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哪些途径把职业技能都有哪些转化为学生技能

大天使之剑战士怎么学三转技能 有哪些技能加点方法_网页游戏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S,将无法看到通过JS实现的效果
大天使之剑战士怎么学三转技能 有哪些技能加点方法
  在大天使之剑游戏中,战士职业的三转是获得大量属性加成的机会啦,那么战士职业的玩家们怎么学习三转技能呢?一起来看看吧。
  在游戏中,战士三转需要将力量加到950、穿套装,可以用力量临时药把所有三转技能学了之后,在洗力量。
  战士的速度目标是150,双手速度武器加上速度项链是最佳。
  950加黑龙套装60是1010.加伤一个临时力量药,就可以完美的学习所有三转技能啦。
  那么战士玩家学习三转技能就是这些内容啦,希望小编的介绍可以给战士职业的玩家们带来帮助啦,祝大家玩的开心啦。
上一篇: 下一篇:豫章书院美术工作室
当前位置:&&
《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 芦怡人 &&&&更新时间: 17:52:33
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结&题&报&告
南昌艺术职业学校课题组&&&执笔:卢怡人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制造业逐步转移到中国,现代高级技师和熟练技工严重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从中国东南沿海到西部内陆大范围出现&&技工荒&,并且这种状况愈演愈烈。我国劳动市场的现实是:一方面亿万农民进城务工收入不足养家糊口,另一方面月薪上万的技术工种、技能岗位无人应聘。何以至此,其深层原因是什么?
在职业教育领域里,还有一个长期令人费解的问题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开展得很好,一旦移植到中国,效果就大打折扣。加拿大的CBE(以能力为中心的职教)成功教育经验,引进到我国就难以发展。是不是职业技术教育只属于西方沃土,在中国缺乏它生长和发育的&土壤&?如果是,那么这个&土壤&指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提出了&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方案,旨在探究中等职业教育长期面临的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落后,教学内容学科化,办学体制不灵活,招生非常困难等日显突出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在理论上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力争创建具有现实性、基础性、实践性和自主选择性的职业美术课程教学体系。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了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课程模式,从理论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挠学校在&破&掉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后不知道&立&什么的矛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也有专家提出&专业课程项目化&的观点,旨在实现学校培养能快速适应企业技术、服务和劳动市场需求的职业人。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始终未能挑出学科体系的藩篱,理论与实践割裂是学科课程的老大难问题。学科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科学理论基础,但无法提供企业关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其提供的职业知识和职业实践是间接的,难以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的需求。学科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培养职业能力;学科课程重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的联系,致使理论与实践教学难以整合。因此,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势在必行。
三、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
1、通过教改实验,改变中等职业教育普遍采用普教&改良型&学科课程模式。加强对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验,探索新的课程模式。&
2、通过教改实验,提出中职美术教育合理的课程结构。一是美术专业基础课程,二是美术职业化课程,三是综合学习课程。以这三部分构成职业美术教育新的课程结构。&
3、通过教改实验,科学地确立课程内容。加强职业学校文化课程的服务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
4、通过教改实验,改变用一个模子塑造所有学生。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多方向的需要
5、以&课程开发&为平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实践课程体系,缩短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
6、建立专业课程的独立体系,实践课单独设课自成系统。重视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重视技能训练与生产实践的联系。
7、开展&专业课程项目化&的实践尝试,在原有学科课程基础上,增加几个完整工作项目,来获得综合实践能力形成。
8、取得一定成效后,尝试打破学科课程体系,以&工作项目&为核心重组专业课程结构,突出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
以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为切入口,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体制等教育要素进行综合配套的变革,试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初步确立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办学机制,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提高专业水平,改革课程设置是该项研究的最终目的,通过探索与实验初步达到&四个转变&:从人才培养单一模式向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模式转变;
&&&&&&&&&从强调专业对口向拓宽专业口径转变;
&&&&&&&&&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相互渗透增强适应性转变;
&&&&&&&&&从重视单门课程功能向重视课程整体功能转变。
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要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来创建。并顺应人文、自然和应用科学的发展及科学不断分化整合的趋势。精心组织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既有利于统一规模培养,又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我们必须遵循&四项原则&:
课程设置应当适应社会生产、服务需要原则;
,&&&&&&&&&&&&&&&&&&课程设置应当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原则;
&&&&&&&&&&&&&&&&课程设置应当实现课程结构优化需要原则;
&&&&&&&&&&&&&&&&&&&&课程设置应当体现地方特色和职教特色原则。
(二)、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超前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科研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理念、新思维。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并为提高教育改革质量提供了思路、技术、策略等方法论基础。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全面实施&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目标,教育科研科学的界定了&职业能力&的内涵、外延、、原则和内容等概念,从而有助于统一思想,协调步伐,把职业教育不断推向前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科研过程是促进教育工作者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的过程。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推行教育行政民主、科学决策和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优质高效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五、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思想,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坚持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认真进行研究实验,争取实现预期目标,确保按时顺利结题。
