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五月投资大参考20130301

    新沂市广播电视集团(新沂广播电视台)
|  |  |  |  |  |  |  |  |
民生新闻培训第一讲
民生新闻培训第一讲1、当前,民生新闻的发展状况是一个什么样子,希望通过学习找到我们的起步点。2、当前,我们在节目上,高水平节目的差距在哪里?怎样去找到缩小差距的突破点。3、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的宣传思想怎样贯彻好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这些思想,怎样找到落脚点。4、在当前新闻工作中,报道官员的新闻,老百姓不喜欢,报道老百姓喜欢的官员不愿意。如何打破官与民的二分法,找到多元的结合点。5、还有人说:我们节目不好看了,我想:根源在哪,是其他媒体的冲击、是节目质量问题、还是观众的审美疲劳?破解这些问题的着力点在哪?古人说:涉潜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参加这次学习,我想:我们要得到的是蛟龙,而不是走过场式的带一点鱼虾回来。这也应该是局领导派出我们去学习的目的。为此,我们三人除了认真听课之外,还私下与河南台的《民生大参考》、海南台的《五朵金花进社区》等优秀栏目的制片人、首席记者进行了交流、请教。通过多从此的学习、交流,在民生新闻这个问题上,我们又增加了许多新的认识,也解决了自己思想上的一些疑惑。比如:在在官与民的多元的结合点上,像河南台的《民生大参考》、安徽台的《帮女郎帮你忙》、太原台的《小吴帮忙》、海口台的《五朵金花进社区》等通过开办帮忙类节目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贯彻以人为本的报道中,于丹3*8=23的例子、王吉强的拉面的例子、朱浩峰的瞎子算命的例子、自己经历的例子。这些例子说明什么问题呢?我想:不等得3*8=23的禅师不能够成为大师。同样,在以人为本的新闻实践中,不等得3*8=23的新闻工作者,也就不能成为新闻大师、新闻高手。下面我先介绍一下这次论坛的总体概况。一、第四届全国民生新闻创新发展论坛日程安排:见表格二、与会代表:来自全国中央、省、市等电视媒体20余家,其中省级媒体18家,在省级媒体中以地面媒体为主,与会人员将近300人。三、这次论坛的突出特征:1、观点新颖权威。比如:对于民生新闻的理解。于丹说:民生新闻是一个加工过程。河南台副台长杨诚勇说:一切皆民生,民生新闻的本身就是高雅新闻,是可以登大雅之堂的。2、节目新颖多样。比如陕西都市青春频道、湖南都市频道以娱乐民生见长,江苏《南京零距离》以观点见长,河南台《民生大参考》以方言见长、黑龙江《新闻夜航》以深度和监督见长。3、点评犀利到位。比如喜宏对孟非的评价,对主持人模仿的评价(海口台五朵金花进社区)。王吉强对民生主持人的评价(坚决不要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对大连开发区电视台节目的评价。4、高手指点,具有实际操作意义。讲课专家介绍:见表格王吉强、杨诚勇、胡劲涛、朱浩峰。四、论坛之后的几点感受:1、以栏目为支撑,整合频道资源,加快品牌化建设步伐。(这一点建议借鉴江苏城市频道成立品牌管理部的经验)2、以自身为依托,联合网络资源,减少新媒体的冲击。(在这一点五花节做出一点尝试:略)3、建立一支稳定的DV记者、手机记者队伍,是形势的需要。4、我们的民生新闻是站在什么样的起点上,是对时政新闻民生化处理呢,还是办一档真正具有新沂区域特色的民生新闻呢?下面将于丹老师的讲课内容与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于丹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民生新闻与环境监测》一、谁冲击了民生新闻尊敬的李主任、周台长,各位朋友、各位同行,今天有机会接受邀请做今天上午的发言嘉宾,我自己是觉得不仅是荣幸,而且特别的亲切。其实2006年,在南京召开首届民生论坛的时候,我现在还记得那个场子,今天坐在这里时隔三年,这已经是第四届了,在下面我看到很多都是我熟悉的朋友,都是在这个行业里、在民生新闻的岗位上从创办到蔚为大、蓬勃发展,直到今天我们感到民生新闻进入一个徘徊期,大家在探索、在谋求一个新的平台,这些年这种坚持不容易。其实民生新闻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时候,借着这样一个吉祥的时间我们来开这个研讨会,我拿到的总局的邀请函上面说:“民生新闻的下一站是什么?民生新闻还有什么新的亮点和增长点?”我想既然我们都是很熟悉的朋友,我们大家在这里由这个话题,我们就开诚布公来看一看民生新闻,要想看它的下一站,我们要先看一看这一站它走到了哪里以及它的上一站又是什么?我经常想起黎巴嫩的诗人纪伯伦的一句话叫做:“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结合自己新闻工作谈)其实中国现在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去年是我们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如果说前三十年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一切的发展是以已经迅速和速度赢得了一个世界瞩目的平台,那么三十年这个转折点既是意味着它降低速度、提升品质,寻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轨迹而去求得以后的一种平稳发展,制度的建立也许比速度的增长要更主要。我想这其实也是中国民生新闻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到底为什么而出发。民生新闻的概念其实刚才在李主任和周台的致辞里面都提到了“民生”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可以说民生在最早蔚为大观能够报出来赢得大家爱戴的时候,它是朦胧的、模糊的、泵糊的一种激情,泵糊的一种使命,这样一种固执、无法说服的一种草根情结,出现以后大家自觉的懂了。但它是处于一种感性的状态。后来它逐渐上升到理性,大家在探讨,但同时也开始发现资源也变得相对枯竭。大家突然发现我们的民生新闻是不是就等同于市井消息;民生新闻是不是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猎奇的小事儿?民生新闻难道仅仅意味着邻里纠纷、口角和一些比如说涉及谋杀、窥伺种种这种隐私的话题呢?所以其实我觉得,走到今天09年了,我们重新去反省它的这个起点才能够看到自己的下一步。我坚持认为,民生是一种立场,民生是一种加工方式,民生不仅仅是题材。民生固然是题材,但绝不仅仅是题材。这两年其实我也一直在观察民生新闻的走向,我发现由于刚才两位领导都用了一个词叫“大战”。这样的一场硝烟大战之中大家都在收视率的重压之下,在抢夺自己的收视,那么大家会越来越流于题材竞争,而忽略了立场与自己的话语角度。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重视当天报出来的新闻事件,重视它的知其然同时忘记了它的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我们民生新闻越来越呈现一种涣散的、零落的一种状态。那么其实,我跟好多搞民生新闻的副台长啊、频道总监啊、制片人啊,我们都在底下在聊,而我自己的专业课我是每年要为本科生上《电视新闻采编》的,应该说从06年以后,这两年新闻课越来越难讲,都在看还有什么新样式呢?为什么我们的路越走越艰难呢?所以今天,我们有这样一个从容的时间来聊这个话题,我的第一个大的问题,就想跟大家探讨:谁冲击了民生新闻?例子:略 王吉强 朱浩峰究竟是谁冲击了民生新闻?我问过很多人,有些业内的朋友说:“是我们这个区域资源有限,我们地方新闻上的太多。我们一个地方,一个台五六个频道,再加上省台、城市台,大家各个频道都有民生新闻。晚上从六点多到八点多这个时段里,一个地区有时会集中十几档民生新闻。这些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都在这个区域的地面频道里面在顽强的竞争。”但是其实,如果站在我的角度,我跟大家探讨的问题:冲击我们民生新闻的不是行业内部,而是新媒体。我们现在要真正谋求新的出路,就要把眼光挪出我们广电行业内部,而放大到新旧媒体它的传播方式、媒体介质跟它话语权力这样一些竞争上去看我们根本的出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新媒体冲击了民生新闻?我们看看过去大家说“广电”这个东西,我们会稳居高位的。因为一些低收入、低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偏大的受众一定是广电的消费群,而不是网络的消费群。我们知道网络是新媒体,但从它垄断的受众的消费规模上来讲,永远无法和我们广电去相比,这一点其实曾经麻痹了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以为高枕无忧。但实际上,网络是一个充满消极性的媒体,“广电”其实我们是传统媒体。传统的概念就是以机构的方式建立价值。不管是一个中央的精神、一个制度的发布、一个社会议程的设置,我们做为舆论监督的喉舌,我们要去做这种推广,我们要去做这种宣介,它是一种价值的结构与延续。网络是什么呢?网络里面有一种本身的媒体介质,他是一种非常平民化的,是一种话语自由的,他是可以消解价值的这样的一种媒。也就是说,人的宣泄,情绪的失衡,在网络是可以以一种解构价值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所以,网络不是完成了数量的分众,而是一种消费趣味的呈现,让大家觉得电视和广播太正统了,大家觉得由于自己的话语权不能在上面呈现,所以大家会转向网络。那我们具体来看一看网络冲击了民生新闻的哪些方面价值。