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时蜀国和魏国北伐蜀国和魏国与魏国双方的人员伤亡数字?

三国中破蜀国的魏国大将是谁?
三国中破蜀国的魏国大将是谁?
夏侯霸(约186年前—256年至259年间),字仲权,三国时魏和蜀汉的武将。魏国将军夏侯渊次子(三国演义中为长子)。其父为魏国大将,战死于定军山之战,其母为曹操同宗。根据他的族妹的年龄推断,应生于186年之前。魏黄初四年(223年)被封关内侯、偏将军(《三国志.魏志》卷九夏侯渊传:“黄初中,赐中子霸,太和中,赐霸四弟,爵皆关内侯。”、《魏略》:“黄初中为偏将军。”)。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二月,在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战争中任魏方先锋。魏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之后受曹爽重用,在正始五年(244年)被魏帝曹芳封为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三国志.魏志》卷九夏侯渊传:“霸,正始中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素为曹爽所厚。”、《魏略》:“至正始中,代夏侯儒为征蜀护军,统属征西。”)。之后多次与蜀汉和少数民族军交战。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被杀,夏侯霸被迫流亡蜀汉。夏侯霸族妹为张飞之妻,张飞之女为蜀后主刘禅的皇后,所以在蜀汉得到很高的地位(《魏略》:“蜀闻之,乃使人迎霸。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在蜀汉和魏国的战争中也有所贡献(《三国志.蜀志》卷十四姜维传:“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锺题。”、《资治通鉴》正元二年「……七月……汉姜维复议出军,征西大将军张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维不听,率车骑将军夏侯霸及翼同进。八月,维将数万人至枹罕,趋狄道。」,《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二陈泰传:“淮薨,泰代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后年,雍州刺史王经白泰,云姜维、夏侯霸欲三道向祁山、石营、金城,求进兵为翅,使凉州军至枹罕,讨蜀护军向祁山。”)根据《三国志.蜀志》卷十五邓芝、张翼传,夏侯霸的前任车骑将军邓芝在251年年逝世,而张翼与廖化则在259年年分别担任左右车骑将军,在《资治通鉴》,255年时还有他的身影,那么夏侯霸的逝世时间应该在256—259年四年之间。在三国演义中。夏侯霸於262年十月在姜维的北伐中在洮阳中计阵亡。家庭父*夏侯渊母*曹氏,曹操之妹。兄*夏侯衡,夏侯渊长子,受曹家恩宠。承袭夏侯渊爵位,再转封安宁亭侯。弟*夏侯称,夏侯渊三子,有军事才能,十六岁时射杀过老虎,曹操十分喜欢他,与曹丕也有交情,但十八岁就死去。*夏侯威,夏侯渊四子,历任荆、兖二州刺史。*夏侯荣,夏侯渊五子,少而有才,七岁而能写文、读经书,过目不忘,曹丕也为之惊奇。十三岁时,与父在汉中,当夏侯渊被打败时,奋而拔剑出战,阵亡。*夏侯惠,夏侯渊六子,少而有才,善於奏议,多次与钟毓有辩论,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燕相、乐安太守,三十七岁卒。*夏侯和,夏侯渊七子,有辩才。历任河南尹、太常。妹*夏侯氏,夏侯渊之女,十三四岁时,出城斩柴,被张飞纳为夫人。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三国时期蜀国
三国时期蜀国 10
个个都说蜀国灭亡原因是姜维北伐消耗国力,什么国力大减?蜀国连胜几仗,魏国也损失不少,难道魏国就没消耗国力吗?
魏国也消耗了!但从本意来讲我认为蜀国并不是因为姜维的原因,而是因为诸葛亮的原因。好好想想如果诸葛亮好好休息,不是过度的劳苦!我想用他智慧三国定是蜀国的。
蜀国灭亡,姜维的关系很大!1他改变了蜀汉前期在汉中的防御策略(既依险而守,层层阻击)而采取屯兵汉,乐二城,诱敌深入,伺机歼灭的战略方针,但对于魏强蜀弱的形势,无疑是开门辑盗,自取灭亡!这造成了钟会后来进军,畅通无阻,直击阳平关,使蜀军陷入被动。2姜维避祸,将蜀国的五万战略部队全数带出,造成汉中兵力不足,这是引起魏伐蜀的原因之一。3在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情报时,姜维仍没加强汉中的防御,仅仅上疏派董厥,张翼加强阳平关头和阴平桥头的防御。4在后来退守剑阁,阻止钟会大军的进攻,又没想到后方空虚,无大将,使邓艾偷袭成功
先前什么防御策略,改变成这样?
