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宫对接会对接吗

今日凌晨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完成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今日凌晨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完成
  今日凌晨,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而“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组合体飞行段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负责组合体飞行控制,“神舟八号”飞船处于停靠状态。按计划,组合体飞行第12天,“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将解锁,飞船撤离至距“天宫一号”5公里的安全距离以外。此后,将择机进行第二次对接试验。
  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3日凌晨在茫茫太空紧紧“相拥”,中国航天人成功叩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0时16分,1日5时58分07秒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飞抵对接入口点,与32天又8小时前升空的“天宫一号”同处于一条直线上,二者相距5公里。
  发生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这历史性一幕,实时显示在北京飞控中心指控大厅的屏幕上:400米,140米,30米……1时35分58秒,“神舟八号”追上以7.8公里/秒高速飞行的“天宫一号”,两个飞行器开始携手遨游太空。它们的太空“双人舞”将绕地球飞行12天。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从“牵手”到“相拥”,交会对接历时7分12秒。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随后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全长10.4米的“天宫一号”,舱体最大直径3.35米,有效活动空间超过15立方米,可满足2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神舟八号”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
  相约太空,入轨后距“天宫一号”1万公里左右的“神舟八号”,跨越了近130万公里追逐历程。
  身兼飞船和空间实验室两个系统总设计师的张柏楠把此次相会比做“万里穿针”。他说,“神舟八号”先后跨过了瞄准、追赶、精控、防撞四道难关。
  “让两个8吨多重的庞然大物,对接机构挨近时误差在18厘米之内,姿态小于5度,就像飞船拿着一根线,穿到天宫握的那根绣花针的针眼里去。”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迄今为止经受的最为复杂的考验。”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在全世界所进行的300余次交会对接中,出现故障17次,“但成功突破这一技术,空间站建设就指日可待”。
  2012年底前,中国还将进行至少有一次为载人飞行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试验。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披露,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初步选拔,包括2名女航天员在内的乘组正在按计划开展交会对接任务训练。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将于2020年前后在轨组装的空间站预计重60吨左右。杨利伟说,空间站的建成有可能让载荷专家、工程师等非职业航天员加入飞行乘组,“‘太空游客’乘坐‘神舟’访问中国空间站的日子将不再遥远”。
  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2日表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将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和规避纳入工作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航天器的在轨安全进一步得到了保障。
  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任务,在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引领上一个新台阶的同时,也对载人航天的轨道控制提出了新要求。北京飞控中心轨道室工程师李勰2日在接受采访时说,与以往的航天发射相比,引导两个目标在太空中交会对接,其轨道计算与控制的难度是空前的。
  天宫/神八交会对接之保障
  北京飞控中心高级工程师陈伟玉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为配合交会对接试验任务,北京飞控中心专门设计、研制了用于多任务、多目标飞控的语音指挥平台,大大降低了“忙中出错”的风险。陈伟玉说,这套被称为“数字语音指挥平台”的系统,是专门为交会对接等复杂任务设计建造的,它为指挥人员提供了一个基于网络的数字化、高保真指挥平台。
  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之成果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2日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非常注重应用,一直把空间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从神一到神七,开展了一系列的空间试验和应用,完成了30多项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比如通过载人航天工程,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实现了较大跨越,发展了一批先进的遥感仪器,进行了体制验证和试应用,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填补了某些技术领域的空白。据新华社
  3日清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接吻”。这一次划时代的“亲吻”,标志着中国人成功在太空建立起了第一座宇宙空间实验室。但鲜有人知的是,位于郑州高新区的航天科技集团693厂,却是主导这对“新人”亲密之吻的“红娘”,该厂生产的电连接器,成为这一次“亲吻”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环节。□东方今报记者 陈亮通讯员 崔宁
  ●天上“飞”吻相当有难度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类似于飞机空中加油,战斗机和加油机速度一致、毫厘不差地对接之后才能实施加油。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毕竟不是飞机,在太空的“接吻”技术含量,比飞机空中加油的难度则以千、万倍计。
  据航天科技集团693厂技术人员介绍,“ 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在接合拢前,两个航天器要关闭发动机,以0.15~0.18米/秒的停靠速度接近,最后利用对接装置的抓手、缓冲器、传力机构和锁紧机构使两个航天器在结构上实现硬连接。对接完成后,通过对接机构上的电液气接口完成电源线、信息传输总线和流体管线的连接。在空间对接时,粗定位由对接机构完成,精确定位则由对接电连接器完成。
  如果说“ 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肌体”连接,那么作为导通“ 神八”和“天宫一号”之间电路的电连接器,毫无疑问承担着导通“肌体”经脉的角色,从而成为组合体中名副其实的“生命通道”。而这种电连接器因其应用场合的特殊性,历来受到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
  ●“河南产品”成宇宙“红娘”
  据介绍,此次“天外对接”,位于郑州的航天科技集团693厂自主研制生产的Y88电连接器,因其绝对先进的科技,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连接“神八”和“天宫”的使命,为这两个航天器当起了“红娘”。
  据了解,以前,电连接器都是在舱内使用,而此次“神八”和“天宫”对接,则直接暴露在太空环境中,这样的对接尚属首次。另外,还要解决多次插拔的可靠性问题,“天宫一号”除了与“神舟八号”进行对接试验外,还要在未来相继完成与“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的对接试验,每次插合都必须接合紧密、导通顺畅,每次分离则必须干净利落,如此种种,都是航天人从未面对过的课题。而此次对接用的电连接器,除具有信号传输功能外,还要兼具极其重要的对接导向功能。这其中抛开复杂的太空环境不说,在宇宙间,“神八”上4只直径为3.8厘米的电连接器的插头在准确的时间内完成与“天宫一号”对接口上4只插座的对接,也无异于“针尖”与“针尖”的对接。
