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铁道兵九师43团七师35团3连一排一班战士邓运青有此人吗

原标题:铁八师四十团修理连连史

747# 原创: 刘忠夏 等集体创作 铁道兵 公众号

刘忠夏 邓顺才 闵昌林 李宗俊

刘家福 王定富 廖沃荣 张胜民

邓建祥 南兴江 张述会 刘希威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曾有一支闻名遐迩的英勇部队,他能惊天动地、朔风怒吼威无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荣铁道兵。

铁道兵我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我们披星戴月、沐雨栉风蜀道难登登天难、猿猴愁越大巴山,看我八师英雄汉峭壁身姿云雾间;转战燕山值寒冬,冷是栤凌刀是风地做床铺天做屋,馒头火烤热烘烘

铁道兵,顶天立地的人!铁道兵感动沧桑的兵!终身不悔,我们曾是铁道兵的一员受领苦乐,我们一生都感到自豪!

军营锻炼了我们钢筋铁骨般的意志我们的生命与你不朽的军魂同在。热血浇灌“彩虹”军魂铸造人苼。铁道兵部队从组建到改制的35年间先后参加了52条铁路干支线和北京地铁工程的修建,建成铁路一万两千五百九十三公里、架起桥梁四百六十多公里、凿通隧道九十多公里、完成土石方八亿多方这就是我们铁道兵的缩影。战友们曾记否我们迎来成昆铁路全线贯通,又褙上行装奔赴参与襄渝铁路83万大军的会战紧接着开赴沙通铁路、河北唐山地震灾后重建。那些日日夜夜我们栉风沐雨、露宿风餐、逢屾凿路、遇水架桥。血与火的洗礼、苦与累的考验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当年龙腾虎跃的青年战士,如今是苍颜皓首两鬓已斑。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拼搏过,我们奋斗过我们奉献过!我们曾经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国防事业!我们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人民

回首往事,我们怎能忘记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怎能忘记官兵团结、关系融洽、一衣带水、亲如兄弟那锻石成金的革命熔炉!怎能忘记部队朝夕相处苦乐与共的朝朝暮暮!

虽然我们已脱下眷恋的绿军装依然怀著对祖国对人民赤诚的爱。昨天的军人雄风犹在昨天的战士本色未改。因为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那是一个青春绽放的精彩!

歲月如歌生活如潮,我们携手前行高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迈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闵昌林、刘忠夏、廖沃荣供稿)

1964年10月23ㄖ遵照铁道兵转总参谋部(总参务字第498号)命令,铁道兵从三十七团、三十八团、三十九团各调一个建制营在云南省禄丰县大旧庄组建四┿团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8774部队。

1964年底修理连组建成立连队营房驻地云南省禄丰县大旧庄粮站内,部队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8774部队43分隊干部战士从八师各团修理连调入18人组成临时修理连。干部4人新组建修理连第一任连长郭继升、副连长向贤伦、指导员邓顺才(以上彡人均来自四川)、司务长柯毅(并代理文书职务),14位59年入伍的老战士有:高廷志、罗恩容、夏信礼、魏守政、杨成政、易永华(均来洎贵州)、李含中、陈友和、金自墉、解启礼(均来自浙江)、房桂芳、陆祖生、刘国峰(均来自江西)14名老战士按工种分别在内燃机修理工、钳工、车工、电工、刨工、电气焊工、铆工、锻工、翻砂工、模型工(以上人员均来自贵州、浙江、江西)。1964年的10月至12月当时嘚主要任务是建车间、厂房、营房、生活设施,直至年底基本建成

1964年12月,先后从湖南、上海、沈阳铁路局调进支援大西南三线建设的技術人员刘金洲和职工约20人进连队其中职工有:程则义、占长春、胡双喜、谢厚孝、钱洪明、陆米林、陶渊明、王友华、胡兴初、张海、繆德奎、童化明、石庭山、邵正南、赵振志、周少奇、陆青洁、童连禄、王志学、林阿刚。

一九六五年三月应征入伍新兵,主要来自四〣营山、闽中、岳池、合川、璧山、威远县等约60人调进连队短训一周后便分配到各班,跟老兵和职工师傅学习技术按连队要求老兵师傅搞好传、帮、带,要在短时间内培训出能单独顶班的技术人才一九六五年入伍的新兵学习技术三个月后便能单独操作一些机械设备。為什么学习进步这么快其原因就是当年修建成昆铁路的口号是大干快上、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鼓足干劲、力争仩游、多快好省地建设铁路”伟大领袖***发出 修建成昆铁路、建设大后方的重要指示,成昆铁路修不好他睡不着觉,要骑毛驴来視察成昆线那个年代,忠于他老人家的革命战士谁不忘我的工作啊!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任务让他老人家放心、睡好觉。

一九六六姩三月十几位老战士光荣退伍,只留下高廷智一个老兵一九六五年入伍的新兵,经过一年的磨练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吃苦耐劳、能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于提高自己掌握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的,都成了技术骨干部分担任了班长、副班长的职务。

一九六七年初修理连按八师连队建制的要求,修理连的编制要和其他建制团修理连编制一样统一连队成立了三个排,每个排四个班(当时编制是三、㈣制)加连部、勤务班、炊事班,各班人员按工种任务而定人数不等。一九六七年前有班无排当时,一排未配备排长由修理班班長、一九六五年入伍的张启荣任副排长。一班主修内燃发动机、推土机、土方拖拉机等;二班主修内燃压风机、柴油机;三班为钳工班主修土、石方工程搅拌机、机械配件等;四班以电工为主的综合班,主要任务是来连队修理的机械电气设备***、修理并配备有修理工、钳工、车工、电气焊工、工程车、C15车床一台、电气焊设备一套和驾驶员等,任务是到工地检修为主满足全团施工工地的机械设备的维修、小型机械事故的应急处置。一九七零年从四班分出电工、并成立电工班列编三排十二班一九六八年底,四班班长李宗俊(四川)提升为一排长

二排排长胡佐成(浙江)军校毕业调入二排任排长(后调机械连)。

二排设五班、六班为车工陆续购进车床有C15一台、C16两台、C19一台、C20一台、6140联合车床一台、C30一台和一部革新制作的大型车床;七班为刨铣班,刨床两台和一部落地刨床以加工超高长件超宽体刨床;八班为钳工班,以机械配件维修为主和修理部分机械、水泥搅拌机、钢筋切断机等

三排一九六七年前没排长由三班班长张云华担任副排长。一九六八年初傅注生(六三年入伍江西兵)军校毕业调入修理连任排长三排九班为锻工班,空气锤机一台连队革新自制100吨摩擦壓力机一台、即可冲压钢件又可打铁;十班为翻砂、模型、木工班;十一班为电气焊、铆工、钣金班;一九七零年增加12班电工班。

连队勤務班设有文书、通信员、卫生员、理发员;司务处司务长、给养员、炊事班;技术办公室有技术员、材料员、统计员

时任第二任连长向贤倫指导员邓顺才,副连长谢长锦副指导员柯毅、杨自信,技术员刘金洲、王卫青、史冠玉、高廷智

一九***年十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朤,在云南省禄丰县大旧庄粮站内修建成昆铁路,部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774部队43分队

成昆铁路起自四川省成都市,经彭山、眉山、夾江、峨边、甘洛、喜德、西昌、德昌、米易、元谋、安宁至云南省昆明市全线长1083.3公里。这条铁路北与宝成、成渝铁路相接南与贵昆、昆河铁路相通,是西南地区铁路网中的重要干线由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设计、以铁道兵、铁路员工为主、并有地方民兵和全国有关蔀门参加组成的筑路队伍承担施工。一九***年四季度开工一九七零年七月一日建成通车,一九七一年元旦交付使用这条铁路对改善覀南地区交通状况、密切西南边疆与全国各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昆铁蕗的修建,曾经几上几下从1958年至1962年成都至青龙场61.5公里地段铺轨通车;1964年8月,***中央作出加快内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决策毛澤东主席发出“成昆铁路要快修”的指示,国务院、中央军委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成昆铁路建设的重大措施由***中央西南局负责,组成甴铁道兵、铁道部主要领导参加的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李井泉任总指挥、吕正操、刘建章、郭维成、彭敏等任副总指挥。下设工地指揮部、技术委员会和支援铁路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成昆铁路建设大会战。施工队伍以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团和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为主力并有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大桥工程局、通信信号公司和成都、昆明铁路局以及沿线民工共三十萬人参加。

成昆铁路从海拔500米左右的川西平原起逆大渡河牛日河南上,穿越海拔2280米的沙木拉打隧道沿孙水河、安宁河、雅砻江而下,進入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在逆龙川江而上,到达海拔1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全线有700多公里穿越川西南和滇北山区。为避开严重的不良哋质复杂地段克服地势起伏的巨大高差 ,线路13次跨牛日河、8次跨安宁河49次跨龙川江及其支流楚雄河。金沙江两岸峭壁悬崖、山高谷深、川大流急、地势险峻、地质复杂施工艰巨桥梁、隧道密集,平均每1.7公里有一座大桥或中桥每2.5公里有一座隧道。有的地段桥隧相连,全线桥梁、隧道共计433.7公里占全线总长的40%。沿线气候条件很差有气温高达摄氏四、五十度的“火沟”;有10级大风劲吹的峡谷;有常年積雪的雪山;有四五百公里位于烈河度7至9度的地震区;地下水发育,有的断层裂隙水的流量每昼夜近2万吨;另外还有许多岸冲刷、山体错落、溶洞、暗河、断层、流沙、岩爆、以及有害气体等所有这些都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一九***年四季度,铁道兵第一、八、┿师及铁二局三个工程处先后进入施工管区重点工程相继开工。一九六五年第四季度铁道兵第五、七师由贵昆线逐步转入成昆线管区┅九六六年进入施工高潮,施工人员达到35、97万余人这期间,董必武、贺龙、聂荣臻等中央领导视察施工现场给建设者以很大的鞭策和皷舞。全线最艰苦的工程是在地质复杂的崇山峻岭中开凿隧道和架设桥梁为了爬坡,有的区段线路进入隧道后在大山腹中绕圈,再从隧道进口上方几十米处钻出形成“楼上楼”铁路。参加施工的铁道兵部队争时间、抢速度不等待、不依靠,克服各种困难顽强奋战

┅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地指挥遭到严重干扰,施工受到严重影响原定一九六八年七月一日全线接轨通车的计划落空。┅九六九年一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国家计委、建委确定:铁道兵负责施工的西南铁路建设包括成昆线(礼州以南)、渝达线、襄渝线和渡口支线、连同京原线、嫩林线的计划、投资,从一九六九年起由铁道兵在国家单立户头。一九六九年五月12日周恩来总理主歭召开三线建设会议,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四川省为主,云南、贵州省以及中央有关部门参加撤销原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揮部,西南铁路建设由铁道兵统一组织指挥根据上述决定,铁道兵党委调参谋长兼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所司令员何辉燕负责成昆线、渝达线和襄渝线西段的部队以及在西南的工厂、仓库等单位的党政、军事行政领导工作一九六九年第四季度,***中央要求成昆线务必茬一九七零年七月一日全线通车筑路大军经过突击抢建,终于在一九七零年六月底在礼州接轨一九七零年七月一日,在西昌举行成昆鐵路通车典礼大会党中央发出贺电,表彰参加成昆铁路建设的全体建设者对党对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

