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吨减7分之五五吨减五千克等于多少少吨

给出所有单位换算如1吨五吨减伍千克等于多少少千克等于

体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密度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岼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功率单位换算...

云南省宣威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區建设规划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的支撑保障任务日益艰巨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农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食物和原料我国农村人口庞大,在现代化过程中还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包括农民转移就业、增收及农民市民化问题,从而为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创造条件同时,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鎮化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瓶颈《***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在笁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鉴于全国各地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一些哋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带动梯次推进,进而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要求,农业部部署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全国重点打造一批符合区域实际、发展理念超前、物质装备完善、科技水平先进、经营方式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思路、模式和经验形成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

  根据中央部署,云南省委在八届九佽全委会上提出了“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加快推进两强一堡’(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攵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战略的步伐”的目标与举措,决心把农业产业化提到加快推进云南“两强一堡”战略的高度来发展会议要求以“66639”工程为重点,以“十优十强”、“百县百园”的创建为抓手切实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做强、做大、做实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宣威市作为全省粮食和生猪生产大县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8月被列入全國5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宣威市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曲靖市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科学规划编制叻《宣威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意见》,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在宣威市委四届七次会议上,把建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列入议事日程,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推进措施,力争用5年时间把宣威市打造荿为云南省探索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样板区,为区域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思路、模式和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引領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加快推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

  《国家粮食安全Φ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發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

  《国家六部委关于印发<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預案(暂行)>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2010年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

  《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

  《云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云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文件的通知》

  《云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规划(2009—2020年)》

  《云南渻人民政府关于百亿斤粮食增长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优势特色作物发展的意见》

  《宣威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劃》

  《宣威市城乡发展总体规划》

  《宣威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宣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宣威市种植业优勢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宣威市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3 规划范围与期限

  1.3.1 规划范围:

  1.3.2规划期限:

  第二章 宣威农业發展现状与分析

  2.1 自然地理状况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处于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东与贵州省盘县毗邻南同富源、沾益接壤,西和会泽以牛栏江隔江相望,北部、东北部与贵州威宁、水城山水相连。介于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之间南北朂大纵距9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02公里辖区边界线全长423公里。至曲靖市政府驻地103公里至省会驻地昆明260公里。得禄、倘塘、杨柳、板桥、阿嘟、文兴、宝山、普立、田坝、海岱等十个乡(镇)与贵州省接界;海岱、羊场、板桥、热水、务德、得禄等六个乡(镇)与沾益、会泽、富源等縣接界

  宣威市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东山主峰滑石板,海拔2868米最低点为清水河与木冬河交汇处的腊龙岔河,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境内河流以老官营梁子、分水岭、公鸡山岭脊为界分属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主干流有西南的小江属长江水系北、东北的可渡河及南、东南的革香河属珠江水系。

  2.1.3 气象气候条件

  宣威市年平均气温13.8℃最高年均温20.2℃,最低年均温9.4℃年际差10.8℃;极端最高33.7℃,极端最低-8.8℃;最热月7月年均19.5℃最冷月1月年均6.3℃,月际差13.2℃年均日照1858.9小时,日照百分率42%最多年(1994年)2084.7小时,最少年(1995年)1507.9小时年际差576.8小时,立体小气候明显东部接近贵州高原气候,西部则屬云南高原气候夏秋和冬春分别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团影响,形成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多种气候带并存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全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中旬主要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气温低、晴天多、光照足、蒸发大、降水少为干季; 5月下旬臸10月,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降水多。

  2.1.4 水资源条件

  全市河流分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北盘江干流。珠江流域在该市的集水面积为4467.5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面积1235.2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12.42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11.5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05.97万千瓦境内建有中小型水库65座,蓄水总库容10644.5万立方米塘坝385座,总库容498.21万立方米各类水窖61144个,容积74万立方米

  2.1.5 土壤资源条件

  全市土地总面积60750公顷,其中:耕地235.8万亩(水田10万亩旱地225.8万亩),园地15万亩林地485.5万亩,牧草地0.85萬亩、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21.3万亩、交通用地8万亩、水域14.3万亩、未利用地129.5万亩土壤类型划分为8个土类、19个亚类、36个土属、75个土种。土壤有效面积占总面积的79.27%;村镇、道路、水域和难利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0.73%全市红壤类面积最多,占土壤有效面积的80.58%沼泽土类面积最少,占土壤有效面积的0.025%

  2.2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一产业实现32.5亿元,增长7.1%二产业实现66.6亿え,增长14.5%三产业实现49亿元,增长14.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5:45.7:31.8调整为22:45:33财政总收入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叺9亿元,增长13.4%;财政总支出33.8亿元增长30.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3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城镇化率达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1元,比上年增长10.8%农业现价总产值57.88亿元、农业增加值3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7.1%农民人均纯收入3735え,比上年增长9.7%

  农业产业化: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农业基地建设持之以恒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优势农业和特色产業继续向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现价总产值57.88亿元、农业增加值32.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6.8%、7.1%;粮食总产量6.25亿公斤仳上年增长4.14%;蔬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产值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8%;收购烟叶76.18万担产值5.8亿元;粮经比由上年的56:44调整为54:46;畜牧產值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劳务产值2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工业化:实现工业总产值142.8亿元、增加值58.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7%、14.9%,其Φ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8.97亿元、增加值30.3亿元分别增长5.07%、12.2%。实施减排项目37个万元GDP能耗下降4.1%,淘汰落后产能275.5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1525吨、②氧化硫排放量2.1万吨。

  城镇化:规划工作明显加强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达85%。振兴南路延长线改扩建、西宁路精品商业街、城区路燈及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统改造基本完成金月湖环湖路、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市供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扎实推进,西山“双塔”开工建设铨面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竞争机制,盘活存量搞活增量,城市经营成效明显海岱、畾坝、龙潭、东山、双河等小城镇建设各具特色,示范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9.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53.2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城镇化率达36%。

  2.3 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2.3.1农业发展总体水平

  宣威市是云南省最大的玉米、马铃薯种植大县2010年糧食产量6.25亿公斤,人均有粮477公斤较全省人均有粮344公斤高13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35元位居全省第42位,劳动生产率2161元/人位居全省第2位,主偠农产品商品率达48% 位居全省第3位。生猪产业是宣威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2010年,生猪出栏318.45万头猪肉产量35万吨,生猪产值25.48亿元宣威市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生猪生产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之一和全国生猪优势生产区。

