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6.19洗点吗更新多大?网上看说是2G多!!!别吓我啊~这样还不如重新下这个游戏呢?已经更新好的说下

来自子话题:
来知乎上,是来看大家变着法打着比方,来告诉这么诚恳地提出问题的题主——“你应该买正版别舍不得钱“,甚至骂他两句的,请继续站在安全的道德高地。&br&&br&看完了我将会很啰嗦的道理,觉得说的能启发你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式的,给个赞。不收一分钱!只要切换成英文输入法,按&b&V. &/b&多容易!&br&&br&&br&&b&所有的不是从版权角度出发,没说陈词滥调,而是开发了经济学、边际效应,带给我新的知识的人。在此统一表示感谢。你们让这个社区更美好。&/b&&br&----------------------------------------------------------------------------------------------------------&br&我觉得这个问题不仅是正版盗版的问题。&br&这个问题可以有更多种可能性的回答。&br&题主的叙述是:&br&“在逛 Kindle Store,产生了购买正版的想法,然而大多书都是可以在网上下载看的,怎么说服自己购买正版?”&br&好了。这里面提到了正版、提到了下载,提到了kindle。&br&他的疑惑在于:“怎么样说服自己购买 &b&Kindle 正版书&/b&?”&br&给kindle一个理由吧各位!&br&&br&所有的理由都在于:kindle是正版,所以我应该买正版对吗?因为kindle是正版,盗版是违法的,所以我就应该付费买Kindle牌的正版?因为Kindle是正版,所以Kindle以外的下载方式肯定就是盗版了,不买Kindle就是偷,是盗版了。&br&&br&这是正常的逻辑吗?&br&&br&正版不等于kindle的正版,付费不等于正版,正版也不等于付费,免费不等于盗版,不支持正版不代表支持盗版(说不定就此决定不买书了呢)。正版不等于体验好盗版也不等于体验不好(说不定哪天出现了比正版还体验更好的盗版呢,比如某些精品dvd,盗版厂家有诚意啊)。&br&&br&我们把问题换几个词语:&br&在逛唱片店,产生了购买唱片的想法,然而现在唱机不方便了,都是用手机和电脑听歌,怎么说服自己买正版唱片?&br&在逛电影院,看到海报,产生了去看电影的想法,然而打开电视能看以前的电影,打开电脑可以看视频网站的电影,都不要钱,为什么我要去电影院看电影?&br&在网上看软件,产生了买正版的想法,仔细一看发现软件居然卖8000块,盗版盘才卖5块钱。而且正版软件在专卖店买,盗版软件很好下载,我也想要有保障,请问能多给我一些买正版软件的理由吗?&br&&br&&b&指责别人违法犯罪、不尊重作者、不尊重产业、不尊重版权,是全世界最容易的事。&/b&&br&&b&但是指责产生不了价值。&/b&&br&&br&&br&&b&看到产业存在的问题,找到别人不买的原因,创造满足真正需求的条件,改变产业的结构,而不是依靠一个一成不变的版权保护制度,来促进作者、产业、文化、艺术的发展,那是给看到这个回答的,能够去想一想的人的一条成功之路。&/b&&br&&br&&br&很多人下载盗版音乐,Radiohead发现版权制度保护不了自己的创作了,推出了“你自己定价买我的专辑”的新专辑,结果好像比正常卖专辑还好一些吧?&br&&br&很多人下载盗版电影,但是现在有了正版的平台,通过购买节目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真正的需求——免费地看到高质量的内容,于是视频网站起来了。也有了各种公司做的各种盒子,让你在家就能看电影,不要钱,也不是盗版的。&br&&br&很多人下载盗版软件,因为正版软件太贵了,让消费者竟然要为了画一个电子表格花去成千上万的钱?机会留给了免费软件的公司。游戏内购、云计算、新的软件销售方式……&br&&br&很多人觉得银行系统不方便,觉得现行货币体制有问题。不是也有人做出了其他的某某币,跳过了原有的一切,创造新世界吗?&br&&br&&b&凡人守规矩,凡人找漏洞,牛人做大事,牛人创规则。&/b&&br&&br&很多人想要阅读,他们也许不买纸书,想要用自己的电子设备阅读。Kindle想要用纸书一半的价格把电子书卖给大众。但是大众发现这个价格还是有点无法接受,产生了“为什么要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为什么不买的问题”。包括了定价、终端的成本、其他的因素。这个问题,应该是对Kindle团队提出的尖锐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必须解答的一个问题。&br&&br&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个问题,Kindle团队解答不好,其他团队能解答的好,给出更好的答案例如:&br&&br&&b&我们能免费地提供你所需要的所有正版图书,并且能让创作者获得收益,以便于体系良性地发展。&/b&(比如再进化一些的起点中文网?)&br&&b&我们能更方便地支付,让你付出更加少的钱、甚至不付钱,只需要偶尔看到我们平台的广告就能看到所有的正版图书。&/b&(比如再进化的淘宝电子书?)&br&……&br&&br&优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怎么可能就是版权制度?我们都已经有网络、能下载、有了上千块钱买来的电子屏幕……有了这么多可控的因素,环境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难道,解法就那么一种吗?&br&&br&对于Kindle团队而言,怎么让一个不愿意花钱买他们的硬件和正版电子书的人,如何让他动心,如何买,那是该团队几年内每天都要念叨上几遍的问题!&br&&br&对于题主而言,我就这么说吧。你现在不想买,不管对别人来说值不值,你觉得贵,那就是真贵了!以后肯定会有超级便宜的方法,免费的方法,说不定还会有倒贴你钱,让你看你到你想要看到的所有作品!无论是影视还是音乐还是书。但是你得等。等多久那就没谱了。因为他们不争气,网络都发展到这种程度了还没有解决这问题,还以为能躺在版权制度的温床上,靠着限制流通的方式来鼓励创作,这是南辕北辙的做法,会被历史最终淘汰。但是在此之前,早买早享受,等到他们成地改变制度,还得好多年。&br&&br&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你们的机会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比Kindle解决得更好,那你们就牛了。你们就可以在这里发广告贴了。不过,更多时候,你们都默不吭声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们在努力地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杀出来一下把Kindle灭了吧。这样的话你们继续默默加油吧。&br&---------------------------------------------------------------------------------------------------------------------------------&br&&br&题外话:&br&我为什么这样回答了这个问题?&br&&br&因为很久以前,别人问我为什么要买这么贵的正版软件,&br&我没有想出来答案,我看着app store起来了。&br&我也没有办法回答下载音乐的问题,看着音乐网站由黑变白,一个一个起来了。&br&我还没有办法回答下载电影的问题,看着视频网站起来了。&br&&br&我现在成了一个广告人。&br&每天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你不买这个产品。&br&我要找的&b&洞察,绝对不是&/b&&b&“这是你的错&/b&&b&”。想要卖出产品,要找到关键,最好让产品的厂家解决,至少在言语和观点上让人接受。&/b&&br&&br&&br&&b&很多时候,问题就是机会,对购买的迟疑和拒绝就是机会,摆在你面前,而你视而不见。&/b&&br&&b&我告诉自己:说不定,我就会是下一个看到那个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人。&/b&&br&&br&大概这样,就写这么多。我去视频网站上看免费又正版的电视剧去了。&br&&br&------------------------------------------&br&来自&a href=&/people/wu-wenjun& class=&internal&&Wu Wenjun&/a&的评论:&br&&blockquote&我不太同意答主的观点,由于虚拟商品的特点,盗版之后的传播成本不会高于正版。现在答主所说的免费获得内容的方式基本都靠广告,如果有破解网站提供免费的app和视屏而且去除了广告,消费者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会自然选择破解的渠道,因为答主的前提是不要对消费者假设任何规范。这样内容提供者还能得到版税么?时间(看广告的时间)或金钱或你的隐私(卖给广告商的),你总得付出点什么才能获得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不是道德,这是经济规律。创新不会改变这点,不会创造出什么都不必付出却能获得的多赢方法。