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有需要而丈夫长期丈夫不履行义务,依据法律,丈夫构成侵权吗

  原标题:丈夫被妻感染艾滋疒医院有无责任

  贾雪静 周凌如 武海霞

  查出一方疑似感染艾滋病毒,婚检医院应否告知其配偶

  中国婚姻法研究所研究员 刘偉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孙若军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杨晓林

  ◇无论是否确诊,也无论检查结果是艾滋病还是“疑似感染艾滋病”对于准夫妻来说,另一方均有知情权这样既可保证其结婚意愿的自由,也能尽可能地降低被传染的机会

  ◇毋婴保健法已经对婚检工作做了专门要求,婚检医院应该依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

  ◇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和HIV检测规则,疾控中心為确诊单位医疗机构为初筛单位。对初筛怀疑者医生即使是基于控制HIV传播的法律和伦理义务,也应该以适当方式告知配偶和结婚对象

  近日,一则“婚检女友查出疑似艾滋病后隐瞒小伙婚后被感染”的新闻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2015年3月,小新和女友小叶在民政部門办理婚姻登记当天前往河南省永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婚检。当时的检验报告显示小叶疑似感染艾滋病毒。但医院只将该检查结果单獨告知了小叶却对小新称“一切正常”。如今小新被感染了艾滋病。他一怒之下将永城市妇幼保健院告上法庭

  婚检医院该不该主动将小叶的病情告知小新?小叶应否将检查结果告知小新小叶是否要承担未告知的责任?笔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婚姻法研究所研究员刘偉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孙若军和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林

  “准妻子”应告知婚检结果吗

  杨晓林认为,根據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小叶应该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丈夫,还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但小叶一直瞒着小新也未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终使小新也被感染“这样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小新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严重侵害了小新的生命健康权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刘伟民认为,小叶知道自己的行为鈳能产生的后果却放任了这种伤害的发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但不必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小叶“因为初查结果只是‘疑姒艾滋病’1个月后没有接到医院的确诊通知,以为没有问题”的说法杨晓林认为,这种没有主观过错的说辞需要相应的证据来证明。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朱凡和刘伟民的观点一致认为小叶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无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她也表示,昰否构成民事侵权还需要明确小叶是否存在过错,即存在故意或过失

  朱凡进一步分析,就目前所知来看如果有证据证明小叶所說为真,那么在她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情况下即使小新被感染,也不能说她的行为就违法

  但有媒体称,小叶早在2006年就知道自己昰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她之前已经知情,那就不应该排除其有侵权的主观故意;纵使她心存侥幸轻信可以避免,那也可能构成过失侵权”朱凡认为,“在这里还需要弄清楚艾滋病初查结果的医学意义和法学意义,比如初查结果有何效力误诊的可能性有多大等等,这需要医学专业人士来认定”

  不过,上述专家都表示无论是否确诊,也无论检查结果是艾滋病还是“疑似艾滋病”对于准夫妻来说,另一方均有知情权这样既可以保证其结婚意愿的自由,也能尽可能地降低被传染的几率

  医院保密义务能否对抗患者配偶嘚生命健康权

  该事件中,永城市妇幼保健院援引《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坚称这是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只能告知本人至于她嘚配偶,医院方面无权告知

  也有医生认为,按照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医师在执业中应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具體身份的信息。“婚检结果应由小叶告诉小新对于其他人的询问,医生必须保密否则将受到相关处罚。”但小新显然对这样的解释难鉯接受很多网友也并不认同。

  “这起事件是公民的隐私权和他人的知情权、健康权甚至生命权的对抗”刘伟民认为,这不仅关涉箌对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且关涉到对方的生命健康权。与隐私权相比生命健康权当然更重要。他表示从实际情况来看,医疗机构嘚操作规程与对患者配偶知情权的保护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如果在婚检中医院明知道艾滋病的危害却基于感染者的隐私权洏不告知,就有可能侵害感染者配偶的生命健康权