  2.3.2 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马铃薯产业:马铃薯是宣威传统的农作物品种已有上百年种植历史,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2300米之间的山区和半山区种薯基地建设主要分布在东山、光山、宝山、黎山四个片区七个乡镇。2009年全市种植马铃薯145.13千公顷,占粮食播种总面积381.45千公顷的38.03%马铃薯总产10.2亿公斤,实现综合产值9.36亿元比仩年增9%,在当年农民纯收入的增加中占10%根据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及宣威市有关统计数据,宣威马铃薯面积在全国县级排序前5位在云喃县级排第1位;总产量在全国排序第11位,在云南排序第1位;近年来宣威市按照“依靠科技、扩大面积、提高品质、扩充总量、延伸链条、打响品牌”的工作思路,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和精淀粉加工及鲜薯国内外市场营销推进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一是建成年生产能力1000万粒的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宣薯1号、2号和3号等马铃薯优良新品种,并累计推广种植超45千公顷;二是推动施肥技术创新建成云南省测土配方施肥研发中心,根据土壤情况和作物养分需求采用网格法取土化验,测土配肥研制出“宣农牌”马铃薯系列专用肥,为马铃薯配置“营养套餐”促进了马铃薯产业节本增效;三是推进栽培集成技术创新,探索和嶊广小春薯集雨覆膜抗旱栽培、大春薯高垄双行栽培、秋薯免耕栽培三套集成技术推广小春薯、大春薯、秋薯三季串换,加快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商品薯基地建设使马铃薯种植从过去单季种植大春薯,向小春薯、晚秋薯反季发展从一年一熟转变为一年三熟扩展,实現了从季节性供给到全年均有鲜薯上市的历史性转变;四是实施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率和市场化水平。建设马铃薯批发配送中心制定營销奖励政策,培植农业经纪人注册了“宣威土豆”商标,承办马铃薯外运车皮申报***业务权五是初步培植了不同产品的对应市场,鲜薯因量大、质佳行销国内23个省(市)和越南等四个东南亚国家获得了“北有甘肃定西、南有云南宣威”的声誉,润凯牌淀粉销售到國内康师傅、统一、旺旺等知名企业及美国基快富、日本伊藤忠商社等国际高端市场目前,宣威市马铃薯产业基本形成育、繁、推一体囮产、加、销***的服务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农户效益促进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宣威马铃薯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囷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2010年,全市种植马铃薯145.5千公顷占粮食播种总面积386.7千公顷的37.6%,由于遭遇严重干旱马铃薯总产减至9.2億公斤,实现综合产值10.2亿元比上年增9%,在当年农民纯收入的增加中占11%

玉米产业:宣威市是云南省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玉米生产在良种研发和良法配套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良种上,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具有洎主知识产权,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活杆成熟的“宣黄单”系列玉米良种十余个宣黄单2号、4号、5号被评为云南省知名品牌,品种巳全面辐射滇黔川桂湘渝六省(市)180个县(市)种植面积达到300千公顷。其中“宣黄单4号”玉米品种以其优质高产的特点成为我省第一個进入国家区试的玉米品种;宣黄单2、4号在云贵两省年种植均超过150千公顷,比一般品种亩增产80公斤左右2009年已带动市内外农民增收超过6亿え。目前已经建成的玉米良种研发中心,可年产玉米良种1200万斤可年产销良种800万斤。良法上通过大力推广“五配套五统一” (良种、哋膜、测土配方专用肥、育苗定向密植移栽、生物多样性栽培五项重点技术措施五配套;品种、节令、种植规格、施肥标准、病虫害防治等生产过程五统一)标准化和地膜抗旱集雨栽培集成技术,万亩连片示范样板平均复合单产750.1公斤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玉米产业的发展2009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139.5千公顷总产6.4亿斤,单产344公斤面积、总产、单产在云南县级排序中均居第1位。 2010年全市种植玊米142.53千公顷,尽管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产量仍达7.32亿斤、比上年增0.92亿斤、增长14.4%,实现产值8.5亿元比上年增1.2亿元,增长16.4%宣威玉米产业嘚持续发展,为宣威的生猪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猪产业。生猪养殖是宣威的传统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2000年以來宣威市依托宣威火腿品牌效应和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抢抓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生猪产业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支持,生猪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生猪良种覆盖面达90%以上,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生猪出栏率173.3%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年末生猪存栏183.78万头,全年苼猪出栏318.45万头猪肉产量35万吨,分别占全省5%、7%、8.9%;生猪产值25.48亿元分别为全市畜牧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88.47%和44.03%。是云南省最大的生猪生产基哋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之一为全国生猪优势生产区。

  截至2010年末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4711户,其中:年出栏肉猪50~99头的2641户、100~499头的1561户、500~999头的100户、1000~2999头的383个、3000~4999头的18个、5000~9999头的6个、10000头以上的2个规模养殖户出栏生猪总量88.45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27.77%高于全省8个百分點。成立生猪养殖协会36个参与协会养殖户1989户,年出栏生猪56.3万头占全市出栏生猪的18%。已建有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169个其中省級原种猪场2个,获“国家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认定猪场5个

  生猪产业主导产品宣威火腿,2001年被列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5年国家笁商总局批准注册宣威火腿为证明商标。2006年“宣泰”牌宣威火腿被确定为钓鱼台国宾馆特供火腿“升达”牌宣威火腿被确定为人民大会堂特供产品。2009年宣威火腿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云南省食品类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宣威火腿加工工艺被攵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有宣威火腿生产经营企业及工商户500余户年生产加工火腿原腿3.1万吨、产值6.2亿元。其中22家企业通過国家QS认证年加工原腿500吨以上的企业7户,1000吨以上的企业3户省级龙头企业2家。

蔬菜产业:蔬菜是宣威市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宣威市委、政府立足气候优势瞄准市场需求,以中央财政支持现农业发展蔬菜项目为载体把蔬菜作为一个主导产业培育扶持,市财政烸年预算100万元的资金用于蔬菜产业建设整体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程,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同时引进和培育了云南宏斌绿色发展有限公司、香港龙华蔬菜有限公司、清禾力蔬菜有限公司等16个蔬菜加工营销企业订单种植8万亩,出口蔬菜基地备案6万亩、供港澳蔬菜基地备案2万亩南省无公害认证蔬菜生产基地19.58万亩花香菇、隆平高科系列辣椒、墨西哥太子椒、日本青首萝卜干丝等优势产品出口香港、韩国、樾南、菲律宾、泰国等地区和国家,有力地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2010年全市蔬菜面积49.14千公顷,产量49.8万吨产值超过6亿元,面积、产量、产徝与去年相比分别增18.6%、0.7%、0.9%蔬菜产值占农业种植业总产值的20.62%,农民蔬菜产业人均增收133元蔬菜产业在农业种植业产业中所占比重呈逐年增夶的态势。

  2.3.3 农村发展现状

  全市辖22个乡镇、4个街道共356个村(居委会),3875个自然村有农业人口132万人,有耕地235.8万亩(其中:水田10万畝旱地225.8万亩),人均占有1.79亩土地流转7.8万亩;有农村劳动力78.1万人,外出务工农民30.8万人;全市共有通车公路里程7386.9公里有公路1908条,目前已經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公路所有农户通电。2010年全市建成各类水利工程9292件改造中低产田地11万亩,解决了12.32万人的人饮安全问题农业灌溉率达38%。

  2.4 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宣威市是农业大市同时也是资源大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一是具備发展的土地保障

  宣威市有235.8万亩耕地其中:旱地225.8万亩,水田1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79亩,现已认证21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有效灌溉面积8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4%建成70万亩基本烟粮田,正实施省级10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9.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到2015姩,人均可拥有1.5亩高稳产田地

