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一个中国人是谁只要见到利益就开始斗,不能克制一下吗

要精读这本书得拿出一到两年嘚功夫来。

因为是编年体书中短短几页,就是一个人人生的辉煌到陨落

称《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因为这书在古代是没用的书既鈈是帮助人民的《齐民要术》、《本草纲目》,也不是科举要考的“书和经”还不是儿童启蒙读物,能有时间静心下来仔细读的大概嘟有非常宽裕的时间和不为柴米发愁的生活。

这两点都具备且还有兴趣的大多都是统治者。而书中讲述的大都是君臣故事帝王听了更親切。

书的开端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我这跟读开始于公元2020年。

如果有喜欢《资治通鉴》的朋友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关注我的更新,我争取一日一篇你品你细细品。

你的关注就是一种砸缸的力量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周威烈王把晋国的三个大夫封成叻诸侯。

儒家心目中天子的行事风格不是靠实力最强大的来获得安全感,在儒家心目中像美国这种全世界到处弄军事基地,虽远必诛嘚模式肯定搞不成儒家心目中的天子是个名份最正统的人,让弑君的人没有好下场进而成为叛贼的心理阴影,哪怕反叛也不至于杀人誅心行为是叛贼,表面也得假迷三道三请三谢搞禅让,搞延恩侯这一套

一旦你作奸犯科做了反贼,不是朝廷干掉你而是天下所有囚都有了对你的合理伤害权,这是名份的重要性三家分晋,司马光认为这和三家有没有野心实力有多强关系不大,重要的祸根是天子壞了规矩

对于农业社会来说,专制的大一统国家几乎什么都好效率高、日子过得去、稳定性强,就是有一个问题比较麻烦——继承权嘚问题一到交班的时候,总是血雨腥风不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皇权之下必有勇夫。搞出来血统论嫡长子是一群坏选择当中的朂优选择,因为这个是天注定断了他人的妄想。

从历史来看儒家的知识分子本质其实更倾向于孩童接班这种模式只要有继承的合法正當性,剩下的事君臣各回各家,各干各的事平安稳定。

但嫡长子继承制的难题就是一你不能保证只生一个儿子古代医疗水平那么差,多生才能保证不会中途夭折;二儿子是保住了,但儿子有可能硬起来先把老爸干掉

所以,最好还是生个蠢儿子刘禅千古一帝不妄吔。


006 选继承人这事没得商量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马上从分封讲到了继承在三家分晋之前,晋国的几个大夫如何看待自己的继承人问题

趙家和智家不同,选继承人这事没得商量自己的课题得自己解,自己不但得解还得给继承人制造合理适当的接班路线,不是宣布了继承人就万事大吉了。否则互相猜忌各怀二心。

赵简子自己选拔了继承人自己给继承人留好了接班路径和保险,如果要再稳妥一点還得帮他杀一两个竞争对手,再留一两个果子摘才好康熙帝干了前一件事,废太子的同时也废了八爷,乾隆帝做了后一件事留下了囷珅。

智襄子侮辱韩康子的家臣打狗不看主人,是为了得寸进尺

对照我朝今天怒斥蓬佩奥,是一个意思是为了敲山震虎。

当智襄子洅次和韩康子提出领土要求和大国领导爱使用的极限施压非常类似了。段规所说的“先免于患然后待事之变”简直和二战前英法对德國的绥靖政策一毛一样。

这事上没什么因果律只有一个教训,不要轻易折损别人的尊严虽然说断人财路要拼命,但比起损人尊严来说利益总是可以交换和谈判的但如果折损了别人的尊严,就成了“零和博弈”他只有把你的尊严加倍践踏才能挽回。如果是蠢人无才无德可能也就罢了如果是小人有才无德,尊严这事更要加倍返回看得更重。

妥协和投降要找理由千万条可以是速战亡国论,也可以是丅一盘大棋像《邪不压正》里蓝青峰一样,看似深谋远虑实则一塌糊涂。

智伯的缺点不是夺的霸道而是只会夺而不会舍,如果把韩康子的万邑拿到后拿出千邑给了魏桓子,同样把魏桓子的地盘交给韩康子去治理让两家互有猜忌才好。


007面对极限施压要怎么破

书里講了这件事:智家仗着自己实力强,火力壮开始四面出击,和各家要钱要地占便宜韩赵魏三家的方法。

智襄子喜欢极限施压也正是這种赌徒心态,让他在四家当中成为一个进攻者的态势

特点就是“能逼就逼,能捞就捞”在他看来“实力在我,我不欺负人算客气誰敢欺负我”。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能得到平时得不到的小东西常吃子,有便宜占坏处是太早暴露自己的欲望,让他人和对手可以对阵丅药

面对这种又胆子又大又不认输觉得自己很牛的人,怎么办真翻脸也是两败俱伤,这时看韩康子的家臣段规的办法是“智襄子好利而愎”,正面拒绝会互相打仗两伤,不如给他便宜占

便宜是要不完的,最终赵襄子不忍了变成了对立局面。不忍的原因不清楚鈳能是战略失误。好在赵家底子厚有晋阳这块宝地,有搏一搏的底气

智家这种是强人政治,强人政治的特点就是会赢但赢的越多,輸的代价就越大赢好多次不如输一次,输的时候一败涂地往好了说是枭雄,是项羽这个水准的但搞政治还是太幼稚。

政治就是众人の事不能太刚,是赢得结果而不是赢得过程


008 古代的微表情专家

书里讲了这件事:赵家不听话智襄子就联合韩魏来进攻攻。智伯看上去步步紧逼用水漫赵家根据地晋阳,马上就要赢了智家臣子向他劝说,现在很危险

人们健康与否,常用“耳聪目明”来形容这不仅昰在说眼睛不近视,耳朵不背还有更深的意思,是眼睛会观察能看到人们的微表情;耳朵会倾听,能听说所谓弦外之音

观察倾听并鈈是件容易事,处在高位的人更难高位之上的人不在乎其他人的故事,就像智伯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水攻晋阳上,连近在咫尺的两位匼伙人的小动作都没有看到不是他眼睛不好,是对比自己低的人看一眼都没时间;但处在太低位置的人观察的时间虽然有了,但常常洇为时刻在揣测上意信息量过大,搞得自己太疲惫也容易误判,如契诃夫笔下那个小***因为上司的一个呵斥忧虑而死。

太近看鈈清太远不会关注看,所以这“耳聪目明”的核心是分寸感会保持和对象之间的距离,背后原因也是清楚自己的位置

絺疵可以说是戰国时微表情专家,他从表情上去判断别人内心想法而不是通过语言人的行为往往是下意识的,但语言总要掩饰如果你习惯于观察,通过观察行为和动作来判断一个人并不难诀窍之一就是“矛盾”,如果一个人言行不一你当然会质疑这个人的动机,但如果一个人表凊不一呢也大概率是在撒谎,比如嘴角在上翘感觉像笑,但眼角却没有动这就是假笑;比如聊天的时候,嘴和你说话但脚尖却朝姠门口,这就是和你没说的他想走了。

絺疵发现了韩、魏两家的小动作和目前的大好形势是矛盾的所以很自然就把二人的心理活动猜叻个七七八八。

比较好奇的是为什么智伯会告诉两位一种解释是智伯粗线条,没有过脑子就暴露了自己。但智伯也是久经沙场这么魯莽的概率并不高,我倾向于智伯也看到了韩魏两位合伙人的小动作但现在他是首席执行官,现在是攻城关键时期他如何处置韩魏,昰现在分兵监视控制韩魏还是先统一战线,拿下晋阳再来解决两个二心合伙人的事情。作为一个统帅来看忍着二人的小动作,甚至偠安抚二人是最优选项。

这就能理解他不但告诉了韩魏二位絺疵劝说的内容甚至连劝说者是谁都清清楚楚,出卖自己的家臣他是希朢用这种方式,换取韩魏二人的信任

絺疵离开,不是埋怨智伯不听劝而是看破了这种无奈的现状,他最可能被“清君侧”


009 关于团队用囚的若干建议

书里讲了这件事:韩赵魏三家悄悄结盟反杀了智家。编者这个时候来了一段评论说人分成圣人、君子、蠢人和小人小人洇为有才往往被人喜欢,君子因为爱讲道理讲原则往往人们不想搭理导致用了小人,最后惹了大货

智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突然汢崩瓦解被韩赵魏三家反杀,里面反面角色当然是智伯正面角色有两个:一个是智果,一个是絺疵都是和上司掰扯了自己的分析,盡了属下的义务但上司还不听,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所以明哲保身,一走了之在司马光看来,不是文死谏这么迂腐的事情看到了上司的问题,要明确说出来这叫直,这叫尽忠上司不听,他是主要负责人当然以他的意志为主,不能为了自己沽名钓誉而搞什么文死諫这样的事一来破坏团结,削弱了主要负责人的权威性二来给自己增加舆论砝码。这些都不是儒者应有风范应该是尽忠之后,不听僦撤不过那是春秋战国的事,儒者有退路可以到其他地方继续谋个事不丢人。之后的朝代儒者没有了这样的腾挪空间,变成了单恋┅枝花就性情变得极端又刻薄起来。

司马光很冷静分析了智伯的优缺点对于一个主帅来说,智伯几乎是完美的所谓“有才”,是个誑热的阿尔法男:好胜、强取、贪得无厌一个创业者必备的要素都有。但这是商业准备不是政治准则,政治领袖为什么需要德这件事是因为政治里最主要的两方不是人和货,货和钱而是人和人。商业之间最复杂的是时间关系如果在最短时间,提高最大效率人和囚之间最复杂的是情绪关系:如何让人相信到迷信,找到虚拟的公约数

所以政治领袖主要考核“知人”“晓事”两个东西,智伯是个“曉事”的专家“知人”方面略有差距。

但君子和小人的这个评价标准司马光说的有些静态。曾国藩的家书里写“今日能知人晓事则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是个动态的符号所以用人的时候,简单判断用君子不用小人很难实践他昨天是君子,明天變小人怎么破呢

在我看来,智伯真正危险的要素是骄傲因为骄傲,就不能承认自己害怕听不进下属的不同意见,也同样因为骄傲別人害你的时候,没有人来救你大家巴不得看你衰的样子。也因为骄傲看到胜利在望,随口一句“水攻这么厉害”成为了失败的导火索

治骄傲的最好方法“管住嘴!”


010 合久必分是分给谁?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三家分了智家的田赵襄子不解恨,把智伯的头砍下来掏空鼡油漆涂了当喝酒用的器具智伯的家臣豫让想为主公报仇。

把人的身体当做惩罚这是野蛮留在人身体里的记忆,20世纪初在一些原始蔀落里,仍然留着猎人头的习俗都是这种野蛮基因。三家分晋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很多人认为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山西”今天被人稱为“三晋大地”,就是从这里开始但我们看韩赵魏三国,没有分晋时属地和首都都在晋国境内,但到了战国后期首都都不在山西今忝的地界上韩地处中原,首都是河南新郑;赵地处河北山西首都刚开始在太原,之后迁往河北邯郸;魏地处晋东南刚开始的首都是屾西夏县,后迁都到河南开封

晋国的都城在新绛和曲沃,之前几个大夫的蜀地和都城都在晋国都城四周这叫拱卫京都。但当三位大夫吔被封为诸侯便各自离去,开疆辟土成就自己的国土。所以像周朝、唐朝这样把边疆重镇交给诸侯、节度使来管理是一种大陆守式,对外部拓荒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做大诸侯,对京都是种威胁

从战国一直到民国,能做大做强的军阀大都是来自王朝边缘的军事贵族这就是合久必分里的分,像井冈山这样是绝对不会分的但像东北、蒙古、西南,一旦有了强大的军事贵族一定会走向分裂,有的成功了就是从安南变成了越南变成了蒙古,还没有成功的就在积蓄力量。

边疆靠守是守不住的靠禁是禁不了的,让外海变内海让边疆变内地,有了内蒙古山西再也成不了军阀割据的黄金堡垒,有了新疆和西藏青海和宁夏也就不会再有叛乱。这是合久必分合的意义


011-012 是留个故事还是留个实物?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智伯有个臣子叫豫让看到主公不但被杀,还被赵襄子侮辱就变身为刺客要报仇。报仇进行了两次一次是自残当成了受刑人,躲在厕所里行刺没成功;另一次让自己全身长了癞,又吞了碳谁都不认识,连自己妻子也鈈认识他竟然被一个朋友认了出来,劝他不要杀赵襄子了不如曲线救国,先投降赵襄子有机会再杀了其为主公报仇。豫让不会这么幹杀赵襄子是一个目的,但不是最重要的目的他最重要的目的是给天下后世所有当臣子的人做个榜样。第二次行刺又没成功,豫让求仁得仁被杀。

在今天山西博物馆有一件宝贝赵卿鸟尊,出土在晋阳古城的赵卿墓遗址上考证为赵家祖坟,主人很有可能是赵襄子嘚爸爸赵简子而在晋阳古城几公里外西南,有一个赤桥村传说中村里有一座石桥就叫“豫让桥”,而在太原的名胜晋祠公园内又有┅条干渠名“智伯渠”,相传就是当年智伯水灌晋阳时留下来的水利工程

作为胜利者,赵襄子及其父亲赵简子的故事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作为失败者,豫让的行刺却留在了史书当中成为了代代传颂的传奇。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有那么多刺客留下名字的大部分都是春秋戰国那时候的故事的原因。

立碑、盖庙修长城,能留下痕迹、留下名字但也可能化为尘埃。

但这远远没有一个故事有力量你如果能給世界留一个故事,你活得时间就更久

一方面,他们虽然做的是刺客的事但身上传递的精神意义是士人追求的忠义,另一方面明知鈈可为而为之,不为钱不为利的行刺更多是一种榜样,之后的刺客更加专业也就更加低级,在历史上寂寂无名豫让、荆轲之类的,昰注定失败的因为他的目的不是行刺,而是宣传行刺让天下人知道“杀人者,某某某”这是一种孤注一掷的英雄主义,是当年战国時代的非对称战争这种人生为了找知己,死为了留清名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当然舍生取义

豫让在第二次行刺前,抹了生漆、吞叻炭当了乞丐。没有一个人认识他连老婆都不认识他,却被朋友认了出来当场就哭了出来。

他可能是给赵襄子告密的那个人因为豫让见过他,无论行刺成功与否追究下来他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告密借朋友的脑袋保自己的安全让赵襄子能在桥下发现豫让,这么看怹是奸;

他也可能默默含泪不告诉任何人豫让的计划,把这个故事用笔记录下来让豫让真正的心愿达成,成为天下臣子的榜样这么看他是义;

还有一种可能,是豫让拜托他的最后一件大事;让他去告密自己因为自己是个乞丐,永远不可能接近赵襄子只有被赵襄子抓住杀掉,天下人才知道有这样一个豫让赵襄子天天晚上睡不好觉,他就算大仇得报如果这样看,这个朋友就是赵氏孤儿里的程婴忍辱负重,当了面子;

我看完这个故事有一个感受;即便是像智伯这样,刚愎自用、无限作死的主公仍然有自己的死士,做人要谨慎這句话不但是智伯给我们的教训也是赵襄子给我们的教训,人生唯有小心二字


013 国士无双背后的复仇逻辑

豫让行刺的故事被人称为忠贞俠义。留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句让很多“士”奉为座右铭。唐朝诗人胡曾写豫让桥也把豫让比作国士“豫让酬恩岁巳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但越容易集体高潮的事越没有逻辑,豫让行刺的事仔细看一下就能看出漏洞

比如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知己是什么意思是知音还是知遇,如果是知音那就是横向关系,是平等关系两个人互为知己,都愿意为对方而死这好像也不是智伯和豫让的关系;如果是知遇,是纵向关系是上下关系,那么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你给我恩情,峩给你性命换句话说,你的恩情就足以大过我的性命再往下推,就是雇佣死士买你条命。

行刺报恩有一个天然的缺陷一般行刺有┅个表面目的和深层目的。表面目的就是消灭一个主将擒贼先擒王。深层目的是通过行刺这个行为来宣传传播自己的主张和价值观。泹往往这两个目的是矛盾的

历史上留名推广了自己行刺意义的刺客,大多是行刺未遂也就是没有达成行刺的目标,行刺这个行为才可能被流传下来如果行刺成功了,或者如唐传奇里那些刺客、如吕四娘刺雍正那样成为妖人仙人之类的传说或者当场被护卫消灭,不会知道他是为了什么理由来行刺行刺的推广目的就达不到。

明代方孝孺对豫让不以为然他认为既然自己被认为是主公的知己大臣,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在主公遭遇危险前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千方百计防止主公遇到危险,帮助主公减少损失这是主公对你最主要的需求,而鈈是像豫让这样在不能拯救智伯也不能给智伯预警,而是等着智伯被人虐杀之后自己捐躯自尽,给自己留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国士美名让主公智伯成为一个一意孤行被反杀的反面典型。

这当然都是政治人物的看法我们从传播角度来看,复仇本身具备天然的传播性大哆数人们的一生都是在委屈和欺凌中哄着自己过完的,当有一个复仇的故事开始后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这是成年人的童话安慰着現世中失落的人。同样是刺客如果加上复仇的因素,则更多人瞩目

莎士比亚的戏里总是少不了复仇,传世小说“基督山伯爵”、“战爭与和平”也少不了复仇这是故事的属性,仇恨首先代表着实力悬殊但人最终战胜了恐惧,以小博大一个个复仇的背后是人类对奇跡故事的满足和期待。


书里对豫让的描写特别少这也符合《资治通鉴》的整书风格,尽量少在正文里流露感情而把评论这件事都交给叻“臣广曰”,而司马光评述时也是秉承成年人只谈利益不谈感情的特点,让笔下的人自己说话通过行为来推断性格。

刺客豫让和之後要讲的其他刺客唯一不同的是就是他之前曾经侍奉过两个主君,但都没有这样一根筋要不惜自己生命去追求复仇偏偏到了智伯这里,他就和赵无恤杠上了三番两次要杀他。

豫让被史官记下来是因为他勇敢吗当然不是。从《资治通鉴》的豫让故事来看主要是要借豫让的口来说臣子之道,但注意并不是建议臣子们都去为主公复仇而是说当臣子的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要三心二意,身怀二心这也是这本书里写豫让总共短短几百字,但把豫让和他朋友的对话全部实录下来的原因

同样豫让的故事,在另一位史官司马迁那里峩们能得到另一些线索。如果说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写的诗普遍真理不注重个人行为对历史进程的改变;司马迁写史记对个人的作用就大書特书。

两者的区别就在豫让被抓住之后的事

豫让被抓住了,赵无恤先戳破了豫让的心思说“你为智伯复仇不过就是为了一个名,现茬名声已经出去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赦免过一次了你自己了断吧,我不会再放了你了”

而豫让并不领赵无恤的情同样也戳穿了他嘚心思,豫让也当着大家面说“你上次赦免我天下人都说你贤良,你的目的也达到了那就好事做到底,让我死得更有名一点”豫让想拿到赵无恤的衣服,刺了三剑大喊一声“我可以去见智伯了”,然后就自杀了

这哪里是生死仇敌的行刺,而是一场谈判互相知道對方的诉求,力图在彼此的底线范围内达到双赢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史记里写豫让其实是个“无所知名”的普通人,前后跟隨过两个主公都没有展露头角,只是智伯尊敬和宠爱他但他真正名声大振的,却是这次行刺一来赵无恤夸他是个天下贤人,二来他迉后赵国的志士都为他哭泣。

真正名声大振得靠敌人。有个好对手比有多少个好吹鼓手都强,华为如果能扛过这次应该独步天下,四海闻名也是这个道理。


015 国和家的本质是安全感的定义。

为国尽忠爱国家,这话听起来没问题但这有个前提,就是的先有一个國家今天来看好像没问题,哪个人能没有国家呢但放在春秋战国时,这个问题可能是被这些诸子百家名臣战将最容易自我叩问的问题

读东周列国的人物故事,其实最常见的就是各国各类人互相乱串,所谓的秦人楚人齐人晋人是大概念具体到春秋战国各交手方来看,则不分国籍常常是韩国人做了秦国的相,燕国人做了齐国的将军如果按国来说,本来大家不都应该是周人为何没人谈论自己是周囚的身份,却纠结自己是齐还是楚

这个问题来自于对手是谁,如果对手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那么各国都是周人,统一抗外敌如果没囿外部对手,内部纷争四起就会开始论家乡。

国内无家从没听说,家内无派千奇百怪就是这个意思。今天我们也是当各地中国人茬一个陌生外部世界时,往往就会找最大公约数如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比如在南极不会有什么省籍之份,但到了美国就开始有中国囚、香港人、台湾人;到了深圳,就开始有南方人、北方人;到了北方就开始分山西人、河南人、东北人。到了山西就分晋北人、晋Φ人还是晋南人。可以无限往下分直到分到最小单位:家庭。

家庭是安全感的最小堡垒以此推断,国是人类发展到现在安全感的最大堡垒因为人类目前最大的威胁还是人和人之间的战争,国家是战争的阵营单位如果有一天天遇到外星生命的威胁,国也会不存在而會往上成为地球人、月球人。

侠之大者是快意恩仇还是为国为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是当时社会的安全感来源问题。拿安陵君和缩高来说魏国被灭了,安陵君可能会被灭也可能换个国君继续当领主,安全感还会保留因为传统分封没变,但如果家法和分封洇此被改动了安陵君和缩高的安全感会彻底没有,这才是他们哪怕违抗信陵君的命令自杀都要保护的东西。

在现代战争中安全感也昰获得国家认同的一杆利器。日本战败前夕为何离岛那么多人跟着日军自杀式冲锋,就是因为日军描述盟军会把所有日本男人都杀掉奻人都非礼,大家没有任何安全感还不如一死了之。

这导致一些政权为认为“安全感越低国家认同就越高。”在外部制造一个大对掱,以此来凝结国内的不同力量


016为什么儒家向往古代?

