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三国如何下象棋棋的单机版游戏,游戏中棋盘上的不是一般的棋子而是一个个Q版的小人,请知道的朋友告知一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歷史中出現了不少的變體,在古代便有、大象戲、廣象戲、七國象棋、滿棋、三友棋、等,主要是從規則、排列、棋盤形狀、棋手人數等方式改變下棋方法。排列方面最著名的是暗棋(广东和香港稱為盲棋),利用了中國象棋的棋子一面有文字,另一面空白這個特色反轉棋子,產生了帶運氣成份的變體,類似的有揭棋、落棋等。更有用改造過的棋盤,讓三個人同時下象棋,演變為三友棋和鼎棋等等變體。
有些變體有兩種以上類別變化,但以實際上最能明顯的特色為分類依據。
,棋子不是放在交叉線上,而是放在格上,共4*8格,剛好放下所有棋子。開始時,將所有棋的背面向上,令人看不到棋子是甚麼,然後洗亂棋子,再放到棋盤上。未翻開的棋子稱為暗棋,翻開了的就叫明棋。雙方輪流行走,每次可選擇翻開暗棋、移動自己的明棋一格或吃對手的明棋。吃棋時須考慮順序。除了帥和將不能吃卒和兵,卒和兵可吃帥和將這個特例之外,所有的棋子只可吃掉同級或較小的棋子,而較小的不能吃較大的,吃光对方所有棋子者获勝。因為這種玩法没有正式規則,各地玩法有所不同。以下次序以紅子的名稱表示,和相應的黑子地位完全一樣。
棋子順序:
帥>俥>傌>炮>仕>相>兵
也有口訣:「公(即帥或將)車(音居)馬砲士象卒」。香港的玩法中,砲的吃法走法和其他棋子一樣,暗棋在粵語亦叫「盲棋」。
大陆北方棋子順序通常與臺灣的相同,但炮的吃法走法和其他棋子一樣,和臺灣的方式不同。
另有一類玩法,棋子順序為:
帥>俥>傌>炮>相>仕>兵
此玩法在有另類的以小吃大規則,有相對的三字粤语口令:
相>俥──象髧車(髧(音/dam6/),即踩)
卒>炮──卒摔炮
兵>馬──兵騎馬
仕>帥──士撑公(撑即刺死,公指帥或將)
此外,在這套規則裏面,兵/卒不能吃帥/將,兵和卒要各安其位,兵不能吃砲,卒不能吃傌。
亦稱,越南文稱為C? t??ng úp、C? úp,使用整個中國象棋棋盤,開始時除了帥、將可保留原位,其他棋子要洗亂然後放在正式象棋玩法的棋子位置。揭棋的翻子需跟該棋子第一次移動同時進行,但該棋子的第一次移動的走法,需依照它的位置在一般中國象棋玩法時所在的棋子的走法。揭棋另一有趣之處是它容許了飛象過河、士過河。而揭棋的其他方面(一般走子、取勝條件等),都和象棋相同的。
另外有一種情況是,開始時除了帥外,也把士和象揭開留在原位。
的棋盤、移動、吃法、勝利方式略同於台灣玩法的暗棋。唯一不同處,在於不是把所有棋子放置格子上,而是從三十二顆棋子拿一張,可以拿別人的棋子,兩方輪流下,每次可選擇從手中拿一枚棋子以正面方式放至棋盤任何一格,或是移動已放置棋盤上的自己的棋子。
(又名三國志、三國棋)也是象棋的另外一種玩法,跟暗棋相同的是它必須將棋子翻開,但此外卻與暗棋完全不同。
三國軍棋故名思義,需三個人玩,棋子分成三方。棋子的走法同於中國象棋,但將帥走法同車,馬無拐馬腳,象無塞象眼。如同暗棋一樣三方輪流翻開,依照所翻到的子來決定自己是哪一方。吃子同中國象棋一樣不分大小,且只能吃翻開的子。
三國軍棋像暗棋一樣只使用半個棋盤,棋子一開始蓋著洗亂,並分成四份,各八子,放在棋盤之四角的交叉點上(不是在格子內),排法如下圖。
棋子排法:
○○○○┬○○○○
○○○○┼○○○○
├┼┼┼┼┼┼┼┤
○○○○┼○○○○
○○○○┴○○○○
分隊方式:
1.紅、黑及將帥
A 帥、將、兵、卒(共12顆) B 仕、相、俥、傌、炮(共10顆) C 士、象、車、馬、包(共10顆)
2.紅、黑及兵卒
A 帥、仕、相、俥、傌、炮(共11顆) B 將、士、象、車、馬、包(共11顆) C 兵、卒(共10顆)
3.將士象、車馬包及兵卒
A 帥、將、仕、士、相、象(共10顆) B 俥、車、傌、馬、炮、包(共12顆) C 兵、卒(共10顆)