研究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将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视野来确定教育改革目标。该项研究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教育之长改革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为我国中职教育振兴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基本思路
1、研究工作思路
本项研究工作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概念、定义、理念层面上的探讨和界定,形成共识,统一工作思路。第二步,对南昌市职高美术专业教学实施状况进行调研,将抽样调查数据分类、比较、分析和整理,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三步,得出结论,对课程结构调整及教学内容重组提出建议,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依据。
本项研究通过教改实验,,创造能力培养环境,使毕业生能够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工作要求,达到中等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项目研究,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强化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学校更好的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2、工作管理思路
建立课题管理机构:组建由校长牵头的课题领导小组;
成立由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
建立必要的课题工作制度:如学习培训制度、工作例会制定、档案管理制度。3、经费管理制度;
&&合理协调、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文献资料等资源。科研经费由教
科处和课题组分项管理。
六、调研内容设计&&
该项研究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在理论支撑、专业引领下,从实践中发现、搜集问题,避虚就实,通过广泛调研掌握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实质性问题。
(一)、调研的基本内容设计
1、&职高专业教学实施状况&&&&&&&2、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状况
3、&专业课程设制状况&&&&&&&&&&&4、专业教学内容安排状况
5、&职高生专业实习状况&&&&&&&&&6、职高专业教学管理状况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设计
1、&美术专业课程结构设计&&&&&&&&2、美术专业教学内容设计
3、&美术专业实训过程设计&&&&&&&&4、美术专业实习教学设计
(三)、拟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1、&对南昌市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建议
2、&对职业教育管理行政体制的建议
3、&对职业教育加强实习教学的建议
(四)、研究范围和调研对象
1、&研究范围:本校及全国中等美术职业教育学会会员学校的教学状况
2、&调研对象:本校职高美术专业学生、教师、家长、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去向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等。
七、研究方法设计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晶。因此,本项研究必须采取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具体采用下列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前&,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信息动态作前期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本项研究提供方法依据。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本项研究提供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网上调查等获取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弄清事实,发现问题,促进研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研究,提供经验原型和基础。
3、实验研究法:将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在理论假设方法下,有目的、有预见地操作实验,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投入课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并加以改进和定型。
4、经验总结法:从个性问题寻找共性问题,从特殊事物中寻找普遍意义。总结出适当的、可操作的经验或模式加以推广。
八、研究过程设计
(一)、前期准备阶段
构思、规划、制定本课题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重点,确立指导思想&,形成基本思路&,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和培训,讨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的和方法。
(二)、研究实施阶段
根据研究方案的内容、步骤、方法和分工,教师按自己承担的任务开展专题研究或各项调研及实验教学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展开一系列交流、研讨、评议等活动,为下一步实验提供范例和有效经验。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并开展中期小结与反思。
(三)、课题总结阶段
&&整理阶段性成果材料,分析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教学改革建议,材料汇总与全面总结&。同时就该课题的价值、意义、经验予于宣传、推广,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并申请成果鉴定。&
九、课题研究的结论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调研、分析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以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为切入口,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建设等教育要素进行了综合配套的变革,试行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实验教学。初步确立了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办学机制,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加强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一)、立足职业能力&从构过程模式
改革课程设置模式,打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之间的设课壁垒,使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形成一个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改革后的专业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含职业能力理论课)、整合后的设计基础课(含美术基础课和设计基础课)、调整后的应用设计课,(含专业设计课、专业选修课)、增设了专业实践课(含专业实习),同时加大实践课、选修课的分量。&职业美术课程的重组不是简单的把几门课程放在一起教学,关键是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使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立足职业能力培养&。我校职美专业课程优化整合如下:&
第一,将结构素描课、全因素素描课、速写课、合并为&设计素描&。首先,视觉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离不开扎实的素描功底,这是无可非议的,任何全盘否定素描在视觉造型艺术中的价值和作用都是错误的;其次,以纯艺术的绘画素描观念指导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是不科学的。为设计奠定基础的素描教学,必须考虑设计专业的特殊需要并使其为设计训练服务,才可能取得实质性效果。将设计素描分为结构素描、构成素描、创意素描等方面进行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设计造型表现力和设计制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意思维能力,最终达到&通过素描,认识自然,融入设计&的教学目的。
