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通的诱惑成就怎么做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72.60 [6.3折][定价:¥115.6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自控力+自控术(京东套装共3册)
查找同类商品
  如果你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就从自控力入手吧。  自控力强的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更好地应对压力、解决冲突、战胜逆境,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和谐,恋情更长久,收入更高,事业也更成功。  如果你总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总是月光,信用卡透支;想放松一下,却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那么《自控力》就是专门为你而写的。  只需10周,成功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
  《自控力》  《自控力》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  也许你有以下问题:  晚上不肯睡、早上不肯起;不吃或很少吃早餐;挑食或偏食;懒得锻炼或基本不锻炼;每天很忙但效率很低;网游控或微博控;一网购就Hold不住;月光一族;购物狂、信用卡“负翁”;怯场、怕生;异性恐惧症;戒不了烟、减不了肥……  那表示,你正在失控!  失控,是一种对时间和生活失去自主能力的心理病变。它会蚕食自信、乐观、淡定等正能量,还会摧毁人的创造力与意志力。失控的后果很严重。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运用心理学、医学与神经学的方法,帮助你认识住在身体里的7个分身,同时激发正能量,远离负面小情绪。而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无比强大的自己。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正是让你拥有强大自控力的实践指南。  《自控力2》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瑜伽提升自我控制,让自己得到康复的通俗读物。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McGonigal,Ph.D.)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也是医学健康促进项目的健康教育家。她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包括《意志力科学》(TheScienceofWillpower)和《在压力下好好生活》(LivingWellwithStress),都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她还为《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Today)杂志网站开设了“意志力科学”博客。她目前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市。  麦格尼格尔教授之前身体很差,经常疼痛,她通过瑜伽治好了自己的慢性身体疼痛,恢复了健康并提升了自控力。  《自控力2》是一本有启迪性、实用性俱佳的的生活健康书,专门为办公室人群量身定做。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McGonigal,Ph.D.)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也是医学健康促进项目的健康教育家。她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包括《意志力科学》(TheScienceofWillpower)和《在压力下好好生活》(LivingWellwithStress),都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她还为《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Today)杂志网站开设了“意志力科学”博客。她目前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市。  有关作者和她的自控力研究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KellyMcGonigal,Ph.D.)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意志力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意志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TheScienceofWillpower)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意志力,意志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意志力如此重要。  我们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胃口和行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财务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的成败。它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自控力》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你认清自己的目标,增强自控力,并做出改变一生的决定――无论这个决定是减肥、管理收支、减缓压力、克服拖延症、成为好家长,还是找到你的生活重心。  菲尼克,自控术的实践者及导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畅销心理学著作译者,多年的专业翻译与心理咨询经历,让他不但获得理论体系的支持,还拥有临床实战经验,同时深谙国人精神与心理的变化。  作者认为,自控术真的可以改变生活。因此,他从实用、通俗易懂的角度出发,打造了这本符合中国读者需求的、本土化的自控力操作手册。
  “对于想了解如何更有效完成目标的人来说,这本书意义重大。麦格尼格尔清晰分解了繁多的相关科学研究及其应用。她还提出,认识到意志力的局限性对培养自控力至关重要。”  ――杰弗里?M?施瓦兹医生(JeffreyM.Schwartz,M.D.)  “真是一本解放思想的书!凯利?麦格尼格尔解释了意志力的科学本质,粉碎了那些我们信以为真的神话。全书建立在鼓舞人心的事实上,而非压迫性的荒谬言论上。强大的意志力终于是每个人触手可及的了。”  ――杰夫?科尔文(GeoffColvin)
《自控力》欢迎阅读意志力入门为了成功做到自控,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何失败如何运用本书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什么是意志力?为什么意志力至关重要?我们为什么会有意志力?“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神经学原理两个自我导致的问题训练大脑,增强意志力本章总结意志力的本能: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两种不同的威胁意志力本能:三思而后行训练你的身心自控力太强的代价充满压力的国度本章总结累到无力抵抗: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自控的肌肉模式为什么自控力存在局限?训练“意志力肌肉”自控力是否真的有“极限”?日常消耗和文明毁灭本章总结容忍罪恶:为何善行之后会有恶行?从圣人到罪人关于进步的问题今天犯错,明天补救当罪恶看起来像美德环保的危害本章总结大脑的弥天大谎: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奖励的承诺“我想要”的神经生物学原理分泌多巴胺的大脑:神经营销学的崛起让多巴胺发挥作用多巴胺的阴暗面欲望的重要性本章总结“那又如何”: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为什么压力会勾起欲望?如果你吃了这块饼干,恐怖分子就赢了“那又如何”效应:为什么罪恶感不起作用?决定改善心情本章总结出售未来:及时享乐的经济学出售未来没有出路:预先承诺的价值遇见未来的自己该等待的时候,该屈服的时候本章总结传染: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传染病的传播社会中的个人群体的一员“我应该”的力量本章总结别读这章:“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这难道不讽刺吗?我不想有这种感觉别吃那个苹果请勿吸烟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本章总结结 语鸣 谢《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第一部分:那些你不知道的自己:“我”的七个分身第一章 爱上橡皮艇的黑天鹅:多巴胺-ATP系统爱情制造程序:为什么错恋比正常恋爱更加热烈欲罢不能:人为什么会对折磨自己的东西乐此不疲欲望系统vs快乐系统vs厌恶系统为什么大自然要进化出这个自我第二章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情绪脑应激反应:情绪就是能量没有痛感真的好吗?所有的情绪都是正能量被踢的猫很无辜――能量的叠加假想死神:肾上腺素为什么总是浓度高心理手段的局限:为什么要推翻CEO美女与火炉:肾上腺素=心理时间/客观时间爱上强奸犯:情绪相对论第三章 肱二头肌的智慧:能量蓄水池大脑比身体先死:自控是个生理指标为什么我们会对运动望而生畏享受了迟早都得还:为什么木糖醇会让人发胖身体波动周期:男女都有月事肌肉在控制情绪:过山车上的惊恐第四章 我拒绝一切变化:神经链做惯了奴隶的熊情绪型神经链:自控力差,却忍了整整三天三夜蔡氏效应:天生的完成欲美丽即美德:漂亮的人怎么会是罪犯?中性神经链:你不打呼噜我怎么睡啊?又不是断手断脚,习惯不需要二十一天那么久暗示比明示管用第五章 肥胖传染病:镜像自我不传染的东西太少了社会脑:吸毒为何横行港台演艺圈社会反馈:您的开机速度打败了全国百分之五十九的电脑喜欢和爱的本质区别:你吃花生,我流哈喇子走,抢盐去!阿希实验和自我意识被诅咒的信用卡:社会脑的商业利用怎么到处都是孕妇:看到的都是自己自私的本能vs利他的本能第六章 我专门负责幺蛾子:反意志力道德优越感是人的错觉和本能需求美德账户:为什么圣地的犯罪率世界最高?如何充值和消费?当委屈成为美德资本?美德=痛苦=反意志力?谁被谁蒙住了眼睛?让美德账户闭嘴?三类人无须警惕反意志力意志力≠自控力:方向错了,即使奔跑也没用?意志力=抑制力?让“意志力”组织充血?不要随便惹前扣带皮层第七章 天庭饱满真的是福相:前额叶给阿姆斯特朗相个面:哇,这绝对不只是猩猩!未来会缩水:人人都有点儿分裂?人人都是先知:你看到的,都能实现?行动力:为什么拖到明天不是后天?自我形象与红楼诅咒:我不是陈晓旭,我是林黛玉我还有一个苹果?说谎的价值:神经病和梦想家的区别?量化生活能量争夺战:奉承白痴上司如何影响人的免疫系统?