其中第一種方式中,紅方及黑方只要任吃10子就算贏,將帥方需吃12子才算獲勝。台灣多半是玩第二或第三種方式,將另兩方吃光才算獲勝。
该规则由的作者提出,在这个规则中,象在三七路巡河线的位置时,可以向前走一格过河,也可以按同样的方法退回来;但河对岸有棋子时不能过河,过河后仍旧按照象步走,与对方象占有同样位置。
由象棋版的一些网友根据的规则提出,仕(士)相(象)可以“升变”为兵(卒),升变规则如下:
仕(士)相(象)只能在底线升变;
仕(士)相(象)升变成兵(卒)需要花费一步棋;
升变是不可逆的,即兵(卒)不能变回仕(士)相(象);
升变后的兵(卒)同其他兵(卒)的走法一样。
大象戲是出現的象棋變體,記載於(字無咎)的《》與的《》、的《》。大象戲棋子名稱、數量和現在象棋類似,只是棋盤為十一路,而非九路,並且砲是放在車的外側。
《廣象戲圖》:「象戲,戲兵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而以象戲名之。余為兒時,無他弄,見設局布棋為此戲者,縱橫出竒,愕然莫測,以為小道可喜也。稍長,觀諸家陣法,雖畫地而守,規矩有截,而變化舒卷,出入無倪,其説亦可喜。暇時因求所謂象戲者,欲按之以消永日。蓋局縱橫路十一,棊三十二,為兩軍耳,意苦而狹也。嘗試以局縱橫路十九,棊九十八廣之,意少放焉。然按圖置物,計步而使,終亦膠柱而已矣;而智者用之,則十九者之間,盡强弱之形,九十八者之間,盡死生之勢,而十九、九十八之外,死生强弱可循環無窮。飽食終日,得五說而為之,則涿鹿之縱橫猶目前矣。」
《》:「宋晃無咎撰《廣象戲圖》:象棋縱橫十一路,棋三十二,視以局縱橫十九路,棋九十八廣之,其新舊二法皆與縱十路、橫九路者不同。古十一路,蓋兵卒相去中路三,今中二路,其第一路,炮居兩旁,兵卒則居縱路二、四、六、八、十;炮馬士兩敵相對;炮無架,馬旁行,士不出帷幄,三者皆不歸釁也。」
《象戱圖法》記載此遊戲兵種没有象,而有弩这兵种,其他则是将、士、车、马、砲、步(另一方作 卒)。
廣象戲,又名廣象棋,是北宋晁補之根據大象戲擴充的象棋變體,使用十九路的棋盤,增加棋種,已失傳。
《》:「晁无咎象戱十九路九十八子,亦三十二子而增广之耳。其图未见其说,仅存所谓广十一路,为十九路者半局之数也,以三十二子为九十八子者,尽全局焉。尝以意度之半局十九路者,将一、士二、象四、车八、马八、炮十二、卒十四,共四十九子故全局得九十八子也。盖谓古局三十二子,两军其意苦,不若以九十八子为两军,其意少放十九路者。尽强弱之形九十八子者,尽死生之势、死生强弱变化无穷。茍得其说涿鹿之战,当在目前东坡曰着棋,饮酒挑粪吾皆不能,于愚亦然。故今因晁无咎之说,而推之或者古战法所在也。」
朝鮮作有,與的廣象戲同名。
七國象棋由北宋發明,參考同期廣象棋,同樣使用圍棋棋盤,並改變棋種。玩家增為七人,並以為稱呼。
由發明。使用棋盤為一正三角形,三邊連上半盤的傳統棋盤為己方陣地。玩家增為三人。中央棋盤上有區域名為海、山城。其中車、馬不可越海;砲不可越山城。棋子每方十八枚。另外多兩種棋子:火置於三、七卒位置,走前斜一步。旗置於兩士角,直行兩步,過河後步數不限但不得渡河回原陣地。先贏著佔有敗者所有棋子。其餘與傳統象棋規則同。
是1980年代發展出來的一種三人對弈象棋變體,目前在有舉辦比赛。棋盤是三個9×9×9的三角形,頂端2格重疊以人字型排列,兩兩之間有標示「魏界」、「蜀關」、「吳河」之邊界分隔。棋子分紅、黃、藍三色,開局由紅方先行,然後按紅、黃、藍順序走子。每方兵力與中國象棋相同,三方之“帥”、“士”、“相” 、“車”、“馬”、“炮”用字相同,唯等級最小之棋子分別使用“兵”、“卒”、“勇”表示。
開局前各方底線棋子擺放與象棋一樣,分別為“車”、“馬”、“相” 、“士”、“帥”、“士”、“相” 、“馬”、“車”。“炮”仍置於底線算起第三條線上的左右邊線往內第二格,但因橫向僅有七格,故雙炮之間距離較象棋近兩格;“兵”(“卒”、“勇”)有四子仍置於底線算起第四條線上,但因橫向僅有六格,故緊靠兩端各置兩子;而第五子則置於底線算起第四條線上(橫向五格)的中央一格。
