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弹道轨迹游戏 导弹轨迹里的名字怎么改?

更多>>最近更新
更多>>点播排行
当前位置:&&&&&&&&&&&&&&&请你闭嘴
tnt弹道轨迹游戏-请你闭嘴-影片简介
tnt弹道轨迹游戏_弹道导弹发射视频_1,11,21,,?规律是:111--- 表示前一个数“1”是 1 个 1;21--- 表示前一个数“11”是 由 2 个 1 组成;1211--- 表示前一个数“21”是 由 1 个 2、1 个 1 组成;111221--- 即 11 12 21 ,表示前一个数“1211”是依次由 1 个 1,1 个 2,2 个 1组成;所以下一个是312211回答完毕。倒有个答案是 更多公考资讯请查看安徽人才信息网
tnt弹道轨迹游戏_弹道导弹发射视频_1,11,21,,?
影片主演:&&&&&&
影片类型:喜剧片
影片地区:欧美
更新时间: 16:25:24
百度影音点播列表()您当前的位置: >
TNT弹道轨迹怎么改名字?
作者:反叛者 来源:未知 发表时间: 10:46
40407官方微博:
怎么改名字?
TNT弹道轨迹到现在还不可以改名字哦,期待以后能改名字,对了,40407 上正在发起TNT改名字的推荐活动,大家可以去顶一下,以后反馈到公司去,你的一票很重要哦。
【责任编辑:佚名】
&&&&&&&&&&
发表评论 (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发表的评论需本站审核后才能显示出来)洲际弹道导弹的问题
洲际弹道导弹的问题 175
我想了解一下洲际弹道导弹那国的比较厉害?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
  北约编号:CSS-10
  结构:两级+小动能火箭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射程:15000公里
  质量:80吨
  弹头当量:10枚25万吨/12枚20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载计算机,光纤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
  平台:加固地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
  发射方式:热发射
  服役时间:1994年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根据80年代初提出的大规模毁灭性核报复,国防科委向航天部第一设计院下达了研制固体燃料多弹头洲际导弹的命令。
  东风四十一于1984立项,工程编号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东风五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东风四十一于1991年解决固然燃料问题,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东风四十一研制工作历时十年。
  东风四十一原计划参加日的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中央军委取消。
  东风四十一同年又进行过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打击美国本土目标,获得成功。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是我国研制的一种先进的多弹头洲际导弹,固体燃料,两级结构。东风四十一能够携带十二枚分导式核弹头,最大射程超过一万四千公里。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加固地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陕西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X-4320重型牵引车,
  集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在运输状态下曾封闭状态,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发射前舱门开启,导弹通过液压装置起竖发射。由于东风四十一弹体重量巨大,已经达到了公路机动平台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放弃了较复杂的冷发射而采用热发射,与冷发射相比,热发射对导弹本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要求较高,但是节省了发射载车上的有限空间。严格地讲,东风四十一在设计上可以理解成东风三十一的放大,新技术的验证弹,是一种过渡产品,所以不会大量部署。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远程弹道导弹
  东风三十一甲,甲一
  北约编号:CSS-9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最大射程:120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3-6枚1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机动)
  平台:加固地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欧洲地区
  东风三十一乙,乙一,乙二
  北约编号:CSS-9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射程:120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3-6枚1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机动)
  平台:加固地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
  服役时间:1991年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欧洲地区
  东风三十一丙,丙一,丙二, 丙三
  北约编号:CSS-9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射程:120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3-6枚1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机动)
  平台:加固地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欧洲地区
  东风三十一共四型八种(包括验证弹),分别为,三十一原型 甲,甲一,乙,乙一,乙二,丙,丙一,丙二, 丙三 。
  东风三十一的前身是东风二十三,1978年立项,项目编号203号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苏联欧洲地区的固体燃料远程导弹,用来代替东风四液体燃料远程导弹。
  1984年因为新技术的注入而换项831工程。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铸造技术一直是研制固体洲际导弹的瓶颈难题,经过我国军工科技人员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铸造技术,于1988年设计定型,1989年生产出第一枚原型弹,命名为东风三十一。
  1991年苏联解体,我国领导阶层错误地估计了当时国际形势,在我国外交部的压力下削减了东风三十一的研制经费,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东风三十一定型以后一直没有投产,也没有装备部队,这种环境一直到持续1993年底。
  1996年
  ,东风三十一的载车为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ZX-TJ-2000型牵引车,配置V-12缸增压风冷发动机。,八轴牵引车要求200吨牵引力,于1996年引进白俄罗斯技术,十五所绘制载车图纸,三江航天集团孝感生产底盘,采用德国道义茨发动机,由ZF生产的变速箱和液力变矩器,全轮随动转向,油气弹簧独立悬挂,验收要求顺利通过二级地形,即离开公路的沙石路面,
  东风三十一甲是东风三十一的增程弹,所有东风三十一型号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其中某些技术将被直接应用在东风四十一上。东风三十一甲的牵引车做出了重大调整,东风三十一牵引车使用汽车柴油发动机,而东风三十一甲的牵引车使用了功率更大的船用柴油发动机,仅仅散热器就有两米高。
  乙一,丙二是地井型号,部署在长城工程的隧道和地井中,它们的部署情况也没有公开过。
  丙一是平原机动型号,也是50周年国庆阅兵展示的型号,发射筒表面除了竖立液压装置外没有装配卡钳,也没有加强筋固定,主要部署在东北,华北地区,打击对象为美国。
