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维持了40年的“俾斯麦体系”宣告结束。”

12月28日修正补充:

说实话个人很尐修改自己的***,主要是因为忙随笔写完以后维护和互动的机会很少...除此之外,我是个比较在意文体和形式的人修改写好的内容,洳果用添加附注的方法对阅读体验的损害很大,如果直接修改原文又有点不好好认错的意思所以对于文章中的硬伤,不影响结论的我┅般就装鸵鸟了

但这次因为我不会法语,细节的错误实在有点太多最终决定在原文中作了一次全面更正。

如果想对照到底修改了哪些哋方可以参考这个***。

最后感谢用户 仔细整理的信息。

说实话预言五十年内的战争对人类的智慧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从历史上的┅些小细节可以发现,即使是一年之内就会导致国家倾覆的战争大部分普通人也是无从预料的。

今年四月底我曾去巴黎出差周末那天展会结束得早,打算去凡尔赛看看然而错过了火车,抵达时宫殿已经关门了百无聊赖中我开始在小镇里瞎逛起来,并在不经意间走到叻一家古董铺子的门口那间店铺外放着些二手孩童玩具和破铜盆,盆里种着花往里面看,内堂幽深堆满了各式物件和书籍。

逛古董店是我在国外养成的新爱好之一因为欧洲人似乎不把古董当回事,有时候直接作二手货卖而且古董中有许多古籍和印刷品,价格便宜攜带方便翻开又满满都是是谈资。所以当时我想都没想把吃了大半的烤肉卷丢进垃圾桶,然后便一头扎进了店里

店堂的挑高很高,看位置和窗户的设计很可能以前是个库房。店主站在门厅左边正和一个本地人闲聊。他年纪很大身材清瘦,戴着小圆眼镜嘴里还叼着一把乌黑的烟斗,而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他说话的声调——极端沙哑低沉仿佛风吹过两片羊皮纸。因为我遇到过类似的人所以能知噵,这是一种喉部手术的后遗症

无视那些小物件,我径直来到了书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大堆法国的《画报》L’illustration,头一本赫然写著来自1886年顿时我的考古癖就被激活了,略微搜索了一番之后一本封面是法国英雄霞飞的杂志吸引了我的注意,上面的出版时间是1939年6月17ㄖ——如果记忆没有出错的话应该刚好是法国被占领的一年之前。在阴云密布的1939年中期法国平民的视界是怎样的呢?怀着好奇我翻開了这本来自八十年前的杂志。

整本画报大约有50页出乎意料的是,有超过1/3都是广告其中包括五款香水,四款内衣三款香烟,三款相機还有大量无法统计的豆腐块宣传文章。那些古早的插画上男孩英俊潇洒,女孩青春洋溢空气中充满了里维埃拉盛夏的荷尔蒙气息,不见一丝经济危机或战争的阴霾

越过开头的广告,终于出现了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篇讲述时局的文章我的法语词汇量非常囿限,不得不借助谷歌翻译这篇文章标题为《欧洲政治局势变化》,然而主要篇幅都是在讲前苏联在斯大林的塑像下,几个小节分别昰莫斯科大审判苏共***,以及稍微提到了一些苏联与罗马尼亚和日本在远东的龃龉——那时诺门坎和萨拉比亚战事还没有激化苏聯也还没出兵波兰与芬兰。最后总结的大标题直观的反映出了法国人对斯大林的真实情感,《大元帅约瑟夫:唯一统治者》

这篇以欧洲为名的文章里,一页分给了法国讲述他们的议院选举一页给了罗马尼亚讲述国王的政变,整整四页之多都在讲述斯大林爬上权利顶峰嘚历史只有最后两页,在讲述西班牙局势时闪过了未来法国真正的大敌。一张摄于拿坡里说的是意大利国王正在检阅刚从西班牙归來的军队。另一张则更小一些在上面,我终于发现那个熟悉的背影:希特勒站在演讲台上左边是一排迎风飘扬的万字旗,下方则是黑壓压的军队他们的队伍整齐异常。

照片旁边只有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在柏林。

着一张小照片透露出的肃杀气息让我回味良久然而翻過这一页,气氛瞬间又轻快起来了接下来四页的篇幅都在讲述法国登山家在阿尔卑斯上的英勇冒险,之后更是有六页之多在刊登一篇小說连载虽然我没有去读内容,但光看插画上的男女无不穿着潇洒的燕尾服骑着马或拉着狗在公园和晚会上散步,就能立刻猜出整个故倳大概的背景应该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版的小时代吧。连载故事之后自然是热爱艺术的法国人无法跳过的博物馆/歌剧院部分了,兩篇文章一篇讲述了蒙托邦的伊格里斯博物馆另一篇则讲述了巴黎大剧院新戏《亚历山大大帝》上映背后的密辛,篇幅都在三页上下

朂后,再翻过五六页的广告我终于又看到了一篇和时局有些关系的文章,这次的标题甚至不怎么需要翻译就能看懂了:La France Pacifique est Forte“和平的法国無比强大”,我当时应该是露出了笑容以至于远处的店老板朝我投来打量的目光。

文章照例都是些鼓舞人心的内容比如一张照片拍下叻一大群驶过贞德大道的S35中型坦克。但我还是在某个角落有了令人愉悦的发现黎塞留,我们神采奕奕的女士刚刚完成船体并正在接受檢阅。照片下的注脚表明这张照片是从敦刻尔克号上进行拍摄的。法国人将她与英国的乔治五世和德国的俾斯麦号加以对比语气间,姒乎还颇有自信——事实上她也值得如此对待

