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八与天宫一号与神九对接对接时,两者速度相同,对天宫一号与神九对接来说,神八是(静止还是运动)?

&>&&>&    
  核心提示:天宫一号即将在8月发射,而在天宫一号发射之后,将发射神八、神九、神十与之对接。关于对接类型,张建启说,神八肯定是无人对接,有人对接是神九还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会对接是否顺利,只有3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能全部达到。资料图:&天宫一号&飞行器。  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多人多天飞行到圆梦太空行走,短短10多年间,中国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而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即将再次冲天而起,把“天宫一号”送入太空,中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了一大步。  7 月末,中国航天集结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酷暑中再次吹响,23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顺利运抵,与先期抵达的“天宫一号”会合,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陆续就位。火热的8月里,全球华人和世界各国民众把目光投向中国,期待见证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的里程碑。  交会对接 力求天衣无缝  “天宫一号”发射无疑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步骤,但具体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此,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的张建启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步走: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此次发射就是在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并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他进一步介绍说,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重8吨,设计使用周期为2年。  “天宫一号”之后,将发射“神八”、“神九”、“神十”与之对接。关于对接类型,张建启说,“神八”肯定是无人对接,有人对接是“神九”还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会对接是否顺利,只有3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能全部达到。  “交会对接”成功无疑是达成战略目标的关键,而这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在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就曾失败。比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  对于我国的交会对接技术实力,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说,“神舟”系列飞船从“神舟”八号开始有了许多技术改进,成为一种崭新的天地往返飞行器。其中,交会对接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航天员可以根据电视图像操纵飞船,使其紧跟目标飞行器。  发射准备 确保万无一失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必须完成大量技术突破,比如,从“神五”首次实现载人太空飞行到“神七”宇航员太空漫步,飞船进行200多项改进。此次“天宫一号”发射也是如此。据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对载人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全面进行了检修检测和质量评审,完成的测发指挥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等就达 66项。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为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相关专家对其共进行了近170项技术状态更改。  在一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非技术细节上也是精益求精。为了让“天宫一号”顺利经受长途跋涉的考验,安全如期抵达发射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团队在细节上可谓做足了功课。由于“天宫一号”块头超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使用了迄今为止该院使用的最大包装箱,并且设计了优良的内部减震系统、先进的温控系统。在安全抵达后,科研人员又开始对其各个功能部件进行最严格仔细的测试工作。  国际合作 做到开放共赢  “我觉得中国建立空间站是件很棒的事,正是有了像中国这样越来越多国家的加入,人类探索太空的力量才更强大,相信我们之间能进行良好的合作,建立最深厚的国际友情。”当时身在“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谢幕之旅的美国宇航员雷克斯?瓦尔海姆在接受地面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他的朴素言语表达了对中国航天事业即将迈出重要一步的欢迎之情。的确,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探索浩瀚无际的宇宙新天地。  “阿特兰蒂斯”号才告别苍穹,俄罗斯就放出了2020年结束使用期限的国际空间站将被投入大海的消息。对人类的太空之梦搁浅的担忧使人们对此次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开放情况格外关注。对此,张建启表示2020年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同时,他认为“中国空间站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工程,让外国的科学家和宇航员上去和中国合作进行科学实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链接  “空间交会对接”,简称“交会对接”,是建立空间站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然后再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其连为一个整体。  交会对接根据航天员介入的程度和智能控制水平可分为手控、遥控和自主3种方式。具体的方法一般是先将目标飞行器发射入轨并精确测定其运行轨道,当其飞经待发飞行器发射场上空时,通过择机发射使后者与前者运行在相同的轨道上,并且将距离控制一定范围内,随后再依靠飞行器本身的机动能力让两者逐渐连为一体。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 ·[] ·[] ·[] ·[] ·[]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24小时论坛热点本周论坛热点本月论坛热点
Copyright &
加拿大华人网
SinoNet.ORG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今日凌晨1:28~1:36,神八天宫交会对接
[导读]今日1时36分,神八和天宫一号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成为一个组合体。1时46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我国首次
今日1时36分,神八和天宫一号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成为一个组合体。1时46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正在国外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电,祝贺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领导同志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实况。
接下来将进入12天的组合体飞行段,然后两者进行分离。分离成功,才意味着我国成为美俄之后全世界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日17时05分神八&看到&天宫2日17时05分,在北京飞控中心精心控制下,神八成功实施第5次远距离导引变轨,使其进入距地面高度约330公里的近圆轨道,抵天宫一号后下方约52公里处,与天宫一号处在相同轨道面的交会对接点上。神八会逐渐感应到天宫的存在,传回更精确的控制数据。
神八发射入轨时,与天宫一号距离10000公里。神八万里追赶天宫一号的过程,与地面上两辆车的追赶并不相同。天宫一号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发动机并不工作;而神舟八号则通过不断的变轨来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
神八入轨以来,分别在第5圈、13圈、16圈、19圈实施了4次变轨控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说,远距离导引段变轨控制,是实施交会对接任务的关键步骤之一。由于变轨控制频繁、时间间隔短、空间环境复杂等因素,对短弧段定轨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采用高精度动力学模型和多种数据源融合的短弧段定轨方法,有效提高了测定轨精度。
自主控制段2日23时08分还差最后52公里2日23时08分,神八和天宫一号建立起了稳定的空空通信,飞船开始进入自主控制段。整个自主控制段约两个半小时。
在自主控制阶段,飞船分三个阶段进行交会对接:其中从52公里到5公里是寻的段,从5公里到140米是接近段,从140米到对接机构接触是平移靠拢段。
两者相距5公里、400米、140米、30米处神八要四次停泊,主要目的是要对两个航天器的关键状态进行监视和判断,避免相撞。每个停泊点停留数分钟不等。
3日0时04分,神八成功到达相距天宫一号5公里的停泊点,神八第一次踩刹车,与天宫一号保持相对静止。
&在这4个停泊点中,5公里是最重要的一个,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再一个是最后30米的这个停泊点,也很关键,就像踢足球的临门一脚。通过多个发动机同时工作,硬把两个飞行器拉过来,接合到一起,这个点应该说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航天测控专家王瑞军说。
对接段3日1时36分&神天&完成拥吻1时23分,飞船自主进入30米停泊点,稍做停泊。(在东风站的上空&&甘肃陕西上空)
1时28分,对接环接触!神舟八号对接机构上的传感器实时下传的数据表明,两个航天器已经成功接触。
1时31分,神八对接机构上3把捕获锁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上3个卡板器咬合。对接机构完成捕获。飞船发动机关机。此时,二者完成的是柔性连接,连接后仍能相互移动。
1时32分,神八飞船对接机构的机械缓冲系统开始缓冲和校正,储存和消耗能量,校正对接换姿态,使两个飞行器处于水平位置。随后,神舟八号对接机构的对接换环收回,拉近两航天器,两对接机构前端框面互相贴合。
1时36分,神舟八号对接锁的主动钩启动,与天宫一号被动钩锁紧,完成两航天器的刚性连接。
□相关链接
对接须控制好12个自由度
航天专家朱毅麟说,完成对接,速度和自由度一定要控制好,这个有很高的难度。航天器的飞行速度大约在每秒8公里左右,要保证双方的速度每秒相差1米左右,才能顺利完成对接,这是对速度的控制。另一个难度就是自由度,就像钢笔和笔帽一样,轴线必须对准才能合上。可是在天上,天宫一号可以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移动,它有6个自由度,加上神八,一共是12个自由度。要在高速下把对接的角度控制好,就必须控制好这12个自由度。
