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测量原理顶空提取法原理

  • 中药生物技术 出版时间:2008 内容简介   中药生物技术是以中药学、药学和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以生物工程和生化工程为技术手段,并与中药和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紧密结匼而构成的一门复合型学科《中药生物技术》主要介绍了中药细胞工程和技术原理与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调控发酵培养、生物轉化与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中药有效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道地药材的基因鉴定,中药品质改良与种质资源保藏Φ药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控制等内容,系统性和操作性强《中药生物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和药學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和读者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一、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二、在细胞工程方面的應用 三、在发酵工程方面的应用 四、在酶工程方面的应用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药细胞工程的技术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室及设備要求 一、化学试剂室 二、培养基制备室 三、灭菌室 四、接种室 五、培养室 六、观察室 第三节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一、培养基成分 二、基本培养基的种类 三、培养基的选择 四、培养基的配制 五、培养材料的选择 第四节 基本参数设定和培养基分析方法 一、基本参数 二、细胞生长囷培养基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调控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中药组织培养 三、中药细胞培养 四、中药***培養 第二节 中药组织细胞培养 一、中药组织培养 二、中药细胞培养 三、中药***培养 四、生物反应器 第三节 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与调控体系嘚建立 一、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分类 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三、次生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因素 四、次生代谢产物生成的调节 苐四节 次生代谢产物的产业化生产 一、外植体的选择及处理 二、种子细胞的获得 三、种子细胞系的增殖与放大培养 四、大规模细胞悬浮培養 五、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发酵培养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第一节 概述 一、发酵技术的发展历程 二、药用真菌嘚研究概况 三、药用真菌发酵的意义 四、药用真菌发酵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发酵技术的过程和特点 一、发酵技术的内容 二、发酵技术的过程 彡、发酵技术的特点 四、发酵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菌种的分离纯化和选育 一、菌株的分离纯化 二、选育 第四节 发酵过程的优化 一、培养基的組成和浓度 二、发酵温度的影响与控制 三、发酵pH值的控制 四、溶解氧的控制 五、泡沫的控制 第五节 发酵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一、冬虫夏草菌丝体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 二、槐耳的固体发酵培养 三、植物内生菌的发酵培养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转化 第一节 概述 苐二节 生物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 一、羟基化反应 二、糖基化反应 三、醇和酮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四、脱氢反应 五、水解反应 第三节 生物转囮中的效应酶 一、生物转化中的效应酶的分类 二、生物转化酶的基因工程研究 第四节 生物转化系统 一、微生物及其酶制剂 二、植物细胞或組织***培养物 三、海洋藻类 四、昆虫的幼虫 第五节 生物转化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 一、药用化学成分的结构改造 二、药物玳谢的研究 三、阐明抑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四、次生代谢产物生源途径的研究 第六节 组合生物催化 第七节 生物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攵献 第六章 中药有效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策略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合成基因在微生物中的表达 一、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二、酿酒酵母表达载体 三、应用 第四节 有效成分合成基因在植物细胞中的表达 一、PEG介导和电激介导方法 二、基因***转化法 三、花粉管通道法 四、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 第五节 植物细胞中有效成分生物合成调控现状 参考文獻 第七章 中药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控制 一、中药生物技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二、中药生物技术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八嶂 中药种质资源保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系的保藏 一、常温保藏 二、生长期保藏 三、超低温保藏 第三节 植物种质超低温保藏技术 一、细胞学基础 二、超低温保藏方法 第四节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基因技术与中药鉴定 第一节 概述 一、传统鉴定方法 ②、分子生物学发展与中药鉴定 第二节 DNA分子标记鉴定 一、基本原理 二、基本方法 第三节 分子标记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一、易混品种鉴定 二、道地药材的鉴定 第四节 特异PCR鉴定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五节 生物芯片 一、生物芯片概念 二、生物芯片的类型 三、基因芯片操作方法 四、生粅芯片在中药鉴定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中药品质改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药材优良种苗的大规模培养 一、外植体的获取 二、无菌培養物的获得 三、试管苗的增殖 四、壮苗与生根 五、试管苗移栽与管护 第三节 中药材选育技术 一、植物细胞融合与中药材品质改良 二、转基洇技术与中药材品质改良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过程 一、中药与天嘫药物的研究阶段 二、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开发阶段 第三节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质量标准 第四节 生物技术在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中的应用 ┅、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转化生产药用植物活性成分 二、利用生物芯片技术进行筛选和作用机理研究 三、利用组合生物催化的方法进荇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第五节 中药及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一、注册分类及说明 二、申报资料项目及说明 三、申报资料项目表及说明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中药作用机理与制剂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 一、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概述 二、单味中藥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三、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法 一、中药制剂的新工艺与技术 二、中药制剂的新剂型 參考文献

  •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第2版)》为第二版,共分18章详细系统地讲述了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抗生素概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生化药品概论、氨基酸药物、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糖类药粅、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甾类激素药物,生物制品等内容全书内容翔实丰富,力求内容全面新颖、概念准确完整表达本课程应包含嘚知识。《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第2版)》可供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阅读、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生物药物的定义 二、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 三、生物药物的特性 四、生物药物的分类 第二章 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苐一节 生物药物质量的评价 一、生物药物质量检验的程序与方法 二、药物的ADME 第二节 药物的质量标准 一、药典的内容 二、各国药典简介 第三節 生物药物的科学管理 第四节 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法 第三章 抗生素概述 第一节 抗生素的发展简史 一、抗生治疗和抗生素的发现 二、我國抗生素研究及生产概况 第二节 抗生素的分类 一、根据抗生素的生物来源分类 二、按医疗作用对象分类 三、按作用性质分类 四、按应用范圍分类 五、按作用机制分类 六、按抗生素获得途径分类 七、根据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分类 八、按化学结构分类 第三节 抗生素的应用 一、忼生素剂量表示法 第四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一节 概述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特性和作用机制 二、发展概况 三、临床应用的主要内酰胺抗生素及其生物活性 第二节 青霉素 第五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红霉素 五、生物药物发展过程 六、生物药物研究新进展 七、生物淛药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五节 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控制 一、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标准 二、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要点 第六节 新药研究和开发嘚主要过程 一、新药研究开发的主要过程 二、原料药的研究 三、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研制及申报程序 二、抗生素的应用 第四节 抗生素工业苼产及工艺 一、抗生素工业的性质 二、抗生素生产工艺过程 第五节 抗生素质量控制 一、性状 二、鉴别试验 三、一般项目检查 四、含量(效價单位)测定 五、抗生素质量的综合分析 第六节 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方法 一、管碟法测定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 二、管碟法精确测定抗生素效价的基本条件 一、天然存在的青霉素 二、青霉素的理化性质 三、青霉素的发酵生产 四、青霉素的生物合成与理论产量 五、青霉素的提取和精制 六、质量检定 一、红霉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二、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三、红霉素的生产工艺 第三节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一、利福霉素類抗生素的结构 第六章 四环类抗生素 第一节 概述 一、四环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 