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大神能回答我 英文这个关于寄生虫的问题

保护爱宠!反对伪科学!—给那些因为不了解而害怕的人
最近我所在的一些猫群的成员都在问我关于猫咪的寄生虫病的问题,特别是弓形虫!还有朋友因为男朋友害怕猫的寄生虫病,所以不太愿意她养猫。于是我一遍又一遍地把我所知道的,告诉大家。
  正好开心网的一个好友传了一个帖子给我,我一看,正中下怀!!所以贴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帖子不是用来骂人的,所以我把标题给改一下。
  给那些对于要孩子还是要猫在无限彷徨的朋友看的一篇文章——保护爱宠!反对伪科学!
————————————————————————————————————————————————————————————
  保护爱宠!反对伪科学!
  万金油发了一大篇批判某电视台的WBD节目“宠祸”的文章,看了之后,我的闹漕脾气又上来了,昨天建议老杨搞个签名活动,别老NM签那些不靠谱的。不过不靠谱本人打击我了今天,说没戏,那好吧,我们就各自为战吧,希望看见的博友们都转发。
  关于怀孕与养猫,这些年来我大概回答过上十几遍,倒没有万金油说的那么细致,因为我本人没研究,只能回答我从真正的医生那里听到的知识。
  1995年,带着大白去伴侣看病时,顺便请教了李大夫。李大夫说她们自己的防护措施是怀孕头三个月不接触宠物,不过没细讲道理,我就自己设计,如果怀孕,就旁边另租个房子养大白它们。
  1999年,真有打算生一个,就去妇产医院查体,再次请教猫的问题。大夫答:如果在怀孕之前已经感染,那么无碍,因为你有抗体;如果在怀孕三个月之后感染,那么也无碍,因为胎盘有抗体,危险就在三个月中间,明白了。当然,至今没用上。
  同志们啊,我说这话,是把猫患有弓形体作为前提的,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的猫,绝大部分绝大部分是没有的,它们没有机会呀!它们不吃生肉,还没我们下馆子吃火锅惹麻烦的机会多呢。而且即便它们有,能感染我们的机会也是奇少奇少,因为我们不吃猫屎——我这话算直白么?那些不用脑子思考的医生和专家和群盲,你们应该能看懂吧?
  而且看我们身边,我还用举例么?左刀刀!不靠谱!挨打鱼!那一天!。。。
  左刀刀的博客.cn/s/indexlist__2.html
——————下面是万金油的科普文章,欢迎转发——————
  关于猫会传染给人类弓形虫病的言论已经使猫在中国家庭里的生存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这使得很多家庭放弃了养一只可爱的小猫咪的计划,更可怕的是,会使得很多原本有家的猫咪失去那个温暖的家,成为流浪猫!其实关于猫是否是人感染弓形虫病的罪魁祸首的争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说的人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了!万金油医生真的都不想再说下去了,但这次XXTV的节目逼得不得不又让我再谈一下这个话题!因为以前舆论还只是宣扬孕妇不要养猫,现在居然还主张让孩子也不要养猫!这实在是很可怕的言论!鉴于电视台这么不负责任的做法,一向很懒惰的万金油实在是坐不下去了!谁叫万金油是个医生呢!现在这种局面是我们也是某些医生不负责任的片面的观点所造成的恶果,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我们这些医生也需要共同努力,消除大家的误解!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都可以做一下转载,大家应该知道,骂人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用事实和科学说话!
  ——————————————————————————————————————————————
  弓形虫是由一种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引起的人和动物的感染。人和动物的弓形虫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英、美调查成人感染率一般约为16-40%,有的达70%,而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调查的成人感染率为50-80%,法国人高达90%。年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大都在10%以下。(其实这也说明在西方国家也存在弓形虫,而且感染率远比国内要高很多,这很可能是由于他们他们习惯吃半熟的牛羊肉造成的!但西方国家的卫生部门也并没有因为这么高的感染率而建议人们不养猫,这是为什么呢!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那是因为猫并不是人感染弓形虫的主要原因!)