第二,把色彩课教学内容的绘画色彩逐步转变为装饰色彩。色彩是设计的三大要素之首,色彩课对设计专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课对美术专业学生是必修课程。但基础色彩课程通常指绘画色彩,绘画色彩教学内容主要是以静物写生来认识色彩规律,以及运用色彩表现物象,培养色彩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不过,以纯艺术的绘画色彩观念指导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也是不科学的。色彩构成课、色彩创意课、合并为&设计色彩&。设计色彩是对装饰色彩原理进行运用与拓展。就设计色彩而言,它是非纯艺术性的,设计色彩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与其他绘画色彩不同。因此,设计色彩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究和掌握色彩在设计中的基本规律和独特作用,为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
第三,图案、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等应用美术的基础性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学会图案的装饰造型技巧和平面构成对图形分解与重构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技巧。图案设计、平面构成是设计艺术教育中审美及造型的基础,是研究及掌握设计规律和形式美的必由之路;&将图案、平面构成、合并为&设计基础&课,使课程能更有效发挥图案的装饰造型表现力,以及平面构成的发散思维和联想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图案和平面构成二者的设计优势,提高设计的表现力和创意能力。既掌握图案课的教学精髓,又掌握平面构成课视觉形象构成的科学规律。&&&&&&&&&&&&&
第四,增设多门选修课和加大选修课的份量,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选修课内容须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技能为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确立教学内容,着眼于职业能力培养。选修课的设置主要围绕加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拓宽专业面来开展。如开设增强设计意识、提高艺术修养的《艺术欣赏与美学》、《工艺美术简史》、《摄影》、《装饰设计》、《展示设计》等课程。如在平面设计专业,开设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拓宽专业面的《印刷设备常识》、《手工制版》、《电脑美术设计》、《市场营销》、等课程。选修课的设置可灵活安排,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均可自行设置,并为各专业方向编制了课程实践模块图。
注重课程交叉的关联性,各专业课程模块中,都提供了大量可供选修的其它专业的基础课或专业课,有利于学生拓宽专业口径,与其它专业进行交叉学习,或寻求新的专业方向延伸点。例如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建筑、文字、图形、广告、展示、家具、公共设施、雕塑等其它专业的课程作为选修课,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电脑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广告类的课程,也可以选修环境类的课程。装饰艺术专业的学生较多的安排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可以使雕塑、装饰品更好地与环境设计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
(二)、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的&项目课程&的尝试
目前,国内中等职业美术专业课程设置,通常是在大学里找到与中职美术专业相&对应&的学科,因此许多课程开发基本上是从学科知识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简化&而成为中职课程。其结果就是将传统学科课程,通过拆散、分段、排序、组合构成了既相互衔接又各自为政的课程体系,作为普教&改良型&的学科课程,用于职教教学,所以产生&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培养工作能力&等诸多问题。因为一方面新技术在应用中发展,首先是出现在工作现场和生产一线,较难实时反映到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技术性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有部分内容无法在学校获得,只能在工作实践中掌握。因此,实践性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课程应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理论课与&必须、够用&为度;实践课以&必要、实用&为原则,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1:1左右。&所以,中职美术专业教育的改革与试验,不仅仅是在原有学科课程基础上修修补补的改进,现在许多学校在开始探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诸多改革中,最具广泛性的就是&项目课程&。&近几年来我校在职高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项目课程的不同实施模式和构想模式。实验和研究假设如下:
第一阶段我们是采取叠加式项目课程实施方案,即在学习了原有学科课程后,让学生通过完成几个工作项目来获得综合实践能力。方法是:让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图案、平面构成、字体、标志等装潢设计基础课程之后,以下达工作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工作情境中模拟工作过程,教师的身份是项目经理,学生以设计师助理或实习技师的身份来承担工作,经理以工作任务单的方式布置工作,让学生完成文艺招贴、体育招贴、商场促销广告、系列包装装潢、系列饮品瓶贴、服装拎包吊牌、印刷宣传单等多项设计中的部分设计与制作任务。学生以三至四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分别承担收集素材、网上查找资料、考察印刷厂、市场调研、集体讨论构思稿等工作,群策群力完成设计任务。取得了已往课堂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使专业教学向实践方向迈进了一步。下一步的构想是:
第二阶段采用的是与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改造原有学科课程的教学,这比前者明显进了一步。既&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将全部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宽基础阶段,即教学内容不针对其具体职业岗位,而是整合了一群相关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以期为今后转岗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为活模块阶段,其功能是学生在选定好模块后,针对相对确定的一个或几个就业岗位进行&项目训练&,为就业做技能准备。这个阶段的教学仍须遵循学校现有班级教学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学习内容与职业行动的密切联系,提供一种职业基础教育。如要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尚须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再进一步的构想是:
第三阶段的改革是完全打破学科课程体系,以工作项目为核心,重视专业知识结构,这又进了一步。从国外职业教育实践来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秩序,如长期沿用的班级授课制度,按课程表安排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固定的教学评价制度。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过程,它至少包括以下环节:
选择确定专业、选定教学项目、确定教学范围和课时、确定训练项目名称、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确认条件要求(场地、设备、材料、媒体)、创设企业工作情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学习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具体任务、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对这一步的教学,目前还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和推广借鉴的经验。
推行项目课程需要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在通过了以学科知识为主的高等教育专业培养之后,还需要到实际工作中去切身体验全部工作过程,使自身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能够按照工作过程逻辑,重新加以编辑、整合,最终形成某一专业或工作领域的工作知识体系,才能产生&教师、工程师或技师&等实质性双师型教师。