&/blockquote&&br&回答:&br&在传统的模式中,有内容的生产者——作者,内容的需要者——读者,这两者被一个号称能为两者都带来好处的中间方——出版方、销售方、管理方所截取了绝大多数的利益,以阻止内容传播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垄断。但是信息渠道的变化使得阻止内容传播的模式越来越困难了。不要把目光聚焦在广告模式上!广告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性,它的核心在于新的交换,不依赖于原来的机构。你已经付出了你最宝贵的东西:注意力。注意力本身就是有价值的。用很多人的注意力来换取一些免费的内容,甚至倒挂过来,用很多人的注意力来换取内容+收入都是有可能的。&br&观看者付出的注意力,可以让作者在其他方面变现。打个比方,有一个美国歌手在网络上写了许多免费的歌,200多首,这200多首高质量的免费歌曲使得网站和她签约、广告商和她签约,她再去拍广告、做代言人、做演唱会,她所获得的回报不需要和最先提供的内容绑定在一起。&br&其实归根结底,是:你不一定需要你的簇拥为你掏钱,如果你能拥有簇拥,那已经是你的资产,你随时可以以其他的形式把你为拥有簇拥所付出的努力变现。而变现的方法有很多,版权方式是其中比较低效率的一种。因为中间方太黑。&br&&br&视频网站显然是发现了这一点。贴片广告可以没有,但是不影像视频网站继续投资,放低姿态,去鼓励创造者为它吸引人气。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完全可以不再向读者收钱了,就像现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你想想这么多电视台几乎都不向你收钱,而且就算你删掉了所有广告,只要看到他们的内容他们也赚到了。(虽然有机顶盒等费用,但是那不是电视台的收入来源。)再打个比方,我今天心血来潮,自掏腰包500万做了一个电影,免费放在网络上给大家看,难道我非得在这个电影前面贴广告才能收回成本?我火了,成本分分钟就收回了。这不就是现在各种自制剧的逻辑么。&br&&br&app 里的逻辑也是,我可以提供给你免费的版本,也可以提供给你更高级的版本,也可以提供给你偶尔免费、增加功能要收费的版本。大家都用上了,你怕app不挣钱吗。&br&&br&再添加一个例子:&br&&a href=&/question/#answer-934197& class=&internal&&日本的热门漫画是如何通过做周边衍生产品实现获益的?&/a&&br&上了个厕所就看到这一篇。&br&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Jump》杂志那半碗拉面的零售价,是远远达不到它的印刷成本的,我们也惊奇地发现,由于受众广泛,粉丝众多,出现了一件衣服印个logo就翻几倍价格、一块塑料变成手板卖个四五百的抢钱行为。看着免费片源的大家,是不是也有掏钱买周边的呢?&br&我所以我们也可以假设,甚至不用太大胆假设,如果某杂志突然心血来潮,把它那几亿元的广告费不要了,直接免费提供厚达3cm的精彩内容,可能吗?当然有可能。&br&米其林杂志最早不也是一个dm杂志么。怎么最后就变成餐厅标准了?&br&内容对读者的免费,完全是可能的!不靠广告,完全是有可能的!只不过,你得开发出参与者更多、更复杂和精妙的手法。&br&&br&你可能会觉得这些离写作、阅读都太远了。我觉得写作、阅读领域还远远没有进化到最终模式。比如Etherpad做了一个实验,让作者在它的平台上写作,保留了整个文章成型的5000多个版本步骤,做直播,让作家写作、修改、润色变成演唱会一样的一场秀。这就让文本超越了传统版权出版所能承载的限度。你想像一下,成千上万的人盯着屏幕,看厉害的作者如何一点一点写成一篇小说或论文,这时候作者就变成了超级明星!这时候可以是免费的如yy上的游戏讲评者,也可以是收费的如同看一场演唱会,但是已经和原始的版权模式没有太多关系了。&br&&br&别停止创造时代!更不要害怕时代被别人创造出来。&br&----------------------------------&br&现在在机场等着航班,一个晚上没睡了还有一整天的路途,但愿能看懂。&br&我把对你的回复和你的问题一起补充到正文里吧。
来知乎上,是来看大家变着法打着比方,来告诉这么诚恳地提出问题的题主——“你应该买正版别舍不得钱“,甚至骂他两句的,请继续站在安全的道德高地。看完了我将会很啰嗦的道理,觉得说的能启发你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式的,给个赞。不收一分钱!…
来自子话题:
亚马逊直接跟作者签约,书籍以电子版发行,亚马逊跟作者三七分账。这种模式像不像程序员为App Store开发应用?依托亚马逊这样的中间平台,作者就像程序员一样,写书就像写应用,作者自己掌控一切,并且获得比传统出版方式更高的回报。而出版社、各级图书发行商和书店这些传统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产业链条上不再具有任何价值,他们会被彻底剔除。这就是出版业的未来,但却不是所有人都乐见的未来。 &br&&br&美国书商协会( ABA )CEO Oren Teicher说:“亚马逊将整个图书出版业当作人质,开始是将零售商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e),现在则是出版商和作家。”其实传统出版业者并不否认电子化代表未来,他们更加担心的是亚马逊一家独大,完全掌控产业话语权。 &br&&br&回到亚马逊,过去的产业链条是作者-经纪人-出版社-亚马逊-读者,即使是纯电子书的发行,亚马逊只能跟出版社签约,每卖一本电子书,亚马逊分得30%,出版社从剩下的70%销售额中分25%给作者,相当于书价的17.5%。如果扣去经纪人的那份,剩下只有14.9%到作者手上。卖掉一本售价10美元的书,作者分得1.49美元。作者与亚马逊直接签约之后,产业链条缩短为作者-亚马逊-读者,就算图书价格降至3美元,作者仍可分得2.1美元,而且获得了对自己图书的完全掌控。 &br&&br&《经济学人》认为,出版商应该向风险资本家转型,他们负责发现潜在的畅销书作者,并投资(预付定金)。但无论如何,出版商主宰图书出版发行的好日子,终归将一去不复返。 &br&&br&“纸质书不会死亡”,这样的声音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群体,语气坚决而且包含情感。没错,纸质书信也不会死亡,你上一次把信投进邮筒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亚马逊直接跟作者签约,书籍以电子版发行,亚马逊跟作者三七分账。这种模式像不像程序员为App Store开发应用?依托亚马逊这样的中间平台,作者就像程序员一样,写书就像写应用,作者自己掌控一切,并且获得比传统出版方式更高的回报。而出版社、各级图书发…
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有些内容说得也对。但是里面大量谈到了日本的例子,有些并不是那么准确,而且没说到点子上。我也不是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只是就日常所见大致谈谈,说错的地方欢迎指正。&br&&br&&img src=&/b3092ecd058c_b.jpg& data-rawwidth=&666&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6& data-original=&/b3092ecd058c_r.jpg&&&br&日本的书店这些年里也受到了以亚马逊为首的网上书店的非常大的冲击,15年里8000多家书店关门,占总数的1/3强,还有近三分之二的书店活了下来。&br&&br&为何大多数书店可以生存下来?原因不外乎一句废话,还有钱赚就不用关门,收入大于各种支出,就还能维持下去。&br&&br&发达国家的书店相对于国内的,最为受益的一条就是书价很贵,卖书的毛利润较高。一本漫画单行本,64开大小100多页,是大约500日元,30多块人民币。社科或文学类的袖珍书,叫文库本或新书的,64开或略大,二百页左右,要七八百日元,五十块人民币。普通书籍,32开,三四百页精装的,那就要两三千日元,一二百块钱。书店的毛利润如果从图书批发商(东贩和日贩是日本最大的两家)处进货,可以拿到定价的20%,直接从出版社进货可以拿到30%。每卖一本小书赚十几块人民币,卖一本正规书赚几十块,比国内图书的定价还要高。而且日本的图书几乎不打折,当学生的时候在自己学校的生协开的书店里买教科书还能给个九折,其他场合新书基本都是按定价卖,想买便宜的只能去二手书店。&br&&br&能保证这种状况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出版社能有效控制图书的终端价格。出版商有协会,书店也有协会,它们认识到维护图书价格机制是全行业的生命线,争相压价只会让网店巨鳄渔翁得利,危及整个出版行业的生存。亚马逊卖得虽多,协会让它按定价卖,一日元都不准动,它也只能按定价卖,最多搞搞极为有限的(不超过百分之几)的返点,绝不会出现像国内一样30%以上折扣,完全挤压掉实体书店利润空间的情况。遗憾的是这两条国内书店根本没法学,知识产权是狗屁,更不可能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有实际作用的协会组织,一家家出版社被各个击破,只能给大的网上书店跪舔,折扣能给多低给多低,管不了实体书店的死活了。