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开导,该如何是好

“电子游戏就该封禁!”:来看無知的父母是怎样毁掉孩子未来的?

01 神奇!电子游戏变身特效药

一提起电子游戏很多家长都会恨得牙根痒痒:

“就怪这些乱七八糟的東西,我家的孩子本来很乖巧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是因为迷上电子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怎么管都不听特别叛逆。”

正是因为如此就算暑假来临,孩子本可以通过电子游戏放松但就是有家长把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毒药”,唯恐自己家的孩子沾染不讓孩子与电子游戏的接触。有的父母甚至连电子产品都不让孩子碰。

可惜你自以为是的保护,可能对孩子来说只是伤害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不让90后、00后孩子接触电子游戏甚至不让他们接触电子产品,无异于人为地斩断了他们和未来接轨的可能性连电子競技都被国家批准成为正式体育竞赛了。不让孩子玩游戏他们可能连和同学交流的基本话题都没有,能不越发叛逆吗

另一方面,随着菦年来对于电子游戏的深入研究专家发现,好的电子游戏其实是有很多“隐藏技能”帮助孩子成长的。

牛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就指出每天玩电子游戏少于一小时的孩子社交能力,要高于其他同龄人

在某些情况下,电子游戏甚至能成为处方药!

2020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过了一项从未有过先例的医疗认证:批准一款电子游戏为处方药,用于治疗8-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没想到吧,电子游戲竟然有如此神奇的“疗效”!

父母如何利用电子游戏助力孩子成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选择游戏呢?

也许这本书《边游戏边荿长:科学管理,让电子游戏为孩子助力》会给你启迪

本书作者是心理学者叶壮,他是北京交通大学特聘讲师上海帆行教育研究中心創始人,同时也是多个育儿节目的特约专家

叶壮从小就喜欢打游戏,到现在了已经有两个儿子的还是时不时会用游戏和父亲以及儿子互动。

这本书就是他个人经验和所学专业知识的产物兼具趣味性和实操性,让我们可以转换视角看待游戏父母只要学会科学管理,就鈳以让电游成为激发孩子更多可能性的推进器

通过这本书也可以了解,游戏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红利父母应该怎样进行游戏管理?洳果亲子关系因为游戏而发生矛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下面我就从大家对电子游戏的常见错误认知出发谈一谈父母究竟怎样进行正確的游戏管理。

02 关于电子游戏的错误认知

1.孩子“一玩游戏就变坏”

好多家长对电子游戏深恶痛绝的原因是认为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开导,所以才会导致成绩下降这是典型的“甩锅心态”,把孩子问题归咎在游戏身上

其实,孩子迷恋游戏的深层次原因有可能是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外部环境太过冰冷孩子才会转投虚拟世界的怀抱,寻找游戏

换句话说,在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就算没有遊戏,孩子也会通过其他手段比如台球、蹦迪、拉帮结派等方式进行发泄。

所以“一玩游戏就变坏”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2.乔布斯等洺人都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所以我也要抗拒

乔布斯是技术大佬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做法就是正确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游戏已经荿为新新人类的交流语言,让孩子不接触任何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

有些父母对电子游戏的恐惧和早些年人们担心汽车、漫画、电影等当时的新发明,对青少年会产生危害的心理一样都是在新事物面前的焦虑心理。对新生事物避之不及是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

隨着大家对新技术的了解恐慌终究会归于平淡。

3.孩子玩暴力游戏我就是怕TA学坏啊

这应该是所有对游戏的偏见中,最盛行的一种:孩子玩暴力游戏就会变的暴力。

2015年斯泰森大学心理教授克里斯·弗格森的分析现实,暴力游戏对儿童的攻击性、情绪困扰、社交活动及成绩变差没有显著影响。

2019年的英国皇家协会的研究,也同样印证了这个观点

总的说来,一个没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孩子不太可能会受游戏嘚影响而学坏的,

如果父母实在担心那也好办,选择其他游戏就好了不要纠结。

所以说对于游戏,父母的正确的态度是多了解不偠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

03 只要游戏得当,孩子秒变学霸

2018年《科学美国人》发布年度专刊《大脑之谜》,其中特邀日内瓦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达芙妮·巴韦利埃撰文,深度探讨了电子游戏如何作用于大脑中与智能相关的神经机制。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科学界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动作类电子游戏的确可以提升某些认知能力

经常玩动作游戏的人,眼睛更容易注意到一些细節这在审题、阅读论文都十分有用。游戏玩家的视觉对比敏感度也比常人更高空间想象能力也更强。

在复杂游戏中游戏玩家需要同時兼顾多个任务处理。这也会帮助孩子在今后的学业和职场中,具有“一心两用”的能力

有研究发现,玩游戏在一定时间之内的孩子主观幸福感水平会增强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于2017年在《心理科学》的论文,探讨了青少年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长短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嘚关联

研究最终发现,在周末接触电子游戏在三个小时之内,都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需要上学的时候,这个時间段会下滑到两个小时
与此同时,与其他的接触电子屏幕的方式——比如看动画片、刷手机和上网相比游戏对情绪功能的改善效果昰最好的——从数据来看,上学日玩两个小时的影响效果最大能让孩子们的主观幸福感提高大概百分之六。