  猫和其他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它寄生在这些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内,形成囊合子随粪便排出,其他哺乳动物和鸟吃进去发生感染,在它们身体的组织内发育成为包囊。囊合子和包囊是弓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它们都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无论什么动物都可以感染弓形虫,而且无论人吃了何种感染了弓形虫的动物,人都会发病!
  弓形虫可以引起人和各种动物的传染,专业术语称他们为宿主。弓形虫的宿主很多,传染途径因宿主不同而异。
  ①&经食物传染:老鼠、猪、羊、牛、家兔、狗以及鸡等鸟类都是弓形虫的宿主,它们感染后在身体里形成包囊,特别是在肌肉和脑内,可以存活数年甚至终身。人吃感染动物的肉,是传染的主要原因。例如,肉类加热温度不够或时间过短,其中的包囊没有杀死(加热&71℃即可死亡)。处理生肉的案板厨具污染熟食和手,以及污染的羊奶牛奶也可以传染。
  ②&猫粪传染:感染的猫粪里有弓形虫的囊合子,人接触这种猫粪可以传染。猫主要通过感染的猫粪,和捕食老鼠、鸟或是吃生的猪牛羊肉获得弓形虫感染。在室内圈养,不吃活物的猫就不会被传染。猫感染后粪便排出囊合子的时间不长,只有10-20天。囊合子需要在外界发育1-2天或更长时间,才具有传染性,所以要每日清除猫沙或猫粪。
  ③&土壤污染和昆虫机械传染:囊合子抵抗力强,在外界环境——土壤、水和草地的生存时间可以很长,在潮湿的土壤里可活数月乃至数年。苍蝇和蟑螂可沾染囊合子,这些都可以造成传染。(所以就算周围环境中没有猫,只是在花园中玩耍&,同样可以感染弓形虫,感染的来源可能是来自各种野生动物,包括老鼠!)
  ④&先天性感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生原发性感染,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前已经感染过,就不再有传染胎儿的危险。
  人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或者很轻,以致不知道什么时候感染的,这种感染称为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的原发性感染(即第一次或初次的感染)有临床症状,如淋巴结肿大、发热、疲乏、头痛、咽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几天或数周后随着人体产生免疫力而自愈。而且从此对弓形虫感染具有了天然的免疫力!(在猫和人类相伴的几千年时间里,弓形虫病一直都没有什么大规模的爆发流行,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只有当被感染者是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如艾滋病人或是肿瘤病人时,弓形虫感染症状可以非常严重,常表现为脑炎,甚至引起死亡。(电视中的那个男孩就是免疫力极其低下,所以他的症状也会极其严重!)
  通过以上的说明大家应该很确切的明白其实猫并不是导致人感染弓形虫的最大元凶,发生感染的最大可能是不慎吃了没有煮熟的感染了弓形虫的猪牛羊肉以及鸡鸭等家禽肉!人通过猫感染弓形虫的原因是接触到了猫粪便中的弓形虫囊合子。猫在一生中只是在刚刚感染了弓形虫后的半个月左右时间内,通过粪便排泄囊合子,而且这个囊合子也只在排出体外24小时后才具有感染性的!众所周知,猫是很爱干净的动物,它通常会把自己的粪便埋的很好,通常情况下,人类是很难接触到猫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具有感染性的粪便的,尤其是散养的猫咪!对于家养的猫来说,只要你不给猫吃生肉,每天及时清理猫咪的粪便,管理好猫沙,你也很难接触到具有感染性的弓形虫囊合子!说真的,通过猫感染弓形虫病比起我们吃烧烤吃火锅时误食了没有煮熟的猪牛羊肉而感染弓形虫的可能性要小的多!但目前的事实是,无论是医生还是媒体,都把这个最大的传播途径掩盖起来!甚至完全不宣传!而是把罪过完全归咎于我们可爱的猫咪!希望各位猫友在以后的宣传中一定要重点介绍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小男孩之所以在2年时间,在北京多家大医院都没有确诊这个疾病,从另一个方面也证实弓形虫感染实在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并不高!而且虽说这个小男孩确实是感染了弓形虫,但医院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就是因为接触了猫而造成的感染!说不定很有可能是通过其它途径造成的感染!万金油真的很遗憾XXTV如此不负责任的做了如此一期节目,虽说电视节目的编导是出于一种好心想告诉大家要注意预防弓形虫病,可他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把孩子得病的责任归结到猫身上,而且还在这种黄金时段的节目中播出,他可能没有想到,仅仅这半个小时的节目,会使多少可爱的猫咪无家可归!毕竟大部分人对于弓形虫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并不了解,XXTV作为中央一级的传播媒体,它的节目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它的节目也具有很强的宣传性,我真的很担心又有会有多少家长看过这档节目后会做出把猫扔出家门的决定!