&br&&br&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得好,不要说开机器印盗版了,扫描个图书传到网上,做个电子书让人下载,警察分分钟上门教你做人,使得想看书又不想在图书馆借着看的(当红图书你想借也不一定排得到)就要按定价买正版书,出版社,作者,书店三家的收入都有保证。作者的版税有定价的10%,外文书的译者也有6%,如果100个国民里有一个人想看,那收入就大大的。比如说有个叫藤原正彦的数学教授,国立大学教授本已是高收入职业,他业余还喜欢写点文字,凑出来一本叫《国家的品格》的鸡汤小书,大火特火,卖了几百万本,这一票赚了几亿日元,一下子成了富翁。题目里的作者说书店里没好书是风气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是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不保护作者的权利的问题。写好书可以发大财,有才能的作者当然会来尽心尽力地写书,钱才是硬道理。好不容易写本书,出版没几天网上到处是免费的在线阅读和电子书下载,正版书几千本都卖不到,出版社退回来都在床底下扔着,还能有多大的心情认真写东西?久而久之自然就是书店里要么是教辅这样的硬需求,要么是地摊文化和成功学,要活命只能圈快钱。&br&&br&因为出版社对每一本书可以拿到定价70%的销售收入,别忘了日本的书价还是国内的几倍,每卖掉一本书出版社回笼的资金比国内的图书定价还要多不少。而图书单纯的印刷费用是不比国内贵那么多的,纸张、油墨、印刷机这些东西基本上国际价格统一,这使得它们有能力承担退货损失。书店只管卖书,一本抽定价的20%或30%,卖一本赚一本,卖不掉的退给出版社,不会砸在手里。这不光减少了书店的开支,而且让它们可以不停地更新书目,只管进比较有价值的书,过段时间卖不掉就退给出版社。这样书店的书架上充满新鲜感,不会有什么卖不掉的陈年宿货,也不用出血大甩卖。个别情况下,书店可以选择和出版商协商,放弃退货的权利,承担一部分风险,换取出版商给自己更高的分成。&br&&br&日本的书店在收入上有着种种便利,支出上也就是店铺租金和店员工资却不比国内高那么多。国内的房地产价格实在有点高,城市里的商场租金已经跟日本有一拼了,虽然书价和收入都只有几分之一。前段时间星巴克撤出哪里哪里的报道也都看到了,价格和日本差不多,毛利(价格-物料成本)80%以上的星巴克咖啡流水一样一杯杯往外端尚且抵挡不了租金,市中心商业街的书店?指望不差钱的新华书店吧。日本的书店也往往只有收银台有几个员工,社会富足治安良好,不怎么担心顺手牵羊,书有污损也是退给出版社就完,不用派人盯着,人工开支上也还可以接受。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就是大部分实体书店还能存在的全部理由。&br&&br&题目里作者提到的漫画海贼王的销量其实一大部分是书店的竞争对手:便利店卖掉的。这种更为大众化的书籍消费,在便利店顺手买比在书店买方便。日本一共八万多家便利店,基本上都有漫画和杂志的货架,大热的作品一家店卖上十几本百万销量就出来了。一本500抽20%,100万本就是1亿日元的利润,如果没有便利店横插一杠这本来也是书店的东西。&br&&br&实体书店在越来越多的新的传播方式的冲击下越来越艰难,今后继续衰落也是可以预料到的。我并不认为实体书店无论如何都要存在下去,也知道如果像国内一样放任网店对实体店进行无限制的竞争,买实体书大约可以便宜20%,如果出版社转向电子书籍,没了印刷费用还能再便宜一些。但想到只为了这1/5的书价,身边这些几百平方米的店内汇集上万种书籍的知识的森林就要消失,想翻哪本翻哪本的感觉再也无法体会,只好去亚马逊一键购物,那还是请各家书店努力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吧。
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有些内容说得也对。但是里面大量谈到了日本的例子,有些并不是那么准确,而且没说到点子上。我也不是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只是就日常所见大致谈谈,说错的地方欢迎指正。日本的书店这些年里也受到了以亚马逊为首的网上书店的非常大的冲击,…
来自子话题:
对影音书这些电子娱乐多媒体来说,很明显&b&「订阅」(subscription) &/b&的模式相比&b&「按单个购买」(pay per view) &/b&对个人消费者有更大的吸引力。&br&&br&对于用户来说,这种模式大大的降低了行为成本 - 你需要做购买决定的次数,也同时在很多情景下降低了实际金钱成本 - 在Itunes上买剧看,一季绝命毒师23美金,而Netflix的订阅费是10美金/月。对分发商和厂家来说,这样也把版权管控变得容易一些。&br&&br&还有一层行为学的原因,一个消费者在订阅(无限)模式下,要比在按量购买(有限制)模式下,消费的量要多很多(你上次吃自助餐是什么时候?)。&b&这种「我要把这钱花的非常值」的心态会让一个平常每月只购买5,6美金电影的用户,在订阅了Netflix之后看更多的电影,而多看了的电影对Netflix产生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b&「我这月的订阅费花的值了!」 - 这种心态会让他继续订阅下去。&br&&br&这在电影(Netflix, Hulu, 乐视/小米 TV, etc)
和音乐(Spotify)上都已经是被验证的模型。Amazon在书上尝试也就不奇怪了。&br&&br&当然,分发商的音乐/书籍/电影库全不全会直接决定消费者愿不愿意掏钱。
对影音书这些电子娱乐多媒体来说,很明显「订阅」(subscription) 的模式相比「按单个购买」(pay per view) 对个人消费者有更大的吸引力。对于用户来说,这种模式大大的降低了行为成本 - 你需要做购买决定的次数,也同时在很多情景下降低了实际金钱成本 - 在…
来自子话题:
真的改变了。&br&&br&每次躺在床在看书的时候,都忍不住要感慨kindle真的很方便。以前拿着金庸的大部头撑着书页的手都酸了。&br&&br&以前舍不得在书上做标注,现在随时随处都可以标注,每个标注kindle都会帮你集中记录在一个文档里,还可以分享到twitter和facebook。&br&&br&以前旅行前收拾行李的时候,总要斟酌很久带哪本书,生怕带错了在旅途中后悔。现在装了一千多本,不占地方,想看什么就看什么。&br&&br&kindle的屏幕有点灰灰的,看的很舒服。我散光有时候看太白或者太光滑的纸张久了会头晕,但是kindle的屏幕看很久都不觉得累。&br&&br&再赞一下amazon的服务,硬件,软件和平台都设计的很贴心。&br&&br&kindle不但改变了我看书的习惯,而且有了kindle后我就没有打开过电视。晚饭后睡觉前的时光,不再需要电视做背景声音了。kindle可以让阅读变得细腻和专注,相对于我的手机,pc和平板电脑来说。
真的改变了。每次躺在床在看书的时候,都忍不住要感慨kindle真的很方便。以前拿着金庸的大部头撑着书页的手都酸了。以前舍不得在书上做标注,现在随时随处都可以标注,每个标注kindle都会帮你集中记录在一个文档里,还可以分享到twitter和facebook。以前旅…
来自子话题:
10月3日更新。这是我第一个试图写很长的答案,特意去翻了自己的起点书架。&br&&br&——————————————————————————&br&&br&&strong&烟雨江南《亵渎》,&/strong&宏大又细腻的文风,作为“远古时代”的作品,你能找到现在网文所有吸引人的元素,而且关于女人的描写更加露骨,一部能让你欲火难耐的小说,而深层去想,又不仅仅只是拿肉欲吸引眼球而已,需要认真地看,绝对无法释卷的作品。(但是地名直接照抄欧洲小国,总觉得有违和感)&br&&br&&strong&撒冷《天擎》,&/strong&少见的黑客小说,有相当多的干货,主角甚至拿卫星当做跳板进行入侵,没法再酷炫了,开场就是混沌密码,主角的天才和《心灵捕手》有的一拼,结局是典型的理工男浪漫,像我这样的文科男就觉得狗血TAT。不得不承认撒冷是个更偏传统向的作家,虽然他是个IT男,但我总觉得有科班功底。对于网络小说而言撒冷的思维是相当开拓的。和撒冷不算太熟,很久以前聊过几句,是真心佩服他。《天堂之路》如果不烂尾的话应该也会相当好看,撒冷写黑帮就是帅。&br&&br&&strong&《暴风雨中的蝴蝶》&/strong&和&strong&《枪·血·玫瑰》,&/strong&作者没有写完,更新极慢,不怕入坑就去看吧。&br&&br&猫腻的所有作品,文笔之细腻无人能及,长篇格局之把握无人能及,你根本无法想象竟然有人写网络小说写的如此严谨,永远不知道他在哪里埋下了伏笔,就算情怀这个词已经被毁了,我还是想说猫腻是真正有情怀的网络小说作家。(但我觉得择天记不是很好,不过猫腻这种作家,一本书不写完是不知道写得好不好的)我觉得他写的最棒的小说是《间客》,笔下最帅的人是施清海施公子,以及二师兄君陌。&br&&br&从第一部开始&strong&,《朱雀记》,&/strong&其实老猫第一本书应该是《映秀十年事》,但拿猫腻这个名字写的第一本是《朱雀记》。那个时候的老猫文笔远不如现在好,但是故事已经讲得行云流水了,在地球写高魔小说,难免就会碰到东西方的神灵混战,极容易写得恶心,但老猫就处理得很好。大圣爷爷在老猫笔下依然帅气。总的来看,这是一本不错的网文,有点意思,但如果和老猫之后的两部神作相比,就显得黯淡了。&br&&br&第二部,老猫的巅峰&strong&《庆余年》,&/strong&其实庆余年的文字依然不是很好,开头通俗玄幻的味道又太浓,但无法否认的是,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小说,我至今还记得陈萍萍的那把枪,是我第一次看网络小说看哭。