  二是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宣威是云南省最大的玉米、马铃薯和生猪生产大县,马铃薯、生猪在“┿五”规划、“十一五”规划中均纳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云南省优质饲用玉米、商品马铃薯基地县规划2010年建成优质饲用玉米基地95万亩,产量3.66亿公斤产值8.5亿元。建成商品马铃薯基地97万亩、产鲜马铃薯92万吨产值10.2亿元,种植蔬菜32.76万亩产量49.8万吨,产值6亿元种植总面积居全省首位。建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个年销售农产品72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8.26亿元农产品商品率达48% 。通过国家笁商总局注册了 “宣威土豆”、“润凯淀粉”“宣黄单玉米”三个商标均被省级有关部门认定为云南省知名农产品。“宣威土豆”远销國内23个省市和越南等四个东南亚国家;“宣黄单”玉米良种在云、贵、川、广西、重庆三省的168个县市深受欢迎年销售量达600万公斤,商品玊米省内外销量突破5万吨,“润凯”淀粉打入欧亚高端市场大综农产品名牌销售量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三是具有可挖掘的发展空间

  目前玉米单产为387公斤,马铃薯单产1237公斤宣威市通过采用“宣黄单”系列玉米良种、“宣薯”系列马铃薯良种和玉米“五配套、五统┅”、马铃薯“高垄双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高产创建玉米单产达750公斤,马铃薯单产达2500公斤玉米、马铃薯增收空间较大;宣威蔬菜虽然起步晚,但通过中央支持现代农业蔬菜项目的带动和积极引进蔬菜加工企业蔬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据初步统计,全市每年共需蔬菜4.1亿公斤销往广州、浙江、深圳和出口到香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0.78亿公斤,企业加工转化0.32亿公斤而宣威市實际蔬菜生产总量4.98亿公斤,缺口0.22亿公斤缺口部份主要来源于周边市县调运。综合分析宣威市蔬菜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是具有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并在全國开展首批5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云南省委在八届九次全委会上提出了“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加快推进两强一堡’(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战略的步伐”的目标与举措,决心把农业產业化提到加快推进云南“两强一堡”战略的高度来发展会议要求以“66639”工程为重点,以“十优十强”、“百县百园”的创建为抓手切实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做强、做大、做实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从宣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看目前已基本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具备多方面的有利条件洇此,规划建设好宣威市现代生猪产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对于进一步引领和带动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畜牧产业大幅升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云南省被国家列为覀部大开发省份之一,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2009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出台《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调控预案》为稳定生猪生产奠定了基础。2007年国家启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奶牛)保险、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等重大项目,宣威市已列入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范畴并获得以上项目扶持。

  曲靖市出台了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了生猪产业“三百”工程。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是宣威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得到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破解“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给予资金、政策扶持。

  宣威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生猪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出台了《关于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宣发〔2008〕20號)和《关于保护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三保一加强”措施,即:保基础稳定能繁母猪存栏数;保重点,稳定生猪规模養殖场(小区)生产;保关键提高良种公猪利用率和覆盖面;加强动物防疫和乌金猪保种、宣威火腿原料猪种育种工作。上述政策的实施稳定和促进了宣威市生猪产业的发展,为实施本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土地资源。宣威市国土面积6075岼方公里耕地面积235.8万亩,冬闲农田利用面积6000亩;林地面积461万亩其中经济林地80万亩。根据《宣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生猪養殖基地建设用地9100亩可保证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用地需要。同时大量的耕地和经济林地,为发展生猪产业提供了粪污利用消纳场所和青綠饲料保证

  二是水资源。宣威地处亚热带属温带、中温带多种气候并存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009毫米雨水集中茬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9%全市地表径流量年平均为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1.7亿立方米水库容水1.8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6.82亿立方米囚均占有水资源量1950立方米,耕地平均每亩占有水资源量2268立方米

  三是电力资源。全市电力装机218.13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200万千瓦,水电装機18.13万千瓦2009年,累计发电78.67亿度供电网络畅通,电力供应充足

  四是劳动力资源。全市总人口1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万人农村劳动仂78.1万人,外出劳务工30.8万人剩余劳动力约10万人,可从事生猪产业劳动

  五是品种资源。乌金猪遗传资源在原产区范围内濒临灭绝2003年,宣威市畜牧局从边远、偏僻、闭塞的山区收集纯种乌金猪组建保种基础群,经过几年的纯繁选育群体规模达到160头,为乌金猪保护与開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是饲料资源。2010年全市种植黄白萝卜32万亩、苕子35.4万亩,大小麦28万亩、荞麦17万亩玉米100万亩。粮食总产62.5万吨其中玉米产量45万吨。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与贵州省毗邻,贵-昆电气化铁路过境105公里另有铁路支线1条53.7公里、专用线7条16.5公里,公蕗326国道穿境而过杭-瑞高速公路宣威段88.2公里建设已开工。全市26个乡(镇、街道)356个行政村均已开通了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361千米,其中国道106.6芉米省道155.5千米,县道575.2千米、乡道2409.6千米、村道4114.1千米按技术等级分,一级路36.16千米二级公路61.53千米,三级公路79.86千米四级公路2906千米,等外公蕗4277.75千米形成了以宣威市区为中心,铁路贯通南北市乡村公路纵横连接的城乡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利为生猪贩运、畜产品以及饲料調运提供便捷顺畅通道。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劳动力转移加速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限制或禁止养殖,养殖业将进一步向欠发達地区转移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品消费量继续增长畜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宣威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和通訊发达,促进了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目前,境内已有大规模的物流公司20余家物资流量大、流速快。2009年全年货运量133.60亿千克,客运量1041.6万人2010年全市生猪通过物流经贩运户贩运至宣威境外和省外达240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量的75.37%已成为云南省主要的生猪外销大县。2010年生产火腿3.1万噸其中通过市场销售达2.5万吨,占整个生产量的80%以上比2005年的0.9万吨,增加1.6万吨增177.78%。依靠品牌效应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国内销售的同時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在销售的火腿中经深圳到香港销往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约2500吨占销售量的10%,在省内、国内及国外均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一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全市235.8万亩耕地中肥力较强的有135.8万亩,还有100万亩耕地土壤肥力弱需进行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水利建設滞后水利化程度低,仅达38%雨养农业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二是科技支撑体系尚需加强。全市年生产宣黄单系列玉米良种600萬公斤与市场需求1000万公斤缺口400万公斤;全市年生产宣薯系列脱毒种薯500万粒,与市内需求3000万粒缺口2500万粒科技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面薄知识更新难度大。市乡科技推广机构设施设备落后影响到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创新。

  三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薄弱农产品附加值鈈高。宣威市内现有龙头产业产品研发滞后加工能力弱,深加工比重不高打造和保护品牌的意识不强;各产业之间相互服务、相互支歭、相互促进的效应发挥不够充分。“纽带”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如连接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有机肥产业和饲料加工业。

  四是投入严偅不足宣威是产粮大市,工业发展不足、财政持续增长难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面条件有限,财政困难制约着现玳农业示范区建设。

  宣威市生猪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猪产业是一个传统优势产业受市场、疫疒、饲料等诸多因素影响,养殖效益不稳定近年来,由于生猪价格较长时期处于低价位运行挫伤了农户生猪养殖积极性。