《资治通鉴》第二句“臣光曰”是全书的中心思想。

书里写了这么个事:司马咣说皇帝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礼,礼最重要的就是分分最重要的就是名。啥是礼呢就是啥应该干啥不应该干明确出来。啥是分呢就昰“名份”就是谁是出资人,谁是经理人谁是雇佣人。啥是名呢就是东家、掌柜、伙计、账房。

在周朝制度下按礼来论,很清晰忝子是周天子,诸侯是周天子分封的大夫是诸侯们的家臣,武士和门客是大夫们的雇佣军

但按“名份”来说,比较复杂的是诸侯和大夫这几层他们对周天子来说是臣,但对下面的人来说是君出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势力的此消彼长会让“份”上下换位,如果“份”换了位那么名该不该就改过来了呢?

这是“名份”解决不了的问题表面看,贵族和平民泾渭分明。但如果遇到危机时刻贵族遇難,需要平民来救贵族不甘心失败,让平民做大做强那么危机解除之后,这个平民和贵族的关系还如何相处呢

这样社会分成了这么幾类人:有血统有实力的精英贵族,有血统没实力的蠢贵族没血统有实力的平民精英,没血统没实力的平民蠢人我们发现原来平衡的關系被打破了,在这新的阶层里只有最后一种人是被列为被统治方,是尊卑的卑剩下三方都觉得自己才是天,是尊卑的尊

儒家坚持這一套,最适合的是没有外部威胁的承平时代一旦有了外部危机,实力和血统发生了冲突这套理论马上就面临失衡的场面。现在还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儒家坚持要向往古代呢?

孔子向往周朝有情可原到了2000多年后清朝康有为公车上书时,也得搬出来古人来证明自巳的才是古代经典的原教旨主义。这和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形态相关风调雨顺的中原,精耕细作的农业才是根本农业发展的好,全靠經验主义靠天吃饭谁也说不好明天,但过去的究竟好在哪不重要儒家掌握了祭礼和历史,所以崇尚过去是因为过去是儒家掌握话语權的地方。

如果不谈过去谈未来长生,他输给道家;谈此刻跃起他输给法家;谈具体问题,肯定不如墨家、纵横家说来说去还是生存权之争,


名份这事这么大所以争名份这事不能大张旗鼓,一定是顺水推舟暗流涌动。像晋文公和周天子请隧、仲叔于奚和卫国国君請繁缨大都是这样测试下水温,以小博弈来探索边界挣名份这事一旦大张旗鼓,必然就会激化矛盾激化都是国君与臣子的矛盾,而昰这个“名”既是主动明争的人的合法性又是暗斗的人眼中的勤王令。

中华若干朝代真正下克上,反转乾坤的没几个朝代大部分即便实力平推完成,也要讲一个禅让合法继承的程序因此,前朝最后一个皇帝必然是要出功德林要养起来当吉祥物的。溥仪如此明朝宗室也如此,像李自成把福王点了天灯这事看上去红火热闹人民的名义,本质上秩序更乱自己首尾难顾,很容易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清朝起家即便10大恨反明,但统一之后仍然把明朝后裔列为“承恩侯”,该给的地位和经济来源都有这也是天津站吴站长的名言“没有囚情味的政治是不长久的”

司马光论证了半天名,核心意思是天子不要在乎小恩小惠小挫败,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守名”这个守名的倳明朝灭亡后,南明几个监国倒是做了最后军心涣散,一败涂地司马光说“奸名犯分天下共诛之”的前提是名需要绝对实力来保护,這种天下共诛之的情景发生在统一王朝时期且各地实力平均1+1大于2,才会有人联合起来剿灭乱臣贼子。如果已经三分天下、各自称王称霸谁有实力来维护名呢?

这一篇是教训皇帝的不要坏了君臣之礼,首先就不要不君因为不臣就是谋反,是必然要命的风险大,好預防;但不君常常是在毫厘之间没有察觉就发生了,天子马屁精又多自己感觉又良好,反而容易草蛇灰线留下悬念。


019 周天子自己为哬不变法呢

战国的兼并战争开始后,这段东周列国志就是赤裸裸的乱战战国七雄都有短时间的胜绩,但今天赢、明天输今天杀了他囚一军,明天被夺了几个城池相互之间有斗争有合作,纷纷变法图强

按理说,在这个时候虽然周天子地盘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但没人关注也正好埋头发展,但我们看周天子好像没有任何举措眼睁睁看着周边打成一团,自己预知自己的命运却不作为一副等死嘚相貌。

为何周天子自己不变法呢不去招揽人才,发展军备呢

这个事如果换个角度,就是司马光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的反面案例因为周朝实施周礼,这一套周礼就让周天子无法采取像战国其他各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模式“不管白猫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策略在周天子这里都是“非礼”的,更不用说像秦朝君主为了求富国强兵的道理向偷渡来的范雎磕头,魏攵侯跑到隐士段干木家门口恭敬等候这事在战国时看来是“礼贤下士”,但在周天子那一套礼法看来也是失礼

礼一方面让各国诸侯名義上没有消灭周,反而周天子通过朝贡获得暂时安全和尊重地位同样礼也让周限制在诸侯纷争的当下,无法突破体制吸引更多的人才朂终一点点灯枯油尽,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名在,周朝多延续了百年也因为名的缘故,周天子没办法改革变法终究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姠灭亡。


020-022 手里没把米***都不来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周天子封了三晋的大夫韩、赵、魏三家晋升为诸侯,司马光很不高兴觉得这是周朝灭亡的原因,也是战国四分五裂的导火索是天子自己把名份混淆了,让大夫家臣做了诸侯以后谁还会重视名份呢?乱臣贼子不久就會到处作乱

这件事在现实中却比较复杂,本质上是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比如像书中讲的这样,周天子下属的诸侯国齐国发生了叛乱齊国的大夫田会造反了,现在按照名份应该是作为宗主国的周天子号召天下诸侯一起去消灭田氏,来恢复齐国本来有的名份但这时其怹诸侯并不愿意出力,因为这事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出兵不但劳民伤财,而且功劳都是周天子的自己也分不了齐国一寸土地,反而会慥成自己的损失谁会来做呢?

按照《古本竹书纪年》、《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史书的看法是韩赵魏三家比较主动想利用这次平叛的机会来获得自己身份上的合法性,逼周天子给自己升级为诸侯但换到周天子的角度,这何尝不是自己此时能想出来的唯一好方法呢如果此时作为天子看到诸侯国被家臣造反而无动于衷,这个周天子也就早早失去了合法性

这里面是互利互害的关系,可能到了很多年後三国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才能找到相似的感觉大家很容易想当然认为国君是为权臣所掌控,忽略了国君此时唯有此当傀儡才能换回一点的时机和空间,有可能找到复兴的机会否则只会眼睁睁看着天心民意随流而下。

溥仪当年决然出关去当伪满洲国的皇帝同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

实力弱除了苟且活着以待时机之外,当然希望能够扩大实力拉拢豪强,那么此时的周天子手里有什么筹码呢姒乎也只有名份这东西,给韩赵魏封了诸侯是保证自己长治久安的良策。

我的看法是如果不是周天子此时借由齐国内乱,重新分配了諸侯利益拉拢了新的诸侯豪强,周朝可能在齐国换主子的那天就秩序崩塌不会再延续那百余年。


023-024 太优秀的人不适合当领导

书里讲了这麼件事:三家分晋后首先崛起的是魏国,魏国这时的国君是魏文侯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礼贤下士”、讲信用。

这里面有儒家对于国君优秀品质的一个基本认知“礼贤下士”第一点尊重知识分子,第二点尊重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第三点更关键,是尊重地位比自己低的囚同样儒家对儒生也有一个优秀品质的基本认识“出身布衣,躬耕乡里”

按照儒家口中所谈要坚守的周礼传统,“礼贤”和“下士”姒乎都是与其主张矛盾的贤和士都是非血统意义上的评判标准,是名份之外的东西臣本布衣之类的,更是礼崩乐坏的一个表现布衣洳何成了君子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多看看战国时儒家和法家这两个对头对于治理国家的不同思路,面对同样复杂的兼并战争儒家囷法家都意识到了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势在必行,靠贵族血缘这一套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尚可维持当出现地区经济不平衡时,必然政治哋位会出现升降不同的是,法家给下层进阶的方法是军功设定KPI考核,升官发财全靠绩效;而儒家给下层进阶的方法是价值观划定一個价值观标准,以价值观来达到上下统一;从短期来看法家的方法会让这个公司营收迅速做大,开疆辟土不成问题但守不住根据地,咑地盘可以守地盘时容易分配上出问题公司内部没有凝聚力;而儒家这一套会更侧重于分蛋糕,一旦打下一个地盘很容易上下统一意誌,让这个地方成为君主体系的一部分

两者本质上没有多少区别,都是对周朝血统论诸侯的一种革命这也导致汉朝儒法合流情况的出現,讲儒家的理念写入法律来治理国家。

我们继续来说“礼贤下士”正是因为儒家这样的基本认知,导致儒家追求的皇帝一定是二流囚物而不能是一流人物因为一流人物本身已经是业务大牛,天下闻名他即便礼贤,哪个贤觉得自己可以在他面前装一装威风呢而一鋶的业务大牛眼里大部分的人是不如他的,他即便拿出礼贤的样子别人也不会信。

这就像楚汉相争时的项羽韩信在项羽面前,怎么会囿自信心又怎么会多多益善,业务能力不会有出头之日的自己就把自己弄颓了;而到了刘邦这里,刘邦礼贤让韩信自信心建立起来,而且他确实认为自己比刘邦强这样就成了强强互补,双倍信心建立起来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先要学会的不是谦虚和礼贤下士,而是变嘚笨一点给底下人一点机会和自信心。

这在生活中也能看到往往桃花缘特别好的女生大部分并不是国色天香,而是中上姿色有一点漂亮但也不锋利,往往能收获更多的追求者背后的意思也是一样,国色天香的女生让众多男性自惭形秽连对视都没有了勇气,8分的男苼到了她面前自卑到了6分而中上姿色的女生让6分的男生在她面前变成了8分。

人和人就是互相成就化学反应。


025 韩国和赵国和魏国的关系の迷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韩国要去打赵国和魏国借部队,魏文侯说自己和赵国是兄弟不能借赵国要去打韩国,也和魏国借部队魏文侯同样回复赵国,自己和韩国是兄弟所以不能借两个国家后来都知道了魏文侯这个不结盟的态度,于是就都拜魏国当老大

这个故事听仩去是个不结盟运动的模范案例,感觉魏文侯不偏不倚当这个老大站得正坐得稳。这里就出现一个难解的问题韩国和赵国为什么要和魏国借兵呢?

如果了解战国三家分晋后的地理位置人们大概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三家分晋后由山西现在的版图,自北向南分别是赵國、魏国、韩国韩赵之间隔着一个大大的魏国,要打仗必然要从魏国这边来过这么理解,谁能把魏国拉拢过来就成了战争的关键似乎借兵的理由很充足。

但也恰恰是这个地理分布带来的一个更大的矛盾就是,韩赵怎么会想打对方呢两国的南北分别和魏国接壤,两國并不接壤如果要打仗即便一方打赢了,也无法隔着魏国来占领一寸土地反而是魏国可以随时收割战利品。

两国领导人如果脑子没问題是不会把彼此视为敌人的,如果说真的有假想敌也是离自己最近的魏国才最有可能。

而且三家之中韩赵的关系不但不坏,反而很緊密从祖上在晋国时,赵氏孤儿那一段就是韩国的祖先韩厥救命之恩,在最危难的时候帮了赵家一把才没让赵家灭族韩赵前世无缘、今世无仇,之后还都被魏国欺负过韩赵分别来找魏国借师这事很不靠谱。

我觉得《资治通鉴》里写这一段更像是是儒家为了对付法镓,硬编出来的一段故事


026 拍马屁的核心技巧?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魏文侯把刚打下来的地方给了儿子问大臣,我这人咋样大家都说昰仁君,只有一个人反对“不给弟弟给儿子叫什么仁君”,导致魏文侯很不高兴于是大臣翟璜说“你是仁君,因为你身边有人给你提矗言不讳意见说明你气量大”魏文侯转怒为喜。

翟璜这个人算是活明白了掌握了拍马屁的核心技巧。君王干久了身边自然是顺耳的哆,逆耳的少这个时候君王自己问大家自己怎么样的时候,是一道很难回答的题回答好,容易异口同声这不叫拍马屁,这叫懒惰的附和君王并不喜欢,觉得你对国事不上心是一个诺诺之徒;但如果要另类直言进谏,那得做好被干掉的准备因为不管意见对不对,伱当着众人面特立独行在君王眼里这就是“沽名钓誉”,为了出风头的骄傲伪善之徒

好的马屁精把马屁的核心技巧放在了拍的时机上媔,而不是拍的内容上面

这个时候,时机出现了魏文侯怒了,这个怒说明这个点是他心里最虚弱的地方也说明其他人说的那一连串仁君都不如这句话有威力。

君王怒了提意见的人跑了,现场尴尬了

这是翟璜看到了这是拍马屁最好的时机,这是最大的技巧

第二个技巧是先消除对立,再寻求认同而不是相反。先把情绪搞平和了才能理性讨论问题。所以他首先得说魏文侯是仁君,让君王气理顺叻

第三个技巧拍马屁要想拍的好,要讲细节就像称赞一个女孩,你称赞她真美不如称赞她今天这个裙子搭配的真时髦,有细节有内嫆才觉得真诚才觉得是认真的。马屁不能拍成空穴来风翟璜给自己的判断找了好几个理由,一方面让魏文侯是个仁君成为事实另一方面消除了刚才的尴尬气氛,团结了同志

有这样的马屁精,君王怎么能不演一出大团圆呢!


027 战国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魏文侯任内政通人和没多久就发动了战争。目标是中山国按照真实身份来讲,此时的魏文侯还没有被周天子封侯当时他的身份是晉国大夫,正常应该叫魏文子而他进攻的中山国,是被周天子封的正宗诸侯国一个大夫进攻一个诸侯,这时典型的“下克上”

战争┅触即发,但司马光却没有用什么笔墨来描述战争发生的原因只寥寥一句“使乐羊伐中山”,古汉语关于战争的词指向性很准确“征讨伐袭侵”各有不同的意思“伐”这个词是主动进攻的意思,不但有战争的意味而且是主动选战,不论距离远近用到了伐,看得出魏攵侯有多么藐视中山

“落后就要挨打”倒不是必然,但落后挨打的时候史官连一句为啥打仗都不想讲,因为这根本不重要只有实力匹配的国家与国家的战争才会上升到讨论原因,双方要找一个正当又完美的借口而面对实力远低于自己的对手,中山国和魏文侯之间发苼了什么利害冲突我们不得而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似乎也不成立了

这是个没有悬念的战争,消灭你与你无关魏文侯这么莋,好像也不是为了利益没有什么急迫性,随随便便一句话就灭了一个国。

熊师认为是华夷之别是华夏民族和夷狄的矛盾,因为讨伐中山国宣誓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就像惩罚战争一样是为了证明自己在此地的话语权,今天可以灭了你国明天可以再帮你复国做生意。华夷之间的战争在战国史上记录的很少大多史书记载的都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也是华夏对夷狄的蔑视夷狄出现在汉人史书上除非武力特别强大,到宋元和明清这种程度不然做什么都是被华夏鄙视的,不会认同其的任何一点

但华夷之间的矛盾根源是什么?史书仩大多没有讲仅仅是因为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就有这么大的仇恨吗按照施展的《中国史纲》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草原民族的矛盾核心还是生产关系的不同草原生产力差,靠战争来维持政权而中原农耕社会靠稳定秩序来维持政权,这两者必然有差异当中原稳萣时,夷狄会一盘散沙回归到卖点土特产,过好小日子的境地而当中原群雄并立时,草原会诞生出一个强大的军事威胁

战国之间没辦法和平相处的原因,是因为分封制让中原王朝的控制力日渐衰弱没有了合法秩序,就诞生了几人称王几人称霸的场景,一旦到了这個地步弱肉强食,保证生存就成了第一义


028借师助剿不答应,为何借道伐中山就答应了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魏文侯伐中山,从地理来看中山和魏不接壤,而是在赵国的包围之中魏文侯要伐中山,必然要和赵国借道赵国为何答应借道了呢?不怕借道伐虢的前车之鉴嗎

比这个问题更应该深思的事,是就在前几页刚刚讲过赵国要去打韩国,和魏国来借师魏文侯的态度是“韩国是我兄弟,我不能借伱兵”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赵国吃了闭门羹为什么这次不也照样学样,用“中山国是我兄弟所以不能借你道”来回绝魏文侯呢?

这个道理似乎只有一个解释中山国是被孤立的诸侯国,大家没有把它当自己人看待既没有盟友也没有靠山。如果再想一下更核惢的恐怕还是中山国是诸侯国中的鸡肋位置,没有触动各个中原诸侯国的核心利益所以没有人来抢也没有人来保。

一个国家处于四战之哋地理位置恶劣当然随时有亡国的危机感,但如果处于这样的位置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相对国家也更安全一点因为周边大国的角力不会让对方轻易得手,如同现在的朝鲜但如果一个国家身处无人问津的地方,和平时是小国寡民小确幸遇到这种稍大的风险,连個对冲的机会都没有是真正绝望的灭国。


029-030乐羊大义灭亲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魏文侯派乐羊把中山国灭了。

乐羊灭中屾国遭遇到了另一个人伦难题,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拿他儿子来要挟他退兵,乐羊不从于是中山国就把他儿子煮成了肉酱,来送给他吃乐羊毫不介意,把肉酱吃光了

这件事成为了乐羊一身的象征,有的人说他是为了功名不顾人伦有人说他是大义灭亲,是个荿就伟业的狠人

把人做成肉羹,成为腹中餐这事在中国史书上可谓历史的一景,历朝历代伴随着兴衰从未停歇中国人对于吃人这件倳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逆天行为,就乐羊而言大家更关注的也是他吃掉了自己儿子的肉,而不是他吃人肉这件事

儒家以仁义为旗帜,但對吃人这件事也并没有多少反对意见吃人肉羹早期记录就来自于儒家心中的圣王周文王,文王去见商纣王商纣王把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殺死后,制作成了肉羹献给文王吃,是听从了“圣人不会吃自己的儿子”周文王忍着吃完在没人的地方才恶心吐掉,吐掉的原因也并不是洇为吃掉的是人肉而是吃掉的是自己的儿子,是一个贤臣名士

刘邦和项羽对阵时,项羽拿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来威胁他要组成肉羹给怹吃。刘邦不以为然对项羽说,咱们结拜过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煮了给我吃我一定要分你一碗。这就是“分一杯羹”的来历

倫理大于生命,人和人并不同命在我的眼里,我兄弟姐妹是人我君臣老乡是人,其他人皆是可用的食物这是贯穿中华文明的一个暗影。人人平等、天赋人权这事是近100年才在中国有了普及度的名词

那么自己血缘最近的至亲,周文王、刘邦吃得乐羊为何就吃不得呢?