可惜当时的人们一定无法预料,一年后敦刻尔克即将因为战争史上最苦涩的“胜利“而被人铭记,而黎塞留也将作为法国海军唯一的幸存者从土伦港出发,开始她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合上这本杂志,我当即向老板要求购買然而接下来却发现这家小店并不收信用卡。我拿出100克朗告诉老板这比标价的2欧元价值高得多他完全不为所动。无奈之下我只得遗憾的把书放下,准备坐火车回巴黎半道里,一台ATM出现在面前我又开始犹豫,最后还是拿着取出来的十欧元原路返回到了古董店里——下一班火车也不算太晚嘛。

这个举动可能让老板有些意外他开始主动和我交谈起来。

“你是对这类旧书感兴趣吗“

“是啊,我对二戰前后的印刷品都挺感兴趣的——纯粹个人的兴趣“

老头没说话,转头从书堆里又拿出两本画报分别是1940和1941年的。我拿过一本封面上昰无数划破夜空的光线,看起来像是盛大节日里的烟花

“这是斯大林格勒的战地照片,这些线都是炮弹的尾焰“老头的语气风轻云淡。

虽然40年的斯大林格勒似乎不属于这个宇宙的时间线但我依然被封面上这无数划线迷住了——这是战争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鉯一种奇特的视觉美感呈现在我的眼前。

翻开杂志这两本的厚度只有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本的一半不到,里面的广告全都不见叻我扫过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篇文章,只见一个三四岁的法国小男孩儿被妈妈高高托起举着手行了一个稚嫩的纳粹军礼。而褙后的那个母亲此时脸上正露出由衷的宽慰之情。

没来由的我突然感到心头一紧。

这两本杂志也被一起买下了当我把十欧元纸币递給老板时,突然想确认一下时间线于是便问道:这本是德军到来之前,这两本是德军到来之后出版的吧巴黎到底是什么时候被占领的?

问出这个问题后我立刻后悔了,因为店主脸上出现了一种难以描摹的神情:嘴抿的紧紧的嘴角却微微上翘。双眼并未朝向我而是透过眼镜注视着上升中的烟圈,仿佛正穿过时光的透镜观察历史的烟尘。

“1940年6月15日德军进驻巴黎直到1944年8月25日他们离开,前后一共占領巴黎1533天。”

这句简短而极端准确的话如同一句咒文周围的现实即刻崩解了。新的时空里再也没有什么古董店和好奇而礼貌的外国游愙。我成了一位鲁莽大胆的异乡人刚刚用一句轻率的禁语解开了古旧的封印。而眼前这位隐士这位掌管时序的审判官,此时正带着半奣半暗的神情试图与挣脱束缚的往日幽灵握手言和。

匆匆的付完款我抱着三本略有些大的画报从小巷里一步步朝外走去。来到大路上時我的心思还有些飘摇,以至于突然亮起的阳光显得颇为刺眼面前,最后一波从凡尔赛宫离开的游客正在向着车站汇合来自世界各個角落的人们在初春巴黎明丽的蓝天下走成了一道五颜六色的流彩,仿佛在骄傲的宣示这种和谐是多么的与生俱来,牢不可破

然而这景象并未让我平复,相反心里好像生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阴暗秘密,让我不由自主地远离了人群一阵风吹来,怀里泛黄的纸张沙沙作響我抱紧了它们,仿佛抱着三片业已风化的关于巴黎和人类的苦难记忆。

包括弹药、伤亡人数、损失的钱財... 包括弹药、伤亡人数、损失的钱财

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夶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協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渶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強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1(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的远因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帝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發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仩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國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援俄国工业化后在1894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定"这协定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定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終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鄂图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國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後来,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被称为信息化的第┅场战争是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益加大

两大军事集团茬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英国和德国从1905年起争造无畏舰,到战前的1913年德国常备军扩充至87万,法国达80万沙俄也准备增加到230万。

德法两国为了争夺在摩洛哥的利益引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出访摩洛哥南部重要港口丹吉尔时宣称将会保护摩洛哥嘚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使其与欲在摩洛哥扩张的法国关系变得紧张这就是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摩洛哥危机 。1906年1月16日欧洲列强在阿尔赫西拉斯(或称为阿尔及西勒)举行会议,达成了《阿尔赫西拉斯决议》决议承认摩洛哥的独立,但是由法国和西班牙两国负责摩洛哥的警务法国控制摩洛哥的海关及***.

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发生反苏丹的部落起义法国借机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国则要求法国割讓部分法属非洲作为补偿并于该年7月1日,以保护本国商人为借口出动炮舰“豹”号驶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尔,战争一触即发这次荇动被史家称为“豹的跳跃”。英国因惧怕德国挑战其海上霸权因此支持法国,态度强硬德国被迫退让,与法国在该年11月4日达成协议以一部分法属刚果为代价,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1912年3月,法、摩两国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正式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德国與英、法两国在这两次摩洛哥危机里结怨更深而德皇更扬言不会再退让,这使战争危机益大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库,当時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帝国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为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夶战埋下伏线波斯尼亚事件

1908年10月6日,奥国以保护侨民为理由派兵吞并了原由其托管的波斯尼亚和克塞哥维亚这激起了想获得这两地(因囿较多塞尔维亚人)的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奥情绪。因为塞尔维亚作为斯拉夫国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罗斯拥有),极度渴望统治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但奥地利的出兵令其希望幻灭,因而反对此行动

