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怎么赚钱,我有1E深圳多本公司钱想收东西卖但是不知道怎么收,我只有晚上有几个钟可以上网

来自子话题:
谷歌工程师对C++的掌握有两个级别:&br&&br&1. 拥有C++的readability(可读性)认证。通过这个认证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写出一个比较复杂的完整的类,然后将这个类提交到一个委员会进行审查,委员会会帮你纠正常见的错误,如果你的这个类满足style guide[1]的所有要求,一两个星期之后你就可以拿到可读性认证。一般来说,你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写过至少&b&几千行代码&/b&才能达到这个要求。C++的readability对工程师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熟悉并避免C++的缺陷(比如不要使用iostream和exception),另一个是熟悉一些常用的库函数(比如string的各种操作,hash_map和smart pointer的使用等)。通过这个认证之后,工程师就有权利在code review中审阅其他人写的C++程序(注意这个不是readability review)。绝大多数工程师对C++的掌握处在这个水平。&br&&br&2. 顾问级C++程序员。一般需要写过&b&数万行&/b&C++代码,用C++实现过比较复杂的系统,熟悉常见的设计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对代码重构有丰富经验,最重要的是,成为小组以及周围同事的C++顾问,是同事有C++使用问题时最先想到询问的人。顾问级C++程序员通常是高级工程师(senior engineer)及以上级别,不仅对某种程序语言,对工作中的各种工程问题也经验丰富。&br&&br&其实“精通C++”并不仅仅是熟悉C++本身,你需要对C++需要实现的工程问题和周边问题同样精通;而且“精通C++”这种说法是相对的,如果你能成为组里的C++顾问,能够帮助同事正确使用这种语言有效率地解决工程问题并避免C++的误区,你就算是精通C++的那个人。&br&&br&[1] &a href=&http://google-/svn/trunk/cppguide.x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goog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vn/trunk/cppguide.x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谷歌工程师对C++的掌握有两个级别:1. 拥有C++的readability(可读性)认证。通过这个认证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写出一个比较复杂的完整的类,然后将这个类提交到一个委员会进行审查,委员会会帮你纠正常见的错误,如果你的这个类满足style guide[1]的所有要求,…
来自子话题:
看到这个问题,很想看看&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楠& data-hash=&29c46bb90cbd& href=&/people/29c46bb90cbd& data-tip=&p$b$29c46bb90cbd&&@李楠&/a&和&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Hi-iD& data-hash=&55ff9b7864ecd46dd7d8& href=&/people/55ff9b7864ecd46dd7d8& data-tip=&p$b$55ff9b7864ecd46dd7d8&&@Hi-iD&/a&是如何回答的。&br&&br&我会告诉你当我看到魅族MX2和MX3的HOME键时我最先想起来的东西是苹果的新总部吗?&br&&img src=&/07dd79dfe9ae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7dd79dfe9aef_r.jpg&&&img src=&/fdd2c232e7b5c3dc170fd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dd2c232e7b5c3dc170fd7_r.jpg&&然后iPhone 5s的HOME键也变成了圆环,不过是大圆环&br&&img src=&/e8a130cae720df30ed05b5b8c05bd79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8a130cae720df30ed05b5b8c05bd791_r.jpg&&至于MX3的后盖,放弃了MX2的双料注塑,壳的外表面是一层硬化的透明保护层,中间是印刷图案层(模内印刷工艺),背面是塑胶层。整个后盖采用IML薄壁成型工艺,整个后盖厚度仅为0.75mm,为业界最薄。这不仅降低了机身的厚度,而且将原本MX2上集成到后盖上的保护镜片和闪光灯移到机身上,变成单纯的后盖,这是一个合理的进步,让MX3可拆卸后盖变得有意义而不单单是为了装SIM卡:魅族所斤斤计较的后盖弧度不是为了上保护壳的,如果划伤了用磨了,换一个和保护壳价格几乎一样的后盖就可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MX3的设计比MX2更为合理。(有评论说觉得后盖丑,这样的设计不是正好吗?不喜欢的话自己换个第三方后盖就好了。)&br&&img src=&/5fc48b8c1ea635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fc48b8c1ea635e_r.jpg&&至于打磨了N多次才成型的后背弧度,真的是为了用而设计,到底好不好看,见仁见智了。到底0.07mm常人能否感知出差别,没有其他验证。至少在平放在桌面上时,边缘的弧度不仅让手机看起来更薄,而且让手机更容易从桌面上从侧面拿起。(左MX3,右MX2)&br&&img src=&/9e6e28e20e8fb07ac7a43cc5eff7710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e6e28e20e8fb07ac7a43cc5eff77101_r.jpg&&&img src=&/603b13fdb3a42a3884bcd1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03b13fdb3a42a3884bcd11_r.jpg&&侧边的不锈钢边框,已渐渐变成魅族的设计标志。魅族其实在机身上贯穿的一个设计思想,就是极致。如何体现极致呢?就是“窄”的设计元素,以显示设计的精致。比如与MX2相比更窄的不锈钢边框,窄圆环的HOME键,目前最窄的屏幕边框,以及锁屏界面中选用的窄边字体。&br&&img src=&/89b17eeabffd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9b17eeabffdf_r.jpg&&&br&忽然想到魅族的LOGO不就是自左向右越来越窄吗?难道也是代表越来越极致?&br&&img src=&/ac3faf230fd88_b.jpg& data-rawwidth=&151& data-rawheight=&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1&&有意思的是,iOS7的发布时(2013年6月),其锁屏界面与魅族的设计极其相似。MX2的Flyme2.0锁屏(2012年11月发布)&img src=&/531aea1a994ed6fb7d05679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31aea1a994ed6fb7d05679_r.jpg&&iOS7的锁屏(2013年6月)&br&&img src=&/57c28a3f6e55b77f97cbbe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7c28a3f6e55b77f97cbbe_r.jpg&&而说MX3不是最窄边框的话,那是你没算上如下液晶面板上显示区域外的黑边。&br&&img src=&/fb775c617aa82ec0b6cca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fb775c617aa82ec0b6ccac_r.jpg&&正面元素除了HOME键的呼吸灯效果,超窄边框,其实还有上面的听筒,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听筒的宽度和HOME键的宽度是基本一致的。(&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文彬& data-hash=&1b2b475df2cc1b822c50892& href=&/people/1b2b475df2cc1b822c50892& data-tip=&p$b$1b2b475df2cc1b822c50892&&@王文彬&/a& 补充:我刚量了一下,home键4mm,听筒5mm)&br&&img src=&/6a1b55d180ac1c470c948dc065dcabbb_b.jpg& data-rawwidth=&407& data-rawheight=&3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7&&正面四边的圆角也是三段式的弧线组成,更加贴手。&br&&img src=&/bb6c7ca49e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b6c7ca49e5_r.jpg&&下面来说这块屏幕的比例问题,15:9不是头一回,早期有一大批安卓机器用的是800x480的屏幕,就是15:9。但是这样的的“黄金1080p”真的没问题吗?