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容纳作文世界七成电子垃圾

全球电子垃圾七成弃在中国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全球电子垃圾七成弃在中国
.cn 日02:17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讯据《市场报》报道,目前,我国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不仅自身每年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而且还遭遇国外电子垃圾的侵入。
  据统计,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这样算来,近年来,我国每年要容纳全世界70%以上的电子垃圾。电子垃圾的材料里,大多含有铅、汞、锡、镉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将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
??新婚祝福?
? [誓言]      
? [王强]  
? [张韶涵] 
? [铃铃吧] 
? [凤凰传奇]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七成电子产品遭遇环保令 入市先过防毒门槛
如今,诸如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普遍使用,但电子产品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财经时报》报道,由发改委、信产部、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子产品防止有毒物质法案”即将在2006年初正式推行。在具体规定和管理规范方面,信息产业部预计将于2006年初颁布《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通过规范市场准入,不符合规定的电子产品将无法上市。  绿色警报拉响  研究表明,电视、电脑、手机等产品,都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以电脑为例,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一台电脑显示器中仅铅含量平均就达到1公斤多。一旦这些有毒物质进入环境,就会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我国广东地区曾出现过有毒物质致病的案例。  再来看一组数据:据统计,整个欧洲每年产生电子垃圾约600万吨。而美国仅淘汰的电脑即将达到3亿—6亿台。我国也不例外,截至去年,我国平均每年淘汰近7000万部手机。另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要容纳全球70%的电子垃圾。全球都面临电子垃圾所带来的压力。  事实上,中国电子及IT厂商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绿色壁垒”。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指令?已于8月13日正式实施。《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也计划在日强制执行。这两项指令规定,所有在欧盟市场上出售的电子电气设备必须禁止或限量使用铅、汞、镉等六种有害物质。  这两项指令涉及近20万种产品。权威人士估计,这两项指令至少将影响到中国317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出口,占出口欧盟电子产品总值的七成。这样一来,国内电子产品生产商的整体成本将提高10%左右,出口价格上涨15%左右?传统的价格竞争优势因此丧失。  洁净生产方能标本兼治  鉴于废旧电子产品的危害性,必须重视并想办法加以解决。一是注重电子废物的回收,一是在电子产品中彻底停止使用有毒物质。这是欧盟出台两项指令的目的。同时,这也与消费者的期望一致。在今年的北京“科博会”上,消费者们希望电子产品生产商做到两点,即“洁净生产”与“保证回收”。  正视电子废物的污染问题,回收并处理报废后的产品,有助于减少其对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例如,电子产品中有一种叫溴化阻燃剂的物质,在环境中极不易分解。若任其自然,则该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并累积在动物中,影响到神经与荷尔蒙系统。诺基亚、摩托罗拉、TCL等厂商已朝这个方向作出积极努力。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生产商回收处理可以解决电子废物问题,但是,治本的方法是生产商发展清洁生产,从产品的设计上着手处理污染或防止污染。将电子产品污染控制作为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基础,体现了“污染防治,预防在先”的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上防止电子产品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当然,回收处理也是很重要的。  针对我国即将出台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信产部有关人士表示,它将能实现有毒有害物质在电子信息产品中替代与减量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同时,对于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使产品升级换代,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合力才有效  电子产品污染防治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此,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参与其中,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对电子产品的防污染加以引导。信产部相关人士透露,我国已就《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向WTO组织做了通报。如果得到认可,很快就会付诸实施。另外,《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也正在研究过程中。国家环保总局也开始了《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其次,生产企业要勇于承担责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社会效益。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无毒材料,预防有毒废物的产生;在电子产品被废弃后,进行回收再利用,防止手工拆解等不科学的回收处理方式;生产企业完全放弃有毒材料的使用,还回收利用废物。这是最为理想的处理方式。  再次,消费者要增强健康环保意识,从我做起。消费者头脑中应有电子产品废物会带来不利影响的意识,这要靠有关部门的宣传。光有意识还不够,还应有切实的节约、环保行动。据悉,电视机一般使用寿命为10至15年,但有50%以上的电视机在使用寿命期内就被消费者淘汰了。  总之,电子产品应走绿色健康之路。对于电子垃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做到标本兼治。今日湖北网站集群
【本网专稿】参事三万字建言2015年武汉实事
&&2015年武汉市十件实事&系列建议
武汉市政府&布衣参事& 施岚
& & 今日湖北网讯:今日凌晨,记者一打开邮箱,一封来自武汉市政府&布衣参事&施岚先生的长达三万字的邮件,无不让记者顿感暖意融融,算是送给我们记者节的一份大礼。施岚先生在对2015年武汉市十件实事的系列建议中,就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实施文体惠民工程两大方面入手,分别就大学城建设&绿色电子回收中心&、武汉&非遗文化&通过民俗庙会活动走进千家万户等具体建议落笔,可谓倾拳拳之心,汇浩浩之策。系列建议三万字,因部分内容为表格形式,现仅将二万字的纯文字部分摘刊如下。供网友参阅和决策参考。
& & 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 & 【大学城可以建设&绿色电子回收中心&】
& & 据201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中国每年电子垃圾年产量230多万吨,每年接纳全世界七成的电子垃圾,是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进口国。中国每年光需要拆解处理的&四机一脑&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和电脑五类废电器就高达两三千万台,其中,一台电脑有700多个元件,一半元件含有汞砷硌等有毒有害物质。