猫腻强就强在对于情节的把握,寻常人写到大东山,之后就可以草草结尾了,而猫腻偏不,大高潮之后一波三折,完全没有让全书冲突最激烈的高潮抢去了结尾的风头,这是真正的写作,真正讲故事的手法。&br&&br&第三部,超越巅峰且无法超越的&strong&《间客》,&/strong&关于间客怎么介绍都不足以把它的精妙介绍出来。假如我说写了对于民主的讨论,谁鸡巴在乎啊,而当真正看到最后联邦进入管制,心里的想法就复杂了。间客的通俗名称叫《典型好人的求生之路》,所以它三观超正,看起来超爽,一拳轰爆机甲这种事儿都不叫事儿了。施公子最帅,以上。&br&&br&第四部&strong&,《将夜》,&/strong&还行,算是好看的网络小说,比《间客》差了不少,但我觉得人物塑造相当成功,大师兄李慢慢,二师兄君陌,莫山山,叶红鱼,朝小树,隆庆……还有许多人我印象都极其深刻,但惟独对宁缺没什么感觉,对桑桑也无感。&br&&br&择天记不在起点更,写的感觉也就是将夜的水准,就不说了。&br&&br&&strong&寂寞剑客《混在三国当军阀》,&/strong&八百流寇起狼烟,曾经看的热血沸腾。作者对于三国还是比较了解的,仅就爽文来看,还是上等之作。&br&&br&&strong&蝴蝶蓝《全职高手》,&/strong&虽然说是以DNF为原本做的设定,但是真的很好看,(而且DNF也很好玩啊),是本很能让人开心的网络小说。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013cc969937eddd3381c05eeb66fc360& data-tip=&p$b$013cc969937eddd3381c05eeb66fc360& data-hash=&013cc969937eddd3381c05eeb66fc360&&@陈玉劼&/a& 的推荐,对,就是这么好看。&br&&br&&strong&《英雄无敌之最强驯兽师》,&/strong&喜欢玩英雄无敌的话,应该会很喜欢这本书,严谨的计算,飞扬跳脱的想象力,主角不开外挂不靠光环,单凭技术成为最强的驯兽师玩家,英雄无敌世界本来就充满魅力,作者对其中历史又非常了解,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而标准网游小说的爽点也一应齐全。&br&&br&&strong&《冒牌大英雄》,&/strong&七十二编。说实话这本书其实我没看过,就这么推荐可能不太厚道,但冲作者如同蜗牛的更新速度来看,能够写完肯定很好看。&br&&br&&strong&《贼胆》,&/strong&发飙的蜗牛。这个虽然有点拿英雄无敌世界做背景的意思,但是卖点不在于此,而在于盗贼这个职业本身的特性,上等爽文,作者很擅长写任务剧情,所以说PVE和PVP的成分对半开,当初我看的时候爽得不能自抑,结尾很平淡,这个有点遗憾,网游小说结尾好像都不太好。&br&&br&&strong&《网游之一枪爆头》,&/strong&狙击是男人永远的浪漫啊,穿过你的头颅我的子弹,千钧一发热血沸腾,还有一本书叫《网游之一枪飙血》,我总是记混,枪手不是唯一职业,还有战士什么的,所以说能够爆头秒杀的枪手实在是BUG。&br&&br&&strong&《台湾娱乐1971》,&/strong&虽然情节有些想当然,理所当然地觉得现在流行的歌在当初就会流行,但是写得细致入微,和古龙做友,泡林青霞等等,光是想想就血脉贲张,书写得身临其境,上等爽文。&br&&br&&strong&《曹植》,&/strong&在写三国里面也是少见的不YY的好书了,印象深刻的是曹植坐在万军阵前,拿出胡饼,瞬间倾倒赵云(喂倾倒这个词真的好吗TAT)。因为主角是曹植,所以战争的情节不是很多,更多的是与谋士斗智,这个角度在起点挺新颖的,写智略有点亲王的味道。&br&&br&&br&应该还有几部好书来着,但我忘了,想起来再写。
10月3日更新。这是我第一个试图写很长的答案,特意去翻了自己的起点书架。——————————————————————————烟雨江南《亵渎》,宏大又细腻的文风,作为“远古时代”的作品,你能找到现在网文所有吸引人的元素,而且关于女人的描写更加…
来自子话题:
.&br&虽然我挺想吃全聚德的烤鸭的,但是我刚才饿了,所以下楼买了俩鸭脖子。&br&&br&就是这么个道理。问题的关键就是:你饿不饿?&br&.
.虽然我挺想吃全聚德的烤鸭的,但是我刚才饿了,所以下楼买了俩鸭脖子。就是这么个道理。问题的关键就是:你饿不饿?.
已死。&br&&br&因为没版权又没竞争力。&br&&br&同支持正版电子书,如果我们这些号称爱读书的人都不愿为版权付费,最终我们将会无书可读——作者、编辑、出版方都被我们杀死了。&br&具体的:字节社,豆瓣,多看,kindle都是很好的阅读平台,但要把图书量扩充上去,不能只是保质,不然可读资源太少。这方面看到了豆瓣的努力,小清新迎头赶上,什么时候能加个书签就太好了。&br&至于楼上几位说的“国内几大电商”,在交互做好、icon不山寨、UI不那么丑陋之前,我看还是算了吧。少拿免费噱头唬人,多下硬功夫,做实在工作。(是因为这句话被疯踩了吗?电商们,忠言逆耳,悉听尊便。)&br&&br&----&br&5.3,2013补充:关于第一点,&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锋& data-hash=&f47df3c159d4ed3a1db0& href=&/people/f47df3c159d4ed3a1db0& data-tip=&p$b$f47df3c159d4ed3a1db0&&@李锋&/a& 先生已作出正面回答,旧的爱看豆死掉了但有重生,要发展出版模式。个人十分高兴能看到一个靠无版权资源积累起较高用户量的网站终于「开窍」了,决定发展电子出版。这件事对于行业而言都是有意义的。和我想法一样的盆友快去点赞吧:D&br&&br&不过要向李锋先生提几个个人看法:&br&1.关于用户数量的问题:先前的用户量一定要审慎相待,在吸引VC时你们大可以拿这些数据说话,但在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时,请小心对待,因为某种意义上而言,在没有版权的情况下你们提供的只是资源而非服务,这种状况所培养起来的用户多数是低忠诚度的。&br&&br&2.关于100个阅读器的问题:你提到了用户选择问题,但分析角度不对。以您所举为例,三个平台都有<乔布斯传>,但并不是我犯选择恐惧症的理由,恰恰相反,我会在各个平台都购买或者试阅读,找体验最好的一本来阅读(事实上我确实是这么做的);如果我只打算使用一个平台,真正困惑我的是,A有<乔布斯传>,B有<希区柯克传>,C有<莫迪里阿尼传>,那才纠结。&br&而且对于用户来说,100个阅读器的情况比1个阅读器其实好得多,虽然很多用户并没有意识到(我也是用户啊,很理解好简洁怕麻烦的行为,但是垄断不可能是好事,就像微信前一段闹收费,群情激奋,因为假如真收费了连个像样的替代品都找不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供求关系问题:供方多了,决定权就在用户手中。这种状况会逼迫你们把服务做到更好,价格压到更低:D&br&&br&3.关于出版社的问题:您提到国内出版社并没有看到电子出版的前景,这您就大错特错了。我现在正着手研究的课题就是国内出版社的动作(您也知道,今年一季度政策动静比较大),初步看来,不少出版商都在数字化方面做足了功夫,特别是几家已上市的出版龙头,去年就设资成立了多家子公司延伸相关业务;目前还有不少新动作(凤凰不只是盖几座广场那么简单啊醒醒吧去看看财报啊)。&br&当然了,我的愿望是他们能够把版权(的使用)出售给互联网公司来做电子业务,毕竟UI交互这些东西太重要了,从当当京东这些电商巨头身上都看到了惨败,何况更不专业的?&br&所以多看豆瓣字节社包括你们即将重生的版权豆,版权竞争绝对是重要课题;更重要的是,在你们都得到了某本书的版权的情况下,谁能把体验做得更棒。&br&&br&补充完毕。&br&----
已死。因为没版权又没竞争力。同支持正版电子书,如果我们这些号称爱读书的人都不愿为版权付费,最终我们将会无书可读——作者、编辑、出版方都被我们杀死了。具体的:字节社,豆瓣,多看,kindle都是很好的阅读平台,但要把图书量扩充上去,不能只是保质,…
来自子话题:
- -不要装多看,坚持原系统一百年不动摇,我们是来看书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要弄。
- -不要装多看,坚持原系统一百年不动摇,我们是来看书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要弄。