&br&&br&客观来看,图形运算时能比全幅1080p节省性能,MX3比GS4载入快也是有一部分这个原因。操作时上缘离拇指更近。看16:9视频时无法达到全幅1080p,上下还有黑边,浪费像素。在竖向使用手机时纵向少看了129600个像素的内容,下面被smart bar 占用了不少。应用兼容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基本都能自适应。为了比例和谐,如果照顾到1080p的视频能点对点显示,也许能采用的分辨率更好一些,但是整机性能上会受到一定影响。&br&&br&而这块定制的屏幕,也是MX3实现超窄边的关键所在,显示区域外的部分比一般液晶屏更少。TOL单玻璃全贴合,让息屏状态下的屏幕与边框的纯黑一体,很纯粹。在这种状态下,魅族所宣称的“侘寂”理念是最能直观地感受到的。&br&&img src=&/bff_b.jpg& data-rawwidth=&730&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bff_r.jpg&&总的来说,MX3在MX2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的改良,整体风格保持了下来,也在细小的地方不断进步,Flyme3.0也更加人性化。好用,也好看。&br&&br&但是设计上依然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闪光灯的位置。&br&&br&也许是为了布局好看,MX3的闪光灯和MX2一样在摄像头下面&br&&img src=&/3e72ac4b7c78b68c17dd62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3e72ac4b7c78b68c17dd621_r.jpg&&iPhone5s在摄像头一侧&br&&img src=&/8ca2da481f60ba0a45fc3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ca2da481f60ba0a45fc3e_r.jpg&&闪光灯在摄像头以下会有什么问题呢?&br&&br&一般的相机,闪光灯都在镜头上面&br&&img src=&/5bb52b72d99c028bb996df2d99ccb85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bb52b72d99c028bb996df2d99ccb857_r.jpg&&或者一侧&br&&img src=&/0c2dec6b0bd4c90ccaa60ac3d71b186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c2dec6b0bd4c90ccaa60ac3d71b1861_r.jpg&&这是为了拍照时的补光,模拟正常视觉接受到的明暗关系,因为无论光源是太阳还是室内灯具,其位置都在人的上方或侧面,这样的光影是一般情况下人们所看到的,自然的光影。&br&&img src=&/ecde239d5ce91fbbe6b2b6d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ecde239d5ce91fbbe6b2b6d_r.jpg&&而如果光源从镜头下往上打,其光源位置违反常规,出来的光影较为诡异,所以通常用来扮鬼吓人用。比如&br&&img src=&/2ce872e105a93794fddbc1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ce872e105a93794fddbc15_r.jpg&&(图片来源:SUPERNATURAL)&br&MX2和MX3的补光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因为其位置的缘故,在竖持手机,相机镜头与被摄物体是水平关系,同时补光的光源亮度超过环境光照时会使得光影关系不是很自然,而且距离镜头越近越明显。当然如果是手机在斜向上45度的方向自拍时,影响不大。&br&&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夜的咖啡& data-hash=&95d36362dee22fd6a05ddb4f1b9ea1d1& href=&/people/95d36362dee22fd6a05ddb4f1b9ea1d1& data-tip=&p$b$95d36362dee22fd6a05ddb4f1b9ea1d1&&@夜的咖啡&/a& 补充:闪光灯那块,其实还有一些其他影响,比如用户的手可能正好放在那个位置下面一些,闪光的反光会影响成像(以此喷MX2闪光烂的比较多)&br&&br&有部分评论指出了iPhone 5s在逆时针旋转横持时,闪光灯在摄像头下面。我想说,iPhone 5s你可以在横持时顺时针旋转,这样闪光灯就在上面了,但是MX3竖持拍照时,你应该不会倒着拿吧?&br&&br&所以针对这类用户的使用习惯,闪光灯布局较为合理的还是像Nokia Lumia 920这样的。&br&&img src=&/faaca4ffa959f99004be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aaca4ffa959f99004be6_r.jpg&&当然只是一个建议。扯远了。其他诸如耳机孔、按键、扬声器、MIC的设计位置,都是比较合理的。MX3的800万相机的样张也非常给力:&br&&img src=&/f373cbb3a7a0a33c32fa0cc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f373cbb3a7a0a33c32fa0cc_r.jpg&&&img src=&/1cbf9b031beae555d21db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1cbf9b031beae555d21db_r.jpg&&总体上,魅族MX3还是非常优秀的,无论是性能还是音质都非常好,魅族的工业设计由外到内贯穿了极致的态度,是值得赞赏的。配合Flyme3.0,相信会让用户体会到贴心的设计。UI也是工业设计的一部分,但是除了扁平化更加安静内敛的界面,Flyme3.0细部的设计还有非常多,需要用户实际上手体验。除了发布会上提到的部分之外,说一个细节:电话和短信的图标一个是圆形,一个是以方为主,又有变化,再加上已经可以移动的浏览器图标,所以当翻屏时,这些底部图标在形状上可以很好地和其他第三方各种形状的图标兼容而不违和。&br&&img src=&/a3c72a85997bcc82de7cc5ce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a3c72a85997bcc82de7cc5ce_r.jpg&&另外吐槽一下,魅族MX2 RE版16G今天()降价到1499元,魅族你能不能别这么掉价啊……&br&&img src=&/c6bb5db0a803f3fe3611_b.jpg& data-rawwidth=&1038&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8& data-original=&/c6bb5db0a803f3fe3611_r.jpg&&学一下&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楠& data-hash=&29c46bb90cbd& href=&/people/29c46bb90cbd& data-tip=&p$b$29c46bb90cbd&&@李楠&/a& ,利益相关:本人为魅族MX2用户。
看到这个问题,很想看看和是如何回答的。我会告诉你当我看到魅族MX2和MX3的HOME键时我最先想起来的东西是苹果的新总部吗?然后iPhone 5s的HOME键也变成了圆环,不过是大圆环至于MX3的后盖,放弃了MX2的双料注塑,壳的外表面是一层硬化的透明保护…
来自子话题:
&b&笑而不语,深藏功和名就够了&/b&。为什么要回应?&br&&br&这个世界上:&br&用 Nikon 的跟用 Canon 的天天吵得不可开交。&br&用 NVidia 的跟用 AMD 的天天吵得不可开交。&br&用 vim 的跟用 emacs 的天天吵得不可开交。&br&用 日本车 的跟用 德国车 的天天吵得不可开交。&br&用 苹果 的跟 不用苹果 的天天吵得不可开交。&br&喝 甜豆浆 的跟 咸豆浆 的天天吵得不可开交。&br&等等等等。&br&&br&你知道其实很多人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争论中么?并且这种争论无论输赢,都没有任何意义,你争论几句,对你自己没有任何收获。&br&&br&要让自己远离这种争论,简单的方式就是:明白每个人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笑而不语,深藏功和名就够了。为什么要回应?这个世界上:用 Nikon 的跟用 Canon 的天天吵得不可开交。用 NVidia 的跟用 AMD 的天天吵得不可开交。用 vim 的跟用 emacs 的天天吵得不可开交。用 日本车 的跟用 德国车 的天天吵得不可开交。用 苹果 的跟 不用…
