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起因中北约什么时候攻击了我们的使管?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我是一只小鸟:飞向蓝天是我的追求,栖息大地是我的渴望
★我是一缕清风:没有人感到我的存在,也没人感到我的不在
LOFTER精选
& & & &“科索沃战争”指日至6月10日这78天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行动,为国际冲突。科索沃战争是世界上第一场信息化战争,是从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转变过程中的第一个实战战例。科索沃战争被称为世纪末之战,其牵动面之广、世人之关注、战事发展之难测,都超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历次军事冲突。& & & &&&&& & &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战争时期,美军1架F117黑鸟隐形战斗轰炸机坠毁。& & & & 日,一架代号为“维加3-1”的F-117从意大利起飞,空袭南联盟北部一个重要目标。这架F-117进行中空高亚音速飞行。两枚激光制导炸弹炸向目标。空袭结束后,F-117使用自动驾驶仪,准备返回意大利基地。晚上8时15分许,返航的该机突然发生巨大的震动,当即坠毁。& && & & & 日,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突遭美军轰炸,中方3人死亡,20余人受伤。世界震惊,中国怒愤。中国民众纷纷围攻美国华驻大使馆,而美国官方除了道歉还是道歉。令人值得寻味的是,在关键问题(或方面)中美军方都选择了沉默。实际上,美国炸中国大使馆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美国蓄谋已久的。其真实的内幕情况是:彻底摧毁中国所得的F-117的残骸,这是当时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隐型战斗轰炸机。& & & & 当时美国的F-117隐型战斗轰炸机被击落后,中国马上向南政府提出要求,是否能够把F-117的部分设备和残骸供中国研究,甚至出钱买也可以,在中国和南政府达成协议后,南政府把F-117的导航设备、带有隐型涂料的表皮残孩发动机喷口耐高温部件在秘密状态下移交给了中国,存放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地下室供中国的军事专家研究。 然而中国的军事专家一开始并不知道,F-117的导航设备装有保密自毁装置(如果该机坠毁,自毁装置将自爆并炸毁导航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 但是,F-117坠毁后,自爆装置失灵。对这种意外情况,美国军事装备专家早有预防,导航系统内部内嵌式电源仍在工作,并且不间断的发出其定位信息,这使得美国人在很短时间内侦测到了F-117残骸的精准位置。虽然我国军事专家发现后迅速断掉了电源,但为时已晚。美国人还是获悉了这一情况。 美国军方发现了当时F-117的位置后是大吃一惊,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中国人了解到美国的军事核心机密。当时美国人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包括派海豹部队夺回等),但最后美国军方选择导弹袭击,估计是因为这种方式容易在外表上造成美国对中国在国际上支持南政府而表示出非常不满或“也有可能”导弹失灵所致,但真正意图是彻底摧毁中国所得的F-117的残骸。& &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一枚激光制导炸弹要直接穿过几层楼打到大使馆地下室的原因,但问题的关键是,美国人又一次失望了。事实上那枚炸弹落下后居然没起爆,中国人最终还是取回了F-117的部分部件,极大帮助了中国隐型飞机的研制。 在中国的一次某海军将领的私人聚会上,有人感叹:“虽然我们有人牺牲了,但是我们隐型材料的研制进度一下提高了十年都不止,这种进步,是以血和国际上的屈辱换来的。”
阅读(181)|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战史揭秘:上世纪科索沃战争中美国F-117隐形战机被击落以及中国大使馆被炸真相',
blogAbstract:'
& & & &“科索沃战争”指日至6月10日这78天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行动,为国际冲突。科索沃战争是世界上第一场信息化战争,是从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转变过程中的第一个实战战例。科索沃战争被称为世纪末之战,其牵动面之广、世人之关注、战事发展之难测,都超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历次军事冲突。& & & &&',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2,
publishTime:3,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true,
hostIntro:'★我是一只小鸟:飞向蓝天是我的追求,栖息大地是我的渴望\r\n★我是一缕清风:没有人感到我的存在,也没人感到我的不在',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当前位置:
>>>下图的报纸是对某一战争的报道,报道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遭到北..