我想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事实发布。我们现在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民生新闻,是因为这种区域化最新的市井新闻的发布基本上是垄断在我们民生新闻里面。首先是区域化,第二他是一种市井层的,第三他是最快捷的。大家看看民生新闻在题材上是不是有这么几个特点。我们能够利用自己独据一方的新闻记者队伍,第一时间把这个事件呈现在自己的媒体上面,民生新闻的魅力,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就是一种说的方言的新闻,这是它跟《新闻联播》最大的不同,《新闻联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威发布,所以大家会说它是播音腔,但是民生新闻它是一种方言性的新闻,区域性的新闻,最新的自己生活中的新闻,这是事实的发布。可以说从进入这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从2002年以后,从《南京零距离》蔚为大观之后,其实应该从北京的《第7日》、《南京零距离》到后来这么多的民生新闻频道,我们的成功之路,2002年到2005年是民生新闻的巅峰期,在这三四年里面,我们的这种事实发布的竞争成为大家的主战场,但是我们看到,这种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网络的冲击,网络在事实发布上它的渠道如此通畅。从消费的心理上来讲,网络给大家的一种心理冲击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各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DV观察员,有自己的通讯员队伍,我们征集热线,我们发放奖金,但是这一切有网络来的便捷吗?网络是不需要任何成本来发布消息的地方,特别是在我们现在新闻监督,司法立法制度还不太健全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网络上是缺乏监测的,所以,在关于这个事实发布上我们现在老听一个从香港流传过来的词,叫“劲爆”,关于“劲爆”的新闻,电视做的过网络吗?所以,这样的一种事实发布极大的冲击了我们,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两年我们经历了什么,网络上可以爆出“艳照门”,电视和广播可能吗?也就是说网络上这种“劲爆”他已经把明星隐私政治风云人物一切人都当成了一场真人秀在上演。网络的厉害是什么?从电视来讲,我们的节目分两个大的类型:非虚构类节目是以新闻为核心价值延伸出去,包括真实性谈话、专题节目等;虚构类节目是娱乐节目为核心延伸出去,包括晚会等。我们就是虚构和非虚构这两类。&&& 那大家看看进入这个世纪以来,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最大的两个品种是什么,新闻里是民生,娱乐里真人秀;而网络给你的是什么,是民生新闻的内容加真人秀的形式,都在那给你“劲爆”出来,这就是它给你的冲击.更重要的是网络上的网民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事实的发布者,和话语权的参与者。其实,我以为网络对民生新闻的冲击比我们弟兄之间的自相残杀要残酷的多,它是一种口味的颠覆。说个开玩笑的比喻,在社会转型期好多家庭不稳定,有的时候一个家庭的不稳定,并不是说一个人的外遇,一定就对这个家庭解构的解体能形成多大的威胁,他只是转换了一种生活的趣味,他只是觉得新鲜,虽然他的婚姻可能还没有解体,但他的生活品质却急剧下降,大家只能是将就了,因为他换了一种口味,网络对于消费者就是这样。你看有外遇的家庭没有多大比例说真的都是离婚的。我们的观众还在那里,但他平淡了、他骂骂咧咧了、他提不起兴趣了,我们的收视下降了,但是他仍然是你的观众。你丧失的是一种趣味和忠诚。所以我说在事实的发布上,网络的这种视频,这种提取信息的便捷,这种及时性,所有的这一切我们应该去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以后,网络变的主流了,这是特别要让我们重视的,可以说在2008年以前,我还经常听到一些传统媒体,传统的广电人抱着不屑的态度说:网络这个东西,太边缘化了。网络是什么呀?灌水、骂人,网络出现一批暴民,发布不实信息,他们能挑战我们这种宣传喉舌,我们主流媒体吗?但是为什么今天我要强调让我们眼界更宽阔些,让我们心平气和看网络,因为网络正在变得主流化了。2008年是中国的大事年,大家都知道一句话“灾难成就传媒”;有多少传媒都是由于灾难去出现的,由于战争去出现的,从最早的CBS开始一直到我们所熟悉的凤凰卫视,一直到中央四套播海湾战争,这都是如此。2008年辉煌的大事莫过奥运,苦难的大事莫过地震;这一年所发生的大事,在精神的激荡上超出了我们中国人所能承受的底线,我们怎么评价2008,对这个年度,我想有两个词就足以概括,一个词是温总理在大地震现场说的四个字:多难兴邦;一个词是萨马兰奇评价这届奥运会:无与伦比。什么是是一个至极苦难和至极辉煌的年度,这个年度其实是成全了网络,因为他已经变得非常主流了。我们发现网络已经从2008年年初“艳照门”的风波里走出来,到了五月以后,你会发现各地救援信息最早置顶的都是网民发布的,什么地方能停直升飞机,什么地方需要帐篷,什么地方能投放很多的食物和救援的物资,这些都是由网民发布的。这样的发布直到今年。&&& 2009年的一件大事,就是温总理上网跟网民的这种沟通和互动,大家都是搞新闻的,这应该是我们及其关注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事,我们看看温总理上网和网民的互动出现在两会之前,它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总理。温总理访谈之后的第二天新华网跟我在网上聊这个问题,问我怎么看待这个事,后来的采访我拟了一个题目叫“总理改变网络传播,网络改变总理形象”,这是一次大变。你看网上的总理跟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理一定不同。网上的总理说:我这是第一次在网上跟大家聊天,我有点紧张,不过我记得我90多岁的老母亲跟我说的一句话:人只要用心,诚心诚意去就没问题。总理还和大家拉家常的话跟大家说:虽然我的老妈妈现在已经失明了,但是她说的话我还记得。这样的总理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作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理是完全不同的形象。所以,我们现在还可以那么嗤之以鼻的说网络边缘化吗?从09年2月,这区区10个月的时间里面,我们应该一下研究网络媒体的位置问题,它在我们传播角色中的这种迅速上升,实际上是给我们整个广电行业提出了一个命题。最直接的冲击在我们的民生新闻上,也就是说网络在事实发布上来讲,它不仅有那些“劲爆”,有那些视频的真人秀,同时它还是变成主流。这就是我说的第一个给我们的冲击:事实发布。第二个对民生新闻的冲击:关于话语权。我一直认为民生新闻是一本话语的历史,是一种角度。如果我们仅仅是抢题材的话,那各个城市都有井盖没修好,哪个人崴了脚了;过街天桥上头摆小摊的;谁家漏水了;街坊邻居吵架了;无非就是这些事情。谁能走的更远,谁能笑到最后,一定是传递新闻价值立场,传递新闻价值观的立题。从根本上来讲,新闻的价值是什么?如果我们止于事实的竞争,那么随着资源相对枯竭,在泡沫中沉寂下去,曲奏史悲是必然的。所以,话语权的竞争是民生新闻的主战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好的媒体,它所销售的是一个好的媒体态度。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现在民生新闻的栏目虽然很多,但是不客气的讲,存在价值混乱的状况,比如说,同一天的新闻里面,刚在那说奢侈品的发布会,然后鼓励大家去买奢侈品,然后妆点成今春今夏闪亮登场,然后出来的模特身上披着裘皮大衣,手里面拿着20多万的手包,脚上穿着十几万的高跟鞋,说这是我们现在要拉动消费,鼓励大家去买这些东西。下一条新闻就是小煤窑里面死难的矿工,他的妻子孩子没着没落。我们现在是注重我们事实上的搜集和发布,但是所有的事实最后都指向一个终极产品就是你的立场在哪。你仅仅是发布者吗?你不觉得你所发布的这些信息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与冲突吗?所有为什么说我们现在的竞争变得很凌乱,很涣散,就是因为在事实的背后我们的价值没有凝聚起来。而这个在哪里,在话语权这,也就是我们媒体传递了什么样的清晰的态度。大家去看看谁是传递态度的媒体,凤凰卫视是。凤凰走了这么多年了,我们来看一看她最好的节目是什么,仍然是那几个评论员,仍然是一个一个事件背后的追踪、探索;一个清晰的起点的脚步和终点的立场。固然我们说,今天的新闻不需要讲道理,不需要我们拿着自己的见解强迫大众认同,但是,你要有一种你背后的立场。立场不是说都像《焦点访谈》那样有一个开头有一个结尾,要由评论员说出来,立场是你调查的路径,是你解构的问题,是你设置的出来说话的各方人物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立场。所以从话语权来看,网络给了我们巨大的冲击,因为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话语平台的自由发布。大家去看论坛,去看3T。这两年还好了一点,我接触到了很多的年轻的记者、编导,我看到他们的那种制作方式,还是很把网络当回事,因为网络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平时他们都在BBS上聊天,他平时也要挂在网上。但是,在前几年甚至现在年龄解构偏长的一批人,他们仍然不熟悉网络,仍然我们自采新闻,网算什么呀!现在要命的是不熟悉网络的在座的制片人、频道总监。