纠结:坏人会不会早死?决策疲劳:尊重人和把人逼疯的区别?“装”有装的成本?提高心智能量第二部分:实践自控:先立竿见影,再长治久安第八章 七层自我模板:瞬间遏制和摆脱纠缠瞬间hold住如何摆脱纠缠第九章 吃货:身体和大脑的对抗第十章 拖延:为什么我们进入不了状态拖延的价值成功恐惧症:保护心灵的策略入睡困难户和起床困难户:启动为什么这么困难怯场、怯生、怯女人:这可不是因为缺乏自信第十一章 远期目标的完成第十二章 如何迅速进入深睡眠失眠:潜意识拒绝上岗引诱潜意识上岗导入睡眠第十三章 控制失控的情绪:获得淡定的力量世界如此浮躁,你要内心淡定泻火:如何应对慢性压力和情绪言灵:骂人的价值第十四章 约束注意力:获得专注的力量第三部分:透心儿亮看世界第十五章 那些与自控有关的事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官二代为什么这么横用台灯把老公换了爱情的长度和强度峰终理论:你幸福吗?超自然现象:我上辈子来过这儿彼得原理《自控力2》前 言引 言第一章理解疼痛,消灭它瑜伽不仅能帮你缓解慢性疼痛、减轻痛苦,“慢性疼痛反应”变成“慢性愈合反应”,为你带来巨大的能量、勇气和喜悦。你了解疼痛吗?疼痛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大脑会把威胁转化成痛觉身体可以自己做好治愈的准备从疼痛中汲取经验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一种过度自保的身心反应疼痛并不总意味着受伤或生病为什么你会对疼痛越来越敏感为什么你会觉得疼为什么说你应该充满希望利用瑜伽重塑身心第二章瑜伽带你找回健康把瑜伽练习视为一份邀请人们回归本源、体验天性的邀约。无论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你都可以把身心当作避风港,在此时此刻找回平和的心态。身体、呼吸、心灵、智慧--获得健康的法宝呼吸智慧喜悦瑜伽可以改变习惯、消除痛苦瑜伽是一个积极转变的过程瑜伽是实现转变的必备工具瑜伽带你回归本源、找回平和心态第三章呼吸--缓解疼痛的工具每次呼吸都会为身体提供氧气,支持身体去做求生所需的事。无论你是怎么呼吸的,呼吸都让你和生活紧密相连。你可以把每一次呼气和吸气都视为无须处方、无须费力的疗法。呼吸反映了一个人的身心状态利用呼吸改变身心状态呼吸的练习感知自己的呼吸更加自由地呼吸镇痛、减压的呼吸练习喜悦呼吸术放松呼吸术平衡呼吸术全身呼吸术把上述练习结合起来第四章与身体为友你的身体是否经常给你带来疼痛和痛苦,你想要“逃离这具身体”。你甚至会觉得“真实的你”已经和身体割裂开了“真实的你”想要享受生活,身体却阻止你这么做。很多慢性疼痛患者都把自己的身体视为监狱,幻想着逃离这座监狱。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那么,最重要一点就是:你需要与自己的身体做朋友,与自己的疼痛做朋友。本章中介绍的冥想和反思练习将帮助你做到这一点。你和自己身体的关系怎么样?为什么愤怒会引起疼痛“与身体为友”是练习瑜伽的基础“与身体为友”的具体做法练习感激自己的身体怜悯自己的冥想倾听自己的身体反思:与你的疼痛为友面对疼痛,少一点愤怒,多一点理解疼痛也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保持“与身体为友,与疼痛为友”的心态继续前进把上述练习结合起来第五章瑜伽练习--让你的身体重获自然愈合的能力瑜伽中的运动不但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身体机能,还可以让患者减少对止痛药物的依赖。瑜伽对慢性腰痛、关节炎、偏头痛和腕管综合征都有一定的疗效。开始瑜伽--先活动身体五大准则:怎样让动作发挥疗效,同时不会对你造成伤害找到用力和放松的平衡集中注意力时刻关注练习结果发挥你的想象力坚持不懈,决不僵化动作顺序你需要什么?你不需要什么?拜日呼吸式(山式与拜日式)瑜伽武士式(和平武士式与勇士式)强身屈身式(暮光式与前屈伸展式)鞠躬感激式(下犬式与婴儿式)眼镜蛇崛起式(眼镜蛇变体式与懒蛇式)吊桥式(桥式与膝到胸式)美梦伴你式(摇篮式、休息扭转式、半月式)把上述练习结合起来第六章充分放松身心“放松”听起来像是世界上最容易做到的事,但你试着放松的时候却会发现,“放松”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本你是想让自己轻松一下,结果却弄得自己更紧张了。当疼痛袭来的时候,躺下休息并闭上双眼一下子变成了很可怕的事,因为你会发现,自己除了觉得痛苦和想着疼痛,什么事也做不了。我想告诉你的是,充分放松身心是有可能办到的。事实上,“放松”正是消除长期压力、缓解慢性疼痛的理想做法。为什么说放松能缓解疼痛在疼痛袭来时学会放松练习有意识放松术养生瑜伽术养生瑜伽术的一般准则--让每个姿势更舒服、放松呼吸、集中注意力选择姿势和动作顺序练习养生瑜伽需要做什么准备?把上述练习结合起来第七章冥想--与心灵交朋友冥想是一种活动心灵的瑜伽术,会告诉你如何与自己的心灵交朋友。本章将告诉你如何用冥想来缓解疼痛、减轻压力,让心灵安静地栖息,如何引导内心摆脱紧张和痛苦,获得智慧和喜悦。冥想如何缓解慢性疼痛激发积极心态打破旧的思维习惯,带来持久积极改变你将学习的四种冥想术对冥想的普遍误解选择一种冥想术,开始练习练习静坐冥想(与心为友)语音冥想(保护内心)修心冥想(扭转心态)修慧冥想(朝反方向扭转心态)缓解慢性疼痛、消除消极情绪的冥想技巧把上述练习结合起来第八章打造个性化瑜伽术随着你探索的练习方式越来越多,你很快就会发现,并不存在所谓的“正确方式”或“神奇公式”。请相信你的身体和你的内在智慧吧,勇敢地去创造前所未有的、只属于你的瑜伽练习术。找回归宿感的练习(“立竿见影”瑜伽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练习和问题只选择一种练习方法把瑜伽当作每天必做的仪式打造你自己的早间瑜伽仪式打造你自己的晚间瑜伽仪式保护性练习--提升你的耐力和愈合能力保护性练习示范康复性练习康复性练习示范拓展阅读致 谢
  《自控力》  别吃那个苹果  伦敦圣乔治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厄斯金(JamesErskine)对韦格纳的白熊实验很感兴趣。不过,他认为思维抑制不仅会让人们更可能想某件事,还会促使人们去做自己努力不去想的事。人们常常会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包括厄斯金自己在内,但我无法从他身上窥探到任何细节),他一直对这个现象感到好奇。他最喜欢的作家是多斯托维斯基,这位作家塑造的角色通常会发誓不做某件事,但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恰好做了那件事。当然,多斯托维斯基塑造的角色更可能纠结于杀戮的冲动,而不是对甜点的渴望。不过,厄斯金怀疑,从放弃节食到抽烟、酗酒、赌博和性爱(和一个你不想与之发生关系的人),所有自我伤害行为的背后都存在讽刺性反弹。  巧克力是世界上最诱人的食物之一,因此,厄斯金首先用巧克力展示了思维抑制对自控的不良影响。(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巧克力,这个实验是考察喜爱巧克力和不喜爱巧克力的人有何区别,研究者花了一年时间才找到11个不喜欢巧克力的人。)厄斯金邀请一些女士到实验室品尝两款相似的巧克力糖①。在拿来巧克力之前,他请女士们先自言自语5分钟。他让一部分女士表达自己对巧克力的想法,让另一部分女士压抑自己对巧克力的想法(为了作对比,他没有给剩下1/3的女士任何指示。)  一开始,思维抑制似乎起到了作用。那些尽力不去想巧克力的女士们想到巧克力的次数比较少。在一次研究中,她们平均只想到了9次巧克力。与此相比,那些表达对巧克力想法的女士平均想到了52次。不过,支持思维抑制理论的各位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因为品尝测试才是真正的成功评价标准。  接下来,实验人员向每位女士提供了两碗共20颗独立包装的巧克力。她们单独留在房间里填写一份关于巧克力的问卷,实验人员邀请她们随意品尝回答问题所需的巧克力。每次的研究结果都一样:在品尝测试前努力不想巧克力的女士,吃下了表达想法的女士2倍多的巧克力。在所有人里面,节食的人反弹最大。这说明,越想通过抑制想法来抵抗诱惑,受到的不良影响就越大。201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和非节食者比起来,节食者更可能压抑对食物的想法。另外,正如韦格纳的白熊实验预示的,压抑对食物的想法的节食者,面对食物时控制力最差。她们感受到的对食物的渴望更强烈,因此比不控制想法的人更容易过度进食。  节食减肥的问题  虽然美国人一直喜欢节食,但就减肥方法来说,节食实在不是个好主意。2007年一次针对节食减肥法或限制卡路里减肥法的调查表明,节食不仅对减轻体重或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被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有害身心。多数节食者的体重不仅会反弹回节食前的水平,而且还会比原来增加不少。实际上,节食很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它会使你比体重相当但没有节食的人体重增长更快。不少长期研究的结论是,“循环反复”式的节食会使血压和胆固醇含量上升,会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还会增加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如果你能回想起来,节食者还是很容易出轨的。  像厄斯金一样,很多研究人员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导致节食措施不起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简单地认为不吃高热量食品最有效。从《圣经》里的第一个禁果开始,这种“一刀切”的思维带来了无数问题。科学已经证实,禁止进食某种食物会增加人对这种食物的欲望。举个例子来说,女士们被要求在一周里远离巧克力,这反而使巧克力有了强烈的诱惑,使她们在禁食结束后比禁食前吃得还要多。和对照组比起来,禁食组吃下了两倍分量的巧克力冰激凌、巧克力曲奇和巧克力蛋糕。这不是因为她们的大脑和身体突然意识到自己缺乏巧克力曲奇或巧克力冰淇淋中含有的某种氨基酸和微量营养物。(如果是这种机制发挥了作用,许多美国人早该对新鲜水果和蔬菜如饥似渴了。)这种反弹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你越是想避开某种食物,你的脑海里就越会充斥这种食物。  厄斯金指出,很多节食者都错误地认为,自己有能力压抑自己的欲望。至少在节食开始时,他们能成功地不去想某种食物,这样就使他们产生了成就感。不只那些确信能压抑自身欲望的节食者会这么想,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幻觉。这是因为我们从根本上假设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如果我们控制思想和行为失败了,我们会认为是自己压抑得不够,而不会认为压抑思想的方法根本行不通。这反而会使我们更强烈地想要压抑自己,即使撞上更硬的南墙也不回头。  接受的力量  如果无法摆脱这些想法和诱惑,我们要如何应对它们呢?或许我们应该包容它们。下面是一个研究实例:研究者给了100位学生每人一个装满好时巧克力的透明盒子,让他们与这些盒子共处48小时。他们面对的挑战是――不要偷吃巧克力。(为了确保没人作弊,实验组织者给每个巧克力都做了标记。所以,如果有人偷偷把巧克力掉包,他也会被揪出来。)这些学生并不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接受实验的,他们预先接受过“如何应对诱惑”的指导。一些学生被告知,当他们想吃巧克力时,应该转移注意力,与这些想法作斗争。比如,如果他们发现自己在想“这些巧克力看起来好好吃啊,我只吃一个”,那么他们就应该想“人家不允许你吃这些巧克力,你不需要它们”。