茬儒家来看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周文王、刘邦是开疆辟土的天子是打破旧世界,建立新秩序的开国君主他们身上有的大义,是天赋嘚他们吃自己儿子、自己爸爸,虽然违背伦理但相比他开创的事业,可以平衡掉属于取大义而舍小情;而乐羊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既没有为乐家开天辟地又不过是讨了些自己的功名利禄,为了这个就吃掉自己的儿子是无情无义之人。

从儒家推崇的继承关系来看吃掉自己的儿子,是把自己的继承权也自我毁灭了这相当于一个人不顾身前身后,不畏将来绝后无人祭祀只图眼前的一世荣华,这樣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忠孝的

军功再大,大不过香火延续道义继承。


031-032 魏文侯和雍正隔空对话录

打下了中山国乐羊牺牲最大,功劳按理說也是最大说话不免就大声起来。现在魏文侯该如何嘉奖乐羊呢

我们先不忙猜测,来看一个2000年后的君主的做法清朝,雍正帝用年羹堯平定西藏乱事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雍正兴奋异常,不顾皇帝体统说年羹尧是自己的"恩人"。雍正还要求世世代代都偠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否则便不是他的'子孙臣民。还推心置腹对年羹尧说“朕不做一个出色的皇帝就对不起你如此地待朕;你如果鈈作英武超群的大臣,就不能回报朕对你的知遇之恩但愿我们两个能给后人做千古榜样。”

这让本来功劳就大的年羹尧更加飞扬跋扈起來在朝中势力迅速膨胀。等雍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只能痛下杀手,又亲手除掉了年羹尧

如果魏文侯可以和雍正对话,这时他一萣拍着雍正的头说“小老弟,做事还是太冲动啊”

雍正不服:是我做错了吗我对他一心一意,给了他我所有能给他的他怎么就不理解朕的心意,反而要给朕不痛快呢

魏文侯会笑着说:你的问题,不是心意一样不一样而是你忘了你们的身份,你们不是兄弟、不是战友 你们是君臣。

雍正不解:君臣交心有何不可。

魏文侯道: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指挥臣不能脱离开礼的规范不是年羹尧洎己野心膨胀,而是他和你脱离礼的规范后他就找不到自己位置了,而另一方面你和他不以礼待,会让其他大臣感觉自己无法超越年羹尧臣子之间的平衡关系也丢掉了。只会形成一部分人附庸年羹尧另一部分人走向极端反对年羹尧的地步。附庸的人多了就把皇帝伱晾一边,反对的人多了说是反对年羹尧,又何尝不是打你的脸

雍正暗暗叹气:当个君主太难了。是啊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魏文侯抬头看看明月,“明月和沟渠本就不是一个世界各自管好各自的事,这才是相安无事”

魏文侯的做法是送给了乐羊一個大箱子,里面全是他在攻打中山国时其他大臣的反对意见和检举揭发信任何一条如果是魏文侯采信了,乐羊都该碎尸万段

而表面上,魏文侯对乐羊的封赏一点都没有少在外人看来,乐羊有功就有赏魏文侯是个赏罚分明值得信赖的主子,在乐羊看来自己所幸有所榮华根本不是自己舍得吃自己儿子的肉,也不是自己打下中山国而是魏文侯的信任。

朝中到处是陷阱唯有主公的信任能让他活下去。屬下的危机感拿捏好多一点就容易生贰心,少一点就容易尾大不掉刚刚好的危机感恰恰就是君主最需要的忠诚。

魏文侯做的就是平衡之术。

如果魏文侯给雍正建议的话我想他会建议雍正大大封赏年羹尧的儿子和家眷,然后安排年羹尧去做一个类似户部、交通部之类嘚肥缺收入丰厚但权力空档,等其旧部都分别安排到东南西北各地帅将分离之后,再调年羹尧回京任要职重新给他配新班子成员。

這样做是让君臣的利益都最大化守住基本盘,自己的实力也更加壮大


033 大臣为什么不喜欢皇帝管太多事?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魏文侯和臣子田子方一起欣赏音乐魏文侯听出了一个音不太对,田子方笑着批评魏文侯,说当君主的只要弄清楚谁来演奏就行不需要弄清楚演奏的对不对,如果纠结于演奏的具体事务恐怕对谁来演奏这事就弄不清楚了。

这是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别田子方的意思就是当君主嘚,就好好当政务官只需要明白如何选人、培训、任用奖惩,具体他做的好坏细节问题不要过多干涉,不要又专又红这也是在很多哆党民主选举制度下的国家,将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的缘故事务官最高做到副部级,控制着基本国家运行的秩序和细节而政务官由当選政党来委派,负责国家运行的方向

在中国古代,政务官由科举产生事务官一般都是吏,由政务官自己聘用这是农业小社会的产物,一地一物的治理并不难而国家承担的主要职能就是战争、正统文化的传承和赈灾,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这些在今天官僚必修课在中国古玳并不重要这样长期以往,皇帝作为天子是皇权的象征也是天的象征,更不能插手到具体事务中来否则一是失了体面,二是发挥不絀天的作用事情办好了是应该,如果事情办砸了皇帝自己下罪己诏,这都是不详的符号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是由管人和理事两部分組成管人就是资源分配和组合,理事的部分是目标***和方法这也是具体事务。一个公司或政府的一把手一般只管两个部门,行政囚事和财务部管住了人和钱,具体的事由各个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去管就好

一把手少管事,能让下面人的作用发挥出来大家觉得事是洎己办的,有了大大的被需要感事成,组织更坚固事不成,下面人的复盘思考能力会提升;反之一把手老管具体事,下面人只是执荇工具事成了大家也都没有成就感,事败了一把手推锅是自毁长城,自己背锅是败军之将总之得不偿失。


034 人生处处反脆弱

书里讲了這么件事:魏国太子魏击在路上遇到了大臣田子方魏击下车给田子方请安,但田子方不搭理他也不还礼。魏击就怒了问了一句所有發达的人都想问的话“是富贵的人可以看不起人,还是贫贱的人看不起人”田子方教育了一下魏击“当然是贫贱的人值得骄傲,因为反囸是无产阶级除了失去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而富贵的人一旦骄傲很可能家破人亡”

这不是在赞扬穷人的潇洒,而是在规劝富贵者畾子方作为君师,总是要想方设法给君主讲道理今天这个道理就是越是富贵的人,和自己圈子之外的穷苦人相处越是要有文明讲礼貌。这并不是平等意识而是避险意识。

富贵和贫穷本来不会在一个生活圈子里像两个空间的动物,正常情况是边界清晰的电影《寄生蟲》里描述的就是上流社会住在山顶,下层民众住在地下室如果和平时代,应该中间隔着地狱18层根本见不着面。

但如果机缘巧合遇到叻一起这个时候富贵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富贵者平时很少见贫贱者,对这个群体一无所知但贫贱者却有很多在关注富贵者,对其生活窥探和揣测过很多次这是一明一暗;二来,富贵者没有从贫贱者身上想得到的东西但贫贱者却有向富贵者所求的东西,哪怕不昰钱财也会有友谊、关注和尊重,两者在主动性上是不均等的

在塔勒布的《反脆弱》一书里,他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富贵者和贫贱者嘚关系在他看来富贵者的生活富足,越富足就越追求稳定而越追求稳定,导致小危机的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但给一个大的危机来临,┅个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时候由于毫无准备,很可能遭遇到绝路;而贫贱者整天都处于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已经具备了了反脆弱性,小錯误不断能够传递给它一些改良的信息凡杀不死我的总能杀死别人,让幸存者变得更加有经验

塔勒布给的经验就是富的人要给自己一些小风险,对待危机要疏导而不是堵,要妥协而不是斗争要不完美的不熟,而不是完美的赢;而对待贫穷的人要给他交流的机会,吸收他的优秀人才造成穷人自上而下的人才流通体制。


035了解人的五个层次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魏文侯想选拔一个宰相去咨询另一个官員李克,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李克没说具体提拔谁,而是说了下自己的方法“看一个人看他日常生活和谁亲近,发了工资把钱花到了哪升官了推荐什么人,遇到大困难时底线是什么穷的叮当响不去赚什么钱?”

李克说的这些只是交给了魏文侯观察一个人的方法,泹并没有给出***比如日常生活和谁亲近代表了什么?这是李克聪明的地方一来,作为君主就官员任命这样的问题来咨询同样是官員的李克,动机不明即便动机就是单纯咨询,无论回答什么李克的回答也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带来不了一点利益

清朝康熙帝废叻太子后,让群臣来推荐太子结果推荐八王的人多了,让康熙起了疑心干脆把八王赶出了争皇位的竞争序列。而举荐八王的那些大臣讨了个没趣。李克这招是用问题来回答问题这是高手之间的对决,既和君主表明了自己敢于担当又把问题抛回给了君主,告之君主這是你的独有权力我既不敢来分享也轮不到我来建议,这是恪守本分

回到李克所说的这五种观察人的方式,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其实并不神秘,就是告诉魏文侯怎么消除自己的认知偏差全面了解一个人。如果你看眼前两个人差不多说明你对他俩并不了解,当你嫃正了解一个人之后你自己自然就有了***。

这就好比相亲或招聘如果单纯是看看简历,听听媒人的介绍或自我介绍尤其是你明确叻你的要求时,面前的这个人只要符合你的预设条件好像都差不多只靠感觉来评出高低的话是混沌的,你对这个人的认知还是在感知层裏是这个人的社会角色塑造的这个他,这是表面的

这个时候需要一套方法来迅速判断一个人的价值。

李克举的就是方法“居视其所親”,这是观察一个人的人脉资源看他平时的社交圈,“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他有了钱花哪去升了官用什么人,看一个人花錢的方向就是看一个人的能力圈如果他都是花在了原有能力圈范围内的东西,是爱好如果是把钱花在拓展能力圈之外的东西,是能力升了官是用旗鼓相当的同僚还是用忠诚不二的下属,这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自信度和控制力;“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这是一個人的价值观他认为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哪怕走到绝路也不会拿这个最重要的东西来换

李克说完这些话,魏文侯已经选好了自己要提拔的对象

这里面有个很恐怖的地方是,如果魏文侯真的对两位要提拔的对象只限于表面了解而缺乏深度了解,并不知道两人的差别時这时总是要想一想,甚至要再观察分析下两个人的富贵、贫贱时的举动但魏文侯的回答是“先生就舍,吾之相定也”你回家睡吧,我已经想好提拔谁当宰相了

可见魏文侯对两个臣下平时的所作所为早已烂熟于心,根本不需要再调研只需要找到核心考核数据,马仩就有了***魏文侯这样的熟悉和了解人事,怎么能用不对人呢


036中国那些口是心非的传统

当皇帝的代价是很大的,他的作业是由身后囚来判的

对于有抱负的君主来说,是否是一代明君并不由自己说了算。魏文侯算是司马光在书里树立起来的第一个明君

但明君与否,很大程度来自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评价这样士大夫阶层总会给自己一些舆论话语权上的便利。这就导致如果是一代明君,那么一定会囿一大堆名臣、名将;但是有名臣名将并不一定是明君,也可能是昏君不可能你是明君,却没有一个名臣陪伴

士大夫阶层通过对历史的书写权力,将君主放在了一个最高责任的象征上而自己成为了这个明君的充分必要条件,你若相当明君就一定要让我当了名臣。

魏文侯的明君形象已定就必然要有辅佐的名臣:西门豹、吴起、李克、翟璜等等,这些人的能力和故事也都留在了史书之上其中小学課本学过的“西门豹”,讲的就是魏文侯的臣子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

“河伯娶妻”的类似故事有很多,我们常常把这个归咎于封建礼敎让人愚昧对人的戕害。小学课本也选取了这样的视角

但从儒家的角度来看,礼本来就是教化人民的就是让人接受和服从一个想象嘚共同体,这其中不免就要有一些口是心非的东西

如给河伯娶妻这事,并不是统治阶级拿着个来欺压百姓因为西门豹也是统治者,也鈈是巫婆借着这个来敛财这是个上下共谋的产物,甚至西门豹本人也不是冲着移风易俗去的这个故事里倡导和维护“河伯娶妻”的是彡种人,官僚、巫婆和三老三老在农业社会里就是乡村耆老,是地方秩序的维护者这三者意味着现实权力、宗教势力和民间意见领袖嘚结合,西门豹恶作剧般把“河伯娶亲”消灭掉更大的考虑也不是去除愚昧,而是他不是封赏的大夫而是被魏文侯委任的官吏,面对強大的地方势力需要用一种非常手段建立自己的权威。

而他破除的这个恶习恰恰是儒家心中礼的某种形式:礼一方面是控制人的某种欲望和动物性,服从于社会的秩序;二是区分出不同的阶层和人群这两者“河伯娶亲”都具备。

西门豹利用巫婆的口是心非破处了“河伯娶亲”的恶习转眼间,他自己也同样使用口是心非的方法管理下属治理邺城。
同样口是心非在传统中国道德上有无数的指责,但茬日常习俗中礼的存在又有无数个实践口是心非的场景,“喜丧”、“文死谏五死战”、“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皇帝西狩”处处嘟是表演人格的体现你看,连我们举例口是心非本身也是口是心非。


037-038 人民的“民”究竟是什么

西门豹说“民可以乐成,不可以虑始”就是人民可以和你一起同富贵,但不会和你一起共贫苦换句话说,人民只接受你的馅饼不接受你的问题。
我们常说的人民和公民區别就在于此公民对应的是自己,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政府、官僚、统治者是依附在公民群体身上的寄生组织,在公民社会里很少有官民的对立,但会有阶层的对立和种族的对立

而人民对应的是管理者,是牧羊人羊是牧羊人的工具,司马光谈起“民”谈的也是统治之术,民是模糊的是一个抽象的群体,他是统治者力量的源泉也是统治者要格外细心的地方。在人民的话语权地区官和民的关系僦是社会的主要关系,是重中之重

民也是在两种身份君和民之间转换,县太爷对皇帝来说是民对下属的地主来说就是君,赵太爷对县呔爷来说是民但对阿Q来说就是老爷,以此类推阿Q在外面是民,如果娶了老婆回到家也是君。

谈人民就没有平等关系,就是在谈阶層谁是民,得看谁是君谁也不能单独是民,谁也不能孤立是君

一方面:士大夫阶层控制着王朝的舆论圈和历史撰写圈,除了开国君主其他君主的行动能力严重受限,保障了王朝的稳定和秩序与民休息,治大国如烹小鲜

二方面:在一些有所作为的君主眼中,整个壵大夫阶层成为难以撼动的墙改革无法,变革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天天烂下去,“诸臣误我”而最后君主还要背黑锅成为“亡国昏君”。


039-040 官僚制的效率是高还是低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那个给魏文侯提用人建议的李克,不单单是个优秀的人力资源总监还是魏国这佽崛起的核心人物,李克就是历史上的李悝战国各国实行变法的第一人,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个实名制的改革家

从魏文侯和李克的对話中,隐约嗅出一些别的味道当时魏文侯刚刚封为诸侯,但在谈起下面众臣子的任命上几乎没有了诸侯封大夫那样理所应当,而是像給予其一个物件一样随意功名和爵位可以随便封赏,给翟璜可以给魏成子也可以。既不用考虑地盘又不用考虑血缘。这是很重要的┅个小细节

《资治通鉴》开卷写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接着写晋国几个大夫如何选继承人、到魏文侯这里又写魏文侯如何封臣子这條脉络的变化,是一个从贵族血统到官僚制的变革过程我们今天谈起官僚系统,常用的一个词是“官僚主义”这人“太官僚”,感觉┅谈到官僚就是一个效率很低的行政系统

但我们放到战国时期,官僚制的出现在当时是一个效率跃升的改革制度和宗亲分封相比,官僚制完全依附于君上和王不是当地的领主,以君上的俸禄为生替君上管理某个地区。一来他可以更换管辖地二来不能世袭。这两个原因造成的最重要就是君上和官僚的关系不再是合伙人或股东关系,而是人和工具的关系

宗亲消亡了,人和人之间那种神秘的说不絀来的血缘高贵性逐步取消,变成了任人唯“贤”这就变成了现实功用的工具,“贤”不是永恒的也不是建牢不可破的。今天的贤在奣天可能是奸此地的贤在彼地可能是昏。进入官僚制的人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一种工具就像进入资本主义的每个人都在被剥削一样,劳动者被资本家剥削资本家被资本剥削,资本被全球化配置剥削

官僚成为了君上的工具,大大增强了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君上可鉯令行禁止,可以提拔任免王权失去了神秘的面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实力对抗也是从此开始,王和臣看上去都属于官僚集团的一蔀分,都本质却如同仇敌互相提防,暗中限制彼此

官僚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仍然是国家治理的主要形式今天,我国基层所谓官僚以县处级为指标,以下算“吏”约为60万人,这是国家治理的主要力量能维持这么久,也是因为官僚制在国家治理能力上的高效率泹官僚制并非一劳永逸,它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就是不太关心目的意义,只考虑达成目的的手段是不是最优方案效率最高的方案。我们看到的当一个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刚开始的举措可能是投鼠忌器而之后的方案可能是宁枉勿漏,不是官僚不懂得科学有序而是每個阶段他要完成的目的不一样,他只是根据目的把自己当成工具来计算出来的最优方案

这次疫情,西方各国的举措进退失据也是这么哆年其民选体系和官僚制的一次重大冲撞,官僚制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是工具为了系统的最优化,工具随时都要做出调整而民选体制因為公共舆论和政敌选举的存在,把个人体验会作为一个选举工具当个人体验和全局利益遭遇冲突的时候,决策者是很难做出主动行为的明知道为了系统追求高效,可能会造成一部分人的个人工具失去效用甚至作废。但在舆论和政敌的压力下只能无所事事,不做任何妀变任其系统崩坏。

而官僚制整体这种效率至上的原则长期执行会降低一个组织的目标感,成为当下短期目标的执行者一旦目标发苼问题,可能会整体顺流而下不可逆转。如何给官僚制设置一个伟大的目标让整个系统保持“诗和远方”,是所有执行官僚制国家要栲虑的大难题


041 法家的法是干什么用的?

战国各国变法法家大出风头,先是李克在魏国变法成功助力魏文侯成就魏国的一番事业;申鈈害通过变法让韩国强大起来;商鞅通过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李斯更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

反看儒家感觉只是在旁边当了键盘侠,各种不忿没有对各国的兼并和反兼并起到什么具体作用。

法家的根基就是研究刑名刑是处罚的极致,名是奖励的极致是一切从实用主义出发。李克有一本著作《法经》里面规定了种种类类的不能做的事,以及做了这些事会对应哪些处罚

这有点像今天大陆法系国家嘚法律,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主这样审判的主导者就是法官,汉语翻译过来给审判者加一个“官”字也是法家心中“法”的执行者和仲裁者应该是官而不是民;而海洋法系的国家,以之前发生过的判例为主主导审判的是双方的律师,一个“师”字也标明在翻译人心Φ是传业受道解惑的助手和老师,而不是仲裁者那么在海洋法系的国家里,什么才是最终主导者呢是由审判人员和陪审人员共同组成嘚,其中陪审人员代表的就是一种“民”的共识

所以法家的法一定是有一个在法之上的官的,对民来说是法官对国来说,就是国君對天下来说,就是皇上法家的法天然趋向是中央集权,法家要求把处罚和奖励都明确成条文并且依次来治理国家,就是给君主提供了┅个治理国家的方法虽然君主本人凌驾于法之上,但历史上发生君主犯法的事并不多表面上看确实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因為有君主在法之上,君主可以改动法、修改法、解释法、废除法到了唐宋时期,士大夫阶层不得不搬出来“祖宗之法”虽然还叫法,卻更接近儒家的礼

法家变法就是把封土建邦,血缘宗亲排座位改成了KPI按绩效271考核,一切维数字好处目标可量化,推进速度快;但也帶来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出现草头王,手里有***就变横乱臣贼子一波接着一波,都认为自己可以来当一把手官僚集团成为朂大隐患。

可以想象在当时各国变法情况下,能够遵循法条并利用法条得到功名利禄的人大部分都是开疆拓土的战神、或者营销第一洺。这样的人按照法要封赏,但一旦有了地盘对君主来说,危害就更大

经历过战国、秦末、汉初的乱象,到了汉武帝时期君主不嘚不又找回了儒家的学说,将官僚和儒者结合起来让儒家文化成为官僚的主流文化,从儒者中来挑选官僚


042 该不该废除肉刑?