下图的报纸是对某一战争的报道,报道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遭到北约导弹袭击后,中国三名记者牺牲的消息,该次战争是
A.海湾战争B.越南战争C.科索沃战争D.美伊战争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图的报纸是对某一战争的报道,报道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遭到北..”主要考查你对&&科索沃战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80年铁托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致使双方矛盾加剧。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干预下,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南联盟: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在1992年到2003年期间存在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部的一个联邦国家,其前身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0年代初期,随着东欧剧变,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趋于瓦解,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四国宣布独立。1992年,原南斯拉夫的两个组成部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组建了南联盟。霸权主义的主要特点:1.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2.先行一步的社会变革所创造的财富力量,向后进国家和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倾销自己过剩的商品,掠夺贫弱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科索沃战争历程:1.背景: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2.时间:月。3.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及利亚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并袭击中国大使馆,造成三名记者牺牲。4.战争启迪:这场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势必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与威胁。科索沃战争局势图:&中国学生抗议美国轰炸我国大使馆:&科索沃战争的对世界的影响:1.动摇了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以联合国会为核心的国际安全体系。在缺乏有效战争制约力量和制约机制的情况下,局部战争和军事干涉发生的频率有可能提高,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主宰国际事务的趋势有可能增强。2.有可能引发或激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矛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散布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肆意干涉别国内政,把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国际化,将“科索沃模式”强加给世界,有可能导致被干涉国及其所在地区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复杂化。3.将刺激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为重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的报纸是对某一战争的报道,报道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遭到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75073466843024471724796512000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袭击我驻南大使馆使用的是什么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袭击我驻南大使馆使用的是什么
09-12-13 &匿名提问 发布
传言是中国帮助打下美国一架f117,然后一些机上的机密藏在大使馆地下室,美国为了防止中国偷运回去,做的下下策。美国发射的五枚导弹,三枚都是打地下室的。没想到的是有枚战斧居然没炸,被运回国了。 另外f117的击落也有不同说法,用中国雷达这个没有分歧,有的说的直接击落,也有分析表明飞机是倒霉,当时导弹未发现飞机,在高空自爆之后落下的碎片正好击中了飞行中的f117。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作为东欧剧变的组成部分,1945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联邦于1991年迅速解体。当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率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10月15日和11月20日,和亦先后宣告独立;日,和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联盟共和国”。这样,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b]五个[/b]独立国家。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并涉及其周边的塞尔维亚和。1992年3月,因国家的独立地位进行全民公决而触发的波黑穆斯林、克罗地亚族和塞尔维亚族之间的冲突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波黑塞族得到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支持,克族得到克罗地亚共和国支持,穆斯林得到各伊斯兰国家支持)愈演愈烈,最终形成长达三年半以上的全面内战,死亡人数超过25万。直至日,打得精疲力竭的各方才在美国的干预下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空军基地签署了和平协议。代顿协议并没有平息南联邦解体带来的动荡,波黑战争结束后,民族冲突的热点很快转移到南联盟境内,科索沃危机成为世人关注的中心。[b]背景[/b]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80年逝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族的对抗情绪,阿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进入90年代后,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于1992年5月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还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这样,在波黑战火逐渐熄灭的同时,科索沃的战火却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三十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为首的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b]起源[/b]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b]过程[/b]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b]78天[/b]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包括阿族难民)的伤亡。5月8日,北约战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重大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与海湾战争不同,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b]收尾[/b]在北约空袭的巨大压力下,经过、等国的斡旋调停,南联盟最终软化了立场,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由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共同制定的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6月3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通过了接受上述协议的决议。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6月10日,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同一天,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历时两个半月的科索沃战争至此落下帷幕。[b]意义[/b]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标志。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利用北约组织在推进欧洲地区的整合、实现其主导世界新格局的战略目标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与此同时,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按其战略部署展开了积极活动,如:在亚太地区,通过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和研究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扩大美日军事同盟的活动范围和强化其军事打击能力;在中东地区,一方面继续压制伊拉克、伊朗等敌对国家,另一方面竭力主导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谈进程,以保持在该地区的控制力。总之,美国正以欧洲为战略重心,以亚太和中东为两大侧翼,逐步构筑起由它主导的全球安全体系。显然,美国和西方联盟的战略及其实践对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从海湾战争开始,经过十年左右的动荡、调整,至科索沃战争,新格局的轮廓构架已露出端倪,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霸权在其中的作用表现得相当明显。然而,冷战后的世界毕竟不可能变成美国所希望的单极世界,因为在美国霸权提升的同时,发端于两极格局时期的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也在继续发展,而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的西方盟国)都不希望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支配力量,所以,多极化必然成为表现国际社会多数成员意志的世界性潮流,这股潮流是美国无法阻挡的。当然,冷战后新格局基础上的多极化与两极格局基础上的多极化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不尽相同的,如果说冷战时期多极化趋势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通过对美苏两霸的抑制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那么,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阻止单极霸权的形成,为一个更具合理性的、力量分布更为平衡的世界新格局提供建设性力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将&
加载投票中...