& & 截止2013年1月,武汉市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已达118.33万人,超过了国内外各大城市,成为全球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大学城&内百余万师生们的&电子垃圾&&&包括电脑、笔记本、手机、电池、耳机、鼠标、数据线、MP3等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但是,据一项对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两个地点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绝大多数同学并不清楚电子废弃物的科学处理方式,仅有7.89%的同学是通过社会宣传了解电子废弃物的相关知识的,因此,&大学城&的绿色电子回收工作还处于起步和试验阶段。
& & 国外在绿色电子回收方面工作起步比较早,探索出的管理模式比较成熟,如日本通过制定《家电回收法》将电子垃圾排放者的消费者作为支付主体征收费用,美国的25个州出台了电子垃圾回收方面法律法规,韩国致力于推广电子垃圾生产者延伸责任制以及电子垃圾回收系统,欧洲执行了废弃电器电子设备指令系统共涵盖到10个产品类别和100多种设备。目前,以电子垃圾绿色回收为主要途径,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共创造出了总值达2500亿美元的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比如,全世界钢产量的45%、铜产量的62%、铝产量的22%、铅产量的40%、锌产量的30%,均来自于再生资源的绿色回收利用。
& & 为此建议,市政府在&2015年十件实事&中进一步关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问题,可以考虑将&大学城&的&绿色电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的&民生实事&工作内容,一方面为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另一方面又可为&青桐计划&提供一个崭新的&创业&板块。同时,这也符合广大市民群众对武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殷切期盼。
& & 结合武汉&大学城&电子市场的空间布局特点,我建议可以考虑将在&大学城&建立&绿色电子回收中心&作为前期重点启动性项目,通过&先试点、后示范、再推广&的方式逐步推进、形成合力、带动产业。具体的工作建议如下:
& &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议可以考虑将&中国光谷&至&广埠屯电脑一条街&这一地带作为&大学城&建立&绿色电子回收中心&的核心示范区,力争将其规划建成武汉特色、全国一流的大学城&绿色电子回收示范街区(示范带)&。
& & 二是跨国合作,出台政策。建议重点与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绿色电子回收技术领先的国外城市之间加强友好交流与技术合作,研究制定鼓励扶持电子垃圾绿色回收利用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政策。
& & 三是培养人才,孵化产业。建议将电子垃圾绿色回收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纳入&青桐计划&中的人才专项计划(如新兴循环经济类人才)中,通过&青桐计划&和科技孵化器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电子垃圾绿色回收产业中,为带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全新的&大学生创业板块&。
& & 四是加大宣传,舆论支持。建议充分利用天河机场、高铁火车站、城市地铁、两江四岸游船等城市公共空间加大绿色电子回收方面的公益宣传。同时,也可以尝试在&大学城&开展面向外国在汉留学生或外籍友人的多语言平台(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的公益宣传。
& & 五是加强监督,公众参与。建议鼓励公司企业、社会团体和市民群众广发参与城市绿色电子回收体系建设。可以考虑组建市民代表团(观察员),由主要媒体或网站(长江网及汉网等)、相关院校或代表企业、公益性社会组织、热心市民或网友等组成,对政府&十件实事&中的承诺事项(电子垃圾绿色回收)进行社会监督,同时对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
& & 二、实施文体惠民工程
& & 【武汉&非遗文化&可以通过民俗庙会活动走进千家万户】
& & 民族文化、民族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性产业,是&中国梦&、&武汉梦&的核心基石。近年来,武汉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产业振兴&和&文化强市&建设,特别是把&文化惠民&工作纳入了政府&十件实事&工作计划中。
& & 武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城市,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生产的重要产业基地。截止目前,武汉市共有99个项目进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汉剧、高龙、黄鹤楼传说等12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伯牙子期传说、归元庙会等34项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伯华(汉剧)、张一平(楚剧)、何祚欢(湖北评书)、张明智(湖北大鼓)等84人入选武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以高龙文化为例,2008年武汉高龙被国务院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春节期间赴台进行两岸民间文化交流;2012年起又以高龙为基础,将武汉及周边的几十个非遗项目以及传承人引进汉阳江欣苑社区,共同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园&。
& &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普通市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消费群之间,存在着历史久远、文化差异、生活方式更新等&消费代际鸿沟&,难以通过拉动直接消费的方式形成扩大生产、提高产能的市场空间。因此,市政府&十件实事&虽然提出了&实施文体惠民&工作计划,却暂未将武汉&非遗文化&大众化传承列入其中。但是,北京、上海、南京等文化旅游强市十分注重将城市&非遗文化&与每年一度(大年三十至二月初一)的民俗庙会节庆活动融合为一体,通过&民俗文化&、&传统庙会&、&节庆拉动&等文化创新,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使&非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例如,北京庙会的地点现在主要选择在龙潭湖公园、地坛公园、朝阳公园、莲花池公园等供市民休闲的大型公园内免费向市民群众开放,庙会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寺庙宗教场所的新春祈福活动,而是以民俗体验、娱乐购物、品尝小吃为主,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上融入了新的时代风尚,演变成为北京市民&辞旧迎新&民间节目的喜庆活动。
& & 为此建议,市政府在&2015年十件实事&中进一步关注&实施文体惠民&工作,特别是结合即将制定出台的《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民俗文化庙会活动推动武汉&非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逐渐形成文化氛围和产业规模,培育精品品牌和龙头企业。具体工作建议如下:
& &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议将&高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园)&和&归元庙会&这两个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载体和空间轴心,以环墨水湖(汉阳区)、环武汉国博中心(武汉经济开发区)、环中法生态示范新城(蔡甸区)为外圈,规划建设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集聚区。
& & 二是文化传承,节事推动。建议将每年一度的&辞旧迎新&的&归元庙会&活动,与&高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园)&自古以来春节至正月十五兴舞高龙(龙灯)的民俗文化活动,整合成为从大年三十至二月初一的&武汉非遗园暨归元庙会国际文化旅游节&,形成&舞龙(舞狮)+庙会(灯会)&相结合的民俗文化浓厚氛围。