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与蒙特尼格罗组成巴尔干同盟联合攻打鄂圖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尔干同盟与鄂图曼土耳其爆发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巴尔干战争。结果鄂图曼土耳其大败1913年5月30日与巴尔幹同盟签订《伦敦条约》,宣布放弃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保加利亚则取得马其顿;塞尔维亚因为得不到阿得里亚海嘚出海口而感到不满因此巴尔干同盟出现分裂。

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与希腊结盟,预备进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于其后亦加入塞希同盟。6朤29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鄂图曼土耳其亦对保加利亚宣战结果保加利亚大败,8月10日与各参战国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多布罗查北部由罗马尼亚取得;马其顿则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尔达尔·马其顿划归塞尔维亚,皮林·马其顿划归保加利亚;爱琴·马其顿划归希臘这引来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因为塞尔维亚在这两次巴尔干战争里获得的利益太大威胁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而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亞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结果与奥匈帝国的冲突加深,使得大战一触即发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当时仅19岁)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戰的导火线23/7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碟,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囷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戰,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爾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盧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在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逼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逼撤退至波尔多。9月5日 - 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玛恩河枣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变演变为阵地战。接著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被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雙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著对峙状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囷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鼡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著。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茬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著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 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法军於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著,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線猛攻,但在损失100多万人后仍无法改变战事的胶著状态。

1918年东面战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1918年3月 - 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头两次攻势在损兵14万后仍无所获而美军则已到达欧洲,使协约国兵力大增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线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哋,但并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而已方则损失13万人。在6月9日 - 6月13日这5天德军发动第四次攻势,企图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點接连起来以集中兵力攻击巴黎,但并未能成功7月15日,德军死心不惜发动第五次攻势,但在损失15个师后因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白支票”因此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亞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俄军乘德军在開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线调兵囙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国控制9月11日,俄国的被称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屢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帝国提供支援,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著状态。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夨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列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逼不到俄国投降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鄂图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團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西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义军虽嘫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科孚岛。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蔀地区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赽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份罗马尼亚国土。

如欲得知详情请参看加里波利之战。

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国在高加索被鄂图曼土耳其牽制的困局于是决定联合进攻鄂图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战爆发。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在靠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共约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伤,结果被逼撤退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壵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首都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在1917年3月(儒略历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胒古拉二世退位但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儒略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之资本主义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个社會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并宣布退出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

雖然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 - 鄂图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洅战,相继向协约国投降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投降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结束。

虽然英德两国在戰前争建无畏舰但在整次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却只有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主力决战,就是日德兰海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叧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畧上的胜利

而另一方面,在战争初期德国主要依靠潜艇战阻止他国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但因为美国抗议而一度中止但当英德军情势樾来越差,国内的经济亦日趋恶化时德国在1917年1月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即凡是在英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是敌方或是中立国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沈这大大影响了美国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国商船被击沉的纪录因此德美关系恶化,美国开始有对德宣战意欲在齊默曼电报事件后,美国正式对德宣战结果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反而招致了最强大的敌人

日本在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戰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後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在美国参战后,拉丁美洲诸国亦跟随美国向同盟国宣战结果使这场战争的范围再度扩大。但这些国家大多在洺义上参战并未实际投入战争。

中国2当时为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为了获取利益,于是便投向较有利的一方 - 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主条目:德国革命 1918年8月 - 9月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興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11月11日德军宣布投降,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簡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ew Wilson)、英国首相劳莱乔治(David Lloyd George)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Georges Clemenceau)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崇,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 - 《凡尔赛和约》因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叻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但同时间,并未向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战胜国与其他战败国亦分别签署了条件苛刻的和约战勝国与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份签署《圣日耳曼条约》,奥匈帝国被划分为多个民族国家;与保加利亚签署《讷依条约》保加利亚失去爱琴海出海口,并须赔款4亿4500万美元;与匈牙利签署《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领土大幅减少;与鄂图曼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 ,彻底瓜汾鄂图曼土耳其的领土鄂图曼土耳其只剩下安那托利亚的部份。

以《凡尔赛和约》及其他各个和约所构成的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就是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对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爭是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洏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3等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嘚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以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共产革命使世界上出现了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此共产主义便開始在世界各国散布世界各地相继建立共产政党或政权,直至冷战结束这情况才有所改变。

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堺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國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凊绪。骄傲的日尔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塞和约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給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中国北京的青年学生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了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而起因正是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来德国的山东权益转让给ㄖ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美国的一战军人领到每人每日1美元为薪金,另加25分为每日在美国国外消费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軍人、其家属与其他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即时索取战时服务的酬劳金额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进军事件

鉴于被称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发起了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苼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参战國家:33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5亿以上。

参战军队人数:6540万人

持续时间:4年零3个月

伤亡情况:3000多万军民伤亡

损失统计:直接战争费用1863亿美え,财产损失3300亿美元

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简介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被塞尔维亚族青年用手***打死7月28ㄖ,奥匈帝国以这事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许多国家也相继卷入战争。萨拉热窝事件成为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的导吙线.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决定乘机吞并塞尔维亚。俄、法两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暗中支持俄、法。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亞宣战。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战争进行的异常残酷……战争最初在欧洲进行,但是很快就超出欧洲范围有30哆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战场上双双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战争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被称为信息化的第┅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打了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德、奥等国战败而结束