把回答问题的干货部分提前(10.2 update) -------&br&&br&&b&一言以蔽之,优先级。&/b&&br&这个优先级并不是由谁或者哪个Boss定的,而是&b&长期的市场竞争和业务需求下的结果&/b&&br&&br&&ul&&li&&b&为什么企鹅家的App用户体验较好?&/b&&br&&/li&&/ul&&br&企鹅家的主力产品,QQ、微信、QQ音乐、QQ空间 等,多是IM(即时通讯)、SNS(社交网络)、数字娱乐 等形态的产品。&br&&br&&b&这类产品往往必须「直接依靠优秀的产品服务与用户体验」来赢得用户。&/b&&br&&br&如果这点做不好,产品就无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使得在企鹅内部,&b&围绕这部分的要求,需求,反馈 &/b&&b&都一定最多,使得企鹅不得不把这部分做好&/b&。&br&&br&&ul&&li&&b&那为什么阿里系的App用户体验较差?&/b&&/li&&/ul&&br&阿里系的主力产品,从1688、淘宝、再到支付宝、天猫、淘宝旅行、淘点点、一淘、旺旺,要么是电商类产品,要么就是电商类的延伸产品。&br&&br&而这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要做好的难处),往往在&b&「如何与实体经济,甚至政府 打交道」、&/b&&b&「如何做好运营」,&/b&而非优秀的用户体验。&br&&br&应该说,阿里从来都不是不重视用户体验,这两年更是愈发重视。但是因为身处这样的市场环境,&b&阿里必须先完成这些优先级更高的需求(海量的业务,运营需求)以抢占市场,&/b&&br&这才导致阿里内部无法有太多精力focus到客户端体验上。&br&&br&&br&&br&上面就算基本回答了题主的问题,&br&不过,知乎惯例,多说几句:&br&&br&&b&其实,上面的答案,也可以说这都是说辞。&/b&&br&&br&在我刚刚加入阿里的时候(交互设计实习生),我也一度纳闷甚至郁闷这个事。直到我开始接触更多的项目,我才能逐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br&&br&&b&但是,这并不足以成为借口。&/b&&br&&b&该不该改? 当然该改。&/b&&br&&br&我相信几乎所有阿里人,尤其UED,肯定都不希望这样。&br&只能说,这需要阿里投入更多的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努力来做好&br&&br&&br&&br&以上。&br&&br&利益相关:&br&阿里前端开发实习生&br&&br&&br&-------
原答案 -------&br&&br&&br&看不下去原排名第一的答案(已删),怒答一下。&br&&b&首先,我完全同意 “阿里系的软件体验都不好” 。&/b&&br&&br&但是让我很奇怪的是,为什么@苏安 的答案居然能在第一位?:&br&&blockquote&当时我解释了ruby,rails,heroku,mr, wp, markdown...除了hadoop的mr, 其它的面试官一概不了解, 甚至连wordpress, ror这样几乎尽人皆知的技术,都没听过。&/blockquote&&b&WordPress, Ruby on Rails, Markdown ? &/b&&br&&b&这跟 题主所问的软件体验 有什么关系。&/b&&br&&br&的确,健壮的后端当然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br&&b&但是题主问的显然是客户端的用户体验,淘宝的服务器又不是天天「提了个问题 」。&/b&&br&反而,阿里一向以后端技术闻名,我也没看微软、Google、Facebook 的大牛们来吐槽阿里的技术落后。&br&&br&&blockquote&再来说下,他们做的软件体验为什么不好?十几年前跟随马云创业的阿里的那波老员工,大多毕业于二流学校(马云先生于在北京大学阿里技术论坛上亲口说的),本身水准就不高,现在阿里起来了,瞬间草鸡变凤凰,他们care的也许不是技术,而是股票分红吧。呵呵,等那帮老家伙退下去了,也许就好了。&br&---&br&补充下,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终面把关的往往都是一些老家伙。这些老家伙往往问的都是一些一大坨简历中的无关痛痒的一丢丢。&/blockquote&这个就更好笑了,你还能轮得到那群老员工来面你??&br&校招的终面,基本在p7-p9之间,多是一些中坚层的团队主管。&br&&br&&b&另外,终面也不是谈论技术细节的时候,终面看人。&/b&&br&&br&&br&&br&给上自己的答案:&br&&br&&b&一言以蔽之,优先级。&/b&&br&这个优先级并不是由谁或者哪个Boss定的,而是&b&长期的市场竞争和业务需求下的结果&/b&&br&&br&&ul&&li&&b&为什么企鹅家的App用户体验较好?&/b&&br&&/li&&/ul&&br&企鹅家的主力产品,QQ、微信、QQ音乐、QQ空间 等,多是IM(即时通讯),SNS(社交网络),数字娱乐 等形态的产品。&br&&br&&b&这类产品往往必须「直接依靠优秀的产品服务与用户体验」来赢得用户。&/b&&br&&br&如果这点做不好,产品就无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使得在企鹅内部,&b&围绕这部分的要求,需求,反馈 &/b&&b&都一定最多,使得企鹅不得不把这部分做好&/b&。&br&&br&&ul&&li&&b&那为什么阿里系的App用户体验较差?&/b&&/li&&/ul&&br&阿里系的主力产品,从1688、淘宝、再到支付宝、天猫、淘宝旅行、淘点点、一淘、旺旺,要么是电商类产品,要么就是电商类的延伸产品。&br&&br&而这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要做好的难处),往往在&b&「如何与实体经济,甚至政府 打交道」、&/b&&b&「如何做好运营」,&/b&而非优秀的用户体验。&br&&br&应该说,阿里从来都不是不重视用户体验,这两年更是愈发重视。但是因为身处这样的市场环境,&b&阿里必须先完成这些优先级更高的需求(海量的业务,运营需求)以抢占市场,&/b&&br&这才导致阿里内部无法有太多精力focus到客户端体验上。&br&&br&&br&&br&上面就算基本回答了题主的问题,&br&不过,知乎惯例,多说几句:&br&&br&&b&其实,上面的答案,也可以说这都是说辞。&/b&&br&&br&在我刚刚加入阿里的时候(交互设计实习生),我也一度纳闷甚至郁闷这个事。直到我开始接触更多的项目,我才能逐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br&&br&&b&但是,这并不足以成为借口。&/b&&br&&b&该不该改? 当然该改。&/b&&br&&br&我相信几乎所有阿里人,尤其UED,肯定都不希望这样。&br&只能说,这需要阿里投入更多的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努力来做好&br&&br&&br&&br&以上。&br&&br&利益相关:&br&阿里前端开发实习生
------- 把回答问题的干货部分提前(10.2 update) -------一言以蔽之,优先级。这个优先级并不是由谁或者哪个Boss定的,而是长期的市场竞争和业务需求下的结果为什么企鹅家的App用户体验较好?企鹅家的主力产品,QQ、微信、QQ音乐、QQ空间 等,多是IM(即…
来自子话题: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493bf746f5d3c535bcd93a37dc642194& data-tip=&p$b$493bf746f5d3c535bcd93a37dc642194& data-hash=&493bf746f5d3c535bcd93a37dc642194&&@谌斌&/a& 的那篇文章是分解注意力的软文,转移视线的,不是根本原因。&br&&br&不方便说太多,飞信是利益链产物,有人发财就有人眼红,然后眼红的人就搞掉了发财的人。关键词李xiang东,马li,叶bing。&br&&br&整个飞信都是外包业务,从机房到设备都是移动采购的,每年大笔运营费用,项目年运营成本数十亿,移动花钱,移动推广,移动自己考核自己的发展指标,就是放在那里不去运营,左边进,右边出都是利润,所谓的成本换收入。&br&&br&有人坐看事情闹大的时候出面,上述的几个人连同移动的若干产业基地同时被搞垮,以致有段时间移动高层人人自危,所有业务全面停滞观望,飞信自然变成烫手山芋,谁敢接?你跟飞信集团有何利益关系敢在这个时候运营它!最终王jian宙也因此被人揪住不放,早早草草退休。&br&&br&对运营商来说,那种束手束脚的所谓严谨制度的结果只有一个,不干活最好,干活就折磨死你;真正能放开手脚干活的人,难免遭人嫉妒,本朝天子支持你,不代表天子后面的势力会一直支持你;另外再说了,真正能放开手脚干活的人,还能干净的,除了自己创业的就是傻子,这年头不是你干净就一直干净,总有人一身污秽的跟你站在一起,别说是你,你家天子都不敢拒绝!&br&&br&更何况一点,在椅子上坐的久了,屁股上难免都会有点屎,谁敢说自己脱了之后也干净?!&br&&br&整个移动集团,都已经开始衰落了,不止飞信自己,移动曾经引以为傲的几大基地,都开始荒废了。飞信之所以没有退市,是因为市场有基数了,撤不起,一方面想发展又不敢,另一方面想退出市场也不敢;移动还不敢撇清自己跟飞信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认它,不敢,拒之门外再不来往,也不敢。今天下几个任务,明天下几个指标,大家都是得过且过,等着飞信自生自灭。&br&------------------------------------------------------------&br&&br&日更新。&br&&br&文字发完之后跳出来几个产品经理,觉得自己可以对飞信产品本身指点一二,对某几个人我很愿意从鼻孔中发出嗤之以鼻的声音,中国移动每天净利润2个亿,它要养产品养公司,哪怕就是95界面下的UI,它也养的活!!&br&&br&中国联通的WO应用,你们谁用过?wo音乐,wo视频,wo阅读,wo商店……很多产品垃圾的跟shi一样,机房还是不断扩容,产品依然不断升级,中国联通近4年每年利润不到80亿,照样养活了一堆废物产品,移动的200亿养不活飞信?&br&&br&以wo音乐为首的wo系列产品,我两年没有用过,几乎每隔40天都有后台直接登陆我的账号保持活跃度,我的wo阅读依然不断订阅产品,前几天邮箱还收到了wo邮箱的邮件,来自我自己的wo邮箱。&br&&br&数据,活跃度,报告,乃至TM问题反馈,你们懂什么叫“养”产品吗?&br&&br&产品经理也多学学运营,别有一天该站队的时候站错队被裁员。网易联想搜狐新浪这些大公司,也都一个样,别以为自己叫产品经理就多了不起,呵呵。
的那篇文章是分解注意力的软文,转移视线的,不是根本原因。不方便说太多,飞信是利益链产物,有人发财就有人眼红,然后眼红的人就搞掉了发财的人。关键词李xiang东,马li,叶bing。整个飞信都是外包业务,从机房到设备都是移动采购的,每年大笔运营…