& & 三是打通交通,带动人气。建议将归元文化旅游区与高龙非遗文化产业园,通过环墨水湖的&微循环&公交线路打通交通连接,也可以尝试开通&武汉非遗园&归元庙会区&的市民直通车带动人气和消费,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非遗保护示范区。
& & 四是完善功能,提升内涵。建议通过举办&武汉非遗园暨归元庙会国际文化旅游节&,推动&武汉非遗园&在规划建设&高龙博古城&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群众的参与性消费需求,开发建设若干个融入时代风尚的主题功能街区,例如,以&汉绣定制(汉派旗袍)&等为代表的时尚汉派购物街区、以&老通城豆皮&曹祥泰酥京果&叶开泰中医药&马应龙制药&等为代表的&中华(武汉)老字号一条街(街区)&。
& & 五是跨国合作,打造产业。建议通过举办&武汉非遗园暨归元庙会国际文化旅游节&,广泛邀请法国、英国、美国、俄国等驻汉(驻华)领事机构联合推出国际友好城市的&非遗文化&主题展示区,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同时,建议规划建设&湖北名人(工作室)一条街&,例如,池莉、方方、刘醒龙、余等文化名人工作室,以及吴天祥、黄来女、王争艳、孙东林、董明等公益人物工作室,通过&武汉非遗园&的海内外游客向全世界传递&武汉正能量&和&中国正能量&。
& & 附件1:
& & 汉阳非遗文化介绍
& & 据悉,&武汉高龙城&湖北省暨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园&将于本月中旬开园,以汉阳国际博览中心、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一批传承汉阳历史文化的城市建筑陆续建成,提升软实力的文化汉阳建设正在掀起新高潮。文化,正在为武汉烙上&魅力之城&这一独一无二的印记。
& & 汉阳襟长江、带汉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东汉末年汉阳城邑首出,史称却月城,为武汉最早的行政首府。历史汉阳荆风楚韵丰瞻地望,文史积淀源远流长。几乎每个朝代都在这里留下了它的叠叠遗迹、桩桩传说和悠悠梦想。
& & 汉阳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按历史顺序,汉阳有大禹文化、知音文化、桃花夫人爱情文化、三国文化、唐宋辞章文化、宗教文化、&汉阳造&工业文化、辛亥革命文化等众多世界级的文化。有286个传说和910多件传世文物。
& & 汉阳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是武汉的城市之根、文化之源、工业的摇篮,依托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汉阳区时不我待的重大课题。
& & 目前,武汉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多种指标,发展城市文化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指标。对于拥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的汉阳来说,&武汉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武汉市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使汉阳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尽快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成为关键问题。
& & &汉阳打造文化之城,有着先天特质&,谈到汉阳区的文化之城的建设,汉阳区委书记曹裕江信心满满。&在这里,墨水湖、龙阳湖、月湖等湖泊星罗棋布,无论是文化底蕴还是山水资源,汉阳均具备了打造&文化之城&的特质。大禹文化、知音文化、三国文化、辛亥文化、宗教文化等,如同一块块璞玉,要把它们雕琢得闪闪发亮。&
& & &盘活资源,才能使汉阳的文化能够走向大众,走向城市的各个方面,成为融入城市发展的元素,供武汉的老百姓和国内外游客欣赏和消费。&汉阳区区长徐洪兰如是说。
& & 如何打造璞玉,不少网友纷纷支招汉阳:网名为&恋上玉壶&的网友发帖建言,汉阳应该打造民俗风貌旅游区,利用归元寺改扩建之机,加快对翠微路、西桥路一带旧城改造步伐,形成整体建筑风格划一,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区,加大配套商业开发力度,恢复汉阳古城风貌景观,精心打造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商贸服务区。
& & 网友&家在汉阳&认为,汉阳应以凤凰山为依托,建设武汉古城风貌区。建设莲花湖辞章文化休闲区,吸引文化名流、文人雅士。
& & 传扬楚风古韵汉文化& 打造知音休闲之城
& & 近年来,随着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的建设,知音文化的内涵得以广泛传扬。知音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在汉阳,它早已走出了武汉,走出了国境,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瑰宝&。
& & 日本大分市&武汉之林&公园已建成20多年,有&知音亭&、&高山流水&、&古琴台&等景点,伯牙遇钟子期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法国波尔多也建成&中国园&,知音亭周围象征友谊的知音树已蔚然成林;而据了解,德国、韩国等国家也有古琴台。
& & 日,美国&旅行者&号宇宙飞船将&高山流水&曲带入太空,在宇宙中长期播放,保存期将长达十亿年。日,古琴台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更是大大提升了知音文化的世界地位。
& & 历史上古琴台有柳映长堤、板桥花影、荷风曲溆、霄市灯光、古洞仙踪、琴台残月、僧楼钟韵、梵寺朝晖共八景。有专家建议,汉阳应以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为依托,建设知音文化景区。恢复琴台古&八景&,还原知音文化的历史风貌,真实再现知音相会的历史场景。
& & 汉阳居民陈建军告说,他看了音乐舞蹈剧《云南印象》后,对云南印象极佳,希望汉阳也能排演类似&琴台印象&等大型实景音乐舞蹈剧,让来武汉的游客因音乐而记住武汉,记住汉阳。还有家住龟山脚下今年82岁的张汉桥说,龟山这里还有一个关于桃花夫人的美丽传说,她的美貌和贞烈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期望能重建桃花夫人祠,沿汉江知音大道和月影公园遍种各品种桃花,通过举办桃花节、相亲会等,充分展示知音文化新魅力。他还提到,东汉末年所筑的汉阳却月城,是武汉历史上第一座军事城堡功能的城池,希望也能恢复重建。
& & 获悉,该区将筹建世界一流的婚庆交友中心和婚庆产品展销中心,通过举办高规格婚庆仪式、拓展婚庆产业链,发展婚庆经济。
& & 建设南岸嘴、龟山标志性景观区。南岸嘴是一个与上海陆家嘴、德国科尔伦次市的&德国角&、美国纽约曼哈顿及其相似的&明珠&。多名市民网上建言希望加快南岸嘴建开发建设,同时依托龟山、晴川阁、铁门关、洗马长街、汉阳江滩大禹园等景区景点,加大龟山景区改造力度,使汉阳成为武汉市文化旅游观光的核心区。
& & 开拓新兴创意特色路径& 打造产业鼎立之城
& & 背靠龟山,面朝月湖,在这个既&行&且&灵&的地方,正发生着有史以来最强势的创意复兴,而承载这一切的便是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 &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地处汉阳区龟北路1号,占地面积90亩,园区一期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2009年由武汉市汉阳区政府招商引进上海致盛集团,联手将原824厂改造成的一座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商务休闲为一体的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
& & 走进园区,仿佛感觉走进了创意的殿堂,目前园区注册资本过千万元的大型文化企业已有5家,园区有6大类71家企业入驻。
& & 为支持企业发展,汉阳区每年采取以奖代补、租金补贴、贴息等方式施惠,对入驻园区有自主创新项目的11家企业,发放2万元左右的项目扶持金。于一期开拓顺利,产业园计划启动二期建设,通过将周边一栋闲置工业厂房&纳入&,新建规模约167亩10万平方米,相当于现有规模的2倍。
& & 附件2:
& & 江欣苑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 & 6月7日,汉阳江欣苑社区的广场上好戏连台,高龙、汉绣、木雕船模、雕花剪纸、石花空心奎面、黄梅挑花、铅锡刻镂等几十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轮番演示,吸引了来自&大师之路&摄影研修班的学员、长江地理摄影俱乐部成员及武汉三镇的近200位摄影发烧友贴身抓拍,快门声响成一片&&&记忆乡愁&非遗一日&摄影比赛的热闹活动场面拉开了江欣苑非遗系列活动周的序幕。