其实我说的向时代学习,向年轻人学习,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不了解。网络在今天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便捷提取信息,主动发布立场,平稳分享的平台。它有混乱、它有嘈杂,你有理由不信、你有理由愤怒,但你没有理由不了解它,因为它正在冲击你的地盘。所以,从这个立场来说,话语权的冲击的严重性要大于那些“劲爆”事实。我们知道这个改革开放30年到今天,什么是改革开放,去年老外读解这四个字,我理解这是两个层面:所谓改革,是外部世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遇;所谓开放,是内部心态包容了越来越多种的价值立场。所以我们现在老是报道改革的事件多少,这个世界变化多少,那看到开放带来了什么吗?开放带来了人的尊严,自我的诉求,就是他要说话,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消费者,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受众。大家看看,我们广电的消费群叫什么,叫“受众”,人家喜欢不喜欢都得在那“受”着,网络上他是一个主动的提取者,他是一个价值的建立者与观念的发布者。你可以说观点有偏激、有不实,甚至有暴民出来宣泄,骂人,但你不能忽略这个平台提供给人的这种民主权力。对于电视,我们想一想前两年,蔚为大观的两个品种,民生新闻为什么被大家喜欢,是因为怀揣着草根阶层对着镜头说话,真实说话的那种声音。我们看到了方言,其实比方言更重要的是他们真实的感受;我们看到了真人秀,真人秀为什么在超女那个时候办的轰轰烈烈呢,是因为他首先尊重了大众的投票。你可以投出来唱功不好的,你可以投出来完全不符合传统观念的;现在大家开玩笑说,现在的选秀,超女吧选出个男孩来,快男吧选出个女孩来。这是什么,这是颠覆。你不喜欢是吗,但在心理上可以这样,我就支持他。其实,电视里这两个品种出来的时候,也是因为一个理由,就是平民表达的话语权力终于算数。而现在我们发现,网络上更简单。网络上成本更低,而且,我们这么多人都是有职业岗位的,上班的时候大平面,一个一个小白领,抱着电脑在上网,这个在很多公司是不被禁止的,你不能说在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在那看电视吧,这肯定要被禁止的。所以,电视的提取方式越来越变成一种家庭性、休闲性的消费行为,而网络变成一个与办公方式、生活方式相杂融的一种先进方式。这是他给我们冲击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今天特别想跟大家探讨的是,我们是要发展,但我们先要弄清对手是谁。我们先不要说我盯着兄弟电视台谁的频道谁的收视,拍到什么题材,这种煮豆燃豆萁的事情我们就别着急了,我们还是先去看看更急的事情。只有了解了原因,就一定会找到对策。所以说,话语权上论坛的不具名他完成了很多情绪的宣泄。改革开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社会的转型,转型意味着带来更多的机遇,但转型也意味着我们很多制度的建立正在通道之中。人有很多的心理不平衡,怎么办呢,他需要一种调整,网络是他调整的地方。网络给了你一个虚拟的空间,就像小孩子迷恋游戏一样,成年人会在网络中迷恋一个他假想中的自我,大家都知道马斯诺,人实现自我的一个层次,我们在现实空间中,你所实现的都是金字塔金座上关于安全感、关于生活、关于一些最基础的事情。但是人的精神的自我实现,不是社会真实空间给了每个人巨大的平台和掌声,但在网络上,几小时他就能实现。他的博客点击率几小时就可以窜升到几十万,他可以语出惊人,他可以获得众多人的爱戴,他不过是一个签名,你只不过看到了一个签名,并不知道他是谁。所以我说,这是话语权多我们的冲击。这种方式只有你熟悉了之后你才会知道他为什么在那里,本身他沉默也是一个挑战和竞争。这是网络对民生新闻的第二个冲击。民生新闻的第三个特点是:人际传播。这是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打的一张辣手牌,可以说成也萧和败也萧和。民生新闻的人际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它成全了一批人,但它也毁了一批人。我们每一次研讨会上大家都会说一些各地耳熟能详的一些主持人,明显窜升起来,所以大家会看到一些非常特例独行的人出来。比如说看见孟飞出来了,各地就出来了一批秃头主持;看见了广州陈阳出来了,各地就出现了一批会说的老头主持;看见了南京的《大刚说新闻》,浙江的《小强热线》,各地就都开了服务热线,也就是说一个区域主持人的行为,很多时候会迅速成为行业模仿的范式,但对主持人的模仿是一件最危险的事。对主持人的模仿比对明星的模仿要危险的多,模仿秀模仿的都是明星,只要有唱功,他有形象,他有一种张扬的文艺气质,这都是可以仿得到的。好主持人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先不说民生新闻,我们把时间再倒退回去十年,那个时候中国蔚为大观的是谈话节目,我估计在场的我们的同行有很多原来是作谈话节目的,电视就是这样,哪个潮流流行什么,大家就作什么,作谈话节目的时候,每一个台都在仿制崔永元,10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回头看看,崔永元是可以复制的。永元开始的时候大家觉得他嬉皮笑脸,他冷幽默,但是你看到他走到今天,两会的时候崔永元每一年都在面对各地的省委书记,在《新闻会客厅》以一种不折不扣的民生语态质询、发问,在一种貌似轻松调侃的语调中抛出一个又一个犀利的问题。河南的电视人都知道,崔永元访徐光春,那是一个典范性的节目。上来就带着农民工一家子,有摘棉花的、有做鞋的,问省委书记今年做哪个好。崔永元每年都做这个节目,都很成功。今年他念农民工妻子的那封信的时候,那不是作秀那是真的掉眼泪,你觉得那是一个轻松的崔永元吗?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会流泪。说句不客气的话,你给崔永元的抑郁也是别人无法导致的,他是一个骨子里面悲悯、忧患,他的生命非常沉重,他是一个失眠的人。我们好多主持人是一倒头就睡的人,你仅仅说是出风头、说方言、伶牙俐齿就一定能做一个好的主持人吗?所以我说,人际传播这个策略是没错的,但我们制作的太表面化。我特别不喜欢的是在民生新闻蔚为大观的阶段,我们曾经一步走偏,启用了很多过于文艺化的新闻主持,我在这里因为都是朋友都是行内人,我仅代表个人观点。也许可以是成功的,也许有其他的专家支持,但我从入行就是教新闻的,我教了这么多年新闻,我对于用过分文艺腔的人主持新闻我不喜欢。你不要以为加上了一些吹拉弹唱、加上了一些抖包袱以及太多太多所谓的笑话、用一些非常非常有噱头的语言这就是新闻的收视,你可以在文艺节目中表现这一切。你不能够去想像说一个小品演员他能够去做一个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我认为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他应该从一个地方来,就是现场。他是在现场真正穿风月语厮杀过很多年的记者,我们到底有几个记者型的主持人。但你去看看,民生新闻做的好的人真的是那些记者。这些记者在他多年的磨练中,他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动物,他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一般人刮风下雨了可能会畏惧,他可能会兴奋;每到一个地方,一般人可能会觉得头晕了,但是他会有职业的理性;一般人会停顿于事实报道了,但他会不断追究。他到了现场,他会永远有一个概念:我在现场!所以我说,有些边界我们不能混淆,人际传播,这个策略是对的,它使我们电子传媒、大众传播变得更有轻盈性、更有投放性、更有个人色彩,但是不是说有了一个特例独行的形象、有了一口方言、有了团队给写的串联词和冷幽默的笑话这个人就可以轻松上岗,这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所以我们看一看,网络在今天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会看到许多东西,觉得这些人他们有个人的故事与经历,所以这也是电视媒体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说前一段为什么会兴起很多年龄大的主持人,就是过去我们太信任俊男靓女,我们太信任电视收视一定就让它看着好看。我记得还在十好几年前,九十年代初,年轻的白岩松曾经写一篇圈里流传很广的文字,叫做《渴望年老》。那个时候大家不太理解为什么会这么说,但是今天对于民生新闻主持人来讲,渴望年老也许是一种境界。有些沧桑与阅历是不能超越的,人不到一个年龄上你是悟不到的。你说中国古人挺有意思的,为什么到七十他才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听起来就七个字,多难呀!这是内外两套标准,从心所欲是一个人穿越了一生历练终于终于可以坦诚的面对生命,终于内心,跟随自己心灵的愿望往前走。但是“不逾矩”是什么?是因为能够做到如此坚持的自我,但不超越社会规矩,不伤害他人感情,完成社会角色的融合。为什么孔子说人七十岁才能做到这份儿上。因为三十岁确实做不到。三十岁而立是什么?不是家国浩荡、大业已成的立,是给了自己一个起点,这个“立”字只不过是站住脚的起点,往后走吧!所以我们有太多我们打造的主持人,是我们扶着立起来的,但是他没有这样一种心境,所以不开阔。所以我们说打造品牌、打造主持人是可以的,但只能看他原来他走过什么样的经历,我为什么信任现场,我为什么那么信任那些记者?人在现场会有捉襟见肘,会有措不及防,会哭泣会气馁,会对自己仓皇愤怒,这一切都是干干净净的演播室里没有的。做主持人的人,如果上来就看着提词器、带着职业化的微笑等待红灯亮起,那就太欠缺了,他却了现场感。所以我们可以看一看我们在打造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这个方式上是不是有问题?