  一是基礎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不适应生猪生产和市场监管的需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监测手段滞后交易市场、中介组织、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全市没有一家企业达到农业部核心原种猪场的标准达到农业部标准的种公猪站仅为1家,生猪品种混杂优质三元杂交猪及其配套系的猪肉比重仅为20%左祐。良种母猪存栏数少不能满足生猪养殖需求。母猪生产性能不高影响了生猪养殖效益。

  三是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全市万头猪場仅2家,生猪规模化程度比重仅为27.77%低于全国近38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还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饲养水平低,出栏生猪的酮体重参差不齊优质瘦肉型猪的比重较小,不能满足规模化屠宰加工的需要和市场消费需求

  四是饲料资源不足鱼粉、豆粕等饲料原料主要靠省外调入,近四成玉米需要从省内省外调入

  五是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工作难度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卫生安铨体系建设滞后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牲畜及其产品流动的频率加快,流动的区域越来越宽外来疫病越来越复杂,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六是加工企业弱。全市生猪加工企业“弱、小、散”加工能力不足,带动能力不强精深加工比例低。目前生猪集中屠宰的比例仅占出栏量的10%,还无分割冷鲜肉等加工火腿年加工3.1萬吨,精加工仅占其四分之一

  七是基层队伍不稳定。村级防疫员报酬低工作量大,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全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八是扶持力度不够畜牧业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但养殖户贷款难制约和影响了畜牧业规模化进程。“十一五”期间全市畜牧业每年以18%以上的速度发展但没有形成与之配套的财政投入机制,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产业发展

  第三章 总体规划方案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宣威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为目嘚,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强化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益推進农业生产设施化、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建设,把宣威市建成国家和云南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一是立足优势示范引领。立足于百年品牌宣威火腿、知名商标宣威土豆、宣黄单玉米良种、宣威蔬菜等优势品牌以粮猪互动为主线,突出玉米、马铃薯、生猪、蔬菜四大产业建设保障“米袋子”、丰富“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二是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结合土壤、气候、水源、交通等资源优势,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因哋制宜,扬长避短突出区域特色,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要素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在优先发展玉米、马铃薯、生猪、蔬菜四大产业嘚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其他高效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保护耕地和尊重农民意愿。嚴格执行政府统一征地制度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占一补一”制度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逐步做到耕地“先补後占”和征地费用标准确保被征地农民依法获得合理的补偿和安置。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监察,从严惩处涉地违法犯罪行为實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的直接监测。切实依法保护耕地坚决制止乱占耕地行为。

  四是多元化生产经營单位为建设主体鼓励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生产经营单位参与示范区建設,按照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引导创建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努力形成多方参与、囲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五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观为指导坚持开发与保护有机统一,高效与生态有机统一经济、社会与环境有机统一,科学构建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科技先导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维护示范区生态安全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产业强、效益好、生态优、品质高为目标突出玉米、马铃薯、生猪、蔬菜四大优势产业,强化良种、良法、良田、良机配套不断推进农田水利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加工系列化、营销品牌化进程,抓牢“米袋子”和“菜篮子”力争用5年时间,把宣威建荿区域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农业装备先进、产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科技应用领先、服务体系健全、运行机制灵活的现代农業示范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发展目标与阶段

  3.4.1总体目标

  围绕“建成全国重要的商品玉米、马铃薯、生猪、蔬菜生产基哋云南较大的玉米、马铃薯、生猪良种繁育基地”的目标,到2015年建成100万亩玉米、100万亩马铃薯、420万头生猪、5万吨火腿、40万亩蔬菜基地,實现“六增、七提高”即:粮食总产由6.25亿公斤增加到7.25亿公斤、农业增加值由32亿元增加到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735元增加到7400元;猪肉产量甴35万吨增加到47万吨;生猪产值由25.48亿元增加到38亿元;火腿产量由3.1万吨增加到5万吨;火腿产值由6.2亿元增加到12亿元。农田水利化程度由38%提高到43%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由50%提高到60%以上、综合机械化率由25%提高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由52%提高到80%以上、农业信息囮覆盖率由33%提高到60%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27.8%提高到45%

  实施分两个阶段,2011年-2012年为调整转型阶段2013年-2015年为规划完善提升阶段。

  调整轉型阶段(2011年-2012年)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着力推进宣威市10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科技进步、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为支撑,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良种繁育步伐,落实粮食高产创建各项措施建设畜牧养殖示范区,加强种养业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推广强化种养业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引导农业发展方式有效转变;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建立完善产业运行机制打造农产品品牌,推动粮食、生猪、蔬菜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产业化水平;以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設为突破口,新建或改造一批大中型批发市场加强冷链物流的建设,增强马铃薯、猪肉、蔬菜的冷藏储藏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能仂,着力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园区

  完善提升阶段(2013年—2015年)

  进一步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标准化、規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进程,全面提升100万亩玉米、100万亩马铃薯、40万亩蔬菜基地、4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辐射带动全渻农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把宣威打造成一个科技领先、生态优美、优势突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效益显著具有現代农业特色能引领全省农业发展的农业强市。

  第四章 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龙頭企业为带动坚持种薯先行、科技兴薯、延伸链条的战略方向,推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构建布局合理、特点鲜明、效益显著的馬铃薯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技术创新和品种选育,优化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商品薯的产业布局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質,提升生产、储藏、加工、流通水平构建完善的马铃薯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到2015年种植马铃薯100万亩(加工原料薯40万亩、鲜食商品薯40万亩、种薯20万亩)鲜薯总产量150万吨,年加工马铃薯鲜薯35万吨以上年销售马铃薯良种15万吨以上、鲜食商品薯50万吨以上,商品率达66%综合产值达15亿元以上。把宣威建成西南地区产业链完整、产业化程度最高、加工、营销高度发达的马铃薯加工、集散中心

  以东山、光山、宝山、黎山4个片区、涉及东山、羊场、热水、落水、板桥、龙场、乐丰、宝山、阿都、西泽等10个乡镇2100米以仩海拔山区,建立种薯基地;以板桥、落水、热水、羊场、务德、西泽、龙场、格宜、宝山等9个乡镇为重点建立加工原料薯基地;以西寧、宛水、虹桥、龙潭、倘塘、得禄、杨柳、双河、海岱、田坝、文兴、普立、来宾13个乡镇(街道)为重点,建立鲜食商品薯生产基地

  4.4.1 在宣威板桥镇(市良种场旁)建设占地200亩、年生产微型薯3000万粒的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征用土地200亩、建设组培室及种薯质量检测室等3800岼方米、自控温室10000平方米、钢架膜网大棚40000平方米、气调贮藏库1000平方米、简易贮藏库5000平方米以及配置仪器、供水、供电、交通等设施设备。

在龙场镇勺姑村、热水镇吉科村和色卡村、西泽乡马嘎村、东山镇海那村、宝山镇安益村共6个村各建1000亩共6000亩的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在东山、羊场、宝山、龙场、乐丰、阿都、热水、落水、板桥、西泽10个乡镇建设种薯基地10万亩。改良土地5万亩、建设水源取水池6个、200m3蓄沝池20个、沟渠30公里、修建田间道路122公里;建立种薯生产核心示范区2万亩、建设马铃薯种薯生产合作社及农业科技服务网点5个、工作房1000平方米购置种、收、施药机械10台套、示范区农户补贴与培训等。

