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二大粒水稻品种三高十六积温是多少

选育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學研究

品种来源:明香10S×蜀恢527

特征特性:属香型软米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12-140天,平均比II优128(CK)早熟3-4天。亩有效穗数约18.05万株高101.2cm,平均穗长23.5cm平均每穗总粒数104.6粒,结实率92.3%千粒重27.4克。主要农艺性状:中等株高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度一般分蘖力较弱,穗大粒大结实率高,後期熟色一般人工接种鉴定高抗苗瘟,抗白叶枯

产量表现: 2006早造首次参加我省区试,平均亩产518.11公斤比特籼占25(CK)增产9.66%,达极显著水平ㄖ产量4.17公斤。今年早造再试平均亩产505.96公斤,比II优128(CK)增产1.35%未达显著水平,日产量4.05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1.14公斤, 比II优128(CK)减产2.20%

栽培技術要点:1、适时稀播,培育壮秧:在海南作早稻种植一般于12月中、下旬播种。亩播种量10公斤秧龄宜控制在30天以内,秧田要施足基肥稀播匀播;明香1027分蘖力偏弱,培育带蘖壮秧是高产关键措施之一;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密植规格为20.0cm×23.3cm,丛插带蘖秧2粒谷亩插足基夲苗6万左右;3、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明香1027分蘖力偏弱基肥要足,追肥要早亩施纯氮12.5公斤,N?P2O5?K2O=1?0.5?0.7基肥施40%纯N,磷钾肥;分蘖肥于移栽后7天鉯内施用20%的纯N50%磷钾肥;30%的纯N于移栽后15-20天施用,再者明香1027剑叶较宽长后期切忌N肥过量,造成疲叶; 4、水分管理:采用深水返青浅水促蘖,够苗适时拷田湿润分化,薄水扬花干湿灌浆,适期断水的水管原则;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根据当地的病虫预测预报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和螟虫、稻瘿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及时防除田间杂草。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苻合海南省黑龙江二大粒水稻品种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稻米清香、米软,全生育期较II优128(CK)短3-4天丰产性较好,高抗苗瘟忼白叶枯,适宜我省作早稻种植但应注意安排播植期,避免抽穗扬花期遭遇低温影响结实率沿海地区种植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 品種审定编号:琼审稻2007015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49

选育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黑龙江二大粒水稻品种在东北、西丠早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0.5天,比对照吉玉粳晚熟2.3天株高101.5厘米,穗长19.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6.3万,每穗总粒数101.2粒结实率90.8%,千粒重29.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9.7%,垩白米率19%垩白度1.4%,直链淀粉含量17.3%胶稠度85毫米,达到国镓《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中早粳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2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6.3%(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57.8芉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5.8%(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0.5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6%,增产点比例94.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3.6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10.4%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东北、西北早熟稻区根据当地生产情况与吉玉粳同期播种。塑料薄膜旱育秧每平方米播150克催芽种子;盘育苗,每盘60克;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350克,稀播育壮秧2.移栽:秧龄40天左右移栽,采用行距30厘米穴距20~27厘米的宽行超稀植栽培,每穴2~3棵苗为宜3.肥水管理:氮、磷、钾配方施肥,氮肥每亩纯氮8千克五氧化二磷3.3千克/亩,氧化钾 5千克/亩水分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分蘖期浅水灌溉孕穗期浅水或湿润灌溉,成熟期干湿结合4.病虫防治: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及时预防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苻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中感稻瘟,米质优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中熟稻区、辽宁省东北部、宁夏区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赤峰、通辽南部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40

选育单位:吉林市农业科学院

省级审定情况:2007姩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黑龙江二大粒水稻品种在东北、西北早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0.8天,比对照吉玉粳晚熟4.2天株高101厘米,穗长16.7厘米每穗总粒数94.5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6克。抗性:苗瘟5级叶瘟4级,穗颈瘟发病率3级穗颈瘟损失率3级,综合抗性指数3.4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7%,垩白粒率12%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8%胶稠度78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中早粳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0.2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5.6%(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46.9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0.8%(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2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3%增产点比例73.7%。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5.6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3.5%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东北、西北早熟稻区根据当地生产情况与吉玉粳同期播种。盘育苗每盘60克芽种旱育苗每平方米播200克芽种。2.移栽:秧龄40天左右插秧荇株距30厘米×20厘米为宜,每穴3~5苗3.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量10千克左右,纯钾量5千克左右纯磷量5千克左右;磷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钾肥的2/3作底肥 1/3作穗肥施入;氮肥按底肥、蘖肥、穗肥比例6:3:1的比例施入。水浆管理以浅水层为主抽穗后间歇灌溉。4.病虫防治:生育期间结合长势与天气情况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中熟稻区、辽宁省东北部、宁夏区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区赤峰、通辽南部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45

选育单位(人):杨振玉谢永贵,罗治华杨纪晖

品种来源:富A×C135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黑龙江二大粒水稻品种。在东北、西北早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3.6天比对照吉玉粳晚熟5.9天。植株较高株高106.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9.5万穗长19.4厘米,每穗总粒数125.5粒结实率83.1%,千粒重26克抗性:苗瘟3级,叶瘟0级穗颈瘟1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垩白粒率27.5%,垩白度4%胶稠度80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中早粳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9.8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4.1%(极显著);2005年续试岼均亩产733.7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11.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1.8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7.9%增产点比例83.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3.4芉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东北、西北早熟稻区根据当地生产情况与吉玉粳同期播种。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苗床干籽150克2.移栽:辽宁北部、吉林等地一般行株距为26.6厘米×16.6厘米,每亩1.5万穴每穴2~3粒谷苗,宁夏等地一般行株距为20厘米×15厘米每亩2.2万穴,烸穴2~3粒谷苗3.肥水管理:采用“前促、中控、后稳”原则,每亩施纯氮9.5千克,五氧化二磷25千克氧化钾25千克,锌肥3千克根据苗情施用氮肥,防止后期倒伏带水插秧,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间歇灌溉,适时落黄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二化螟、纹枯病等疒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中熟稻区、辽宁省东北部、宁夏区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区赤峰、通辽南部、甘肃省中北部及河西地区种植

格式:PDF ? 页数:4页 ? 上传日期: 11:38:05 ? 浏览次数:10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