科索沃战争中的民防运用
  科索沃战争,爆发于世纪之交之际,地处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战争于日结束,历时78天。科索沃战争完全以空袭和防空袭一对独立的作战样式进行,充分展现了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特点。
  一、北约集团的主要空袭行动  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持续78天的战争中,耗资约60亿美元,投入部队6万余人,各类舰船56艘,出动飞机1286架作战3.7万架次,投掷、发射炸弹和导弹2.3万枚约1.3万吨,对南联盟40余个城市496个军事、民用目标及520个战术目标进行了多波次的轮番轰炸。整个战争进程概略可分为三个主要空袭阶段。  (一)特定军用目标打击阶段  北约集团第一阶段空袭,即局部军用目标打击阶段从3月24日开始,到27日结束,主要打击在科索沃地区清剿阿族武装的南联盟军队和南联盟全境内的导弹设施、雷达防空系统、指挥控制中心、军事通信站、军工厂和航空设备生产厂等局部地区与特定用途的军用目标。目的是防止科索沃地区的阿族武装被歼灭与迫使南联盟屈服。在此阶段,北约集团集中了绝对优势的空袭力量,投入了各种先进的空袭兵器,但结果难以如愿。北约集团不仅未能达成彻底瘫痪南联盟防空力量,迫其屈服的企图,反而损失了9架战机,并造成了新的科索沃难民潮。面对尴尬的现实,北约集团被迫决定提前对南联盟实施第二阶段空袭。  (二)一般军用目标打击阶段  北约集团的第二空袭阶段从3月28日开始,至4月6日结束。在此阶段北约集团开始对南联盟实施24小时不间断轰炸,攻击重点转移到南联盟军队的坦克、火炮、其他重武器、运输车辆及北纬44度线以南的流动指挥所和地面部队等一般军用目标,并开始对国防工业设施、交通枢纽和运输线等具有军事价值的民用目标进行打击。目的是进一步削弱南联盟的军事实力,摧毁南联盟军队的斗志。战斗中,南联盟部分能源、通信、交通、电力等民用设施受到了破坏,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但是,北约集团未能如愿以偿。由于应对措施得力,南联盟地面部队和重型装备基本完好无损,军民士气高昂,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则损失了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和“猎人”无人侦察机在内的多架先进飞机,并有部分飞行员和地面巡逻人员被俘获。特别是美国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的被击落,不仅一举打破了隐形战机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迅速、极大地提高了南联盟的军心民气。鉴于空袭虽进行到如此地步,但与战争预期目标相去甚远,北约集团不得不重新计划,决定增派战机,进一步扩大对南联盟空中打击范围。于是,空袭开始进入第三阶段。  (三)全面打击阶段  第三阶段空袭也可称之为全面打击阶段,从4月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战争告终。此时,巴尔干半岛天气渐趋转好,为了尽快达成战争企图,北约集团开始对南联盟境内的所有目标进行全面打击。空袭重点由军用目标转向治安、经济和交通等民用目标。目的是破坏和削弱南联盟的经济实力和战争潜力,动摇南联盟人民的战争意志,加速实现迫使南联盟屈服的政治目的。这一阶段,南联盟内务部、警察总部等政府机构、汽油生产及储存设施、无线电通信及广播电视设施、飞机场(库)、重要的高速公路桥等民用基础设施均遭到了猛烈攻击,南联盟20余家医院、250所学校、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线、5条公路线、5个民用机场被摧毁,39%的广播电视转播线路遭严重破坏。仅交通枢纽一项,战后南联盟架设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36座桥梁就被炸掉33座,而建于萨瓦河上的桥梁除贝尔格莱德多瑙河大桥因平民百姓实施“人体盾牌”战术而得以幸存外,其余只剩下2座未被摧毁。甚至在5月8日,发生了美国蓄意用5枚联合直接攻击弹攻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骇人听闻之事,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  面对北约集团的狂轰滥炸,南联盟军民奋起反抗,采取了多种措施保卫重要目标安全,消除空袭后果。