  乙,乙二,丙三是山地机动型号,主要部署在华中,华东地区,它们的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发射筒采用了加强筋固定,并安装了两副卡钳,考虑到南方丘陵地带路面质量的因素而起到稳定作用,打击对象为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也兼顾打击前苏联的欧洲地区。
  东风三十一的圆周偏差率没有公开过,但是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井射型号的圆周偏差率约100公尺,机动型号的命中精确度比井射型号差,估计在150公尺左右。
  东风三十一携带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具有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能够摧毁包括美国“民兵-III”抗压加固地井和北美战略防空司令部等。东风三十一甲列装部队使二炮的陆基洲际导弹领先美国现役洲际导弹一代。最新消息:新领导上台后,国防科工委已指示核九院研制配备东风三十一“甲”洲际导弹的钻地战略弹头,要求能够击穿150米花冈岩层并摧毁加固掩体和指挥所。
  2001年底,东风三十一完成换装,东风四全部退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引子:
  日早10时20分,国防重点工程,某战略导弹核潜艇首艇于锦西葫芦岛下水。该艇配备18具潜地战略导弹发射筒,有“新东风下海”之称的国防重点工程,就是即将交付部队的巨浪二"乙"多弹头潜地战略导弹。
  “乙”弹是巨浪二项目的最后一种型号,由航天一,二院联合研制,整个项目历时十年以上,先后于九十年代发展出巨浪二验证弹,增程的巨浪二“甲”弹。有鉴于建立对美国战略威摄力量的绝对优势,国防科委,中央军委下达了“新东风下海”的指示。
  JMA:“乙”陆态弹射弹,于2001年在山西发射三发;
  JMB:“乙”海态弹射弹,于2002年在大连由2**号常规导弹潜艇发射八发;
  JMA,JMB都是“乙弹”定型前的实验弹,以上实验均告成功,遥测弹和练弹都没有发射。
  巨浪二
  北约编号:CSS-N-4 Mod 0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最大射程:86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3-4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80公尺
  平台:潜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航天部二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巨浪二甲
  北约编号:CSS-NX-4 Mod I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最大射程:120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6-8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80公尺
  平台:潜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巨浪二乙
  北约编号:CSS-NX-4 Mod II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最大射程:140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10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40公尺
  平台:潜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背景介绍:
  巨浪二潜地战略导弹是在东风三十一的基础上衍生的潜射战略导弹,由航天部一院和二院联合研制,简称东风下海工程。巨浪二原型弹射程只有8600公里,携带3-4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先后经过两次比较大的改进。
第一次改进使射程增加到12000公里,运载能力增加到携带6-8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第二次改进使射程再次增加到14000公里,运载能力增加到携带10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09-4是二的载体,原设计09-4装备16具发射筒,9末期,发生了变化,原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09-4不得不重新设计,正在建造的09-4装备18具发射筒,根据我国已逝中科院士,航天专家提出的“自由入轨”理论,该弹的设计采用了国际前所未有的固-液两级火箭结构,包括固体一级火箭和液体二级火箭,最大射程14,000公里,携带10枚25万吨的分导热。
  一般来说,传统固体燃料分呈。
  主动段:第一级摆脱稠密大气。
  被动段:第二级射入关机。
  再入段:第三级把推出去。
  王老的理论上把主动和被动段合二为一,称为助推段,加上再入段共两个阶段,把两个阶段合并解决,就是如何将导弹射入轨道,这样只需要两级结构。从空间的原理上讲,达到后,弹体在空自由轨迹运动,在不能保持一定速度的情况下,弹体作惯性。根据以上的理论设计的洲际导弹,包括固体的第一级和液体的第二级。
  第一级把导弹推出大气层,摆脱;在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之前,进入第一,第二宇宙速度之间的过渡状态时,助推火箭关机脱落。
  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例如绕地飞行。
  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抵达月球或内其它行星。
  :16.7公里/秒,摆脱太阳系。
  导弹按照上述的理论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自由”进入“高弹道”
  ,这样省略了整个第二级,不但减轻了导弹本身的重量,同时增大了再入速度,使拦截更加困难。
  比较:
  美国三叉戢潜地战略导弹,德-航天公司研制,射程7400公里,三级机构,固体燃料,配置10枚MK-4载具,MK-4配套W-76热核弹头,10万吨当量。
  美国三叉戢-II潜地战略导弹,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研制,射程11500公里,三级机构,固体燃料,配置8枚MK-5,10枚MK-4,或1枚MK-500载具;
  MK-5配套W-88分导热核弹头,47.5万吨当量;
  MK-500是美国开发的变轨弹头,当量不详;
  美国MX洲际导弹,波音航天公司研制;
  射程12800公里,四级机构,固体燃料,配置10枚MK-21,11枚MK-12A,或12枚MK-12载具;
  MK-21配套W-87分导热核弹头,50万吨当量;
  MK-12载具配套W-62核弹头 是民兵-III所携带的弹头,当量10万吨;
  MK-12A载具配套W-78核弹头 是民兵-IIIA所携带的弹头,当量35万吨。
  战略中程
  东风二十一
  :CSS-5
  结构:两级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三轴静压,弹道载
  射程:1700公里
  燃料:聚硫凝固橡胶复合推进剂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不详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服役时间:已经全部退役
  东风二十一甲
  北约代号:CSS-5 Mod-1
  结构:两极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弹道载计算机
  射程:1800公里
  燃料:端烃基高能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不详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日本,印度
  服役时间:1991年
  东风二十一乙
  北约代号:CSS-5 Mod-2
  射程:27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弹道载计算机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不详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日本,印度
  东风二十一丙
  北约代号:CSS-5 Mod-3