& & 6月14日是中国第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次江欣苑社区的非遗系列活动,精彩纷呈。首轮大戏是绣娘集体绣汉绣,几十名身着汉绣服饰的绣娘们在悠扬的古乐声里飞针走线,场面相当壮观;雕花剪纸的艺人凝神运力,刀下作品栩栩如生;曾数次赴台湾献艺的高龙表演威猛雄壮,把式们一个个舞得汗流浃背,将非遗演示活动推向高潮。
& & 在现场拍摄的摄影师们,面对精彩表演深感震撼。非遗传承者们展现了记住乡愁、留住乡音的浓浓文化氛围,是社区文化再造的充分体现。更重要的是在城镇化推进中,农民洗脚上岸,如何洗脑进城,怎样把民间民族传统文化带进社区,江欣苑社区做出了成功探索,让社区居民在就业中提升自己,在文化中陶冶自己。
& & 据悉,从6月9日到14日,该社区还将陆续上演黄梅戏、大型非遗传人授徒仪式、皮影戏、楚剧、采茶戏等传统大戏。
& & 落户于江欣苑社区的武汉非物质文化传承园,聚集了&高龙&龙舞&、汉绣、刘泥巴剪纸、楚式漆器、武汉木雕船模、老河口木板年画、江汉平原汤格皮影等一大批入选国家及省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人,是我市保护、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重要基地和示范性园区。同时,传承园二期&楚香汉味&、&逸趣园&即将建成开放,三期&中国非遗传承体验园&即将启动建设&一个中心&(非遗实景演出中心)、&一所学院&(非遗传承教育学院)、&两个秀场&、非遗研习基地等&四大基地&、非遗数码博物馆等&六大展馆&,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非遗保护示范区。
& & 附件3:
& & 武汉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
& & 前言:武汉是一座有着3500多年历史的城市,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截止目前,我市共有99个项目进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汉剧等12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贱三爷&的故事等34项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4人入选武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 一、武汉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简介
& & 1、&高龙博古城&的源起
& & &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是全市最大的&农改居&社区,也是武汉市&首家幸福指数测评试验社区&和武汉市&两型示范社区&。 &高龙博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传承园&位于江欣苑社区,是由湖北省文化厅和武汉市文化局联合授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它凝聚着一群城中村改造后的农民的坚守&&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为华夏后代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江欣苑社区居住的都是原汉阳江堤乡拆迁的农民,1400多年来,他们的祖辈们在亦农亦渔的生活中,一直默默传承着当地的民俗活动&武汉高龙&,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仪式文化。2008年,该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这些&高龙传人&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搬进了江欣苑社区。成为城市居民后,他们愈发珍惜这些行将消失的传统文化,决心将荆楚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起来,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发展壮大。带着这样的忧心和雄心,从2010年开始,江欣苑的居民们开始打造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域&。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高龙博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传承园&横空出世。
&&&& 2、&高龙博古城&的格局
&&& &高龙博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传承园&的基本构思是:依托江欣苑社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群众基础和资金优势,积极吸引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进驻社区,从而发挥博古城在传承、展示、研究、弘扬、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方面的聚合效应,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及非遗旅游中心,进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化发展。
&&& &高龙博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传承园&只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聚合项目中的一期工程。他们期待着,人们在这里能够全面了解湖北省内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能够通过&听、看、触、吃、问、学&,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些优秀的荆楚文化的魅力。
&&& 已经竣工的第一期工程中,江欣苑社区提供了12000多平米的精装修门面房,供非物质文化项目传承人使用。正在建设的第二期工程中,还将有超过13000平方米的非遗传承场所投入使用。第三期的非遗产业园项目也正在规划设计中。高龙博古城的建设目标是&集纳百家项目,突出示范效应、实现良性保护、拓宽传承之路&。
& & 目前的高龙博古城,主要承担五项功能: 1、传承:高龙博古城将传承工作视为第一任务。入驻于此的传承人们,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技艺,更要通过培训、授徒等方式,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 2、经营:通过&前厂后店&的方式,让传承人在这里进行手工生产技艺的展示。目前入住的32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表现了非遗项目独有的传统制作工艺,具有极强的表演特色和吸引力。 3、研究:高龙博古城可成为学者集中进行学术研究的最佳场所。江欣苑社区正在积极整合高校等部门的科研资源,通过对项目特点的深入挖掘、研究,在完整保留项目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使园区内的非遗项目能真正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从而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4、旅游:在省市旅游部门的密切支持下,打造&非遗文化游览&品牌旅游景点,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验和享受非遗的制作工艺和过程。 5、活动:通过组织省内外游客&寻访精神家园&的旅行互动活动、组织学生&学一天非遗绝技&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提升社会各界&看非遗、吃非遗、住非遗、学非遗、用非遗、懂非遗、爱非遗&的热情和积极性。
&&& 二、江欣苑入驻项目目录
&&& 1、国家级名录
&&& 剪纸(鄂州雕花剪纸)
&&& 剪纸(仙桃雕花剪纸)
&&& 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
&&& 挑花(黄梅挑花)
&&& 木雕(武汉木雕船模)
&&& 汉绣民间绣活(红安绣活)
&&& 民间绣活(阳新布贴)
& & 铅锡刻镂技艺漆器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 & 2、省级名录
&&& 武当山道教医药手指画传统棉纺织技艺(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
&&& 枝江民间手工布鞋章水泉竹艺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传统面食制作(石花空心奎面制作技艺)
&&& 石雕(绿松石雕刻技艺)
&&& 咸丰何氏根雕民间绣活(土苗绣花鞋垫)
&&& 民间绣活(土家绣花鞋垫)
&&& 漆筷制作技艺(来凤漆筷制作技艺)
&&& 风筝制作技艺(荆州磨鹰风筝制作技艺)
&&& 绿茶制作技艺(仙人掌茶制作技艺)
&&& 传统榨油技艺(杨楼子榨坊榨油技艺)
&&& 豆制品制作技艺(巴东五香豆干制作技艺)