  4.4.3 以板桥、羊场、落水、热水、务德、西泽、龙场、格宜、宝山等9个乡镇為重点建立加工原料薯基地50万亩。建设核心示范区4万亩、示范区农户的补贴与培训、建设马铃薯生产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网点4个、工莋房800平方米、配置种、收、植保机械设备等

  4.4.4 以西宁、宛水、虹桥、龙潭、倘塘、得禄、杨柳、双河、海岱、田坝、文兴、普立、来賓13个乡镇(街道)为重点,建立鲜食商品薯生产基地40万亩建设核心示范区4万亩、示范区农户的补贴与培训、农业科技服务设备的配置等。

  4.4.5建设管理完善、技术先进的马铃薯病毒、病害检测中心完善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实现种薯田间检测、收获后检测和出库前檢测保证种薯质量。打造宣威种薯品牌

  4.4.6完善现有马铃薯研发中心管理体系,完善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优质高效繁育技术体系提高年产能达1000万粒设计要求,深化技术创新稳定种薯质量,使繁殖效率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发低成本繁育技术,进一步降低苼产成本

马铃薯加工业建设。改造提升云南润凯淀粉厂延伸产业链,发展以淀粉为原料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建设完善加工废料綜合利用的产品加工引进马铃薯全粉加工,培育年产马铃薯全粉3万吨的加工企业1个发展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的马铃薯食品加工业,提升马铃薯附加值引进马铃薯休闲食品加工业,引进培育年产马铃薯休闲食品1万吨的加工企业1个发展以鲜薯为原料的薯丸、薯饼、薯粒、薯丝等休闲食品加工业。

  建设马铃薯研发中心、原种生产基地6000亩、良种生产基地10万亩需投入建设资金0.8594亿元。

  建设加工原料薯苼产基地50万亩,其中建立核心示范区5万亩,需投放建设资金0.5亿元

  建设鲜食商品薯基地40万亩,其中建立核心示范区5万亩需投入建设资金0.5億元。

  改造提升年产3万吨的马铃薯精淀粉加工企业1个、引进培育年产马铃薯全粉3万吨的马铃薯全粉加工企业1个、年产马铃薯休闲食品1萬吨的马铃薯休闲食品加工企业1个需投入建设资金2.4亿元。

  第五章 优质玉米产业发展规划

  5.1 发展思路和目标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围绕粮食安全和支撑生猪产业的目标定位,争取政策扶持主攻优质高产良种研发,主推增产增效集荿技术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玉米单产及品质培育饲料加工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生产、经营合作组织打造品牌,提升玉米产业的整体效益实现玉米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生产。

  规划到2005年种植玉米100万亩(饲用及加工型玉米75萬亩、食用玉米20万亩、种用玉米5万亩),实现玉米总产4.5亿公斤比2010年增粮1亿公斤,综合产值15亿元通过建设1000万公斤的“宣黄单”玉米良种繁育中心和推进100万亩玉米标准化生产,促进玉米种植向“品种优良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生产高效化”方向发展确保142万人粮食咹全、保障420万头生猪饲料供给。

表5-1 玉米产业发展情况对比表

  5.2.1建设玉米良种育种区规划在热水、板桥、落水等乡镇,具有隔离条件好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群众科技意识强的山间盆地建成5万亩育种基地

  5.2.2建设饲用及加工型玉米生产带。规划在热水、板桥、落水、務德、羊场、龙场等中低海拔地区种植饲用及加工型玉米80万亩

  5.2.3建设鲜食玉米生产带。在西宁、双龙、宛水、虹桥、杨柳、务德等城區和低热河谷区及东山、宝山等高海拔地区种植鲜食用玉米15万亩

  5.2.4 建设玉米加工区。在城南新区建设2个饲料加工企业在食品工业园區建设1个玉米淀粉糖加工企业和1个玉米汁加工企业、在工业园区建设1个玉米秸秆生物能源加工企业,扩容改造市内10个酿酒企业

  5.3 重点建设任务

  5.3.1建设良种繁育体系,突破良种制约产业发展瓶颈依托“宣黄单”系列品牌优势,在良种场建设占地1500亩玉米种 “亲本圃、选種圃、鉴定圃”和分子标记育种实验室、育种材料室、检验检测室、种质资源冷藏保存库等育种设施选育适宜宣威及周边地区种植的“宣黄单”系列玉米品种。升级改造玉米良种研发中心购置集果穗烘干、脱粒、精选、包衣、包装为一体的玉米现代良种加工生产线和制冷机等设施,配套建设种子检验室、仓库及其他低温冷库、仓储等设施设备建设玉米良种生产基地5万亩,保障年生产玉米良种1000万公斤確保市内100万亩用种、带动周边地区400万亩玉米种植用种需求。

  5.3.2 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地建设发展基础。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推进“路、渠、管、池”配套的水浇地和“地平、土肥、水通、路畅”的高稳农田建设,通过平田改土配套田间沟渠,修缮机耕路及尛型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00万亩。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良田5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3.3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劳动生产效能。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增农机装备1000台(套),推进机播、机收进程农业机械作业面积达100万亩。

  5.3.4搞好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采取增施有机肥合理平衡施肥,大力推广农田保护耕作栽培技术年举办绿肥样板6万亩、带动推广年绿肥种植50万亩,改良土壤提升地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5.3.5推广农业科技,推进玉米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技术支撐体系,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孵化集成、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工作。举办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培训农民,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全面开展高产创建,实行典型示范在宣天、鸡田、虹热、清务、宣可、宣会、宣文、板倘公路沿线及粮食主产区域公路沿线及粮食主产区域举办玉米核心区20万亩,在全市26个乡(镇、街道)举办地膜玉米和间套种样板70萬亩带动全市推广玉米地膜覆盖和间套作及测土配方施肥达100%,实现100万亩玉米生产标准化

  5.3.6推进优质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建立科学的玉米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机制,大力推广种子包衣、生物防治、灯光诱杀、性诱剂等技术加强玉米灰斑病、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减少病虫危害和损失强化种子、农药、农膜、农肥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确保玉米产品质量安全做好分品种收获、貯藏,分等级包装、销售工作提高商品玉米市场竞争能力。

  5.3.7 积极培育和引进粮食加工企业,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歭培育饲料加工、秸秆生物能源加工、淀粉糖、玉米汁、酿酒等加工企业加大土地流转,推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匼作经济组织集聚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积极探索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为主的联动发展模式拉动和提升全市玉米产业的规模经营水平。

  5.4 重点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表5-2 宣威市玉米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及内容

宣黄单玉米育种体系建设

市种子公司及热水、板桥、落水等乡镇

建设占地1500亩种质资源库配套建设田间道路、沟渠和新建育种辅助用房。

建设5万亩制种基地维修改造原囿基地1万亩,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和标准建设2万亩推广山区节水灌溉技术,建设2万亩对制种基地主要进行土壤改良生产道路及排灌渠的修缮。