  射程:32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末端主动雷达制导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2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大型水面舰支
  东风二十一发射单位为六辆 (一辆发射车,五辆后勤车) 载车为生产的HY-473牵引车。
  东风二十一甲淘汰了聚硫凝固橡胶复合推进剂,采用更先进的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推进剂。
  东风二十一发射单位从六辆卡车减少到三辆,减轻了后勤的负担。
  东风二十五
  结构:两级
  射程:3200公里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
  圆周偏差率:20-4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
  东风二十五是在二十一基础上改进的,改进了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
  东风二十五的弹头舱能够携带三枚分导式核弹头,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携带多枚弹头的中程导弹
  中国人民解放军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十一
  北约代号:CSS-7
  结构:单级
  射程:3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压电陀螺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100-30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工业集团
  服役时间:已经退役
  早期东风十一精度很差,目前已经停产,作为外销产品出口其它国家
  东风十一甲
  北约代号:CSS-7 Mod-1
  结构:单级
  射程:62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探达,导航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10-3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三江航天工业集团
  航天部一院14所是“甲型号”惯导平台的研制单位
  东风十一甲弹头舱末端装空气舵,通过弹道,进行末端指令修偏
  载车是湖北三江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WS- 三用越野载车
  东风十五
  北约代号:CSS-6
  结构:单级
  射程:300-6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压电陀螺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弹头质量:650公斤
  圆周偏差率:9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三江航天工业集团
  载车是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TA-58 8X8 三用越野载车
  东风十五甲
  北约代号:CSS-6 Mod-1
  结构:单级
  射程:600-9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激光陀螺,弹道计算机,差份修正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6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三江航天工业集团
  东风十五弹头舱末端装燃气舵,通过弹道计算机控制,靠喷射进行末端指令修偏
  因为东风十五的射程比十一远,弹道相对比,大气也就越稀薄,所以采用了燃气舵而不是空气舵
  东风十五乙
  北约代号:不详
  结构:一级半
  射程:900-12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3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打击对象:
  生产单位:三江航天工业集团
  东风十五乙是装备我军二炮的精确打击武器
  中国未来核武展望篇
  批准扩充我国目前现有的载具数量的四倍至六倍,2010年底完成
  包括??
  继续改进现有的一种陆地机动多弹头洲际导弹(DF-41改DF-45?)
  继续改进现有的一种陆地机动多弹头 (DF-31)
  完成一种固定井射重型多弹头洲际导弹(即DF-51,我国第一种重型洲际导弹,两级固(液)体,运载负荷约一万公斤,最大射程约一万五千公里,能够携带14枚50万吨或8枚100万吨的热核弹头,部署加固地下井。该弹采用外层空间小动能变轨技术,改进固体燃料,缩小弹体,发射平台。改进后的41将代替31的作用,41全部机动部署部署。DF-51是固定地井发射的重型多弹头洲际导弹,代替41的井射型号)
  完成一种核潜艇发射的战略远程导弹(即DF-41潜射型J2-乙,又称“新东风下海”)
  继续改进现有的一种陆地机动中程导弹(DF-21)
  继续改进现有的一种陆地机动三弹头中程导弹(DF-25)
  完成一种新机动中程导弹(DF-23,该弹是一种机动部署,高度精确打击的中程弹道导弹,有望代替现役的“DF-21”中程导弹)
  完成一种多用途战略(型号名字不详)
  目标:
  确保在世界任何(核)大国的突然核打击下生存下来,同时对世界任何两个(核)大国施行一次毁灭性核报复;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国防科委下达的文件都一致提出全球到达,洲际投送,积极防御美国的挑衅。
其他回答 (20)
俄罗斯的“白杨”M号洲际导弹。长22.7米直径1.95米重47.2吨投掷重1.2吨。发射距离超过一万米。俄称其具有世上独一无二的飞行技性,领先国外5~6年。装有准确的引导控制装置。可与任何发射装置配对
如有问题,请追问,没有请采纳。谢谢!
各有千秋!
比如 如今世界上俄 美代表了最高水平!
俄罗斯在陆基导弹方面是它的优势,而在海基方面美国略强点!
如今俄罗斯陆基以白杨系列导弹为代表!
美国以三叉戟为代表!
中国目前洲际导弹方面 与世界的先进水平还有着点差距
ss-n-23等潜地洲际导弹。中国已拥有自行研制的洲际导弹。洲际导弹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改进和完善大型导弹的同时,注重发展小型、机动的地地洲际弹道导弹,增大潜地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研制新型洲际巡航导弹,采用机动式弹头
比较有名的是俄罗斯的公路机动型的白杨M,陆基的是美国的民兵III,潜射的还是美国的三叉戟,我国弹道导弹与 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射程上
陆基性能最强悍的是美国民兵-3,俄罗斯白杨-m,海基是美国的三叉戟,俄罗斯的圆锤
只要是洲际导弹,都能用来执行核威慑
质量=美国。
数量=俄罗斯。
影响=朝鲜。
路基弹道导弹数白杨M厉害
远程的数和平卫士和SS18mod4厉害 射程可达16000公里
潜射弹道导弹数美国三叉戟2D5
精度高 40-50米
射程远11000公里以上
可携带8个核弹俄罗斯的技术先进不可否认
但到底是不是如同毛子自己说的那么厉害
就不得而知
白杨M服役后 美国没有装备新型弹道导弹
单从这点可以看出
白杨并没有足够大的优势
总体来讲还是美国好
美国本土的路陆基弹道导弹射程都可以覆盖全俄 而且有一半部署在水下
有更高的隐蔽性和机动性
生存力更强
且高质量导弹的总数接近1000枚
而俄罗斯虽然有先进的白杨M 但是只装备了几十枚 而且射程覆盖不了美国最重要的东海岸
况且俄制导弹多半已经服役期到 老旧落后 打击精度低
所以还是美国的好点
威力最大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还是俄罗斯SS-18, 是目前唯一仍然装备10颗分弹头MIRV的战略导弹. 最厉害的是俄罗斯白杨-M(SS-27). 白杨-M是目前唯一携带机动弹头(MARV)的战略导弹, 可以突破任何中端与末端拦截的反弹道导弹系统.白杨-M潜艇发射型是圆锤, 性能应更高, 但最近三次发射连续失败, 所以还无法判断其实际性能如何. 精确度最高的是美国三叉戟-2, 从潜艇水下发射. 该导弹圆周误差CEP达到90米.三叉戟-2使用GPS制导, 在试验中CEP接近20米.相比较而言白杨-M的CEP只有150米.陆基洲际导弹精度最高的是美国的改进型民兵-3(使用MK21运载工具), CEP约130米. 中国最先进的是东风-31A, 单弹头情况下射程达13000公里, 与民兵-3基本相当.东风-31A精度保密, 西方猜测是200米左右, 该导弹也可能装备类似白杨-M那种机动化弹头. 楼上所说美国想研制的新武器并不是传统概念的洲际导弹. 猎鹰是一种高速滑翔弹头, 用火箭送入外空. 俄罗斯的MARV弹头虽然可以机动来改变下落轨道, 但机动范围有限, 只能用来回避反弹道导弹的拦截器, 并无法达到精确打击或发射后临时改变打击目标. 滑翔弹头却能做到, 至少理论上可以做到.