規定所有棋子均可過河作戰,但棋子行走的路線均不可翻越棋盤中的三座山(處於中線右邊的棋子只可過右邊的河,處於中線左邊的棋子只能過左邊的河,只有處於中線的棋子方可隨便進入任何一國)。所有棋子都可把落棋點上敵國的棋子吃掉。
“帥”可見面,可出“帥府”過河御駕親征,著法是縱線、橫線或對角走一格。“帥”的著法和吃子請參看活動圖例。(圖例中每三秒走一步棋,下面的圖例相同。)
“士”可過河,著法是對角走一格。吃子見圖例:
“兵”每步縱線或橫線走一格,可進可退,也可平走,但“兵”未過河前傍邊有子不能走,只有向前走才可吃子。“兵”過了河即可升級,對四個方向都有攻擊力,包括回防。
“象”飛田字但不受塞眼之限,可過河。
“馬”走日字,不受別腿之限。
“車”走緃線或者橫線,只要前面沒別的棋阻擋,所走格數不限。可吃掉線上最前方敵國的棋子。
“炮”的走法和車一樣,在線上沒棋子阻擋所走格數不限,但“炮”只能在中間有一只棋子時(任何棋子包括已方和敵方的棋子)才可吃子。炮不能吃掉中間隔了兩只棋子和兩只棋子以上的敵方棋子。炮的吃子方法請看圖例:
將軍和被將軍
當有棋子咬住敵方的“帥子”時,要叫“將軍”。“被將軍”的一方要即時“解將”,不是“叫將軍”和“被將軍”的一方此時要停走。這時行走的雙方當遇到停走方的棋子檔著行走路線時,均不能通過,更不能吃掉停走方的棋子。直到“被將軍”的一方“解了將”或是“叫將軍”的一方吃掉了敵方的“帥子”時,停走的一方才可按順序繼續走子。
吃掉對方的“帥”子為勝,勝方可俘虜敗方所剩的兵力繼續與另一方戰鬥。每局棋只有一個勝利者,如果最後兩方和棋,則先勝第一方的為最終勝利者。
亦稱、,是清代的象棋變體。《》說:「行滿棋者,置將一、士二、相二、兵五外,餘僅一子,能間車馬炮三用。故一交手,及縱橫敵境,守者稍不慎,滿盤皆無補救。此雖遊戲,然可想見入關後索倫兵之氣慨也。 」
下滿棋時,紅方將自己的一車、雙馬、雙砲去掉,剩下的車具有車、馬、砲的走法、吃法。其餘規則同一般中國象棋規則。
,是近代的象棋變體。
下五虎棋時,紅方將自己的兩車、雙馬、雙砲去掉。紅方下時,一個兵可移動兩次,或則移動兩個兵。其餘規則同一般中國象棋規則。
,是近代的象棋變體。
下霸王棋時,紅方將自己的一車、雙馬、雙砲、五兵去掉。紅方下時,車可移動兩次。其餘規則同一般中國象棋規則。
新中国象棋由人发明。新增了两个新棋子“龙”和“虎”代替了原来的“相(象)”
走法: “虎”的走法是中“相(象)”的走法加上“帅(将)”的走法,但是按“帅(将)”的走法不能吃子。
“龙”的走法是“象”的走法加上在两河沿上可以横走,步数不限,但禁止以后者走法吃子。
其他棋子的走法和吃子方法及其基本规则与中国象棋一样。
由发明,该种象棋与中国象棋相比增添了两种棋子“导弹”和“战机”,每种棋子各两个。
“战机”:以“目”字的对角线为行度。“战机”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达周围的八个点,与“马”控制的据点一样多,但在同一直线前有两个其它棋子在时为“阻航”不的走着。
“导弹”:以直线为行走路线,只要无其它棋子阻挡,可横冲直撞整个棋盘。
其他棋子走法与中国象棋相同。
“战机”:吃子方法与走法相同。
“导弹”: 导弹在攻击对方时与其它棋时与之同归于尽,对方的棋子攻击导弹(除“炮”外)同样同归于尽,但是“炮”可以吃掉导弹。
其他棋子吃子法亦与中国象棋相同。
与中国象棋基本相同,以将对方的“将(帅)”“将死”或“困毙”为胜。但当对方“导弹”进入“九宫”威胁“将(帅)”,“将(帅)”只有回避,若无法回避就算被“死将”。“死将”的一方负,对方胜。
麻国钧、麻淑云. 《中华传统游戏大全》. 中國: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0.   (簡體中文).