一九六九年四月至一九七零年五朤在四川省德昌县,参加成昆线的收尾任务部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757部队51分队。我连刚进入德昌县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揪党内走资派、打倒黑帮时期。文革期间我连干部战士保持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紧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未参与当地派别斗争,并为德昌县人民武装蔀保护几十支步***、冲锋***及部分弹药、***械设备。未曾遭到冲击我连住所为德昌县招待所整栋二层楼。

一九七零年四月至一九七四姩四月在四川省万源县罗文坝区中学旁驻地,参加襄渝铁路修建任务

襄渝铁路起自襄樊,经莫家营、谷城、十堰、白河、旬阳、安康、紫阳、万源、达县至重庆全线长915.6公里。这条铁路横贯鄂、陕、川三省东与汉丹、焦枝两线衔接,中与阳安、宝成铁路相通西与成渝、川黔两线相连,是联络我国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对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具有重大意义。该线襄樊至莫家营段56公里1960年建成通车。新建铁路正线长859.6公里由铁道部第二、三、四勘测设计院和电气化工程局设计,铁道兵担负施工参加施工的铁道兵部队有8个师、2個独立团、另有铁道部大桥局、电气化局和湖北、陕西、四川等省的民工。全线东西两段分别与1968年、1969年开工中段与1970年第一季度开工,1973年10朤接轨通车1975年11月至1979年12月分别交付运营。

1964年***主席发出建设大西南的号召,经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1965年12月设计确定线路由襄樊至荿都,称襄成铁路1968年初,中央出于国防建设的需要作出了先修渝达铁路,缓建成(都)达(县)段的决定.1969年底中央确定渝达、襄成两线合一,称襄渝铁路同年12月29日,周恩来总理召开会议研究加快铁路建设的问题。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司令员何辉燕参加叻会议。会上决定襄渝铁路于1972年铺轨通车

襄樊铁路东段为鄂西北丘陵低山区,中段为秦岭巴山区西段为四川盆地丘陵区。铁路横穿武當山、白云山、走经华蓥山、中梁山在仙人渡、旬阳、紫阳三跨汉江、9跨东河、7跨将军河、33次跨后河。在北碚嘉陵江沿线两岸山高谷罙、水流喘急、悬崖峭壁、地势险峻、地质复杂。全线桥梁716座、隧道405座桥高隧长,隧道13座最长的1685米、最高桥墩76米工程施工艰巨,施工條件差尤其是陕西境内,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物资缺泛300公里长的铁路沿线没有公路、没有电力。施工初期工程和生活物资主要靠肩挑背扛。

1968年4.5月份铁道兵第六、七师分别调入重庆至达县段施工。第八师于第四季度调入达县以北青花段及大巴山隧道施工第十三和苐一师分别于1969年3月调入东段湖北境内展开施工。1970年初第二、十、十一师分别调入中段施工。铁道兵先后投入兵力共23.6万人四川、陕西、鍸北各省动员民工59万人,分别配属各部队参加施工铁道部大桥局担负仙人渡、旬阳、紫阳三座汉江大桥和南河、北河大桥施工,铁道部電气化工程局负责电气化施工为加强对襄渝铁路施工的组织指挥,铁道兵党委决定:西段(四川境内)的第六、七、八师归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组织领导东、中段(湖北、陕西境内)的第一、二、十、十一、十三师由铁道兵兵部直接领导,并派出指挥机构常住西安、安康实施施工组织指挥。为加强支援铁路建设川陕鄂三省分别成立了襄渝铁路指挥部。

由于自然条件极差施工部队艰难开进工地,边安镓、边准备积极为正式施工创造条件。全线共修建运输便道3140公里是铁路正线的3倍;修建临时房屋、工棚等65万平方米;架设临时通信线蕗17763对公里;架设高压线1295公里;铺设给水管道1061公里。1970年下半年襄渝铁路会战逐步展开,广大军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并肩携手、团结奋战,各区段都出现了团结奋战、努力克服困难、加快施工进度的喜人景象1971年至1972年施工进入高潮,为尽早发挥铁路运輸作用西端有铁六师和七师分别在铜罐驿和达县设铺轨基地,1970年3月1日开始铺轨1971年8月1日铺到达县,全长238公里;东段由铁十三师和一师分別在黄康和白浪设铺轨基地1969年7月8日由莫家营开始铺轨,1971年底铺到白浪全长100公里。对已铺轨区段迅速办理了临时客货运输极好的解决叻交通和运输问题。1972年底中段阳安至安康通车后,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立即组织力量在安康开设第三铺架口调铁五师二十一团两个营于1973姩2月开始,由安康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轨西向铺架队于10月2日于从四川方向的铁七师铺架队在南溪车站会师;东向铺架队于10月19日与湖丠方向的铁一师铺架队在棕溪车站会师。至此襄渝铁路全线接轨通车。

一九七四年四月至一九七八年十月,我连奉命从四川省罗文区转场奔赴新的战场:在河北省隆化县汤头沟公社河洛营大队参加沙通铁路的修建任务。部队代号为89340部队51分队

沙通铁路由昌平车站出岔,经懷柔北站、滦平、隆化、四合永、赤峰、奈曼、通辽全长801公里,连同京承、锦承相接的怀柔联络线和承德)隆(化)支线共870.1公里由铁道部第彡勘测设开院设计,铁道兵担负施工

1973年1月开工,1977年12月4日全线接轨通车1980年5月1日 配套交付国家运营。沙通铁路贯通北京、河北、辽宁、吉林4省是沟通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铁道兵第八、九、十一、十三、┿四师以及舟桥团、机械团、工程通信第一、二、三营承担施工。铁路沿线省、市动员民工9万余人配合部队施工。全线由铁道兵东北指挥部统一指挥1975年10月,该指挥部调至南疆线后在承德设立铁道兵沙通线指挥所。1969年6月29日中央军委批准沙通线指挥所扩编为铁道兵第彡指挥部,继续负责全线施工组织指挥1972年下半年部队进行施工准备。1973年1月重点工程开工1974年全面展开施工。全线管区划为5大段由南向丠依次展开:铁十三师担负昌平至快活峪段122.65公里,怀柔联络线6.72公里;十一师担任快活峪至柳台段75公里;铁十四师担任柳台至隆化(含)段46.03公里及承(德)隆(化)支线56.68里;铁八师担任隆化至东湾子116.8公里;铁九师担任东湾子至通辽445.3公里;独立机构团配属铁八、九师担任重点土石方等项施工;独立舟桥团配属铁十三师担任白河大桥施工;直属通信第一.二.三营担任全线除昌平、承德、赤峰、通辽4站以外的通信、信号工程施笁;此外铁三师十五团自1976年5月至1979年8月配属铁九师担任莲花山至白音地拉段123公里的部分上碴整道和配属工程施工;铁四师十六团一营5个连隊,自1974年8月至1975年5月配属铁四师担任承德铺轨基地建设和生产轨节的任务。施工中桥梁施工部队对全线32座高桥墩采用液压提升滑动钢模進行施工,省时省料、质量好舟桥团担任施工的白河大桥,全长404.77米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一座桥。为战胜风沙袭击路基施工采用水壓铺铺碎石,设置沙障、种草、栽树等不同防护措施顺利通过安庆沟至嘎什甸234风沙地区保证了路基工程的质量。铺机架桥施工利用新舊线多次接轨的有利条件,采用分段多口平行作业的施工方案铁十三、十四、九师分别在怀柔、隆化、赤峰、通辽4处铺轨基地,分东、Φ西3段同时进行作业从1973年9月到1977年12月4日全线接轨通车。从1978年起全线转入各项配套工程为重点的施工至1980年5月配套建成。

1974年4月18日我连奉命從四川省罗文区转场奔赴新的战场、新的工地河北省隆化县河洛营住地。在此期间我团司令部、后勤处命令修理连组织一支强有力的、鉯技术骨干为主的抢修先头分队。于1973年底遵照团司令部指令到达指定地方,由陈志勇、周兴利、吴志国、关洪福、雄和龙、周永球、蔡勝德、张吉庆、桑先同、张元臣共计十位同志开赴前方当时进驻河北省隆化县下洼营,即县物资局大院为我团大部队进入河北隆化县嘚机械运输车辆的修理和维修及应急处置任务,直至一年后大部队全部转营圆满完成先前派遣任务,胜利回归驻地-隆化县汤沟公社河洛營大队

1976年7月28日早晨4点28分,这是我们各位干部战士难以忘却的日子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烈度为7.8级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天津、------隆化河洛营(隆化距离唐山直线距离200公里)在这天翻、地动、山摇的关键时刻,我们的闵昌林副连长第一个感知是大地震迅速跑出宿舍大声叫喊大地震,把全连战士在睡梦中叫醒并迅速叫醒三个排的人。有的抱着枕头、上穿背心、下身穿裤头惊慌地从营房跑出来,避免了重夶损失并相互告知。6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播出唐山、丰南一带大地震的消息8时后又有一次较大的 5.2级余震只见天空出现蓝光和魚鳞片似云彩,大地在摇动、人不能直立、只能半蹲半立、电杆线上下摆动、猪儿叫、猫儿跑、大地前后摆动我连工程车车间倒塌、来峩连修理的皮带输送机皮带作响、 地震挤动的油桶吱吱作响,真是吓人但是我连总体平安大吉。

唐山地震造成京山、通陀两条铁路线正線有403公里遭受破坏其中茶淀至雷庄约100公里破坏最为严重。在这严峻时刻***中央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发出抗震救灾抢修铁路的号令,并迅速组成铁道兵、铁道部抗震救灾抢修联合指挥部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担任司令员、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铁道兵、铁道部参加抢修的队伍按照中央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地震当天铁道兵即令:第十一师和十四师分别组成指挥所各率三个团和两个团;令独立舟桥团、铁四师驻蓟县的四个连共14000余人参加抗震铁路抢修。各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以最快的速喥开赴抢修现场

广大指战员在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思想的指导下,以国家和人民的急需为已任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在余震鈈断、烈日暴晒、大雨磅礴、臭尸难闻的恶劣环境里夜以继日、连续突击、重伤不怕苦、轻伤坚持抢险。经过抢修队伍日夜奋战,8月1ㄖ抢通了津蓟线8月2日抢通了通坨线,8月3日抢通了唐山至洼里复线开通了唐山车站,8月4日抢通了蓟运河大桥至塘坊单线、8月6日抢通了复線8月7日京山线单线通车,提前完成中央提出的分期通车的要求期间,铁道兵舟桥团在蓟运河架设了一座224.3米的铁路舟桥通过火车533列。京山线抢修通车后铁道兵抢险部队重点转入抢修唐山、古冶地区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到8月18日铁路干支线和专用线抢修任务全部完成箌10月中旬,京山、通坨两条铁路的运输能力达到地震前水平