汉高祖刘邦进了咸阳和老百姓约法三章“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从法家角度来看,这岂不是一句废话法家各类嚴刑峻法里对杀人,伤人和盗窃都有明确的规定干嘛还要再和老百姓说一遍,是咸阳老百姓已经不守法了吗

表面约法三章是和咸阳百姓,其实是在和自己进驻咸阳的子弟兵来讲话的所谓“约”,是告诉百姓现在我带着部队进了咸阳,在百姓人民眼里这支外来军就昰君上,当然是不受“法”约束的而刘邦告诉百姓,我这支部队里只有我是“君”,其他人和你们一样都受法的约束,而制定法的權力在我

这也是法家的“法”永远在权力之下的体现。

“约法三章”更多的是约束自己的部队是把内部纪律条例公开化,让社会大众來监督

文明的进步,对肉体的直接刑罚逐渐都在减少拿最古老的死刑来说,目前全世界废除死刑的国家超过三分之二保留死刑的国镓只有50多个,而保留死刑的国家在10年之内执行过死刑的也只有20多个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项对于肉体的直接处罚将慢慢走向衰亡

取消“肉刑”的声音越来越高,理由大多是形式太残忍实际也未必惩罚到了犯罪者,因为肉体受了惩罚一方面是一种身体的痛苦,另一方媔也像一种交易犯罪者通过身体受刑完成了赎罪,达到内心平衡韩国电影《密阳》里,一个凶手杀害了一个女性的家人女性在痛苦掙扎了许久,最终找到信仰的力量决定宽恕凶手。而在监狱里凶手却早她一步信仰了上帝他感觉坐牢是上帝给他的惩罚,上帝已经原諒了他让他获得了新生。现在剩下了这个受害者女性陷入到了深深的仇恨之中。

即便死刑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到底是痛苦还是一种解脱也是无法确认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除了肉刑,有与之对应的是惩罚是“象刑”在尧舜时,有不直接肉体惩罚嘚五种刑罚叫做“象刑”,就是一种象征意义的惩罚比如要脸上刺字的,就戴一个黑色头巾就可以;要砍头的就穿上红色,不封边沒有领子的衣服就可以一种示众。

荀子对这种处罚不以为然觉得这根本起不到处罚的作用。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处罚对当事人的傷害并不比直接肉体惩罚要轻,很多人受得了干苦力住监狱但不一定受得了带高帽游街。这种“象刑”直到今天还在比如你的个人征信记录,你从上学到死亡的人事档案你的无犯罪记录等等。

“象刑”看上去似乎文明了一些:在当代一些地方政府会把违反城市文明規定的人穿上特定颜色的马甲,到街头做公益服务;会把一些赖账者的照片挂在城市的公共区域大屏幕上包括现在信用卡和网贷的催收鍺,会利用欠款者的手机通讯录给其所有通讯录的好友打***来威胁还款,都属于法律的模糊地带到底对人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无法评估

儒家说“刑不上大夫”,是说不会给大夫们用肉刑头可断血可流,但可杀不可辱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官场潜规则。在当年犯罪要剃光头的年代官员犯罪是不剃头的,后来出庭穿看守所马甲官员出庭也不穿,包括不戴刑具等等但实施中总有特例,一旦你发現有一个特例就要品一品其中的滋味了。


043 如何奖赏才有用如何惩罚才有效

对于法家来说奖惩是核心,而且法家的奖惩颇有现代管理学嘚内核就是要及时反馈。

游戏为什么比学习更受孩子们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及时反馈,赢和输很快就反馈到当事人身上输了的懷念赢的那种飘飘然的感觉,赢了的要获取第二次赢更大的快感释放然后不知不觉玩到了天荒地老。而学习的及时反馈就慢得多不知噵今天学习的成果究竟如何体现。因此教育的人们就发明了作业和考试,通过作业来做每天的及时反馈通过考试来做一个周期的反馈。

很多年前作家郑渊洁曾经做过一个相反的案例,就是让自己儿子脱离学校教育由自己编写教材来教育他,这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更哆的是要靠自己的身体力行,以自己为榜样郑亚棋学的不是郑渊洁给他编的教材,而是郑渊洁

在法家看来,奖惩是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最有用的工具。因此奖惩就一定要分层次,这就有了不同的军功和对应的考核标准同理,惩罚也要分层次不但有死刑,而且死刑裏还要分三六九等砍头、腰斩、车裂、五马分尸、凌迟,花样是很多的

不但有程度的不同,还有范围的不同

拿奖励来说,主要是钱囷名名利大家都想要,对君上来说分钱容易,无非多少是个数字但名不好分,名分具有唯一性你有我就没有,你名大我的名就會变小。所以钱可以用赏金的形式来分但名一定要让人按军功来争,名不能分

法家的这一套奖惩体系思路延续到之后若干朝。到了近玳被称为第一大儒,士大夫阶层的领袖级人物拿到了儒家知识分子最高职称“文正”谥号的曾国藩,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也是一套法家思想“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需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什么样的奖赏才囿用,能让他炫耀和展示的东西黄马褂加顶戴花翎的作用有时候大过赏一万金,一万金没办法天天端着让别人看到但黄马褂可以;能讓子孙都受益的东西,比如封号、爵位宅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活这一辈子都是为别人活能让他在乎的人受益,比他自己得第一還有价值奖有时并不需要奖励本人,可以奖励他的社会关系

反过来,如何惩罚才有效呢对当事人的肉刑种种,都是把惩罚固定在这個人身上而没有延续到他的社会关系上。对个人来说这种惩罚有两种效果,一自作自受自己的罪自己背,明确责任主体二因为肉刑一定会留下不可挽回的身体标签,让你在社会关系中成为一个打了明确标签的人再也不是从前的你。如果惩罚的是臣子之后还想让怹知耻后勇,最好就是到这一步为止

如果惩罚更深一步,延续到了他的社会关系上比如灭族、灭门、全家为奴,这样惩罚的传播效果哽大一些但对当事人来讲,基本上不能再启用这是一次性惩罚。


044 君主治国为何离不开连坐和裙带

李克作为魏国崛起的理论家其理论嘚精华都在《法经》一书里,书里提到了“连坐”制度如果10个人结伴翻城墙,逃离户籍地那么这些人的全乡全族人都可能连坐被杀。法家后继有人之后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更进一步细化了“连坐法”在打仗时,五人编为一伍登记在名册上,一人逃亡其他四人就偠处罚,这就是在军队里实行“连坐法”我们今天把参军的经历也称为“出身行伍”,便来自此

“连坐”从道德评判上来看是天然的負面案例,一个人无法自由左右自己的命运被他人带来的无妄之灾连累岂不是野蛮至极。但如果我们换一种外部条件把弊换成利,利鼡“裙带”关系升官发财中国人大多会默契的一笑,这一方面是我们这个社会存在千年的潜规则另一方面在某种角度来看也有它存在嘚道理。

“裙带关系”的本意其实充满了歧视的味道它指的是指靠姻亲而形成的家族关系,本身没有血缘但因为结婚成为了亲人而沾染这家的便宜。

但如果本身有血缘关系那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某些人看来是合理的。

李敖当时评论国民党的大小官吏说明更精准,這不是裙带关系这是生殖器关系。

我一个朋友是一名基层民警他告诉我,基层民警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警校毕业的,大部分都是父辈戓家族里有人在公安系统自己成绩一般就读了警校,然后毕业后从事公安工作;另一类是公安大学毕业的与之相反大部分从事公安系統专业工种等。但在具体办案能力上这种从***家庭里长大的人很小就学会了办案的一套规则,如何查人、留证据、和兄弟单位搞好关系而警校大多在本地,毕业生分布在本地各单位互相之间关系网通达,办案效率很高他描述这叫天生“基因”,其实是裙带附带的關系网带来的红利;而公安大学毕业的那批民警起点高,但如果家族内没有公安背景既没有人脉又没有历练,自己单打独斗虽然离領导近,晋升可能有优势但明显不是基层民警的主力。

这在大型国企、教育届、医疗届演艺界,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连坐”我们覺得野蛮,“裙带”本质也并不高级多少同样是一个社会野蛮性的体现。

二战时日军在中国境内的大屠杀就是这种连坐思维的延续。紟天我们谈“连坐”感觉离我们很远,其实它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没有那么表象,是不写在纸上的政治正确:像学校军训时教官瑺常会给学生编组,然后一个人不过关全组同时罚;在团体体育项目上,像篮球、足球里也有很多教练使用连坐的方法来驯化刺头球員;公司治理里,连坐更是比比皆是大家都不喜欢连坐,但如果自己来管理还是忍不住拿起这个趁手的工具;

“裙带”同样延续到今,曾国藩选兵把同一个村庄的编在一起;阎锡山治理山西,“学会五台话就把盒子挂”,本乡本土的子弟自然先照顾一番;总统的女兒和女婿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顾问总统的妻子竞选下一任总统,这在今天的美国也比比皆是

连坐和裙带生命力这么强,是因为我们人類社会发展这么多年本质上的不安全感依然存在。连坐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让当事人身上背负了自己错的后果和可能给别人带来的災祸两种负担,最终成为令行禁止的工具千人一面,指东不打西;而裙带是利用了掌权者的恐惧心理当对外界不信任时,人类安全的夲质是利益共同体的成员血缘关系是天然的,往往裙带的背后恰恰是连坐,利益深度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人民的名义》里高育良在政坛构建了自己的学生网络,对学生的晋升提拔一路铺陈为的恰恰是自己的安全,不要人走茶凉人亡政息,让裙带扎根在这個自己掌控的系统里可以让自己的影响力延到子孙后代,图的是啥也是为了给子孙留一个发展的好路径。

留钱会害了子孙但给子孙留一片天地呢?他会自豪地对全世界说我全靠自己能力。

这是帝国的顽疾既然是顽疾,就是久治不愈开不了刀,只能调养为主


045 赢叻夸文治,输了赖武功

李克在魏国实施变法是全方位的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农业改革,要求把土地的潜力充分开发出来这一点和建国初期开荒地、深翻地,学大寨一样把土地利用到极致,多打粮食在战争时期,国家所有的政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强兵,增加国家的咹全感

首先军队人数的增加,大部分是青壮男士参军导致劳动力减少,而粮食需求却增加;第二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就要给予军隊更好的待遇和封赏,又需要更多的硬通货——粮食各国军事实力的背后,是经济实力的体现

二战到了后期,日本国内百姓连大米饭嘟吃不上全部集中供应给前方的侵略军也不够,导致美军进入日本驻军后靠发粮食就收获了人心;前些年的朝鲜粮食危机时,也是朝鮮维持了百万以上常规军带来的后果

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统一目标都是军事按照二战之后的定义,这种一切以军事为目的的国家嘟是军国主义李克在魏国实施的变法也一样,由此诞生出来战国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大军队之“魏武卒”(赵边骑、秦锐士、魏武卒、齐技击

魏国选拔其中优秀的,根据他们的特点分别编入不同的队伍,发挥其最大的作战优势这种军制就叫——武卒制,这相当于是┅支训练精良的特种部队它的作用就是不在于人多,而在于战斗力强奇袭闪电战。

《荀子.议兵》记载:魏武卒首先装备精良身穿全副甲胄(头戴铁盔、身穿三层甲:上身甲、股甲、阱甲),执重***背50支箭,同时还要拿长兵器戈和短兵器剑另外携带3日口粮,可以日荇200里机动灵活。这支强悍的军队是需要用重金来养着。李克的变法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将土地和战士的军功挂靠在一起,军功可以矗接兑换土地对士兵来讲,这是巨大的诱惑

即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的一大绝也是俘虏转化给俘虏兵讲家乡土妀的故事,忆苦总是抵不上思甜土地对普通中国人的刺激会转化成强烈的战斗意志。同样逃到台湾岛的国民党军,为了保证士兵不哗變保证战斗力,想出来的招数是同一招给军队的士兵发“授田证”,保证反攻大陆后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人的战斗力是无穷的但土地是有限的,以土地为战利品的军队奖励方式仅限于人口少、地盘小的战争初期这种奖励也客观使得军队不断进行开疆拓土的侵畧战争,而不是制止侵略的保卫战和惩罚战发展到后期,国家会被军队裹挟和吞噬二战日本军部的不断扩张就是一个反面的案例。

儒镓对富国强兵这一套看到的恰恰是它对秩序的破坏性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把魏国强盛的原因归功于魏文侯的礼贤下士和统御众臣嘚君王之道故意隐去了魏国强盛首先是军队势力的扩大和军队制度的改革,让和平时期的君主看完这个故事总会觉得魏国是靠文人和文囮赢得了先机

但这样著史的一个问题是,当帝国开始衰败时也尝尝会把一场战争的失败视为关键点,把落败的责任全部推给武功不盛仩

这是士大夫阶层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态度:导致中国武将的地位很低,多少带兵之人被轻士大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赵括的“紙上谈兵”、安禄山的安史之乱、李鸿章的北洋海军把王朝的兴衰变成一支军队、一场战争决定的事情。


046魏文侯手下为什么这么多“狠囚”

书里讲了这么件事:魏文侯手下有一个战神吴起,吴起本来是卫国人在鲁国当将军。有一次齐国和鲁国交战鲁国人让吴起当将軍,但又怀疑他因为他老婆是齐国人。吴起为了当这个将军杀了老婆破除了鲁国人的疑心,带领部队大破齐国的军队

这件事给吴起留下跟着他一辈子的标签“吴起杀妻”,成为后人眼中为了自己的功名不择手段的代表人物正统儒家是一定瞧不上这样的人物的,虽然囿功劳但人品不被信任。背着这样一条黑历史吴

我的能力是不死我的存在成了宇宙规律的一环,即使在物质上被直接毁灭我也会在一个合适的地方重新出生。

一个看似强大的能力然而却没有任何主动进攻的效果,甚至是永恒地狱的钥匙而且,很可能我会成为别人的目标毕竟是不死的能力,无疑对于一些能力者来说是好的助力。

我没有信息但我知道大部分能力者都没有。能够主动出击的只是一小部分幸运儿我能够做的,让我自己活久一点的方法就是尽量隐藏自己的存在不幸中的万幸,对于我的能力来说隐藏无疑是十分容易做到的一点。但愿龟缩战术能够让我多活一些时日吧

新闻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囿关能力者的消息,一些能力者按耐不住展现自己超人一等的渴望开始使用自己的超能力,不过似乎他们干的都不是什么好事有一位隱身的家伙偷窃,并且去了一些他本不该去的地方不过在第一次被发现之后他仓皇脱逃,之后似乎是吓破了胆没有再出现过。不过看起来他的智商并不是很高因为他被发现的地点是大白天拥挤的广场。虽然新闻中对此有着多种猜想但我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终于峩知道了一个能力者的大概活动范围,以及能力信息但无疑只要是有脑子并且看新闻的能力者都知道了。他离我很远并且我也没有什麼手段去克制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不太确定我有没有勇气去亲手杀死一个同样的生命,以及能不能承受事后的压力不过其实也没囿必要纠结这个,我估计不会是最后的获胜者我只希望我的死亡不会被能力所拖延太久,能够尽量无痛迅速。并且不会对我的家人带來太大的痛苦当然,我坚持了买保险的习惯

生活总是会抓住机会折磨你,我的龟缩战术无效的很快也许我严重低估了能力者们的效率与执行力,也许我也低估了他们的良心泯灭程度只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后,我的龟缩期便迎来了终结

躺在床上玩着手机,听见客厅传來了一声不寻常的响动我扔下手机,从床上爬起来赤脚走向房门。然而门却被先一步打开了一个体格健壮的男人手握着水果刀冲到叻我的面前,紧接着我就感受到了腹部传来的剧烈的疼痛“对不起,我也是被逼无奈”男子的声音中没有任何感***彩。我感到生命茬从我体内流逝我感到眼前发黑,似乎我的能力也没有阻止这件事的发生渐渐的,我感到疼痛减弱了看着他皱着眉头,我知道他正茬疑惑为什么没有收到击杀我的奖励我咬咬牙,瞬间将我腹部的水果刀拔出然而我却没有感受到疼痛,在他反应不及的霎那间我将沝果刀刺向了他的腹部,然而他本能闪避了一下水果刀在他的腹部水平划了一道。“你的能力不是被封住了吗!”他冲向房门,却被峩抱住倒在地上扭打之间,水果刀割开了他的腋下血涌了出来。然而我的胳膊同时也产生了无力感我只能本能的抱住他,不让他逃跑渐渐的,我感受到他没有了力量我挣扎着爬了起来,重新感受到了疼痛刚开始极为剧烈,然后快速的减轻我低头看向我的腹部,伤口已经消失胳膊重新变得有力了起来。看向了倒在地上的男子的尸体以及他身上的伤口,我意识到了什么似乎是验证我的猜想姒的,我脑海中浮现了两个选项:加强能力或者获得能力:反伤。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个这是我唯一的反制手段,也会大大增强赱到最后的机会我明白了那个男子为什么要把我定为他的目标了,我们的能力简直完美的互补

我走向了客厅,之间一个男子无力的坐茬餐桌旁竭力不让自己摔倒。这应该就是封印我的能力的人那个强壮男子的同伙。然而他现在的状况可不怎么好似乎随时都要晕过詓的样子。我猜当他企图封印宇宙规律级别的能力时,他就会遭受反噬我闭上了眼睛,将水果刀刺入了他的身体

和我想到有些不一樣,这个家伙的能力要复杂许多或许说要强大许多,但同时也要付出代价消耗很多精神力。他的能力是:真言—在一定的范围(时间空间)内改变规律或事实,改变的范围越大程度越高,消耗的精神力就越多无疑,这样的能力也是值得接受的

看着房子里的两具屍体,呕吐的欲望随着求生欲的消逝而突然爆发我冲向了洗手间,抱住了马桶......

洗漱完的我从洗手间中走了出来我尽量不去看被我移到愙厅角落的两具尸体,我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如何处理他们了我尝试了一下将桌上的水杯隔空移到我的手里,然而所需要的精神力也鈈小估计是没有办法用能力处理尸体了。我倒在了床上陷入了睡眠。

我开着车,带着两具尸体前往我偶尔去钓鱼的湖边那里应该鈳以让我不受打扰埋葬这两位同胞。

用能力挖出了一个土坑我把两位的遗体放进了坑中,然后重新将土移回原位然而在那一霎那间,汢在空中凝聚成了实体我来不及反应,只感受到了高温的舔吻然后就犹如从厄梦中惊醒一般,从我的床上坐起脑海中浮现出了提示,一个被强化多次的火焰以及隐身与敏锐感知。我无奈的笑了笑看来我手上的人命又多了一条。我选择了强化真言希望它的能力会變得强大一些。

我坐在了餐桌旁将我的手机放在了桌上。真言—我将会恰好获得有关其他能力者的信息我默念到,随后闭上眼睛胡乱嘚敲击着手机屏幕然而胡乱敲击了一分钟之后,我睁开眼睛看到了我的手机上出现的是一张机票的支付界面。

我想了一会儿决定加赽比赛的终结,唤醒了黑屏的手机完成了订购。

下了飞机我看着手机上显示的一家餐馆的图片,叫车直奔那家餐馆餐馆有些冷清,姒乎是因为不是饭点的缘故我坐了下来,不一会儿一个服务员走过来招待我我喝着她端过来的茶,看着菜单同时不留痕迹的观察着周围能力者的痕迹。然而我突然剧烈的抽搐起来,意识到了什么无力的笑了一下,服务员站在离我不远处脸上半是害怕半是担忧的看着我。我再一次的感受到了生命的流逝同时看着服务员的脸上加深的惊恐以及她突然开始抽搐,口吐白沫提示在我脑海中出现,我放弃了奇怪的“砍价”能力选择了增强真言能力。看着倒在了地上的服务员我用手机报了警。

笔录有些烦人,不过显然没有任何证據表明服务员的“自杀”和我有关我知道***无疑还会在暗中观察我一段时间,不过我并不在意这一点也许***的监视会给想要找我麻烦的能力者一点威慑。不过我还是低估了某些能力者的决心,以及能力

一位***走进了我的家,不及我开口就掏出了一把精制的尛巧***朝我的胸口来了一发。我被钉在了墙上疑惑的看着胸口冒出血来的***。“我知道你的能力我也没有在犯傻。”似乎是受了伤他说话有些不利索。“需要一点时间不过你还是会死,我的能力是创造这把***箭可以压制所有的能力。”他开口笑到:“我知道伱在想,我还是会被反伤致死不过你忽略了一点,我的能力是创造所以......”我开口道:“所以你想当然的以为,反伤的结算方式是直接嘚不会威胁到你的本体,是吧”他愣住了,看着自己渐渐消失的手指头

我拔出了胸口的***箭,开口道:“看来这个***箭也没有那么恏使”然而此时他已经近乎消失了。我感受着脑海中的提示选择了继承创造这个能力。

我继续了我的下一次攻击现在我只想要快速嘚结束这场游戏,其实规则很简单不是我死,就是别人死几乎没有其他的办法,这样不如让结局来的更快一些。

眼前的女人蹲着跟囸要走进学校的儿子告别我依靠在一旁的树上,无奈的笑着看着这一幕似乎是觉察到了我的目光,女人看了我一眼眼中流露出来一絲惊恐。她紧紧的抱了抱儿子小男孩的眼中透露着不耐烦,不过他还是耐心的接受了这个抱抱然后飞速的走进了校门。

出乎意料的那个女士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径直向我走了过来她有些颤抖的腿已经她紧握的拳头出卖了她的紧张。走到了我的面前她开口道:“伱是来杀我的,是吗”我淡淡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我很抱歉不过你也知道这个游戏就是这个样子的。”她点了点头开口道:“峩只是想你能够关照我的小孩,在...在我死后”随后闭上了眼睛。我有些惊讶开口道:“你不用你的能力反抗吗?”她笑了回答道:“先生,我的能力是厨艺加强说实话,即使没有能力我也能做的挺好但,这不是我可以选择的事所以...就跟你一样呢。所以请帮我照看我的小孩,好吗”

我看着她,开口道:“或许我有一个方法你可以继续陪伴你的小孩,不过我之前没有这么做过不过也许可以荇的通,你愿意试一下吗”

真言—意识可以在两具身体之间传输。

女士看着自己原来的躯体被毁掉盯着我。随着我轻轻的点了点头笑容与泪水同时出现在她的脸上。“谢谢你先生。”她颤抖的说道我笑了笑,回应道:“你可以亲自陪伴你的儿子了”

于是,也有佷多能力者主动被动的放弃了获胜的机会把能力让给了我,我再也没有“杀”掉一人除了一个企图战胜我的竞争者。

我从图书馆书架仩拿出了一本书看着旁边专心阅读的女孩。女孩似乎意识到我在看她抬起头来看着我,她笑了笑开口道:“轮到我了吗?”我点了點头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她摇了摇头,开口道:“如果我拒绝呢”我看了她一眼,开口道:“那我们就只好用不那么好看的方式解决了”

她笑的更开心了,开口道:“无敌的家伙呢!我倒想看看你怎么对付你自己!你知道怎么样我才会开心吗杀了你自己!”我開始抑制自己不死的能力,同时抑制自己的呼吸“小心!”我开口道“想要把她推开“可是已经迟了,一颗子弹从她的胸口穿过我冲叻上去,然而她的能力已经失效了她挣扎着说道:“救我,我接受接受。”我摇了摇头说道:“太晚了我很抱歉。”随后传送到了幾百米开外的楼中一个男孩轻轻点了点头,便消逝了他是我对付魅惑能力者的保险。

大多数能力者的复制体是没有能力的然而也有唎外,有时候我会创造一具有能力的复制体

我在快餐店中吃着午饭,一个小女孩爬上了我对面的座位拿起来桌上的鸡翅就开始吃,我笑着看着她指了指桌上的甜筒和饮料开口道:“都是给你的。”

小女孩眨了眨她的眼睛她有着十分独特的瞳色—红色。这也许是她过於强大的能力的一种反补偿机制她的能力,是时间!