&&&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浮屠玉堍油面制作技艺)
& & 3、市级名录
&&& 汉阳刘泥巴(无文字资料)
&&& 阳新乙鸿折子粉
&&& 郧阳黄酒
&&& 鄂州石刻线画
&&& 鄂州葛店碑刻拓片
&&& 三、&高龙博古城&项目简介
& & 剪纸(鄂州雕花剪纸)
&&& 1885年鄂城开始形成带徒学艺、专事花样制作出售的雕花剪纸行业。1935年鄂城花样剪纸工会成立,会员达到150人,剪纸艺人活动的范围遍及周边五省。鄂州雕花剪纸艺人身背花样箱,手摇货郎鼓,走村串户,出售&花样&,影响广远。鄂州雕花剪纸的题材主要包括帽花、鞋花、拖鞋花、袜底花、扣带花、背心花、兜花、围涎花、枕头花、帐沿花等,创制过程中刀剪俱用,作品构图匀称,风格流畅细腻,生动传神,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一体。新中国成立后,人称&花样窝子&的燕矶、华容等地成立了雕花剪纸互助组,先后创制出2000余种剪纸花样。该项目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剪纸(仙桃雕花剪纸)
&&& 仙桃雕花剪纸流传于仙桃市一带,明末清初即已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以构图匀称、雕工纤细见长。仙桃雕花剪纸制作时,由艺人用刻刀和白纸在蜡盘上雕出俗称&花样子&的绣花纹样,雕刻时一般可重叠一二十层白纸。刻刀多系以闹钟发条和手术刀加工而来,蜡盘则以菜油、白蜡及香炉灰合成物盛于小木圆盘中构成。艺人雕出的&花样子&多为喜鹊登梅、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金鱼闹莲、鹿鹤同春、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之类的吉祥瑞庆图案,一般用作鞋、鞋垫、帽、枕头、涎兜、帐飘、帐帘、门帘等的刺绣纹样。该项目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
& & 江汉平原皮影戏流行于湖北江汉平原诸市县,具有相同艺术特征。早在明末清初这一带凡举办谢神会事、逢年过节都有唱皮影戏的习惯,日积月累便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皮影雕镂特色。其显著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雕镂(造型)艺术、唱腔艺术和口头文学艺术等方面。江汉平原皮影的雕镂艺术,源于潜江的&汤格&和&郭格&,尤以图案精细、圆润舒展、人物造型生动逼真和影大见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唱腔以歌腔、渔鼓腔为主。歌腔皮影中的&鸡鸣腔&源于当地民歌。渔鼓腔出自旧时艺人的乞讨唱曲,调式多样。剧目达300多个。这些剧本实际上只有剧目的条文,在表演时全靠艺人根据历史故事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唱、做、念、打浑然一体。该项目201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挑花(黄梅挑花)
&&&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黄梅县。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黄梅挑花被国内民间工艺专家称为彩挑,其中黄梅乡下百里棉区的彩色挑花尤为精美,花样丰富多彩,地方特色浓郁。当地谚曰:&黄梅有女皆挑花。&女孩刚懂事就跟着妈妈或婶婶做针线活,一直做到出嫁。不会挑花的女孩被讥讽为&整巴掌&。黄梅挑花不同于一般刺绣,刺绣重刺,挑花重挑。黄梅挑花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绣在底布经线和纬线交织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其中针脚为&&&字形的称&十字绣&,针脚为&一&字形的称平线绣。产品主要有被面、床单、门沿、方巾、围腰、衣裤、鞋垫、枕头等,其中以方巾最为出色,曾多次获国际博览会金奖。该项目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木雕(武汉木雕船模)
&&& 木雕船模是武汉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它创始于清末,至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民国初年,宜昌艺人龙启胜开设小作坊从事船模制作,经过五代人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自具特点的船模技艺,在武汉地区流传。武汉木雕船模按比例模拟制作各类木船,工艺精美考究,刻画细致入微,造型逼真传神。整个制作过程包括设计、出料、放样、船体制作、零部件制作、髹漆、装配等主要工艺环节,镂空精梭和精工制模是全套技艺的精髓,前者将传统的单面梭发展为双面梭和多面梭,要求镂空的花纹清晰匀称且宽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精细异常;后者要求模型造型中规中矩,衔接无缝,活动的部位启动自如。武汉木雕船模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可借以认识和了解中国舟船的建造技术与结构样式,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该项目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汉绣是流行于湖北荆州、武汉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据载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石首市绣林镇、洪湖市峰口镇一带的绣花堤和汉口的绣花街等皆因刺绣集中而得名。汉绣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绣法之长,逐渐形成以铺、压、织、锁、扣、盘、套为主要针法,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刺绣艺术体系。汉绣强调&花无正果,热闹为先&,一般从外围起绣,逐层向内走针,直到铺满绣面为止。根据绣品不同的质地和花纹,刺绣时需灵活运用各种针法,做到下针果断,讲究图案边缘的齐整即&齐针&,讲究分层破色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汉绣构思大胆,色彩浓艳,画面丰满,装饰性强,处处流露出楚风汉韵,在中国刺绣园地里自成一格。该项目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民间绣活(红安绣活)
&&& 红安绣活是湖北红安一带流行的民间刺绣艺术,其绣品以连袜绣花鞋垫为突出代表。据传红安绣活始于汉代,至明清达于兴盛。在红安,连袜绣花鞋垫既是日常生活用品,又是一种具有特别意义的民俗艺术品,妇女们借它来展示才艺,制成的鞋垫既可作为馈赠礼品,又可作为男女传情的信物。将鞋垫和袜子结合为一,可以延长棉袜的使用寿命,同时让制作者和使用者产生一种彼此会心的亲切感。红安绣花鞋垫的制作者基本是识字不多的乡村妇女,她们借自由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意和愿望,使红安绣活成为广大乡村民众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该项目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民间绣活(阳新布贴)
&&& 阳新布贴是流行于阳新县一带的民间布艺,至少已有200年历史。阳新布贴应用范围很广,有近30个品种,从童装到嫁衣,从日常穿戴到庙观器物,都不乏布贴制品。阳新布贴多采用黑色或深蓝色的土布为底布,而以鲜艳亮丽的花布在上面贴花,成品具有黑漆点金般的直观效果,色彩和明度对比极其强烈。布贴的构图自由随意,天上人间、山禽水族集于同一画面,表现不求形似,每以夸张变形手法构象写意,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呈现出鲜明的楚文化特征。阳新布贴还以细致的刺绣工艺来调和色彩,丰富大块贴布的韵味,精美考究的刺绣纹样和&遇折回转&、绕边细密的针线做工充分反映出民间艺人的独特匠心。该项目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铅锡刻镂技艺