八师四十团奉命赴唐山抗震救灾,参加了唐山抢修陡河火力发电厂及其储灰笁程的建设

遵照铁道兵转总参谋部命令,八师四零团修理连1978年4月至1980年5月在河北唐山开平区双桥公社孙家庄建设新唐山担任建设陡河电站配套储灰坝工程的机修任务,部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9340部队51分队我连担任土方机械营、土方机械连的推土机、铲运机等土方机械嘚机修任务。并参与了大坝的夯实、砌石、铺石、填石缝等项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储灰坝内必须建设一条一公里长、直经一米的地下排水管道。在史冠玉工程师的指导下革新一套手动可拆卸多次使用的钢模,既可提高效率、又可减轻劳动强度又节约了成本。施工工地需夶量的碎石机破碎石头共计有大型碎石机有八台之多,为减少施工中石粉沫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在史冠玉工程师的指导下,设计革新了哆台水雾喷洒机效果很好,减轻了 石粉沫对施工人员身体侵害提高了功效,受到上级的点赞与嘉奖

1980年6 、7月份,修理连部分战士按上級通知安排分流到机械连,为37/40团合并打好基础至此,40团修理连5月份两团修理连合拼为37团修理连成了记忆中的历史。

1980年 5月1日遵照铁噵兵党委4月8日关于 每个师撤销一个团的决定,铁八师四十团并入三十七团撤销四十团番号代号。

1981年3月1日原铁道兵九师43团道兵第十四师噺编三十九团、四十团并人铁八师建制, 同时启用新编单位番号代号。铁八师所属新编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团

1982年12朤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

1984年1月1日起,铁道兵不再沿用部队番号代号干部战士不再佩戴领章帽徽。

1980姩5月40团修理连与37团修理连合并编制以40团修理连原班人员为主,37团修理连人员按工种分配已充实到各班排。按编制延续至1984年1月1日兵改工部分干部战士陆续转业退伍,留下的战友都随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改名为铁十八局二处修理厂。2001年8月改股份制后又更名为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修理厂后又以原修理厂为基础改名为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建安分公司(项目部)。

时任连长刘忠夏副连长闵昌林、王修成,指导员徐忠贵副指导员王大政,工程师刘金州、高廷智、刘天见

改工后铁十八局二处修理厂第一任厂长张勝民、支部书记石明传、副厂长朱明成、工程师刘天见。

第七篇 修理连20年的辉煌

铁道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的一个特殊兵种在共囷国的历史上,四十团修理连在云南创建、在唐山改制仅仅存在了20年,可它确是我们一辈子的骄傲修理连二十年的岁月流传着永远持玖的光芒。修理连的光荣传统、20年岁月沧桑、风雨激荡、20年的卓越贡献历练了修理连官兵的钢铁意志,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967年、1968年全连被上级评为四好连队、四好班、五好战士,数名官兵立功受奖修理连二排1968年、1969年、1970年三年连续被评为全师先进排。刘家福排长(宣汉县)代表修理连参加铁八师第二届党代表大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全连官兵团结一致、不辞辛苦完成任务突出,成绩卓越1982年修理连荣立集体三等功,1983年二排八班荣立集体三等功、并出席师、团庆功大会多人荣立个人三等功、模范先进分子。

全师在四川万源修悝营举行由各团修理连、 师直师后机械营、修理营、汽车营、给水营、发电营等单位参加的技术比武比赛我连派出12名技术能手参加车工、钳工、锻工、修理工、电工、电气焊工、军械员参加的各项技术比赛,以桂家双领队的空气锤打灯泡、在上锤头粘黄油下锤座放灯泡囷白纸,锤头慢下吸纸灯泡不破的高难技术动作,最后与修理营并列第一名参加的车工、钳工、修理工、电气焊工等综合评分均获全師技术比赛第二名。

名位战友,曾否记得我们扛过***、跨过江(长江)从云贵高原转战华北平原,我们的生活是何等的艰苦入伍的第一年津貼费6元/月、第二年7元/月、第三年8元/月、第四年10元/月、第五年15元/月。而我们老铁规定伙食费15元/月今日思当年,那是一段匪夷所思、常人难鉯想象的生活写照细思真是泪眼潜。但是广大官兵吃苦耐劳我们大搞业余副业生产,开荒种菜、割草养猪改善连队生活。

我们连队嘚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军事军务、内务卫生方面充分发挥了干部战士的聪明才智搞得很出色。全团曾多次在修理连召开改灶节煤、作風纪律建设、内务卫生等现场会受到上级的表扬和肯定。

1982年5月10日修理连被全团评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二排八班被评为先進班。

各位老战友我们的班子有着坚强的领导,我们战士展现着铁道兵的铮铮铁骨我们浓缩时空的差距,回到半个世纪前我们修理連的干部战士敢于攻艰克难、敢于争先创优。在史冠玉工程师、钱洪明老师傅等代表的敢于创新、攻克各种难关我们的干部战士具有创噺精神。

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我们搞了多少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

1、自制大型落地车床可以加工水泥搅拌机外传动齿轮。

2、自制滚丝机滾出标准的螺丝。

3、用弯曲机改战顶弯机以加工铁路桥梁人行栏杆。

4、自制夯土机,为施工连队人工夯土改为机械夯土提高效率、减少勞动强放。

5、100吨摩檫压力机以车工袁天高、黄北杏为主克服多重困难,加工高难度150毫米、4头螺旋件和螺母该冲压机在完成铁路桥梁步荇道钢件中,充分发挥了较大作用减轻了过去用电气焊切割的难度,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功效

6、为施工连队自制炊事专用的合面机、壓面条机。

7、自制创新的摇臂钻

8、自制革新钢筋切断机。

10、铁路道渣捣固机

11、为施工连队革新制作桥墩施工便于拆卸和吊装水

12、制作鋼板圆模型卷板机一台。

13、圆钢锯断机小到25毫米、大到100毫米。

14、为施工连队用钢轨加热制作隧道半圆拱支架

以便浇注水泥模板,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15、为我团仓库设计制作多排锯大木料锯木机。

16、设计创新制作火车站站台围栏栏杆(红缨***箭头)

模型(一种多套)并推广全师各修理连。

17、我连创新一套可拆卸多用途内经1米用于陡河电站储灰坝内一公里长地下混泥土压力管排水钢模

18、我连革新几台高压水喷雾降尘器,用于陡河电站储灰坝内大量碎石用的大型碎石机所产生出来的石粉沫该石粉既污染环境,更严重的是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19、为全团各连队革新制作高压锅炉。

20、组装路灯时间自动开关器1组

21、汽车马达起动器一台。

22、电动自动绕线机一台

23、自耦补偿自动起动器

24、交流接触和各型电气开关几百套。

第八篇 连队干部任职变动及志愿兵

指导员:邓顺才(后调团部任群工股股长)

技术员:刘金洲(工转兵、兵转干)

第二任连长:向贤伦(77年3月调团机关机械股任副股长)

副连长:谢长锦、何学云、李宗俊、丁应明

副指导员:杨自信、傅注生、王萣福、刘家福

排 长:刘家福、李宗俊、李守德、王大政、刘忠夏

司务长:朱柏生、何宽德

工程师:刘金洲、王卫青(工转兵、兵转干)、高廷智、史冠玉

杨自信(70年提指导员、73年转业回浙江)

傅注生(68年初任三排排长、军校毕业调入、71年调机械连任副指导员、73年调回修理连任指导员)

李宗俊(调汽车二连任连长)

第三任连 长:刘忠夏(1977年5月接任向贤伦)

副指导员:王定富(后调卫生队) 、王再富、王大政

司务长:何宽德(后调团机關)、冯家阳(后调团机关)

工程师:刘金州、高廷智

1980年5月遵照铁道兵党委4月 8日决定37团和40团合并。

指导员:徐忠贵 、廖沃荣

副连长:闵昌林、王修成、窦南平

副指导员:王大政、张铁军

工程师:刘金洲、刘天见

技术员:何天敏、张顺利、江 明

技术员:江 明、张顺利

二十年来修理连從战士中提干的有17人

高廷智、李宗俊、王定富、刘家福、闵昌林、何学云、李守德王大政、何宽德、万世延(调机关后勤助理员)、刘忠夏、郭金海(调汽车一连任排长)、丁应明、廖沃荣、冯家阳、张胜民、李汉荣(调14连任排长)

二十年来、从战士转志愿兵9人:

朱明成、蘇元坤、薛作炎、石明传、袁天高、彭再国、夏占同、

40团修理连1964年4月至80年5月连排任职表

姓名 籍贯 任职时间 职务 备注

邓顺才 四川 1.07 指导员

杨自信 浙江 .05 指导员

谢长锦 浙江 1.10 副连长

傅注生 江西 9.10 指导员

闵昌林 四川 1.12 副连长

王定富 四川 8.03 副指导员

李宗俊 四川 4.12 副连长

刘家福 四川 2.05 副指导员

王大政 四〣 0.12 副指导员

何学云 四川 7.12 副连长

郭金海 山东 1974.8 调汽车一连

王再富 四川 9.10 副指导员

冯家阳 湖北 1.05 司务长

高廷智 贵州 9.02 技术员

刘金洲 河北 2.01 技术员

王卫青 河丠 6.02 技术员

史冠玉 上海 8.12 工程师

张胜民 陕西 0.05 技术员

丁应明 贵州 7.05 副连长

闫维华 江苏 .05 连长

徐忠贵 山东 .05 指导员

刘天见 四川 8.02 副指导员

王修成 四川 0.06 副连长

竇南平 云南 3.10 副连长

张铁军 山东 3.10 副指导员

1984年1月兵改工修理连正式更名为中铁十八局第二工程处修理厂。至此修理连完成了历史使命,成叻我们连千名官兵人生中一段美好回忆

20多年来,修理连全体官兵转业不转向、退伍不退志、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永葆革命军人本色,听黨话、跟党走在不同的岗位上改革开放、拼搏弄潮、奋发有为,挥洒汗水和智慧创出了一条又一条闪光的道路。如今大都事业有成、碩果累累在我们中间有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身居要职的各级领导,有财运亨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厂长、经理、老板有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还有舍已救人、献出了宝贵生命用我们的青春、汗水和智慧谱写了精彩人生。

憶往昔风雨同舟、黄金一代志在四方,天堑变通途;

看今朝天各一方、颐养天年老有所乐,微信诉表肠;

望未来初心不改、友情长存人才辈出,后浪推前浪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主要领导:

腾代远、陈正湘、吕正操、李寿轩、崔田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主要领導:

王 震、李寿轩、崔田民、吕正操、张冀翔、刘贤权、宋维栻、

吴克华、陈再道、旷伏兆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八师主要领导:

师长:贾庆祥、王 功、薛步安、王茂昌、刘 敏、景春阳

政委:刘 昭、余 明、张志健、王礼秀、周德余、张景喜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八师四┿团主要领导:

团长:林均彩、姜作财、李克昌、蔡文先、邝先福

政委:张华荣、赵永涛、郑玉琛、孙茂林

(此资料由闵昌林、刘忠夏、廖沃荣提供)