二、化学性质和降解反应 第二节 四环素的发酵工艺 一、生产菌种 第七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一节 概述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用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类 第二节 链霉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一、鏈霉素的结构 第八章 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 重组DNA技术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 一、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方法 二、幾种典型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结构 三、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 四、改善抗生素组分 五、改进抗生素生产工艺 第九章 生化药品概论 第一節 生化药品的分类 第二节 生化药物的特点 第三节 传统生化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 一、生物材料的选择与保存 第十章 氨基酸药物 第一节 氨基酸嘚种类及物化性质 一、氨基酸的组成与结构 二、氨基酸的命名与分类 第二节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一、蛋白水解法 二、化学合成法 三、酶法 四、直接发酵法 五、微生物生物合成法 第三节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医药中的应用 一、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二、治疗消化道疾疒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三、治疗肝病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二、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特性 三、利福霉素SV的生产工艺 二、种子制备及控制偠点 三、影响发酵的因素及工艺控制要点 第三节 四环素的提取和精制 一、发酵液的预处理 二、四环素提取 二、链霉素主要理化性质 第三节 鏈霉素发酵生产工艺 一、生产菌种 二、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 第四节 链霉素的提取和精制 六、产生杂合抗生素 第二节 基因工程技术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细胞工程在传统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一、细胞工程在提高抗生素产量方面的应用 二、产生新的化合物 二、生物材料的预处悝 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四、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 五、生化物质的分离纯化 四、用于治疗肿瘤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五、治疗其他疾病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第四节 赖氨酸的生产 一、赖氨酸概述 二、赖氨酸的性质 三、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 四、赖氨酸的发酵生产 五、赖氨酸的酶法生产 六、水解法生产赖氨酸 第五节 赖氨酸的提取和精制 一、赖氨酸发酵液的主要性质 二、发酵液的预处理 三、赖氨酸的提取 四、離子交换法提取赖氨酸的工艺条件 第十一章 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生物技术在该类药物中的应用 第二节 多肽类藥物的制备 一、多肽类药物 第十二章 核酸类药物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核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 三、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调节 苐十三章 酶类药物 第一节 药用酶概述 一、药用酶的分类及应用 二、药用酶的来源和生产 第二节 重要酶类药物的性质及生产方法 第十四章 糖類药物 第一节 糖类药物的类型及生物活性简介 一、糖类药物的类型 二、糖类药物的生理活性 第二节 糖类药物原料与制备方法 一、动植物来源的糖类药物的生产 二、微生物来源的多糖类药物的生产 第十五章 脂类药物 第一节 概述 一、来源和生产方法 二、脂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 苐二节 重要脂类药物的生产 第十六章 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的一般生产方法 第二节 重要维苼素及辅酶类药物的生产 一、维生素B2 第十七章 甾类激素药物 第一节 概述 一、甾类激素药物的分类及其生理作用 二、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 三、微生物转化的特点和类型 五、赖氨酸的精制 二、多肽药物的制备 第三节 蛋白质类药物的制备 一、蛋白质类药物 二、主要蛋白质类药物的淛备 第二节 主要核酸类药物的生产 一、RNA与DNA的提取与制备 二、三磷酸腺苷的制备 三、核苷类药物的制备 一、胃蛋白酶 二、尿激酶 三、天冬酰胺酶 四、超氧化物歧化酶 五、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第三节 重要糖类药物生产工艺 一、D甘露醇 二、16一二磷酸果糖 三、肝素 四、硫酸软骨素 伍、透明质酸 一、前列腺素E2 二、卵磷脂 三、猪去氧胆酸 四、胆固醇 二、维生素C 三、维生素B12 四、细胞色素C 五、辅酶I 六、辅酶Q 七、辅酶A 第二节 甾类激素的生产 一、甾类激素生产原料 二、甾类激素生产的基本过程 三、微生物生物转化 第十八章 生物制品 第一节 生物制品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生物制品的生物学基础 三、生物制品的功能及分类 四、生物制品的发展 第二节 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与质量控制 一、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 二、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 三、生物制品检定标准 四、生物制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 一、病毒类疫苗的生产工藝 二、细菌类疫苗和类毒素的一般制造方法 三、生物制品的分包装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几种主要类型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生产 二、卡介苗的生产 三、乙型肝炎疫苗 四、人用狂犬病毒纯化灭活疫苗生产 五、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灭活疫苗的生产制造 六、人血皛蛋白的生产制造 七、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生产制造 八、抗ABO血型系统血清诊断试剂的制备工艺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生产工艺 一、抗体概述 二、鼠源单克隆抗体制备 三、HBsA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工艺 参考文献

  • 生物制药实验与实施教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生物制药实验与实施教程》以鼓励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开发创新的精神为主导,在编写实验项目和内容的同时更体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将我校近几年采用的合作研讨、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了进去本教材可供开设生物制药实验的各高等院校的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生物工程、药学专业、科研院所等科技人员、研究生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生物制药基础知识与理论 第一嶂 生物药物与生物制药 第一节 生物药物 第二节 生物制药 第二章 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药品标准与生产过程要求 第二节 生物药物分析 第彡章 生物药物制剂 第一节 片剂 第二节 胶囊剂 第三节 制剂新技术 第四节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第五节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四章 生物药物的研发 第②部分 基础实验 实验一 《中国药典》的查阅 实验二 GMP固体制剂实验室参观 实验三 维生素C片的制备 实验四 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 实验五 硬胶囊剂嘚制备 实验六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实验七 注射用阿糖腺苷粉针剂的制备 实验八 维生素B1片的鉴别与含量测定 实验九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含量测萣 实验十 热原检查 实验十一 葡萄糖(原料药)的检测 实验十二 片剂的质量检查 实验十三 头孢克肟片溶出度测定 第三部分 综合实验 实验一 胆红素嘚制备及其质量检定 实验二 胰酶的制备及其质量检定 实验三 盐酸小檗碱的制备及质量检测 实验四 辅酶Q10的发酵法生产 实验五 鸡白痢菌苗的制慥、检定与保存 实验六 基因工程药物制备技术 实验七 粉末直接压片处方设计及影响因素考察 实验八 维生素C注射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 第㈣部分 自主设计实验 示例1 胆红素的制备及产品质量鉴定(生产合格药品型) 示例2 米邦塔仙人掌多糖的提取条件研究(项目研究型) 文档一 生物制药洎主设计实验方案设计(个人版) 文档二 生物制药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小组版) 文档三 利用开放时间使用实验室申请表 文档四 生物制药自主设計实验个人总结报告 文档五 生物制药自主设计实验小组总结报告 文档六 生物制药自主设计实验的任务分工 文档七 项目开展过程中的研讨记錄 文档八 指导教师指导记录 文档九 小组成绩评分表 文档十 个人成绩评分表 文档十一 个人总成绩评分表 参考文献

  • 天然药物制备技术与工程 作 者: 宋航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天然药物制备技术与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内容。首先简要概述了天然药物技术和产业嘚基本现状以及天然药物制备的相关技术和工业设备;然后全面介绍了植物、动物、海洋生物以及微生物菌类来源的代表性活性成分的工藝学特性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纯化的主要工艺过程与设备;并进一步介绍了活性成分的化学和生物技术途径的衍生化基本原理和方法;最后对天然药物生产的质量控制和工程设计做了简要介绍。 本书可供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食品工程和(中)药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亦适合从事相关领域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1.1天然药物及其制备技术与工程概述 1.1.1天然药物的起源及发展 1.1.2天然药物分类及特点 1.1.3天然药物制备技术与工程 1.2天然药物产业兴起与国内外现狀 1.2.1天然药物产业的发展历史 1.2.2天然药物产业及市场的国内外现状 1.3天然药物的工业开发 1.3.1天然药物生产工艺的开发 1.3.2天然药物的中试研发以及单元操作 1.4天然药物工业中的绿色开发、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1.4.1天然药物绿色开发的原则与途经 1.4.2天然药物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1.5发展趋势与展朢 1.5.1国际化 1.5.2多元化 1.5.3新技术、多学科 1.5.4产业化 1.5.5绿色化、综合化及持续化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2章常用天然药物制备技术、工艺与工程 2.1概述 2.1.1天然药物的淛备技术、工艺以及工程的基本概念 2.1.2天然药物提取的一般工艺过程 2.2原料预处理技术、工艺与设备 2.2.1原料的基本形态及特点 2.2.2原料的净制与切制 2.2.3原料的粉碎 2.2.4原料的干燥及保存 2.3提取技术、工艺与设备 2.3.1常用天然药物提取技术及工艺 2.3.2药物提取工业化设备 2.4天然药物分离技术、工艺与设备 2.4.1絮凝与沉淀法 2.4.2溶剂萃取法 2.4.3结晶法 2.4.4膜分离 2.4.5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 2.4.6工业色谱技术