《清稗類鈔》
周家森《象棋與棋話》
:隐藏分类:古代哪些皇帝喜欢下象棋而且厉害的_百度知道
古代哪些皇帝喜欢下象棋而且厉害的
提问者采纳
隆基既喜欢围棋也喜爱下象棋。他常与杨贵妃对弈,其下象棋的方法又十分别致,不是在棋盘上落子,而是以人代棋子。命数十名富女为棋手,在胸上缀以棋子之名称,棋盘则绘图在宫殿金砖地上,在杨贵妃那“莺声燕语”中,宫女随之走动弈棋,那博弈的情景的确奢华有趣。以人代棋的走法被传入日本后,蜕制成日本的“将棋”。 唐玄宗的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也是一位颇爱下象棋的天子。即使“天宝之乱”他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时,只要暂息片刻,他就要与爱妃下棋。而对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报、求援急件,即便堆积如山,他也不屑一顾。丞相李泌用“马嵬坡”事件进言劝说,唐肃宗方有所收敛,但下棋的兴趣仍末减。他为了掩人耳目,将“金铜成形”的象棋,换成“干树枝”雕成的软木棋子,以免走棋时发出声响。从此有了木制的象形立体棋子,被后人称之为“宝应象棋”,从此,象棋由高贵的金、铜鎏金等形式,转向普及的木质形式。 在漫长岁月中,象棋的棋法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北宋重臣司马光是个有名的象棋迷,他曾有“闲敲棋子灯花落”之句。他将2人对局改成7人相斗,称作“七国象戏”;后晁补之又把棋局扩大纵横19路,棋子加到98个,名之“广象戏”。但终因繁琐、冗赘,棋艺低下而不得流行。直至北宋末南宋初,象棋发展逐渐定型。即形成棋盘10路、横9路、有界河、“将”在九宫之内的布局。宋代《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当时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谱。据发现的宋代象棋正是32枚,其正面刻有楷体汉字,背面刻有实体象形图案,从此,铜铸或木制的阴文涂色棋子取代了以前的立体象形象棋。20世纪70年代在福建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南宋末年木制沈船,在船舱出土了20枚木制象棋子。它们很有可能是船员和乘客的游戏工具,说明南宋时代象棋已相当普及,这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象棋实物。 象棋在南宋社会得到普遍推广,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以至家喻户晓,男女老幼都能玩“象戏”。南宋著名诗人李清照十分精通博弈,在她的《打马图》中甚至附刻了一副象棋盘。《宋人轶事汇编》卷19载:文天祥“平生嗜象弈”,着有《单骑见虏》等40局,相传即便他与象棋国手周子善游泳时,两人也在水中凭记忆用语言“盲棋”对弈。南宋丞相洪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完整地论述了象棋战术,写出了《棋经论》l卷13篇,其中的棋法战术,已具有相当的战争艺术性。 明清时期,象棋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不少象棋名手和论述象棋的专著。明代象棋专著有《金鹏秘诀》、《金滕七着》、《梦人神机》、《百变象棋谱》等,而由徐芝精选的《适清雅趣》是象棋古谱中最系统、完整、实用的一种。象棋之所以如此兴盛,恰如艺术家唐伯虎着《谱双》一书所云:象棋不仅可以娱乐,亦可以论兵。戏曲文学艺术家李开先不仅有高超的棋艺,而且为后世留下两首象棋歌,其《前象棋歌》97句, 628字;《后象棋歌》 136句, 787字,是我国象棋史上的一份重要史料。 