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贵与王宝钏剧情中,大唐皇帝与薛平贵是否是同一个人饰演的,是怎么饰演的,越详细越好

浅析薛平贵与王宝钏
——文学艺术及民间传说对历史传播的重要价值
当下,正值历史剧《薛平贵与王宝钏》热播的时刻,收视率一定很高。我身边的人,几乎都在谈论这部电视剧。时不时的有同事和朋友问我:薛平贵是哪朝的人?他最后登基,是历史上的哪个皇帝?西凉国在哪?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传说,历史戏其实分为好多种构思方法。其中最能让人信服的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真人假事、一种是假人真事。这两种方法经历时间的冲刷都能保留下来。因为他们被恰当的定格在历史的框架里。
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从小就听老人们念叨:薛平贵无食站大街,王三姐挖菜一十八秋。故事的版本有很多种,流传形式主要以秦腔《五典坡》和京剧《武家坡》为主。京剧的故事大意是说:唐宣宗(李忱846—859年在位)时期,太子李温(登基后改李凗)流落街头,被山西龙门薛浩收为义子,练就一身武艺。后来接彩球与相府三小姐王宝钏定终身,丞相王允嫌贫爱富,坚决不同意。薛平贵征西凉,误与玳瓒公主成亲。十八年后寒窑寻妻,最后认祖归宗,荣登大宝(唐懿宗859—873年在位)。册封王宝钏为东宫皇后母仪天下,玳瓒被封西宫皇后掌管天下兵马。
整个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特别符合中国老百姓的期许和欣赏情趣。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好人好报,坏人魏虎等被斩,大快人心。这个故事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了,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这是历史事实。
可从整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情节来看,又有很多疑点和错误。
先说王宝钏苦守十八年的寒窑。寒窑的地点在长安(西安)大雁塔西南4公里左右的鸿沟。我曾经去过,离胡亥墓不太远,属于西安近郊,当地人叫曲江寒窑。旁边的村子叫五典坡(古称五殿坡)。这也是秦腔《五典坡》名字的来历。据大门口旅游牌子上的介绍,这个风景点是明清时期根据薛平贵与王宝钏故事修建的。到了民国时期,景象破败不堪。爱国将领,西安事变的另一个主角——杨虎城将军,其母亲信佛,乐善好施,曾捐资重新修建寒窑。风景区的最里面还有一个后修的山洞,号称是薛平贵驯服红鬃烈马的地方,由于本人有幽闭症,黑灯瞎火的走了100米不到,就被吓了回来。那么很显然,这个寒窑从地点上来说,是故事发生的地方,可是修建的时期就是晚了点儿,我们的宝钏没福气住上。而据我所知,那个时候环境还没有恶化,大唐长安八水环绕,五殿坡正是文人骚客曲江流饮的地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那时候的这个地方,至少没有那么干涸,没有那么偏僻,也不太适合修建寒窑。否则王宝钏怎么能隐居呢!
在唐朝的历史上,还真有一位名将的夫人住过寒窑。她叫柳英环(也有记载称柳迎春),她老公叫薛仁贵。这么巧?还是薛仁贵就是薛平贵的底版?薛仁贵(公元614-683年),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现在的山西河津市修村),薛姓乃河东大姓,名门之后。可惜少年丧父,家贫如洗。但膂力过人,善于骑射。当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时,薛仁贵听柳氏之言,投马从戎。在战斗中,一马当先,一身白袍,一杆方天画戟所向披靡。历史记载中真正的当值无愧的用戟名将。《水浒传》中对影山上打的难解难分的小温侯吕方和赛仁贵郭盛,都用戟。从他们俩的称号上分析,薛仁贵和吕布的武艺应该齐名。那时离薛仁贵去世400年,应该虚的成分不多,但吕布之流的武功,杜撰的成分要大些。薛仁贵辅助太宗和高宗两朝天子,征辽东,伐西域,屡立战功,被封平阳郡公、东辽王。评书《薛家将》中薛礼的原型。
但薛仁贵入伍之初,家里的经济条件还没有改善,柳氏仍住在老家,山西龙门白虎岗寒窑。白虎岗东,不远处,便是薛仁贵曾经射雁的汾河湾。戏中的薛平贵在西凉也射下过鸿雁,看到了王宝钏绑到雁腿上的血书。依此来说,薛平贵的传奇很可能来源于薛仁贵的生活原型。可事实又不相符。那时候的薛礼征东征西,可也到过凉州(武威、酒泉、敦煌),但那些地方早已是大唐的疆域,何为西凉国啊,也更谈不上在那里称王了。大家别忘了,李世民当时被称“天可汗”,怎能容得下眼皮底下冒出来个西凉国。唐高宗李治虽然被后人误解成了病秧子,但其实是雄才大略,比他老子有过之无不及,疆土比太宗在位时还大,所有西域的小国,也就是现在带“坦”字儿的国家,像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全部吃掉,划到大唐的版图里。别说近在咫尺的凉州了。所以说薛平贵的原型是薛仁贵,也不太对劲。