我们是不是过分信任屏幕上所呈现的最后的符号?因为我们的主持人是要遭遇很多人、很多观点的,他是要完成一个对话的。什么是对话?有一句谚语说的好,说: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生成雾。我们面对的民生,你认为有一个多大的跨度?从最最边缘的草根一直到最最高端的学者,各式各样的人,你的主持人需要的是什么?需要你的嘉宾这么高你也能这么高,你的嘉宾这么低你也能这么低。是一个能上能下,有阅历、有起伏的主持人,你才能生成雾。不能说主持人我就在这儿,来一个比我高的,错位的;来一个比我低的,对不起我没体会过他的苦难。你老等在这,你等着别人找你吗?所以我们好多为什么只是变成一个串联词呢?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完成相遇。关于相遇这个话题,我很喜欢苏东坡说过的一句话,苏东坡那么倒霉的一个人,他对弟弟苏辙说过一句话,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怨乞,眼前无一个不是好人。”这句话呢,可能有人读过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林语堂真是太爱苏东坡了,他的序是用因为写的。第一句他写到:“我写苏东坡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喜欢。”然后他就解读苏东坡的人生,解读到这句话时,他也很不理解。他说:“你看苏东坡这个人他说他上可陪玉皇大帝咱能理解,因为苏东坡自己说过:”我读书万卷笔头千字,知今尧舜此事何难?行藏在我。”这样一个大艺术家、大文化家、大政治家,通达如道士当然他可以同玉皇大帝谈天说地他豪不逊色。第二句话说“下可陪卑田怨乞”,卑田就是收留流浪汉的地方,乞儿就是要饭的,他说就是大街上随便来个要饭的,我们哥俩往田头上一坐,也能谈天说地,也说的很高兴。第三句话他说“眼前无一个不是好人”,林语堂很不理解这句话,说苏东坡一辈子那么倒霉,流离失所,你说他不停的颠簸,你说他怎么会认为都是好人呢?林语堂也很高明,最后他说了一句话:我深以为然。林语堂说一个经历了那么多人生大事的人他的心中会有疾恶如仇、他会有自己恨的东西,但是他恨世而不恨人,因为恨人是无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你可以去仇恨一个现象,但是你已经不再把你的仇恨凝聚在一个人身上,因为恨个把人这是无能的表现。跟人打架,那么你不如去改变一个丑恶的事项,也许一个事项不是一个人的行为。你说伐辽,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伐辽,你就恨那一个辽主吗?那是因为他背后有毛病。所以其实这句话我觉得也适合我们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当然,达到这种程度太难了,这个历史上万物就一个东坡,我们哪能够成那样。但你想想他这三句话说的多好。“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怨乞”,而最后的原因是“眼前无一个不是好人。”他是抱着一种慈悲,抱着一种入世的热爱去看整个世界,所以他能包容所有人。他有急切的批判,但是他对事而不对人。这就是人际传播。所以我们知道这两年由于各个电视台、各个频道都在争相上民生新闻,造成了什么后果呢?后果就是我们的短期性。可以说我看到主持人里面哪最毁人的两个行呢就是谈话的主持人和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反而不是娱乐。娱乐你放心,还真能包装起来,如果她足够漂亮,甚至她足够三八,甚至露点怯都没事,你就包装她,她还真能替代起来。但是新闻和谈话遗憾的是没人能替代,这件事包装不了所以你说这怎么办?。这就是我说目前网络上有种现象,有些博主他的点击极高。你在新浪、雅虎、百度的首页上都链接博客。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具真名实姓,带着自己的身份背景,鲜明的立场观点,他站出来说话。这就是他对我们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冲击。第四个措施就是信息服务。服务性实际上是民生新闻的一个延展性功能。因为我刚才说,从大方面来讲非虚构类节目,服务和新闻它都是非虚构的,所以我们看到那些热线,开个车然后去各地方采集新闻,然后也去服务。我们确实有很多民生新闻在服务上做的很好,但是这种服务太有限了。我们真正在热线上能呈现出来的能有几个服务?所以我说呢北京在2000年、01年、02年这几年几乎老百姓家里全有两个电话号码,第一个是电视台”七日“的,第二个是都市报《北京青年报》的。这两个号码大家有什么新闻线索就提供,有什么问题就去找,效果好极了。但看这两年,老百姓家里有网络了,用不着了。现在老百姓有问题,说唉红烧肉怎么做啊,搁凉水还是热水啊?上百度搜一下啊。搜”我做红烧肉”,你看你能搜出多少结果。比如说海参怎么做啊,你搜“作海参”;你找任何一个事情,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生物化学,一直到怎么养猪,你上网找去吧,用不找打服务热线。这就是网络。我们电视媒体养的比较舒服,我们没受网络那么大冲击,所以危机感不强。我们现在还在办公室里喝杯差在想搞点什么服务信息啊?你能想到那些都是大家不需要的。因为我们的竞争不在内容上而在提取方式上。所以我要说,民生新闻的进步在加工方式的改变。经历了中国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精神格局、气象真正被拓展,我们被苦难拓展,我们被辉煌拓展,我们被国际化的很多理由拓展。我们知道的经济危机是全球化的;我们在藏独的干扰里知道了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国;我们知道了奥运把中国放在了不是一个体育平台上;我们知道了大地震这件事情是在文明时代还会有这种近乎野蛮的措不及防的苦难。所有的这些经历,他让中国人的精神气象大开。所以我们已经不能局限在我们所提供的一些信息上去沾沾自喜的去过那种媒体自恋的生活,我们现在必须在一个广阔的、面对新型媒体的平台上去研究我们怎么运作怎么发展,这才是关键。所以我说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有四条:第一是它的区域性,及时的事实信息的发布;第二是平民话语权的呈现与表达;第三是带有鲜明个人魅力的这种人际传播方式;第四是一种及时、便捷服务性的延伸。但这四点目前都遭遇了极大的冲击。所以我跟大家沟通的第一点叫“谁冲击了民生新闻?”我们知道这一切不是为了悲观,是为了建立我们新平台上的核心竞争力。二、探讨打造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优势究竟是什么?首先我要说一点,民生新闻的特点就是很区域性,所以要做议程设置,就是区域性新闻的议程设置。我想“议程设置”这个词大家不陌生,这是大众传播学里的概念,就是我们自己去设置什么主题。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前面,民生新闻过多的被客观题材设置了,而我们主观的媒体加工缺乏议程设置。我们再换个更通俗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寻找加工角度。议程设置是什么呢,就是大家都看这件事,我可以找不同的角度看这件事。一件事情的解读往往是可以有它完全不同角度的,所以在这么一个话语发达的时代里,角度永远是我们竞争的主干。换言之,在今天独家资源越来越少,但独家角度仍然无穷无尽。真正大家都在做独家新竞争,什么是独家?独家的不是发布,而是我们的议程设置。就是我们能做到不为大事不同议程的设置。当然我们可以说2008年是奥运年,是地震年,然后不断的出现事,还有包括三鹿奶粉事件。这些事情我们都给报了,现在我们要问的是这些事情的区域性落点是什么?就是这件事与我这个地区有什么关系?这种区域性落点才是民生。我们现在做的一些题材,往往是有起点没落点,有结论没过程,有事实没细节,有人物没命运,这是民生新闻的问题。民生新闻竞争的不是出来的这个人,而是他命运的起伏跌宕;不是陈述这件事,而是它的细节有什么与众不同;不是得出一个结论,而是我的结论的反推导过程在哪里?这是民生新闻的主要点。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起点,而是它的落点。可以说新闻事件就像我们过节放的礼花蛋,出来的时候它都从一个筒里出来,但炸开以后各有各的落点。电视的传播不是只盯着点燃导火索的那个筒子,而是它最后落在了哪里?所以有的时候要做冷一点的议题。大家看看说,哎呀都做奥运,我们地方奥运的气氛多高,我们的火炬手什么表现,全民健身最近怎么样,如果是为了看这个,去看中央五好不好,他去看更多的发布平台好不好,他为什么要看你的呢?我们要问的是我们自己的独家形式。一个好的地方媒体,要看它的不可复制性。所以在这点上我仍然要说,这么多年了“凤凰”仍然是我们的榜样。我甚至要跟大家说学凤凰要比学中央台容易。我不主张地方电视台学中央台,但你可以学凤凰。为什么中央台不能学?因为今天是咱们广电总局开的会,可以让李主任他们讲讲中央电视台是什么样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权威的发布口径,这些东西你能去仿制吗?凤凰可以学。凤凰给我们最大的启发点就是资源加工角度和人际传播。这两点我们是可以学的。从整个资源的热点上来讲,凤凰作的也小。我记得金融危机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很糊涂什么是“次贷”,中国人没有“次贷”,咱们都是顶级贷款。都是那些亿万富翁,他为了再去投资他才去贷款,没听说谁拿着低保就去贷款的。所以中国不存在次贷,我们都很陌生。凤凰就在危机刚发生的九月,我看了它的一个节目,题目就叫《山姆大叔刷暴卡》。