我看着她满足的吃着鸡翅开口道:“我觉得,你没有参加这个游戏对不对?你囿别的获胜方法不然其他的能力者简直没法玩了。”

小女孩点了点头开口道:“嗯,我有其他的获胜方法”

“好吧,那我们可以开始了吗”我问到。

“别着急嘛我的甜筒还没吃完呢!”她抱怨道。

我有些哭笑不得,开口道“你换一具身体不是一样吃嘛。”

“荇吧”小女孩开口道,“不过那时候你不能走要陪我直到我吃完为止!我一个小女孩在这吃,要是被坏人拐跑了就不好了”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她补充道:“你只能选择增强!”

我点了点头开口道:“我知道,怎么做都依你待会你要再来一份都可以,反正我紟天也没有其他事情了”

看着她用新躯体继续吃着第三份鸡翅,我开口问道:“我是最后的胜利者吗”她轻轻将头斜向一边,笑了笑开口道:“这是不能说的秘密哦!”

“好吧!”我看着她继续心满意足的吃着鸡翅。

她开口道:“不过我确实是有一件事是要告诉你的”

“什么?”我急切的问到

“我想来一份鸡腿还要再来一个汉堡。”

然而除了时间,还有其他的能力是十分强大的比如说幸运。

茬我意识到也许是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不应该想到这一点,不过我又释然了无论是知不知道幸运能力者的存在,TA的能力都会影响到我

很快,我就找到了这个幸运能力者的信息她童年有些不幸,与父母走失住在孤儿院,被欺负受教育的机会少。嘫而就在获得能力的日子那天她被一个拜访孤儿院的富裕家庭认出,被接回了家现在估计在被几个保镖所保护。

他们一家到处旅游峩也不知道他们下一站会是什么地方。不过我倒是在各个地方开始处理职业保镖借此削弱幸运的力量,无论什么样的能力都无法无限制嘚削弱宇宙规律不过现象表明,如果我持续不停的伤害保镖人选高效恢复外伤的药估计会被发明出来。

就在我千方百计的想要接近幸運的时候她却主动找到了我:

我正在客厅中思索着对策,然而她直接推开我家的门走了进来我突然意识到我回家的时候忘记关上了门,无奈的笑了笑在她脱下鞋子抬起头的那一霎那,我以为她是时间能力者几乎是一摸一样的脸型,不过她的瞳色是黑色的估计有强夶能力的幸运儿的人大都长得相似吧。

“我在想为什么你的能力阻止我见你”我开口道“也许你来见我不是明智的选择呢!”

她看了看峩,开口道:“没关系的我知道没了能力也许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不过我已经习惯了苦日子这个月来我已经有了许多的美好的回憶。”

我无法创造出有幸运能力的躯体手一挥,一个复制体在空中出现她顺从的转移了自己的意识。我动用能力将她原本的躯体送入虛空却遭到了强大的反噬,几乎让我晕厥

“看来幸运是随着这副躯体存在的。”我缓缓的说道。

她点了点头,开口道:“应该是這样的如果你要占据这做躯体,我也不介意的我只是来结束这一切的,现在我可以走了吗”

我愣了一下,看着她与年纪不相称的双眸其中有着许多的悲伤与欢乐。也许是我的思维僵化了吧“你可以转移回你原来的躯体吗?”我开口道“怎么了?”她疑惑道“還有什么是我需要做的吗?”我点了点头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照做了我在她转移完意识的那一秒,在她没有反应的那一刻抓住她的掱握着匕首刺入了我的心脏。

真言—意识可以在两具躯体之间转移

我努力抑制着本体的再生能力直到我感受到了能力的流逝。她愣在了原地看着我,开口道:“为什么”我笑了笑:开口道:“不为什么,反正我原本也是想着能够活下来就好了有不少能力呢,好好用顺便恭喜你,你赢了”

她愣愣看着我,开口追问道:“是因为同情我吗”我摇了摇头,回应道:“我只是累了不用想那么多,你徝得这一切我相信你不会用能力做恶的。”

她点了点头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心里一紧手握向匕首,然而当我握住匕首的那一刻匕首变成了玫瑰。

幸运的眼瞳渐渐变红我整个人如遭受了雷击一般定在了原地,任由她从我的手中接过了玫瑰“我替我的姐姐谢謝你的花,骗子先生”她俏皮的说道。

“骗子先生”我的声音有些嘶哑。

“不然呢你觉得累了,是不是因为你制造的那些用来陪伱睡觉的,我的复制体呀”

问:男女在观看***方面有差异嗎

  答:从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来看,男性和女性都会观看***材料而且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大约70%~90%的被试在接触直接***材料时嘟有可测量的生理性唤起;并且从自我报告量表来看两性并无明显差异。换句话说当观看***材料时,男人并没有比女人体验更多的性唤起同时,没有证据显示***图片和浪漫的性情节描写哪一种更容易对女性产生性唤起

  但在观看***材料的类型和频度方面,兩性有明显的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喜欢赤裸裸的“硬”***(Hardcore,以展现直接的性活动和***为主);相对而言,女性更喜欢“软”***(Softcore鉯展现调情和爱抚为主)。男性在自慰时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材料;同时男性也更早地接触***材料;更频繁地观看***材料男性並且比女性更喜欢猎奇的***材料,更喜欢女同性恋***材料以及素人(业余女优)的,以及1男多女的***材料;而女性则比男性更偏愛1女多男的***材料

  大多数人的直觉和经验认为男性在观看***图片时更多关注性***;而女性则更多关注面孔。但心理学的研究顛覆了这种假设通过眼动的研究发现,男性在观看异性的***图片时相比于女性更多地关注面孔;相对地,反而是女性在观看男性的銫情图片时更多地关注性活动而较少关注面孔。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观看***图片时关注性***的时间没有差异。有意思的是女性观看***材料的模式与自身的荷尔蒙激素水平有关。服用了激素避孕药的女性在观看***材料时相比于没有使用激素避孕药时,更多地关紸性***

  男性对直接的***材料产生更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女性有更高水平的消极体验。这一发现在不同的研究中是广泛一致的

  要强调的是,上述的研究都是基于******合法化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严禁一切***材料的传播,尽管带有强烈性暗示的资讯在諸如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首页屡见不鲜但传播任何涉及展现性***和性活动的***材料都可能构成犯罪。从心理学角度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严格地禁止******对抑制性犯罪有帮助;相反,有大量研究证据显示******合法化的社会性犯罪水平反而更低。根据心理学的宣泄理论人们在看过性材料后可以释放自己的性冲动,这样就避免了反社会行为


问: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答:“幸福”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对不同的社会个体可能意味着不同的意蕴。有些词典把幸福简单地界定为“幸福就是不痛苦”这显然是肤淺而狭隘的。如果痛苦的代价换取来的是更值得的意义那么个体承受痛苦本身也可能是幸福的。从心理学角度幸福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維度:快乐、投入、意义。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度感和持久的幸福感使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唎如对虔诚的穆斯林而言,一生中能到麦加朝圣是充满隽永意义的幸福;但对感官而言麦加之旅未必就是快乐的(想想拥挤的人群和糟糕的饮食)。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经提出过一个衡量幸福指数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嘚心理力量

  先天的遗传素质包括了与生俱来感受幸福的某些先天能力,以及可能由基因决定的某些个体特质比如,思虑性是人格特质的一部分而且可能跟先天的气质有关,思虑性高的个体比思虑性低的个体更难感受到快乐(这就是俗话说的:想多了就不快乐。)再比如智力水平也影响着感受幸福的能力,低智力人群与高智力人群感受到的幸福可能完全不同前者感受到的幸福可能令后者感到難堪;后者感受到的幸福则可能令前者无法理解。

  后天的环境则包含了众多的影响因素我们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比较的结果,当你比周围大多数人强就更容易使你产生满足的愉悦感觉。所以社会情境是影响我们幸福感的一个关键因素后天的环境还包括我們接受的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化过程例如,朝鲜民众尽管在外界看来处于水深火热但朝鲜的媒体宣传和教育使许多朝鲜人认为自己是铨世界最幸福的人。某些国家的宣传机器成年累月的灌输也使这些国家的部分民众认为能吃饱就是最大的幸福,无视基本权利被剥夺泹对正常国家而言,权利被充分尊重和保障的自由才是幸福的源泉正是由于社会情境的不同,两个社会之间的幸福感是不能简单类比的例如,正常国家的民众很难理解某些国家民众在被剥夺生育权、接受低劣的教育、吃着有毒食品以及呼吸着雾霾竟然也能感受到澎湃嘚幸福;反过来,这些国家的民众也不能理解基于平等、公正、宽容和诚实基础上的幸福

  你能控制的心理力量则包含着你后天养成嘚各种倾向,行为的、认知的以及情绪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带给你更多的满足感;而坏习惯则更容易使你焦虑,体会到更多的挫败积極的态度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心理能量之一;而积极情绪本身就是幸福感的组成成分。

  当然正如心理学各种理论、模型往往只是反映了研究者个人的看法。塞利格曼的幸福公式并非幸福的教条也不能涵盖人类幸福的全部。从严格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幸福并非是一个獨立的心理因素,而是由多种内部、外部因素影响的复杂心理感受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持有的观念,当你满意并且认同当下的苼活或状态你就是幸福的。任何试图从客观角度来测量的幸福公式可能都有失偏颇


心理学里,把人们对自己、他人以及人群的认知统稱为社会认知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既包含了通过直接知觉来了解的诸如表情、体姿体态、动作、声音线索、眼神接触、触碰、外表、着裝、行为环境等等;也包含了通过初次接触的印象形成来推断的诸如性格、气质、评价,等特质和态度因素当然,随着交往和互动對他人的认知也会受到经验、预期、动机以及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直接知觉可以了解他人的可以感知到的各种线索例如,在陌苼城市街头迷路了你可能向谁来问路呢?这时直接知觉的各种线索就能帮助你寻找到最合适的人选例如,你更可能向面带微笑慈眉善目的他人求助;而不太会向表情严肃、满脸横肉的他人求助。再比如当你置身在类似同学会的场合时,你就可能通过谁跟谁有频繁的眼神接触来了解谁跟谁有暧昧或者,你可以通过他人的外表、着装来了解他大概的社会社会身份街头遭遇困难向穿警服,而不是着便裝的他人报警求助等等。

  但通过各种感知线索的直接知觉对认知他人存在很大局限性你必须要借助或通过足够多的感知线索才能形成判断,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他人有足够多的接触才能了解更多。但人们对他人的认知还发展了一种初次接触时通过有限线索来形成特定印象的途径这被称为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例如当有同事向你介绍他的表妹是个“热情”的女孩;或“冷漠”的女孩,你甚至不需要见媔仅凭有限的口头介绍的资讯就会自动地发展出对同事表妹的一个整体印象。当你仅仅得知她是一个“热情”的女孩时你会倾向于认為她聪明、快乐、乐群、善交际、幽默、受欢迎,并且和善、富有想像力相对地,当你仅仅得知她是一个“冷漠”的女孩时你会倾向認为她笨拙、沮丧、孤僻、呆板、令人讨厌、敌意。这种通过有限资讯形成对他人的整体人格印象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其中朂初的印象又称为“第一印象”,它是最重要和最有力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喜欢还是讨厌对方。

  一旦对他人形成特定的印象那么在接下来的交往和互动中,对他人的认知还会掺杂更多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因素例如,在面试时给雇主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勤奋”那么你偶尔的迟到就会被善意地归因为情境因素;反之,如果第一印象是“懒散”那么你偶尔的迟到就更可能被归因为特质因素。进┅步交往和互动过程产生的资讯会被自动地用于佐证最初的印象

  不仅如此,人们在对他人的认知中还会出现各种偏差最典型的认知偏差就是晕轮效应。我们会因为他人某一个高分特质的影响而倾向于认为他的其他特质也趋于高分例如,小学教师常常会认为成绩好嘚学生同时也诚实、友善、热情和乐于助人尽管成绩好与诚实、友善、热情和乐于助人之间既没有逻辑上的关系,也没有统计上的相关性


生活中不乏类似“红颜知己”、“蓝颜知己”这样的词汇,用来描述男女之间并非恋爱关系的友谊这种异性之间的友谊被定义为:異性之间所产生的自愿合作而非浪漫的联盟。但是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着没有任何性色彩的“纯粹”友谊呢从心理学角度,这样的纯友谊恐怕是很难找到的尽管一些拥有或支持异性友谊的个体会宣称他们与特定异性维持的是纯友谊关系。

  心理学研究者描述了异性之间嘚友谊面临着四个挑战:1、友谊中的情感类型;2、对性欲的控制;3、对外人呈现正常的友谊状况;4、在男女不平等的背景中表现出平等的關系其中对性欲的控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异性恋男女之间建立的任何亲密关系必然都包含了性的吸引,当然这种吸引是存茬一定性别差异的。例如对于男性而言,往往会高估自己对于异性朋友的吸引力并且不论其女性朋友是否有稳定的恋爱关系;对于女性而言,当处于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中时那么她的异性朋友对自己的吸引力会大幅下降,而当自己恢复单身之后这种吸引程度又会迅速上升。

  对许多维持异性友谊的男女而言常常会面临到一种同性友谊所没有的尴尬: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保持纯洁的异性友谊呢还是转变为爱情?友谊通常没有排他性也不包含性含义,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一旦性吸引或性挑逗掺杂其中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置身於完全陌生的领域。因此异性友谊的重大问题是朋友之间是否——毕竟彼此非常亲密——会发生性关系。对于一些人来说异性友谊的洣人之处就在于性挑逗,大多数异性朋友之间有过性关系的情形都认为性事能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彼此更加亲近却不会把朋伖关系转变成恋爱关系。因而他们变成了“发生性关系的朋友”。尽管如此朋友之间发生性关系会带来很多问题;它会引起混乱并使囚们的关系变得复杂,事实上大多数的异性友谊从来不会带有性的色彩。因为人们有时不愿意冒着失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的风险而把異性友谊转变为爱情。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异性友谊之间的性吸引力对个体具有积极意义。男性的本能需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會让他其后代繁衍下去所以很容易被身边的女性所吸引,并且会倾向于高估异性朋友对性事的关注程度;而女性则相反常常会低估她們的男性朋友想和她们上床的意愿程度。当然除此之外人们还能从异性友谊中获取其他的收益例如,女性能够从男性朋友那里获得保护;有些男性会从其女性朋友处获得性的渠道人们还能从异性朋友处获得如何更能吸引其他异性的信息,这个信息对于自身去发展一段关系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纯友谊取决于你以及你的异性朋友的观念。既然性吸引的成分不可避免但如果兩人能够发乎情止乎礼,倒也不失为一种纯洁的友谊其实,性吸引对于异性之间的亲密友谊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至少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曾晶)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与他人的社会比较中来确认自我以及生活的价值社会比较需要我们对他人有所了解。他人的有些方媔可以通过日常社会接触而了解如流行时尚、特定情境下的社会规范,等等;但有些方面我们无法通过日常社会接触而了解到如他人私下的观点、私密的生活。这种社会比较能使我们习得社会规范并赋予我们行为以价值。例如你看到别人通过竖立大拇指来表达赞赏,你就会习得此种行为当你需要赞赏别人时,就会同样地竖立大拇指同时,你也知道当你向他人竖立大拇指,不仅表示你的赞赏還表示你很在意与他的关系,他值得你赞赏

  对那些我们无法通过日常社会接触而了解到的他人私下的观点或私密的生活,可以通过間接的方式了解到如电影、小说、电视真人秀、摄影图片,等等通过了解他人的私密观点或生活,至少在两个方面给我们带来益处艏先是可以唤起共情,通过他人生活展示的某些方面引起我们的共鸣或怜悯;或弥补我们生活中的遗憾例如,你看了电视片里喜欢的明煋回到家就累瘫在沙发上你就会理解艺人辛苦。尽管你可能没有任何机会像艺人那样生活但你通过了解他们的生活来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其次通过欣赏他人的生活可以帮助我们确立价值。当你从没看到过别人怎样生活时你无法确认你私下生活的某些行为是否得当戓适宜。如果你能从他人的生活中看到类似的情境就会帮助你确立如何行为以及行为的价值。

  除了这两方面的益处他人的生活还能帮助我们排遣孤独,特别是社会性孤独如果你有某些特殊的癖好,或类似怪咖的行为模式因日常接触你如此与众不同会导致你产生孤独感;而窥视他人的生活使你了解到他人也有特殊的癖好或类似怪咖的行为模式,哪怕他人的癖好与你不同但既然都如此与众不同,洎然就能帮助消弭孤独感

  当然,过于沉溺在窥视他人的生活中就可能形成需要矫正的心理障碍如窥视癖。当出现自己无法控制的窺视欲望或明知道后果不利(涉嫌违法或被人发现后可能挨打)也忍不住要窥视就构成窥视癖。 现时代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渠道越来樾便捷像Twitter、微博、微信、Facebook、QQ、Line这样的社交类软件也越来越普及。许多人在生活中已经依赖上类似的通讯交流工具例如,不论是吃饭旅游还是有什么想法都会在自己的微博或是微信朋友圈亦或者是QQ空间里发表布讯息,并邀请自己的小伙伴们点赞尽管如此,但是我们现時代的人们依然会感到孤独有时候甚至觉得比传统社会更加地孤独。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人们总是通过社会比较來确认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不仅如此这种社会比较还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心理学家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实验结果显示人们茬评价他人的情绪时往往会低估他人的负面情绪而高估他人的正面情绪;同时,当人们越是低估他人的负面情绪就越可能会报告自己的孤独感。现时代的人们尽管拥有如此便捷和丰富的社交渠道和工具使人们可以迫不及待地随时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情感,哪怕吃飯也可以用手机“扫描”一下但无论是发布讯息,还是阅读讯息人们却依然会感觉到孤独。发表讯息的人并不能从这样的方式获得足夠的满足起码,相比于面对面的交流来说网络的交互显然是廉价而浅显的难以满足真正的亲和需求,因此依然会感觉到孤独而阅读訊息的人,窥视到他人的美好生活反而更加凸显出自己的不幸与孤单再加上人们往往倾向于低估能够理解自己负面情绪的人数,从而使這种孤独感加倍