换句话来说,这些学生被要求去做的,恰恰是大部分人在控制自己的馋嘴时做的事。  其他学生预先了解了“白熊”现象。实验组织者向他们解释了“反弹”理论,让他们不要强制自己忘掉吃巧克力的想法。相反,当他们发现自己想吃巧克力时,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同时也要记住,不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即使不试着控制自己的思维,也要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48小时的意志力实验中,那些放弃控制思维的学生对巧克力的欲望反而比较少。有趣的是,那些从“接受策略”中受益最大的学生,恰恰是平时很少严格控制饮食的人。那些与想吃东西的念头斗争最激烈的学生,虽然试着转移注意力或与这些念头相抗衡,但都遭遇了惨重的失败。但当他们不再压抑自己的思维时,却在很大程度上对巧克力失去了兴趣,对随身携带看得见吃不着的巧克力也不再有压力了。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采取“接受策略”的学生中,两天时间里没有一个人偷吃诱人的巧克力。  好时巧克力带来的灵感  办公桌上摆着一碗糖果,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凯洛琳很高兴自己有应对这些诱人巧克力的好办法。凯洛琳从自己的桌上撤掉了糖果碗,但如果她没有经受住诱惑,她还可以到随便什么人的桌上拿一块糖。糖果的压力一直沉甸甸地挂在她心头。如果她偷吃了一块,她会找借口鬼鬼祟祟吞下另一块吗?这种压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凯洛琳宁愿给10米开外的同事打电话或发邮件,也不愿意走过去面对人家桌上诱人的糖果。在我们讨论完好时巧克力实验一周后,我收到了凯洛琳发来的电子邮件。她兴奋地告诉我,这个实验让她发现了自控的好办法。她现在能看着同事桌上的巧克力,甚至能弯下腰使劲闻巧克力的香味,但却不会去吃了。这时,她的同事正拿着一块糖果,慨叹自己为什么意志力如此薄弱。相比之下,凯洛琳简直无法想象自己竟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她不知道这是因为她接受了自己的欲望,还是因为她想到了那些随身携带好时巧克力的学生。但无论如何,她都感到很高兴。  远离节食的减肥  如果不戒掉高热量的食品,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减肥或改善健康状况呢?最新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当然,我不是说那些神奇的药丸――那些号称可以帮你燃烧脂肪的药丸,实际上却会在你蒙头大睡时让你增重。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独特的研究。他们关注的是被试者应该吃些什么。他们没有列出哪些食物是不应该吃的,也不关注减少摄入的卡路里,而是说明适当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能使人快乐。这个项目要求被试者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健康状况,比如体育锻炼,而不是思考什么是不能做的,或哪些东西是不能吃的。  从本质上说,这个研究项目把“我不要”变成了“我想要”的意志力挑战。他们让被试者把追求健康当做任务,而不是把抑制食欲当做任务。  这个研究展示了,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是行得通的。2/3的被试者听从了研究人员的建议,他们的体重显著减少,并在接下来的16个月里保持减肥成果。(和你最近的节食结果比一比吧。我相信,平均只需16天,你减掉的体重就会反弹。)他们还提到,在参与这项研究后,被试者对食物的欲望降低了。他们在压力、庆功宴等可能引发暴饮暴食的因素面前也更能控制自己了。重要的是,那些对食物的态度最摇摆不定的女士反而减肥效果最明显。少一点冷冰冰的禁止,反而让她们更能控制食欲了。  ……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  只要是地球人,意志力就是有限的。着眼于意志力,问题就永远停留在了待解决阶段。自控并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怎么办(how)的问题。  先确定你是否需要它  外企的福利水平普遍较高,但是压力也比较大,所以有些外企要么专门配备心理咨询师,要么寻求外援,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咨询师。粗略算来,也差不多快五年了,看着不同的人焦虑地来、高兴地走,我很欣慰。  但是,他们在我眼里,不太像是一个又一个的人,倒更像是一拨儿一拨儿的人,甚至可以说,就像一个人,因为他们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生活失控,寻求自控力。于是,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同样的“药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当然,收入还蛮高的,因为我的“药方”确实还算管用。而且,如何帮助人们提高自控力,也是我的乐趣所在。但是,日复一日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使我觉得很无聊,每天都滚瓜烂熟地重复着同一个程序,让我感觉生活有点儿僵化。我想,我也算是个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了,不如写本书,把“自控术”这件事儿向大家彻底说清楚,谁需要就自己拿回家去照做好了,这样也能节省我好多精力。而且我发现写东西比做咨询还有意思。于是,我就开始动手写了,不小心就写了这么一大摞。  在我的眼里,来咨询的人可以细分成几类,首先看看我每天都接触到哪类人吧,编号如下:  A太太很苦恼,逼着A先生来做咨询。A先生最近因为抽烟,导致咳嗽越来越严重了,虽然A太太每天都会在他耳边唠叨抽烟的坏处,可A先生每天还是要抽两包烟,这种情形持续了快二十年了,一边后悔一边猛抽。这不,又点上了一根。  B女士总觉得火气上蹿,遇到芝麻大点儿事儿也会火冒三丈,和同事的关系也很糟糕,“后悔”从来没有阻止过她的火气,回家后情况更糟,好像老公的每句话都能激起她无限的斗志。  C小姐最大的“爱好”就是失眠和迟到。每天早上醒来时,其实她心里清楚只要再赖在床上五分钟就会迟到,并会接到一张处罚单,然后被上司叫去“喝茶”。但是C小姐在谴责了自己一句之后,倒头又睡了个回笼觉;到了晚上,她知道如果不早睡,第二天早上肯定又得痛苦地挣扎一番,但还是忍不住地拿着遥控器来回换台,最后锁定《甄执罚稍诖采习镜桨胍挂坏悖槐吆蠡谝槐呖矗诙煲谰墒羌绦蠡凇⒓绦础  D小朋友心里清楚还剩两天就要考试了,但当他一坐下来打开书,就会发现桌子太脏了需要擦一擦,擦完桌子又会发现房间好像不太干净需要整理一下,整理完又会忽然发现好久没给姥姥打电话了……等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之后,他才意识到,是不是已经太晚了,该睡觉了。  E女士知道吃完饭立刻洗碗会比较妥当,但每次吃完饭就懒得去洗,于是她每天都下决心:下次一定改!  F小姐知道爬楼梯可以帮助自己减少肚子上的赘肉,可是每次经过电梯时,都忍不住按下按钮;晨练的计划一直于筹备阶段搁浅,但她每天都坚信,明天早上一定会去公园的。  G设计师的设计方案日益临近截止日期,他也明白自己必须要抓紧时间了,可是微博的粉丝不能无视,最近又听说出了部新电影,不看就对不住自己了。  …………  这就是我遇到的怪怪的人们,他们乐此不疲地做着自己认为不该做的事情,一边后悔一边继续。吸烟、酗酒者一般会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他们非常清楚吸烟会让他们咳嗽得厉害,喝酒会让他们痛恨自己,但是他们仍是管不住自己,行为完全不受自己约束。问犯罪分子为什么作恶,大部分都明白其原因是管不住自己。当然,他们都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但仿佛又有什么力量鬼使神差地驱使着自己去干。这种解释,并不是借口,而是事实。他们被迫做,不是因为意志力不够强大,而是感觉自己仿佛被另外一个人控制住了。  那个控制住他们的另外一个人很坏,老让他们干坏事儿;同时他又很强大,超乎人们的驾驭范围,人们只能日复一日地眼瞅着这个强大的坏人干尽丧尽天良的勾当。最可悲的是,人们连他是谁都不知道!  既然如此,那不如我们就把他叫作“X”吧。这个邪恶的、强大的X,最可怕的地方是:做坏事的是他,负责任的却是别人!X每天都在放纵、逃避、拖延,在他追求自己的快乐的同时,让别人为他的快乐埋单。比如X觉得吸烟实在有意思,但是得肺气肿的却是A先生;X总想痛快痛快嘴,见人就想骂,见事儿就起急,但给他“擦屁股”的却是B女士;X躺在床上拒绝入睡,C小姐在白天却困得要死;X拒绝进入状态,喜欢在网上耗着,D小朋友的老妈却会对他说:“放着正事儿不干,天天瞎折腾”……  而且,人们一致认为,正是这个X让他们的记忆力日渐衰退,慢慢变成了一个健忘的人;正是这个X让他们的注意力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约束;正是这个X让他们莫名其妙地“压力山大”,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而且干什么事儿都虎头蛇尾,难有长性……  他们认为这个X是自己。于是,他们自责、自轻、自贱,骂自己是个孬种。但我得说,X可不是孬种。如果你也有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就要先知道这个X是谁,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否则,认不清敌人的模样便开打,就好比打蛇却不知道蛇的七寸在哪儿一样,难以击中要害,因而无法一下子将它制服。  不过,在说知识和讲方法之前,我要先做两件事:第一,因为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是学术类的东西,晦涩难懂,所以我把那些专业术语都变成了通俗的语言,可以帮助你更容易理解;第二,我要先纠正一些来自于心理咨询师或者是你自己的错误观点,正是那些普遍流行的谬论,让人们陷入失控的状态之中而无法自拔,那些披着真理外衣的谬论之一就是人们经常用来评判自己或他人失控的理由:缺乏意志力。  努力反向效应  若想获得自控能力,其前提是首先要放弃意志力这个东西。这不是说意志力不可以培养,不可以训练,而是因为存在“努力反向效应”(theLawofReversedEffort),意思就是说,越努力越做不到。凡是需要调动“意志力”的,十有八九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个效应很简单,理解起来也不费劲儿。  “意志力”的定义是什么?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Thetraitofresolutelycontrollingyourownbehavior),基本等同“抑制力”“自制力”等。人们一般认为,意志可以战胜一切!但是我想说:意志在“期待”面前,就像影子见到了光,不堪一击,一击即溃。  什么叫“期待”?这里的期待不是“希望”,而是满脑子在想什么。比如你害怕自己会发胖,那么你满脑子都是“胖”,“胖”就是“期待”;如果你担心自己睡不着,那么,你满脑子就是“睡不着”,“睡不着”就是“期待”;如果你怕自己上讲台后会“忘词儿”,那么“忘词儿”就是“期待”……总之,满脑子想什么――无论你是“希望”它出现,还是“担心”它出现,或是别的什么,你都是在“期待”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用来观察和解释这个世界,当你开始用自己的哲学来解释这些行为,请暂时抛开。