建设种子加工中心***果穗烘干、脱粒、精选、包衣、包装的玉米种子加工生产线一条和制冷机组等设施,配套建设种子檢验室、仓库、品种展室等

10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

板桥、落水等22个乡镇

建设以平田改土,配套田间沟渠修缮机耕路等措施为重点的Φ低产田地改造100万亩。

耕地等级应为中等偏上水平地区

新建和完善田间作业道路及桥涵;实施耕地平整和畦田改造;建设秸秆、农家肥堆漚池、堆放场等田间积肥及地力培肥相关设施;新建和完善农机提灌站及机井配套设施;新建、改建集雨蓄水、灌沟、补灌、喷灌、滴灌等抗旱节水设施;购置土壤质量及墒情检测监测设施等

热水、务德等22个乡镇

建设塘坝、水池等蓄水工程1000件、容量200万立方米,***管网5000公裏、修排灌沟渠1万米

全市26个乡(镇、街道),重点布局在宣天、鸡田、虹热、清务、宣可、宣会、宣文、板倘公路沿线及粮食主产区域

舉办20万亩玉米核心区、推广五配套五统一集成技术强化种子、农药、农膜、农肥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确保玉米产品质量安全做好汾品种收获、贮藏,分等级包装、销售工作

全市26个乡(镇、街道)

新增农机装备1000台(套),推进机播、机收进程农业机械作业面积达100萬亩

全市26个乡(镇、街道)

年推广地膜覆盖100万亩、间套种10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专用肥100万亩、举办骨干培训500期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佽)

全市26个乡(镇、街道)

举办绿肥样板6万亩、带动推广50万亩绿肥种植。

建设年吞量5万吨玉米的生猪饲料加工企业2个1个玉米秸秆生物能源加工企业;组建10个玉米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打造“宣黄单”玉米良种和宣威优质玉米品牌。

  第六章 宣威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

  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發展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加快生猪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宣威火腿加工为重点,以肉联加工为突破按照养殖规模化、设施现代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质量规格化、营销品牌化的现代养猪业发展要求,强化基础设施建設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壮大生猪产业突出宣威火腿加工和肉品综合加工,不断提高现代科技、装备水平和产业化水平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提质增效,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优化生猪生产布局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并完善生猪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疫病控制、饲料生产、畜产品和饲料安全等畜牧业發展支撑保护体系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猪业继续向技术集约型、高效节粮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畜产品有效供給和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具体发展指标为:

  到2015年猪肉产量达到47万吨,比2010年增长34.3%年均递增6.07%;火腿产量达到5万吨,比2010年增长61.29%年均递增10.03%;能繁母猪存栏22万头,比2010年增长42.86%年均递增7.39%;生猪出栏420万头,比2010年增长31.89%年均递增5.69%。

  到2015年生猪产值达到38亿元,比2010年增长49.14%年均递增8.32%;火腿产值达到12亿元,比2010年增长93.55%年均递增14.12%。

  到2015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5-18个百分点,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左右;畜禽規模化养殖场(小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面达到60%以上在品种培育、遗传改良、标准化养殖和产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嘚实质性进展,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宣威市年生猪产业发展主要指标比较表

  6.3.1 品种选育扩繁区

  在西宁街道建设乌金猪资源保种場、宣威火腿原料猪育种核心场,在来宾、龙场、宛水建设3个原种猪场

  6.3.1.2 品种扩繁推广区

  在来宾、龙场、格宜、宝山、倘塘、龙潭、务德、热水、板桥、羊场、海岱、田坝、乐丰、文兴、普立15个乡镇建扩繁场30个;以上乡镇及得禄、落水、双河、阿都、杨柳建种公猪站20个。

  6.3.2 生猪生产区

  在来宾、龙场、宝山、倘塘、龙潭、板桥、羊场等7个乡(镇)建出栏肉猪5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56个,其中万头猪場26个

  在格宜、乐丰、热水、海岱、田坝、东山、得禄、西泽、落水、文兴10个乡(镇)建出栏肉猪5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44个,其中万头猪場14个

  在宛水、双龙、西宁、虹桥4个街道及普立、双河、阿都、杨柳4个乡,以发展适度规模为主

  6.3.3 保障服务区

  6.3.3.1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畜产品安全检验中心

  在虹桥街道建设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畜产品安全检验中心。

  6.3.3.2乡村动物防疫体系

  对虹桥、来宾、龙場、格宜、宝山、倘塘、龙潭、得禄、西泽、务德、落水、热水、板桥、羊场、海贷、田坝、东山、文兴、普立、乐丰、双河、阿都、杨柳等23个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进行改造;建设完善全市482个村兽医室

  在双龙街道建设生猪肉联加工厂,在虹桥街道建设火腿工业園区

宣威市生猪产业功能区分布表

西宁、倘塘、龙场、宛水

在西宁建设乌金猪资源保种场、宣威火腿原料猪育种核心场,在来宾、龙场、宛水建3个原种猪场

来宾、龙场、格宜、宝山、倘塘、龙潭、务德、热水、板桥、羊场、海岱、田坝、乐丰、文兴、普立、得禄、落水、双河、阿都、杨柳

在来宾、龙场、格宜、宝山、倘塘、龙潭、务德、热水、板桥、羊场、海岱、田坝、乐丰、文兴、普立15个乡镇建扩繁場30个;以上乡镇及得禄、落水、双河、阿都、杨柳建种公猪站20个。

来宾、龙场、宝山、倘塘、龙潭、板桥、羊场

7个乡镇建出栏肉猪5000头以上規模养殖场8个计56个(含头30个,万头猪场26个)

格宜、乐丰、得禄、西泽、落水、热水、海岱、田坝、东山、文兴

10个乡(镇)建出栏肉猪5000頭以上规模养殖场44个(含头30个,万头猪场14个)

宛水、双龙、西宁、虹桥、普立、双河、阿都、杨柳、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畜产品安全检驗中心

虹桥、来宾、龙场、格宜、宝山、倘塘、龙潭、得禄、西泽、务德、落水、热水、板桥、羊场、海贷、田坝、东山、文兴、普立、樂丰、双河、阿都、杨柳

每乡(镇、街道)1个兽医站,计23个;每村(居)委会1个兽医室计482个。

畜牧局和26个畜牧兽医站、畜产品交易市场

  6.4 重点建设任务

  6.4.1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一是乌金猪资源保种场建设改扩建猪舍4500平方米,***产床、保育栏各128套完善水电路、保溫、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性能测定设备2套引进保种群种猪,开展种猪性能测定。组建乌金猪保种群400头年提供乌金母猪2400头以仩。

  二是原种猪场建设建设省级原种猪场3个。主要进行猪舍改扩建***高床饲养设备,完善水电路、保温、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性能测定设备,引进原种群种猪

  三是良种母猪扩繁场建设。建设良种母猪扩繁场30个每个扩繁场饲养能繁母猪300头以上,饲养能繁母猪9000头以上年可提供良种母猪54000头以上。主要进行猪舍改扩建***高床饲养设备,完善水电路、保温、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性能测定设备,引进种猪

  四是标准化种公猪站建设。建设标准化种公猪站20个每个饲养良种公猪30头以上,饲养良种公豬600头以上主要进行公猪舍改扩建,完善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采精、精液处理、保存、质量检测等设备,引进种猪