理解 Voyage 的推出从产品定位角度没问题,但还是对 Voyage 产品比较失望, 在技术上没有做革命性的变化,但价格做到了。&br&&br&我感兴趣的特点只多了三点:&br&&ul&&li&光线自动调节&br&&/li&&li&压感试翻页&br&&/li&&li&300 PPI的屏幕&br&&/li&&/ul&唯一不知道是实际上手后,翻页速度怎么样,压感试翻页操作是否方便,300 PPI的屏幕能比212 PPI的屏幕强多少。觉得重量和厚度 KPW 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再薄1、2毫米、轻10、20克感觉都不会太明显,从日常的观察能看到,买 kindle 的用户祼奔的不多,大都是买完之后会再买个套,节省这点轻溥都白费了。&br&&br&相比 KPW 2 海淘700元左右,新Kindle 499,贵了1000多元,觉得Voyage 的性价比太低。另外,以前的Kindle质量很不错,家里还有两个都没坏呢,会继续用,暂时不会考虑购买。&br&&br&经提醒国行1999元是大礼包的价格,在美亚广告版是199美元、非广告版是219美元,加转运运费之后的价格在元左右,这个价格也比 KPW 2 多花600、700元,还是觉得不值,观点没有变化。&br&&br&&b&2000元左右的Kindle,具备以下功能时,会考虑购买:&/b&&br&&ul&&li&彩色eink&br&&/li&&li&8寸屏幕&br&&/li&&li&突破性的手写笔记支持&br&&/li&&/ul&同时 Kindle 对 PDF 格式支持一直很弱,阅读体验非常差,只能局限于 Mobi ,Epub 都需要越狱才行,做笔记非常麻烦,只能做个摘录。&br&&br&从个人实际使用来说,在暗处阅读的机会和环境都比想象中要少很多,绝大数情况下 Kindle 就足够了。&br&&br&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是手机屏幕开始向5.5、6寸调整,一个手机就足够了。&br&对于一般的阅读爱好者花500、800元没问题,但花
元的价格买个 Kindle 太奢侈了。最主要的问题在于 元 的 kindle 跟500、800 元的 Kindle 缺少本质区别,&b&阅读体验基本一致。&/b&&br&&br&&b&有1000多的差价不如拿去买书,1000多元能买多少书呢?&/b&&br&&br&亚马逊中国自己的宣传上说的是:&br&&br&超低价格:30,000余种每本售价低于3.99元,其中10,000余本每本仅售不到1.99元。&br&亚马逊的销售书排列榜前100名的价格都在10元以内,绝大多数的电子书都20元以内,只有极少数的书定价比较高,大都是经典或重量级的书籍。&br&&br&1000元能买到50-200本的书,阅读量大速度快一点的人一年内都不一定能全部看完,阅读量小一点的人,看上3-4年不成问题。&br&&br&&b&结论:&/b&&br&&br&&ul&&li&还没有 Kindle ,可以考虑买个新的 Kindle,并且能不考虑价格随便买电子书,&br&&/li&&li&有强烈暗处阅读需要的还是 KPW 2 ,很超值。&br&&/li&&li&已经有 Kindke 的用户,以前的 KPW 或 Kindle 可以继续用。&br&&/li&&li&对价格不敏感的人,Voyage 是你的首选。&/li&&/ul&
理解 Voyage 的推出从产品定位角度没问题,但还是对 Voyage 产品比较失望, 在技术上没有做革命性的变化,但价格做到了。我感兴趣的特点只多了三点:光线自动调节压感试翻页300 PPI的屏幕唯一不知道是实际上手后,翻页速度怎么样,压感试翻页操作是否方便,…
用過Kindle3、Kindle4、Kindle PaperWhite,現在手上保留Kindle4和KPW。&br&&br&一、先說一下分類:&br&按照基本硬件架構及操作習慣,目前市面流行(也就是大眾能經常見到的)的Kindle硬件基本可以分類為:&br&Kindle3——全鍵盤、6英吋屏幕、無背光、物理按鍵操作&br&Kindle4、Kindle5——6英吋屏幕、無背光、物理按鍵操作&br&Kindle Touch、Kindle Paperwhite——6英吋屏幕、觸屏操作,其中KPW有背光&br&Kindle DX、Kindle DXG——全鍵盤、9.7英吋屏幕、無背光&br&Kindle Fire、Kindle Fire HD——平板電腦(暫且這麽認為好了)&br&&br&二、按照使用需求來推薦:&br&1、如果你只需要單純的閱讀,那麽請選擇Kindle。(5是新一代4是舊一代,5為黑色4為灰色,5翻頁速度稍微快一點點但其實實際上沒啥區別,看個人對顏色喜好選吧)&br&2、如果除了閱讀還需要做筆記,那麽請選擇K3,全鍵盤做筆記比較爽。(實話說我到如今都沒習慣用電子產品做筆記,還是隨身帶筆和紙)&br&3、如果有強烈的夜晚讀書的需求,請選擇KPW。(Kindle觸屏操作實際手感真的不如物理按鍵)&br&4、如果有強烈的查詞典需求,請選擇Kindle Touch或KPW。(長按選詞翻譯這一點物理按鍵的確沒得比)&br&5、如果有強烈的看PDF需求,請選擇DX或DXG。(目前PDF都是按照A4版面設計,用9.7英吋屏幕看會比較舒服,6英吋屏幕很難過。當然我都是拿iPad看PDF了......)&br&6、如果有強烈的amazon數字出版購買需求(書、影像等等),請選擇Fire或Fire HD。(據說新一代HD馬上就要出了......再者為何不買iPad......)&br&&br&三、個人使用習慣:&br&個人手中現在有iPad、Kindle4、KPW各一台。&br&Kindle4小巧、輕便、耐折騰,平時放在衣服口袋裏,走到哪兒讀到哪兒。&br&KPW帶背光,放在床頭,晚上讀書時候看。&br&iPad用來看PDF文檔。&br&&br&所以根據擼主的需求,推薦KPW。日版從淘寶能以650人民幣的價格買到,還是很實惠的。&br&&br&四、買了之後:&br&1、既然喜歡閱讀英文原版書籍,那就註冊&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的賬號,&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上有很多經典的英文原版書籍,很便宜甚至免費。&br&2、根據網上教程自己添加詞典。網上有很多開源詞典可以down。&br&3、KPW用電要比Kindle快一點兒,標準待機一個月耗電70%。&br&4、如果不是配件癖的話,不需要買原裝充電插頭,拿Android手機的插頭就夠用。&br&5、不需要貼膜。&br&6、建議買套,Kindle4比較小巧我是沒有買套的,但KPW既然已經較為厚重了帶個套會保護更好,觸摸屏也天生比較脆弱。
用過Kindle3、Kindle4、Kindle PaperWhite,現在手上保留Kindle4和KPW。一、先說一下分類:按照基本硬件架構及操作習慣,目前市面流行(也就是大眾能經常見到的)的Kindle硬件基本可以分類為:Kindle3——全鍵盤、6英吋屏幕、無背光、物理按鍵操作Kindle4、…
来自子话题:
Lawrence Li 在《卡片、页与卷轴》中提到「页」与「卷轴」的概念,我想正好可以对应楼主所说的「翻页」和「滑屏」。&br&&blockquote&记录人类文明的物件──「书」──最早以卷轴的形式存在。人们把信息印在羊皮纸上,信息有多长,纸就有多长。两千年前,罗马人发明了「codex」,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书的样子:有书脊、有封面、有封底,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页」。&br&&br&在人类知识集体向互联网大迁徙的过程中,从卷轴到 codex 的过程正在重演。毫无疑问,「网页」就是今天的卷轴,信息沿着某一个方向无限延展,直至终结。通俗地说,有滚动条就是卷轴。&/blockquote&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基本是卷轴的天下,但移动终端(尤其是电子书)的勃兴令分页式的阅读方式重新焕发生机,为了简洁地表明两者的不同,我做了一个简表,抛砖引玉。&img src=&/07cc8f3a137dd0a3b1fd3d1c0d2dd86b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2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07cc8f3a137dd0a3b1fd3d1c0d2dd86b_r.jpg&&那么如何在分页式和卷轴式之间做出选择呢?以下几个因素可供参考。&br&&br&&b&1.
卷轴式适合浏览,分页式适合沉浸式阅读
&/b&&br&卷轴式编排适合结构清晰、大信息量、线性不强的内容,能够使用户在快速的扫描式阅览过程中高效获取需要的信息点,而长期在信息超量的门户网站之中成长起来的国内用户,信息扫描提取的能力较强。&br&&br&分页式编排适合精细化、线性、需要深入阅读思考的内容,不同于卷轴式无限的下拉延伸,用户无法快速将所有内容一览无余,上下左右四条固定的边界也对注意力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约束,精细化的线性阅读成为可能。同时,不同于卷轴式阅读需要无时无刻地滚动和适应变化了的内容格局(想想鼠标滚轮一滑,图片就被切掉了一半),逐页阅读是具有停顿和节奏的,内容始终是在既定的框架和约束之中的,类似于书籍,可以给用户以思考和互动的时间。&br&&br&&b&2.
卷轴式是用户主导,分页式是设计主导
&/b&&br&卷轴式编排设计成本较低,周期较短,对版面形式要求不高,在实时突发新闻的发布上具有即时快速的优势,能在第一时间将新闻内容以基本可接受的方式发布。另一方面,这也使得设计师/内容生产者丧失了对信息展现方式的主导权,除非信息量少到不用滚屏即可看完,否则用户看到的永远不是一个完整单位的信息,而是信息的局部——不受生产者精细控制,是用户在选择看他想要的部分。&br&&br&分页式编排设计成本更高,周期较长,看看传统报刊的照排、美编就能知道,设计师在内容的呈现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页界定了包裹内容的边界,是对信息的一种切割,以页为单位,给了设计师与编辑做选择的可能──没有限制就无需做选择,它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br&&br&&b&3.