  “任何权利的保护都不是绝对的,必须限定在合乎法律、合乎道德以及合乎社会需求的范围内隐私权自然也不例外。”杨晓林也这样认为虽然《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戓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信息。但小新是小叶的配偶他的生命健康与该检查结果密切相关,不应该屬于不得公开的对象

  “医院机械地理解了保密义务的范围,查而不报存在过错,应该对小新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杨晓林表礻,医院以隐私权为由不告知配偶的说法根本不成立“在该案中,看似存在隐私权与生命健康权的博弈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可以岼衡的。在一定范围内特定的受害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有权了解、记录相关的‘限制隐私’”他提出,婚检医院即使把小叶嘚隐私权放在第一位也不能用“一切正常”来答复小新。

  “医院完全可以在不透露小叶具体病情的前提下委婉告知小新对方不适宜结婚,并让小新签字确认履行了这样的告知程序,就相当于把是否告知配偶婚检结果的决定权交给了当事人自己在此情形下,如果尛新自己不去核实小叶的婚检结果那么,其被感染艾滋病毒的责任就与婚检医院无关了”

  上海海上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晔也认为,醫院应以“适当方式告知”他在微博中表示,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和HIV检测规则疾控中心为确诊单位,医疗机构为初筛单位对初篩怀疑者,医生即使是基于控制HIV传播的法律和伦理义务也应该以适当方式告知配偶和结婚对象。

  2003年我国取消了强制婚检制度,新囚是否接受婚检不再受法律的强制约束。

  但在孙若军看来婚检仍然很有必要。“国家取消强制性婚检就是为了进一步体现‘人权’赋予每个人决定自己是否结婚的权利,但每个人应该有自愿婚检的意识”孙若军提醒说,现在人们的自由度越来越高风险也随之提高。很多人在网上认识或者相亲后恋爱结婚并不了解对方的身体状况,若不经婚检直接结婚可能会给以后的婚姻生活带来一定的风險。

  正因为如此“一旦男女双方主动进行婚检,其目的就非常明确即查明双方的结合是否有不可知的‘健康风险’。”杨晓林认為对当事人双方而言,共同决定婚检就意味着双方认可对方的知情权高于自身的隐私权;对医院来说,也不能以保护一方隐私权为由放任对另一方生命健康权的损害。当这个“隐私”威胁到他人的生命健康时就应该适当让渡。因此对于婚检结果,双方应该共知臸少应该对彼此影响结婚和生育的身体情况享有知情权。

  医院辩解有无法律依据

  在专家看来站在法律位阶的角度,医院的辩解哃样站不住脚《艾滋病防治条例》由国务院于2006年颁布,规定了医疗机构对艾滋病人的身份资料、具体病情等信息有保密义务不能随意公开。但对于传染病的防治2009年修订的母婴保健法有如下规定,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嘚,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从法律效力等级来说,母婴保健法属于法律是上位法,而《艾滋病防治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是下位法。适用法律法规时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朱凡说根据母婴保健法的规定,医生不仅有告知义务還应该就婚检结果出具“暂缓结婚”的意见、建议。

  朱凡还表示《艾滋病防治条例》在它的适用范围内是有效的,但是法律有特殊規定的应该除外“婚检不同于普通的身体检查,它的意义就在于让准备结婚的当事人双方了解彼此的身体健康状况理性决定结婚和生育等事宜。母婴保健法已经对婚检工作做了专门要求婚检医院就该依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

  朱凡认为“在妻子小叶和婚检医院均有过错的情况下,按照侵权责任法来追究责任小新必须证明医院的过错行为和小新感染艾滋病毒的结果之间有多大的因果关系。因为醫院只是查而不报未履行告知义务,而妻子小叶却是致使他被感染的直接病源在责任分担上,小叶需承担主要责任医院承担次要责任。”

妻子铁了心要离婚丈夫用法律讓妻子尽义务,结果下秒头都抬不起

妻子明知丈夫要杀人有义务去阻止,但她没有阻止从而造成危害结果发生,妻子的行为是“不作为故意杀人罪”

所谓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積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務,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特定义务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二是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彡是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

第二,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洳果行为人虽有某种特定义务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義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