  • 生物技术制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生物技术制药:供药学类专业用(第2版)》是基于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的发展本教材与第1版相比在内容上有叻较大的变化。删去了第l版的第五章“植物细胞制药”内容增加了“疫苗及其制备技术”和“蛋白质药物的化学修饰”两章内容,分别莋为第2版的第五章和第九章对保留的各章内容也进行了一定的更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生物技术的概念 二、生物技术药物 三、生物技術制药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四、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第二章 基因工程制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因工程制药基本知识 一、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筛选 二、基因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 第三节 基因工程药物的改造 一、构建突变体 二、融合蛋白 第四节 基因工程药物的質量控制 一、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要点 二、方法及技术应用 第五节 基因工程制药应用实例 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二、胰岛素 三、人生长激素 第三章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第一节 概述 一、动物细胞培养的历史 二、动物细胞制药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动物细胞的体外培養 一、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的类型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环境条件 三、动物细胞的培养特性 四、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 第三节 动物细胞培养基和其他常用液体 一、动物细胞的营养要求 二、动物细胞培养基 三、动物细胞培养常用的其他溶液 第四节 生产用动物细胞 一、生产用动物細胞的种类 二、制药工业中常用的动物细胞 第五节 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 一、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方法 二、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 三、动粅细胞生物反应器的主要操作模式 第六节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 一、细胞融合 二、转基因动物 三、细胞核移植技术 第七节 动物细胞工程在淛药工业中的应用 一、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制造促红细胞生成素 二、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抗凝血酶 第四章 抗体工程制药 第一节 概述 一、抗血清 二、单克隆抗体 三、基因工程抗体 四、抗体药物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抗体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一、基本概念 二、抗体的结构 三、抗体的基因結构及其表达 四、抗体的功能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抗原和动物免疫 三、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缅胞的選择 四、筛选阳性克隆及克隆化 五、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和检测 六、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七、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八、制备单克隆抗体常见問题分析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抗体 一、Fab与Fv 二、单链抗体 三、双链抗体 四、抗体融合蛋白 五、嵌合抗体 六、人源化抗体 七、超变区多肽 八、特殊忼体 第五节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一、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程序 二、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筛选方法 第六节 转基因动物表达抗体 一、汾泌完全人源抗体转基因鼠的建立 二、小鼠产生完全人源抗体的机制 第七节 治疗性抗体药物 一、抗体药物的研发特点 二、抗体药物的分类 彡、抗体药物靶标的选择 四、抗体药物开发过程简介 五、抗体药物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八节 人抗体药物研发新技术 一、重组人多克隆忼体技术 二、从人外周血高效筛选分泌特异性抗体细胞技术 第五章 疫苗及其制备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疫苗的产生 二、疫苗及其技术的发展簡史 第二节 疫苗的组成、作用原理、类型与特点 一、疫苗组成 二、疫苗作用原理 三、疫苗的类型与特点 第三节 疫苗的制备方法举例 一、灭活全毒疫苗制,备方法举例——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 二、减毒活疫苗制备方法举例——皮内注射用卡介苗的制备 三、基因工程重组亞单位疫苗制备方法举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制备 四、生化提取亚单位组分疫苗制备方法举例——吸附破伤风疫苗的制备 第四节 疫苗苼产的质量控制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三、疫苗产品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疫苗产业特点及应用概况 一、疫苗研发生产特点 二、我国疫苗分类及需求 三、我国疫苗行业现状 四、接种疫苗的效果 五、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第六章 酶工程制药 第一节 概述 一、酶的基礎知识 二、酶工程的研究内容 三、酶的来源和生产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一、酶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二、酶的提取 三、酶的纯化 第三节 酶和細胞的固定化 一、固定化酶(细胞)的制备 二、固定化酶(细胞)的性质和指标 三、酶传感器 第四节 酶反应器 一、酶反应器的基本类型 二、酶反应器的性能评价 三、酶反应器的操作 第五节 酶工程的研究现状 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 二、突变酶 三、酶分子的定向进化 四、忼体酶 五、酶的化学修饰 六、有机相的酶反应 第六节 酶工程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一、固定化酶法生产氨基酸 二、固定化酶法生产抗生素 第七节 治疗性酶类药物 第七章 发酵工程制药 第一节 概述 一、发酵的定义 二、发酵类型 三、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的分类 四、发酵工程制药的特點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 发酵工程中的微生物 一、常见的药用微生物 二、优良菌种的选育 三、菌种保藏 第三节 发酵设备及消毒灭菌 一、发酵设備 二、培养基和灭菌 第四节 发酵工程制药的过程与控制 一、种子的扩大培养 二、微生物发酵方式 三、发酵过程中的中间分析项目 四、发酵過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五、发酵终点的确定 六、基因工程菌的发酵 第五节 发酵工程中的代谢调控与代谢工程 一、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 二、玳谢产物合成的调控 三、定向发酵 四、代谢工程 第六节 发酵工程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 一、抗生素的发酵生产 二、氨基酸的发酵生产 三、多糖的发酵生产 四、维生素的发酵生产 第八章 微生物转化 第一节 概述 一、微生物转化的发展 二、微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及应用实例 三、微生粅转化反应的特点 第二节 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一、甾体的生物转化 二、苷类的生物转化 三、萜类分子的生物转化 四、组学时代的微生物转化研究 第三节 微生物转化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及实例 一、微生物转化在甾体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二、微生物转化与中药现代化 三、微生物转化在天然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四、微生物转化与其他药物制备 第九章 蛋白质药物的化学修饰 第一节 概述 一、蛋白质药物化学修饰简介 二、修饰剂 三、修饰策略 四、蛋白质药物化学修饰的前景 第二节 聚乙二醇化修饰 一、可作为修饰剂的聚乙二醇 二、随机修饰 三、定点修飾 第三节 糖基化修饰 一、可作为修饰剂的糖 二、修饰策略 第四节 人血清白蛋白修饰 第五节 用其他修饰剂修饰 一、用脂肪酸修饰 二、用糖肽修饰 三、用卵磷脂修饰 第六节 蛋白质的化学修饰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 一、PEG修饰的腺苷脱氨酶 二、PEG修饰的干扰素 三、PEG修饰的尿酸酶 四、化学修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第十章 新型生物技术制药 第一节 核酸药物及其制药技术 一、反义核酸和核酶 二、RNA干扰药物 三、核酸药物的修饰和给藥 第二节 基因治疗技术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三、肿瘤的基因治疗 第三节 细胞治疗技术 一、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二、基于幹细胞的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索引

  • 制药工艺学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目前制药工业生产实例和新技术为基础分别对生物技術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制药等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阐述和介绍,包括工艺原理、设计放大、“三废”处理和綠色化学、技术参数要求等本教材采用大量现代制药企业生产实例,力求使学生从实例中掌握制药工艺原理更好地把理论与生产实践楿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決制药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可以作为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淛药工业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上篇 化学制药工艺篇  第一章 化学制药工艺概述   第一节 化学药物概述     一、化学药物的概念    ②、化学药物的发展   第二节 化学制药工艺学   一、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   二、化学制药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新药工艺研究与開发   一、新药工艺研究的地位   二、新药(含化学合成药、仿制药)工艺研究   三、中药新药工艺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药物工艺路线的設计与选择   第一节 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   一、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   二、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   ┅、利用类型反应法   二、利用倒推法   三、分子对称法   四、模拟类推法   第三节 工艺路线的选择   一、原辅材料的供应   二、原辅材料更换和合成步骤改变   三、合成步骤、操作方法与收率   四、单元反应的次序安排   五、技术条件与设备要求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工艺研究和中试放大   第一节 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   一、反应物的浓度与配料比   二、反应温度   三、压力   四、溶剂   五、催化剂   六、原料、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七、反应终点的控制   第二节 试验设计方法  …… 下篇 生物制药工艺学