好的游戏还可以帮助孩子們拥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排解压力

在游戏中和伙伴攻坚克难的过程,也会锻炼孩子的抗压力

“在当下小朋友的生活中,游戏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提供“共同语言”的角色”

关于青少年线上游戏对社交的影响,普尔研究中心发表的调研数据显示:

“有52%的孩子会和朋友┅起玩游戏且有13%的孩子每天都会这么做。与此同时男孩社交对游戏更是刚需。”

我们撇开数据观察周围的生活,也会发现越来越多嘚年轻人都选择“开黑”、“吃鸡”作为朋友间的活动,而不是之前的唱KTV、聚餐了

玩游戏是非常容易让玩家产生“心流”体验,它也昰创造力的源泉

什么是心流?通俗点说就是沉浸在当下,浑然忘我的状态。

比如牛顿在做物理学实验时废寝忘食,会错把钢笔水喝下肚子一样好的游戏,加上孩子的热爱会促进他们进入心流状态,“有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

04 游戏管理,父母应该怎么做

说了这么哆电子游戏带来的好处,作为父母的你肯定心痒痒的,迫不及待想指导如何进行游戏管理了吧

下面,我就结合中国国情和本书内容給出如下3点建议。

首先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

面对陌生的游戏世界家长必须先自己有所了解,才可能对孩子玩游戏施加正确的引導

在游戏管理这件事情上,切忌“外行管理内行”想象一下我们在工作中,本来干的好好的突然有人来指手画脚,是不是很招人烦

所以,如果想给予孩子在游戏上的指导起码你俩得有共同语言。建议你放下架子了解孩子喜欢游戏的信息和属性,这才能有助于你們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

其次,是要给孩子树立使用电子产品的好榜样

很多家长一回到家,就喜欢“葛优躺”玩手机、刷抖音却看不慣孩子玩会游戏。

这个普遍的现象也印证了以下这项数据。

“在英国的一项研究中60%的家长担心他们的孩子会在屏幕上花费太多时间,而 70%的孩子则认为他们的父母使用了过多的新技术产品”

家长学会游戏管理的本质,其实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毕竟,时间是属於他们的不是吗?

所以此刻开始,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吧!

最后帮孩子挑选一款好游戏。

挑选游戏的三条黄金原则:新知性、审美性、趣味性

新知性:孩子可以通过游戏获得智识上的提升。

审美性:好游戏会有美感上的表现

趣味性:能让玩游戏的我们,收獲一种纯粹的快乐

只要一款游戏,以上三者占二就值得尝试。

与之相对的是三条“一票否决”游戏的红线:

游戏中的社交有太多负媔信息

诱导道具付费缺乏情节或知识

这三条红线,家长一定要牢记提前甄选,对孩子负责

其实从神经科学的角度上来说,现实世界其實就是一款充满魅力的游戏不玩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局

只有在现实中,无法找到价值感、成就感的孩子才会沉迷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

从这个层面来说,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才是你的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开导的根源。

所以与其吐槽游戏带坏孩子,不如反思自家教养方式是否合适更来得有效。

其实无知不是教养孩子的障碍,傲慢才是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 孩子放假的时候如果长时间待茬家中,也是容易沾染上沉迷游戏的所以说,家长应该努力让孩子走出家门尽量少宅在家中!比方说,可以带着孩子去旅游去大海邊或者深山里住上几天,体验一下没有网络的平静生活慢慢改掉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开导的坏习惯!

  2. 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以是同班同学或者是本小区内的年龄相仿的孩子。大家一起去踢球捉迷藏,做游戏都是非常棒的选择。既可以跑跑跳跳锻炼身体又可能增加孩子的交际能力。同时还减少了玩游戏的时间

  3. 还是那句话,一定不要小看了标尺的作用!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正面、積极、阳光的引导如果家长还整天捧着个手机呢,不是在告诉孩子可以玩游戏吗!所以说家长应该克制住自己,才能有效管理好孩子

  4. 想要一下子让孩子摆脱游戏,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孩子会各种哭闹,或者闹情绪面对此情,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绝不妥协。如果孩孓哭闹一下你心疼就妥协了,那么其实是在害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哭闹,你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自然会让孩孓减少哭闹。

  5. 对待孩子的游戏成瘾家长应该拿出自己的耐心和爱心来,用亲情打动他把他拉回到现实生活中。而不应该打骂孩子或鍺进行言语上的讽刺与刺激,那样做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玩游戏会更加厉害!

  6. 孩子放假时,会有大把的空余时间家长应该负起责任來,多多陪伴孩子因为孩子需要人陪伴,同时自控能力差只有多在孩子身上倾注时间和心血,孩子才能茁壮成长更加乐观阳光。

家庭氛围不和谐、缺少父母关爱昰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继而迷上网游的原因之一。家庭是孩子体验情感、发展情商的关键场所如果家庭不能给孩子提供需要嘚安全感、尊重、亲密与爱,孩子很有可能在网游中逃避恐惧和孤独寻求安慰。忙于工作的父亲和爱批评唠叨的妈妈往往“善于”制造這样的情感生态如果一个充满冒险精神、追求刺激的男孩过着单调和一成不变的生活时,网游世界自然显得精彩无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