&&& 战国时期的楚系青铜器是构成楚文化的六大支柱之首,楚系青铜器在制作工艺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并应用了错金银、嵌红铜、包金银、鎏金、刻镂等技术,而这些技术只有在铅锡刻镂的原模基础上才能完成。铅锡刻镂技艺利用铅锡的独特性能,用打击、扭曲、编织、挤压、入模成型等手法,把平面的纹饰和立体、扭曲、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把器物型状和动物形态结合起来,最终制成精致的原模。铅锡刻镂技艺不仅解构了众所周知的传统失蜡法、漏铅法、陶范、金属范的内在玄机,还集中使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绘画、线刻、平面、立体、浮刻、镂空等各种手法。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漆器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 楚式漆器技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达到了极高水平,是中外专家公认的中国漆器工艺的高峰。楚式漆器技艺经历朝历代承传流变,现存的最有特色的则是髹漆彩绘榫卯木雕、金漆盆盘和瓜果甲骨胎漆器三大类。髹漆彩绘榫卯木雕的制作流程是将整体设计的器物分解成若干部分,先分别雕刻部件,再榫卯组合成整体,最后髹底漆和彩绘,其代表作是&虎座鸟鼓架&。金漆盆盘包括各种盆、桶、盘、盒、屏、家具等,明清时期畅销国内,远销海外。瓜果甲骨胎漆器为全国稀有,颇具特色,其中瓜果胎漆器有朱漆葫芦勺、桔柚胎漆器等;甲骨胎漆器则是受古代甲骨占卜影响,由崇尚巫术的楚民制作成占卜法器和辟邪艺术品,现荆州街头仍可见到髹漆龟甲。目前仅荆州城区就有漆器作坊近10家。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武当山道教医药
&&& 武当山道教医药主要分布于武当山地区各宫观及民间。早在汉末,武当道人就服食草药养生治病,历晋代葛洪、齐梁陶弘景至唐末五代以后,道教内丹渐次兴起。宋元以后,道教医药更注重通过心神、行为的修炼,以达到长生的目的。明代面世的&八宝紫金锭&、&万银锭&、&黄龙洞眼药&等武当道医研制的药品,历久不衰,至今仍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武当山道教医药基本内容包括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修炼养生方法、独特的诊疗手段、用药特色、秘方配制等。武当道医创立的独特&四个一疗法&,即&一炉丹,一双手,一根针,一把草&,把预防、治疗、康复视为一个整体,总结出了不少治疗疑难杂症和健身益寿的成功经验。此法可操作性极强,药到病除,手到痛止。经过历代道教医药学家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武当山道教医药这一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手段和用药特色的医学流派,是武当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该项目2007年入选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瓶中画
&&& 童建国,男,57岁,武昌车辆厂退休职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他被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首批授予&优秀民间艺术家&称号。其瓶内画堪称一绝。瓶内画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即有,经常有人以&内有乾坤&形容内画艺术。在北方等地,内画鼻烟壶在民间流传,并成为一门绝技。 童建国将这门民间技艺发扬光大,首创在几毫米口径的玻璃瓶内描绘山水、创作油画,他通过20年时间努力独创的&小口径瓶内画&成为武汉民间工艺一&绝& 汉阳刘泥巴刘泥巴,原名刘国瑞,是出身于湖北武汉手工艺世家的民间手工匠人,被称为湖北民间手工艺第一人,是圆木微缩技艺的创始人,也是全世界唯一掌握此项技艺的手工匠人。他精通圆木工艺、剪纸、微雕、书法、花灯等各种民间手工艺品制作并能将其一身绝技融会贯通于各件作品,实乃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大师。 刘老先生自幼热爱玩泥巴,捏泥象形惟妙惟肖因而得名&泥巴&。因为手工艺世家的熏陶,刘泥巴对民间传统手工艺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并将此视为毕生的事业和奋斗目标。刘老46岁自愿退休,全身心投入传统手工艺创作。迄今为止,他的作品被20多个国家收藏。
& & 传统棉纺织技艺(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
&&& 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是在红安县世代流传的一种手工纺织技艺。其产品又称作家机布、景庄布,有白布和花布两种,另有用类似红安大布织造技艺织成的花汗巾、花带等既作实用品又作装饰品的派生制品。纺织过程需经11道主要工序:纺纱、挽纱、染纱、浆纱、倒筒、牵经、穿纵、穿扣、上机、制梭心、织布。红安大布的纺织技艺含量很高,为代代相传,其相关器具制作精良,全由当地工匠自制。红安大布质地轻柔、爽身、透气保健,花色给人以清新的明快美、格律美、朴实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当地人民群众的衣着及床上用品的主要材料。生产鼎盛时期,红安大布的纺织业遍布城镇乡村,不少人把它作为以&土&(即土布)换&洋&(即洋火、洋油)的商品,今天仍受国内外的欢迎,尤其是在海外华人、东南亚各国人中间倍受青睐。该项目2009年入选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 枝江民间手工布鞋
&&& 枝江民间手工布鞋系采用纯天然材料,取枝江一带特产的&元宝席子&和土棉布填制鞋底,用本地特制的棉线、棉布和传统的手工工艺锁底、锁边、绱鞋楦鞋精心制作而成。每双布鞋需用200多米棉线、15平方尺棉布、约5000余个针眼,耗时87个多小时,历经18道工序,完全手工制作。其18道工序是纺棉纱、纺棉索、织土布、编制&元宝席子&、缝制样包、画剪底样、包元宝席子、填制千层底、剪底、包底团边、锁底、锁边、锤底、铺底、画剪鞋帮、缝制鞋帮、绱鞋、楦鞋整理。枝江民间手工布鞋穿作舒适、轻便、透气、保健的实用特点,其锁底、锁边工艺考究,针眼线纹图案精美,做工精良,式样古朴大方,鞋面整洁美观,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该项目2009年入选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 章水泉竹艺
&&& 武穴市竹器艺人章水泉生于1892年,自幼随父学习竹艺,后开办&章太和&竹器店。他集明代传统竹器艺术之大成,把制作木器家俱工艺运用到竹器工艺制作上,拓宽为竹器、竹编、竹雕共200多个竹艺品种。他制作的竹器家俱和工艺品,具有牢固精巧,光洁平滑,不变形,不开裂,无破损,无虫蛀,久用不松等特点,尤其是小花竹椅,竹节对称,结构严谨,精巧美观而自称一绝。 1915年章水泉制作的雕花小竹椅参加旧金山万国博览会获一等奖,1959年他制作的一套竹器家俱和一组八扇折叠大屏风、竹器沙发、茶几、六方形竹桌等被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章水泉被国内外知名人士称为&神州竹器之秀&和&竹艺之圣&,武穴也因此而得名&竹艺之乡&。
&&& 该项目2009年入选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 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
&&& 豆皮本是湖北农村的乡土风味小吃,传入武汉后,一些熟食小贩起初卖汤豆丝,后用香葱和糯米作馅,即早期&光豆皮&。历史最早的豆皮正规店是武昌王府口的&杨豆皮&,开业于清道光年间。 1929年&通城&饮食店开业,抗战后改招牌为&老通城&饮食店,&豆皮大王&高金安创制了&三鲜豆皮&,他在传统制法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做出的豆皮浆清、皮薄、配料和调味均匀适当,吃起来味香、爽口、外脆、肉软、油重而不腻。新中国成立后,高金安又将豆皮配料改为猪肉、口条和虾仁,并总结出豆皮馅、豆皮浆、豆皮煎制等一整套精细的制作方法,花色也由三鲜豆皮发展为虾仁豆皮、冬菇豆皮等。毛泽东主席曾两次慕名到老通城品尝豆皮。该项目2009年入选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传统面食制作(石花空心奎面制作技艺)
&&& 清乾隆年间,谷城县石花街林家开面铺谋生,他乐善好施。传说天上奎星神仙点拨其&人要忠心,面要空心&,于是做出细圆如丝的空心面。为纪念奎星点化,便把空心面叫奎面,蕴含奎星点斗、福星高照之意,因产地在石花,就称石花空心奎面。经林家200多年心手相传,石花奎面一直坚持在&奎星悬天&的夜晚制作,做面师傅一要净(干净卫生)、二要诚(心地真诚)、三要正(意念纯正),此工艺与要诀一直传承到现在,仍古今如一。面粉在拌、和、揉、搓、拉等工艺中,如蚕抽丝,斤面五里,工艺精湛,成品美观。精细空心,食用方便,煮一分钟,即可美餐,色泽如玉,郁郁清香,省工省柴,属最佳绿色环保食品,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昔日老人过生、妇女坐月子都爱吃石花奎面,现在已成为送礼佳品。 该项目2009年入选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 石雕(绿松石雕刻技艺)
&&& 湖北郧县云盖寺山出产绿松石,早在春秋时期,郧县的绿松石雕刻工艺达到极高水准,该技艺流传至今,形成郧县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绿松石雕刻工艺通常包括剥皮、选料、鉴材与辩伪、设计、雕刻、刨光、醮蜡等过程。其工艺品大件作品有四类:一是人物类,包括神话或典故人物;二是山水类;三是花鸟类;四是杂件类。剩下的边角料以及较小的绿松石毛料一般用来雕刻首饰。云盖寺绿松石作为一种高雅华贵的玉饰,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咸丰何氏根雕