  现在在国外医学已经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在家里小孩比较多的或是家里养有宠物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得过敏性疾病,而且也不太容易得感染性疾病,中国目前的生育制度已经决定了大部分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所以养宠物不失为一个对孩子身体很有益的生活方式,而且作为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狭小,生活工作比较繁忙,养猫无疑更是是家长的一个很好选择!因为我们的猫咪独立性很强,它不太需要我们对它的太多照顾,一碗猫粮,一碗清水,一盆猫沙,还要你的一点点关爱,就是它的全部需要。它不需要你每天带它出去溜溜或是上厕所,也不需要你花太多的时间陪它!给它足够的猫粮和清水,把它单独留在家中二三天都没有太大问题!它的需求真的很少,带给你的快乐和益处却很多!
  作为一名医生,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医生会谈猫色变,这是因为毕竟猫是有可能导致人患上弓形虫病的可能!出于规避责任和风险,我这个医生也不会跟别人打保票说,养猫绝对不会得病!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医生都建议别养猫的原因了!——实际上医生的这种建议的潜台词是在说:“反正我已经告诉你养猫会得病,那你以后万一要是得病的话,我就可以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要养猫了吗!你不能到法院告我哦!”这种现实是目前残酷而又恶劣的医患关系所造就的,医生往往会夸大事实来免除自己的责任!这是中国医生的可悲,更是中国病人的可悲!
  XXTV的编导貌似很专业的做了这一期节目,而且还貌似好心的下了不少结论,什么不要接触流浪猫,什么不要收养流浪猫!这种言论简直让我————!真的很想骂人!这简直就是把流浪猫妖魔化!国外很多机构就是专门做流浪动物的收养的,如果流浪猫真的有这么可怕!那他们怎么可能做这么多年!编导同志!我只能说一句,I服了you!你要是能很科学的把弓形虫的各种传播途径一一介绍给大家,不要画蛇添足的给出那么多建议,也许我还会觉得这个节目做的还比较有专业水平!但现在我只有一个评价:伪科学!不懂装懂的典范!
  万金油最后给大家总结几个关键点,希望大家能多宣传以改变目前对于猫的偏见:
  1.人感染弓形虫最大的原因是接触了没有煮熟的感染了弓形虫的猪牛羊肉以及鸡鸭等家禽肉!所以这也是预防弓形虫感染的最需要注意的一点,也是目前被医生和社会舆论所忽视的!
  2.人即使感染了弓形虫,绝大部分都不会有反应,只有当感染者自身免疫力很差时,才会有严重的反应!因此人感染弓形虫的病例是很少见的!它并不是一个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在猫和人类相伴的几千年时间里,弓形虫病一直都没有大规模的爆发流行,相反因为猫的存在,保护我们人类免受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鼠类恶性传染病的危害。这些鼠类导致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和危害要远远大于弓形虫病!
  3.通过猫感染弓形虫病比起我们误食了没有煮熟的猪牛羊肉而感染弓形虫的可能性要小的多!如果因为养猫会有得弓形虫的危险,那今后我们也不要吃肉了,因为这个风险更大!