[编辑:思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蓝房网编辑
18000元/㎡神八天宫对接分8步需10分钟&难度超打靶中10环
&&&&来源:&&&&&
  昨日凌晨,神舟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两天之内,神八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这将是我国首次飞行器交会对接试验,“天神之吻”即将在太空上演。  “天神”怎么吻?技术难度如何?就此问题,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著名航天专家、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  交会对接技术今后将常用  南方日报:“天神之吻”即将上演,您能否帮我们解释一下交会对接技术。  焦维新:交会对接是我国在航天领域必须要攻克的关键技术之一。因为我国计划建立空间站,而建立和维持空间站的过程中,交会对接必不可少。一方面,在空间站的建立以及维持过程中,我们需要接送航天员往返于空间站和地球,派一个飞船去空间站就需要交会对接。另一方面,真正的空间站要比目前我们发射的天宫一号大很多,可以说,它是由多个像天宫一号的目标飞行器组成的,所以我们需要多次发射。新发射的部分在太空中与前一个发射的部分进行对接组装,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交会对接。  还有,在维持空间站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经常给空间站中的宇航员送去所需的给养,时间长了之后,我们还需要更新一些设备以及维护一些设备等。从这些可以看出,交会对接确实是空间站建立和维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两个8吨飞行器高精度完成对接  南方日报:具体来讲,交会对接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焦维新:交会对接包含两个过程:一是交会,二是对接,两个过程互相联系。神八发射升空后进入到与天宫一号1万公里的距离,之后便进入与天宫一号远距离导引阶段。地面对两个飞行器的飞行轨道进行测量,让两个飞行器相对接近。地面人员根据两个飞行器之间的轨道偏差来完成神八变轨,经过若干次的轨道修正,让神八逐渐接近天宫一号。在相距约50公里时,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就能彼此通过敏感仪器和通讯设备寻找到对方,此时交会进入双方自主控制阶段,互相寻找、逐渐接近,这是交会对接最难的阶段之一。  从距离50公里的时候开始,神舟八号要在距离天宫一号5公里、400米、140米和30米的位置上做短暂停留,这4个位置也是4个停泊点,确认这4个停泊点是为了让神舟八号不断地调解自身状态,同时调整速度和角度去追逐天宫一号。  交会过程其实是神舟八号不断追赶天宫一号,直到最后相距30厘米,两个飞行器的相对速度要降到每秒0.2米左右,交会阶段完成。此时,对接机构开始启动,两个飞行器正式进入对接阶段,对接面角度和轴距离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都是对接的初始条件。对接开始时,首先神八上有一个像手一样的捕获装置,叫捕获锁,它会首先伸出来,伸到天宫一号的卡板器里,卡住之后,神八和天宫就建立了初步的联接,此后捕获锁慢慢回缩,将神八和天宫一号慢慢接近。最后,当神八和天宫的对接环完全对接上的时候,对接环里的12把钩锁就会钩定在一起。  别看是小小钩定,这里要包括几个阶段,包括捕获、校正、拉紧、结构锁锁定,最后完成两个对接机构的密封连接。完成之后,还要对对接通道进行检漏,检漏以后负压,把压力提升到一个大气压,这时候就可以打开两个飞行器的舱门。  要保证两个重达8吨的飞行器高精度地完成对接,这比打靶打中10环难多了,对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神八和天宫对接的机构中小到指甲大小的齿轮和针头大小的接口都要严丝合缝,对在一起,很多气路、电路的插头都要通过对接来完成,所以要求两个对接口的位置非常准确,两个飞行器的姿态也要非常接近,否则都不能完成最后的对接任务。  控制对接接口误差难度非常大  南方日报:进行交会对接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环节?  焦维新:首先,通讯技术很重要。神八和天宫一号在双方自主控制阶段,互发信号进行交会需要多种技术手段支撑,其中重要的是测控系统。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用到GPS这个定位导航系统,它可以准确地测定每个航天器的位置以及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等。  两个飞行器进行对接,对控制精度是有要求的。这方面,各个国家要求不一,我国要求是在十几厘米左右的误差,所以对接设备非常重要。  我们最理想的效果是:两个飞行器的轴线严格地处于一条直线上,但实际上肯定是会有一些误差的。两个重达8吨的飞行器在距离地面350公里的位置上进行对接,要求误差仅是十几厘米,这已经是要求非常高了,这其中的技术难度比较大,而且有一定的风险。  当然有一点误差也没关系,神八和天宫一号接触上以后对接设备的液压系统就会发挥调整作用,将两个飞行器的轴线调整到一条直线上,然后再结合在一起。两个飞行器对接在一起后,对接设备会自动将两者锁定、密封。密封后,两个飞行器中间会形成一条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就可以从这个航天器进入到另一个航天器。  知&多&点  对接分8个步骤约需十分钟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顺利交会,两个飞行器的速度、位置、姿态、偏差等11个参数满足对接的初始条件后,飞行器就将停止控制,让它们根据惯性进行碰撞,整个对接过程一共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  对接过程分为8个步骤:  第一步“相撞”。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捕获”。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第三步“缓冲”。