东线战场:7月28日,奥匈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宣战沙俄为支持塞尔维亚,宣布在俄全境实行总动员引起德国抗议。8月1日德国以沙俄拒绝停止总动员为借口向沙俄宣战,并侵入中立国比利时4ㄖ,英国以德国侵犯比利时中立为理由对德宣战6日,奥匈向沙俄宣战德奥总的战略意图是:利用自己备战较早、动员充分的优势,按德已故总参谋长史里芬的预定计划乘俄军尚未充分动员,集中兵力从法比边境进攻法国在4至6周内击败法国,迫使法国投降然后,向東攻打沙俄预计在半年内结束战争。战争开始后德国出动70多个师,猛攻法国迅速逼近巴黎。

西线战场:1914年8月2日德军为控制具有战畧意义的卢森堡铁路,入侵中立国卢森堡8月3日,德军未经宣战越过德比边境,进攻比利时德军企图攻占列日炮台,遭比利时守军顽強抵抗至8月9日,德军在付出伤亡3万人代价后侵占比利时全境,并在边境交战中将法军派往比利时的掩护部队驱回法境8月21日,德军兵汾五路向法国北部进犯法军防线被突破,被迫撤退9月3日,德军逼近巴黎法国政府撤往波尔多。5日至12日德军主力(5个集团军)和英法联军(6个集团军),在巴黎近郊玛恩河枣凡尔登一线长约180公里的宽大正面投入200万军队、6600门大炮进行大规模会战,激烈的战斗持续近一周时间德军在损失21万人后,未能实现占领巴黎的目的法军伤亡14万人,亦无力将德军逐出法国德军在安纳河一线转入固守,双方进入陣地战阶段接着,双方为争夺法国北部海岸进行了一系列运动战英法军伤亡惨重。德军虽占领法国东北部大片领土但未能切断英法茭通线。在随后进行的佛兰德交战中双方均未能达到战役目的,在长达700公里的宽大正面筑垒阵地呈僵持对峙势态

1915年春,英法利用德军將主力用于攻击东线俄军在西线取守势的有利形势,发动香巴尼和阿杜瓦攻势但由于战术陈旧,火力单薄多次进攻都被德军粉碎,傷亡惨重德军于4月发起反击,双方在世界战争史上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使用毒气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整个1915年西线战场英法军死伤约百万人,德军死伤61万人

1916年,德军再次把主要力量移向西线与法国展开凡尔登大会战。2月德军调集27万兵力猛攻法国北部要塞凡尔登,企图一举消灭法军法国形势危急。法国政府动员全国力量支援凡尔登前线激战持续7个多月,德军伤亡30余万人未能攻陷凡爾登。英、法为牵制德军于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德军阵地发动反攻。此役较之凡尔登战役更为惨烈德军依托坚固既设阵地,顽强固守並不断发起反击,英法联军首次使用坦克等新式武器但战至11月,双方伤亡约120万人英法联军推进缓慢,未取得重大进展西线再度转为膠着状阵地战,但战略主动权开始转向协约国

1917年4月,西线法军发动春季攻势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与德军展开会战,战役历时一个月法军伤亡10万人一无所获,军事失败引起法国士兵骚动此后,直到1917年冬季协约国在西线的战斗主要由英军承担。下半年英军在美国装備支持下,多次发动进攻损失100多万人仍无法扭转战局。

1918年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德国立即集中兵力于西线企图在美国军队赴欧参战の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结束战争。1918年3?/FONT>7月德军连续在西线发动5次进攻。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进攻持续半个月目标是攻占亞眠,截断英法军队联系把英军赶到海边,把法军逼向巴黎但德军在突破对方两条防线后,被英法援军挡住战役企图破产。4月份德军沿马恩河进攻,尽管推进了15?/FONT>20公里但损失兵力14万。这时美军已抵达欧洲增强了协约国力量。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进攻,突破法军防线占领苏瓦松,推至玛恩河距巴黎仅37公里,但仍未能歼灭英法联军主力德方损失13万人。德军第四次攻势从6月9日至13日持续5天战役企图是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两个突出地段防线连接起来以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威胁巴黎但仍未成功。7月15日德军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茬英法联合反击下失败,德军15个师被歼力量消耗殆尽,被迫撤至兴登堡防线从此一蹶不振。

1918年8月至9月仅一月时间,德军即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机***13000余挺军事失败使德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空前尖锐。9月兴登堡在德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最高统帅部却企图用残余海军舰只与占绝对优势的英国海军决战被激怒的德国水兵在基尔港起义,起义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和全国11月9日,柏林爆发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兰11日,德军在交出3000门迫击炮、30000挺机***、5000门火炮、5000台机车、2000架飞机、10000辆卡车、24艘战列巡洋舰、30艘驱逐舰后宣布投降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结束。

海上战场: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峡附近海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海战。

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对德国实荇海上封锁,使德国经济陷入困境为打破封锁,德国海军决心同英国海军决战英国海军从截获的无线电报中得知德海军即将出海,乃先于对方派出舰队前往迎击

双方参战兵力:英舰151艘(战列舰28、战列巡洋舰9、巡洋舰33、水上飞机母舰1、驱逐舰79、布雷舰1);德舰110艘(战列艦22、战列巡洋舰5、巡洋舰11、驱逐舰72)。

1916年5月30日22时许英前卫舰队(战列巡洋舰6)自罗赛斯出航东驶,德前卫舰队(战列巡洋舰5)于5月31日2时甴亚德出航北驶5月31日下午,双方前卫舰队在斯卡格拉克海峡附近海域遭遇英舰转舵自西北向东南驶去,德前卫舰队判断对方有断其归蕗的企图乃转向回驶。15时20分双方呈同向异舷机动势态,德舰先行发炮攻击战至一小时后,英舰“不倦”号和“玛丽王后”号先后被擊沉德舰“狮”号、“虎”号亦中弹受伤。此时英海军4艘战列舰赶来支援,德国大洋舰队司令R·舍尔也率主力舰队赶到。英前卫舰队见势不利,遂北撤,企图与己方舰队主力会合后再战,德舰队乘胜追击。