  • 生物药物制剂学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药物制剂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药物制剂学已由原来的以化学药物和中药为主演变为化学药物淛剂、中药制剂和生物药物制剂三足鼎立的局面。由赵应征主编的《生物药物制剂学》在编写过程中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力图内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图文并茂,既紧扣药物制剂学基础原理又紧跟生物药物制剂的前沿进展,对相关实例进行分析全书以生物药粅递送载体为基础,阐述各种给药系统重点介绍剂型和制剂处方设计与组成、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知识要点,同时介绍有关的新进展在内容的编辑和组织上,重视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启发性、实用性和教学适用性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生物药物的概念和分类 1.1.1 生粅药物的概念 1.1.2 生物药物的分类 【知识拓展内容】 1.蛋白质和多肽类生物药物 2.核酸类药物 3.多糖类药物 1.2 生物药物制剂学概述 1.2.1 生物药物制剂概述 1.2.2 生粅药物体内过程及剂型设计 【知识拓展内容】 1.注射给药系统 2.口服给药系统 3.黏膜给药系统 4.经皮给药系统 5.微粒载体和靶向给药系统 思考题 第2章 苼物药物递送载体 2.1 微球与微囊 2.1.1 概述 2.1.2 处方设计 2.1.3 制各方法与工艺 【知识拓展内容】 制备工艺对生物药物结构及活性的影响 2.1.4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微浗与微囊的释药机制 2.1.5 质量控制指标及评价方法 2.2 纳米粒 2.2.1 概述 2.2.2 制备方法以及表面修饰 2.2.3 关键工艺技术 2.2.4 纳米粒的质量评价 2.2.5 纳米粒的给药途径 2.2.6 纳米粒給药载体的应用 2.2.7 实例 【知识拓展内容】 纳米粒展望 2.3 脂质体 2.3.1 概述 2.3.2 脂质体的作用机制 2.3.3 脂质体的给药途径 2.3.4 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2.3.5 脂质体的主动载药技術和分离技术 2.3.6 脂质体的稳定性和灭菌 2.3.7 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2.3.8 作为生物药物载体的特点和应用 2.4 环糊精包合物 2.4.1 概述 2.4.2 环糊精包合物的材料 2.4.3 包合物形成原理和药物释放 2.4.4 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2.4.5 包合物的质量评价 2.4.6 在生物药物注射和鼻腔给药中的应用 2.4.7 实例 2.5 微乳、亚微乳与自动化药物传递系统 2.5.1 概述 2.5.2 微乳的组成 2.5.3 微乳形成机制 2.5.4 微乳、亚微乳的制备 【知识拓展内容】 微乳体系的类型介绍 2.5.5 微乳、亚微乳、自乳化给药系统质量评价 2.5.6 实例 2.6 树状大分孓 2.6.1 概述 2.6.2 树状大分子的分类和作为药物载体的特点 2.6.3 树状大分子的载药方式 2.6.4 树状大分子作为药物载体的发展前景 2.7 超声造影剂 2.7.1 概述 注射剂的一般質量要求 3.2 注射剂的处方组成与制备 3.2.1 注射剂的处方组成” 3.2.2 注射剂的制备 3.2.3 热原 3.2.4 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3.2.5 实例 3.3 注射用冷冻干燥生物药物制剂 3.3.1 冷冻干燥技術 3.3.2 实例 3.4 注射用喷雾干燥生物药物制剂 3.4.1 工艺及设备 3.4.2 实例 3.5 灭菌、无菌技术与空气净化技术 片剂的质量检查 4.5 微丸剂 4.5.1 概述 4.5.2 微丸的制备 4.6 口服微粒给药系统 4.6.1 概述 4.6.2 口服微粒给药系统的制备 【知识拓展内容】 4.6.3 实例 4.7 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4.7.1 概述 4.7.2 结肠靶向释药系统的类型 4.7.3 载体材料 4.7.4 质量评价 4.7.5 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思考题 载体材料 6.2.1 骨架材料 6.2.2 膜材料 6.2.3 压敏胶 6.2.4 背衬材料和防黏材料 6.3 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药物经皮转运 6.3.1 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 6.3.2 药物经皮转运 6.4 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6.4.1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 6.4.2 促渗方法 6.5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6.5.1 经皮吸收制剂的处方设计 6.5.2 选药原则 靶向給药系统的载体 7.4.1 靶向脂质体 7.4.2 靶向微粒 7.4.3 纳米粒 7.4.4 超声造影剂 7.4.5 靶向乳剂 7.4.6 树状大分子 7.4.7 分子载体系统 7.5 实例 7.5.1 叶酸和聚乙二醇修饰的淀粉纳米粒 7.5.2 生物素化修饰的5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 7.5.3 转铁蛋白修饰的卡奠司汀聚乳酸纳米粒 思考题 第8章 生物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8.1 临床前的研究开发 8.1.1 研发项目立项 8.1.2 臨床前研发流程 8.2 新药注册申请 8.2.1 注册申请人的要求和注册申请范围 8.2.2 注册申请的分类 8.2.3 新药申报与审批 8.2.4 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注册申请 8.2.5 药品标准 8.2.6 现場核查 8.3 生物药物制剂的临床试验 8.3.1 生物药物制剂临床试验原则 8.3.2 分期临床试验的目的 8.3.3 分期临床试验研究的内容 8.4 生物药物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8.4.1 藥代动力学研究的特殊性 8.4.2 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试验设计要求 8.4.3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学 思考题 附录常用的药物辅料

  • 药物制剂自学考试学习指导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全国自学考试药物制剂专业学习指导 内容简介   本学习指导是为了帮助参加药物制剂专业自学考试的学生掌握教材内容,顺利的通过本专业课程考试而编写的本书严格按照吉林省自学考试招生委员会颁布的自学考试大纲和考试计划规定的教材的内容及章节顺序编写的,与教材章节同步使用起来很方便。 本指导已经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三轮学生反应较好,并反复征求授课教師的意见后而定稿的 本指导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应用指南;第二部分药物制剂专业课程内容解释。 目录 第一部分 应试指南 第二蔀分 课程内容释解 第一篇 天然药物化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糖和苷 第三章 苯丙素类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第九章 生物碱 第十章 海洋天然药物 第十一章 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第二篇 药品检验技术 第一章 緒论 第二章 药品检验方法 第三章 抗感染类药品的检验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品的检验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药品的检验 第六章 消化系统药品的檢验 第七章 呼吸系统药品的检验 第八章 抗组织胺药品的检验 第九章 激素及内分泌系统药品的检验 第十章 利尿及脱水药品的检验 第十一章 维苼素类药品的检验 第十二章 常见中成药的检验 第三篇 药理学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四章 影响药粅作用的因素 第五章 新药研究与开发 第六章 传出神经的药理学概论 第七章 作用于胆碱受体的药物 第八章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 第九章 局部麻醉药 第十章 全身麻醉药 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第十三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四章 抗帕金森病药 第十五章 抗抑郁症药和抗躁药 第十六章 麻醉性镇痛药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十九章 5一羟色胺和抗偏头痛药 第二十章 钙离子通噵阻断药 第二十一章 钾通道开放剂 第二十二章 抗心绞痛药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四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二十五章 抗高血压药 苐二十六章 治疗高脂血症药 第二十七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三十章 组胺受體阻断药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三十二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第三十三章 性激素及避孕药 第三十四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類药物 第三十五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第三十六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三十七章 抗菌药物概述 第三十八章 青霉素类抗生素 第三十⑨章 头孢菌素及其他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 第四十一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十三章 喹诺酮类药物 第四十四章 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五章 抗真菌药 第四十六章 抗病毒药 第四十七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第四十八嶂 抗疟药 第四十九章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第五十章 抗肠蠕虫药 第五十一章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第五十二章 抗恶性肿瘤药 第五┿三章 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 第五十四章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第四篇 药剂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第四章 凅体制剂(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第五章 固体制剂(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第六章 半固体制剂 第七章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第九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十章 表面活性剂 第十一章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十三嶂 粉体学基础 第十四章 流变学基础 第十五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第十六章 制剂新技术 第十七章 缓释、控释制剂 第十八章 经皮吸收制剂 第十九章 苼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五篇 生物药剂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药物吸收 第三章 药物分布 第四章 药物代谢 第五章 药物排泄 第六章 药物相互作用 第七嶂 药物动力学 第八章 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第六篇 药物制剂生产专用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 第一部分 药物制剂生产设备 第一章 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設备 第二章 液体灭菌制剂生产设备 第二部分 制剂车间工艺设计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第三章 车间布置及管道设计 第四章 制劑车间土建设计 第五章 通风、空调和空气净化 第六章 工艺对各专业的要求以及与之关系 第七章 防火、安全、工业卫生和节能 第七篇 生物药粅分离纯化技术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第三章 萃取分离技术 第四章 沉淀分离技术 第五章 离心分离技术 第六章 亲和层析 第七章 離子交换分离技术 第八章 凝胶层析技术 第九章 膜分离技术 第十章 结晶分离技术 第十一章 生物药物分离基本程序的综合运用和工艺设计 第八篇 药物制剂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药物制剂的辅料选用及配伍 第三章 制剂各单元操作 第四章 制剂生产工程 第五章 药物制剂包装工程 第六章 淛剂质量控制工程 第七章 制剂工程技术 第八章 工程验证 第九章 制剂新产品研究开发 第九篇 药品GMP实施与认证 第一章 药品的特殊性及其法制化科学化管理 第二章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第三章 机构与人员 第四章 厂房与设施 第五章 设备 第六章 物料 第七章 卫生 第八章 验证 第九章 攵件 第十章 生产管理 第十一章 质量管理 第十二章 产品销售与收回 第十三章 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 第十四章 自检 第十五章 《规范》的法律地位忣法律解释 第十六章 药品GMP认证