其实我关于危机最早的了解就是从凤凰那儿,我一个外行人终于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山姆大叔大家都知道在美国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形象,他就是刷暴卡了,他就是讲的这么一个事,它的题目就这么简单,就叫《山姆大叔刷暴卡》,然后它讲的全是各个人家的小事--这家为什么被裁员了;那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房价下跌了5%,这对美国经济来讲、对华尔街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格林斯潘真的错了吗……大问题都放在小事里,说的明白。其实我们地方台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做的东西唯恐不大。实际上大是我们的优势吗?如果我们能在小而精上做到不可替代,那是独家优势。也就是说怎么样能找到差异化竞争,完成品牌化生存。其实这十个字提出来,对地方民生新闻不敢说是建议,说是祝福吧。所以我现在讲的是差异化竞争,下面我会讲到品牌化对策。因为你想建立品牌的前提是找到差异。刚才李主任和周台说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硝烟大战里大量的同质同步。为什么看的都一样呢?其实就是在这种竞争上没有找到差异,包括频道和频道之间也是如此。所以经常出现是一个地方出一个事,之后是一块儿过去了,五个话筒都是这一个电视台的,受访者会很晕的,怎么都是一个台的?“我们是不同频道的”或说“我们是同一频道俩栏目的”。这是一种资源成本的浪费。所以怎么样能找到独家,前提是做一种智慧的放弃。做新闻大家都希望热,我们能做的冷一点吗?有的时候稍微冷一点,你会发现角度,所以呢我提倡做新闻的人要有很“热”的心,要有很“冷”的眼睛。一个人的心热,他才善良、正义,才会慈悲,他才不会死乞白赖的去侵害别人的利益,只顾收视率而去拨开一些血淋淋的事实;但是一个人的眼睛要冷,他才能找到角度,找到持续加工,找到新闻的后续枯空。现在我们最怕的是做新闻的人眼睛很“热”但心很“冷”。眼热是大伙扑什么都一块去;心很冷,那真是有铁石心肠。大地震的时候我的一个好朋友,上海医院的院长,他第二天带着他的兵是跑步进去的,然后他们在帐篷里面呆了三十七天,累的都不行了,出来的时候他非常愤怒的在当地给我打了个电话:“你知道记者问我什么,见我的第一句话说:‘孙队长,你们医疗对里有牺牲的吗?’我们出来遇到的怎么是这么提问的?”其实我当时也在想,是的,灾难成就成名,但是它成就了什么呢?我们有的时候是在想去报这些数字,报这些个题材,但这是我们的目的。所以我说新闻这颗很热的心和很冷的眼睛会让人们走的很远。这其实就是我们在区域性上所做的延伸,做出落点,戒除一点浮躁,去看一看事件的第二品质。做新闻的人总喜欢问“什么什么事有结果了吗?”要我说让我们转换一下思维,不要追问结果。结果结果,是你认为已经结束了不可更改的后果。但实际上你的生活没有明天吗?即使明天没有像今天这么好的太阳,它刮风、它下雨甚至下冰雹,它就不是明天了吗?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我们所见到的新闻,或悲或喜它都只是阶段性状态,这不是结果,还有明天。所以镜头拼新闻的人,眼光都放在今天,今天的镜头怎么样,今天的结果是什么?大家去报。如果我们的眼光能放在明天,站在明天的角度来报道今天,你会让明天的观众关注今天。你说今天哎呀报完了这件事,说你心中没有明天,你怎么引导收视期待呢?我们的收视行为都有内在区分力。说一个最简单的规则,大家都喜欢看电视剧,电视剧收在哪儿?电视剧不会每一次都收在一个大团圆结果上,电视剧都像说书一样,他的对象生死攸关,它给你悬念,你明天还非看不可。用这样的一个格局的新闻处理方式无名去看生活,你心中有明天,明天的新闻就有收视率。所以我说区域化的落点在于差异竞争,在于题材的延续。这是我想说的一个我们能完成的竞争的特质。刚才说差异化竞争,那第二点我就想说品牌化策略。品牌化指认,这是我明确可以说广播电视节目优于网络的。因为网络你可以只认大网,如百度、glooge是搜索引擎,我用的方便;新浪、雅虎这种门户网站,新闻发布及时;上youkoo、上土豆我可以看视频。它都有一种功能性质的,但从品牌化上来讲谁比谁优多少劣多少呢?电视不一样,电视完成的品牌化,因为它接地气。网络其实跟中央台这样的大台有同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它不接地气。它权威、它便捷、它迅速,网络的优势就是大家在空中的一中链接,但它不接地气。但地方媒体是接地气的,所以要打造这种地域化的品牌。品牌最大的消费是什么?品牌的秘密在于消费的附加值。品牌的附加值是我们要开发的东西,这一点我们要向商业学习。我不知道大家看没看到最近的一些消息,就是肯德基、麦当劳,一开始在金融危机的打压之下措手不及,就开始降价,但这两天厉害了,人家开始兼并小肥羊,开始兼并中国的一些餐饮企业。所以大家说笑话说,麦当劳可能要卖包子了。这不是玩笑,早餐人家已经卖粥了,中式快餐人家都已经有了,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一个国际性的品牌在一个区域上做的接地气的事情。它知道是卖给你中国人,所以人家可以去兼并小肥羊。我们能做这种品牌的附加值吗?而且像这种洋快餐店,它往往会有一些业务就是,你买完一个汉堡,顺手你把你这个月的话费交了。因为它知道来吃快餐的人生活紧张,它就给你加这么一项业务,它就能吸引多少人的忠诚度?它会让你觉得它很人性化,它可以是这种个性化消费,它体贴入微,它提供一种方便的附加值。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区域的民生新闻来讲,我们能给老百姓一些大礼包吗?我们提供什么样的附加值呢?这往往体现在我们社会网络的延伸和特别节目上。就是我们可以完成大家看得见的一些利益和立场的消费,能够给大家。其实你看现在各个商场都有很多促销和优惠,包括前一段我们媒体上在争论的消费券的问题。我前天刚从台北回来,我在台湾看到,只要拿台湾公民的身份证每个人三千多块钱的消费券,大家都在用这个消费券。这是大家在应对危机。面对这样的危机,我们媒体提供了什么呢?我们能够提供一些切实的服务,还不要说经济危机对中国人民的生活真没影响。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感受特别强,十年前我的硕士想进大学的基本都能进大学,今年我的硕士上北京的牛栏山一中去应聘,最后留下一个男孩,把女硕士们全打回来了,进中学都进不去。这就是今年的就业形势。那怎么办呢?我不主张老师对学生说“你忽视这一切,你去面对未来”,那是瞎扯,当下都无法面对,他怎么去面对未来呀。所以面对生活最好的态度是接受现实,然后改变现实。你都没有勇气去接受,你不停的在逃避、在伪饰、在追问为什么呀?在你追问的时候,机遇已经过去了。所以教大家来坦然接受并且给出应对措施,这也是民生。所以其实面对我们现实生活的问题,我到是觉得我们电视人亲近一点网络多好,它起码可以告诉你当下真实的生活是什么。电视台说实在的挺贵族的,我们的生活不一定等同于外面的社会。我们个人普遍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社会。他们在关心什么呢?网络中会更真实。你有时候觉得它极端、觉得它边缘,它可以提供一种朴实的、让你接收到比接到哪个电话、比记者之间传播的消息更可靠的来源。所以我说,品牌化就是提供一些行为上的附加值。文化是什么?其实过去如果说文化改变了我们的思想,但在今天文化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文化是一种执行力。如果我们传出的一个新的消息,不能改变他的生活结构,那么它仅仅做为一个小道的谈资他就足以来看这个新闻吗?你总要给他一些必需的效果。也就是说新闻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锦上添花,更多的时候是雪中送炭。这就是附加值。品牌产品到了一定时候有限量发售,有赠送,有打折,有VIP活动,我们其实都需要这种品牌。比如你买一个化妆品,买一个包,买一双鞋,他都会让你填一个贵宾卡,他会选择你喜欢的方式,你是喜欢用短信,是喜欢用E-mail,或是用电话,你用各种方式获得他的最新的信息。他留了你的个人资料以后,他可以在你的生日的时候告诉你我可以给一个什么样的赠品或是打折的商品,有发布消息的优先权,这就是品牌。品牌会把对象化服务做到极致。电视因为是个大品牌,对象化就不可能进到每一个人,但是区域消费的心理习惯我们还是了解的,我们能够在这些方面做的更好吗?所以品牌就是在一个间断里面不断的提供他的产品,他有稳定性,但是他也可以更新换代。你看凤凰,品牌一直很稳定,但是他也在不断的提供新的产品,他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窦文涛一开始主持《锵锵三人行》,到现在这个老品牌还在,但是《文涛拍案》这个新品牌指认度很高,你以为做《文涛拍案》费劲吗?不过是把一周的《凤凰大视野》里面的事集中在一块,他是在话语上让大家重新审视新闻事实的架构方式。他用了一个日播栏目的主持人,但是他的指认度不高;他用了一个日播新闻栏目的资讯,这个事实已经被消费过一次了,到了周末二次加工,他用了这样两个资源叠加在一起,1+1就远远大于2了。这就是一种品牌的再延伸。我们现在都没考虑过这个,我们现在各个电视台都在说我们要打造新品牌,我们现在向全社会招聘主持人,我们要集中一个编导的团队,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栏目生存,那我们考虑过内部的信息再加工吗?用我们现有的,培养成熟的主持人,不费多大劲拽出来一个,把我们曾经播过的新闻在周末晚上作一个新的形式,凤凰一直在走这条路线。凤凰的加工方式是一种减法,我们的加工方式是一种加法;就是一个新班子,一笔新资金,一个新栏目,一种新机制,再打造一个新主持人,这都在做加法。那你看凤凰的减法,这不是一种物理式的链接而是一种全新的化合反应,边脚碎料就是那些个碎煤核的再燃烧,就成了一个新的品牌栏目,这个新品牌的上升程度可能会比你重新打造一个品牌快得多,因为这里面的东西都是大家已经培养起来的,是指认的东西,这不就是一种方式吗?这就是品牌的附加值。品牌化就是打造价值优势实际的符号记录,这是比网络有优势的。