&ul&&li&在多数领域开源软件和闭源差距极大,像OpenOffice在MS Office前被虐的渣都不剩,像GIMP在Photoshop面前根本不可能抬的起头。开源软件可能只是在程序员的小圈子软件里面能和闭源的正面竞争,而且多数在技术上也并不占优。&/li&&li&千万不要低估微软,千万不要低估Adobe,千万不要低估甲骨文……多数开源社区也就是聚拢了一帮比较不错的天才,但是不要忘了多数的天才都是在这些闭源软件公司全职写代码,精力上的投入一目了然。&/li&&li&在多数领域领头的开源软件都是比闭源软件要晚出来很多很多年的,所以借鉴是必然的,而且多数用户层面的开源软件本质就是为了解决不想花钱买软件这个需求。&/li&&li&&b&大量开源软件其实都是大家认为的闭源软件公司的广告而已。&/b&&/li&&/ul&&b&================================================================&/b&&br&软件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不只是操作系统,不只是开发工具,还有办公软件、游戏、行业软件、实验室软件等等。在多数领域的精品软件基本都是商业产品,也就是基本都是闭源的,这个世界上毕竟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追名逐利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br&Linux不代表软件,Git也不代表软件,他们都只是在软件世界里面一个小分类的佼佼者。但并不代表整个生态系统里面所有的节点都能够做到这个高度,而且事实上他们的高度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br&最后对于开源软件有个事情必须要明白,很多开源软件为了规避专利问题,也规避掉了最优的方案。&br&&b&================================================================&/b&&br&陈皓的观点第一条我是赞同的,商业公司做的好是正常的,尤其我们都能看到在游戏和行业软件两个很重(zhuan)要(qian)的软件分类里面现在甚至是没有开源软件的事情。真正的开源软件辉煌的场所还都是在程序员自己的圈子里。&br&第二条我不是很赞同,所以我前面用的是「借鉴」而不是「抄袭」,我觉得现在这种程度完全谈不上抄袭。&br&另外我特地加粗的那行是要说,很多公司提供的开源软件,本质还是为了自己的商业目的服务,这类软件质量很高,像Chrome,只是可惜太少了。
在多数领域开源软件和闭源差距极大,像OpenOffice在MS Office前被虐的渣都不剩,像GIMP在Photoshop面前根本不可能抬的起头。开源软件可能只是在程序员的小圈子软件里面能和闭源的正面竞争,而且多数在技术上也并不占优。千万不要低估微软,千万不要低估Adob…
来自子话题:
信用卡上一万多的债,绝对提高生产力&br&-------------------------------------&br&认为笔记本能提高效率的,我只想说以各位从事的工作,笔记本还没有成为效率瓶颈。
信用卡上一万多的债,绝对提高生产力-------------------------------------认为笔记本能提高效率的,我只想说以各位从事的工作,笔记本还没有成为效率瓶颈。
来自子话题:
打车软件免费背后的商业逻辑&br&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抱着腾讯和阿里的大腿,打车软件气势汹汹,给全国人民撒礼花,一般短途的距离只需支付0.01便可以,对于这种土豪软件,我只想说能不能多几个,哈哈。当我使用打车软件坐上出租车后和司机们闲聊,聊到兴起,他们就会问你个问题,这些软件公司图个什么,我跟他们说数据采集,大数据什么的他们也听不懂,所以哈,我就想怎么能通俗的表达出来,通俗的解释免费背后的商业逻辑,所以就有了这篇日志。&br&  第一:大数据的采集。在你使用打车软件的同时,软件会记录你的打车起点和终点,然后汇总每一个人的信息,分析数据,总结出频率较高的起点和终点,可能会形成一种类似商业地图一样的东西。如果把城市当做一个平面,这些数据就是城市上面的一个个虚拟建筑,有高有低,出现频率越高的地方,虚拟建筑就越高。通常来说,火车站,商业中心以及高校的虚拟较高。比如说在北京的话,国贸肯定会非常高,在太原的话,和信摩尔会非常高。就这样通过这些虚拟建筑的高低,腾讯和阿里获取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精确的商业图。有了这些数据,腾讯和阿里就可以分析咱们的消费行为以及常用出行路线,那么这些数据数据有什么用呢,我是这么想的,请接着往下看。&br&  第二:信息的价值。你想哈,腾讯通过QQ和微信知道你每天聊什么,通过打车软件知道你家住哪,你平时去哪买东西,你喜欢去哪里玩,这是覆盖全中国数亿人口的数据,这是多么值钱的一份信息,这也是腾讯不惜花上数十亿元人民币来购买的信息。这么庞大的精确的详实的细致的数据简直就是金矿哈,它可以做什么呢,请接着往下看。&br&  第三:商业地产与商业住宅的规划咨询。比如出现了一个与万达竞争的商业地产公司,但是万达有先发优势已经把好地皮给占了,这时腾讯站出来了,你看我这有详实的信息,来来来,我告你哦,其实某一块地也不错哦,然后这个公司就得花钱买人家腾讯的数据,这就把信息变现了。这还只是其中一种变现方法,以此为基础,腾讯完全可以成立一个极具权威的咨询公司。&br&  第四:实体店与虚拟店的结合。淘宝够强大吧,虚拟店铺平台的老大吧。再看看腾讯打算做什么,利用微信这一神器,腾讯可以将线上和线下打成一片,一个简单的微信号就可以代购,实体店铺有二维码扫一扫便可以微信支付,比起淘宝最关大的优势就是便携性和实时性。所以阿里也着急的总是比腾讯多贴一块钱来采集数据。&br&  第五:市政建设的规划。分析打车频率与常用地点后,腾讯就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与堵车节点,由此出发可以给市政建设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来改善交通,缓解堵车现象,提高城市道路使用率。甚至可以细化到给每一个消费者提供道路规划,告诉你怎么走不挤,怎么走更快。&br&  第六:支付方式的改变。这个感觉最直观了,微信支付么,纸币替代金属货币用了好长时间,那么微信支付可以加速电子支付替代纸币的速度,以后出门不用带零钱了,啧啧,越想越觉得腾讯在下一盘大棋。&br&  就说这么多,我睡觉去呀。&br&  但是想呀想,觉得一个公司知道你每天说什么,每天干什么,我不禁有点害怕了,它知道的是不是太多了,哎,又睡不着了,就来看评论了。
打车软件免费背后的商业逻辑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抱着腾讯和阿里的大腿,打车软件气势汹汹,给全国人民撒礼花,一般短途的距离只需支付0.01便可以,对于这种土豪软件,我只想说能不能多几个,哈哈。当我使用打车软件坐上出租车后和司机们闲聊,聊到兴起,他…
来自子话题:
先说说操作,以前常用的技巧有&br&&ol&&li&对表格不同行列的分组,许多excel表格占地方但是内容暂时不想看,可以考虑分组折叠起来,win下的快捷键是alt shift -&&/li&&li&使用宏可以对excel的不同标签页的格式保持统一(另外需要注意不同单元格的放大比例可能不同,导致字体大小的显示出现问题)&/li&&li&记得最后检查好的excel表格都选择左上角的单元格(也就是把鼠标在左上角的那个A1单元格上点一下,这样下一个人在打开的时候单元格是从第一行第一列开始的,以免出现从底部开始阅读的问题,给别人省事是美德……)&/li&&li&excel中如果需要设置中文和英文的不同字体记得在先设置中文再设置英文,否则先设定英文再设中文则英文的字体会被中文字体中自带的英文字体覆盖掉。&/li&&li&推荐在制作excel的时候打开打印页面虚线,至少知道自己的excel表格是个多大的篇幅,具体打印的时候可以选择打印到一张页面上,excel会自动压缩到一个页面之内。&/li&&li&用不上的excel行、列要隐藏,以免别人误操作给你把光标移到了5000行之外的地方,很不爽的……&/li&&li&个人很不喜欢excel默认的表格线,认真做的话把背景设置成白色,那些表格的边框就会消失,真正需要边框的再自己设置,我觉得这样会看上去很清爽(个人意见)。&/li&&/ol&&br&关于分析&br&金融行业有多关注excel的分析?这个用的不多,现在只要是财经院校金融相关授课都不推荐excel做分析了,matlab的数据计算简单实用,操作也不复杂,满大街都是教程,真的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了,指望用excel做分析的我接触到的是各种财务数据的分析,在会计这边用的多一些:&br&&ol&&li&关于趋势图,要会把实际数字和增长率画在一个表格里,左边的坐标是实际值,右边的坐标是增长百分比,清晰有简洁。&/li&&li&要各种财务数字的计算,建议你准备一个模版,到时候只需要把财务报表按照那个格式贴进去要的比率自动出来了。(记得红色表式负数)&/li&&li&office2010出现了趋势图,在一个单元格里直接画出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很实用。&/li&&li&另一个常用的是数据透视表,但是不限于金融行业,对阅读者的要求也有点高,一般年终总结经常会用到。&/li&&/ol&&br&大体先想到这么多,金融行业大家看excel时间挺长的,让看你做的excel表的人觉得轻松,方便,就是最好的结果,多和看你excel表的人交流一下,客户才是上帝。
先说说操作,以前常用的技巧有对表格不同行列的分组,许多excel表格占地方但是内容暂时不想看,可以考虑分组折叠起来,win下的快捷键是alt shift -&使用宏可以对excel的不同标签页的格式保持统一(另外需要注意不同单元格的放大比例可能不同,导致字体大小…
来自子话题:
谁能一句话解释清楚这个按钮到底是干啥用的?每次按下去效果都不一样充满了惊喜!&br&&img src=&/eb1b319b5a7_b.jpg& data-rawwidth=&210& data-rawheight=&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0&&
谁能一句话解释清楚这个按钮到底是干啥用的?每次按下去效果都不一样充满了惊喜!