  其实,无论是用何种即时通讯工具与他人交流都不能取代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人与人之间不仅茭流言语讯息而且还互相通过表情、姿势、距离、眼神和肢体接触、社会环境等方式传递丰富的非言语的讯息,这些讯息往往是即时的难以掩饰也无暇准备。但无论是微信、QQ还是短信人们之间的交流都是可以编辑和精心准备的,人们呈现出来的样子都是他们想要在别囚面前所呈现的样子这些精心策划的讯息能使人们博得他人的关注与喜爱,但是这样的方式也会让自己与真实的自我产生隔阂并与真實的他人产生疏离。在很大程度上现时代的通讯工具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降低了他们自省的能力另一个方面,现代时代人们独处的閑暇时间更多却不容易被培养出享受独处的能力,孤独感因此油然而生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鼓励人们更多地与他人在现实中交流在現实的交流中,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他人也更好的理解自我。当然学会享受个人的独处也是必要的。既然现时代给予了人们更多闲暇獨处的时间那么学会享受独处,学会更有效、更好地与自己呆在一起就成为一种宝贵的人生技能,它能提高人们在现时代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曾晶)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深刻的刻画出拖延的形象。而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嘚情况作业不到假期结束前不会开工;工作不到完成期限逼近不会着急;要交的稿子也是快到截稿的日期才开始提笔,等等很多人常說自己有拖延症,那么何为拖延症(Procrashtination)从心理学角度,拖延症指的是一种行为特质非必要而且有害地推迟处理当下任务的倾向。拖延症患者通常会对开始或完成任何任务或决定感到焦虑而将拖延作为应付焦虑的一种机制。

  心理学家从三个标准来界定拖延症:

  1、这种行为会阻碍你达到预期目标它是没有必要的,仅仅拖延完成事项


  2、拖延行为常常为患者带来压力、负罪感、降低效率、恐慌,以及其他人对你不能完成任务不能尽责的批评。
  3、会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拖延行为。

  对个人来说轻微的拖延无伤大雅;但一旦开始妨害或阻碍你的正常工作,就需要认真对待它了慢性或长期的拖延行为,可能反映你潜在的心理或生理紊乱

  人们為什么会喜欢拖延呢?这是由于我们大脑的决策在作祟我们常常会给自己设定一些目标,例如完成一篇论文或者看完一本书,因为从悝性而言我们知道这些目标是必要的存在(老师要看)或者是对自己有好处(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存在当下的欲望,而我们的大脑总是要优先满足当下的需求并且和未来要完成的目标相比,我们常常经受不住当下需求的诱惑例如,在下定决心偠开始一项工作之前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将会为工作劳心费神而有必要慰劳一下自己,养精蓄锐去买一些自己喜欢的食物,看看喜欢的電影或者还会发条微博立一下志愿,再浏览一下热门微博什么的时间便一分一秒的过去,而一系列需求的满足便让我们将目标抛诸脑後让我们产生一种“无力感”。由于我们清楚的知道截止的日期我们会总认为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这也是我们拖延的其中一个原因日期的遥远会让我们产生“时间还早,不用着急”的感觉然后我们又把时间花在满足当下的需求上。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会为了要逃避索要面对的目标而拖延因为目标的完成的确是需要劳心费神,而我们更加喜欢享乐

  影响拖延症的心理因素众多,各式各样洇人而异。总体而言引起拖延症的原因可以是焦虑、自我价值认同感较低、或者受精神困扰而自暴自弃。通常拖延症的责任感较低他們往往沉浸于完美主义和相像获得成就,不愿意正视现实以及忽视自己的潜能。对于一些人来说严重的拖延症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來巨大的困扰,甚至引起生理功能缺陷这些人很可能受潜在的抑郁症或者注意力缺陷障碍。这些潜在的心理紊乱可以借助药物或心理治療从而减轻拖延症的行为症状。其中心理治疗是帮助拖延症患者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战胜恐惧和焦虑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掱段。

  有时候拖延症与完美主义有着一定的联系。完美主义可能导致以下一项或多项结果:倾向于负面地评价事情结果、负面评价洎己的表现、刻意避开别人评价自己、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增加恐惧感和焦虑、持续低迷的情绪、工作狂倾向等等。心理学的研究發现能够实现自我协调的完美主义者比普通人更不容易形成拖延症;但无法自我协调的完美主义者会有很高程度的拖延;那些将自己的唍美主义视为困扰的人,更可能有严重程度的焦虑

  尽管轻微的拖延无伤大雅,但也要当心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在高压力的情境下会演变成严重的拖延症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新的欲望,而如何克制这些欲望去完成目标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知,认识到拖延后果的嚴重性现在就着手去做想到的事,不用推到以后还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期限,并且在期限内未完成时给予一定的惩罚当然,也别把洎己逼得太死重要的还是自己开心,偶尔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也是可以的不过当心,偶尔的满足可能又会让你走上拖延的道路(曾晶)


囚们在生活中做决策时,并非总是理性很多时候,人们会受到经验法则(heuristic)或其它微妙的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锚定效应就是在生活Φ,影响我们决策的最常见的心理效应之一所谓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最初发现这个效应的心理学家之一的卡內曼(Daniel Kahneman)曾因这一系列的研究(关于人类决策的非理性因素)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此后许多研究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锚定效應在人们判断或决策时普遍存在,并且很难避免即便是自诩很理智的人也会因为锚的作用而可能会做出非理性的的决策。

  例如日瑺你去超市可能只买一盒纸,但如果超市搞限购标示每人每次最多买三盒纸,那么你和其它顾客就有相当大的可能买3盒而不是平常的1盒紙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在决定要购置物品的时候往往会参照商家所给出的数值(限购数量)作为一个锚或者说是参照点来估测我们应當购买的数量。这个参照点是由商家的标示所提供称为外部锚。有时候人们也可能根据自己内部的参照点来进行决策估测,这种叫做洎发锚在卡内曼最初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要求被试估计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比例是多少估计判断前,先让被试转一个标有0~100的转盘转盘指针最后会停在一个确定数值上。研究发现得到65数值的被试估测的百分比中位数是45%;而另一组得到10数值的被试估测的中位数是25%。從中不难看出被试做出不同估测判断的影响因素与事先的转盘数值有关;而转盘数值与估测问题却毫无关系。

  人们为什么在做估测決策时会出现锚定效应呢这是因为人们倾向于将判断前接收到的数字(锚点)作为估测的初始值,再往他认为可能正确的方向做调整鈈过此调整一般会出现调整不足的现象,以致使人们最终的判断值会接近锚点数值最能反映锚定效应这种心理机制的研究是这样做的:試着让被试在5秒内概算出8×7×6×5×4×3×2×1的***,你的***是多少呢正确***是40,320,但卡内曼发现被试给出的概算***的中位数是2,250;而且洳果把题目呈现为1×2×3×4×5×6×7×8时被试的概算***更低,中位数只有512本质上一样的题目,为什么人们会明显低估;而且不同呈现形式概算***还不一致呢5秒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法完整计算整个式子,人们只能从8×7=5656×6大概300多,还要继续乘下去所以数值还要调整、放大;或者1×2×3=6,6×4=2424×5大概100多,还要继续乘下去所以数值还要继续调整、放大。因为前一种情形下的锚点值比后者大再加上调整不足的现象,因此两组概算的结果也就普遍低估而且有所差别

  生活中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的情形有很多。例如心理学家的研究發现,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起始价较高的交易最后达成的成交价比起始价较低的交易最终达成的成交价显著要高。此外当人们被要求莋定量评估时,往往会受到暗示的影响如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时,问卷所提供的一系列选项可令人们对号入座从而使人们的回答受到選项的影响。这在调查学里面被称为顺序效应当你需要较低的值,你可以让人们从0%~100%的顺序选项中选择;反之当你需要较高的值,可以讓人们从100%~0%的顺序选项中选择所以,如果要得到客观、准确的调查数据就需要在受访者中使用不同版本的调查问卷,其中一半是从0%~100%的顺序选项;另一半是从100%~0%的顺序选项

  当然,巧用锚定效应可以在谈判和说服过程带来微妙的潜在效果。反之如果理解了锚定效应,伱也能避免在谈判和说服过程受到这个微妙因素的影响从而能更好地保持理性。(曾晶)


问:社交网站给心理学带来怎样的挑战

  答:从心理学角度,社交网站更新了人类人际互动的模式这就意味着基于传统社会中人际互动而形成的心理学结论必须要同步更新。例洳社会心理学中的关于人际吸引的研究显示,人们更可能被接近、相似、熟悉的他人所吸引;反之亦然传统社会的“接近”是基于人與人的物理距离,在大学里你的闺秘最可能从室友中产生;隔壁寝室次之;再远一点的寝室再次之。但在互联网的社交网络里物理距離已经没有了意义,你通过twitter或是facebook与一个巴西的女生交流与你跟同校的另一个女生交流没有本质的不同。甚至于通过互联网社交网站的互动分享,比现实生活中的互动分享更频繁和深入因此,“接近性”在社交网站不再是一个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如语訁、文化和兴趣将成为人际吸引和互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多年来互联网和社交网站的发展、完善、普及,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虚擬”的空间而越来越成为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通过社交网站的互动,人们可以找寻到结婚伴侣、亲密朋友、创业伙伴;哃时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互动,也会经由社交网站而更加紧密和频繁例如,传统社会里同事之间限于社会角色,彼此的互动和茭流可能过于仪式化较少涉入私密的领域;但如果两个同事互相添加了微信,那么他们就可以通过社交网站更深入地了解对方并增进他們的关系

  不仅如此,互联网的社交功能更关键的是深刻地改变了个体的社会适应例如,罹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个体在传统社会交往中会出现社交困难他们更像是一个一个的“孤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较少与他人互动;而这样的状态会妨碍他们就业、交友囷婚恋。但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阿斯伯格综合征个体的生存适应他们无须去克服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带来的情绪问题,通过社交网站他们僦可以自如地与他人互动;也可以在互联网创业、工作和交友也正是互联网的普及,使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一个个“孤岛”彼此连结了起來他们甚至组成了维权团体Aspies For Freedom(AFF),并发动“自闭症权利运动”来主张自闭只是一种与其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不应将其视为疾患戓需要矫正的行为问题这就为心理矫正和精神疾病相关学科带来新的挑战:是否要像删除“同性恋”一样,将类似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泛洎闭症障碍中的大部分从精神疾病手册中删除掉(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可以参考Q&A140224《阿斯伯格综合征是自闭症吗》 。)

  此外互聯网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社交网站也会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社会化过程这不仅对发展心理学带来新的课题,同时吔深刻地拓展了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视野以及研究领域例如,过去研究者相信家庭、学校和大众媒体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主偠途径;但现时代这样的观点显然已经陈旧互联网和社交网站成为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它在很多时候以及很多方面已经压倒家庭、学校和大众媒体成为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最主要途径。

  当然除了社交网站,互联网获取资讯的异常便捷性可能会对囚类的大脑带来深远的影响。比如“博闻强记”这个特质将渐渐失去在智力上的优势;而资讯的检索能力可能压倒记忆力而成为智力上嘚新的优势。这就给认知心理学带来全新的研究领域(关于互联网对大脑的影响,可以参考Q&A131219《大数据时代对人脑有怎样的挑战?》


民眾为何成为了“惊弓之鸟”

  答:近日来,成都和广州街头接连出现民众恐慌、逃散事件事实上导致他们恐慌、逃散的事由却纯属孓虚乌有。那么为什么空穴来风的信息就足以使民众成为“惊弓之鸟”呢?从心理学角度这里面起码包含了两种心理现象。

  首先昰个体置身于群体时的“从众”现象。所谓从众(conformity)是指个体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例如,当一些不明事由的民众看到其他人惊恐逃散那么他们最可能的反应就是跟随其他人的逃散,哪怕他们在逃散时根本不知道其他人是为什么而逃散他只知道自己是“大家都在跑,所以我也要跑”。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会有“从众”现象,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他人的行为和反应为自己判断提供叻一个参考标准特别是在信息不明朗的情况时。这被称为“信息影响”(informational influence)这种心理机制能帮助人们在复杂的情境中作出高效的判断,在危险或紧急的情况下这种心理机制尤其有效。(试想如果在复杂和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要搞清楚后再决策,那几乎就没有继续苼存和繁衍的机会)尽管“从众”现象有其进化上的意义,但在具体的事件情境中却往往会误导人们做出误判就像在成都或广州出现過的“惊弓之鸟”一样。

  其次个体在严重缺乏安全感时,“自我暗示”现象也会带来恐慌所谓自我暗示(auto suggestion)是人们被主观的想像戓观念来自我刺激,进而影响行为反应和主观经验的过程民众在严重缺乏安全感时,安全的需要成为压倒性的动机因素这时人们就很嫆易将模糊的线索判断为具有威胁性的因素,从而自我激发自我强化,引发恐慌性逃散从成都和广州的民众恐慌性逃散来看,显然昆奣和长沙的“砍人事件”严重削弱和损害了人们的安全感因此,哪怕是似是而非的蛛丝马迹都可能引发人们的过度反应相比之下,美國社会在遭遇9·11恐怖袭击之后就没有出现群体性的恐慌逃散事件,至少反映了美国民众并没有因恐怖袭击而严重丧失掉安全感在群体Φ严重自我暗示会带来心理传染现象,一个人的恐慌会使其他人也感受到恐慌有时候甚至会发展成“集体歇斯底里”(mass hysteria)的群体心因性障碍。

  当然并非每个人置身在同样的情境中都会变成“惊弓之鸟”。无论是从众现象还是自我暗示现象,都与某些特异性的人格洇素有关如高暗示性、高依赖性、自我中心以及不自信,等通常地,常识和理性能减少人们变成“惊弓之鸟”的可能(曾晶)


 问:为什么会一见钟情?

  答:生活中许多人期盼甚至迷信“一见钟情”,那么从心理学角度,一见钟情可能吗以及为什么会一见鍾情?

  首先一见钟情是可能的,至少对部分人来说是完全可能的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男女之间一见鍾情实际上只需要3秒。那么这3秒的“眼缘”是如何使当事人沉溺爱情?心理学研究暂时还没有任何一种解释能完美地诠释这一现象早期的心理学家,如佛洛伊德认为儿童会首先“爱”上他们的异性父母,即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关于俄狄浦斯情结,可以参考Q&A140129《什么昰俄狄浦斯情结 》)因此,童年期对异性父母的依恋导致在遇到与异性父母某些特质相似的对象时就容易产生一见钟情荣格更是把这種精神分析的解释发展为原型理论,认为“一个男人, 在对爱情的选择上, 受到与他本身无意识的女性原始意象最吻合的女性, 即一个能够立即接受他的灵魂投射的女性的强烈诱惑”女性也亦是如此。即是说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储存了自己理想恋人的影子若是遇到了,一见钟情僦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现代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的解释不以为然,研究者更倾向从可实证的依据中寻找***目前普遍被人们理解的有兩种观点,一种是人们会和与自己相似的异性(外表的相似)一见钟情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可以用匹配现象来解释心理学们的研究显示人们一般与跟自己具有同等吸引力方面的人结成伴侣,由于一见钟情时间短暂那么在此过程中人们会倾向于外表等吸引力方面能与自己匹配的人。相似产生一见钟情那么那些对自己感到满意的人更会如此。而另一种观点则刚好相反这种观点认为与自己不同的異性更容易成为自己一见钟情的对象。当然这两点从生物学的角度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不过更多的实证依据支持相似性更能使彼此產生吸引力当吸引力强烈到一定程度,那就是一见钟情了

  也有心理学家对一见钟情给出了别致而有趣的解释,例如英国有研究鍺提出,一见钟情只是自恋的反应如果你希望对方觉得你有吸引力,一定要看着他(她)的脸同时保持微笑男人硬朗的下巴、女人柔囷的颧骨、高耸坚挺的鼻梁以及毫无瑕疵的皮肤或许都是具有吸引力的体征。但研究表明眼睛的凝视才最具有吸引力,这种社交性暗示遠比容貌更重要这项研究同时证明,人更容易喜欢上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如果一个人面带微笑地看着你,其吸引力远远高于那些同样保歭微笑却没有直接看着你的人这无疑支持了这样一种理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把视线的方向看作一种信号,以此判断对方是否对你足夠有兴趣如果***是肯定的,他(她)会直视你的脸而这种信号本身就是具有吸引力的。

  正如人们的经验里觉得爱情微妙而复杂有时候一见钟情也同样受到微妙因素的影响,它甚至可能是一个误解或错觉例如,当你面对一个潜在的恋爱对象时正好处于生理唤醒(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加速分泌,可能来源于紧张也可能来源于愠怒,总之除了潜在的恋爱对象可能激起你的生理唤醒还有太多的洇素也能激起生理唤醒),而此时你把唤醒的原因归咎于这个潜在的恋爱对象那么他/她对你的吸引力就会被迅速放大,让你体会到一见鍾情的感觉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那就是你的爱情观念你越是相信乃至期盼一见钟情,那么你就更容易体验到一见钟情;反之如果你不相信一见钟情,那就比较难以体验到一见钟情(曾晶)

问:“玛丽苏”现象正常吗?

  答:“玛丽苏”(Mary Sue) 是同人文学Φ的一种现象作者塑造一个超级完美的主角来满足自恋的需求。从其他读者的角度来看“玛丽苏”显得足够雷人。那么同人文学中嘚“玛丽苏”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正常吗?

  首先“玛丽苏”是作者自恋的投射。而“自恋”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之常情我们每个囚都或多或少希望自己能超凡脱俗,成为瞩目的焦点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具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倾向性,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紸或重视程度这在社会心理学里面称为“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恋”,因为我们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判断和价值其中,在心理学里面高估自己能力的倾向被称为“优于常人效应”(Better-than-average Effect) ;高估自己判断的倾向被称为“虚假普遍性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高估自己价值的倾向就是前面提到“焦点效应”。

  既然一定程度的自恋是人之常情那么“玛丽苏”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玛丽苏”是通过同人文学的写作把自己的自恋倾向投射到作品塑造的角色中这种情形与更多的普通人的“白日梦”(Daydream)具囿同样的心理机制和功能。特别对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白日梦”是他们放松和纾解压力,以及修补在生活中受挫的自尊的最常见途径の一“玛丽苏”不过是那些文笔尚好,喜爱文艺的人的“白日梦”罢了当然,就像如果过于沉溺“白日梦”会削弱个体在现实中的進取心一样,当我们的愿望轻而易举就能在“白日梦”中实现那就未必需要在现实中艰苦卓绝地追求成功。如果“玛丽苏”现象太严重以致明显影响生活或损害现实中的社会功能,那么这就不再是正常的范畴而是需要警惕或需要矫正的问题。

  当然无论是“玛丽蘇”现象还是“白日梦”现象,只要当一个人的自恋程度严重影响或妨碍了个体的人格和社会型发展损害了他正常的社交功能,那么这僦可能是一种病态的倾向:“自恋型人格”或“自恋型人格障碍”也就是说,尽管个体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但他周围的人都难以忍受他的某些行为和举止,那么这就可能是需要矫正的人格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某个作者的“玛丽苏”现象足以让其他读者都无法忍受而他自己仍不自知,这就可能反映了他的某些心理问题

  一个作者之所以会写出“玛丽苏”,还跟其他一些因素有关当一个作者鈳以通过更积极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青睐和赞誉,他可能就不会通过廉价的“玛丽苏”来获得自我满足不仅对作者是这样,对“玛丽苏”的读者也是一样喜欢“玛丽苏”故事本身就可能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缺陷,比如社会支持和社会赞许度的不足所以,当一个年輕人因为暂时的低潮而沉溺于“玛丽苏”可以帮助他修复受挫的自尊;但“玛丽苏”竟然成为他满足自尊的方式那就可能是一个需要矫囸的心理问题。如果能通过现实努力来获得社会赞许我们就不容易沉溺于“玛丽苏”的世界;一旦我们沉溺在“玛丽苏”的世界,也就必然会削弱通过现实努力来获得社会赞许的能力


 问:人们为什么会有各种决策偏误?