在通俗心理学中,这叫“努力反向效应”,起作用的力量是“期待”,与努力一点儿都不搭边儿,跟意志力也不搭边儿。  只要意志和“期待”发生冲突,行为的结果就一定是意志的反向,所以我们才会禁不住去做那些自己竭力反对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越努力可越做不到,而“缺乏意志力”是最方便的解释,同时也最具误导性,它让我们永远停留在“意志力待开发”阶段,问题也就永远解决  不了。  我们还可以引用别的案例来证明,就拿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回忆一下,你就会发现只要意志力介入,通常都会失败,仿佛意志力总在火上浇油。  我们用失眠来举个例子:如果你不逼自己睡觉,那么便自然而然地睡着了。但是,你用意志力强迫自己睡,比如你要求自己在半夜十二点之前必须睡着,往往是越努力地睡,却越加睡不着。假使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你会毫不怀疑地认定是由于紧张或焦虑在作怪,但实际上它们只是“努力反向效应”的媒介,其实真正起到作用的力量,也就是导致“紧张”的原因,还是“期待”。你越是动用意志力去逼迫自己睡,就会越是加强“睡不着”的“期待”,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还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刚学骑自行车或是第一次练习滑板时的情景。路上,你远远地看到一个障碍:一块石头、一个水坑或是迎面走过来的一个人,你告诉自己,我不能撞上去!你对那个人大喊一声:“别动啊!”但是,你越努力想避开,却偏偏越是撞个正着。我想那人爬起来之后会大加赞叹你的技术:“我说为什么不让我动呢,原来你是把我当靶子了,真准呀!”这时候你的意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会解释说:“我不想撞你的,但就是撞上了,我控制不了自己。”这根本不是你的错,更不是意志力的错。  假如你根本不去在意自己能不能睡着,或者会不会撞上去,那你就会睡着了、撞不上去了。而一旦意志力参与进来,就会调动相反的“期待力”,此刻“期待力”不仅把意志力瞬间击溃,同时还会让意志力为虎作伥、为所欲为,让相反的结果更快出现。  我还可以举出几千几万个例子来,但尽管例子再多,其证明的道理也只有一个:意志力越强,与之抗争的“期待力”就越激烈,意志力就越快被摧毁,坏结果也就越快出现。  其实,如果把努力反向效应分解出来,其实也就这几点:  1.决定人行为的,是“期待”的力量,而不是意志力。  2.每当意志力干涉行为时,那么意志力就一定会失败。你越想那样做,就越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  3.意志力越坚挺,结果就越糟糕。意志力会助长“期待”的能量;意志力涨一倍,“期待”的能量就涨两倍。  因此,“你就是缺乏意志力”“你应当努力”“要有毅力”“要坚持”等指责,都是不负责任的。正是这个指责,把人的生活推向了水深火热的境地,不管这指责来自于自身还是来自于他人。  你可能仍然对意志力抱有一丝幻想,因为你联想到了很多通过坚强的毅力做成了很多事情的人,比如《荒野求生》里的贝尔,比如屡遭拒绝却坚忍不拔直到建立阿里巴巴的马云,还有小时候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的潘石屹,还有……  如果你的意识里保留丝毫类似的想法,相信“意志力可以解决很多事情”“只要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鬼话,那么,你已经被洗脑、被忽悠了。“意志力”这个东西仿佛很有贵族范儿,只有成功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它;意志力是一道佛光,仿佛一个人只要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儿,就必须把它归功于吃苦耐劳、意志坚定;如果一个人的成功没有来自于意志力,那成功就显得不那么光彩了。这是整个世界给我们传达的最错误、最有误导性的一个论断,就拿贝尔来说吧,他是靠意志力才到荒野里去求生的吗?错!那是他的爱好,他喜欢冒险;那是他谋生的需要,他能因此获得不菲的收入;那是他的工作,摄像师在旁边跟着,他要停下脚步,整个剧组就都得被拉后腿……  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完全消除对自制力的幻想,必须认为意志力一点儿用都没有,我们才有继续的必要。  自控就像打蛇,得先知道“七寸”在哪儿  自控不仅仅是一项心理能力。很多到这儿咨询的朋友,都不是第一次找心理咨询师了,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找人咨询,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些不起作用的建议,除了“缺乏意志力”之外,还有很多伪命题,都是些普通人认为绝对正确的谬论。这一堆披着真理外衣的谬论,让人乍一听会感觉特别有道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永远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比如“发火之前必先数五个数,就能减弱火气”“抽烟之前必先停十分钟再抽,就能消除多巴胺,大大降低烟瘾”“暴饮暴食之前必先告诉自己有关身材苗条的好处,就会减少食量”“大骂自己是混蛋就能逼迫自己起床”……  为什么这些是伪命题?是的!因为:  1.自控策略不能以我们“已经有意志力”为前提。而这些所谓的自控练习,恰恰是在“我们已经有意志力”的前提下进行的。比如,我们必须首先要抑制自己的火气五秒,才能抑制发火;我们必须首先抑制烟瘾十分钟,才能抑制吸烟;我们必须首先抑制自己的食欲,再去少吃……  2.用克制自己、侮辱自己、鼓励自己的方式,妄图重新掌控生活,把它从不知道什么人的手里夺回来的时候,一开始确实有些效果,但很遗憾,这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难以持久,第二天就完全失效了。不仅如此,反而还会出现报复式反弹。  3.客观目标管理只能增强意志力,从而导致降低自控力。之前提过意志力和自控力的关系,例如:不吸烟或不酗酒有很多好处、不乱花钱有很多好处、不随便发火有很多好处、不拖沓有很多好处、锻炼身体有很多好处……这些就是客观目标管理。一个“老烟枪”在另一个心理咨询师那里就会忍不住大发雷霆:“戒烟有什么好处难道我还不知道?用得着你说?直接告诉我怎样戒就行了,少说废话!”罗列吸烟的坏处和戒烟的好处,确实能增强意志力,但是不可能有效果,因为意志力和自控力基本上是反向对抗的关系。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掌控自己呢?咱们举个例子说明:陆游教自己的儿子写诗的时候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要想写一手好诗,就不能学习韵脚、平仄、遣词造句什么的,那都是皮毛功夫,关于作诗的真正的功夫,恰恰和诗没有任何关系。按照“功夫在诗外”的理论,要拥有掌控生活的能力,就不能从生活入手;要改变行为模式,就不能从抑制行为模式入手;要获得心理层面的自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向心理学寻求解决方法,更多的是要从外部寻找原因,这并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而是因为从内在寻找原因的手段是无效的。失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生理和环境,不能把自控力全都归结为心理学问题,从而用心理学方式解决。如果躺在床上想想就有了自控力,那么人们干吗还要挣扎?仅用心理学来解决自控问题,不仅我没遇到过成功案例,估计你也没遇到过吧?所以,我们必须得做些什么才行,只用思考,就没法解决问题了。因为,如果把问题都归结于心理问题,那么到最后就有一个结果:“没意志力”“缺毅力”“重在坚持”。问题是,怎么才能获得这些东西呢?突破不了心理学层面,就无法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便你说得再动听,那么也只是动听的胡扯罢了。  自控的反面是失控,而失控的自我,就是你不了解的自我。综合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之后,你会发现,人其实分成七个层面(有点儿像《盗梦空间》里的调调儿,不过我估计那作者也是个不安分的心理学家,受了神经学和生理学的影响吧):第一层,多巴胺-ATP(腺苷三磷酸)系统,它主管短期能量的爆发;第二层,肌肉组织系统,它主管长期能量的储存;第三层,情绪脑,它产生各种情绪,以应对危险;第四层,神经链系统,如果“百分之九十八的大脑没被激活”这个假设成立的话,休眠的大脑被激活后的主管人就是它。它负责惯性,比如每天早上会在什么时间醒来;第五层,镜像自我,它主要负责把环境变成“我们”,又叫作社会脑或环境脑;第六层,自知力(这可不是自制力),它主要负责我们的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第七层,专门干坏事求乐子的自我,这个自我和意志力是一对,构成一个层面的自我,但是因为意志力是我们已知的自我,所以可以将意志力暂且抛开。  人就是由这七个层面的自我组装融合而成的,但每个层面的自我,都有一个“七寸”。不知道这些层面的自我,就不知道对手是谁,更不知道对手的七寸在哪儿,也无法击垮对方。所以,本书的重点就是这两部分:对手是谁,七寸在哪儿。  认识了这七个自我,掌握了这七个自我的弱点并协调好它们的关系,完全掌控自我就成了一种必然。而另一方面,自控者必能掌控环境,当你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生活之后,财富、成功之类,也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  在七层自我当中,意志力只是其中一个层面的一个侧面,所以说,马云、潘石屹这些人的意志力不见得比你强大多少。那么他们到底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他们学会了协调这七个自我,让自己不和自己打架,所以成功控制了自己,并成功控制了环境。协调好这七个自己,这样就能一个人顶七个人,就能管理好一个团队,就能让一个团队给自己的成功加分。但是,成功并不是全部的结果,因为家庭幸福、人际关系广泛、有经济保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都是自控的副产品,自控的主产品,是存在感、价值感和通体透亮的幸福感。  好了,我们就要去精确捕捉失控的根本原因,并科学地实施自控方案了,你准备好了吗?  《自控力2》  这本书是一部终结疼痛的指南,将帮你消除慢性疼痛引起的身、心、灵的痛苦。本书以身心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传统瑜伽的智慧为基础,提出了一套终结疼痛的实用策略,也将让你从全新的角度思考疼痛的成因。你将从这本书里了解到,过去的伤痛、病痛和生活经历是如何改变你身心的协调性的。你还将了解到,这些改变是如何给你带来慢性的身心疼痛的。  使用瑜伽的“身心疗法”,包括一系列呼吸、放松、动作和冥想练习,将改变你对痛苦的认识。把瑜伽融入日常生活后,你的身心将更加和谐统一。  本书适合每个饱受慢性疼痛或复发性疼痛折磨的人。事实证明,瑜伽有利于治疗各种疼痛,包括背痛、头痛、肌肉酸痛、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疲劳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和经前症状。  或许,你认为自己忍受的疼痛没什么大不了;或许,你已经学会了与慢性疼痛和平相处。但如果你的身体经常出现疼痛的症状,这本书就一定适合你。它将帮助你缓解痛苦、恢复精力,重新点燃你对生活的热情。  