来自子话题:
每每有新系统推出的时候,都有人说新系统兼容性是渣。&br&其实是他们害怕新东西。&br&这人吧,要是年纪轻轻的就怕新东西,怕是老了就是个老顽固。&br&&br&正经说,&br&Windows Vista 是 Windows NT 6.0,&br&Windows 7 是 Windows NT 6.1,&br&Windows 8 是 Windows NT 6.2,&br&Windows 8.1 是 Windows NT 6.3。&br&&br&兼容性差?都一个版本号,能差多少?又不是 OS X。&br&再者说了,你拿 XP 的驱动过来上 Windows 7 肯定是用不了的,这要是都被诟病说兼容差,那以兼容性著称的 Win98 还不能用 XP 的驱动呢,谁差?&br&&br&至少我装 Win 7 之后的系统,都是一个 Windows Update 就搞定了所有驱动。&br&XP 时代?你以为超级兔子 / Windows 优化大师 / 鲁大师 / (尤其是)驱动精灵是怎么火起来的?&br&还不是 Win 98 / XP 不好使。&br&&br&当年 XP 出来的时候,也一票人说兼容性差。呵呵。&br&&br&当年慈禧也这么想来着。
每每有新系统推出的时候,都有人说新系统兼容性是渣。其实是他们害怕新东西。这人吧,要是年纪轻轻的就怕新东西,怕是老了就是个老顽固。正经说,Windows Vista 是 Windows NT 6.0,Windows 7 是 Windows NT 6.1,Windows 8 是 Windows NT 6.2,Windows 8.1…
来自子话题:
关注&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锋客网&i class=&icon-external&&&/i&&/a&和文章作者 @NovaDNG 很久了,他对于 MIUI 的观点也比较清楚明确,这篇文章其实只是说了一些界面设计和个人审美上的东西,题目有点耸人听闻了。其实作者应该明白 MIUI 最大的问题不是界面设计。&br&&br&* * *&br&&br&&b&两条道路&/b&&br&&br&前一阵听说亚马逊中国应用商店开张,特意去下载了 Amazon App Store。打开后发现这个应用界面很丑;但是问题不是丑(美丑都是个人审美)而是它丑得很有水平——既不是 iOS 的风格,又不是 holo 的风格,也不像 Android 2.x 或者 3.x。我十分不解,后来才明白,因为亚马逊有一个产品叫 Kindle Fire,也就是说他们家的应用首先要去适应 Kindle Fire 的界面风格,所以自然与正常的 Android 格格不入。&br&&br&凑巧前几天看 &a href=&/watch?v=5K4HImSqR1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n The Verge 节目请到 Matias Duarte 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那个时候 Galaxy Nexus 和 ICS 刚刚面世,Kindle 初代也是刚刚发布,Joshua Topolsky 拿着 Kindle Fire 问 Duarte 关于亚马逊的这个定制系统有何感想,Duarte 说看到有人拿着 Android 做出不一样的东西觉得挺高兴的。在后来的一次 Hangout 访谈中,他又&a href=&/2011/12/matias-duarte-speaks-on-android-skins-fragmenta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详细谈了谈这些「定值」UI / 系统&i class=&icon-external&&&/i&&/a& [1]:&br&&blockquote&&i&I think as we see more and more of the basic UI, the basic operating system – the home screen, the notifications system – kind of meet all of the needs that the customers want, you’ll see that OEMs invest less time trying to fill in the features maybe that were missing there and more time adding completely new features to differentiate each other. &b&Or taking the baseline Android experience and trying to transform it to create something completely different that is more of a niche product like the Kindle Fire.&/b&&/i&&/blockquote&MIUI(还有锤子),事实上想走的就是第二条路;但是亚马逊光明正大,MIUI 则未必承认。&br&&br&比如,Jeff Bezos 没有说 Fire 是「为发烧而生」,也不拿它跟其他旗舰平板比跑分,而是刻意与那些极客们才感兴趣的 Android 设备划清界限 [2]:&br&&blockquote&&i&Last year, there were more than two dozen Android tablets launched into the marketplace, and nobody bought ‘em. Why? Because they’re gadgets, and people don’t want gadgets anymore. They want services that improve over time. They want services that improve every day, every week, and every month.&/i&&/blockquote&亚马逊一直在积极地「去谷歌化」,它对于 Android 的态度是明确的 [3]——只取自己需要的部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Android 平台的众多应用),而亚马逊的目标,是要让用户忘记系统,专注内容。&br&&br&* * *&br&&br&&b&量变和质变&/b&&br&&br&而 MIUI 对 Android 的态度则是很模糊的。事实上 MIUI V4 对于 Android 的「baseline」的改动是很小的,基本上就是把暗色背景换成浅色,并把所有的 holo 蓝换成小米橙而已。V4 时代 MIUI 专注在功能上,相当于做了几个好用的自带应用就是一个 Android 皮肤+实用应用集。&br&&br&但是 V5 不同。从 V4 末期开始,MIUI 的野心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往大处说,推出小米应用商店、皮肤商店、云服务,整合百度音乐、搜狐视频、金山快盘、金山/腾讯安全组件、搜狗输入法,收购多看,推出小米盒子;往小处说,删除了稳定版 MIUI 的 root 权限,基本放弃原生系统的维护更新,UI 上与 Android「baseline」渐行渐远(比如 V4 中期对于 「recent apps」界面的改进)等。&br&&br&随之而来的就是 V5 以前所未有的高调发布。台上的雷军没有发布小米一代、二代时的声嘶力竭,显得无比从容。这个时候的 MIUI 已经不是「UI」了,它就是一个系统。&br&&br&在&a href=&/29931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爱范儿的专访中&i class=&icon-external&&&/i&&/a&,小米副总裁、MIUI 负责人洪锋这样展望 MIUI 的未来:&br&&blockquote&我们希望 MIUI 能够有自己的 DNA,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自己定义 MIUI,而不是被动地等待 Android 的每一次更新。&br&iPhone 出来之前,大家觉得市场上的手机都还不错,但 iPhone 出来后,其他的都变成了屎。&b&我们现在更多的可能还是量变,不是质变&/b&。&/blockquote&从完全违背「baseline」的「橡皮筋反弹」效果开始(可能是你在 V5 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不对劲」的地方),我就看出,&b&MIUI V5 就是这个质变的第一步。&/b&&br&&br&于是,之前我在 Kindle Fire 上发现的那一套又重现了:你看随着 V5 发布那些全新的小米应用的界面——小米应用商店、米聊、多看阅读等——美丑不重要,关键是,有了 MIUI 自己的风格。我觉得剩下的就是,看什么时候小米可以承认他们在做与亚马逊相同的事了。&br&&br&* * *&br&&br&&b&我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 MIUI&/b&&br&&br&小米这样的道路看似无可非议,事实上很少见到人列举「Kindle 的几宗罪」,可是我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 MIUI 呢?&br&&ul&&li&小米仍然在扯「为发烧而生」。小米从一开始就不「为发烧而生」,这句笑话一样的宣传语造成了很大的误解。&/li&&li&小米仍然在试图去争抢 Android 旗舰机的交椅,仍然在谈配置和跑分。&/li&&li&小米仍然在强调 MIUI 是适合中国人的 Android 定制系统,再加上小米桌面,中国的各品牌「小米」手机占有率不小。&/li&&/ul&小米一边强调「内容」、「体验」,视图搭建自己的封闭生态圈;一边强调「发烧」,强调产品的「gadgets」属性,坚持定位于「Android 第三方 ROM」:这种鱼与熊掌都要,共产党员信教的做法真的令人看不惯。