卷轴式应用终端广泛,分页式更适合移动终端
&/b&&br&在长期的纸本时代,我们习惯于“无页不成书”,纸张的便携和亲近感恰恰在移动终端上得到了继承,所以分页式编排更适合于便携、触控的移动终端。而卷轴式编排则具有更广泛的终端使用性,无论桌面、平板、手机都可以适用于卷轴式编排的新闻产品。&br&&br&参考:Lawrence Li《卡片、页与卷轴》&a href=&http://apple4.us/2012/02/card-pagination-scroll-lawrence-column-for-blogweekly.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pple4.us/2012/02/card-&/span&&span class=&invisible&&pagination-scroll-lawrence-column-for-blogweekly.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Lawrence Li 在《卡片、页与卷轴》中提到「页」与「卷轴」的概念,我想正好可以对应楼主所说的「翻页」和「滑屏」。记录人类文明的物件──「书」──最早以卷轴的形式存在。人们把信息印在羊皮纸上,信息有多长,纸就有多长。两千年前,罗马人发明了「code…
来自子话题:
亚马逊的市场推广主要在线上,比如搜索引擎关键词的购买。在美国,亚马逊是谷歌最大的广告主;在中国也是百度的大客户。2010年起,鉴于电商市场竞争白热化,亚马逊中国开始推出线下广告。&br&&br&Kindle在英国推出时,亚马逊在伦敦地铁里投放了广告。(伦敦人上下班通勤以地铁为主,而且时间很长,所以Kindle非常适合推销给他们。) 一个多月前,Kindle经过一波N折,终于在中国推出。既没有发布会,也没有新闻稿,亚马逊显然是想保持低调,背后可能是难言之隐。。。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打广告。低调,或许不会让亚马逊大红大紫,但这种做事风格正是这家目前中国互联网界几乎唯一幸存的跨国公司的生存法则。
亚马逊的市场推广主要在线上,比如搜索引擎关键词的购买。在美国,亚马逊是谷歌最大的广告主;在中国也是百度的大客户。2010年起,鉴于电商市场竞争白热化,亚马逊中国开始推出线下广告。Kindle在英国推出时,亚马逊在伦敦地铁里投放了广告。(伦敦人上下班…
来自子话题:
Kindle Paperwhite 解决eink的在暗处阅读的问题,我对K3 唯一不满意地方就在这里,考虑把手中的K3 换成这个。Nook 虽然也有支持背光的阅读器,但那个东西是安卓系统,能安装各种其它的程序,太容易分心了,就想要一个单纯的阅读工具,方便小巧,便于携带,可以在任何环境下阅读,一、二周充回电,在我买过的所有数码产品中,kindle 系列是最让我满意的,物超所值.&br&&br&&br&一直在用Nook Tablet,快一年了,期间试过不少其它的安卓平板,包括 Kindle Fire 和Nexus 7,目前所有的安卓平板都存在一个问题,真正适合7寸或10寸的安卓精品程序太少,用着没有ipad 舒服、方便。Kindle Fire HD 只不过对硬件做了些升级,亚马逊自已的服务在国内完全用不上,4G对我来说还太远,所以从使用角度来说它跟的其它安卓平板区别不大,如果ipad Mini出来,准备把手中的平板换成苹果的..&br&&br&Kindle Fire HD最大的特色是亚马逊的服务,估计在美国能跟苹果正面对抗,但在中国因为语言和其它关系享受不到这个特点,一旦缺少这个特点Kindle Fire HD 跟其它安卓平板区别并不大,剩下的特色就是便宜,在同等价格上质量最好,但这点真的没办法跟ipad mini 对抗。&br&&br&&br&苹果是已经建立起一整套的生态环境,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一样,而Kindle Fire HD的主场在美国,在中国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板,唯一的优势就是优势价格便宜质量好。
Kindle Paperwhite 解决eink的在暗处阅读的问题,我对K3 唯一不满意地方就在这里,考虑把手中的K3 换成这个。Nook 虽然也有支持背光的阅读器,但那个东西是安卓系统,能安装各种其它的程序,太容易分心了,就想要一个单纯的阅读工具,方便小巧,便于携带,…
来自子话题:
刚答过一个关于kindle有没有超出心理预期方面的问题,贴过来吧。&br&个人认为如果你依然觉得kindle不够好用,一方面是本身你在读书方面的需求就不太大,之前就根本不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再不要给我装。。。。)。&br&另一方面就是kindle的处理和运行速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认为这个可以慢慢适应,毕竟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个节奏很慢的行为,看pdf什么的除外。&br&&br&至于我认为的kindle阅读体验很好以及达到了我个人心理预期方面的理由如下。&br&&br&1、阅读速度方面。&br&——大大推进了我的阅读速度,并且我在与这台电子设备的磨合之中,不断地优化提升着自己的阅读速度。&br&我是一名纸质书的忠实拥趸,在入手kindle之前,阅读纸质书的速度勉强可以达到1个月1本。大部头的话,由于携带不便(包小或者太沉),冬天单手手持不便,在拥挤的公共交通上站立不便,在办公室众目睽睽之下阅读不便。。。。很可能阅读一本400页的书,战线要拉长到3个月之久。以至于小说中人物的名字都忘了,时常囿于还要重新温习的苦恼之中。&br&入手kindle之后,由于它轻便纤薄体积小,携带方便。不管出席什么样的场合,都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包包里哪怕只要有最后一点缝隙都一定能插得进去一本kindle,拥挤的公交车上单手手持只用拇指翻页即可,洗完澡之后可以一只手涂着乳液一只手点着kindle,等公交车的间隙如果大于10分钟就大概可以看上5到10页,在单位不用躲避同事的目光在各档的背后低头自由地看着kindle屏幕(真的看上去比玩手机务正业多了)。&br&400页左右的电子书经过kindle的推算之后,由于个人的阅读速度和习惯不同,大概阅读完成的时间在3-4个小时之间,这样的速战速决可要比以往三个月之久的阅读体验爽太多了。而且一遍读不够随时可以再来一遍,不像纸质书一样总是无米之炊,想读的时候瘾上来了简直百爪挠心。&br&&br&2、阅读数量方面。&br&——大学时代时间充裕,平均6个月100本的数量,我属于雅俗共赏来者不拒型的。上班以后数量速度都呈直线下降,参加工作半年以来,读过的书只有10几本,处于非常不解饱但又常常宁愿发发呆也不愿意捧一本书读读的状态(在办公室午休时候总是闷头看书总是显得有点奇葩)。&br&入手kindle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下载了所有免费的公版书和我感兴趣的书,一大票英文原著,一大堆胡适和鲁迅。并且会每天都关注四本精选特价 &a href=&/gp/feature.html/ref=amb_link_?ie=UTF8&docId=126758&pf_rd_m=A1AJ19PSB66TGU&pf_rd_s=center-1&pf_rd_r=0F7EHGTGMF0NE8FK73CH&pf_rd_t=101&pf_rd_p=&pf_rd_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indle今日特价书-Kindle电子书店&i class=&icon-external&&&/i&&/a&,只要价钱跌倒底了,而且自己又有兴趣,九成情况下都会买。&br&截至目前kindle已经有155本书,并且再非常稳定地增长~大概一个星期会买1-2本,而且是属于买了一定会看,期待要看,随时随地想看的状态,不像纸质书真的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br&很难想象没有kindle之前我可以在工作的状态中保持着一个星期看2本书的速度。&br&&br&3、阅读成本方面。&br&——如今的社会,人们已经更倾向于购买一只5000块的包包并且直呼便宜,却认为100块一本的书成本很高。&br&在没有kindle之前,我需要守株待兔一样地等待京东的月黑风高,亚马逊店庆,当当购物节等一系列活动,几乎一定要等到满百减20的幅度的时候才会选择出手。平均也不会买太多,200元上下,5-6本左右。&br&而kindle出现之后,我可以不费吹购买一本0.99元的电子书,即便价格稍高达到5.99元,7.99元,我也可以毫无压力地一个星期买上两三本,不占任何现金流。并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kindle一定不会是你第一件千余元的电子产品,可以说有能力支付ipad,iphone的人,849元的kindle先期成本一定不算太贵。&br&&br&4、阅读体验方面。&br&——在没有kindle之前,尝试过使用安卓手机和ipad配套使用kindle阅读软件,当然结果是比较失败的。眼睛很累,胳膊举着很酸,手机屏幕太小,pad屏幕又实在太大。更主要的问题是不够专注,读书的时候一定会想着玩,一定会受到一些更新提示和微信消息的干扰,几乎没办法完整地读些书,只是碎片化地读个两行三行,很不爽。&br&——很享受kindle的发送样章设置。尽管现在在亚马逊买书也可以做到门槛很低的退换,但毕竟占用了一定时间和精力之后,对于20几块钱的书基本上都会选择不太满意地留下。只是关注但不太了解内容我是否感兴趣的是也不太有决心去买,像柴静的《看见》,余华《第七日》,周濂《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万一买了我不够喜欢呢,万一只是他们出来捞捞奶粉钱呢,万一买了又没时间和决心去看呢。但kindle几乎不会给我这样的顾虑,不但支持发送样章,还可以满足消费者7天退换的需求。但事实上,假使一本1元左右的电子书我不太满意,不够喜欢,今后阅读的次数可能也不太多,但出于毫无成本方面顾虑的原因,我几乎都还是会选择留下。&br&——曾经一度很难做到只要对一本书有兴趣,下一秒钟就能拿起来翻一翻这样的事情。但在kindle来临之后,百度一本书,觉得觉得有兴趣在亚马逊上买下来,一个按键发送到我的kindle,下一秒钟就可以读到,整个过程只是分分钟的事情,更不必说实在不喜欢的话还支持无条件退换。加之参考豆瓣评分,几乎买书再没有过失手,对于自己读书方面的G点也实在是一戳一个准。爽而又爽,不能再爽。&br&&br&其余方面,眼睛不累,舒服,胳膊不酸,自在,切换和翻页速度都在不断优化提升,已经渐渐习惯翻页的速度而不觉得很慢。&br&想读的时候只需要掀开盖子唤醒一下,不想读了就合上盖子自动休眠往床上一丢。五天左右一次充电。&br&已经不记得以前没有kindle的时候,在公交和地铁上我都在做些什么。&br&kindle让我远离了手机,FAK,远离了社交软件,起码读段文字我觉得是更有意义的事情,哪怕读读kindle版的知乎。(&a href=&/s/ref=nb_sb_noss_1?