或许你会想:我身体的疼痛糟糕透了,瑜伽没法对付这样的痛苦。但请记住,瑜伽很可能是对付这种疼痛的唯一途径。如果你正饱受药物无法治愈的剧烈慢性疼痛的折磨,那么,这本书将帮你学会轻松应对。瑜伽可能无法彻底消除你的痛苦,但它能给你很大帮助。比如,无论能否让疼痛完全消失,瑜伽都会带给你舒适感,让你做自己身心的真正主人,进而帮你找回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想了解慢性疼痛,或帮助别人缓解慢性疼痛,那么,这本书也很适合你。如果你的亲人正在忍受慢性疼痛的折磨,那么,你可以利用这本书里的观点和练习来帮助他/她。瑜伽教练、理疗师、心理学家和其他保健专家,都可以把本书提供的方法纳入自己的治疗体系。书中每一章不仅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实用的策略,还和读者分享了我对慢性疼痛本质的体悟。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将让你了解到,我们所忍受的慢性疼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瑜伽为何能适应每个人的特殊需要。  尽管这本书主要针对的是慢性生理疼痛,但请记住,疼痛不仅包括身体上的疼痛,还包括心理上的痛苦。你会发现,这两种形式的疼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代科学和传统瑜伽哲学都告诉我们,身体上的疼痛(如慢性腰痛)和心理上的痛苦(如抑郁症)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这两种疼痛都会影响身心,缓解这两种疼痛都需要用像瑜伽这样的身心疗法。你会发现,这本书提到的观点和练习还能帮助你应对愤怒、焦虑、孤独和抑郁。  如何应对身心疼痛  还有什么事能比听到别人说“你的痛苦完全是你心里想出来的”更令人沮丧?听到别人这么说的时候,你是不是希望说这话的人可以和你交换一下身体,哪怕只有一天也好,让他来体验一下你的痛苦,看看那到底有多难受。  你相不相信,这句话实际上正是缓解痛苦的关键?  慢性疼痛正是你“心里想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来自你的内心深处。你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肉体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并不局限于你的感官。它不仅仅来自你的肩膀、背部或臀部,也不仅仅是你关节或肌肉出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和医生们一直认为,疼痛只可能来自肉体受到的伤害。他们一直认为腰椎间盘突出、肌肉受损和感染才是慢性疼痛的根源。然而,最新研究显示,慢性疼痛还有另外一个根源,那就是人的想法、情绪、期待和记忆。大多数慢性疼痛最初都来自肉体伤害或疾病,但身心联系才是使疼痛持续不断的主要原因。  你不妨看看最新的研究结果,了解一下身心联系是如何导致慢性疼痛的,身心干预又如何能有效缓解这种状况的。  ?对慢性腰痛患者来说,愤怒可以引起背部肌肉紧绷。这就意味着,当你抬起重物或在健身房里锻炼过度时,情绪反应就可能使旧伤复发。研究还显示,宽恕自己的冥想可以缓解慢性背痛,改善身体机能。  ?生理疼痛与社会性疼痛(socialpain)(如孤独或拒绝接受事实)是由大脑里的同一套疼痛系统控制的。如果你感受到了其中一种疼痛,你就会对另一种疼痛更敏感。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疼痛发作时人们会觉得愈发孤独,为什么受痛苦折磨的人会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支持。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孤独会使生理疼痛变得更加难熬,而亲人的陪伴却可以减轻这种疼痛。  ?人类生来就有抑制疼痛的能力,能把疼痛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但面对慢性疼痛时,这种调节能力通常起不了作用。压力、抑郁和焦虑都会干扰这套调节系统。某些“身心疗法”则能迅速开启这套系统。例如,体育锻炼可以刺激大脑释放抑制疼痛的化学物质,冥想则可以降低大脑处理疼痛信号的灵敏度。  这些研究结果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理疼痛?我们该如何应付这些疼痛?这些问题的答案会拓展我们对身心联系的理解。  身心联系  人们通常认为,“身”和“心”是相互独立的。“心”是个神秘的概念,包括人们的想法、感觉和情绪。但请注意,“心”是在身体里的。感觉、情绪和想法都是以身体为基础的。你的每个感觉、每个想法、每个决定都是发生在身体里面的。  感觉、想法和情绪都在人体内众多系统中诞生和传递。这些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它们彼此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心”。这些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了你的感觉、想法和情绪,还有你的生理疼痛。理解这些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正是消除一切痛苦的关键。  “身心疗法”/自我疗法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比自己想象中还复杂得多的问题,这通常不是个好消息。然而,“慢性疼痛的产生原因复杂无比”却是个好消息。  因为这就意味着,通过手术、理疗和止痛药来修复身体并不是全部的希望。如果你和大多数饱受慢性疼痛折磨的人情况差不多,那么,上述只关注“身”而无视“心”的治疗方式就不会有什么效果。身体疼痛和心理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你只解决“身”的问题而不关注“心”的问题,你就永远也不可能有效治疗慢性疼痛。  在很多人看来,“身心疗法”最让人惊喜的一点是,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身体的哪部分出了问题,就能有效缓解疼痛。如果医生无法告诉你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疼痛,你也无须等待诊断结果,就可以马上开始自我治疗。只要你能感知自己的身心是如何协调工作的,你就能深入理解自己的疼痛,这比任何诊断结果都有效。一旦你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呼吸或冥想练习,开始一段自我治疗之旅。(如果你想立刻踏上这段旅程,请翻到本书的第三章。)  为什么选择练瑜伽?  瑜伽之所以有治愈效果,是因为传统瑜伽文化对身心联系有深刻的理解。现代文化或许会把瑜伽描述成一种塑身方式,但传统瑜伽的终极目标一直是重塑身心,让人们获得健康的身体与平和的心态。  许多人一想到瑜伽,脑袋里首先浮现的是极具挑战性的姿势(如倒立式或莲花式)。不过,在这本书里,你不会看到任何高难度的姿势,因为它们和缓解慢性疼痛没什么关系。  相反,在这本书里你会学到许多瑜伽练习方法,它们将帮助你修复身体的各个部位。你很快就会发现,只要你会控制呼吸,你就可以练瑜伽。只要你会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就可以练瑜伽。只要你愿意探索自己身体的知觉,你就可以练瑜伽。瑜伽绝不仅仅是把身体扭曲成不舒服的姿势。即使你连床都下不了,你也可以练瑜伽。  这些简单的瑜伽练习会引导你走上一条终结痛苦的阳光大道。瑜伽会教你如何静下心来,用自己内心的力量改变身体上的痛苦。它会教你如何把悲伤、沮丧、恐惧、愤怒转化成积极的情绪。它会教你如何倾听自己的身体,满足自身的需求,好去参加对你来说极为重要的活动。它会为你提供安全感、控制感和勇气,帮你走出昔日慢性疼痛的阴霾。  本书能带给你什么?  我们将通过瑜伽练习,配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身心联系的角度探索慢性疼痛的根源。  这本书的大前提是,慢性疼痛是一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身心反应。疼痛最初是某个单一事件导致的,但这种疼痛会持续下去。这完全取决于伤痛、疾病和创伤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身心既会从这些事件中逐渐恢复过来,也会在此过程中学习,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随着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多,我们的身心会变得越来越适应环境。背部受伤可能导致脊髓神经过度敏感,悲惨的生活经历可能改变大脑应对压力和恐惧的方式。久而久之,就连根本不存在的威胁也会让身心向你发出“警告”,使你在面对新情况时反应过激。这会让你一直忍受慢性疼痛的折磨,导致持续焦虑或逃避现实。  早在现代科学研究人类的神经系统之前,传统瑜伽文化就认识到了这个过程。在瑜伽文化中,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的习惯被称为“业障”(samskaras)。瑜伽哲学说的是,“业障”是一切无妄之苦的根源,练习瑜伽则是消除“业障”的最佳方式。  本书的目的是教会你练习瑜伽,帮助你消除导致疼痛的习惯,培养有显著疗效的新习惯。瑜伽强调每个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能力,能够感受到健康和喜悦。瑜伽练习就是帮助你唤醒这种能力,学会消除身心疼痛的实用方法。  我会从呼吸说起。呼吸是瑜伽最核心的治疗工具。你将学习如何随时通过简单的呼吸感知并获得控制感和安全感。即使急性疼痛袭来,你还能做到这一点。你还将学习能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伸展动作。这些动作有助于提升你日常呼吸的质量。你还将学习一些应对疼痛的特定呼吸技巧。  下一步,就是和自己的身体交朋友。你将学习如何倾听自己的身体,感知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瑜伽练习将教会你和自己的身体和谐共处,也将帮助你克服愤怒、悲伤、沮丧的情绪。这三种情绪往往是慢性疼痛导致的。  无论你要做的是用呼吸把动作练起来(vinyasa)还是保持某个姿势(asana),“与身体为友”和“探索呼吸”都将为你进一步学习瑜伽做好准备。在这本书里,你将学习一系列被证明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恢复健康的基本动作。你还将学习如何设计一套个性化的瑜伽练习,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安全。  接下来,你将学习如何进行深度放松。这是消除慢性肌肉紧张、降低疼痛敏感度、减缓压力和焦虑的关键。最后,你将学习一些冥想技巧,每种技巧都是针对一种特定的慢性疼痛的。例如,你将学习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疼痛发作,也将学习如何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放松”和“冥想”都有助于身体实现自然愈合,也有助于你重新找到内心的喜悦。  介绍完各种瑜伽练习方法后,我们将探讨如何让瑜伽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里,你将学习如何为自己设计一套个性化的瑜伽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舒适感、体力、勇气和活力。你还将学习一套“立竿见影”的瑜伽术,当身心痛苦突然袭来时不妨一试。