&br&&br&&b&更重要的是,MIUI 事实上对于中国的 Android 开发与国际接轨造成了障碍。&/b&iOS 有统一的风格和统一的应用市场,中国的很多应用可以走出世界,国外的优秀应用也从未如此容易地被中国人看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我们看到在中国不少 iOS 应用都能达到/接近国际水平。可是在 Android 这边,如果开发者接触到的都是 MIUI 这样的系统,甚至压根没见过没用过原生的 Android,那就很难在所有的 Android 手机上给用户最好的体验,更不要说走出国门。&br&&br&* * *&br&&br&&b&总结&/b&&br&&br&说到底,还是两条道路而已。罗永浩在一开始就说了锤子会非常封闭,MIUI 即使不承认,未来也会去那样发展。毕竟,从魅族 M8 到 OPhone,从乐Phone 到阿里云,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生态圈的百年夙愿总要有人去实现(你可以理解为讽刺,但是——他们确实是这样想的啊)。正如洪锋所说,小米的今天三年前就已经规划好了,他们从来就不甘于只做个 Android 第三方 ROM 及其配套硬件的,他们要做第二个苹果,第二个亚马逊。魅族和锤子也是。&br&&br&再看走在另一条道路上的厂商,不论是心甘情愿还是之前失败而不得已,我对这条道路的前途是非常乐观的,因为我看到自 Jelly Bean 以来,Android 应用的质量越来越好,Android 的用户体验越来越棒,Android 自己的风格已经有了足够的号召力,碎片化带来的劣势越来越小而优势越来越明显。今年公布了 HTC One 和 GS4 的「Nexus 版」,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这样的手机。&br&&br&如 [3] 所说,「Jeff Bezos gives Android the credit it deserves」,「The Kindle Fire’s success is Android’s success」。但是小米只要一天还在做「Android 第三方 ROM」,它的坏影响就不会消除。我不介意他去走自己的道路,但是我不希望他影响另一条道路走得好好的,越来越好的其他人。&br&&br&* * *&br&&br&[1] 完整的谈话可以看这里:&a href=&/2011/12/news/matias-duarte-not-bothered-by-custom-ski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tias Duarte not bothered by custom skin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2] 来源:&a href=&/189085/even-amazons-ceo-jeff-bezos-thinks-android-tablets-suck/#iA0zo3t8RdHT4fq0.9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ven Amazon's CEO Jeff Bezos Thinks Android Tablets Suck&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3] &a href=&//jeff-bezos-gives-android-the-credit-it-deserv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eff Bezos gives Android the credit it deserv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Android is accomplishing everything that Amazon needs it to and, at the same time, giving the company flexibility to customize things. We treat Android like Linux, and so it’s a base OS layer. We have a large dedicated team that customizes Android and that’s what you see on the Kindle Fire.&/blockquote&
关注和文章作者 @NovaDNG 很久了,他对于 MIUI 的观点也比较清楚明确,这篇文章其实只是说了一些界面设计和个人审美上的东西,题目有点耸人听闻了。其实作者应该明白 MIUI 最大的问题不是界面设计。* * *两条道路前一阵听说亚马逊中国应用商店开张,…
来自子话题:
想起了今天白天在知乎看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新浪微博客户端不能做得像IM客户端一样顺畅流利?这两个问题有类似的地方:混淆了实时同步通讯工具和实时异步通讯工具之间的区别。&br&&br&同步和异步究竟有多大程度上的差异?可能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有霄壤之别,但是既然存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提问,说明用户并不如产品经理一般敏感,更没有对互联网产品进行分类的习惯。他们脑子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只是拿来用就好了。&br&&br&如果我们想到截图发送,想到分享一个文件,也许会觉察到QQ和微博有所不同。然而,不同的两个东西让人产生混淆,一定是有什么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如此细微,以至于身在其中的人只是略微感觉到有一些不适。&br&&br&QQ是纯私密的,不经过同意,别人看不到你发布的内容,也无法和你互动沟通。这只是产品层面的解释,从用户的心理角度分析,一代人会有一代人的网络通讯工具,工具会符合这个时代里人们共同的心理习性。这种亲昵的,无隙的人际关系,在过去的时间里已经逐步从社会主流的人际关系衰退下来。生活中再没有多少晚饭后群聚的打谷场和四合院,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对于私隐和个人空间也越来越看重。中国人曾经以四世同堂为荣,但是今天的独生子女都不愿意和父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br&&br&这种变化表现在QQ上,就是很奇怪的一对功能:在线对其隐身,隐身对其可见。有没有人发现,自己QQ列表上的好友从几年前开始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上线但隐身?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发送离线消息?隐身离线的心态是保持距离,不想面对即时通讯要求立即回复的压迫感。隐身可以使得用户进退自如,离线消息更是使得这种行为不至于错失任何消息。用户的心态改变了,人际交往模式改变了。&br&&br&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来,觉得两种产品无区别的人,事实上心态早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是挂在QQ上整天聊天的标准即时通讯工具用户。他们早就按照使用微博的心态在使用QQ,自然不会觉得两种产品有什么区别。在使用QQ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很好地控制了人际关系之间的距离感,收放之间,只在一念。&br&&br&这就是远期可见的巨大威胁:没有人能保证未来的人会依然使用QQ作为网络基本通讯工具,作为网络人际关系的必要工具。只不过是不是微博,或者是其它什么别的产品,目前还看不到定论。但是,谁能更好地符合现代人的微妙心态,谁能更好地让用户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网络人际交往身位,谁就可能是未来的霸主。&br&&br&在近期,微博还无法构成一个直接的威胁。相反的,是SNS异军突起。用国外的情况看,他们没有电话费和长途费极度高昂的时代,也就没有IM大行其道的历史。这一差异,已经在十年间通讯运营商的努力下填平。而国外用户目前用SNS的站内Feed,站内信,就已经很好地完成了网络人际交往和信息互通两件事。在电话费越来越便宜,短信包月的今天,同样的趋势也将出现在中国互联网上。非常熟悉的朋友之间,电话和短信就可以解决问题,不熟悉的网友之间,一般性熟人之间,用SNS就可以解决问题。不过,QQ拥有强大的Qzone,SNS短时间也很难造成真正的威胁。&br&&br&未来十年之间,既存互联网用户选择什么,新增互联网用户选择什么,这大概是微博和QQ竞争的焦点。如果把微博视为一种媒体,那么就不存在竞争关系,媒体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互联网工具。如果把微博视为一种轻量级SNS,那么的确存在争夺用户的可能。
想起了今天白天在知乎看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新浪微博客户端不能做得像IM客户端一样顺畅流利?这两个问题有类似的地方:混淆了实时同步通讯工具和实时异步通讯工具之间的区别。同步和异步究竟有多大程度上的差异?可能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有霄壤之别,但是既然…
来自子话题:
存在感过于强烈
存在感过于强烈
来自子话题:
衡量APP用户活跃度有三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就是用户日开启率,第二个是启动频次,第三个就是停留时长。理想状况下,一个APP每天启动的次数越多,每日启动停留的时间越长,表明用户的活跃度就越高。&br&&br&每类产品因为自身的特点和使用场景不同,会有差别,我认为以下几类是用户高活跃度的应用:&br&&ul&&li&&b&高启动短停留型:&/b&以工具类软件为代表,流量监测,请缓存,杀进程,此类应用打开时间非常短,通常停留只有十几秒的时间,但是确是用户经常要打开的应用,而且使用的频率非常高 &/li&&li&&b&刚需型:&/b&典型代表,微信,美图秀秀,天天动听,奇艺,分别围绕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来满足用户几个最主要日常使用的刚性需求,用户活跃度不是问题,缺的永远只是更好的产品 &/li&&li&&b&周期性启动型:&/b&如日历,闹铃,天气,因为使用场景和习惯的原因,此类有使用规律的APP特点是日开启率较高,停留时间可能不长,打开频次也不高,但非常有规律 &/li&&li&&b&内容消费型:&/b&新闻类,阅读类,电子书,小说,笑话,漫画等应用是活跃度非常高的,携带方便,网络依赖小,可离线看,这就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便利,公交,地铁上,睡觉前躺床上都是很合适的使用场景&/li&&li&&b&碎片时间型:&/b&社交类应用是时间杀手,特别是微博客户端,碎片时间利用率很高,无论从启动频次,停留时长,留存来看,都有很明显的优势,因为这里已经是用户每日获取信息,交流互动,闲逛最重要的社区和平台,再加上衍生出的微博社交的变种应用,也是用户高活跃的产品类型&/li&&/ul&
衡量APP用户活跃度有三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就是用户日开启率,第二个是启动频次,第三个就是停留时长。理想状况下,一个APP每天启动的次数越多,每日启动停留的时间越长,表明用户的活跃度就越高。每类产品因为自身的特点和使用场景不同,会有差别,我认为…
来自子话题:
既然提问者把这个问题归到了”心理学“的范围,那么我反问一句:你是否有听说过“人际气泡/人际泡泡”这个名词呢?&br&“人际气泡”是说:我们周围存在着一个个看不见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一块“领地”。有“气泡”的保护会觉得很安全,如果气泡被侵犯了,就会感到不安甚至发脾气。人人都有保护自己个人空间的本能,尤其是互联网上,大家扮演的角色非常特殊,必须保持距离却要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其中的人际关系协调是非常微妙的。&br&如果QQ圈子把线下的人际关系都照搬上来,那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以下的问题:&br&一些我细心保护的关系被暴露了,怎么办?&br&一些把人脉关系作为资源的人,面临着被曝光本来独一无二的“人脉资源”的危机;&br&一些我不愿意接触的二度、三度人脉顺藤摸瓜找上我,给我造成了困扰,怎么办?&br&……&br&……&br&总的来说,QQ圈子做了曝光、揭露、摔人饭碗等的“看似拓展关系实际上在毁人关系”的事情,打破了我们在几重身份之间保持的人际平衡,几乎在帮助别人零距离地入侵我们自己的“人际气泡”,copy我们之前苦心建立的人脉资源网,让我们感觉到&b&非常、非常、非常的不舒服。除了对那些“人脉攀爬者”有利之外,别无益处。&/b&&br&&br&&br&&b&有些人,我们根本不想认识也不想“被认识”,请stay away from 我的泡泡外。&/b&&br&&b&PS:不懂人际关系的微妙的人来做SNS产品,真是灾难。&/b&&br&&br&谁是最想实现六度理论的人?&br&谁会有这种需求?&br&——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交方面是有很大的社交缺陷、在社交的多底层、身边的人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关系给他 的人&br&——用正常的、可以理解的社交手段都交不到朋友 的人&br&&br&这样&b&越权(加我的圈子好友时至少要发一条请求我同意的验证消息,让我能保护被加的人)&/b&的人脉攀爬方法,却没有考虑到中间网络和顶端结果的人可能会产生的比较排斥的态度,最后这种社交还是会以被人人(对,这里我也双关指了人人网)鄙视、再次沦为社交底层单细胞动物收尾。&br&&br&&br&----------------------------------------------------------------------&br&想吃到正宗的纯牛肉潮汕牛肉丸吗?找我吧~&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首页-林记-淘宝网&i class=&icon-external&&&/i&&/a& 拍下后在留言中附上知乎+ID即可优惠5元。&br&&br&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微信号,每天会给大家推菜谱哦~另外还会给大家推我阅读时看到的一些不错的片段(悦读),还有我养我萌猫照片~主推&b&“治愈”&/b&哦~&br&&img src=&/34f3f572e4_b.jpg& data-rawwidth=&206& data-rawheight=&2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6&&&b&微信号:iluzern&/b&
既然提问者把这个问题归到了”心理学“的范围,那么我反问一句:你是否有听说过“人际气泡/人际泡泡”这个名词呢?“人际气泡”是说:我们周围存在着一个个看不见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一块“领地”。有“气泡”的保护会觉得很安全,如果气泡被侵犯了,…
来自子话题:
这是个纯粹为煽风点火的伪命题。
&br&&br&&b&谁养活谁?&/b& &br& Facebook 所汇集的 2000 人,都是这个领域的精英,他们中绝大多数都不需要被“养活”。
&br&&br& 用前两天一个创业者在 Blog 里面说的笑话比喻:这些人在硅谷如果不小心把简历掉在地上,五分钟后?他们就拿到 offer 了。
&br&&br&是这些人(尤其是早期员工)创造了 Facebook ,创造了 2000 个高工资的工作,以及更多相关产业的工作机会。而不是 Facebook 养活了他们。
&br&&br& 而且,他们高收入带来了大量的税收,这些税收将会真真正正的“养活”别人:老人,孩子和因为各种原因丧失工作机会的人。
&br&&br&&b&企业的价值不应该由你评估&/b& &br& 任何个人,即使你真的掌握不小的话语权,今天也没有一个坐北朝南的位子让你在上面 YY 一个 2000 人企业的意义了。
&br&&br& 取而代之的,是市场(或者说社会)对公司价值的评价。他们是自由竞价的结果,并且,是真金白银的投资。(估值是基于股份的交易价格(或传说中的交易价格)计算的。)
&br&&br& 这种方式不是完美的,失败的投资比比皆是(比如 color 的估值可能就很不靠谱)。但是,这基本是个正向反馈的机制:估值能力糟糕的人和企业会被淘汰出局。
&br&&br& 所以,无论如何,这种方式都比掌握话语权的某些人出来大吼一声要靠谱的多。
这是个纯粹为煽风点火的伪命题。 谁养活谁? Facebook 所汇集的 2000 人,都是这个领域的精英,他们中绝大多数都不需要被“养活”。 用前两天一个创业者在 Blog 里面说的笑话比喻:这些人在硅谷如果不小心把简历掉在地上,五分钟后?他们就拿到 offer 了。 …
来自子话题:
每一个稀缺背后,都有政府管制的影子。&br&&br&看了很多回答,个人认为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br&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出租车【牌照数量管制】。&br&&br&本质上,在【牌照数量管制】下,高峰期的出租车需求类似于春运的火车票。&br&春运火车票的稀缺性,是通过排队购票的拥挤人龙和黄牛的加价幅度来体现的 &br&而出租车的稀缺性以前是缺乏集中体现的,由于分散搭乘,既没有拥挤的排队长龙,也没有黄牛的倒卖,只有黑车的泛滥能够部分反映出租车在高峰期的稀缺性 &br&但这些都太分散了,并且难以量化 &br&&br&有了打车软件之后就不同了 &br&打车软件就象春运火车票的黄牛&br&&b&打车软件提供的补贴和用户的加价,就是出租车高峰期稀缺性的量化表现&/b&&br&所以,打车软件并不是恶化了市场,而是把这个稀缺矛盾通过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了。&br&&br&应不应在高峰期禁用打车软件呢?&br&就像春运火车票要禁止黄牛倒卖一样,应该禁止。保障在低运力的情况下的相对公平。&br&而禁用打车软件的后果,就是继续回到无效的街上等待中去,同时也把矛盾继续分散,不让大家注意到运力的短缺是由政府管制造成的。&br&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为出租车在高峰期仍然稀缺。&br&&br&下面谈点具体细节,为什么【牌照数量管制】带来了这一切。&br&----------------------------&br&&br&表面上打车软件好像恶化了现行出租车市场状况,让一部分打车人受损了,但实际上让大家受损的是【牌照数量管制】。&br&而这是一个隐藏的传递链条&br&&br&为什么大家高峰阶段打不到车?&br&1,因为堵车司机觉得亏,因此不愿意去往堵车的地方。&br&2,出租车数量不够应对高峰时段的需求&br&&br&为什么司机会觉得亏呢?&br&因为出租车运营成本很高&br&每月交纳的份子钱高,每月需要缴纳6000元左右。