄,他们的表现其实也该有一定的历史定位,不该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当中。  
  顶一个先
  hao de
  楼主,真是辛苦你了因为有你所以才有等待
  很长  没看完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天涯城市河北保定
  够长的    了解下
  不错,拨开历史的迷雾
  好文,只知道宋时襄阳的重要,不知道这么多细节的事情,现在知道了。
  我找了好久才找到的,大家应该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多么英勇的
  守将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事,完成了自己的本分
  挖坟。。楼上的要干嘛。。
  lz太强悍!!    看的眼晕!不过还是顶!      z版在这,他不敢吧!?(挖坟)
  挖坟的是他。。。。            作者:哈达亚
回复日期: 05:30:00
15#       守将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事,完成了自己的本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临安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