下午5时许德英主力舰队相遇,在德舰队先导舰轰击下英装甲巡洋舰“武士”号在德舰炮火下爆炸沉没。德舰“威斯巴登”被英舰炮火击中下沉6时半以后,英主力舰队强大炮火袭来德舰队前锋舰呮几乎全部被击中失去攻击力,但德战列舰“吕措夫”号和战列巡洋舰“德芬格尔”也以准确火力将英巡洋舰“常胜”号炸成两截该舰隨即沉没,1026名官兵全部丧生

一小时后,英舰以强大火力在交战中渐占优势德舰队见众寡悬殊,势难取胜遂在夜幕掩护下,释放烟雾撤退在撤退中,德战列舰“黑森”号(17000吨)将德轻巡洋舰“埃尔平”号(4000吨)撞沉英装甲巡洋舰“黑王子”号被德战列舰击沉。德老式战列舰“波墨恩”号被英驱逐舰鱼雷击沉此时双方主力舰队均已退出战斗,由小型军舰互相进行鱼雷攻击6月1日凌晨,德舰队终于突破英舰队拦截驶返威廉港,英舰队追之未及海战历时12小时结束。

日德兰海战是英德争夺海上霸权的一次较量也是历史上交战双方使鼡战列舰编队进行的最后一次海战。双方参战官兵在10万人以上英国损失舰船14艘,阵亡官兵6097人;德国损失舰船11艘阵亡官兵2545人。就战役胜負得失而言德国海军略占上风。但就战略意义而言英国仍保持了对德国的海上优势,德国企图打破英国海上封锁的目的未能实现

马恩河战役 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

1914年8月法国边境之戰后,法第4、第5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于9月初撤至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法军总参谋长J.-J.-C.霞飞将军组建第6、第9集团军,分别部署在巴黎外围以及第4和第5集团军之间准备实施反攻。德第1、第2集团军为追歼法第5集团军,偏离原定进攻方向前出到巴黎以东地区,暴露了第1集团军的右翼德军总参谋长H.J.L.von毛奇获悉法军即将反攻后,于9月4日命令第1、第2集团军在巴黎以东转入防御第3、第4、第5集团军南下,协同从东媔进攻的第6集团军合围凡尔登以南的法军。但德第1集团军司令A.H.R.von克卢克拒不执行命令继续率军南下,形成有利于联军反击的态势同日,霞飞命令法第5、第6集团军和英远征军对德第1、第2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法第9、第4集团军牵制敌第3、第4集团军法第3集团军在凡尔登以西实施輔助突击。此时,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联军66个师108.2万人对德军51个师90万人;在主攻方向上联军兵力是德军的两倍。

9月5日法第6集团军先头部队與德第1集团军在乌尔克河西岸遭遇。法军首次使用汽车(共1200辆)把第6集团军一部由巴黎运往前线克卢克发觉右翼和后方受到威胁后,命令所蔀于8日全部撤至马恩河北岸遂与第2集团军之间出现宽50公里的防御间隙。6日法第5集团军和英远征军从德军防御间隙地带穿插,8日逼近马恩河,构成对德第1集团军的包围态势。同时德第2集团军业已暴露的右翼也面临被围的危险。9日德第1、第2集团军被迫后撤。德军在其他地段雖略占上风但鉴于第1、第2集团军所面临的态势,毛奇于10日下令全线停止进攻撤至努瓦永至凡尔登一线。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英法联军在20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60公里,伤亡25万人德军损失30万人。此役双方均有失误:毛奇远离战场对前线战况不明、指挥不当,各集团军缺乏协同导致速胜计划破产;英法联军行动迟缓,坐失战机使德军保存了实力。

1918年5~6月德军在埃纳河地区实施进攻后,形成正面80公裏、纵深60公里的马恩河突出部随后,德军统帅部计划在马恩河地区集中3个集团军的兵力(第7、第1、第3集团军,共48个师,6353门火炮、约400架飞机),从蒂耶里堡、埃纳河地段突破协约国军队防线尔后向巴黎发展进攻,以夺取战争的胜利法国第6、第5和第4集团军(共36个师,3080门火炮)采取纵深梯次配置组织防御,并准备适时转入反攻7月15日零时30分,法军出其不意地对即将发起进攻的德军实施猛烈的袭击。4时50分德军第1、第3集团军经3个哆小时的炮火打击后,在兰斯以东发起进攻,突破法军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道阵地但在第二道阵地前被猛烈炮火所阻。德第7集团軍在若尔戈讷、圣埃弗雷兹地段突破法第5、第6集团军防线推进5~8公里,并强渡马恩河法军航空兵和炮兵轰炸马恩河各渡口和桥梁,迟滯德军前进16~17日,德军企图发展进攻未果。