汉中地处秦岭和之间,是蜀之屏障,战略地位万分重要,诸葛亮,蒋琬,都曾率兵驻守,并修筑汉,乐二城屯兵,同时依山阻险,重叠交错地部署戍卒扼守。后来姜维采取收缩兵力,撤去许多据点,山头营寨,防守要城,的战略,然后待敌疲惫而寻机歼灭。
其他回答 (13)
魏国地处中原,地大物博,而蜀汉偏安一隅,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同时消耗,蜀汉耗得赢才怪。但此事不能怪姜维,北伐的基本路线是诸葛亮订下的,所以诸葛亮对蜀汉灭亡有直接责任,还有一个责任就不说了。
景耀五年,姜维伐魏失利,回来以后,因为和黄皓有矛盾,不敢住在成都,乃避祸沓中。六年,姜维听说了魏国有取蜀的动向,就急忙上书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对未来的战事做出了积极防御的部署。但这个计划被迷信鬼巫的黄皓压下,说魏军不会来,后主听了黄皓的,不让群臣知道此事。--这就失去了先机。
没一个好的国君,这国家一定灭亡,历史上的例子太多了,自古以来哪个朝代不是这样……
魏国国力强,耗得起!不仅地大物博,而且人才济济.蜀国就不一样了,国力最弱,耗不起,而且没什么能人.
  蜀汉被灭的主要原因就得一个,就是北伐时久不成,不成的结果就是被灭,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反而不会是什么因为北伐而耗损国力的问题,蜀汉在耗损,魏国也相对的耗损,魏国的国力是大,也是由于大,所以发生战争的耗损也同样地相比别国要大,这个耗差不会令魏国多赚的,不管蜀汉有否北伐,两国之间也最终只能有一国存活下来,这道理是永远不改变的,要不就是灭魏,要不就是被魏所灭,并非蜀汉不作北伐就可永远抗衡魏国,帝国主义时代的国与国与现代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完全是两回事,古时候那有见过偏安一方能永久保存家业的事情,要是说蜀汉不该北伐,那又如何灭魏?灭不了魏,不是等着被魏所灭吗?只是有个别人不明白时间利魏不利蜀,他们的意思是说蜀汉应该养精蓄锐再图灭魏,他们更不明白,诸葛亮北伐起至蜀汉灭亡有差不多三十年时间,为何魏国要等到三十年后才有灭蜀伐吴的举动呢,很明显三十年前魏国力量是不足,防御与攻击的力量不能兼顾,而三十年后它力量已经足够,足可分配一边防御一边进攻,三十年前,魏国六十万军力时,它不敢深入进攻吴蜀,这是因兵力刚好够防御,而三十年后出兵伐蜀就差不多二十万,这就是时间累积回来的进攻力量,灭蜀十年后,晋(魏)又出兵二十多万灭吴,就以上的情况来看,时间永远利于大国而不利于小国,诸葛亮发起北伐,是希望主动灭魏,即使他早死,姜维接替北伐,最后蜀灭时也维持了三十多年蜀汉政权,而吴国于三国鼎立时很小主动挑起战事,远未及魏蜀的战争耗损利害吧,但魏灭蜀后仅十年时间,也亡国了,这已是最好的北伐与不北伐的下场证明,就是说,吴国没再过多少北伐的举动了吧,它又能存活了吗?