__mk_zh_CN=%E4%BA%9A%E9%A9%AC%E9%80%8A%E7%BD%91%E7%AB%99&url=node%3D&field-keywords=%E7%9F%A5%E4%B9%8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知乎 - Kindle电子书&i class=&icon-external&&&/i&&/a&)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看些分享打发时间。&br&我喜欢长按并且一划就能做标记,可以单独拎出来看到自己做过的全部标注和剪贴,并且支持分享到微博。&br&支持下载字典, 阅读外文书籍时也可以毫无压力只需长按就可以查生词。&br&kindle帮我培养了很好的阅读习惯,说不上是多伟大的发明,不过我却总是想起一句广告宣传语,人人前进一小步,世界前进一大步。&br&&br&就是依然记不住小说人物的名字好懊恼。。。。。。另外读推理小说的时候总要回头看看伏笔什么的。。。。kindle怎么破。。。。。&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买了 Kindle 的同学们,你们使用 Kindle 阅读的频率和数量达到自己当初的心理预期了吗?&/a&&br&———————————————— 更新 免费书和字典——————————&br&&img src=&/17b7f2f859e3bb50d65a_b.jpg& data-rawwidth=&875& data-rawheight=&1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5& data-original=&/17b7f2f859e3bb50d65a_r.jpg&&&br&&a href=&/Kindle%E5%85%8D%E8%B4%B9%E7%94%B5%E5%AD%90%E4%B9%A6/b/ref=amb_link_?ie=UTF8&node=&pf_rd_m=A1AJ19PSB66TGU&pf_rd_s=center-banner&pf_rd_r=070QNBBRZ7AYCC6TJG9N&pf_rd_t=101&pf_rd_p=&pf_rd_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免费Kindle电子书-Kindle电子书店&i class=&icon-external&&&/i&&/a&
免费的书在这里找&br&&br&&a href=&/s/ref=amb_link_?ie=UTF8&bbn=&page=1&rh=n%3ACk%3A%E8%83%A1%E9%80%82%EF%BC%9B%2Cp_36%3ACn%3A!Cn%3A&pf_rd_m=A1AJ19PSB66TGU&pf_rd_s=left-4&pf_rd_r=0KRQWNZVSYM0TMK64H22&pf_rd_t=101&pf_rd_p=&pf_rd_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胡适; - 0元 / Kindle电子书&i class=&icon-external&&&/i&&/a&
给你们免费的胡适和鲁迅,好想哭,无法估价的璀璨智慧,卖的时候却分文不值。即使是这样0元,也没有多少人会去下载对么。其实亚马逊的初衷应该是想要推广,就像制作免费公版书一样,业界良心啊。。。。&br&&a href=&/s/ref=amb_link_?ie=UTF8&bbn=&page=1&rh=n%3ACk%3A%E9%B2%81%E8%BF%85%EF%BC%9B%2Cp_36%3ACn%3A!Cn%3A&pf_rd_m=A1AJ19PSB66TGU&pf_rd_s=left-4&pf_rd_r=0KRQWNZVSYM0TMK64H22&pf_rd_t=101&pf_rd_p=&pf_rd_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鲁迅; - 0元 / Kindle电子书&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以下,几乎都是免费的。人类群星闪耀时。&br&&img src=&/bf43ea429_b.jpg& data-rawwidth=&185& data-rawheight=&3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5&&&br&额,刚发现免费的字典居然!!没!!有!!了!!哭。。。。&br&可怜的孩子们,生不逢时啊。。。&br&&img src=&/0a15ecd98eb686f07cf6a_b.jpg& data-rawwidth=&848&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0a15ecd98eb686f07cf6a_r.jpg&&这是我的一些辞典和各种语言版本的用户指南,都没舍得删。这样子看公版书很方便,看查而狄更斯的时候有不懂的词汇直接长按然后就出解释了,超爽。看鲁迅的时候也会偶尔有不认识的词汇,比如捐门槛,立扑,同样可以迅速得到解释。&br&&br&唉唉,不知怎样共享。总之amazon作为业界良心,如果看到它推出了一些便宜到已经狠狠戳了你的G店的产品,千万要赶快下手。。。。。&br&所以我买电子书毫不犹豫,至今看到那本0.99时没买的人类群星闪耀时都有点后悔难当。因为这样的书太多了,比如一大票王小波,一想到本来可以买100本的价钱现在只能买10本了,无论如何就是百爪挠心,错过贪便宜机会的感觉,感觉再给我多少便宜都无法弥补了。
刚答过一个关于kindle有没有超出心理预期方面的问题,贴过来吧。个人认为如果你依然觉得kindle不够好用,一方面是本身你在读书方面的需求就不太大,之前就根本不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再不要给我装。。。。)。另一方面就是kindle的处理和运行速度还有很大…
来自子话题:
作为Kindle粉加4年kindle用户,怒答。&br&LZ带着一股看不起Kindle加买Kindle人的语气,然后LZ那帮子同学验证了LZ鄙视Kindle的观点,其实何必呢~&b&每个人一辈子中都会有冲动添置某东西的时候,有人乱买商品,有人乱挑情侣朋友,此般事永远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与否。&/b&&br&&b&那么,Kindle合适于谁呢?&/b&&br&比如,我;爱看书,爱随时随地的看书。&br&比如,早上坐地铁,总能看到各年龄段的人手持Kindle;爱学习,爱利用空白时间看书。&br&&b&Kindle是工具,无法改变你爱看书与否,是否多读书,只看你自己。&/b&&br&&br&&b&相比传统纸质书,作为电子书&/b&:Kindle,&b&获取图书更方便&/b&,电子书不论正版否都比纸质书便宜很多;&b&携带方便&/b&,很轻,比pad mini都小,甚至可以放口袋;&b&电子书平台带来的便利&/b&,书摘、字典、搜索、预览,现在的纸质书很多都死死包裹起来,但也有亚马逊等提供纸质书在线预览;&br&&b&相比ipad等平板:&/b&lz你连亚马逊对Kindle的定位都没搞清楚,ipad的对应产品是Kindle Fire平板,&b&Kindle就是给看书用的&/b&:&b&Eink屏幕不频闪伤眼&/b&(我这种每天工作对着电脑,看书还要对电脑眼睛真得瞎掉,当然我也认识不少看电脑一整天无反应的人话说,俺这么保护眼睛,读完研照样不近视,近视那帮人有多羡慕)、便携(更轻更小)、功能单一(还真有不少人买Kindle是监督自己不玩平板)、看书功能齐全、超长待机(可比诺基亚神机)等~&br&&br&&b&如果以上Kindle的优点,有几项能打动你,而其他产品不能,并且你爱看书&/b&,请在浏览器输出 &a href=&http://z.c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下单去吧~&br&&br&&b&最后贴一下我和Kindle的情谊:&/b&4年前买了Kindle 3代,然后给俺弟(爱看小说)买了台,然后给朋友一对买了两台,然后给媳妇买了4代,然后今年买了KP(背光对于我这种啥时候都想翻翻书的人太好了),然后转送自己的老Kindle给朋友,期间还包括向不少朋友推荐,买了Kindle的朋友都很喜欢。(媳妇虽然很喜欢Kindle,但有了Ipad就玩Ipad去了,摊手)附赠俺新老两代Kindle对比&br&&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853& src=&/23af1b8b77bdc384cdbe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23af1b8b77bdc384cdbec_r.jpg&&………………………………………………………………………………………………………………&br&评论聊起看电子设备姿势不对导致颈椎问题,&b&发一个推荐的站立手持Kindle的姿势图片。&/b&&br&随手P的,大家忽视其他,只看姿势。&br&&b&下面的手应该是手心朝上,托着另一只手,这个姿势蛮舒服,不费力&/b&&br&&img data-rawheight=&767& data-rawwidth=&846& src=&/4f2de38a528a05f20f64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6& data-original=&/4f2de38a528a05f20f64c_r.jpg&&
作为Kindle粉加4年kindle用户,怒答。LZ带着一股看不起Kindle加买Kindle人的语气,然后LZ那帮子同学验证了LZ鄙视Kindle的观点,其实何必呢~每个人一辈子中都会有冲动添置某东西的时候,有人乱买商品,有人乱挑情侣朋友,此般事永远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与否。…
来自子话题:
1.kindle 1:2007年11月推出,配备6寸四级灰度显示屏。内置250M内存,可以放SD卡扩容,这也是kindle唯一一版能够连接外置卡。目前这个版本已停产&br&2.kindle 2:2009年2月推出,配备6寸16级灰度显示屏。内置2g内存。支持语音郎读功能,支持pdf格式,机身更薄,而且比k1刷新页面快&br&3.kindle 3:经典版本,2010年7月推出。有wifi和3g两个版本,比k2有了质的改进。机身更薄,屏幕面积减少了20%,机身重量减少了17%。内置4g内存,支持的文本格式更多。&br&4.kindle 4:2011年9月推出,减掉了键盘,只保留了五个硬件按键及一个触控板。内存减为2g,但是更小,更轻(仍然是6寸屏),开始支持多看系统。&br&5.kindle 5:别名kindle black。不可触摸屏,是kindle 4的升级版。&br&6.kindle touch:就是可触摸屏而已,跟k4没有太大区别,但是这个版本看pdf不爽&br&7.kindle paperwhite:2012年9月推出,全触摸,屏幕分辨率提高,厚度仅为9.1毫米。开始有背光,可以在夜里看书咯。而且开始支持中亚推送&br&8.kindle paperwhite 2:就是2013年10月推出的,比kpw的翻页速度更快,背光更加均匀,加入了生词本功能,加入了Smart lookup功能,不用像上一代查个单词还需要跳转到新页面,无需离开页面也可以查询单词。&br&就是这样了,码完字了