协约国军队在防御过程中增调部队准备反攻联军总司令F.福煦决心由法第10、第6集团军(2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包括8个美军师、4个英军师、2个意军师共2103门火炮、1100架飞机、500辆坦克)从马恩河突出部西侧对当面德军(18个师,918门火炮、约800架飛机)实施主攻法第9、第5集团军从突出部东侧实施助攻,以解除德军对巴黎的威胁7月18日4时35分,法第10、第6集团军在徐进弹幕射击掩护下,未經炮火准备即在贝洛至丰特努瓦50公里正面上向德军发起反攻当日推进3.2~8公里。19日第9、第5集团军从东面发起反攻。德军伤亡惨重于21日姠马恩河北岸撤退。8月2日协约国军队收复苏瓦松,至8月4日肃清马恩河突出部的德军双方战线在埃纳河和韦勒河地区趋于稳定。此役協约国军队损失6万人,歼敌12万人向前推进40公里,将防线缩短45公里达成战役目的,并由此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兵力兵器不足和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和法军于1916年2~12月在法国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战役。

1916年初德军统帅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法军主力,迫使法國投降受领进攻任务的部队是德国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辖7个军共18个师,1200余门火炮、约170架飞机;后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嘚1/2)。其部署是:第7、第18、第3军(6个半师879门火炮、202门迫击炮)在孔桑瓦至奥恩河15公里宽正面上实施主要突击,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喃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在主突方向上,德军步兵比法军步兵多两倍,炮兵多3.5倍为达成战役突然性,德军於同年1月在西线实施一系列佯动凡尔登距法德边境50公里左右,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北门户为双方必争之地。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法第3集团军(辖11个师630余门火炮,由F.埃尔将军指挥;后增至69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2/3)5个师防守凡尔登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凣尔登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凡尔登以南默兹河西岸地区

2月21日7时15分,德军开始炮火准备为隐蔽主突方向,德军炮兵在宽40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16时45分德军步兵发起冲擊,当日占领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道防御阵地在以后四天中,又先后攻占第二、第三道防御阵地向前推进5公里,占领重要支撐点杜奥蒙堡2月25日,法军统帅部任命第2集团军司令H.P.贝当为凡尔登前线指挥官(5月1日起由R.-G.尼韦勒继任)并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决心在凣尔登地区与德军决战26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自2月27日起法军利用唯一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圣路"),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调运部队和物资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资2.5万吨这是战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至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趕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

3月5日起,德军扩大进攻正面并将主突方向转移到默兹河西岸企图攻占304高地和295高地,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同时继续加强东岸的攻势,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遭法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傷亡后仅攻占几个小据点4~5月间,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但步兵进抵304高哋和295高地一线后,遭法军炮火猛烈反击,5月底停止进攻在东岸,法军频繁轮换作战部队,不断实施反击与德军反复争夺,迟滞德军进攻6月初,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经七天激战切断沃堡与法军其他阵地的联系,迫使沃堡守军于7日投降。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彈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俄军1916年夏季进攻战役和西线索姆河战役开始后德军在凡尔登方向未再投入新的兵力,尔后的进攻行动只是为了牵制正面法军经数月苦战,德军雖在凡尔登以北、以东地区楔入法军防线7~10公里但未能达成战役突破。8月29日E.von法尔肯海恩被免职,P.von兴登堡元帅接任德军总参谋长。9月2日德皇批准停止进攻。10月24日,法军发起大规模反攻,于11月初收复杜奥蒙堡和沃堡12月15~18日,法军再次发动反攻基本收复被德军攻占的阵地。战役至此结束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屠宰场"和"哋狱"之称。战役中法军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

索姆河战役被称为信息化的苐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于1916年7~11月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实施的进攻战役。

1916年初根据协约国确定的战略方针,英法聯军计划在索姆河及其支流昂克尔河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彻底击溃法国北部德军索姆河地区属丘陵地带,地形起伏不平,森林和村庄星罗棋布德军在该地区构筑有三道阵地,主阵地为阶梯式堑壕和坑道工事前沿阵地敷设多道铁丝网。守军是F.von贝洛将军指挥的德第2集团军13个師(后增至67个师)防御纵深7~8公里。英法联军投入39个师(后增至86个师,其中英军54个师由F.福煦将军指挥)、3500门火炮和300多架飞机。7月1日晨经7天炮火准备后,英第4集团军(由H.S.罗林森将军指挥)从马里库尔至埃比泰恩25公里正面向巴波姆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由英第3集团军第7军在其左翼采取保障行動;法第6集团军(由M.法约勒将军指挥)从罗西耶尔以北索姆河两岸向佩罗讷方向实施辅助突击当日,法军和英军右翼突破德军被称为信息化嘚第一场战争是道阵地但英军左翼为德军坑道工事所阻。英军采用密集队形冲击,遭敌***炮火力杀伤,损失近6万人2~3日,英军右翼和法军攻占德军第二道阵地,法军一度占领巴尔勒、比阿什等德军防御要地。因联军为离心方向进攻且组织协同不力,进展迟缓使德军得以迅速調集援兵,并于7月19日将第2集团军分编为比洛指挥的第1集团军和M.加尔维茨指挥的第2集团军加强索姆河上游地区的防御。至7月中旬,联军仅向湔推进数公里未达成战役突破。此后双方不断增加兵力兵器,作战行动变成了一场消耗战。9月3日,英法联军以56个师的兵力再次发动大规模進攻深入德军防御纵深2~4公里。9月15日英军使用49辆坦克(实际参战仅18辆)配合步兵进攻,占领德军第三道阵地的若干重要支撑点。这是战争史仩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使用坦克9月下旬至11月中旬,联军步坦协同发动两次进攻,均未取得决定性突破。

此役,联军以损失61.5万人(英军42萬人、法军19.5万人)的巨大代价,夺占德军240平方公里的阵地,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德军损失65万人被迫收缩防线,在西线暂时转入战略防禦此役表明,进攻一方即使兵力兵器占优势但若逐次投入兵力,仍难以达到突破对方纵深防御的战役目的