&&& 咸丰何氏根雕源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近300年历史。何氏根雕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突显根材天然趣味,动刀点睛,彰显土苗风情的风格特点,是武陵土家族根雕的杰出代表。咸丰何氏根雕注重选材,并善于用艺术的眼光从根材的形态、色彩、纹理、疤瘤、材质、皮质、根桠等方面去审视、选择扭曲、旋转、鼓包、镶边等特征的根材,擅长以土家苗族人物及土家耕牛、十二生肖、生产生活用具等为题材;在剪截、打坯、造型、修光等一系列环节上,善于利用根的自然形态,通过施以小雕加以丰富,从而使&材&和&艺&融于一体;作品后期制作工艺特别注重环保,使作品更显古朴高雅,生动形象,易于永久收藏。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民间绣活(土苗绣花鞋垫)
&&& 咸丰县土家族苗族的刺绣是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最典型代表是土家绣花鞋、土家绣花鞋垫、土家绣花枕巾等。土家刺绣手法主要采用堆绣、绒绣、挑花等手法。有的采用全挑,有的采用补花、滚边,有的则采用半挑半绣,有的视绣品需要而交替采用,做工精巧,表现力丰富,且有立体感。其图案均由点或线制成,取材一般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草瓜果、鸟兽虫鱼以及几何图纹、人物风光等。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经过土家妇女们飞针走线,便构成了一幅幅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精美作品。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漆筷制作技艺(来凤漆筷制作技艺)
&&& 来凤漆筷制作技艺有160 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湖北恩施市来凤县。来凤漆筷是选用优质楠竹或樟、楠、榉、檀、梨、黄杨、核桃、樱桃、枇杷等珍贵木材,配以全国著名的的来凤金丝桐油、利川坝漆,镶以色彩斑斓的酉水贝壳和珍珠粉等材料作为复合盖面物,经过近百道工序制作而成。其外表光洁晶莹、色泽艳丽,花纹突出,古朴典雅,同时防腐、耐酸、耐碱、耐高温、耐氧化、无污染,具有保健防衰作用;产品既是餐具,又是工艺品,集实用与收藏为一体。 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风筝制作技艺(荆州磨鹰风筝制作技艺)
&&& 磨鹰是指象推磨般盘飞的鹰鸟,相传磨鹰是神鸟凤凰的化身,自古以来磨鹰是备受楚人尊崇的吉祥神鸟。荆州磨鹰风筝是现代盘鹰风筝的鼻祖。磨鹰风筝集扎、糊、绘、放传统技法之大成。造型雄劲,立体仿真,鹰头、身躯部造型突出高挺,双眼部镂空并装配亮彩而能转动的活眼物体,以巧借风力闪转灵动;鹰喙的中后部位镂空以利泄风平衡,并为鹰眼部闪转提供动力;鹰的双翅采取软翅膀制作方法,以风助软翅飘动,强化动感效应。发明了在鹰身中点偏左(或偏右)的区位安装抖线而呈现出暂不对称之状,确保磨鹰升空后盘飞并实现平衡对称。磨鹰放飞技艺凸显磨的特点,即盘定升降,随意自如,卓尔不群。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绿茶制作技艺(仙人掌茶制作技艺)
&&& 仙人掌茶,又名玉泉仙人掌茶,属绿茶类,产于湖北当阳市玉泉山地区,由玉泉寺中孚禅师创制,后制作技艺流传到民间,已有1200多年历史。李白有诗句:&曝成仙人掌&,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有关晒青的文字记载。仙人掌茶为全手工制作。以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优质鲜叶为原料,工艺流程为:蒸汽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形&增香提毫。主要手法有&抓、带、抖、按&等,其外形扁平似掌、绒毛披露,汤色嫩绿,清香持久,叶底匀整成朵,色香味形俱佳。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传统榨油技艺(杨楼子榨坊榨油技艺)
&&& 武汉市黄陂区的杨楼子榨油坊始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历经十三代传人,已有400多年历史。该榨坊过去一直采取来料加工、挑油转乡、批零兼营等多种形式服务乡民。其操作做工精细、油质清纯、营养丰富、绿色环保,十里八乡,购买者络绎不绝。杨楼子榨坊一直采用纯手工榨油工艺,以芝麻、花生、菜籽、等油料为原材料,用木质卧孔榨为主要榨油工具,采用人工火炒、牛碾、灶蒸、脚踩箍饼、上榨、夯挤、沉淀等传统工艺。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豆制品制作技艺(巴东五香豆干制作技艺)
& & 巴东五香豆干已有100多年历史。19世纪中叶,巴东县城信陵镇已成为上四川、下湖广的水陆通道,当地顾、鲁两家作坊尤善制作适合商旅的五香豆干,主要利用当地甘冽的泉水,加适量红砂糖、八角、丁香、精盐、三赖、甘松、山茶、陈皮、生姜、小茴香、花椒、鸡肉等作配方熬成卤汁,将豆腐花用方巾热包扎,高压成形,卤制而成,由此名声大噪。两家后代继承祖传制作技艺,不断总结提高,质量越来越好,故久经不衰。巴东五香豆干以选料讲究,精工卤制,颜色深黄,质细坚韧,五味俱全,食之回味无穷而独具特色。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浮屠玉堍油面制作技艺)
&&& 阳新县浮屠镇玉堍村油面制作已有400多年历史,享誉鄂赣边区。当地李氏家族自明朝起就从事油面制作,到清朝进入鼎盛时期,民国时期至今也有很多传人。玉堍油面手工制作工艺流程为和面、割面、搓条、盘(条)面、上筷、拉面、晾晒、割面头。其主要原料有:面粉、食用油(菜油、豆油、花生油)、食盐等。该村手工制作的油面直接出销加拿大、香港、上海、北京、广东、武汉等地。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二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浮屠玉堍油面制作技艺)
&&& 阳新县浮屠镇玉堍村油面制作已有400多年历史,享誉鄂赣边区。当地李氏家族自明朝起就从事油面制作,到清朝进入鼎盛时期,民国时期至今也有很多传人。玉堍油面手工制作工艺流程为和面、割面、搓条、盘(条)面、上筷、拉面、晾晒、割面头。其主要原料有:面粉、食用油(菜油、豆油、花生油)、食盐等。该村手工制作的油面直接出销加拿大、香港、上海、北京、广东、武汉等地。该项目2011年入选第二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 阳新乙鸿折子粉
&&& 阳新县兴国镇用录村的折子粉手工制作工艺,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原料为大米,主要制作工具是粉架、竹折子、粉盆、缸、粉饼、粉箍、粉盖、压筒、米碓全套、锅灶等。主要工艺流程有:选米&淘洗&烂米(发酵)&磨浆&压干&拍坨&沸水煮坨(半生熟,视季节确定时间)&碓匀&揉坨&装桶&上粉架&同时烧沸水&压制成型直接下锅&煮熟&起锅&清水过滤&在竹折子上成型(半斤左右一小折)&摊晒&晒干&包装。
& & 郧阳黄酒
&&& 郧县是80-100万年前&郧县人&的居住地,酿酒历史十分久远。郧阳黄酒是鄂西北特有的黄酒品种,酿造独特,营养丰富,健身康体,延年益寿。郧阳黄酒分为:正宗郧阳黄酒、郧阳双头黄酒、郧阳药黄酒、郧阳女儿红、简易郧阳黄酒。
& & 附件4:
& & 汉阳高龙
& & ▪ 高龙博物馆 ▪ 弘扬光大
& & 龙,是中华民族图腾的象征。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春节、正月十五舞龙灯的习俗。汉阳高龙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汉阳区江堤乡、永丰乡及蔡甸区部分地区,这些乡的很多村镇从古至今都时兴舞高龙,从未间断。高龙的舞法与其他龙灯不同,属于竖式舞法,舞高龙场面宏大、气势壮观,其扎制、开光、焚烧抢福等过程独具特色。2008年,汉阳高龙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中文名
& & 汉阳高龙
& & 外文名
& & hanyanggaolong
& & 2历史传说
& & 3制作过程
& & 4形状特征
& & 5舞法特点
& & 6传承发展
& & 汉阳高龙民俗文化始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并在武汉市的汉阳、蔡甸等地流传至今。汉阳高龙因独特的造型、独特的表演艺术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名扬全国。汉阳高龙独树一帜,舞法与其他龙灯不同,属于竖式舞法,舞高龙场面宏大、气势壮观,其扎制、开光、焚烧抢福等过程也颇有特色。
& & 历史传说
& & 盛行于汉阳区鲤鱼洲至龙阳湖一带的高龙,造型奇特,舞龙技巧与传统滚龙迥异,汉阳高龙源于汉代&鱼龙曼衍&、形成于唐贞观之治时期。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汉阳县(今汉阳区和蔡甸区),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开始筹建汉阳城,汉阳高龙起源之说与高龙的传说典故一脉相承。
& & 古时,汉阳永丰、江堤,蔡甸均属云梦泽,当地人多以唐时从都城西安迁徙到云梦泽的后人自居。传说中,高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