清代是中国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局象棋谱》等。其中王再越着《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 在清代紫禁城是宫内廷,帝王后妃们为打发寂寞冷清的宫中生活,也常常以下棋打牌为赌,来散心、解闷、浇愁。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诸多棋类,其中有一副别致精巧的蒙古象棋,与上述宋代象棋子无甚大差别,棋子为32枚:将2、车4、马4、象4、炮4,但无“士”,“卒”却比现今多4枚。清宫藏蒙古象棋形状为立体象形象棋。其“将”饰清代骑马武将形,顶戴花翎,身穿黄马褂,佩弓箭撒袋。一方骑红马,黄地花马搭;另一方骑黄马,红地花马搭。“炮”为端坐狮子形,一方全身黄色,爪下按一圆球;另一方绿色黄尾巴。“车”为马拉棚车形,车棚内端坐一人,一方黄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方窗一,坐车人身着绿衣;另一方红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圆窗一,坐车人身着红衣。“马”为站立马形,一方黄色,黑鬃黑尾;另一方驼色,黑鬃黑尾。“象”为站立骆驼形,一方黄色,另一方驼色。“卒”为端坐人形,一方为头戴清朝官帽,身着黄色衣服;另一方免冠光头,身着红色花衣。关于蒙古象棋如何走法,解释最为详尽的是清人叶名丰的《桥西杂记》。 清乾隆皇帝是个象棋迷。他经常与被清太祖封为铁帽子王的老豫王多铎的第四代小豫王下棋。俗话说“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两人棋艺相当,不分上下。有时,小豫王受命去宫中与乾隆皇帝嬉戏,有时,乾隆皇帝干脆去豫王府(原在北京东城区帅府园东口)找小豫王“博弈”。一次,乾隆皇帝与小豫王下棋时,小豫王说:“这次要论输赢和高低,我若输了,您可拔掉我府门钉一颗。”乾隆皇帝表示同意。小豫王紧接着又提出一个条件:“您要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好!”乾隆皇帝高兴地答应下来。于是两人摆开阵式,拼杀激战起来,最后杀了个五比五平。小豫王对乾隆皇帝说:“我输给您五盘,您拔我5颗门钉,我赢你五盘,您给我加5份俸禄。”皇上是金口玉牙,哪能反悔,只好勉强答应下来了。小豫王走后,乾隆皇帝越想越不是滋味,我赢他5盘只拔去5颗门钉,输他5盘,却要给他增添5份俸禄,这不是有欺君之罪吗?这还了得,但又一寻思,豫王是铁帽子王之一,不能加罪服刑,但为了教训小豫王的贪婪,乾隆皇帝下旨工部将豫王府院墙加高3尺,形同大狱的院墙一般。 爱新觉罗.傅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也谈及慈禧太后与一个陪伴她的太监下棋,只因太监下棋到兴奋处,脱口说了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竟惹得慈禧太后大怒道:“我杀你一家子!”然后即刻叫人把这位太监拉出去活活打死了。据文献数据记载,慈禧太后下棋玩牌时十分霸道,宫女、太监等人陪她玩时,都十分小心规矩,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即使下棋时能斗赢慈禧太后,也要在不露任何破绽的情况下,将这一局输掉,还要将其多年积蓄的小钱,供奉给“老佛爷”,以求保全生命。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想学下象棋,但是我对象棋只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下象棋最基本最核心的要领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步步提升_百度知道