俄罗斯的白杨-M型号,SS-N-23,还有布拉瓦都很厉害,分导弹头有10-15个
俄罗斯的“白杨”M号洲际导弹,俄军于一九八八年装备“白杨”洲际导弹。该型导弹为三级固体燃料导弹,最远射程一万公里,发射重量四十五吨,战斗部重量一吨,具有发射准备时间短、高度灵活和隐蔽精准等优点。
洲际弹道导弹(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通常指射程大于8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式导弹。它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攻击敌国领土上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目标。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比中程弹道导弹、短程弹道导弹和新命名的战区弹道导弹更长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
目前主要拥有国为: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印度。据称,朝鲜也在研制中。
有更详细答案!!
导弹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方式和单级双室发动机,并用预贮式液体推进剂,弹体用本国生产的轻铝合金,射程超过150千米。这种导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的需要,配用2种不同威力的战斗部。一种战斗部的重量为500千克,最大射程150千米,配用这种战斗部的导弹叫SS150型大地导弹。另一种战斗部的重量减至250千克,最大射程增至250千米,这种导弹叫SS250型摯蟮財导弹。印度还在研究一种导弹,进一步增大了发动机推力,最大射程可达到350千米。由于射程从150千米增大到了350千米,因而显著提高了在未来战场上使用的灵活性。它与苏联的飞毛腿和以色列的耶利哥相比,导弹的飞行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威力更大。
世界上著名的洲际弹道导弹  
中国: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DF-31)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DF-41)
俄罗斯:  
俄制SS-18(西方代号为“撒旦”)洲际弹道导弹
  俄制SS-25M“白杨-M”型机动式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俄制SS-N-30(西方代号“布拉瓦”)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  
三叉戟III (E6)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三叉戟II (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三叉戟I (C4)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大力神”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民兵”洲际弹道导弹
在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中国的东风31、41;俄罗斯的白杨;美国的民兵和三叉戟导弹!
东风31型导弹性能:
  基本外形:3节 长度:10米
  直径:3米 重量:20吨
  推进燃料:固体 研制时间:1983年
  首次试射时间:日
  部署形式:流动 射程:最远达8000公里
  弹头重量:700公斤 命中半径:500米
  发射预备需时:10至15分钟 速度:每秒1公里
  费用:约300万美元
  东风-31是采用固体燃料的3级机动导弹,射程可达8000公里,携带一枚700公斤相当于1百万吨级的弹头。东风-31有限射程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为中国提供很强的打击能力。而且各阶段的反制导弹方式十分先进,从发射前的机动到导弹的末端飞行,拦截都将非常困难。
  就象巨浪-1导弹建立在东风-21导弹的基础上那样,东风-31和巨浪-2实际上是同一类型的导弹,一个部署在陆地上,另一个部署在海洋上。东风-31的前2级推进器是采用了被取消的东风-25常规中程弹道导弹的技术,而东风-41则在继续使用这2级发动机的基础上,加装了1级更大的推进器。自从1983年底2米周长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后,这些导弹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导弹的尺寸和性能已经接近美制的3级固体推进器多弹头三叉戢C-4远程导弹。东风-31近5000英里的射程已经可以有效的打击美国西海岸的任何目标以及北部山区的几个州。据估计导弹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部份俄罗斯现役导弹的技术。其中包括改进的机动发射平台(TEL),导弹和弹头上采用的先进材料,导弹冲破防御系统时使用的假弹头,以及改良的固体推进设备。
  东风-31是由中航集团公司,二炮,和其它的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1993年3月中航把导弹的发射任务交给了二炮。这种新式导弹在最终设计定型后将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东风-31的发展项目是高起点,为北京(指中国政府)提出了许多技术上的挑战。中国在制造固体燃料发动机和分离燃料与导弹时曾经遇到不少挫折。在东风-31研制的最后阶段发生过多次延迟,但预计将在20世纪结束之时完成部署。在1996年时就预计东风-31将于1998年服役,1999年可以证实东风-31最早可能于年正式的形成战斗力。
  从东风31公开的资料上看,1998年(美国空军)国家航空情报中心标明东风-31还未完成飞行测试。根据有关的信息和东风-31还在进行中的不断改进,估计东风-31的许多部件将进行先期的测试,最后再进行导弹的整体测试。