项目课程应当成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因为它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能力,能有效锻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十、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与教学改革实验,实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教改实验成果
(1)、在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中,将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21世纪,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和制作能力及创业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实用型技艺型专门人才。能在艺术设计领域从事包装装潢、书籍装帧、标识图形、印刷制版、CI设计、网页设计、字体设计、POP广告、商场陈设、商业广告等视觉传达设计与制作等生产、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2)、将&学科建设&转变&为专业建设&,改革的宗旨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设以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导向的实用专业。对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课程结构进行重新划分。通过教改实验,扭转了专业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的局面,从实践能力培养入手,按社会岗位群对人才的层次、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
(3)、在教学改革实验中,分阶段推行了&项目课程&的实施与尝试。采用了叠加式&项目课程&的教学,即在学习了原有学科课程后,让学生通过完成几个完整项目来获得综合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了与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改造原有学科课程的教学,使学科教学较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建立了以职业任务为导向,以职业素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4)、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
通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使教师从单纯的教育实施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探索者;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能自觉的把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能持续不断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提炼,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智慧得到提升,教育能力得到发展,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实践教学成果
根据课程改革实验要求,在实验班贯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计划,学生的实践学习时数大大增加,开始步入以培养应用技能为宗旨的教学轨道,将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相关机构举办的美术设计大赛,锻炼学生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能力。
我校学生2006年在全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责无旁贷&宣传画比赛中获全国一、二、三等奖3个,获省一、二、三等奖4个。
2006年在南昌市中学生艺术节美术作品竞赛中获一、二、三奖12个。
2006年在江西省中职学校美术专业技能竞赛中获色彩绘画竞赛团体第一名。同年在南昌市中职学校美术专业技能竞赛获生素描绘画竞赛团体第一名。
2006年参加江西省中小学生动漫绘画比赛获一等奖。
同年出版了南昌艺术职业学校师生作品集一册。
2006年获得江西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学组一、二、三奖6个。
2007年在江西省中职学校美术专业技能竞赛中获素描绘画竞赛团体第二名。并获得素描、色彩、设计个人一、二、三等奖6个。
这表明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能缩短教室与职场的距离,能加快学生与技术人员之间的角色转换,能增强学生多岗位的适应能力的形成。同时促进教师从目的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设计课改方案,有效地实施了改革实践。课题主持人和研究人员的系列文章如: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21世纪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
《21世纪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依托校本培训&促进教育科研》
《中等美术专业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科研是改进教学方法的法宝》,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立足职业能力&重构课程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障碍》
等论文在中国职教美术研究会,江西职业教育学会,南昌教育学会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对中职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力结构及形成的研究
论文提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两年在校学习和一年的综合实训,就要面临实际的工作岗位。他们在学校学习中,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与社会相融合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能力培养。达到学校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岗位零距离,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岗位需求达到无缝衔接。
主题词:& 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能力结构&&&&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经过职业教育,一个“生物人”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但又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人,而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职业学校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培养适合岗位的人才。一个合格的职业人,要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即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动时,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能在变化了的环境里积极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要求个体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职业习惯,职业行为。
二、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结构
&&&&&&&&&&&&&&&&&&&&&&&&&&&&&
&&职业能力
&&&&&&&&&&
&&&&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学习能力&
工作能力专业技能& 创业能力
&&&&&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能力& &&&&&&&&&&&自我发展能力
&&&&&&&&&&&&&&&&&&&&&&
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力形成的途径和方法
(一)职业学校学生形成的途径
⒈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和班级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开展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能够有锻炼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主要渠道。