此外,你还将学习如何将自己最喜爱的瑜伽练习融入日常生活。  在本书的每一章里,你都会看到一些故事,故事主人公都通过练习瑜伽缓解了慢性疼痛和身心痛苦。本书还包括很多套瑜伽练习的示范模板,鼓励你创造属于自己的瑜伽套路。  这本书不是什么?  现在,你知道这本书是什么了,接下来我会告诉你它不是什么!  它不是根除病痛的锻炼这本书介绍的瑜伽练习,旨在帮助你熟悉自己的身体。你只有感到了舒适,获得了勇气,找回了喜悦,才有可能根除病痛。  它不会让你试过之后大失所望这本书提到的瑜伽练习有科学研究和传统智慧作为基础。如果你全身心投入,认真探索瑜伽能为你带来什么,你就会对身心痛苦有新的认识。  它不是医疗建议或替代药物这本书介绍的瑜伽练习是其他治疗方案的有益补充,不需要你停服西药或其他对你有用的药物。任何有利于你康复和痊愈的东西,你都可以继续尝试,无论它是来自这本书还是来自医生的处方笺。这本书提出了不少建议,但它们并不能取代你从医护人员那里得到的指导。  迈出第一步  现在,你可以踏上自我治疗之旅了。在本书的第一章里,你将了解慢性疼痛的成因。你会发现,这一章里介绍的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解释是什么导致了你的慢性疼痛。这些研究也为你消除痛苦提供了新的希望。看完这一章后,你可能会长出一口气:“现在,我了解慢性疼痛了,我有力量去改变它了。”  如果你厌倦了思考疼痛的成因,希望马上了解瑜伽的功效,不妨跳到第二章。如果你想直接感受“身心联系”,那请继续往后翻,跳到瑜伽练习部分。我建议你从第三章的呼吸练习开始看。呼吸是让你找回安全感、控制感和舒适感的起点,也是所有肢体练习和冥想的基础。  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我不但感激瑜伽,也感激那些用智慧和激情改变了我一生的瑜伽导师。瑜伽赐予了我力量,也赐予了我全身心的喜悦。我自己也曾饱受慢性疼痛的折磨,但那已经成为了过去。我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幸运。
  《自控力》  每当我提到自己在讲授一门关于意志力的课程时,人们的反应几乎千篇一律:“哦,这正是我需要的。”现在,人们比过去更关注意志力。所谓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我们知道,意志力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经济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成败。我们也知道,应该掌控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什么、做什么、说什么、买什么。  然而,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时的行为,而力不从心和失控却是常态。美国心理学协会称,美国人认为缺乏意志力是完成目标的最大绊脚石。很多人觉得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了,因此内心充满愧疚。另一些人则觉得,自己被想法、情绪和欲望支配着,一时冲动而非审慎抉择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即便是自控力很强的人,也觉得掌控生活是件令人筋疲力尽的事。人们不禁会问:生活真的需要如此艰难吗?  作为斯坦福大学医学健康促进项目的健康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我的任务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作出有利于健康的选择。通过多年来观察人们改变想法、情绪、身体状况和习惯的种种努力,我发现,人们对意志力的很多理解存在问题。这不仅阻碍了他们走向成功,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尽管科学研究已经为人们解释了很多问题,但显然大众还没有接纳这些真知灼见。实际上,人们为了能够自控,仍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我屡次发现,大多数人采取的方法不仅毫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自毁或失控。  因此,我决定开设“意志力科学”这门课。这门课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项目,面向广大公众开放。这门课汇集了心理学、经济学、神经学、医学领域关于自控的最新洞见,告诉人们如何改变旧习惯、培养健康的新习惯、克服拖延、抓住重点、管理压力。这门课还阐述了人们为何会在诱惑前屈服,以及怎样才能抵挡诱惑。此外,它还提出了理解自控局限性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意志力的最佳策略。  令我欣喜的是,“意志力科学”很快成为了斯坦福继续教育学院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第一次开课的时候,听众纷至沓来,我们不得不换了四次教室,才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座位。斯坦福最大的一间阶梯教室里挤满了企业高管、教师、运动员、医疗保健人员和对意志力感兴趣的听众。学生们把自己的配偶、子女和同事带进课堂,大家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经验。  我的初衷是希望这门课惠及更多人,无论他们上课的目的是戒烟、减肥,还是偿还债务、做更称职的家长。但看到课程效果时,我仍然觉得很惊讶。4周的课程结束后,课堂调查显示,97%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好的理解,84%的学生表示课上讲授的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意志力。课程结束时,参与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包括如何克服30年的嗜甜症,如何终于递交了退税表格,如何不再对孩子们大声嚷嚷,如何坚持进行一个运动项目。大家普遍认为自己状态变好了,也能作出更明智的选择了。教学评价称这门课能改变人生。学生们则达成了清晰的共识:对意志力科学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培养自控力,让他们更有精力去追逐最重要的东西。科学的洞见对于戒酒者和戒网瘾者同样有效。自控的策略有助于人们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来自巧克力、电子游戏、购物和已婚同事的诱惑。学生通过这门课实现了个人目标,比如跑马拉松、开创事业、应对失业和家庭矛盾的压力,以及周五早上可怕的单词测验(也有母亲把孩子带来上课)。  当然,正如任何一位诚实的老师都会说的,我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如果我喋喋不休地讲述一个科学发现有多神奇,却不解释它对提升意志力有何帮助,学生们就会昏昏欲睡。他们会及时反馈,告诉我哪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很有效,哪些方法则效果甚微。这是实验室研究无法做到的。他们创意十足地完成每周作业,向我展示将抽象理论带进日常生活的新方法。这本书结合了最优秀的科学理论和课上的实践练习,不但融入了最新研究成果,更汇集了数百位学生的智慧。  为了成功做到自控,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何失败  大多数涉及改变行为的书都会帮你设定目标,甚至会告诉你如何达到目标。无论它是帮你制订新的饮食计划,还是指导你获得财务自由。然而,如果我们想做的改变都成真了,那么“新年新目标”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也就没有人会来听我的课了。很少有书会帮你分析原因,告诉你为何至今没有作出改变。当然,作者很清楚你想知道原因,但他们就是不告诉你。  我深信,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和许多人担心的不同,意识到自己有多容易失控,并非意味着你是个失败者。恰恰相反,这将帮助你避开意志力失效的陷阱。研究表明,自诩意志坚定的人反而最容易在诱惑面前失控。比如,自信能抵制诱惑的戒烟者最容易在4个月后故态复萌,过于乐观的节食者最不容易减肥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无法预测自己在何时何地、会由于何种原因失控。他们会和“大烟枪”朋友出去玩,或是在家里存放饼干,也就是将自己置于更多的诱惑中。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吃惊,在陷入困境时更容易放弃。  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础。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问题,则是自控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意志力科学”这门课和这本书都将重点放在我们常犯的意志力错误上。本书每一章都将破除一个关于自控的错误观念,并提供一种应对意志力挑战的全新方法。对于每个关于意志力的错误观念,我们都会进行深入剖析,解答以下问题:当我们屈从于诱惑或拖着不做该做的事时,是什么拖了我们的后腿?哪些是致命的错误?我们为何会犯下这些错误?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寻找机会,避免将来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怎样才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为成功铺平道路?  至少,当你读完这本书时,你将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好的理解。你会明白,这些行为虽不完美,却是人之常态。“意志力科学”明确地指出,每个人都在以某种方式抵制诱惑、癖好、干扰和拖延。这不是个体的弱点或个人的不足,而是普遍的经验,是人所共有的状态。如果这本书仅仅能帮你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缺陷是人之常情,那么我已经很欣慰了。但我希望它的用处不止于此。我希望本书提供的策略能帮到你,让你的生活发生真正而持久的改变!  如何运用本书  成为自控力科学家  我通过专业训练成为了一名科学家。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理论固然好,但是数据更重要。因此,我希望大家把这本书看成一个实验。科学的自控法并不局限于实验室中。你们可以把自己看成是真实世界中研究的主体,也应该这样做。当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把我的话当成金科玉律。我举出证据论证某个概念之后,会让大家在生活中测试这个概念。请收集你们自己的数据,看看哪些是真的,哪些对你有用。  你会在每一章中看到两类作业,它们会帮你成为自控力科学家。第一类作业我称为“深入剖析”。那些提示会让你注意,某种概念是如何在你的生活中发生作用的。在你可以作出改变之前,你需要看清它的本质。比如,我会让你注意到,你什么时候最容易屈服于诱惑,饥饿会怎样影响你的支出情况。我还会让你试着关注,你是如何和自己谈论意志力挑战的,包括你在拖拖拉拉的时候会对自己说什么,以及你如何判断自己的意志力是失效了还是成功了。我甚至会让你开展一些实地研究,比如观察零售商如何利用店铺的设计削弱你的自控力。