“神舟八号”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会通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分别吸收纵向和横向的撞击能量,进行缓冲。碰撞、捕获、缓冲3个步骤共需要大约60秒时间。  第四步“校正”。当“神舟八号”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并实施缓冲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继续往外推至300毫米,同时对两个航天器的姿态、位置和偏差等进行强行校准,校准时间约需80秒。  第五步“拉近”。校准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缓缓收缩,将两个飞行器“拉近”,这一过程约需240秒。  第六步“拉紧”。“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面上,分别安装了6组共12把对接锁,每把对接锁的拉力达3吨。当两个飞行器被拉近后,两个对接面的12把对接锁一一相扣。  第七步“密封”。两个飞行器拉紧后,对接机构上的驱动电机将带动钢丝绳系统,将两个连接器面上的密封圈压缩,保持密封。  第八步“刚性连接”。通过对接锁使两个连接器贴合,实现“刚性连接”,将两个航天器组合成一体。拉紧、密封和刚性连接共需220秒。  粉丝刷屏“@南方日报”直击神八成功发射  南方全媒体号外秒播“天神之吻”引发网友热捧  昨日清晨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起飞、抛逃逸塔、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为了捕捉神八发射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全方位展现每一处关键节点,南方日报从10月31日起,通过即时播报前方特派记者的报道、与专家的无缝连线,在南方报网的南方播报(http:///bl/default.htm)及南方日报新浪、腾讯、网易官方微博账号上,滚动播发“全媒体号外”,24小时实时直播神八升空盛况,为读者、网友秒速传真现场,不少网友高呼“解渴”!  各组人马抢“鲜”传真网友刷屏如亲临其境  神舟八号发射“零窗口”为11月1日清晨5时58分,对于既想早上7时起床便能读到南方日报,又想透过南方日报权威报道“直击”神八发射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尴尬”的时分。  怎样把报纸尽早送到读者手中,又能兼顾直播神八发射?南方日报第八次改版吹响了向全媒体转型的号角,神八发射的“零窗口”同样也是南方日报全媒体转型的“最佳窗口”。  为了把现场第一时间“传真”到读者、网友眼球内,南方日报全媒体突击队从10月31日上午起,就加大、加密了前后方联动的力度。全媒体播报组三组人马通过电话、短信、微博,实时与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前方记者沟通、对接,组织稿件,在南方播报、南方日报新浪、腾讯、网易官方微博账号上开始播发来自一线的一手消息。  其中,播报一组通过手机等方式与现场记者保持联系,即时更新新闻,每条控制在132个字内,提高现场“悦”读性;播报二组主发微博,每条微博以#直击神八#作关键词,便于网友搜集信息;播报三组“眼观六路”,连线专家,深度解密神八发射。  截至昨日早上10时,南方日报报网即时播报相关专题新闻45条;南方日报新浪、腾讯、网易官方微博账号共发出177条微博。特别是在凌晨时分,在消息源匮乏的情况下,南方日报的“全媒体号外”直播占领了门户网站、微博屏幕,引来国内重要门户网站和平面媒体的转发,满足了多层次读者的需求。  网友“qq777108”由于所开发的系统需要凌晨上线,因此他一直在机房刷手机微博。“没有想到‘@南方日报’那么给力,虽然人在机房,但看手机都能图文并茂,像到了现场一样。”  实事求是策播频率秒速挖掘幕后新闻  除了新鲜热辣的发射现场新闻外,越来越多网友、读者希望在早间新闻信息接收中,即神八发射后就能获悉“解渴”的科技探秘、航天高科技解密的深读新闻。  为此,南方日报全媒体突击队针对受众获取信息的时间、习惯、渠道,有层次地设计了实时播报的内容。在现场直击之余,南方全媒体号外还特别炮制了“天神之吻”专题,从神八到背后的航天面孔,从发射本身到外媒评价,从航天事业发展到与普通民众的生活联系度等,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挖掘神八发射的幕后新闻,添加了科技新闻的科普性和趣味性,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  同时,根据读者、网友“获信”的时间、习惯,南方全媒体号外从10月31日晚上22时开始,划分时段逐步推出专题。如考虑到受众对“神八”的认知需求,从31日晚上22时至翌日4时,每小时播发4条即时播报、12条微博新闻,推出“神八的八点神通”专题进行发射预热;从1日1时至5时,推出“中国航天面孔”专题,吸引受众关注飞天英雄、运筹帷幄的设计人员和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从1日5时至7时,集中推出神八发射专题,紧贴发射倒数节点,以秒速更新新闻,同时挖掘新闻背后的科技含金量;从1日8时至今,推出“外媒热评”、“天神花絮”和“神八与我”3个专题,为读者、网友持续送上神八发射专题的热辣新闻。  南方日报记者&谢苗枫  ■专家点评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黄桂萍  南方全媒体号外党报全媒体转型有益尝试  这次“神八”发射窗口是在凌晨5时多,对于早报来说,这是一个“软肋”。如果等发射后再出报纸,就会“迟报”,失去原有纸媒早报的优势;如果出号外,就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但南方日报此次别出心裁地推出“全媒体号外”,不仅巧妙地缓解了这一窗口带来的新闻刊播节点难问题,而且还响应了该报第八次改版提出的全媒体转型口号。  从10月31日晚上至11月1日早上,南方全媒体号外所呈现出的对神八发射的全方位报道,既做到“关键节点有我们身影”,“精彩时刻与你们分享”的传播效果,赢得受众眼球,赢得市场;也节省了人力资源、版面资源,为党报全媒体转型作出了有益探索。  谢苗枫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赵杨&李秀婷&后方联动记者&魏香镜
(责任编辑:杜燕飞)
关键词&&关于&&&&的新闻
相关专题:
2011年10月
2011年11月
航天资料库广告载入中...