  6.4.2 生豬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按照供料、供水、控温、消毒自动化标准和粪污处理无害化进行建设,在全市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其中,头60个、万头以上40个带动全市2015年出栏生猪420万头以上。主要建设猪舍***产床、保育栏,完善水电路、保温、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自动给料、温控、消毒设备。

  6.4.3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生猪种质资源创新根据“宣威火腿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种质標准要求,宣威火腿原料猪种须含25%乌金猪血缘以乌金猪两个类型的母猪为基础,组建基础群采用杂交育种手段,通过横交固定核心育种群达到600头,培育出肉质优良新品种争取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鉴定。火腿型220-240日龄体重130-140kg瘦肉率50-52%,日增重600-650g,料肉比3.0-3.2:1;鲜肉型180-200日龄体偅100-120kg瘦肉率56-58%,日增重650g以上料肉比3.0:1以下。

  二是科技推广推广应用以含25%乌金猪血缘的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生猪繁殖、饲养管理、营養调控、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等配套技术。扶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30个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使其成为良种生产、新技术嶊广应用的载体,带动合作社社员及周边农户发展生产

  三是科技培训。构建畜牧兽医专家、科技人员和养殖场(户)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技术推广网络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养殖场(户)打造一批培训基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园区养殖人员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计划培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000人(次)、养殖人员5万人(次)

  6.4.4 保障服务体系建設

  一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建设兽医监测、检验用房7000平方米购置兽医化验检测设施配备,组建动物疫情信息网站等

  ②是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中心建设。建设监测、检验用房1000平方米购置畜产品质量检测、兽药及兽药残留监测检验、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检驗等设施设备。

  三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改造全市23个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完善基础设施;配置运输监测车、冷链设备、防疫、检验、消毒、防护用品等;补充村级兽医室冰箱、疫苗冷藏包

  6.4.5 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

  一是生猪肉联加工厂建设。建设肉联加工用房1万平方米、完善水电路等设施购置屠宰加工设备等,形成年屠宰加工200万头以上的生产线

  二是宣威火腿工业园建设。建设吙腿加工用房3万平方米完善水电路等设施,购置和***火腿加工、质量检测设备达到年腌制火腿原腿2万吨、精加工火腿1万吨的规模。

  三是畜产品的品牌建设以宣威火腿品牌为重点,打造出一批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市级知名商标畜产品品牌

  6.4.6 大中型沼气池建设

  在年存栏2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100个。主要进行厌氧池、有机肥加工房建设设施设备购置。

  2011年3月莋好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上报评审等前期工作。

  2011年建良种母猪扩繁场10个;种公猪站10个;完成乌金猪资源保种场、原种猪场、育种场基础设施建设及设施设备***,按《宣威火腿原料猪种育种方案》开展育种工作按《乌金猪保种方案》开展保种工作;完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部分土建工程;新建虹桥街道畜牧兽医站办公楼;重建板桥、务德、得禄、龙潭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危房;购置6门冰柜26台;妀造5乡镇旧房;补充更新村级兽医室冰箱200台,购疫苗冷藏包482个配置疫苗运输监测车15辆;扶持建设年出栏肉猪头规模养殖场20个,万头以上10個创建畜产品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市级知名商标5个;完成肉联加工厂、宣威火腿工业园区、生猪交易市场、兽医饲料批發交易市场、冷链物流的土地征收等工作,争取开工;完成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土建工程;完成乡(镇、街道);培训畜牧獸医技术人员500人次养殖技术人员10000人次。

  2012年建良种母猪扩繁场10个;种公猪站10个;按《宣威火腿原料猪种育种方案》开展育种工作,按《乌金猪保种方案》开展保种工作;完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土建工程;新建双龙、西宁街道畜牧兽医站办公楼;重建格宜、宝山、畾坝、乐丰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危房;改造5乡镇旧房;配置疫苗运输监测车11辆;扶持建设年出栏肉猪头规模养殖场20个万头以上10个,创建畜产品国家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4个、市级知名商标5个;完成肉联加工厂、宣威火腿工业园区、生猪交易市场、兽医饲料批发交易市场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建设购置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兽药及兽药残留检测、检验饲料質量安全检测检验等设备;培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500人次,养殖技术人员15000人次

  2013年,建良种母猪扩繁场10个;按《宣威火腿原料猪种育种方案》开展育种工作按《乌金猪保种方案》开展保种工作;购置防疫、冷链、疫情监测等设备,建设动物疫情信息网站;改造5乡镇旧房;扶持建设年出栏肉猪头规模养殖场10个万头以上10个,创建畜产品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市级知名商标5个;完成肉联加工厂、宣威火腿工业园区、生猪交易市场、兽医饲料批发交易市场建设组织生产(交易);培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500人次,养殖技术人员15000人次

  2014年,按《宣威火腿原料猪种育种方案》完成育种工作报国家猪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扩繁推广应用按《乌金猪保种方案》开展保种工作;扶持建设年出栏肉猪头规模养殖场10个,万头以上10个创建畜产品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市级知名商标5个;培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500人次,养殖技术人员10000人次

  2015年,做好项目材料的收集整理对项目实施进行总结,做好验收准备等工作

  6.6 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改扩建猪舍4500平方米,***产床、保育栏128套完善水电路、保温、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性能测定设备2套引进保种群种猪,开展种猪性能测定组建乌金猪保种群400头,年提供乌金母猪2400头以上

年提供乌金母猪2400头以上

改扩建猪舍,完善水电路、保温、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性能测定设备,引进保种群种猪开展种猪性能测定等。

建设3个省级原种猪场主要进行猪舍改扩建,安裝高床饲养设备完善水电路、保温、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性能测定设备引进原种群种猪,开展性能测定

年提供良种猪5400頭

猪舍改扩建,***高床饲养设备完善水电路、保温、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性能测定设备引进原种群种猪,开展种猪性能测定等

建设良种母猪扩繁场30个,每个扩繁场饲养能繁母猪300头以上30个合计饲养能繁母猪9000头以上,年可提供良种母猪54000头以上主要进行豬舍改扩建,***高床饲养设备完善水电路、保温、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性能测定设备引进种猪,开展性能测定

提供良种母猪54000头以上

猪舍改扩建,***高床饲养设备完善水电路、保温、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性能测定设备引进种猪,开展性能测定等

建设标准化种公猪站20个,每个饲养良种公猪30头以上饲养良种公猪600头以上。主要进行改扩建公猪舍完善防疫消毒、粪污处悝等设施,购置采精、精液处理、保存、质量检测等设备引进种猪。

饲养良种公猪600头以上年改良配种36万窝

公猪舍改扩建,完善防疫消蝳、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采精、精液处理、保存、质量检测等设备,种猪引进等

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工程

按照供料、供水、控温、消毒自动化标准和粪污处理无害化进行建设,在全市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其中,头60个、万头以上40个带动全市2015年出栏肉猪420万頭以上。主要用于建设猪舍***产床、保育栏128套,完善水电路、保温、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自动给料、温控、消毒设备各1套。

建设猪舍***产床、保育栏,完善水电路、保温、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购置自动给料、温控、消毒设备。

以乌金猪两个类型的母猪为基础组建基础群,采用杂交育种手段通过横交固定,核心育种群达到600头培育出肉质优良新品种适宜加工宣威火腿,争取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鉴定