在做每一个作业时,试着带上观察者的眼光,没有偏见、保持好奇心,就像一名通过显微镜作观察的科学家一样,期待发现有趣且有用的东西。这不是让你在每次意志力薄弱的时候有自责的机会,或是让你抱怨现代社会和其中的所有诱惑。前者不会有机会发生,而我会针对后者提出解决方案。  你还会发现,每章都有一些“意志力实验”。这些策略基于科学研究或理论,能够切实提高你的自控力。你的意志力很快就能得到提升,以便迎接真实生活中的挑战。我希望,你们对每个策略都持开放态度,即便是那些看起来违反直觉的策略(这本书里会有很多这样的策略)。我班上的学生已经先行实验过这些策略,当然,并不是每个策略都适用于所有人,但是这些都是广受好评的方法。至于那些理论上听起来很好,实际中却不怎么管用的方法,放心吧,你不会在本书里看到它们的。  这些实验能够很好地破除陈规,帮助我们找到新方法来解决老问题。我鼓励你们尝试不同的策略,收集你们自己的数据,看看哪一个对自己最有效。它们是实验,不是测试。所以,即便你决定和科学建议背道而驰(毕竟,科学需要怀疑精神),你也不用担心无法通过。和你的朋友、家人和同事分享你的策略吧,看看对他们来说什么是有效的。你自己也会学到点东西。你可以通过你学到的东西来完善自己的自控力策略。  你的意志力挑战  如果你想最充分地使用这本书,我推荐大家选择某一个意志力挑战,以此来测试每一个书中提到的概念。我们都面临意志力挑战,有些是具有普遍性的。例如,由于我们的生理本能渴望糖类和脂肪,我们就需要克制自己对它们的欲望。要不然,光凭一个人就能养活一家面包店了。但是,我们的很多意志力挑战是独一无二的。你渴望的,很可能是其他人拒绝的。你上瘾的,很可能是其他人觉得无聊的。你拖拖拉拉不去做的,很可能是其他人宁愿花钱去做的。无论是多么琐碎的事,这些挑战在我们身上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你对巧克力的渴望和烟民对香烟的渴望没有什么区别,和购物狂对花钱的渴望也没什么区别。你说服自己不去锻炼,和别人劝说自己不去看过期账单没什么不同,和别人把学习计划又拖了一晚上也没什么区别。  你的意志力挑战可能是你逃避的事(我们称为“我要做”的意志力挑战)或者你想改掉的习惯(“我不要”的意志力挑战),也可以是你愿意花更多精力去关注的重要生活目标(“我想要”的意志力挑战)――无论这个目标是改善健康、管理压力、磨炼家长技能还是拓展事业。集中注意力、拒绝诱惑、控制冲动、克服拖延是非常普遍的人性挑战,本书提供的策略会对你选择的目标有所帮助。当你读完这本书时,你会更加了解自己的意志力挑战,并拥有一套全新的自控策略。  慢慢来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让读者看完书后像上了我10周的课程一样。本书分为10章,每章都讲述了一个中心概念和它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将它应用到你的目标上。所有的概念和策略都是环环相扣的,你在前一章中做的事都是在为下一章作准备。  虽然你可以花一个周末的时间读完整本书,但我还是希望你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这些策略。我班上的学生会花一整周的时间,观察每个想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他们每周尝试一种新的自控力策略,并在下一周上课的时候反馈给我哪个效果最好。如果你计划用这本书来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比如减肥或者控制财务状况,我推荐你采用相同的方法。给你自己充足的时间来尝试这些实际的策略,并进行反思。从每章挑选一个策略,选和你的挑战最相关的一个,而不是一次尝试10种策略。  无论何时,只要你想作出改变或者完成目标,就可以利用这本书的“10周课程结构”,就像我的一些学生会上好几遍这门课一样,他们每次都会关注一种不同的意志力挑战。但是,如果你的首要目标是舒舒服服地看完这本书,你就不用总是进行反思或锻炼了。不过,你可以在最吸引你的地方做上标记。这样,当你准备付诸实践的时候,你就可以回头看看你的笔记。  让我们开始吧  这是你的第一份作业:挑选一个挑战,带进我们的意志力科学之旅。随后,我们会一起进入第一章,做个时空之旅,看看意志力到底从何而来,以及我们如何获得更多的意志力。  深入剖析:选择你的意志力挑战  如果你还没有作决定的话,是时候选一个你最可能用书中的概念和策略应对的意志力挑战了。以下问题能帮你找出合适的挑战:  *“我要做”意志力挑战:有没有什么事是你想多做一些的,或是停止拖延的,因为你知道这样做能提高你的生活质量?  *“我不要”意志力挑战:你生活中最“顽固”的习惯是什么?有什么是你想放弃,或者想少做一点的,因为它妨害了你的健康、幸福甚至成功?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  只要是地球人,意志力就是有限的。着眼于意志力,问题就永远停留在了待解决阶段。自控并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怎么办(how)的问题。  先确定你是否需要它  外企的福利水平普遍较高,但是压力也比较大,所以有些外企要么专门配备心理咨询师,要么寻求外援,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咨询师。粗略算来,也差不多快五年了,看着不同的人焦虑地来、高兴地走,我很欣慰。  但是,他们在我眼里,不太像是一个又一个的人,倒更像是一拨儿一拨儿的人,甚至可以说,就像一个人,因为他们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生活失控,寻求自控力。于是,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同样的“药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当然,收入还蛮高的,因为我的“药方”确实还算管用。而且,如何帮助人们提高自控力,也是我的乐趣所在。但是,日复一日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使我觉得很无聊,每天都滚瓜烂熟地重复着同一个程序,让我感觉生活有点儿僵化。我想,我也算是个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了,不如写本书,把“自控术”这件事儿向大家彻底说清楚,谁需要就自己拿回家去照做好了,这样也能节省我好多精力。而且我发现写东西比做咨询还有意思。于是,我就开始动手写了,不小心就写了这么一大摞。  在我的眼里,来咨询的人可以细分成几类,首先看看我每天都接触到哪类人吧,编号如下:  A太太很苦恼,逼着A先生来做咨询。A先生最近因为抽烟,导致咳嗽越来越严重了,虽然A太太每天都会在他耳边唠叨抽烟的坏处,可A先生每天还是要抽两包烟,这种情形持续了快二十年了,一边后悔一边猛抽。这不,又点上了一根。  B女士总觉得火气上蹿,遇到芝麻大点儿事儿也会火冒三丈,和同事的关系也很糟糕,“后悔”从来没有阻止过她的火气,回家后情况更糟,好像老公的每句话都能激起她无限的斗志。  C小姐最大的“爱好”就是失眠和迟到。每天早上醒来时,其实她心里清楚只要再赖在床上五分钟就会迟到,并会接到一张处罚单,然后被上司叫去“喝茶”。但是C小姐在谴责了自己一句之后,倒头又睡了个回笼觉;到了晚上,她知道如果不早睡,第二天早上肯定又得痛苦地挣扎一番,但还是忍不住地拿着遥控器来回换台,最后锁定《甄执罚稍诖采习镜桨胍挂坏悖槐吆蠡谝槐呖矗诙煲谰墒羌绦蠡凇⒓绦础  D小朋友心里清楚还剩两天就要考试了,但当他一坐下来打开书,就会发现桌子太脏了需要擦一擦,擦完桌子又会发现房间好像不太干净需要整理一下,整理完又会忽然发现好久没给姥姥打电话了……等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之后,他才意识到,是不是已经太晚了,该睡觉了。  E女士知道吃完饭立刻洗碗会比较妥当,但每次吃完饭就懒得去洗,于是她每天都下决心:下次一定改!  F小姐知道爬楼梯可以帮助自己减少肚子上的赘肉,可是每次经过电梯时,都忍不住按下按钮;晨练的计划一直于筹备阶段搁浅,但她每天都坚信,明天早上一定会去公园的。  G设计师的设计方案日益临近截止日期,他也明白自己必须要抓紧时间了,可是微博的粉丝不能无视,最近又听说出了部新电影,不看就对不住自己了。  …………  这就是我遇到的怪怪的人们,他们乐此不疲地做着自己认为不该做的事情,一边后悔一边继续。吸烟、酗酒者一般会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他们非常清楚吸烟会让他们咳嗽得厉害,喝酒会让他们痛恨自己,但是他们仍是管不住自己,行为完全不受自己约束。问犯罪分子为什么作恶,大部分都明白其原因是管不住自己。当然,他们都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但仿佛又有什么力量鬼使神差地驱使着自己去干。这种解释,并不是借口,而是事实。他们被迫做,不是因为意志力不够强大,而是感觉自己仿佛被另外一个人控制住了。  那个控制住他们的另外一个人很坏,老让他们干坏事儿;同时他又很强大,超乎人们的驾驭范围,人们只能日复一日地眼瞅着这个强大的坏人干尽丧尽天良的勾当。最可悲的是,人们连他是谁都不知道!  既然如此,那不如我们就把他叫作“X”吧。这个邪恶的、强大的X,最可怕的地方是:做坏事的是他,负责任的却是别人!X每天都在放纵、逃避、拖延,在他追求自己的快乐的同时,让别人为他的快乐埋单。比如X觉得吸烟实在有意思,但是得肺气肿的却是A先生;X总想痛快痛快嘴,见人就想骂,见事儿就起急,但给他“擦屁股”的却是B女士;X躺在床上拒绝入睡,C小姐在白天却困得要死;X拒绝进入状态,喜欢在网上耗着,D小朋友的老妈却会对他说:“放着正事儿不干,天天瞎折腾”……  而且,人们一致认为,正是这个X让他们的记忆力日渐衰退,慢慢变成了一个健忘的人;正是这个X让他们的注意力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约束;正是这个X让他们莫名其妙地“压力山大”,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而且干什么事儿都虎头蛇尾,难有长性……  他们认为这个X是自己。于是,他们自责、自轻、自贱,骂自己是个孬种。但我得说,X可不是孬种。如果你也有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就要先知道这个X是谁,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否则,认不清敌人的模样便开打,就好比打蛇却不知道蛇的七寸在哪儿一样,难以击中要害,因而无法一下子将它制服。  不过,在说知识和讲方法之前,我要先做两件事:第一,因为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是学术类的东西,晦涩难懂,所以我把那些专业术语都变成了通俗的语言,可以帮助你更容易理解;第二,我要先纠正一些来自于心理咨询师或者是你自己的错误观点,正是那些普遍流行的谬论,让人们陷入失控的状态之中而无法自拔,那些披着真理外衣的谬论之一就是人们经常用来评判自己或他人失控的理由:缺乏意志力。  努力反向效应  若想获得自控能力,其前提是首先要放弃意志力这个东西。这不是说意志力不可以培养,不可以训练,而是因为存在“努力反向效应”(theLawofReversedEffort),意思就是说,越努力越做不到。凡是需要调动“意志力”的,十有八九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个效应很简单,理解起来也不费劲儿。  “意志力”的定义是什么?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Thetraitofresolutelycontrollingyourownbehavior),基本等同“抑制力”“自制力”等。人们一般认为,意志可以战胜一切!但是我想说:意志在“期待”面前,就像影子见到了光,不堪一击,一击即溃。  什么叫“期待”?这里的期待不是“希望”,而是满脑子在想什么。