网络其实做不到这一点,而这个对区域广电来讲这是一个呵护。第三点建议是做电视媒体介质的独家开发。媒体最后的竞争其实都是一些介质的竞争。什么是介质呢?就是它的这种传播特性。纸媒体它最大的介质就是它的做深加工,文字是可以做深加工的。网络最大的介质就是它的平等发布和它的及时、便捷。而电视和广播其实就是它的视听形象。我们还得在视听造型这个最本初的媒体介质上去不断的完成深加工。所以其实要我说,什么是一个好的民生新闻,就是电视剧效应加真人秀形式再加话语权发布。可以把几个形式嫁接在一起。电视剧效应是什么?就是命运感、悬念、冲突。大家为什么都爱看叙事类节目?就是因为它有这种力量。新闻里有命运吗?很多新闻都是凝载的,与其你完成十件事、散点式的平面化的呈现,不如完成三件事,它限定线索对命运感的一种陈述。我建议给我们的新闻空间、新闻结构做点改变,就是每天我们除了在播报所有这些信息之外,能不能使一些版块是做为大家稳定收视期待的一个依托,也就是完成命运感有电视剧效用的这么一个情节,让他一直期待下去。这个事情你是在做每天开方式的追踪,电视媒体这种开方式追踪其实是它的一个优势。这是我说的电视剧效应。第二点就是真人秀的呈现。真人秀实际上就在在真实规则下虚拟空间里面的一种呈现。电视剧可以说是一种极致化的戏剧手法,但是民生新闻不是比电视剧更电视剧。我经常听到民生记者说,“你看这是我拍到的一件事,我跟别人说的话别人都觉得我这是编的。”这种事情我们在生活力见到的很多,我们能够去完成这个呈现吗?中国这三十年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呢?其实这三十年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无所不在的可能性。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前,我看到一本书的题目说的好,说《二十一世纪最大的预测是什么》,它的答案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预测就是它的不可预测性。这个世纪无所不在的可能性,现在可以说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从科技上的力量来讲,现在登峰造极;从人性上来讲,人性最尊贵、最崇高的和人性最卑微、最脆弱的、甚至最悲悯的东西,都可以在今天这个时代呈现出来。就是因为这个社会它现在的宽容度比以前高了。七十年代,生活就是枯燥,满街都是黑的、灰的、蓝的,要不就是军装,没有什么色彩;其实更多的人性表达也是那样,很窄。可是在今天,你会觉得,人心那种理想、愿望、梦和贪婪其实都跟大家穿的五颜六色的衣服是一样的,在这个时代,一切皆有可能。所以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来讲,我们那种真人秀的呈现它难吗?关键是我们能够发现吗?其实在今天的世界上缺少的东西仍然是发现。有一句谚语说的好,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郎的眼里那只是饲料。”你说这个世界它是没有花吗?关键是我们以什么眼光去看。你也不能职责牛郎的眼光,饲料就是一种可用的价值,因为它能充饥。我们现在记者出去拍,考虑的是这个有收视、这个我今天能交差了。我说的冷眼,就是有时候我们能不能看到鲜花里的审美,我们还能够看得更远吗?我们还能把一件事情看出它的细微加工价值吗?所以这就牵扯到了我刚才说的第三点话语权。一个事件的话语权永远是民生新闻里最有价值、最有空间、最富意味和最大竞争的一个所在。面对一件事情,话语评价太重要了。这个世界为为什么有差异,就是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看这个世界得出的结论都不同,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的此刻都是他所有历史的总和;每一个人的此刻都带着他所有的过往,他小时候的教养、生活的习惯、文化的差异、他一切隐秘的关系和隐秘的忧伤,所以他面对这件事情会呈现出这种态度。可以说呈现态度这一点,在话语权上他是一个巨大的表现。一个好的媒体,我们其实传递的就是民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态度,在民生的态度里面我们去完成了一种价值的建立。就说四川大地震,我们怎么看待大地震。我自己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大地震从一出现,我们的那种措愕、悲伤、仓皇、对文明的那种不信任、人心的伤痛都陡然放大,所以大家哭泣啊、伤心啊。我是在五月有机会进入四川,我在进四川前天天都在哭,那个夏天都穿黑色和灰色的衣服,就觉得心里的那种悲怆。我进四川的时候我在想我能做什么?我去学校陪着那些孩子,我想这怎么办呢?我怎么面对他们?但我真正进去以后,我非常惊讶的发现,我是被他们救赎了。四川人对生命的那种达观,真正震撼了我。你真到了那个地方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从绵羊到都江堰回到成都,我到街头买了一件大红的衣裳。我记得我去绵羊九州体育馆的时候,所有受灾的人都在那地上困着呢,外面一圈的帐篷,五月底的四川已经非常热了。我在很小的帐篷里看见四家人挤在一起。边角上有个干干瘦瘦的老奶奶,她身上穿着一件呢子外衣,光着脚,我就问她你怎么穿这么多衣服,她说:“全都砸在家里,我是穿着这件跑出来的”。我说家里人怎么样,她说:“我娃儿都受伤了“,孙子外孙都躺着。我说就你和几个娃,她说我儿女都在外面打工就我带着娃。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天啊,这日子怎么过。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带着一帮受伤的孩子。突然我听到那个老人用很浓重的土话,特别骄傲的对我说:“你看,我娃娃都在呢?”有几家人能宣布“我娃娃都在”,这件事情太骄傲了。她说:“你看我家,儿女在外面打工,所以一个都没受伤,你看我娃娃都受伤了,但一个都没丢,你看我,我就是岁数大,我过去每天可以背半天柴,我现在可以背一天柴了,我能养我娃娃们。”其实我不是去采访的,她也不是作秀的,她是由衷的带着对生命的那种满足和能支撑生命的力量跟我讲“你看我多幸福!”我当时看着她我就在想:我们是在呼吁慈善,我们是在真实的报道大地震,但我们看到四川人在背后的生活态度了吗?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场大地震,我们所有中国人都受了伤,我们都是灾民,我们在内心上被受巨大的伤痛冲击的摇晃,我们又想到了什么?我进了灾区以后,我开始笑出来。我去了北川中学,我到的第一个点是北川中学。2800多学生,出来的只有一千零点儿,真的难受。但我也没想到,就是那个中午那些孩子在烈日炎炎的大操场上教我跳郭庄舞,拿着简陋的一次性塑料杯子教我羌语的“干杯”怎么讲。他们对你好就是给你打好多好多饭。我在那里呆了一段时间辅导孩子们填高考志愿。我在那里忽然很高兴。其实这是什么呢,这是背后的价值。其实如果你能看到这种价值,你能传递出来的东西,可能会特别有意思。仅仅是房倒屋塌了,你能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吗?还能看得见什么?看着电视,但还是有地震这个题材,我们现在恢复了,建立了,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吗?这次我之所以要赶着回北京是因为我马上还要再去四川。我这次去是一件非常沉重的事情,他们告诉我说很多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妈妈,人到中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再有个孩子。发现这半年来,灾区再孕妈妈的流产率奇高,远远高于其他地方。大家一开始的解释就是这些再孕妈妈都是中年人了,觉得是她们的身体机能下降了,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这些妈妈通常都是怀到三四个月,没有任何的流产的迹象就是胎心停跳、胎死腹中。后来发现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一种阴影的投射,这个事情该怎么办呢?所以呢,大家现在都在关注这些事情。这些并不是灾后重建,能过冬了,有房子了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前两天我和杨澜在私下聊天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话,我挺震撼,她说在灾区我们都关注孩子,觉得孩子都不容易,其实实际上孩子比女人坚强,女人比男人坚强,普通男人比当官的男人坚强。在四川灾区,最难的是这些肩上扛着责任,有持有榜的男人,大家以为他们是强势群体,大家把太多的希望放在他们的肩上,但是他们也有妻子、孩子啊,大家都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没法宣泄,所以,国外的一些机构也有统计,一些大的灾难比如地震或者一种大的灾难爆发之后,真正心理危机爆发的高峰期是一年以后并不是灾难刚刚发生后,而且往往出现在这些人身上,所以心理干预也应该在这个时候进行。这不是我们现在要关心的题才,一方面在当时大家不要传递的都是措愕和悲伤,另外一方面也不要以为生活上的重建,所有心灵上的悲伤就过去了,这场大地震和我们中国人的关联是我们一生过不去的事情。你对它有责任、有关注,有行动,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要看的,这就是民生。所以我说从整个话语权的架构上来讲,这是我们要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战场。第四点我们还是要说人际传播。在场的有人提问:民生新闻主持人如何提高自身的评论能力?评论能力是和我说的这个人际传播是有关的,我觉得评论首先不是能力,而是阅历;是在阅历里面人的这种价值传递。