&&& 总的来说,魏灭蜀只能说是太过轻而易举,应该会是难一点才对,但灭蜀就已成一个定律,蜀不能灭魏,后果就是这样的了,这个定律,诸葛亮于蜀灭的三十多年前已经于出师表上说过的了,我们也只能说蜀汉被灭得太不象话了,如此容易就亡国了,这也是出于刘禅的昏庸、诸葛瞻的无能所至,本来那次的魏伐蜀,单凭魏国的十多万兵力,也不至于一举就灭蜀,来看下诸葛瞻兵败后,蜀汉的军事形势:
  西:郫县令常勗固城拒守,而成都西除了郫县还有汶山郡之汶山、龙鹤、冉駹、白马、匡用五围牙门之兵可用。
  东:姜维大军进于郪、五。更有罗宪在江州。
  南:霍戈镇守南中六郡,本来就部署好部队北上,随时可以增援成都。
  北:重镇雒城尚未失陷,姜维军离此不过七十里。汉中诸围守也在柳隐、蒋斌、王含坚守。
  此刻的成都,虽魏军兵入平地,但是从上情况看,蜀汉主力部队尚存,周边要隘一个没丢,半壁江山依在,内军心士气均可一战,外东吴援军指日可到。最终却是一片降旗,这是钟会、邓艾、姜维三人都没料到的,由此可见,刘禅的昏庸是占据最主要的责任。
蜀国本来多高山峻岭,资源比其他国家少,最主要诸葛亮六出祁山把国力消耗殆尽,已然强弩之末,经不起折腾了,而魏国,诸葛亮在时司马懿就想耗死他,多是只首不攻,再加上魏国地广人博,国力强盛,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接了个烂摊子
人口基数少...又没好的谋士..对面井井有条..姜维善攻不善守...不过拖住钟会也能看出姜维军事智慧..若不是费祥打压姜维..20年前魏国有姜维的对手么
刘禅昏庸、黄皓弄权、陈祗乱政、谯周误国
姜维九伐中原时虽耗了不少国力,但魏国也耗了国力,况且当年关羽不失荆州,一个荆州再加一个天府之国足以和魏国抗衡了。这样又能守又能攻。
国家直指都城吧?一个荆州怎样守?
魏国不是地大物博吗?荆州乃要地,如若魏国南下,必会走荆州,因为那里路好走么。
怕魏缓过来打他,所以一直打,不打不行
什么啊!若不是姜维,蜀国早就灭了,姜维独凭一个人九伐中原,有两次把魏国打下去了,就是因为刘阿斗的无能,眼看姜维要胜了,就贴张告士说姜维叛变了,就立即命他班师回朝,第二次也是这样,还要罢姜维的兵权。诸葛亮六出祈山也是这样被迫班师,这要怪只能怪刘阿斗的三召班师。不然诸葛亮就能统一了,诸葛亮受刘备之托,兴复汉室,诸葛亮死后这个任务又到姜维手上。如果刘阿都不投降的话姜维还可以胜,孙权知蜀有难,立即调援军来助,姜维六十万大军已到剑阁,两川地势险要,敌军只有几千,可惜阿斗已经投降。姜维独凭气力高,九发中原仍扑的感叹。
刘备为关羽报仇 夷陵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打败 蜀国75万精锐(演义中数字、5W借的蛮兵 杜路 刘宁率领的)所剩无几 荆州(今湖北大部分地区)被吴占据 刘备龟缩益州(成都)南面有蛮夷孟获之乱 北面有统一北方的曹操 、东面是占据长江天险的孙权、
&
如此情况下、想要 趁机东并孙吴 于曹操二分天下 已然不可能 况且 曹魏也不会看着刘备羽翼丰满 关键刘备和东吴那一战 已经不可能速度灭掉吴国、只有继续装孙子 联盟 维持被灭亡的步伐、
&
此情况下& 蜀国想要称霸(YY中)只有于孙吴联盟 东西同时出兵(才有那微不足道的胜算)因为荆州关羽被灭、蜀国已经不可能靠 西出 阳平关 取长安 、中路 关羽帅荆州劲旅(刘备早期多年战斗剩下的精锐)东面联络孙权同时 出兵合肥 或者协助荆州 、
&
但从蜀国这一面看 、一统天下的梦想& 可能早已经在失去荆州 后 夷陵之战战败的雪上加霜中破灭。。。&
蜀汉被灭的主要原因就得一个,就是北伐时久不成,不成的结果就是被灭,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反而不会是什么因为北伐而耗损国力的问题,蜀汉在耗损,魏国也相对的耗损,魏国的国力是大,也是由于大,所以发生战争的耗损也同样地相比别国要大,这个耗差不会令魏国多赚的,不管蜀汉有否北伐,两国之间也最终只能有一国存活下来,这道理是永远不改变的,要不就是灭魏,要不就是被魏所灭,并非蜀汉不作北伐就可永远抗衡魏国,帝国主义时代的国与国与现代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完全是两回事,古时候那有见过偏安一方能永久保存家业的事情,要是说蜀汉不该北伐,那又如何灭魏?灭不了魏,不是等着被魏所灭吗?只是有个别人不明白时间利魏不利蜀,他们的意思是说蜀汉应该养精蓄锐再图灭魏,他们更不明白,诸葛亮北伐起至蜀汉灭亡有差不多三十年时间,为何魏国要等到三十年后才有灭蜀伐吴的举动呢,很明显三十年前魏国力量是不足,防御与攻击的力量不能兼顾,而三十年后它力量已经足够,足可分配一边防御一边进攻,三十年前,魏国六十万军力时,它不敢深入进攻吴蜀,这是因兵力刚好够防御,而三十年后出兵伐蜀就差不多二十万,这就是时间累积回来的进攻力量,灭蜀十年后,晋(魏)又出兵二十多万灭吴,就以上的情况来看,时间永远利于大国而不利于小国,诸葛亮发起北伐,是希望主动灭魏,即使他早死,姜维接替北伐,最后蜀灭时也维持了三十多年蜀汉政权,而吴国于三国鼎立时很小主动挑起战事,远未及魏蜀的战争耗损利害吧,但魏灭蜀后仅十年时间,也亡国了,这已是最好的北伐与不北伐的下场证明,就是说,吴国没再过多少北伐的举动了吧,它又能存活了吗?