  外界普遍的猜测导弹的第一次试验是于日完成。由于导弹部件的质量问题,在发射升空后爆炸。第二次试验也以失败告终。但1995年后连续4次试验成功。日和日的试验中,导弹携带了外大气层的模仿运载器。东风-31的第4次成功试验是于日在山西的某一基地进行。1997年12月中旬东风-31在武汉基地的发射台上被观测到,随后即进行了飞行测试。同月东风-31还进行了从潜艇发射管中的模拟测试。1998年12月进行了一次“软发射”。日,中国成功的在山西五寨二炮基地发射了一枚东风-31,导弹下落点位于新疆的LopNor。中国在1998年下半年进行的一系列发射准备期间,美国派遣了USS观测岛号海军侦查舰停泊在西太平洋实施了监视,但中国的导弹并没有向海上方面发射。日中国50年大庆典上举行了规模最大的阅兵式,展示了许多新的武器装备,出动了11000名官兵,17对地面阵容,25对方队,和包括132架飞机参与的10次排队表演。东风-31也在其中,不过导弹被装在巨大的发射管内。
  在东风-31完成部署后,中国会逐步的淘汰现役的东风-5洲际导弹。中国的洲际导弹力量将转向公路机动发射,以此增强核导弹的生存能力以及对于反导弹措施的抵制。目前急需的是东风-31的机动发射平台改进。现有的发射平台可能受到地面环境的限制。改进后的底盘将加强在野地环境中的机动性能。这些改进措施将使导弹更难被发现,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生存性。美国情报机构在北京南苑的东风-31工厂附近拍摄到了白俄罗斯造的六轴轮机动发射车照片。白俄罗斯的MAZ发射车底盘曾经用于前苏联的SS-20中程弹道导弹。中国不太可能直接把东风-31装到这种发射车上,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其中包括了全轮独立悬置,驾驶员控制的中央轮胎充气装备,大号轮胎,等等。中国还可能把其现有的机动发射平台技术移植到MAZ发射车上,使其主要性能都能有所提高。
  东风31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外形:3节 长度:10米直径:3米 重量:20吨
  推进燃料:固体 研制时间:1983年 首次试射时间:日
  部署形式:流动 射程:最远达8000公里 弹头重量:700公斤
  命中半径:500米 发射预备需时:10至15分钟 速度:每秒2.5-3M
  单价:约300万美元 载重:一枚700公斤,当量为100万吨核弹头或3枚各当量为9万吨多弹头核弹
  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东风31的运载车再度经过改良。来自白俄罗斯的消息来源称,若干年前开始,他们和中国建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帮助中国设计、制造供弹道导弹使用的运载车。刚刚亮相的东风31发射车外形完全类似苏联SS20 IRBM使用的12X12MAZ547V竖立发射系统。
  报道强调东风31在换装新型运载车之后,外形更加接近SS20。为提高越野性,新的东风31发射筒以十条左右的加强筋进行了加固。由轮胎直径以及发射车长度推算,新东风31发射筒尺寸在二十米左右。比一九九九年天安门展出的东风31长度略长,显示它可能属于改良型,增大了射程,也许就是传闻已久的东风31A。另一方面来自华盛顿的情报专家分析新的DF31运载车也许不具备机动竖立发射的能力,仅仅用于运输。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简介:
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均采用三级固体运载火箭作动力,其载车能在公路进行机动,提高在敌方发动第一次核打击时的幸存力。另一方面,该型导弹采用了电脑控制的惯性制导系统,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若配用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方式进行攻击,以西方目前技术是无法进行拦截的。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的DF-41要比DF-31来得大,并且拥有10000——14000千米的射程。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公开资料提及这种新型导弹的结构,据推测其很可能是在DF-31基础上加大了第三级推进火箭改进而来。由于不像DF-31(巨浪-2即以DF-31的潜射版)那样受到核潜艇导弹发射管大小的制约,DF-41可以将弹体设计得更长,并且使用更大的第三级火箭推动器。同时配套的机动发射系统将极大提高该导弹的生存能力。预计DF-41将在2010年左右交付二炮部队。
  由于还没有进行发射实验,这款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导弹最终的结构还是未知的,特别是第三级推进火箭的长度。然而,作为DF-31的衍生型号,DF-41的有效载荷预计不到1,000千克,很可能在800千克以内。一些意见认为,和早期型号的中国洲际导弹一样,DF-41仅能携带一枚当量约35万~100万吨的核弹头。
  “美联社”消息,中国日试射一枚新型洲际导弹,据说是东风-41改,导弹从新疆射至太平洋中部,射程15000公里,高超音速,在太平洋上空曾做过曲线变轨动作!美军方推测,这类导弹比俄罗斯最先进的白杨M还要先进5年,估计是早在10年前白杨已经让中国窃取了关键技术,现在消化吸收发展更先进的东风-41A,导弹成功准确命中目标,误差仅50米。另,为配合这一声势,中国最新核潜艇094也与今早下水,携带16枚射程8800公里的巨浪-2,中国此次把最先进的核武公开,很明显是给美国看的。美国国防部紧急磋商,再次考量对华及对台关系! (该条消息有待证实,不太可信,仅供参考)
  相关资料:
  东风四十一于1984立项,工程编号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东风五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东风四十一于1991年解决固然燃料问题,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东风四十一研制工作历时十年。
  东风四十一原计划参加日的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中央军委取消。