广告载入中...
广告载入中...
回复:【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神八对接时间
【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神八对接时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昨天宣布,“天宫一号(微博)/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五次会议研究决定,神舟八号飞船瞄准11月1日5时58分发射。
神八飞行主要任务是: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我国首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验证航天器自动交会对接技术;考核改进后的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工程各系统间的协调性;验证组合体工作模式,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按计划,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点火发射后,飞行约584秒,船箭分离,飞船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初始轨道,并在两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说,与此前的神舟一号至七号飞船相比,神八发射难度最大,因为前7艘飞船均是航天器自己在轨运行,而神八是需要瞄准目标飞行器飞行,发射窗口是一个精确到秒的“零窗口”。另据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宪民介绍,不载人的神八有形体假人随之上天,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
发射时间精确到秒
昨天,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这次交会对接任务瞄准“零窗口”发射。
武平说,为确保将飞船发射到与目标飞行器共面的轨道,神舟八号必须在天宫一号轨道面经过发射点后的一定时间内准时点火起飞,否则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推进剂来修正两者之间的轨道面偏差。
“这次任务中,提前4小时才能将发射时间精确到秒。”武平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场能力的不断提升,这种精确时刻的发射能够实现。武平对用于发射神舟八号的火箭作了介绍。据介绍,与将天宫一号送入太空的火箭相比,发射神舟八号飞船所使用的火箭相对以前发射飞船的火箭进行了190多项改进,力保神舟八号飞船精准入轨。“与以前的长征二号F火箭相比,这次改进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具有运载能力更高、入轨精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等特点。”武平说。发射神舟八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
在谈及“神八”与“神七”的不同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主任石泳表示,“神七”的轨道舱是一舱两用的,是“生活舱”与“气阀舱”的结合体,“神八”没有气阀舱,推进舱增加了12台发电机,技术状态改变高达百项。石泳称,“神八”不仅仅可以往前走,还有平行移动功能。
两飞行器将完成两次对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称,天宫一号在对接前,需要利用大气衰减的力量来降低轨道,从飞行状态转变为对接状态。
据了解,10月30日,天宫一号已经在地面指令引导下,先后完成了多次轨道控制和平台在轨测试工作,进入距地面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形交会对接轨道。截至10月30日19时30分,天宫一号已在轨运行30天22小时。根据各项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天宫一号飞行正常、姿态稳定、能源平衡,各项试验进展顺利,具备执行首次交会对接的条件。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交会对接飞行过程分为远距离导引段、自主控制段、对接段、组合体飞行段和分离撤离段。
远距离导引段自神舟八号飞船入轨后开始,在地面测控通信系统的导引下,神舟八号飞船经5次变轨,从初始轨道转移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共面的330公里的近圆轨道,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后下方约52公里处,与其建立稳定的空空通信链路,开始自主导航。
自主控制段经历寻的(寻找目标)、接近和平移靠拢3个阶段,神舟八号飞船自主导航控制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接触,自主控制飞行过程约需两个半小时。
对接段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在15分钟内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4个过程,最终实现两航天器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组合体飞行段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负责组合体飞行控制,神舟八号飞船处于停靠状态。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将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其主要过程为:对接机构解锁,两飞行器分离,神舟八号飞船撤离至相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40米处停泊,按程序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再次构成组合体。
组合体继续飞行两天后,进入分离撤离段,两飞行器再次分离,飞船撤离至距目标飞行器5公里以外的安全距离,交会对接试验结束。此后,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变轨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
百种预案应对对接风险
武平表示,工程全体人员有信心控制和应对空间交会对接的风险。
“两个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准确会合,精度要控制在十几厘米之内,其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武平说,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风险很大。从国际上已经进行的交会对接任务看,曾发生过飞行器相撞的事故。武平说,工程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风险:一是确保飞行产品高质量,不带任何疑点发射;二是以最为关键的自主控制系统和对接机构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的地面仿真与试验验证;三是针对交会对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了近百种故障预案,并进行了反复的合练演练。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设计了各种安全模式,以应对预案外的故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解释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设计人员分别在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上安置了火工装置,确保如果出现故障,神八与天宫一号能够顺利分离返回地面。”
回复:【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神八对接时间
【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神八对接时间
新华社上海11月1日电题:“太空之吻”有多难?--专家详解“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技术
  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118个传感器、5个控制器、上千个齿轮轴承、18个电机和电磁拖动机构、数以万计的零件和紧固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两台银灰色圆柱状的精密复杂仪器,就是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一模一样的试验鉴定件。
  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之际,新华社记者来到对接机构的研制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探访这两个航天器如何进行“太空之吻”?