说到西凉,不妨就再往深了挖挖。西凉地处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这里一直是匈奴人牧马的地方。公元前120年的春天,一代雄主汉武大帝命年仅十九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发动了第二次河西之战。此次大战,奠定了霍去病在中国军事史及中华名将中的位置。此一战,大胜匈奴,也让霍去病彪炳史册。完成了对匈奴人,历史上有名的“河西授降”。至此,西汉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并入中国版图。这个地方就是后来人们经常说的西凉。西凉从此就是汉朝的一个郡或府,一直到东汉晚期,名将马腾、马超都做过西凉的地方武官。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华大地分崩离析,在西凉的地界,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还有李暠建立的西凉政权(公元400—421年)。到后来,隋朝杨坚天下一统。西凉国更不复存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公元617年,李轨占领武威,建立大凉政权。公元619年,唐高祖李渊擒李轨到长安,并斩首,大凉灭亡。至此以后,历史上再没有正式出现过西凉政权。在大唐近290年的统治下,凉州再也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政权。如果说薛平贵做过西凉国主,有些不太符合历史逻辑。要么他就是东晋十六国时的人,可又没法与唐朝开战。虽然西凉的独立政权不在了,但凉州一词却留了下来,更成了唐朝众多诗人笔下反复吟咏的对象。
最著名的当属那两首《凉州词》,作者分别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和王翰。
&&&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很显然,薛平贵的大凉王,不存在于李渊所创立的唐朝时期。那么故事会不会发生在后唐呢?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后唐(923—936年),由李存勖(XU)所建,一共存在十四年。可就是有个西凉可打,也等不了薛平贵的十八年啊!历史记载,在当时甘肃敦煌的政权是西汉金山国,在五威的政权是河西国,并没有西凉的政权。
也有人说后晋(936——946年)的创建者石敬瑭是薛平贵的原型。他在契丹人的帮助下,灭掉后唐,登基建立后晋。老丈人暗指四朝元老冯唐。可石敬瑭认贼作父,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为中国留下了400多年的祸患。老百姓估计不会为这样的人讴歌立传。其他情节和逻辑几乎也没有任何联系。所以《武家坡》中的唐朝,决不是五代的后唐。
话又说回《武家坡》中的唐宣宗李忱。史书记载,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十三子,聪明有才学。因受两个侄儿皇帝唐文宗和唐武宗的嫉妒,流落民间,有的说是出家作了和尚(《续皇王宝运录》、《中朝故事》、《贞陵遗事》,都有详细叙述)。公元846年,唐武宗死后,宦官拥立38岁的唐宣宗继位。38岁了,在民间有一个半个儿子都是不足为怪的,薛平贵是他私生子也有可能。可《新唐书》、《旧唐书》都没有太子李漼流落民间的记载,也许不好意思记载。宣宗为人节俭、无私,纳谏,惠民,为晚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谓之小太宗。在他执政期间,收回因安史之乱被吐蕃趁机侵占将近100年的甘、凉十一州。公元848年,河西义士张议潮率众起义反抗吐蕃的高压统治,851年除凉州外全部解放,861年把重镇凉州收回大唐怀抱。河西走廊在吐蕃统治的100年间,凉州(武威)是否建立了薛平贵征战的西凉小国呢?这估计是有可能的。只是我们的汉史上没有明文记载,都统称吐蕃,也许是不了解对方的详情。如果假设成立,那么时间上也合乎逻辑,薛平贵(李漼)859年登基,861年凉州归顺大唐。
如果《武家坡》的时间定格在这个时期,那么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就是生生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怎么编,怎么写就都无所谓了。薛平贵就真的不是薛仁贵了,二者年龄相差200岁。寒窑和射雁等情节都是根据薛仁贵的故事,民间后加上给薛平贵的。把先前的一个牛人的光辉事迹给大家喜爱的另外一个人物附上,让后来者更加丰满,更加引人入胜,更加充满传奇色彩。可李漼是否出过宫?是否娶过玳瓒公主?就不得而知了。是否娶了丞相王允的三闺女王宝钏更没有记载。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宣宗时期并没有叫王允的丞相。历史上有记载的名人王允,是东汉三国时期巧使连环计的王司徒。这个王允真是不简单,手无缚鸡之力,却弄得董卓和吕布两个大军阀,为了个歌姬貂蝉互相残杀。后人也许借他的大名编故事好记吧!宣宗对丞相一职非常关心。先是开除了名相李德裕,想启用大诗人白居易为大丞相,可惜白乐天刚刚去世。宣宗悲痛万分,痛失大才,并为之赋诗一首表怀敬意。后来宣宗选了白中敏和令狐綯为相。
&&&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君一怆然!