我们今天拥有知识不难,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我不主张把我们的关注点都放在我们的评论上,就像老有朋友问我:“于老师,口才要怎么练出来?”我还真不知道,因为我觉得语言是你情感的思想的载体,如果你内心有的话,你一定要表达;评论也是一样,评论是传递立场。因此,一个主持人可以学习很多知识,然后积累很多很多的个案,但是评论不一定需要你的这些信息,评论是要看一个人的悟性,你要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是一个大的转型期,很多事情都在争论当中。我给大家说个阐宗故事吧,有一个大师,这位大师博雅、通达、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所有的弟子都特别敬佩他。有一次他带着他的弟子去游方讲学,路过一个闹市,偶尔知道这个闹市上有人争吵,他大弟子就跑过去看热闹,一看是一个买布的外乡人来到一个布店前,跟老板说:“你这个布不错,我买三丈布。”老板说:“行啊,八块钱一丈,三八二十四,交钱吧!”这外乡人就很犹豫,他说:“三八二十四吗,我记得二十三啊。”老板说“我天天买布,这还能有错吗?”那个大徒弟一看这么简单的事还争啊,就上前拉架,说:“快给人家钱,三八肯定是二十四。”这个外乡人正在犹豫间,来人拉架,脸上就挂不住了,他说:“你是干什么的,要你来管闲事。我说三八二十三就是二十三。”这个大徒弟也很生气说:“你怎么不讲理啊,要不这样,你看我师傅在这,我师傅全知全能,你敢跟我打个赌吗?去问我师傅,他说二十三就是二十三,他说二十四就二十四。”买布的人正在火头上,当时想都没想,说:“打赌就打赌,三八要二十四我输你一个脑袋。”这个徒弟摸摸脑袋想,有那么严重吗?正好自己戴着顶新帽子,他跟他这样说:“三八要是二十三的话,你看我把这帽子给你行吗?”两个人到大师面前,两人各执一词说完了,师傅不动声色,听完以后云淡风轻的对自己徒弟说:“哎呀,你错了,这三八呀就是二十三,赶紧把帽子给人家。”这个徒弟窝火呀,可得听师傅的呀,他摘下帽子给了那个人。这买布的人太高兴了,趾高气扬,托着这顶帽子招摇过市,对所有人说看大师说我对了我赢了!一集市的人都不明白大师怎么会范这么低级的错误。事情过去了。这个弟子太窝火了,天天观察师傅,看了几天也没发现他师傅也没老糊涂,挺明白的,终于忍不住了去问师傅:“师傅,你看你这么一说,不光是我落得尴尬,最关键是你会遭天下人耻笑啊!你说三八难道不是二十四吗?你为什么要这么说?”这时候师傅反过来问徒弟:“是帽子重要还是脑袋重要?三八是二十四当然不假,可人家输的是脑袋呀!那我也知道三八不是二十三,但咱们不就输顶帽子。你说什么叫‘佛’呀,佛不能较小真,不能究死理,不能局部看问题,你得在人的利益的终端上做出大判断。所以一事当前,当帽子和脑袋发生冲突的时候,那三八可以是二十三的。我们不过是受人点舞会、受人点讥笑,你总不至于让一个外乡人把脑袋放这吧!”大家想这是个好故事。新闻主持人如果学评论,你只能选择三八二十四,因为它是正确的。但是你能与人心的正直、善良和悲悯去洞悉社会,能够不折不扣站在民生立场上去观察事项,去真正发表自己的立场价值评论,那有的时候三八可能会是二十三。所以我说人际传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的悲哀,就在于太技术主义。我们崇尚技巧大过于崇尚诚意;我们学习用头脑生活大过使用心灵。如果我们本乎心灵,以一个坦率、真诚的心去面对生活,也许我们会走的更高。大家多看“零距离”,多看孟飞。你说孟飞是一个多么伶牙俐齿的人。我到现在仍认为孟飞在私底下聊天比他在屏幕上说话还要利索。他跟北京的媛媛不是一个路子的人,他决不是一个伶牙俐齿的人,他甚至有时候还结结巴巴,孟飞为什么会那么被人喜欢?是因为他骨子里的立场从来没有转变。孟飞的立场是一种血液中的精神立场,是不可更改的。因为他是一个工人出生,他的立场跟他的经历、跟他的情怀比他评论的要重要的多。他有些时候说的话可能是偏激的,但你会觉得他所反应出来的那种态度属于民生的范畴,他不会游移在价值判断之间。所以我说这一点,人际传播仍然是民生新闻的主战场,但是这件事情大过技巧。我看到有些朋友说,我们教授一些方法,推荐一些资料,去培养这种能力。培养这个能力啊,我又想起一个故事。说有个弟子,他在藏经阁里面遍读经典,读了十年,把所有的书全读完了。没的读了好像自己还没明白,他就给自己挑了一个吉日,神香抵礼,很隆重的去找他的师傅。跪在师傅面前,双掌合十,庄严的请求,说:“求师傅今天给我启愚开智,能够让我醍醐灌顶去彻悟佛理,书都读完了,就等您点化了。”师傅看了看他说:“我上趟厕所去”,就往外走。这个徒弟起来也不是跪着也不是,想师傅怎么这么轻慢我呢?师傅走了几步站在那,回头说:“你看,这么点小事吧,还得我亲自去。”这个故事就完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你说这个时代,越高级的事别人越能替,现在你说要听个课,你来不来没关系,现在有录音笔能录音频,视频也有;如果说你今天想上商场买件东西,你去了不,只要你把型号、颜色、大小、价格写下来,别人就能替你买,那基本错不了……这些事情都能替,这一天到晚还就是三件俗事--吃饭、睡觉、上厕所,别人替不了,天天我们都在重复这几件事,他就没得替。所以说,一个人怎么能够去彻悟,就是不用去悟那些特别顶尖的,就悟当下,这就跟修佛的弟子一样,问:“师傅我怎么才能参悟?”师傅说:“吃饭、睡觉。”弟子说:“不天天都在吃饭睡觉吗?”师傅说了一句话:“但有些人吃饭的时候挑肥拣瘦,拈轻就重,睡觉的时候胡思乱想老失眠做梦,睡不舒坦,那样的人就属于没修好佛。修佛就是吃饭睡觉,就是好好吃好好睡,就行了。”其实我们想想这些故事,它们说明什么呢?民生民生就是别老找那些特别劲爆的、那些拐弯抹角的、耸人听闻的,然后说我能说出个什么言论立场来,老百姓的事也都是吃饭睡觉。就是怎么能把最民生的事情、最大众的立场能够说出自己的角度来。所以刚才说热的心冷的眼,我们再说一冷一热,就是热题材里的冷思考。找最大众的东西去牵引。所以民生新闻的评价实际上是找到角度,找到自己的特例独行。对后一点,就是给民生新闻的建议就是关于媒体研读。刚才已经说到了新媒体的这种竞争,其实我想说,竞争另外一种方式是融合。与其与它完全站在对立面,不如完成一种劣势的互补和优势的互动。网络本身就是民生信息的采集源。学员问DV新闻的前景和竞争。我刚才说到了,其实各地都有很多的DV新闻,我建议大家上上youkoo网、土豆网看看它们那种视频方式。我说向网络学习什么?学习加工方式。它的很多方式是挪过来可以直接在电视上用的。所以我说最厉害的竞争是什么,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对手,而是你跟它顺势而为,很多竞争是如此。我觉得太极拳的高明是在哪啊?太极拳在遇到对手时有八个字:舍己从人,引进落空。这是一个太高明的策略了。“舍己从人”就是我看你对方怎么用力,然后把你的力引进让你落空,而不是硬冲硬打。电视媒体老大自尊。我们也看看,不一定全舍己,我们也看看在网络上“从人”之后你能懂得什么?你能借鉴他的架构方式吗?如果你能借鉴的话,你的境界就宽了。所以做电视,首先竞争的还是人的胸怀。人的胸怀宽了的话,你会知道这世界上宽容,宽容更是一种能耐。什么叫宽容?我的理解,宽容是先“宽”而后“乃容”。这是两阶段。你自己先没有宽,来了事的话,你是怎么都容不下的。人肯定是先宽后,才能容的下。所以眼界宽了,我们就会有办法,像DV这些东西,我觉得今天这个电信时代,我们不能把DV拓展的更广吗?你去看看现在的手机上,谁没有摄像头。我们现在难道仅仅是一个动态的视频画面可以上交,我就不能做手机的连载故事吗?我们不能做这种彩信传输吗?我们不能打新闻彩信速递吗?如果这些都打开,那不可能人人出门都带DV啊,但人人身上几乎都有手机。有很多时候,习惯是培养起来的。你有了这个平台,你的采集员就受到培养。因为他知道发彩信,它就会被播出来,他就会不断的发彩信。所以我说终端平台是对习惯的一种培养。媒体的联动对品牌的维护有好处。区域性品牌的服务性附加值它这种延展、特别节目的推出,这一切其实是网络、纸媒、电视、广播所有的媒体联动起来完成的都市民生新闻品牌。我们自己宽一点,是完成地方优势的优质联合。如果真的是走这样一条路的话,这个品牌应该是战无不胜的。所以我说与其被动的静态的竞争,不如主动的动态的联合,不如学习加盟方式,完成大媒体的区域格局。因为一个区域的媒体本身就势单力薄了,如果再不联合,我们都相互竞争,那我们自己就全部是打力而不是泄力,就没有互相的融合。对民生新闻,我们越是了解它的特质跟我们今天社会转型和价值观的链接,就越能看到它未来的发展。站在操作的角度上,我们去建立一种行为模式,这种探索永远是充满着魅力的。比如说关于新闻事实的报道和表明立场是否冲突?立场不是说我这个媒体发表一个结论性的、封闭的立场,立场有时候本身就是开放的,表明立场有时候是在传递新闻事实的同时完成的。比如说一个新闻事实,不偏听偏信,有多方采集,追逐立场的最后,其实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价值的沟通。所以我们说媒体不是站起来发表评论员的一些言论,而是我们能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和平和的心态。心态其实也是一种加工方式,就是我们能找出每个人行为的动因吗?其实大家可能看过《新闻调查》一期很有名的获金奖的节目,就是关于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那个调查的节目,柴进做的一个节目。网络虐猫事件,这个事件在刚刚爆发的时候,网络上是一片骂声,人肉搜索要找到那个用高跟鞋踩踏猫的女子,大家都把她看成是一个恶魔,看成一个变态狂。但是我们止于此,新闻调查那个节目我觉得是一个学习的样本。它在前三分之一其实已经找到这个人了,整个后面展开的是什么呢?它找到的这个人是黑龙江一个小医院里面的优秀药剂师。采访医院的所有人,大家都说这个人好,克己奉公,礼让别人,工作上承担重任,但她婚姻不幸福,一个人很封闭,内心的事情大家看不到。所以采访她的时候,打开她心里的忧伤,她又找到了一种宣泄,所以她不是为钱,而是心里高兴这么做。她说我心理有病。接着寻找的第二个人,谁拍摄了这些画面?找到的是一个电视台的主任。这个主任是什么人呢?