& &&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专业理论课、文化课、实践实训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形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⒊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三年级都会到职业岗位上去实践体会真实的职业氛围,这也是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快速提高的过程。
& &&(二)职业学校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
⒈职业道德渗透贯穿在教育教学之中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而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体现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上岗后,应该就具备了相应的职业道德。但是单纯的说教,起到的效果可能是微不足道,不能很好的让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变换一种教育方式,用活动来代替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去领悟,这样的效果会是最佳的。
&& &(1)认识职业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
“职业”的渗透在学生进入学校第一天,学校应引导学生,让其意识到将来要面对的是什么,将来要从事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让其感受到职业的氛围。从学校到专业到班级,对这一点都要特别关注,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才可能学会如何去做,在做的过程应当怎样去做。所以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学生养成职业道德的基础。
(2)创设职业情境&
形成职业氛围
职业学校有别于普通中学的就是“职业”二字,创设一个大的职业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职业的理解。
职业情境的创设可以给学生一个很直观的效果,他们可以在这个情境中得到体验。从大的环境来讲,学校的建筑群可以按一些职业岗位来设计如:学校的环境布置可以根据专业特点来进行设计,如:学校的绿化美化可以与园林花卉专业岗位联系,设计成小区绿化角,公路绿化等;校园文化突出“职业”特色,在文字宣传上,可以告诉学生“进校如进公司、(场等),上课如上岗”,让学生感受“职业”气氛。但是仅仅有这样的情境还是不够的,将职业情境引入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一天,这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转化。如:旅游专业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模拟机制,将学生分成“旅行社”,学校教育管理和旅行社管理相结合,这个过程学生会自己建立组织机构,并有不同分工,为了使自己的机构运行良好,每一个成员会很好的去维护这个团体的利益,这个过程中,适时的将职业道德要求融合在日常管理中,学生既可以很容易接受,又可以习惯成自然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职业道德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职业道德的渗透更具有针对性,职业道德的培养要通过专业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如:作为一名园林花卉的学生在进行插花操作时,要保持操作场地的清洁,这就是一种职业习惯的养成。这个职业习惯就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自觉的养成。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要求,并加强检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样的习惯。
⒉专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是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培养专业能力,要注重掌握技能、知识,以获得合理的智能结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技能。
(1)专业理论课上学生技能的培养
& 专业理论基础课的教学,要紧密与专业实践相联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把理论教授给学生,用这些理论去解决岗位工作中哪些问题,作到理论充分联系实践。与此同时,也要进行良好的职业习惯进行渗透,为将来进行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奠定好基础。如:在插花教学中有五大构图原理,这是非常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在插花操作过程中要将这五个原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去,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才能提高作品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知道理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在作品中如何应用这些理论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就通过作品制作,来讲解五个原理的应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
(2)专业实践课上学生技能的培养
专业实践课是学生专业技能强化、熟练的过程,专业教师应该作好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设定不同的教学场景,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实践课教学的实效性。如:花卉专业的插花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情景,教师将一些工作项目(如:会议用花设,婚礼用花、庆典用花等)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作品并做好花卉材料及其相关用品计划,然后分工合作去制作作品,最后要将作品进行实用展示。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了完整的一个工作项目,到社会上遇到类似的操作,他们很快适应岗位要求,达到顶岗的要求。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计划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有效的训练。
学生掌握一定专业技能以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思想的准备。由于创业能力要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限制,所以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思想意识,在其各方面因素成熟以后,学生发展速度会很快的。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实践活动中,要适时的进行创业能力培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希望创业、愿意自立意识,逐步形成创业的动力,为创业做好能力上的准备。如:笔者主要从事插花教学工作,让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的同时,经常鼓励学生储备知识和技能,将来独立开店,也鼓励学生将来能够承包大的酒店的插花和租摆业务,给学生鼓劲。学生毕业以后有自己开店经营的,有参与酒店插花和租摆工作的,这些和他们上学期间具备了创业的意识是分不开的。所以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创业的思想意识。
⒊方法能力的培养
方法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要从事某一个岗位的工作,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会很顺利的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
(1)文化课教学中方法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语文、外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换,其实就是要教会学生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储备相应的方法能力。
如:在数学课中,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推理“严密”。教师在直线方程这部分内容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严密推理的能力。如果扩展到工作中,要会正确判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语文和外语课中的表达能力的训练,书写能力的训练等,都是学生方法能力的积累过程,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才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为今后继续深造和学习打好基础。