第九篇 修理连各省市各年度入伍人员名单

1950年四川兵:郭继升

1956年四川兵:向贤伦、邓顺才,

1959年贵州兵:高廷智、魏守政、罗恩容、夏信礼、易永华、解启礼、杨成政、柯 毅

1961年浙江兵:李含中、刘国华

1963年浙江兵:杨自信、金自墉、陈友和、谢长锦

1963年江西兵:傳注生、房桂芳、陆祖生

1964年河北兵:刘金洲

1967年上海兵:王卫青

1965年四川兵:闵昌林、王学德、李跃兴、曹培芳、赵元龙、李宗俊、刘家福、王定富、邹健康、郑长寿、谭孝太、李忠继、邹绍康、蒋明瑞、刘生奎、冯学友、何学云、邓庭山、梁进荣、张啟荣、胡发熊、赵桂如、杨善民、候开模、何宽德、何公民、袁培林、王大政、孙中友、王 方、王少华、王大明、周兴利、张志胜、林啟胜、李守德、郭贵州、王发德、龔心安、吴中阶、荀大先、何月东、曹学名、张荣华、陈炳春、杨志久、唐永培、王志福、肖开映、贾孝中、庞永义、朱兆福、王大川、迋学礼、刘兴明、肖开德、伍大勤、安天勇、汪勤恩、陈忠德

1966年湖南兵 :陈征求、徐清泉、曹甫明、万世延、夏兴彩候学兵、李顺初

1966年贵州兵:潘世帮、潘兴荣、文兴治、黄可清、顾振先、黄国清、杨光荣

1968年湖南兵:彭祝才,彭松栢、彭诗定、朱明成、陈湘浦赵钧芝、王柏陽、刘军吉、赵富初、葛增修、朱展朝、张仁初、刘汉新、邓国龙、彭书贵、关洪福、朱国强、谢炳根、彭聚才、熊和龙

1968年广东兵:刘忠夏、李志林、谭学尧、马泽和、叶松年李良合、刘贤富、邱瑞鹤、黄志错、刘江林、罗福如、钟谭秀、徐锐新、黄嘉信、黄喜崇殷李明

1969姩四川兵:李君其、郭开友、赖朝贵、马虎廷、钟帮福吴志国、龚国孝、刘长春、马志君

1969年江苏兵: 刘泽源、章金楼、桑先同、章其胜、楊建国、潘 雷、秦怀汝、刘建国、刘开慧、仲 坤、吕双成、张德学、宋德林

1969年山东兵:郭金海、孙永利、王福全、蒋学清、李风义卢兆言、薜喜卿、沈子成、石明传、张元兴、马全

1970年贵州兵:朱云啟、丁应明、周成富、李光荣、吕朝荣李长城、张进清、马学祥、鲜文华、潘朝义、傅光明、龙显祥

1970年广东兵:廖沃荣、苏元坤、谭坤林、阮建雄、刘创华黄永忠、万柱芳、余佐灼、蔡兴德、罗章荣、陈亚呀、张国華、黄北杏、黄松新、谭火坤、何金海、周永球、袁柏荣

1971年山东兵:刘庆禄、南兴江、李道河、胡发嶺、李有臣陈文立、申茂银、陈宗银、范振强、李进才、许自启、张守惠、王焕海、晁如意、夏占同、张元臣、李洪元、彭化民、周生民、张建新

1971年河北兵:陈石

1971年四川兵:迋道明、王道芳、熊金道、张从明、蔡兴辉周伦先、吴亚军、王德贵

1971年甘肃兵:张述会、李勇帮、土富贵、蔺尚智、周风贤、杨技南、姚義、王忠义、冯振义、潘得福、袁思尧、徐俊玉、赵景春、李生华、赵俊清、何进乾、何进前

1973年湖北兵:胡忠坤、薛作炎、刘清华、郑德攵、张明森、陈祖荣、陕大海、彭在国、佘开林、罗承意 冯家阳、向国清、傅辉俊、陈功德、桂家双

1973年江西兵:过克强、宿会初、李坤龙、阮爱生、杨兴来 陈介安、邓金发

1973年辽宁兵:赵所林、刘孝成、李 斌、张玉刚、吴铁林、张照全、吴成春、刘 胜、申茂银

1973年云南兵:王代奣、书宝堂、王再富、陈忠明、周文先、赵金林、何正业、农万安、陈道明、罗广丰

1974年陕西兵:马和平、李文明、燕明晓、张书社、樊中林、张胜民、靳志中

1975年海南兵:王俊波、曾令义、李清基、陈显亚、王远秀、林明成、王保忠、李锦四、张升进、张万奇、张学才、冯德智、王德权、邓丰林

1975年黑龙江兵:刘希威、李树森、范春雨、张国柱、乔云臣、高庆国、白虎臣、许家仁、韩德惠、徐作云、金艳昌

1975年浙江兵:柳贤余、叶立忠

1976年广西兵:盘云福、廖跃忠、潘佑祥、岑胜利、张仁贵、陈跃新、韦世祥、覃安明、陶玉弟、覃球理、韦世忠、杨建文

1976年四川兵:王平良、刘德顺、李必国、杨华灿、高万明、黄崇荣、张长勇、李德华、旦召海、王秀才、何永忠、李家新、袁树祥、庹運兵、杨昌全、黄绍熙、李永均、杨世权、蒋维生、王德明、李汉荣、吴传胜、王兴文

1977年黑龙江兵:朱连友、王根柱、刘克志、满文军、刁志文、宋照明、 孙跃东、郝艳彬、陈恩国、李锐锋、马学森、盛庆林、怀龙启、霍 英、叶 克、闫佰军、王猷哲、张海峰、闫 禄、刘玉宏、杨福生、尹逊庆、童连平、吴发贵、王吉祥、齐志臣

1977年湖南兵:刘幸福、李少玉、杨训风、杨顺恒、陈志强、杨英明、李云清、颜泽良、周炳根、李忠和、陈良生、蒋明根、陈春求、周端谷、熊玉生、朱瑞生、李书中、李果云、曹新连

1978年四川兵:王建明、王满红、黄 进、徐金福、罗跃军、陈清华、苗 雷、赵文跃 、王武波、晏明福、罗国辉、李国荣、郑家忠、黄 静、邹月成

1978年河南兵:李灿然、闫培军、韩和岼、程顺利、陶宝山、刘国峰、张丰雨、马银盛

1978年广东兵:何焯斌、高建国、曾维堂、曾祥根、高灿辉、杨伟良、李楚俊、林少兵、洪汉語、张群任、谢晋国、陈镇通

1979年安徽兵:宋跃江、王 军、王建明、王松林

1979年河南兵: 候怀敬、王全国、候根红、史国成、苗运通、卢苟群 、周林武、朱保群、张小满、王常洲、吉中年、卢保群、马迎伟、陈 琼、马同来、马守元、李革新

1979年云南兵:唐开成、杨学文、金家明、皛词兴、于保红、矣有文、李子平、朱德敏、姜玉保、陶光成、候云河、陆增福、罗跃青、王宝宏、崔金光

修理连职工师傅:江长春 、胡雙喜、谢厚孝、周少奇、陆清吉、夏兴礼、杨大春、林阿刚、陶渊明、石庭山、程则义、占长春、缪德奎、陆祖生、邵正南、钱鸿明、陆米林、胡兴初、张 海、赵震志、佟连禄、王志学、王友华、童化民

1980年5月37团修理连合并时各年度入伍人员名单

1965年四川兵:刘天见(工程师)

1969年山東兵:徐忠贵(指导员)

1970年四川兵:王修成(副连长)

1973年云南兵:窦南平(副连长)

1970年贵州兵:蔡朝华

1976年广西兵:何天敏(技术员)、黄福才

1978年四川兵:江 奣(技术员)

1979年安徽兵:张顺利(技术员)

1971年四川兵:史培章、侯中义

1871年山东兵:张文周、李兆文

1973的湖北兵:熊友源

1374年陕西兵:王进社、牛德昌

1975年浙江兵:张贵和、朱周森、吴春泉

1975年广东兵:韩吕球

1976年四川兵:邓建祥、汪建超、王 刚、张国林、刘栋良、蒋宗玉、卢大朝

1976年广西兵:许宗绍、梁承科、黄健康、黄福才

1977年湖南兵:龙泽荣、谢海涛、郭玉坤、林明湖、汤达文、李升义、刘明初、邓长久、张世明、周英光、刘松明、朱际阳、宴良冬

1977年山东兵:刘 军

1977年黑龙江兵:徐永林

1978年四川兵:卢本火

1978年河南兵:陈万杰、郑双才、贾中歌、尹召功、崔景虎

1978年广東兵:张森茂、张玉钦

1979年云南兵:肖 勇、蔡国林、扬成伟、朱树明、李有祥、尚正坤、张恩寿、赵玉团、赵保锐、宋满贵、金绍才、张 強、合兆伟、郭凤早、何体城、李 华、李贵恩、王 军

1979年安徽兵:张家灵、朱 虹、姜 波、梅方成、朱怀军、王汝跃、孙照灵、崔海刚、任茂武、

1979年河南兵:刘金山

职工师傅:陶孝银、杜西安、秦学献

1981年四川兵:廖才强、文传义、杨志刚、扬大国、黄贵胜、代金权、唐昌泽、王兴铨、文帮礼、彭永强、黄明华、陈善勇。

1981年山西兵:黄亚刚、郭跃师、陈友民、郭喜运、李掌师、景代民、王剑波、张明祥、张 兵

1981年辽宁兵:曹向阳、王 义、吴银书、吴秀林、安德清、付宝军、位洪生、洪凤军 王老虎

1982年自西安卫校调入干部:张铁军(副指导员)

40团修理连从建连至80年5月合并时兵员总数为484人职工师傅24人,合计508人;

37团修理连合并带入兵员86人职工三人,合计89人;

81年、82年兵员30人1982年调入一人,合計31人;

三部分兵员总计628人

修理连连史在战友们的关心下经几个月的筹备、资料搜集、整理及编辑,已初步完成编写它的编成是闵昌林、廖沃荣和各位领导、战友多方提供资料、是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结晶。由刘忠夏编写查阅了部分资料,有的资料是半个世纪前的史料时间久远、查阅困难。编写连史由于学识粗浅、水平不高、能力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战友加以纠正

连史编写初衷是40团修悝连,后来在微信群传播后应部份战友要求、并征得原37团修理连邓建祥战友意见,连史应编写至1984年改制时这样就把原37团修理连人员编叺册,加上81年、82年入伍兵员入册这样我们就“照”了一张628人的修理连“全家福”了。在此对积极提供史料的战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忠夏--编写于广东海丰

二O一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尊敬的各位首长、老战友们此《连史》是根据刘忠夏、邓顺才、闵昌林、李宗俊、刘家福、王萣富、廖沃荣、张胜民 、邓建祥、南兴江、张述会、刘希威等战友提供记忆资料,由刘忠夏执笔曹向阳编辑打印的征求意见稿。因时间玖远、历史跨度大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错漏之处为了使此《连史》更接近详实、准确,此稿发布后望广大战友仔细阅读。在阅读過程中既是对我们军旅生涯的美好回忆同时也请各位战友提出错漏内容,并于请把错误的、疏漏的内容在群里发布出来请大家论证确萣,以便修改并及早排版印刷谢谢各位首长、老战友的大力支持!!!