比如你害怕自己会发胖,那么你满脑子都是“胖”,“胖”就是“期待”;如果你担心自己睡不着,那么,你满脑子就是“睡不着”,“睡不着”就是“期待”;如果你怕自己上讲台后会“忘词儿”,那么“忘词儿”就是“期待”……总之,满脑子想什么――无论你是“希望”它出现,还是“担心”它出现,或是别的什么,你都是在“期待”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用来观察和解释这个世界,当你开始用自己的哲学来解释这些行为,请暂时抛开。在通俗心理学中,这叫“努力反向效应”,起作用的力量是“期待”,与努力一点儿都不搭边儿,跟意志力也不搭边儿。  只要意志和“期待”发生冲突,行为的结果就一定是意志的反向,所以我们才会禁不住去做那些自己竭力反对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越努力可越做不到,而“缺乏意志力”是最方便的解释,同时也最具误导性,它让我们永远停留在“意志力待开发”阶段,问题也就永远解决  不了。  我们还可以引用别的案例来证明,就拿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回忆一下,你就会发现只要意志力介入,通常都会失败,仿佛意志力总在火上浇油。  我们用失眠来举个例子:如果你不逼自己睡觉,那么便自然而然地睡着了。但是,你用意志力强迫自己睡,比如你要求自己在半夜十二点之前必须睡着,往往是越努力地睡,却越加睡不着。假使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你会毫不怀疑地认定是由于紧张或焦虑在作怪,但实际上它们只是“努力反向效应”的媒介,其实真正起到作用的力量,也就是导致“紧张”的原因,还是“期待”。你越是动用意志力去逼迫自己睡,就会越是加强“睡不着”的“期待”,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还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刚学骑自行车或是第一次练习滑板时的情景。路上,你远远地看到一个障碍:一块石头、一个水坑或是迎面走过来的一个人,你告诉自己,我不能撞上去!你对那个人大喊一声:“别动啊!”但是,你越努力想避开,却偏偏越是撞个正着。我想那人爬起来之后会大加赞叹你的技术:“我说为什么不让我动呢,原来你是把我当靶子了,真准呀!”这时候你的意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会解释说:“我不想撞你的,但就是撞上了,我控制不了自己。”这根本不是你的错,更不是意志力的错。  假如你根本不去在意自己能不能睡着,或者会不会撞上去,那你就会睡着了、撞不上去了。而一旦意志力参与进来,就会调动相反的“期待力”,此刻“期待力”不仅把意志力瞬间击溃,同时还会让意志力为虎作伥、为所欲为,让相反的结果更快出现。  我还可以举出几千几万个例子来,但尽管例子再多,其证明的道理也只有一个:意志力越强,与之抗争的“期待力”就越激烈,意志力就越快被摧毁,坏结果也就越快出现。  其实,如果把努力反向效应分解出来,其实也就这几点:  1.决定人行为的,是“期待”的力量,而不是意志力。  2.每当意志力干涉行为时,那么意志力就一定会失败。你越想那样做,就越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  3.意志力越坚挺,结果就越糟糕。意志力会助长“期待”的能量;意志力涨一倍,“期待”的能量就涨两倍。  因此,“你就是缺乏意志力”“你应当努力”“要有毅力”“要坚持”等指责,都是不负责任的。正是这个指责,把人的生活推向了水深火热的境地,不管这指责来自于自身还是来自于他人。  你可能仍然对意志力抱有一丝幻想,因为你联想到了很多通过坚强的毅力做成了很多事情的人,比如《荒野求生》里的贝尔,比如屡遭拒绝却坚忍不拔直到建立阿里巴巴的马云,还有小时候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的潘石屹,还有……  如果你的意识里保留丝毫类似的想法,相信“意志力可以解决很多事情”“只要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鬼话,那么,你已经被洗脑、被忽悠了。“意志力”这个东西仿佛很有贵族范儿,只有成功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它;意志力是一道佛光,仿佛一个人只要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儿,就必须把它归功于吃苦耐劳、意志坚定;如果一个人的成功没有来自于意志力,那成功就显得不那么光彩了。这是整个世界给我们传达的最错误、最有误导性的一个论断,就拿贝尔来说吧,他是靠意志力才到荒野里去求生的吗?错!那是他的爱好,他喜欢冒险;那是他谋生的需要,他能因此获得不菲的收入;那是他的工作,摄像师在旁边跟着,他要停下脚步,整个剧组就都得被拉后腿……  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完全消除对自制力的幻想,必须认为意志力一点儿用都没有,我们才有继续的必要。  自控就像打蛇,得先知道“七寸”在哪儿  自控不仅仅是一项心理能力。很多到这儿咨询的朋友,都不是第一次找心理咨询师了,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找人咨询,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些不起作用的建议,除了“缺乏意志力”之外,还有很多伪命题,都是些普通人认为绝对正确的谬论。这一堆披着真理外衣的谬论,让人乍一听会感觉特别有道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永远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比如“发火之前必先数五个数,就能减弱火气”“抽烟之前必先停十分钟再抽,就能消除多巴胺,大大降低烟瘾”“暴饮暴食之前必先告诉自己有关身材苗条的好处,就会减少食量”“大骂自己是混蛋就能逼迫自己起床”……  为什么这些是伪命题?是的!因为:  1.自控策略不能以我们“已经有意志力”为前提。而这些所谓的自控练习,恰恰是在“我们已经有意志力”的前提下进行的。比如,我们必须首先要抑制自己的火气五秒,才能抑制发火;我们必须首先抑制烟瘾十分钟,才能抑制吸烟;我们必须首先抑制自己的食欲,再去少吃……  2.用克制自己、侮辱自己、鼓励自己的方式,妄图重新掌控生活,把它从不知道什么人的手里夺回来的时候,一开始确实有些效果,但很遗憾,这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难以持久,第二天就完全失效了。不仅如此,反而还会出现报复式反弹。  3.客观目标管理只能增强意志力,从而导致降低自控力。之前提过意志力和自控力的关系,例如:不吸烟或不酗酒有很多好处、不乱花钱有很多好处、不随便发火有很多好处、不拖沓有很多好处、锻炼身体有很多好处……这些就是客观目标管理。一个“老烟枪”在另一个心理咨询师那里就会忍不住大发雷霆:“戒烟有什么好处难道我还不知道?用得着你说?直接告诉我怎样戒就行了,少说废话!”罗列吸烟的坏处和戒烟的好处,确实能增强意志力,但是不可能有效果,因为意志力和自控力基本上是反向对抗的关系。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掌控自己呢?咱们举个例子说明:陆游教自己的儿子写诗的时候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要想写一手好诗,就不能学习韵脚、平仄、遣词造句什么的,那都是皮毛功夫,关于作诗的真正的功夫,恰恰和诗没有任何关系。按照“功夫在诗外”的理论,要拥有掌控生活的能力,就不能从生活入手;要改变行为模式,就不能从抑制行为模式入手;要获得心理层面的自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向心理学寻求解决方法,更多的是要从外部寻找原因,这并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而是因为从内在寻找原因的手段是无效的。失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生理和环境,不能把自控力全都归结为心理学问题,从而用心理学方式解决。如果躺在床上想想就有了自控力,那么人们干吗还要挣扎?仅用心理学来解决自控问题,不仅我没遇到过成功案例,估计你也没遇到过吧?所以,我们必须得做些什么才行,只用思考,就没法解决问题了。因为,如果把问题都归结于心理问题,那么到最后就有一个结果:“没意志力”“缺毅力”“重在坚持”。问题是,怎么才能获得这些东西呢?突破不了心理学层面,就无法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便你说得再动听,那么也只是动听的胡扯罢了。  自控的反面是失控,而失控的自我,就是你不了解的自我。综合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之后,你会发现,人其实分成七个层面(有点儿像《盗梦空间》里的调调儿,不过我估计那作者也是个不安分的心理学家,受了神经学和生理学的影响吧):第一层,多巴胺-ATP(腺苷三磷酸)系统,它主管短期能量的爆发;第二层,肌肉组织系统,它主管长期能量的储存;第三层,情绪脑,它产生各种情绪,以应对危险;第四层,神经链系统,如果“百分之九十八的大脑没被激活”这个假设成立的话,休眠的大脑被激活后的主管人就是它。它负责惯性,比如每天早上会在什么时间醒来;第五层,镜像自我,它主要负责把环境变成“我们”,又叫作社会脑或环境脑;第六层,自知力(这可不是自制力),它主要负责我们的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第七层,专门干坏事求乐子的自我,这个自我和意志力是一对,构成一个层面的自我,但是因为意志力是我们已知的自我,所以可以将意志力暂且抛开。  人就是由这七个层面的自我组装融合而成的,但每个层面的自我,都有一个“七寸”。不知道这些层面的自我,就不知道对手是谁,更不知道对手的七寸在哪儿,也无法击垮对方。所以,本书的重点就是这两部分:对手是谁,七寸在哪儿。  认识了这七个自我,掌握了这七个自我的弱点并协调好它们的关系,完全掌控自我就成了一种必然。而另一方面,自控者必能掌控环境,当你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生活之后,财富、成功之类,也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  在七层自我当中,意志力只是其中一个层面的一个侧面,所以说,马云、潘石屹这些人的意志力不见得比你强大多少。那么他们到底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他们学会了协调这七个自我,让自己不和自己打架,所以成功控制了自己,并成功控制了环境。协调好这七个自己,这样就能一个人顶七个人,就能管理好一个团队,就能让一个团队给自己的成功加分。但是,成功并不是全部的结果,因为家庭幸福、人际关系广泛、有经济保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都是自控的副产品,自控的主产品,是存在感、价值感和通体透亮的幸福感。  好了,我们就要去精确捕捉失控的根本原因,并科学地实施自控方案了,你准备好了吗?
  “对于想了解如何更有效完成目标的人来说,这本书意义重大。麦格尼格尔清晰分解了繁多的相关科学研究及其应用。她还提出,认识到意志力的局限性对培养自控力至关重要。”  ――杰弗里?M?施瓦兹医生(JeffreyM.Schwartz,M.D.)  “真是一本解放思想的书!凯利?麦格尼格尔解释了意志力的科学本质,粉碎了那些我们信以为真的神话。全书建立在鼓舞人心的事实上,而非压迫性的荒谬言论上。强大的意志力终于是每个人触手可及的了。”  ――杰夫?科尔文(GeoffColvin)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利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