&&& 总的来说,魏灭蜀只能说是太过轻而易举,应该会是难一点才对,但灭蜀就已成一个定律,蜀不能灭魏,后果就是这样的了,这个定律,诸葛亮于蜀灭的三十多年前已经于出师表上说过的了,我们也只能说蜀汉被灭得太不象话了,如此容易就亡国了,这也是出于刘禅的昏庸、诸葛瞻的无能所至,本来那次的魏伐蜀,单凭魏国的十多万兵力,也不至于一举就灭蜀,来看下诸葛瞻兵败后,蜀汉的军事形势:   西:郫县令常勗固城拒守,而成都西除了郫县还有汶山郡之汶山、龙鹤、冉駹、白马、匡用五围牙门之兵可用。   东:姜维大军进于郪、五。更有罗宪在江州。   南:霍戈镇守南中六郡,本来就部署好部队北上,随时可以增援成都。   北:重镇雒城尚未失陷,姜维军离此不过七十里。汉中诸围守也在柳隐、蒋斌、王含坚守。   此刻的成都,虽魏军兵入平地,但是从上情况看,蜀汉主力部队尚存,周边要隘一个没丢,半壁江山依在,内军心士气均可一战,外东吴援军指日可到。最终却是一片降旗,这是钟会、邓艾、姜维三人都没料到的,由此可见,刘禅的昏庸是占据最主要的责任。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三国时期蜀国名将_名人介绍_名人资料网
当前位置: >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作者:名人名言 来源:名人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是蜀国第一名将。
  关羽早年自涿郡起就追随蜀汉先主刘备起兵,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战功卓著。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嫡系,蜀国的王牌军统领。刘备偷袭徐州,杀剌史车胄,关羽就独立镇守下邳城,行太守事,刘备和张飞则回小沛。可见此时的关羽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信任度,刘备是不会派关羽独守下邳。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刘备兵败投靠袁绍。关公被俘,曹操没有杀他,“礼之甚厚”白马之围,关羽望见大将军颜良的麾盖,策马杀进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没有人能挡的住,白马之围遂解,关羽奇功一件,曹操即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刘备投靠刘表后不久,曹操南征荆州。刘备军全线败退,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先退师江陵。关羽的人马开始成为刘备的生力军。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江南诸郡,拜关羽为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曹操为了解除长江北线,南郡外围局势,派魏将军乐进进攻荆州江北一带,刘备军惨败,关羽退守荆州,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皆大败。在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关羽在各地设防,组建了荆州军事集团。知人善任的刘备将西蜀的半壁江山托付给了关羽,可见对其能力和忠心的信任。荆州是三国时的是非之地,相当现在中东的耶路撒冷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在苦心经营荆州的六年中,关羽始终尽心尽职,他先后面对过的三国名将有:曹仁、于禁、庞德、徐晃、鲁肃、吕蒙、陆逊等,他们都是一时之杰,只到北伐之前,他们都无法占有荆州一寸土地。
  建安二十四年春,汉中王驾下前将军关羽为了策应西线刘备发起的一连串汉中争夺战,在宛城侯音起义的大好形势下,出兵北伐。在取得汉水大捷并兵围樊城时遭魏吴合谋,兵败身陨。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关羽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有国士之风,吕蒙、傅、程昱等人都称其为“万人敌”。他堪称蜀国第一名将。
  第二、张飞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刘备同乡。张飞跟随刘备起事,以兄弟之礼侍奉刘备,是刘备的另一之嫡系部队。
  刘备投靠曹操时,张飞帮助刘备、曹操击败吕布,曹操拜张飞为中郎将。曹操入荆州,刘备奔江南。曹操追之,一日一夜后赶到当阳长阪。这时的刘备惶惶如丧家之犬,“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命张飞率二十名骑兵断后。张飞“据水断桥,_目横矛”挑战曹军,曹军大队人马没有一个敢上前的,刘备借此捡了一条小命。刘备既定江南,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