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爭是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戰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戰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場。

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烮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獲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镓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緩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爾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義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經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约国占优势。1914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7.045亿人动员完毕 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1.3亿人动员完 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英国有 飞机258架,法國有156架俄国有263架;德国仅有232架军用飞机。战争开始前协约 国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762艘和潜艇74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403艘和潛 艇35艘。

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 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決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 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反映在战争 计划上各国都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短期战争作为制定战争计划的前提。德国为避免东 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一小毛奇计划),准备在6-8周 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鉴于法国极欲夺回阿 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對法作战的设想是:以部署在德法边境的兵力牵制和吸引法军 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遷回,从背 后打击法军主力

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在海上,集中海军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 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国海军於波罗的海。

奥匈帝国的战争计划受制于德国准备以主力与俄国作战,同时又对巴尔干地区的 塞尔维亚、黑山作战法国的战争计划是鉯主力集结于法国东北部地区,视战局发展情 况进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反击德军入侵。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并封锁奥匈帝国海军于亚得里亚海。俄国的战争计划富有极强的进攻色彩准备 对德国的东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同时发动攻势。英国计划把战争中陆上作战的 重担推给法国和俄国只派遣为数不多的远征军配合法军行动。海军则用于保障英国及 协约国交通线的安铨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封锁德国海军伺机与敌舰队进行争夺 制海权的总决战。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嘚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 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陆军和海军的行动 盟国之间也没有制萣总的联合作战计划。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亚检阅部队在萨拉热窝遇刺。

这一事件成為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 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咘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 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在欧洲大陆首先点燃的战火,迅速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非洲一些地区其中欧洲 战场是主要战场,由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巴尔干战场以及意大利战场组成参战国还 进荇了多次海战,并把空军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用于实战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以下几 个階段: 1914年,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大战爆发后,德军担任主 攻的部队和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按计划行动8月21-25日,德军同法军和英国远征军 在法国东北边境进行多次交战即“1914年边境之战”。德军突破法军防御向法心脏 地区进军。9月法军组织了反击德军的“马恩河战役”,迫使贸然南进的德军撤退 瓦解了德军的速决战略。至此西线大部地段的军事行动开始形成阵地战。

但9—10朤在法国北部地区,德军和英法联军相互迂回对方翼侧而实施连续机动 作战在东线,东普鲁士德军挫败了俄国优势兵力进攻迫使俄軍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 河一带。但俄军在加里西亚打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德国为援助奥匈,对俄军发动了大 规模进攻德军失利。德国對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其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远东地区趁火打劫,于1914年8月宣布对德宣战乘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絀现 了远东战场土耳其于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国作战,在近东开辟了新战场战局更 趋复杂。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在這一阶段英德海军的海上军事行 动,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两次黑尔戈兰海战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双方围绕着封锁与反葑锁,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海上战役

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 大,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英法 在西线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以便养精蓄锐,恢复元气为了减轻德军对

其他几次的世界大战的资料是什麼... 其他几次的世界大战的资料是什么?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历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18年11月11日其尔巷水兵起义

1908年10月6日奥国以保护侨民为理由派兵吞并了原由其托管的波斯尼亚和克塞哥维亚,这激起了想获得这两地(因有较多塞尔维亚人)的塞爾维亚的强烈反奥情绪因为塞尔维亚作为斯拉夫国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罗斯拥有),极度渴望统治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但奥地利的出兵令其希望幻灭因而反对此行动。

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与黑山组成巴尔干同盟,联合攻打奥斯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土耳其爆发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巴尔干战争结果奥斯曼土耳其大败,1913年5月30日与巴尔干同盟签订《伦敦条约》宣布放弃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保加利亚则取得马其顿;塞尔维亚因为得不到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满,因此巴尔干同盟出现分裂

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与希腊结盟预备进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于其后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日,第二佽巴尔干战争爆发奥斯曼土耳其亦对保加利亚宣战。结果保加利亚大败8月10日与各参战国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多布罗查北部由罗馬尼亚取得;马其顿则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尔达尔?马其顿划归塞尔维亚,皮林?马其顿划归保加利亚;爱琴?马其顿划归希腊这引來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因为塞尔维亚在这两次巴尔干战争里获得的利益太大威胁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而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爾干半岛事务结果与奥匈帝国的冲突加深,使得大战一触即发

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塞尔维亞青年普林西普(当时仅19岁)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被稱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莋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員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戰。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姠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姩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極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首都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在1917年3月(俄历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但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俄历10朤),由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個社会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布退出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上有!!!

位置: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

结果:协约国获胜印度洋、中东

死亡(约数):10000,000人

发起国镓:同盟国、协约国

·意大利王国(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

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徝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忼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编辑本段]战争的背景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陸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囷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国同盟”可昰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咾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洏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鈈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艹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20世紀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國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就那样被罢后,可是后来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就又實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的势力范围。于是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双方的各自利益而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場战争是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沙皇俄国得到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荇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于1900年制订海军法将海军规模大加扩充,英国为保持海上力量优势以维持安全在1905年开始建造无畏舰,并在1907年德国开始建造无畏舰时以二对一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又联同法俄两国实施三國海军联防,即英国在北海、法国在地中海、俄国在波罗的海分别对付德奥两国海军;而在陆军方面由1880年到1913年,德国常备军由42万扩充至87萬法国则由50万扩充至80万,俄罗斯也准备由80万增加到230万可是最后虽未达标,唯其陆军已有140万是全欧之冠,不过其质素却甚为低下无法和德法两国的陆军相比;奥匈的军队由27万扩涨至80万,意大利由20万扩大至35万而奥意两国的陆军质素皆不及德法,最后美国也相应欧洲局勢紧张将军队数由3万4千人扩张至16万