他所有的下属都说:“我们主任光是舍己救人起码救过四次,我们主任前两天带我们下山他带头捐款,主任是一个特别好的人。”但面对镜头他说:“我认为人和动物不一样,我救人但我不一定要案救动物。有人来找我做这个事,这就是一种利益,我就做。”说的非常坦率。他说:“不是没立法吗?公民道德准则中没说不准虐待动物。我呼吁立法。立法里头对动物也好,对人也好,但没立法,我这些事不犯法。”这个人也是个好人。第三,就是谁是这个网站的背后操控者。找到杭州,从黑龙江一直找到了杭州,找到了留学回来、有高知背景、非常斯文的一个人。他说了惊人的事实:“你以为这种暴虐行为报出来仅仅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沦丧吗?你们知道中国有一批生活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的人吗?他们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心理取向,一种性取向,就是恋足癖。他们认为足部是女性最性感,最能体现女性力量的地方,所以他们需要挑那种很漂亮,很纤巧的脚,穿极其华丽的高跟鞋踩踏生命。国外有这种craction网站,有这样一批恋足癖他们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宣泄。但开始是踩蔬菜、踩衣服、踩小鱼小虾,后来就发展到越来越大的动物。这个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我要向大家道歉。”这个人也很善良,他披露的是一种身理和心理上的一种取向。从这个姓王的女士,到这个姓李的电视台主任,到网站的操控者,这三个人是罪大恶极的恶人吗?如果还原的生活,他们的道德会比我们的更逶迤。这期节目,让我想起,耶苏对莫达拉说:“你们每个人扪心自问,只有你说我自己没有作过任何愧为道德的事情,你现在才有资格用石头砸死他。”这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一个好节目。所以一个好的节目,呈现立场。刚才那位朋友问立场跟事实冲突吗?这就是立场。去诠释人性中不可能触及的复杂性,而唤醒每个人心中对他难言的对他的问题,你也看到了一个复杂的自己。立场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它是一种呈现与追踪的方式。所以我们电视其实是一件非常高级的事情,因为它关乎人性、关乎希望、关乎这个社会不被颠覆的核心价值在一个复杂的时代里是否仍然被捍卫。我们简单的职责与批评,义愤填膺是不必的,但比这更复杂的是我们在理解和包容中去完成价值的建立。民生新闻最大的作用是什么?上个世纪提出的:媒体的五大功能。第一个功能是监测环境。媒体不是仅仅给我们逗笑的、抖高的,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复杂呀,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食品安全你不担心吗?你不担心你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吃什么东西吗?媒体在监测。第二个功能是协理决策。媒体是能协理决策的。我们现在司法和立法都在一个逐步完善过程中,我们现在还不断的有些法律在进行修改,各地的法治节目不也是法,能说电视没有对这方面做出一些功劳吗?第三个功能是社会化。人的社会化进程是在媒体中完成的。我们每个人原来都是自然人,如果你长期的生活在村镇上,你不会习惯于看谁之前打电话约,你走到他栅栏外头喊一声他家有人就出来了,没人走了;你不会习惯于过马路看着斑马线,钻地道。随着都市化的进程,很多农民工进城后他也有这些习惯了,这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完成的习惯之间的儒染和规则的认同,然后完成自己的进步。第四个功能是娱乐化功能。第五个是商业化功能。民生新闻它主要功能集中在前三个上。媒体是传递信息,我们只有站在它最基本的操守上你才能走的很远。我们今天信任什么呢?如果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颠覆的世纪,我们杂乱的东西太多了,但我们建立的东西太少了。上个世纪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国稳定两千年的帝制推翻,这对中国是个巨大的进步。但这也是一次巨大的颠覆。八年以后,稳定的儒学思想又遭到颠覆。二十年代出现了军阀混战,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进入民族救亡抗日战争,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建立之后就开始出现了反右。六十年代全国的文化革命。到七十年代批林批孔,对现实人物的批判和整个中国思想基础的颠覆。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当一切都不信任了,突然之间你可以信任什么呢?可以信任钱,出现了拜金。我们是有很多颠覆,但我们今天要问一问我们媒体要建立什么信任?九十年代大家都说经济上火的蔚为大观,但精神上我们还有足够的骄傲和尊严吗?年可以去看一看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工人阶级是老大哥,他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我们的工人不下岗,我们也没有通货膨胀,我们那时候不信任市场经济;中国的农民何等浪漫,八亿农民都写诗啊,你看现在的农民工他们有那种骄傲和稳定吗?所有这一切是中国大众心理上的幸福感,这个光靠金钱是建立不起来的。媒体是建立价值的,所以我说我们中国的媒体今天要承担这个责任,就是我们要回到民生的起点,建立价值体系。这就是我在这几年中,一直非常反对媒体仅仅是市井化的猎奇,仅仅满足浅薄的窥伺,仅仅用噱头拉伸的收视率就像人打激素后的状态一样。所以我们现在要鼓励的是这样一个朴素和温暖的信任,对于社会、对于时代和对于人性的信任。我们过去颠覆的太多,我们今天要替历史完成一种建立。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怎么判断?我觉得这个问题他提出来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朋友说的非常好,叫“时政新闻民生化”。过去我们划分的跑时政新闻的,跑民生新闻的,好像是两个口。民生是加工方式。什么叫时政新闻民生化?你就看崔永元怎么访谈省委书记。省委书记肯定是时政发布的权威者;什么是民生化?民生化就是你用一些最普通的、生活的角度去加工这个题材。某种意义上来讲所有新闻都可以是民生新闻。政府工作报告他不关心民生吗?之所以看到老百姓口碑这么好的政府不就因为它关心民生吗?我一直觉得温总理去网络上的聊天制作的太好了。就是因为它完成了一个民生化。如温总理与网民聊做饭之类的话题,这些我们在电视上看不到的,我们电视上报道的都是一个职业化的总理。所以进行民生化的加工会做出一些感人至深的东西。你比如说关于读书,温总理说了这么一句话:“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我多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人人都捧着一本书。”这些话让我特别感动,我们都说读书可以给人力量,我们这个时代的读书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知识型的读书非常有用,一种是成长型的读书,不见得直接有用。知识型的读书今天看到很多,读个文凭,进修一个专业,学到一种技能,这种东西有时候是给人力量,给人晋升的台阶。但我更喜欢那种给人安全和幸福的读书。滋养心灵、开卷有益、信手翻来的闲书,不抱功利,仅仅为了生命的成长。这些东西也是我们可以提倡的,我们不一定告诉大家知识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知识可能相关幸福,因为它会转化为智慧,它转化为一个人生命的格局。这就是我说的所有时政新闻都可以民生化。官与民的错位,当官的喜欢人民不买账,老百姓喜欢的官员通不过。其实,传媒是什么?传媒是找到一个事情的不同角度,而且我相信现在中国的官与民的身份不这么对立。关键是传媒不去夸大这个对立。我们能够找到一种诠释的可能性,世界是存在于解释中的。有很多事情你可以把它解释成鸿沟,但是你也可以找到一个平易的解释。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你去做一些呈现的话,那你要看到它总有一些价值点是契合的,找到那个结合度,找到多元观点的呈现,走出简单的二分法。我们习惯于二分法,官与民是二分法,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二分法,儒家与道家是二分法,黑与白是二分法,对与错是二分法,但其实一切都不那么绝对。中国人的气质,林语堂说的好:“每一个中国人在他社会人格上都是儒家,在他自然人格上都是道家。”所以,其实你说这些人和事都有简单的对错吗?这个世界上纯粹的黑与白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是中间的灰色地带,只不过呈现的是深灰还是浅灰。所以如果我们不去对立的呈现,而能够把多元价值判断包容起来表现,我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真正高级指数。&&&&&&&
新沂市广播电视集团(新沂广播电视台)
Copyright &
2008 XinYi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Bureau . All Rights
苏ICP备号 地址:新沂市南京路59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大参考2013030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