  刘备在益州攻刘璋时,张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张飞生擒严颜。在攻战益州的过程中,诸葛亮、张飞的功劳最大,“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是封疆大吏,督帅益州生力军,北拒曹魏大将张A。汉中留守夏侯渊、张A在两三年的时间里,不断骚扰蜀国北大门,张A更是帅诸军降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但是在宕渠,张飞出兵与之一战,大获全胜,张A弃马爬山,独自带十来人从小道退回汉中。张A不是一般的人物,史载“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后期更是让诸葛亮一伐中原惨败,也是诸葛亮的劲敌。张飞战胜了他,自此威震汉中!刘备得汉中后,全军上下一度认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 刘备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张飞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都将张飞和关羽并称万人之敌。张飞英勇善战,是西蜀第二位上将。
  第三、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他带部曲随刘备入蜀开始其蜀国的军事生涯。
  首先带部曲证明是有功于刘备,而且出身高贵。在进攻益州的过程中,刘备的部队功劳最大的就是他。(诸葛亮的部队中,张飞为最)史载“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也正是由于魏延在刘备的身边作战,所以刘备对他非常了解。刘备进位汉中王,迁治所于成都,当得一重将镇守汉川,众人以为必在张飞,张飞自己也以心自许。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刘备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刘备大会群臣时,故意在席间问魏延镇守汉中怎么办?这实际上是刘备让魏延当着众多不服气的人作就职演说与施政纲领报告以安众心。魏延回答很精彩:“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后来事实证明果然如此,益州门户汉中在魏延的镇守下果然太平,可见其能力与功劳。先主称帝尊号,进拜魏延为镇北将军。注意是“镇北”的封号,这充分说明了刘备对他的信任与其工作成绩的肯定。刘禅即位,封魏延为都亭侯。
  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以魏延为前部先锋,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建兴八年,命魏延西入羌中,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魏延战于阳溪,魏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由于魏延出身高贵(有部曲),而且随刘备入川,战功尽收刘备的眼底,所以可以从牙门将军一举脱颖而出,平步青云。但是这么快就飞黄腾达也导致其为人飞扬跋扈,目空一切。刘备是亲见其功,可是诸葛亮并不是,因此,诸葛亮上台后尽管也重用魏延,但是在领兵上并不放心(倒不是诸葛亮怀疑他有二心,而是怀疑他的军事能力)。而且魏延每次出征,动不动就要求领兵万人,与诸葛亮走不同的道路会师于潼关,要知道蜀国后期全国人马不过十万。这样的狮子大开口,生性谨慎的诸葛亮如何能答应?所以魏延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刘备、诸葛亮在世时,魏延还受节制,等他们都去世了,魏延就不服管束了,而且由于性格上的缺点导致政敌太多,最终没有死于杀场而毁于蜀军内讧中,这样一位将才的下场对其本人和蜀国而言都是一大损失。
  第四、黄忠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先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作中郎将,曹操平定荆州后被任命为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刘备南定诸郡,黄忠正式加入刘蜀集团。
  建安十六年,黄忠随刘备入蜀。自葭萌关受任,为前部先锋反攻刘璋,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刘备亲见其功,很器重他。在益州攻击战中,黄忠和魏延是刘备的左右手,功劳均等。建安二十四年,大规模的汉中争夺战爆发了,黄忠一生的辉煌开始了。在汉中定军山,黄忠出阳平关进逼夏侯渊。“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定军山之战能证明黄忠的功劳很大吗?能,这就要从头说起。
  建安二十年时,曹操退回许昌时,特地留夏侯渊于汉中堪以重任。夏侯渊是曹操的王牌主力师,所属部队全是精锐,兵马强壮,士气旺盛,“渊众基精”。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几年前一举为魏国平定了整个凉州;汉中是南下进攻益州的门户,按围棋术语称可谓其为“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诸葛亮、姜维的历次北伐,汉中无不是其基地,战略位置极其险要;定军山,古汉中南,今陕西勉县城南约5公里。是三国时蜀魏争夺汉中的古战场。沿汉江山势起伏跌宕,隔江与城北天荡山对峙。定军山破,曹军则可从汉江南岸兵下阳平关进益州。定军山得,则可跨汉水进汉中。地势如此险要,刘备自然是要全力以赴。尤其是前一年,刘备派吴兰、雷铜进攻汉中不下,全军覆没,西川士气低靡,刘备不得不御驾亲征。所以黄忠的胜利可谓功劳巨大,才会使蜀中人马“金鼓振天,欢声动谷”。随后刘备进逼汉水终有汉中。所以汉中的军功,当推黄忠,张飞次之。