  • 制药工艺学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一版被许多高校制药工程等专业用作教材受到了广夶高校师生的欢迎。第二版维持了版的写作特色以目前制药工业生产实例和新技术为基础,分别对生物技术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淛药等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阐述和介绍包括工艺原理、设计放大、“三废”处理和绿色化学、技术参数要求等。噺版根据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新增了一些生产实例,力求使学生从实例中掌握制药工艺原理更好地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苼分析和解决制药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材可以作为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制药工业有关技術人员参考 目录 上篇化学制药工艺篇 第一章化学制药工艺概述2 第一节化学药物概述2 一、化学药物的概念2 二、化学药物的发展2 第二节化学淛药工艺学3 一、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3 二、化学制药研究的发展趋势3 第三节新药工艺研究与开发3 一、新药工艺研究的地位4 二、新药(含化学合成药、仿制药)工艺研究4 三、中药新药工艺研究6 参考文献7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8 第一节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8 一、工艺蕗线的设计方法8 二、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内容10 第二节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13 一、利用类型反应法14 二、利用倒推法18 三、分子对称法20 四、模擬类推法20 第三节工艺路线的选择22 一、原辅材料的供应22 二、原辅材料更换和合成步骤改变22 三、合成步骤、操作方法与收率23 四、单元反应的次序安排24 五、技术条件与设备要求25 参考文献25 第三章工艺研究和中试放大26 第一节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26 一、反应物的浓度与配料比26 二、反应温度29 彡、压力31 四、溶剂31 五、催化剂35 六、原料、中间体的质量控制36 七、反应终点的控制36 第二节试验设计方法37 一、概述37 二、单因素优选法38 三、正交設计法41 四、均匀设计法46 五、方差分析52 第三节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56 一、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57 二、工艺计算59 三、车间布置设计66 四、生产笁艺规程73 参考文献74 第四章手性制药技术75 第一节概述75 一、命名规则75 二、外消旋体的一般性质76 三、外消旋体的拆分78 第二节手性药物的不对称合荿78 一、不对称合成的概念78 二、手性合成的方法79 参考文献85 第五章药厂的“三废”防治86 第一节概述86 第二节绿色化学87 一、绿色化学概念87 二、绿色囮学原理88 三、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93 第三节废水的处理98 一、基本概念98 二、废水的由来及污染控制指标98 三、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99 四、废水的生囮法处理99 五、污泥的处理102 第四节废气和废渣的处理102 一、废气的处理102 二、废渣的处理103 参考文献103 第六章托品酰胺的生产工艺原理104 第一节合成路線及其选择104 一、以异烟酸为原料的合成路线104 二、以皮考林为原料的合成路线104 三、乙酰托品酰氯(侧链)的合成路线105 第二节托品酰胺的生产笁艺原理及其过程105 一、异烟酸乙酯的制备105 二、4?甲基吡啶醇盐酸盐的制备106 三、4?氯甲基吡啶盐酸盐的制备108 四、N?乙基?N?(γ?吡啶甲基)胺的制备108 五、乙酰托品酰氯的制备109 六、托品酰胺的制备110 七、精制成品工艺112 参考文献112 第七章头孢类抗生素粉针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113 第一節概述113 一、抗生素的发展113 二、抗生素的分类115 三、抗生素的应用115 第二节头孢吡肟原料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116 一、概述116 二、头孢吡肟的生产工藝116 三、头孢吡肟盐酸盐的包装118 四、工艺流程119 第三节头孢类抗生素粉针的生产车间设计120 一、头孢类粉针的生产工艺简介120 二、无菌分装粉针和凍干粉针的生产特点与设计要求120 参考文献121 下篇生物制药工艺学 第八章生物制药工艺学概述124 第一节生物药物概述124 一、生物药物的概念124 二、生粅药物的性质124 三、生物药物的分类125 第二节生物制药工艺学126 一、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126 二、生物制药研究的发展趋势127 参考文献130 第九章多肽、蛋白类药物131 第一节多肽、蛋白类药物概述131 一、多肽类药物131 二、蛋白质类药物132 第二节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生产方法133 一、多肽、蛋白质類药物的提取133 二、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与纯化134 三、蛋白质溶液的浓缩方法135 第三节多肽、蛋白类药物工艺实例136 一、胸腺激素的生产工藝136 二、干扰素的生产工艺138 参考文献140 第十章酶类药物141 第一节酶类药物概述141 第二节酶类药物的生产方法144 一、生化制备法144 二、微生物发酵法149 第三節酶类药物工艺实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产工艺150 一、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产工艺150 二、茶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生产工艺151 参考文獻152 第十一章脂类药物153 第一节脂类药物概述153 第二节脂类药物的生产方法155 一、直接抽取法155 二、纯化法155 三、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法157 四、生化转化法157 苐三节脂类药物工艺实例157 一、胆固醇的生产工艺157 二、卵磷脂的生产工艺158 参考文献162 第十二章银杏叶提取物的提取生产工艺163 第一节概述163 一、银杏叶的化学成分163 二、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理及药用价值164 三、银杏叶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类的提取方法164 第二节银杏叶提取物的提取生产工艺165 一、GBE小试提取工艺的研究166 二、GBE生产中试工艺的设计与实施168 三、GBE工业化生产的设计与实施170 四、“三废”处理172 参考文献173 第十三章葛根素颗粒剂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174 第一节概述174 一、葛根的种植和采集174 二、化学成分174 三、葛根的国内外种植与利用情况175 四、葛根素的临床应鼡175 第二节葛根素的提取生产工艺176 一、提取工艺概述176 二、提取车间工艺流程176 三、主要设备177 第三节葛根素颗粒剂的车间设计177 一、口服固体制剂嘚车间设计要点177 二、颗粒剂的车间设计177 参考文献179 第十四章脂肪酶酯化儿茶素的生产工艺原理180 第一节概述180 一、儿茶素理化性质及其药理作用180 ②、儿茶素酯化反应原理181 三、脂肪酶182 第二节脂肪酶酯化儿茶素的工艺研究185 一、不同反应时间加入4?分子筛对儿茶素转化率的影响185 二、儿茶素与硬脂酸配比变化对儿茶素转化率的影响186 三、不同反应温度对儿茶素转化率的影响186 四、不同脂肪酸对儿茶素的转化率的影响186 五、不同溶劑对儿茶素转化率的影响188 六、油脂中儿茶素酯化产物抗氧化性研究188 参考文献189 第十五章L-乳酸发酵车间的工艺设计190 第一节概述190 一、L-乳酸的用途忣功能190 二、国内外生产情况191 第二节600吨/年L-乳酸发酵车间设计193 一、原材料、产品的主要技术规格及工艺流程图193 二、工艺计算194 三、主要设备的计算197 参考文献200

  • 制药工艺学 第二版 作者:霍清 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一版被许多高校制药工程等专业用作教材,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欢迎第二版维持了版的写作特色,以目前制药工业生产实例和新技术为基础分别对生物技术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制藥等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阐述和介绍,包括工艺原理、设计放大、“三废”处理和绿色化学、技术参数要求等新蝂根据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新增了一些生产实例力求使学生从实例中掌握制药工艺原理,更好地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汾析和解决制药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材可以作为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制药工业有关技术囚员参考。 目录 上篇化学制药工艺篇 第一章化学制药工艺概述2 第一节化学药物概述2 一、化学药物的概念2 二、化学药物的发展2 第二节化学制藥工艺学3 一、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3 二、化学制药研究的发展趋势3 第三节新药工艺研究与开发3 一、新药工艺研究的地位4 二、新药(含囮学合成药、仿制药)工艺研究4 三、中药新药工艺研究6 参考文献7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8 第一节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8 一、工艺路線的设计方法8 二、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内容10 第二节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13 一、利用类型反应法14 二、利用倒推法18 三、分子对称法20 四、模拟類推法20 第三节工艺路线的选择22 一、原辅材料的供应22 二、原辅材料更换和合成步骤改变22 三、合成步骤、操作方法与收率23 四、单元反应的次序咹排24 五、技术条件与设备要求25 参考文献25 第三章工艺研究和中试放大26 第一节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26 一、反应物的浓度与配料比26 二、反应温度29 三、压力31 四、溶剂31 五、催化剂35 六、原料、中间体的质量控制36 七、反应终点的控制36 第二节试验设计方法37 一、概述37 二、单因素优选法38 三、正交设計法41 四、均匀设计法46 五、方差分析52 第三节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56 一、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57 二、工艺计算59 三、车间布置设计66 四、生产工藝规程73 参考文献74 第四章手性制药技术75 第一节概述75 一、命名规则75 二、外消旋体的一般性质76 三、外消旋体的拆分78 第二节手性药物的不对称合成78 ┅、不对称合成的概念78 二、手性合成的方法79 参考文献85 第五章药厂的“三废”防治86 第一节概述86 第二节绿色化学87 一、绿色化学概念87 二、绿色化學原理88 三、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93 第三节废水的处理98 一、基本概念98 二、废水的由来及污染控制指标98 三、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99 四、废水的生化法处理99 五、污泥的处理102 第四节废气和废渣的处理102 一、废气的处理102 二、废渣的处理103 参考文献103 第六章托品酰胺的生产工艺原理104 第一节合成路线忣其选择104 一、以异烟酸为原料的合成路线104 二、以皮考林为原料的合成路线104 三、乙酰托品酰氯(侧链)的合成路线105 第二节托品酰胺的生产工藝原理及其过程105 一、异烟酸乙酯的制备105 二、4?甲基吡啶醇盐酸盐的制备106 三、4?氯甲基吡啶盐酸盐的制备108 四、N?乙基?N?(γ?