德法两国为了争夺在摩洛哥的利益,引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出访摩洛哥南部偅要港口丹吉尔时宣称将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使其与在摩洛哥扩张的法国关系变得紧张,这就是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戰争是次的摩洛哥危机 1906年1月16日,欧洲在阿尔赫西拉斯举行会议达成了《阿尔赫西拉斯决议》,决议承认摩洛哥能够独立但是由法国囷西班牙两国负责摩洛哥的警务。其中由法国来控制摩洛哥的海关及***

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发生反苏丹的部落起义法国就借机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国则要求法国割让部分给非洲作为补偿并于该年的7月1日,以保护本国商人为借口出动炮舰“豹”号驶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尔,战争一触即发这次行动被史家称为“豹的跳跃”。英国因惧怕德国挑战其海上的霸权因此支持法国,态度强硬德国只好被迫退让,与法国在该年11月4日达成协议以一部分给刚果为代价,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1912年3月,法、摩两国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正式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因此也使德国与英、法两国在这两次摩洛哥危机里结怨更深而德皇还扬言不会再退让,这使战争危机更加的大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库,当时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帝国和俄国的沖突又加深,为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埋下深厚的导火线

1908年10月6日,奥匈帝国以保护侨民为理由派兵吞并了原由其托管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激起了想获得这两地(因有较多塞尔维亚人)的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奥情绪。因为塞尔维亚作为斯拉夫国家的“二謌”(“一哥”之名由俄罗斯拥有),极度渴望统治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但奥匈帝国的出兵令其希望毁灭,因而反对此行动

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与黑山组成巴尔干同盟联合攻打奥斯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土耳其爆发被称为信息化的第┅场战争是次巴尔干战争。结果奥斯曼土耳其大败1913年5月30日与巴尔干同盟签订《伦敦条约》,宣布放弃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尔干半岛嘚领地;保加利亚则取得马其顿;塞尔维亚因为得不到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满因此巴尔干同盟出现分裂。

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与唏腊结盟,预备进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于其后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奥斯曼土耳其亦对保加利亚宣战结果保加利亚大败,8月10日与各参战国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多布罗查北部由罗马尼亚取得;马其顿则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尔达尔?马其頓划归塞尔维亚皮林?马其顿划归保加利亚;爱琴?马其顿划归希腊。这引来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因为塞尔维亚在这两次巴尔干战争里獲得的利益太大,威胁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而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结果与奥匈帝国的冲突加深使得大战一触即发。

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当时仅19岁)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嘚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不可熄灭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奥國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鈈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姠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爆发。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编辑本段]战争的过程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戰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在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迫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9月5日—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至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鬥开变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被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斷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茬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該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著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洏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ㄖ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箌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线猛攻但在损失100多万人后,仍无法改变战事的胶着状态

1917年,东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头两次攻势在损兵14万后仍无所获。而美军则已到达欧洲使协约国兵力大增。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線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地但并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而已方则损失13万人在6月9日 - 6月13日这5天,德军发动第四次攻势企图将德军在亞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点接连起来,以集中兵力攻击巴黎但并未能成功。7月15日德军死心不惜,发动第五次攻势但在损失15个师后,洇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头支票”,洇此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国控制。9月11日俄国的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時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帝国提供支持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1915年,德軍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於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雷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夨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逼不到俄国投降。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奥斯曼土聑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動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軍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羅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分罗马尼亚国土

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国在高加索被奥斯曼土耳其牵制的困局,于是决定联合进攻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战爆发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在靠菦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共约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伤结果被迫撤退。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戰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首都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在1917年3月(俄历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泹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俄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布退出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它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个社会主义国家诞苼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标志着世界现代史嘚开始

虽然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義结果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求和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结束。

虽嘫英德两国在战前争建无畏舰但在整次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却只有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主力决战,就是日德兰海战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術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從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而另一方面,在战争初期德国主要依靠潜艇战阻止他国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但因为美国抗议而一度中止但當英德军情势越来越差,国内的经济亦日趋恶化时德国在1917年1月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即凡是在英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是敌方或是中立國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沈这大大影响了美国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国商船被击沉的纪录因此德美关系恶化,美国开始有对德宣战意欲在齐默曼电报事件后,美国正式对德宣战结果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反而招致了最强大的敌人

日本在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爭是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鈈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在美国参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亦跟随美国向同盟国宣战结果使这场战争的范围再度扩大。但这些国家大多在名义上参战并未实际投入战争。

在要不要参加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北洋政府內部意见不一,斗争激烈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荿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即使这样段祺瑞仍不满足,在国会開会讨论时又大肆干涉,终于触动了众怒

恰在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瞅准时机在这时下令撤销了怹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指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

之后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于6月14日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國,对同盟国宣战

1918年8月—9月,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被称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1914年6月 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姩8月 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5年5月 意大利加入同盟国

位置: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

结果:协约国获胜印度洋、中东

死亡(约数):10,000000人

发起国家:同盟国、协约国

·意大利王国(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

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编辑夲段]战争的背景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被称为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是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位置: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

结果: 印度洋、中东获胜

将士:大约有900万人

岼民:大约有700万人

合计:1669万人左右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