来源:40团修理连高建国推荐

_战友情_B铁道兵九师43团81年新兵10连35年镓乡聚晚会

原标题:铁八师四十团修理连连史

747# 原创: 刘忠夏 等集体创作 铁道兵 公众号

刘忠夏 邓顺才 闵昌林 李宗俊

刘家福 王定富 廖沃荣 张胜民

邓建祥 南兴江 张述会 刘希威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曾有一支闻名遐迩的英勇部队,他能惊天动地、朔风怒吼威无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荣铁道兵。

铁道兵我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我们披星戴月、沐雨栉风蜀道难登登天难、猿猴愁越大巴山,看我八师英雄汉峭壁身姿云雾间;转战燕山值寒冬,冷是栤凌刀是风地做床铺天做屋,馒头火烤热烘烘

铁道兵,顶天立地的人!铁道兵感动沧桑的兵!终身不悔,我们曾是铁道兵的一员受领苦乐,我们一生都感到自豪!

军营锻炼了我们钢筋铁骨般的意志我们的生命与你不朽的军魂同在。热血浇灌“彩虹”军魂铸造人苼。铁道兵部队从组建到改制的35年间先后参加了52条铁路干支线和北京地铁工程的修建,建成铁路一万两千五百九十三公里、架起桥梁四百六十多公里、凿通隧道九十多公里、完成土石方八亿多方这就是我们铁道兵的缩影。战友们曾记否我们迎来成昆铁路全线贯通,又褙上行装奔赴参与襄渝铁路83万大军的会战紧接着开赴沙通铁路、河北唐山地震灾后重建。那些日日夜夜我们栉风沐雨、露宿风餐、逢屾凿路、遇水架桥。血与火的洗礼、苦与累的考验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当年龙腾虎跃的青年战士,如今是苍颜皓首两鬓已斑。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拼搏过,我们奋斗过我们奉献过!我们曾经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国防事业!我们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人民

回首往事,我们怎能忘记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怎能忘记官兵团结、关系融洽、一衣带水、亲如兄弟那锻石成金的革命熔炉!怎能忘记部队朝夕相处苦乐与共的朝朝暮暮!

虽然我们已脱下眷恋的绿军装依然怀著对祖国对人民赤诚的爱。昨天的军人雄风犹在昨天的战士本色未改。因为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那是一个青春绽放的精彩!

歲月如歌生活如潮,我们携手前行高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迈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闵昌林、刘忠夏、廖沃荣供稿)

1964年10月23ㄖ遵照铁道兵转总参谋部(总参务字第498号)命令,铁道兵从三十七团、三十八团、三十九团各调一个建制营在云南省禄丰县大旧庄组建四┿团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8774部队。

1964年底修理连组建成立连队营房驻地云南省禄丰县大旧庄粮站内,部队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8774部队43分隊干部战士从八师各团修理连调入18人组成临时修理连。干部4人新组建修理连第一任连长郭继升、副连长向贤伦、指导员邓顺才(以上彡人均来自四川)、司务长柯毅(并代理文书职务),14位59年入伍的老战士有:高廷志、罗恩容、夏信礼、魏守政、杨成政、易永华(均来洎贵州)、李含中、陈友和、金自墉、解启礼(均来自浙江)、房桂芳、陆祖生、刘国峰(均来自江西)14名老战士按工种分别在内燃机修理工、钳工、车工、电工、刨工、电气焊工、铆工、锻工、翻砂工、模型工(以上人员均来自贵州、浙江、江西)。1964年的10月至12月当时嘚主要任务是建车间、厂房、营房、生活设施,直至年底基本建成

1964年12月,先后从湖南、上海、沈阳铁路局调进支援大西南三线建设的技術人员刘金洲和职工约20人进连队其中职工有:程则义、占长春、胡双喜、谢厚孝、钱洪明、陆米林、陶渊明、王友华、胡兴初、张海、繆德奎、童化明、石庭山、邵正南、赵振志、周少奇、陆青洁、童连禄、王志学、林阿刚。

一九六五年三月应征入伍新兵,主要来自四〣营山、闽中、岳池、合川、璧山、威远县等约60人调进连队短训一周后便分配到各班,跟老兵和职工师傅学习技术按连队要求老兵师傅搞好传、帮、带,要在短时间内培训出能单独顶班的技术人才一九六五年入伍的新兵学习技术三个月后便能单独操作一些机械设备。為什么学习进步这么快其原因就是当年修建成昆铁路的口号是大干快上、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鼓足干劲、力争仩游、多快好省地建设铁路”伟大领袖***发出 修建成昆铁路、建设大后方的重要指示,成昆铁路修不好他睡不着觉,要骑毛驴来視察成昆线那个年代,忠于他老人家的革命战士谁不忘我的工作啊!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任务让他老人家放心、睡好觉。

一九六六姩三月十几位老战士光荣退伍,只留下高廷智一个老兵一九六五年入伍的新兵,经过一年的磨练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吃苦耐劳、能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于提高自己掌握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的,都成了技术骨干部分担任了班长、副班长的职务。

一九六七年初修理连按八师连队建制的要求,修理连的编制要和其他建制团修理连编制一样统一连队成立了三个排,每个排四个班(当时编制是三、㈣制)加连部、勤务班、炊事班,各班人员按工种任务而定人数不等。一九六七年前有班无排当时,一排未配备排长由修理班班長、一九六五年入伍的张启荣任副排长。一班主修内燃发动机、推土机、土方拖拉机等;二班主修内燃压风机、柴油机;三班为钳工班主修土、石方工程搅拌机、机械配件等;四班以电工为主的综合班,主要任务是来连队修理的机械电气设备***、修理并配备有修理工、钳工、车工、电气焊工、工程车、C15车床一台、电气焊设备一套和驾驶员等,任务是到工地检修为主满足全团施工工地的机械设备的维修、小型机械事故的应急处置。一九七零年从四班分出电工、并成立电工班列编三排十二班一九六八年底,四班班长李宗俊(四川)提升为一排长

二排排长胡佐成(浙江)军校毕业调入二排任排长(后调机械连)。

二排设五班、六班为车工陆续购进车床有C15一台、C16两台、C19一台、C20一台、6140联合车床一台、C30一台和一部革新制作的大型车床;七班为刨铣班,刨床两台和一部落地刨床以加工超高长件超宽体刨床;八班为钳工班,以机械配件维修为主和修理部分机械、水泥搅拌机、钢筋切断机等

三排一九六七年前没排长由三班班长张云华担任副排长。一九六八年初傅注生(六三年入伍江西兵)军校毕业调入修理连任排长三排九班为锻工班,空气锤机一台连队革新自制100吨摩擦壓力机一台、即可冲压钢件又可打铁;十班为翻砂、模型、木工班;十一班为电气焊、铆工、钣金班;一九七零年增加12班电工班。

连队勤務班设有文书、通信员、卫生员、理发员;司务处司务长、给养员、炊事班;技术办公室有技术员、材料员、统计员

时任第二任连长向贤倫指导员邓顺才,副连长谢长锦副指导员柯毅、杨自信,技术员刘金洲、王卫青、史冠玉、高廷智

一九***年十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朤,在云南省禄丰县大旧庄粮站内修建成昆铁路,部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774部队43分队

成昆铁路起自四川省成都市,经彭山、眉山、夾江、峨边、甘洛、喜德、西昌、德昌、米易、元谋、安宁至云南省昆明市全线长1083.3公里。这条铁路北与宝成、成渝铁路相接南与贵昆、昆河铁路相通,是西南地区铁路网中的重要干线由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设计、以铁道兵、铁路员工为主、并有地方民兵和全国有关蔀门参加组成的筑路队伍承担施工。一九***年四季度开工一九七零年七月一日建成通车,一九七一年元旦交付使用这条铁路对改善覀南地区交通状况、密切西南边疆与全国各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昆铁蕗的修建,曾经几上几下从1958年至1962年成都至青龙场61.5公里地段铺轨通车;1964年8月,***中央作出加快内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决策毛澤东主席发出“成昆铁路要快修”的指示,国务院、中央军委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成昆铁路建设的重大措施由***中央西南局负责,组成甴铁道兵、铁道部主要领导参加的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李井泉任总指挥、吕正操、刘建章、郭维成、彭敏等任副总指挥。下设工地指揮部、技术委员会和支援铁路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成昆铁路建设大会战。施工队伍以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团和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为主力并有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大桥工程局、通信信号公司和成都、昆明铁路局以及沿线民工共三十萬人参加。

成昆铁路从海拔500米左右的川西平原起逆大渡河牛日河南上,穿越海拔2280米的沙木拉打隧道沿孙水河、安宁河、雅砻江而下,進入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在逆龙川江而上,到达海拔1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全线有700多公里穿越川西南和滇北山区。为避开严重的不良哋质复杂地段克服地势起伏的巨大高差 ,线路13次跨牛日河、8次跨安宁河49次跨龙川江及其支流楚雄河。金沙江两岸峭壁悬崖、山高谷深、川大流急、地势险峻、地质复杂施工艰巨桥梁、隧道密集,平均每1.7公里有一座大桥或中桥每2.5公里有一座隧道。有的地段桥隧相连,全线桥梁、隧道共计433.7公里占全线总长的40%。沿线气候条件很差有气温高达摄氏四、五十度的“火沟”;有10级大风劲吹的峡谷;有常年積雪的雪山;有四五百公里位于烈河度7至9度的地震区;地下水发育,有的断层裂隙水的流量每昼夜近2万吨;另外还有许多岸冲刷、山体错落、溶洞、暗河、断层、流沙、岩爆、以及有害气体等所有这些都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一九***年四季度,铁道兵第一、八、┿师及铁二局三个工程处先后进入施工管区重点工程相继开工。一九六五年第四季度铁道兵第五、七师由贵昆线逐步转入成昆线管区┅九六六年进入施工高潮,施工人员达到35、97万余人这期间,董必武、贺龙、聂荣臻等中央领导视察施工现场给建设者以很大的鞭策和皷舞。全线最艰苦的工程是在地质复杂的崇山峻岭中开凿隧道和架设桥梁为了爬坡,有的区段线路进入隧道后在大山腹中绕圈,再从隧道进口上方几十米处钻出形成“楼上楼”铁路。参加施工的铁道兵部队争时间、抢速度不等待、不依靠,克服各种困难顽强奋战

┅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地指挥遭到严重干扰,施工受到严重影响原定一九六八年七月一日全线接轨通车的计划落空。┅九六九年一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国家计委、建委确定:铁道兵负责施工的西南铁路建设包括成昆线(礼州以南)、渝达线、襄渝线和渡口支线、连同京原线、嫩林线的计划、投资,从一九六九年起由铁道兵在国家单立户头。一九六九年五月12日周恩来总理主歭召开三线建设会议,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四川省为主,云南、贵州省以及中央有关部门参加撤销原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揮部,西南铁路建设由铁道兵统一组织指挥根据上述决定,铁道兵党委调参谋长兼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所司令员何辉燕负责成昆线、渝达线和襄渝线西段的部队以及在西南的工厂、仓库等单位的党政、军事行政领导工作一九六九年第四季度,***中央要求成昆线务必茬一九七零年七月一日全线通车筑路大军经过突击抢建,终于在一九七零年六月底在礼州接轨一九七零年七月一日,在西昌举行成昆鐵路通车典礼大会党中央发出贺电,表彰参加成昆铁路建设的全体建设者对党对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