尤其是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措施,打击来袭敌机,取得了辉煌战绩。战后据南联盟统计,南军保存了90%以上的人员和装备,击落北约战机61架、无人侦察机30架、直升机7架、巡航导弹238枚,击伤美军两架F~117A隐形轰炸机。在战争双方都难以迅速解决问题的现实面前,南联盟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主动决定接受北约和俄罗斯一起拟订的“和平方案”,北约集团也顺水推舟。6月10日下午3时,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正式宣布停止空袭。6月24日,南联盟宣布国家结束战争状态。
  二、南联盟的民防行动  南联盟军民在冷战期间,即采取了传统的预建各种民防工程和布设警报设施,如建造了许多大型洞库、地下指挥所、掩体及物资仓库,并定期组织维护以保持功能完好。据统计,南联盟城市的所有建筑物都建有地下防空室;全国1056万总人口中,75.6%以上的人在遇到空袭时都可进入防空洞;地下掩体内设施齐全,距地面较深,外面遭受轰炸的情况下儿童甚至可在掩体内安然入睡。除此以外,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民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高技术条件下空袭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了其他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和行动,较好地保存了战争实力和部分战争潜力,而且使北约集团的弹药库存几乎用空,不得不组织紧急生产,有力地牵制了北约的空袭行动。  (一)借鉴经验,预有准备  海湾战争爆发后,南联盟就敏感地意识到下一场战争很可能就发生在美国与自己之间。同时,南联盟也敏感地意识到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技术群体迅猛发展,导致了高技术局部战争这种新型形态出现,将使战争具有与过去机械化战争迥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空袭与防空作战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和行动方式将改变得更明显。于是,当战争一接近尾声,南联盟就不失时机地派遣人员组成调研小组,深入伊拉克各地实地调查和研究多国部队空袭,以及伊拉克防空部队的反空袭和民众性防护情况,从而使南联盟军民及时掌握了高技术条件下空袭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尤其是伊拉克民防措施和行动的得失等宝贵经验教训。实战表明,南联盟预先获得的这些经验教训对其成功地组织有效的防空作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严密封锁,防奸反特  波黑战争中,英、法等国利用预先安插和伪装成战地记者的间谍,以及战时深入塞族防区纵深的特种小分队,使用激光器引导空袭飞机对塞族实施精确打击和进行空袭效果评估。海湾战争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并导致伊拉克遭受了重创。南联盟在科索沃战争中吸取了这一教训,在战争爆发后就随即宣布驱逐所有参战国记者,并采取拉网式的巡查清除敌特分子,搜寻敌空投的卫星定位系统和投放式一次性干扰机。同时,南联盟还查封了科索沃部分报纸和广播电台。另外,南联盟还关闭了边境关口,加强了相关边境地区的巡逻检查。通过多种预防措施与行动,南联盟在战争中成功地破获了一起澳大利亚人打着“国际凯尔人组织”旗号为北约集团收集空袭情报的间谍案,俘获了一支从马其顿越境的美军巡逻小分队,防止了内部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与敌特种分队的渗透,从而有效地封锁了对外信息,有效地切断了敌空袭不可缺的情报信息来源渠道,为组织反空袭作战和防护行动创造了条件。  (三)隐真示假,综合防护  面对北约集团的猛烈空袭,南联盟人民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手段增强重要目标和人员的防护能力。一是实行“空壳”战术,虚留目标欺骗对手。