  东风四十一同年又进行过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打击美国本土目标,获得成功。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加固地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陕西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x-4320重型牵引车, 集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在运输状态下曾封闭状态,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发射前舱门开启,导弹通过液压装置起竖发射。由于东风四十一弹体重量巨大,已经达到了公路机动平台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放弃了较复杂的冷发射而采用热发射,与冷发射相比,热发射对导弹本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要求较高,但是节省了发射载车上的有限空间。严格地讲,东风四十一在设计上可以理解成东风三十一的放大,新技术的验证弹,是一种过渡产品,所以不会大量部署。
  推进剂:三级固体燃料
  射程:1公里左右
  弹长:15米   弹径:2米
  弹重:25吨
  制导:三轴液浮惯性陀螺 + 数字式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100-200米
  附:DF-41部分技术数据
  推进:三级火箭
  推进剂:固体燃料
  弹长:15米
  弹径:2米
  弹重:25吨
  制导:惯性
  首次试射:未知
  交付使用:2010年
  发射方式:井下发射或机动发射
  圆周概率误差:500~800米
  发射准备时间:3~5分钟
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简介:
  俄罗斯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 被誉为俄罗斯的“镇国重锤”
  白杨-M(SS-27) 白杨(SS-25)
  PC-12M1 | PC-12M2 PC-12M
  直径(m) 1.86 1.80
  长度(m) 22.7 22.3
  推进系统 三级固体+末助推 三级固体+末助推
  制导系统 计算机控制的惯性 计算机控制的惯性
  射程(km)
  发射重量(t) 47.2 45.1
  投掷重量(t) 1.2 1.0
  命中精度(CEP,m) ≤350 ≤600
  弹头(个数×kt) 1×550 1×550
  部署方式 公路机动 | 地下井 公路机动
  使用寿命(年) 15 10
  据悉,俄军现装备的陆射型“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是俄罗斯现役陆射型战略导弹中最先进的一种,分固定式和机动式两种,不仅能以超音速按弹道导弹轨迹飞行,还可在大气层中自由改变飞行轨道,按所需高度和轨迹进行纵深机动,能十分准确地摧毁洲际弹道导弹目标。 同时,新系统具有超强的机动能力,能够躲开敌方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据称,该导弹是美国“NMD”的最大“克星”,并可突破未来25—30年内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发展“白杨—M”海、空基型。为增强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主要组成部分——海基战略导弹系统,由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在近期研发了“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的潜射型——“圆锤”洲际弹道导弹。
  该导弹为三级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将主要用于装备重新启动的潜艇工程。而正在建造中的955型“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据称是目前世界上效能最大、威力最猛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专门用于对付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同时,俄为发展空天力量,还在开发空射型“白杨—M”导弹,主要采用改装后的图—95MC和图—160远程战略轰炸机发射。
  发展“白杨—M”新陆基机动型。俄罗斯将进一步改进“白杨—M”导弹,使之更加先进。起初设计“白杨—M”导弹时,既可发射单弹头,也可发射多弹头(3—4个),而新改进的将采取分导式多弹头导弹,从技术上看,俄早已具备运载重型多弹头大推力战略核导弹的能力。据悉,新型导弹具有飞行速度更快、隐形和抗干扰能力更强外,还采用了灵活机动的发射方式,并增强了生存和反击能力,增大了射程,进一步提高了精度。有关研究表明,当弹头超过5个时,对方任何拦截系统都将难以抵挡。
  据披露,"白杨"M导弹除具有飞行速度更快、隐形和抗干扰能力更强外,还具有以下4个显著特点。
  一是采用灵活的机动发射方式。将导弹的一体化发射装置完全布置在一辆机动发射车上,可以在公路网上自由行驶,提高了躲避敌方核武器攻击的概率,增强了生存和反击能力。而且新型导弹预计部署在乌拉尔山区的博洛戈耶导弹团,这将使美国的预警系统更难发现其行踪,更难对其进行监测。
  二是增加射程。据悉,新型导弹射程为1.2万~1.5万公里。这就意味着,这种新型导弹不仅能覆盖美国所有国土,而且,当它突破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时,可以避开美军重点设防的北极防线,能够随意地从东、西两个方向打击美国所有重要目标。其威慑和实战能力非同一般。
  三是多弹头突防难以抵挡。“白杨”-M导弹的弹头为1.2吨重的单弹头,而新型导弹的弹头为10个弹头,弹头重达4吨,使新型导弹的突防能力更强。有关研究证明,当弹头数量超过5个时,拦截导弹基本上就失去效果了──面对铺天盖地的来袭弹头,拦截系统分身乏术,难有招架之功。
  四是命中精度更高。这种新型导弹命中精度在100米以内,比“白杨”-M的命中精度高1~1.5倍。
  美国对"白杨"M的态度
  美俄之间的磋商机制是指两国为执行《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而成立的一个磋商小组。在条约的第3款中规定:为保障条约的实施,双边磋商小组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谈,此外再也没有对监督和核查情况作出任何规定。国际舆论评价说,这只能算是一个松散的君子协定,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约束力。