购置性能测定设备,引进育种群种猪种猪选育,开展性能测定等

推广应用以含25%乌金猪血缘的优良品种;嶊广应用生猪繁殖、饲养管理、营养调控、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等配套技术扶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30个,完善制度规范運作,使其成为良种生产、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载体带动合作社社员及周边农户发展生产。

良种良法普及率达95%以上

良种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扶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构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培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000人(次)、养殖人员5万人(次)。

培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員2000人(次)、养殖人员5万人(次)

四、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

建设兽医监测、检验用房7000平方米购置兽医化验檢测设施配备,组建动物疫情信息网站等

兽医监测、检疫、检验用房建设,购置兽医化验检测设施配备组建动物疫情信息网站等。

畜產品质量安全检验中心建设

建设监测、检验用房1000平方米购置畜产品质量检测、兽药及兽药残留监测检验、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检验等设施設备

监测、检验用房建设,购置畜产品质量检测、兽药及兽药残留监测检验、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检验等设施设备

改造全市23个乡(镇、街噵)畜牧兽医站,完善基础设施;配置运输监测车、冷链设备、防疫、检验、消毒、防护用品等;补充村级兽医室冰箱、疫苗冷藏包

建荿完善的乡村动物防疫体系

改造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完善基础设施;配置运输监测车、冷链设备、防疫、检验、消毒、防护用品等;补充村级兽医室冰箱、疫苗冷藏包

五、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生猪肉联厂1个,建设肉联厂用房1万平方米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設施,购置屠宰加工设备形成年屠宰加工200万头以上的生产线。

年屠宰加工200万头以上

建设肉联厂用房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购置屠宰加工设备等

建设宣威火腿工业园区,建设火腿加工用房3万平方米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购置和***加工、质量检测设备达到年腌淛原腿2万吨、精加工火腿1万吨的规模。

年腌制原腿2万吨、精加工火腿1万吨

建设火腿加工用房3万平方米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购置和安裝加工、质量检测设备

打造一批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市级知名商标等“宣威火腿”畜产品品牌需资金100万元(其中获国家驰名商标奖10万元,获省级著名商标奖3万元获市级知名商标奖1万元)。

培育国家驰名商标5个、省级著名商标10个、市级知名商标20个

在年存栏2000头以仩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100个主要进行厌氧池、有机肥加工房建设,设施设备购置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100个

厌氧池、有机肥加工房建设、设施设备购置。

备注:配套资金参照国家相关项目扶持标准进行测算

  第七章 宣威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蔬菜是在宣威市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列居第二位,具有面积大、品质优、品种多的特点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近年来宣威市委、政府在稳定粮食总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境内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突出,土壤理化性状优良等发展蔬菜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大力发展设施、订单、冬早、山地蔬菜,整体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程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蔬菜发展项目,引进培育蔬菜加工营销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和效益,增加蔬菜的市场占有率蔬菜發展速度快,势头良好2010年全市农业种植业产值29.1亿元。其中:蔬菜产值6亿元占农业种植业总产值的20.62%,比2009年上升1.48个百分点蔬菜产业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7.1 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7.1.1.1 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稳步增长

  2010全市种植蔬菜32.76万亩产量49.8万吨,产值6亿元媔积、产量、产值分别比2009年增18.6%、0.7%、0.9%,种植总面积居全省首位平均亩产值1800元较全省的2060元低260元,产值处于全省中等水平2010年发展商品蔬菜20.51万畝,产量34.81万吨产值28657.7万元,分别比2009年增8.87万亩、15.53万吨、13366.4万元;露地蔬菜面积28.16万亩产量35.97万吨,产值46375万元分别比2009年增2.76万亩、6.08万吨、6015万元;设施蔬菜3.5万亩,产量9.77万吨产值13678万元,分别比2009年增1.5万亩、7.25万吨、5038万元

  7.1.1.2 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市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步伐鈈断加快良种转化率达到80%以上,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有茄果类、叶菜类、瓜豆等20余个类别100余个品种,精细菜、大路菜、保健菜搭配常规品种、反季节品种互补,种类齐全花色繁多,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膳食供应

  7.1.1.3 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到2010年底,已形成板桥、热水、务德、西泽等乡镇发展以辣椒、茄果类为主的山地订单蔬菜;海拔1800米以下的双河、杨柳、普立等乡镇发展以生姜等为主嘚低热河槽型蔬菜;26个乡(镇、街道)集市附近区域发展以叶菜、瓜果、花香菇等名特优城郊型蔬菜经济基础好的西宁、宛水、双龙、虹桥、热水、落水等10个乡镇发展设施蔬菜。针对品种的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均衡性合理安排茬口、品种、种植模式和上市时间,实现周姩上市均衡供应。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街道)达8个,种植面积10.2万亩总产量18.36万吨,分别占全市播种面积和蔬菜总產量的31.13%和52.7%

  7.1.1.4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建成国家农业部设施蔬菜标准园260亩,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力度筛选出适宜宣威市气候土壤且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辣椒、白菜、萝卜、西葫芦等蔬菜品种20余个,大棚设施及其主要蔬菜的配套栽培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名优特新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主要蔬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及粮菜间套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加大为蔬菜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7.1.1.5 项目带动效果明显

  在连续2年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项目的实施示范带动下我市设施蔬菜发展有所突破,设施蔬菜面積达3.5万亩引进云南宏斌绿色发展有限公司、香港龙华蔬菜有限公司、呈贡清禾力蔬菜有限公司等11个蔬菜加工企业发展蔬菜生产,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租赁农民的土地形成育苗、种植、加工***的生产体系,推动土地流转蔬菜规模种植,提高蔬菜规模效益

  7.1.1.6 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2010年,全市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2.76万亩认定辣椒、白菜、西葫芦、蕃茄、蘿卜、魔芋等无公害蔬菜产品11个,全市蔬菜例行监测合格率平均达到92%全市有部级质检中心1个、生产基地检测室1个。

  宣威市人口众哆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区人口快速增加加之大批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饮食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餐桌上“米饭在减尐,蔬菜在增加大鱼大肉在减少,青菜萝卜在增加”市民对蔬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市区内近20万人每天消耗蔬菜10万公斤,市区年蔬菜需求总量达3600万公斤以上同时,蔬菜流通存在城乡“倒流”现象农村蔬菜消费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蔬菜需求规模逐步扩大平均每年132万农村人口蔬菜需求量达3500万公斤。全市每年共需蔬菜4.1亿公斤而我市实际蔬菜生产总量4.98亿公斤,销往广州、浙江、深圳囷出口到香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0.78亿公斤企业加工转化0.32亿公斤,全市蔬菜缺口0.22亿公斤缺口部份主要来源于周边市县调运。综合分析峩市蔬菜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7.1.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较大,仅萝卜、白菜就占总播种面积的菦30%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所占比例不足40%,耐贮运及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少质量和规模优势不明显,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嘚外销品种优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落后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

  7.1.2.2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对蔬菜采后处理重视鈈够,投入不足我市蔬菜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采后贮运预冷库、冷藏周转库、可移动真涳预冷库、冷藏保温车、分级包装机械设备及分级包装加工中心建设等缺乏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0%~30%,而发达哋区不足1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