我想学下象棋,但是我对象棋只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下象棋最基本最核心的要领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步步提升
象棋高手们和有象棋经验的大家都谈谈心得,教教我这个初学者,欢迎大家积极发言指点。
提问者采纳
悟!!!最好是在脑子里悟,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里复盘,一是可以总结经验,二是可以练习盲棋哦,最后再看棋谱提高。心态很重要!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回答,在我的实践中,我觉得“复盘”这个词的意义很大。感谢大家的意见,我会进步的。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0条回答
1,出子速度:先快出大子,占领要道,封锁对方,发展自己;2,灵活机动,应型而变来布阵.3,善于给对方设陷阱,打击对方;4,开局要用马兑炮,残局用炮兑马;5,集中子力于一处给敌沉重打击,效果最好
核心要领是思考,先掌握基本的走法,然后学习开中残局的布阵,认真研究棋谱,有机会一定找职业象棋手和大师对阵,虚心学习大师的棋路,多实战,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棋路,祝你成功!
没有什么特别的决窍,就是要多找人下,找厉害的人下,多多下棋输得多,学到的就越多,慢慢你就会变得厉害了
以上各位大师说的都有自己理论+实践而成的.所以各有各的道理.但依小弟之愚见:什么打谱,什么计算能力+杀法,什么找高手下象棋等等那一类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不过关键是LZ自己的看法.为提高而提高的办法不是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兴趣&.其实下象棋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只要抱着&喜欢下象棋&的心态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将象棋基本杀法背熟然后,打大师的谱最后,转入实战(实战求精,不求多)推荐几个象棋网:中国象棋大师网,中国象棋网
夫弈棋者要专心绝虑,静算待敌,坦然无喜怒挂怀。大抵一局之中,千变万化,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挚雷轰;炮辅卒行,逼近士象,如狼奔虎跃。顺手包先要车活,列手包补士要牢,入角炮急使车冲,当头炮车横将路,破象局中心进卒,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马飞过角,车便巡河。未得路莫离本位,已得势便可争先。鸳鸯马内顾保塞,蟹眼炮两岸拦车,骑河车禁子有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等他车路,背立将忌炮来攻。我势弱勿轻进,彼势强拚便攻。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输手。急赶将有后着可行,慢入悻无内子宜动。士象全或可求和,士象无兑他车卒。算隐着要成杀局,使急着恐悻不完。得先时切忌着忙,输车时还叫心定。子力胜局中寻胜,子力宽即便寻和。学者详察于斯言,可为国手矣。
高手都是努力过来的!!多与别人下棋,多看些棋谱,相信你会有进步的!