  对接结构在地面已进行1101次试验
  在太空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个“组合航天器”的对接技术,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世界载人航天领域使用的对接机构有两大类:一类是美国航天飞机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另一类是俄罗斯和欧空局ATV飞船上的“锥-杆”式对接机构。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对接机构采用了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对接机构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安装在周边,中间留了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宇航员和货物就是从这个通道运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交会对接大型地面试验系统原负责人陶建中介绍说。
  陶建中说,对接机构在我国是一项全新技术,许多问题都是以前从未遇到的,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如何保证两个飞行器相撞时“不撞坏、不弹开”,软硬适度;二是如何保证很多相互矛盾的动作(如推-拉、合-分等)组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度;三是许多复杂的产品要协调安装于周边,中间留出人孔通道,如何实现系统集成;四是如何在地面充分试验、模拟天上微重力情况下的对接分离过程。
  针对对接机构的技术难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的研制队伍进行了长达16年的科技攻关,在仿真先行、高可靠的设计技术、集成技术和地面模拟等关键技术上,一一取得了突破,目前已成功申报20多项专利。对接机构在“上天”之前,已经在地面上进行1101次对接试验、647次分离试验。
  对接分为8个步骤约需十分钟时间
  两个航天器在太空的交会和对接是两个不同过程。
  陶建中介绍,当“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顺利交会,两个飞行器的速度、位置、姿态、偏差等11个参数满足对接的初始条件后,飞行器就将停止控制,让它们根据惯性进行碰撞,整个对接过程一共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
  对接过程分为8个步骤:
  第一步是“相撞”。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是“捕获”。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第三步是“缓冲”。“神舟八号”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会通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分别吸收纵向和横向的撞击能量,进行缓冲。碰撞、捕获、缓冲三个步骤共需要大约60秒时间。
  第四步是“校正”。当“神舟八号”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并实施缓冲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继续往外推至300毫米,同时对两个航天器的姿态、位置和偏差等进行强行校准,校准时间约需80秒。
  第五步是“拉近”。校准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缓缓收缩,将两个飞行器“拉近”,这一过程约需240秒。
  第六步是“拉紧”。“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面上,分别安装了6组共12把对接锁,每把对接锁的拉力达3吨。当两个飞行器被拉近后,两个对接面的12把对接锁一一相扣。
  第七步是“密封”。两个飞行器拉紧后,对接机构上的驱动电机将带动钢丝绳系统,将两个连接器面上的密封圈压缩,保持密封。
  第八步是“刚性连接”。通过对接锁使两个连接器贴合,实现“刚性连接”,将两个航天器组合成一体。拉紧、密封和刚性连接共需220秒。
  连接后的“组合航天器”由“天宫一号”控制
  据陶建中介绍,“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后,将通过制动控制系统,接通两个航天器的电气液路通道,进行信息和能源并网。“神舟八号”上的航天员和货物通过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进入“天宫一号”。连接后的“组合航天器”由天宫一号控制,“神舟八号”处于停靠状态,但如果出现故障,“神舟八号”则可以立即进行“替补”。
  在联合飞行任务结束后,或在紧急状态下,实现两个飞行器的安全分离也至关重要。根据程序设计,“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锁可自动分离,一旦出现故障,宇航员可手动分离,将两个对接机构掰开;此外,还可以采用火工品将对接机构炸开,实行强行分离。(完)
回复:此内容已被管理员删除!
*****此内容已被管理员屏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宫一号与神九对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