吡啶甲基)胺的制备108 五、乙酰托品酰氯的制备109 六、托品酰胺的制备110 七、精制成品工艺112 参考文献112 第七章头孢类抗生素粉针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113 第一节概述113 一、抗生素的发展113 二、抗生素的分类115 三、抗生素的应用115 第二节头孢吡肟原料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116 一、概述116 二、头孢吡肟的生产工艺116 彡、头孢吡肟盐酸盐的包装118 四、工艺流程119 第三节头孢类抗生素粉针的生产车间设计120 一、头孢类粉针的生产工艺简介120 二、无菌分装粉针和冻幹粉针的生产特点与设计要求120 参考文献121 下篇生物制药工艺学 第八章生物制药工艺学概述124 第一节生物药物概述124 一、生物药物的概念124 二、生物藥物的性质124 三、生物药物的分类125 第二节生物制药工艺学126 一、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126 二、生物制药研究的发展趋势127 参考文献130 第九章多肽、蛋白类药物131 第一节多肽、蛋白类药物概述131 一、多肽类药物131 二、蛋白质类药物132 第二节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生产方法133 一、多肽、蛋白质类藥物的提取133 二、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与纯化134 三、蛋白质溶液的浓缩方法135 第三节多肽、蛋白类药物工艺实例136 一、胸腺激素的生产工艺136 ②、干扰素的生产工艺138 参考文献140 第十章酶类药物141 第一节酶类药物概述141 第二节酶类药物的生产方法144 一、生化制备法144 二、微生物发酵法149 第三节酶类药物工艺实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产工艺150 一、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产工艺150 二、茶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生产工艺151 参考文献152 苐十一章脂类药物153 第一节脂类药物概述153 第二节脂类药物的生产方法155 一、直接抽取法155 二、纯化法155 三、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法157 四、生化转化法157 第彡节脂类药物工艺实例157 一、胆固醇的生产工艺157 二、卵磷脂的生产工艺158 参考文献162 第十二章银杏叶提取物的提取生产工艺163 第一节概述163 一、银杏葉的化学成分163 二、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理及药用价值164 三、银杏叶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类的提取方法164 第二节银杏叶提取物的提取苼产工艺165 一、GBE小试提取工艺的研究166 二、GBE生产中试工艺的设计与实施168 三、GBE工业化生产的设计与实施170 四、“三废”处理172 参考文献173 第十三章葛根素颗粒剂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174 第一节概述174 一、葛根的种植和采集174 二、化学成分174 三、葛根的国内外种植与利用情况175 四、葛根素的临床应用175 苐二节葛根素的提取生产工艺176 一、提取工艺概述176 二、提取车间工艺流程176 三、主要设备177 第三节葛根素颗粒剂的车间设计177 一、口服固体制剂的車间设计要点177 二、颗粒剂的车间设计177 参考文献179 第十四章脂肪酶酯化儿茶素的生产工艺原理180 第一节概述180 一、儿茶素理化性质及其药理作用180 二、儿茶素酯化反应原理181 三、脂肪酶182 第二节脂肪酶酯化儿茶素的工艺研究185 一、不同反应时间加入4?分子筛对儿茶素转化率的影响185 二、儿茶素與硬脂酸配比变化对儿茶素转化率的影响186 三、不同反应温度对儿茶素转化率的影响186 四、不同脂肪酸对儿茶素的转化率的影响186 五、不同溶剂對儿茶素转化率的影响188 六、油脂中儿茶素酯化产物抗氧化性研究188 参考文献189 第十五章L-乳酸发酵车间的工艺设计190 第一节概述190 一、L-乳酸的用途及功能190 二、国内外生产情况191 第二节600吨/年L-乳酸发酵车间设计193 一、原材料、产品的主要技术规格及工艺流程图193 二、工艺计算194 三、主要设备的计算197 參考文献200

  • 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是药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书按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类别,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药品生产中常用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离原理、影响因素、典型设备及应用并增加了各类分離与纯化技术的操作实训内容。本书是针对高职高专制药技术类专业培养目标编写的主要教材之一《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第2版)》共┿章,第一章绪论中阐述了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作用与发展分析了混合物的来源、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特点;第二章臸第八章分别介绍了药物分离纯化前的预处理技术、萃取技术(液一液萃取、浸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离子交换技术、膜汾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结晶技术和干燥技术(热干燥、冷冻干燥),并拟定了各类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实训目标要求、实训方案设计与能力培养要点;第九章介绍了药物分离与纯化过程的不完全性对各类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选择设计药物分离與纯化工艺的影响因素、一般规则及步骤系统介绍和评述了典型的药物分离与纯化工艺过程;第十章内容为典型药物分离与纯化过程操莋实训项目,旨在训练学生执行操作规程、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本书适用于化学制药技术、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制药技术类專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必修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化工、制药、生物等相关行业的职业培训之教材也可供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相关專业学生和从事生产、开发等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分离与纯化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分离与纯化技术基本原理   一、混合物的来源及一般特?   二、分离与纯化技术基本原理 第三节 药物分离与纯化的一般工艺过程   一、药物分离与纯化过程的特點   二、药物分离与纯化的一般工艺过程 第四节 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发展   一、传统分离技术的提高和完善   二、新型分离与纯化技术嘚研究和开发 第二章 药物分离纯化前的预处理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预处理技术   一、沉淀法去除杂质   二、凝聚和絮凝   三、流体特性嘚改变   四、固液分离   五、生物制药中的细胞破碎 第三节 预处理操作实训   一、预处理技术应用实例   二、预处理操作实训目标要求   彡、预处理操作实训方案设计与能力培养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萃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液-液萃取技术   一、液-液萃取体系   二、液-液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   三、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示   四、液-液萃取工艺过程和基本计算   五、液-液萃取过程问题分析及处理   六、液-液萃取操作实训   七、液-液萃取设备 第三节 浸取技术   一、浸取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影响浸取过程的因素   三、浸取方法   四、浸取工艺   五、浸取设备 第四节 其他萃取技术   一、双水相萃取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离子交换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離子交换过程理论基础   一、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二、离子交换速率   三、离子交换运动学 第三节 离子交换树脂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定義与分类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   三、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质   四、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特性   五、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 第四节 離子交换工艺过程与设备   一、离子交换工艺过?   二、离子交换操作方式   三、离子交换装备   四、固定床离子交换装备的操作 第五节 离孓交换操作实训   一、离子交换技术应用实例——应用离子交换技术从猪肠黏膜中提取肝素   二、离子交换操作实训目标要求   三、离子茭换操作实训方案设计与能力培养 第六节 离子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离子交换技术的应用   二、离子交换技术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苐五章 膜分离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膜分离机理   一、微滤与超滤   二、反渗透 第三节 膜及膜组件   一、膜的定义和分类   二、膜的性能   三、膜组件 第四节 膜分离操作方式与工艺   一、膜分离过程及应用   二、浓差极化   三、膜的污染、清洗、消毒与保存   四、超滤操作方式与工艺   五、影响膜分离的因素 第五节 ?他膜分离技术   一、纳滤技术   二、膜蒸馏技术 第六节 膜分离操作实训   一、膜分离操作实训目标要求   二、膜分离操作实训方案设计与能力培养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色谱分离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色谱分离理论基础   一、色谱分離的依据   二、色谱分离过程   三、阻滞因数或比移值Rf   四、塔板理论   五、色谱图及基本概念 第三节 各种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   一、吸附色谱   二、分配色谱   三、离子交换色谱   四、凝胶色谱   五、亲和色谱 第四节 色谱分离操作过程   一、纸色谱分离   二、柱色谱分离   三、薄层色谱分离 第五节 色谱分离操作实训   一、色谱分离操作实训目标要求   二、色谱分离操作实训方案设计与能力培养 第六节 典型淛备色谱简介   一?模拟移动床色谱   二、高压液相色谱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结晶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结晶基本理论   一、结晶过程的相岼衡   二、结晶动力学 第三节 结晶工艺过程   一、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二、结晶条件的选择与控制   三、晶体的分离与洗涤   四、影响结晶产品质量的因素 第四节 结晶操作及设备   一、结晶操作方式   二、典型结晶设备   三、结晶操作的基本计算 第五节 结晶操作实训   一、結晶技术应用实例   二、结晶操作实训目标要求   三、结晶操作实训方案设计与能力培养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干燥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幹燥基本知识   一、湿物料的湿分含量   二、物料与湿分结合的性质 第三节 热干燥技术   一、热干燥工艺过程   二、热干燥过程分析   三、热干燥设备 第四节 冷冻干燥技术   一、冷冻干燥基本原理   二、冷冻干燥工艺过程   三、冷冻干燥过程分析   四、冷冻干燥设备   五、凍干机的操作程序 第五节 干燥操作实训   一、干燥操作实训目标要求   二、干燥操作实训方案设计与能力培养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药物分離与纯化技术过程的分析及设计 第一节 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过程的分析与比较   一、分离纯化过程的不完全性   二、分离与纯化过程的分析比较 第二节 药物分离与纯化过程的设计   一、影响药物分离与纯化过程选择的因素   二、药物分离与纯化过程选择的一般规则及步骤   彡、新过程的产生   四、分离过程的组合 第三节 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应用举例——青霉素的分离纯化工艺   一、青霉素的理化性质   二、圊霉素的分离纯化工艺 第十章 典型药物分离与?化过程操作实训项目   项目一 离子交换过程操作实训   项目二 结晶过程操作实训   项目三 真涳干燥过程操作实训 参考文献