  美国在阿拉斯加格里利堡部署了具有实战能力的第6枚拦截弹,完成了美国年内在格里利堡部署6枚弹的全部计划。从美国加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行动中,人们发现,美国正在加紧行动,通过发展反导系统,最大限度削弱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和打击能力。美国进一步加紧对导弹防御系统的调试,以确保今年年底之前具备实战能力,同时提议在欧洲建设第3个导弹拦截基地,实际上是把拦截导弹部署在俄罗斯的家门口。此外,美国还在加大反导系统的部署力度,在今年年底之前把另外两枚拦截弹部署在加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完成美国反导系统的第一批部署。到2005年底,位于阿拉斯加和加州的美国陆基拦截弹数量将达到28枚。
  美国不仅加紧陆基拦截导弹的部署,还加紧了海基拦截导弹的部署。预计到2007年,美国导弹防御局将拥有18艘“宙斯盾”战舰。这些战舰装载有可拦截和摧毁中程导弹的新型拦截弹,可以用作反导系统前沿预警雷达的平台,从而把预警范围前推到俄罗斯境内。
民兵洲际导弹
  M-30“民兵1”式导弹
  美国第二代战略导弹,空军三级固体燃料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波音飞机公司研制。1958年底研制工作开始,1962年“民兵1A”服役;至1965年6月,“民兵1A/1B”两型导弹共800枚装备美国空军。总研制和装备费用60亿美元,导弹单价132万美元。编成3个战略导弹联队,各辖3个导弹中队,每中队5个小队,每小队导弹10枚,,每枚置于1座发射井中。1969年(1A)-1974年(1B)退役,由“民兵2/3”式导弹取代,现用作运载火箭。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1B)
  全长17公尺直径1.67公尺(最大)
  最大射程10140公里起飞重量31.7吨
  弹头型号MK11式弹头重量450公斤
  核弹当量100万吨命中精度1600公尺
  反应时间1分发射方式地下井发射
  LGM-30F“民兵2”式导弹
  现状:服役中
  规格:长17.53米;宽1.84米。
  射程:6750海里(12500公里)
  发射重量:33112公斤
  投掷重量:726公斤
  发射方式:三节推进;固态与液态燃料;温射
  导引方式:NS-17惯性平衡导引控制系统
  弹头:W-56型弹头一枚;11C型重返大气层载具;当量120万吨
  圆周公算偏差值:0.16海里(370米)
  发展:义勇兵一型洲弹道导弹是首先问世的固态燃料陆基洲陆弹道导弹,之前的导弹都是使用液态燃料。它是在1956年时以中程弹道导弹为基础开始发展的,1957年时它的射程增为洲际因而进入洲际弹导弹之列。导弹的主要部分如推进、引导、发射与部署均获得相当的改进。第一枚导弹在日升空,1962年开始部署入掩体,1965年6月已有800座掩体完成战备。
  进一步的发展造就了义勇兵二型洲际弹道导弹,1964年9月完成第一次升空。它在长度与吨位上都比义勇兵一型加大,改良过的第二节推进火箭更廷展了其射程。新的导引系统也被安装上,连同可储多个目标资料的房记意体,大大地增进导弹的准确度。艾科(AVCO)公司的11B型或C型重返大气层载具可携带1枚当量120万吨的核弹头与崔克公司出品的1型或1A型辅助穿透装置。义勇兵二型洲际弹道导弹在1996年完成战备后整个取代了义勇兵一型。
  部署:有450枚义勇兵二型洲际弹道导弹完成部署。其中有8枚属于紧急火箭通迅系统,部署于怀特曼空军基地。其它的部署有:马尔史东空军基地的150枚;爱尔斯渥空军基地的150枚;及怀特曼基地里的142枚与用作紧急火箭通迅系统的8枚。
  使用:自从1987年起泰坦二型导弹开始淘汰后,义勇兵二型洲际弹道导弹成为美国唯一具有单一巨型当量弹头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它可以用来对付软性的大区域目标(如军事或工业中心就需要大当量,但不是非常准确的弹头)或孤立的目标。
  导弹中的电脑可以存放8个目标资料,并指定一个主要打击目标。重新输入需耗时36个小时,这实在没什么军事价值。然而管制资迅缓卫系统可以将重输入的时间降到25分钟,已安装入义勇兵三型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却尚末计划装进义勇兵二型洲际弹道导弹。
  紧急火箭通迅系统是战略通迅系统的最后通道,特别是对战略核子弹道导弹潜艇的通迅。义勇兵二型导弹中装载弹头的空间将被无线电装备所取代,整个系统实际上提供了短暂的低轨通迅卫星的功能,担任电迅中继台或传送预录的发射指令。这类火箭并非用来攻击敌方,而是在当太空中的卫星遭敌方摧毁时迅速取代其功能。
  很明显的,在前苏联可能的第一击下义勇兵二型洲际弹道导弹是非常脆弱的。前苏联的SS-11三型洲际弹道导弹中的三具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打击区域可涵盖整个义勇兵二型导弹阵地。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全长17.53公尺直径170.7公尺(最大)
  最大射程14816公里起飞重量33吨
  弹头型号W-56/MK-11式弹头重量725.7公斤
  核弹当量120万吨命中精度370公尺
  反应时间1分发射方式地下井发射
  LGM-30G“民兵3”式导弹
  现状:服役中
  规格:长18.2米;宽1.84米。
  射程:6750海里(12500公里)
  发射重量:34500公斤
  投掷重量:1088公斤
  发射方式:三节推进;固态与液态燃料;温射。
  导引系统:改良NS-20惯性平衡导引控制系统
  弹头:236枚配备通用电气12型重返大气层载具、3枚当量17万吨W-62核弹头、金属片及诱饵;300枚配备通用电气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3枚当量335000吨W-78型核弹道及诱饵。
  圆周公算偏差值:(12型重返大气层载具)0.12海里(220米);(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0.09海里(166米)
  发展:义勇兵三型洲际弹道导弹引进一种新的第三节推进火箭,而且也是第一种配置独立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它的第三节推进火箭比起义勇兵二型洲际弹道导弹的要来得宽,而且有具液态燃料的喷燃口。它的后期推进系统有一具136公斤推力的引擎以作前后的移动,另有6具10公斤推力的引擎作左右的调整,还有4具8公斤推力的引擎在表面喷射以维持旋转。