  4.感染了弓形虫的猫传播弓形虫的途径是通过粪便排出囊合子,这个时间不长,只有10-20天。囊合子需要在外界发育1-2天或更长时间,才具有传染性,所以只要每日清除猫粪,就不会感染弓形虫。
  5.为了避免传染任何寄生虫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增强自身免疫力是最好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小孩子不应该把他关在家里,应该让他们尽量接触大自然,接触各种生物,这样对小孩子的成长也更有利!万金油医生唯一的建议是,回家后一定要洗手洗脸,否则弓形虫病不是很容易得,可得个蛔虫病什么的还是很容易的!
——————————————————————————————————————————————————————————  
  狐狸自己除了有个猫群包子群之外,还在别的爱猫群当管理员。不止一次看见有的朋友告诉我,看见有的人因为猫生病怕传染自己,或者惧怕医疗费用过于高昂而放弃自己的猫咪。真的很痛心,人类,你需要爱,需要温暖的时候知道向你的宠物索取,但是当你的宠物需要你的爱和温暖的时候,你怎么可以不管不顾的躲到一边去,假装看不见!!!
  无论是对于猫的寄生虫病,猫藓,猫爪热,猫鼻之。很多人都会觉得很恶心,所以拒绝宠物。而我一直觉得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会害怕,了解了知道了,就不会害怕或者厌恶。起码,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狐狸贴出上面的这篇文章不是用来职责或者辱骂别人的,只是希望更多的人看见了,能够彻底的了解你恐惧的根源,明白猫猫的无辜。
  狐狸一直想对养猫猫,喜欢猫猫的朋友说,如果因为不了解和害怕,而让你的猫变成流浪猫真是太可惜了,因为这些被你抛弃的猫猫真的很无辜!而因为不了解就自私的抛弃宠物的人真的很无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丁香客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客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今日:3 | 主题:141178 | & 收藏本版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求助】测OD600时遇到的问题
【求助】测OD600时遇到的问题
分享到哪里?
这个帖子发布于9年零192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我测定培养细菌OD600时遇到的:当OD600过大时,用无菌培养基进行稀释,因不知道应该稀释多少倍,我就做了2×、3×、4×和5×稀释,结果后三个稀释度时,OD600值都在0.3~0.7之间,把测定结果乘稀释倍数后所得的OD值不一致,这个时候怎么确定哪个值作为我实验结果呢?再有,有老师告诉我要使OD600的值在0.0~0.1之间,北大的那本《微生物学实验教程》里说要在0.0~0.4之间,一般的紫外分光光度计要求测定值在0.3~0.7之间,我有点糊涂了,请大家指点!
ljksbs edited on
回复:【求助】测OD600时遇到的问题
分享到哪里?
一般在0.3-0.7之间比较准。再大就要稀释,要求稀释后在这个范围之内,稀释的倍数太多恐怕也就不准了吧。
回复:【求助】测OD600时遇到的问题
分享到哪里?
不知道在菌体大批量发酵时地OD值是怎样确定的?好像0.0~1.0之间都有效吧。
回复:【求助】测OD600时遇到的问题
分享到哪里?
看你用的是哪种类型的分光光度计了,不同的仪器测量范围是不一样的一般都认为是0.3~0.7还有菌体会发生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数值也会发生变化,注意测量的时的习惯要保持一致
回复:【求助】测OD600时遇到的问题
分享到哪里?
多谢大家回答我的问题!我用的是岛津的UV-2550分光光度计,每次稀释都是先将摇瓶中的菌混匀,然后用加样枪把菌液吸出打入比色皿中,加入无菌的LB培养基,用枪混匀,测定。maxell说的菌体沉淀问题我注意到了,所以每次测定前都会再次用加样枪把菌体混匀的。还请大家继续指点!
回复:【求助】测OD600时遇到的问题
分享到哪里?
如果菌体有絮凝,则稀释率应该提高,以絮体溶解为佳
回复:【求助】测OD600时遇到的问题
分享到哪里?
小弟也有同楼住同样的烦恼,并且稀释倍数越大,误差就越大。我是在做一个生长曲线,结果均不理想。请教高手!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答我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