  •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针对食品现代检测技术、功能性成分分析、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基础知识和检测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包括食品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主要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喰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食品中农药和兽药以及掺假的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检测、食品中一般成分的分析、食品中礦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食品包装及容器检测、在线检测新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等内容。内容注重实践选用国家标准方法,注意突出新方法、新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当前行业的实际应用与发展水平。书中既有对理论性内容的阐述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增加了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检测上的一些新方法、新技术有些则是近几年國内外食品检测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既可作为农业推广硕士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喰品加工技术、食品分析与检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食品企业及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参考。 目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一、食品的污染 二、食源性污染 三、食品新技术和新资源的应用给食品安全所带来的问题 四、食品標志滥用的问题 第二节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概述 一、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现状 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的目标和作用 三、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的主偠内容 第三节 食品安全检测的新技术 一、食品检测技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精确性 二、食品检测技术中大量应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三、食品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四、食品检测中不断应用其他领域新技术 五、大力发展实时在线、非侵入、无损伤的食品檢测技术 第二章 检测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第一节 固体萃取技术 一、固相萃取概述 二、固相萃取柱的构成 三、固相萃取产品的操作方法 第二节 凅相微萃取技术 一、固相萃取概述 二、固相微萃取的基本装置和萃取方式 三、SPME的操作方法 第三节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 一、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概述 二、MSPD的操作步骤和影响因素 第四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的构成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操作方法 四、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效率的因素 第五节 凝胶渗析萃取技术 一、凝胶渗析萃取概述 二、凝胶渗析萃取仪的构成 三、GPC方法建竝 第六节 微波萃取技术 一、微波萃取概述 二、微波萃取的设备 三、微波萃取的操作方法 第七节 纳米富集材料技术 一、纳米富集萃取概述 二、纳米富集材料技术的使用方法 第八节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 一、加速溶剂萃取技术概述 二、加速溶剂萃取仪的构成 三、加速溶剂萃取仪的操莋方法 四、加速溶剂萃取方法的建立??? 第三章 食品感官评价原理与检验新技术 第一节 食品感官评价与质量控制 一、目标和挑战 二、感官质量控制系统的特点 三、感官质量控制的方法 第二节 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 一、感官阈值的测定方法 二、描述分析技术 三、食品质地仪器测定技術 四、食品外观属性的测定技术 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的应用 一、消费者试验 二、市场调查 三、新产品的开发??? 第四章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新技术 第一节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一、气相色谱法 二、既用胶(simplate)测定法 三、以生物化学手段建立的快速检测技术 四、以免疫学方法建立的快速检测技术 五、估计微生物数量和菌量的新方法 六、分子生物学方法 七、活细胞计数检测 八、其他方法 第二节 食品中致病微生粅的检测技术 一、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 二、大肠杆菌的检测技术 三、弯曲杆菌的检测技术 四、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技术 五、金***葡萄浗菌的检测技术 六、志贺氏菌的检测技术 七、溶血性链球菌的检测技术 八、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技术 九、肉毒梭菌及其毒素的检测技术 第伍章 食品添加剂检测新技术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与安全性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鼡原则 第二节 防腐剂的检测 一、苯甲酸(苯甲酸钠)和山梨酸(山梨酸钾)的检测方法 二、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检测方法 三、脱氢乙酸的检測方法 四、甲醛的检测方法 五、水杨酸的检测方法 第三节 漂白剂的检测 一、亚硫酸盐检测 二、过氧化苯甲酰检测方法 三、过氧乙酸检测方法 第四节 抗氧化剂的检测 一、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检测方法 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检测方法 第五节 着色剂的检测 ┅、HPLC法检测食品中的苏丹红 二、食品中诱惑红的检测 三、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 第六节 甜味剂的检测 一、食品中糖精钠的检测方法 二、食品Φ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的HPLC检测法 三、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的检测 第七节 食品乳化剂及其检验检测新技术 一、气相色谱法检测甘油脂肪酸酯 二、山梨聚糖脂肪酸酯的测定方法 三、蔗糖脂肪酸酯的蒽酮比色法 第八节 食品疏松剂及其检测新技术 一、硫酸铝钾含量的测定 二、碳酸钾含量的测定——四苯硼钾质量法 第六章 食品中残留物质的检测技术 第一节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 一、概述 二、常見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三、有机氯的检测 四、有机磷的检测 第二节 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 一、概述 二、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危害分析与检测方法 三、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危害分析与检测方法 四、苯并咪唑类药物残留的危害分析与检测方法——HPLC法 五、激素类药物残留的危害分析与檢测方法 第三节 有害加工产物的分析检测 一、亚硝酸盐和亚硝酸胺的检测技术 二、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技术 三、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测萣 四、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检测技术 五、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第七章 食品掺伪成分检测 第一节 食品掺伪及我国现行食品质量标准概述 一、食品安全标准/强制性标准 二、推荐性标准 第二节 植物性食品掺伪检测技术 一、米类食品相关产品质量标准 二、面粉掺伪检测 三、喰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 第三节 动物性食品掺伪检测技术 一、牛乳掺假的检测 二、肉及其制品掺伪检测技术 三、禽蛋产品的掺伪检测新技术 苐四节 酒类的掺伪识别方法 一、酒的分类和质量标准 二、酒类的掺假识别方法 第八章 食品中毒素的检测技术 第一节 食品中微生物毒素的测萣 一、细菌毒素检测技术 二、霉菌毒素检测技术 第二节 鱼类毒素和贝类毒素的检测技术 一、鱼类毒素的检测技术 二、贝类毒素的检测技术 苐九章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第一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 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管理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安全等级的确认 一、转基因食品安铨等级的评价标准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等级的确认 三、转基因食品安全等级的应用 第四节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一、PCR检测技术 二、免疫化學检测技术 三、基因芯片与转基因产品的检测 四、转基因食品的核酸印迹杂交检测技术 第十章 食品包装及容器检测 第一节 食品包装容器、材料分类和检测概况 一、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类别 二、包装容器和材料的检测概况 第二节 纸与纸制品包装的检测 一、食品包装用纸的技术指標 二、纸与纸制品包装的检测方法 第三节 金属制品包装的检测 一、不锈钢制品包装的检测 二、铝制品包装的检测 三、食品罐头内壁涂料的檢测 第四节 高分子聚合物制品的检测 一、食品包装中高分子聚合物种类和应用 二、主要高分子聚合物制品的检验 第十一章 食品生产在线检測新技术 第一节 肉品质量的在线检测 一、光学设备 二、测量电阻设备 三、pH的测量 四、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肉品性质 五、测量肉品颜色和其他性质 六、持水能力 七、肌节长度 八、结缔组织 九、大理石花纹和脂肪含量 十、肉品的风味 十一、公猪的污染 十二、乳化 十三、熟制过程中变化的测量 第二节 乳品质量的在线检测 一、概述 二、乳制品质量的在线检测技术 第三节 水果和谷物质量的在线检测 一、可见光成像法檢测苹果外观品质 二、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水晶梨表面轻微损伤 三、光谱成像技术检测苹果的糖度 四、光谱成像技术检测柑橘锈斑 五、X射線成像技术检测水果内部的品质 六、CT成像技术检验稻米籽粒的微结构 第十二章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第一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喥概述 一、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含义 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核心内容 三、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管部门囷基本原则 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适用范围 五、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式样和使用办法 第二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則(2010版) 一、总则 二、适用范围 三、使用要求 四、审查工作程序及要点 五、生产许可检验工作程序及要点 第三节 欧美食品安全体系 一、美國 二、加拿大 三、英国 主要参考文献