建议你上QQ游戏或者中游戏在线中心!上网跟其他人玩一下!
多玩就知道了,去qq游戏里多玩玩了
我实践就会得出经验
先看棋谱,之后实战;记住:实战最重要了!
关键是悟性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高手
计算+预防+反击=成功
良好的记忆力和智力加上持之以恒的耐力,这是一个象棋高手首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然后就是多打谱,多学习请教,经常参加实战。
多想多算多复盘.
最基本的核心要领当然是把对方将死了
计算能力,预防御能力
看你们说得热火朝天的,我也来说两句嘛!本人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下象棋,现在当然才读大学。当初刚学棋也是屡遭人洗啊!别人让我半边还不一定能赢,现在嘛!···象棋的基本规则什么的就不必多说了哈,你自己可以找到的,那些什么大道理也是说不出来哟!作为象棋从开始学就得找到自己的强项,也就是说自己比较擅长用的几个棋子,一般在走一段时间后就基本可以找到了,这样有利于你将来有一定的造诣时的谋篇布局,毕竟象棋要得是整体的攻守嘛,有的人能够把马用得出神入化,而有的人则能用兵去攻城略地,当然大部分人更擅长用车的!而我个人就是比较喜欢炮! 个人意见,用其他的棋时一般都要把敌方的士象破了才能大显神威的,而炮就不一样了,我觉得用炮时最好是要敌方的士象都在是才更好!这样基本可以占到先机的,当把炮放中宫或是底线时就基本把敌帅定位了,此时用马后炮或是用车都比较好办事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棋道哈。自己的棋谱还得自己去掌握的,最好就是从开始就能控制大局,先发制人啊,当然绝不走极端而一味的就只用几个棋子,我说的是主要,毕竟象棋就像军队一样是考大家才能搞定的。要得也是整体,有时就不得不舍车而保帅啊!总之整体观是不能少的。很多就爱问那些高手每次开局都基本一样,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啊?在我看来基本可以说是没有的,都是在身经百战后,走出自己的一种风格后,也就形成了你所谓的绝招了吧! 当然还有攻守问题,有人擅长攻击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而有的人确实冷静的防守,打防守反击,不求一击致命只是沉着稳定,诚然进攻比较重要,不过一味的进攻,就必须有自己的一个进攻套路,比丘一击致命,不能给敌人苟延残喘的机会,不过我觉得那些高手基本都是先做到比较好的防守的,后防无忧才能安心的进攻嘛!当然棋道远不只这些,不过也得靠自己在实际中去体会的,没有身经百战哪能做个好将军啊?以战养战,才是上招!
行棋规定 第1条 棋盘和棋子 1.1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象棋子就摆在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做“河界”;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叫做“九宫”。 九道直线,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代表;黑棋方面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代表。 1.2 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共十六个,各分七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 红棋子:帅一个,车、马、炮、相、士各两个,兵五个。 黑棋子:将一个,车、马、炮、象、士各两个,卒五个。 1.3 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下图(印刷体棋图规定:红方棋子在下,用阳文;黑方棋子在上,用阴文)。 1.4 比赛用的标准棋盘,应每格都为正方形,每方格长宽均应为3.2至4.6cm。每个平面圆形棋子直径应为2.7至3.2cm,大小与棋盘合适配套。棋盘和棋子底色,均应为白色或浅色。棋盘上直线和横线应为红色或深色,四周应有适当空白面积。棋子面色分为红黑两组,字体和圆框应当醒目。 演示比赛用的大棋盘为直式,红方在下,黑方在上。棋盘和棋子大小,应配合场所相应增大。 第2条 走棋和吃子 2.1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2.2 各种棋子的走法如下: 帅(将)每一着只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将和帅不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如一方已先占据,另一方必须回避。 士每一着只许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一着斜走两步,可进可退,即俗称“相(象)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别的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走过去。 马每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即俗称“马走日字”。