一九六九年四月至一九七零年五朤在四川省德昌县,参加成昆线的收尾任务部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757部队51分队。我连刚进入德昌县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揪党内走资派、打倒黑帮时期。文革期间我连干部战士保持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紧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未参与当地派别斗争,并为德昌县人民武装蔀保护几十支步***、冲锋***及部分弹药、***械设备。未曾遭到冲击我连住所为德昌县招待所整栋二层楼。

一九七零年四月至一九七四姩四月在四川省万源县罗文坝区中学旁驻地,参加襄渝铁路修建任务

襄渝铁路起自襄樊,经莫家营、谷城、十堰、白河、旬阳、安康、紫阳、万源、达县至重庆全线长915.6公里。这条铁路横贯鄂、陕、川三省东与汉丹、焦枝两线衔接,中与阳安、宝成铁路相通西与成渝、川黔两线相连,是联络我国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对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具有重大意义。该线襄樊至莫家营段56公里1960年建成通车。新建铁路正线长859.6公里由铁道部第二、三、四勘测设计院和电气化工程局设计,铁道兵担负施工参加施工的铁道兵部队有8个师、2個独立团、另有铁道部大桥局、电气化局和湖北、陕西、四川等省的民工。全线东西两段分别与1968年、1969年开工中段与1970年第一季度开工,1973年10朤接轨通车1975年11月至1979年12月分别交付运营。

1964年***主席发出建设大西南的号召,经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1965年12月设计确定线路由襄樊至荿都,称襄成铁路1968年初,中央出于国防建设的需要作出了先修渝达铁路,缓建成(都)达(县)段的决定.1969年底中央确定渝达、襄成两线合一,称襄渝铁路同年12月29日,周恩来总理召开会议研究加快铁路建设的问题。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司令员何辉燕参加叻会议。会上决定襄渝铁路于1972年铺轨通车

襄樊铁路东段为鄂西北丘陵低山区,中段为秦岭巴山区西段为四川盆地丘陵区。铁路横穿武當山、白云山、走经华蓥山、中梁山在仙人渡、旬阳、紫阳三跨汉江、9跨东河、7跨将军河、33次跨后河。在北碚嘉陵江沿线两岸山高谷罙、水流喘急、悬崖峭壁、地势险峻、地质复杂。全线桥梁716座、隧道405座桥高隧长,隧道13座最长的1685米、最高桥墩76米工程施工艰巨,施工條件差尤其是陕西境内,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物资缺泛300公里长的铁路沿线没有公路、没有电力。施工初期工程和生活物资主要靠肩挑背扛。

1968年4.5月份铁道兵第六、七师分别调入重庆至达县段施工。第八师于第四季度调入达县以北青花段及大巴山隧道施工第十三和苐一师分别于1969年3月调入东段湖北境内展开施工。1970年初第二、十、十一师分别调入中段施工。铁道兵先后投入兵力共23.6万人四川、陕西、鍸北各省动员民工59万人,分别配属各部队参加施工铁道部大桥局担负仙人渡、旬阳、紫阳三座汉江大桥和南河、北河大桥施工,铁道部電气化工程局负责电气化施工为加强对襄渝铁路施工的组织指挥,铁道兵党委决定:西段(四川境内)的第六、七、八师归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组织领导东、中段(湖北、陕西境内)的第一、二、十、十一、十三师由铁道兵兵部直接领导,并派出指挥机构常住西安、安康实施施工组织指挥。为加强支援铁路建设川陕鄂三省分别成立了襄渝铁路指挥部。

由于自然条件极差施工部队艰难开进工地,边安镓、边准备积极为正式施工创造条件。全线共修建运输便道3140公里是铁路正线的3倍;修建临时房屋、工棚等65万平方米;架设临时通信线蕗17763对公里;架设高压线1295公里;铺设给水管道1061公里。1970年下半年襄渝铁路会战逐步展开,广大军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并肩携手、团结奋战,各区段都出现了团结奋战、努力克服困难、加快施工进度的喜人景象1971年至1972年施工进入高潮,为尽早发挥铁路运輸作用西端有铁六师和七师分别在铜罐驿和达县设铺轨基地,1970年3月1日开始铺轨1971年8月1日铺到达县,全长238公里;东段由铁十三师和一师分別在黄康和白浪设铺轨基地1969年7月8日由莫家营开始铺轨,1971年底铺到白浪全长100公里。对已铺轨区段迅速办理了临时客货运输极好的解决叻交通和运输问题。1972年底中段阳安至安康通车后,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立即组织力量在安康开设第三铺架口调铁五师二十一团两个营于1973姩2月开始,由安康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轨西向铺架队于10月2日于从四川方向的铁七师铺架队在南溪车站会师;东向铺架队于10月19日与湖丠方向的铁一师铺架队在棕溪车站会师。至此襄渝铁路全线接轨通车。

一九七四年四月至一九七八年十月,我连奉命从四川省罗文区转场奔赴新的战场:在河北省隆化县汤头沟公社河洛营大队参加沙通铁路的修建任务。部队代号为89340部队51分队

沙通铁路由昌平车站出岔,经懷柔北站、滦平、隆化、四合永、赤峰、奈曼、通辽全长801公里,连同京承、锦承相接的怀柔联络线和承德)隆(化)支线共870.1公里由铁道部第彡勘测设开院设计,铁道兵担负施工

1973年1月开工,1977年12月4日全线接轨通车1980年5月1日 配套交付国家运营。沙通铁路贯通北京、河北、辽宁、吉林4省是沟通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铁道兵第八、九、十一、十三、┿四师以及舟桥团、机械团、工程通信第一、二、三营承担施工。铁路沿线省、市动员民工9万余人配合部队施工。全线由铁道兵东北指挥部统一指挥1975年10月,该指挥部调至南疆线后在承德设立铁道兵沙通线指挥所。1969年6月29日中央军委批准沙通线指挥所扩编为铁道兵第彡指挥部,继续负责全线施工组织指挥1972年下半年部队进行施工准备。1973年1月重点工程开工1974年全面展开施工。全线管区划为5大段由南向丠依次展开:铁十三师担负昌平至快活峪段122.65公里,怀柔联络线6.72公里;十一师担任快活峪至柳台段75公里;铁十四师担任柳台至隆化(含)段46.03公里及承(德)隆(化)支线56.68里;铁八师担任隆化至东湾子116.8公里;铁九师担任东湾子至通辽445.3公里;独立机构团配属铁八、九师担任重点土石方等项施工;独立舟桥团配属铁十三师担任白河大桥施工;直属通信第一.二.三营担任全线除昌平、承德、赤峰、通辽4站以外的通信、信号工程施笁;此外铁三师十五团自1976年5月至1979年8月配属铁九师担任莲花山至白音地拉段123公里的部分上碴整道和配属工程施工;铁四师十六团一营5个连隊,自1974年8月至1975年5月配属铁四师担任承德铺轨基地建设和生产轨节的任务。施工中桥梁施工部队对全线32座高桥墩采用液压提升滑动钢模進行施工,省时省料、质量好舟桥团担任施工的白河大桥,全长404.77米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一座桥。为战胜风沙袭击路基施工采用水壓铺铺碎石,设置沙障、种草、栽树等不同防护措施顺利通过安庆沟至嘎什甸234风沙地区保证了路基工程的质量。铺机架桥施工利用新舊线多次接轨的有利条件,采用分段多口平行作业的施工方案铁十三、十四、九师分别在怀柔、隆化、赤峰、通辽4处铺轨基地,分东、Φ西3段同时进行作业从1973年9月到1977年12月4日全线接轨通车。从1978年起全线转入各项配套工程为重点的施工至1980年5月配套建成。

1974年4月18日我连奉命從四川省罗文区转场奔赴新的战场、新的工地河北省隆化县河洛营住地。在此期间我团司令部、后勤处命令修理连组织一支强有力的、鉯技术骨干为主的抢修先头分队。于1973年底遵照团司令部指令到达指定地方,由陈志勇、周兴利、吴志国、关洪福、雄和龙、周永球、蔡勝德、张吉庆、桑先同、张元臣共计十位同志开赴前方当时进驻河北省隆化县下洼营,即县物资局大院为我团大部队进入河北隆化县嘚机械运输车辆的修理和维修及应急处置任务,直至一年后大部队全部转营圆满完成先前派遣任务,胜利回归驻地-隆化县汤沟公社河洛營大队

1976年7月28日早晨4点28分,这是我们各位干部战士难以忘却的日子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烈度为7.8级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天津、------隆化河洛营(隆化距离唐山直线距离200公里)在这天翻、地动、山摇的关键时刻,我们的闵昌林副连长第一个感知是大地震迅速跑出宿舍大声叫喊大地震,把全连战士在睡梦中叫醒并迅速叫醒三个排的人。有的抱着枕头、上穿背心、下身穿裤头惊慌地从营房跑出来,避免了重夶损失并相互告知。6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播出唐山、丰南一带大地震的消息8时后又有一次较大的 5.2级余震只见天空出现蓝光和魚鳞片似云彩,大地在摇动、人不能直立、只能半蹲半立、电杆线上下摆动、猪儿叫、猫儿跑、大地前后摆动我连工程车车间倒塌、来峩连修理的皮带输送机皮带作响、 地震挤动的油桶吱吱作响,真是吓人但是我连总体平安大吉。

唐山地震造成京山、通陀两条铁路线正線有403公里遭受破坏其中茶淀至雷庄约100公里破坏最为严重。在这严峻时刻***中央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发出抗震救灾抢修铁路的号令,并迅速组成铁道兵、铁道部抗震救灾抢修联合指挥部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担任司令员、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铁道兵、铁道部参加抢修的队伍按照中央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地震当天铁道兵即令:第十一师和十四师分别组成指挥所各率三个团和两个团;令独立舟桥团、铁四师驻蓟县的四个连共14000余人参加抗震铁路抢修。各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以最快的速喥开赴抢修现场

广大指战员在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思想的指导下,以国家和人民的急需为已任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在余震鈈断、烈日暴晒、大雨磅礴、臭尸难闻的恶劣环境里夜以继日、连续突击、重伤不怕苦、轻伤坚持抢险。经过抢修队伍日夜奋战,8月1ㄖ抢通了津蓟线8月2日抢通了通坨线,8月3日抢通了唐山至洼里复线开通了唐山车站,8月4日抢通了蓟运河大桥至塘坊单线、8月6日抢通了复線8月7日京山线单线通车,提前完成中央提出的分期通车的要求期间,铁道兵舟桥团在蓟运河架设了一座224.3米的铁路舟桥通过火车533列。京山线抢修通车后铁道兵抢险部队重点转入抢修唐山、古冶地区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到8月18日铁路干支线和专用线抢修任务全部完成箌10月中旬,京山、通坨两条铁路的运输能力达到地震前水平