  早期的义勇兵三型洲际弹道导弹携行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与三颗当量350000吨的核弹头有著相当先进的圆周公算偏差值。继续改良义勇兵三型洲际弹道导弹准确度的计划开始于1982年并在1987年完成。它除确认了导弹电脑中软硬体所造成在准确度上的误差外,按照要求完成在准确度是25%的改进。其它的改良称为“一钉之距“计划,改良了义勇兵二型及三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与控制装置。
  部署:550枚义勇兵三型洲际弹道导弹完成部署。1987年12月,50枚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部署于华伦空军基地,原本是义勇兵三型导弹的掩体中,义勇兵三型导弹存量减少14枚。现今部署如下:马尔史东空军基地50枚;米诺特空军基地150枚;华伦空军基地186枚;格兰德福克斯空军基地150枚。
  使用:有300枚配备当量335000吨的W-78型核弹头与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拥有足够的准确度及弹头当量以对付大多数的强化工事目标。其它的236枚配备12型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导弹会用来攻击软性目标资料储能力,其中并有一个为主要打击目标。1975年会计年度开始安装的管制资迅缓卫系统使得每枚导弹可在25人分钟内重新设定。另外,发射后亦可在波音E-4B空中指挥站上完成目标的重新设定。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全长18.263公尺直径167.64公尺(最大)
  最大射程14816公里起飞重量35.3吨
  弹头型号W62/MK12式2或3个弹头重量333公斤
  核弹当量2-3-17万吨命中精度220-304公尺
  反应时间32秒发射方式地下井发射
三叉戟式潜射导弹   三叉戟二型潜射弹道导弹  现状:服役中  规格:长13.96米;宽1.89米  射程:满载时4000海里(7400公里)  发射重量:58068公斤  投掷重量:2722公斤  发射方式:三节推进;固态燃料  导引系统:惯性,可接收NAVSTAR卫星导引  弹头:一般装载10枚当量47.5万吨W-87二一型独立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弹头,考虑装上可操纵式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弹头  圆周公算偏差值:0.066海里(122米)  发展:三叉戟二型(D-5)导弹在宽度上和一型导弹相似,导弹在长度上却比后者多上3.6米,而且在投掷重量也大上一倍。  英国计划为了4艘新的潜艇采购三叉戟二型导弹,为了要控制导弹的部署与瞄向的目标,届时三叉戟导弹将会完全配备英国的高科技。然而英国政府在改变主意放弃三叉戟一型导弹而就二型导弹时曾声称:上头装的弹头将不会比三叉戟一型导弹来得多。因此三叉戟二型导弹将被装上8枚弹头,而不是10枚。弹头将由雪佛兰根据现装在北极星A-3导弹上的加以发展。  部署:美国计划将它装在俄亥俄级潜艇上,而后在1989年加入太平洋舰队,在1992年加入大西洋舰队。其中有9枚在建造时就装上本型导弹,有8枚原来装一型导弹的潜艇将改装以容纳二型导弹。合计最后17艘潜艇携带408枚三叉戟二型导弹。  英国方面,4艘每艘可携带16枚三叉戟导弹总共有64枚导弹。这将使英国拥有的弹头数从192枚增加为512枚。  三叉戟二型导弹的4000海里(7400公里)的射程将使美国及英国的潜艇可任意部署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上的任何地方。  使用:三叉戟二型导弹足以摧毁强化工事目标,包括:陆基洲际导弹掩体及指挥控制中枢,并可很快重新输入目标。  三叉戟一型潜射弹道导弹  规格:长10.36米;宽1.88米。  射程:3837海里(7100公里)  发射重量:29954公斤  投掷重量:1361公斤  发射方式:三节推进;固态燃料  导引系统:惯性  弹头:8枚当量10万吨W-76四型独立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弹头  圆周公算偏差值:0.24海里(450米)  发展:三叉戟一型C-4导弹具有比海神C-3导弹多上60%的射程。这是由于使用了高效能推进系统、额外的第三节推进火箭、微电子元件及较轻的材质的缘故。例如,它的装备及导弹结构是使用石墨环氧树脂较之一般导弹使用铝材要轻上40%。另一个显著的改进是它圆钝的弹鼻上的“空中针头”。空中针头在发射前安装上去可以让导弹的飞行效果尤如具有长而尖的弹鼻;而圆钝的弹鼻则可容纳更多内部器材。  三叉戟一型导弹在刚开始测试飞行时有些不稳定,但是这个问题很快就克服了。它在1979年开始部署在许多改装的拉法叶级潜艇上,1981年开始部署在为它而建的俄亥俄级潜艇上。共生产有630枚三叉戟一型导弹,其中有150枚将用在其服役期间的测试上。  英国政府原先计划将其所属的北极星A-3导弹换装为本型导弹,后来决定换为三叉戟二型导弹。  部署:1987年底,它部署在12艘可装16枚导弹的改装拉法叶级/麦德逊级潜艇(合计192枚)8艘每艘可装24枚导弹的俄亥俄级潜艇(合计192枚)。但是后者的数量将会慢慢减少,这是因为这些潜艇将在91年至99年间换装三叉戟二型D-5导弹。装载三*戟一型的潜艇群分别隶属于大西洋舰队及太平洋舰队。两边的部署都从它的长射程受益不少,也都是以美国本土为基地,从大西洋它可以击中几乎所有俄方目标,少数处于较远区域的目标则由太平洋这边来加以攻击。  使用:三叉戟一型导弹有点攻击硬性目标的能力,它可以攻击中等强度的强化工事军事基地。对于已输入之目标资料可在船上加以更换重新输入,若要输入全新的目标资料则耗时稍久。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型洲际弹道导弹!
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
三叉戟系列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发射架上的民兵洲际弹道导弹
民兵洲际弹道导弹的运输车
射程为美国
精确度为中国
美国,无论威力射程都第一,最先进,有实战经验
2009最新加拿大汉防十大排行1美国2俄罗斯3英国4中国5法国6德国7日本8澳大利亚9以色列10印度。
目前美国和俄罗斯是部署洲际导弹最多的国家。
等待您来回答
军事武器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弹道轨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