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走过去。 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 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同车一样。 兵(卒)在没有过“河界”前,每着只许向前直走一步;过“河界”后,每着可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不能后退。 2.3 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只有炮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无论是哪一方的)跳吃,即俗称“炮打隔子”。 除帅(将)外其他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立即把被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 第3条 将死和困毙 3.1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 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 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3.2 轮到走棋的一方,无子可走,就算被“困毙”。 第4条 胜、负、和 4.1 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输棋(负),对方取胜: 4. 1.1 帅(将)被对方“将死”。 4. 1.2 走棋后形成帅(将)直接对面。 4. 1.3 被“困毙”。 4. 1.4 在规定的时限内未走满规定的着数。 4. 1.5 超过了比赛规定的迟到判负时限。 4. 1.6 走棋违反行棋规定。 4. 1.7 走棋违反禁例,应变着而不变。 4. 1.8 在同一棋局中,三次“犯规”。 4. 1.9 自己宣布认输。 4. 1.10 在对局中拒绝遵守本规则或严重违反纪律。 4.2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4. 2.1 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4. 2.2 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4. 2.3 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 2.4 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比赛规则 第5条 摸子、落子、纠正错误 5.1 触摸自己方面的哪个棋子,就应走哪个棋子,除非所触摸的那个棋子,按行棋规定根本不能走,才可以另走别的棋子。 5.2 触摸对方的棋子,就必须吃掉那个棋子,只有当己方的任何棋子都无法去吃时,才可以另行走子。 5.3 先触摸自己的棋子,后又触摸对方的棋子,处理顺序如下:前者必须吃掉后者--无法吃掉时,必须走动前者--前者无法走时,必须用别的子吃掉后者--别的棋子也无法吃掉后者。另行走子。 5.4 先触摸对方的棋子,后又触摸自己的棋子,处理顺序如下:后者必须吃掉前者--无法吃掉时,必须用别的子吃掉前者--均无法吃时,必须走动后者--后者也无法走动时,才可以另行走子。 5.5 同时触摸双方棋子,处理顺序同5.4 。 5.6 摆正棋子必须事先争得对方同意,而且只能在自己走棋的时间内进行,否则以摸子论处。如系明显误碰某个棋子,不作摸子论处, 5.7 一着棋走了以后,不得再予更改。落子生根,以手离开棋子为准。 5.8 纠正先后走颠倒或棋子被意外挪位等错误,应及时进行,局后不受理。若错误系违反行棋规定,则按4.1.6款处理。 第6条 计时 正式比赛,采用具有两个钟面的专用计时钟,分别累计双方的走棋时间。赛前明确规定第一方在一定时限内必须走满一定的着数。对局双方必须在走棋后,方可按钟。忘了按钟,裁判不予提醒。根据比赛性质与规模,并有利于比赛不致出现封局,可选用以下几种计时方案。 6.1 第一时限,每方在90分钟内必须走满40着。以后每15分钟内必须走满10着,直至对局结束。 6.2 第一时限,每方在60分钟内必须走满30着。以后每10分钟内必须走满10着,直至对局结束。 6.3 第一时限,每方在10分钟内必须走满40着。以后每5分钟内必须走满30着,直至对局结束。--适用于快棋赛。 6.4 每方每5分钟内必须走满30着,直至对局结束。--适用于快棋赛。 6.5 每方时间包干使用,不计着数,先超时者判负。 第7条 记录 7.1 在对局过程中,双方对每一回合都要逐着记录,力求清晰准确。每连续漏记4着,判犯规一次。 7.2 如果一方所剩时限已不足3分钟,该方可暂缓履行7 .1款规定,但一俟转入下一时限,必须首先补全漏记着法后,方可行棋. 7.3 对局终了,裁判如认为某份记录不够清晰.准确,有权要求该方在对局结束后誊清补正. 7.4 如棋手拒绝执行7.1,7.2和7.3款规定,裁判可引用4.1.10款判负. 7.5 记录方式可采用完整与简写两种:
下象棋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下象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