1.kindle 1:2007年11月推出,配备6寸四级灰度显示屏。内置250M内存,可以放SD卡扩容,这也是kindle唯一一版能够连接外置卡。目前这个版本已停产2.kindle 2:2009年2月推出,配备6寸16级灰度显示屏。内置2g内存。支持语音郎读功能,支持pdf格式,机身更薄,…
来自子话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被多看粉丝占据了。。。我不由动了说两句公平话的心,为了避免被熟人认出来还是可耻的匿了。&br&&br&首先要说,多看确实是个优秀的阅读器。粉丝对多看的爱戴都是由衷的,真诚的,这种爱戴之心我也有。为什么不呢?一个免费,好用,精致的阅读器,让你能方便的在手机,平板,kindle上读你从网上四处下到的各种读物。从pdf到txt,从排版到字体,无所不能。—— 但是,我想泼的冷水是,&b&多看迟早是要完蛋的,因为它做的最好的事不但不给它带来利润,反而还在破坏自己的盈利可能。&/b&它为习惯了从网络下载免费电子图书的中国网民努力优化了最后一步的体验,它优化的这么努力,反而成为了它的枷锁,它努力留下的用户都是喜欢看免费书的一群人——这群人也许和会花钱买书的人是同一群人,但我们知道,&b&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表现会截然不同&/b&,比如在知乎上长篇大论的人在百度知道上只会三言两语。&br&&br&&b&多看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难以克服的没有付费习惯的阅读环境。&/b&这个环境里的人哪怕在其他地方会付钱买书,但在多看却会迟疑。因为他对多看的习惯认知是看下载的免费文档用的。多看有不错的技术团队,但这种策略上的根本错误,让它在根本上就没有出路。&br&&br&可以把话放在这儿,它现在会被小米收购,是因为已有的钱接近烧完。它迟早还会因为不带来赢利,在小米越来越边缘,直至作为一个免费阅读器产品而不是作为一个图书商城被人铭记。&br&&br&ps,在被多看粉丝折叠起来的答案里有一个来自出版社的编辑:&br&&blockquote&“豆瓣的用户比多看的更舍得花钱
”&br&“没错 20的在豆瓣上比多看10块的卖的痛快
”&/blockquote&这印证了我的观点。&br&&br&回到本题,如果要比较多看和豆瓣两家的内容,理论上,多看和豆瓣都不是亚马逊的对手,但事实上,亚马逊, 多看,豆瓣,乃至所有卖电子书的京东,当当,全部打包加起来也不是新浪爱问的对手。这时候,豆瓣阅读的原创和作者群和社区生态,多少是个亮点。粉丝经济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让粉丝为自己喜欢的作者付费。。在中国,版权法规落实之前,粉丝经济可能是电子书城的真正出路(其实,这也是网络小说早就实践过的出路,网小大神靠的不是稿费而是粉丝的打赏)
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被多看粉丝占据了。。。我不由动了说两句公平话的心,为了避免被熟人认出来还是可耻的匿了。首先要说,多看确实是个优秀的阅读器。粉丝对多看的爱戴都是由衷的,真诚的,这种爱戴之心我也有。为什么不呢?一个免费,好用,精致的阅读器,…
来自子话题:
1. &b&首推&a href=&http://klip.m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klip.m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的rss&/b&。超级好用!设置也方便。直接导致我在kindle上看新闻的频率大于看书。回头上电脑把网址发上来(很方便的)。---&&a href=&http://www.klip.me/googlereader/welcom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klip.me/googlereader/we&/span&&span class=&invisible&&lcom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2. &b&Chrome Send to Kindle extension &/b&很好用。我用它来看长文章,尤其是知乎的高楼,神器!我用的不是官方版,是另外一个蓝色图标的,比官方的好用,在商店里可以搜到,好像也是&a href=&http://klip.m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klip.m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做的。一般格式正常的文章都可以自动提取文字的,预览后还可以让你编辑。如果出现题主所说的问题,就先&i&&u&选中想要的文字,&/u&&/i&再点应用按钮。&br&3. &b&Send to Kindle桌面版&/b&。我从来不用usb线传数据。它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自动转化格式。pdf文件既可以以pdf格式发送也可以以kindle文件发送。&br&4. &b&用Kindle看课件(ppt格式)&/b&。把ppt存成pdf再send to kindle就可以了。&br&5. 善于收集网络资源。这个大家都是高手了。。&br&&br&我觉得原生系统就可以。
1. 首推的rss。超级好用!设置也方便。直接导致我在kindle上看新闻的频率大于看书。回头上电脑把网址发上来(很方便的)。---&2. Chrome Send to Kindle extension 很好用。我用它来看长文章,尤其是知乎的高楼,…
来自子话题:
Kindle 的 personal documents 服务本来就是只供个人使用的。&br&&br&Amazon 官网上与之相关的条款:&br&&blockquote&&b&Your Use of the Kindle Personal Documents Service&/b&[1]&br&You may send personal documents to your supported devices for your personal, non-commercial use only. We may limit the volume or number of documents you may send, download, or store.&br&&br&If you use Kindle Personal Documents to send documents to Kindles that are not registered to your account, our Distributor Terms of Use may apply to you. Please see the &a href=&/gp/help/customer/display.html/ref=help_search_1-1?ie=UTF8&node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indle Personal Documents Distributor Terms of Use&i class=&icon-external&&&/i&&/a& for more information.&/blockquote&&br&其中明确指出,「如果要递送文档到非本人账户,需要遵守&b&Kindle个人文档分发者协议&/b&[2]」。而这个 Distibutor Terms of Use 里也明确规定了该项服务不可商用:&br&&blockquote&&strong&No Commercial or Illegal Use&/strong&&br&You may not charg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distribute content via the Service. &/blockquote&&br&「分发者不可就文档递送服务直接或间接收费」。豆瓣阅读虽然未对 Kindle 递送服务直接收费,却是满足了「间接收费」的,因为很显然,提供此项服务能促进 Kindle 用户在豆瓣阅读上的消费。而且亚马逊也声明了「保留单方面中止服务的权利」,所以真不能怪人家。&br&&br&都是商业公司,总不能要求别人用自己的东西来帮你赚钱吧。不过还是期望将来豆瓣阅读能和亚马逊达成某种形式的合作,比如作为出版机构入驻 Kindle 商店,专卖个人作者的书籍。虽然好像不太现实。&br&&br&[1] &a href=&/gp/help/customer/display.html/ref=kinw_myk_pd_ln?ie=UTF8&node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Help: Kindle Personal Documents Service&i class=&icon-external&&&/i&&/a&&br&[2] &a href=&/gp/help/customer/display.html/ref=help_search_1-1?ie=UTF8&node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Help: Kindle Personal Documents Distributor Terms of Us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r&其实,事情还可以从另一个方向说。用户在豆瓣阅读上购买的是正版图书,如果被允许在其他设备上保留一份拷贝的权利,他就可以自行使用 personal document service 发送已购图书到 Kindle 上。豆瓣阅读之所以不提供文档下载,是出于版权保护的考虑,因为现阶段 Kindle 只能阅读未加密的 pdf 。若豆瓣阅读也能生成带有 DRM 并且 Kindle 支持的文件,当然会乐意让用户自行下载到 Kindle 阅读(不过亚马逊肯定就不乐意了)。&br&&br&豆瓣阅读从未利用 Kindle 递送服务进行任何促销活动或捆绑销售,不需要递送的用户享受到的功能和需要此项服务的用户也别无二致。所以要说 charge indirectly 也是不准确的,顶多算 possibly will profit from the service 。
Kindle 的 personal documents 服务本来就是只供个人使用的。Amazon 官网上与之相关的条款:Your Use of the Kindle Personal Documents Service[1]You may send personal documents to your supported devices for your personal, non-commercial use onl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6.19更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