空袭开始后,南联盟暗地里将军队人员和装备从重要军事设施中分批撤离,化整为零,分散隐藏于农场、民宅、谷仓和工厂,甚至酒窖等民用设施中,只留下空空的固定军事设施外壳原地不变欺骗北约集团的侦察监视,从而使北约集团在战争初期空袭了大量这种价值不大的军事目标,并造成了错误的情况判断结论和空袭效果评估结果。二是实行“接触”战术,制造胶着状态不留对手机会。战前,南联盟制定了一个“马蹄铁”计划。战争爆发后,南联盟军队在抗击北约空袭的同时,即根据计划迅速进入科索沃地区,对阿族反政府武装进行全力围剿,在打击反政府势力之中与阿族武装势力直接接触,并与阿族难民和平民混杂一起形成犬牙交错之势,使北约集团无法对其实施精确打击,更谈不上实施常规空袭。三是实行“造假”战术,诱敌攻假存真。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民针对北约集团人员无法入境识别目标和评估空袭效果的弱点,广泛应用了假目标伪装技术,土洋并举,制造了许多假目标误导北约飞机轰炸。如利用简便器材制作了数以千计的假坦克、假飞机、假导弹等兵器模型,并在其中安置热源;在真目标附近使用折叠起来的波纹铁等就便雷达诱饵伪装成真目标雷达信号;在隐藏于植被之中的防空武器和坦克,并随时关闭装甲车辆发动机消除热源信号特征等武器装备附近地区,设置原油灯等热源装置;用塑料薄膜铺设“道路”,并在“道路”附近架设“桥梁”,等等。南联盟军民通过大量布设假目标,使北约集团一直都未能准确掌握空袭效果实况,从而使战争一拖再拖,直至发生了武库空虚的尴尬之境都未能实现战争目标。四是实行“遮眼”战术,迷盲敌空天侦察监视。战争中,北约集团为了获取情报信息,先后动用50颗具有14种不同功能的卫星和数十架预警飞机用于保障空袭行动。南联盟军民在侦察监视能力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并未消极悲观。相反,针对北约集团只能依赖于空天远距离侦察监视获取情报信息的弱点,实施了多种“遮眼”战术迷盲信息兵器,取得了不凡的战绩。如通过分析未爆炸的北约导弹制导系统,发现北约使用导弹许多末端制导不是预计的电脑程序和GPS控制,而是红外制导装置,于是在真目标附近采用施放人工烟雾、将钢铁制件漆成各种颜色、放火焚烧车库顶棚等、设置假面具热源、改造目标外部特征信号等措施和行动,干扰和迷惑北约来袭导弹的红外制导系统,使其攻击行动屡屡失效。由于南联盟军民的“遮眼”战术,战争中竟然出现了北约导弹因识别系统误判而飞向马其顿境内的现象。五是实行“隐真”战术,藏形于九地之下。南联盟根据3/4的国土都是山地和丘陵地的优势,借地形之利将大量军队人员和武器装备隐藏于天然山洞之中,从而有效地保存了战争实力,以致当战后军队从山洞之中源源不断地开出时北约集团都目瞪口呆,感到一切不可思议。据北约自身统计,空袭结束后,南联盟军队和警察部队至少自科索沃撤出了250辆坦克、450辆装甲车、600门火炮、大量的迫击炮和4万名武装人员。在空袭最猛烈、最频繁的科索沃地区,北约部队几经艰辛搜寻,才找到3辆南联盟军队坦克的被毁残骸。  (四)严密组织,及时消除空袭后果  战争爆发后,南联盟政府立即关闭了民航机场和部分高速公路,实施交通管制,并在各地区政府增设民防信息中心,紧急动员当地民防组织配合军队做好消除空袭后果等反空袭保障准备。各地区的民防动员机构在听到空袭警报后,迅速组织人员进入防空洞隐蔽,同时派出内卫力量和警察实施地面灯火管制,维护正常秩序,并迅速组织消防、救护、维修等民防专业队伍利用空袭间隙实施抢救抢修,恢复重要工程设施的功能。如4月6日,诺维萨德市面上多瑙河的“泽泽里桥”被空袭破坏后,南联盟的工程保障部队在地方民防专业队伍的配合下,20分钟内就赶赴至被炸点进行了突击修复。4月21日,该桥再次遭袭被破坏后,保障部队又及时进行了抢修,直至25日这座多瑙河上的最后一座桥梁被彻底炸毁。南联盟对一些重要的热电厂、炼油厂和供水系统等也实行了边炸边修、再炸再修的消除后果行动,使其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据一些资料反映,南联盟一般在空袭过后20分钟内即能恢复供水供电。即使贝格莱德市发电厂遭到了美军石墨纤维炸弹的特种攻击,其后数小时内也恢复了供电保障。5月8日,我国驻南使馆被炸后,南联盟消防队伍在得知消息后很快就到达现场实施抢救和消防。  此外,南联盟通过组织群众性人体盾牌,保护大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重要目标;通过组织广场音乐会和取消城市灯火管制等形式抗议北约集团空袭,对其实施心理攻击;通过组织计算机网络力量对北约网站和美国国防部网站等实施计算机网络攻击,等等,借以辅助和提高民防行动效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索沃战争起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