  先主为汉中王,封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与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同列。可惜老将军第二年就去世了,追谥刚侯。
  第五、马超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出身名门世家。其父马腾死后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部曲。杨阜曾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
  后马超起兵反西凉,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都降伏他,马超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后手下人叛变。马超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附张鲁。可是张鲁怀疑他,可怜马超不得以密书刘备请降。这时的刘备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攻下雒城,荆州军伤亡很大,包围成都几十天又不能克,兵疲将怠。刘备听说马超来请降,十分高兴,遣人迎接,成都包围战也随之扭转。马超率将士直到成都城下。城中震怖,刘璋立即稽首请降,益州平定了。刘备命马超督临沮,拜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酉绾睿⑽酵趿趵砝衿嘎沓呐5匚患兀】墒橇醣覆⒉恍湃嗡桓呷床桓等ǎ降诙辏氖咚甑穆沓⊥隽恕
  第六、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本属公孙瓒,后随刘备奔走四方。
  赵云是一个武艺比较高的将军,为人忠厚老实,大体上和魏国的许楮、典韦差不多。但是见识要好得多。他从投靠刘备开始一直到刘备入川,身份一直是刘备的主骑,相当于警卫司令。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进驻新野,派追兵追杀刘备残部于当阳长阪,刘备仓皇逃窜,丢弃夫人与幼子往南狂奔,赵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后主刘禅的母亲),皆得免难。因功迁为牙门将军。赤壁之战后,孙权出于政治目的向刘备“进妹固好”,刘备入蜀时常担心孙夫人后院出事,由于赵云为人肃正严明,所以刘备让赵云总督府中诸事。后来,孙夫人果然回江东,并带走刘禅准备为人质要挟刘备,赵云毅然于江上截住孙夫人,抢回阿斗,第二次救了后主。  先主刘备自葭萌还攻刘璋,战事艰难,于是召诸葛亮。诸葛亮率赵云、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派赵云从外水上江阳,与诸葛亮会于成都。由于赵云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所以自然也没有什么军功可言,因此成都安定后,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相对关、张、黄、马而言是差得很远。
  汉中之战。赵云也是随征将领之一。汉水边,黄忠与曹军主力交锋,战不利退守蜀营,魏军蜂拥而至,赵云面对强敌,临危不乱,设疑兵,用箭阵吓退曹操的追兵,刘备看赵云护营有功,赞扬“子龙浑身是胆”。关羽死后,刘备出兵东征吴国,赵云极力反对,列私仇国恨说,刘备不听,留赵云镇守江州,自己出兵姊归,在夷陵导演了一出悲剧,蜀国遭到毁灭性打击,白帝托孤时,赵云为当时永安城护卫。 
  建兴元年,刘禅上台,赵云的地位才开始上升。连续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又迁镇东将军等。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军北伐,诸葛亮令赵云与邓芝扬声由斜谷道出兵,而身出祁山。曹真遣大军抵挡之,赵云、邓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当蜀军先锋马谡失败后,蜀军全线败退,箕谷的赵云能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第二年开春,赵云就去世了。后追谥顺平侯。
  赵云一生战功并不卓著,由于是卫队长的角色,导致其攻城拔寨的能力较之防守要差许多,他的表演舞台大多是在全军失利的地方,应该说赵云的防守才能是很突出的。加上其对皇室的功劳很大,故而能受追谥,“时论以为荣”。
文章点击排行榜
Copyright &
名人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蜀国和魏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