&& &(2)教育教学活动中方法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学生在各种学习过程中听到了、看到了不如自己真正的做到了。因为在做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方法能力,如:从旅游专业学生的转变就看到了学生的成长,开始时老师带领学生组织活动,后来学生们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动脑策划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如何去组织活动,学会了组织活动的方法。
如:学校团委组织的“彩铃大赛”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开动脑筋,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活动学生乐于参加,并能积极的寻找到方法。经过这样的锻炼,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找到方法。
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发挥专业技能的优势,在学校一年一度的技能展示活动,每年的招生宣传活动,学生们也能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来锻炼自己。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讲解技能,从学校大门口到整个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学生的身影,向学生和家长或者领导介绍学校和各个专业的情况,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施展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利用专业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中方法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找到解决专业技能上的问题的方法。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设定相应的专业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也可以设定一些在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够解决,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就会很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某单位要召开一个表彰大会,会议邀请了五个佳宾,来参与会议。其中设定一个长5米的会议桌,有一个宽60厘米高90厘米的发言台。会上要对三名人员表彰。现规定成本价格为80~100元,出售价格为300元。这是插花课的一个实训内容。学生要在上课之前完成会场的用花设计,算出作品个数,做好作品的设计并绘制出简图,确定好花材数量、颜色、品种,容器的准备,一些辅助用品等。并进行定购,制作,在课堂上展示。这个实训课过程中,学生要解决很多问题,问题的解决也就是学生方法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
⒋社会能力的培养
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社会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成为社会人的必备条件。
(1)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社会能力获得的平台
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具有的水平,为学生提供展示空间,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设计,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学生是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者。这样需要班级、专业和学校组织不同级别的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在设计这些活动的同时,要考虑怎样能充分利用这些活动,锻炼学生,是教育者应该设计的问题。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引导学生慢慢的成长起来,就会看到学生一天一天的成长,能力逐渐加强,融入社会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也能尽快适应复杂的社会。
(2)课堂教学中社会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即教师、学生和情境,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互动,这样课堂氛围才能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定的情境,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些情境中,经常包含着一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这样的互动过程,学生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社会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如在插花课最后项目考核时,教师就是设定一个情境,学生根据情境去完成任务,同学之间要很好的分工协作,还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才能尽快的完成任务。经过这样的考核,不仅学生在技能上得到了检验,在社会能力上也得到了加强。
& &&(3)各种实践活动中社会能力的培养
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方法,包括沟通、合作、控制等。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通过社会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掌握与别人交流、沟通的方法,在社会活动中学会合作,在学生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时,注意引导学生自控能力的养成。职业学校的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社会活动,才能习得(培养)社会能力。
&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有实践活动和三年级的顶岗实习,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就给了学生比较真实的社会活动空间。教师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之前,要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进行较好的就业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提高各种社会能力,来适应好工作岗位。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但要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职业能力的形成,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活动设计来完成。要想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即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去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引入各个行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将学生教育教学与职业人相互转化,让学生一进入职业学校,就可以体会到职业的氛围,用职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有意识的去思考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使学生的能力逐渐提高,达到上岗即能顶岗的要求,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和行业需求“零距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思考(一)(二)》,《职业技术教育》2006第3、4期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3]邓泽民,《现代四大职教模式》,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6年7月
[4]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6年7月
[5]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6年7月
[6]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
①引自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技能都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