  因此,将Y88电连接器喻为“神八”和“天宫”的“红娘”,甚至喻为“脐带”、“生命通道”、“向导”、“经脉”等,都不为过。
  ●中国航天河南力量
  11月2日中午,我国著名航天专家、此次对接机构的总指挥陶建中在探讨“天宫”和“神八”对接情况时介绍说,作为对接的重要部件Y88电连接器来说,它的难点在于对接准确,要锁得住,分得开;“插”与“拔”两个相反动作的插拔力要一致。在此次“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上天之前,陶建中等人在实验室进行了1000多次的对接试验,其中对Y88电连接器进行了600多次分离试验,Y88总的情况良好,在试验质量、数量上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从而增强了大家对此次成功对接的信心。
  而航天科技集团693厂,作为有着近40年历史的航天电连接器研制生产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的“双曲线”电连接器,再到国内唯一的军用垂直度调整设备等一系列产品,都成为该厂在行业内领先的“招牌”。2009年,随着宇航服电连接器、航天员服装故障模拟设备、宇航服气压调节行程开关等一系列优质产品的研制成功,并成功应用于“神舟八号”,693厂在国内航天电连接器这个行业里,屡屡力拔头筹。
  而接到“天宫一号”特种电连接器研制任务后,仅仅经过两个多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特种电连接器就顺利诞生,且经过系统装配和联调试验,产品各项技术指标不仅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某些性能指标还超出了国外产品。
电话:010-◇本站云标签神九将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 今日18:37神九追天宫
&&来源:京华时报&&记者:
--新闻线索提供方式--
电话:6566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前街1号百灵大厦《京华时报》机动部
邮编:100028
&&&&&今天18点37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发射升空,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将奔赴太空。&&&&&神九此行,将首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全面验证天宫一号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功能、性能,及组合体管理技术。&&&&□准备 神九发射已万事俱备&&&&昨天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于今天18时37分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自去年9月29日发射入轨至今,天宫一号已经稳定运行260天,成功实施我国首次自动交会对接任务,转入长期在轨运行,期间先后完成轨道维持、设备巡检、有害气体检测等工作,并开展大量的科学实验。&&&&&武平介绍,为迎接神九和航天员的到来,目前天宫已进入到高度约343千米的交会对接轨道,姿态控制稳定,太阳翻板定向正常,环境控制设备工作正常,推进剂充足,各项指标均满足航天员进驻和交会对接的条件要求。&&&&&与发射神八相比,此次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适应载人需要,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目前,各大系统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昨天17时30分,发射神九的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开始加注推进剂,此次发射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任务 二次对接时手控操作&&&&武平介绍,神九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与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先后进行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第二次为手动。神舟九号飞船将首次启用配置的手控交会对接设备。&&&&&神九进入预定轨道后,将按预定程序与天宫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中期,神九将与天宫分离,由航天员自主控制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手控交会对接,再次形成组合体。&&&&&“神舟八号我们成功地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通过这次神舟九号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后,我们将全面掌握这项技术”,武平介绍,自动和手控的交会对接是实现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的两大主要手段,互补使用,可有效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武平说,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同样面临着高风险的挑战。为此特别加强了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的专项训练,还制订涉及手控交会对接的100多种故障预案,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和手控交会对接任务成功。&&&&武平介绍,此次任务中将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航天医学实验研究。&&&&&首先是航天员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航天飞行中航天员营养代谢、在轨情绪、生物节律变化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其次将开展失重生理效应机理与防护研究,主要包括空间飞行对航天员心血管功能、前庭功能及脑功能的影响研究,从细胞分子层面研究骨丢失的发生机理。&&&&&再次是环境医学与航天员空间作业能力相关技术研究,掌握空间飞行中相关环境医学和人体参数变化规律。&&&&&武平表示,通过这些实验,可验证失重生理效应相关防护技术,为后续空间站航天员长期飞行的健康保障奠定基础。&&&&□难点&&&&手控考验航天员精准性&&&&武平介绍,与无人交会对接任务相比,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具有四方面特点与难点:&&&&&第一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这既对航天员操作的精准性和灵敏性提出很高要求,同时也对飞船控制系统的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次实施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与补给,并将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女航天员第一次太空飞行,通过此次任务,将首次对我国女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保障以及新研制的女航天员乘员飞行装备等方面进行飞行验证。&&&&&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较长,约10天左右,期间将开展一系列技术实验,为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奠定基础,积累经验,这对航天员、飞行器以及任务相关支持系统均提出了新考验。&&&&□安全&&&&神九平安回家要过四关&&&&神九的归途并不轻松,至少要闯过“烧蚀关”“黑障关”“过载关”和“冲击关”四道关口,方能安全着陆。&&&&&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介绍,在整个航天飞行过程中,发射和返回过程对航天员和飞船的考验最大,而返回阶段尤为突出。当飞船再次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和大气的高速摩擦将使飞船变成一团火球,表面达上千摄氏度高温,并出现“黑障”现象,使飞船与地面失去无线电联系。&&&&&由于急剧减速,航天员将承受数倍于地球引力的过载,即便经过降落伞和反推发动机的缓冲,返回舱着陆的速度也会达到每秒1-2米。&&&&&“这些挑战在通常状态都难以承受,何况是在太空中执行了10多天高强度任务的航天员。”吴斌说。&&&&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商西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京华网()
&&新闻排行
&&本版导读
第003版:特别报道
&&本版主要新闻
&&明星那些事
&&小编推荐
&&北京导航
&&京华频道直达请把问题和建议告诉我们
搜狐视频需要您的支持与呵护,请在此写下您的宝贵建议和联系方式,会随机送出小心意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宫对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