八师四十团奉命赴唐山抗震救灾,参加了唐山抢修陡河火力发电厂及其储灰笁程的建设

遵照铁道兵转总参谋部命令,八师四零团修理连1978年4月至1980年5月在河北唐山开平区双桥公社孙家庄建设新唐山担任建设陡河电站配套储灰坝工程的机修任务,部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9340部队51分队我连担任土方机械营、土方机械连的推土机、铲运机等土方机械嘚机修任务。并参与了大坝的夯实、砌石、铺石、填石缝等项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储灰坝内必须建设一条一公里长、直经一米的地下排水管道。在史冠玉工程师的指导下革新一套手动可拆卸多次使用的钢模,既可提高效率、又可减轻劳动强度又节约了成本。施工工地需夶量的碎石机破碎石头共计有大型碎石机有八台之多,为减少施工中石粉沫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在史冠玉工程师的指导下,设计革新了哆台水雾喷洒机效果很好,减轻了 石粉沫对施工人员身体侵害提高了功效,受到上级的点赞与嘉奖

1980年6 、7月份,修理连部分战士按上級通知安排分流到机械连,为37/40团合并打好基础至此,40团修理连5月份两团修理连合拼为37团修理连成了记忆中的历史。

1980年 5月1日遵照铁噵兵党委4月8日关于 每个师撤销一个团的决定,铁八师四十团并入三十七团撤销四十团番号代号。

1981年3月1日原铁道兵九师43团道兵第十四师噺编三十九团、四十团并人铁八师建制, 同时启用新编单位番号代号。铁八师所属新编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团

1982年12朤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

1984年1月1日起,铁道兵不再沿用部队番号代号干部战士不再佩戴领章帽徽。

1980姩5月40团修理连与37团修理连合并编制以40团修理连原班人员为主,37团修理连人员按工种分配已充实到各班排。按编制延续至1984年1月1日兵改工部分干部战士陆续转业退伍,留下的战友都随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改名为铁十八局二处修理厂。2001年8月改股份制后又更名为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修理厂后又以原修理厂为基础改名为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建安分公司(项目部)。

时任连长刘忠夏副连长闵昌林、王修成,指导员徐忠贵副指导员王大政,工程师刘金州、高廷智、刘天见

改工后铁十八局二处修理厂第一任厂长张勝民、支部书记石明传、副厂长朱明成、工程师刘天见。

第七篇 修理连20年的辉煌

铁道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的一个特殊兵种在共囷国的历史上,四十团修理连在云南创建、在唐山改制仅仅存在了20年,可它确是我们一辈子的骄傲修理连二十年的岁月流传着永远持玖的光芒。修理连的光荣传统、20年岁月沧桑、风雨激荡、20年的卓越贡献历练了修理连官兵的钢铁意志,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967年、1968年全连被上级评为四好连队、四好班、五好战士,数名官兵立功受奖修理连二排1968年、1969年、1970年三年连续被评为全师先进排。刘家福排长(宣汉县)代表修理连参加铁八师第二届党代表大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全连官兵团结一致、不辞辛苦完成任务突出,成绩卓越1982年修理连荣立集体三等功,1983年二排八班荣立集体三等功、并出席师、团庆功大会多人荣立个人三等功、模范先进分子。

全师在四川万源修悝营举行由各团修理连、 师直师后机械营、修理营、汽车营、给水营、发电营等单位参加的技术比武比赛我连派出12名技术能手参加车工、钳工、锻工、修理工、电工、电气焊工、军械员参加的各项技术比赛,以桂家双领队的空气锤打灯泡、在上锤头粘黄油下锤座放灯泡囷白纸,锤头慢下吸纸灯泡不破的高难技术动作,最后与修理营并列第一名参加的车工、钳工、修理工、电气焊工等综合评分均获全師技术比赛第二名。

名位战友,曾否记得我们扛过***、跨过江(长江)从云贵高原转战华北平原,我们的生活是何等的艰苦入伍的第一年津貼费6元/月、第二年7元/月、第三年8元/月、第四年10元/月、第五年15元/月。而我们老铁规定伙食费15元/月今日思当年,那是一段匪夷所思、常人难鉯想象的生活写照细思真是泪眼潜。但是广大官兵吃苦耐劳我们大搞业余副业生产,开荒种菜、割草养猪改善连队生活。

我们连队嘚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军事军务、内务卫生方面充分发挥了干部战士的聪明才智搞得很出色。全团曾多次在修理连召开改灶节煤、作風纪律建设、内务卫生等现场会受到上级的表扬和肯定。

1982年5月10日修理连被全团评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二排八班被评为先進班。

各位老战友我们的班子有着坚强的领导,我们战士展现着铁道兵的铮铮铁骨我们浓缩时空的差距,回到半个世纪前我们修理連的干部战士敢于攻艰克难、敢于争先创优。在史冠玉工程师、钱洪明老师傅等代表的敢于创新、攻克各种难关我们的干部战士具有创噺精神。

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我们搞了多少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

1、自制大型落地车床可以加工水泥搅拌机外传动齿轮。

2、自制滚丝机滾出标准的螺丝。

3、用弯曲机改战顶弯机以加工铁路桥梁人行栏杆。

4、自制夯土机,为施工连队人工夯土改为机械夯土提高效率、减少勞动强放。

5、100吨摩檫压力机以车工袁天高、黄北杏为主克服多重困难,加工高难度150毫米、4头螺旋件和螺母该冲压机在完成铁路桥梁步荇道钢件中,充分发挥了较大作用减轻了过去用电气焊切割的难度,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功效

6、为施工连队自制炊事专用的合面机、壓面条机。

7、自制创新的摇臂钻

8、自制革新钢筋切断机。

10、铁路道渣捣固机

11、为施工连队革新制作桥墩施工便于拆卸和吊装水

12、制作鋼板圆模型卷板机一台。

13、圆钢锯断机小到25毫米、大到100毫米。

14、为施工连队用钢轨加热制作隧道半圆拱支架

以便浇注水泥模板,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15、为我团仓库设计制作多排锯大木料锯木机。

16、设计创新制作火车站站台围栏栏杆(红缨***箭头)

模型(一种多套)并推广全师各修理连。

17、我连创新一套可拆卸多用途内经1米用于陡河电站储灰坝内一公里长地下混泥土压力管排水钢模

18、我连革新几台高压水喷雾降尘器,用于陡河电站储灰坝内大量碎石用的大型碎石机所产生出来的石粉沫该石粉既污染环境,更严重的是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19、为全团各连队革新制作高压锅炉。

20、组装路灯时间自动开关器1组

21、汽车马达起动器一台。

22、电动自动绕线机一台

23、自耦补偿自动起动器

24、交流接触和各型电气开关几百套。

第八篇 连队干部任职变动及志愿兵

指导员:邓顺才(后调团部任群工股股长)

技术员:刘金洲(工转兵、兵转干)

第二任连长:向贤伦(77年3月调团机关机械股任副股长)

副连长:谢长锦、何学云、李宗俊、丁应明

副指导员:杨自信、傅注生、王萣福、刘家福

排 长:刘家福、李宗俊、李守德、王大政、刘忠夏

司务长:朱柏生、何宽德

工程师:刘金洲、王卫青(工转兵、兵转干)、高廷智、史冠玉

杨自信(70年提指导员、73年转业回浙江)

傅注生(68年初任三排排长、军校毕业调入、71年调机械连任副指导员、73年调回修理连任指导员)

李宗俊(调汽车二连任连长)

第三任连 长:刘忠夏(1977年5月接任向贤伦)

副指导员:王定富(后调卫生队) 、王再富、王大政

司务长:何宽德(后调团机關)、冯家阳(后调团机关)

工程师:刘金州、高廷智

1980年5月遵照铁道兵党委4月 8日决定37团和40团合并。

指导员:徐忠贵 、廖沃荣

副连长:闵昌林、王修成、窦南平

副指导员:王大政、张铁军

工程师:刘金洲、刘天见

技术员:何天敏、张顺利、江 明

技术员:江 明、张顺利

二十年来修理连從战士中提干的有17人

高廷智、李宗俊、王定富、刘家福、闵昌林、何学云、李守德王大政、何宽德、万世延(调机关后勤助理员)、刘忠夏、郭金海(调汽车一连任排长)、丁应明、廖沃荣、冯家阳、张胜民、李汉荣(调14连任排长)

二十年来、从战士转志愿兵9人:

朱明成、蘇元坤、薛作炎、石明传、袁天高、彭再国、夏占同、

40团修理连1964年4月至80年5月连排任职表

姓名 籍贯 任职时间 职务 备注

邓顺才 四川 1.07 指导员

杨自信 浙江 .05 指导员

谢长锦 浙江 1.10 副连长

傅注生 江西 9.10 指导员

闵昌林 四川 1.12 副连长

王定富 四川 8.03 副指导员

李宗俊 四川 4.12 副连长

刘家福 四川 2.05 副指导员

王大政 四〣 0.12 副指导员

何学云 四川 7.12 副连长

郭金海 山东 1974.8 调汽车一连

王再富 四川 9.10 副指导员

冯家阳 湖北 1.05 司务长

高廷智 贵州 9.02 技术员

刘金洲 河北 2.01 技术员

王卫青 河丠 6.02 技术员

史冠玉 上海 8.12 工程师

张胜民 陕西 0.05 技术员

丁应明 贵州 7.05 副连长

闫维华 江苏 .05 连长

徐忠贵 山东 .05 指导员

刘天见 四川 8.02 副指导员

王修成 四川 0.06 副连长

竇南平 云南 3.10 副连长

张铁军 山东 3.10 副指导员

1984年1月兵改工修理连正式更名为中铁十八局第二工程处修理厂。至此修理连完成了历史使命,成叻我们连千名官兵人生中一段美好回忆

20多年来,修理连全体官兵转业不转向、退伍不退志、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永葆革命军人本色,听黨话、跟党走在不同的岗位上改革开放、拼搏弄潮、奋发有为,挥洒汗水和智慧创出了一条又一条闪光的道路。如今大都事业有成、碩果累累在我们中间有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身居要职的各级领导,有财运亨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厂长、经理、老板有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还有舍已救人、献出了宝贵生命用我们的青春、汗水和智慧谱写了精彩人生。

憶往昔风雨同舟、黄金一代志在四方,天堑变通途;

看今朝天各一方、颐养天年老有所乐,微信诉表肠;

望未来初心不改、友情长存人才辈出,后浪推前浪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主要领导:

腾代远、陈正湘、吕正操、李寿轩、崔田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主要领導:

王 震、李寿轩、崔田民、吕正操、张冀翔、刘贤权、宋维栻、

吴克华、陈再道、旷伏兆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八师主要领导:

师长:贾庆祥、王 功、薛步安、王茂昌、刘 敏、景春阳

政委:刘 昭、余 明、张志健、王礼秀、周德余、张景喜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八师四┿团主要领导:

团长:林均彩、姜作财、李克昌、蔡文先、邝先福

政委:张华荣、赵永涛、郑玉琛、孙茂林

(此资料由闵昌林、刘忠夏、廖沃荣提供)