& & 唐朝贞观年间,中原遇上大旱,西安城百日无雨。于是,皇帝李世民自恃&真龙天子&上书玉帝求雨,玉帝遂要求龙王按照&西安城内三寸,城外四寸&降雨。但身在天庭的龙王却故意让雨反着下:城内四寸,城外三寸,一时间西安城内洪水泛滥。玉帝龙颜大怒,下令立即斩杀龙王,由道家出身的魏徵奉玉旨监斩龙王。
& & 龙王无奈,向相士求救,相士指点他向太宗李世民求情。于是,李世民急宣召魏徵进宫伴驾奕棋,帮助龙王逃过午时之劫。哪想,君臣奕棋之时,魏徵忽然伏桌而睡,仍在梦中斩杀龙王为数段,向天庭缴旨。
& & 当时,李世民见魏徵睡得满身是汗,气喘吁吁。于是传旨为魏徵扇凉。不想当时魏徵正追龙王不得,得李世民三扇之助,一手抓住龙王,龙王被斩杀。
& & 后李世民遂下令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祭祀龙王。因为龙王被斩,于是民间就将龙身断作13节,称为十三太保;因为魏徵是道家出身,于是每节龙身上就画上八卦等图案。以后,高龙就逐渐成为了人们在春节时祭祀、庆祝的一种活动了。
& & 制作过程
& & 武汉高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属切割式结构。从扎制框架开始就讲求篾竹工艺的完整性,在色彩的选择上,高龙以红色、金黄色、白色为主调。制作材料主要是竹篾、皮纸、细纱布、彩纸等,精工扎制、裱糊而成,要经过选材备料、火烤校正、量尺钻眼、扎灯筋、穿龙衣等步骤。
& & 一个熟练的扎龙老师傅,每年也只能扎2-3条。&要用直径5厘米的河南毛竹。还要扎灯筋,将电线用细铁丝固定在龙骨上,让高龙在夜间更加光彩夺目。过去使用的光源是蜡烛,现今采用的是蓄电池。穿龙衣,过去用的是对子纸和皮纸,现代社会用的是红绸缎和丈子布,还要用金泊纸和塑料绳剪出形状颜色各异的龙鳞、颈部的八卦图案、龙鳍、龙角、龙珠等装饰品,分别将它们缝到相应的位置。最后装上眼睛,插上令旗。&
& & 形状特征
& & 汉阳高龙龙首昂立,呈&乙&字造型,蕴含着人类旺盛的生命力。龙角粗壮,龙眼浑圆,由一根碗口粗的龙竹作为主骨,贯穿龙首,托举起来,高度在五六米左右,重量常在八十斤左右。
& & 舞法特点
& & 汉阳高龙的舞法,与中国所有的龙灯舞法不同,属于竖式(立式)舞法。
& & 每到一处,先由年长者手举灯领头吟诵,众持灯者&嘿嘿&呼应。有人将高龙龙头扛起、抖动,众灯节围龙头边跑边吼,以壮龙威。只见龙头高昂,灯节环绕,龙尾摇曳摆动。整条高龙活灵活现,通体透亮,配之锣鼓齐鸣,鞭炮炸响,加上观赏者观灯接福心情大爽,不停的燃放鞭炮迎送,场面宏大,气势壮观。
& & 高龙舞技分为叩、扫、举、抖、顶、托,最厉害的一着,就是口衔齿托--将高龙主骨底含在口里,由下齿托住,双手撒开,双手击合,双膝跪地,前后左右跪磋。&关键在平衡。&杨建华舞了30多年高龙,他说:&最早舞龙头就是打个缠,后来技巧性越来越强,一般人都承受不住。&1998年前后,杨建华开始尝试练习口衔齿托,在自家门前空地,用牙齿托一根粗竹竿,练习了不少时间。有诗这样描述:
& & 口衔齿举露峥嵘,
& & 疑似金鳞曜夜空。
& & 绝技已传千载后,
& & 汉阳元夜送高龙。
& & 传承发展
& & 高龙博物馆
& & 武汉市汉阳区鲤鱼洲有四五个渔业村,是汉阳高龙的主要流传地。这四五个渔业村经&村改居&合并而成江欣苑社区后,致力于传承高龙传统民俗,先后组建了高龙博物馆、高龙制作传承培训部、高龙生产制作部、高龙表演培训部等,还有10多支舞龙队,老中青传承人达300余人,常年开展活动。2012年起,又以高龙为基础,将武汉及周边的几十个非遗项目引进社区,为传承人提供优惠条件,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园,为社区民众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兴趣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
& & 高龙博物馆外观是一幢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展厅内面积近500平方米。不仅陈列着国务院给汉阳高龙颁发的国家级非遗证书,还通过弧幕带水投影和3D科技,向观众形象展示高龙的起源和传说。漫步展厅,栩栩如生的真人蜡像,生动还原了高龙制作的场景和高龙开光祈福盛况,游客可以通过触屏游戏方式,模拟参与高龙的制作和高龙绝技演示。
& & 弘扬光大
& & 1978年至今,汉阳高龙经过三十多年无数次的表演,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创新与发展,技巧有了丰富与提升,表现难度也不断加大。
& & 1997年9月,武汉市第五届运动会开幕式由汉阳区承办。高龙被搬上大型文体表演的舞台,从内容到形式加以创新,由原来一条高龙独舞,变成5条高龙共舞,并配以汉调锣鼓伴奏。当时编导设计了一场《巨龙展风采》的篇章,表演场上,高龙分水双流而出,托、举、扫、旋,似游龙翻云搏雾,气势恢宏,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从此,汉阳高龙名声大振。
& & 1998年,湖北电视台制作的《荆楚风韵》,特邀汉阳高龙参加表演录制,并由央视对外文艺台专辑录播。
& & 1999年12月,由汉阳区江堤乡渔业村、永丰乡龙阳村共同组团的&武汉高龙&代表团88人,晋京参加中华舞龙大赛,夺得&国安杯&舞龙大赛金奖,同时获得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一名,登上八达岭长城参加拍摄世界文化交流节目《相随2000年龙舞大中国》。12月20日凌晨,武汉人舞着高龙,在天安门广场为喜迎澳门回归尽兴欢舞。
& & 2008年,武汉高龙被国务院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2010年春节期间,以渔业村高龙为主体的武汉高龙民间艺术表演团一行73人,于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一)至3月3日赴台,进行了&两岸一家亲&的民间文化交流之旅。
& & 附件5:
& & 2014年北京春节庙会全攻略
& & 北京的庙会极具特色,自诞生以来,每年都热闹非凡,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应有尽有,已经发展为北京人必不可少的新年大餐!祭地锣鼓、京腔叫卖、小吃荟萃,每年的正月是北京举办庙会最集中的日子,从大年三十到二月初一,厂甸、东岳庙、白云观、五显财神庙、雍和宫、地坛公园等都会举办规模盛大的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 & 一代代的老北京无不对儿时的庙会印象深刻。追溯起来,庙会的诞生还是跟宗教有关,后来才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十八九世纪其实是北京庙会的极盛时期,当时,城内外大寺小庙远近为邻,信众随时可入内焚香礼拜。北京庙会极盛时期,大抵&四时有会,每月有会&,厂甸、火神庙、大钟寺、雍和宫、妙峰山、东岳庙则按传统的年节循例举行。
& & 至于庙会的形式,在彼时也是各有特色。隆福寺与护国寺庙会以&百货具陈而闻名&;厂甸的春节庙会虽也以集市贸易为主,不过所售主要是古玩、字画、书帖、风味小吃及儿童玩具;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的庙会,则以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日至二月初一日的&跳布扎&(俗称打鬼,是藏传佛教躯魔除祟的法事活动)为主要活动;白云观道教庙会上的宗教娱乐活动大多由神话故事衍生而出,然而其中揉入了古老的风俗和民情,因此才能历经七八百年而流传下来。
& & 如今的北京庙会已经成为了北京人辞旧迎新活动的重头戏,地点也不全在寺庙附近,而是多选择在供市民休闲的公园内,例如龙潭湖公园、地坛公园、朝阳公园、天坛公园、莲花池公园等大型公园内,内容则以娱乐、购物、品尝小吃为主,演变成为民间节目的喜庆活动。
& & 老北京庙会,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上,融入了新的时代风尚,从而定格为一代代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老相册。
(本文来源:今日湖北网 编辑:本站编辑)
关键词:今日湖北网讯:今日凌晨,记者一打开邮箱,一封来自武汉市政府“
相关新闻:
安妮-海瑟薇谈《断背山》:没有
吴奇隆不理女友绯闻 刘诗诗:再
欧阳夏丹做客可凡倾听:另一半要
杨紫琼拿督父亲去世:享年89岁
光棍节前,一场场校园版非诚勿扰在武汉各大高校上演,且场场爆满。 1日,一场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届毕业生章领组织的相亲会,引来300多人参加,其中不少人是邻近高校的大学生;前晚,两场相亲会分别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和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上...
娱乐 影视 艺术
楚文化 湖北旅游 汽车走廊
经济 房产 教育 科技 民生 文化
Copyright @ 2013 今日湖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主办:今日湖北杂志社 鄂新网备:号
版权为 今日湖北网 .cn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容纳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