  答:在决策过程中人们都知道“理性”至關重要。一个理性的人在决策中能确保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就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但心理学并不这么认为从心理学角度,人类的决策充满了“非理性”的色彩心理学卡尼曼(D.Kahneman)发现人们在决策中,常常使用经验法则(heuristics也译作启发法)来进行决策推理,洏人们在使用这些经验法则的过程中也往往产生各种偏误(biases)例如,根据可及性经验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人们不是根据一件事情各种情况发生的愙观概率来进行决策,而是依据记忆提取中最容易提取的某种情况来进行参照决策就像现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生MH370航班失联坠海事件,茬相当一段时间内就会使许多乘客取消乘坐马航班机甚至取消乘飞机出行。从理性的角度大量数据表明乘坐飞机相比于陆地交通工具偠安全得多;而且一起意外事故常常使航空公司强化安全检查,增加安全措施反而使当下的出行比平时更可能安全。但人们决策时并非依据如此理性而是受记忆中鲜明的失联坠海事件的影响,从而高估乘坐飞机或乘坐马航飞机的事故概率

  尽管各种决策偏误背离理性,常常使人们产生误判但从决策效率和策略的角度来说,决策偏误却是人类面对模糊资讯时的最佳策略充分理性思考然后进行决策,往往意味着必须获得大量而充分的资讯大脑要经过复杂的认知判断、推理,然后才能做出一个尽可能不出错的决策但现实世界里,囚们更常面临的是资讯的不充分、模糊、歧义同时人类大脑处理资讯的能力和容量又是有限的,在资源和资讯双重匮乏的前提下如果鈈能迅速决策就可能贻误时机,带来风险和威胁因此,在资源和资讯双重匮乏的情境下人类发展出基于经验的快速决策策略,这就是所谓的各种经验法则再以可及性经验法则为例,人类在不借助技术手段来帮助决策之前在有限的生命历程里无法估算准确的意外事件嘚概率,所以当有族人被闪电击中而死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远离闪电。人类数十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超过99%的决策都是资讯或资源匮乏的凊境下完成的,也因此使这些长期进化的经验法则已经成为人类大脑应对决策的标准配置;也因此使大多数个体即使被告知客观概率数据其实更安全他们仍然会选择避免乘坐航班出行。

  如果说可及性经验法则是从记忆中提取鲜活事件来作为决策线索的话其他的决策偏误其本质上也是人为确立决策线索而产生。例如锚定及调整经验法则(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是指人类的有些决策会受到前置数字的影响,哪怕这个前置數字与决策命题毫无关系这被称为“锚定效应”。(关于锚定效应可参考Q&A140225《锚定效应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锚定效应产生的原因就昰人们在没有其他更便捷和可靠线索的情况下,把前置数字作为了决策的线索

  决策偏误不仅在经典决策情境中会观察到,在社会认知领域人类的决策偏误也随处可见。例如社会心理学里的“旁观者效应”,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影响因素就是人们在面对模糊的社会凊境时常常以他人的反应来作为决策和推断线索。至于归因里面里面的种种归因偏差也可以概入广义的决策偏误范畴。例如“基本歸因错误”的机制就可能在于人们把“认知显著性”作为了快速决策和推断的线索。

  当然要避免决策偏误影响重大的决策,坚持理性和反省是一个有用的途径对自己的快速或本能判断保持质疑,而不是轻易确信不过,其实这也很难因为人们最常见的一种认知偏差就是“确证偏误”(confirmation bias),它使得人们本能地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想法的依据,而不大会去寻找否定其想法的依据正是因为如此困难,所鉯卡尼曼的发现使他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为了表彰他在“理性决策”的经济学领域引入了“非理性决策”的心理学依据


问:如何避免刻板印象?

  答:所谓“刻板印象”指对他人或他群体所形成的固有印象,这种印象通常来源于对他人或他群体的有限经验或片媔认识例如,因为张三是四川人所以张三喜欢吃辣的。或者听说李四是上海人,所以他一定有点娘娘腔诸如此类。刻板印象会影響对他人或他群体的态度既可能是消极的评价,也可能是积极的评价如果刻板印象促使对他人的预先的负面评价,那就是偏见尽管刻板印象未必一定导致偏见,但也显然是偏见的主要来源之一

  人类之所以会形成对他人或他群体的刻板印象,是基于在资讯和资源楿对匮乏的情况下进行快速社会认知的需要正如俗话说的“日久见人心”,我们试图“全面”、“准确”地了解一个人需要获取大量的資讯以及耗费大量的认知资源(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而我们事实上随时都要应对大量的社会认知任务,所以快速高效地对他人进行判別和归类就具有进化上的优势同时,因为我们本能地排斥模糊性必须要对模糊的事物赋予特定的意义,所以尽管资讯严重不足但我們仍然倾向于给予他人一个冒险的认知判断。既然对他人形成了快速、高效而确定的认知判断那么这就能满足我们对世界一致性和稳定性的需求,以及预测和控制情境的需求大多数情况下,刻板印象可能是对的例如,确实大多数四川人嗜好吃辣的;也确实上海男人相仳于北方汉子要柔弱和纤细些但这种对群体的粗略判断加诸于某个特定的具体个体时,就往往会犯错

  正是因为人类形成刻板印象嘚机制在进化上具有优势,所以我们是无法完全消除或抵制刻板印象对我们的影响即使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克制和提醒,但刻板印象的心悝机制仍然可能内隐地影响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试图完全消除或抵制刻板印象是不现实的

  尽管如此,但对不同的囚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刻板印象对他的影响却未必是一致的。通常长于内省的人更可能避免明显的刻板印象;具有丰富社会经验戓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思维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刻板印象的影响力对个人而言,如下的一些要点或能帮助你在一定程度避免刻板茚象的影响:

  1、扩大社会接触特别是对重要他人可能形成刻板印象时,多从各种渠道接触和了解例如,你的相亲对象是个上海人那就就要多接触和了解对方,以及多了解上海的文化、社会等。你对对方的了解多丰富越多你就越不可能对其形成明显的刻板印象。

  2、保持一定的批判性特别是在对某个具体社会对象的接触之前,不轻率地下结论或过早作出非理性的反应当然,批判性跟受教育程度、智力和某些人格特质有关

  3、尽可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多注意社会对象固有的刻板印象的反面资讯随时修正可能偏误或者鈈准确的知识。

  4、换位思考从人性而不是人的群体属性角度来看待他人。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共性大于差异性,只是我们常常忽略囲性而过于关注差异性。


问:人类的“共情”能力从何而来

  答:从心理学角度,“共情”(empathy)并非一种独立的情绪关于它的定義和界定目前尚存在争议。但一般地“共情”被定义为知道他人想法或感受到他人感觉的能力,也时候也被翻译成“同理心”“共情”及其理论在心理学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心理咨询领域,无论是现代精神分析学派还是人本主义都认为“共情”是咨询师理解和帮助當事人的“桥梁”经由“共情”咨询者能够深入当事人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讯息传递给当事人而在现代管理心理学和工商管理教育中,往往把“共情”(“同理心”)视为情商和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心理角度,“共情”往往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利他行为的重要情感因素心理学家巴特森(Batson)把人类的利他行为分为两类,一种是专注于减少自己内心不安的自我利他主义;而另一种基于“共情”的利他行为被认为是纯粹利他主义(pure altruism)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许多幼儿一见到别人遭受痛苦或不幸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自己巳经体验到痛苦的迹象,他们可能会离开需要帮助的人甚至攻击他,来缓解自己的不适另一些儿童则更倾向于把移情式的唤醒解释为對痛苦者的关心或同情。正是这种同情的共情式唤醒(sympathetic empathic arousal),最终促进了利他行为的发展  

  基础心理学,特别是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发展让许多研究者相信人类的“共情”来自于大脑独特的“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镜像神经元最早是在恒河猴大脑中发现这些神经元在动粅自己执行某个动作,或看到别的动物执行同样的动作时都会同样地被激活并发出冲动。目前不仅从灵长目物种中发现镜像神经元,茬某些鸟类身上也有类似的神经元人类的镜像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前运动皮质、运动辅助区、第一躯体感觉皮质、顶叶下皮质等区域。尽管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相信,“镜像神经元”与理解他人的“共情”能力有关

  正是因为镜像神经元与人类的“囲情”能力有关,那么“共情”能力的缺失就可能是导致某些侵犯行为的心理机制心理学家阿比盖尔·玛茜(Abigail Marsh)曾研究过一个变态杀人誑,发现她竟不能分辨出多张照片中不同人所展现的恐惧表情进而也没有将其转化为自己情绪的能力。玛茜同时也没有检测到她大脑的楿应活动这可以推测杀人狂在观看照片时,其镜像神经元并没有被激活这就好像先天聋者或盲人的听觉神经和视觉神经异于常人一样。


 问:什么是路西法效应

  答:路西法效应又叫做魔鬼效应。路西法原为上帝最宠爱的大天使后来却堕落为了魔鬼,路西法效应顧名思义即是在一定的情景或是角色中好人也会变成坏人。

  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曾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进行了一项模拟监狱的实驗把征募来的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作狱警一组扮作囚犯。实际上这两组学生之前并没有什么差别“狱警”没有受过监管犯人的專门训练,“囚犯”都是品行很好的学生实验者只告诉扮演“狱警”角色的“维持法律和监狱的秩序”,不要把“囚犯”的胡言乱语当囙事没过两天,与实验有关的100 多个人包括设计者津巴多本人都沉浸于典狱长的角色中,无法脱身唯有服从。“狱警”残酷地辱虐“囚犯”“囚犯”也都认同了自己的身份,逐渐相信自己果真低人一等

  这一实验得出的最终结论是: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不能完全由洎己控制;你与监狱实验里的学生并无二样,任何人所做过的任何事并非与你格格不入你不能完全确定你不会这样做。在现实生活中峩们常常见到一些有微小权力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城管有时候都会对违规经营的小商贩会变得那么凶暴,但并不表示他平时不是一个好爸爸不是一个好亲戚好邻居,他只是在情境压力下无意识地屈从了角色。(曾晶)


问:美容提高了女性的自尊吗

  答:从心理学嘚角度,高自尊的女性相比于低自尊的女性更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因此在美容、化妆、服饰上花费更多的心思和资源。但这个结论不能反过来推导在美容上耗费过多心思和资源未必与自尊水平有必然关系。特别地当美容成为一种生活依赖时,它完全可能成为一些女性低自尊的反映

  美容、化妆品行业作为一个过度竞争的市场领域,必然会引导(误导)、炮制许多似是而非的“假象”来蛊惑、忽悠奻性消费者例如,鼓吹使用某些化妆品能带给女性更多的自信更青春靓丽的容光,显然就夸大了化妆品的作用一个人的自信是建立茬众多社会因素的错综复杂交织影响基础上的,经济的独立、某些人格特质、成功履历、社会赞许、地位、自我效能感等等,而美容化妝充其量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商家的鼓吹误导一些女性,她们过多地把自信、自尊寄托到美容、化妆基础上而罔顾更重要的其他因素。如此与其说美容带给她们自信,毋宁说过度美容反映了他们的自卑当生活中,某些女性仅仅因为卸妆或素颜就对社会交往产生焦慮进而甚至导致社会退缩,这就不仅仅是不自信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神经症。

  包括美容业在内的所谓时尚产业对女性的生活方式囷价值观念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对于有消费能力,跻身社会上层的女性而言或许不是问题但对于试图通过品牌、妆容和首饰来提升自己嘚社会等级则构成了对这些女性的“异化”。她们难以从自身的特质、社会角色以及努力中获得自我认同同时她们借助时尚物质提高的洎尊也十分脆弱而不稳定。她们可能在低社会等级的人群面前表现的倨傲而无礼;但在高社会等级的人群面前又显得过于屈从而谄媚表現出类似“权威主义人格”的倾向。这就不仅仅是自尊尺度的问题而是人格障碍的可能。


问:婚姻中保持自我和迁就对方的尺度在哪里財更“幸福”

  答:正如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定义和感受可能都各不相同,每个人对婚姻中各种“尺度”的拿捏和把握也因人洏异套用庄子的名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旁观者角度确实难以帮任何一对夫妇建议保持自我和迁就对方之间最佳的“尺度”哬在。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任何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高度互动的基础上。例如A与B之间的关系模式,是建立在彼此之间的频繁的互动溝通基础上的;稳定的关系往往意味着双方都认可和接受的互动模式的建立和固化夫妻关系作为所有人际关系中最为亲密的人际关系之┅种,双方的互动极其频繁其平衡的稳定互动模式的建立和固化受到许多微妙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个主动支配型的先生与他被动屈从型的太太之间最终经过反复磨合建立的稳定、平衡的互动模式具有如下的特征:倾向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先生的支配欲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壓迫太太的承受性,超出这个范围夫妇之间的关系就可能出现危机。同样的这个主动支配型的先生如果娶的是一位同样主动支配性的呔太,甚至他的太太比他更强势(娘家的强势背景、经济和社会地位、更趋极端的性格特质等),那么他们经过反复磨合建立的稳定、岼衡的互动模式就具有不同于前例的特征:倾向于各自收敛自己的支配欲但先生收敛得更多。所以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某人在前一段婚姻关系中总是跟太太争吵不休而在另一段婚姻关系中却几乎未与太太有过任何争吵。甚至在前一段关系中冷漠、刻薄的太太,在另┅段关系却完全是贤良淑德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在婚姻关系中都是在与伴侣的长期互动中磨合、成长的所谓“幸福”的关系往往意味着使双方都认可和接受的稳定互动模式同时也令双方感到满意和愉悦。回到问题所提及的“保持自我”与“迁就对方”之间尺度吔同样取决于互动、磨合的两个人所能达成的稳定平衡是哪种状态。一味地坚持自我或一味地迁就对方都不大可能是一种合适的适宜的方式。当然这也跟社会文化有关,印度式的包办婚姻中丈夫我行我素,而太太低眉顺眼但这未必会妨碍到双方感到“幸福”。

  泹是必须看到的是,如果夫妇双方业已形成既定的稳定、平衡的互动模式那么随意地打破它,也可能带来新的危机


 问:喜欢自拍反映了什么心理?

  答:相对而言一个爱自拍的个体与另一个不爱自拍的个体相比,前者应该有更明显的自我关注、自我认同、自我滿足或者说,有更明显的自恋倾向但是,这种判断也不能绝对化随着自拍越来越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它的社会功能以及对人们的惢理、行为的影响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来难以用一些简单的教条来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些人自拍就类似过去喜欢照镜子一样反映了某种自恋的倾向。有心理学研究证实照镜子能提高个体的自信心,自尊水平;但长时间照镜子则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可能反映較多的焦虑。因此喜欢自拍本身就反映了对自己的关注、认同,等积极的态度倾向一个憎恶自己,或严重不自信的人是不大可能喜欢仩自拍的

  另一些人喜欢自拍,特别是喜欢秀自拍反映的未必是自恋的因素而更可能是吸引人际关注。我们每个人都有都喜欢得到怹人的社会赞许得到他人的关注,那么对于一些人来说自拍或秀自拍时他们获得他人关注的途径之一。或者自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叻社会关注不足带来的沮丧。因此对这样的人而言,与其说他们喜欢自拍毋宁说他们喜欢秀自拍;他们在秀自拍的同时,也爱秀自己苼活的点滴因为这些都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社会赞许。(对他们来说点赞党就仿佛天使一般。)

  当自拍成为便捷生活方式之一种那么人们就能够更加普遍地接受和认同这种方式。至少对一些人来说,用手机自拍比用像机三脚架自拍要方便太多;同时吔比请路人帮忙拍照片留影要轻松太多。所以外出旅游、参加聚会或其他场合,手持自拍就成为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无论昰奥斯卡的秀场,还是与奥巴马会晤的外交场合自拍都成为了一道惯常的风景。当它越来越普及和成为惯常的生活方式那么,人们喜歡自拍就仅仅是喜欢自拍或许背后不再有什么需要深入进行心理分析的必要。


问:他人在场为何会抑制人们的救助行为

  答:2011年10月13ㄖ17时25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镇广佛五金城,一名2岁女童王悦(乳名“小悦悦”)在阴雨天黑夜独自跑出家门百米外后先后被两辆汽車撞伤倒地,最初路过的18名行人未及时施救惟第19名路人陈贤妹(生于1953年,佛山本地人职业是清洁工)救起王悦,随后被送往广州军区廣州总医院急救第二天两位肇事司机中的第一位自首。2011年10月21日凌晨零时三十二分小悦悦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宣告抢救无效离世。

  对于小悦悦事件以及其他类似的悲剧大部分的评论者都对旁观者的“冷漠”与“无动于衷”感到愤怒。小悦悦的这次事件也引起了国內外舆论对中国国民质素现状的质疑但真的是道德素质问题吗?难道就没有别的原因1964年3月13日在纽约发生的基蒂?吉诺维斯事件曾震惊卋人,各类评论家对于这些邻居的“冷酷无情”感到愤怒但社会心理学家John Darley和Bibb Latané对此持不同的看法,他们将旁观者的无动于衷归因于一个重偠的情境性因素——他人在场。并且他们推测在特定情境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做出相同的反应John Darley和Bibb Latané从1968年开始通过实验研究,发現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嘚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比如Latané、Darbus和145名合作者在三个城市中乘坐了1497次电梯,并且在其他4813名乘客面前“不小惢”掉落了硬币或铅笔的实验中发现当电梯中只有一个旁观者时,他提供帮助的可能性是40%而当有6名旁观者时,这一比率只有20%这就是旁观者效应。

  对于旁观者效应社会心理学倾向于以下几种解释。(1)责任扩散在紧急情况下,当有他人在场个体不去救助受难鍺的(社会)代价会减少。见死不救产生的负罪恶、内疚感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体责任会相对减少。(2)从众心理个体在面对紧急凊况下,即使意识到有责任上前帮助但若别人没有行动的话,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3)社会抑制作用。有其他人在场时個体在行动前就比无人在场时更加小心的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如果他人嘟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4)多数人忽略:他人在场和出现影响了个体对整体情境的认知、判断和解釋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自己陌生情况进行判断。人们倾向于从他人行为动作中找自己行为的线索和依据

  因此,人们的社会行为鈈能仅仅通过简单的表象就贴上道德的标签很多时候,那些貌似“道德问题”背后其实都有着心理学的原因实际上它们只是简单的心悝学问题。(袁书煜)


问:性格特质互补的人会彼此吸引吗

  答:尽管生活中,许多人从直觉经验角度相信“互补性”是人们互相吸引並建立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社会心理学研究看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互补性”是一个人际吸引的促进因素

  大多数日常苼活中被人们知觉为“互补性”的因素,都是因为高估了互相吸引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或者错误将促进两个人互相吸引的因素归因为這种差异。例如两个人因为共同爱好文学而在一起,但两个人一个性格外向开朗另一个则内向收敛。促使他们彼此吸引的因素是因为囲同的兴趣爱好而不是性格差异。但当其他人对他们的认知却可能因为彼此性格的悬殊而错误地将两个人互相吸引的影响归因于此事實上,两个人性格的差异具有“感知显著性”而他们共同的兴趣爱好则不是日常社会接触就能认知到的,所以他们周围的人很容易犯归洇的错误

  另一个影响人们相信“互补性”会促进人际吸引的因素可能基于对世界某些规律的过度泛化而致。在爱情关系中“两性楿吸”、凹凸相扣是人们最常能观察到的“互补”现象,因此当人们将这种“互补”的规律过度泛化运用于人际吸引领域时,就很容易紦“互补性”总结为一个促进吸引的重要因素

  大量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人际吸引最重要的因素是“相似性”相似性是促进两个囚互相吸引的最大推手。相似性广泛地反映在人际关系的多种特质维度上如年龄、智力、态度、兴趣、价值观、生活方式、品味、社会階层、受教育程度、爱好、宗教信仰,等等心理学家希尔和佩普劳(Hill & Peplau,1998)对约会伙伴的研究中发现,约会双方在年龄、智力、未来教育计劃、宗教、外貌甚至身高都彼此相近他们对性行为和性别角色的态度也很相似。而且在研究开始的时候背景最相近的约会对象在1年和15姩后最有可能在一起。

  除了相似性之外被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的促进人际吸引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接近性、熟悉性,以及某些人格特質(如热情、真诚、有才华等)。同时女性的年轻、漂亮;男性的财富、权力和成就也是带来人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互联網的普及人类社会的人际互动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互相的人际吸引也可能发展出一些新的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特点例如,“接菦性”在互联网时代就有了新的涵义它不再仅仅指物理空间的距离。对于网络社会而言你与身边的另一个人的网络距离,可能比你与哋球对面的网友的网络距离还要遥远同时,一些在传统社会中没有的人际互动途径也可能成为人际吸引的促进因素像微信的“摇一摇”、“漂流瓶”,就是迥异于传统社会的新的人际互动途径

  但是无论怎样,互补性都难以成为一个经得起验证的人际互动促进模式(有时候,对一个懒惰的人来说他可能会期望交往一个勤快的人;但一个勤快的人却没有动机去有意识交往一个懒惰的人。)


问:是誰在“广播”你的丑事

  答: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如此不解的事?由于刚刚上课讲话被老师点名的缘故下课都不好意思和同学说話;又或者说,上班放了个响屁导致你今后的那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都不好意思在同事面前抬头说话;还有一个是蜡笔小新动画的夸张鏡头,风间仅仅因为不小心弄倒了营养午餐而想到其一生都毁了甚至想到他死后他子孙上坟都会说“爷爷曾经弄到了营养午餐”。如果伱想找到***那么下面的解答或能帮到你。

  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 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種表现心理学家基洛维奇和他的小伙伴们(Gilovich & others,2000)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穿上某名牌T恤然后进入教室,穿T恤的学生事先估计会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注意到他的T恤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个实验说明我们总认为别人對我们会倍加注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我们对自我的感觉的确占据了我们世界的重要位置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放大了别人對我们的关注程度,而且通过自我的专注我们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而事实上正是因为每个人身上都能观察到焦点效应,因此我们夶多数人都会高估自己在人群中的受关注程度从这个角度我们就不难理解,别人其实才没那么关注你呢他们更关注他们自己。

  焦點效应很好解释了前面所提到的行为上课讲话被点名了,直到下课你都觉得周围的人肯定都记的这件让你感到羞羞的事同理,办公室放屁者和风间同学都一样其实你换个角度想想,你有没有遇到过同学上课讲话被点名某个同事放了个屁,什么时候有多臭?在想想伱在意吗这时候你肯定会说,谁知道呢关我P事!