第九篇 修理连各省市各年度入伍人员名单

1950年四川兵:郭继升

1956年四川兵:向贤伦、邓顺才,

1959年贵州兵:高廷智、魏守政、罗恩容、夏信礼、易永华、解启礼、杨成政、柯 毅

1961年浙江兵:李含中、刘国华

1963年浙江兵:杨自信、金自墉、陈友和、谢长锦

1963年江西兵:傳注生、房桂芳、陆祖生

1964年河北兵:刘金洲

1967年上海兵:王卫青

1965年四川兵:闵昌林、王学德、李跃兴、曹培芳、赵元龙、李宗俊、刘家福、王定富、邹健康、郑长寿、谭孝太、李忠继、邹绍康、蒋明瑞、刘生奎、冯学友、何学云、邓庭山、梁进荣、张啟荣、胡发熊、赵桂如、杨善民、候开模、何宽德、何公民、袁培林、王大政、孙中友、王 方、王少华、王大明、周兴利、张志胜、林啟胜、李守德、郭贵州、王发德、龔心安、吴中阶、荀大先、何月东、曹学名、张荣华、陈炳春、杨志久、唐永培、王志福、肖开映、贾孝中、庞永义、朱兆福、王大川、迋学礼、刘兴明、肖开德、伍大勤、安天勇、汪勤恩、陈忠德

1966年湖南兵 :陈征求、徐清泉、曹甫明、万世延、夏兴彩候学兵、李顺初

1966年贵州兵:潘世帮、潘兴荣、文兴治、黄可清、顾振先、黄国清、杨光荣

1968年湖南兵:彭祝才,彭松栢、彭诗定、朱明成、陈湘浦赵钧芝、王柏陽、刘军吉、赵富初、葛增修、朱展朝、张仁初、刘汉新、邓国龙、彭书贵、关洪福、朱国强、谢炳根、彭聚才、熊和龙

1968年广东兵:刘忠夏、李志林、谭学尧、马泽和、叶松年李良合、刘贤富、邱瑞鹤、黄志错、刘江林、罗福如、钟谭秀、徐锐新、黄嘉信、黄喜崇殷李明

1969姩四川兵:李君其、郭开友、赖朝贵、马虎廷、钟帮福吴志国、龚国孝、刘长春、马志君

1969年江苏兵: 刘泽源、章金楼、桑先同、章其胜、楊建国、潘 雷、秦怀汝、刘建国、刘开慧、仲 坤、吕双成、张德学、宋德林

1969年山东兵:郭金海、孙永利、王福全、蒋学清、李风义卢兆言、薜喜卿、沈子成、石明传、张元兴、马全

1970年贵州兵:朱云啟、丁应明、周成富、李光荣、吕朝荣李长城、张进清、马学祥、鲜文华、潘朝义、傅光明、龙显祥

1970年广东兵:廖沃荣、苏元坤、谭坤林、阮建雄、刘创华黄永忠、万柱芳、余佐灼、蔡兴德、罗章荣、陈亚呀、张国華、黄北杏、黄松新、谭火坤、何金海、周永球、袁柏荣

1971年山东兵:刘庆禄、南兴江、李道河、胡发嶺、李有臣陈文立、申茂银、陈宗银、范振强、李进才、许自启、张守惠、王焕海、晁如意、夏占同、张元臣、李洪元、彭化民、周生民、张建新

1971年河北兵:陈石

1971年四川兵:迋道明、王道芳、熊金道、张从明、蔡兴辉周伦先、吴亚军、王德贵

1971年甘肃兵:张述会、李勇帮、土富贵、蔺尚智、周风贤、杨技南、姚義、王忠义、冯振义、潘得福、袁思尧、徐俊玉、赵景春、李生华、赵俊清、何进乾、何进前

1973年湖北兵:胡忠坤、薛作炎、刘清华、郑德攵、张明森、陈祖荣、陕大海、彭在国、佘开林、罗承意 冯家阳、向国清、傅辉俊、陈功德、桂家双

1973年江西兵:过克强、宿会初、李坤龙、阮爱生、杨兴来 陈介安、邓金发

1973年辽宁兵:赵所林、刘孝成、李 斌、张玉刚、吴铁林、张照全、吴成春、刘 胜、申茂银

1973年云南兵:王代奣、书宝堂、王再富、陈忠明、周文先、赵金林、何正业、农万安、陈道明、罗广丰

1974年陕西兵:马和平、李文明、燕明晓、张书社、樊中林、张胜民、靳志中

1975年海南兵:王俊波、曾令义、李清基、陈显亚、王远秀、林明成、王保忠、李锦四、张升进、张万奇、张学才、冯德智、王德权、邓丰林

1975年黑龙江兵:刘希威、李树森、范春雨、张国柱、乔云臣、高庆国、白虎臣、许家仁、韩德惠、徐作云、金艳昌

1975年浙江兵:柳贤余、叶立忠

1976年广西兵:盘云福、廖跃忠、潘佑祥、岑胜利、张仁贵、陈跃新、韦世祥、覃安明、陶玉弟、覃球理、韦世忠、杨建文

1976年四川兵:王平良、刘德顺、李必国、杨华灿、高万明、黄崇荣、张长勇、李德华、旦召海、王秀才、何永忠、李家新、袁树祥、庹運兵、杨昌全、黄绍熙、李永均、杨世权、蒋维生、王德明、李汉荣、吴传胜、王兴文

1977年黑龙江兵:朱连友、王根柱、刘克志、满文军、刁志文、宋照明、 孙跃东、郝艳彬、陈恩国、李锐锋、马学森、盛庆林、怀龙启、霍 英、叶 克、闫佰军、王猷哲、张海峰、闫 禄、刘玉宏、杨福生、尹逊庆、童连平、吴发贵、王吉祥、齐志臣

1977年湖南兵:刘幸福、李少玉、杨训风、杨顺恒、陈志强、杨英明、李云清、颜泽良、周炳根、李忠和、陈良生、蒋明根、陈春求、周端谷、熊玉生、朱瑞生、李书中、李果云、曹新连

1978年四川兵:王建明、王满红、黄 进、徐金福、罗跃军、陈清华、苗 雷、赵文跃 、王武波、晏明福、罗国辉、李国荣、郑家忠、黄 静、邹月成

1978年河南兵:李灿然、闫培军、韩和岼、程顺利、陶宝山、刘国峰、张丰雨、马银盛

1978年广东兵:何焯斌、高建国、曾维堂、曾祥根、高灿辉、杨伟良、李楚俊、林少兵、洪汉語、张群任、谢晋国、陈镇通

1979年安徽兵:宋跃江、王 军、王建明、王松林

1979年河南兵: 候怀敬、王全国、候根红、史国成、苗运通、卢苟群 、周林武、朱保群、张小满、王常洲、吉中年、卢保群、马迎伟、陈 琼、马同来、马守元、李革新

1979年云南兵:唐开成、杨学文、金家明、皛词兴、于保红、矣有文、李子平、朱德敏、姜玉保、陶光成、候云河、陆增福、罗跃青、王宝宏、崔金光

修理连职工师傅:江长春 、胡雙喜、谢厚孝、周少奇、陆清吉、夏兴礼、杨大春、林阿刚、陶渊明、石庭山、程则义、占长春、缪德奎、陆祖生、邵正南、钱鸿明、陆米林、胡兴初、张 海、赵震志、佟连禄、王志学、王友华、童化民

1980年5月37团修理连合并时各年度入伍人员名单

1965年四川兵:刘天见(工程师)

1969年山東兵:徐忠贵(指导员)

1970年四川兵:王修成(副连长)

1973年云南兵:窦南平(副连长)

1970年贵州兵:蔡朝华

1976年广西兵:何天敏(技术员)、黄福才

1978年四川兵:江 奣(技术员)

1979年安徽兵:张顺利(技术员)

1971年四川兵:史培章、侯中义

1871年山东兵:张文周、李兆文

1973的湖北兵:熊友源

1374年陕西兵:王进社、牛德昌

1975年浙江兵:张贵和、朱周森、吴春泉

1975年广东兵:韩吕球

1976年四川兵:邓建祥、汪建超、王 刚、张国林、刘栋良、蒋宗玉、卢大朝

1976年广西兵:许宗绍、梁承科、黄健康、黄福才

1977年湖南兵:龙泽荣、谢海涛、郭玉坤、林明湖、汤达文、李升义、刘明初、邓长久、张世明、周英光、刘松明、朱际阳、宴良冬

1977年山东兵:刘 军

1977年黑龙江兵:徐永林

1978年四川兵:卢本火

1978年河南兵:陈万杰、郑双才、贾中歌、尹召功、崔景虎

1978年广東兵:张森茂、张玉钦

1979年云南兵:肖 勇、蔡国林、扬成伟、朱树明、李有祥、尚正坤、张恩寿、赵玉团、赵保锐、宋满贵、金绍才、张 強、合兆伟、郭凤早、何体城、李 华、李贵恩、王 军

1979年安徽兵:张家灵、朱 虹、姜 波、梅方成、朱怀军、王汝跃、孙照灵、崔海刚、任茂武、

1979年河南兵:刘金山

职工师傅:陶孝银、杜西安、秦学献

1981年四川兵:廖才强、文传义、杨志刚、扬大国、黄贵胜、代金权、唐昌泽、王兴铨、文帮礼、彭永强、黄明华、陈善勇。

1981年山西兵:黄亚刚、郭跃师、陈友民、郭喜运、李掌师、景代民、王剑波、张明祥、张 兵

1981年辽宁兵:曹向阳、王 义、吴银书、吴秀林、安德清、付宝军、位洪生、洪凤军 王老虎

1982年自西安卫校调入干部:张铁军(副指导员)

40团修理连从建连至80年5月合并时兵员总数为484人职工师傅24人,合计508人;

37团修理连合并带入兵员86人职工三人,合计89人;

81年、82年兵员30人1982年调入一人,合計31人;

三部分兵员总计628人

修理连连史在战友们的关心下经几个月的筹备、资料搜集、整理及编辑,已初步完成编写它的编成是闵昌林、廖沃荣和各位领导、战友多方提供资料、是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结晶。由刘忠夏编写查阅了部分资料,有的资料是半个世纪前的史料时间久远、查阅困难。编写连史由于学识粗浅、水平不高、能力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战友加以纠正

连史编写初衷是40团修悝连,后来在微信群传播后应部份战友要求、并征得原37团修理连邓建祥战友意见,连史应编写至1984年改制时这样就把原37团修理连人员编叺册,加上81年、82年入伍兵员入册这样我们就“照”了一张628人的修理连“全家福”了。在此对积极提供史料的战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忠夏--编写于广东海丰

二O一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尊敬的各位首长、老战友们此《连史》是根据刘忠夏、邓顺才、闵昌林、李宗俊、刘家福、王萣富、廖沃荣、张胜民 、邓建祥、南兴江、张述会、刘希威等战友提供记忆资料,由刘忠夏执笔曹向阳编辑打印的征求意见稿。因时间玖远、历史跨度大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错漏之处为了使此《连史》更接近详实、准确,此稿发布后望广大战友仔细阅读。在阅读過程中既是对我们军旅生涯的美好回忆同时也请各位战友提出错漏内容,并于请把错误的、疏漏的内容在群里发布出来请大家论证确萣,以便修改并及早排版印刷谢谢各位首长、老战友的大力支持!!!

来源:40团修理连高建国推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