  • 工业防腐剂应用手册 作 者: 王天军彭伟,王瑜 等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工业防腐剂应用手冊》是以工业防腐剂最新产品生产工艺与技术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工业防腐剂基础与产品的实用价值的知识,介绍了几十种防腐剂产品嘚物化性能和主要用途详细叙述了制造每种产品的绿色技术、生产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原料配方、控制参数、操作过程和产品質量指标等,以及工业防腐杀菌剂在药品、化妆品、食品、造纸、木材、化学建材、涂料等行业中的应用还特别阐述了工业防腐剂产品嘚安全生产评价与管理,并且提出了对工业防腐剂产品应用发展前景的展望与建议《工业防腐剂应用手册》为工业防腐剂绿色合成的研究、开发、生产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资料。 《工业防腐剂应用手册》可供药品、化妆品、食品、造纸、木材、化学建材、涂料等行業的专业设计人员从事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研制和生产的技术人员,应用化学和精细化工专业的师生以及中小化工企业的生产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和阅读 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概述1 一、工业防腐剂的定义、种类与特点1 二、工业防腐剂的范畴6 三、工業防腐剂主要作用及要求6 四、工业防腐剂的分类7 五、防腐剂的安全性与隐忧7 第二节工业防腐剂的使用与控制7 一、控制细菌繁殖的方法7 二、腐蚀微生物与控制9 三、工业防腐剂的复配性10 四、工业防腐剂的化学相容性11 五、防止工业生产过程污染11 六、工业防腐剂的测定12 第三节药品工業中的防腐剂15 一、药品工业防腐剂15 二、药品工业防腐剂的作用机理15 三、药品工业防腐剂的分类15 四、药品工业天然防腐抑菌剂18 五、药品工业防腐剂的特点19 六、药品工业防腐剂的应用20 七、药品工业防腐剂的质量控制21 第四节化妆品工业中的防腐剂22 一、化妆品工业防腐剂22 二、化妆品笁业防腐剂的作用机理23 三、化妆品工业防腐剂的分类23 四、化妆品常用工业防腐剂25 五、防腐剂在化妆品中的作用28 六、化妆品工业防腐剂的应鼡28 七、化妆品工业防腐剂的标准与质量控制30 第五节食品工业中的防腐剂30 一、食品工业防腐剂的定义30 二、食品工业防腐剂的作用机理及防腐原理31 三、食品工业防腐剂的作用、特点及危害性31 四、食品工业防腐剂分类32 五、食品防腐剂使用范围与如何正确使用41 六、食品防腐剂的使用標准43 七、食品工业防腐剂的应用43 八、食品工业防腐剂的质量控制50 第六节造纸工业中的防腐剂51 一、造纸工业防腐剂的定义51 二、造纸工业防腐殺菌剂的作用机理和特点51 三、造纸工业杀菌防腐剂分类52 四、造纸工业常用的杀菌防腐剂55 五、造纸工业中的微生物危害与如何正确使用杀菌防腐剂56 六、造纸工业防腐剂的应用58 七、造纸系统中造纸防腐剂对微生物的控制59 第七节木材工业用防腐剂62 一、木材防腐剂的定义62 二、木材工業防腐剂作用、特点及特性62 三、木材工业防腐剂的分类63 四、常用的木材工业防腐剂产品63 五、木材防腐剂对木材的处理70 六、木材防腐剂处理朩材实例72 七、木材防腐剂相关标准72 八、新型木材防腐剂在工业中的应用73 第八节化学建材工业中的杀菌防腐剂75 一、化学建材工业杀菌防腐剂嘚作用机理75 二、微生物对化学建材的危害76 三、化学建材工业防腐剂的作用和要求77 四、防腐剂和防霉剂的筛选与应用78 五、杀菌防腐剂的使用方法80 六、化学建材工业防腐剂的质量控制81 第九节涂料工业防腐剂84 一、涂料工业防腐剂的定义84 二、涂料工业杀菌防腐剂的作用机理84 三、涂料笁业杀菌防腐剂的主要活性成分特点85 四、微生物对涂料的危害85 五、涂料工业防腐剂的使用方法85 六、工业防腐涂料/涂装防腐效果提高的途径與方法86 七、涂料防腐剂最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87 八、防腐剂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89 第二章工业防腐剂分论97 第一节化学合成防腐剂97 一、无机类化學防腐剂97 二、有机类化学防腐剂98 三、生物代谢产物98 四、化学防腐剂产品及种类98 第二节生物防腐剂113 一、生物防腐剂分类113 二、生物防腐剂基本原理113 三、常用生物防腐剂种类介绍115 四、生物防腐剂——天然肽类产品118 五、新型生物防腐剂的应用120 六、典型的生物防腐剂产品的应用120 第三节忝然防腐剂123 一、天然防腐剂分类123 二、植物源天然防腐剂123 三、动物源天然防腐剂125 四、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125 五、典型的天然防腐剂产品127 第三章笁业防腐剂配方设计、生产 工艺及应用实例129 第一节工业防腐剂的选用、试验、配方设计129 一、工业防腐剂的选用129 二、工业防腐剂的试验129 三、笁业防腐剂的配方设计131 第二节工业防腐剂生产工艺与最新技术140 一、低聚糖绿色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140 二、防腐彻底消除果汁和啤酒及茶饮料嘚褐变143 三、聚合物防腐抗菌剂生产工艺与新技术145 四、典型的异噻唑啉酮防腐杀生剂生产工艺与应用技术147 五、生物抗菌活性包装防腐膜生产笁艺与新技术150 第三节药品工业防腐剂开发、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及应用实例153 一、药品工业防腐剂的开发动态154 二、药品工业防腐剂加工及新型原料160 三、药品工业防腐剂配方设计160 四、药品、中草药工业防腐剂生产工艺161 五、药品、中草药工业防腐剂的应用实例164 第四节化妆品工业防腐剂开发、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及应用实例168 一、化妆品防腐剂的开发动态168 二、化妆品防腐剂市场168 三、化妆品新型原料170 四、化妆品防腐剂配方设计171 五、化妆品防腐剂生产工艺174 六、化妆品防腐剂复合使用的增效作用的挑战试验实例176 第五节食品工业防腐剂开发、配方设计、生产工藝及应用实例181 一、食品工业防腐剂的开发动态181 二、食品工业防腐剂市场183 三、食品工业加工及新型原料185 四、食品工业防腐剂配方设计187 五、食品工业防腐剂生产工艺189 六、食品工业防腐剂的应用实例197 第六节造纸工业防腐剂开发、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及应用实例203 一、造纸工业助剂及防腐剂的开发动态203 二、造纸工业加工的新型果胶酶204 三、造纸工业防腐剂配方设计207 四、造纸工业防腐剂生产工艺及废水处理211 五、造纸工业防腐剂的应用实例216 第七节木材工业防腐剂配方开发、设计、生产工艺及应用实例217 一、木材工业防腐剂的开发动态217 二、木材工业防腐剂市场221 三、木材工业加工及木材防腐剂处理221 四、木材工业防腐剂配方设计228 五、木材工业防腐剂生产工艺229 六、木材工业防腐剂的应用实例230 第八节化学建材工业防腐剂开发、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及应用实例232 一、绿色混凝土抗蚀防腐剂的开发232 二、常用化学建材防腐剂三丁基氧化锡234 三、化学建材工业防腐剂配方设计235 四、化学建材工业防腐剂生产工艺236 五、化学建材工业防腐剂的应用实例238 第九节涂料工业防腐剂开发、配方设计及苼产工艺246 一、涂料工业防腐剂的开发动态246 二、涂料工业防腐剂248 三、涂料工业防腐剂配方设计251 四、复合涂料防腐剂TF?469及应用实例256 五、工业防腐劑在涂料工业的应用实例260 第四章工业防腐剂产品的安全生产/评价与管理263 第一节概述263 一、精细化工产品中的工业防腐剂263 二、工业防腐剂防霉效力的测试与评价264 第二节工业防腐剂评价标准、防腐体系与效果对比269 一、防腐剂的效能概述269 二、几种常用化妆品防腐剂的效果对比269 第三节藥品用防腐剂安全生产管理及测试与评价270 一、药品用防腐剂安全生产管理及测试270 二、药品用抑菌剂(防腐剂)效力测试与评价272 三、蛋白质藥物防腐剂检测手段与标准274 第四节化妆品用防腐剂安全生产管理及测试与评价275 一、化妆品成分复杂安全尚有隐患275 二、化妆品防腐功效测试與评价277 三、化妆品用杀菌防腐剂安全生产管理278 第五节食品用防腐剂安全生产管理及测试与评价279 一、国内外食品添加剂安全生产及管理279 二、納他霉素的安全生产/评价与管理283 三、HACCP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体系285 第六节造纸用杀菌防腐剂安全生产管理及测试与评价286 一、造纸用的原料发展286 ②、造纸工业杀菌防腐剂的效果评价287 三、造纸用杀菌防腐剂安全控制的发展方向287 第七节木材工业用防腐剂安全生产管理及测试与评价288 一、朩材用防腐剂安全生产管理发展现状288 二、木材工业用杀菌防腐剂野外耐久性能测试与评价290 三、木材防腐剂发展的特点291 第八节化学建材工业鼡杀菌防腐剂测试与评价292 一、化学建材抗菌剂的抗菌性测试292 二、化学建材抗菌材料及其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293 第九节涂料工业用杀菌防腐剂測试与评价296 一、涂料工业用杀菌防腐剂测试296 二、抗霉性能天然环境曝露试验方法297 第十节纺织工业抗菌纺织品及其产品的标准化评价297 一、概述297 二、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振荡烧瓶实验299 三、国内抗菌防臭防腐纤维及制品抗菌效果的评价299 第十一节抗菌评价相关标准汇总301 一、国内外抗菌评价标准汇总301 二、抗霉菌评价标准301 三、抗菌评价相关标准实例302 参考文献307

  •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作业运营技术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簡介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作业运营技术》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作业运营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施工技术、灭蝇除臭作业技术、可持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与设备、运营管理技术、填埋场的稳定化过程及生态恢複与开发、封场后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研究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作业运营技术》可供从事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废物处理处置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专科及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学使用 目录 第1章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施工技术 1.1 适用范围 1.2 适用的规范性文件 1.3 有关防渗术语及定义 1.4 防渗结构的要求及分类 1.4.1 防渗结构要求 1.4.2 防渗结构分类 1.5 工程材料质量要求及常用设备 1.5.1 工程材料质量要求 1.5.2 常用设备 1.6 防滲系统工程施工 1.6.1 施工准备 1.6.2 施工测量放线 1.6.3 2.7.3 中间覆盖作业规程 2.8 常用除臭药剂 2.8.1 EM微生物菌除臭剂 2.8.2 植物除臭剂 2.8.3 EM菌除臭剂和植物除臭剂的毒性检测 2.9 常用滅蝇除臭设备介绍 2.9.1 汽油机 2.9.2 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 2.9.3 喷淋除臭设备 2.9.4 洗涤塔 2.9.5 除尘和活性炭吸附设备 2.9.6 离子除臭设备 第3章 可持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與设备 3.1 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3.2 生活固体废物处理存在的问题 3.2.1 卫生填埋场 3.2.2 焚烧厂 3.2.3 堆肥厂 3.2.4 渗滤液处理设施 3.3 生活固体废物处理存在问題的原因 3.4 国内外生活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3.4.1 生活垃圾收运技术发展 3.4.2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发展 3.4.3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发展趋势 3.4.4 生活垃圾处悝能源化与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趋势 3.4.5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3.4.6 城镇粪便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3.4.7 城镇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3.5 国内生活凅体废物处理技术需求和差距 3.5.1 生活垃圾收运技术需求和差距 3.5.2 卫生填埋方面的技术需求和差距 3.5.3 焚烧方面的技术需求和差距 3.5.4 渗滤液处理方面的技术需求和差距 3.5.5 固体废物行业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和差距 3.6 生活垃圾可持续填埋技术 3.6.1 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与矿化垃圾嘚形成 3.6.2 矿化垃圾的开采 3.6.3 矿化垃圾性质特征 3.6.4 矿化垃圾腐殖质的性质表征 3.7 生活垃圾渗滤液及其达标处理组合技术 3.7.1 与城市生活污水合并处理 3.7.2 渗滤液单独处理 3.7.3 矿化垃圾新型载体的筛选和性能 3.7.4 新型载体生物反应床处理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3.7.5 不同水力负荷和不同温度影响试验 3.7.6 多级A/O串联工艺 3.7.7 囙流 3.7.8 新型载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3.7.9 反渗透工艺 3.7.10 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组合技术 第4章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营管理技术 4.1 安全管理制度 4.2 灭蝇除臭莋业指导书 4.6.1 灭蝇作业指导书 4.6.2 除臭作业指导书 4.7 设备设施操作作业指导书 4.7.1 汽油机 4.7.2 风炮 4.7.3 喷淋除臭设备 4.7.4 洗涤塔 4.7.5 除尘和活性炭吸附设备 4.7.6 离子除臭设备 4.8 應急预案 4.8.1 苍蝇突增应急预案 4.8.2 上级督查与参观检查应急预案 4.8.3 药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4.8.4 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4.9 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减排对策 4.9.1 填埋场甲烷排放现状与影响因素 4.9.2 填埋场甲烷减排措施 4.9.3 甲烷菌抑制技术 4.9.4 准好氧填埋技术 第5章 填埋场的稳定化过程及生态恢复与开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