按26天每月计算,每天要缴纳230元左右&br&每天的燃油费也需要200元左右&br&&a href=&.cn/n//c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京出租车司机支出:单车每月12718元 份子钱6201元--社会--人民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r&加上9-10万的车钱投入分摊到5年,车辆的维护费用100元&br&每天运营成本在530元&br&&br&司机每天需要拉650元左右,才能获得约4000元的月收入,也就是平均一个小时要拉65元。&br&高峰期如果被堵在路上,一个小时只赚30-40元,就会很亏。&br&而在不是核心的路段,也有不少打车的人,堵的几率还小,反而能多拉快跑赚钱&br&加价打车软件的出现,让司机能够在高峰期赚到钱了,所以司机们的高峰出动积极性大大增加,这对司机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想打车的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以前是坐不到车,多给钱也不行,现在毕竟多花钱能坐到车了(就和向黄牛买春运火车票一样)。&br&在其他不加价的非高峰时段,两家互联网公司的补贴吸引到了司机抢单,信息鸿沟造成了其他不用软件人处于劣势。所以大家第一反应是禁止打车软件。&br&&br&&br&现在,我们换个思路&br&&br&各位是否都有坐黑车的经验?&br&尤其上班的时候前往地铁站或者公司的情况,往往15元一个短途,黑车来来回回一个早上可以拉100多元。并且,很多黑车司机都接受附近小区住户的电招,每天开不了100公里,拉个200多元他们就休息玩去了。&br&貌似他们的生活可比出租车司机舒服多了。&br&&br&实际上,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有CAB的电招出租车,这些服务点分散在各个居住区。他们很少扫街,只是接受附近的订单就可以维持生活了。&br&&br&&b&各位看到的黑车司机的生活状态,就是出租车【牌照数量管制】放开后的状况。&/b&&br&是不是特别适合打车软件?是不是高峰期也比较容易打到车?&br&&br&所以,如果取消牌照数量管制,会发生什么呢?&br&首先,出租车数量会大幅增长,高峰期的稀缺状况也会缓解了&br&然后,份子钱会大幅下降&br&第三,司机师傅不需要每天拉650元钱了,他们拉300元收入就足够比以前好了&br&而300元的收入只需要15单20元就足够了。&br&这种情况下,叫车软件就可以很好的撮合双方&br&出租司机不再需要到处扫街每天跑300公里了,在需求旺盛的时间和地段等待软件叫车,每天跑100公里可能就足够了。&br&而那些希望挣更多钱的司机,则会继续扫街,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客户。&br&&br&也就是说,如果开放出租车的【牌照数量管制】,你现在所看到的问题,基本就都解决了。&br&&br&你一定会问,哪些没有安装打车软件的人怎么办呢?&br&电话叫车。&br&时代变化了,叫车习惯也会随之变化&br&而电话叫车其实就是另外一个方式的软件叫车,适用于所有的人。&br&&br&每一个稀缺背后,都有政府管制的影子。&br&&br&-----------------------------------&br&补充&br&我看到有 &a data-hash=&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 href=&/people/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闻佳& data-tip=&p$b$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闻佳&/a& 的回答中提到的上海出租车服务质量和管理的问题。这是一个好问题。&br&不过,在现实中,实现同样服务质量的方法并不只有一种&br&&br&我想各位应该能够明白&br&&b&开放牌照数量限制,并不是放弃管理。&/b&&br&&b&真正让司机保持高质量服务水准的,不是牌照的数量,而是有力的处罚。&/b&&br&&br&在开放【牌照数量管制】的情况下,正规出租车司机可以通过行业机构的管理来保持高质量的服务水准。&br&我在这里提一个【思路】,大家可以看看在没有【牌照数量管制】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对出租车司机的管理。&br&1.出租车司机上岗前缴纳服务保证金(比如1万元)&br&2.所有出租车辆安装GPS定位控制系统(必要时可以遥控停运)&br&3.所有服务质量均参照现有标准(指上海的情况),由出租车行业管理机构处理&br&现在司机面临投诉所受到的处罚,都可以通过这套体系继承下来。&br&这就能保证全体司机的服务质量,甚至 &a data-hash=&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 href=&/people/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闻佳& data-tip=&p$b$aea2c11c88e584e7c8d36f95e4c00f31&&@闻佳&/a& 提到的无法解决的红色车服务质量,也可以由这套体系有效的提高。只不过决定处罚的机构不再是各家公司,而是出租车行业管理机构。&br&&br&我想,从这个思路,大家应该很清晰的意识到上面的观点&br&&b&开放牌照数量限制,并不是放弃管理。&/b&&br&&b&真正让司机保持高质量服务水准的,不是牌照的数量,而是有力的处罚。&/b&&br&开放牌照,不仅可以维持服务质量,还能让更多的人打到车。&br&&br&&br&最后,从更大的社会角度来看&br&其实所有领域反对改革的观点,都是很近似的:&br&&b&我们之前挺好的,为什么要改革呢?回到从前不就行了吗?&/b&&br&&br&但是,从马车到汽车,从逛街到逛淘宝,从电话到微信&br&&br&&b&这一切都说明,过去是回不去的。&br&我们唯有往前走,才能在新环境下获得更好的生活。&/b&
每一个稀缺背后,都有政府管制的影子。看了很多回答,个人认为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出租车【牌照数量管制】。本质上,在【牌照数量管制】下,高峰期的出租车需求类似于春运的火车票。春运火车票的稀缺性,是通过排队购票的拥挤人龙和黄牛的…
来自子话题:
&img src=&/762ffebf939f4b7aba701ad_b.jpg& data-rawwidth=&437&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7& data-original=&/762ffebf939f4b7aba701ad_r.jpg&&&br&&br&你只要见过阿拉伯语版windows什么样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书写方向相反, 界面布局相反, 箭头方向自然也是反的. 要快速体验&现场版&, 你可以去维基百科随便点进个阿拉伯语版页面, 网页左右布局也是相反的. &br&&a href=&http://www-/software/globalization/guidelines/h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图片来源: IBM
Globaliza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扩展: 关于从右向左书写文字系统的界面设计的讨论:&br&&a href=&/questions/35780/why-would-users-of-an-arabic-interface-show-an-f-pattern-in-eye-tracking-test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y would users of an Arabic interface show an F pattern in eye tracking tes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MiddleEastUI.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MiddleEastU&/span&&span class=&invisible&&I.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你只要见过阿拉伯语版windows什么样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书写方向相反, 界面布局相反, 箭头方向自然也是反的. 要快速体验"现场版", 你可以去维基百科随便点进个阿拉伯语版页面, 网页左右布局也是相反的. 扩展: 关于从右向左书写…
来自子话题:
我的做法是在需要专心工作时断掉wifi。&br&并且专门做了张电脑壁纸提醒自己要断掉wifi。&br&&br&&img src=&/c302d40c17eff247c88fc64ddabfde3b_b.jpg& data-rawwidth=&482&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2& data-original=&/c302d40c17eff247c88fc64ddabfde3b_r.jpg&&
我的做法是在需要专心工作时断掉wifi。并且专门做了张电脑壁纸提醒自己要断掉wif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多本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