但,即使是文学作品也该符合常识逻辑。赶三关,情节挺热闹,实为荒诞滑稽。薛平贵做了西凉国王,偶射雁,看到雁腿上的王宝钏血书,知道发妻今安在。于是灌醉现任老婆玳瓒公主,盗走令箭赶三关重归中原,去寻找失去十八年联系的大老婆。这三关也颇蹊跷。电视演出的顺序是先过偏头关,再过宁武关,最后进玉门关。西凉国若在今天的敦煌,只要过了玉门关就进大唐的国境了。若在五威,连玉门关也不用过,直接接壤了。为什么偏偏要绕到山西去过偏头关和宁武关呢?莫非,这西凉国在东北不成?实在想过偏头关和宁武关也行,过完就直接进中原了,何必还要跑到大西北去过玉门关呢?难道是在跟玳瓒施展迂回战术吗?再者,偏头关在宋代才始称偏头关。
唐懿宗李漼(833—873年),活了41岁。公元859年即位,时年27岁,做了15年皇帝。如果,薛平贵是李漼,18岁认识王宝钏,王又等他18年,回到中原,即使登基就已经36岁了。与真实历史还是有差别!
综上分析,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只是在民间流传的评书或戏剧蓝本,历史上并无其人。以唐宣王真实流落街头的身世、以薛仁贵的丰功伟绩和柳氏的寒窑为故事的主要来源依据,创造了经典的爱情故事和好人有好报的中国式大团圆的结局。口口相传,代代继往。在老百姓心目当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假亦真来真亦假,历史就这样被写了下去。再过500年,也许金庸笔下的乔峰(萧峰),人们会认为他是历史的真实人物,也会成为宋国抗击辽国的英雄。人物真假,其实都已曾为历史,但可以通过人物解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真实。
民间传说和文艺创造,虽然有时会混淆历史真相,但对研究历史的发展和普及功不可没。尤其对那些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中国历史,培养民族历史价值观起到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薛平贵与王宝钏》的薛平贵做的是大唐的什么皇帝_百度知道
《薛平贵与王宝钏》的薛平贵做的是大唐的什么皇帝
提问者采纳
是虚构的,他爸是唐肃宗,唐朝宰相也没王允这个人,那么他也是唐代宗啊,而且唐懿宗是个昏君和薛平贵相差甚远,可是他的名字和唐懿宗是一摸一样的
提问者评价
参考资料:
查历史查的
其他类似问题
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薛平贵与王宝钏 皇上和薛平贵怎么这么像啊?是一个人吗?_百度知道
薛平贵与王宝钏 皇上和薛平贵怎么这么像啊?是一个人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薛平贵是太子,最后成为大唐皇上了,王宝钏为皇后。西凉国王让给那个西凉第一勇士了
是同一个人,最后父子重逢时你可以看一下,拍皇上时薛平贵不露面,拍薛平贵时皇上不露面,挺有技术的。
薛平贵是太子,皇上是他爹
当然啦!不然导演去哪找一模一样的人
电视剧里是同一个演员
是一个人演的。薛平贵在这里面是太子。
该剧薛平贵是流落民间的太子
不是,皇上是薛平贵他爹
你说的应该是不是一个人演的啊
我也想问这问题
不过你说的应该是薛仁贵吧
我觉得应该不是
是啊,客串的,现在那些儿啊,爸爸的,有的是同一个人
后来成了皇帝
是都是陈浩民演的
都是陈浩民演的肯定像啊
哪个皇上啊?
是的,我看过演员表。。
是,都是陈浩民嘛
当然不是,只是画像很像罢了
同一个演员……
应该不是吧
同一个人演的。
其他类似问题
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有谁看过(薛平贵与王宝钏)薛平贵后来认祖归宗了吗?他们结局如何…
有谁看过(薛平贵与王宝钏)薛平贵后来认祖归宗了吗?他们结局如何… 10
认了吧。。结果薛平贵做了大唐皇帝。。
其他回答 (4)
我不想吐槽小莲和宝钏佢啊妈头上啊个假刘海 同一个一样的假刘海!
认了,最后薛平贵当上皇帝,杀了魏虎,大封功臣
认了,最后薛平贵当上皇帝,杀了魏虎这个人,被大封功臣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薛平贵与王宝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