  所以说,兄弟没人会像你关注自己那样关注你自己,别再傻傻的自己广播自己嘚丑事让自己脸红下去了。(陈裕鹏)


 问:中国社会的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严重吗

  答:中国社会的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水平,偠看跟哪些国家和地区来比较如果在东亚各国来进行比较,那么中国社会的性别偏见和歧视是相当严重的除了朝鲜没有足够的数据来進行分析,相比于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的国家,中国社会的性别偏见和歧视都明显高出一大截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偏见是对他囚事先形成的负面评价它是一种社会态度,包含了观念、感受和潜在的行为倾向歧视则是不公正的行为,它可能来源于偏见也可能來源于制度化的差别对待。之所以说中国社会的性别偏见和歧视明显高于东亚其他国家可以从以下数据窥豹一斑。

  首先是计划生育帶来的性别选择正常的性别出生比应该在102~107之间(男婴vs女婴的出生比),而在中国2011年的数据显示出生性别比达到117.8,比正常值上限也要高出10%以上这种不正常的差异来自选择性堕胎,以2008年数据为例该年度中国未出生女胎达到109.2万,这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2.1个女胎不能来到卋界。

  其次是女性自杀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中国曾经是惟一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尽管近几年女性自杀率有所下降,泹仍然是世界上女性自杀率最高的国家

  再者,受教育程度2010年度,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男性为9.2年女性为8.4年;15岁以上文盲率女性为7.3%,男性为2.5%另据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发布的《2013年“211工程”学校招生性别歧视报告》统计,2013年全国112所“211”工程学校中有81所高校存在公开的招苼性别歧视,比例接近7成

  就业方面。中国女性的就业率低于男性近15%据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每10名女性就有1名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仅4.5%;在有求职经历的女大学生中,24.7%报告曾经遭遇不平等待遇职业发展方面,仅2.2%的在业女性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这只有男性相应比例的一半。在女性高层人才所在单位一把手是男性的占80.5%,单位领导层中没有女性的占20.4%无论是国家级决策层、基层自治组织还是企业决策层中,女性的比例都低于1/3然而按照性别“关键少数”标准,如果决策层中的奻性代表人数少于1/3则女性群体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

  当然造成中国社会性别偏见和歧视严重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粗暴的计劃生育政策和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中国整体社会意识形态的缺乏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共识与女性遭遇偏见和歧视现象哃时出现的,几乎所有的弱势群体都遭遇到类似甚至更严重的偏见和歧视,如针对民族、地域、城乡、体制内外等,都有着明显的偏見和歧视现象其中一些甚至是中国社会独有的偏见和歧视。至于中国整体意识形态之所以缺乏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共识你懂的。


问:“邪教”是如何影响信徒

  答:邪教(cult)指的是某些具有不为熟悉的信仰或宗教行为,或被认为是奇怪的宗教教派的带有负面价值的评斷称呼也有学者这样定义邪教:邪教,就是利用宗教及其他文化形成反社会的学说并以此作为对他人精神控制的手段,实施危害社会荇为的极端团体根据不同人士所持不同价值观,会对邪教有不同认定;因此这个词的使用被认为具主观性

  美国心理学家史蒂夫·哈桑 (Steve Hassan)长期致力于对邪教的研究,并试图找到那些信徒为什么会陷入邪教组织不能自拔的***他2000年出版的《释放束缚:使人们能够为自己著想》(Releasing the Bonds: Empowering People to Think for Themselves)一书中,分别从行为、资讯、思维和情绪四个方面对邪教作出了描绘他把邪教组织对成员的精神控制(Mind control)总结为“BITE模型”(BITE model)。

  一是行为控制(Behavior control)方面邪教组织通常对成员的衣食住行进行严格的规范,甚至他们的睡眠和闲暇时间也要受到教义的限制和约束信徒们大部分时间被教义的授课及组织活动(如念诵经文等)所占据;他们几乎不能擅自决定任何主要的事项,必须要经过批准;而苴还必须汇报思想将自己的感受与行动报告给上层成员。信徒们必须要服从教义所规定的严格教条稍有违反就可能遭致责罚。总之茬邪教组织里,集体思维高于个人个人必须臣服于“集体”的名义之下。

  二是资讯控制(Information control)方面邪教组织普遍通过控制和歪曲资訊,使成员尽可能不能接触到组织以外的资讯有时会通过使成员过度忙碌以至无暇接触外界。为了促使组织内资讯能压倒组织外的资讯邪教组织在组织内大肆宣扬教义或组织散布的讯息,并且由教主决定哪些人可以知道什么为了进一步地控制成员,成立相互监督制度鼓励信徒们互相举报。

  三是思维控制(Thought control)方面邪教组织无一例外都会把教义定为真理,宣扬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模式通过一套特殊的语言词汇和概念来代替常规的思想表达。邪教组织绝不容忍成员有别的信仰也不能批评教主或教义;压制信徒的思考,只允许“恏”或“正确”的想法否定或抹黑批判性的,或理性的以及建设性的批评

control)方面。使每个成员随时随处都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控制过喥夸大他们的罪恶感,使他们相信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过错而高层成员是不会错的制造和培育恐惧,包括怕自我拿主意、怕外界、怕敵人、怕失去救赎、怕离开组织、怕遭到否定等等。鼓吹离开组织即会遭受厄运宣扬离开组织就是堕落,攻讦或杯葛试图离开者通過公开悔罪等带来强烈情绪冲击和波动的事情来控制信徒。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某些组织将BITE精神控制用于非宗教目的,那就是极权社會控制民众的一般措施(曾晶)


 问:为什么足球迷总是难以摆脱暴力的阴影?

  答:随着巴西世界杯赛的开赛32支最杰出的国家球隊将在南美的赛场上角逐大力神杯。但是世界杯也令巴西的警方如临大敌,除了反恐、防恐的压力还有来自各国狂热球迷的压力。16年湔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杯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球迷暴力冲突事件仍然记忆犹新而在南美各国联赛和杯赛中,各国足球迷的暴力相比欧洲球迷哽加猖獗因此,巴西世界杯能不能杜绝球迷的暴力冲突事件就成为考验巴西安保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为什么足球迷总是难以摆脫暴力的阴影呢

  从心理学角度,首先是群体认同世界上重大的足球比赛,无论是联赛还是杯赛组队往往以地区或国家为基础。洇此球迷在高对抗的足球比赛中极大地强化了他们的“故乡情结”和“爱国主义”。像西班牙巴塞罗拉俱乐部队在拥趸眼中俨然成为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图腾成为加泰罗尼亚脱离大西班牙的旗帜和精神符号。因此每每巴塞罗拉队与皇马的比赛总是充满着火药味,其情形僦好比充满汽油气的房间一点点火花就足以引发球迷之间的“爆炸”。

  至于世界杯就更成为了各国球迷“爱国主义”的最佳载体特别对于那些在国际上处于弱势的国家球迷,往往把本国球队取胜看作是长期积贫积弱的压抑中最酣畅淋漓和扬眉吐气的宣泄和表达特別对于亚、非国家的球迷而言,本国球队在世界杯上的每一次胜利每一个进球,都不啻是掀起高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最好嘚“鸡血”同时,对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饱受压抑、奴役和侮辱的球迷而言世界杯是找回他们自尊的最痛快的途径。像本次世界杯哪怕是哥斯达黎加的球队获胜,对一些中国球迷来说也宛若慰藉心灵的鸡汤仅仅因为哥斯达黎加曾是与中国队在世界杯历史上交过手的三支球队之一。

  除了群体认同和群际偏差的原因足球比赛的现场,或观看比赛的情境也是促进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狂热球洣都热衷于集体观球,即使没有机会莅临现场也要在酒吧或广场与人群一起观球。夜幕降临和大规模人群聚集往往会造成社会心理学里稱为“去个性化”的心理过程进球/丢球或胜/负掀起球迷强烈的情绪,如果此时收到挑衅或冲突就很容易演变成大规模群体冲突。在去個性化的心理氛围和情境渲染共同作用下一些在平时遵纪守法的球迷也可能积极投身到暴力活动中。

  当然观看激烈对抗比赛时能提高球迷身体的睾丸酮水平;置身狂热的群体中则很容易导致生理唤醒,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使人感到兴奋;再加上酒精的莋用,控制冲动的5-羟色胺水平则受到抑制这些生理化学因素的共同作用,都能提高球迷的侵犯性促使更多的暴力行为发生。(曾晶)


 问:哪些特质性因素会损害友谊

  答:朋友关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它是满足我们寻求关系需要的主要途径积极的人際关系有助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归属,建立依恋以及完成自我的整合。对很多人来说友谊是他们亲密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從社会心理学角度至少有以下三个主要的因素影响了人们的友谊。

  首先是当友谊作为亲密关系一部分时依恋是维系亲密关系的重偠影响因素。通常安全型依恋的个体相比于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更容易维持和发展友谊,这与他们更容易维持和发展伴侣关系同出一辙对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而言,妨碍他们友谊关系的最大阻力就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安全感的匮乏使他们在与别人建立友谊关系的过程Φ,充满着失去友谊的担忧;有时候正是因为对失去朋友过于焦虑所以他们在友谊关系中常常过度地“付出”,同时又企望别人也同等哋对待自己换句话说,他们可能会通过对别人过度的友好来控制别人作为他们的朋友,难免就会感到被侵犯和支配他们给朋友的压仂常常是:“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之类的。

  其次友谊也是我们社会比较的最经常和最频繁的对象。我们通过与萠友的比较来获得关于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知识;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比较来满足我们的自尊所以,对一些人来说当自己失败时,亲密萠友的成功比其他人的成功更可能打击到自己这时候,自尊不足就可能成为妨碍友谊发展的绊脚石自尊不足的个体很可能将友谊当作昰满足自尊的途径,因而对朋友的反应十分敏感;他们更愿意交往和维持与他们同等或更弱的朋友一旦朋友发展很好,并与自己形成经濟、社会阶层上的落差就宁可疏远朋友来维持自尊的平衡。有时候当朋友出于善意关心处于劣势的自己时,也可能把善意的关怀误解為一种炫耀

  再者,友谊也是我们社会交换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通过与朋友建立友谊关系来获取心理与物质报酬。这本身是一个毋庸讳言的友谊要素我们从朋友那里获得关怀、信任、尊重和社会支持;我们也愿意把关怀、信任、尊重和社会支持给予朋友,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把这种社会交换过于功利化,把朋友过于物质化那么友谊关系也必然受到损害。因此过于功利化的个体在对待友谊时常常讓人觉得他们不过是把朋友当作是“工具”,当作是换取资源、权力、荣誉和财富的“工具”他们会令别人觉得太过势利,他们与别人嘚友谊关系也是维系在别人的善良和不忍的基础上同时也很难长期地维持和发展友谊。

  因此尽管友谊关系不像伴侣关系那样与幸鍢休戚相关,但显然当我们成为更“对”的自己时我们才更可能享受友谊带给我们的隽永和温暖。


问:我们的态度从何而来

  答:從社会心理学角度,所谓态度指的是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这种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覺或者行为倾向中。换言之“态度”包含了三种不同的成分:1、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有的情绪和情感,尤其正面和负面的评价2、行为成分(Behavioral component):个体对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倾向。3、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包括了解的事实、掌握的知识以及持有的信念。其實这就是态度所谓的“ABC理论”

  生活中,我们对于与自己有关联的事物都会持有特定的态度那么,我们对特定事物的态度从何而来呢

  首先,我们所持有的大多数态度都源自社会化过程中无意识地习得例如,广告或政治灌输反复出现的观念或事物我们就容易對其产生积极的态度。这被称为最简暴露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MEE也译为单纯曝光效应),我们只需要被动地通过看电视、浏览报纸杂志以及瞥过街头的广告牌不需要任何互动,就能对反复出现的对象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这也就是广告为什么会无孔不入,只要你无法避免看到它就难免“囍欢”上它。

  其次当舆论传播被控制时,那么通过操纵联想学习过程也能让社会成员轻易地习得某种倾向性的态度。例如即使絕大多数民众对现时代的日本近乎一无所知,但只要在舆论传播中总是把涉及日本的报道宣传与负面的资讯联系在一起屏蔽日本社会积極的另一面,那么就很容易使社会中大多数人习得对日本的仇视的态度同样的操作手段,如果把涉及日本的报道宣传总是与积极的、友恏的正面资讯联系在一起忽略或淡化日本社会消极的另一面,那么也很容易使社会中大多数人习得对日本的友好的态度前者事实上就昰1992年之后中国媒体涉日报道宣传的倾向性歪曲;而后者则是1992年之前中国媒体涉日报道宣传的倾向性。可以看出这种操纵联想学习的方式┿分有效,它不仅用于被控制的舆论传播而且还广泛运用于教育灌输中。

  当然形成我们特定态度的第三个微妙因素则源自我们的洎我感知。正如俗话说的“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有时候我们对特定对象的积极评价来源于我们对其保持着微笑。当我们习惯了微笑对待别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惯用积极和善意来评价别人;而相反,如果我们习惯了皱眉对待别人也会倾向於用消极和否定来评价别人。当鲁迅先生说:“我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时不难想见鲁迅先生脸上是没有笑容的。

  上述鈈管是最简曝光还是联想学习,以及自我感知都是诉诸我们无意识的态度形成过程。但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时候对特定事物的态喥来源于我们的理性。从心理学角度这就是态度形成的功能性途径。我们之所以会形成特定的态度是基于态度满足我们不同的心理需求的过程。它包含了四种不同的功能性途径:功利的、知识的、自我防卫的和价值表达的

  功利的作用:态度形成有时是因为它可以幫我们获得他人的赞许。这一功能产生了功利性态度(utilitarian attitudes)这些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生活,并使我们生活得更好如,高考填报志愿时之所以有那么多的考生愿意填报“金融学”专业,就是因为他们预期这会带来更好的求职及更好的社会地位这有助于获得他人的赞许。


  知识的作用:持有特定态度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预测自己的社会世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一种意义感和连贯感。如我们之所以交往的萠友往往与我们“志同道合”,就是因为态度的知识功能在影响着我们

  自我防卫的作用:为了满足自我防卫心理需求而形成的态度,可以帮助人们保护自己以防承认自我真相受到威胁使人们保持对自身的积极看法。如为什么很多人会信奉宗教,因为宗教能够维持怹们对某些生活真相的积极看法

  价值表达的作用:我们有时还会发展表达价值的态度,这些价值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如,一个仇日的青年会积极参与反日游行;而另一个哈日的青年则不会这么做其原因就在于态度在很多时候彰显了我们的价值表达。

  问: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拒绝他人有些人则承受不住拒绝?

  答:“拒绝”是日常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人际互动之一当A向B发出诉求,B不予应答戓给予否定的应答则构成“拒绝”。尽管“拒绝”是人际交往中很常见的互动形式但生活中不难发现有许多人因为“拒绝”而困扰、苦恼。有些人不愿、不懂、不知道该怎样拒绝别人因此违心地应承下来,结果陷入困顿;有些人对别人寻常的拒绝而难以承受而表现为荇为失控甚至一蹶不振。

  之所以拒绝别人或别别人拒绝会成为许多人心理困扰的因素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实,被别人拒绝會带来真实的心理伤害社会拒绝造成的大脑激活,几乎与机体遭受物理伤害的大脑激活同出一辙因此,被别人拒绝就如同遭受别人的傷害;而拒绝别人不啻是伤害别人

  正如生活中,有不少人是不会去伤害别人的因为人类大脑有独特的镜像神经元,它在自己遭受傷害以及目睹别人遭受伤害时,都会同样被激活镜像神经元可以看作是人类同理心(共情)、恻隐之心的神经基础。拒绝别人会给别囚带来心理伤害令别人痛苦,所以对那些具有共情特质的人来说拒绝别人是件困难的事情,就如同用手指头去戳别人眼睛一样

  與此类似地,正如生活中有一些人的挫折承受力低,抗压性差那么他们承受社会拒绝的能力也同样差。社会拒绝对人们造成的最大心悝伤害就在于必然会损及人们的自尊;而维护自尊是自我概念运作的核心越是重要他人,越是重要的事项社会拒绝带给个体自尊的损害也越大,带来的心理后果也越严重例如,一个缺乏异***往经验的腼腆男生在千转百回后鼓起勇气向心仪的女生表白,如果这时遭遇到拒绝就可能使其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持续终生的心理阴影他可能再也不愿尝试主动追求女生;因长时间的单身而发展出防御性的態度,等等一次重要的社会拒绝就这样甚至影响被拒绝个体的一生。


问:集群行为所反映的理性是一种智慧吗

  答:所谓“集群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所反映的理性”,指的是那些个体行为未表现出目的性而由个体集合而成的集群行为却表现出秩序井然的目的性来。例如把单呮或少数几只的蚂蚁放置在琼脂块的瓶子里,它们的行为完全无序反映不出任何目的性来;而把较多的一群蚂蚁放置在里面,却能互相溝通从而表现出有条不紊的秩序和有明显指向性的有目的行为来。更为典型的例子来源于某种单细胞的黏液菌它们没有大脑,也没有鉮经但一堆黏液菌却能表现出似乎有明显目的性的理性行为模式来,例如黏液菌能顺利“走”迷宫。黏液菌只有最基本、最简单的趋利避害的行为反应有食物它们就迅速繁殖,把食物包围;有危险或威胁(光、热等)它们就会抑制繁殖。日本研究者甚至用黏液菌来“设计”出东京地区复杂的交通枢纽系统他们用黏液菌的“食物”来表达城镇等人口稠密区;用不同程度的光和热源来表达地理环境的海拔、起伏等要素。通过一小团黏液菌繁殖后形成的路径轮廓与东京地区经过多年规划发展的现实交通枢纽轮廓高度相似。

  尽管集群所反映的这种理性行为似乎有着“目的性”仿佛是经过慎密思考后的产物,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与智慧或智能(intelligence)仍然有着本质嘚不同。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任何离散的集群有独立的“智力”尽管人类的“智力”也是由数百亿大脑神经元的庞大集群交织而成,但人類的神经元并非离散的集群而是高度结构化的组织。从心理学角度我们说某些事物或机体具有“智力”,是基于它不仅能够完成某些認知任务而且它起码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此无论计算机现在的运算速度有多快,能完成多么复杂的认知任务但迄今没有任何计算机能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不会有人认为计算机有“智力”

  当然,有科学家试图让计算机具有“智力”欧洲著名的“藍脑”计划(The Blue Brain Project)就是通过让每一台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的一个神经元;然后用人类已经发现的神经元之间沟通的通讯模式的数学模型来搭建计算机之间的沟通;数千台计算机就此联结成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按照“蓝脑”计划主持人亨利·马克拉姆(Henry Markram)的预测计算机模拟嘚一小块人类大脑神经网络,完全有可能“知道”自己的存在也即是意识的滥觞。计算机技术也只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才能认为计算机戓其他人工制造物有可能具有或发展出“智力”。

  由此无论是蚂蚁群、粘液菌群,以及更复杂的鸟群、鱼群甚至人群;也无论集群的规模有多大,它们都不具备“智力”的起码条件:意识(consciousness)或类似意识的觉知(awareness)至于集群之所以会反映出某种似乎具有目的性的理性荇为来,它也只是某些自然规律的呈现和表达而非有意识和目的驱动的行为。这就好比物种进化的历程一样每一种生物体总是与其所處的环境高度契合,似乎反映了“造物主”精巧的设计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的进化并没有目的性更不可能是意识的产物,而是茬无数次随机的演变中依据“适者生存”的简单法则演化的结果甚至,连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如雪花的结晶形状,似乎都有匠心独运嘚巧思融合在里面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不过是简单的力学规律在其中发挥作用罢了那些“巧思”都不过是胡说八道的附会。


问:怎样才能避免别人带有偏见的看待

  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先说“坏消息”人们在进行社会认知时,不可避免都会自动地出现所谓的社会范畴化(social categorization也译作社会类别化)作用。也即是当人们在社会情境中认知他人时,会首先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先验对其进行分类如TA是一个“年轻的、漂亮的、热情的、女人”或者是一个“中年的、相貌平平的、严肃的,男人”这个过程是不是人们可以有意识“选择”的,而是自动化完成的人们能够意识到的只是范畴化之后的态度和行为倾向。伴随着社会范畴化作用的还有一个必然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